時間:2023-08-23 16:56: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223-01
一、序言
中學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而對于學生來說,音樂課的學習首先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一門學科,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快樂,這恰恰是音樂與其它學科的重要區別。而在音樂課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中學公共音樂教育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是學習活動中非常活躍的因素,教師在教學時要選擇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渠道、多內容、多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的途徑
1.音樂課教學方法的革新
音樂課教學方法的革新應根據不同音樂類型的特點開展。對于音樂鑒賞課,當教師教會學生一定的音樂知識和鑒賞方法后,可以嘗試讓學生上臺介紹他們喜歡的音樂,教師給予評價和指導,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對聲樂課可建立與聲樂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聲樂教室,鼓勵開展聲樂教學改革,把聲樂教學的基礎研究運用到聲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發聲原理和方法。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的視聽作用,讓學生更直觀感受中外優秀歌曲的魅力,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在對待學生方面,音樂教師應當有耐心,能夠親切、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特別是一些比較調皮和愛搗亂的學生,以贊賞的心態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被關懷和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老師有親切感、信任感。當教師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他們就會把老師當作朋友,和你無話不談,繼而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應當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只有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進而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很難想象在緊張的師生關系之下,學生能夠喜歡這門課,并將這門課學好。
3.優秀音樂作品的激發作用
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作為音樂教師,就應當盡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在給學生介紹交響樂時,可以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同時對比貝多芬的其他交響曲,讓學生對貝多芬的不同交響曲有更多的認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先欣賞卡拉揚指揮的田園交響曲,再讓學生欣賞其他指揮家指揮的田園交響曲,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自己發現和了解不同指揮家對同一首作品的處理和理解上的差異,這樣就教會了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基本方法,從而讓他們自己有興趣去欣賞和對比其他交響樂作品。當學生對交響樂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就會厭學。興趣不到“著迷”的程度,就不出現靈感,更別談思維的創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
4.積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作用
音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善于肯定和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和興趣,這一點可能比單純傳授音樂知識更為重要。特別是在學生受到家庭、身體狀況等外界因素影響而情緒低落沒有信心的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些許進步便給予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和學生的平時交往中。還有,在音樂課堂上對一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采用積極評價的方法,看起來是老師很不經意的一句鼓勵或表揚,但在這部分同學身上也許已經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三、結論
中學音樂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目前很多中學教師普遍遇到的教學難題,有些教師認為是自己的課沒有備好,便下工夫在準備教案、準備多媒體課件上,以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質量,可后來發現教學質量還是沒有多大起色。而從實際來看,現在的中學生處在較為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也差異較大,音樂教師很難了解到這些學生的背景情況,那么要提高教學質量實在是勉為其難。而且客觀來說,學生對教材中的音樂作品大多數并不感興趣,他們有他們喜歡的音樂類型,那么音樂教師就應當去了解現在的學生喜歡什么音樂,然后把這些音樂和音樂教材中的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傳授音樂知識,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在音樂教學質量提高的探索中,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基于當代中學生的特點,基于學生的興趣,重視學生的心理感受,還要注意學生諸多在課堂上或在課堂下表現出來的其它因素,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距離和學習障礙,通過教師介紹的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大量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高尚情操。在中學音樂課的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在其間不斷探索和追求。
參考文獻:
[1]張志琴.走出音樂與美術綜合的誤區――音樂欣賞課《天鵝》的教學反思[J].中國音樂教育,2006.
[2]樓建橋.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及實踐[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8.
[3]鄒淵.現代教學設計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11).
[4]羅燕.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
一、前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產業結構由資金、勞力密集型向知識、智力密集型轉換發展,它對人才的要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樣:“這次革命對人類提出的與其說是技術要求,毋寧說是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時代,人類面臨的新興產業需要的與其說是物質準備,毋寧說是人才的準備。”未來所需要的人才,應是具有高度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人才的藝術感受、想像和創造能力,已經成為促進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藝術素養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在我國,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智力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完善個性等方面的優勢作用日益顯現,已成為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開展音樂教育較早的清華大學校園里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公式:“8-1>8”它含義是:從繁忙的8小時學習時間里抽出一小時接受音樂藝術教育,7小時的學習效率反而會大于8小時的學習效率。
美國哈福大學有個著名的“零點項目”研究計劃,他們認為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空間科學和尖端武器研究方面落后于前蘇聯不是科學技術教育的問題,恰恰是藝術教育遠不及前蘇聯,才是造成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世界100強大學排名第7位的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自20世紀40年代起把正規的音樂課程納入學科體系,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并在1997年開始把音樂課程列入了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國《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也把音樂確定為學校核心課程。國內外的教育經驗都顯示出音樂對于人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優勢所在。
在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眾多的綜合大學選擇《音樂欣賞》課作為最基礎的公共藝術課程來開設,是非常高瞻遠矚的,因為《音樂欣賞》課是提高藝術修養,步入藝術殿堂的一條捷徑,更是挖掘學生的潛質、開拓思維、提高創造能力的主要課程。但在近幾年普通高校大量的合并和擴招的新形勢下,要發揮公共《音樂欣賞》課對于人才培養的優勢,亟需重新審視和完善對該課程的定位。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教學目的定位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1993年開始的普通高校的大量合并與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使高等教育更加普及化和大眾化,但是通過調查顯示:普通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令人擔憂,據音樂問卷調查顯示:當前在校大學生音樂素質存在“兩多三少”的狀況,即喜愛音樂的學生多,認為在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很有必要的學生多,但能識簡譜的學生少(僅占2.6%),能掌握一種樂器演奏技巧的學生少(僅占0.2%),系統學習過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生就更幾乎為零[1]。據筆者調查了解大多國民義務教育的學生到初中二年級就沒有音樂課了,在這之前的音樂課也被當成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課時被為了升學和考試的所謂重要課程擠占和挪用。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基礎音樂教育幾乎就承擔了音樂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成為國民基礎教育體系中最后一個讓學生接受正規音樂教育的機會和平臺。
從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頒布后,各高校紛紛開始把音樂列入高校素質類課程供在校學生選修,但課程教學目的是借鑒了專業藝術院校對學生的要求,然而選修的學生為而非藝術專業,這些學生的特點是:音樂藝術的底子薄,又痛失音樂技術學習的最佳時間。因此出現了許多學生熱情而來,報撼而歸的局面。為了實現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對于人的全面培養的教學目的,重新對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教學目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音樂欣賞》課屬于普及型的音樂教育,在當代音樂以一種文化現象而存在,已經擺脫了技術和審美的狹隘目的,音樂教育的目的也從技藝的習得轉變成了對文化的學習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上。公共《音樂欣賞》應成為以音樂文化為素材,以個體體驗為途徑,既對受教育者實施美育,又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想象力、改變傳統的單一邏輯思維模式,培養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式,使大學生在提高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的同時得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豐富人文修養的高素質人才的課程。
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的定位應為——對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并在學習和傳承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程內容的定位
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層面向大眾教育層面轉化。2007年以山東省“藝考熱”為代表的各類社會音樂考級熱潮席卷全國,各主流媒體的選秀類節目如“超級女聲”等在全國火爆熱播,這一系列藝術現象的出現造成了藝術復興的簡單表象,但筆者認為這些現象僅僅是貌似的音樂教育大眾化,實則為應試教育對音樂藝術教育造成了實質性的侵蝕。人們只注意到表面的繁榮而忽視了音樂藝術的本質其實是對文化的承載。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音樂教育限于傳統和狹隘的認識,教學內容上重視音樂知識技能的教育,教學內容以專業音樂院校為范本,在當下對音樂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程內容的定位問題日益凸現。
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程不僅要擔負起對文化的學習與傳承還要擔負起高等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責任。不僅要兼顧中西方音樂文化藝術,同時還比較中西方音樂藝術的差別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如:在中國音樂介紹的時候加入富有中國元素的ppt圖片(如建筑、繪畫、服飾、文字、禮儀、武術等),通過介紹中國音樂的同時對中國文化進行傳達和梳理,根據不同地方特色,選擇獨特的地方性戲劇或曲藝(如: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昆曲等)進行試聽。也可以對照同一時代的中西方音樂進行對比分析,加深對中西方音樂文化理解。
音樂不但紀錄歷史文化,也反映現實生活與情感。“音樂作為一種強大的文化符號,是大學生自我概念和個人身份的表達,是他們群體識別和社會身份的標志[2]”。當前音樂的傳播途徑也日益多元化、商業化,以及大學生審美心理的從眾性及追求時尚等亞文化因素影響,促成了大學生對音樂的選擇性偏差,在選試聽內容時明顯表現出對某一類音樂偏愛,為避免音樂審美的同一性危機、彰顯音樂藝術的多樣性,欣賞課內容上除了要選擇傳統的古典音樂也需要選擇時代感強烈的,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各種音樂形式和內容,引導他們選擇積極健康的現代音樂,如:歌舞劇、音樂劇、搖滾樂以及電視電影主題曲等, 例如通過對音樂劇:《貓》的視聽,感受人性的選擇和善與美的思考。教學內容設計上,讓學生不僅了解音樂作品的特點和表現手法,感受對人性中的善與美的歌頌,更要讓學生在感受藝術美的過程釋放和宣泄不良的情緒,培養健康的心理與健全的人格。
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程內容的定位應縱觀世界音樂藝術文化的同時兼具中國音樂和本土(鄉土)音樂特色,同時也要兼顧文化傳承和大學生人格全面發展兩個方面的需求。以現當代的音樂形式著手,透過音樂藝術現象和社會現象,幫助學生理解作為文化載體的音樂藝術如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傳達人類情感。
四、公共音樂欣賞課任課教師素養的定位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頒布后,公共《音樂欣賞》課成為了綜合性大學的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音樂教育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藝習得和培養,它更多地擔負起了傳承文化和健全人格的任務,這就對擔任公共音樂欣賞課程任課的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定位的要求。
各高校的任課教師大多來源于專業音樂院校和高等師范大學的音樂學院,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前蘇聯的所謂“學院派”的傳統教學體系為藍本,由于人員來源單一決定了知識結構的單一性,表現在教學中有重技疏藝的特點,而普通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希望通過進行音樂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音樂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非常科學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和其他自然和社會學科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樂器制造與設計、材料化學聯系緊密;聲樂作品在表現上與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相互滲透;文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們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深淺各不相同。很多音樂作品創作和題材都受到經典名著、神話傳說的影響,甚至是直接取材于當中的故事情節。因此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技能與技巧,還需要有較好的人文修養,對歷史、地理和其他自然學科都要有所了解,還應具備足夠的想象力和知識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在高考藝術招生中音樂專業的文化分數要求很低,使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發揮創造新性教育的能力受到局限
為提高和完善公共《音樂欣賞》課教師的素養,首先應該從藝術師資招生的源頭開始把關,并建立教師的長效培養機制,加大非技藝類課程的課時量。如:在師范生的大學階段課程學習中加入現代教學手段的培養,對在職在崗的現有公共《音樂欣賞》課教師進行有規律的針對性的在職培訓等等。針對非專業學生的《音樂欣賞》課程,要求選配的任課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各類知識的能力,豐富的心理學及教育學知識,通過科學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不僅受到音樂美的教育,還可以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音樂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功能,達到超越音樂本身的教育潛能的釋放。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縱觀公共《音樂欣賞》課程的發展,高等教育中的公共《音樂欣賞》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已是不言自明了,但在近幾年普通高校大量的合并和擴招的新形勢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欣賞》課能否發揮最初設置本課程的目的釋放其潛能-----增強對高等院校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想像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促進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關鍵取決于公共《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的定位、課程內容的定位、任課教師素養定位的三個定位是否準確和具有可實施與操作性。
參考文獻:
[1]滕青. 音樂教育的功能與高校音樂教育[J].中國大學教育,2006(3).
中圖分類號:J60-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141-01
一、前言
在音樂課課堂的教學中,有關“美”的教學內容需要靠“活”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向學生傳達,從而確保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而“活”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又需要依靠“美”的教學內容予以充實和創造。在音樂的課堂上,用“美”的教學內容和“活”的教學方法來打開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水平;用優美的歌詞、唯美的旋律來訓練學生高尚的情操,帶給學生無限的快樂;用優美的語言,用健美的形體、優雅的動作、好看的舞蹈來激發學生的歡樂情緒,進而讓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更高、讓學生的音樂視野更寬;用唯美經典的名曲來訓練、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聯想想象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美”和“活”靈活的運用,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中學音樂課中的“美”與“活”釋疑
在音樂課上,“美”的教學內容需要依靠“活”的教學手段予以傳授和表現。因此,音樂課堂應當充分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弊端:簡單的教師講授,以歌唱為主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單向地向學生輸入知識而已,缺乏有效的互動,使得音樂課堂極其乏味,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現在的音樂課堂應當采取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使音樂課有聲有色,進而積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課堂教學的“美”與“活”
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用靈活的技巧把各類內容互相組合、有機地搭配起來。例如唱歌和樂理、各種樂器的演奏相結合的方式;唱歌和欣賞、樂理基礎相結合的方式;唱歌和樂理、舞蹈以及游戲相結合的方式。把相關樂理的知識,先在歌曲中予以重現,使之得到不斷的練習和實踐,再用樂器把已經學會的歌曲表演出來,使學生對該歌曲更進一步的熟悉,然后再利用唱片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欣賞它的美,最后再用舞蹈的形式將該歌曲表現出來。
(二)課外活動中的“美”與“活”
要想使音樂課堂之外的活動達到“美”與“活”的境界,其內容與形式就應當是學生喜歡的、多姿多彩、生動有趣的活動。例如合唱、獨唱、重唱、表演唱、舞蹈、游戲、曲藝、話劇和樂器演奏等等,并且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相適應的活動。
三、如何利用音樂課的“美”與“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用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
任何人都渴求成功,成功不僅能帶給人自信,還能促使人奮斗、促使人進取。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 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這是音樂課中“活”的體現。教師對學生肯定的評價是一劑良藥,幾乎所有的人都愛被人夸贊,況且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往往與外界的正面評價息息相關。俗話說的好: 好言一句三冬暖。尤其是在學生缺乏信心之時,作為教師就應當及時地鼓勵學生并給予其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就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二)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
中學生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和欲望,而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與他所能接觸到的音樂形式息息相關,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或創造欲。因此,教師應當提供盡可能多的相對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作品中的“美”,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或者因地制宜,積極發揮本地鄉土特色。電腦多媒體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學校還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音樂軟件以此讓學生自主地進行作曲等音樂創作。教師在制作音樂課件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FLASH動畫音樂,進而從視覺、聽覺上使學生加深對音樂課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這種有趣的方式,使學生愛上音樂課,并且產生十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些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積極發揮地方特色,利用自主教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例如有些地方的學生會利用樹葉竹葉吹出十分美妙的曲子,教師可以讓會吹奏的學生來教大家。綜上,通過“活”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結語
興趣是人帶有很明顯的趨向性選擇性的心理表現,音樂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的教學中,老師要將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擺在重要的位置,重視音樂課中的“美”與“活”,為學生創造一個十分輕松、有趣的音樂學習環境,挖掘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這樣學生音樂學習的質量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熠.提高中學音樂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北京:課程教育研究,2013(03).
[2]閆娟莉.初中音樂課堂反思與對策[J].北京:神州,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