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39: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歷史導學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10401
導學案的出現是洋思中學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的發展和延伸,也是杜郎口中學“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理念的靈活運用。要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順利而愉悅地完成導學案,并主動思考問題,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導學案的編寫要科學、嚴謹、簡單、適用。怎樣才能把握好導學案編寫詳細或粗略這個度呢?
1.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的編寫應細化
三維目標是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要達到的學習結果的預期。它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并能提綱挈領地統領課文內容。如果把三維目標全部展現就會拖沓冗長、頭重腳輕。在導學案編寫過程中把知識目標細化是合適的,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只需要在教師版的導學案中呈現。
2.考試的熱點和重點的編寫宜細化
導學案要能實現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方法的功能。要讓學生知道重大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等,保證學生在考試中游刃有余。一些考試的重點如黨的重要會議(一大、七大、、等)在導學案的編寫上宜細,甚至可以用相對固定的模式呈現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意義等。這樣編寫既能一目了然地梳理知識脈絡又可以使重點知識的呈現比較完整。再如王朝的更替,導學案的基本內容一般為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等。
3.內容導學環節的編寫需細化
內容導學環節是體現導學案導學思想的主要環節。導學案不僅是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檢測的重要依據,對學生宏觀把握課文內容,有效實現教材整合,理清課文線索非常重要。導學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練習冊,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的適當拓展、有益補充。內容導學編寫得詳細對學生獲取關鍵知識十分重要,反之則會讓學生一頭霧水、不明就里。
二、初中歷史導學案適合粗略的方面
1.對于較難理解的課程內容宜粗略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應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钡钦n本中卻有許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如七年級歷史下冊《近代前夜的盛世與危機》一課,涉及許多名詞諸如近代化、重農抑商政策、工業革命、股份制經營方式等,七年級的學生因歷史知識儲備非常有限,對歷史名詞知之甚少而感到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這種內容,教師寫導學案時宜粗不宜細,能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內容后在教師的指導下感知即可。
2.文化科技及美學鑒賞方面的內容應粗略
歷史學科與許多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建筑設計、數學、語文、政治、美術等。初中歷史課要讓學生基本了解中國古代重要的科學成就,比如北京故宮的富麗莊嚴,還有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輕盈勻稱、美觀大方的趙州橋等。要了解這些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就要通曉地理、文學、藝術等學科知識,講好文化課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和文化素養,歷史教師按照其他學科的要求來詳細編寫導學案也有不夠精確或喧賓奪主的嫌疑。因此這類的課程內容,其導學案編寫宜粗不宜細,能讓學生對其概貌有清楚了解即可。
3.課堂教學總結提高的環節需粗略
總結提高往往是對課文內容的全面概括或拓展,對課堂教學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這個環節在導學案上不好編寫也不需詳細編寫。對于課堂小結,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總結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時的實際情況來處理。
導學案是推進有效教學、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載體,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探索科學有效編寫好導學案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導學案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通過導學案的模式進行學習,學生可以自主分析研究問題,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1]。我們要積極的完善導學案,促進其發揮更大的效益。
1 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1 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初中歷史教師還在沿用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仍然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作用,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鍛煉,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十分枯燥,學生沒有興趣去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高。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就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利用導學案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
1.2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內容距離現在的時間都比較久遠,有些時代背景、故事等,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而且對于這些比較久遠的知識,許多學生沒有興趣去學,不愿意了解,及時學習了,馬上就會忘掉,所以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教師要運用導學案,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積極的閱讀教材,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對于開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對問題探究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1.3 因人而異,分層教學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完善,會出現許多不同的個性、特點等,而且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統一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那些基礎較差,能力不強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一定的困難,而且由于正處于青春期,學生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學不會知識就干脆放棄不學,對歷史學習型失去信心[2]。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充分發揮歷史導學案的優勢,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用難易程度的導學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習歷史的信心,具有積極的意義。
2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導學案的案例
例如在學習《君主集權強化》這節課,可以設置如下的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和掌握滿洲的興起,清朝的建立及對全國的統治,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歸納努爾哈赤的活動,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以及制造“文字獄”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學生收集資料,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滿足對祖國歷史發展的重要貢獻。認識清朝君主集權的高度強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現。認識到文字獄對社會進步的阻礙[3]。
學習重點: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文字獄的影響
學習難點: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
2.1 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
2.1.1 女真的杰出首領_____統一了女真各部。_____年,他自立為_____,國號_____,史稱_____。幾年后,又遷都_____,改成_____。
2.1.2 清朝建立: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___,___年,他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_____。_____年,清軍入關,遷都___,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4]。
2.2 君主集權的強化
2.2.1 清朝初,保留著由_____貴族組成的_____,權力很大。
2.2.2 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目的:________。設立者:_____。人員組成:由皇帝選調_____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______裁決。職責: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傳達給____和_____去執行。影響:標著著我國______的進一步強化。
(2)大興文字獄:目的:加強______專制,從_______領域嚴密控制______。時期:_____、____和____三朝最嚴重。含義:統治者從____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_______,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____。
后果:造成了_________,摧殘了________;禁錮了________。阻礙了中國社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3 文字獄最嚴重的三朝是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結合下列表格內容,分析滿洲興起的內因和外因,歸納努爾哈赤的功績。
(2)請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列出明清兩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了解明清時期我國君主專制得到空前加強這一史實。
(3)女生:“軍機處的設立,提高了辦事效率,有好處?!蹦猩骸霸O立軍機處,官員們什么都得聽皇帝的,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創造精神都沒有了,一點好處也沒有?!蹦阃馑麄冋l的說法,為什么?
知識拓展
閱讀下列材料:
1、“軍機大臣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清 趙冀
(1)材料中的“軍機大臣”是什么機構的辦事大臣?
(2)這一機構何時創立?其目的是什么?
(3)這一機構的創立有何影響?
2、浙江富戶莊廷瓏修訂前人遺著,取名《明書》。書中敘述清朝入關前的史實,使用明朝年號,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將領抗擊“后金”的事跡,觸怒了康熙帝。參加編寫、刻印和銷售這部書的70多人,都被處死[5]。
(1)這則材料反映了清朝統治者推行什么政策?這一政策最為嚴重的是哪三位皇帝的統治時期?
(2)清朝統治者采取這種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與前代的哪些政策目的相同?
(3)這種政策給當時中國社會帶來了什么后果?
3 結束語:
導學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更加完善導學案,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侍守武.淺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案導學的運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13).
[2] 于霞,馬世章.“學案導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歷史教學問題,2011(4).
采用學案導學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和諧統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隨著素質教育與時俱進的深入展開,教與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挑戰傳統教學法,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教學研究的中心。實施學案導學,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也保證了學習質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從教案到學案的改變
傳統初中歷史教案教學模式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學的單向性,即側重教師如何將課本知識的呈現,而弱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即教案是老師自行備課,學生課上只能被動學習。在時下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又過多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歷史課堂上場面“活躍”并沒有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從“教案”到“學案”的改變,就是把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如何讓學生學。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考試的要求,編制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案”,并提前印發給學生。學生依照“學案”自主學習,初步掌握基礎知識、概念,梳理知識線索,并嘗試用所學的新知識解答“學案”中的問題,進行自我能力訓練。學生能自主完成的內容,就可以通過自學而掌握;疑難的內容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以解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初中歷史學案導學的實施
1、編制歷史學案
制定一套設計科學、適合本校學情的歷史學案是初中歷史教學成功的關鍵。它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歷史學案的設計筆者認為應遵照以下原則:
(1)遵循課標要求。編制歷史學案要圍繞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控制學量,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具有啟發性。學案設計過程中要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3)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學案中的問題設計至關重要,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應有層次性,把握好問題的梯度,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規律,做到循序漸進。問題設計還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2、指導學生預習
學生在閱讀教材相關知識后,自主地完成學案上的對應內容,同時在自學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將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明確學習的重難點,經過自己的思考生成新的問題。教師對于學生自學過程應給予一定的指引。通過歷史學案相關環節和問題的設計,能夠讓學生明白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哪些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等。教師還應提示學生將預習中產生的疑問做好記錄,培養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的意識和習慣。
3、課堂教學重在引領
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課堂上教師應組織學生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全面準確透徹的掌握、理解、運用知識,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防止學生的討論失控而偏離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努力達到以下目標:(1)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2)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3)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及時給予正確、恰當的評價。教師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淺顯的問題或錯誤的回答教師做好引領,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4、精選鞏固練習
學案中的鞏固練習的設計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符合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七年級的學生應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八、九年級學生應把練習題的選擇重點放在學生思維的調動和能力培養上。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
5、課堂總結
在歷史學案的最后環節設計為課堂小結,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學生對本課所學的收獲及時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歸納、梳理等能力,促使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也是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鍛煉與培養。
三、初中歷史學案導學的成效
1、促成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養成。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在預習中有了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學生就提前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一來,學生聽課的時候,對這部分重點聽,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
2、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學案導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如何把握,并知道應該怎么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
3、提高了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學案導學改變了教師以往備課,備學生環節無法落實,課堂上教師是主人,學生按著教師備課的路子走的狀況。由于歷史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預習,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有目的地參加聽課,因而課堂上學生自我參與率高,教師圍繞學案中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學案導學一改以往教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低效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沒有什么會一成不變的。"世異時移,變法宜變",改革與創新是教育發展和進步的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條件。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的轉變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推行,廣大教師的備課理念和備課方式也隨之改變,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備課是確定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難點及相應的教學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改要求的備課是以學生為本,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為主,能更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傳統備課注重掌握大綱、專研教材、了解學生,習慣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關注的是"課"而并不是學生,注重的是"傳授"而不是互動,導致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學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學案導學就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提出對初中的歷史教學有相當大的影響。
所謂的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經過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針對"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案導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有備而學,提高教學效率。學案導學,自始自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拿到學案后就開始了主動學習,這時學案是學生的指導教師,通過學案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的重點,并自覺地進入預習的狀態,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夠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基礎知識,并重新發現和確認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自覺地做好了課前的準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書面指導下,或自學或互學,或自我鉆研,或小組討論,或研討或探討。學生自主地參與群體中,融入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這里沒有教師陳述式的講解,完全成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另外,學案導學從研制學案開始,教師就已經進入了指導的角色,因為從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習內容、學習環節的設計無一不是教師個體和集體智慧的體現,課堂上教師隨時把握和調節學生學習的環節和節奏,并根據教學環節不斷變化隨時給予幫助和點撥,利用啟發機智促進知識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這里教師既不是目中無人的講解著,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觀者,而是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成為真正的啟發者、點撥者和誘導者。
總的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是突出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自主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案引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提升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但教學的過程當中有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不好的學生,基礎好的、自學能力強的同學學的更輕松,進展更大。基礎差或自學能力不強的同學,如不加以個別輔導將會是一個災難。因此學案的設計要針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而設計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特別是在總體基礎比較薄弱的鄉鎮初中,開展學案導學,要求教師不光吃透教材還要分清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學案。
在學案中明確了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在學案指導下優生的預習反饋比較好,并能重新發現和確認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自覺地做好了課前的準備。但是學困生還不習慣自主參照學案預習,這個差距在預習反饋的練習中明顯體現出來。為突破這個問題,我也參照了學案導學的設計要求,組織學生分組學習,采取組長責任制,由優生帶動學困生,并在鞏固練習設計時將知識點由淺至深。經過這一節課,結合半學期來的實踐,我發現學案導學在歷史教學有以下幾點影響。
首先,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指記住或懂得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產生的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內在的東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責任心,樹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參與社會生活,有能力地選擇生活方式,解決現實中可能遇到的這樣那樣的生存問題、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等等。而學案導學在歷史思維技能方面,使學生們能夠評價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歷史記載、創建合理的歷史論點和看法,并以之為基礎,在現代生活中做出見多識廣的決策,
二是,歷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學生能自主了解本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中包括社會領域、政治領域、科學與技術領域、領域和文化領域(、宗教、美學)中的抱負、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以便能在分析當今公民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題時作出明智的決策。
三是,在學案中明確了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在學案指導下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并能重新發現和確認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更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結合教師書面教學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點,而教師也可以從學生自主學習后反饋出來的問題針對性地教學。
總之,改革與創新是當代教育發展和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條件,在新課改的背景與條件下,"學案導學"符合時代要求,有利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淺談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010-10-2
[2]《正確認識歷史教育的重要地位,推動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 2010-8-28
[3]《如何提高歷史課的課堂效率》:2010-10-6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不但要受學生的認知圖式、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還會受學習活動所在的學習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學習環境會導致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不同理解。
例如:七下人教版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中重點內容——關于“隋煬帝修大運河”的評價,一般情況下導學案會設計成:
合作探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怎樣看待隋煬帝興修大運河?
問題設計簡單,但缺乏適宜的學習情境的提供,對于初一學生來講思維難度較大,可能無從下手。
換種方式,如下:以下是古人關于大運河的兩首詩,請你先閱讀理解,不懂的地方問老師,然后回答問題:
問題:(1)這兩首詩對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態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各是什么態度?(2)你怎樣評價隋煬帝修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
利用導學案這一平臺,學生通過閱讀、體會詩歌,了解古人對大運河開鑿的兩種不同的態度,拉近了學生和歷史的距離。
再如:人教版七下第16課《中外交往與沖突》,如果“鄭和下西洋”部分的導學案這樣設計:
根據書本知識,快速完成1—4題(個人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糾錯)
(要求:書中劃出要點,理解記憶)
1.明朝前期,___(皇帝)派遣___下西洋。
2.鄭和為什么下西洋?為了___。
3.鄭和下西洋共__次,共歷時___年,首航的時間是__年,船隊規模由__人和___船組成。
4.鄭和下西洋起點是___,最遠到達___,七次航行共到過___國家和地區。
填空式的導學案設計索然無味,學習任務思維要求低,學生閱讀干巴巴的文字很難產生對鄭和下西洋恢弘氣勢的感性認識,進而失去探究歷史根源的愿望。
而設計成這樣——
根據PPT播放的《大航海》視頻并結合書本知識,快速完成1—4題(后略)。
雖然導學案上只增加了幾個字,但是這部分歷史的呈現方式已經從單純的文字變為形象的影片展示;教學模式也從單純的導學案教學變成導學案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產生了極大反差。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使學生全神貫注觀看視頻的同時快速記錄下有效信息,基礎知識的自學效果非常好。在此后的探究環節中,學生更是延續這種學習熱情,思維活躍,討論熱烈。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導學案可以為學生提供文字性的真實情境,雖然在增加初中生對歷史事件的感性認識上是有所欠缺,但可在導學案設計時注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
二、提供問題解決類的歷史學習任務
從事復雜的學習任務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特征。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兒童的智力和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是發展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者已經具備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初中學生正處于這個發展階段。
所以,問題解決類的學習任務既具有挑戰性,也是符合初中生認知成熟度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又會帶動一些低級技能的學習。問題解決類的學習任務往往圍繞課文重難點進行設計,在導學案設計中是重點部分,也是課堂活動中師生最為關注的部分。
這樣的設計,幾乎可見于每一個我們初中歷史導學案。節選部分如下:
人教版八下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活動三:統一之路-----骨肉依存/來往密切
合作探究:兩岸統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據你的了解在海峽兩岸實現統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
人教版七下第16課《中外交往與沖突》
合作探究 完成思考題
通過剛才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學習了解,你覺得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鄭和仍值得我們紀念?
三、提供學習的扶手、支架
“扶手”、“支架”用來幫助學生從較低的認知水平向較高的認知水平發展。導學案設計中能為學生發展,創建學習環境提供的“扶手”是將有思維難度的題目進行分解;或者提供思考、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材料,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后,推動學生思維能力地層層遞進。如前面提到的一個問題類的解決任務:“通過剛才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學習了解,你覺得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鄭和仍值得我們紀念?”假如問題到此結束,學生還是比較難以完成這個任務的。
初中“新課改”提出課堂教學應包含學生的積極思考、探究成因,創造性解決問題,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達到提升素質的目的。而傳統的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是課程的支配者,枯燥的背誦、練習、考試成了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工作。顯然,在素質教育走向教育主流模式的今天,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遠遠脫離實際,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初衷,所以,新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教學法應運而生?!皩W案”顧名思義,是相對教案而言,主要指課堂教學中教師用來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皩W案導學”實際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擬通過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模式概述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模式開展教學,一般要分為五個步驟,包括教師提出自學的要求、學生自學教材、教師組織討論交流、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教師精講釋疑、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練習鞏固。在整個“學案導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優化師生關系為基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實現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統一為核心;尊重差異,分層教學為方式。教師要充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支持者和評價者,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并最終實現歷史課程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學案導學”模式可以有效改變過去教師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充分發揮作用。
二、初中歷史課程應用“學案導學”模式的主要思路
1.以豐富的延伸知識導入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當前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耍诮虒W中采用生動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征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課堂內容的延伸知識導入課堂的方式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知識型的材料、信息進行導入。這一導入類型是依賴豐富的資料和新穎的信息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產生疑惑,從而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初中歷史課本、載有許多祖國悠久歷史、世界燦爛文化和眾多重大歷史事件。教師可以充分應用這些篇章所涉及的延伸知識,比如一些歷史小故事、歷史奇聞軼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或者帶著興趣去聽課,這也是趣味教學的另一種方式。
2.以圖文并茂的情境導入課堂。
情景導入法創意課堂,主要是教師有目的為知識創造設計一些和課程知識有關的虛擬情節,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對知識產生學習的主動性。情境設計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情景劇,在條件允許的學校也可以配合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比如學習中國近代史“”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林則徐》等經典的影片。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參觀一些近代史博物館,再加上語言渲染,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近代中國風雨飄搖、備受欺凌,以此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并轉化為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3.以真實的實踐感悟導入課堂。
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導入法是“學案導學”模式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方法。因為以往的教學過程都是以教師說、學生聽為主,即使采用各種方式,也離不開課堂這個固定的地方。而實踐導入法則一改傳統模式,將課堂推向生活、社會。主要是要求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總結與豐富經驗,得出各自的結論,在課前進行展示和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清朝歷史“康乾盛世”的時候,可以在課前讓同學們查閱尋找有關康熙帝與乾隆帝的相關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咨詢整理。待上課之時由各小組分別展示,由教師統一分類整理。對那些整理的資料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同學,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對于搜集的素材不夠豐富、代表性差的同學,教師要指出差距在哪,并告知其提高的方式,但要注意對其已做工作給予肯定。最后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康乾盛世”的影像資料,以此通過聽覺、視覺的立體式沖擊,帶給學生們學習知識的體驗。同時,搜集資料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學習“閱讀”、“文獻查閱”、“資料整理”的很有效的途徑。
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多人一組設計學案。學案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習內容、學法指導、達標訓練、認知擴展等。
1、學習目標要明確,讓學生一目了然,知道本節課要探索的內容及主攻方向。
2、學習內容的設計不是課本所學知識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編排出合理的知識體系。
3、學法指導即學習方法、活動方(式)式的指導及疑難問題的索引、提示等。讓學生掌握方法性、規律性的東西,逐步由“學會”變為“會學?!?/p>
4、達標訓練。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技能、能力,要精心設計有“階梯性”、“層次性”的訓練,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
5、認知擴展。為了學生能靈活掌握知識點,教師應當設計與知識點有很大聯系的內容與學生學習,共同分析與知識點的同與不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二、“學案導學”模式操作及注意的問題
學案導學過程是按照“五步走”的程序進行的。
1、示案自學,確定個體疑點。
教師把學案發給學生,可運用導言、現代教學技術等手段創設適當情景,明確學習目標,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根據學法指導,主動查閱教材
工具書,通過自學等發現問題,確定疑點,在隨記中記錄下來。
2、分組討論,解決基本問題。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個體疑點,教師繼續巡回指導。討論時,大家各抒己見,在交流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在嘗試講道理了,在小組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推選出一個代表將討論的結果和疑難問題列出提綱。
3、點拔引導、全班解疑。
經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集中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組把未解決的問題由代表提出來,老師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讓已解決此問題的小組做一次“老師”,面向全體同學講解,教師適當補充點撥,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迅速進行第二次備課,快速確定講的內容,講的起點,抓住問題要害,一語道破天機,使學生在渴望解釋的心理狀態下,明析事理,收到教與學的高效益。
4、達標訓練,強化鞏固知識。
要限時完成達標訓練題,讓學生當眾批改,以檢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并及時反饋。
5、反饋小結。
根據老師課堂收集到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產生新的認識飛躍。
討論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開始討論的問題要具體,要帶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在學生逐步養成討論習慣后,將討論問題加深。
2要打破學生顧慮,形成自由討論的氣氛。 轉貼于
③在討論中要不斷啟發學生,在一位學生發言后,還可以請其他學生補充,或者請另一位學生來判斷前一位學生講得對不對,還可以要求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同時說明理由。
4要從鼓勵學生出發,當發現學生發言出錯時,不必忙于糾正,而讓他講完,然后請別的學生繼續發言,了解學生的思維角度和邏輯,最后引導學生來判斷并說明理由,要鼓勵后進學生參加討論,把一些易答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重新鼓起學習的信息;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除向未知質疑,它可向已知質疑。
⑤在討論結束以后,教師要比較全面地了解討論情況,要及時對討論的問題進行小結,要讓學生十分明確討論中的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結論的或現在還沒有定論的,要鼓勵學生積極研究、探索。
⑥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倡學生質疑求問,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對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及知識修養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善于處理放與收、問與答、個體與全體、學生與教材等幾方面的關系,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題,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案導學的優點
1、學案導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案導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維能力;課堂上給了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教給了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為學生以后的自我發展打好基礎,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學案導學能“減負”不“減質”。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時代的要求,學案導學不失為一種與這種要求相適應的好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學案導學的核心。由于學生學會學習,疑點、難點都在課堂解決,原來的課下作業在學案導學中基本完成,從而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發展了,教學質量得到大面積提高。
(一)學案組成
經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和探究,研制了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案。學案的主要內容有【課題】【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過程】【布置作業】七部分。【課題】其主要作用是使學生明確學習主題;【課程標準】其主要作用是明確課程標準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準確定位;【學習目標】此部分內容體現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習重點】是把握學習重點,使學生能有的放矢地學習;【學習難點】是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習重點的落實,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知識;【學習過程】是由自主學習、互動提高、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鞏固練習五個學習環節構成。自主學習是將學習內容具體細化成若干個小問題,在每個具體問題中都有學法指導,如在教材第幾頁第幾自然段,閱讀文字或觀察圖片思考問題,重點內容在教材上做好標注和勾畫;互動提高是指小組成員之間分享自主學習成果,對基礎知識達成共識,同時凝練問題;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合作探究環節,小組之間共享學習問題并合作探究,突破重點、難點;拓展延伸是精講點撥環節,此環節一是建構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二是對本節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提升學習高度;鞏固練習是學以致用環節,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拓展學習寬度?!静贾米鳂I】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復習鞏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二是結合學案,完成下節課的自主學習。
(二)學案使用
以上述學案為模板,教師認真備課,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每節課實際內容,撰寫每節課的學案并打印。每節課的【布置作業】環節下發,啟發學生結合學案相關內容完成新課的自主學習,了解學習內容,解決基礎知識,凝練探究問題。
課上我們以學案為準繩,首先班級成員間分享自主學習成果,對基礎知識達成共識,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移交小組內部,小組成員間進行互動提高,同時凝練問題,轉交小組間進行合作探究和交流,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和交流,突破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突破本節課重點和難點之后,教師要啟發學生建構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完成學案中的思維導圖,在此基礎上,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然后結合老師在學案的鞏固練習中擬定的ABC三個層次的練習題,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或全做相關內容,以達到復習鞏固之效果。
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學案是準繩,或隱或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在學案設計上一定要做到定位合理、目標明確、難易適度、知?R認知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作用。
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就是承載知識的機器,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以學案為綱,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學生表達交流為輔緊緊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二)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客體,而學生則位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是主體,“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由課前的自主學習到課堂上的互動提高、合作探究等環節,充分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體現出學生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學生交流了什么,探究了什么,在整個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引領學生學習,啟發學生表達交流、成果共享,達成學習目標。
(三)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傳統式教學中老師一言堂,全面系統地、面面俱到地傳授書本知識,可謂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主次不分。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則是以教材為藍本,與時俱進地優化、組合課程資源,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問題1:你是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動能、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的?
學生:物體運動則有動能;被舉高就有重力勢能;有彈性形變就具有彈性勢能.(學生舉手回答的,說明該學生的知識扎實,表述簡潔明了)
教師活動:出示一杯開水.
問題2:一杯開水可以燙傷人,是否說明它有能量?
學生稍作考慮集體回答:可以.
問題3:開水的能量能否用肉眼判斷?動能、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即機械能又能否用肉眼判斷呢?
學生舉手回答:開水的能量不能用肉眼判斷,而機械能能用肉眼判斷.
點評:筆者發現開課教師,利用這三個問題,一方面幫助學生溫故知新,讓學生將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更便于學生理解內能的知識;另一方面,采用了類比法這種思維方法,將內能與機械能類比,讓該方法成為溝通思想、知識和能力的橋梁,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還有通過問題3,不著痕跡地引入到下一個環節,并引入了新課內容,真是一箭雙雕啊.
2新課教學――內能
問題4:像開水具有的能量我們稱為內能,你知道什么叫內能嗎?小組交流討論并完成課堂鞏固1.
課堂鞏固1內容:(1)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類比:那么處于運動的分子是否具有動能呢?如果有,我們可以稱它為
.
(2)受到地球吸引的物體如果被舉高,儲存了
能,彈簧發生彈性形變,具有
.
類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類似于上述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間也存在
.
類比:叫做物體的內能.
練習校對時,內能的定義強調“所有”,校對完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信息快遞: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問題5:課本插圖12-17(a)(b)(c)中物質的分子在運動嗎?說明什么問題?
(補充:課本插圖(a)小女孩看到自己騎的自行車后輪胎變癟了;圖下文字:車胎內的氣體.(b)鐵水(c)冰山)
學生:三圖中物質的分子在運動,說明任何物體都有內能
問題6:誰能歸納內能和機械能的相似點與區別?
通過引導學生得出:機械能可以為零,而內能不能為零.
問題7:內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學生陷入了思考中,教室里面此時鴉雀無聲,筆者都感覺好像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經過4分鐘的樣子,還沒有學生舉手.
教師引導:前面我們講到開水具有內能表現為能燙傷人,如果開水再燙些,會不會燙傷的更厲害呢?
教師還沒有說完,就聽到有五六個學生大聲說出了內能的第一個影響因素:溫度.
教師:你再仔細揣摩一下內能的定義,猜想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內能?
不到三十秒,已經有學生舉手了.
學生回答:我覺得還有分子間距和質量.
教師:你猜想的依據是?
學生:內能是所有分子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質量大,所以分子數就多,內能就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同樣分子間距越大,我想分子勢能也越大.
教師引導:怎樣使分子勢能不同?
學生:狀態不同.
教師:猜想依據是什么?
學生:由分子那塊知識我們得知:固體分子間距最小,液體次之,氣體分子間距最大.所以分子間距不同說明物質的狀態不同.
點評:《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這是一條重要的原理.就是說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讓提的問題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內,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因此,課堂提問的難度要適中,不能過難,否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無法保持學習物理的熱情,從而失去了提問的價值.但在物理學習中,難免會遇到比較抽象與思維難度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該開課教師,將難度大的問題7,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都圍繞著內能的影響因素這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縱向發展,從而使學生對這一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師演示實驗探究: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向質量相等的熱水與冷水中同時滴一滴紅墨水),教師引導得出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水的質量與狀態相同.
得出實驗結論: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教師:對于同一物體,溫度越高,擴撒越快,分子勢能越大,它的內能一定越大.
問題8:能否說物體的內能越大,物體的溫度一定上升嗎?
學生1:不能,物體質量增加,溫度不變,內能也增大.
學生2:不能,物質的狀態改變,內能也改變.內能增大可能是由液態變為氣態時,如水沸騰時,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大.(這條是教師引導得到這么完整的答案的)
3新課教學――熱傳遞
問題9:給你一杯水,如何改變其內能?
學生1:喝掉一些;學生2:太陽曬;學生3:加熱 ……
對于學生3:加熱,教師順勢引入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熱傳遞.
教師:溫度不光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比如把水放在冰箱內.
播放視頻:體驗熱傳遞.
問題10:結合視頻、課本信息快遞,你能發現熱傳遞的哪些特點?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40頁信息快遞:熱傳遞:當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時,就會發生熱傳遞.熱傳遞時,能量從溫度高處轉移到溫度低處,直到溫度達到熱平衡.
學生學習、交流和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熱傳遞的產生條件:有溫差;傳遞方向:溫度高到溫度低;終止標志:溫度相等;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問題11:能否再舉一些生活中熱傳遞的實例?
學生1:捂手;學生2:燒開水;學生3:烤火;學生4:曬太陽……
教師介紹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點評:這一塊內容,教師把一個開放型的問題(給你一杯水,如何改變其內能)作為火把,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這個開放型問題剛好是上一個新課教學內容的總結,而且它還巧妙地引入到下一個新課教學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將過度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4新課教學――熱量
問題12: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溫度還是能量?――引入熱量的概念.
問題13:你能從熱量的概念中讀取哪些信息?
問題14: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嗎?
問題15:溫度、熱量、內能三者有何關系?
根據學生自學能力的個體差異,“學案”應在課前適當時間內發給學生,通過學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閱讀教科書知識的學習興趣,以舊啟新,為知識的遷移創造良好的條件.新課伊始,要求教師分析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認真備課,從構建良好的知識準備、方法準備和心理準備入手,組織學生開展“短、平、快”的學習熱身運動,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或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創設適當情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提出僅依靠已有的知識或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盡可能使學生產生急于解決問題的沖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思維.
2 以案導學,據案自學,展開思維――導學
在學生了解了學習目標,產生了學習欲望之后,順勢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運用學案這個主動學習的工具,自主學習教材,自己動手探究難點,教師給予個別指導,啟發學生主動質疑.在嘗試自主學習階段,教師不要隨便干預學生,要舍得“放”,放心地讓學生進行探索并解決各種問題.學生依據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原有知識結構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被同化或順應,形成初步的知識結構.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疑問、不明確或不理解的地方,這樣就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展開的思維的翅膀,從不同方面考慮問題.
3 引導探究,探究質疑.活化思維――導研
探究性教學是最能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有效教學方法,對學生在據案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疑點、難點,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抽象問題模型化,對物理現象所隱含的本質屬性、規律進行抽象歸納、猜想,設計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的方案,然后學生進行理論或實驗探究,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質疑,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通過發散――收斂――發散的多次循環,迸一步活化思維.
4 組織討論,合作釋疑,深化思維――導疑
對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個別疑點,及時組織學生(前、后、左、右四個同學分成一組)進行討論.討論中要求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簡單地說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對問題的看法,供其他同學討論、批評、切磋、補充.討論中,教師要容忍一時的無秩序的“混亂”,培養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虛心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但時間不宜過長,經學生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決不浪費時間,教師應立即給所有學生分析講解難點和疑點知識.
5 精講點撥,歸納總結,整合思維――導法
針對合作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教師進行精講點撥.教師講解中重點抓住前后知識間的共同要素,進行畫龍點睛的點撥,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總結學習的知識要點,以達到補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
6 評價激勵,分層練習,差異發展――導評
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討論過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每一個細小的閃光點,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明白的,要鼓勵其大膽去探索.在學案中教師要精心設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題組和題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選擇,既保證低層次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多體驗一點成功的歡樂,少體驗一點失敗的痛苦,又使高層次的學生學有創見,有用武之地.“學案”中的分層練習題,教師要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同時在巡視的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根據反饋結果,及時矯正,并補充補償性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把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
7 知識拓展,創造運用,拓展思維――導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