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39: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歐姆定律基礎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這一節在學生學習了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及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才編排的。通過這一節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和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為進一步學習電學內容打下一定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掌握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計算;根據歐姆定律得出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技能目標
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歐姆的生平,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通過歐姆定律的運用,幫助學生樹立物理知識普遍聯系的觀點以及科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價值意識。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和變換式的意義,并且能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電學計算。
難點:運用歐姆定律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二、說學生
1.學生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節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并且還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具備了學習歐姆定律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但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聯系的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具體的形象來支持。所以在本節學習中應結合實驗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
2.知識基礎
要想學好本節,需要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有: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三、說教法
結合學生情況和本節特點本人采取以下幾個教法:采用歸納總結法、采用控制變量法、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四、說教學過程
1.課題導入(采用復習設置疑問的方式,時間3分鐘)
復習:電流是如何形成的?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么作用?
設疑思考:電壓、電阻和電流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通過簡單的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這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的關系研究產生了興趣,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2.展開探究活動,自主總結結論(時間37分鐘)
根據上節探究數據的基礎,讓學生自主總結出兩個結論: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為了進一步得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可采用以下幾點做法: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系”“成反比關系”的意思,從而引入歐姆定律的內容;讓學生思考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可以將這兩個結論所包含的意思表示出來,從而引入歐姆定律的表達式。
3.說明事項
在歐姆定律中有兩處用到“這段導體”,其意思是電流、電壓、電阻應就同一導體而言,即同一性和同時性。
向學生介紹歐姆的生平,以達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歐姆定律應用之一:通過課本第26頁例題和第29頁習題2和習題3,讓學生自己先試做,然后教師再加以點評和補充,使學生理解掌握歐姆定律表達式及變形式的應用,達成教學目標的知識目標,充分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地位。
應用歐姆定律解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同一性
即公式中的U、I,必須針對同一段導體而言,不許張冠李戴。
(2)統一性
即公式中的U、I、R的單位要求統一(都用國際主單位)。
(3)同時性
即公式中的U、I,必須是同一時刻的數值。
(4)規范性
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即按照已知、求、解、答四個步驟解題)。
歐姆定律應用之二: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1)實驗分析
在演示實驗之前,要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大膽的猜想,當學生的猜想與實驗結果相同時,他會在實驗中體驗到快樂與興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演示實驗
將兩個電阻串聯起來,讓學生觀察燈泡的亮度情況(變暗了),并說出原因(電路中的電流變小了,說明總電阻變大了)。
得出結論:串聯電阻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②演示實驗
將兩個電阻并聯起來,同樣讓學生觀察燈泡的亮度情況(變亮了),并說出原因(路中的電流變大了,說明總電阻變小了)。
得出結論:并聯電阻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2)定性分析
(提出問題)為什么串聯后總電阻會變大?并聯后總電阻會變小?
得出結論:電阻串聯相當于導體的長度變長了,所以串聯電阻的個數越多總電阻就越大;電阻并聯相當于導體的橫截面積變粗了,所以并聯電阻的個數越多總電阻就越小。
(3)定量分析
利用歐姆定律公式以及前面學過的串并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特點推導串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關系得出結論:(1)電阻串聯后的總電阻R串=R1+R2+…+Rn;(2)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
4.小結(4分鐘)
(1)理解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
(2)運用歐姆定律解決有關電學的計算題以及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5.布置作業(1分鐘)
本節作業的布置主要是針對歐姆定律表達式及其變形公式的運用,并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的一些常見題型加以知識的鞏固。
作業:《課堂點睛》17頁至18頁的習題。
五、說板書設計
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
2、從教材結構看,教材采用傳統的處理方法:先利用能量守恒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進而得出路端電壓隨著外電阻變化的規律。這樣的程序,數學演繹推理的味道很濃,加之沒有令人信服的實驗,缺少了對物理規律的感性認識的過程,學生難以形成比較深刻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1、從學生的認識結構和能力水平來看,學生不知道電源的內阻對閉合電路的影響,因此,常常把路端電壓看成是不隨外電路變化的。這種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僅通過幾次講解是難以逆轉的。
2、學生已學習了電動勢、內電阻、外電阻等概念,知道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
三、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技能方面:
(1)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研究路端電壓的變化規律,掌握閉合電路中的
(3)學會運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路的問題,知道閉合電路中能量的轉化。
2、能力方面:
(1)通過實驗,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科學結論,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
(2)通過分組隨堂實驗,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研究,得出結論的探究物理規律的科學思路和方法,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3)通過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思想及情感方面:
A.通過外電阻改變引起電流、電壓的變化,樹立學生“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
B.通過分析外電壓變化的原因,了解內因與外因關系。
C.通過短路電流的模擬實驗,加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
D.通過先猜想再驗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合作實驗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1.重點: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導出
2.難點:路端電壓的變化規律,
應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突破重難點的教學設計思想
1、營造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景
設計一個如圖1所示的電路,讓學生先猜測再觀察實
驗現象。(小燈接電動勢為3v電源時較亮)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激發了他們的探求新知的動機,為突破重難點提供了良好的開端。
2、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歸納物理規律、構建自己的正確理解
教師演示實驗, 讓學生在實驗數據中探索出“新”的物理規律,使學生在探研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六、課前準備
【教學用具】
自制演示實驗電路板、干電池、安培表、伏特表、滑動變阻器、電鍵、導線、課件等。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一:電源電動勢增大時小燈泡的亮度變化
教師出示電路板,小燈泡與兩節干電池串聯,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在原電源的基礎上,再串上4節干電池,讓學生猜想:閉合開關后,小燈泡可能會發生什么現象?
教師演示:發現小燈泡變暗了。
留下疑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小燈泡沒有變得更亮,也沒有燒壞,而是變暗了呢?
(二)新課教學
1、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推導
設問:我們已經學習了電動勢,知道電動勢是反映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本領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那如果電源接入了電路,電動勢與內電壓、外電壓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演示實驗二:E與U內、U外的關系
教師向學生介紹可變內阻電源裝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個電表的讀數并記錄五組數據。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記錄數據。
2、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
探究活動二: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
老師引導學生設計電路圖。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路端電壓與負載的關系,注意短路、斷路兩種特例的分析,記錄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三:低壓電源短路
電路短路時,電路當中的電流非常大,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短路的發生。教師演示模擬電源短路的小實驗(為了安全起見,只用10V的學生電源),加強學生安全用電意識。
教師:通過實驗我們研究了路端電壓和負載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外電阻變化時,電流會變,路端電壓也會變,那路端電壓和電流之間會不會有直接的關系呢?
探究活動三: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推理法與圖象法相結合)
引導學生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推導路端電壓與電流關系的數學表達式:教師:大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推斷一下:若以電流為自變量,路端電壓為因變量,那么
函數圖象應該是怎樣的?
教師利用幻燈片展示一張U-I圖像,讓學生觀察這張圖像,思考直線與Y軸、X軸的交點分別代表什么物理意義,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圖像。
探究活動四:閉合電路中的功率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推導得到有關功率的相關結論:
教師:學習了有關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相關的知識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剛上課時所留下疑問:電源電動勢由3V變成9V,為什么小燈泡會變暗呢?
學生自己分析,推測小燈泡變暗的原因。
演示實驗四:多個小燈泡并聯時的亮度變化
例題:當開關逐漸閉合時,小燈泡的亮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電壓表的讀數呢?
考考查的重要內容,由于電學實驗具備開放性、設計性、探究
性、靈活性和思想性等多個維度的考查功能,所以電學實驗
是高考實驗考查的“寵兒”,然而不少學生最害怕的、失分最
多的就是電學實驗,怎樣更好地復習電學實驗,讓學生不再
懼怕甚至拿高分是一個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2 電學實驗復習的策略的幾點思考
2.1 依綱扣本,研究真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筆者認為要更好地復習電學實驗,首先必須研讀高考考
試說明,并緊扣教材內容,以準確把握復習范圍,研究近幾年
江蘇省和其他新課標地區的高考真題,挖掘其中考查的內涵
以及信息,并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分析、總結,這樣在復習
中才能做到重點、難點了然于胸,才能避免無原則地拓展、延
伸,尤其是對教輔資料的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從而達到有的
放矢地進行復習的目標。
比如,研讀江蘇省2012年高考考綱,其中“電阻的串聯
與并聯”考點是工級要求,那么在具體實驗題中,所使用的
電壓表、電流表改裝問題不宜深挖;涉及電表最小分度是“2”
或“5”的讀數問題較為復雜,通過研讀高考試題,不難發現高
考對此讀數要求不高,所以教學時宜粗不宜細。
2.2 掌握電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保證雙基落實
實驗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是指能明確實驗目
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
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實
驗結論,近幾年的高考電學實驗題,有很多考查學生的基礎
知識、基本技能,不少試題源于教材,是教材實驗的組合與改
裝,如2010年江蘇高考題中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實驗,所
以在高三復習時應確保雙基落實。
2.2.1 基本儀器的原理及使用
正確選用實驗儀器是進行實驗的前提,要想正確選用儀
器,就要對實驗儀器原理及使用非常了解,電學實驗的基本
儀器主要包括:電壓表、電流表、歐姆表等測量儀器以及滑動
變阻器、電阻箱等控制儀器,使用時要注意滑動變阻器的分
壓式與限流式接法的合理選用,要正確選擇電流表內接法、
外接法,這是實驗順利進行并得出準確的實驗結論的前提。
2.2.2
電學實驗的原理與方法
2012年江蘇高考大綱要求考查的電學實驗有:決定導體
電阻的因素、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測定電源的電動
勢和內阻、練習使用多用表等四個,其實驗原理主要是:部分
電路歐姆定律、電阻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等,這些規律的
理解和掌握是圓滿完成實驗的保證,同時也為今后實驗的變
式、延伸提供了可能。
2.2.3 實驗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實驗操作過程是為了得出實驗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處
理得出結論才是實驗最終的目的,這要求學生熟練運用列表
法、公式法、圖象法等方法,在處理中能發現并剔除問題數
據,從而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2.3
抓住電學實驗的核心,構建知識網絡
要立足基礎,重視教材,引導學生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
系,抓住各個知識點的共性與核心,從實驗原理的角度上說,
電學實驗的核心是:歐姆定律,這在考綱上的四個電學實驗
中都能有所體現,因此電學實驗復習時要抓住歐姆定律這個
“綱”對這些實驗進行歸納總結,使看似零散的知識點形成知
識網絡,例如,如圖1所示電路圖,可能進行的實驗有哪些?
①測定定值電阻的阻值
②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③測定電阻材料的電阻率
通過歐姆定律這個核心,建立起
較為牢固的知識網絡體系,再根據學
生的實情組織教學復習,總之雖然電
學實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但只要提綱挈領,抓住了那個
綱,就可以綱舉目張。
2.4 重視典型例題的講解、引導,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提升
2.4.1 電學實驗例題講解,思路要“看”得見
電學實驗教學中筆者發現,一些電學實驗題難度稍大,
學生便感覺無從下手,教師的解題過程只是一個認識的過
程,解題的結果是認知的成果,而元認知是對認知過程的認
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出聲思維,讓學生“看見”教
師思維的過程,“看見”教師在讀到題目時頭腦中激活哪些相
關的信息,會出現哪些可能的方案,怎樣做出評價和選擇,
“看見”教師有時也會進入死胡同但有能力自己走出來,“看
見”教師有時也會犯錯誤,但在元認知監控下能夠意識到錯
誤并改正之,當然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實驗的分
析(有正確或有錯誤)暴露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給教師反饋
信息。
2.4.2 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方向要清晰
第一找出實驗有用的資料,明確實驗目的;第二分析儀
器在實驗中的特點(如電表的阻值)、作用(如定值電阻的用
途)及優缺點;第三實驗中存在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第四
對實驗進行評價,評價實驗的優缺點、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措
施等等,如此一來才能在解答試題時穩操勝券。
2.4.3 知識遷移、能力提升,技巧要掌握
新時期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目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為新世紀大面積培養具有較高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健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勞動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及各種類型人才,下面談談物理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素質觀
傳統教育重知識的教學輕能力的培養,一直把學習成績作為對人才的標準,限制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扼殺了眾多人才。今天,面向基礎教育的教師應以全新的思想指導教學實踐,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從整體素質和社會需要評價、衡量人才。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科學家、專家、學者,而且需要更多的普通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動者。學習成績好的能考上大學的是人才,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有較強組織能力、活動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樣是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長,能對社會作貢獻的人就是人才。其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觀。我國有十幾億人口,僅靠培養少數人為目標的天才教育或精英教育是無法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才能把人口的包袱轉化為人才的優勢,才能在當今的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以足夠的人才優勢穩操勝券。因此,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會他們求知,教會他們做人。
二、在物理課教學中樹立科學思維的意識
初中物理中的“歐姆定律”的教學,依據大綱和編者的意圖,補充和調整教參上擬定的教學目標。調整后的目標是:(1)知道“分離變量法”是探索物理規律的一種基本方法,知道列表對比法是分析實驗數據、歸納實驗結論的基本方法之一;(2)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及其變換式的物理意義,會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簡單電路的有關問題;(3)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親自參與整個實驗研究過程和數據分析過程,不僅能理解實驗結論和定律的內容,而且知道結論和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歸納得出歐姆定律后,再引導學生反復討論記錄表格中的實驗數據,把每一組U/I的值與導體的電阻值相比較,自然使學生明白變形公式R=U/I的物理意義。應用歐姆定律解答簡單電路的有關問題不是本節內容的重點,只要引導學生討論一兩個例題即可。這樣的教學才能揭示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學法,才能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的足跡體會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科學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之本,是連接教與學、知識與方法、能力與發展的紐帶。現有的初中物理教材有了較大的進步,雖增大了實驗容量,但大部分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較少。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站在科學方法論的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內容,必須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發展水平及未來社會的需要,做到:一是對教材中某些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補充,使之更適合學生學習和社會需要。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完成課本規定的實驗內容后,提出新的問題:在上述實驗中若只允許你使用電壓表,實驗能否進行?需要補充什么輔助器材?教師作適當點撥,讓學生充分思考、醞釀、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進一步進行實驗,使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原理和思想在學生頭腦中得到進一步理解和升華。同理,引導學優生對實驗進行誤差分析,并進行補償討論,培養尖子生的綜合實驗素質。另外,電學中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影響電功大小的因素等演示實驗,都可以大膽地作為學生實驗、教師適當指導,讓學生自己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自己歸納實驗結論。這樣不僅能掌握知識和規律的內容,還能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學會研究方法。二是精選教學素材,真正把融于教材中的思想觀點、方法內容、智力價值和精神素養挖掘出來,展示給學生。舉例講解更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情感,開發學生的智慧。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機械能的轉化與守恒、電阻的教學中,都應滲透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
四、物理教師要善于轉化薄弱學科的學生
教師可以進行問卷調查,綜合起來物理薄弱成績差異主要體現在:
1.學生層面分析存在的問題。(1)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始終認為物理學科不重要。(2)學生學習習慣差,上課聽講效率不高,不能當堂掌握所學知識,課下又不能訓練鞏固,致使知識的負積累越來越多。(3)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物理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思維習慣的培養。但學生課上不按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慢慢地和教師的思維逐漸脫節,難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4)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2.教師層面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1)對學生不熟悉,只關注部分成績好的學生和個別成績差的學生,對中間學生的關注不夠,致使有很多有潛力的學生沒有被發現。(2)由于趕進度,課上提問力度不夠。(3)課堂效率低,有的知識不能做到堂堂清,對學生擴展和興趣方面的知識關注多,忽視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堂練習量小,能力提升靠課下作業。(4)學優生培養力度不夠,且作業檢查力度不到位。
從本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可以看出,化學試卷由以往的六頁紙變成了八頁紙,雖然總的題目數基本不變,但是總的量變大了。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閱讀資料、圖像、表格、實驗探究等信息時,能有效抓住題目中有價值的內容,學會分析、理解題目的意圖,并能與自己學習過的基礎知識有效結合,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只有不斷進步,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首先,態度決定一切。
學生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方法、對待學習的認真程度、對學習成果的在意程度等。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又有一部分源于教師的態度。如果教師本身不積極,那么學生也不會有多積極,教師的態度不認真,學生也不見得有多認真。所以,教師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有直接影響。
想要轉變學生學習的態度,教師從自身做起,從每一節課做起。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編寫習題,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備課時不僅要備上課的內容,更要備學生,比如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情況等。除此之外,課后反思也很重要,教師只有認真反思,才能找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其次,不斷學習知識。
俗話說的好,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自己只有一杯水,教師與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相差無幾,教學難免捉襟見肘。但是隨著信息不斷的變幻,對事物的認識不斷的加深,如果我們教師不學習的話,還是固守自己曾經掌握的知識,那么,教師的那桶水還能不能倒給學生一杯水,值得進行反思。作為教師,自己學過的知識畢竟有限,只有不斷學習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讓這桶水里不斷涌出清泉。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老師要有更扎實的基本功以及過硬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這個變化頻繁的時代。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堅持自己學習的態度,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堅持不斷學習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用知識來培育祖國的下一代。讓學習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讓學習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我們帶著希望和憧憬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理化生教研組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學生發展為本,齊心協力,落實好學校制定給我組的各項工作,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過程。使每位教師在科研的同時提煉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學生分析
本人所教學學科共有兩個班,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占xx%,學習發展生占27%。總體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產生嚴重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九年級才接觸化學,許多學生對此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進行知識的梳理,導致學生掉隊,同時學生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等,致使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體系的第一個特點是分散難點,梯度合理,又突出重點。以學生生活中須臾離不開的水、空氣、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學習元素和化合物知識,同時有計劃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定律。這樣使教材內容的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分散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以減輕學習時的困難。為了有利于教師安排教學和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點較突出。
第二個特點,突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以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塊中都有有許多學生實驗和實驗探究,同時又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目標任務
1、 理論知識聯系生產實際、 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2、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學習常見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初步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簡單的化學問題逐步養成自己動手操作和能力。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針對中考改革的新動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養學生適應中考及答案的各種技巧。
5、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6、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2、備課、上課要抓重點,把握本質。在平日的備課、上課中要把握好本質的東西,
3、在平日講課中學會對比。
4、講究“巧練”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學實驗。
6、跟蹤檢查。
7、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化學老師個人工作計劃3
一:教學指導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各學科都在實施新課改,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新課改促使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發生革命性轉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初中物理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現狀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是當前物理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障礙。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作為教師應樹立一切為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幾個班通過上學期期末考試看,每個班的學生成績差距大,好成績的學生少,學空生較多,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有極個別學生上課不聽課,課后不做作業,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學生的思維,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時間共計二十二周,除去節假日,實際授課二十一周,教學時間緊張,教學任務繁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從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計六章,前兩章為熱學內容,后四為電學內容,這些內容比較抽象,特別是電路圖分析對學生更是困難。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內容有:分子熱運動、內能、比熱容、熱機、熱機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這些內容是在學習了機械能的基礎上,把能量的研究擴展到內能。教材首先介紹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通過擴散現象引出熱運動的概念,在分子動理論的基礎上說明內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勢能的總和,通過實驗說明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內能,并引出熱量和比熱容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加深對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熱容表,讓同學們知道水的比熱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要求同學們能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內能的利用教材中重點講了熱機的例子介紹熱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最后給出了能量守恒定律,這一節是對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識從能量觀點進行的一次綜合。
第十五章的教學內容是學習電學概念和規律的基礎,生活中又經常用到,所以在講解知識技能的同時,特別應該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教材盡可能多的聯系是實際,提倡多動手,由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相似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電流和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它們在電路中的基本規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學習電壓和電阻。“電壓、電阻”是初中電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習電學基本規律的必備知識。本章是在學習“電流和電路”知識的基礎上對電學知識學習的深入,是進一步落實課標標準,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必然要求。電壓是電學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學習歐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礎,電壓表的使用和變阻器的使用又是學生探究電學基本規律,進行后續電學知識學習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學習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于電學的核心地位。歐姆定律是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關系的體現,也是學習下一章“電功率”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高中物理中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交流電等內容的基礎。本章通過探究電阻上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明確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在探究結果的基礎上得出歐姆定律。并利用歐姆定律對串、并聯電阻的規律進行定性的分析。通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的方法,探究測量導體的方法,這是歐姆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很好的應用。通過這些探究活動,讓學生領悟探究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實驗的評估和對實驗數據的分析,進一步學習利用控制變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學習電功率。本章是在學習歐姆定律的基礎上,把電學的研究擴展到電能和電功率,是對電學基本規律學習的深入,是電學規律的大綜合,是初中電學知識的終極目標和核心。本章包括“電能”和“電功率”這兩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同時介紹了電熱的作用和有關安全用電方面的知識。從課程標準要求上看,這些內容都是初中電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電功率也是初中電學中最復雜的內容,是電學中的重點、難點。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會主動了解、關心學生。而學生又會從內心感激老師的幫助和指導,這樣激發了學生奮發學習的精神,讓學生主動地學,高興地學,愉快的學。
重點考點
歐姆定律是通過“探究導體的電流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得出的實驗結論.應注意以下考點:(1)公式()說明導體中的電流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兩個因素有關,其中I、U、R必須對應于同一電路和同一時刻.(2)變形式()說明電阻R的大小可以由()計算得出,但與U、I無關.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由自身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決定.由此提醒我們,物理公式中各量都有自身的物理含義,不能單獨從數學角度理解.(3)串聯電路具有分壓作用,并聯電路具有分流作用.
中考常見題型
中考一般會從兩方面考查歐姆定律的應用,一是對歐姆定律及變形公式的理解和簡單計算,一般不加生活背景,以純知識性的題目出現在填空題或選擇題中:二是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串并聯的相關計算.
例1 (2014.南京)如圖1所示,電源電壓恒定,R1=20Ω,閉合開關S,斷開開關S1,電流表示數是0.3 A;若再閉合開關S1,發現電流表示數變化了0.2 A.則電源電壓為____V,R2的阻值為____ Ω.
思路分析:閉合s,斷開S1時,電路為只有R1的簡單電路,可知電源電壓U=U1=I1R1=0.3 Ax20 Ω=6 V;若再閉合S1時,兩電阻并聯,則U2=U=6 V,因為R1支路兩端的電壓沒有變化,所以通過該支路的電流仍為0.3 A,電流表示數的變化量即為通過R2支路的電流,則I2=().
答案:6 30
小結:本題考查了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靈活運用,關鍵是能判斷出閉合開關S1時電流表示數的變化即為通過R2支路的電流.每年的中招都有一個2分的這樣的純計算題目,以考查同學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2(2013.鄂州)如圖2甲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壓表的示數隨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圖象如圖、2乙所示.根據圖象的信息可知____.(填“α”或“b”)足電壓表V2示數變化的圖象,電源電壓為____V,電阻R1____的阻值為____ Ω.
思路分析:國先分析電路的連接情況和電表的作用:電阻R1和滑動變阻器R2串聯,電壓表V1測的是R1兩端的電壓,電壓表V2測的是滑動變阻器(左側)兩端的電壓.因為R1是定值電阻,通過它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所以它對應的圖象應是α,那么圖象b應是電壓表V2的變化圖象,觀察圖象可知:當電流都是0.3 A(找出任一個電流相等的點,兩圖線對應的電壓之和就是電源電壓)時,U1=U2=3 V,根據串聯電路中電壓的關系可知,電源電壓為6V,由于R1是定值電阻,所以在圖象α上任找一點,代入歐姆定律可知()
答案:b 6 10
小結:歐姆定律提示了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和比例關系,三個比例關系分別為:(1)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即()(2)電流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它的電阻成正比,即().該規律又可描述為:串聯分壓,電壓的分配和電阻成正比,即電阻大的分壓多.(3)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和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該規律又可描述為:并聯分流,電流的分配和電阻成反比,即電阻大的分流小.圖象可以很直觀地呈現這種關系,學會從圖象中找出特殊點足解決歐姆定律問題的一大技巧,
第2節 動態電路中物理量的變化
重點考點
由于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或開關所處狀態的不同,使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發生改變,這樣的電路稱之為動態電路.這類題目涉及電路的分析、電表位置的確定、歐姆定律的計算、串并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分配的規律等眾多知識,因此同學們在分析過程中容易顧此失彼,下面我們通過例題梳理一下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中考常見題型
題日常聯系生活實際,以尾氣監控、超重監控、溫度監控、風速監控、身高測量等為背景,考查該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存中考題中常以選擇題的方式呈現,注意:如果題目中沒有特別說明,可認為電源電壓和定值電阻的阻值是不變的.
例3(2014.濟寧)小夢為濟寧市2014年5月份的體育測試設計了一個電子身高測量儀.圖3所示的四個電路中,Ro是定值電阻,R是滑動變阻器,電源電壓不變,滑片會隨身高上下平移.能夠實現身高越高,電壓表或電流表示數越大的電路是().
思路分析:圖A中兩個電阻R。和R串聯,電流表測量的是整個電路中的電流,當身高越高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電流表的示數越小,圖B中身高越高時,滑動變阻器連人電路中的阻值越大,電壓表測量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的規律知道,R越大電壓表的示數越大,符合題意.圖B與圖C中滑動變阻器的接法不同,圖C中身高越高,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越小,同理知道電壓表的示數越小.圖D是并聯電路,電流表測的是支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各支路互不影響的特點知道,不論人的身高如何變化,電流表的示數都不會發生變化,選B.
小結:分析這類問題依據的物理知識是:(1)無論串并聯電路,部分電阻增大,總電阻隨之增大,而電源電壓不變,總電流與總電阻成反比.(2)分配關系:串聯分壓(電阻大的分壓多),并聯分流(電阻大的分流少).(3)在并聯電路中,各支路上的用電器互不影響,滑動變阻器只影響所在支路電流的變化,從而引起干路電流的變化.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思維程序是:(1)識別電路的連接方式并確定電表位置.(2)判斷部分電阻的變化.(3)判斷總電阻及總電流的變化.(4)根據串并聯電路的分壓或分流特點進行局部判斷.
例4如圖4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開關S處于閉合狀態.當開關S.由閉合到斷開時,電流表示數將____.電壓表示數將 ________ .(均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思路分析:當開關S.閉合時,電燈L被短路,電路如圖5所示,電壓表測的是電阻R兩端的電壓(同時也是電源電壓),電流表測的是通過電阻R的電流.當開關S1斷開時,電燈L和電阻R串聯,電路如圖6所示,此時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的電壓,它是總電壓的一部分,所以電壓表的示數變小;電流表測的是總電流,但跟S,閉合相比,這個電路的總電阻變大,總電壓不變,故電流表的示數變小.
答案:變小 變小
小結:本題引起電表示數變化的原因是開關處于不同狀態,解決本題的突破口是弄清楚當開關處于不同狀態時,電路的連接情況和電表的位置.
第3節 歐姆定律的探究及電阻的測量
重點考點
電學實驗探究題的考查比較常規,有以下幾方面:(1)選取器材及連接電路:根據題目要求,分析或計算出電表的量程和滑動變阻器的規格,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且滑片要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表的量程和正負接線柱要正確.(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保護電路,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或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實現多次測量.(3)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怎樣分析數據才能得出結論是近年來考試的側重點,要注意結論成立的條件和物理量的順序.(4)多次測量的目的有兩個,如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多次測量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燈絲電阻是變化的,多次測量是為了觀察在不同電壓下,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難點是單表測電阻和創新型實驗的探究與設計.
中考常見題型 中考常以“探究電流與電壓或電阻的關系”“測小燈泡的電阻”和“測定值電阻的阻值”這三類題型,以實驗探究的方式考查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常規的考查基礎上,近幾年又融人器材的選取、電路故障的處理、單表測電阻及如何分析數據才能得出結論等探究內容的考查.
例5用“伏安法”測電阻,小華實驗時的電路如圖7所示.
(1)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前滑片P應置于滑動變阻器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
(2)測量時,當電壓表的示數為2.4V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7乙所示,則,_____A,根據實驗數據可得R2=____Ω.小華在電路中使用滑動變阻器的目的除了保護電路外,還有____.
(3)如果身邊只有一只電流表或電壓表,利用一已知阻值為Ro的定值電阻、開關、導線、電源等器材也可以測出未知電阻Rx請仿照表1中示例,設計出測量Rx阻值的其他方法.
在電學知識考查中,對電表示數變化的判斷是學生反映出來的一個難點,因為這類題是知識點的綜合也是學生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現對此類題的分析作一下知識點的匯總和方法的總結:
一、必備基礎知識
首先,學生要必備如下知識點:1.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2.電阻與長度的關系:當導體的材料和橫截面積一定時,長度越長,電阻越大。3.滑動變阻器的變阻原理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4.對串并聯知識的理解梳理。
下面,筆者以串聯電路為例總結一下各電表示數變化判斷的幾種典型方法。如右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滑動時,分析各電表的變化情況。
二、幾種常見的判斷方法
法一:層層推進法。
當滑片向左滑動時,L2接入變小得R2接入變小、R1不變,由串聯得R總變小、U總不變。由歐姆定律得I總變大,由串聯得I1、I2接入均變大,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大。
R1不變,I1變大,得U1變大,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大;U總不變,U1變大、由串聯得U2接入變小,即V2表的示數變小。
對剛學完基礎知識初次跟學生研究討論這種表頭示數變化的題型,建議用這種“層層推進法”,讓學生對串聯電路的電阻特點、電流特點、電壓特點以及歐姆定律能更好地熟悉并加以靈活應用。
法二:綜合分析法。
綜合串聯知識:I1=I2
U1+U2接入=U總,為定量
歐姆定律:I=U/R
U1/U2接入=R1/R2接入
因為R1不變,R2接入變小,得R1/R2接入變大,即U1/U2接入變大,所以U1變大(電壓表V1的示數變大),U2接入變小(電壓表V2的示數變小)。R1不變,U1變大,得I1變大,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大。
在學生對串聯知識及歐姆定律靈活應用的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老師可以再推廣綜合分析法。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分析能力,且讓學生的認知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法三:極端思維法(極限法)。
當滑片P向左滑動時,令最后滑到最左,U2接入最后變為零,這樣能快速得出U2接入變小即得電壓表V2的示數變小,而U總不變,由串聯知識可得U1變大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大;R1不變,U1變大,得I1變大,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大。
若滑片P向右滑動時,令初始滑片在最左端,R2接入初始為零,得U2接入初始為零,這樣能快速得出U2接入變大,即得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而U總不變,由串聯知識可得U1變小,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小;R1不變,U1變小,得I1變小,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小。
學生能掌握極端思維法的要領,解決問題就會簡單便捷。在力學的問題中也能得以方便使用。
示例一:小明用身邊的器材做實驗,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塑料直尺放在圓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圖(a)所示。往直尺兩端放不同數量的相同硬幣,并調節硬幣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b)所示。若從左、右兩側各取下一枚硬幣,則直尺______端將下沉。
這題各取一枚可以變通理解為各取走相同枚數,極限法以左側枚數為標準全取掉,可快速得知右端下傾。
物理例題教學是思維方法的教學,而不是知識的灌輸,通過例題教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文字敘述轉化為物理情景,建立起物理模型,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抽象,學會概括,學會推理,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題中容易形成思維習慣,思考問題時受到束縛,不能靈活的把物理規律應用到問題中去。學生經常會說,課聽得懂,就是題不會做,原因就是沒有養成物理思維的方法。下面我就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兩個例題和同行們做個交流。
一、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人教版選修3-1第二章第七節學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之后,教材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應用歐姆定律給出了例題1:在圖2.7-4中R1=14Ω,R2=9Ω。當開關處于位置1時,電流表讀數I1=0.2A;當開關處于位置2時,電流表讀數I2=0.3A.求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電阻r。
分析: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和題述的兩種情況,可以列出下面兩個方程
E=I1R1+I1r
E=I2R2+I2r
消去E,解出r=■
解:E=I1R1+I1r(1)
E=I2R2+I2r(2)
代入數值,得r=1ΩE=3V
這道例題是教材經過精心設計編寫出來的,它不僅訓練了學生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使用,同時提供給學生如何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信息。這道題目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功能,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因勢利導,根據教材的編寫思想,把題目稍作變化,則更能發揮題目的作用,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得到放射性發散。例如,如下圖所示,題目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還能測出電源的電動和內阻是嗎?
題目改過之后難度并沒有明顯增加,通過學生的探究過程,激活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不僅可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創新意識。當然題目還可以變化為:如下圖所示,把定值電阻換為滑動變阻器,用一個電壓表一個電流表能測出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嗎?
隨著學生思維的發散,學生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應用有了認知情感,并且能夠逐步總結出測量電源電動勢的方法:(1)可以用一個電流表和兩個定值電阻來測量(2)可以用一個電壓表和兩個定值電阻來測量(3)可以用一個電壓表和一個電流表測量。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物理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滲透,強烈的刺激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改頭換面,激發興趣,鞏固新知
人教版選修3-4第十三章第二節學過折射定律之后,教材給出了如下例題:如圖13.1-4所示,一個儲油桶的底面直徑與高均為d。當桶內沒有油時,從某點A恰能看到桶底邊緣的某點B。當桶內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時,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點C,C、B兩點相距■。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的傳播速度。
甲 乙
分析:在圖乙中過直線AB與油面的交點O做油面的垂線,交桶底于N/點。此題是說,來自C點的光線沿CO到達油面后沿OA方向射入空氣。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如果光線沿AO方向由空氣射到油面,折射光線將沿OC進入油中。以AON作為入射角,以CON/作為折射角,由折射定律可以求出油的折射率n.
解:(1)光路如圖所示。
(2)由題意知,底面直徑與桶高相等,所以圖中角r=450,
角i可以計算出sin i=
作者簡介:李紅(1985-),女,大學本科,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級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在先后學習“洋思”、“杜郎口”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后,我校結合實際也在積極探索符合課改要求,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大膽嘗試與探索,“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而通過對“自主――互助”教學模式不斷的探索與應用,使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以“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為出發點,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以往的物理的章節復習課,通常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先領著學生進行知識穿線,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然后再輔以習題的訓練,重點、難點題型的專項訓練.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梳理,學習主動性差,積極性不高,課堂容量小,效率低.按照新課堂模式進行復習,效果有所提高.
現在我所任課班級的復習課,學生按照“分配任務―小組準備―匯報展示”這一程序進行學習,教師有目的的點撥、剖析,采用“分配任務講解”的方式進行復習課的講解,這種復習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展示,也鍛煉了學生知識梳理、語言組織與表達等能力.此復習方法加大了課堂的教學容量,使得復習課更有活力,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下面淺談一下“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在物理復習課上的幾個問題.
一、任務分配難均衡
這種復習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前就布置好學生要復習的內容,將復習任務分配下去.但任務的分配很難均衡.比如說,復習光這一章時,這章共有5節,教師要求班級所有小組的這5節的基礎知識都要復習到位,而每個小組有六位成員,如果每位成員5節都要詳細復習完(包括基礎概念,規律應用,典型習題,重點習題,難度稍大的習題,沒解決的習題)所用的時間是很長的,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但要是分工復習,每位成員只復習一到兩節,又會有復習不到位的知識.針對這個問題,我根據小組成員的成績情況給他們分了工,成績在本組靠后的兩位成員只復習基礎知識,中等成績的成員負責基礎題的收集與講解,組長與副組長負責收集重點習題和典型習題,全組成員沒解決的習題匯總到一個習題本上.這種方法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出現:如基礎知識整理的不全面,習題收集的不典型等,還有的學生參與程度不夠等.
二、匯報順暢無亮點
學生預習充分,當然在展示時有話可說,但往往就基礎知識來說,講解一直很順暢,既遇不到什么困難,也沒有什么亮點.他們在收集基礎知識時,往往把學過的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公式,單位等)機械的重復一遍,學生收獲往往不大.這樣的復習課很多問題沒有被發現,成為“暗礁”.考慮到這種情況,課堂學習應該采用“問題集中營”式講解.學生一學就會的不再匯報講解,而是把這些知識改為檢測性問題.對于那些學生認為有疑惑、難度大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或者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之后,進行放大講解.這樣學生在講解、解疑、答疑、反思的過程中,就會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三、評價實效性不強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師應該重視課堂評價.過去我們常常采用個人加分式和小組加分的評價方式,經常采用的評價方式還有“加分式”、“插花式”、“插紅旗”等.此外我也非常重視語言的魅力,時常用較新穎、比較有激勵性的語言表揚學生,但一段時間后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有所下降,無論你用什么激勵方式都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激情去學習,這個困難一直困_著我.
教學過程中,復習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堂好的復習課,既可以幫助學生梳理一個階段的知識體系,又可以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使知識升華到另一個高度;因此,無論復習課面臨著多少難題,我們都應該去鉆研,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
淺析中考電阻的考點
江西省信豐縣大塘中學341600曾龍生
摘要:中學物理通過物理現象引入物理概念,從而研究物理規律,通過“物”喻出“理”的實質,通過“物”展現“理”的內含,物理的內因是感性認知,去除粗糙取精華,去除表面展現本質.電阻問題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幾乎是中考必考的內容,本文例舉幾例作簡要剖析.
關鍵詞:歐姆定律;電路;串并聯
作者簡介:曾龍生(1982-),男,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一、考查對電磁鐵特點的認識和歐姆定律的應用
例1(2015年廣東廣州)巨磁電阻(GMR)在磁場中,電阻會隨著磁場的增大而急劇減小,用GMR組成的電路圖如圖1所示,S斷開,A2有示數,電源電壓恒定.則
A.S閉合時,A2示數減小
B.S閉合時,A2示數不變
C.A1示數減小時,A2示數不變
D.A1示數增大時,A2示數增大
解析(1)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因素有線圈匝數的多少、電流的大小以及是否插入鐵芯.(2)當S閉合后,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路中電阻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判斷電流變化,從而可知電磁鐵磁性強弱變化;由巨磁電阻(GMR)會隨著磁場的增大而急劇減小,判斷GMR的電阻變化,得到A2示數變化情況.
S閉合后,左側電磁鐵電路連通,電磁鐵中產生磁性,巨磁電阻電阻減小,所以右側電路中電流增大,即A2示數變大.故A、B錯誤;
S閉合后,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左滑,變阻器連入阻值變小,電源電壓恒定,由I=U/R可知,左側電路電流增大,A1示數變大;左側電路電流大,電磁鐵中磁性增強,巨磁電阻電阻減小,所以右側電路中電流增大,即A2示數變大.故D正確;反之滑片右滑,電阻增大,左側電路電流減小,即A1示數變小,電磁鐵中磁性減弱,巨磁電阻電阻增大,所以右側電路中電流減小,即A2示數減小.故C錯誤.
答案D
點撥本題關鍵用好巨磁電阻(GMR)在磁場中,電阻會隨著磁場的增大而急劇減小.
二、考查電路的動態分析
例2(2015江蘇鎮江)為響應國家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的規定,某同學設計了一種煙霧報警裝置,其原理電路如圖2所示,R0為定值電阻,R為光敏電阻,其阻值隨光照強度的減弱而增大.當電流表示數減小至某一值時,裝置報警.S閉合后,當有煙霧遮擋射向R的激光時
A.R0兩端電壓增大
B.電路消耗的總功率增大
C.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增大
D.增大R0的阻值,可使裝置在更高濃度煙霧下才報警
解析由電路圖可知,R與R0串聯,電壓表測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首先,根據光敏電阻與煙霧濃度的關系可知有煙霧遮擋射向R的激光時其阻值的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和R0兩端電壓的變化,根據P=UI可知電路消耗總功率的變化,再根據歐姆定律結合R的阻值判斷電表示數比值的變化.
因光敏電阻R的阻值隨光照強度的減弱而增大,所以當有煙霧遮擋射向R的激光時,R的阻值變大,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大.由I=U/R可知,電路中的電流減小,R0兩端電壓減小,可使裝置在更低濃度煙霧下報警,故A、D錯誤;由P=UI可知,電路消耗的總功率減小,故B錯誤;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等于R的阻值,則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增大,故C正確.
答案C
三、考查串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能公式的應用
例3(2015江蘇鹽城)創建生態文明城市需要我們共同關注環境.我市某興趣小組為了檢測空氣質量指數,設計了如圖3甲所示的檢測電路,R為氣敏電阻,其電阻的倒數與空氣質量指數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己知電源電壓12V保持不變.R0=5Ω,當電壓表示數為4V時,求:
(1)通過R的電流:
(2)2 min內R0消耗的能;
(3)此時空氣質量指數.
解析(1)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由I=U/R計算通過R的電流.由圖甲可知,R0和R串聯,電壓表測R0兩端的電壓,所以IR=I0=U0/R0=08A;
(2)根據W=UIt計算2 min內R0消耗的電能:W0=U0I0t=384J;
(3)計算R的阻值得到1/R的大小,由圖象可得空氣質量指數.
UR=U-U0=12V-4V=8V,所以R=UR/IR=8 V/08A=10Ω,所以1/R=01Ω-1,由圖象乙可知,此時空氣質量指數為25.
答案(1)通過R的電流為08A;(2)2 min內R0消耗的電能為384J;(3)此時空氣質量指數為25.
點撥能熟練運用公式,還要能從圖象中找出有用信息.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基于緘默知識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中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問題或本堂課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教師設定了核心問題,還需要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更好的理解核心問題,核心問題的解決過程也就是任務的完成過程.通過這一核心問題或任務來幫助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設置核心問題或任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頭腦中緘默知識的存在,幫助學生將有關學習活動的緘默知識顯現化并得到檢驗、批判和應用.緘默知識最大的特點在于它不脫離認識主體,只有學生本人,尤其是他的緘默知識是發展自己認識能力的向導和主人.學生的已有知識對于新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核心問題的提出及腳手架的搭建只有建立在學生現有緘默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自主活動使教學的結果性目標與體驗性目標都獲得更高的[HJ1.2mm]達成度.
比如研究課《歐姆定律》確立的核心問題:利用桌上器材,探究給定元件的I、U關系.這一核心問題的設計是基于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及緘默知識產生的.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在導體兩端加上電壓,電路中就有了電流,且知道電流I與電壓U有成正比的關系,這便是學生所擁有的緘默知識.再創設問題情景:是否所有的電學元件兩端的電流I與電壓U都有成正比這種關系呢?學生此時已被激發出好奇、求知的欲望,想要迫切的解決這個問題卻對解決方法有些茫然,在這種氛圍下提出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既使學生備感親切,同時又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獲得新的認知指出了方向,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體驗已有的緘默知識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
2 基于緘默知識的核心問題教學模式的學生活動原則是:核心問題的解決活動在前,應學習的知識與方法生成在后,即: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后達到知識的提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知識所反映意義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如教師)的介紹和講解.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體驗學習是人的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生體念,而且要用腦去思考探究,用心靈去意會感悟,并內化為自己的緘默知識,外化為行為習慣,在體驗性學習中,學生“在做中學”和“在做中體驗”,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學會分享和合作,從中獲得積極的感受,促進了學生在語言和身心等方面素質的發展.
在研究課《歐姆定律》實施過程中,筆者摒棄原來舊的教學方法(僅簡簡單單進行講解,或讓學生自習、背公式等),采用核心問題教學法,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伏安特性曲線上,在學生利用圖象歸納得到歐姆定律的適用條件之前,先讓學生利用給定器材,通過實驗探究不同元件的I和U的關系,在實驗中初步體驗I、U、R三者的關系,筆者觀察到,學生在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對觀察到的某些現象發出了興奮的驚嘆聲(與已有的緘默知識發生了沖突).此外,筆者讓學生分析測得的實驗數據,在坐標紙上取適當的標度,建系描出I-U的關系圖線(此圖線即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這就讓學生將體驗中的緘默知識顯性化,為后面的反思提升及運用反饋環節打下了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 將活動中的體驗提升為知識和方法后,教師應對學生獲得的體驗進行檢測,讓學生在運用中修正并內化所學知識,進入到新的緘默狀態
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檢測認為,預先制定檢測手段使教學手段做到有的放矢,使檢測與評估貫穿教學過程成為可能.檢測內容與要求使教學內容更加突出,檢測結果則使教師做到教學狀態心中有數.預先制定檢測能為學生提供是否到達目標的檢測機會,而減少教師的一言堂、不著邊際的自我表演現象發生,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