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59: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科研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醫學統計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但是部分醫學科研人員卻相對忽視對于醫學統計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并且缺乏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導致臨床醫學研究中出現較多的實際問題。在今后的臨床醫學科研中,科研人員只有加深對于醫學統計方法的認識,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才能保證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完成。
1醫學統計方法概述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專業設計與統計學設計是重要的兩個環節,也是影響科研工作實際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必須引起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醫學統計方法作為現代臨床醫學科研中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其從形成與發展共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由較為簡單的統計方法逐步向各種科學統計方法綜合應用的方向轉變。隨著現代電子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SPSS、SAS等統計處理軟件的研發和應用,客觀促進了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大幅發展。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醫學統計方法在臨床醫學科研中應用的基本步驟為:1)對于某項臨床醫學科研工作進行全過程的設計;2)根據統計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收集和整理所需的各類資料和臨床數據;4)對于經過歸納后的資料和數據,選擇科學、合理的醫學統計方法,以保證科研工作所獲取各類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可靠性。從現代臨床醫學科研發展的角度而言,科研人員在專項研究或論文撰寫時,都離不開醫學統計方法的應用,所以他們必須掌握基本的醫學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并且依靠其掌握科研項目的客觀發展規律,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專業文獻。由此可見,現代醫學統計方法則廣泛用于臨床醫學科研、醫學論文撰寫,以及衛生事業管理等領域,其實際作用和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2統計學設計與指標選擇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中,統計學設計和指標選擇是科研人員開展工作的首要環節,他們必須堅持對照、重復與隨機化的基本原則,在重復觀察一定數量的樣本基礎上,合理設定對照組,以保證統計學設計中的隨機抽樣或隨機化分組。在臨床醫學科研的統計學指標選擇時,應注意下列問題:1)采用配對設計的醫學統計方法,盡量保證組間的均衡性2)臨床醫學科研的目的必須明確,特別是要與現代醫學實踐工作緊密結合,以促進現代醫學事業的穩步發展;3)注重醫學統計方法與指標的可行性研究,注重于解決某一或幾個方面的現實醫療問題;4)臨床醫學科研中的統計樣本要盡量全面,樣本越大其統計結果也越接近于實際情況,也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學科研的可靠性與科學性。
3醫學統計方法在臨床醫學科研中的應用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醫學統計方法合理的應用必須引起廣大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而且要加強對于現實問題的深入研究。同時,國內科研人員應積極吸取和借鑒外國先進的醫學統計方法,并且不斷加強計算機技術及各類新型軟件的研發,最終全面提升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實際效率和質量,為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重要的力量。
3.1COX模型的應用在臨床醫學科研中應用COX模型時,科研人員要應用C0X模型進行單因素的篩選,并且綜合分析影響統計結果的接近顯著性或顯著性因素。在應用COX模型進行統計結果多因素分析時,應逐步檢驗和清除不顯著的因素,最終形成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優化數學模型,以便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利用COX模型進行臨床醫學科研的危險因素分析時,必須保證方程公式的進一步優化,特別要注意兩組數據模型的對比與分析。
3.2多元回歸與常規統計方法聯合應用在臨床醫學研究的多指標統計分析時,科研人員必須采取常多元回歸與常規統計方法聯合應用的模式,盡量減少統計結果的模糊性。例如:在進行某一藥物的功效研究時,要采取先進的電腦測定方法,并且通過臨床病例臟器功能指標與多項形態的綜合統計與分析,建立專業的多元回歸模型,在對比病例治療前后的各項檢驗指標變化情況的基礎上,從而科學判定某一種藥物的實際效果。
3.3其他方面的應用隨著各類現代化檢驗儀器的研發和應用,在臨床醫學科研中要適當強化正常值的研究范圍,絕不能簡單的采取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分析的醫學統計方法。科研人員應提高樣本的數量,進行各類臨床數據和資料進行綜合的統計學處理,并且按照正常值的統計方法進行其余工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在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對于各類醫學資料和數據的科學收集、整理與分析是不容忽視的關鍵性問題,也是構建現代醫學基礎研究體系的重要一步。在今后的臨床醫學科研中,科研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不但要掌握基礎的醫學統計和概率論知識,而且要強化自身的分析判斷能力與邏輯思維,這對于促進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各類醫學科研項目或多或少存在不能按期完成的問題。這或許是由于醫學科研項目不象商業性項目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不存在延期一天就要罰款多少的風險,其能否按期完成似乎關系不大。實際上,作為生命科學組成部分的醫學科研項目由于與人類的健康休戚相關,其早一天結束,研究成果就可早一天應用于臨床診療工作,也就能盡早地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病痛。
在諸多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中,進度管理的工具過于單一,對于項目進展情況的監控點太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應將成熟的、科學的項目進度管理工具和方法引入到醫學科研項目的進度管理中,加強項目的過程管理,確保項目按期完成。
項目管理是二戰后期發展起來的重大新管理技術之一,現已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項目時間管理作為項目管理九大知識板塊之一,它是保證項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項目所需資源、節約項目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項目時間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項目進度問題。
項目進度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有多種,其中與醫學科研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對醫學科研活動最有指導意義要推甘特圖、里程碑圖、掙值分析法、S曲線這四種。
1.四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的簡介
1.1 甘特圖
1.1.1簡介
甘特圖又稱橫道圖。它是1912年首先由甘特(Henry Gantt)提出的制定進度的一種工具和方法[1]。它以一段橫向線條表示一項工作,橫道的長度代表活動的工期。通過橫向線條在帶有時間坐標的表格中的位置來表示各項工作的起始、結束時間和先后順序,整個進度計劃都由一系列的橫道組成。
甘特圖的橫軸表示項目的總時間跨度,細分為時間增量(如日、周或月),縱軸包括一個構成項目的活動列表,列表按時間順序排列。
甘特圖不僅能展示項目的計劃進度,還能同時展示項目的實際進度,便于管理部門和項目組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偏差,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如下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到,活動1實際開始、結束時間都比原計劃晚;活動2實際開始、結束時間都比原計劃早;活動3在項目組匯報進展時,還沒啟動。
從甘特圖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已結束的項目活動的完成情況,還可以了解正在執行的項目活動的進度情況以及是否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活動3進度滯后,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該項目最終勢必延期。
1.1.2 特點:
具有簡單明了、容易繪制、容易閱讀的特點,因而,它有極佳的可視性[2]。在使用甘特圖進行項目進度控制時,哪項工作/活動與進度計劃一致、哪項工作/活動進度提前或滯后都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來,從而使項目團隊和管理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出現的進度偏差,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甘特圖可在各類醫學科研項目的進度管理中推廣應用。
1.2 里程碑圖
1.2.1 簡介
項目從建立到結束的整個生命期內會發生很多事件,最重要的事件被標明為“里程碑”。這些里程碑用于測量項目已獲得的進展和與控制項目相關的績效[3]。這些重要事件是零工期活動,只是代表存在于項目中的一個確定狀態。
下圖2是從眾多醫學科研項目中抽象出來的計劃里程碑與實際里程碑對比圖。
從圖2我們可以看到,實驗試劑的實際購買到位時間晚于原計劃,正式實驗的完成也晚于原計劃。即,通過里程碑圖我們可獲得一些相關的信息:某個項目活動該在什么時候完成、某個里程碑是否已完成;如果某個里程碑已完成,它是否是在延誤的情況下完成的;如果是,那么它與原計劃相比延誤了多長時間等。
1.2.2 特點:
能夠直觀地展示項目生命周期內關鍵的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預示項目所取得的關鍵性成果。即,里程碑圖是以成果為導向,它不管完成某項任務需要花多少時間、人力或費用,它所關注的是在某一時間點某個任務或某一事件必須完成或發生。因此,它既可作為向上級匯報項目進展情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可作為項目負責人向項目團隊和外包單位下達任務的重要工具。
1.3掙值分析法
1.3.1簡介:
掙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是項目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被廣泛應用于項目管理的實踐中。目前,掙值管理已經成為現代項目管理中對進度――費用的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價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4] 。最基本的概念有:計劃值PV (Planned Value)、實際成本AC (Actual Cost )、 掙值EV (Earned Value)等。通過對上述相關指標的計算和比較,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項目組都可對項目的進度和成本進行綜合、科學、客觀地評價。
1.3.2 特點:
將進度、成本綜合起來評價項目的進展,可對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量化,并且可預測項目進展的總趨勢,從而使項目組和管理部門在項目的進度、費用出現問題之前,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1.4 S曲線
1.4 .1 簡介:
應用掙值分析法綜合評價項目的進展時,計劃值(PV)、掙值(EV)、實際成本(AC)等基本指標都是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出現在進展報告中的,這種進展報告難免過于繁瑣、冗長。相比之下,S曲線就顯得更加簡潔、直觀。
項目的預算一般都有這樣一種規律:開始和結束階段的預算相對較少,而在項目實施階段的預算數額較大。因此,將項目績效評價的有關數據的累加值在圖形上標注出來,并連接成線,曲線經常呈S形,故稱S曲線(即使呈直線,仍稱為S曲線)。下圖3是某醫學科研項目1-8月的S曲線圖。
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項目1-8月期間代表實際成本AC的曲線一直高于計劃值PV,而掙值EV這條曲線又一直低于PV,說明該項目在1-8月期間成本超支、進度滯后。
1.4.2 特點:
S曲線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將計劃值、掙值、實際成本(或者只將其中的兩項)的累加值在圖上標注出來,直觀地、一目了然地顯示出項目的進度和資金的總體情況和發展趨勢,因而是掙值分析法中的一種重要輔助工具。
2.四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在醫學科研管理中的功能比較
資助方、科研管理部門、項目組是醫學科研項目管理的三個關鍵主體。上述四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相對于這三個關鍵主體而言,它們的管理功能和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甘特圖對項目組而言,是項目進度匯報的首選工具,也是制定進度計劃及進度控制的重要工具;對科管部門而言,是檢查項目進度安排是否合理的首選工具;對資助方而言,是檢查項目進度計劃是否出現重大延遲的工具。
里程碑圖對項目組而言,是下達任務、項目關鍵點控制的首選工具;對科管部門來說,是進行項目進度檢查、關鍵點審查的首選工具;對資助方來說,是檢查項目進展情況的首選工具。
掙值分析法對項目組而言,是對項目成本和進度進行綜合管理的首選方法;對科管部門、資助方而言,均是對重大項目的成本和進度進行綜合檢查的方法。
S曲線對項目組而言,是項目進度和成本綜合控制及預測項目進度和成本趨勢的重要工具;對科管部門而言,是對項目進度和成本進行綜合評估的首選工具;對資助方而言,是檢查項目是否出現重大超支的工具。
3.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應用項目進度管理工具和方法
借助以上四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和方法,可使資助方、科研管理部門、項目組三方站在同一平臺,用同一種“語言”(統一的描述、統一的圖表、統一的數字)共同管理項目,因而能有效地加強醫學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
鑒于這四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管理功能和側重點有所不同,我們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各項目的具體情況,適時地、有選擇性地加以應用。即針對不同級別的項目,進度管理工具的選擇上也應有所區別。例如,對于資助經費達到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國家級、省級重大、重點項目,在進度管理方面,需要綜合應用本研究中引入的這幾種項目進度管理工具、方法;對于幾萬元左右的省級項目,進度管理工具的選擇上可相對簡單些,可選用甘特圖、里程碑圖、S曲線;對于一萬元以內的小項目,進度管理工具的選擇上用甘特圖、里程碑圖就行了。總之,今后在進度管理方面要做到“因項目制宜”。
參考文獻:
[1]William J. Stevenson,PRODUC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Fifth Edition)[M].Richard D. Irwin, a 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 company, 1996:715
[2]中國(雙法)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245
[3](美)格雷戈里T.豪根.項目計劃與進度管理[M].北京廣聯達慧中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6
[4]長青,吉格迪,李長青.項目績效評價中掙值分析方法的優化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 2006,14(2):6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132-03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然而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授課型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被動性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1]。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文件要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然而,研究型學習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認同和廣泛關注[2]。近年來,根據我院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以及該課程的特點,我們有效地將“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一)參加對象
我系公共衛生管理專業、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和醫學營養專業三個高職專業的學生,每年共計150人左右,安排時間第四學期。
(二)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1.教學安排。將該課程劃分為:醫學科研方法和論文的認知、文獻檢索與信息提煉、項目內容的選定、項目技術路線的設計、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的實施、項目結果的處理與總結、項目論文的撰寫與發表和項目的匯報9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圍繞“匯報――講解――討論”展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該課程的教學時數均為36學時。
2.項目內容來源和設計。課程要求項目內容選定按人才培養方案和行業崗位工作內容需求的原則,選擇有針對性的項目工作任務,靈活運用研究型學習的理念進行組織教學,既達到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也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3.項目內容的組織實施辦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教師根據對整個班級學生學情進行分析,選出學習態度認真、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項目組組長。然后組長再根據教師對成員的要求,選擇其組內成員。每個項目學習小組由6~8名學生組成,每個學生按照項目內容進行分工,各自承擔相應工作任務,然后由組長負責資料整合與專題匯報。每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學生均有2周的準備時間。每組必須根據每個項目任務的評分標準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個環節項目任務的開展。
(三)教學模式的評價
1.考核方式。課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項目評審小組和項目匯報評委組共同完成項目的考核。科任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項目評審小組,按照制定的課程項目評分標準,對項目選題、項目設計、項目匯報、項目論文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60%。項目匯報評委組成員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評委小組,按照《衛生管理系項目教學評分標準》對每組項目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40%。
2.問卷調查。自制調查表,每班隨機抽取30名學生,集中發放問卷,當場收回。調查表的內容包括研究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用頻數分布來描述和分析這些數據。
二、結果
(一)項目內容完成情況
從表1的項目內容來看,學生選取的內容均結合了各自的專業發展特點和行業崗位工作需求。部分項目小組還設計了實驗研究,也有部分小組還走出校園、面向社會人群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二)項目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1.參加的項目性質。根據研究型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按照教學標準的要求,大部分學生是參照教師根據行(企)業需求設計的模擬項目,占54.42%;有44.58%的學生自己尋找的行業項目;而僅僅只有1%的項目為企業委托的真實項目。
2.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教師在研究型項目教學中扮演著主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使不同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通過調查發現,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
3.學生的能力反饋情況。從研究型項目教學對學生最大的作用來看,認為可以培養團隊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發創新思維和潛力占30.09%;也促進了解企業情況,占85.31%。在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改變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專業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提高,分別為77.39%和65.45%;另外還有51%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溝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項目教學同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有74.52%的學生認為實踐技能提高比較明顯,而認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樣的僅為3.80%。對于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有35.67%的認為自己對項目策劃表現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學生認為是表達最欠缺。在研究型項目教學過程中,38.29%和36%的學生分別表示在老師指導下和小組協作下能獨立完成該項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獨立完成。學生在參與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分別體現在學過的理論知識無法得到有效運用和自身實踐的操作能力不夠,各占41.67%和45.49%。從學生完成項目后的狀態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目標更明確的學生占80.34%;有74.57%的學生發現了自己的潛力,對未來充滿希望,以及39.91%的學生后悔平時的學習不夠;還有27.74%的學生表示收獲了挑戰成功的喜悅,有機會還想參加。
三、討論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態度與角色轉變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必須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而且還要有教學熱情和樂于奉獻時間的精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他們表示教師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起到了指導、促進作用而不是灌輸作用,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的積極和輕松。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人們認知能力的增強,傳統的教育將不再滿足當前的需要。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要不斷發生改變。于是當代教育的教師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由教材的講解者、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指導者、活動組織者。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地位發生轉變
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而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基本行為特征和認知取向。在學生接受項目任務實施完成以后,明顯提高了相應的能力,其分別是77.39%的學生認為在專業應用能力和65.45%的學生體現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96.20%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實踐技能。這是因為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項目任務組織教學,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觀點而結束。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學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學習,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構建知識。學習地位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成為參與者、探究者和意義建構者。學習方式也從聽講―存儲―再現,轉向了探索―內化―創造,使得學生在傳統學習方式中被忽略和壓抑了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特征得以釋放和張揚,享受到了學習帶給學生們的快樂。
(三)增加對行(企)業工作崗位的了解與關注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學生通過項目的選取、實施與總結以及論文撰寫后,85.31%學生認為促進了其了解企業的情況。對行(企)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將為學生實習與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高職學生由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零距離”人才需求培養目標。
(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與服務集體的意識
在項目任務實施中,只有1.84%的學生認為小組協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意識到組內同學間合作是學生任務完成和獲取知識的關鍵。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知識的獲得,能增強與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對學生的同伴關系、交流能力和知識的獲得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成果;有利于幫助他們學到一些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會對職業人才在未來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其主要體現為:一是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無法提前準備,學習盲目性大,加上學習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學步伐,于是感到教學內容及課堂秩序有些亂。這就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網絡,努力培養學生開發第二網絡課堂,建立項目學習網絡平臺,方便學生學習與交流,并且需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與能力,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二是當前課程設置上安排課時較少,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研究型教學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和工作責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全過程跟蹤費時、費力,通常在耐心指導每個項目的實施時,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課余休息時間來完成指導工作。為了使研究型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培養出更能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學校(院)應在制度制定時應注意適當給予傾斜,多鼓勵教師開展新型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優良師資隊伍與優良的教學團隊。研究型教學模式具有學科知識點開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于是學生在選擇項目內容上就會涉及到專業各學科知識點的有機結合與運用,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作為項目指導組,參與到學生項目指導的工作,為學生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喻思紅,范湘紅,趙小紅.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80-382.
[2]尹偉,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口腔預防醫學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53-54.
[3]王林發.研究型教師培養的“項目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4]范秉琳,楊志軍,袁建梅,等.“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6):62-63.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th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Course
YANG Ming-fei,WANG Xu-hui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外交流日益向縱深擴展。專業英語作為對外學習交流的必要工具,重要性日益彰顯。為適應形勢的需要,1999年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達到四級或六級后,都必須修讀專業英語。目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英語收集專業文獻、獲取專業信息、拓展專業知識、從事學術交流,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英語進行學術研究和科研工作[1]。但是,目前醫學英語多由公共外語教師兼職授課,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方法,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積極性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認為應采取措施加強詞匯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醫學英語詞匯記憶規律和技巧;課文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采取互動式教學。
一、詞匯教學
醫學英語不但詞形長,音節多,結構復雜,由10個字母以上組成的單詞比比皆是,例如:electrocephalograpy (腦電描記法)、pseudohydrocephalus(假腦積水)等;而且詞匯數量巨大,已經達到32萬詞[2],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據估計每年還有1500個左右的新詞出現,如新的疾病、藥物、療法等,都會產生新的詞匯[3]。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想掌握一定量的醫學英語詞匯,達到“能順利閱讀并正確理解有關專業的書籍和文章”的要求是很困難的。
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醫學英語術語的結構規律和詞形特點,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本文介紹兩種詞匯教學法。
(一) 詞綴拆分法
醫學英語詞綴豐富,幾乎每個術語都能被分解成基本詞素。例如:electrocardiogram(心電圖)可分解為詞根electro(電)和cardi(心),后綴-gram(x圖),其中兩個元音字母O為連接元音字母;ureterolithotomy(輸尿管結石切除術)可分解為詞根ureter(輸尿管)和lith(石,結石),-tomy(切開術)為后綴,前兩個元音字母O為連接元音字母。W B Tyrell在密執安大學講授《醫學詞匯學》時說:“前綴、詞根、后綴為構詞的基本,應牢記其含義,甚至比牢記單詞的意義更重要” [4]。 可見學習并掌握一定的醫學英語構詞知識,是掌握一定量的醫學英語詞匯的基礎。有關專家認為,若能掌握并運用200個醫學術語詞根和100個醫學術語中常用的前綴和后綴,也就基本上可以不記住詞典來理解常用的醫學英語詞匯了。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指明醫學英語術語的構詞規律,讓學生掌握常用的醫學專業術語的詞根、詞綴的意義及其組合規律和發音規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詞源分析法
據Oscar E. Nybaken 的統計,一萬個最普通的醫學英語詞匯中,約有46%來自拉丁語,72%來自希臘語[5]。有些仍保留著源語言的形態特點,使得這些詞匯顯得詞形古怪,讀起來很吃力,好像不是英語。例如:rete[ri: ti:]網;cloacae[kleiki:]泄殖腔;ectozoa[ektz]外寄生蟲等。在詞形的單復數變化方面有些詞也保留了其自身特點,例如:以-um結尾的單數名詞變為復數時,一般變-um為-a(如間皮,單數mesothelium,復數mesothelia;縱隔,單數mediastinum,復數mediastina);以-us結尾的單數名詞變為復數時.一般變-us為-i(如支氣管,單數bronchus,復數bronchi;核仁,單數nucleolus,復數nucleoli);以-a結尾的單數名詞變為復數時,一般變-a為-ae(如椎骨,單數vertebra,復數 vertebrae;根間下區,單數interfureca,復數 interfurcae)。在教授這些詞匯時,教師應注意向學生指明規律,并指導學生進行總結,將類似詞匯歸納出來,集中記憶,以提高記憶效果。
摘 要:實驗動物學是生物醫學中教育、科研、臨床等工作的重要支撐條件,然而目前還是有一些醫學院校沒有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實驗動物的標準化管理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實驗動物科技工作要為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提供優良服務,必須實行科學管理,抓好條件設施的改善,重視人員培養與技術隊伍建設,加強法制觀念,結合實際工作開展學科研究和教學,尋求一條切實有效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實驗動物學;科技工作;發展
中圖分類號:Q95-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076-02
基金項目:蚌埠醫學院科研課題計劃(Byky1445)
實驗動物學作為現代科學發展中新崛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獨立的新興學科,在醫學教學與科研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科研單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我校是一所“醫、教、研”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動物學在我校的教學、科研和臨床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適應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醫學院校的實驗動物工作也必須要有飛躍式的發展.為此,作者針對我校的實驗動物科技工作發展方向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1 編制設置促進學科建立
我院實驗動物中心成立早期的發展狀況與當時國內大部分醫學院校相似,設施、設備簡易落后,工作人員知識與技能水平低,實驗動物部門稱之為“動物房”,只從事簡單的飼養、繁殖工作,根本無“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之談.1987年以后,隨著國家對此學科發展和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提高,才使實驗動物學得到了持續發展.
1.1 科室設編 學校設編實驗動物科,與其他科室起點一致,從而提高了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1.2 科室發展定位和定名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生產供應為中心,以“保障教學及科研動物實驗為主體,實驗動物生產使用標準化”的定位而定名為實驗動物中心,將實驗動物的供應和動物實驗有機結合.
1.3 學科管理 將實驗動物中心歸屬科研部門統一協調和管理,堅持學科建設與保障服務協調發展,醫學科研與實驗動物福利協調發展.改變了某些學校、單位將該學科歸為教務、后勤等非專業部門管理,甚至用一些經濟指標進行管理,從而出現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實驗動物體系質量和標準化等關鍵問題,或只關心實驗結果,對實驗動物福利和生命倫理關注較少,影響了科學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公眾的認可程度[1-5].
1.4 日常工作管理 堅持嚴格管理和標準化管理,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標準化操作規程(SOP):(1)完善動物實驗室使用登記表,督促外來實驗人員認真詳細地填寫;(2)與外來實驗人員簽訂實驗室使用協議書,嚴格執行實驗室管理SOP;(3)為保障屏障環境實驗室的正常運行,對外來實驗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專人負責清掃實驗室,加強衛生防疫管理,保證實驗室環境清潔;(5)嚴格實行消毒制度,徹底清除傳染源,防止傳染病流行,等等.用制度管理人員,使工作人員、科研人員的每個步驟都依照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嚴格執行,保障動物實驗室的環境質量.采用輪崗監督責任制度,使每個人都有監督與被監督的權利與義務.對外來科研人員的管理上,堅持按章辦事,進行嚴格管理和熱情周到的服務.
2 設施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2.1 設施建設 本中心早期建設了普通環境實驗動物設施,后來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和科研需要,嚴格按照實驗動物使用設施的國家標準[6,7],不斷的改進與增設,目前普通環境占地達2000多平方米.
隨著科研水平帶動下的設施需求的不斷提高,我校在省科技廳及學校領導的密切關注和鼎力支持下,建立起了近900平方米的SPF級嚙齒類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具體包括:飼養區、實驗區、實驗觀察區、繁育區、特殊實驗區、工作區,配備了空調、換氣、純水機、高壓鍋、太陽能等大型設備.設施的建設符合國家標準,已正式投入使用.此設施的運行,使動物實驗環境與實驗動物質量和微生物等級相匹配,進而保障了科研成果的質量.
2.2 設備使用 在堅持標準化的條件下結合實際需要,定期維護設備,淘汰陳舊、損壞的設備,根據需要及時更新、增加新設備,確保學科發展與時俱進,保證科研中動物實驗的供用.
2.3 實驗室使用 確保標準化,提高使用率.普通級和SPF級動物實驗室對全校各教研室及臨床各科室的科研人員開放,由課題單位制定使用計劃表,本中心根據計劃表的要求安排使用時間,提前做好消毒、防護服等實驗準備.對于使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必須嚴格按照SOP進行管理和培訓,確保實驗室良好的科研環境,以及科研項目的如期順利完成.
3 人才培養夯實學科發展
實驗動物科技人員是保證動物質量、保障實驗環境的骨干力量,必須在工作中充分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業務專長,激發他們的聰明才智,提升他們的責任心.標準化實驗動物作為“活的標準試劑”、“活的精密儀器”,它的生產與管理絕不同于一般經濟動物飼育方法,它要求高、技術性強,在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發生疏漏,否則就可能引起種群的污染、傳染病的流行、實驗的失敗,甚至導致實驗動物的全軍覆沒,造成重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方面的損失[8].因此,必須定期的、有計劃的對實驗動物科技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及嚴格的考核,考核采用分層次、分崗位,實行人員資格認可制度,鼓勵不同層次的人才立足崗位做貢獻.
同時,必須為科技人員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以適應工作發展的需要.實驗動物學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除了飼養動物的工作以外,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的發展也越發的細化和完善了.將學科建設融入國際實驗動物學發展的潮流中,科技人員必須要不斷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科研方法、設備使用、實驗室管理等等,來適應和推動學科的多元化創新發展.
4 倫理教育開辟發展新途徑
近年來,我院實驗動物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多種方式從不同角度加強實驗動物學福利倫理的普及教育.在科研工作中重視并確保實驗動物的福利,著力提高科技人員及實驗動物從業人員的人文素養,使科研與實驗動物福利協調發展,使學科建設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我院在2011年成立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委員會,同時制訂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實施細則,對此后所有涉及實驗動物的科研項目進行福利倫理審查.在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我中心先后多次組織了全院范圍內的實驗動物知識培訓和福利倫理講座,約200多名醫學科技人員參加.與此同時,還開放實驗動物知識和福利倫理的教育資源,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學生、科研人員前來參觀,開辟了醫學實驗動物學科發展的新途徑.
5 法制觀念加強學科管理
近年來,國家逐步從立法上保障實驗動物的質量和提高動物實驗的科研水平,使我國實驗動物學有了飛速的發展.國家立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實驗動物科技工作由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并逐步進入法制化軌道,各實驗動物工作機構也應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以確保實驗動物相關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科研成果的公正評價.
實驗動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一塊基石,而管理工作則是這塊基石的組成部分[8].若要提高實驗動物科技工作水平,科學管理是其發展關鍵因素之一,要通過建立建全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規范及標準操作規程(SOP),使生產、監測、供應、實驗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加強法制觀念,科學的進行實驗動物工作的設施管理、人員管理、生產管理,使其更好地為教學、科研、醫療工作服務,推動醫藥衛生科技事業的發展.
實驗動物中心隨著學院的發展而發展,從無到有,特別是最近幾年來,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的建設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開創了醫學實驗動物學科多元化、立體化發展新模式,同時使本學科最基本的功能“保障服務”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促進了醫學科研和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現在已成為我院科研平臺持續、高效、全面協調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9,10].
然而,在生命科學研究突飛猛進的今天,服務于高等醫學院校的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我中心必須在動物實驗室的改進建設、大型儀器設備的配置、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學科研究等方面持續發展,尤其在動物疾病模型與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努力探索,積極拓展與外單位的科研項目合作,充分展示我院實驗動物平臺在皖北地區的積極作用,繼續推進實驗動物學學科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祿增,王捷,于海英.動物暨實驗動物福利學法規進展[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182.
〔2〕陸承平.動物保護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81-88.
〔3〕賀爭鳴,尚昌連,王祿增,等.關注和提高實驗動物福利[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4(06):381-383.
〔4〕張建紅,劉田福,武冬梅,等.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實驗動物福利問題[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1(01):62-64.
〔5〕Cullen PT.Farm animal health[M].Oxford:Pergramon Press,1991:1-20.
〔6〕GB 14925-2001,1-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S].2001.
〔7〕GB 14922-20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S].2001.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69
醫學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涉及較廣的知識面以及需要很深的理解能力,是一門知識含量大、邏輯性強、深奧且尖端,并且知識更新非常快的學科,因此想要充分掌握醫學并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至少需要8~10年的時間,因而本科階段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醫學生本科階段的科研開展不僅不同于其他學科,而且將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而如何改善解決這些問題與挑戰如今成為許多醫學院校老師與同學們的重要任務與堅定目標。
1目前醫學本科生科研時存在的問題
醫學生本科階段開展科研所面臨的問題來自方方面面,包括同學本身、帶我們的老師以及學校三大方面。
首先對于醫學生本身而言,本科階段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有限,沒有能力和足夠的知識儲備投入到科研活動中去;并且本科醫學生基本沒有任何臨床經驗,整合和利用各種臨床知識的能力還不足,還不具備一名醫生所必需的臨床思維,所以讓他們過早的投入于臨床醫學的科研實踐活動中,不僅會使他們感到手足無措,還可能導致他們犯很多錯誤,甚至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畢竟醫學是嚴謹的,容不得半點失誤。
再看來自老師方面的困難與問題。我國每年新增醫學生人數大概為60萬,而老師的數量卻遠遠不足,這使得很多研究生對于科研都是一題難求,就更不用說能使更多的本科生有希望加入到科研隊伍之中了。還有就是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醫學課題都是教師本人申報的,也有一些部分會有研究生參與,即便會有個別本科生能夠加入其中,也很難真正融入其中,因此所面對的課題難度太大也是本科生進行科研時的一大問題所在。
除了學生本身、教師以外,學校及社會所提供的一些條件也有所不足,使得學生在開展科學研究、提升科研興趣時面臨一些困難。由于醫學生人數眾多,并且醫學相關的儀器與設備都屬于高精尖的貴重儀器,所以不能全面的普及給學生使用,即便是醫學生平時上課用的模型、實驗動物、實驗藥品也不可能大量的用于本科生的科研實驗,因此實驗條件不足以滿足本科生參與科研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并且每年有關于醫學生本科科研的比賽、交流項目少之又少,相關的講座開展的也不足,使得本來就涉科研不深的醫學本科生對科研的興趣就更小了。
既然發現了這些問題,我們就應該深入剖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便日后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使得醫學生本科階段能有機會更多的參與到科研之中。
2醫學本科生科研中所遇問題存在的原因
目前的醫學生由于課業負擔比較重,他們主動攝取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知識的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知識都來自于老師以及書本教材,所以他們大部分只能應付課程考試,自己不能去主動鉆研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另外,他們很難融入科研的原因就是他們自己不去了解最新鮮的科研成果與課題項目,總認為自己在醫學這門高深的學科中還處于初級階段,不知道積極尋找自己的興趣并主動聯系老師予以指導。還有,由于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牢固,醫學本科生缺乏自己主動判斷思考的能力,這也是他們參與科研有困難的一個很大原因。綜上所述,醫學本科生開展科研出現一系列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時間精力有限,較重的課業負擔也使他們的科研主動性有所欠缺,并且對自己的興趣不夠明確,主觀判斷能力、綜合能力不足而無法構建完善的科研思維。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老師方面給本科生科研帶來諸多問題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前面提到的教師數量不足,每年新增60萬醫學生,而教師的數量十分有限,再加上現在臨床醫生醫務工作都很繁忙,自身面對的壓力和各項競爭都很激烈,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之中,更不用說帶本科生開展課外的興趣科研了。因此我們也就不難分析出課題過難而使本科生科研產生困難的原因了。因為目前學生大部分所研究的科研課題都是老師從自己的科研課題中分支下來的比較簡單的項目,或者是老師從自己的課題中延伸出來的簡單題目。這樣的課題雖然在老師看來已經十分簡單,但對于學生來說,這些課題畢竟是源自目前最新的、最精湛的科研,入門比較困難,與本科階段所學的課程銜接也不夠緊密;況且這類課題大多是某一實驗的一個步驟或某研究的一個階段,短時間內并不能看到顯著成果;老師們在引導學生設計課題的時候也并沒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因此這樣的課題也很難使學生增加興趣或是感到有成就感。教師人數有限,以及教師未從學生興趣出發而引導學生設計科研課題,這兩點便是醫學生本科階段開展科研存在問題在教師方面的主要原因了。
在分析學生自身與教師的原因之后,我們再看看學校和社會相關部門存在不足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倡導與宣傳不夠,學校向同學們宣傳科研,鼓勵同學積極參與科研的力度還不夠,只有讓同學們對于科研的積極性提高上來,同學們才能增強科研興趣,才能更好地去開動腦筋、探索創新。這樣同學們的科研思維才能被開發,科研能力才能提升,學習興趣與氛圍也會更加濃烈。除了學校,社會上目前缺乏針對于本科生科研專門的交流機會與平臺,這使得學生因交流過少而無法分享成果,不利于同學們增進興趣和取得進步,這也十分不利于教師之間相互溝通學習和交流教學方法。
醫學本科生對于科研的興趣與成就將直接影響其日后成為醫生時的成長速度與造詣,所以我們對于醫學生本科階段的科研開展,不僅要發現問題究其原因,更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3解決醫學本科生科研中所遇問題的方法
首先,學生應該增強自學能力與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多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在課余時間了解醫學的最新進展和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題目。總之同學們要增強自己主動吸取知識的能力,并努力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其次,同學們應該多與老師溝通,平日里本科生除了上課之外很少有機會與老師交流,所以同學一旦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就要主動聯系老師,與老師交流,積極思考不懂的問題并及時向老師請教或與老師探討,這樣不僅能夠解決自己的困惑,老師也會為我們提供更多接觸科研的機會。
《臨床檢驗基礎》是一門精細的技術科學,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是指導實驗課教學必備的前提,我們要求帶教教師必須隨堂聽課,使帶教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達到協調統一。一方面,通過聽課可以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與學生共同思維,有利于在實驗課堂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產生協調效應,課程順利有序的進行。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告知學生實驗課的設計方案和實驗基本要求,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復習理論知識和預習實驗內容。第三方面,帶教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課教師的講解內容和要求,對實驗課的原理、方法和臨床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尤其是臨床推廣和運用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的報告方式等等;這樣,帶教教師講解實驗課內容時不會重復理論課的內容,做到少講、精講,節省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多動手多操作,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驗證。
二、做好實驗課前的準備和預試
為了使學生在實驗課堂上最大限度的獲取知識,更好地驗證理論課知識,增加對實驗課的興趣,收取良好的實驗課教學效果;必須在每一次實驗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課前統一備課、案和統一板書,要求每次上實驗課前帶教教師都要和理論課教師共同進行實驗預試,做到對每一種器材儀器、每一份標本和每一項實驗結果都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提前預知學生在操作時可能出現的錯誤結果等等;對第一次上實驗室的學生應當詳細介紹實驗室的使用規則和安全事項,強調實驗技術對檢驗專業的重要性,以及反復操作、規范操作、準確計算和正規報告對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必要性,使學生從第一次步入實驗室、開始第一項實驗就從思想上重視實驗課,為以后的工作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強調規范操作和示范操作
只有規范操作才能快速、方便、準確地使用各種儀器、器材和標本試劑,得到真實無誤的實驗結果。學生操作是否規范,與帶教教師的示范操作是否規范有著直接的關系,要求帶教教師必須清楚儀器、器材的性能和規格,熟悉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示范手法要規范熟練、準確到位、結果無誤。不同實驗室的教師應案,統一方法,統一校正儀器,統一結果。在實驗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操作是使學生操作規范、實驗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帶教教師的示范操作,要求步驟清楚、操作規范、技術熟練、速度適中、講清要領和注意事項;要求一邊講解一邊操作,能夠分步的動作盡量分步慢速操作后再按正常速度完整規范地操作,讓每位學生都看清領會實驗步驟和過程后再讓學生自己操作。
四、不斷提高帶教教師的文化素質和自身素質
實驗課教師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實驗操作技巧,還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不但要把實驗理論傳授給學生,還要把實驗技能傳授給學生,后者的難點更大。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個操作習慣對學生在課堂的操作步驟都有示范、誘導和指正的作用,什么樣的老師就能帶出什么樣的學生,并對學生的實驗操作甚至以后的工作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學生記憶的,帶教教師一定要先記住、先理解;要求帶教教師多聯系臨床、了解臨床、改進方法與臨床統一原理、統一方法及結果,及時了解國內外的先進的方法、儀器,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44-02
生物科學代表著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是孕育關鍵性突破的學科之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海南醫學院是一個地方性本科醫學院校,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和學校本身的發展,我校于2009年開設了生物科學專業,學制四年,同時,為了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將生物科學專業設定為健康教育方向。
在專業開設之初,我們通過對一些院校的調研后發現,多數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普遍存在著沒有明確的學科定位,專業設置雷同,沒有具體的研究方向和針對性等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以理論課教學為主,缺少實驗教學和專業實踐。這種不顧自身特色和條件,追求時髦,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的辦學,既保證不了教學質量,擴大不了辦學規模,又不能辦出其自身特色,也極大的浪費了教育資源。
本文在總結以上專業建設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分析國內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與就業市場趨勢的基礎上,闡述了我校在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以期為醫學類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提供發展思路。
1 明確學科定位
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專業主要有三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許多學校都設置有其中的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該類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中應使這三類專業有所區別。生物科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原理,依靠生物作為反應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品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是側重理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而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研究中側重于后期產品處理的部分,是側重工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仍以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這一分類特點決定了生物科學是基礎性學科,其他兩門應用性學科是在其基礎上,結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來的。
生物科學包括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育種技術等幾乎所有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學科,同時又與化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生物學領域之外的尖端基礎學科相結合,從而形成一門多科學互相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因而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經常面臨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掌握的困惑;而作為教師也經常需要考慮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重點向學生講授,如何培養出適應時展,緊隨世界潮流的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在一般綜合性大學中,這個專業的人才是以研究性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的,在一般本科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辦學總體思路是:“夯實基礎,拓寬知識面,立足于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地制宜,辦出特色,面向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主戰場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生物科學人才”。
海南醫學院是地方性醫學院校,其辦學宗旨是為地方培養實用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學專業建設不能像綜合性大學一樣,而應該從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入手,在專業方向上選擇由生物科學衍生的相關實用技術性方向,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技術型人才。從應用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科學是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利用,改造并為人類提供服務的一門學科。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科學可行的教育體系,科研體系和管理體系。目前這三個體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有如下幾個方面:(1)生物化工與材料;(2)環境與環境生態;(3)農業生物技術;(4)生物醫學醫藥工程;(5)食品生物技術;(6)能源生物技術;(7)生物制藥;(8)基礎生物技術;(9)生物工程技術仿生;(10)生物戰劑及其防御;(11)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從以上專業方向發展分析,適合醫學院校生物科學應用技術型的專業方向有生物醫學醫藥工程、生物制藥和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其中適合我校生物科學發展方向的是生物檢驗檢測。
綜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科定位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專業,是理工管結合,以理為主的新興復合型專業。通過培養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基本實驗技能,了解學科發展前沿,能在工業,醫藥,食品,環保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檢驗檢測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 完善課程體系設計
2.1 擴大基礎課教學,增加選修課比例,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調整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優化的前提。基礎課程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較寬的適應性,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智能,增強畢業后發展潛力的重要基礎。為此要特別注意加強公共基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同時根據生物科學畢業生去向和我校的學分管理制度,我們在構建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大量增設選修課,主要涉及人體解剖生理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藥物化學,生物技術制藥,微生物檢驗等。通過增設選修課,可以增加專業基礎知識,加強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拓寬專業口徑,使學生更能適應市場需求。
2.2 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改革課程結構的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調整。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編好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對規范課程教學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課程內容的改革要從教學大綱著手,通過調查,研究和討論,對每門課編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大綱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加強了實踐環節,強調實驗,實習基本技能的掌握。細化各章內容,明確課程交叉內容所屬,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課程已講授,后面應用的課程時就不再細講,確保課程內容不重復,實驗內容不雷同。
2.3 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的教學需要培養和引進理工結合的高層次人才。在學科建設經費和學院的支持下,加強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老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對年輕教師特別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建議全體在崗教師加速知識結構調整和知識更新。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為該學科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加強實習及畢業環節教學體系的建設
進行素質教育是時代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實踐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觀念,提高學生的素質,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創新潛能,鍛煉學生創新能力,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實習及畢業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制定生產實習的動態監控措施及成績評定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搞好評價工作的基礎,它不僅是對生產實習進行評價的依據,而且會對實習教學環節中的各項工作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因此,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應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實習教學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還應遵循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上述原則,我們設計了生產實習評價指標體系。修改,制訂了詳細而具體的生產實綱。摒棄了傳統的提綱式指導大綱,改為具體的以車間或工段為單位的實習要求內容和指導,讓學生充分明確實習的內容和要求,同時,可起到督促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
(2)規范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畢業論文之前,充分明確該課題的背景、意義、主要研究內容方法、技術路線、工作進度和技術指標等內容,并在全院范圍內進行公開的,正規的開題報告,給該專業的師生提供了一次較好的學術交流機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活躍學術氣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此同時,我們還制定了畢業設計(論文)批改方案,以規范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婀娜,李夏蘭,陳宏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教改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0(4):48-50.
[3] 劉斌,吳茜茜,吳克,等.開放實驗室培養生物工程學生能力[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0(4):12-13.
[4] 吳克,蔡敬民,張潔,等.生物工程學科發展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生物學雜志,1999,16(5):35-36.
[5] 趙晴.加強課程建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1(6):75-78.
[6] 周滿生.當前國際教育改革的若干動向和趨勢[J].比較教育,1999(6):17-21.
[7] 林連兵,陳朝銀,余旭亞,等.把課程教育融于網絡教學之中[C]//發展與探索.2001云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教師對小學生展開科學教學活動中,使用觀察實驗設計,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觀察實驗設計對小學科學教學具有一定的輔。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展開科學教學活動中,注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去觀察生活周圍的環境,使小學科學觀察實驗沒有固定的要求,也不需要專業的實驗儀器。小學科學教學觀察實驗能夠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效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只是憑借教材對小學生展開教學,觀察實驗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使學生能夠在實驗觀察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小學科學中,存在客觀事實與科學經驗事實兩種概念,客觀事實是科學經驗事實的基礎,在開展實驗中,要有一定的客觀事實作為理論基礎。觀察實驗能夠有效證明客觀事實的合理性,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實驗中,能夠通過實驗的結果證明客觀的理論,進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能夠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小學科學教學觀察實驗設計的依方法
1.尋求因果關系的觀察實驗設計
世間萬物有因必有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實驗中,可以通過尋求因果關系展開教學。尋求因果關系的觀察實驗設計可以依據科學歸納法,在實驗中有效進行歸納總結,能夠驗證客觀事實的理論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周圍的空氣》中,不需要專業的實驗儀器,教師準備透明塑料袋、扇子、氣球、海綿、粉筆、土塊、碎磚塊、水槽、礦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燒杯、錐子即可。第一,采用求同法。教師為學生創建不同的情境,會形成多種實驗現象,以便學生進行觀察,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去驗證客觀科學理論知識的準確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并做出有效的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進而使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一個認識的過程。第二,采用求異法。在進行實驗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實驗進行比較,進而驗證哪些因素對實驗產生作用,然后,將多種實驗作對比,進而獲得相關結論。第三,采用共變法。要在共同環境下,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而判斷存在的因果聯系。在采用此類方法中,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實驗,統一完成進而獲得結論。
2.驗證因果關系的觀察實驗設計
在驗證科學理論知識的因果關系中,所依據的是客觀事實。在尋求因果關系基礎上,采用演繹法展開實驗教學。利用歸納法,得出相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對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認知。采用演繹法,是以基本的科學結論為基礎,從而開展實驗活動,進而對其展開驗證。例如,教師在教學《電磁鐵的磁力》這一實驗中,準備若干電池、兩根帶有絕緣層的導線(粗細各一根)、大小鐵釘、若干回形針。在驗證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中,教材給出的結論是磁性大小與電池節數有關,電池節數越多,磁性越強。根據這一結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每組所使用的電視節數不同,然后根據每組實驗的現象,驗證相應的結論。學生在具體實驗中,能夠清楚感受到實驗的變化,并能更好地理解科學基本結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087-03
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為目標的研究性教學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然而,目前動物醫學專業的大學生面對繁多的理論課程,多數是被動地應付,缺少主動學習意識。如何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并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快速適應新形勢和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要求,是困擾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圍繞這個問題,有許多解決方法,其中研究性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輔以教師的指導,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既能使學生系統掌握本學科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1]。因此,特別適于動物醫學專業大學生的教學過程。本文以“獸醫藥理學”這樣一門有代表性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例,探討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建立研究性教學的理念
獸醫藥理學是動物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在臨床上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具有教學內容多、教學時數少,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教師上課“滿堂灌”,學生下課背課本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不但無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獸醫藥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而且不會靈活運用和創新,收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開展研究性教學,有利于教會學生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因此,開展研究性教學,首先要從三個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學的理念。
1.教師應轉變傳統理念。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對學生的關注較少。教師自己也習慣于認為自己應該知識淵博,所謂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研究性教學是借助于問題或案例進行的一種開放性學習,不僅問題和案例對教師來說是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途徑也不是唯一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成為一個學習者。因此,教師在開展研究性教學時,應轉變自己的心態,深刻理解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而是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
2.教師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于動物醫學類課程,研究性教學的主要目的應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不同教師講授同一門獸醫藥理學課程,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效果也不會完全相同。有些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考完試也就忘記得差不多了,到臨床應用時仍然要去翻書,但有些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在臨床上遇到相關的病例就會聯想起來。根本原因在于授課教師的臨床經驗、對課程的研究程度、授課方法與理念的不同。教師在進行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時應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強調不要死記硬背課本上的內容,而要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研究性教學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選擇和確定與課程相關的專題或病例進行研究,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大膽實踐的研究和學習過程中,學習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1],因此,尤其適合運用于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中。
3.學生改變學習心理與學習習慣。任何的教學過程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理提出了挑戰。研究性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學生學習心理與學習習慣的改變。獸醫藥理學研究性教學過程從臨床病例或相關的專題開始,學生的作業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需要去進行調查研究,并查閱一定數量的專業文獻。對于習慣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學生來說,參與教學、積極思考、大膽存疑、完成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是他們面臨的新的挑戰,而且從被動聽講到主動參與對話,學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所以,在開展研究性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課程學習本身不僅在于學習知識,還在于掌握學習并運用知識的能力,應學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充分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激發學習熱情,真正發揮研究性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3]。
二、在獸醫藥理學課程中開展研究性教學的探索
1.病例分析教學。病例分析是一種將獸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的有效方法,具有以案釋法、教學相長、注重分析、培養能力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病例中,培養獸醫專業學生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病例的選擇與組織是病例分析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我們嘗試的病例分析教學方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本課程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學生到動物醫院尋找某一個或某一類典型病例,通過觀察動物醫院醫生在這些病例診療過程中的藥物使用情況,結合理論教學內容,仔細分析所用藥物的種類、應用方法、原因、效果等。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文獻,了解目前針對該疾病的藥物治療原則、影響因素、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然后提出應用藥物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據以上資料,讓每一位學生撰寫完成一份某疾病治療中的藥物應用分析報告。
第二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分析報告,按不同病例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小組成員在一起分析、討論后,將同類分析報告綜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整理,最后研究小組共同或指定專人撰寫病例分析報告。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各研究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強調了各研究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
第三階段:匯報研究成果階段,由各小組推薦匯報人,向全班匯報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回答來自同學和教師的提問,并盡可能讓研究小組成員都有發表自己見解和意見的機會,同時允許小組之外的學生提問并展開討論。最后由教師對研究情況進行歸納總結。這個環節重在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對研究病例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對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歸納,并可聯系實際,對當前知識點進行深化與遷移。
第四階段:考核評定階段。由教師根據病例分析報告、匯報表現、答辯情況進行評分,各部分均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最終對學生在本環節學習中的表現給出評價。
在這樣的病例分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辯,做出決策和選擇,解決特定病例中藥物選擇使用的問題,進而從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而且要引導學生探尋特定病例的復雜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4]。使學生通過對這些病例用藥的分析,把所學獸藥知識與真實病例系統地聯系起來,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研究興趣,還使學生認識到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應用的靈活性與多變性,并初步掌握一般疾病治療的原則,為他們今后合理應用獸藥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2.專題研究教學。專題研究教學模式是以研究組織教學,將科學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融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事課題研究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4]。
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動態地學習并運用獸醫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各種臨床實際問題是獸醫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專題研究就是直接服務于這一素質培養的重要教學方法。通過提出課題、進行準備、開展研究、匯報評價等教學過程,可以收到很好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等教學效果。
在專題研究教學中,教師提供的課題應當富有啟發性,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例如,我們在針對動物醫學專業學生開展的專題研究教學中,設計了“我校動物醫院中常用藥物應用主要不良反應調查?實際應用中如何避免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結合前一時期發生的“速生雞”事件,闡述我國現階段是否應禁止在飼料中應用抗生素作為促生長添加劑?并分析利與弊”“分析獸醫臨床用藥中聯合用藥的利與弊”“當前我國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種類、殘留的原因?如何有效控制”等多個課題供學生選擇。專題研究教學始終誘導和鼓勵學生發現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是基于已學知識的綜合運用[4]。
與病例分析教學相似,專題研究教學環節也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學生從教師提供的若干個課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進行調查、分析、查閱并研究相關資料,撰寫完成專題報告。
第二至第四階段與病例分析教學相同,依然是教師根據選題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各組學生在各自研究報告基礎上組織討論,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并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調查分析、組織討論、討論紀要寫作、項目報告的寫作與宣講等過程中,學生亦能很好地鍛煉組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三、研究性教學方法實施中的難點
1.問題的設計。無論是病例分析教學還是專題研究教學,研究的主題均應圍繞本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學生未來工作實踐所需進行設計。它們必須難度適中,不能太難或太大,否則在規定時間內難以完成;也不能太小或不具備足夠的挑戰性,否則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適當聯系本專業領域的難點和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4]。
2.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掌控。教師對研究性教學過程有效性的把握亦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影響著教學過程的質量與效率,尤其是在學生剛開始嘗試運用這種新方式進行學習時,因缺乏經驗與訓練,不知道該怎么去做,這時候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顯得舉足輕重。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支持作用,而非主導作用,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應當是精心準備,布置好研究任務,明確學習和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時解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提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對研究內容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回答與總結,對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歸納,并聯系實際,對當前知識點進行深化與遷移[5]。
3.教學的評價。由于沒有標準答案,解決問題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師的原有知識積累,教師在評價方案上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同時,由于課題最后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對每個組員的評價也是一個難題。因此,最后學習結束時如何評價學生工作的優劣,對教師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方法更高的要求[4]。
4.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性學習。病例分析教學或專題研究教學這類方式的學習是基于問題的解決,因此,所有的知識因圍繞該問題,而使知識的學習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于理論性強的基礎知識,如獸藥的作用機理、體內過程等部分內容,并不適用于研究性教學。
5.教師的投入不足。由于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課題篩選、報告審閱、分組指導、組織討論、總結匯報時,要花費幾倍于常規課程的時間。同時,大學教師還面臨著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沖突,目前的評價體系更關注教師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目前對這種教學方法工作量的計算、教學效果評價難等問題,導致教師對研究性教學的投入不足,最終可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場,不能真正實現研究性教學的目標。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大學管理模式的革新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2]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09,(12):25-28.
[3]劉贊英,王嵐,朱靜然,張瑜,張艷紅.國外大學研究性教學經驗及其啟示[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