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的重要性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0 14:59: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工業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工業的重要性

篇(1)

1.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產品質量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產品質量做好了,企業的銷售業績不一定好;但產品質量做不好,企業肯定做不長久。要提高經濟效益更要抓質量,沒有質量做保證的企業是經不起市場的考驗的,遲早會被市場的洪流沖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和富裕程度的提高,社會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大大增強了。然而,近幾年來,我國頻繁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例如“紅心鴨蛋事件”、“多寶魚事件”以及多起嚴重的“問題奶粉事件”等,充分說明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問題。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屢屢引發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以及經濟的良性發展造成巨大沖擊。例如,“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對于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造成沉重打擊,給我國乳制品行業等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旦出現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會對中國制造的產品信譽產生連鎖性的惡劣影響。事實證明,所有的競爭都必須牢牢依附于產品,唯有產品,才是企業營銷的基礎與根本。因此,對于企業來講,產品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存之本。產品質量的形成由于受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環境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產品質量發生波動是必然的,因此在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和各道工序,都必須進行質量檢驗

2.質量檢驗的必要性

質量檢驗是指借助于某種手段或方法來測定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然后把測定的結果同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對產品做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斷的活動。質量檢驗的具體工作包括:度量、比較、判斷、處理。量檢驗是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關鍵環節,不僅是對市場銷售食品實施安全監控的重要手段,更是對食品原料及加工過程進行質量安全控制、確保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鑒別企業產品質量保證的重要方式

3.食品企業中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性

3.1食品企業加強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性

(1)產品質量綜合反映出一個生產企業科技和管理水平,現代企業無不重視與強化質量管理。只有不斷提高全員的質量安全意識,才能更好的提高產品質量、服務水平,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食品企業應當建立產品質量檢驗制度,尤其要把關好產品在出廠過程中的質量檢驗,這是食品生產中的最后工序,因此,企業應該嚴格控制好產品出廠質量,從而確保產品消費的質量安全,一旦食品生產者不能嚴格把關最后一道工序,就會使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進而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不留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2)質量檢驗工作是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企業通過對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和各道工序的質量檢驗,來阻止不合格的原材料投產,阻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進而阻止保證不合格的產品出廠和消費。另外,企業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務和跟蹤反饋系統,通過使用產品質量檢驗系統,將把質量檢驗信息及時報告和反饋給企業,進而為企業迅速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提供了準確的信息依據,從而促使食品企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質檢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使得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提高食品企業產品質量檢驗水平的重要措施

4.1完善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制

第一,要全面樹立質量安全意識。首先,企業的領導或者決策者決不能過于追求增加利潤而做有損產品質量安全的事,管理人員要嚴格監督和檢查企業產品的質量,而在產品生產中要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不要以次充好和以假亂真,要嚴格律己,提高作業操守,總之,要上下一心,共同維護好產品的質量安全。 第二,企業要主動配合適政府的法規管理,滿足消費者的使用性能要求,積極提高產品生產技術,不斷完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在質量制度,從而爭取消費者額的最大支持,尤其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更加該主動承擔責任,要積極、真心地向消費者道歉,從而維持企業的產品信譽;第三,要認真落實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要確保食品的原材料質量,同時還應該保證食品從而生產、加工、包裝、儲存和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達標,并且做好每一個環節、每一產品的質量檢驗記錄。

4.2加強企業員工管理,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和激勵制度,加大技術培訓和崗位訓

在企業管理中,人力、物力、財力和信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信譽更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力,而人力就是企業發展哦重要力量,因此,人才的培養關系到了生產產品的質量、服務的水平、以及對工作的管理效率。所以,企業要高度地重視人才的作用,加強員工管理,不斷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和工作激勵制度,從而充分地調動員工的各種積極性、創造性,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人員的招聘中要認真應聘人員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要大力進行崗位培養和專業技能培養,提高質檢工作人員的技術和工作效率,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4.3建立健全售后服務和跟蹤反饋系統,提高服務水平,提升企業信譽,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企業健全售后跟蹤反饋體系是完善質量安全體系的一種延續,同時反過來對完善質量安全體系也是一種有效補充,而目前企業在產品質量管理中售后服務水平不高,進而影響企業的信譽和經濟效益,因此,企業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務和跟蹤反饋系統,要不斷完善企業內部售后服務執行機制、客戶跟進機制和服務改進方法,進而提高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企業信譽和形象,從而使得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結論

總之,在面臨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企業要想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加強質量檢驗工作。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樹立市場化意識,走市場化道路,以優質服務占據更大的市場,贏得更多消費者的滿意和支持,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使得企業更好的迎接國際市場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1]王艷玲.淺談質量檢驗工作在食品企業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5(7):36

篇(2)

中圖分類號:TD3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400-01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各行業高峰論壇在我國各個省市舉辦,這就對公安機關安保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活動安保任務中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對駐地餐飲進行理化檢驗既是對重要人員的餐飲進行無縫隙保障,又保證了安保人員的用餐安全,使他們能更好的執行安保任務,因此是大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工作。

1.公安理化檢驗在大型安保中的工作現狀

目前在大型安保中食品安全方面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規定或界定由哪個機構獨立完成,通常做法是由公安機關理化檢驗專業配合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指定餐飲廚房的各個流程進行監督。公安理化檢驗主要分為現場檢測、實驗室檢測、動物檢測三部分。

1.1食品儲存場所的檢查

食品和原料儲存室是整個食品安全的源頭,也是理化檢驗的重中之重,控制了源頭才能確保食品的安全。主要對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核查:儲存室是否有固定場所及監控設備;儲存室的管理是否有專人管理和監督人員;食品原料的購置、儲存是否有交接記錄臺賬和出入庫記錄;是否有固定資質的食品采購渠道及供貨人;儲存區內是否有危險化學品或可疑物。同時針對調味料和原料食材按照食品采集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取樣[1],主要進行隨機抽樣送實驗室檢驗,對調料的生產日期、品牌、外包裝等進行檢查。

1.2食品加工場所的檢查

食品加工場所是對原材料食材的二次加工,針對這一過程主要進行實驗室檢測和動物檢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針對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公安機關理化檢驗專業由于日常主要針對刑事案件中的檢材進行檢驗,檢驗設備和方法側重于農藥、殺鼠劑、安眠藥等毒物檢驗,因此目前公安理化檢驗在食品原料、生產、制作、加工等過程主要是進行常見毒物檢驗。對加工的菜品要及時留樣記錄,取樣后進行實驗室檢測和動物檢測。其次公安理化檢驗還對廚房人員健康情況、管理、流通、監控設備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1.3食品運輸、上桌場所的檢查

公安理化檢驗人員要確保菜品的運輸有專人負責和監督人員,并保證每次運輸有兩人以上互相監督。對于上桌場所確保專人上桌,桌上確保沒有菜單以外的食品或飲料。對送餐路線進行固定,對運輸路線上的監控設備進行監督,確保沒有安全死角和遺漏。

1.4對餐飲部管理的監督

盡早與餐飲部總監進行溝通交流,便于相關資料、信息的檢查。及時了解近期后廚人員的心理健康情況,便于掌握整體后廚的運作情況。

2.理化檢驗在安保中存在的問題

2.1人員問題

理化檢驗是一個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性專業,一個合格的理化檢驗人員需要長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案件檢驗經驗,而公安機關理化檢驗人員待遇低,工作量極大,幾乎沒有進修和學習的機會,長期處在閉門造車的窘境。因此人才流失嚴重,造成理化檢驗人才良莠不齊,檢驗水平較低,距離完成安保任務中理化檢驗工作有較大差距。

2.2設備問題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幾乎每個季度都有新的技術和設備進行更新,而許多基層理化實驗室幾乎建成后就沒有再更新過設備,甚至一些地方財政不足的地區連實驗室標準品和耗材都無法保障,實驗室日常運轉都難以為繼。

2.3檢測方法

近年來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國家對這一問題逐步重視起來,但由于管理和機構的問題,長期沒有出臺關于食品安全中理化檢驗工作的標準檢測方法。

2.4機構問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出臺后,公安機關、農業、質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計委等部門都建立了自己的理化檢測機構和實驗室,使得在大型安保中多部門參與,但各自分工和職能不清,又互相沒有隸屬關系;出現許多檢測項目重復檢測,有的檢測項目無人問津的奇怪現象。

3.對策和建議

首先是提高公安理化檢驗人員待遇,建立合理的獎勵體制,增加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提高工作的積極性。設立基層理化檢驗專業專項設備資金,保障實驗室正常運作和設備。其次是有關部委盡快出臺理化檢驗在食品安全中標準方法,滿足當前工作的需要。最后明確各部門檢驗機構的職能范圍和檢驗能力,統一協調部署指揮,科學配置。

4.結語

理化檢驗在未來重大安保活動的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為食品生產加工的源頭把關,也在餐飲廚房管理中發揮重要意義。理化檢驗工作是安保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大型活動、賽事和會議人員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篇(3)

2河北省食品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食品工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不得不指出河北省食品工業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品種單一,結構優化度不高產品結構方面,輸出大部分都是初級粗放的低端產品,而高附加值的產品太少。產品附加值低,它的價值也就不高。產業結構層次方面,以食品加工業為例,它的結構單一,多年來主要是由飼料加工業、淀粉制造業、屠宰及肉類加工業構成的,急需進行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2.2大中型企業數量少,企業規模偏小河北省食品工業缺乏大型深加工企業。河北省連續多年位列全國食品工業“十強”,但是河北省是“十強”中規模企業數量最少的,與規模企業數量最多的山東省相去甚遠;除了規模企業,龍頭企業也是如此,2012年全國農業龍頭企業有2700多家,河北省只占35家,而食品行業的只有12個,所占比例太少。全國食品工業及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數2008~2012年變動情況見表3。國家統計局規定,大中型企業指的是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的工業法人企業。由表3可以看出,廣東省大中型企業最多,這是因為廣東省借由改革開放的機遇,經濟迅速增長,同時帶動了對食品的巨大需求,從而帶動了食品工業的巨大發展。山東省與河南省是河北省的近鄰,擁有相似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但是河北省的大中型企業數量明顯少于兩省,大規模的集團或企業偏少,導致規模效益和品牌優勢不顯著,行業競爭力不強。

2.3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一是技術水平低。河北省食品工業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發展中品牌優勢、競爭優勢、產業優勢不明顯,究其根本,是因為缺乏技術的支撐。河北省食品工業技術水平低,技術和設備更新換代不及時,缺乏食品工業技術的創新,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加工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低,品種單一,市場占有率低。二是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河北省食品工業企業具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企業只有一個,具有省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有19個,同食品工業強省山東、河南相比,差距較明顯。山東省食品工業企業中具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有8個,具有省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有41個;河南省食品工業企業中具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有5個,具有省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有37個。這也說明了河北省食品工業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低。

2.4投入力度不夠,發展后勁不足任何一個產業的長足發展,都離不開各種生產要素的后續投入,食品工業也不例外。河北省食品工業幾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各項指標占全國比例偏小,說明河北省食品工業增速緩慢,發展后勁不足。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河北省食品工業投資明顯不足。上述表2介紹了河北省食品工業2008~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及其所占全國比例。河北省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雖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其占全國的比例卻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說明其增速緩慢,投入力度不夠。

3促進河北省食品工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調查分析河北省食品工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根據河北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河北省食品工業發展的建議,以期對河北省發展食品工業獻計獻策。

3.1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食品工業轉型升級主導產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如果主導產業選擇正確,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果選擇錯誤,則會事倍功半。所以河北省首先應該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選擇出食品工業的主導產業,然后發揮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出現不同的主導產業,通過主導產業的有序轉換可以帶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的同時,要根據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食品工業的其他子行業,促進各個產業間的協同發展。同時,重視食品工業的地區協調性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在各個地區間的流通,互通有無,引導河北省食品工業的轉型升級。

3.2培育龍頭企業,增強規模效應龍頭企業在行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政府應該加大對食品工業的政策、資金等的扶持,培養名優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和名牌優勢優化區域布局,促進食品工業的專業化發展,培育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企業自身也要提高管理水平,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加快標準化生產,促進規模化經營。要抓好項目

篇(4)

食品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最初的最原始的需求性產業,同時食品和人類健康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食物無時不刻都在發揮著它的重要性。我國人口眾多,是一個食品需求極其豐富的經濟大國,食品工業就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但綜合目前的食品工業發展水平來看,我國食品工業總體水平還不高,尤其是針對農業產品的加工還不夠成熟,產品結構還不完善,生產技術還有上升空間。因此,我國在食品工業質量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體系,來保證食品安全。

 

一、加強食品質量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1、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食品從原材料變為成品是一個較為繁瑣的過程,質量管理如果跟不上,就會在很多個環節出現紕漏,使污染源接觸到食品,從而影響到人體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生命危險。食品質量管理的意義就是使食品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提前預防并減少污染源的危害,使人民群眾保持身體健康。

 

2、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業在市場上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跟食品質量管理是息息相關的,只有把食品質量控制好,人們才會保持對食品良好的購買欲望,才能把自己的資金狀況分配給食品的百分比率不斷提高,使人們形成口碑效應,對食品的安全做到完全放心,不會因為擔心身體狀況而打消購買的積極性。這樣做就帶動了整個食品工業的競爭力,使食品工業在各行各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3、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業的經濟效益

 

食品質量管理的提高使食品企業的經營效率穩步上升,不用再面對原來問題產品回籠問題,而且還在生產過程中降低了不合格品的產生幾率,使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有效工作時間大大提高,使食品企業在短時間內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從而帶動了銷售環節,使流通環節也大為縮短,從而資金的流轉比率也大大上升,從而是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跨步式提高。提高食品質量管理的措施

 

1、宏觀方面

 

食品質量管理和食品衛生監督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食品衛生是一個單純的范疇,只是將衛生工作片面的進行開展,目的是杜絕細菌的污染,但對產品的質量提升沒有實際的幫助,但實行食品質量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項措施:第一,在食品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的同時,在法制層面建立健全食品的相關制度,食品企業的管理機構職能也要進一步完善,這是與國家農業產業所息息相關的。把與食品質量有關的認證機構進一步做大做全,使“安全食品”、“綠色食品”、“綠色市場”,盡可能快又多的呈現在企業面前,使食品行業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撐。第二,從先進國家或地區引進更加有效的食品生產線,在流水作業上取得突破,從而使安全認證跟上機構的需要,使雙方的運作效率都大大提升。第三,在信息交流建設上增加更多的服務平臺,企業管理層應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企業的供求鏈上建立覆蓋范圍廣、時效性強的的信息網絡系統,從而為企業的質量監管、預測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第四,食品質量管理還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和力量的關注與共同作用,需要強化社會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宣傳食品質量管理的作用,使人們形成對產品質量的意識,從而使工作的開展得到整個社會的促進。

 

2、企業自身方面

 

2.1明確企業的質量目標

 

只有把企業的食品質量設立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才能使企業員工有一個行動上的支持,使全體員工都積極關注質量問題,從而在無形中形成了合理分配和利用資源的效應。不但如此,質量目標還能是員工的工作熱情受到激發,使員工沉浸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之中,發自內心的為此目標出自己一份力,這對企業有著其它方面所不可替代的益處,因此制定一個好的質量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推行5S能使質量管理體系有效實施

 

5S管理是目前企業在質量管理中的先進舉措,在具體實施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要有管理部門的指導文件的的批準。其次,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第三步,試行5S管理,使管理在一段時間內和企業磨合成型。最后,在5S管理中不斷完善其管理辦法,使其更好的適應企業自身狀況。

 

2.3加強對質量管理專業人才的培訓與招聘

 

人才對于企業來說始終是一個永恒且重要的話題,要在此方面取得突破,就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現有的管理技術人員,定期或階段性的對他們進行質量與技術培訓,把新的觀念和思想融入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使他們認識到質量管理對于企業和自身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公司質量管理的持續發展。二是引入新的專業力量,招聘本專業優秀的畢業生,給予充分的信任,給企業帶來全新的精神面貌。

 

三、結束語

 

篇(5)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農民以家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進入市場,并按市場要求安排生產和進行商品交換的超小規模、高度分散的經營組織方式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便日益顯露,致使農民在流通中所獲利益和生產效率越來越低,農業的比較利益和競爭中地位逐步下降,農業發展速度和農民收入增長趨緩、城鄉差距有所擴大。只有發展農業產業化,把分散的一家一戶農民組織起來整體地進人市場,使農業生產和整個經營活動成為一個產業,即在農業產業內部實行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或貿、工、農一體的經營方式和公司+農戶的組織形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和防范風險,使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收入、利潤、風險以適當的方式合理地分散在農民和公司之間。

二、發展糧食深加工是實現產業化、帶動主產區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圍繞農民增收問題,中央提出了促進糧食主產區種糧農民增收的緊迫性、重要性。為支持糧食主產區,中央主要強調了搞好糧食生產和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增值。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抓住了主產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就抓住了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的關鍵。因此,糧食深加工作為農業產業化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被明確下來。

1.發展糧食加工業可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糧食深加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最具有延展性的產業環節,因為糧食深加工會向農業生產指示出明確的生產原料數量和品種的需求,給農業生產帶來產業結構調整和品種優化信息。這是糧食加工的市場調整作用之一。據有關資料,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產業化的作用,其中食品加工企業在產業化過程的比例約占40%。從產業鏈的角度看,位于上游的農業,按照加工市場的需求,向位于中游的食品工業提供加工原料,生產出來的食品經過下游的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供應給廣大的消費者。在這種食物關聯體系中,加工工業是核心,它發展越快,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就越大。因此,發展糧食加工和食品工業,將有利于改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單一、產品單一的傳統格局,擴大用于加工的優質、專用農產品比例,提高產品質量,為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2.發展糧食深加工可促進農業經營方式的改變

長期以來,我國糧食工業與農業種植業之間脫節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民和糧食工業的加工企業之間沒有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培育一批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靠加工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牛產與銷售“訂單”式的關系,逐步形成新的糧食生產流通組織模式,并按照市場經濟價值規律,實行糧食品種優質優價,町以使糧食加工企業與生產者之間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為形成并穩定這種產業鏈條,近幾年一批糧食加工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還積極探索通過“公司十協會+農戶”、“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入股等方式,使加工企業和農戶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利益共同體,基本實現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

3.發展糧食深加工可增加糧食的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

在實施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以增加農業和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為切入點,憑借現代生物技術等一批高新技術發展糧深加工,以工業化推動農業產業化,以高新技術帶動傳統產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是提高糧食生產比較效益和增加農業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追求糧食數量來促進農民增收的利潤空間是有限的,而大力發展糧食深加工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的利潤將是更大的。把高新技術應用在農產品資源的充分加工轉化上,做到綜合利用“吃干榨盡”,提高糧食及附產品的加工轉化率。通過不斷的向糧食深加工要產值、要效率,是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重要途徑。

4.發展糧食深加工可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解決就業和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

糧食加工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產業鏈長、就業吸納能力大的特點。如在美國,目前雖然農業勞動力只有200萬人,但是食品上業的從業人員卻高達1100萬人,相當于從事農業勞動者的5倍。在日本,1990年農業和食品工業的就業人口分別占全同就業總人口的6.5%和11.7%。目前,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大約有3億人,食品工業的從業人員卻只有1000多萬。可見,目前我國農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在食品工業和糧食加工業發展還十分落后和有限,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不寬的情況下,發展食品工業和在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可迅速帶動當地的交通運輸、環保、服務業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就業的機會,有利于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提高農民就業收入和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等多種功效。

三、政府在發展糧食深加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1.調整思路,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

從2002年農民收入來看,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76元,其中生產性純收入2327元,分別由第一產業收入1168元,第二產業收入587元,第三產業收入572元構成。三個產業對農民純收入增量的貢獻分別是2%、50%和35%。由此可以看出,農民收入的第一來源種植業,雖是農民收入的主體,但對增收的作用不大,而第二產業給農民帶來的收入增加值和空間十分顯著。因此在當前土地逐年減少,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農民在單位土地上創造的價值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將大批的農業生產者安置在農耕的土地上已不現實。管理部門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問題上要跳出抓種植生產促增收的傳統觀念。在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應有新思路,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要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業和糧食加工業的發展,以扶持大型加工龍頭企業為重點,把農民增收問題放到國民經濟的產業發展中進行總體考慮。在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中,提倡發展與農民利益相關的產業,并以此帶動農村經濟的相關產業。

2.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培育穩定的糧食市場是農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篇(6)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73-01

糧油加工主要是指以糧食、油料作為原料,通過加工處理與制作從而形成糧油的過程。糧油加工包括稻谷加工、小麥制粉、玉米及雜糧加工和植物油加工等。糧油工業作為糧油生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糧油生產和經營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糧油工業的發展與人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在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

1 糧油工業的基本特點

糧油工業作為糧食生產中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人們提供糧食的加工產業。糧油工業在糧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在糧食供應平衡、增值、效益和食物應急方面作用很大,對構建國家糧食安全體系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糧食加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調整糧食種植結構和提高全省糧食綜合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糧油工業在確保了糧食的食用安全,促進農業的迅速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質量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

2 糧油食品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糧油加工技術水平低、與國外企業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眾所周知,我國糧食產量在世界中排名前列,而在加工技術水平方面,與世界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整個糧油加工水平還處于初步階段,對我國資源的利用不夠,糧油工業化程度低。一些小型糧油食品加工企業所生產的品種樣式少、檔次低,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與研發,以及不注重品牌的效應,管理經驗不足和經濟效益差。

在稻谷加工方面,普遍存在著加工企業較少,加工方式較落后等問題,如稻谷在農村加工時,多數是采用小型機組進行加工,加工質量差,有些稻谷加工完直接用于飼料,對稻谷浪費嚴重。在小麥制粉方面,加工技術水平較低,與國外加工技術差距較大,這嚴重阻礙了小麥制粉深加工食品工業的持續發展,對小麥胚芽沒有進行深度加工,因此在價格方面難以實現有效增值。在玉米深加工方面,一些深度加工玉米產品種類少,質量差;而對市場大量需求的乳質產品的研發還處于初步階段。同時在大豆加工方面,加工企業都是以餅粕和油脂為主要的加工產品,加工產業鏈沒有繼續展開,從中使得初級加工產品較多,而精深加工產品比較缺乏。

2.2 企業資金不夠、技術創新能力缺乏

資金問題一直是糧油工業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的發展條件差,經濟支出能力不足;二是糧油加工企業在信貸、稅收方面,不能滿足企業發展中對高技術產品的改造與創新所帶來的資金需求。與此同時,大部分小型加工企業都朝著高技術深加工方面發展,從而造成企業對資金投入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市場中各種風險不能預知,從而造成企業的投資方面出現混亂現象,短時間內影響了資金的投向。另外,由于有些企業缺乏對糧食深加工與其他產品加工之間所存在優勢的認識,從而降低了投資者的積極性,阻礙了這種企業向糧食深加工方面的發展。糧油企業只注重糧油生產前、生產中的產品質量,而忽視了糧食產后的加工質量,從而造成企業投入資金出現不足問題,影響到糧油深加工企業的持續發展。

過去,由于我國糧食市場發展比較緩慢,糧油加工企業多是采用傳統的加工方式,經營方式也比較滿后,主要是從事米、面、油加工,這些原因導致企業生產效益較低,生產利潤的增長空間較小,同時企業在技術、產品、規模和資金等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樣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另外,有些糧油加工企業負債高,人員流失嚴重,開工率較低,有些企業多年不開工生產,設備陳舊,管理和生產水平落后,如一些未改組改制的企業。這些企業多數為中小型糧油加工企業,在信貸方面缺乏相應支持,企業的糧源生產和經營管理難度較大,加工技術不成熟,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3 糧油食品工業發展的建議

3.1 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

為了確保糧油加工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根據“十二五”(2011~2015)發展規劃目標及要求,需要大力建設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倡導大型企業實行重組策略,以提高糧油企業的生產水平,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抵抗風險能力。同時,需要采用創新的糧油產業經營管理方式,以加強糧油企業的建設力度,實現企業建設規模化、加工原料專業化和標準化目標。政府還要支持中小企業改造創新,以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以及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另外,還要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規定,根據衛生質量和安全環保標準,促進企業向環保、衛生、能耗和安全等方面的指標方面發展,提高糧油生產技術水平、降低生產中的能源消耗、減少工業生產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3.2 處理好“產能過剩”問題

在糧油食品工業發展過程中,需要處理好“產能過剩”問題。首先,政府要嚴把糧油工業生產過程的工藝設備、衛生標準、質量安全和環保方面的關。其次,企業要擴大生產規模,采用先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技術,對原有舊生產技術進行改造,以提高企業的產能、提高企業生產質量、降低企業生產中的能源消耗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第三,要對一些隨意興建、盲目投資的企業進行嚴查,以避免糧油工業產品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最后,要嚴把企業建設關,對一些盲目擴大規模的企業進行嚴查,以確保糧油加工業的健康發展。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盲目求大的企業,如一些糧油原料的新建企業,建年處理原料能力達到30萬t以上,這樣不僅會引起“產能過剩”問題,最終造成企業吃不消而出現停工,嚴重的話將會導致企業倒閉,因此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注重。

3.3 要實現企業節能減排的目標

近幾年,節能減排在我國企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糧油加工業中作用更加明顯,如我國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15年,糧油工業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7%以上,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0%以上。”從中可以看出,節能減排在糧油加工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作為現代化的糧油企業,需要把節能減排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第一步,對企業實施“四節”措施(即節電、節氣、節煤和節水),降低企業的能耗。另外,還要對企業中的“四廢”(即廢水、廢氣、廢物和廢渣)進行處理與利用,實現污染物的零排放,減少企業的環境污染。

3.4 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糧油原料加工和生產過程中,通常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如對面、油和米等產品進行生產當中同時會產生碎米、稻殼和米糠等,再如小麥在加工中會產出小麥胚芽和麩皮等,油料加工中會產出油腳、餾出物、餅粕、皮殼等。這些副產物如果能夠加以利用,將是一些寶貴的資源。為此,糧油加工企業需要從節約和經濟的理念出發,不斷提高這些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加強資源轉化和利用水平,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3.5 采取“調結構、轉方式”的措施,發展企業的主食品生產

隨著近幾年國家政策的出臺,糧油企業要想保持持續穩定發展,出要與政府進行合作,最重要的發展在于實施企業主食品工業化生產,這是政府給予企業優惠政策和措施,應值得推薦。而企業需要“調結構、轉方式”的措施,發展企業的主食品生產,改變傳統的糧油加工業的生產方式,由對糧油進行成品生產轉變成糧油、主食品種同步發展的成品生產,以延伸糧油產業鏈,滿足城鄉居民消費的需要,以及增加企業的就業率、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為此,糧油加工企業需要把發展主食品生產作為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確保企業長久健康的發展。

篇(7)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支柱,在改善食品色、香、味和質構,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加快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食品工業科技創新的推動力。《食品添加劑》課程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對于提高食品專業學生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極為重要。但近幾年,隨著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人們對食品中添加劑使用安全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這一趨勢對相關的管理檢驗部門和食品加工企業提出了挑戰,也向《食品添加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鑒于此,必須對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完善,以適應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快速發展的整體規劃。也只有這樣,才能配合我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的建設和國家食品安全工程,培養出適合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一、重視隱形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其目的性、計劃性主要反映和體現在教學目標上。現代教學論認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三大支柱,而教學目標占據首要位置,是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依據,也是衡量教學成敗的標準[3]。具體到一節課,課堂教學目標是其靈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方向和歸宿。注重教學目標的優化設計是實現教學優化的重要前提。對本科生的教育,筆者一直認為,除了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等顯性教育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隱性教育都是教授的重要目標。但目前,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往往重視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而忽視隱性教學目標的實現,背離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尤其對食品添加劑學來說,食品添加劑的正確使用與食品質量安全息息相關,并直接關系到民生安全,所以在對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教育顯得同樣重要。如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會有意識的讓學生意識到添加劑使用的正副效應,尤其是過量濫用添加劑的危害,如過氧化苯甲酰可能引起人體肝臟、腎臟的危害,甲醛是世界學者公認的致癌物質,而礦物油加工的食品,可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通過這些講授可以讓學生從主觀上充分認識到掌握添加劑使用范圍和劑量的重要性,對培養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規范使用添加劑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

二、課堂教學內容的多角度擴充

(一) 教學內容情景化

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要能吸引學生,一定要有豐富的內涵。對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講,在課堂上渴望聽到的不是簡單總結所得出的結果,而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些往往不能從教科書上直接獲得,而只有通過教師認真的備課、豐富經驗的積累以及教學內容的多角度擴充,才能在課堂上舉一反三,才能吸引學生并引導他們主動思考[4]。我們在多年的《食品添加劑》的教學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在進行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主動性欠缺,而且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分析主要原因,可能與本課程知識點多,知識點之間聯系性不強,學生沒有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感到知識零散,感覺需要記憶的理論太多等方面有關。以此分析,擴充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新穎與實用性,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手段。為此,筆者嘗試在每次授課時,會對新近一周發生的食品添加劑相關事件進行回顧和分析,引導學生將這門課程講授知識與日常生活事件相關聯,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情景化和社會化,而在具體講到某部分內容時,也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更直觀的說明。而事實也表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氣氛。

(二)教學內容國際化

越來越多的授課老師主張將食品添加劑相關法律法規增加到教學內容中[5],這與筆者的觀點一致,而且筆者建議同時將國際食品相關法律法規等食品添加劑在國際范圍的使用情況加入到課堂教學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要嚴格遵守國家法規。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管理體系,包括《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標簽通用標準》《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以及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此外還有200余個有關產品質量和規格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與此同時,由于各個國家的食品消費及食品加工業的差異性,不同的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法律、法規及使用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我國與CAC、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及品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在市場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借鑒并在出口產品生產過程中遵循出口國的相關標準也至關重要。

(三)教學內容前沿性

食品添加劑工業正在飛速發展,食品添加劑的研究開發也處于活躍時期,為適應新情況、新需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衛生標準每年在不斷更新,這也是食品添加劑這門課的最大特點。因此,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查閱最新文獻資料,補充食品添加劑的有關新標準、新的研究熱點問題,對研究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如近日,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函,擬撤銷2、4-二氯苯氧乙酸等38種食品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在目前仍在執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1)中仍列有使用劑量。這就需要在備課時要關注最新的相關信息,并及時把它們理解后傳授給學生。

篇(8)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042-03

引言

咸陽市作為國家級“天水―關中經濟區”的大西安中心城市,其發展態勢和綜合實力將會對整個地區產生影響。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咸陽市轄區的科教實力名列前茅,居于顯著優勢地位;而工業化、現代化水平卻居位次偏后,城市整體競爭力處于明顯劣勢。這說明,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技優勢,在咸陽并未得到有效發揮。在這個背景下,咸陽市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城市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城市競爭能力的強弱,咸陽整體競爭力偏弱說明城市的創新能力亟待加強。食品工業是咸陽的傳統支柱產業,通過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整合全市食品科技資源,推動咸陽市食品產業創新發展,既可促進咸陽的食品產業的規模實力,又可加快咸陽市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步伐。

一、咸陽市食品產業創新現狀分析

2011年,咸陽市全市工業支柱產業完成總產值1 632.3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其中食品工業實現產值236.8億元,增速為37%,名列咸陽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的第三位,同時涌現了一批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食品企業,推動了咸陽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相對于咸陽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城市科技實力,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發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首先,咸陽食品行業的同質化嚴重。由于咸陽地處內陸,主要食品加工企業以當地主要的農產品的深加工為主,所加工出來的食品非常相似,這造成咸陽的食品產業同質化嚴重。而這種同質化的食品使得同業競爭激烈,掌握銷售渠道的商業超市在這種同業競爭中利潤畸高,對咸陽的食品行業造成很大傷害。

其次,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結構布局失衡。在咸陽市的食品工業的產業布局中,食品加工業占全行業的一半以上,基本處于主導地位,這種產業布局現狀使得整體行業處于上游加工階段。所以,這種產業布局失衡的后果表現為,農產品的加工方式粗放,工業產品的深加工較少、產品的附加值低,其產業鏈處于食品工業的上游階段。

再次,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的聚集度低。在咸陽市的食品企業中,小型企業占整個食品行業的90%,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產業鏈條也較短,農業原材料基地與食品消費市場、食品加工企業的產業鏈難以真正形成。這樣的產業規模形式,使得生產集中度欠缺,不能形成規模經濟,難以打造知名食品品牌。

最后,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科技投入少。咸陽市的食品工業科技基礎薄弱,食品工業的科技研發人員只占全市科技人員的9%,并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方面,2011年的食品工業科技活動費用只占全市科技費用的5%。咸陽市的食品工業科技來源主要是依靠中小企業內部的小規模研發,城市的食品科技的專利申報數在個位數徘徊。

2011年咸陽的食品制造業產業創新要素的七項指數,可以細化說明咸陽市食品產業的創新現狀。咸陽市食品產業的自主研發創造能力排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下水平;創新值價實現能力是最能直接地反映行業創新能力的指標,它著重從創新產出方面評價行業創新能力,這個指數處在全國地市級城市的中等水平;市場創新能力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主要從國內和國際市場兩方面來考察,這個指數咸陽市的食品產業處于中下水平;管理創新能力反映了一個企業在成本費用等管理方面的藝術和效率,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的這項指數列中等地位;工藝設備創新能力是根據固定資產和人力資本使用情況來考察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這項指數,咸陽市處于中等地位;創新效率著重考察企業的投入產出效率,咸陽的這項目指標位列全國地市級城市前列;創新績效是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測度,這項指標咸陽市處于中等地位。綜合以上食品制造業創新要素的七項指數,可以得出結論,咸陽市的食品產業整體創新水平仍處于全國地市級的中下游水平,食品行業缺乏創新,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咸陽市食品產業創新能力的制約條件

雖然咸陽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但是整體而言,咸陽市的食品產業創新能力還是偏弱,主要是由于咸陽市地處西部內陸,由于歷史與思想上的深層次原因,存在一系列的食品產業創新能力的制約條件。

1.知識產權保護不力

由于咸陽食品產業普遍對食品創新重視不夠,食品產業的技術含量不高,因此諸多企業的創新處于一種較低層次的狀況,主要以模仿甚至仿制知名品牌的食品為主。由于咸陽市地處西部內陸,政府還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這種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使許多食品企業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產出的創新型產品,一旦被市場認可,很多企業就會跟風仿制,而這些仿制企業又不能被有效制裁,這使進行食品創新的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受到挫傷。同時,很多企業業主在原始積累過程中盲目跟風,卻誤打誤撞賺到第一桶金,嘗到了跟風模仿的甜頭,因此對有一定風險的創新科研投入不感興趣,他們對食品知識產權自然就沒有基本認識,更談不上重視與保護。

2.創新主體不明確

中國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在舊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而咸陽市作為內陸地級市,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尤深。企業的技術政策是由政府統一計劃下制定與實施的,這就造成企業對科技的需求缺乏緊迫感,企業技術投入資金少,創新能力薄弱。相反,咸陽市政府和高校被不適當的賦予“創新主體”角色。因此,在咸陽市食品產業中,本應當成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卻成為次要角色,許多企業技術創新淡薄,專利成果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的極少,大多數專利產品成為“樣品、禮品、展品”而被束之高閣。這樣,由于食品企業沒有成為創新的主體,而作為政府的附屬物,企業與創新的利益和風險沒有直接關系,利益主體不明確,食品企業管理者缺乏企業家所擁有的內在創新沖動和需求,食品企業在整個創新過程中是消極被動的,導致微觀創新動力不足,缺少創業熱情,從而在技術進步上抱著等、靠、要的態度,最終導致食品企業難以成為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主體。

3.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科研單位形成供給型的科研模式,這種科技模式極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供給型模式開發研制的成果,一方面市場信息不靈通,食品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信息很難迅速傳播,食品企業也沒有直接得到最新科技信息成果的渠道,科研機構和食品企業之間缺乏直接交流接觸的環境;另一方面由于這些食品產業科研成果脫離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這種供給型模式,表面上看起來,科研機構有許多成果,實際上能夠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成果不多,這是造成食品產業科研成果轉化難的關鍵所在。這種供給型模式的弊端是科研與經濟嚴重脫離,導致食品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食品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貢獻不高,這造成咸陽市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4.科研機構機制不靈活

咸陽市的食品產業科研院所和高校里的科研機構較為僵化,一方面,科研人員比較重視個人榮譽,追求成就和實現自我價值,他們從事科研的目的是出成果、出論文或論著,這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評價科技人才績效的主要方面,尤其在職稱評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他們對科技成果的開發與應用不重視,雖然近幾年政策也開始重視成果轉化的比重,但力度遠遠不夠;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知識技術在市場上仍不被重視,再加上分配機制不完善等,使咸陽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沒有足夠的動力主動與企業合作。科技人才是科技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資源,由于人才流動與利益的分配還不能完全和市場接軌,不能充分體制效率和效益原則,因而影響了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同時,食品產業科技資源的配置難以完全實現市場化,其中尤以科技組織的形成、科技人才的流動、科技成果的評價受到諸多非市場因素制約等問題突出。

三、咸陽市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

知識經濟時代所具有的科技與生產高度一體化發展的本質特征,就是技術創新和擴散是由經濟原則、技術原則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原則所規范的過程,因此城市技術創新體系應是具有相應功能的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組成的網絡系統。同樣的,咸陽市食品產業的創新發展也由企業、研究機構與政府三者共同建構現實路徑。

1.政府要全力保護創新性知識產權

咸陽市政府要采取堅決措施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從而達到規范市場秩序,保護創新性知識產權的目標。這首先要求把查處侵犯知識產權予以充分重視,并把其視為食品產業發展的首要措施。在此基礎上,聯合公安、質檢、工商等機構共同建構打假網絡平臺,嚴格依法行政,并與主流媒體合作曝光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企業,宣傳具有創新性知識產權的企業,為企業知識產權提供信息支撐,提高全市民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此外,利用網絡信息化平臺,依托咸陽市的知識產權局的信息服務系統,打造集政務、專利、版權、商標等于一體的食品創新性知識產權的管理模式,推進政府知識產權局、食品研發部門以及食品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土地優惠政策和財稅手段,讓有實力的食品企業快速進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產品生產與營銷中,從而實現食品產業創新性知識產權的突破。

2.建立政府食品產業科技調控體系

在食品產業技術創新中,政府憑借自身的特殊地位,承擔著組織和優化系統結構,激發和規范各系統要素的職能,政府可以各種手段對食品技術創新進行宏觀調控,促進食品技術創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食品技術創新系統有序運行。具體來說,針對食品產業,咸陽市政府需要出臺和執行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食品市場的平等競爭,完善食品市場調控體系,監督食品市場安全與運行,以創造良好的食品產業發展的環境。同時,注重食品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產品的信息化,實現食品技術成果的有償轉讓和推廣。食品市場是食品企業的基本生存環境,它既為企業提供各種創新要素投入,又是企業創新成果實現的場所。在食品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食品市場承擔著動力激發和技術創新資源配置的主要職能,政府調控的目的就是保證市場充分發揮這兩項主要職能,通過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促使各種創新資源合理流動,滿足食品企業創新所需用的各種要求,加速食品企業技術創新的速度,從而實現咸陽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3.建立科研院所食品產業科技研發體系

在咸陽市所屬的食品產業相關的科研院所與食品企業形成產學研研發體系,具體說有三個體系建立協調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協議性協調,指科研機構剛進入食品企業時,相互之間沖突的解決以簽訂協議與合同的方式進行,以硬性的制度作保障。這是因為剛進入食品企業,一系列矛盾突然激化,潛在矛盾顯在化,通過協議,規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然后在協議的保證下,使產學研研發體系得以運作。但協議性協調,不能作為一個解決企業與科研院所目標不一致的長久之策。第二個階段是機制性協調,這是指食品企業與科研機構在相互進行內部信息與能量的交換,不斷取消硬性的死板的協議性協調方式,通過修正食品企業的運行機制,不斷調整科研組織的結構,使科研結構成為食品企業的一個有效的組成部分。此時科研部門與食品企業相互協商,統一目標,機制相互轉化,以適應共同存在的整體研發系統。第三階段是自覺性協調,科研部門成為食品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食品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有一個完善的、自覺的協調研發系統。

4.建立食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根據咸陽市食品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創新型城市背景下,食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按其功能可劃分為相互關聯的創新決策子系統,R&D(研究與開發)子系統、創新實施子系統及創新實現子系統四個部份。

食品企業技術創新決策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把食品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有效結合起來,創造出體現這種結合的新產品和新工藝,以獲取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創新決策系統,是食品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食品企業R&D系統是食品企業以自身的研究與開發為基礎并借助于外療成果引進與外部技術合作,從開發研究與設計,到樣品樣機研制,直到通過中間試驗的一整套技術主案的制定過程,其主要任務是從技術上對創新決策的實施和實現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食品企業創新實施子系統,是使新產品或新工藝正式投產,讓食品技術創新成果轉變為企業實際的生產力的過程。它也是創新決策和創新方案通過評估和中試之后在企業中物化的過程,只有通過這個過程才能實現生產要素的重組或生產函數的轉移。食品企業創新實現子系統,是指創新成果變成食品企業的直接生產力并生產出創新產品以后,食品企業技術創新并未結束,而是通過積極的銷售活動和售后服務,使自己的創新產品迅速進入商品市場,占有、鞏固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從而使企業實際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過程。

結論

創新型城市建設要求咸陽市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產業優勢。咸陽市食品產業的創新應該立足于陜西傳統食品的工業化上,或者咸陽地方傳統食品的工業化研究,把真正屬于中國傳統的特色食品進行創新。因此,在此背景之下,咸陽食品產業要堅持科技創新發展,以科技推動產業進步,走出一條咸陽食品工業化、科技化的特色之路,從而帶動咸陽市經濟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紀寶成,趙彥云.中國走向創新型國家的要素:來自創新指數的依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664-679.

[2] 趙黎明,冷曉明,等.城市創新系統[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103-106.

[3] 李小飛,蕭廷高.試析產業集群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1):32-36.

篇(9)

單獨為寶寶精心制作食物的必要性

嬰幼兒時期寶寶的消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而對營養的需求卻不斷增加,以滿足快速生長發育需要,故隨著寶寶月齡的不同,對嬰幼兒食物在性狀、質地和營養含量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對制作的要求自然遠較成人食品高。故傳統的喂養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科學的育兒要求,單獨為寶寶制作食物是非常必要的。

嬰幼兒食品制作須知

1食物種類的選擇:給嬰兒制作輔助食品時,應按照下列順序,先喂面糊等單一谷類食物,然后是蔬菜和水果,再添加肉類,這個順序是遵循嬰兒消化吸收功能發展的規律。

2食物品種的搭配:嬰幼兒的食品基本分為四大類: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大米等谷類、蛋和肉類。當寶寶逐漸適應了上述各類食物后,每餐或每日的食物中應包含上述四種食物,這就要求家長制作含不同種類食物的混合食物,以使寶寶的營養更全面均衡。

3食物的性狀:食物的性狀應從液體、糊/泥狀向固體過渡,即從喂菜湯、果汁、肉湯,過渡到米糊、菜泥、果泥或肉泥,繼而是小塊的菜、果或肉塊。

4食物的質地:剛給寶寶制作輔食時,應選擇加工后食物顆粒細小,口感細膩嫩滑的食物,如胡蘿卜泥、蘋果泥、香蕉泥、蒸雞蛋等,利于寶寶吞咽和消化吸收,稍大后可選擇食物顆粒較粗大的食物,以鍛煉寶寶的牙齒,促進咀嚼功能的發展。

5食物的口味:家長不應用成人的口味去制作嬰兒食物,嬰兒食物以口味清淡天然為佳,不宜添加過多的糖、鹽等調味劑,以免增加腎的負擔,并養成日后嗜甜或咸的不良習慣,更不可添加人工色素、味素、防腐劑等添加劑。

6衛生要求:制作嬰幼兒食品的用具和進食的餐具應消毒,保持清潔衛生,因寶寶的免疫力較成人低,易受病菌感染而患病。

嬰幼兒食品制作的工業化趨勢

由于嬰幼兒食品制作要求較高且費時,在發達工業國家,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和食品工業的發達,嬰幼兒食品的工業化制作已成為主流,這同時也是國家關心下一代健康的舉措之一。各式米粉、菜泥、果泥和肉泥,淋瑯滿目。但在國內,目前可供家長選擇的液體食物(如嬰兒奶粉)和固體食物(即成人食物)種類較多,但糊/泥狀食物品種較少。相信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人們對泥狀食品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泥狀食品必將逐漸納入日常喂養的生活習慣中。目前,在國內的許多大、中城市,甚至農村,都可以購買到高品質的嬰幼兒糊/泥狀食品(如亨氏嬰幼兒營養米粉和菜/果泥系列),與家庭制作的食品相比較,它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優質市售糊/泥狀嬰兒輔食與家庭自制輔食的區別

目前,在國內的許多大、中城市,甚至農村,都可以購買到高品質的嬰幼兒糊/泥狀食品與家庭制作的食品相比較,它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1強化多種營養素,營養豐富均衡:許多產品除考慮嬰幼兒必需的四大類食物的搭配外,還強化了嬰幼兒容易缺乏或生長發育必需的多種營養素,嚴格遵照國家規定的嬰幼兒食品的營養標準,比家庭制作食物在營養上自然更豐富均衡。

篇(10)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指的是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或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食品衛生是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合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那么,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食品自身因素,一個是人為因素。后者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質量管理就是為保證和提高食品生產的產品質量或工程質量所進行的調查,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檢查,處理及信息反饋等各項活動總稱,它是食品工業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加強質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產及產品質量的前提,要保證高質量的生產和產品,食品質量管理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統性、長期性和科學性的特點。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但我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品供給量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不夠。我國食品行業在原料供給、生產環境、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及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都存在嚴重的不適應性。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構成的最明顯威助。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企業無視國家法律,惟利是圖,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不按標準生產,偷工減料,摻雜使假,以假充真,濫用添加劑,以非食品原料、發霉變質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從山西溯洲毒酒事件,阜陽劣質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禽流感事件,到2008年令人發指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僅嚴重的危害了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沉重打擊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還是整個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甚至影響到了我國的國家形象。人們對食品談之色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構成了近年來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因此,食品質量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質量安全沒有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沒有保證,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

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目前,食品良好操作規范(GMP)、食品衛生標準操作規范(SSOP)、危害分析關鍵點(HACCP)系統、ISO900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準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衛生與質量控制的保證制度和保證體系。

食品良好操作規范(GMP)是食品企業自主性質量保證制度,是構筑HACCP系統和ISO2200標準的基礎, SSOP是由食品加工企業幫助完成在食品生產中維護GMP的全面目標而使用的過程,尤其是SSOP描述了一套特殊的與食品衛生處理和加工廠環境的清潔程度及處理措施滿足它們的活動相聯系的目標。HACCP系統是在嚴格執行GMP和SSOP的基礎上通過危害風險分析,在關鍵點實行嚴格控制,從而避免生物的化學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對食品的污染。ISO9000標準系列是更高一級的管理階段,包含了GMP、HACCP、SSOP的主要內容,體現了系統性和法規性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標準和進入歐美市場的通行證。而國際標準化組織于2005年9月1日最新國際標準: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食物鏈中任何組織的要求。目的是讓食物鏈中的各類組織執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其范圍從飼料生產者、初級生產者、食品制造商、運輸和倉儲工作者、轉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務環節以及相關的組織,如設備、包裝材料生產者、清洗行、添加劑和配料生產者。它協調了系統地控制食物供應鏈中的安全問題的要求,提供了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惟一的解決方案。

這些保證制度和體系已被時間證明對確保食品衛生與安全是行之有效的。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注意往往是一些普通原則,必然缺乏針對性,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另外這些系統和標準體系在內容上重復之處頗多,因此學術界認為應推行一種針對性強,易于操作的規范制度。

四、食品質量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一)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食品生產,流通環節比較多,如不注意加強質量管理,保證食品衛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從而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搞好食品質量管理,可以預防、減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助于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二)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業產品能否占有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基本上取決于產品的質量狀況。

(三)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業的經濟效益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品損失和浪費,減少原材料,動力和工時的消耗,降低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用比較少的消耗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食品盡快占有市場,易于銷售,從而縮短庫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同時,不斷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食品質量管理與國際貿易的相關性加強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企業按國際通用標準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海關等部門依照我國的法規對進出口食品質量和安全進行嚴格管理,對保護我國人民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進入WTO以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經常面對如何對待進口對象國的貿易技術堡壘。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品質質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質量,促進食品出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高檢測檢驗水平,提供有利的質量保證,推動食品的出口。

五、食品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措施

雖然我國自2009年6月1日起,實施了《食品安全法》,但在具體操作層面上,現在還存在將食品衛生管理代替食品質量管理的趨勢,食品質量管理工作至今沒有得到重視。措施體現在:

第一,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設工作,完善管理機構設置,是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盡快組建食品質量衛生安全認證機構,積極開展“安全食品”、“綠色批發市場”、“綠色零售市場”和“綠色生產線”的認證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的建設,加強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二,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強認證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第三,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覆蓋面寬、時效性強的食品供求、交易、價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和監測抽檢預警網絡系統,搞好食品供求、衛生質量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上一篇: 民法典專題講座 下一篇: 工業節能市場前景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新国产乱子伦精品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人人搡人人爽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