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39: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無線通信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無線通信反制技術
隨著民用和軍用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通信頻段內的信號變得日益密集,民用、軍用、不同功率、不同帶寬、不同調制制式的通信信號交織在一起,使得電磁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無線信號反制的實現并不是簡單的手機信號屏蔽。一般手機屏蔽器在工作過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從前向信道的低端頻率向高端掃描。該掃描速度可以在手機接收報文信號中形成亂碼干擾,手機不能檢測出從基站發出的正常數據,使手機不能與基站建立聯接。而無線信號反制技術不僅可以阻斷手機與基站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實時監控手機與基站之間的通信。當需要發現目標手機時,還可以控制手機的振鈴和短信功能。無線信號反制技術基于基站模擬技術和軟性無線電技術,用軟件來定義無線電波發射和接收方式,搭建無線電通信系統。也就是說,現在那些高性能的無線電設備中所遇到的數字調制問題將變成軟件問題。軟件無線電能夠實現可編程通信,對信息進行有效控制,覆蓋多個頻段,支持大量波形和應用軟件。這樣無線通信新系統、新產品、新業務的開發也逐步轉到軟件上來,而無線通信的產品價值將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軟件上。軟件無線電采用基于Python腳本語言和C++的混合方式。Python用來構造流程,C++由于具有較高的執行效率,被用于編寫各種信號處理模塊,如:濾波器、FFT變換、調制/解調器、信道編譯碼模塊等。無線通信反制的硬件設備分為兩部分:①前端單兵設備;②信號處理設備。單兵設備是一款集目標定位與無線傳輸為一體的偵查設備,它可配合無線通信反制信號處理主機定位目標手機的準確距離,誤差小于0.5m。該設備不受與信號處理主機之間距離的限制,減輕了在各種復雜環境下抓捕嫌疑目標的難度。無線通信反制信號處理主機是硬件獨立的,可根據需求采用不同的硬件版本,軟件不受影響。常用的信號處理主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FPGA、數模/模數轉換器、可編程控制抽樣率的數字上/下變頻器等。
3無線通信反制技術功能
本文研究的無線通信反制基于基站模擬器技術和軟件無線電技術,系統功能由軟件定義,其物理層行為也能由于軟件的改變而改變,可實現以下功能:(1)在隱蔽非接觸的條件下,利用移動跟蹤方式,多次比對,快速抓取并確定犯罪嫌疑人手機的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及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2)系統可實時顯示手機的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場強值、歸屬地等信息。采集用戶信息后,可根據需要全部釋放,使其保持正常通信,實現移動電子圍欄功能。也可對特定目標保持抓取狀態;(3)可獲取犯罪嫌疑人的手機明碼(手機號碼),截獲并顯示該手機發送出的短信息內容及收件人的手機號碼,可以偽裝任意號碼給目標手機發送任意短信內容;(4)偵測到目標手機信號后,可使用單兵測向設備,通過對信號場強的測量,可逐步搜索鎖定犯罪嫌疑人的精確位置(誤差小于0.5m);(5)利用已獲取的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及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系統可實現目標信號報警功能,一旦截獲“黑名單”中的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及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設備自動報警;而截獲“白名單”中記錄的號碼,將提示并釋放。適用于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收費站等重要場所,防范犯罪嫌疑人進入該區域。
2設備狀態監測中無線通信技術集成軟件系統
在無線集成網絡運行過程中,由于系統是由無中心節點組成的網絡形式,能實現無線通信模塊的優化自治,并且能針對具體的控制節點進行無線移動。系統是由無線通信模塊網絡節點組成的自治多跳系統,中心控制節點是分布式控制網絡,能保證兩個節點能實現直接通信。一方面,主機結構中,網絡節點需要應用有效的程序,數據采集和處理。另一方面,路由結構,網絡節點需要應用路由協議,確保選擇策略和選擇路徑得以實現數據轉發,保證路由維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無線集成網絡結構中,信號采集、信號調理以及數據分析處理過程是整合狀態,而節點內嵌入高檔工業級微處理器,需要結合數據分析處理算法,保證頻譜處理效果和高價值信息應用模型符合標準,真正落實分布式處理。在線路規程中,設計人員要對通信系統進行集中整合和綜合性分析,確保處理機制和管控措施符合標準,也要對設備的運輸參數以及軟件預期接受狀態展開集中整合[1]。(1)詢問和確認方式,也被稱為Enquiry/Acknowledgement,在設備狀態無線遠程監測系統中,有兩種形式的存在,而詢問/確認方式主要應用在其中一種,但是不會有非預期的接受方接收傳輸的系統,換言之,兩個設備在一條專用的高速數據鏈路上傳送。詢問/確認方式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協調設備之間的傳輸或是查看設備是否已經準備就緒能夠進行接收與輸送,若在詢問后,結果顯示,可以接收,而接受法已經準備接收,在回答確認字符后,便可以開始接收,若回答否認字符(NegativeAcknowledgment),則停止接收,待準備就緒后,再次進行確認。若設備之間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收到確認方式和否認方式,那么說明,傳輸方在詢問的時候可能將Enquiry丟失,此種狀況,只需要斷開連接,重新發送即可。若詢問方式給出的結果是否定的,且三次均呈現否定信息,那么傳輸方則需要斷開連接,并在下一個時刻重新開始連接整個過程,若呈現結果為肯定,也就是確認幀連接成功,則表示數據開始傳送,待數據傳輸完畢后,發送系統會以EndofTape結束此次傳輸。(2)輪詢和選擇方式,應有在設備主站中,能實現拓撲結構的綜合性優化,也能保證多點系統在不同節點間進行優化協調,確保設備準備工作和應用工作的完整性,對同一條傳輸線路的主設備和若干從設備展開深度的數據和信息交換。其中,主設備控制鏈路,從設備則負責接收和遵從相關指令。(3)差錯控制,在信號上對相關傳輸數字信號進行差錯控制,針對不理想的特性以及噪聲展開深度分析,將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規則,對檢驗信息碼元與監督碼元之間的關系展開深度的審定和分析。從而在研究體系建立過程中發現錯誤,然后及時的糾正錯誤。設計人員在對軟件進行實效性分析過程中,也要保證處理效果和參數系統的完整性,提高軟件的實時運行效率[2]。
3設備狀態監測中無線通信技術集成硬件系統
在硬件系統中,電動機在變頻器控制下會出現不同的轉速,使得傳動鏈轉動效果得以完成,在壓電加速器傳感結構安裝后,保證軸承運行方向符合標準。在實際設計結構中,要對具體的參數進行集中整合。(1)電動機。選擇三相異步電動機,型號為Y90-2,額定功率為1.5kW,額定電流為3.5A,主要是利用Y型接法,額定轉速控制在2840r/min。(2)變頻器主要選用的是ALLenBradley1336plus,能在5.28Hz、105Hz以及12.2Hz三種環境下運行,且對應的轉速為每分鐘300r、600r以及1200r。(3)加載機械裝置,主要是利用氣動加載結構,主要包括空氣壓縮機、導管以及加載箱三個部分。設備狀態監測過程中,要對無線集成網絡的不同功能進行判定,并隨網絡節點展開深度分析,不同的網絡節點要從數據采集單元、數據處理單元以及控制模塊展開深度分析,從數據采集和數據中轉等過程中提取具體數據,保證通信路由協議能實現數據和主節點的優化分析,作為數據的中轉站,節點在完成采集任務外,也要對周圍鄰居節點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保證能及時將信息傳遞到主節點中。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較為常見的就是PC104控制器。PC104控制器不僅能實現嵌入式控制,也能對總線規范進行高效整合,是一種較為優化其小型的控制系統。版型是90×90×15mm的小型模塊、自層疊總線不同母板、0.1英寸64引腳、總驅動電流4mA、模塊的功耗1~2W。總線和系統較為易于擴充,需要技術人員對其進行集中審定和核查。在系統中,相應模塊具有橫向的總線信號,需要引出插針,能在優化使用原機總線擴充的情況下,實現整體模塊的優化升級[3]。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計算機和自動化管理技術的不斷升級,應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備進行系統化維護,能在保證狀態測試的同時,對故障進行預診斷,并且對其壽命進行評估,從而建立過程化跟蹤體系,減少故障次數的同時,提高設備狀態監測的實際效果,為項目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曾昱 單位: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837年,美國發明家莫爾斯發明了人工電子報裝置,從此人類進入了通信時代。到現在已有了174年了,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通信技術發展迅速,無線通信更是飛速發展。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在現代社會給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數據傳播的方式。
一、什么是無信通信?什么是無線通信傳輸系統?
無線通信:通過電磁波信號能夠在自由空間里傳播的特性來進行信息的交換的一種方式。它主要有衛星通信和微波通信兩種方式。
無線通信傳輸系統是由發送設施、接收設施和無線信道三個部分構成,是通過電磁波來完成數據或信息傳輸的系統。它主要的傳輸手段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和衛星通信,是現代社會傳輸信息數據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二、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應用范圍
無線通信傳輸系統主要應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防科技,醫學,教育,農業,生產等;另一方面是:人類的日常生活,如手機、計算機、汽車導航、汽車自動報警,消防火警自動報警等等。
(一)在國防科技,醫學,教育,農業等的應用。
在國防科技領域的應用。國家在“985”建設項目中明確指出,要把無線通信傳輸運用于以下內容的研發:(1)終端設備的開發,包括了帶樣機、射頻發送與接收樣機;(2)物理層的安全技術的實現;(3)具有自動組織功能的無線通信傳輸的實現;(4)高吞吐量的信號處理的實現。國家對于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應用很重視,目的在能夠建立水聲通信網絡和陸地寬帶通信網絡的自動化性能。磁懸浮列車的無線通信感應控制,磁懸浮通過無線通信技術的感應控制列車的行駛。無線傳輸的TPMS系統是保障車輛安全出行的措施,也是科技領域發明的一項杰出的設施。
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醫院與120中心合作成立的緊急救助網絡系統正是通過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將院前搶救、中途救助、醫院急救三個部分聯系在一起,提高了救助的成功率。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在醫院診療中的管理應用。將計算機與3G技術結合,新的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對于大型醫生的管理及業務上的流程安排帶來了很大程度的方便。還有無線的居家電子尿失禁的治療儀器的發明,智能化的無線抽血傳叫系統的發明,還有無線的心電電子監控儀器的發明,這些都是無信通信傳輸系統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并且取得了成功。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在教育教學中運用也日益增多。如學生的資料管理電子自動化。視屏教學,網絡教學。衛星也用于學校的遠程教育中。學校的學習和管理都進入無線通信時代,科學教育更加方便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及管理。
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藍牙技術的溫室環境的監測系統、通過紅外線動物自動識別系統、無線傳感器在溫室的監控應用等等無線通信都應用于農業發展。無線通信傳輸系統被廣泛的應用于農業生產自動化,農畜管理和供應等等方面。
(二)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方面。人類運用手機、計算機等通信工具,進行信息的交流和轉換。人類的信息傳輸正因為手機、計算等無線通信的應用變得方便起來,人類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這些通信工具,信息交換不再受地域的影響。同時這些高科技的現代通信的運用節約了資源,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在汽車導航上,無線通信傳輸系統是大放光彩,利用衛星導航,人類可以很快的接受自己的位置信息信號,并且準確無誤的制定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節約時間的同時也節約了資源,避免了很多錯誤。還有對于汽車的自動報警無線裝置,能夠在車輛發生危險時自動的像車主發出信號,避免不安全的事情發生。在消防上的無線自動火警報警系統的應用,當火災發生時,及時的報警搶救,能夠減少人們的生命威脅,將人們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無線信息傳輸系統對于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遠遠不止這些,正因為它的發展,人們生活和工作變的方便起來,越來越多的無線通信將會應用于人類生活的更多的領域。
三、無線通信傳輸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存在的問題:1.無法接收要選擇的信號。電臺發射出的信號、工業設施的輻射電磁波、大氣層固有的電子的干擾等都會對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產生干擾,影響無線通信傳輸系統接收信息。2.容易被盜用,安全性極低。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利用電磁波信號交換信息,這樣懂得無信技術的人很容易找到漏洞,進入盜取信息數據資源,對信息安全造成了安全隱患。3.對距離的不敏感。無線通信,尤其是衛星通信對距離的不敏感。
解決方案:1.從種類繁多的電磁波里選擇出有用的信號。加強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抗干擾性,減小外界因素對無線通信系統的干擾。發射設施和接收設施可以借助線性、非線性電子線路對攜帶信息的電子信號進行篩選的交換和處理。2.加強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安全性,對于信息數據的傳輸最好加碼,不容易讓別人破譯,加強信息數據的安全性。3.對衛星的設計人性化,增加實用性。
四、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發展前景
無線通信傳輸通過了第一代通信1G,到第二代通信2G,再到現在的3G第三代無線通信,無線通信是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重要。生活和工作中,各個領域或方面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應用是越來越多,目前人們將無線通信傳輸系統作為最主要的信息數據傳輸系統。各行各業在無線通信傳輸系統上的投資愈來愈大,產業知識帶動經濟的發展,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應用是順應時展的,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發展的前景是無可估計的。無線通信傳輸系統的改進和完善將會更加的方便人類管理,自動化的管理新系統將會進入一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如今智能手機和上網本的發明應用,讓信息傳輸隨時隨地,我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好的發明出現,無線通信傳輸系統會進入高發展的時代,無線通信將會滲入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將無處不在。
五、結語
無線通信傳輸系統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現代生活中,它已經滲入了各個領域,它是現代社會信息數據傳輸的最重要的方式。雖然它還在發展階段,雖然它的發展還不夠完善,但是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有信心,它會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完善,在不久的將來,它會給人們帶來更方便、更高科技的生活,讓人類社會受益于現代科技。無信通信傳輸系統將會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最杰出的發明之一。
參考文獻
[1]高峰,張文安,俞立,盧尚瓊,徐青青.現代通信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綜述[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05).
[2]王寧.淺談無線通信產業的未來――3G技術[J].科學論壇.2010,(13).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25
0 前言
城市在實現軌道交通具體運作的時候,需要對大量信息實現有效的交互,掌握運轉的具體信息,以實現精準的管理工作。在實現軌道交通建設的過程時,需要無線通信所帶來的系統支撐,來實現整體通信系統的穩定發展和具體功能優質建設。通過對無線通信的具體運作系統實現改造,能夠讓城軌運行的效率實現提高,讓行車安全得到有效的管理保障。可以說,無線通信在城市實現軌道建設和運輸發展過程中占據很大的作用,有著一定的研究效果。
1 城軌在運營中使用無線通信的具體制式
城市在實現軌道建設的時候,需要不同形式和工作性質的群體實現數據的傳輸和通話,以此讓固定群體中的調度員和值班人員,能夠和流動群體中的司機、列車人員等實現及時信息交流。通過實現有效和及時的交流,讓這些人員實現各種城軌運作的信息,是對突發事件實現及時解決的一項運作手段。要想實現及時的信息溝通,就得開展無線通信建設。
當前在進行軌道建設的時候,采用的通信制式主要包含三種,分別是數字集群,模擬專用的通信道路以及模擬集群。但是社會發展讓模擬系統的建設,在城軌行業中所占的比重出現下滑的趨勢[1]。開展城軌無線建設的時候,使用模擬系統開展城軌建設的實例越來越少。新建的城軌主要是使用數字集群的方式開展,提升系統建設的質量。數字集群有著很強的抗干擾性,通信頻道的利用程度更高,功能建設的強度較為強大。同時,該項系統建設擴容性較高,能夠對數字信息實現較高的建設和調度。當前,在進行城軌建設的時候,主要使用的數字系統是GSM-R,TETRA。
2 GSM-R系統改造分析
該項系統主要是在GSM專項技術發展程度上,出現的綜合專用的通信系統,專門是針對鐵路通信進行設計的。在原有發展系統建設上實現規范協議的建設,加入一些高級之量的語音功能,提升整體語音建設的功能發揮程度。例如,加入組呼,強拆業務以及廣播呼叫等功能[2]。同時,還加入位置尋址等適合鐵路通信發展的功能。通過這樣功能建設,讓鐵路在實現調度工作的同時,實現較高通信工作。通過該系統,能夠讓無線列調,區間路段的維修狀況,應急通信以及隧道通信實現較高質量的建設,實現語音功能的強大使用。
以此能夠對列車實現自動控制,開展檢測工作實現一定的數據支撐,實現較高信息渠道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實現自動尋址以及諸多的旅客服務[3]。GSM-R系統在國內進行使用的時候,需要對線路信息實現有效建設。基于GSM-R系統所具有特點,在開展城軌建設的時候,不是很適用具體建設的情況,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具體規劃使用,該系統不是很適用于大部分城軌的建設。
3 TETRA系統分析
目前,TETRA系統在國內城市開展軌道建設的時候,有著較大范圍的使用,具體使用的情況較為常見。TETRA系統是在TDMA這項技術使用上,開展專業的系統建設,優勢主要是在信道容量這一點上實現有效的體現。該模式可以將中繼臺信道容量科學增加到模擬系統容量的兩倍,這樣就能讓中繼臺的工作效率實現一定的提升,減少在系統硬件建設上的資金使用額度。不過這一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弊端[4]。因為將信道實現分成,出現兩個工作的時隙,在實現城軌通信容量增加和頻譜使用率提升的時候,需要利用中繼臺實現一定的借助工作。如果不能實現有效的借助,就會讓車載臺在開展通信過程時,只能對一路語音和數據實現傳輸。在同一時隙的時候,不能對語音和具體數據實現同步的傳輸工作。
TETRA系統在實現建設的同時,還能實現虛擬專網的建設,能夠利用相同的物理網絡對不具有關聯性的組織機構實現一定的服務。因為TETRA系統是具有較為豐富的建設服務,能夠提供更多頻率的通信使用,還能讓通信質量實現一定的增長。此外,該系統還具有的很強的組網功能,讓諸多的新型應用實現一定的發展和利用,如車輛定位,數據查詢以及圖像傳輸等。為此,在最近幾年內,該項技術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應用。但是,該項技術在改造的過程中需要新增一些使用設備,增建基站,就會讓改造成本呈現較高的投入,不適合大段的城軌改造建設。
4 結論
在開展城市軌道通信改造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工作。當前,在實現城軌通信具體改工作的時候,主要是使用數字集群的方式開展,以提升系統建設的質量。在進行城軌建設的時候,主要使用的數字系統是GSM-R,TETRA這兩種數字模式。兩種模式都有不同的特點,為此在開展改造的時候,根據城軌改造的具體需求,根據不同模式所呈現的特點進行改造工作。通過具體的數值測試,以及對改造技術的科學評定,提升城軌改造工作開展的質量,提升無線通信的質量,實現更好的城軌建設和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宗天博.無線列調改GSM-R系統過渡方案的優化和探討[J].高速鐵路技術,2016(06):60-63+92.
[2]王平.城軌無線通信系統改造方案研究[J].電子測試,2016(08):72+71.
射頻又簡稱為RF,是一種能夠進行空間輻射的電磁波,而射頻信號則是一種通過高頻電流進行調制以后的電信號,是無線電信號中頻率較高的一種信號。隨著無線通信在人們生活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射頻技術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能夠使信息傳輸質量更高,在移動通信射頻收發系統中,射頻模塊處理寬帶高頻模擬信號,基帶部分則處理頻率低的模擬和數字信號。本文通過對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進行設計,根據射頻收發系統的工作原理,并對整個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進行技術指標測試。
一、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組成
系統主要由基帶處理單元,中頻處理單元,射頻單元,協議與控制4 大部分組成。
(一) 基帶處理單元
完成數據信道編碼解碼處理、CCK 調制解調、同步時鐘提取,系統同步控制與處理等。
(二) 中頻處理單元
通過上、下變頻,完成射頻與中頻的轉換,并完成數模及模數轉換。
(三) 射頻單元
發送端將話音、數據、圖像信號調制在發射射頻信號上,經濾波、放大、功放送天線發射;接收端接收射頻信號,經放大、濾波和變頻后,輸出固定的中頻信號到中頻處理模塊。
(四) 協議與控制單元
TDMA/TDD 協議控制、數據組幀與完整性檢測處理,提供圖像,語音,數據等的接口,以便進入處理單元。
二、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設計
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由射頻收發系統工作原理我們可以得知,接收機為超外差結構,信號在經過2次下變頻以后,RF頻段為3.5GHZ,射頻為100MHZ,當信號路過濾波器以后,通過低噪聲放大器等進行處理,并與本振混頻變頻道中頻2.5GHZ、100MHZ,放大處理后由IQ解調進入ADC;而發射機為直接變頻結構,信號只需要通過1次上變頻,由過濾器放大IQ調制,并發射射頻線路,通過濾波器由PA調制,隨后進行開關和天線發射。其中,所有晶振為10MHZ,頻率為2.5PPM,輸入和輸出電壓分別為3V、0.8V,本振一、二級輸出頻率為:PLL1和PLL2,巴倫插損為0.54dB。因此,通過計算得出無線射頻接收機和發射機的增益為:RXmax G = 9 3 . 9 6 dBm、RXmin G = 3 3 . 9 6 dBm; max GTX = 2 9 . 1 dBm、min GTX =-31.5dBm,無線射頻接收機噪聲系數為: RX NF =3.42dB,IIP3,RX=-15dBm。
三、射頻收發系統的工作原理
(一)射頻發射機的工作原理
無線射頻發射機主要是通過調制和放大功率,以及上變頻和濾波將低頻基帶信號轉換成高頻射頻的一個處理過程。該系統由天線、調制器、本振器、數模轉換器(DAC)、濾波器,以及放大器和混頻器等構成。其中,調制器的調制過程由低頻信號轉移至高頻段進行傳播,調制的方式為模擬和數字調制;本振器主要由數字分頻和鑒相器,以及鎖相環等電路構成。通過將頻率送至混頻器,并與濾波器送至的頻率相乘由后級進行處理;DAC主要完成數字信號轉換成為模擬信號的一個處理過程,一般由電阻網絡和基準電源、模擬開關和運算放大器等構成;濾波器主要用于過濾有效信號和過濾其它干擾等信號,根據功能在無線射頻發射機中涉及信道選擇濾波器和射頻濾波器,以及鏡像抑制濾波器等;混頻器主要用于變頻,屬于一種頻率調制器,以保持原載頻已調信號調制方式,將已調低頻基帶信號轉換成已調高頻射頻信號;在無線通信射頻發射機中,放大器涉及IF和RF信號幅度放大和功率放大器。通過幅度放大器增大或降低信號后,再通過功率放大器將信號功率放大后才能加載至天線進行發射。其常見指標涉及輸出功率、頻率穩定度、鄰道泄露功率比、頻率和相位誤差、頻譜純度、矢量幅度誤差等。
(二)射頻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射頻接收機主要通過對發射機傳送的射頻信號進行接收以后,下變頻至低頻信號進行有效信息的解調。該射頻接收機處于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的前端,因此,射頻接收機性能的好壞和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對無線射頻收發系統造成影響。當天線接收空間將射頻信號傳送至LNA放大,并通過變頻操作轉換為低頻基帶信號進行有效信號解調和幅度的放大,最后模擬信號在ADC轉變為數字信號以后,由DSP處理或由后端設備進行處理。其常見指標涉及接收靈敏度、噪聲系數、鄰信道選擇性、動態范圍等。在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中,信息的變換主要通過調制和解調來完成,而調制和解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將信號變換成合適的傳輸信號,以實現信道復用、改變被信號占用的帶寬,以及改善整個系統的性能等。
四、設計思路及實現方案
本文采用超外差模式實現收發機RF前端,接收與發射采用TDD模式切換,通過兩次變頻達到所需頻段,收發射頻信號頻段為325MHz~355MHz,信道帶寬8MHz,中頻為10MHz。
(一)PLL設計
射頻本振采用AD I公司的ADF4360系列產品,該產品片內集成VCO,且具有較低的相位噪聲,圖2為ADF4360鎖相環電路圖,電路中采用高穩定性的晶振,可以利用晶振諧波實現二次混頻本振信號。
(二) 收發信道設計
接收信道設計需要保證噪聲、增益、靈敏度、臨道抑制滿足系統要求。根據噪聲級聯公式可知,信道噪聲主要決定于系統前端,為了使接收機的總噪聲系數小,要求前級的噪聲系數小、增益高。發射信道采用高線性的混頻器和放大器達到高線性度,采用數控衰減器調整增益范圍,在實際應用中,為達到遠距離發射,可以外接大功率放大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線通信技術和射頻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對無線通信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完成一個無線通信射頻收發系統的設計,系統的性能和結構是整個系統的關鍵,我們要加強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射頻收發前端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整體介紹
本研究以地下超市為例,設計一套基于2.4G無線通信網絡的消防系統,系統主要包括多點監控消防系統和滅火機器人兩個部分。下圖是系統的整體框圖
圖1系統的整體框圖
本文研究了無線報警傳輸環境,選用性能穩定的STC5l單片機作為主處理器,NRF24L01模塊作為無線報警信號的發送模塊。測控終端的處理器對傳感器狀態進行查詢,一旦有報警信號,就將具體的報警信息發送置監控終端,從而實現實時報警。
如下是地下超市對系統的設計要求主要性能與技術指標舉例 :
表1 地下超市對系統的設計要求主要指標舉例
2 多點監控消防系統
2.1網絡傳輸方式
火災自動報警監控網絡系統中,網絡中的數據傳輸可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兩種方式。 有線通信方式一般是通過布置電線進行監控終端與報警監控中心間的數據傳輸。此種方式需要用戶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鋪設通信線路,具有安裝調試繁雜、難以維護等特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監控終端的設備成本,用戶難以接受。目前有線通信已成為火災自動報警監控聯網系統的瓶頸。 無線通信方式中比較常用的有常規通信(無線數傳電臺)、集群通信、GSM的短信息業務三種。相對于有線通信方式,上述三種無線通信方式只需在發送和接收端安裝無線電嵌入式模塊,使得基于無線通信方式建立的火災自動報警監控系統中的設備更加易于維護和實現。
對于無線通信方式中的常規通信,即使用普通無線電臺進行網絡中數據傳輸,其設計、組網及使用相對簡單,技術較成熟。在我國國內采用此種方式組網的報警監控 系統應用也較多,但其存在的不足在于作用范圍較小,一般需建立傳輸中繼站。集群通信方式系統具有信道利用率高、服務質量好、通話阻塞率低,但是需要額外建 立集群通信網絡,系統整體建設成本高,目前應用較少。上述兩種方式,對監控終端的電源性能要求較高,設備成本和初期安裝費用高。利用GSM的短信息業務進行網絡中數據傳輸,其覆蓋范圍大,運營費用較低,但是其延時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不宜在火災自動報警監控網絡中應用。
由于我們針對的是地下超市、倉庫或室內消防安全,屬于小范圍消防點設計,普通的2.4G無線通信網絡即可滿足要求,因此選用價格適中的2.4G射頻通信網絡。
2.2監控主站設計
考慮到實用性、穩定性和價格等因素,STC8051系列單片機作為主處理器和從處理器最適合不過了,STC8051微處理器不僅低功耗、超低價、高速(0-90M),而且高可靠性。
圖2監控主站硬件設計框圖
2.2.3測控分站設計
由于測控分站功能較少,所需引腳資源更少,因此我們選用價格更便宜的STC12C2052AD,自帶模數轉換功能,并且低功耗。
圖3監控分站硬件設計框圖
2.3滅火機器人設計
根據我國消防部隊在易燃、 易爆、 易坍塌、 高溫、強輻射熱及有毒有害等高危險火災現場進行近距離滅火作戰的要求,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追蹤國外消防滅火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前沿, 對消防滅火機器人進行了三輪研制, 繼而完成了履帶型消防滅火機器人 、 輪胎型消防滅火機器人的工業性試驗及應用研究。
消防滅火機器人可在救災人員的控制下,自行進入火場撲救,對油罐、液化石油氣罐、石化裝置等火災可進行近距離作戰, 對相關的部位進行滅火噴射或進行噴水冷卻保護。 在進行化學有害物質泄露事故的處置過程中, 可使用消防滅火機器人對大面積流淌物或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噴水、 噴霧洗消和稀釋;并已進行了消防滅火機器人工業性試驗以及結合石化、油罐區等典型場所進行行駛、越野和噴射等應用試驗,研究解決了一些消防實戰的關鍵技術問題。
消防機器人控制系統由兩部分組成:消防機器人車載嵌入式控制系統和后臺和前臺系統兩個主要部分,后臺系統主要包括通信模塊以及各種數據信息的后臺預處理,前臺系統則將預處理的數據進行再處理,并分類顯示在主控界面上,并提供系統的人機交互工作界面。
形成一套以消防滅火機器人為主體的戰術應用方法,以及數臺消防滅火機器人在進行噴霧隔熱、直流噴射水對建筑物和罐體進行滅火冷卻保護、噴射泡沫進行滅火等各種工況協同作戰時的技、戰術應用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力 中國火災探測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 火災科學 2001,2(10)
一、當前無線通信系統的現狀以及發展前景
21世紀,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新的無線標準和協議不斷出現,對于上下游服務和供應商而言,必須要對自己的系統進行及時的升級,這樣才可以保障自己的技術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和變化的需求。
雖然世界上各個地區的無線通信技術都在不停的發展,但是就區域發展來看,每個地區發展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其發展的并不均衡。在韓國和日本等國家,他們新的數據業務增長十分快速,甚至已經在世界移動通訊發展中形成新的發展方向[1]。
二、無線通信系統中關鍵傳輸技術的種類
2.1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MIMO技術
MIMO技術主要是利用多個天線進而實現多發和多收的目的,當然天線數量越多,信道的容量也會越大,通過MIMO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信道的傳輸可靠性大大提高,信道的容量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誤碼率有效降低。截止到今天,MIMO相關的理論已經不斷成熟,國內外很多的機構都專門建設了研究MIMO技術的實驗平臺,比如在我國的東南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就有專門的實驗室。
我國對于這種技術的研究也是源于上世紀末,截止到2007年時,我國自主MIMO技術的項目就有三十多個,國家在啟動了863計劃之后,先后有十幾家高校和企業參與到了這種計劃當中。
2.2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OFDM技術
OFDM技術它可以有效的克服信道的頻率選擇性衰落,其實是多載波調制的一種。這種技術使用的原則是把信道分成多個正交子信道,然后再把高速數據轉換為并行的低速字數據流,再分別調制到子信道上進行傳輸。
我們都知道子信道上的信號貸款必然小于信道的相關帶寬,所以可以把每一個子信道都看成是一個平淡的衰落信道,在OFDM技術的實際應用中,其本質就是和交織、糾錯編碼結合在一起的[2]。
2.3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自適應傳輸技術
自適應傳輸則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業務需求等對傳輸的模式、功率和帶寬等進行有效的改變,這樣不但保證了傳輸的質量而且也提高了對信道的使用效率。
三、無線通信系統中傳輸技術的實現途徑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傳輸技術種類很多,本次以自適應傳輸技術的實現為例來分析傳輸技術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是怎樣實現的。
自適應傳輸技術以GNU Radio為基礎進行實現。
3.1 功率控制自適應的實現途徑
想要使功率控制自適應得以實現,就需要依據M2M4的信噪比估算法進行計算,得到信噪比的具體數據。實驗室為實際實驗的場景,信號狀態相對而言是比較穩定的。但是為了可以使功率自適應的適應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可以使用人為的信噪比,給系統實際的傳輸決策方一個虛擬的SNR值,我們將假設功率限定為20dBm,GMSK為調制的方式,虛擬信號的比值是8dB和5dB,誤碼率是已經給定的。如果我們發現噪比值有原來的8dB轉換成5dB時,就需要提高發射功率。
3.2 傳輸速率自適應的實現途徑
傳輸速率自適應主要是因為傳輸業務的不同所以才進行相應的調整的。在傳輸圖片的時候可以將調制方式設置為GMSK方式,傳輸速率可以設置為100knps。如果是傳輸視頻,傳輸的調制方式依然為GMSK方式,但是傳輸速率需要比圖片高,為700kbps。
3.3 調制方式自適應的實現途徑
調制方式含有多種類型,比如GMSK方式、8DPSK方式以及BPSK調制方式等。一般采用的是雙門限的方式進行設置的,即進入狀態的門限和退出狀態的門限。
3.4 遺傳算法自適應的實現途徑
在實際的過程中,自適應傳輸方式遺傳算法的實現需要選擇相應的資源參數,如功率、傳輸速率等,為了使系統變得更加簡單,可以縮小選擇的范圍。
四、總結
無線通信當前發展速度飛快,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當前已經有很多相關的傳輸技術得到應用,但是想要使每種傳輸技術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詳細了解其不同的特性和實現路徑。
隨著4G以及5G的普及,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使用量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無時無刻。然而在飛機上,為了減少無線信號對機載設備的干擾保證航空安全,在飛行的過程中不允許使用各類帶有無線和射頻等功能模塊的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等。雖然部分航空公司在飛機上搭建了區域無線網絡,但無線網絡的可使用時間和區域都有很大的限制,因而基于LED的可見光通信(VLC)成為民航座艙無線通信的候選方案[1]。VLC系統具有高帶寬、高速率、無電磁噪聲等優點,彌補了民航客艙內傳統無線網絡的帶寬小、高電磁噪聲等缺點。合理高效的VLC布局是實現機艙無線通信網絡的基礎,本文研究基于機艙照明燈的通信系統光源布局,使光照明功率滿足通信要求。
1模型建立
飛機座艙環境我們以民用航空中使用最普及的波音系列客機環境進行建模[2],兩椅之間距離為75cm,椅背傾角為15°至38°,前排座椅背面放下的小桌板為乘客手持移動設備的工作平面,天花板距小桌板距離為85cm,而小桌板的尺寸為40×24cm2。因此,模型的目標函數即是優化該區域的光照強度,使之滿足照明和通信需求。在座艙可見光通信系統中,LED燈作為信號發射源,LED光源輻射滿足朗伯模式,即理想漫反射源單位表面積向指定方向立體角內發射的輻射通量和該指向方向與表面法線夾角的余弦成正比,輻射強度[3]表示為:式中It代表平均光輻射強度,即在單位時間內輻射出的光功率,φ表示輻射光線與LED燈珠方向的夾角,m代表輻射階數。在理想情況下,單一LED燈對某一水平面的照度貢獻可表示為:式中,D代表照射距離。由于白光LED是一種非相干光源,不會形成光的干涉現象,因此多個LED構成陣列時遵循疊加原理,即總的光照度可表示為:其中,Ei為每個LED的光照度,N代表LED燈的總個數。結合我們采用實際實驗系統,本文中LED發光芯片的光功率為1W,中心發光強度為55cd。現在每個LED芯片在天花板上的位置由水平方向上(x,y)坐標表示,而LED燈光照射方向由(i,j,k)方向向量表示。根據以上模型,我們可以計算得出機載VLC系統中接收平面(小桌板)處的光照度分布,以及光照強度的波動。此時我們研究的問題可描述為一個優化問題:優化每個LED燈位置和照射方向,以最大化接收平面處的光照度和最小化接收平面范圍內的光強波動。
2仿真算法和結果
中圖分類號:U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24-0056-01
1 GSM-R無線通信網的組成及優勢分析
1.1 GSM-R無線通信網涵義
GSM-R的中文全稱為鐵路移動通信系統,是一種以公共無線通信系統GSM為平臺,專門滿足鐵路運營所開發設計的數字化無線通信系統。GSM-R可將鐵路列車的自動控制信息傳輸與調度通信納入到無線通信平臺,有利于實現鐵路通信信號一體化管理。GSM-R作為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和信號系統的傳輸平臺,能夠滿足列車運行時速不超過500千米的無線通信要求,同時具備較強的安全性能。
1.2 GSM-R無線通信網的組成
GSM-R無線通信網主要由基站、交換機、無線通信設備、手機等設施設備組成。交換機是GSM-R的核心部分,不論是主CPU處理器還是功能模塊中的CPU處理器都是雙備份配置,增加了系統硬件結構的可靠性;基站能夠沿鐵路線覆蓋,即使在自然環境惡劣、無人值班的條件下也能正常運行;適用于GSM-R網絡的手機與普通手機類似,只不過在語音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專用的調度通信功能,可以實現圖像和數據信息的無線傳輸。
1.3 GSM-R無線通信網的應用優勢
1)實現對列車運行的全程監控。GSM-R系統結合GPS衛星定位系統、機車車載計算機能夠實現對列車控制信息的實時傳送,利用衛星定位、電子地圖等先進技術實時監控列車的運行位置和狀態,以確保列車運行安全。同時,GSM-R系統作為鐵路專用的調度通信系統,能夠滿足調度通信安全性、封閉性、實時性的要求。
2)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由于GSM-R系統采用的是小區規劃和獨特算法,從而使其避免了高速所引起的信號失真問題。此外,GSM-R系統采取了雙備份模式,使得兩套信號控制系統可以重疊、交錯運行,即使一套系統出現故障,另一套系統也會保持通信正常。
2 GSM-R無線通信網冗余覆蓋方案及網絡優化研究
2.1 GSM-R無線子系統冗余覆蓋
由于高鐵的GSM-R需要為列車控制系統提供相應的電路數據信息,所以系統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而無線部分則是整個系統可靠性的關鍵。為此,可以通過引入冗余來提高系統的可用度。從防止設備發生單點故障的角度上講,在對GSM-R無線網進行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以下情況:其一,若是有源通信設備因故障癱瘓,則會導致GSM-R系統服務中斷,所以應當充分考慮故障發生后的備用手段,并且還應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其恢復正常運行。由于沿線上存在很多維護不方便的設備,如基站、電源設備等等,故此可設計為自動恢復到備用工作方式;其二,對于漏纜等無源設備,應當在設計中完善對其的監測,當這些設備出現性能劣化時,應當自動告警,這樣便于及時維修;其三,機房、鐵塔等基礎設施一旦損壞,將會直接造成GSM-R系統的服務中斷。為此,在選擇站址時,應當盡可能避開容易發生自燃災害的區域,同時還應預留一定的余量,防雷接地系統必須可靠,并加強對基礎設施的監測維護。
由于GSM-R無線子系統是系統當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針對上述情況,可采用以下3種冗余覆蓋方式。
1)單層交織。該方式具體是指相鄰的兩個基站場強相互覆蓋至相鄰基站的所在地。從本質上講,這種方式相當于給基站加密,可以在正常通信時有效提高切換門限電平,從而確保當某個基站出現故障時,GSM-R網絡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2)同站址雙層覆蓋。具體是指在同一個站址內設置兩全獨立的基站,并分別接入不同的基站控制器。設置時可以讓雙層一同承擔所有的業務,也可以設置成一套主用,另一套備用,通信過程則可鎖定在一層網絡中執行,當某一個基站控制器出現故障時,這種方式也能確保GSM-R網絡正常工作。
3)雙層交織。具體是指設置兩套獨立交織的無線網絡,并且無線子系統也完全獨立,兩層網絡可以共同承擔所有的業務,也可由其中一層承擔所有的業務,這樣可以確保某個基站出現故障時,GSM-R網絡仍能正常工作。
從技術經濟性的角度講,上述3種冗余覆蓋方式各具優缺點,實際工程中,可以按照列車控制方式、線路自然狀態、列車時速以及對業務安全性的需求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進而選出最合適的方案。
2.2 GSM-R無線網絡優化
優化GSM-R無線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通信系統的整體運營質量,具體優化過程如下。
1)監測調查。該環節主要是對優化對象進行監測,具體內容如下:確定監測目標和監測范圍、對網絡性能報表進行調查、確定優化目標;利用計數器測出觀測周期及統計報表。
2)數據采集與分析。具體包括以下數據:網元管理系統統計數據、GSM-R接口數據、干擾信息、DT數據等等。數據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干擾源、掉話率、無線接通率、切換失敗率。
3)制定優化方案。GSM-R系統需要進行優化調整的內容如下:提高交換機的處理性能、增大容量、對信道數進行優化調整、對基站和天線位置進行變更、對參數和頻率進行優化設置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優化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隨時對優化方案進行適當調整,以此來確保能夠達到最佳的優化效果。
3 結論
總而言之,在鐵路運營中,GSM-R無線通信網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列車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各類問題的發生。在未來一段時期,應當不斷對GSM-R無線通信網各方面性能進行完善,使其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為鐵路安全運營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通信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領域的改變,為工業領域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貢獻。工業中用到的現代儀器必須經常監測是否處于完好狀態,不能“帶病”工作,并及時維修,以免造成安全性問題。人工監測是繁瑣而困難的,且在類似地下礦井工作的設備監測和維修上,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危險性,而無線通信帶來的新技術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1設備狀態監測的原理與發展
1.1關于原理
經濟的蓬勃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撐。現代社會的人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通信技術的發達給生活帶來的改變。彼此之間的聯系溝通、購物等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加便捷。比如從電話到手機的轉變,通信技術帶來的最大貢獻就是從有線技術轉向了無線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從最初對語音消息的傳遞發展到各行各業,僅僅是語音的傳輸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人們需要對圖片進行傳輸,對視頻進行傳輸等,需要借助寬帶、衛星對各種各樣的信息進行全球傳播、實時傳播。無線通信技術運作的原理是電磁感應,頻率高的電流在導體內部不斷流動,就會形成變動的電感應和磁感應覆蓋在導體的四周,磁場和電場的方向受到電流方向的影響,不斷形成的電場和磁場會發射電磁波,電磁波攜帶著數據傳送給接收器。設備狀態監測是比較縝密的工作,需要對儀器的各項數據進行整合研究,根據儀器的特點和數據的偏差值判斷設備是否出現故障,并及時進行維修,在監測的過程中引入無線通信技術,技術的分析是準確而精密的。傳感器接收信號,再將信號轉換為精確的數據進行分析,保證儀器一直在完好的狀態上工作,并可加長儀器的使用壽命,計算機自動操作,智能分析,快速計算,減少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成本較低,安全性較高。狀態監測的原理就是接收信號,分析數據,提取錯誤信息,實時發現問題,甚至發現即將發生的問題,這就是運用現代化的高新科技來管理設備儀器,以免設備從小問題發展到無法維修的大問題,浪費經費,甚至發生扼殺生命的嚴重問題。有線通訊需要繁瑣的布線和人工安裝,電纜成本較高,而無線通信技術加入了芯片技術,降低了成本,且可以監測任何危險的工作地點。
1.2關于發展
無線通信技術的自動化監測是設備運行的代表性進步。早期的設備監測系統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完成技術復雜的設備的監測工作,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被淘汰。繼而出現了分布式和遠程式的更先進的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實時監測。從人工到有線再到無線的發展模式,技術在不斷提高,而成本在逐漸降低,這就是時代的進步。當前看來,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已較為成熟。從模擬信號到無線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據和音頻視頻的傳輸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清晰,更加準確,使其可以應用在更多的領域。關于高壓電、石油和煤礦開采等危險行業,為了提高安全性,必須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并定期維修,有效控制安全隱患。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進行狀態監測的設備越來越多,工作量越來越大,人工無法完成越來越快的傳輸速率,所以要引進自動化的高新科技,即如今的無線通信技術。變電設備對狀態的監測要求比較嚴格,因為它的任何小事故都會發展到人身安全問題,且工廠、商場、酒店等幾乎任何場所的運營都需要電力的支持,停電就會停工,造成經濟的損失。在快時代的今天,停電帶來的后果更為明顯。所以發電廠對設備的保護工作就尤為重要,要實時監測狀態,避免突然停止工作沒有應對措施。應用的技術手段在不斷發展更新,從帶電測試到在線監測,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也漸漸發展成熟,對變電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測、自動分析、在線診斷已經成為可能,信號處理更加先進,數據計算更加快速,帶來了強大的經濟效益,無線通信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2無線通信技術在設備狀態監測中的應用
2.1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的便捷性
從郵寄信件變成電子郵件,工作里有了電話會議、網絡會議,購物方式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強大,人們已經進入4G網絡的時代,將無線通信技術應用于生活和工作領域,是時代的輝煌。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的是藍牙技術和WIFI技術等,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無線通信技術也分為遠距離和近距離。例如紅外技術和藍牙技術就是常見的近距離信號傳輸,這種傳輸技術很容易受到其他信號的干擾,成本較高,且應用不靈活,只能在2臺設備間操作,在手機通訊中的應用較為普遍,但不適合復雜的設備裝備監測系統。WIFI可以覆蓋305米的信號傳輸,但通信質量低。無線通信技術并不是十全十美沒有缺陷的,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在遠距離的傳輸過程中,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衰減,要采取措施加強信號。電磁波通常是在空氣中傳播,且在較大的空間內才能傳播,而如果將這樣的無線傳輸技術應用在井下工作設備的狀態監測中,由于井下空氣稀薄,空間較小,會阻礙傳輸,所以井下通信運用的是磁場傳輸。
2.2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的可靠性
除了在危險環境中的應用,無線通信技術還經常應用于電氣設備外部溫度的監測。接觸不良會增大電阻,較大的電流通過時,產生大量的熱量,會損壞電纜甚至發生短路。電氣設備外部溫度過高會引起很多的熱故障,所以能否及時、準確地監測到溫度的變化涉及整個系統的安全運行。電氣設備溫度過高,沒有及時發現和維修,會引起火災爆炸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問題。即使工作人員定期頻繁檢修,也不能保證及時發現問題。為了實現實時監測和減小成本,引入了無線通信技術,實現了無人堅守,遠程監測,也同時避免了人工對高壓電的接觸,具有諸多優點,變電站的修建的裝置不必再如此繁瑣,而配合的緊密度更加牢靠,更加精確和自動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理是對一臺設備最好的保護,出現一些小問題是在所難免的,監測的目的是防止小問題發展為無法維修的大問題,無論質量多高的設備都需要認真的維護才能達到它應有的壽命。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會不斷被磨損,性能被改變,所以引進無線通信技術進行實時監測是非常必要的。在線實時監測的成本會略高于離線監測,但其帶來的成果是無法比擬的,是信息時代的新產物,有廣闊的推廣前景,為社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效益。
3結語
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現如今人們已經完全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對無線通信技術的深入研究應用是未來設備狀態監測系統的發展前景。科學、合理地變換磁場和電場的使用,克服多種困難,應用在更多的領域,取代更多的人工監測,以實現全程的實時監測,提高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鶴.無線通信技術在設備狀態監測中的研究與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2(17):16-18.
[2]王巖巖.無線通信技術在設備狀態監測中的研究與應用[J].硅谷,2013(12):94-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