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產業發展模式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0 14:59: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影視產業發展模式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影視產業發展模式

篇(1)

一、世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與我國電影產業的特點比較

(一)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的特點

發達國家由于其經濟高度發達,國民人均收入高,電影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電影產業規模巨大,在整個傳媒業中舉足輕重

美國電影和唱片業2012年創造了6015億美元的總產值,剔除唱片行業之后,美國電影產業總產值為5072億美元,創造了當年03%的GDP。美國電影產業在文化傳媒產業中的比重為1178%。②韓國2004年影視業產值已經達到37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6%。

2.人均觀影次數較多,電影消費是國民消費的重要內容

2011年美國影院數量為5697家,銀幕數量為39580張,年人均觀影次數為371次。而韓國人口只有不足5000萬,2013年觀影人次達到了2億,年人均觀影次數為4次。2013年澳大利亞人均觀影375次。2013年法國人均觀影次數為344次。③

3.電影消費平民化,電影票價與人均國民收入相比較低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公布的統計數據, 2013韓國影院的平均票價為45元人民幣,韓國觀眾2013年的人均年收入約為22萬美元;美國2010年平均電影票價按當時匯率折算約合52元人民幣,當年美國人均收入為47萬美元。2014年法國電影門票的平均價格約合52元人民幣,14歲以下少年兒童實行電影票全國統一定價,約合32元人民幣,2014年法國民眾的年收入為39萬美元。

(二)我國電影產業的特點

1.中國電影衍生品發展緩慢,產值比重低

2012年我國電影產業總產值約200億元,當年GDP為519322億元,電影產業占GDP比重為003%。中國電影衍生品發展緩慢,電影產業產值85%以上來自于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低于20%。

2.人均觀影次數較低

《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在加速成長,但是,其最大瓶頸卻是觀影人次不足。2014年觀影人次為83億,按7億城市人口平均人均剛過1次。

3.電影屬于高級消費,電影票價與人均國民收入相比較高

中國電影票價每年都在增長,2009年平均票價為75美元,2010年平均票價為789美元,2012年3D版《泰坦尼克號》票價為120元人民幣,2015年《復仇者聯盟2》票價為90元人民幣。④根據中國人均7000多美元的收入來說,中國市場電影票價絕對屬于奢侈品消費,能去看電影的只是少數人。

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雖然世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的發展狀況有很大的差異,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它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扶持是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

1.法律手段:立法保障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盜版變得越來越簡單和方便,嚴重損害了作者的經濟利益,妨害了市場秩序。為打擊電影和音像盜版,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美國陸續出臺版權法,其中《1982年盜版和假冒修正案》,加重了對電影和音像版權侵權的刑事處罰,按180天內制造和銷售盜版或仿冒產品的數量,復制和銷售至少1000張唱片或至少65張電影等音像制品的,最高可處以5年監禁和25萬美元罰款;2005年美國通過了《家庭娛樂與版權法案》,這個法案較之前反盜版制裁措施更加嚴厲,把擅自在影院錄制電影的行為也定性為刑事犯罪,處3年以下監禁、罰款或兩者并罰,可見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重視的,這樣的保護維護了當事人的利益,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法國在電影產權保護方面也推出了嚴厲的打擊方案,2009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法案規定下載盜版音樂和電影的用戶先給予兩次警告,如果第三次還犯,政府有權切斷他的互聯網兩個月到一年,而在此期間,他仍須向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繳費。

2.經濟手段:稅收減免和優惠

美國為了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可轉讓稅收抵免,既給予制片人一定的稅收抵免額度,而且獲得的稅收抵免額度可以轉讓給其他的納稅人;二是不可轉讓稅收抵免則采取直接返稅和現金回扣的方式給予制片商支持。2014年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的統計數據稱,法國電影優惠減稅措施(CIC)設立十年來,僅 2009―2013年受惠影片數量分別為112、112、92、114、104部,稅收優惠總額分別為5410萬、5200萬、3650萬、5660萬、4220萬歐元。韓國則規定對所有電影制片商實行免稅政策。

(二)行業集中度提高,壟斷公司是整個電影產業發展的主力

美國原有電影公司很多,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電影公司通過收購、兼并形成了寡頭壟斷市場,索尼公司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派拉蒙公司收購了夢工場電影公司等。目前美國排名前六的影業公司壟斷了大部分市場,他們是索尼、福克斯、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和環球影業。2011年六大影業公司收獲了北美總票房的80%以上。韓國前五大電影公司也占據了市場56%的份額。

(三)多元化經營,產業價值鏈延長

由于電影的制作周期長,播映周期短,不確定性因素高,所以單單依靠制作影片盈利的風險較高。大型電影公司通常涉足電視劇、電視節目、藝人經紀、影院等多元化的業務,這些業務與電影業務互為補充,降低單片風險的同時,增加其他有穩定業績貢獻的收入來源,增強公司業務的穩健性。以美國迪士尼公司為例,其現在是世界第三大娛樂公司,公司成立以來推出了許多讓人經久難忘的經典電影和電視作品,如《獅子王》《花木蘭》《米老鼠與唐老鴨》。迪士尼公司不僅僅是個電影傳媒公司,公司業務還包括遍布全球的迪士尼游樂園項目、度假村項目,還有各種各樣的帶有迪士尼標志和公司塑造出來的經典形象例如米老鼠標志的衣服、玩具、圖書等消費產品。公司盈利不僅包括自己制作電影和電視的收入,還來自商業廣告、銷售相關影視節目的產品,以及開發游樂園的收入。迪士尼樂園已經遍布世界許多國家,成為當地最具人氣的旅游項目之一,例如大家到了香港大部分都會去迪士尼樂園游玩。同樣,在電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韓國也把電影產業延伸到出版、音樂、游戲、服裝、餐飲、旅游等領域,同時還注重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的營銷。

三、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發展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一)加大我國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

1.法律支持:制定嚴格的反盜版法

2013年11月,搜狐總裁張朝陽聯合樂視TV、光線傳媒等多家影視集團共同聯合“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宣言”,表示將聯合對抗百度、快播等日益嚴重的網絡視頻盜版和盜鏈行為,并向法院起訴百度,索賠由此帶來的損失3億元。可見影視盜版在我國的情況比較嚴重,一是因為民眾無盜版的法律意識,把盜版看得無關緊要,根本不會想盜版對作者及相關人產生的嚴重后果,所以要加大反盜版在社會上的廣泛宣傳,讓民眾知道盜版屬于犯法,自覺地抵制盜版;另外,對于那些惡意盜版、靠盜版謀取利益的網站和犯罪團伙要堅決嚴厲打擊,使其收益小于違法成本。

2.加大國家的轉移支付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

我國目前對電影產業的直接補貼主要是按照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政策規定,對影片票房收入超過5億元以上的每部獎勵1000萬元。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是按照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率其實并不是針對電影企業的,而是針對高新技術行業的。因而我國對電影產業的特定稅收優惠還較少,政府還可以采取減免貧困落后地區影院的所得稅、營業稅和土地使用稅等方法來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并降低票價鼓勵電影產業的發展。

(二)鼓勵行業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競爭力大的影視集團

巨無霸式的影視集團在吸引資金、籠絡人才、開拓市場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在拍片方面我國前五大制片公司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但是像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這樣的上市公司只是在制片方面占有主要份額,尚未形成制片、影院、院線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所以在未來要鼓勵行業的并購重組,并鼓勵大的企業集團進軍電影行業,形成像迪士尼那樣的同時擁有游樂園、酒店、電影、文化制造的企業集團,以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

(三)延長產業價值鏈,向市場要更大的收益

首先要加強電影的海外宣傳,可以從和我們文化相近的國家例如韓國、泰國等入手推動中國電影的外銷收入。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員和導演,加大演員的廣告營銷收入,加強演員對票房的號召作用;其次電影的設計要細膩,不僅僅表現在故事情節上打動人,甚至是服裝道具和發型方面都要能夠成為賣點,在電影熱銷的時候能夠帶動服裝、玩具、圖書、餐飲甚至家具等的開發和銷售。

注釋:

① 巖泉:《2014年國產電影帶動產業規模超687億元》,《經濟日報》,2015年1月16日。

篇(2)

[中圖分類號]F4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0-0119-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電產業有了長足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媒產業技術、管理模式的不斷革新,以及廣電系統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不僅是世界廣電傳媒產業的發展潮流,也是我國廣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新科考試”。

一、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當前我國廣電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廣電產業的經營性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其他經營性收入較少,盡管我國廣告市場尚具有一定的潛力,但是從世界廣電傳媒行業的發展經驗來看,僅僅依靠廣告不足以維持產業經營收入的穩定與持續增長,因此要滿足廣電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推動廣電產業由原來僅靠廣告的一元化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拓展多元化的經營渠道獲取多元化收入。

當前,多元化經營戰略是國內外企業的共識。多元化經營戰略又稱為多角化經營戰略,就是企業盡量增大產品大類和品種,跨行業生產經營多種多樣的產品或業務,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和市場范圍,充分發揮企業特長,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提高經營效益,保證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其優點在于可以在比較大的范圍內重新進行資源的配置,將一項優勢與另一項優勢結合,通過交叉宣傳降低促銷費用,凸顯規模經濟,同時分散經營風險,一旦市場變化或其他因素導致業績下降或虧損,也不至于全線潰敗。

(一)廣電產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在我國,媒體作為黨宣傳作用的喉舌,曾經作為事業單位,一直由財政撥款。但是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官養體制”難以為繼。中國廣電產業要持續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2002年開始,廣播電視業不再有或者很少有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完全依靠在市場中自營收入維持運營和發展。因此,廣電產業必需尋求自身多元化的發展運營,以及轉變目前很多傳媒集團的產業收入比例偏低甚至虧損的現狀。

目前,我國各級電臺大多都是多元化經營,不但涉足第三產業的經營,有的甚至對第二產業也有所涉足。其中,以與廣電媒介業務本身有直接隸屬關系的商業銷售和技術開發項目為最。還有許多與廣電媒介平行相關的音像、電子出版等業務;當然,還有很多從事一些與廣電業務無關的或者說是關系不大的產業,如房地產、娛樂業和餐飲業。其他一些多元化經營項目則包括自生產業,媒介、圖文電視公司,節目譯制,部分有線電視增值業務、購物、影視有線附屬器材、金融證券廣播,文化服務、聲訊業務等。目前已經成立的廣播電視集團中,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了集團產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廣電產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行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廣播電視節目具有商品性,需求是提品的源動力,供給是滿足需求的前提。同時,廣播電視產品和一般的產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傳媒經濟學家指出的,媒介產業與其他的產業相比,具有雙重產品市場。廣播電視業作為準公共產品――私營公用事業的貨物,主要是由廣播電視臺傳送的各種節目。這類產品在科技與經濟形式上是公共產品,但在文化形式上卻更近于私有產品――因為它們的設計都是針對個人在私人場所里的消費,因此稱之為準公共產品,以區別于純粹的公共產品。更特殊的是,對商業廣播電視機構而言,這類產品的價值實現并不是由受眾直接完成的,而是通過獲得廣告補償的方式間接完成的。因此要推動廣電產業由原來僅靠廣告的一元化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以滿足廣電產業自身的發展需求。

對廣播電視媒體產業來講,其多元性的經營模式就是適應戰略環境的要求,通過戰略性資產重組以及人、財、物等資源的整合,內部資源向外部其他行業或部門滲透和擴張的戰略行為。通過生產和提供多種廣播電視產品和勞務,達到以基本業務為主,同時涉足多個行業或部門,以創造優勢,降低風險,實現高額利潤。

二、我國廣電產業多元化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

(一)觀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公益事業”,在計劃經濟時期,其經費支出一直由政府撥款這一主要渠道來解決,這就使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經營意識淡薄,不講究經濟核算,思想中從來就沒有投入產出的概念,觀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資源配置過度分散

廣播電視實行多元化經營必然要將企業資源進行分散、重組、配置,以期在新行業中產生經濟效益。分散的資源配置方式下,企業集團資源的有限性難以保障每個領域都得到充分的資源支持。

(三)經營運作費用過高

廣電行業進入新的經營領域,從投入資本、開始運作到產生效益,企業要從頭學習技術、制作生產、總結不足、市場營銷、管理運作、環境協調等,這個過程中由陌生、不懂而導致的低效率、浪費、機會成本損失以及時間長短等都將使企業“學習費用”過高而最終影響其效率。

(四)產業選擇失誤

廣電行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多元化產業選擇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相關多元化產業選擇;一類是非相關多元化產業選擇。若忽略對一個產業前景、經營者必備條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是否具備一種在該行業能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及本企業自身能力的準確概括,而盲目地開始跨行業多元化經營,結果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應。

三、我國廣電產業多元發展戰略

(一)勇于創新、開拓進取

廣電產業多元化經營要以市場需求及其潛力作為經營戰略選擇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勇于進行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現代市場要求我們一方面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相關市場及其環境的變化規律,同時注意把握市場變化的脈搏,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突破口。以市場機制激活廣播電視發展的思路,進一步建立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為核心的激勵機制,根據考核結果決定領導干部的任免,收入靠業績,上崗靠競爭。要實現經營、管理、財務上的統一,完成了向現代企業的過渡。同時中國的廣電產業,特別是廣告資源貧乏地區的廣電產業,要能及時抓住資本市場出現的轉機,將產業資源最優化的配置,正確的動作,以創造產業發展新的轉機。 其次,正確處理專業化與綜合化,主業與輔業的關系。專業化與綜合化,或者“一元化”與多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兩種趨向,并因此而成為現代企業最主要的兩種經營戰略選擇。穩定而具有相當優勢的主營業務是多元化經營的基本保障。對于廣電產業而言,要以名牌欄目牢牢地吸引眾多電視觀眾,打造自己的節目品牌,不是讓節目封存在帶庫里,而是讓它出去在市場上交流,為欄目創造效益;以政策激勵讓爭辦名牌欄目的采編人員增添動力,合理調配人才資源,以達到優勢互補,形成了一種有償的人才兼職工作模式。實現以相對具有優勢的主業作為主產業,優先發展主業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地在其他相關產業中尋找機會,配合主業的發展,彌補主業的缺陷和不足。

(二)以廣電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經營戰略的生長點

篇(3)

1.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將會成為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農業結構的調整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農民先進理念提升等等各個部分組成的。想要完美地調整農業結構,必須要時刻把農業與工業和市場緊密結合,逐步形成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產品流入市場的生產線,讓農戶與市場,農戶與加工商的利益相互依存,最終實現產業鏈的系統化,科學化發展,發展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必定會帶動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

2.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來改變城鄉經濟差距巨大的情況,在近幾年看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縮小城鄉的經濟發展差距的任務還是很重,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依然是嚴重拉低省市經濟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農村普遍存在的農業發展沒有規模化,系統化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走農業發展產業化的道路,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縮小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1.主要組織形式。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龍頭企業加農戶型。這種模式簡單來講就是企業與農民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同時也是風險承擔的共同體。這種模式主要是以龍頭企業向外聯系市場,向內聯系農產品基地,利用龍頭企業的強大實力擴大市場規模,擴大農產品基地規模,利用其規模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但是在這種模式中農民是非常依賴企業的,所以難以保證企業會一直站在農民的利益角度經營。

第二種:市場加農戶型。這種模式就是農民與市場直接交流,避免了中間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介入的機會,讓農戶有直接與市場主體談判的機會,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的鏈條,很好地解決了農戶有產品難賣的難題。

第三種:企業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是農民合作的經濟組織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農業重要因素幫助農民生產,同時入股企業的方式與企業聯合經營的模式來解決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問題。這種模式是相對比較先進的,它增加了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聯系。

第四種:企業加中介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以農業中介組織為依托,企業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服務,銷售各個環節與農戶形成普遍聯系的網狀關系。幫助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團。但是這種模式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組織出現問題,那么整個系統都將會癱瘓。

2.經營業績。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達58957萬噸,實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糧食產量九連增。同時,在示范園區建設中,我國以實現農民提高收入為中心目標,重點發展和優先安排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和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農產品及基地建設,提升規模化發展層次及水平,農業規模經營已經初步顯現,為延伸產業鏈經營,擴大市場延伸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3.主要存在問題。首先我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程度是非常低的,這也是一直我國農業發展進步小的瓶頸問題,我國大多數農戶還是選擇分散,獨立經營的模式。沒有形成大規模農業生產,所以很難實現農業的大規模機械化。造成農戶個人面對強大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農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損失。

其次,目前我國針對于農產品經營規模大,在市場影響力大,對于農戶生產效應輻射范圍廣的龍頭企業數量非常少,而且對于產品的加工也大多數都是粗加工,精細加工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相對與國外的農產品大企業來講,不僅數目不占優勢,而且經營規模也有很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也會逐漸跟不上海外市場的需求,逐漸與世界市場產生差距。

三、發展農業產業化模式的創新舉措

1.科技帶動農業產業化的模式。在這個科技主導的時代,無論什么產業想要健康成長,都需要科技的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也不例外。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促進科技與農業發展的有效結合。逐步把農業發展建設成為農業科技相結合的新模式,逐漸把這種新的思想觀念深入到農民的思想中,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從而間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2.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態這個詞也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匯,包括旅游業,再加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游客也更加希望去到生態觀光的地區游玩。而我們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揮農村的地理優勢發展生態旅游觀光型產業。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主要是指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同時,利用上當地發展農業形成的自然景觀,以及該地區農業發展所應用的特有的生活活動吸引游客先來觀光,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such as characteristic crop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gardening, characteristic animal husbandry, characteristic fishery and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 in depth.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of exploring local resource endowment advantages timely, fostering characteristics leading enterprises, establishing constraints incentive mechanism, perfec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einforcing cooperation and department linkage and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Henan province; development models

2011年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堅持穩糧強農,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加強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系列措施,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最終把中原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因此,以河南省為例研究探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 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特色,即事物所表現的獨特的色彩。國際經合組織(OECD)則認為,“集群”就是“由強烈地相互依賴的企業通過一條增值的生產鏈聯結而成的生產網絡”[1]。

農業產業集群由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和農場投入制造三個子集群系統(Sub-clusters)構成[2]。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就是各類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及與其關聯的二三產業在一定區域內集聚發展的現象(圖1),具體可劃分為特色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漁業以及文化創意等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2 特色種植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河南省臨穎縣城關鎮地處豫中平原,緊靠107國道,西臨京廣鐵路,東臨京港澳高速公路。全村920戶,3 400余人,耕地133.7 hm2,總面積1.78 km2。其村辦企業――河南省(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轄26個公司、廠(隊),其中5家合資企業,企業總資產27.9億元;擁有員工8 362人;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5億元。

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抓好了以下三個環節:一是在“農”字上大做文章,圍繞優勢農產品――小麥,形成農業循環經濟系統。小麥麥地田邊地埂種植花椒樹等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土地利于小麥生長;小麥麩子配制雞飼料養雞場雞糞等肥田、促進小麥生長。二是圍繞農業上工業。小麥(雞蛋、雞肉、花椒等)創建面粉廠、調味品廠、食品加工廠等形成以面粉(小麥、雞蛋、雞肉、花椒等)為原料的龍頭產品――方便面、鍋巴、啤酒、調味品等系列產品;圍繞龍頭產品帶動旁側產品――彩印、包裝等。三是搶占市場,發展相關產業。利用臨穎縣城較好的城鎮基礎設施和緊鄰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等便利的交通要道條件搶占國內外方便面、鍋巴、啤酒、彩印、包裝等市場;圍繞中國惟一紅色億元村大力發展旅游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圖2)。

3 鄢陵花木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鄢陵縣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南北花卉引種、馴化的理想基地,具有天然的地緣資源優勢。鄢陵于漢初置縣,花木栽培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改革開放以來,該縣圍繞花木優勢產業,積極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使鄢陵縣花木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表1)。2008年鄢陵縣花木產業種植面積已達38 667 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1%,創產值24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40%。花木專業村已由原來的4個發展到122個,專業戶達1.8萬戶,花木種植品種由原來的400多個發展到2 300多個,花木企業由1959年的1家國營園藝場發展到目前的各級各類企業577家,其中38家具有國家頒發的二級、三級園林綠化資質證書。花木從業人員已達10萬人以上,花木年生產能力達到13億株(盆),已形成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產品,產品行銷中國27個省、市、自治區,成為中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3],先后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和“中國花卉之鄉”。鄢陵花木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已形成以龍頭花木企業為核心,花木產品研發、花木銷售中介、花木生態休閑旅游、花木會展等產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圖3)。

4 襄城生豬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襄城縣位于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脈東段,地勢西高東低,中南部接黃淮平原。襄城縣根據自身地理優勢,依托雛鷹農牧集團等龍頭企業規劃建設襄城生豬特色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位于伏牛山南麓,以紫云鎮為核心區,東西長10余公里,總規劃面積36 km2,輻射湛北、山頭店、十里鋪、茨溝、庫莊、王洛等7個鄉鎮,控制區域457 km2,力求通過培育雛鷹農牧集團等龍頭企業,帶動周邊鄉村6 000個中小規模豬場發展,實施集散為整、統一管理。首先形成了以生豬養殖為核心,以沼氣為紐帶,畜牧業、林果業(各種林木、有機林果等)、種植業(有機蔬菜、有機糧食等)等農業內部一體化的集群發展模式。其次是進一步延長以生豬養殖為核心的農業生產鏈條,與二三產業有機銜接,形成以生豬養殖為核心的農工商貿旅游共同發展的生豬養殖特色產業集群(圖4)。

5 沿黃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鄭州沿黃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以黃河鯉魚養殖帶為核心,延伸至水產品健康養殖業、精深加工業、觀光休閑業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包括沿黃河的中牟、鞏義、滎陽、金水和惠濟等5縣(市、區)。目前,滎陽市王村鎮沿黃灘涂地帶的黃河鯉魚養殖已發展1 000 hm2,是中國僅有的2個國家級無疫區重點示范區之一,并嘗試開展魚塘水上種菜、魚塘水上垂釣休閑以及水產品深加工項目。沿黃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將帶動一批規模化、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基地、水產良種繁育基地、水產科技示范園區和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對鄭州市乃至河南省漁業產業集群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圖5)。

6 王公莊畫虎特色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河南省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歷史上土地貧瘠,以種植業為主,屬典型的欠發達農業區。現在的王公莊村卻被譽為“中國畫虎第一村”,是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特色村、河南省特色文化(繪畫)村。該村現有1 366人,其中從事繪畫產業的達700余人,占51.24%。這里家家有畫室,戶戶有畫家,夫妻畫家、父子畫家、姊妹畫家以及三世同堂作畫者比比皆是。此外,村里常年還有100多名“侯鳥型”畫家,數百名在王公莊當“學徒”的鄰村畫師、畫工。僅王公莊村就有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6人,河南省國畫家協會會員8人,商丘市美術家協會會員36人,民權縣美術家協會會員208人。2008年,王公莊村創作畫品6萬余幅,產品也由“虎畫”單一品種,創新發展到山水、仕女、花鳥魚蟲等多種作品,尤以百虎、百鶴、百馬、百雞、百魚等百字系列繪畫作品最為突出,并向油畫、烙畫、刀畫、麥草畫等領域拓展,同時開發出繪畫工藝品、蛋殼彩畫、工藝雕刻等相關產業,進一步拉長了文化產業鏈。其他與繪畫相關行業,如人員培訓、畫框、畫盒、字畫裝裱、工藝虎制品的生產銷售等也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現在全村共有虎頭帽、虎頭枕作坊6家,字畫裝裱店4家,專業繪畫經紀人26人。王公莊村30%的作品銷往孟加拉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其余的在北京、上海、汕頭、廣州、西安、鄭州、濟南、大連、哈爾濱等國內大中城市銷售,年創收入2 500萬元。王公莊村繪畫創意產業已輻射到周邊的任莊、李館、相府營等村,帶動周邊河南、山東兩省的民權、蘭考、曹縣等三縣數千名農民創作或銷售畫品,初步形成了以王公莊村為中心的繪畫創意產業集群[4]。

7 結論與對策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1)影響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特色資源稟賦、國內外市場需求、龍頭企業發展、名優品牌效應、專業技能傳承創新(包括集群文化)、政府規劃引導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二三產業發展前景等,與傳統二三產業集群的形成因素(資源條件、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企業家人才、國際企業轉移等)有著較大區別。

2)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基礎是各地區所擁有的特色農業資源稟賦優勢及特色農業生產基地,與傳統制造業產業集群中的核心制造企業有著本質區別。但引入工業生產經營理念、培育涉農龍頭企業、推廣特色農業科技成果、拉長特色農業產業鏈條、增加特色農產品種類(依據市場需求趨勢)、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綠色有機)、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強特色農業競爭能力等仍是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經營之道。

3)因特色農業資源稟賦優勢以及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不同,必將形成不同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4)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不斷形成對于解決“三農”問題,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加快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推廣和應用。

1)及時發掘地方特色農業資源稟賦優勢。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環境條件,尋求農業生產比較優勢,加快制定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引導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有序發展。

2)培育壯大涉農龍頭企業。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措施,積極培育引進有利于農業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涉農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3)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各級政府部門要及時出臺支持農村“能人”輩出、涉農龍頭企業發展與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壯大的扶持政策和相關實施細則,通過制定激勵措施促進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通過技術創新和完善科技服務社會化體系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篇(5)

[DOI]10.13939/ki.zgsc.2016.05.018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電子商務產業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現代商務模式,并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傳統商務相比,電子商務的多選擇性與便捷性符合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大量中小企業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壯大。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速度快,市場淘汰率高,機會始終伴隨著風險,這就要求必須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產業的特點,趨利避害。[1]文章通過探討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對傳統營銷業的影響,認為傳統企業只有相應的網絡營銷發展戰略,不斷促進生產要素的整合,擴大企業電子商務資源的占有總量,才能在新形勢下持續發展。

1 電子商務的概念與特點

1.1 電子商務的概念

電子商務實質上是商務活動的一種形式,與傳統商務活動相比,在電子商務中信息網絡技術在完成商品交換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簡而言之,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與相關服務活動的總稱即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而言,凡是運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活動的均可歸納于電子商務。狹義而言,利用因特網進行的商務活動才稱為電子商務。縱觀電子商務概念,均與互聯網緊密相關,這也揭示了互聯網在電子商務中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說,互聯網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

1.2 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特點眾多,總體而言,與傳統商務形式相比,市場全球化、交易快捷化、交易虛擬化、成本低廉化、交易標準化是其突出表現。

2 電子商務對傳統市場營銷的影響

馬克思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具有兩面性,電子商務對傳統市場營銷的影響也分為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

2.1 積極影響

電子商務對傳統市場營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電子商務縮短了商品交易活動的空間距離,加強了商品交易的連續性,強化了經濟活動的交叉性,使商品交易突破了地域限制,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滿足了企業發展對市場的需求。此外,電子商務還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創新了消費理念。

2.2 消極影響

電子商務對傳統市場營銷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首先,加劇了全球化經濟競爭形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科技時代,科技的爆炸性發展和經濟的迅猛性飛躍都成為了當今社會所必須關注的焦點。科技讓互聯網出現,而互聯網又發展了電子商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企業和顧客之間的物理距離可以直接無視,這種便捷高效的電子商務模式極大地拉近了商家和消費者的距離,企業的各種競爭力也得到了迅速提高。與此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加大,消費者面臨更多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所面臨的是更多的競爭對手和更具挑戰的難度,企業的發展也面臨抉擇。其次,增大了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必須承擔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各種法規制度的滯后性在新生事物出現之時無法給予約束和管理,商務活動各方只好風險自擔。

3 市場營銷對策

3.1 變革營銷觀念

3.1.1 合作性

電子商務是隨著互聯網絡的飛速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通過網絡進行商務活動就必須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商家、客戶、物流等各方面都要進行合作,多者之間的交互性使得各個群體通過合作關系變得密切起來,旨在于建立一個健康互利的協作方式。電子商務缺少合作是寸步難行的,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只要一方出現問題,整個流程就不會順利進行,伙伴間的互惠互利更能有效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群體,合作觀念是急需確立起來的。客戶、商家企業應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打造一個互相合作的健康的商務體系。

3.1.2 誠信性

無論在哪個領域,哪種關系中,誠信都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誠信,甚至可以作為要求一個人從事某項活動最基礎的品質。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由于商品是消費者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這個時候商家的誠信經營是極為重要的。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商家要實事求是,說實話,不夸大商品性質,不隱瞞商品的真實情況,而消費者也要秉持誠實守信的原則來進行商務活動,這在雙方的商務交流中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一個企業、一個商家不顧誠信,這無疑是在自取滅亡,企業的信譽將不復存在,在未來的發展中也會舉步維艱甚至無人問津。不誠信的后果是嚴重的,它直接導致一場商務交易的失敗,不僅是經濟上的失敗,還是品格上的失敗。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誠信觀念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3.1.3 “一對一”模式

“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是市場經濟發展潮流的趨勢,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不再滿足于以往單一大眾毫無個性的服務和商品,人們變得不再將就,而是勇于將自身內心的需求表達出來,而此時的市場就必須順應社會需求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和觀念。采取“一對一”服務,了解并掌握顧客需求,這是對電子商務活動提出的新要求,不是傳統的大面積放羊狀態,而是精致又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模式,這種觀念和模式必將是未來電子商務活動所需的基本品質。[2]

3.1.4 良好的售后保障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有時使國家的經濟策略和法律法規都難以跟上,然而無法律的明確限制并不代表著其中參與者可以為所欲為。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有效地維護顧客的合法權益是電子商務平臺網站和商家都必須關注的事情,這就順勢引出了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有沒有可靠有效的售后保障服務。一錘子買賣不會做長久,市場也不允許它做長久。電子商務帶來的不僅是商務互動的便捷,隨之而來的競爭性也是日益激烈,若是忽視售后保障將不會使企業繼續前進,消費者對其的不認可終將成為其墳墓。

3.2 整合市場營銷策略

眾所周知,傳統營銷注重于價格、渠道、產品、促銷。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的營銷策略不足以滿足市場的發展,人們的價值需求在如今社會早已有所改變,原有的“4P”理論需要再一次進行整合,尋找真正屬于當代市場的營銷方式。有美國學者提出4Cs營銷理論,這個理論內容不僅包含了產品服務,更是囊括了客戶價值等重要因素。這種理論使商業眼光不再僅僅拘泥于成本等因素,更是讓企業從更深層次去把握消費者的心理和需求,科學考量影響消費者的各項因素,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實現商務的雙向溝通。整合市場營銷策略,已成為現如今電子商務對傳統營銷的一項重大變革和發展。個性化、低成本、便利性、易于溝通這幾個要素是電子商務健康順利發展所必須注重的四大因素,它是新的營銷理念,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新標向。

篇(6)

農產品企業中,有發展全產業鏈的中糧集團,建設強勢終端的膳博士,構建直銷系統的優菜網,建立高標準的有機生態農業有機農莊等,這些商業模式的出發點,都來源于傳統模式和電商模式。傳統模式是指生產+加工+直銷的經營模式,農產品企業通過生產建立基地與農戶簽訂生產合同,并派放技術人員指導農戶生產,將農戶收獲的產品進行不同層次的加工,銷往農貿批發市場、大型超市、機關學校等機構,以及企業自己創建的生鮮超市等,規模擴大后產品可銷往全國甚至海外市場。電子商務模式則是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利用網絡訂單銷售產品,減少流通環節及店鋪、員工費用,直面零售端的營銷模式。

一、傳統模式的發展趨勢

農產品企業傳統模式相對于電商模式發展更成熟,消費群體更穩定,簡單地以傳統配送的方式擴大消費群體打開市場并不現實。這種模式的發展必須依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創立品牌。現在早已不是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的時代了,企業必須建立品牌效應,才能更富競爭力。品牌首先來源于品質。“伊都菜彩”是日本九州規模最大的農產品直銷店,它最大的賣點就是絕對保證產品的安全、新鮮,采用食品安全責任制,定期對產品品質安全進行檢驗,通過生產者設立對消費者負責的統一保險,并且各家農戶的產品都上印有他們的姓名、電話,以此來加強農戶對產品的生產責任心。這些措施使消費者更加認可其品質和新鮮度,因此也打響了“伊都菜彩”這個品牌。除了產品品質,安全的運輸保管,準確快速的派送,豐富的產品品種等都是企業品質建設的途徑。因而,農產品企業需要狠抓品質為發展根本,此后再從品牌的名稱、標志、包裝等方面進行品牌的外在形象塑造。

2.技術水平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將直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物流環節,成熟的冷物鏈技術不僅能降低損耗,節省成本,還可大幅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便于企業把控市場價格,獲得更高利潤。據統計,我國的果蔬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率高達25%-35%,每年的損耗量超過8000萬噸,而發達國家的果蔬產品的損耗率平均僅為5%左右,這背后靠的就是技術水平的支撐。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蔬菜物流形成了一條冷鏈,從田間采后預冷冷庫、冷藏車運輸批發站冷庫自選商場冷柜消費者冰箱,始終保證處于采后生理需求的低溫條件。由于處理及時得當,美國蔬菜在加工運輸環節中的損耗率僅為1-2%。在生產環節,山東壽光在蔬菜棚里使用物聯網技術,利用遙感設備采集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溫度及含水率等信息,通過移動設備把這些信息傳輸到工作臺,實時分析大棚的狀況指導種植。這套技術在為企業節省勞動力的同時,也為企業更精準地把控產品數量、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

3.信息化管理。企業的生存靠管理,信息化管理是農產品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農產品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而國外企業已經普遍建立了先進的管理信息平臺。這類企業運用大量的高科技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連鎖超市的庫存安全報警系統,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信息平臺上第一時間獲得各種產品的準確訂單,企業根據訂單數,通知每天需要多少流水線工人,確定在什么時間段需要從生產點運送多少產品,需要多少時間生產,需要多少部配送車輛才能按時按點配送等。這種信息化管理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配送精準,企業也不會出現生產浪費的情況,消費者也能在24小時內可以將新鮮的食品端上自己的餐桌。有需求就有市場,消費者有快速獲取商品的需求,企業就有必要去改善管理滿足這種需求。

二、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趨勢

1.渠道拓展。在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農產品本身保存期短、易損耗變質,加上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的成本很高,要發展下去,必須依靠市場規模取勝。據武漢家事易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從該公司目前的電商資金投入來看,每天訂單達到8000單的時候才能達到盈虧平衡,而目前家事易每天的成交量平均僅約為5500單,根本無法達到盈利狀態。所以發展電商的農產品企業必須拓展渠道,擴大市場,才可能獲取更高利潤。

“千島湖漁業”特供餐飲店,“陽澄湖大閘蟹”建立了機場零售終端,都是成功拓展渠道的例子,但并不適合農產品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直面零售終端的消費對象,因而渠道拓展必須偏重于網絡零售。除了廣告宣傳,配套設施的配置也是重點。例如,武漢新辰食品公司除了與公共自行車亭合作進行廣告宣傳,還在社區建立了便利服務站和社區實體店,為網絡消費者提供固定的取貨點;家事易公司受超市存物柜啟發創造性地開展電子菜箱配送系統,與小區物業協商,上繳物業費在小區安裝電子菜箱,形成終端網絡,小區居民可在在網站上揀菜下訂單后,利用會員卡或短信收到的密碼直接去電子菜箱取貨,很大程度地簡化了快遞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的對接過程。這些配套設施就在消費者身邊,消費者能更直接地感受電商的優勢。

渠道拓展也要考慮拓展對象。農產品電商的產品相對來說更適合喜歡“宅生活”的年輕人、上班族,他們很少有時間買菜,即便去了超市也很難買到新鮮菜,企業要考慮到拓展渠道的成本,就必須從這類特殊的消費對象入手進行。除了本地市場,企業還可以發展異地市場,當拓展到全國和國外的市場時,企業不定只能自己去打開異地市場,也可以通過輸出、擴散先進的商業模式、專賣技術使用權、尋找加盟商等途徑,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更大幅度地開拓市場。

2.產品聚焦。產品必須有對應的消費群才能生存,也就是產品聚焦。很多企業認為,生產的產品越多,銷量就越多。阿爾·里斯說過“市場是不講邏輯的,你要做的是如何控制消費者的心智,不能什么東西都賣,而應該讓消費者聚焦到某一個點上去吸收”。一般的煙草公司會把男女消費者都作為消費對象來開發產品,而萬寶路的產品只針對男性,除一般男性外還包括牛仔。現在,萬寶路成為了美國市場上最大的煙草銷售公司,它所做的就是把消費對象聚焦到某一類人,聚焦生產符合這一類人“胃口”的產品。同樣,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消費對象很明顯,集中在生活節奏較快的年輕人,農產品企業推出的網上銷售產品要符合這類特殊人群的“胃口”才有市場。目前,市場上針對年輕人推出的可直接烹飪的盒裝速凍菜肴,針對發胖人群推出的瘦身菜肴,針對孕婦的營養菜肴等,都是針對特定消費者進行產品聚焦的發展趨勢。

3.結合現代化物流。相對于傳統模式,電子商務模式對物流的要求更高,其特定的消費人群需要有品質的農產品配送,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建立起將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緊密結合的農產品速遞平臺,發展現代化物流,將商品采購、加工,庫存管理、分揀、配送和客戶自行提取等各個環節高度信息化,并隨時與中央數據庫交換信息,從采購到配送,使整個物流鏈都完成信息覆蓋,實現從田間到餐桌高效率配送。由于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推廣,現代化物流不再遙不可及,它成為快速發展農產品電商必不可少的支撐。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信息系統在企業物流操作中推行應用,包括電商平臺系統,倉儲系統,電子標簽分揀系統,物流系統,ERP系統等等。

結束語:農產品企業的傳統模式和電商模式在國外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了,并隨之滋生出一系列高效率的新型模式,方便了消費者購物,也確保了企業的利潤。當然,并不是國外所有的模式都適合我們,我們要做的是結合自己市場的特點,分析前景,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然后奮勇直追。

參考文獻:

[1]郭永宏,文化傳播與營銷[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

[2]劉真真,電子菜箱:生鮮電商突圍的法寶[J],支點,2013年2月

[3]楊萍,聚焦是營銷成功的關鍵[J],支點,2013年4月

[4]史賢龍,農產品企業如何走出商業模式的戰略誤區?[J],價值中國,2010年12月

[5]歐陽斌,國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年2月

篇(7)

經過多年的發展,房地產行業對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帶動了諸多相關行業的共同繁榮,但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需求的逐步放緩,房地產行業也開始由“黃金十年”進入“白銀時代“,尤其是2013年以后,房地產業的整體庫存規模顯著攀升,達到存量資產飽和狀態,企業盈利能力步入下行趨勢,加強對房地產業典型盈利模式及可持續性發展對策的研究意義重大。

一、房地產業典型盈利模式

(一)土地開發盈利模式

1.基本形式

在出讓土地以前,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對土地進行一定程度的整體規劃,運用統一征地、拆遷及農轉用等方式對國有土地進行運作,這是土地一級開發,經過這一系列過程才能夠促使土地達到一定標準,也才可以實施出讓。這項業務的實施主導為政府,同時其主要運作靠市場化來完成,我國房地產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政府也逐漸完善了各種政策來推動其進步。最初,政府采取行政干預的方式來推動房地產業的進步,而現階段,政府以制定相關政策和監管實施的立場實施干預。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現階段,我國的土地一級開發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方式是,土地開發由市(區)級土地儲備部門來執行,相關工作內容包括對資金的籌集、對規劃的辦理及拆遷等;另一方式是,土地開發由開發企業來執行,政府不直接參與,相關工作內容由土地開發企業自主執行。土地開發盈利模式如圖1所示。

2.特點

(1)資金相對密集。這是土地一級開發過程中最主要的特點,任一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數額。

(2)融資不易。相關企業在進行土地一級開發的過程中,由于企業自身業績和銀行信用等因素,常常導致其難以短時間內籌集到更多的資金,同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能夠進行融資抵押的固定資產。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土地開發的過程中,企業沒有使用這部分土地的權利,因此不能夠將土地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抵押。

(3)風險較低。作為資源類商品,土地以最前端的部分出現在房地產整個產業當中,同時地開發過程是對土地進行交易和加工的過程,因此沒有較大的價值風險的存在,相對風險低。

(二)房產開發盈利模式

1.基本形式

企業全部活動的中心為房產開發,這就是房產開發盈利模式。當房地產開發用地到達投資者手中以后,投資者就需要完成開發建設并將其出售,從而回籠資金。即通過對土地、建筑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實現成品(可售房屋)并完成銷售,獲取利潤。現階段,這種開發模式是市場的主流運營模式,充分體現了房產開發企業價值實現的路徑。

住宅房地產、商業房地產、工業和其他房地產等是房地產的四種主要形態。這一劃分取決于物業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的不同作用。住宅房地產為民眾居住提供有效服務,可以促使人們安居樂業,以重要的生活資料形式在人們生活中出現;而商業房地產是土地和建筑等在應用過程中以商業經營為目的,主要設施包含建筑房屋及全部相關基礎設施等。

2.房地產開發的主要成本項目

應用該模式進行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主要盈利方式就是盡可能的降低生產成本并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銷售價格,故該模式主要的出發點就是有效實施成本控制和進行合理的市場營銷組合。現階段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需要耗費成本的環節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土地費用。包括土地的出讓金、拆遷及征用產生的補償費等;其次,前期費用。這部分費用指的是在進行土地利用的過程中,需對其進行前期規劃、設計及調查產生的費用。在房產開發全部成本當中,這部分成本相對較低;再次,工程費。即房地產企業在完成建筑安裝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設備、消耗的材料及安裝人員的費用等。在整體的開發成本當中,占比較高。現階段我國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工程費約占總成本的40%左右。

兩種盈利模式對比如表1所示。

二、房地產業典型盈利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

(一)土地開發盈利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

現階段,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規定,房地產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選擇這種盈利模式主要是因為在政府規定條件下能夠將二級開發權利應用到這部分土地當中。因此關鍵成功因素包含以下幾點:

首先,政府相關政策。政府頒發的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是該模式應用的基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相關政策存在落實不充分的現象,因此土地開發盈利模式在未來的發展中將越來越受政府相關政策的影響,進一步制約企業的盈利能力。市場化的運作及政府的主導是現階段土地開發的主流發展方向,企業在政府賦予一級開發權利的同時,還將部分二級開發的權利交予開發商,這樣才能實現房地產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減少對政策的過度依賴。明顯的周期性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重要特點,政府的調控是行業產生明顯周期的主要原因,房地產業對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也日趨顯著。

其次,組織與財務因素。在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現階段我國能夠進行一級土地開發的企業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有效限制房地產企業實施土地一級開發的政策包括信貸和土地開發資金要求。根據國內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目前需要對土地儲備貸款的發放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也限制了較小規模的企業無法順利進行土地一級開發。

(二)房產開發盈利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

房地產企業在應用這種模式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多種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其中不僅包含該產業的內部環境因素,同時還包括企業內部的人才、資金和管理等多種因素。

1.產業及環境因素

在對這一影響因素進行探討的過程中,首先要從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入手,房地產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基礎環境受政府的信貸、稅收等政策影響嚴重。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狀況,會適時調整行業相關的政策導向,從而也使房地產行業形成周期性特征。房地產企業必須時刻關注政府的產業政策變化,因勢利導。再次,就是房地產企業同政府的關系。目前,房地產企業除受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主導以外,還需與各級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國土地法定為政府所有,在房地產企業在盈利過程中,勢必受到政府相關部門關于規劃指標、稅收優惠、信貸政策的綜合影響,所以企業與政府處理好關系也至關重要。

2.組織與財務因素

房地產企業的規模與現金流、抗風險能力呈正相關,企業規模越大,現金流就相對充足,抗風險能力越強。現階段,我國房地產企業數量較多,且多數規模較小,集中度偏低,資金實力與融資能力較差。隨著國家信貸政策與風險管控的趨緊,房地產行業融資渠道與成本也相應增加。房地產企業必須有效拓寬內部和外部融資渠道,才能確保資金供給,實現長期、穩健發展。房地產企業除運用傳統的銀行融資方式以外,還可以嘗試通過房地產信托、回租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

三、我國房地產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構建科學的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

1.積極轉變企業盈利方式

由于土地招拍掛廣泛實施,土地開發盈利模式受到嚴重限制,依靠土地整理的一級開發模式盈利空間被大大壓縮,房地產開發企業只有依靠房產開發盈利模式來獲取利潤。房地產企業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規劃、設計和運營等能力,才能在行業內占得先機,謀求長遠、穩健的發展。

2.優化盈利結構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房地產行業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繼續高速發展,房地產市場也將日趨成熟。新房市場與存量房市場將形成平穩過渡,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優化盈利結構是房地產企業的重中之重。在資金正常流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持有型物業,增加對金融性收益產品的重視愈發重要。

3.豐富盈利方法及來源

在現階段房地產企業經營管理中,不斷豐富企業盈利方法及來源也尤為重要。大多數房地產開發企業都嘗試著采取聯合開發、與基金合作開發等模式對盈利途徑進行探索,這樣一來企業不再受制于土地資源、融資渠道、管理能力的限制,投資機會大大增加。

(二)增強房地產企業的競爭實力

1.強化價值鏈定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整個產業價值鏈中,自身環節會是存在不足的,這些不足也會嚴重影響價值鏈的穩定。房地產企業主要從以下四個環節提高自身競爭力即可,分別為采購、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和企業基礎設施。房地產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必須將采購、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四個環節融入企業的戰略發展之中,從而實現自身環節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合理定位。現階段,相當一部分房地產企業仍屬于機會發展型,這類企業只有在發展中通過強化自身實力才能繼續贏得市場競爭力,在持續優化組織結構和創新管理制度的同時,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房地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否能獲得平穩、長足利潤,與人才的儲備與應用具有重要的關聯。現階段,很多高素質人才在從事房地產工作,企業要想得到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策略,促使員工充分發揮自身價值,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在公司的投資、管理、運營上起到關鍵作用,對于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現階段我國房地產企業應及時轉變傳統的粗放型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積極探索、制定并實施完善的激勵機制,促使員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中勤勉履職,與企業實現共同發展。

伴隨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房地產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本文對房地產業的典型盈利模式及可持續性發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希望能對房地產企業在現階段發展過程中盈利模式的轉變給予一定啟發。從土地開發和房產開發兩種盈利模式及其可持續性發展來看,未來的房地產企業在發展中首先應構建科學的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其次就是通過加強價值鏈定位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式逐漸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程婭.大型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及其評價體系研究[D].湖北大學,2012.

[2]李銘.養老地產盈利模式的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安凱.上市房企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張芳.大型房企開發旅游綜合體的盈利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4.

[5]史杰.中國企業創業模式及其關鍵成功因素研究[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3.

[6]蘇云濤.萬達城市綜合體運營模式及其戰略優化研究[D].華僑大學,2013.

篇(8)

一、民營經濟模式下的休閑產業對吉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民營經濟具有清晰的產權,能夠充分的利用市場機制和市場交易方式來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經濟更加注重市場公平,更加有利于休閑產業的發展。

在民營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下,吉林省已經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休閑、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休閑產業聚集地。我國正處于全面推動小康社會建設的新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正在逐漸的提高,居民在物質層面得到滿足之后其消費觀念必然會向休閑方面轉變。

在休閑產業的影響下吉林省的經濟快速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休閑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各種休閑產業的發展。此外,休閑產業的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吉林省休閑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吉林省的休閑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休閑產業的發展已經面臨瓶頸,休閑產業市場仍需要社會各界多方面的培養。從宏觀角度而言,政府要想促進休閑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休閑方式的選擇與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因此,通過提高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來倡導健康的休閑娛樂,以這種方式來推動休閑產業的發展。目前,吉林省的休閑產業仍以傳統的旅游業為主,部分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差,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各種破壞環境的事情數見不鮮,這與國民綜合素質較差存在必然的聯系。

三、吉林省休閑產業的發展趨勢

人們在進行休閑的同時也在尋求著獲取利益的方式,因此,休閑產業市場必須去開拓。在休閑活動中存在眾多的獲取利益的方式,人們對休閑產業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休閑產業的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工作時間減少,人們擁有了大量的休閑時間,這些都為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一)加強休閑意識教育

消費的構成要件中最關鍵的一項是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吉林省想要發展休閑產業就必須引導消費者樹立休閑消費意識,并且教導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關注國家以及個人利益,養成健康的生活消費模式。同時吉林省仍應關注傳統生活方式帶給人們的影響,并采取有力措施減輕這些傳統生活模式對人們的消費行為產生的影響,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美國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簽署通過 一項政策,即將休閑教育納入高中授課教程,此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高中生對休閑活動的認識以及判斷能力,這樣就為休閑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休閑產業的內在推動力。

(二)在休閑產品中嵌入文化內涵

在社會文化教育中起積極作用的文化或活動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休閑,所以休閑產業在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休閑產業的開發商要綜合休閑文化的意義開發出一些符合文化本質的創新產品,盡量避免休閑活動向低俗化看齊,這樣才能促使人們在休閑活動時仍能提升自身素質。例如,吉林省可以開放圖書館,將大量的圖書資源外借給居民,在精神上洗禮人們的靈魂,滿足廣大群眾對休閑活動的需求。2001年,杭州舉辦了一次休閑經濟國際論壇,一時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廣大市民對休閑活動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也密切了市民間的聯系。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多樣性文化的背景下,休閑產業開發商應重視處理各民族間的關系,避免不同文化之間產生沖突,引導低俗文化向文雅文化看齊。加強社區休閑文化建設,為失業人員提供就業機會,為廣大市民提供發展、娛樂機會,豐富老人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放松人們的身心,環節工作壓力。

(三)完善市場細分

世界經濟逐漸成為為買方服務的平臺,總的趨勢要求吉林省休閑產業不斷地對市場進行細分,同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市民創造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另外,吉林省休閑產業應該發揚創新精神,提高休閑產品的娛樂性,并根據不同階層的經濟情況開發一系列符合消費群體的休閑產品,同時還應注重消費者的年紀,開發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休閑產品。吉林省在開發休閑產品的時候應著重發展體育休閑以及綜合休閑類目,同時還要開發一些具有實用性的節目,重視女性消費,女性是消費的主力軍,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并且擁有較強的經濟能力,這樣一來女性的工作壓力以及家庭壓力比較大,自然就會產生放松的念頭,有利于休閑產業活動的展開。

(四)重視旅游業在休閑發展中的作用

休閑旅游是我國未來休閑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現在的一些旅游方式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意義,現在的旅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盈利為主,更為重要的是,旅游所存在的時間、空間的限制越來越小,大部分旅游業正在向著休閑的方向發展。

四、結束語

休閑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更能夠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在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模式的背景下,為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其休閑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吉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H1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5-0071-02

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及設置應與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更是當前高職教育進一步提高質量的要求。杭州作為全國唯一的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服務外包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電子商務之都等稱號于一體的城市,擁有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等物聯網基礎產業基地等,物聯網產業已形成為區域經濟中支柱產業。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撐,更需要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主動去適應其發展需求,例如辦學理念、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其中通過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來適應地方支柱產業發展是途徑之一。

一、杭州市物聯網產業發展情況及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杭州市是國內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研究的先行地區之一,處于全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第一方陣”,在產業基礎、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網絡資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領先優勢,特點是企業起步早,產業發展基礎好,當前物聯網產業已發展為地方支柱產業。

1.1 物聯網產業發展情況

目前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物聯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近40家,擁有物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20余家。如大華股份、銀江股份、三維通信、聚光科技、漢鼎股份等上市重點企業也都保持了快較的增長速度。

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市場應用也從交通、環保、安防、醫療等領域向傳統產業領域不斷擴大。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力太科技公司合作,對車間進行物聯網技術改造,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產品數量,降低生產成本。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力度也在日趨加大,浙大網新、維爾科技、聚光科技等企業的3個項目分別獲國家發改委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項資助。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異軍突起。它們在倉儲物流、城市管網監測、智慧校園管理、工程車監管、工廠物聯網、智能停車、芯片研發等多個領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市場,對杭州市物聯網產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物聯網技術涉及范圍很大,形成龐大的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方面主要是兩方面,其一是涉及物聯網技術的各類企業,物聯網產業發展壯大必須儲備物聯網專業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其二是各級地方政府的扶持,當年溫總理提出物聯網概念后,無錫以國內的感知中心形成物聯網產業發展龍頭。目前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省份都把物聯網作為自己的產業支柱之一,許多城市都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可見政府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必然物聯網技術方面的人才的需求產生重大影響。杭州市政府同樣對物聯網技術發展給予極大的扶持和政策支撐,如杭州濱江高新產業區以軟件產業和芯片制造業為核心。

若從技術層面來分析,物聯網產業主要有感知控制、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三個環節。感知控制環節需要電子設備技術人員以及芯片設計和制造人員;當物的信息被感知到,就要求進行數據的傳輸,需要掌握通訊和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技術人員;數據處理環節需要對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涉及到系統分析,需要系統設計、系統應用和系統管理人員。故物聯網人才需求可以概況為三類:電子設備技術和芯片設計技術人才;計算機網絡和通訊人才;系統集成和應用人才。

二、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以適應地方支柱產業發展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提出“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由于物聯網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復雜的工程技術領域,因此在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積極應用各種教學模式以適應地方支柱產業發展和利于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養。

2.1 緊密結合地方支柱產業發展調整培養方案

了解社會發展背景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向,特別是對地方支柱產業的深入調研,把握社會、經濟及學生發展三者與高職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基礎。堅持專業調研,關注地方支柱產業發展趨勢。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是杭州經濟發展重點,物聯網專業也屬緊缺人才。

依托市物聯網行業協會專業團隊積極探索,明確專業設置調整其培養方案,以利于進行課程體系的建立,使其真正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專業特點圍繞學生道德品質、職業素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并兼顧知識面拓展、專業延伸和學生后繼發展,構建物聯網專業培養方案。根據現狀確立培養方向,明確核心課程、實踐平臺和專業模塊,三年的培養方案以職業能力發展為導向,實施“雙循環提升式”模式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

2.2 深度校企合作加強高職物聯網專業建設

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支撐。專業建設必須有明確的職業定向性,物聯網專業就是培養既懂得物聯網知識又擁有物聯網相應技術的綜合人才,物聯網專業建設應當根據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專業交叉調整,因為這種方式既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產業資源來實施物聯網專業的建設, 同時也可以邊發展專業, 邊根據行業企業需求調整專業導向,不斷更新專業內涵。

密切校企合作堅持產學研將強化物聯網專業建設。構建特色實訓基地是高職辦學方向之一,學院的基礎實踐教學部分采用了無錫江南大學“無線龍”開發實驗箱。比較突出的是與利爾達科技集團共同研發的智能家居實訓室,它既有實際項目可展示,同時含有多媒體傳感節點、溫度傳感器節點、RFID節點以及多種傳感器節點,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又培養動手能力。另有智能車庫、物聯網通信等實訓室建設。利爾達科技集團等多個企業的工程師,參與專業建設活動,提供企業崗位需求,與學院教師共同開發課程,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和知識結構的要求。共同開發的教材強調“職業”又突出“能力”,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升。

作為市物聯網行業協會成員與不同行業的相關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利用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來彌補學校沒有相應領域實訓條件的不足。

2.3 利用各種教學模式強化專業人才培養

高職物聯網專業培養具有物聯網行業相對應崗位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物聯網崗位操作能力,能從事物聯網技術及物聯網系統管理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但由于物聯網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領域,因此在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

根據物聯網產業特征,面向的職業崗位主要有:感知設備或芯片設計、IT網絡管理和應用、系統集成與開發、物聯網管理與應用等崗位。高職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可以根據崗位目標定位,選擇方向性培養。學院培養目標主要以感知層為主,涉及感知終端的設計和應用,包括各種傳感器應用,以及芯片的應用技術,如射頻標簽以及嵌入式芯片開發應用等,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如模數電知識、傳感器、無射頻線及嵌入式開發等內容。

目前專業采用以典型物聯網應用為載體的“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模式為主,如《嵌入式系統應用》、《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及《無射頻線技術應用》等核心課程,密切杭州物聯網發展趨勢,收集地方企業典型車聯網技術、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實際應用案例,進行分解細化工作,形成與課程相匹配的工作任務或大小項目,以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同時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完善“工學交替”和“頂崗實習”教學模式的開展。以校企合作為平臺,采用“多次交替”通過兩次及以上的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安排在不同的學期,每次實習內容及要求均不同,即“雙循環提升式”,是逐步提高的過程,更有利學生職業能力提高,更適應地方支柱產業快速發展需求。

進一步依托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所走產學研道路,積極爭取各類課題,加入各類學會及行業協會并參加活動,承擔研究任務;對教研課題進行專題研討,培育高職研究氛圍;脫產進入企業鍛煉,參加各類培訓,以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保證各種教學模式的應用。

三、結語

基于物聯網專業固有的龐大知識體系造就了其產業覆蓋面廣,且專業方向多元化的特點。目前全國高職院校相繼開設物聯網專業,但專業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充分考慮到專業建設的層次和方向,以深化校企合作來實現與產業發展同步, 并不斷加深專業的實用性,延續性。當前物聯網學科的課程未形成完善體系,師資力量缺乏,實驗室建設標準等相關問題也有待進一步規范。高職院校應面對現狀積極利用其優勢和特點,及時跟蹤物聯網可能發展的就業空間,找準物聯網行業企業動向,更多地從物聯網基礎模塊方向著手,改革教學模式以服務地方支柱產業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培養以應用型、維護型, 具備二次輔助開發設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這更符合高職辦學宗旨。

參考文獻

[1] 戴勇.辦好高職緊缺專業服務地方支柱產業[J].中國高等教育,2005(8) .

篇(10)

一、緊緊抓住改制機遇、實現企業規模發展

平遙縣鄉鎮煤炭運公司成立于1992年,一直經營不善,到1998年時,公司年運輸量不足3000噸,40多名員工包袱重、效率低下、人心泛散,業務量少導致經營困難、嚴重虧損,已到資不抵債、頻臨破產的邊緣。面對嚴酷的現狀,平遙縣委、縣政府提出對公司進行改制的決定,由平遙煤化有限責任公司聯營兼并平遙縣鄉鎮煤炭運銷公司,改制組建平遙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的改制實現了體制上的創新,資源的整合,使產運優勢得到了發揮,一方面,改制后的公司充分利用平遙煤化集團的先進的管理方法貫徹到公司的各項管理中來,使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適應了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二是,充分利用了集團公司的貨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煤運公司改制前的貨源是一等、二差、三不足,改制后集團公司現有的煤礦資源成為公司貨源強有力的保障。三是,成立后的集團公司利用鄉鎮煤運公司煤炭運銷經營資格、專業的運銷隊伍,短時間內公司的外運業務重新開展起來,在領導班干部的帶動下,公司廣大職工信心倍增,積極投身到企業的發展建設上來。改制后,在省市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當年就改變了企業虧損的局面,發運原煤由原來的3千噸,一舉突破7萬噸,第二年發運突破13萬噸,企業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二、抓好貨源基地建設、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集團公司針對日益擴大的原煤需求市場,首先從兩個煤礦著手,千方百計擴大生產能力。佛殿溝煤礦采取多改造、深挖潛的辦法,利用短短的兩年時間把一個連續十多年生產原煤9萬噸的礦井,改造成為年產突破21萬噸。對公司溫家溝煤礦進行了60萬噸/年的礦井改造,在晉中市首家裝備了高檔普采工作面,配套了MGN132/316—DW采煤機組與DWCT單體液壓支柱,并采用了機械化掘進,開拓了回風立井、運輸提升系統以及附屬工程,現礦井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達到設計生產水平,并向90萬噸/年改造邁進。

其次是,新建神家莊礦井,本項目是經省國土資源廳劃界批準的一個項目,設計能力為60萬噸/年,總投資為1.4億元,該項目于2003年11月份開工,預計2005年10月份可完成井筒掘鑿工程見到工程煤,到2006年底可正式投產。

第三,公司在發展煤炭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煤炭加工轉化項目。2003年公司上馬了60萬噸/年機焦項目,該項目是經正式批準項目,項目采用2×50孔TJL4350D型雙聯下噴、單熱式廢氣循環、側裝搗固焦爐。項目總投資為3.4億元。2004年10月一期工程已完工投產,到今年10月可全部投產,年生產焦炭70萬噸,焦油2.43萬噸,硫磺900噸,硫銨8200噸,粗苯6500噸,電10152萬度。年增銷售收入6.8億元,實現利稅突破1.8億元。

企業經過一系列的項目實施,大大地增強了鐵路發運的貨源基礎,原煤年產為80萬噸,焦碳70萬噸,滿足了企業發運的需要,更好地促進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上一篇: 初中歷史授課技巧 下一篇: 社交媒體的本質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