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的教學特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0 14:59: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文老師的教學特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語文老師的教學特色

篇(1)

1.品德與心理素質的提升

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語文老師必須比其他學科老師在品德與心理素養方面要求更高,更嚴格。語文是一切學科之本源,語文老師不僅讓學生學到語言文字的知識與文學常識,說得更加確切一點,語文老師就是學生品德與心理素養形成的根基。葉圣陶這么說,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所以說,語文老師品德與心理素養的提升就使學生的品德與心理素養也水漲船高,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會顯露出來。那么,語文老師的品德與心理素養怎樣提升,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必須的。

1.1 語文老師必須做到經常檢查自己對學生是不是在正面引導。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我認為,選擇新時期的師生關系不能停留在舊時代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層面了,我們現在應該是一種自由民主,相互信任的平等的關系,就更應該對學生多多正面引導,而且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特殊個性,老師對學生的悉心愛護就是保護了他們的個性,而不能對他們橫加指責,冷言冷語,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于到了敵對的狀態,那樣,什么言傳身教,什么潤物細無聲都是根本談不上了。

1.2 語文老師必須成為學生的品德與心理素養的楷模。語文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亞于語文課本,語文老師的楷模作用在學生身上會完整地體現,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影響會延伸至他們的家庭,延伸至社會,就是說,學生心理的發展方向和社會的發展方向與語文老師都是密切相關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語文老師的品德和心理素養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才能夠給學生當好楷模。我們必須經常學習先進的政治理論,教育理論,這樣才能夠適應新課標形勢下的新社會和教改模式,更有效地去開展工作。我們還要學習和完善心理學的知識,來補充和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使我們的精神境界進一步提高,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進步的同時,在心智和性格形成方面也取得長足的進步。

2.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

現如今,教師的專業化是一個教改的核心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改的重要策略,而語文老師的學科專業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2.1 要致力于自身語文學科知識的積累和提升。漢語知識的學習提高是語文老師的必修課,語文老師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注重學習更深層次的漢語知識,對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都應該努力研究,積極學習。學習的時候不能一目十行,而要精益求精,逐字逐句地仔細研讀,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和經典的段落情節要摘抄下來,做成讀書卡片,便于以后查閱。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淵博的學識應該是逐步積累起來的,文化底蘊支撐著一個人的思想,淵博的學識化育成高尚的價值觀,這樣,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展胸懷,涵養品行,提升他們的人生境界。廣泛閱讀語文專業報刊雜志也是必須的功課,閱讀語文類的報刊雜志是最直接提高專業水平,擴展自身知識面的最佳途徑。

2.2 要致力于語文課堂掌控能力的提升。語文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讀書寫字,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而語文老師是語文課堂的總舵手,這就對語文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說,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形式,刻意使用自主學習,快樂教學,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那么,這樣的課算下來有沒有解決什么實際性問題?有沒有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知識基礎?可想而知,這樣與新課標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研究課堂掌控方法,讓自己在課堂游刃有余,揮灑自如。

3.職業能力素養的提升

老師是傳播知識的蜜蜂,更是文明之花的培育者,是人類文化文明,社會發展進步的開拓先鋒,而語文老師更是在這方面的最重要的推手。

反思教育和資源選取能力素養是語文老師的職業能力素養特殊性的首要提升點。新形勢下教改越來越廣泛而深刻,語文老師面對百花齊放的各種教育思想,各種教育資源,然后對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斷調試,找到符合自身特點和形勢需要的最佳教育方法。網絡上各種新思想新方法層出不窮,然而也是參差不齊,人類的創造才能讓人嘆為觀止,這樣就要求我們睜大雙眼,做學生的領路人,做學生的合作者,還要做學生的殺毒軟件呢。

篇(2)

固本,提高,培優;學案,練習,試卷;課課練,單元測,月月考、半期考……除了考試,還是考試。語文學習的所有時間都拿來考試,似乎考分可以說明一切問題。變一年備考為三年備考,初一就做中考題,八年級還是做中考題,中考前還是在做;訓練序列混亂,梯度缺失,層次模糊。只有標準答案,答題套路,應試技巧。長期積累在哪里?生活感悟在哪里?活動體驗在哪里?熏陶濡染在哪里?語文,已經和數理化沒有什么兩樣了。語文老師啊,你是不是把語文教成了數學、物理、化學了?

對于很多一線的語文老師來說,語基、閱讀是可以通過套路來訓練的,而作文則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由于考場作文閱卷的局限性,作文判卷常常變成了批閱硬筆書法作業――作文內容的好壞幾乎沒有多大差別,真情實感、真知灼見退居其次,字數的多少、書寫的妍媸、以及一些開頭結尾的技巧倒成了首選。一份語文試卷又常像一份英語試卷,基礎知識扎扎實實,人文特色虛無縹緲,讀寫能力幾乎為零。語文老師啊,你又把語文教成了英語。

在課堂上,很多語文教師對思想教育不是不重視,而是非常重視,甚至過于重視。每篇課文都必須拓展延伸,每次拓展延伸都必須聯系時事,聯系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甚至說教。語言品味、思維訓練倒是退居其次了。怎么感覺語文課堂上飄蕩著思想政治課的氣息?語文老師啊,不知不覺中你又把語文教成了政治。

零散的知識匯編,強化的記憶訓練,甚至列舉圖解,死記硬背……沒有思維的流淌,沒有藝術的審美,沒有文化的濡染,語文又和歷史、地理、生物有什么區別呢?語文老師,你又把語文教成了歷史、地理、生物。

當然,這是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常見景觀,一到上公開課就大不一樣了。精彩紛呈的課件里,美輪美奐的畫面,繚繞不斷的音樂,令人眼花繚亂的視頻……聲、色、光、影俱備,令人震撼,令人陶醉。但是,殊不知視聽感官的享受反而會沖淡探究思維的延伸,扼殺語言品味的深入。語文老師,你真行,又把語文教成了音樂,美術,甚至教成了信息技術。

耕種語文的土地,卻播撒別人的種子;沒有比這樣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更可悲的了。然而,我迷糊了,迷失了,語文到底應該教什么?怎么教?

還是需要教成“數學”。語文應以抽象思維為骨,以形象思維為肉。不進行扎扎實實的邏輯推理訓練,怎么能保證抽象思維品質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形成?還是需要教成“英語”。沒有了厚實的基礎知識,嫻熟的基本技能,語文就是無本之木,無基之塔,無源之水。沒有一磚一瓦的積累,語文素養的萬丈高樓又從何處立起呢?還是需要教成“政治”。沒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人文濡染還叫什么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又如何統一?文道又如何和諧呢?語文教師還擔負著教化蒼生的社會重任,又該如何在每一節課里落實?還是需要教成“歷史、地理、生物”。沒有知識的積累、整合,創新,能力又從何談起?還是需要教成“音樂”“美術”。沒有藝術審美,哪來語文魅力?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獨特藝術。如果再用藝術的手段展示語文的藝術魅力,不是相得益彰,美上加美嗎?還是需要教成“信息技術”。沒有現代教育技術的參與,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語文課堂停留在刀耕火種的時代,教學效益一定會大大降低。

現在,只有回到最樸素的問題――語文,究竟是什么?語文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沒有,又什么都包含其中。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世界就有多廣闊;生活的內涵有多豐富,語文的內容就有多豐富。根深方葉茂,樹大必生蔭,土厚山自高,水到渠自成。其實,只要把所有學科的內容、思維、方法、特色加起來,就是語文的整個世界!

篇(3)

中圖分類號:G623.2?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098-02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3版)在課程總目標中,明確要求小學生要“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遵循這一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大都把閱讀教學尤其是課文賞析當成中心工作來做。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無論是哪種體裁,在語言上都是意韻優美、各具特色的。比如,詩歌的情感豐富、語言精練;散文的言近旨遠、語言優美;小說的情節動人、語言流暢……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老師注意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課文,就一定能夠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獲得極大的美的享受,豐富自己的語言庫存。不同的文體,不同的章節,語言賞析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具體的文段選擇相應的語言賞析的教學策略。那么,小學語文語言賞析的教學策略都有哪些呢?

一、指導學生賞析優美的詞語

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很神奇的。有時候,看似平常的一個字或是一個詞就能夠傳遞深遠的意義,造就奇妙的意境。入選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是經過時光積淀的文質兼美的短文。這些短文大都是一些大家的佳作,文章里往往寄寓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尤其是在遣詞造句方面更是應該成為小學生學習課文、模仿寫作的范例。因此,可以確定的說,小學語文課本里多的是詞語優美的例子。小學語文老師在教這些課文的時候,絕不能輕易地放過這些絕佳的教學機會。從文學體裁看,不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根據其表現主題的形式、方法的不同,優美詞語的使用都有著其獨特的特點。但是不管文學的樣式如何,在賞析詞語的時候都要考慮作者的情感、態度,都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僅以詩歌為例,小學語文課本里選取的古代詩歌都是歷經千百年流傳至今的,這些詩歌在詞語使用的技巧上自是不必多說的。在詩歌教學時,我特別注意這些活用詞語的范例的賞析。例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暮江吟》的時候,我就抓住“一道殘陽鋪水中”這句詩中的“鋪”字,引導學生賞析這個詞形象地把夕陽斜照的情景寫活了。在此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從情感方面賞析了詩人一改前人的悲秋之氣,盡情抒發了對江景的贊美之情。

二、指導學生賞析巧妙的句式

我國的語言文字歷來是很講究句式的變化的,這是許多國家的語言文字無法比擬的。自古以來,我國的語言文字就有駢文和散文之分。一直到今天為止,很多文章在句式的選擇、運用上都還是很講究的。比如說詩歌,如果是古代詩歌的話,那么相對講究音韻的和諧、句式的整齊;如果是現代詩歌的話,則在這方面的要求要弱些。再比如說散文,散文通常會以生動的語言取勝,所以相對小說而言,散文可能更加注重句式的選擇與運用。有的散文句式對稱,講究工整美;有的散文句式則參差不齊,體現了一種錯落美。所以說,小學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賞析課文的時候,要緊緊抓住文體的特點,并以此來指導賞析,這樣才能做到指導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的時候,我就特地把“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個句子拿出來引導學生做賞析。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只是感覺這個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可是要讓他們說說好在哪里卻又說不出來。經過指導,同學們明白了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句式,正是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句顯得對稱工整、音韻和諧、氣勢強烈。

三、指導學生賞析傳神的修辭

所謂修辭其實就是對語言文字進行修飾,也就是在使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利用多種修飾手段,使語言文字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修辭的種類繁多,但是每一種修辭都各具特色,起到了很好地修飾作用。因為有了修辭方法的運用,我們的語言文字因此而生色不少。小學語文課本里多的是這樣的例子。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課文的時候,對于這些使用了修辭方法的句子應該把它特別地指出來并引導學生進行賞析。關于修辭方法的教學,語文老師應盡量避免過多的理論、概念上的講解。因為這樣往往會給學生一種晦澀、難懂的感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對比手段去進行賞析。還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語文老師在進行修辭教學時,應該堅決避免凡是賞析都由老師包辦,或是讓學生把教學參考里的賞析范例抄下來苦背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在學習新的修辭時,先由老師對這種修辭手法的特點進行介紹,然后再由老師示范賞析。等到同學們對這種修辭手法有了逐步的了解后,再由同學們自行賞析,而老師只是進行補充、評價。在引導學生進行修辭賞析的時候,我經常引導學生先對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進行改寫,把有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改寫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對兩個句子進行比較。通過這種辦法,同學們往往會很容易的發現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和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的不同之處,也因此更好地領會了修辭手法之于語言優美、傳神的妙處。

四、指導學生賞析表現的方法

如果說修辭手法是使句子變得更加優美的話,那么,文章的表現手法就能使文段乃至整篇課文在結構上顯得更加的緊湊、合理。這些結構謀篇的手法是應該為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小學生們好好地借鑒、模仿的。關于這些結構謀篇的表現手法,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注意得不夠,尤其是那些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對于結構謀篇往往沒辦法顧及。這個時候,語文老師就要適時地幫學生指出來并且引導他們進行賞析。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表現手法進行賞析,久而久之就會對文章的結構謀篇有深入的了解,這樣的話,他們在進行寫作練習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了。與引導學生進行修辭賞析的方法相同,在引導學生進行表現手法的賞析的時候,也是可以使用對比的手法的。比如說記敘的順序,我們知道記敘的順序通常有三種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在引導學生進行表現手法的賞析時,我們就可以把不同記敘的順序的特點與效果進行比較。

小學語文課文賞析的教學策略還有很多,本文贅述的只是其中常用的幾種。隨著課文賞析的教學策略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還會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但是不論如何,小學語文老師如果想要很好的踐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定的話,就必須認真研究課文賞析的教學策略,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選擇相應的、適宜的策略。只有這樣,小學語文課文賞析的有效教學的目標才能達成。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4)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關于藝術的基本解釋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1]藝術是相通的,無論哪一門類的藝術,都是在現實生活的土地上,開出的美麗花朵。在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不少學生有一個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只有自己所學的專業,如音樂、舞蹈、繪畫等等才是藝術,而“大學語文”課程只是為了修得學分,通過考試的一門課程而已,對于藝術來講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大學語文”的授課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大學語文”課程與自己所學的藝術是相通的,是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印證的。當然,要讓學生從心里真正明白這一點,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很難盡如人意,就需要在教學中引入審美教育思想。

審美教學在自身的完善過程中嘗試將所有的教學因素,諸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評價、環境等轉化為審美對象,使整個教學過程轉化成為美的欣賞、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活動,審美化教學力圖讓理性和感性、真理和美感相互協調,使人類的活動及教育教學活動“既不是通過壓抑感性來實現的,也不是通過壓抑理性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各種特殊手段,使感性具有文明的內容,具有人性的內容,使理性得到滋潤而一改其‘灰色的’屬性,理性因為有了感性的支撐而立足于堅實的根基之上,感性因為有了理性的提攜而飛翔在文明的天空。”[2]

當然,藝術院校“大學語文”的審美教育更有其獨有的特色和優勢。因為學生都正學習不同門類的藝術專業,如果能在“大學語文”課堂上把文學和他們所學專業進行更深層次、更廣程度的整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還會使他們在藝術的理解和修養乃至于藝術心靈的塑造上有長足的進步。

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語言的藝術在內容上和表現形式上比起其他藝術都遠較廣闊,每一種內容,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動、情節,內在的和外在情況都可以納入詩,由詩加以形象化”。[3]宋代文學家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和畫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便是藝術欣賞中文學和美術的溝通和整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繪畫是視覺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而它們產生和發揮作用的地方都是一樣的,那便是人的心靈。因此,在心靈的平臺上,無論什么藝術、無論什么形式,無論最初作用于人的哪一感官,最后引起的都是同樣的顫動。藝術院校學生學習專業、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作用,不應該僅僅是學會吹笛子、彈鋼琴、寫文章,而應該學會用這些工具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學習藝術的目的是通過藝術創作,藝術欣賞中的真、善、美,滋養、塑造我們的心靈。所以,在心靈的平臺上整合文學和其他藝術,在藝術院校大學語文的課堂上,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篇(5)

利用節日介紹節日文化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如春節習俗中象征宇宙起源的儀式是燃放鞭炮,告訴我們春節的本質意義在于開端,春節實際上又是我們除舊布新表達美好愿望的時機。因而可利用春節讓學生體會開端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在新年里有新面貌、確定新計劃,也可以利用春節貼對聯的習俗讓學生搜集對聯,嘗試為家里寫對聯,從而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現在回歸傳統也成為一種時尚,清明、端午、中秋已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這也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體現,利用這樣的有利氛圍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如鑒賞杜牧的《清明》一詩時,老師可帶學生挖掘人們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在清明時悲傷憂愁的根源。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也可以以此教育學生感謝關愛自己的長輩,感謝培養教育自己的老師,感謝那些為社會各方面做出貢獻的人們。

再如端午節,形式上是吃粽子、劃龍舟,但在本源上卻蘊含屈原的愛國主義、憂國憂民的情懷。所以在學習《屈原列傳》時,加以發揮,讓學生了解屈原的故鄉的一些風俗習慣,最主要的是激勵學生要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既感受、體驗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魅力,又可以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既感受到屈原故鄉特殊的風俗習慣,又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既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又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教育。

節日文化中蘊含著很多語文資源。只要語文老師善于去發現、挖掘就一定能找到有助于教學的東西。

其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中說:“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各地區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應積極利用和開發。”隨著各地高考自主命題的推進,高考試卷中的地域傾向越來越明顯,而《標準》中也說:“各地區、各學校的課程資源是有差別的,各學校應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資源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這其實就是在要求教師應加強對本地區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能了解本地區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只有對本地區了解了,才能對本地區、本民族產生自豪感。這也體現了新課程關注人文,關注學生發展的理念。

篇(6)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電教可用于微機娛樂和教學娛樂。微機娛樂活動是用來學習微機知識的;教學娛樂則是用微機來促進生成競賽的學習氣氛,從而把知識性和娛樂性融為一體,激發孩子們學習的動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也就是孩子們利用微機系統,在學習中主動發現自身不足,從而不斷提高完善。該方式方法在培養優秀生和輔導落后生的教學中有更為廣泛的作用。初中語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性、集合性和實戰性特點,給電化教學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在下面幾個方面開展初中語文電化教學,實踐證明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初中語文課文里存在許多難以表述定義、表象和規律,遠遠超出孩子們理解能力的知識,這些知識成為孩子們學習上的阻力和教師輔導上的難題。比如名家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里關于月色的刻畫,初中孩子理解時有一定難度,語文老師就可利用多媒體視頻方法,把這種難以理解的月下美景播放出來,讓孩子們實際感受一下,比老師生硬的講解要生動許多,便于孩子掌握知識要點。

電化教學的突出特色其實就是生動形象,初中學生的思維又是普遍以形象思維作為平時思考的主體,基于這一實際情況,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的特殊性,提高孩子們的情商,創設極好的教學氛圍。③古今初中語文教材里很多東西的時空變幻性極強,而電化手段則可以體現獨到的特色。比如,語文課堂上,出現涉及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點的物象,孩子們不能正面感受其特殊性,電化手段教學就可實現跨越古今時空的大挪移,再現當時的情景,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力、判斷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

不可回避的問題

電化教學中依然存在問題,比如有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常常有“不怕亂用,就怕不去用”的思想,造成在工作中強硬使用不當電化方式,將微機授課這樣的全新模式生硬帶入語文課堂,使原本很有秩序的語文課堂失去了的原有的魅力。初中語文教學有其獨到之處,往往存在人物差異、地方差異、學校差異、教師差異,學生差異等,因此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隨機應變,絕對不可盲目引進,簡單模仿。

篇(7)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公布之后,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然而其中的選修課問題并沒有引起相關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的足夠重視。按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國家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分為“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每個系列可設計若干模塊,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特點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課程。對于模塊的內容組合以及編排方式,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然而,目前占我國高中總數一大部分的農村高中,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按照大綱的要求開選修課,或者干脆不開選修課,開設選修課的規定對于這些農村高中就如同虛設。農村高中如何正確理解高中階段設置選修課程的目的,恰當地把握高中階段選修課的特點,結合本土資源,開設有特色的選修課,是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出路:地域特色

選修課與必修課有很大的區別,必修課是國家規定的,而且可能沒有考慮到各個地方的不同地域特色,雖然允許地方自主選擇教材,但無論怎么選,在某一個省市、某一個地區總是統一的。而選修課的設置就不一樣了,每個學校可以有自,開還是不開,開什么,怎么開,都是學校自己說了算,上級單位無權干涉。正因為如此,才造成了現在各地區選修課的開設混亂的局面,造成了教師心中的困惑。

農村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比較偏僻,離繁華的鬧市比較遠,經濟比較落后,這是農村高中不能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其實,農村高中完全可以根據地方特色,不拘一格,開設貼近生活的、有地域特色的選修課程。經濟落后,工業就很少,自然景觀的破壞相對較少,風景的秀麗往往會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不管旅游業的開發如何,它都是學校開設選修課所必不可少的一大資源,要加以充分利用。學生可以憑借這個課程,了解自己的地方,不會再為落后而自卑。同時,學生在了解之后,走出山區,都會情不自禁地向他人介紹自己家鄉的風景,增進外界對家鄉的了解,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參觀,從而促進旅游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學校的擴大發展做了無形的廣告。

有些農村高中,可能還有更重要的文化資源。比如,古代某個文學家曾經在此逗留,這里曾經發生了什么重大的歷史事件,這里有美麗的神話傳說,這里的風俗習慣別具一格,這里的民族文化與眾不同,這里有很多古人遺留下來的東西,這里是受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古村落,等等,任選其一,都可以作為選修課開設的重要參考內容。

也有一些高中,處在某一個語言的中心區,比如吳語,或者其他方言,或者少數民族的方言。學校也可以據此在語文學科開設語言方面的選修課,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很樂意,也會很有興趣,因為研究自己身邊沒有注意的東西,往往更能激發研究者的興趣和動力,會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因此,農村高中的語文老師不必發愁選修課該開什么,怎么開,學生會不會感興趣,會不會耗費很多資金等問題。語文老師所做的,就是發動學生去挖掘,去尋找身邊值得研究的、與語文有關的信息,然后集中學生的智慧,把這些搜集到的情報綜合,形成大家都有興趣的課題,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與學生一起完成研究,最后展示成果,學生開心,有成就感,教師也開心,因為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可以申報的課題,特別是這個課題的成果都由學生來幫你代勞了,何樂而不為?

二、農村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設:專題模塊

農村高中的生源大部分來自農村,來自本學校的周邊地區,家庭條件不好暫且不考慮,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語文基礎薄弱,語文能力相對較差。針對這種情況。語文老師在設計選修課的時候,就可以適當地考慮這些方面,一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二則學生也感興趣。然后對癥下藥,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專題模塊,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有這樣幾個模塊的思路可以供農村高中語文老師開設選修課的時候參考:

1.基于新課標要求的開設思路

受新課標的啟示,選修課的開設也可以按照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體裁,分別開設出不同的選修課,如:

詩歌:古典詩歌名篇選讀、外國詩歌選讀、中外哲理詩賞析等。

散文:文言散文選讀、中國當代散文概說、雜文大家名篇選讀等。

小說:港臺小說欣賞、中國現代經典小說精讀、魯迅小說選講等。

戲劇:《―個都不能少》電影劇本精讀、中外戲劇選讀等。

需要注意的是,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寬廣的世界,基于課標要求和文學體裁的選修課開設思路,突出了作品的分類,而往往容易忽視學習者以及學習方式等問題。因此,單一地從這一角度開設選修課,很難實現選修課多樣化的特點。

2.基于基本能力的開設思路

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者必須形成的基本能力。高中語文必修課以“閱讀與鑒賞”和“表達與交流”涵蓋了這些方面的要求。而農村學生在表達與交流方面可能比較欠缺,平時缺少這樣的鍛煉機會,作為選修課,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提高,形成一個有益的補充系列,可以開設如下的選修課:

聽:現代散文名篇朗誦欣賞、評書選播、古典詩歌朗誦欣賞等。

說:演講與口才、朗誦的基本知識、說話的基本技巧等。

讀:中外名著提要、莎士比亞戲劇選讀、科幻小說選讀等。

寫:古典詩詞創作、寫作中的創新思維、怎樣寫新聞等。

基于基本能力的選修課開設思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注重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但這些還不能從更高的層面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必須借助其他思路來補充、完善。

3.基于農村特殊情況的開設思路

這個方面開設的內容比較豐富,也是農村高中的優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1)本土民族文化

任何地方任何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優勢,但是,長期以來,這些獨特的文化優勢,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猶如教師自身的愛好特長一樣,被大量地閑置。而一旦這些特色文化項目被巧妙地轉化為課程資源,選修課的地方特色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比如經常被廣大師生所忽略的方言,這也是我們的一大資源。

(2)本土風俗習慣

每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的。一年之中的幾個重大節日,全國各地慶祝的方式都不一樣。還有,常見的婚喪嫁娶更是五花八門,穿插的節目層出不窮。語文教師就要用自己的一雙慧眼來明辨其中的規律,帶著學生一起來挖掘蘊涵其中的精神底層

和該地區居民潛意識里的精神活動。

(3)本土文學資源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到處都有古人、名人留下的足跡,還有他們留下的詩歌和散文。挖掘、學習、保護這些古代的珍貴的文學資源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浙江的溫州,是古代的永嘉,這里名人輩出,眾多的文學和文化名人都在這里留下了自己的墨寶,古有謝靈運、永嘉四靈、永嘉學派、戴家一門四進士,近有朱自清、汪曾祺,名人留下的字跡和詩歌文章更是不計其數。語文教師應抓住本土這種富有優勢的文學資源,請學生去查找搜集,然后給學生系統地講解,學生定會油然而生對家鄉的自豪感以及對家鄉的熱愛。

三、農村高中語文選修課面臨的困難

篇(8)

人總要學會成長,學會用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到升華,如果要問,一個人的三觀是從什么時候形成的,很難有人能回答出來,但要說一個人學業生涯中語文學科對于三觀的成長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卻沒有人能夠反對,所以,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學好語文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在課文難度,又或者在教會學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們的語文老師更加悉心去教導和用心去教學,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語文教學方法。“演講式”教學因此應運而生,是語文教學眾多方法的一種組成,它意在強調語文老師在講授初中語文時的精神風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種更加有特色的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初中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對初中語文中運用的“演講式”教學作具體介紹:

一、“演講式”教學的基本概念

初中語文“演講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一些演講上的技巧融入語文課堂中去,因為演講也是基于漢語之上,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處理,在技巧上有許多講究。總體來說,演講和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說:演講者在語言表達上就會通過一些聲調的抑揚頓挫和語言的轉音停頓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通過這種技巧可以讓疲憊的觀眾重新煥發激情;演講者經常會用一些“口號萬歲”,都是一種對文字的濃縮,旨在使聽眾內心產生共鳴等,而將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語文課堂中去,教師可以刻意地去學習這些技巧,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個人魅力,更能讓整個語文課堂煥發生機。在演講中,對于演講者以及講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統的規范,我們甚至可以假設,演講者就是語文老師,通過對自己聲音的處理以及教學大綱的梳理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臺,將語文課堂講授當成做一場演講,讓學生享受到一場饕餮盛宴,整堂課都處在一種被引導狀態,跟隨老師的思路,被老師刻意去引導,提升整個課堂的質量。初中語文“演講式”教學是一種特色教學,對語文教師個人素質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為了學生去改變,而這種改變也有益于教師自身的成長。

二、“演講式”教學的基本策略

演講是一門大學問,正規來說整個演講過程只有短短的幾分鐘,要在這幾分鐘內,讓演講者和自己的講稿都達到一種盡善盡美的狀態,帶動全場氛圍,是一種嚴苛的要求,但是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講更像是一種魔力,擁有讓全場觀眾吶喊的效果。演講的成果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演講者自身的個人魅力,包括對一些姿態或者聲音的處理;另一方面就是講稿的處理。由此可以類比到課堂,初中語文課堂要達到演講氛圍中所凸顯的那種激情生動,也需要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老師自身的個人魅力,需要老師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講技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一調到底,而是要有變化,值得激情的時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時候就要低沉,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對自己的語言特點進行改變,多用一些能吸引學生的幽默式語言,使語文課堂不要變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師對于自己每堂課教學大綱的處理,這節課要講什么?怎么講?如何和上一節課聯系起來?又怎樣使課堂有意思?這就是對文字的處理,教師需要花費心思在大綱上,要將整節課安排得有層次、有質感,使學生感到充沛,對于知識點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詩詞講授過程中,就可以借用現代語言使一些艱澀的知識變得白話,或者使場景變得有趣起來,加一些歷史知識在里面等。只有語文教師把握好這兩個方面,才能將演講融入語文課堂中,初中語文課堂定然能夠煥發出演講的魅力,充滿激情與生動。

綜上而言,初中語文課堂“演講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教師教學風格的轉變,將原先沉悶、呆板的語文課堂加入一些演講元素而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更加主動,愿意去聽老師講課,因為有意思!因為有激情!因為更像是藝術!

篇(9)

學生們的“偶像”不僅存在于屏幕媒體中,也存在于現實生活中。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認知特點,他們對比自己強、出色,讓自己佩服的人都有一種有意無意的向往、學習的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什么特色。因而,作為語文老師,也應該學會成為學生的“偶像”,在學識、氣質、能力、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在一種虔誠的敬佩并樂于學習、模仿的心理狀態下,達到更理想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為一種富有個性、情感化的學習,而不僅僅是一種“為達成目標”式的學習。

二、順應學生的“自主性”心理,變“叛逆”為“動力”

令老師和家長們最頭疼的就是學生的叛逆。事實上,如果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他們的這種年齡段顯現出來的青春期現象也是一種好現象,這主要表現在他們不盲從,有自信且自尊,不安于現狀,初生牛犢不怕虎,熱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這些其實都是學生自主性心理的一種體現。因而,語文老師應將“叛逆”一詞從語文課堂刪除,信任學生,將課堂大膽交給學生,他們會想方設法表現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比如,作文批改時,敢于讓他們給自己評分,給自己找優點、缺點,敢于讓作文不太好的學生評改優秀生的作文;自由討論中,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地對傳統教材說“不”。如此,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就不是被壓制的,被牽著的,而是遵循其心理特點,在有限的課堂中最大地體現自己存在于課堂中的價值,使每個個體獲得真正的學習的樂趣。

三、把握學生的“社會性”心理,將課堂拓得更寬

篇(10)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領會課文的主旨意圖,是語文老師必修的基本功。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悟文章的韻味,從文章的遣詞造句到文章的謀篇布局,從寫作方法到主題思想的提煉等,都是學生領悟的內容,換個說法就是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使他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情感熏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朗讀教學,大多都是老師范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這些方法時間長了學生就厭倦了,朗讀的時候高一句低一句的不好好朗讀,這時老師就要想辦法了,筆者采用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新穎的朗讀方法:筆者先范讀,當然范讀的質量要高,不能泛泛而讀,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漸漸的有了。接下來讓學生仿讀,不能自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一定要控制好學生的朗讀節奏和朗讀的韻律感。教師可以配合一些動作,如揮動手臂,像指揮合唱打拍子一樣指揮學生朗讀。學生可以一邊讀一邊用眼角掃一下教師的手勢,讀到動態描寫處,老師的手勢就根據課文內容跌宕起伏,如高山流水激情飛揚;讀到靜態描寫處,老師的手勢緩慢平柔,如潺潺溪流溫文爾雅,學生隨著老師手勢的變化,朗讀的節奏或急促高昂,或輕緩舒展。這種在范讀的基礎上借以手勢的導讀,使學生在聞其聲的時候還能睹其形,朗讀的激情馬上就能釋放出來,很快能進入情境朗讀之中,會使學生的朗讀達到較高的層次,也能培養學生高雅的閱讀情趣,積淀厚重的語文素養。

二、在細心品味中讓語文教學閃爍真善美的光芒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要在朗讀中品味人生,品味生活,當然除了朗讀,還有其他的途徑可以實現這一目標,那就是要突出語文教學的審美情趣,盡量把真善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文學知識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具體來說,語文教材里,除了科普知識,個別的新聞作品外,百分之九十是文學作品,從體裁方面看,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都有,其中戲劇非常的少,占的比例不大,就高年級課本當中有幾篇,其余是大量的小說和散文,詩歌以古典詩詞為主。從表達方式來看,記敘文占的比例非常的大。不管是哪種方式的文學作品,主題都是宣揚真善美的,針砭假惡丑,弘揚社會正能量。舉例來說,《敕勒歌》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的詩歌,它所描寫的內容,就是家鄉美麗的生活畫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種宏偉壯闊大氣磅礴的景象,任何人到了這里就是大自然里的一份子,完全融于這偉大的自然景觀之中,躺在草原上,既能感受到形象美麗的景色和高而遠的蒼空,又能感受到空靈美與靈魂的融合,還能體驗到哲理美,適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是最好的生活。這種美好的東西只能在內心深處感受,有的時候是用語言無法說出來的。那么這種語文素養,就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久而久之,就能在學生的思想深處烙下深深的印記,有意無意的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

上一篇: 傳統文化的常識 下一篇: 科技檔案的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