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59: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思想品德教育課作為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中學生來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因為諸多因素使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鑒于農村中學生所處的特殊的教育環境,思想品德教育應采取以下的方式。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給予農村中學生愛的關懷,使學生感到他是處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愛的關懷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也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有位哲人曾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只有以關愛的方式去對待學生才能讓他們懂得怎樣去關愛他人,對待學生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僅是教師開展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使思想品德教育發揮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著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當一個老師懷著一顆關愛的心去傳授思想品德教育時,老師本身就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最好的典范,只有懷著關懷之心的老師,才能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教師要以關愛的心去做那些有益于學生的各種繁雜瑣碎的工作,要以興趣盎然的狀態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有利機會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具體到日常的教學中,在思想品德教育課中教師應多運用鼓勵性手段喚起學生對學習、對自己的信心,教師可以利用拍肩、摸頭、鼓掌、贊許或期待的眼神、點頭等手段鼓勵學生,而且現在的學生,大都有一種自我推銷的欲望,參與意識較濃,總想在各種場合表現自己,針對他們這種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大膽釋放自己,呈現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關心、理解、公正、熱情、鼓勵、信任的環境形成了濃厚的民主氣氛,讓學生從中體會民主、和諧的樂趣,讓他們在學習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實現寓德于教的目的。另外思想品德教育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的范圍內,應該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從點滴做起,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結合中學生面臨的各種人生問題、社會問題、情感問題等給予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使學生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思考,主動地處理面臨的各種問題,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增強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農村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以關愛為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使每一節課處理都恰到好處,做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政治態度和科學世界觀的好公民。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永興縣教育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既是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工程”“實事工程”。面對這樣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結合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規劃以及筆者自身的教育實踐,總結出了以下行動策略。
立足行為習慣教育,行為塑人。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在傳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識基礎上,從學生外顯的行為習慣培養出發,落實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開展系統的法制教育,通過演講賽、社會調查等形式,養成良好的遵紀守法習慣。學校與每個教師簽訂“一崗雙責”承諾書,重視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育人責任,讓教書育人成為每個老師的自覺行動。
重視自我保護教育,自主立人。初中生處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階段,學會自我管理能力相對重要。我們學校注重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學校21世紀初倡導和建立“警校共建”制度,每個學期都要邀請一些專家學者、警察律師到學校開辦專題講座,讓學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加強心理教育與輔導,心理強人。幫助教師初步掌握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心理干預手段,提升教育的效度。廣泛開展談心活動,要求心理老師和班主任與相關學生個別談話,每周至少一人次,做好談話記錄,學校心理咨詢室存檔。建設專業的心理咨詢室,營造舒適的談心空間,激勵學生主動談論成長的煩惱。促進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
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境界育人。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災區災后重建機會,我校聯合省內5地市40多所中小學校,領銜申報了“關于5?12地震災區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調查”省級重點課題。重點推進了班級文化建設,創新學校社團活動,開展助你成才獻愛心活動、科技創新暑期實踐活動、體育藝術節活動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以活動為平臺和載體,豐富校園文化內涵,達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學時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良好的教育、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將為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和信息時代,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發重要,因為誰把握了青少年,誰就把握了未來。
在《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里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意識;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的人文素養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體現時代要求,成為“四有”新人。這一目標,為我們學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方法、新的出發點。為此,我們一線的教師就必須不斷地探索新時期學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并切實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作為一名從事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教師,經過不斷地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希望能對進行教育教學的同仁有所幫助。
一、充分挖掘各學科的思想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潤物細無聲
在我們開設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如果教師對他們認真挖掘,并把握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四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八年級語文課本中,孫犁的《蘆花蕩》,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等,這些都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還有的《沁園春?雪》,酈道元的《三峽》,周密的《觀潮》等,這些文章中都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能讓學生為祖國驕傲,為生長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從而更加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同時增強了為國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責任感、自信心和決心。
還有,在地理學科中包含的人地關系思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及我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化、生等學科中的環境保護、生物入侵等的內容都是我們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總之,只要認真地挖掘各學科中的思想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各種節日進行教育――人在畫中游
課堂上的教育只是知與情,只有與課外結合起來才會轉化成行。因此,我在平時非常注重與課外的結合,尤其是與節假日的結合。比如,利用“植樹節”和“世界環境日”組織活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并成立環境保護小組,進行學校內的環境保護,當然,有時也到校外。利用“三八”節與“母親節”進行向母親獻愛心活動,活動形式不拘一格。學生情緒激昂,有的為母親獻花,有的幫母親做家務,還有的為母親洗腳等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之后,我又利用班會課讓他們談體會,結果他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在五四青年節,我組織學生參加了社會公益性的義務勞動,講求奉獻,體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七一”和“十一”,通過文藝活動、詩歌朗誦等形式進行愛黨、愛國教育。在寒暑假,布置力所能及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寫出實踐報告和體會,進行演講。所有這些,既教育了學生,又培養了他們的各種能力,可謂事半功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加強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身在此山中
中學時期是學生發展非常活躍的時期,這時的學生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但同時也是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這時的學生既有獨立性又有依賴性。針對這一生理特點,我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把他們分成幾個不同的興趣小組,每周舉行1~2次活動,這些活動我只做指導工作,其余的由他們自己完成。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求知、活動的需要,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了他們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協作精神、集體主義思想和自尊心、自信心、創造力,讓學生學會了合作學習。
在班級,我還建立了“道德銀行”,進行道德存款。用以鼓勵學生做好事,樂助人,愛集體,爭上進,珍視榮譽。所有這些,既體現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而且達到了教育目的。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實事求是、因人而異、因事而宜。
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所以,要想教育好學生,首先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同時要知道教育的反復性,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學生,才能相信人都是有上進心的,也才能教育好學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而教育就是培養這種人才的手段。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高素質公民的學科,它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含義及意義
思想品德是人們在一定的思想指導下,在品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而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質就是將一定社會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道德,具有德育的性質。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學校德育,它體現在學生自身的知、情、意、行上。由此可以認識到:個人的品德修養、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對社會的道德觀念、社會風氣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影響學生的認識、道德、情感、意志、行為,來進行“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做到以“德”為美,以“德”感人,進而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初中是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初中學生思想不成熟、社會生活經驗缺乏,還存在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因此,對初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思想認知,幫助學生分辨是非,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才的質量與數量也被視為國力強弱的重要衡量標準。為應培養優秀新人的迫切需要,我國進行了教育體制的改革,呼吁人們加強對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關注。以提升基本素質為宗旨,讓學生在中學時代就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品德,為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學校響應國家的號召,雖然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盡了極大的努力,但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平衡和矛盾性,使得思想觀念取向呈現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知行不一的現象明顯,其行為選擇往往以自身的利害關系為準則;在價值觀的形成方面,崇尚金錢與物質,行為方式往往受到現實利益的驅使,而不受大腦的支配與調控。以上現象無一不說明我國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存在誤區,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成為大家探討的課題。
三、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一)學生自身
學生進入中學階段,由于生理上的發育與心理上的發展達不到協調平衡,會表現出異于從前的矛盾感。他們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學生不愿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他們認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道理是“虛”的,即使學習了思想品德的相關內容,理論與現實形成的巨大反差與脫節也慢慢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思想品德教育大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的說教形式,他們不愿意花時間來聽別人敘述這樣的“陳詞濫調”,產生了一定的抗拒。所以,教師應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切實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真正轉化為他們內在的品質,培養他們“逆流而上”的決心,使他們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精神品德,樹立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樹立起自強不息、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樹立起與時俱進、昂揚向上、勇于創新的開拓意識,真正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強大、可靠的后備力量。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文化程度、社會階層、道德水平、人際關系都直接決定著家庭的文明程度,而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發展至關重要。由于子女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父母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在子女的心靈深處刻下烙印,并成為日后模仿的對象,因此,正確的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品德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家庭因素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表現在家庭結構上。一個完整的家庭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若家庭中有父母離異或再婚,父母早逝或其中一方早逝,這種家庭結構的變化對學生心理的影響甚大,有些學生因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必要的關懷,而總是形單影只,這樣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其次,表現在家長的價值觀念、文化素養等方面。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倘若父母待人友善,為人謙和,那么孩子的品性也將優雅得當;倘若父母待人冷漠,為人自私,那么孩子的思想里不免缺少熱情與關懷。再次,表現在家庭的教育方法上。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教育方式要么縱容、溺愛,發現問題包庇、袒護;要么聲色俱厲,施以棍棒。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中學生大都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他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來對自己負責。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所以家長應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關注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人格,解決家庭生活、子女思想學習方面的問題。最后,表現在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上。在文明程度較高的家庭中,父母的思想品德高尚,其孩子的品德也是高尚的,人生態度也能夠得到端正。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它是為學生的成長和未來事業奠定文化科學知識的第一基礎陣地,也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品德塑造等重要職責。因此,外在的學校環境本身就是影響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為學生創造一個幽雅的校園、安靜的學習環境,這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學校中,學生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來達到自身修養的提高、精神世界的升華,所以提高教學質量與全面落實教育目標也就成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影響是深遠的。教師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若教師的言行舉止落落大方,學生也深受其益。相反,若教師行為失范,學生則必受其害。不僅如此,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專業素質等也影響著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工作。保守的教學觀念不僅不能凸顯出義務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根本特性,反而只會惡化學生對應試教育的認識。單一的教學方法使教師仍停留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這不僅淡化了新的知識理念,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自主發展,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少了對問題的探究性,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它的光彩。教師應以熱愛學生,善于教導的學者身份出現,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良師,更是益友,以此基準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才是真實的,引導學生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才是可取的。
(四)社會因素
社會是由不同個體組成的一種社會聯系,社會因素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風氣的感染,社會風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當前,社會不良現象比比皆是:見利忘義、權錢交易、等現象嚴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蔓延,這些對中學生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給學生的思想、觀念、人格的形成造成很大的困惑。所以,應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敢于面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讓青少年仍能夠對社會抱有信任感;應當大力宣傳雷鋒精神、郭明義精神、焦裕祿精神,通過典型塑造,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審視自己,從而樂于接受品德修養的教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四、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學生自身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
中學是人生的第一次選拔階段,在這個時期固然可以學到一些科學知識,但這個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一個人的道德素養與能力。學生在中學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但是由于這個階段特有的心理,在面對事物的時候總會產生莫名的矛盾感,或閉鎖或開放,或勇敢或怯懦,或高傲或自卑,這便要求他們能夠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生理變化,認識青春期心理。學習調節情緒,增強調控自我、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從而客觀地評價自己,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在與人交往時,學會關心、尊重、理解他人,學會與人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平日里,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接受感染、熏陶,豐富感情,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韌的意志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但與外界環境有關,更是與自身對品德的塑造息息相關。只有自身把握得好,個人價值才會熠熠生輝。
(二)加強家庭、學校、社會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家庭、學校、社會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所以,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學校內部,思想品德課教學就必須與班主任工作、團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學校外部,必須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要充分發揮“三位一體”的系統聯系,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與學校思想品德教學的積極配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學校也可通過舉辦講座,開展咨詢服務等多種形式,對廣大學生家庭進行指導,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社會是一個大組織,影響著組織里的每一個人,所以社會各組織、團體都應為學校的品德教育貢獻一份力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他們健康成長與發展。建設這樣一個系統,取得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實效的綜合效應。
(三)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學校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而教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找到適應學生學習的方法。
1.完善教師品德素質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一定社會道德準則、行為規范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在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他們的事業決定著我國青少年一代身心發展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加強自身的品德素質,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一生的使命。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以身立教,做到言行一致,從而正確引導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做人之道、為業之道、治學之道的傳播者,是優秀人才的培養者。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表現在知識素質與能力素質兩方面。知識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學科的專業知識,了解相關學科知識和整個知識體系的縱橫聯系,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只有當教師所具有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超出教材內容要求時,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駕馭教學活動,才能厚積薄發、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能力素質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備條件。教師要善于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認同感。
3.改進教學方法,豐富學生課外文化生活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注重“言傳”,用語言來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今,教育的教學方式在改變,教學方法也應當與時俱進。教師應豐富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滿足他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及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通過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責任感,如此,思想品德教育才能達到預想效果。
作者:安婷婷 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孟慶男,馬寶娟,譚詠梅.思想政治(品德)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u Tong-en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y showed all the worrying phenomenon, should arouse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inking,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weariness team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now most of the students is the only child , some of it is left-behind children, adolescents, their parents are not around, the proc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dependency is full of spoiled, there are some basic moral prominent issue. Self-centered, in the "caring" has done worse. This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everywhere, "way", "selfish." "Joneses" mentality, manifested in than to eat, than to wear than playing on. Concept of weak labor, labor in which most students are either indifferent or duplicity. Whether it is school, family, or society as a whole has a duty of care to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初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同時也是思想意識、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視。我們必須按照教育規律和德育教育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時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才有利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這塊主陣地
思想品德課是有系統、有計劃、有步驟,并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學校要認真上好思想品德課,并堅持貫徹落實主席在全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理論聯系實際,用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及優秀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認真抓好五愛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大講主席倡導的“八榮八恥”,使廣大青少年能夠明辨是非,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項工作之首
怎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觀念的情感行為教育,從整體出發,點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紀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國家行使立法的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沒有嚴密的法律制度,社會主義民主就不能實現。所以,加強法制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同樣,在一個學校里,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學生必須學會遵紀守法。紀律是在集體中以規章制度、守則、條例等形式明確規定出來的行為規范。沒有紀律,集體就不能從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動。沒有紀律的保證,學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學的實際效果。
由于初中生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常認為法律是對成年人的要求,很少把自己的行為和法律聯系起來。因此,我們應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進行知法、守法、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是學校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忽視的事情。
紀律和法律雖然在要求、范圍、年齡、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對個體在道德行為方面強制性的約束。因此,學校在進行遵紀守法教育時,應該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系列化
我們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學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系列化,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長期穩定地開展下去。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怕挫折、誠實守信、積極進取,特別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養成教育,增強學生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禮儀修養,加強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強,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生活、勞動、創造等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往往給人以務虛之感。我們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們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空泛,教學方法陳舊,并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感、認同感,要想將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個新階段,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比如,校園網絡、電腦室、多媒體室等,還可利用第二課堂、專題教研、社會調查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時,我們要將課堂教育社會化,使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中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人文精神為主的課程,在中學德育工作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實施德育滲透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創設師生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創造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人文教育,是德育課程的目標。筆者認為,德育老師應注重提升自己能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做好中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加強中學教師的師德培育
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教師師德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具有道德意識的高要求、道德行為的榜樣性、道德影響的深遠性等特點。正因為如此,教師的師德培育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占有首要的核心地位。它是以中學教育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為依據,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系統地把中學教師的道德原則、規范和準則灌輸到教師的意識之中,使之自覺地實行自我監督、調節職業行為、履行職業義務的過程。
應該認識到,提高道德認識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前提和起點,培養道德情操和鍛煉道德意志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中介和必要條件;確立道德信念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核心和關鍵;養成道德習慣是中學教師師德培育的歸宿和結果。而從現實效果看,能否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是師德培育的基礎。因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核心是直接塑造人,是把人塑造成能獨立進行道德判斷、道德自律并自覺承擔道德責任的人。因此能否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對中學教師師德的培育關系重大,關系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積極開展心理建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發育和變化,他(她)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心理困惑或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解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生,深入實際,做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堅持“三個貼近”原則,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名利。二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三是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批評。四是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三、課余時間也要注意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時間學生的行為因受到課堂紀律的約束。因此,學生很多行動都沒有表現出來,但課余時間里他(她)們無所拘束,各種各樣的行為毫無顧忌地顯露出來。這時教師就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思想行為就予以充分肯定,那些消極的、庸俗的行為老師要陳述利害關系,耐心的正確地引導,讓學生在學校這塊圣潔的土壤中健康成長。
四、充分運用各種方式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要充分運用廣播、影視、板報、宣傳櫥窗等方式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學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和少先隊員、先進集體,開展學雷鋒、樹新風、獻愛心、助人為樂等活動,為他們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通過組織觀看革命傳統影視節目,組織參觀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遺址,以及請老革命、烈軍屬、校外優秀輔導員作專題報告,講革命傳統,介紹親身經歷,使學生從榜樣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實踐感悟是打開少年心靈、培養優良品質的鑰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識和進行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實踐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中學生的特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組織郊游、踏青、野營等戶外活動,使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走進社區,走上街頭,提供各種的義務勞動,使他們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合作的重要,增強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的觀念;參與“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共成長”的手牽手活動,城里的孩子幫助務工農民子女,使他們感受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奉獻社會、實現價值”的人生真諦……這些活動的開展,使他們有了發揮特長、張揚個性、感悟生活的機會和舞臺,在實踐中將優良的思想道德轉化為自己的品質,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使知行得以完美結合。
五、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文化品位
學校應把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文化品位作為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增強環境育人功能。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專家學者進行科學論證、精心設計體現時代風格、富有教育內涵的校園文化景觀,使學校的每一處都能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使青少年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優美環境的熏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班級文化、走廊文化、板報文化建設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園的每一面墻都能激勵人向上,每一個角落都能發揮育人的功能。通過在校園廣播、板報畫廊中開辟校內新聞、學生習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傳等專欄,加強學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營造健康、寬松、和諧的環境和氛圍。
六、利用信息杜會的先進技術,全方位滲透思想教育內容
網絡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雖然給教育帶來了諸多問題,但其對教育積極的推動作用是難以估量的。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教育情景。同時,網絡豐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資源,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可效仿性,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理論的、事實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網絡改變了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優化了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活化了死板的教材形式……而這一切不僅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斷學習,掌握各種知識技術,更主要的是怎樣組織、指導學生利用這一技術,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堅持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所總結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經驗,力戒簡單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為。只有教育工作者方法得當,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系到革命前輩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大問題。總得來看,我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是好的,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新時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也存在不少問題,與我們所處的社會和時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協調,著實令人擔憂。以上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是由于目前三個方面即家庭、學校、社會在教育子女、學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環境等各方面還存在種種弊端和誤區。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從父母那里觀察學習而來的。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嚴格檢點自己的言行,以示范引導孩子的成長。
二、學校方面
1.轉變觀念,建立機制。要切實落實素質教育,引導中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除了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加大教育體制改革的力度,矯正“指揮棒”的指向外,各級學校也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開展德育工作對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從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為此學校必須建立各種督導和考核機制。比如:各學校要建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在每學年結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估,對品德優秀學生頒發單項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等級要作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指標和錄取依據;對省市縣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的評選,必須將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列為重點考察。學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運行機制,做到責任落實、具體到人。要加強對教職工履行育人職責的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對優秀學校領導的考核,也要把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之中。
2.加強教育,規范管理。學校教育是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的主渠道。當前,要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各學科要根據各自的特點,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中學生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培養崇高的愛國情操和優良的思想品質。同時可結合每年的弘揚民族精神月進行專題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操。二是進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可開設法制課,聘請優秀政法干警為法律顧問、法制宣傳員,對學生進行法律、法制宣傳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可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辦好心理健康專欄,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識教育,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幫助他們排解心理障礙,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解除不健康心理對其學習、生活的影響。三是加強集體主義教育。人的個性發展必須反映社會的需要,但人的個性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所以必須提倡“我為人人”的崇高風尚。
3.環境熏陶,實踐感悟。要把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文化品位作為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增強環境育人功能。有條件的學校可聘請專家學者進行科學論證,精心設計體現時代風格、富有教育內涵的校園文化景觀,使學校的每一處都能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使青少年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優美環境的熏陶。
三、社會方面
一、體育課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學校體育的總任務是一致的,包括: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3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體育課的另一特點是學生在上課時,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較多、較為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機會。
二、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
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先了解體育教育的“六性”,即:集體性、表現性、競爭性、規范性、實踐性和交往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貫徹課堂常規和教材的特點,嚴密課的組織教學,處理好突出事件,發揮集體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體育教學之中。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知識和生動、形象、鮮明的事例,去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激發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習慣。在運動中各種突發事件都需要運動員迅速做出判斷,并果斷地處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果斷性,提高學生處理事件的能力。其次還要培養學生自制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高爾基說:“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在體育課中,集合時要求做到“快、靜、齊”;800米跑,“極點”出現時要求“堅持堅持”;隊列練習要求“步伐一致”;通過長期的嚴格要求,每一次的堅持練習逐漸培養學生自制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三、如何加強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師,除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外,還要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學語言要形象化,多表揚鼓勵贊美,少批評指責抱怨。對體質弱的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體質好的學生結伴,對他們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就以幾個方面進行簡單探討。
教師的自身榜樣教育,教師的思想品行和業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教學風格、言行儀表、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品質都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勇于吃苦,不怕累,不怕曬太陽。不怕風吹和寒冷,工作認真負責,準備活動和同學們一起做。示范認真規范,盡量滿足同學們的要求,練習是積極為同學們當陪練,耐心幫助差的學生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同學,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要搞好思想教育,教師除了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外,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獨運匠心,使學生在快樂中得到知識,得到鍛煉,受到教育。這才是體育課中思想教育的目的所在。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隨著家庭電腦擁有量的逐漸增多、學校信息技術課的日漸普及,上網在中學生中已不再是個別現象,而是中學生學習、休息和娛樂的主要方式,是帶有普遍性的行為。網絡高效、快速、方便、獨特的交流方式與當代中學生偏于好奇、樂于幻想、追求獨立的要求相吻合,網上媒體、網上教育已經對中學生的思想認識產生重大影響。中學教育者必須面對挑戰,從實際出發,正確引導,把思想品德教育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有策略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網絡對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
首先,網絡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影響越來越大。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他們的道德實踐處于老師、家長、同學的監督之下。學生壓抑的道德情感難以釋放。渴望情感的交流與宣泄,向往異性,追求新鮮、刺激。而開放的網絡世界,為他們提供了情感得以無拘無束地釋放的空間,極大地滿足了她們的情感及心理需要,因此,很容易把自己網絡化,把情感移植到網絡中。學生上網的主要方式是聊天和游戲,長期的網絡交往混淆了他們的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的交友道德標準,當他們真正面對面地時候,卻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往,逐步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造成了情感的迷失,從而使個人產生緊張、孤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其次,影響學生的道德意志和社會責任感。網絡對中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學校目前有限的網絡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充滿好奇、急于動手的中學生。而社會上的網吧為商業利益所驅動,內容庸俗和管理上的不負責任,事實上蠶食著學生的道德意志,為不良行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律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較差,容易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接受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對其道德意識及社會責任感都會產生危害。
二、多措并舉,強化網絡環境下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1.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開拓新型的德育教育陣地
學校是德育的主陣地,理所當然地要承擔起青少年教育的主要職責。首先,學校要建設好適合青少年學生思想感情特征和學習需要的校園網,將學生的上網需要和網絡行為納入到校園網中進行直接的管理與指導,用精彩的主頁、健康有益的欄目、豐富多樣的網上文化信息和活動形式吸引學生,在指導學生文明有效地使用計算機網絡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其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如把雷鋒、賴寧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跡展現在網站;把國內外優秀的影視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網站;在網上建立學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師制作的優秀的課件搬上網站等,組織學生有目的的瀏覽,讓中學生在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上網活動中,把主流思想和正確的行為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時糾正錯誤信息,促進學生的品德向預期目標發展。其次,要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發揮家長在孩子上網過程中的監護作用。要求家長與學校協調一致,對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監管,及時控制可能出現的違規動機和行為,指導并監督孩子理智地處理上網娛樂與上網學習的關系。
2.加強學校網絡管理隊伍建設,確保網絡安全
網絡系統的建立、改善,需要既有高尚思想、又具備較高的網絡管理才能和信息時代思維方式的教育隊伍。要建設這樣一支隊伍,第一,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應及時接受新思想新觀念,調整工作手段。第二,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熟練掌握并運用互聯網這一新的傳播媒體,使其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運用軟件技術屏蔽不良網站信息,阻擋不良信息于校門之外;另一方面,建立和推薦學生喜聞樂的優秀網站吸引學生,用潛移默化代替正面說教。第三,加強理論素養的培養,加強網絡知識的培訓,使每位教育工作者既成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者、又成為信息收集傳播者和網絡管理者。教師要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網上教師”,成為深得學生信賴的“網友”,加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3.給學生更多的關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有可能導致品德上發生問題。教育者要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學生。這里的關心是指從內心深處的真正的關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諒解,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方法去了解、勾通、激勵、寬容、提醒學生,做到“春雨潤無聲”。如學校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方面可以做這樣嘗試:利用網絡隱蔽性的特點建立心理輔導網站、博客等,聘請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學生心理輔導員,定期上網與學生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網上心理咨詢輔導可以及時、快捷地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對于緩解學生的心理緊張和矛盾提供方便。
4.開設網絡道德課程和網絡法制課程
學校要把網絡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作為中學德育的新內容。學校開設網絡道德課程,制定網絡道德體系,讓學生掌握網絡道德的行為規范,強化他們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道德的責任感,以此防范網絡對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產生的不良影響,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育;責任意識;培養
一、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就是一個人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并且能夠自覺地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例如學生在小的時候就應該快樂生活、努力學習,再長大了以后就應該承擔自力更生和贍養父母的責任。責任意識一個人明白自己究竟應該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記,而這個意識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這個意識需要去教育引導和灌輸啟發。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養學生成長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對于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教育與啟發。主要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結合學生所看到的具體事件,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比如說在遲到和送老人回家這樣的兩難選擇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一個學生,準時上學不遲到是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在這兩者之間要實現巧妙地平衡,不能顧此失彼,這樣才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表現。
二、責任意識的培養的重要性
現代中學生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獨生子女的身份受盡寵愛,所以在與社會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喪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針對現代中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編,七年級下冊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論述了生命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質:自尊、自立、自強,結合每個章節的概念分析、具體事例論證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讓學生在與教材和教師的交流中逐漸實現自己準確的價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義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結合近幾年社會上的初中學生發生的惡性事件,對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對于培養我國未來的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進行不懈的努力。將整個初中生的思想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起來,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責任意識的培養策略
1.結合教材的主要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設置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依靠逐步的累計最后實現總的價值。七年級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養方向是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承擔對自己的責任,主要是通過個人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明白只有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才能更好的與生活和社會進行交流。八年級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于法律的責任意識,就是要懂法、守法、維護自己應有的權利,同時應履行自己應盡的法律義務,培養學生在集體生活中不僅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負責,這是學生在法律意識層面的主要職責。九年級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于國家責任的承擔,在承擔自我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對于國家責任的承擔,對于培養學生的遠大志向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過個人連接到社會,最后歸于國家責任的培養,那么在教學中就要遵循這樣的線索,利用合適的教材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這節課時,把握課題的主要教學目標“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練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狀態。”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和學生進行交流,對自立的行為和不自立的行為進行區分和比較,對于現代初中生的依賴心理進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說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夠干什么,會不會洗衣服,會不會幫爸爸干活,會不會在犯錯后主動承擔錯誤,這些都是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到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減少家長對于孩子生活上的幫助和溺愛,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合作,實現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獨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2.老師以身作則和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我們常說為人師表,老師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來展現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無形中就給學生樹立了榜樣示范作用,而且對于教材中的相關教學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實現引導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級第四課《保護環境》的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聲音影像功能,通過視覺直觀的信息體驗來感受現代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并且讓學生在講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環境的現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護環境的,老師在學生們的發言之后,做出總結和提出建議,以自己生活中的細節來向學生展示可以從哪些方面保護環境,還可以讓學生組織實地的考察和調查,通過真正的實踐活動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
3.關注時政和生活
培養學生對于時政和生活的關注度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再完美的案例都是來自于社會,在深刻的理解都要應用于實踐,所以學生只有關注自己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關注自己周圍發生的真實事件,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對于自我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國家責任意識的重視和實踐。例如近幾天是中國兩會召開的重要時期,老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兩會的會議內容,將自己認為印象深刻的提案記錄下來,并且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于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意識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結語
本文通過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基本論述,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設置特點,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培養策略,相信一定能夠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