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問題匯總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1 17:21: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審計問題匯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審計問題匯總

篇(1)

二、要搞好專項、專題、行業審計和審計調查方案。新確定的項目,制訂方案一定要深入搞好調查研究,在調查的基礎上搞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近期或以前搞過的項目,即便是過去有方案,也不能照搬照套,要與時俱進,調查研究,補充資料。目前我們新制定的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調查研究不深人,制定的方案操作性不強;對老方案,有照搬、照套,沒有與時俱進,補充調查、補充資料、下工夫不夠的問題。這兩方面的問題,都應克服。無論是新制定的方案,還是與時俱進補充修改的方案,都要注意四點:一是要有統一的時間,包括開始審計或審計調查的時間,結束的時間,以及上報材料、報表的時間;二是要有一定的審計或審計調查的覆蓋面,包括一級單位的審計覆蓋而,二、三級單位的審計覆蓋面;三是要有一定的資金量。光有覆蓋面是不行的,有的10個單位甚至加個單位還沒有一個單位、一個項目管理使用的資金多。所以在審計的資金量上也應有要求。如果有50億國債資金,我們只審計5億元,難以說明50億元的整體情況。所以要有一定的資金量。四是要提供統一的政策規定,最好是要在方案的附件上附上適用的法規政策目錄,以便在工作中應用。

三、要搞一套簡單實用的專項、專題、行業審計和審計調查的統計表格,以便于匯總情況。要從工作需要出發,要在審計署的統計報表的基礎上,在保留審計署有關指標的基礎上,加上專題、專項、行業審計的特殊情況,特殊指標,再高一套統計報表。這樣統計的情況既滿足了填寫審計署統計報表的需要,又滿足了我們自身工作的需要。我們設計的統計表要簡單、實用,統計指標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統計指標太少了,統計出來其他欄的數字太大。統計指標考慮特殊性過多,指標過多也不好操作,因此,必須以便于工作為原則,必須以簡單實用為原則,必須以便于匯總為原則。

篇(2)

一、引言

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往往要學到《審計學》這門課,而《審計學》這門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審計報告,在審計報告的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從理論上了解在哪種情況下出具:無保留意見我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也能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互動掌握審計報告的實際編制方法;更能通過學生的演講展示,使每個同學都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教學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由教師搜集四組可能出具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公司的審計工作底稿的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四個公司各科目的審計工作底稿;四個公司各科目的調整分錄、未調整分錄、重分類調整分錄;審計計劃、風險評估、控制測試的工作底稿;以及公司基本資料。

三、學生預習及教師指導并監控

在教學開始前將學生分組,每組5人左右,每組設組長———項目負責人,副組長———項目合伙人,將教師所準備資料提前一周下發給各組學生,要求學生們仔細閱讀,并要求第一做出:賬項調整分錄匯總表、重分類調整分錄匯總表、未更正錯報匯總表、列報調整匯總表;第二做出:利潤表試算平衡表、資產負債表試算平衡表;第三做出:重要事項概要匯總表;第四做出:審計報告;第五做出:會計報表附注。上述工作完成后由組長———項目經理復核工作底稿并修改、副組長完成項目合伙人復核工作底稿并修改。要求每組做成PPT。上課前教師應通過微信或QQ與學生及時溝通,解決學生自學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達到監控過程和進度的目的。

四、課堂上分組展示演講及教師總審計點評

第一,上課時,教師簡要介紹審計工作底稿匯總的基本方法、審計報告編制的基本方法。第二,由各小組上臺匯報演講,演講的內容應包括:公司基本情況、風險評估的情況、賬項調整分錄匯總的情況及理由、重分類調整分錄匯總的情況及理由、未更正錯報匯總情況及理由、列報匯總調整情況及理由、利潤試算平衡表及資產負債表試算平衡表、審計報告初稿及會計報表注釋初稿。第三,由各小組長介紹項目經理復核情況,副組長介紹項目合伙人復核情況。第四,由教師作為總審對各組工作底稿及PPT演講進行總審點評,并列明所需改進的地方,由各小組課后再修改,并完成正式審計報告及會計報表注釋,連同修改后的審計工作底稿一并交給教師作為評定教學效果的依據。

篇(3)

二是要進行規范轉換。各級審計機關要針對統一采集的數據,根據國家審計署關于數據轉換的技術要求,利用上級審計機關配發的數據轉換軟件或模塊,圍繞每個單位的各類數據,組織專人及時進行數據轉換。在數據轉換過程中,要做到:有現成轉換軟件或模塊的,就應根據軟件或模塊實施轉換;沒有現成轉換軟件或模塊的,就應采取聯合攻關的形式,開發相應的數據轉換軟件或模塊,然后進行數據轉換。

三是要進行上報集中。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要按照審計署規定的標準、方式和要求,將采取轉換的數據逐級匯總上報。縣級審計機關將本級數據上報市級審計機關,市級審計機關將本級數據及各縣級審計機關上報數據匯總后,上報省級審計機關,省級審計機關將本級數據及各市級審計機關上報數據匯總后,上報國家審計署,實行統一集中管理。

一是要利用統計分析,搜索疑點。要建立統計分析模型,如回歸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別分析等模型,對數據進行分類和預測。通過分類,挖掘出其數據的描述值,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大量財務或業務歷史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得到其預測值;然后將描述值、預測值和審計值進行比較,幫助審計人員從中發現審計疑點,從而將其列為審計重點。

二是要利用關聯分析,搜索疑點。通過利用關聯規則,從被審計單位數據庫的所有細節或事務中抽取頻繁出現的事項,挖掘隱藏在數據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發現存在異常聯系的數據項,如發現在財政、稅務等各領域間,在部門單位上下級間、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間、各被審計單位與宏觀經濟運行系統間的數據異常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審計疑點。

三是要利用比對分析,搜索疑點。要根據被審計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將可以比對的問題列出清單;針對問題清單,逐項確定比對方式,如有的利用被審計單位自身提供的兩組或兩組以上數據進行比對,有的利用被審計單位自身提供的數據與其他部門單位提供的數據進行比對;通過比對,發現審計疑點。

四是要利用邏輯分析,搜索疑點。要根據被審計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將可以進行邏輯分析的問題列出清單;針對問題清單,逐項確定邏輯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因果分析,有的可用投入產出分析,有的可用充要條件分析等,圍繞每種邏輯分析方式,確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操作,從而發現異常,得到審計疑點。

五是要利用程序性分析,搜索疑點。要根據被審計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將可以進行程序性分析的問題列出清單;針對問題清單,逐項確定程序性分析的方式,如有的可用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分析,有的可用政策、規范性文件、合同協議所確定的程序性條款進行分析,圍繞每項程序性分析方式,確定分析的流程模型,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操作,從而發現異常,得到審計疑點。

六是要利用要素分析,搜索疑點。要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被審計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中,梳理出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問題,也即要素違反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圍繞清單中的每一個問題,確定與法律法規核對的方式,通過該核對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操作,從而發現審計疑點。

篇(4)

編制審計小結是用于實施項目的人員總結審計工作,以及與各級審核人員進行溝通,以便達到下述目的:

1、通過考查審計范圍,被審計企業以及審計證據是否為審計意見的形成提供充分依據,從而確保我們的審計是根據獨立審計準則實施的。

2、通過小結檢查審計過程中所作的重要會計和審計事項處理情況,考查會計報表是否已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有關規定公允地表述。

3、通過小結使經理/審計風險管理部/主任室了解重要會計事項的取證,處理及判斷。

對審計小結編制者而言,重要的是扼要地報告必要的數據,而不必過分注重以前的東西或會計問題、審計問題等,這樣反而會掩蓋實質性的問題。過分簡略是不足取的,而太過周詳也并不合適。

二、審計小結編寫一般要求

編寫

審計小結應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編制,在審計小結中論述的每一個項目應由充分了解該事項的人員提供相關資料。盡管負責項目的項目經理通常是主要的編寫人,但部門經理作為編寫人或補充其中某些部分并不少見,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也是必要的。

僅作小結

審計小結的目的是對已包含于審計工作底稿的信息進行小結,并不是產生一個新的文檔。如果編制審計小結出現新的審計證據,那么應將這些證據列入相關的工作底稿中。

雖然審計小結中通常不必列入詳細的計算過程,但有時候由于事項的復雜性,需要一個或多個附件。不過我們不提倡過多過長的附件,因為這種形式可能會影響其重要性。

內容

每個審計小結應包含以下內容:

審計范圍與審計人員

已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應對措施實施情況

審計策略、審計方法與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

重要會計和審計事項及其處理情況

與管理層、治理層溝通情況

經營成果匯總評述

審計調整事項

總體結論

打印

審計小結應予打印(一般隔行打印)

篇幅

審計小結的篇幅取決于項目的復雜性,而與公司的規模無關。對于許多并不復雜的項目而言,幾頁就足夠;但對于大型復雜的項目,通常需要十至二十張雙行距紙才能達到目的。如果篇幅將要超過這種程度,就應考慮刪略審計小結的內容。

例外

上市公司的審計小結,應根據各地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進行適當的修改,以便涵蓋監管部門所需的信息。

三、對審計小結具體內容的論述

1、已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應對措施實施情況

審計小結中應當逐次簡述針對風險評估匯總表中已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審計小組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及情況,審計程序實施結果是否能排除重大錯報風險,若未排除則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及形成的審計意見。

2、重要會計和審計事項

下列幾種事項應列入審計小結的“重要會計和審計事項及其處理情況”部分:

(1) 審計程序須進行附加獨立性 / 主觀分析的判斷領域,如:

某公司的存貨估價調整或壞帳準備;某項目的工程完工百分比估算;某保險公司的賠償準備金;或某銀行的貸款呆帳準備。其他已對資產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損失準備

(2) 復雜的或性質異常的一項或一系列交易,如:會計估計變更或會計差錯變更 非持續經營。

(3) 影響審計報告的、或若不解決將影響審計報告的事項,如:對無明確商業目的的交易需獲得令人滿意的解釋和資料 對重大不確定事項(如實際發生或即將發生的訴訟)的充分披露

已與管理層或律師進行一次或多次會談的會計或審計事項,如:

-

-最終獲得了一份理想的律師函某事項的財務報表披露問題已圓滿解決

需要技術輔助和咨詢的會計報告事項,如:

-

- 確定企業合并是屬于權益聯合法還是購買法 清算或持續經營問題

需要特殊審計程序的或補充審計程序的情況,如:

-

- 聘請評估師輔助建筑價值的評估工作 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懷疑

(4) 對是否已查證關聯交易的說明,以及對未按正常交易程序或需要考慮予以披露的關聯交易的說明

(5) 有關對補充資料事實的有限度審計程序的下列有關事項:

-

-

- 需于年度股東報告中披露信息的類型和出處 需對審計報告作出改動的情況 其他關于附加披露適當性的重大決定

(6) 對審計底稿中有關內控重大弱點之論述的總結

上述各項是對“重要會計和審計事項及其處理情況”中論述的各個事項的說明。至于實務工作中的其他領域不重要的項目無需列入,但對其重要性存在的疑問事項,亦應予以論及。

2、審計差異匯總表(SAD)

在審計中發現的差異,而客戶未進行調整的,應予以匯總,以便評價他們對財務報表產生影響的程度。我們的評價應該在“審計差異匯總表”中予以列明,作為“審計小結”的一個部分,或一個附件。

匯總表格式

匯總表應詳細匯總本年度的差異(錯誤和判斷差異),可逐項列式每一個項目(如存貨計價錯誤,存貨計量錯誤),亦可將項目合并(如:影響所有存貨項目的總和)。對于一個以上地點的企業,匯總表可按地點列示各處審計差異的總和,其目的是為了對審計差異作出一個有意義的匯總。

重要性評估

我們應判斷,由于單個差異或合并差異的影響,是否會引起財務報表產生重大誤述,或是否需考慮作出附加披露。此種判斷涉及質和量的考慮,并需要我們運用專業判斷。除了差異對凈收益的影響,我們還應考慮它們對其他項目產生的重要影響,如流動資金、股東權益,收益趨勢及債務契約的相關數額等。其他的考慮因素包括:①重復出現的差異;②在某些情況下采取較謹慎立場的適當性。

結論綜述

最后應編寫“結論綜述”,說明我們對審計差異匯總表中各項目之重要性的評估,包括對其他相關因素(如上述各項)的考慮。

3、編制人意見

審計小結編制人的意見應涉及:

篇(5)

審計標準委員會(ISAs)《審計準則第240號(2008年修訂)――“財務報告錯誤與舞弊的考慮及審計責任”規定,審計師確定重要性水平時一般需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基本情況;②審計目標的要求程度。③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變化的程度,④財務報表各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情況。鑒于錯弊報源自于被審計單位、但是否重大還依賴于審計師職業判斷,重要性考慮應從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師兩方面人手,見圖1。

二、各種錯報的識別與審計處理

錯報、錯誤的產生剖析如下:

1 已識別錯報

(IM:identified misstatement)

是指經過審計師審查發現在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報,如,某被審計單位存貨總額為680000元,共301個存貨項目,審計師隨機抽取30個存貨項目作為樣本進行監盤,30個存貨項目中有一項屬于“已銷未提”性質,而被審計單位未予結轉認定,仍記人存貨資產1500元。這1500元即為已識別錯報。

2 推定錯報

(LM:likely misstatement)

是審計師根據樣本錯報差額或比例推定得出財務信息總體真實數據的差額。接上例,假設30個存貨項目的賬面金額為84000元,審計師已識別錯報數是1500元,樣本錯報比率為1.79%(1500/84000x100%),對存貨總體總額680000元來說,通過比率估計法可推斷其存在12142.86元的錯報(680000x1.79%)。透過推定錯報我們可以推演出其中隱含著一定的推斷風險,只要采取抽樣審計推斷就必然存在推斷風險。

3 推定匯總錯報

(LAM:likely aggregate misstatement)。

是代表性樣本已識別出來的錯報加上推定錯報再加上以前年度所有未調整的錯報,即LAM=IM+LM+以前年度未調差錯,如被審計單位應收賬款項目總額為1080000元,共有213家客戶,審計師決定對被審計單位期末余額偏大或期間交易量偏大的8家客戶進行詳查,這8家客戶賬面應收賬款為648000元,即剩余205家應收賬款余額為432000元。又從剩余205家客戶中抽取20家進行業務函證,作為樣本的20家客戶賬面應收賬款為51875元。

審計結果是:

(1)8家大客戶審計發現一家客戶退回購貨而被審計單位未予結轉,多計應收賬款1730元。

(2)對20家客戶函證發現,多計收入625元,審計師將以此作為已識別錯報據此推斷205家總體錯報金額:625/51875x432 000=1.21%x432000=5204.82(元);

(3)推定匯總錯報LAM=1730+5204.82=6934.82(元)。

(4)財務報告層次推定匯總錯報(LAM)。財務報告層次的推定匯總錯報應等于當期推定匯總錯報加上期初所有者權益推定錯報,即:財務報表層次LAM=當期LAM+期初所有者權益LAM。

接上例,假定被審計單位期初有9100.49元以前年度未調整錯報,那么,該審計客戶財務報告層次推定匯總錯報=6934.82+12142.86+9100.49=28178.17(元)

已識別錯報、推定錯報和推定匯總錯報是被審計單位存在的真實錯報或最大可能錯報,被稱做未調整錯報或未更正錯報。

4 進一步可能差錯

(FPM:further possible misstatement;FPM=SR+NSR,SR為抽樣風險;NSR為非抽樣風險)。

進一步可能差錯是由于審計測評出現偏離而形成的差錯,受審計可容忍誤差和審計檢查風險等因素影響。可容忍誤差水平類比于審計風險模型中的審計風險(AR)水平,它受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MMR)和審計師檢查風險(DR)兩大因素同比關系影響。在審計鑒證保證程度一定時,可容忍誤差水平得以確定(如5%、7%或2%、3%),之后,審計師就要考慮審計測試誤差。一般地講,可容忍誤差水平越小,意味著可容忍的重大錯報水平越低,為實現同樣的保證程度所接受的檢查風險亦越小。

5 最大可能錯報

(MPM:maximum possible missta―tement)。

被審計單位最大可能錯報等于財務報告層次推定匯總錯報(LAM)加上進一步可能錯報(FPM),即MPM=LAM+FPM。

上述各種錯報列示在審計差異調整表中,見表1。

從表中數字可以看出,審計師認定被審計單位錯報數額40000元以下則不會導致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情況,40000元即為可容忍錯報數額――重要性水平,而審計測算被審計單位的總體錯報數為28175.76元,低于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這樣,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與總體差錯數就存在11824.24元的差額,該差額數值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若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審計證據不存在問題,審計效果理想,即被審計單位錯報確實低于重要性水平,那么,按一般情況下審計差錯可容忍水平為5%左右,該案例的審計測試錯誤就有可能偏高(該案例審計測試可能錯誤占確定重要性水平的29.56%(11824.24/40000),說明確定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夠合適,另一方面,若重要性水平的確合適,該案側的審計測試錯誤數值反而襯托出審計程序設計可能不合理,審計證據不充分適當,審計效果不好,即審計師沒能將被審計單位錯報的真實值查證出來,需要審計師執行進一步擴大的審計程序。

三、錯報、重要性與審計報告意見

傳統財務審計在確定初始重要性水平時多用5%規則,如加拿大以稅前利潤5~10%、流動資產5~10%,流動負債5~10%、總資產0.5~2%、總營業額0.5~2%、所有者權益1~5%比例。但5%規則本身就帶有極大的假設性,美國薩班斯法案302條款、404條款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財務信息有效性要求極為嚴格,要求確定初始重要性水平時應量、質并重,側重質的考量,需要對如下幾大方面進行考慮:①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基本情況;②審計目標,包括特定報告要求;③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④財務報表項目金額及其波動幅度等。有些國家審計確定初始重要性水平將錯報容忍程度降低下來,如澳大利亞以凈利潤5~10%、總營業額0.5~1%、總資產的0.5~1%、所有者權益1~2%等確定。

對于審計終結階段的重要性水平,ISA《審計準則第240號――財務報表錯誤與舞弊的考慮》提示如下考慮:①錯報對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的影響程度,②錯報對遵守債務契約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響程度;③錯報掩蓋收益或其他趨勢變化的程度,④錯報對用于評價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現金流量的有關比率的影響程度,⑤錯報對財務報表中列報的分部信息的影響程度。⑥錯報對管理層薪酬的影響程度,⑦錯報對某些賬戶余額之間錯誤分類的影響程度。⑧相對于審計師了解以前向報表使用者傳達信息錯報的重大程度,⑨錯報是否與涉及特定方的項目有關。⑩錯報對信息列報的影響程度。

審計查證的各種未調整錯報與審計師確定的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關系圖2所示。

篇(6)

審計人員在對地稅征管平臺有一個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現場登錄“山東地稅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從而獲取了“基本信息庫”、“征收庫”、“申報庫”、“登記庫”及“票證庫”等基礎數據庫,然后存儲到審計人員的移動硬盤,利用SQLserver或Access軟件將數據庫表導入Access數據庫中,初步建立起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工作環境。隨后,審計人員對獲取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進行檢查和測試,將拷貝的地稅數據與地稅會計統報表、金庫報表分別驗證一致后,依托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處理成果共享,再根據審計分工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甄別,確定審計重點,從而加快了審計數據的分析處理和傳遞速度,實現了與地稅征收、管理、申報、登記等主體業務的全流程貫通和融合。

二、圍繞審計重點,搞好數據整理分析

一是對納稅人已繳入庫稅款的詳細數據庫,采用數據篩選、分類匯總、數據關聯查詢、分析、對比等輔助審計方法,對所有納稅人的已入庫稅款分稅種匯總、排序,取得全部納稅人繳納各項稅款的詳細資料。二是通過對欠稅原始數據庫進行欠稅時期篩選、數據透視分稅種匯總、數據關聯查詢等數據處理,分清欠稅期限,摸清欠稅規模,全面掌握地稅部門陳欠、新欠稅收的增減變化趨勢。三是通過取得的納稅人納稅詳細資料,對稅源大戶進行重點抽樣檢查,與納稅信息進行對比,找出稅收增減變動的原因,針對稅款整數入庫現象及對流轉稅和城建稅的對比分析,發現異常比率,確定疑點納稅戶,再手工查閱征管資料,掌握其應繳各項稅額,對照已入庫稅額,發現少征漏征稅款問題,進而審查地稅部門是否征收預交稅、重復稅和人情稅、過頭稅等問題。四是針對近幾年各地相繼出臺“引稅”政策、相互挖擠稅源、侵占其他區域稅收的問題,通過入庫稅票數據庫,對特殊單位代碼進行分析和篩選,查出未在征收稅務機關登記而在其區域納稅的情況,掌握挖擠侵占其他區域稅收的審計線索,維護稅法的嚴肅性。五是通過對入庫日期超過限繳日期的納稅記錄的分析處理,掌握延壓企業稅收的規模、各稅種情況,查出地稅部門延期積壓當期稅款和人為調節稅收的問題。

三、抓住審計重點,開展輔助審計

(一)對少征稅收的輔助審計

通過獲取的入庫稅票數據,確定下載數據中稅款的所屬期,要求與納稅單位征管資料反映的稅款所屬期時間相一致,再通過對入庫稅票數據進行分單位分稅種的匯總處理,取得“重點稅源戶征管情況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抽樣分析,確定少征稅收審計疑點,形成“審計疑點情況表”,作為審查地稅部門是否存在少征漏征稅收的重要依據。具體操作步驟是:一是對數據在6萬條以下的入庫數據的處理。首先用Excel的“數據透視”功能,按納稅人識別碼(以下簡稱“單位代碼”)分類匯總,單位代碼作為電腦識別的唯一分類標識,用以匯總納稅人繳納各項稅款的數據最為精確。而且在戶管清冊表中,一個單位代碼也只對應一個單位名稱,利用Access數據庫軟件,將上述已經按單位代碼分類匯總的電子表格與戶管清冊表格,通過連接查詢功能,將與單位代碼一一對應的單位名稱顯示出來,按順序排列在分單位分稅種表格中,使審計人員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所有納稅人繳納各項稅款的情況資料,并從中發現疑點,找出問題。二是對數據量在6萬條以上的入庫數據處理。因為數據容量無法在一張Excel電子表格中完成,為此下載數據時應采用選擇稅種分段下載保存的方法完成。對用稅種分段方式下載的數據量巨大的入庫數據,在操作過程中要分別對分段下載的入庫數據進行數據透視和連接查詢,產生若干“分單位分稅種匯總表”,然后在Access查詢中將各個分段稅種表進行連接查詢,顯示各表中所有稅種字段,將分開的稅種合并到一張“分單位分稅種匯總表”中,完成“重點稅源戶征管情況表”的數據處理。

(二)對欠稅的輔助審計

對欠稅數據庫,即開票未入庫數據,采用劃分欠稅所屬日期、數據透視分類匯總等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摸清欠稅規模,分析欠稅成因,真實反映欠稅總體概況。下載的欠稅數據庫應為系統中原有的開票未入庫稅票數據,即從審計開始年度以前存在、至下載之日止的開票未入庫稅票數據。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是:打開欠稅數據表,找出審計期間內欠稅期限比較長,從系統開始運行到下載日為止的開票未入庫數據,用Excel的自動篩選功能,分清欠稅時段,將新增欠稅和以前的陳欠分開,掌握陳欠和新欠的規模,了解地稅部門壓欠管理水平,反映欠稅突出、壓欠力度不夠的問題。

(三)對挖擠侵占其他區域稅款的輔助審計

通過對入庫稅票數據庫殊單位代碼進行分析、篩選等進行計算機輔助審計,查出納稅人未在征收稅務機關登記而在該稅務機關納稅的其他區域繳納稅款的情況,取得挖擠侵占其他區域稅款的審計線索。地稅系統納稅人單位代碼是按區(縣)局、分局等要素有規律制定的,對納稅人而言是唯一的,計算機開票的前提是必須有納稅代碼。但地稅部門有時對臨時發生的納稅行為以“**”開頭作為特別號。對此通過入庫稅票數據,對單位代碼中的臨時編碼或異常編碼進行篩選,分析在“空號”中征稅的原因,剔除正常情況下列入“空號”入庫的納稅人,即臨時建筑安裝隊和開具完稅證集中入庫的個體納稅人等因素,篩選出未在征收稅務機關登記,而在該稅務機關納稅的其他區域稅源戶,取得挖擠侵占其他區域稅款的審計線索。

(四)對延期積壓稅收的輔助審計

延期積壓稅收輔助審計是對入庫稅票數據,利用Excel的數據篩選功能,將入庫日期超過限繳日期的納稅記錄進行分析處理,掌握延壓企業稅收的規模及稅種,查出地稅部門延期積壓當期稅款,人為調節稅收的問題。基本方法是(以2003、2004年度數據為例):如打開一張2004年入庫稅票電子表格,關注“稅款所屬期”和“入庫日期”兩個字段,正常情況下,稅款所屬期為2003年1-11月份稅款,限繳日期(入庫日期)應該為2003年1-12月。在入庫稅票數據中,若發現稅款所屬日期為2003年1-11月的稅款,入庫日期顯示為2004年,即可斷定其入庫日期超過了限繳日期。具體操作步驟:

1、篩選限繳期以內的稅票記錄。用電子表格打開入庫稅票數據庫,點擊“數據”選項下“篩選-自動篩選”功能,每個字段右邊會出現一個帶箭頭的復選框,在“稅款所屬期”字段點擊復選框,選擇“自定義篩選”,設置查詢條件為“不包含”2003年12月“與”“不包含”2004年,點“確定”顯示篩選結果。

2、篩選入庫日期超過限繳日期的稅票記錄。在“入庫日期”字段點擊復選框,選擇“自定義篩選”,設置查詢條件為“大于”2003年12月25日,(該日期為2003年的限繳日期),點“確定”顯示篩選結果。

3、剔除查補稅款情況。由于查補稅收入庫日期滯后,在次年入庫屬正常現象,因此暫時應在超過限繳入庫期稅票記錄中予以剔除。在“申報類型”字段點擊復選框,選擇“自定義篩選”,設置查詢條件為“正常一般”與“正常代扣”,點“確定”顯示篩選結果。

4、保存為另一張工作表。將上述篩選結果復制,粘貼到另一張工作表中,取名為“延壓入庫稅票記錄”。

5、處理整理“延壓入庫稅票記錄”,分析對比延壓稅款情況。對“延壓入庫稅票記錄”進行分單位分稅種匯總,取得延壓入庫稅款的詳細情況,并與上年同期進行對比,分析延壓企業及稅種等情況,掌握人為調節稅收進度的原因。

(五)對未按屬地征管的輔助審計

運用Excel在全系統的入庫稅票總表中,將“市直”和“所屬稅務機關”兩個字段的編碼進行對照分析,“市直”字段由2位數的編碼組成,代表納稅人的地理區域即經營地點所在區域,“所屬稅務機關”字段由2位數的編碼組成,篩選出地理區域和征收稅務機關區域不相符的納稅人,即為未按屬地征管的納稅人。

(六)對漏征漏管的輔助審計

漏征漏管輔助審計的基本方法,就是通過運用Access查詢,將一個年度入庫數據資料和其中的正常戶管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即對兩表中的“納稅人識別號”進行對照),在征管清冊資料中剔除“已納稅戶”、“零申報戶”、“注銷戶”、“非正常戶”,篩選出既未申報又未納稅的經營戶,這些既未申報,又未納稅的經營戶反映出地稅局對漏征漏管戶的控管環節存在漏洞,具體步驟是:

1、導入數據并調整數據類型。打開Access數據庫,點擊“文件”選項下“獲取外部數據”,導入“入庫數據表”和“正常戶管清冊數據表”,在Access表的“設計”狀態下,將兩表的“納稅人代碼”的數據類型調整一致,均調整為“文本”型,建立兩表之間的連接查詢。

2、篩選“未入庫的正常戶管資料”。在Access查詢中,點擊“查找不匹配項查詢”,按照向導提示操作,先雙擊“戶管清冊數據表”,再雙擊“入庫數據表”,下一步選擇兩表的匹配字段中的“納稅人代碼”,點擊“<=>”符號,“在查詢結果中所需字段”框中選擇所有字段,指定查詢名稱為“未入庫的正常戶管資料”,完成查詢,并生成“未入庫的正常戶管情況表”,此表中已經剔除了“注銷戶”、“非正常戶”和“已納稅戶”。

3、剔除“未入庫的正常戶管情況表”表中“零申報戶”。將已經拷貝的“零申報情況表”導入到Access表中,將“納稅人識別號”數據類型改為“文本”型,在“查找不匹配查詢向導”中雙擊“未入庫的正常戶管情況表”和“零申報情況表”,選擇兩表的匹配字段中的“納稅人代碼”,點擊“<=>”符號,生成查詢結果為“未申報未納稅正常戶管”的資料,點擊“運行”顯示查詢結果。

4、生成表查詢。點擊“查詢”選項下的“生成表查詢”,對上述查詢結果進行查詢,重新取名為“未申報未納稅正常戶管情況表”,然后再運行一遍查詢結果,將新表保存在Access表中。

5、初步分析。在上述表中,發現“稅管員”字段名下有“非正常”戶,同時還發現有“社保”戶和新登記戶(未確定稅管員,顯示為“征收所”),剔除這些非正常因素,才能初步確定漏征漏管戶。

6、剔除非正常因素。新建查詢,添加“未申報未納稅正常戶管情況表”,雙擊該表中“*”,再雙擊“稅管員”,取消顯示欄中“√”標識,條件欄內輸入“<>非正常”、或“<>征收所”,運行查詢結果,顯示相應的記錄數據。

篇(7)

關鍵詞:分包工程 竣工結算 效益審計

Key words:Subpackage project completion settlement effectiveness audit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9-0095-01

200X年7月份在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某成員單位200X年的分包工程“XX工程14B標段土建、水工保護、線路土石方”工程審計中,審計核減69.98萬元。

一、工程概況

該項分包工程基本概況:合同編號GDF14-2,合同工期2002年4月1日―2003年3月30日,合同造價2100萬元,該工程主要工程量:管溝石方爆破、土方開挖、回填土壓重塊預制安裝運輸、管溝回填、混凝土連續覆蓋、水工保護、水工建筑物。

二、審計依據及疑點

審計人員依據線路施工圖紙及補充設計、相關設計文件、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設計變更單、工程量簽認單等內容對該工程進行了審計,該工程定額執行1999年《XX省建筑安裝工程綜合概預算定額》,定額不足部分參照《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X省價目表》(2001年)中油計字(2000)第106號文件關于印發《石油建設安裝工程概算定額》的通知。

在對該項工程實施審查時,發現該分包工程結算全部以工程量簽認單形式確認工程量,且每份簽認單又單獨編制結算,總計360多張簽認單,形成360多份結算羅列匯總,應用excel電子表格自行編制結算書。這個過程產生兩個疑點;1、由于沒有使用預算系統軟件,因此對以電子表格生成的匯總金額作為各取費類別基價產生懷疑,2、對360多份結算,每份結算書里的工程量是否填寫正確產生懷疑。

三、審計線索和方法

審計人員針對以上情況采用了以下全面審查的方法。

首先,把每份簽認單上的工程量與結算書上的工程量進行核對,同時核對結算書里定額使用情況,發現第32號簽認單挖掘機挖土定額單位換算小數點錯誤多計5616m3土方,合計金額多計2.2萬元,、自卸車運土定額單位換算小數點錯誤多計5616m3,合計金額多計14.08萬元。沒有發現高套定額、重復套用定額等定額使用不合理情況。

其次,審計人員根據以上問題,要求分包隊伍提供了電子版結算書,然后應用電子表格里的自動篩選功能,按照定額編號查找各項工程量,再與結算書里的工程量一一 核對,修改電子版第32號簽認單結算書里錯誤工程量,形成新的工程量匯總,應用新工程量編制一份正確分包結算與原上報結算比較,經審計發現以下不符事項,1、定額2:8灰土夯填工程量匯總多計6228 m3,合計金額多計24.12萬元,2、定額素土回填工程量匯總多計6228 m3,合計金額多計9.74萬元。

最后,核對材料價差、材料運輸和分包工程管理費的計算,經審查發現以下事項,1、5t汽車運輸水泥合計錯誤多計12.89萬元,導致材料運輸匯總多計12.89萬元,2、由于工程量核減產生數量差異核減材料價差3.01萬元,核減材料運輸2.74萬元,3、將套用預算定額的現場預制構件作為外委成品構件沖減計取管理費基數,少扣管理費1.2萬元。審計沒發現工程類別劃分不合理、取費費率及計算過程錯誤情況。

四、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分析,該項分包工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多計工程量,(二)材料運輸計算結果錯誤導致匯總錯誤。經過與分包隊伍溝通、協商,統一意見、消除分歧,最后確定核減額為69.98萬元。

五、案例具體分析

通過審計,審計人員認為該項分包工程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主要工程量以簽認單形式確認,對其真實性與可靠性存在懷疑,2、初次使用XX省預算定額和費用定額,加上時間短,對于個別定額使用難免出現認知上的偏差,文件精神沒能透徹理解。3、部分主材單價和機械臺班單價依據不十分充分。4、該項工程審計時間緊,工程量大,分包隊伍催促急,難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

六、審計經驗及總結

1、從對該項工程審查過程看,分包工程結算審計屬于合規性審計,但從審查結果看,分包工程審計是管理效益審計。

2、對分包工程審計要堅持審計原則,即公平、公正、客觀、勝任原則,以事實為依據,個人做到不偏不倚,不損害客觀事實,具備良好的從業道德。

3、分包工程結算審計重點應審查以下內容:

⑴、工程量審核。它是形成工程造價的基礎數據,直接影響直接費和其他各項費用的計算。工程量計算規則多,工作量大,是編制結算最繁雜的環節,最容易出現多算、重算或漏算情況。

⑵、定額子目套用審查。要了解施工工序,熟練掌握定額子目所包含的工作內容及人工、材料、機械消耗。避免工程量分開計算,重復套用兩個定額單價,也要避免結構相似,定額分別定價,就高不就低,高套定額單價。

⑶、定額未計價主材量價審查。建筑材料占工程造價60%以上,且施工淡季、旺季建筑材料價格相差很大。核對主材數量計算的準確性,主材單價是否控制在相關文件規定上限以內,或者有審批權限機構的批準價格。

篇(8)

二、審計人員應具備計算機數據審計的相應知識

使用計算機數據審計必須掌握計算機軟件功能。以計算機硬、軟件提供的工具,實施計算機數據審計必須以計算機硬、軟件及網絡應用等知識為依托。靈活運用EXCEL、ACCESS、SQLServer2008、ORACLE等數據庫應用軟件,對數據處理形成最佳方案,達到計算機軟件與審計思路的融會貫通,有效解決實際審計工作問題。

三、計算機數據審計流程及要點

計算機數據審計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檔財務會計數據以及業務數據進行審計。無論是財務會計數據,還是業務數據,都能以二維表來表示,而二維表又是數據庫構成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數據庫中對二維表分析查詢,成為計算機審計的要點。

(一)采集和轉換財務會計數據、業務數據

1.被審計單位提供財務會計備份數據、審計部門具有審計專門軟件及財務軟件對應的轉換模板。審計人員找到財務會計備份數據存放位置,通過直接拷貝方式,將備份數據直接導入審計專門軟件。此類情況多現于會計軟件的單機版情況或者部分網絡版會計軟件。

2.被審計單位使用網絡版會計系統的財務軟件,或者審計部門審計專門軟件沒有被審計單位財務軟件對應的轉換模板。

(1)采集被審計單位電子財務數據。審計人員可以從使用系統管理者的授權登錄數據庫,建立與數據庫服務器連接,找到審計專門軟件可以重建電子財務賬套三張表會計科目表,科目余額表以及憑證表所在的數據庫,以用友T3/T6為例,(code),(GL_accsum)及(GL_accvouch)分別存放會計科目表,科目余額表及憑證表,審計人員利用SQL Server的導入導出功能項,選擇相應的數據源及導出的數據類型(EXCEL、ACCESS),導出以上三張表。

(2)采集被審計單位電子業務數據。審計人員可以從數據庫服務器中,找到存放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數據的數據庫,以用友U8 ERP數據庫為例,存放業務數據的二維表主要有:SaleBillVouch(銷售主表)、SaleBillVouchs(銷售子表)、DispatchList(發貨單主表)、DispatchLists(發貨單子表)、SO_SOMain(銷售訂單主表)及SO_SODetails(銷售訂單子表)等。同樣利用SQL Server的導入導出功能項,導出上述業務數據。

(二)電子財務數據及業務數據整理與驗證

1.空值(NULL)處理。原始數據為空的記錄值不等同于“0”,不能參加分類匯總等,數據處理過程中會被遺漏。憑證表的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若存在空值,則不能通過上述三張表的數據導入審計專門軟件,故必須對部分空值進行數據清理。

2.數據的轉換,確保采集數據值便于審計工作。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的多樣性帶來了數據的不一致性,數據的轉換,是為了利于審計篩選匯總計算,得出正確審計結果數據。數據的轉換必須利用各種應用軟件的功能,如TXT記事本數據導入EXCEL、ACCESS、SQLServer后的整理。

(三)電子財務數據及業務數據的分析審計

采集,整理并通過驗證的電子財務數據及業務數據可導入審計專用軟件,或者數據庫SQLServer2008進行數據分析。無論是審計專用軟件擬或是數據庫應用軟件,對于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分析查詢均需要數據庫軟件的支持。

1.財務數據的分析審計。

(1)審計基本的財務數據。通過數據庫語言對科目表、余額表及憑證表的查詢,可生成出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或者支出明細表,生成包含各級科目的匯總表,某個科目的全部會計分錄,某個科目的全部發生記錄等等基本財務數據。

(2)會計處理合法合規性審計。在數據庫查詢,會計處理是否符合對應的會計制度、準則的規定。即審查是否存在異常的會計分錄,并將查出全部分錄以及匯總同類問題的發生金額。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審計中,審查有無收入現金直接沖減費用(坐收坐支)會計憑證,審查有無付現支出列掛往來款項的會計分錄。

2.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兩者的比對分析審計。以企業審計用友U8 ERP財務軟件,通過對其財務數據及業務數據導入審計人員的數據庫為例。

(1)銷售收入真實性審計。查詢是否所有銷售收入交易均是真實的,即查詢每一筆記錄銷售收入的會計憑證(財務數據)是否均開具了銷貨發發票(業務數據)以及記錄對應的發貨記錄(業務數據),查詢匯總未開具銷售發票或者發貨單的銷售記錄及金額。

(2)銷售收入完整性審計。發貨單記錄的銷售貨物對應的處理均是完整的,即查詢每項發貨單是否均開具了相應的銷售發票,并做了相應的會計分錄。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記錄的銷售金額是否相等,查詢匯總未開具銷售發票或者做出相應銷售會計分錄的發貨記錄及金額。

3.業務數據與業務數據規定標準兩者的比對分析審計。

(1)業務數據與業務數據規定標準之間的比對分析審計。業務數據與業務數據規定標準兩者的比對分析審計的基本思路:首先獲取行業業務的規定標準數據,然后將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數據導入同一數據庫。兩者代碼相關聯后,篩選匯總得出業務數據高于業務數據規定標準的信息以及超標準金額。例如,公立醫院的醫療費用,將查詢審計的醫療收費數據與物價收費標準數據關聯比對,審計匯總出超過規定標準收費的金額。

篇(9)

審計項目計劃管理的指導思想是:堅持著眼宏觀、統籌全局、求真務實、探索創新,服務和服從于審計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總體目標。

審計項目計劃管理的目標任務是:整合審計資源,科學管理計劃,擴大審計覆蓋面,突出審計重點,促進成果利用,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的整體效能。

二、計劃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審計項目計劃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審計項目計劃的編制、下達、執行、調整、檢查、考核和綜合分析。

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市審計局負責統一組織全市的審計項目計劃工作,并指導區縣審計局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各區縣審計局負責本地區審計計劃工作。

三、計劃的組成和職責分工

審計項目計劃由1個匯總計劃和4個分類計劃組成,匯總計劃為《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計劃》,分類計劃分別為《財政預算執行審計計劃》、《國家建設審計計劃》、《國有企業審計計劃》、《經濟責任審計計劃》。

市局成立預算執行審計、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國有企業審計、經濟責任審計4個協調領導小組,分別負責協調有關分類審計計劃。

綜合處為全市審計項目計劃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統籌管理項目計劃工作。

財政處、投資處、經貿處、經內處分別負責牽頭制定《預算執行審計計劃》、《國家建設項目審計計劃》、《國有企業審計計劃》和《經濟責任審計計劃》。

各處室負責提出審計項目計劃建議,按下達的審計項目計劃實施審計,及時反饋計劃項目執行進度。

各區縣審計局制定《區縣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計劃》,并按市局下達的審計項目計劃實施審計,及時反饋計劃項目執行進度。

四、編制下達計劃的原則和要求

編制下達計劃遵循突出重點、分類編制、綜合平衡、匯總下達的原則。

各處室和各區縣審計局要深入開展計劃調研工作,認真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了解當前經濟運行和體制改革中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加強與審計署對口業務司溝通聯系,了解審計署的業務工作思路和初步計劃安排;要走訪有關市級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聽取對審計工作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提出項目計劃建議。編制項目計劃中要注意征求市級有關部門意見,科學確定審計項目計劃。

五、編制下達計劃的程序

(一)綜合處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狀況,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審計署的工作部署,結合審計機關的工作職責,于每年月日前提出編制次年審計項目計劃的指導意見,經局長辦公會審定后下發。

(二)各處室根據指導意見提出下年審計項目計劃建議,并逐項填寫《審計項目立項建議書》,經分管局領導同意后,于月日前分送綜合處和有關牽頭業務處。

(三)財政處、投資處、經貿處和經內處分別匯總編制《預算執行審計計劃》、《國家建設項目審計計劃》、《國有企業審計計劃》和《經濟責任審計計劃》,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經有關協調領導小組同意后,于月日前報送綜合處。

(四)綜合處匯總4個分類計劃形成市局審計項目計劃于月日前報局辦公會審定,其中《預算執行審計計劃》經局辦公會審定后,有關處室應當抓緊實施當年的預算執行審計項目。

(五)綜合處匯總4個分類計劃有關行業審計項目,于月日前向各區縣審計局征求意見。

(六)各區縣審計局編制審計項目計劃于月日前報送綜合處。

(七)綜合處匯總全市審計項目計劃,按照整合力量,避免交叉的原則,綜合平衡后形成全市審計項目計劃,于月日前提交局長辦公會審定,報市政府或市分管領導批準后,于次年全市審計工作會議上正式下達。

六、計劃的執行和調整

審計項目計劃一經下達,必須認真執行,確保按時完成。法規處根據正式下達的審計項目計劃,審核處室的審計通知書、審計方案、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等審計業務文書。市局辦公室根據正式下達的審計項目計劃,檢查審計檔案的立卷歸檔工作。

市局各處室每月日前,區縣審計局每季末日前向綜合處報送《審計機關審計(調查)項目計劃執行情況表》,綜合處匯總審計項目執行情況,于次月日前就上月計劃執行情況向局長書面匯報。

市局各處室、各區縣審計局調整市局委托或統一組織項目計劃時,應當填寫《調整審計(調查)項目計劃審批表》(見附表9)報分管局領導同意后,由綜合處提交局長辦公會,經局長辦公會議審批,方可調整審計項目計劃。

各區縣審計局每年月日前將調整當年自定審計項目計劃的情況,報綜合處備案。

市局接受審計署、市委、市政府、紀檢(監察)、組織部門臨時交辦審計任務,由綜合處提出意見,報局長或局長辦公會審定后,調整相應審計項目計劃。

綜合處每年月日前匯總全市審計項目計劃調整情況,報局長辦公會審定后下達,作為市局各處室和各區縣審計局年度考核依據。

七、計劃的檢查考核和綜合評價

篇(10)

【摘要】本文通過對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結合外部監管和企業發展的要求提出基于大數據能力應用實現企業在線審計的目標,提出在線審計項目的定位、架構和技術關鍵點,以及在線審計項目的功能和應用,最后對項目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大數據;內部審計;應用

1.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項目目標?

1.1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信息化變革適應度低:高度信息化給企業運營所帶來的的風險不能被有效識別和評估;審計人員業務技能不能適應公司信息化變革、海量數據信息化的現狀;?

(2)審計管理標準化程度低:內部審計的管理沒有形成完全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造成過程中手續繁瑣、效率較低;難以對審計發現形成閉環管理。?

(3)審計方式落后:大部分審計工作還停留在人工方式。審計管理和作業管理亟需數字化;審計質量管控缺乏電子化手段;海量數據的處理需求與當前審計手段不適應。?

(4)審計事前事中控制手段缺乏:審計工作僅僅停留在事后控制的階段,為了更大的發揮內審合規的職能,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審計工作從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

(5)基于外部監管和公司發展的要求、結合審計工作現狀,審計信息化建設需求迫切。這不僅是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支撐,也是審計工作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1.2在線審計項目目標。

建設"集中在線風險監控預警+現場重點審計"相結合的審計信息化應用,支撐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審計方式和方法的轉型,實現不同層級的工作目標(見圖1)。

2.項目定位、架構及關鍵點?

2.1項目定位。

與企業內部審計未來工作方向緊密結合,項目涵蓋兩大部分,其中:

在線審計:通過風險預警和在線監控手段,快速準確定位審計關注風險點并定位問題;

現場審計:指對審計工作重點和風險預警的審計發現開展審計工作(見圖2)。?

2.2系統架構。

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果,將DW中集中系統的橫向數據和業務系統中的縱向數據按照業務域進行分類,再按照時間、地域維度進行輕度匯總,最終在數據倉庫側形成封裝好的DWA輕度匯總視圖、以及M域、B域公共指標,并遵循統一數據管控的要求(見圖3)。?

2.3項目實現關鍵點。?

(1)數據采集:按照審計業務對過程數據的關注,需要由DW通過擴展數據源方式提供。?

(2)數據服務支撐平臺數據準備: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形成的數據服務能力,結合審計所需數據范圍進行DWD、DWA層模型設計實施,通過相應的數據清洗、轉換、整合并進行數據稽核保障數據質量,根據上層應用方約定的數據接口方式對各類數據進行封裝提供數據服務,并對接口進行配置、監控以及調度管理。?

(3)數據稽核:通過技術手段使審計系統和統一數據分析系統數據保持一致性。數據處理過程為(見圖4):

3.項目功能及應用?

3.1風險預警全景展示。

集團審計人員、省分審計人員通過全景展示功能將風險預警和在線監控關聯,通過風險預警模型鎖定省分、本地網后,使用在線監控模型進一步鎖定問題。

可以對基礎指標和預警指標經行配置、管理。并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對要預警的基礎指標或計算指標進行閥值設定。當指標數據超過設置的閥值時,產生相應的告警信息。?

3.2在線監控模型。

在線預警監控模塊是對風險預警監控指標宏觀上發現的問題點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用戶級、甚至詳單級明細級數據進行清洗、挖掘、分析、對比、分類匯總,來判斷風險是否真實存在,以及風險的規模、程度、涉及到的范圍,并判定帶來的影響。?

3.3審計報告管理。

對各個監控模型產生的異常問題點,按照不同維度,將監控點異常問題匯總,并以分析報告方式進行輸出。以便全面了解一個時間范圍內,某一地域在一個業務專題方面發現的問題。?

3.4財務查賬管理。

多維度明細賬查詢:審計人員通過多維度對erp總賬明細賬及憑證數據進行查詢。

查賬工具通常是需要對核算單位,使用分析核查等方法對關注的交易信息進行核查。查賬工具應支持審計人員根據查詢條件和自己需要的表單,查詢出異常交易信息,進行圖表展示。

3.5智能化建模工具。

通過智能化建模方式,審計人員可根據審計項目方案和審計關注重點,通過手動編寫SQL和分析模型向導自動生成SQL兩種方式自行設計建立數據分析模型,以滿足現場審計作業過程中不斷變化的數據分析需求。智能化建模工具創建的分析模型可以在一點生成,全集團范圍內共享使用。?

3.6審計跟蹤管理。

審計跟蹤監控:集團、省分公司、本地網用戶查看風險預警及在線監控分析結果,將重點關注內容標記為需跟蹤問題,系統持續跟蹤該問題,并按一定周期記錄問題點預警情況,提供對比分析功能。

4.項目取得的效果?

通過在線審計項目的建設,建立"在線預警+實時審計"的聯網審計平臺,助力企業內部審計實現跨越式發展。?

(1)從工作視角,轉變審計工作方式。由以往"到現場找線索"的審計方式轉變為"帶著線索到現場";由事后抽查,到全面、實時監控;實現對經營、財務的整體監控,基于企業集中數據支撐,實現跨系統、跨業務流程的聯動審計。?

(2)從發展視角,推動審計工作轉型。由傳統審計逐步向風險導向審計轉型;由周期性的現場審計向"在線實時預警監控+現場重點審計"轉型;真正聚焦到高風險、高重要性的業務領域。?

(3)從管理視角,實現內審價值創造。建立覆蓋公司業務流程的審計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公司各業務線在統一、透明、標準的審計監控下陽光運行;提高審計工作針對性,聚焦企業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審計在決策支持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

[2]國家審計署《"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

上一篇: 市場經濟體制的含義 下一篇: 神經外科健康教育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手机版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亚洲精品色在线 |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