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59: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研究方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小學;數學;滲透思想;教學方法;探討
一、數學思想滲透教學概述
所謂數學思想,指的就是對數學方法內容的一種認識,它既是一種升華了的數學觀點,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指導思想。數學方法是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手段的總和,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進步。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它們的抽象程度不同,數學方法傾向于實踐性,數學思想是相應的數學方法的升華,方法是外顯的,思想是內斂的,但是二者的區分在實際并不是太明顯,因此常被綜合在一起稱之為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積累更多的數學基礎和數學能力。
二、小學數學滲透數學思想的相應措施
(一)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數學思想
在數學的教學與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里,都有相應的數學思想蘊藏其中,要想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自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和理解,在教材中不斷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并且還要對實際的教學環節充分把握,充分地利用好相應的教學活動,將數學思想在恰當的教學環節里滲透給學生。在小學教材中,在填數和圖的教學中滲透著函數的思想,在數的計算和識數的教學中也蘊藏著集合的思想,等等,不勝枚舉。小學的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非常多,要求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恰當地將這些數學思想挖掘出來,并滲透給學生,同時還要詳細地了解考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把握好教學實際,提升數學思想滲透的效率,同時也就提升了實際教學的效率。
(二)抓好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時機
在小學的數學教材中,公式、概念等都是明確給出的,但是數學思想卻是隱藏在這些數學知識里,并沒有明確標識,同時其分布也非常零散。所以,誠如上文所講,在數學思想挖掘出來之后,怎樣滲透,在什么時候滲透,都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仔細考察的。要選擇好教學時機,恰當地進行思想地滲透,不能給學生增加學習壓力,要讓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地狀態下掌握數學思想,并使其數學思維得到相應的開發。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環節的布置認真對待,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節奏地滲透數學教學思想方法,這樣才能提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成功率。
(三)強化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教師在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結束之后,還要讓學生對這種思想方法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過只是這種思想上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要讓學生講數學思想方法應用在實際的數學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真正認識數學思想,在認識中學習,在學習中認識。要將強學生對數學思想應用的訓練,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便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
(四)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思想
要想真正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更要加強學生對數學思想的了解。這樣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數學知識及時進行整理反思,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最終領悟數學思想的關鍵過程。在學習完一個單元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整體的反思,這樣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另外,由于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同的內容也可能隱含著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一個數學思想方法還隱含在不同的數學知識當中,所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反思,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廣泛實用性,有利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要對學生滲透一些基礎的數學思想,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不僅能夠更好地解決數學學科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更能夠提升綜合的數學素養,在實踐活動中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上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思想滲透教學的一些措施進行相關的論述,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進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楊.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探索[J].學周刊,2011年25期
小學數學中隱含著很多數學思想方法,比如,集合思想方法、符號化思想方法、分類思想方法、轉化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等。在數學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并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掌握這些方法,進而運用好這些思想方法,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筆者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策略的研究。
一、在教學設計中深入挖掘數學的思想方法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把課程中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列出來,參考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著這些思想方法設定合理的教學情境。然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這些數學思想的滲透,并根據課本上的例子舉一反三。例如,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植樹問題”,教材中列舉了三種植樹的情況,分別是:一端種樹、兩端種樹、兩端都不種樹。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會發現,這個問題涉及了數形結合思想,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屬性結合的思想角度出發,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比如,有兩根蠟燭,一根長8厘米,另一根長6厘米。把兩根都燃掉同樣長的一部分后,短的一根剩下的長度是長的一根剩下的3/5。每段燃掉多少厘米?
這樣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在數學課堂上從這些思想方法出發設計問題,把這些方法融合到課堂教學中。
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數學思想方法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課程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并時刻強調這些方法。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只要認真學習和思考就會很快理解數學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適時引入一些高深一點的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比如,在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節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進行講解。在此之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進行引導,比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通過對比它們的計算式之間的關系,帶領學生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之間的關系,又由于正方體的每個表面積都相等,因此可以得出正方體表面積的簡便算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能夠對其中的因果關系感興趣,并鼓勵他們親身體驗,不斷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教學和學習兩方面的效果。又如,小學二年級“倍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利用粉筆進行“擺一擺、說一說”游戲,在第一行教師可以擺出1根粉筆,第二行擺出2根粉筆,然后問學生,老師要在第三行擺幾根粉筆。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要擺出三個粉筆,這時教師可以擺出四根粉筆,再擺出八根粉筆,引導學生找出這些粉筆個數之間的關系,慢慢培養出學生對倍數的概念認識。
三、在復習鞏固的過程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生學習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遞進特征,特別是在復習的時候,小學生學習理解數學知識的目標更加集中,視線的焦點始終在教師身上,這正是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時候。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專題訓練,把數學思想方法涉及的同類型題進行集中講解,強化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并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如,符號數學思想,這種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解方程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習慣上用x表示未知數,讓學生用x去解方程。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只有x才能夠代表未知數,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用a或者b來代替x,強化學生對符號思想方法的認識。又如,數形結合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這種數學教學方法用得比較多,這種思想方法可以大致籠統地說成是追擊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就是一個典型,因此,在講解追擊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反復說明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畫圖,只要把追擊問題的關系在圖中表示出來,那么這道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總之,盡管新課標對此做出了明確的規范和要求,但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小的阻力。一方面,教師不認為小學生應該知道、了解這種思想,另一方面,數學課堂的評價體系中對此也沒有硬性的要求,這就導致教師還是按照課本去講課,忽視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我們要改變這一現狀,從自身做起,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方法,并將這些思想方法進行總結歸納,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講課的過程中,時刻要體現這些思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地滲透數學思想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促進老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將數學思想有效地滲透到學生頭腦中需要運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手段。本文針對這一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的重要意義
1.數學思想是教材的基礎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想對于教材與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學思想對學生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于小學生當前學習的數學知識,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與動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2.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對于小學數學老師,有效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能夠促進學生興趣的提升以及學習水平的提高。具有數學思想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作為小學生,一方面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創造力等都比較活躍;另一方面由于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學生了解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小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比較廣,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老師也會招架不住。但是老師在教學中將數學思想進行有機滲透,能夠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的教學現狀
1.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作用不重視
在大部分的數學課堂中,老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對于教學方法的探究不到位,更不用說對數學思想的研究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另外,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是以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為主要內容,大部分老師在實施教學時,對于數學思想的滲透幾乎不會涉及,而針對數學思想對學生今后學習與生活的重要作用的關注程度也不夠,因此就容易忽視在教學中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
2.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不明確
當前的大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時對數學思想的運用都不到位,對于數學思想的滲透方法更是比較陌生,這些現象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老師不會借助科學的數學思維來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的系統學習與掌握。
3.數學思想指導方法的使用不當
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利用數學思想加以正確的指導。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老師都只是將一些指導思想直接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對于其中的原理則不太理解,因為老師沒有針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與情況進行積極的指導,造成數學指導方式出現問題。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的有效方法
1.認真研讀教材,挖掘數學思想
作為數學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對教材進行仔細鉆研,對于教材的使用方式進行創新,并且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思想,而且通過幾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將數學思想通過課堂的活動科學體現出來。例如,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課時,首先在備課之前就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分析教材所體現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對數對的認識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老師可以列舉動物園景區的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兩把尺子畫方格,使知識的呈現得以動態化,從而使學生明白方格的列與行可以進行延長與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的基本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2.通過探索知識的產生與形成來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無時無刻不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在講解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在為學生分析知識的形成與發生中,將數學思想有機滲透其中,使學生能夠在觀察、實驗與分析的同時掌握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例如,教學“重疊”的問題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排隊的問題,某學生從前往后數是第五個、從后面往前數也是第五個,求這一隊共有幾個學生。然后老師通過指導學生畫圖,借助圖示使學生明白重疊的含義,并且積極地滲透集合的思想,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對集合的數學思想潛移默化的感知。
3.課堂回顧環節概括總結數學思想
對于一節課的總結與回顧環節,老師可以恰當地利用這一環節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對新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進行思考。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老師在課堂的最后階段,帶領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分割為長方形,再依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老師在總結過程中將這種“轉化思想”積極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數學思想。
總之,以數學知識與能力的傳授為依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合理的數學思想滲透,能夠促進老師對數學的進一步研究,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為了使數學思想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它的重要作用應該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著眼點
1、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應加強過程性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并不是將其從外部注入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之中。因為數學思想方法是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聯系在一起的內部之物。教學中不直接點明所應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而應該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體驗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例如學生寫出幾個商是2的除法算式,通過觀察可以歸納出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的關系,大膽猜想出商不變的規律:可能是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零除外),商不變;也可能是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商不變。到底何種猜想為真?學生帶著問題運用不完全歸納舉例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得到了“商不變性質”。所以學生獲得“商不變性質”的過程,又是歸納、猜想、驗證的體驗過程,絕不是從外部加上一個歸納猜想驗證。學生一旦感悟到這種思想,就會聯想到加減法和乘法是否也存在類似的規律,從而把探究過程延續到課外。
2、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應強調反復性
小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領會和掌握有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在反復滲透和應用中才能增進理解。例如學生對極限思想的領會就需要一個較長的反復認識過程。如剛認數時,讓學生看到自然數0、1、2、3……是“數不完”的,初步體驗到自然數有“無限多個”;學生舉例驗證乘法分配律,在舉不完的情況下用省略號或字母符號表示;教學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后,讓梯形的上底無限逼近于0,得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多次經歷在有限的時空里去領略“無限”的含義,最終達到對極限思想的理解。同時在具體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放慢腳步,使學生在充分地列舉、不斷地體驗中,感悟“無限多、無限逼近”思想。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學生畫了幾條對稱軸后,我問這樣的對稱軸畫得完嗎?有的說畫不完,有的說這么小的圓應該畫得完吧。于是我讓學生繼續畫,看到學生畫得有些不耐煩了,再讓他們觀察課件演示“不斷畫”的畫面,從而確信了“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數學思想方法較數學知識有更大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反復、長期地滲透,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應注重系統性
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由淺入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理解和應用的程度,教師應作長遠的規劃。一般地,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總是隨著數學知識的逐步加深而表現出一定的遞進性,因而滲透時要體現出孕育、形成和發展的層次性。例如在組織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時,要體現出“化歸”思想的孕育期:學生計算“46+27”一般有“(40+20)+(6+7)、46+20+7、46+4+23、46+30-3”等方法,從中看出學生已經有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識。在進行兩位數乘除法的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對此有較清晰的認識;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應啟發學生自覺運用“化歸”思想去確立新知學習的方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通過分割、平移,轉化為長方形的面積。這樣,將表面無序的各個滲透點整合成了一個整體。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途徑
1、在教學預設中合理確定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應抓住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的有效結合點,在教學目標中體現每個數學知識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在概念教學中,概念的引入可以滲透多例比較的方法,概念的形成可以滲透抽象概括的方法,概念的貫通可以滲透分類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通過揭示條件與問題的聯系,滲透數學解題中常用的化歸、數學模型、數形結合等思想。有時某一數學知識蘊含了多種思想方法,教師可根據需要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所側重,合理確定。例如上海市新教材將“運算定律、性質”整合在一起學習,就是要突出“歸納類比、數學結構”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實現對“運算定律、性質”的完整認識。當然在學習過程中還要用到“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只有在教學預設中確定了要滲透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教師才會去研究落實相應的教學策略,怎樣滲透?滲透到什么程度?把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納入到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中,把數學思想方法的要求融入到備課的每一環節,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三、結語
數學思想方法蘊含在數學知識之中,尤其蘊含于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在學習每一數學知識時,盡可能提煉出蘊含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即在數學知識產生形成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如我在教學“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在媒體上觀察“巨大的激光器發送了兩束激光線”,然后由學生確定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畫角,感知角的“靜止性”定義以及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的觀念。再讓學生用“兩條紙片和圖釘”等工具進行“造角”活動,不經意之間學生發現角可以旋轉,并且隨著兩條紙片叉開的大小角又可以隨意地變化。這樣“角”便定義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這就是角的“運動性”定義,體現著運動和變化的數學思想。學生在“畫角、造角”活動中經歷了“角”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從中感悟的數學思想是充分與深刻的。數學思想方法呈現隱蔽形式。學生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抽象、概括等活動體驗到知識負載的方法、蘊涵的思想,那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就是鮮活的、可遷移的,學生的數學素質才能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楊慶余,俞耀明,孔企平《現代數學思想方法》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伴隨著不斷深入的新課改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占據著教學的核心地位的人從教師轉變成了學生,教師的職責也從最初的教授變為引導,這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由此可見,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著一定程度的創新與變革。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使用,使課堂內容得到豐富,學生對于數學興趣得以激發的同時,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且健康發展的目的。
一、新課改標準下教學方法面臨的創新要求
1.與實際加以聯系
在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對最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學習,以實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目的。數學這門課程,具備極強的實際應用性,教室不能僅依據于教材內容,較為枯燥地灌輸給學生知識,其需要巧妙利用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將兩者進行結合,使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于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對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
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中,已經明確教學目標的工作做了進一步強調,并在此基礎上需要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若要完善這一目標,則需要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教師還需依據學生自身的可塑性以及個人習慣對學生德育水平加以培養。
3.使學生創造力得到提升
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培養學生邏輯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邏輯性是數學知識內容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可以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開發。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對各學生特點進行有效把握,進而實現對其創造力的培養,使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最終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完整掌握。
二、新課改標準下創新教學方法的分析
1.對數學知識的特點進行把握,因材施教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育成長最為重要的階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于各學生的身心發育程度。在其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每個人皆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在數學教學內容中極為不同的興趣點。由此可見,太過籠統的教學易使部分學生無法與班級整體水平保持同步,該現象在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水平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此一來,就應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有效結合數學知識和學生個人的興趣與能力,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2.對新型教學方式進行掌握,將多媒體應用于課堂
伴隨著不斷發展與進步的科學技術,教師將多媒體應用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的現象也越發普遍。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極易被他人行為所影響。由此可見,小學教師在授課時所運用的教學手段將會給學生的理解能力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進而在教學的效果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形象、直觀與有趣是多媒體教學最為顯著的特點,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見,小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時,要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利用,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興趣的同時,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較好的理解與掌握。
3.使學生數學興趣進一步激發
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取決于其對數學知識點的興趣,這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較大的影響。數學這一課程極為抽象,且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反而會讓其出現厭學的情w。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教授數學知識時,結合知識的特點與學生的特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且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
4.使學生主體意識得到加強
在新課改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需要在小學教學中引起教師的關注,而教師自身的職責則從教授轉變為引導。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從本質上進行改變,通過啟發性教學方式的使用,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激發,且使其思考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總之,教師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并且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于新課改的標準之下。小學數學教學較大地影響著學生日后的思維發展,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對自身素養進行提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與創新,使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校本素材體系構建
為達到“利用學校自身及周邊資源,開發‘位置與方向’教學素材,以應用于學校教學實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本土化改造目標,根據“改肉不剔骨” “創新不排舊” “簡約不簡單”三大原則,我們對課程目標、人教版教材、甌實小自身及周邊資源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構建了素材開發總體框架圖(如下表)。
二、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素材開發的內容設計
以上述開發的校本素材體系為基礎,我們分“用四面八方確定位置”“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三大模塊進行內容設計。分述如下:
(一)以“我們的校園”為主題,進行 “用四面八方確定位置”本土化改造
“用四面八方確定位置”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核心句式是“A在B的x方向”,包括“辨認方向”“用方向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路線”三部分內容。我們的做法是:
1.利用“校園平面圖”進行“辨認方向”的教學。
根據課標“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的要求,原教材以“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為素材進行了組編。但據我們對兩個班級的學生調查發現,雖然北京天安門學生人人熟知,然而去過的僅占4%,熟知旁邊建筑的學生更是近乎于零。
于是,我們摒棄天安門情境,開發了以學生熟悉的,每周晨會時都能看到的“司令臺”為觀測中心的校園平面圖。校園平面圖以甌實小建筑三維圖為藍本,配以學生站在司令臺面朝初升太陽的形象,進行 “辨認東西南北”的教學,達成該課時的教學目標。
2.利用“教室平面圖”進行“用方位圖描述物置”的教學。
根據課標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要求,原教材以虛擬的“學生房間是怎樣布置的”“小峰小娟生活的環境”兩個情境為素材進行了組編。
我們則在此環節中,以本校教室布局與操場上具有學校特色的心理游戲 “跳格子圖”為基礎,設計了“講臺、黑板報、走廊、花園分別在教室的那個方向”“小明在操場上的格子圖里,向東方跳3格,再向北方跳2格,會跳到什么位置”兩個練習,前者作為基礎練習素材,后者作為發展練習素材,從而達到讓學生學習并鞏固知識點的目的。
3.利用“校園方位圖”進行“行走路線”的教學。
根據課標“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的要求,原教材采用了虛擬的小區情境,以“去少年宮怎么走?去體育場可以怎么走”兩個問題來實現教學。
我們則摒棄教材中的方案,利用學生在校園里走動、出操及上體育課經常行走的路線來開發素材。如在校園方位圖中呈現學生出操行走路線圖,讓學生描述起來毫不費力,不僅大大降低了難度,而且科學合理。
對于學生而言,視角范圍內的是感受最形象也是最深刻的。因此,身邊的教室、身邊的游戲、身邊的校園的是組織教學的最好素材。
(二)以“我們的家鄉”為主題,進行“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本土化改造
“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 安排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核心句式是“A在B 的東偏北x°方向上,距離m米”,包括“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用方向加距離的方位圖畫法” 以及“相對位置的判斷”三部分內容。我們的做法如下。
1.開發與學生緊密聯系的“施教區方位圖”來組織教學。
根據課程標準“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的要求,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編排了“定向越野比賽”的情境素材。然而,南方學生對“定向越野比賽”的情境知曉率近乎為零。
針對如此不合實際的情境,我們開發了與學生緊密聯系的“施教區方位圖”來組織教學。該圖用網上三維圖為藍本,以學校為中心,標出學生生活的梧田街村、大堡底村等六村位置,并抽象出方向、角度、距離三大要素(圖1)。
該圖可以進行“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的三個關鍵知識點的應用:一是辨別方向。利用大堡底村、霞王村都在學校的西北方向,制作“北偏西”――“西偏北”的知識點辨析圖(圖2)。二是辨別角度。利用大堡底村、梧田街村都在北偏西方向,制作表示同一個方向則需要加角度的辨析圖(圖3)。三是訓練句式。利用其中的一個地點,訓練句式。如“林村在學校的東偏北20度方向,距離1100米”。
2.利用“學校現實建筑與規劃建筑位置”,進行“方位圖的畫法”教學。
原教材雖然在此內容安排了學校示意圖的形式,但實際內容與我校不符。我們改良教材編排的內容,以甌實小現實建筑圖為新課教學素材,以未來規劃圖來為練習鞏固素材。
如“以未來規劃圖”為素材的練習設計――“請用給定的句式畫出學校未來的主題雕塑、音樂墻的位置”,使得學生學習時興趣盎然。
3.利用“溫州與杭州”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相對位置判斷”的教學。
原教材采用“北京――上海”的位置關系,我們則采用 “溫州――杭州”相對位置示意圖,進行“溫州在杭州的南偏東15度方向上,距離400千米。杭州在溫州的北偏西15度方向上,距離400米”的訓練,以幫助學生掌握“觀測點相對,方向相反,而角度與距離卻相同”的知識點。
因此,用學生身邊的家鄉圖為素材,現實感與時代感俱強,非常適合教學之用。
(三)以“我們的位置”為主題,進行“用數對確定位置”本土化改造
“用數對確定位置” 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核心句式是“我的位置在(a,b)”。包括“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兩部分內容。我們的做法如下。
1.利用“我們的座位”進行“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教學。
根據課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的要求,教材選用班級學生座位表的形式進行組編。我們不再對素材進行更換,僅僅對其進行完善、整合。我們開發空白座位表,將座位表設置成8×8的格式,要求學生復印并粘貼于書本之上。然后,教師利用班級座位表,抽象出的格子圖,教學“某某學生在班級的位置第幾列第幾行”,從而進一步抽象出用數對(a,b)確定班級位置的方法。
2.利用“我們的操場”進行“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教學。
根據課標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要求,人教版教材編排了“動物園動物位置示意圖”。我們認為該情境圖未能適用于本校學生,應重新對本教材內容進行組編與設計,用學生身邊的操場點陣圖(本校每位學生在操場上做操時都有相對應的唯一的一個白點)來組織素材。該點陣圖中,每位學生都有一個固定的數對(a,b)點,既與第一課時“用數對表示一個格子”進行區別,又能實現抽象成雛形坐標圖的目的,教學起來,難度大大降低。
簡單的座位與站位兩個素材,使得教學顯得如此輕松。
三、“位置與方向”校本素材的實施效果評估
兩年內,我們分步對三大模塊素材群開發成果進行應用研究,并一邊應用一邊嘗試從課程目標達成率、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態度三方面進行實施效果評估。評估結果如下:
1.課程目標達成效果明顯好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溫州市小學生素養評價卷對三、四、六年級對照班與實驗班進行監控測評,測出對比率(即單元平均分超出學期六個單元總平均分的百分比),發現對照班為-3.4%、-5.5%、+12.1%,實驗班則為+1.0%、+1.9%、+12.9%。目標達成效果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
2.實驗學生的興趣提高明顯。
為調查試用教材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我們在實驗班教學“用方向加距離確定位置”單元3課時后進行態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都認為這3節課有意思,48.9%的學生最喜歡第一節,41.1%的學生最喜歡第二節,100%的學生覺得“施教區方位圖”比“定向越野比賽圖”“有味道”。關于校本素材的難度調查結果,71.1%的學生選擇不難或很容易。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本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比較生動、有趣,也樂于接受。
3.教師對于校本素材開發與使用的評價度高。
一、高校美術方向課程的教學特征
要研究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首先要研究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的特征。這種教學特征,又是與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本身的特征同步一體的。這些教學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方向性
高校美術方向課程,顧名思義,是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課程,也是學生“術業有專攻”的主攻方向性課程。
眾所周知,“美術”是一個內涵廣泛的大概念,廣義指造型藝術的總稱,包括繪畫、雕塑、書法、攝影、工藝美術、實用美術等,狹義則專指繪畫。而在這眾多的美術門類中,大多數學生不可能兼學多樣,只能專攻一兩門。而每名學生的選擇都帶有明顯的專業主攻方向的特征,這便決定了高校美術方向課程與教學所共有的方向性特征。
(二)高精性
因為方向課程直接決定著學生的主攻方向,所以其課程本身即具有明顯的高精性特征。所謂“高”,是指代表該學科該專業的高端水平與領先水平;所謂“精”,是指方向課程本身與教學具有的精細化程度。例如,繪畫課程中的中國畫、油畫、版畫等,就是精細化的方向課程。而其高端性,則體現在其課程內容的高、新、精、尖上面。也就是說,方向課程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特點。
(三)素質性
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是真正典型的素質教育,即培養學生具有真正的美術創作能力。而我國當下的教育改革,正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重大轉變。
二、高校美術方向課程的教學原則
要正確、科學、有效地進行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還必須嚴格認真地遵循高校美術方向課程的教學原則。因為,教學原則是教學中的法則和準繩,對教學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其直接決定著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的正確方向。
具體來說,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有以下幾項基本教學原則。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基礎要求統一的前提下,對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①。這一教學原則是我國先秦時期的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教學經驗的總結,是由宋代教育家朱熹總結出來的,他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世的“因材施教”,源于此說。高校美術方向課程的教學,也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具體情況,施以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教育,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二)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是指順著事物的發展趨勢很好地加以引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②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美術方向課程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學習的良好發展趨勢,循循善誘地加以有利而又巧妙的引導,使學生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三)因事制宜
因事制宜是指根據不同的事物制定相應的適當措施。美術方向課程教學,要根據不同課程的不同內容、不同要求,制定并實施不同的措施。例如,國畫與油畫,就分屬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藝術,各有不同的內容與要求,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也必須制定實施不同的教學措施。
三、高校美術方向課程的教學方法
要正確、科學、有效地進行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也必須采用正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方法雖然是手段,但對于實現目的具有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哲學的兩大支柱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③。
具體而言,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應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親情關愛法
人性化的21世紀,“以人為本”成為大主題。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要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大方向,實行親情化教學。教師要關愛學生,同學生手牽手、心連心,在親情互動中完成能力培養工作。
(二)精講多練法
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是典型的素質教育,以學生的美術能力養成為核心,所以必須精講多練、以練為主,只有練才能養成能力。
(三)實踐第一法
高校美術方向課程教學要面向美術創作實踐,在這種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適應性、創造性。
(注: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重點課題《油城本地特色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213011)
注釋:
①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917.
關鍵詞: 高校學術;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流程
Key words: Academic;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4-0242-02
0 引言
高校是以傳播、發展高深學問為目標的特殊社會組織。有專家指出:“高校科研的職能是高深學問得以發展的功能體現,社會服務也是在高深學問支配下,以高深學問為前提的一種服務,高校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重要特點在于:它不僅滿足與關注社會的當前需要,而且應具有前瞻性,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為社會健康發展創造新思路、新機會。”[1]這說明,高校的科研職能、社會服務職能都是在高深學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是高校職能的組成部分。這里的高深學問就是由各學科知識組成的高校學術知識,有效管理這些知識,將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效率。
1 高校學術知識管理概念
1.1 知識管理 美國《財富》雜志于1998年發表了題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文章,提出了知識管理的概念。該文指出,知識管理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關鍵在于建立激勵組織成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以培養組織創新能力和集體創造力。其后,知識管理專家Ygoesh Mathotar[2]、Kari Er1k Sveiby[3]、Marinane Broadbent[4]等都從不同角度對知識管理進行了定義。Thnolas Dave Pnort等人給出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知識管理定義,他認為知識管理著眼于促進組織目標,與組織知識資產的開發和利用相關。要管理的知識包括顯性的、文檔化的知識以及隱性的、主觀的知識。對這些知識的管理包括所有與知識的鑒別、共享和創造相關聯的過程。這就需要創造和為此知識庫的系統,以培養和促進知識共享和組織學習。
1.2 高校學術知識管理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5]
《現代漢語詞典》對學術也有類似的解釋,即為:“有系統的、較專門的學問。”
因此,高校學術知識管理就是將高校各學科學術知識進行分析,既把握學科之間各自獨立的特點,又明確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貫通、彼此滲透的特點,進而針對性的獲得、存儲、應用、共享學術知識的管理活動,以提高高校學術效率的工具、手段及方法的組合。它不僅方便高校教師打破單一學科知識的局限,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突出專業發展方向的同時,在學科的邊緣和交叉中找出解決學科疑難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把知識和學術推向深入,推向新的高度,而且有利于高校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進而提高高校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效率。
2 高校學術知識管理流程
高校各科學術知識是相通的,又是有區別的,它們更多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應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就是區別,而這“同一事物”就是知識的本質,整體把握知識的本質,研究其內在規律,尋求知識管理的流程,是高校學術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
2.1 流程模型 知識管理目的就是要提升組織知識共享與交流的能力,以便利用知識進行科研、生產實踐,建立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組織發展,它們是現代組織提高競爭力的源泉,也是推動組織發展的根本動力。以下從知識管理的流程角度構建如圖1所示的知識管理模型。該模型描述了知識管理的過程。
數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學到一些數學的概念、公式和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實質,真正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的精髓。數學思想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方法的一種認識,是對學習數學的思想邏輯思維的一種認識,學生只有形成對于數學思想的認識,才可以有效學習,把知識轉換為能力,有效提高自學能力,更好地可持續發展。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對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有著重要影響,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古往今來,數學思想方法不計其數,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都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一則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有些數學思想方法他們不易接受,二則要想把那么多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給小學生也是不大現實的。根據對小學生心理特征、年齡特點的分析,個人覺得以下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一,化歸思想是把一個實際問題通過某種轉化、歸結為一個數學問題,把一個較復雜的問題轉化歸結為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較復雜的數學問題,只會讓他們感到數學如此困難,如此枯燥。我相信,如果把一個復雜的問題比作一個迷宮,引領學生們把這個迷宮的一條一條通往成功路線清晰地找出來,學生們會因此興奮和喜悅,體會學習數學成功帶來的愉悅。
例:怎樣租車核合算?
大轎車限乘客30人,面包車限乘客20人,師生共80人。
這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7頁的一道“聰明屋”的題目,這道題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去學習,不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但我反過來思考,這一道實際的生活問題,對每個學生的生活都有影響和幫助的。我該如何引導學生去解決這么一個復雜的數學問題呢?我讓學生通過審題,找出已知數量信息,再找出小問題。如:如果只租大轎車,要租多少輛,花多少錢呢?如果只租面包車,要租多少輛,花多少錢呢?如多少輛車,跟哪些數量信息有關。除了只租大轎車或只租面包車,還可以怎么租。然后,再把這些小問題制作成一張表格,其實每個小問題都是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會解決。
對剛從二年級升為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看這樣的表格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繪制表格前,先把每個小問題解決了,再搬到以上的表格去,這樣學生就一目了然。上面的思考過程,實際上是把一個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轉化、歸結為求“租幾輛大轎車或租幾輛面包車和花多少租費”的問題,把一個實際又抽象的問題轉化、歸結為一個數學問題,這種化歸思想可以鍛煉學生們學會用已知條件把大目標逐漸分解成小目標,再逐步接近大目標的能力。學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到問題不是想象的困難,肯定有信心把數學學好了!
第二種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形結合思想。在還沒步入小學課堂教學的崗位上,我一直覺得這種數學思想只有初中以上的學生才能好好地理解。其實,從學生步入一年級的時候就要開始接受這種數學思想了。數是抽象的,形是具體的。數形結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數量關系形象地表示出來。一年級學生在接受“0至10”的數字時,僅僅教他們認、讀這些數字,他們不會理解其中的含義,不會運用這些數字。比如1,像一根小棒等;用它說一句話可以組成數量詞語等。教學中,有經驗的老師會通過“看圖猜數”讓一年級的學生更好地掌握“0至10”的這些數字。
在三四五年級時,學生學習的分數意義、加減法,都用到了數形結合思想。學生通過圖形、實物,理解了整體(單位1),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些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還向學生滲透了類比的思想。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策略。
關鍵詞 數學閱讀;數學閱讀方法;數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0-0051-0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及的數學閱讀能力引起了筆者的關注,但是目前數學閱讀并未引起廣泛注意,在筆者的文獻資料中,只有少量文章與其相關。內涵方面:孫俊勇認為數學閱讀就是通過數學閱讀資料,激發學生自覺開展數學閱讀。陳芳芳認為個體的數學閱讀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和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余芙嬌將其定義為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為便于測量,筆者選用喻平老師的定義:“數學閱讀包括對教材的閱讀、問題解決中對題目的閱讀以及課外數學材料的閱讀。”數學閱讀方法方面:許世紅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四種數學閱讀類型:機械接受式閱讀、意義接受式閱讀、意義指導發現式閱讀和意義獨立發現式閱讀。邵光華認為數學閱讀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閱讀。數學學習興趣方面:彭勇從興趣概念出發提及數學學習興趣。李瓊將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作為考察數學學習觀的一個維度。蔡曉領在比較中美小學生數學學習時,發現中國四年級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要明顯高于美國小學生。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對數學閱讀的研究較為寬泛,但大多停留在理論探索上,缺乏必要的數據論證,可以進一步改善。
二、研究設計
1.分析框架。基于奧蘇貝爾的學習分類理論,結合許世紅對數學閱讀方法的分類,本研究建立了如下框架:
2.研究假設。
(1)學生對數學閱讀了解不多。
(2)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興趣顯著相關。
(3)數學閱讀方法與數學學習興趣顯著相關。
(4)不同年段選用不同的數學閱讀方法。
(5)不同的數學閱讀方法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不同。
(6)探究式閱讀法與數學成績的相關程度高于吸收式閱讀法。
(7)獨立探究式閱讀法與數學成績的相關程度大于指導探究式閱讀法。
(8)意義吸收式閱讀法與數學成績的相關程度大于機械吸收式閱讀法。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采用的問卷是整合已有問卷并進行補充,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數學閱讀情況、數學閱讀方法和數學學習興趣四個基本維度。實際發放問卷93份,回收9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為83份,有效回收率為89.2%,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
4.數據采集。本研究采用便宜抽樣,選取了蘇州市吳江區某小學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為增強樣本的代表性和與總體的匹配度,本文將男女及年級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選擇三年級和五年級是為了避免升學壓力較大的六年級,同時考慮到中高年段的差異,在進行調查時,研究者在三年級和五年級各選一個班發放問卷,請班主任協助,對小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盡量為其創造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
三、實證分析
本研究對使用的調查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得分均顯示合理,保證了研究結論的可信與客觀。為方便統計,又鑒于各變量的量綱一致,研究者對問卷中反映同一維度的題目進行求平均數處理,新增了數學閱讀情況、數學學習興趣、機械吸收式得分、意義吸收式得分、指導探究式得分和獨立探究式得分這6個變量。
1.數學閱讀情況。經過描述統計分析,有72.3%的小學生選擇了熟悉,可以認為大部分小學生對數學閱讀較為熟悉,故而拒絕假設1。在數學閱讀的內容中,“喜歡讀數學題目”的均值為3.265,遠高于其它兩類,可以認為在數學閱讀中小學生最喜歡的是閱讀數學題目,這可能是因為小學生最常接觸的就是閱讀數學題目。
為探究數學閱讀熟悉度有無年級或性別的差異,本文首先對數學閱讀熟悉度進行年級的差異性檢驗,如表3,p=0.002<0.01,即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數學閱讀熟悉度上有顯著差異,又因為三年級學生的均值大于五年級,故認為三年級學生比五年級學生對數學閱讀更為熟悉。這可能是因為五年級學生即將面臨畢業考試,所以對數學閱讀有所忽視。對數學閱讀熟悉度進行性別的差異性檢驗,p=0.209>0.05,由此可見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熟悉度無性別差異。
2.數學閱讀方法。通過描述統計分析發現,小學生在四類數學閱讀方法上的得分都較高,可以認為小學生對四類閱讀方法較為熟悉。
對數學閱讀方法的年級差異進行檢驗,如表4,發現意義吸收式、指導探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有顯著的年級差異,則假設4成立。分析均值,在意義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上,三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五年級學生;在指導探究式閱讀方法上,五年級學生的得分高于三年級學生。可以認為三年級學生傾向于使用意義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五年級學生更傾向于使用指導探究式閱讀方法。對數學閱讀方法的性別差異進行差異性檢驗,發現無顯著的性別差異。
3.數學學習興趣。在反映數學學習興趣的題目中,被試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最高分為4),可以認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年級差異進行檢驗,p=0.597>0.05,故認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無明顯的年級差異。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性別差異進行檢驗,p=0.050,故認為數學閱讀熟悉度的性別差異呈邊際顯著,比較均值發現女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大于男生。
4.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興趣。對數學閱讀情況和數學學習興趣進行雙變量相關性檢驗,發現兩者在p=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即可認為數學閱讀對數學學習興趣有顯著影響,即假設2成立。為了解哪部分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興趣相關程度更大,將數學閱讀的三個內容和數學學習興趣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F=4.090,P=0.009,即此方程有效;R2=0.134,r=0.367。在三個自變量中,只有“喜歡讀題目”這一變量的P=0.041<0.05,故認為對數學學習興趣影響最為顯著的是數學題目的閱讀,又因為此變量的回歸系數β>0,故認為越重視數學題目的閱讀,其數學學習興趣越高。
5.數學閱讀方法與數學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閱讀方法進行相關分析,如表4,發現除指導探究式閱讀方法外,其它三類閱讀方法均與數學學習興趣顯著相關,故認為機械吸收式、意義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顯著影響。所以拒絕假設3,接受假設5。
為了解哪類數學閱讀方法對數學學習興趣有更大的影響,本文將四類數學閱讀方法與數學學習興趣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F=7.038,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68,r=0.517。在4個自變量中,只有機械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的p<0.05,故認為對數學學習興趣影響最顯著的是獨立探究式和機械吸收式閱讀方法。而根據β的大小,可知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更大。基于此,我們接受假設6,拒絕假設7和假設8。
為進一步探究與數學閱讀方法相比,性別和年級是否對數學學習興趣有更大的影響,本文將性別、年級、四類數學閱讀方法與數學學習興趣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出F=5.117,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90,r=0.539。在六個自變量中,只有機械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的P<0.05,故認為數學閱讀方法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高于性別和年級。
四、研究結論及局限性
結合數據分析,本文接受假設2、假設4、假設5和假設6,拒絕假設1、假設3、假設7和假設8。具體來說:小學生對數學閱讀較為熟悉,特別是閱讀數學題目,且中年段小學生更加熟悉數學閱讀。中高年段小學生在意義吸收式、指導探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的使用上有顯著的年級差異:中年段小學生傾向于使用意義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高年段小學生則更傾向于使用指導探究式閱讀方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女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略大于男生。在相關關系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興趣顯著相關,特別是數學題目的閱讀。采用不同的數學閱讀方法會影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這種影響大于性別和年級。采用機械吸收式、意義吸收式和獨立探究式閱讀方法會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特別是獨立探究式和機械吸收式閱讀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便宜抽樣,所以在樣本量及其分布上都有所欠缺,在進行問卷調查時是通過班主任發放問卷,所以問卷結果是否反映了被試的真實情況也有待研究。筆者對數據的處理說明還不夠深入,一些無關變量未進行剔除,如果用實驗法進行研究,可能會對數學閱讀與數學學習興趣的關系有更準確的說明。
參考文獻:
[1]孫俊勇,蘇桂芹.讓“閱讀”成為小學數學教與學的新方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2,(S2):314-416.
[2]陳芳芳,謝廣田.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缺位及其指導策略[J].課程與教學,2010,(4):26-30.
[3]余芙嬌,余招才.淺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6).
[4]許世紅,羅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實驗與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1,(10):82-84,91.
[5]邵光華.關于重視數學閱讀的再探討[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9,(10):7-9.
[6]彭勇.著力課改教改培養數學興趣——分析學生心理推進數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3,(9):149-151,153.
[7]李瓊.小學生數學學習觀:結構與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1):63-68.
[8]蔡曉領,顧海根,CarlaStevens,葉仁敏.中美四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0):24-29.
(編輯: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