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8 17:39: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

篇(1)

一、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培養綜合性學習的土壤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氛圍及情境是很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習慣性的以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課堂上大部分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性很低,這一方面使得學生學習被動,思考不積極,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這種教學方式是很不可取的,教師應當有所改進。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教師應當更多的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思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同時也應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應當讓學生更多的去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通過獨立思考進而自己解決相應的問題,這個過程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很好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意識,對培養學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二、教師適時引導,促進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發展

良好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一以貫之的課堂的主導,學生應當更加被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與引發學生思考,將學生帶到文字的描述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文字的意蘊以及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理解能力,對于很多知識要點,他們可以獨立思考,可以自己領會文章的內涵,對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師的引導。當然,老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讓學生在思維上有所轉變。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有些問題一時理解不了,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因為思維有所禁錮,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只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點撥,讓他們從固有的思維中走出來,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對于學習的文章自然會有另一番領會。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相應加入了很多古典詩詞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通常是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有難度的地方,也是培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很有幫助的部分。首先,對于古文學生學習起來障礙會比較大,更重要的是,對于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深厚的情感,學生往往不那么容易領會到,因此,經常會出現對于詩詞的理解浮于表面,對于作品后的情感及內涵領會較淺。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例如向學生講解詩詞創作的背景,講述作者當時的人生境遇,有了這樣的背景知識,學生再來讀這些作品時往往會有更深刻的體會,而這個過程也很好的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變換課堂教學方式,促進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導地位得不到凸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低,學生學習不主動,也不愿意獨立思考,這個過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一種禁錮。高效的語文課堂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的提升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這也是一個切實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相應的變換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模式。學生間的討論過程中每一個同學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對于學生的思維是一種鍛煉,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討論過程中,通過聆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維,同時也可以看出自己看問題時的遺漏與缺陷,這是一個很好的相互學習的過程。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讓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以相關文章為背景的優秀影視作品,觀看開始時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影,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過程中也很好的培養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培養習慣,還學生學習的自由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期,很多時候學生間學習成績的差異的主要構成因素是學習習慣的不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學起來更輕松,收獲也更大。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當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最主要的部分。

首先,要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不要立刻問老師或是和學生討論,先自己認真想想,結合自己的知識體系來有針對性的找答案。同時,要讓學生逐漸養成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的內容有初步了解,這樣老師講的時候接受起來會更容易。課后復習則是對于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深化過程,同時,還可以就課堂上自己沒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從而對所學知識點有更加牢固的掌握。習慣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也應當重視。初中階段的學生們正處在一個思維高度發展的過程,學生們對于新事物的理解與認識能力都在不斷積累,對于這個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具備是學生能夠自由學習的前提,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今后的發展過程都會受益。

結 語: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契機,善用這個時期的,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綜合性學習的能力,這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今后的學習過程將會產生很大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多的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情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想要促進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要適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引與點撥,幫助學生走出學習誤區及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最后,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維習慣也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學得更自由也更高效。

參考文獻:

篇(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充分展示人類文化的無窮魅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探究語文學習的方法,不斷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缺乏基本的把握

語文教師不能處理好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將人文性和工具性對立起來,將知識和能力分割開來。片面認為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是新課程。如對課標要求的一些只學不考的知識,因為不考就不學,少講成了不講。教學中只注重遷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而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的品味、寫法的探究只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二)教學方式依然陳舊

教學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傾向。由于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而母語學習主要是靠習得;又由于語文課程是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課程,因而,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對語言材料的感悟和體驗,而一些教師卻違背了母語學習的規律,淡化了學生學習中十分重要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將本應讓學生自主體驗、探究的過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師自己的感悟和體驗的結果轉變成概念化的知識硬灌給學生,其結果只能導致學生“死記硬背”。

(三)作文教學不合理

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隨意性大,體現為作文命題的隨意,指導的隨意,評改的隨意;二是生活積累意識欠缺,對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觀察,不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鏈條;三是漠視學生基本的思維訓練,缺乏對想像力、思維敏銳性的培養。

二、初中語文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首先,中學語文教師須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因此,我們要繼續深入學習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明確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并踐行新的教育理念。

轉變教學觀念首先必須樹立課程意識,這對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樹立課程意識,就是要在教學改革中用新的課程理念來統率自己的教學活動,用課程理論的語言來解釋和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所謂課程理論的語言主要指課程綱要、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評價、課程實施、課程資源等),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視野,才能突破原來固有的教學體系。光轉變教學觀念不行,教師還要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切實轉變教學方式。這次課改的目標之一,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課標還倡導討論式、啟發式教學;要求重視潛移默化、熏陶漸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們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課標的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要推行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語文教師應增強課標意識?!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語文教材編寫、語文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語文課程的基礎。我們一定要認真研讀語文課標,準確領會其精神實質,并用課標指導自己的教學。教學中,一定要有強烈的課標意識,要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材搞教學的局面。

課程標準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與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強調人文性,都不符合語文學科的客觀實際。語文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要明確:學習的基礎是知識與能力,貫穿整個學習的是過程與方法,融會于其中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盡管課標規定一些知識只學不考,但這些知識對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語言難點,對形成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后續學習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教好學好。教學中如果不教不學,就是應試教育,不是新課程。

總之,對于廣大初中教育而言,首先是我們教師應認真學習體會新課改精神,結合校情、學情正確理解和處理可能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有針對性、科學地展開高效的工作,從而促進新課改的真正實施,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婷.淺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夏教師,2016(S2):17.

[2]鐘家寶.新課程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7):56-57.

篇(3)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看似熱鬧非凡,實際上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扎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這就造成學生基礎的讀寫出現問題,提筆忘字現象頻發;快速閱讀雖然閱讀量大但是根本沒有掌握作品精髓;學生的語言功底太弱,作文言語匱乏……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可否認,現在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考試而生。而且,上級評定教師的成績主要從教師所在班級的升學效果來斷定,這就造成教師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習題和考試上,放在優秀的、考高分的學生身上,不得已忽視和放棄相對較差的學生,直接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現在的課程改革太重視花樣的豐富,卻缺乏對基礎的打牢。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環節別重要的字詞卻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教師把工作重心放在課程講解和解疑答惑上,學生把精力放在作業和背書上,都忽視對基礎的字詞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就造成很多字學生不會寫,相近的詞語分辨不清,不懂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從而鬧了很多笑話,而且學生在寫作中也出現很多的錯別字,寫字不工整不規范,筆畫錯誤等等現象層出不窮。

3.課堂重形式輕實效現象嚴重。一方面由于現階段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尤其是新教師,他們缺乏教學的經驗,不能應對突發的各種情況,面對講臺下的學生還可能會緊張,所以很難掌握課堂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各種教學檢查、教學視察頻繁,學校為了應付檢查,就必須要求教師注意上課的形式,所以很多教師為了不影響學校教學形象,往往都只在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放棄對教學內容的要求,這也就造成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少,記憶不扎實,很快就會遺忘,所以面對課后作業的時候束手無策,不知所措。

4.快速閱讀,雖然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讀完了很多的文學作品和世界名著,但是往往效果不佳,看完后記不住主角的名字,講述不完整故事的內容,更不要提對細節的把握。而且快速閱讀不利于學生對于寫作素材的積累,看完根本記不住,需要用的時候只能依稀記得哪本書里哪個人好像做過什么事,想不起來完整的故事情節。還有就是,快速閱讀很難給人文學享受,囫圇吞棗一般的看書,是很難體會到“棗”的滋味的,既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引發思考。

二、解決初中語文教學問題的對策

1.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應該平衡理論知識和探究實踐的比重。首先,不能過分注重理論,一味的“題海戰術”,妄圖通過題海來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其次,不能讓學生占據課堂所有的時間來自主學習,削弱教師的引導地位,要以書本知識為基礎,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實現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做到符合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設計還應有所創新,不再單調枯燥,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小游戲,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的同時,學生也能有效地學習知識。

2.重基礎重實效。首先,學校在辦學上要走適合自身學校建設的路線,充分了解本校學生的情況,組織教師成立學習小組,制訂符合本校學生情況的教學方案,堅持辦自己的特色教學模式。還要改變對學困生的看法,重新認識他們,幫助他們重塑學習的信心。其次,教師備課就要以提高課堂質量為首要目的,盡力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把基礎打牢,掌握的知識扎實,拋棄虛偽的形式主義,讓課堂真真切切成為學生的知識殿堂。同時,課后作業更要注重實際性,重視基礎強化。

3.鼓勵精讀細讀。初中階段正是對一切充滿好奇心的時期,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認真仔細地閱讀書籍。精讀細讀雖然耗時,但是受益匪淺。不但能深入作品,同作者對話,了解世間百態,社會現狀,還能讓內心變得細膩敏感,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把書細致掌握了,讀書人的氣質才能顯露。而且,精讀細讀有益于記憶和運用,因為你精讀細讀的時候,對人物、故事的了解是深刻的,記憶也是深刻的。

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和分析,能有效地幫助各位初中語文的教師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和問題,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不斷深化對新課標的認識和理解,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既能為學生打開語文世界的大門,又能為他們帶來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

篇(4)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單調

大多數老師在課堂上都還是使用單一的教學管理模式,就是在課堂上老師掌握主動權,在課堂上一切都由老師說了算。在課堂上制訂管理模式和制度來約束學生,對于學生的要求和制約比較多,這樣不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課堂教學,一味地用管理制度來約束和懲罰學生,反而打消了學習的積極性,導致課堂的學習效率很低。

2.課堂氛圍比較低沉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氣氛比較消極,由于老師的職業素養不是很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學生成績的高低,在課堂上表現得很嚴肅,這種情況可能使學生與老師之間形成距離,有的甚至會害怕老師,在語文的學習中也就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已,這都是導致課堂氣氛比較低沉、消極的原因。

3.教學評價的缺點

由于教學評價的內容都是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對于學生智、體、美等方面的發展不重視,而學生對于智、體、美方面的評價也沒有完善的標準,在有的課堂教學上甚至沒有,這就使學生的技能和素養得不到發展,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1.提高老師的職業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師的職業素養。老師不要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而要從其他的知識領域來豐富自己,在不斷提高自己專業高度的同時,更要不斷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2.以學生為中心

在課堂上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實行民主化的觀念,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吸收知識,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

3.改良課堂的教學管理制度

課堂上的管理主要是對學生的管理,比如一些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老師就要進行合理的管理,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此外還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靠老師來進行調節,老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職業素養,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篇(5)

語文在生活及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具有優秀的閱讀能力也間接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堅實基礎,更能拓寬學生視界,刺激思考,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筆者秉承國家初中課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結合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不合理

在閱讀教學課前,教師需要細致地對課堂教學計劃進行規劃。但是,我們看見目前許多老師依舊延續傳統教育模式,在教學設計和課堂安排中仍舊沿襲以前的一套,沒能體現出新時代的閱讀需求。我們不是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模式,它是前輩教育教學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只是老師是學生閱讀教學中的引導者,不能完全蕭規曹隨,應當結合具體教學環境,細心觀察學生在閱讀課程中的表現,必要時,做些記錄分析,這樣會有效幫助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2、學生沒有在課堂上占據主動地位

我們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閱讀教學課堂中,任然是老師一問,學生一答的課堂模式。我們應該看到,閱讀是人與書本的對話。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問一答的狹窄對話之中。學生應當在課堂上占據主動地位,老師作為一個循循善誘者,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肯定和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是學生的回答與標準答案相吻合就表揚,不吻合就批判,這樣會扼殺那些精彩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局限學生的閱讀思維。

3、沒有幫助學生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

目前的閱讀教學模式,經常能看到一些老師通過大量、反復、有計劃、有目的的閱讀訓練,使學生形成一種持續穩固的閱讀習慣。這種出發點無可厚非,可是老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反而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并非“多多益善”。老師在課堂上一字一句,咬文嚼字式地分析每一個要點,唯恐錯過一個要點,生怕留下一點遺漏。試問,學生跟著老師這樣單一直線行走,怎么能發散思維呢?久而久之,學生受老師這種閱讀習慣的影響,由主動閱讀變成了機械式的呆板分析,從而缺乏自己的思維。這樣的閱讀教學造成了課堂任務冗雜、繁多、枯燥的情況。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慢慢輕視、淡化,閱讀興趣也就逐漸降低,造成了學生閱讀自覺性的缺失。

二、解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策略

1、老師在課前認真做好課堂安排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有計劃地構建一張教學藍圖。針對不同的文章,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的學生,應當加以適當的引導。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以學生為課堂的根本,老師需要避免先入為主,而應該積極引導課堂,營造一種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參與到師生共同對話的樂趣。

2、推動教學模式的改變

新時代下,老師迫切需要一套適合自身,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要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就要立足于改變教學模式這一環節。以前的教育模式重點關注分數,但是一個學生才能的高低,絕不僅僅體現在分數上。所以,教師們應當轉變關注重點,關心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的一些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鼓勵學生課下多閱讀,課上多提問,課后多思考,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盡量弱化對分數的重視。

3、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很多地方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不上去,都和學生閱讀興趣的缺乏密切相關。學生一旦萌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就化被動為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營造出一種積極良好的閱讀氛圍。據此,教師們可以先選擇讓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書籍,讓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閱讀,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此外,老師更可以開展一些別開生面的課堂活動,比如,讓學生們自己講故事、演故事等,提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渴望得到外界關注和認可,閱讀就能提供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既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同時豐富了課堂形式,可謂一舉兩得。

篇(6)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多媒體教學已經開始走進初中課堂,嚴重沖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應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步確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學生在課堂中對老師的依賴。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濫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地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然而,教師在教學中的無節制應用,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多媒體濫用的現象。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導致教師無法在規定的課堂內完成教學內容,還吸引了學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學效率。

(二)探究式教學流于形式

自主探究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育模式。然而,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未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探究教學的內容得不到充分發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影響著語文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開展:第一,教學內容不具討論價值。教師為響應教學改革的要求,讓學生討論簡單的教學內容,忽視了探究式教學實質。第二,未把握討論時間。討論時間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問題的討論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在討論期間開小差;討論時間過短,未討論出問題的實質。因此,討論時間把握不合理,不僅浪費了教學時間,還降低了教學效率。第三,討論形式單一。教師缺乏課堂組織能力,開展探究式教學時,往往采用自由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

(三)教學理念落后

由于應試教學的影響,教師的思想轉變并不徹底,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導致語文教學中仍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地參與到語文課堂中。

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多媒體技術的合理利用

現階段,多媒體教學成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由于語文課本中的人物、事件都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多媒體教學通過將圖片、視頻、文字等集為一體,能夠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學習《小石潭記》采用多媒體對課本中的字詞進行解釋,可有效減少板書時間。但是對于重要字詞的解釋,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板書,增加學生的記憶力。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多媒體教學,不僅降低教學難度,還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著差異。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學習差異,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展開教學活動,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而讓所有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例如,學習蘇教版《迢迢牽牛星》時,對于基礎弱的學生,可要求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再讓基礎稍好的學生根據課后注釋解釋古詩的意思。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課堂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教學重點。另一方面,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確立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學習蘇教版《多一些寬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寬容的含義,再讓學生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學生展示寬容。文章結束時,讓學生仿寫第二段關于愛的含義的句子,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積極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目前,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基于語文教學中的獨立性,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雄的事跡,激起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讓學生講講生活中的英雄和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還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三、結語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提出,學校開始重視語文教學改革。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采用現代化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

參考文獻

[1]張眼亮.新時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及發展對策[J].才智,2013(13).

篇(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22—0062—01

初中語文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近年來,新課改對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長期以來教育習慣的影響,我國西部偏遠地區的語文教育一直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本文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堂灌”。初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授課本內容時,通常采用講解和板書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記錄,有時還要求學生背誦。教師把一切都做好,也就使得學生不愿主動動腦思考,而且教師也很少會去考慮學生的思想,一切都按照教師的準備進行,這使得學生只會被動填鴨。

2.對教學目的認識存在偏差—“以考定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的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師都是為考試而進行教學,很多知識內容都是跟考試有關,逐漸淡化了語文教育的本質目的。使教學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而學生也就不能正確地進行學習。因為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很難提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過于沉悶。

3.教學所面對的對象不夠全面—“抓大撂小”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都很看重自己的教學成績,因此,就重點培養那些成績處在中上等的學生,而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放任不管,這種做法普遍存在。這是由于教師對教學本質理解的偏差,初中語文教學的本質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說讀寫能力,讓他們能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而不是只單純的提高卷面成績,卷面只是對成績的一方面考察,并不是全部。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的改善對策

1.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對科目感興趣,才能很好地學習該科目。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先激發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在教學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否則無論教師如何努力講解,學生在沒興趣的時候都不會用心去學習,更不用說提高文學修養了。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問題改善措施的第一步。

2.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接下來就應該進行第二步,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習慣能決定一切,正確的習慣更能帶來好的成效。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教育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所以該環節中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會對之后的高中學習帶來很多便利。這就需要教師做一個很好的引導,比如說,在每篇課文學習之前,教師讓學生提前進行閱讀預習,開始時學生可能很不喜歡,把它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這需要教師來進行合理的引導。

篇(8)

隨著大多數學校硬件建設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很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借助于預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按照教學要求通過屏幕顯示,并通過使用者和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任務。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能對教材進行準確的、生動的展示,能將抽象的觀念和事物具體化,也能將課節知識系統化。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將教訓內容多維化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既是講解者。也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課件的制作者以及課堂活動的組織者。無論是從教師的“教”的角度,還是從學生的“學”的角度來看,利用多媒體上課。確實起到了優化課堂、整合資源、調動學生主動性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如信息的過量載入、課件的華而不實等等,下面筆者就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一些探討。

1. 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

1.1 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新課程注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很多英語多媒體教學中,課件成了一節課的主體。教師按照課件被動的“放”。學生按照課件被動的“看”,教師和學生都丟失了自己。這類多媒體課盡管采用了新的教學手段,但是教學理念、方法仍然是陳舊的,仍然是“填鴨式”教學,只不過是變成了更為先進的“電灌”。知識點往課件上一羅列,然后一張一張幻燈片往下放,成了慣用的模式,從教學過程中根本體現不出學生的主體性,“穿著新鞋走老路”。

1.2 照搬下載課件,缺少“同化”

近幾年,互聯網發展迅速,網絡上可供使用的英語教學資源也越來越多,由此也就出現了課堂教學對這些課件的依賴,有些甚至原封不動地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上。這種“拿來主義”,不僅忽略了對學生的具體學情的分析,也缺少教師在教學風格上的“同化”,整節課顯得生硬、死板,有些甚至會出一些類似于講授者都不理解課件制作者意圖這樣的“硬傷”。

1.3 盲目追求信息量,忽視學生認知負荷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其實就是利用多媒體信息載體的多樣性、交互性和集成性,把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元素結合起來,利用聽覺和視覺使學生加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純正發音的語言環境。也正是由于多媒體教學所具備的這些特點,導致部分教師擴大化了多媒體承載的信息,盲目的追求信息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負荷,使學生不停地在聽與記的過程中來回奔波,甚至顧此失彼,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量過多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效果,增加的一些無義信息,比如點擊鼠標的聲音、只起點綴效果的動畫圖片等等這些信息與授課無關,但是卻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起到了反作用。

1.4 方法手段單一,缺少情感交流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即使是在教學過程中,交流仍然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活動。而使用多媒體教學,由于教師要操作多媒體設施,只能坐在操作臺后面授課,這樣就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教師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勢來表達思想,降低了講課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就很少使用粉筆來寫板書。一節課堂中的教與學并不僅限于知識點,好的板書也可在無形中感染學生。所以很多利用多媒體上課的通病就是師生間缺少情感的交流,課堂生硬呆板。

2. 具體對策及分析

2.1 更新理念。明確重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只是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要將重點轉變到“教學生學”上。教學理念上的轉變最終是要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再具體一點就是要落在教學過程的主要承載體――教學手段和多媒體上。所以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學課件的設計也應該符合這個理念。

2.2 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整合課件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下載的課件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再加工。口語好的教師可以不用課件里的語音,板書好的教師可以減少課件里的呈現改為黑板手寫。更主要的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的解決方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方式,別人課件里呈現出來的思路和方法不見得適合自己,就像每個工匠一定有適合自己的順手工具一樣.“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學也一樣,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整合課件。

2.3 依據認知規律、科學設計課件

斯威勒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認知負荷理論。所謂認知負荷,是指加工特定數量的信息所需要的心理能量水平。隨著所要加工信息數量的增加,認知負荷也會相應的提高。認知負荷主要來源于學習材料的難易程度等內在特征(內在認知負荷)或材料的外在呈現方式(外在認知負荷)。前者由材料本身性質決定,難以人為改變;而對于后者,則可通過重組信息進行改變,合理設計信息呈現的方式會降低外在認知負荷。所以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消除過量的信息輸人,刪除幻燈片上那些用于解說的文字而僅保留要點。

篇(9)

1.前言

初中體育教學是初中課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體育和生理衛生知識,而且也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體育教學由體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合成雙邊的學習活動。影響體育教學質量重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二是學生,三是學校硬件等辦學條件因素。

2.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學習環境和設施跟不上

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缺乏和老化是目前影響初中體育教學的正常運轉的主要因素,給體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許多初中甚至連一個有標明跑道或者標準線的正規的跑道都沒有,更不要說籃球場和足球場了;各種球類數量嚴重不足,比如說,足球籃球,在基層許多學校經??匆娛畮讉€人搶一個籃球,器械室里堆放著的是一些破損的籃球;由于沒有足球場地,許多學生利用一小塊平地來作為足球場,很難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球類教學。像一些不常用的田徑器材如跨欄、標槍等有些學校也是很缺乏。

2.2 教學觀念落后

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教學改革也進行的如火如荼,但結果卻是教育改革者只熱衷于操作層面上外在課程形式的改革,過分追求一種表面上的熱鬧、活躍,并沒有激活學生內在情感和學習動機。其根本原因,就是許多中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沒有根本轉變。原因有如下幾點:第一,現實社會中,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強調傳授知識,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忽視或輕視體育的行為、觀念、思想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第二,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規的體育課堂教學外還有大量的課外工作,如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及學校運動隊的訓練等;第三很多教師對于新課改的要求理解不正確,僅僅是把新課改理解為教科書的變革。因此他們都會過分追求教科書的新穎性,卻忽視了教科書以及學生的特點,不考慮實際情況就亂用教科書,并且以為這樣就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教師在引進新教材的時候也沒有用科研的態度去鉆研。

2.3教學形式化

在許多初中的教學前和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理解是遠遠不夠,很多體育教師依然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依然以教師為主導,把學生作為學習的客體。而現如今新課改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素質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主動地、活潑地進行學習。然而一些老師片面的理解新課改,片面的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增加一些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體育項目,并且只是一味的灌輸而不是詳細的指導。還有比如說一節籃球課,如果只有一半的學生喜歡籃球,而全部學生卻被教學,結果,一到自主練習,有一半的同學不愿玩籃球,這樣的課程對大部分學生是沒意義的。這就是對于新課程理念、課程標準等簡單形式化的表現,因此可見教師往往只是追求新課改的過程,卻不注重結果,盲目地去創新,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

3.針對問題提出的對策

3.1加強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建設,注意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

具體措施是:⑴學校應注重體育教學并加強體育器材的資金的投入,國家既然強調新課改,相關政府部門就應該將其落實到實處,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入,教師也要發揮聰明才智,制作一些簡易工具,讓設施器材揮發最大的作用。

3.2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改的思想持有以學生為主體和導向的教學觀念。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生長發育,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掌握科學健身方法等為主要內容。教師一定要緊抓這一特點,使教學內容靈活,從而充分的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不可只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不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或對學生放任自流。在這方面教師可通過一些趣味運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3轉變觀念,立足現實,創新挖潛

把體育教學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的灌輸與傳授為中心的“遺傳型”教學轉變為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為中心探索型和發展型教學的正確教育教學觀。設定嶄新的體育教學目標,將素質教育和健康作為指導思想,顛覆傳統的“增強體質”和“技能教育”為主的觀念,樹立身體和心理相一致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教師一定要注重對新課改的學習,從而提高對新課改的領悟和理解,明確新課改的目標,了解新課改的要求。然后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學校經驗以及相關的知識理論,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實踐,抓住新課改的契機,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

總之,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體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與教師、學生、教材息息相關,只有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念,抓住新課改的契機,促進各因素同步發展與協調配合,才能從根本上增強體育教學過程的整體效率和效益,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使體育教學課改沿著高效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1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1.2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到y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地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1.3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都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

2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對策

2.1認真備課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條件

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但備教參,還要努力擴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要對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師自己的理解。在傳統的教學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對教材、教參的熟悉,可以說倒背如流,教學設計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已經預設好,教學內容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課堂就是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這種剛性的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及時處理,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拓展生成。并且教師很容易在備課中忽視學科知識與學生經驗的有機結合,忽視學生的整體感受與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因此,忽視了學生意義生成。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考慮到學生,要把學生當成重要生成性資源來對待,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這也是有效實施生成性課堂的前提。學生所處環境不同,他們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只有在備課中考慮到了我們的學生,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課堂才能有生成性。要想讓課堂具有生成性,在備課時還要多想幾個意外,學生會在課堂中想到哪些問題,教師如何來應對。要想很好的應對這些意外,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熟悉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和教參,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須走到教材之外,給課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人物了解會更深入,或依據學生的問題來設計新的問題,讓學生在探討中提升對文章的理解,課堂的氣氛就能活躍起來。

2.2設計問題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礎

上一篇: 初中歷史導學案 下一篇: 初中數學教學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偷窥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