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針的具體內容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8 17:38: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育方針的具體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方針的具體內容

篇(1)

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一名體育教師,我首先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爭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都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個年來,我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應該做的工作。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在學校組織的關懷下,同事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更加努力工作,勤學苦練,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經受得起任何考驗的教師。

二、教學工作方面: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新的教學理念,按大綱課程要求,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出發,認真備課、上課,寫好課后反思,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

三、本學期的主要成績:

篇(2)

作為一名老師,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爭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都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個學期以來,我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應該做的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在學校組織的關懷下,同事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更加努力工作,勤學苦練,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經受得起任何考驗的教師。

二、體育教學工作總結的教學工作方面: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新的教學理念,按大綱課程要求,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出發,認真備課、上課,寫好課后反思,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

三、本學期的主要成績: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主持下,通過各位體育老師的多方努力下,學校的體育工作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校田徑隊參加縣第26屆體育節比賽,總分獲得了縣第五名的好成績,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比賽中,能多為學校爭光。我校開展的“四節”之一體育節:運動會和廣播操,獲得了各位老師和學生的好評,這樣的活動受到學生的大力歡迎,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

四、總結個人的教科研成果:

在“教學的行進間”總結和撰寫一些個人的教學感受和教學經驗,真實的反映了在教學中的所得所想。這些豐厚的教學經驗將陪伴著我以后的人生,在教科研上也獲得了一些成績:

1、論文《淺談小學體育教學體驗式學習的研究》獲得縣三等獎。

2、課題《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探究》獲得縣三等獎。

篇(3)

作為一名老師,我在思想上嚴于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爭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都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一個學期以來,我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應該做的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在學校組織的關懷下,同事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更加努力工作,勤學苦練,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經受得起任何考驗的教師。

二、體育教學工作總結的教學工作方面: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新的教學理念,按大綱課程要求,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出發,認真備課、上課,寫好課后反思,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

三、本學期的主要成績: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主持下,通過各位體育老師的多方努力下,學校的體育工作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校田徑隊參加縣第26屆體育節比賽,總分獲得了縣第五名的好成績,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比賽中,能多為學校爭光。我校開展的“四節”之一體育節:運動會和廣播操,獲得了各位老師和學生的好評,這樣的活動受到學生的大力歡迎,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

四、總結個人的教科研成果:

在“教學的行進間”總結和撰寫一些個人的教學感受和教學經驗,真實的反映了在教學中的所得所想。這些豐厚的教學經驗將陪伴著我以后的人生,在教科研上也獲得了一些成績:

1、論文《淺談小學體育教學體驗式學習的研究》獲得縣三等獎。

2、課題《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探究》獲得縣三等獎。

篇(4)

1.1進行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發展。

進行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實施素質教育,旨在幫助教育管理部門更好的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幫助各級學校更好的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

1.2進行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理論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并按其內在邏輯組成的一定體系,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進行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理論研究,為經濟建設提供智力之車,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新形勢下對初中生素質教育研究的可行性

雖然素質教育面臨很多問題,但是眾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了其中的弊端,并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整改措施。素質教育的實施已具有可行性,具體表現在:

2.1國家政策的支持。

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從落實、推廣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從而正確、有效地疏導實施素質教育,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所以,實施素質教育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2科研理論的輔助。

科學理論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并按其內在邏輯組成的一定體系,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進行新形勢下初中生素質教育特點及發展研究有強大的成熟的理論支持。

3.素質教育理論研究的內容

新形勢下初中生素質教育特點及發展研究主要是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揭示素質要求的內涵、主體、主導,從而為各級學校落實科教興戰略,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正確、有效的途徑。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具體研究項目:

3.1什么是素質教育?

素質愿意是生理素質,后來人們把一些行為表現也成為素質,于是,素質概念使用逐漸泛化。簡要梳理,素質概念主要分為三類,具體內容如(表1)。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人才素質的構成大體分為五類,德、才、體、勤、能,具體所指見(表2)。

素質是不僅是個人財富,同時也是社會財富。對于個人來說,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財富,是長期磨練積累的結果,是一種生活態度。對于社會而言,社會的發展創造則需要由社會中個人來體現。因此,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實現教育強國的必經之路。

素質教育是指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公平地對待了每一個受教育者,真誠地滿足了人的發展的各方面的需求,并且是受教育者身心潛能處于最大的激活狀態的教育方式。素質教育具有五個基本特點,教育對象的全民性、教育程度的基礎性、教育內容的普通性、教育目標地全面性、教育本質的發展性。③具體內容見(表3)。

素質教育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建立在全體人群發展基礎之上的,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腦、體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是人的個性自由的和諧的發展。④因此,素質教育理論是在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上的新發展。

同時,素質教育是我當教育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黨的教育方針是國家教育工作的總得指導思想,是對教育工作的全局性,戰略性指導,是教育活動的總原則。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因此,素質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下的具體體現。

素質教育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標志,以人格形成為宗旨。⑤素質教育與當前的一些教育改革理論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產生了眾多的教學模式,如“主體性教育或教學”、“主動性教育或教學”、“快樂教育或教學”、“創造性教育或教學”、“主動性教育或教學”、“中小學整體改革實驗”等等。這些形式不一的教學改革都在某一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總體來說,他們都是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進行的具體教學理論或實踐方案,仍然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

3.2素質教育理論與素質教育實踐的關系。

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隨著教育理論的發展,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而產生的新生事物。素質教育是對新事情全面發展教育觀的發展與創新,是對傳統先進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素質教育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已成為現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3.3初中生素質教育的內容體系。

中學生素質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它包含德智體勤能等多項內容,其中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會學生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在當前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更高注重德育在素質教育的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認真研究德育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措施,充分發揮德育的育人功能、導向功能、促進功能、保證功能。

在具體的德育教育實踐中,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理論教學法,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法。學校的思想政治課就是理論教學法的代表。德育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要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斷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期取得更高的教學效果。比較鑒別法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比較鑒別就是引導學生對現象的對別、分析,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

加強教學改革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心。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學這個載體。教學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過程,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堅持教育與育人的統一、傳授知識與智能培養的統一、全面培養與因材施教的統一。教書、育人是教育的重要活動。教書是面向學生系統的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育人是教師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育人離不開教書,教書是為了育人。

(3)健康教育是素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中學時代是青少年身體、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加強包括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健康教育。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必須按要求開設體育課,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同時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

社會實踐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形成學生良好素質的必要條件。社會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方式,也是人類實現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認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三種形式:生產勞動的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校應該開設必要的勞動課,制動完備的勞動教育大綱,設置勞動場所,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同時學校應該加強校外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調查研究、組織志愿者進行義務勞動,以及家務活實踐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以公平與正義為代表的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出現。面對這種情況,不管創新方式,加強完善素質教育體系,促動和推動素質教育發展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注 釋:

①劉玉方:《中學生素質教育讀本》,2頁,1998年.

②趙楓岳:《我國素質改革面臨的主要困境》,74頁,載《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篇(5)

“立志勤學”是人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來,凡有成就者,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各個時期的社會形態、階級關系、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原因,對“立志勤學”有著不盡相同的具體內容,其“立志”之標準、其“勤學”之內容都在形式、內容、目的、考評等方面提出或規定一套“法度”和“規范”。即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因此,家庭教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一個部分來說,其宣傳講授、訓化的中華傳統美德的形式、內容、要求、目的等也必須符合這個時期的教育思想。

例如“愛國”“修身”這兩項,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愛國”“修身”內容都各不相同。我們現在是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以發展國民經濟和培育市場經濟為主要特點的時代,因此,“愛國”“修身”必須突出這一特點,我們現在倡導的“愛社會主義,培養四有新人”等就是這個意思。

二、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

教育要堅持“三個面向”。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三個面向”。堅持“三個面向”,就是賦予中華傳統美德以新的時代信息,就是堅持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性。

例如“天下為公”,悠悠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歷史中,以天下為己任者多若繁星,他們胸懷博大,高瞻遠矚,納天地于胸懷之間,為政處事于公理之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為公,拋家殉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真乃其德輝煌,光耀萬世,驚天地泣鬼神!這是中華傳統美德之精華。然而,我們只有以“三個面向”這一新時代信息進行補充強化,讓這一民族精神富有強烈的時代性,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會在繼承和發揚中得到發揚光大。

三、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適應社會和家庭的實際情況

現代家庭教育的現狀,其教育形式基本還是傳統上遺傳下來的老辦法、老形式。彼此對象都是家庭成員。教育的時間和方法是通過家庭生活的各個活動過程來體現。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老師”,由于文化修養、道德品行的不同,又由于社會地位、社會職務的不同,所以自然產生的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世界觀等都不盡相同。孩子的情趣、愛好、志向、氣質、意識以及智商程度又大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實施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時決不能“一刀切”。要從實際出發,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更為有效。

四、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必須與其他教育形式、教育內容結合起來

(一)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

學校、家庭是學生生活、活動的重要場所,這兩個“場所”的情況,通過學生必然會得到溝通。強化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溝通雙方信息,就會使很多問題防患于未然。

除了家長、老師之間的互訪之外,最成功的辦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家長學校。它的建立及其作用的發揮,不僅可以解決學校、家長雙方的“信息”溝通,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互相切磋,提高家長素質,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一家一戶”“一師一生”式的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宗旨上表現出“專治”,缺乏民主。在教育內容上,不免出現隨心所欲和盲目性、隨意性。如果家長學校辦得很好,就可以解決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帶來的教育弊端。家長學校還可以避免家長教學方法上的簡單粗暴,解決就事論事和教育形式無程序性、延續性等問題。

篇(6)

一、校企合作既有內涵式合作,又有外延式合作,在實施中要堅持以內涵式合作為引領

內涵式合作是相對于數量合作的質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使得合作規模與質量、效益達到有機的協調統一。內涵式合作是相對于粗放合作的精細合作,在事關校企合作的每項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細琢的。內涵式合作是相對于常規合作的特色發展,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學校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內涵式合作是相對于松散合作的緊密合作,積極挖掘、利用、整合學校、企業資源形成長效合作機制。

內涵式合作把專業建設作為重點。學校與企業共建專業,雙方對專業圍繞區域對應產業在模式、課程、師資、基地、服務、質量上創建職業性、實踐性強的專業,在資金投入、師資配備、實踐條件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應將行業企業特點與專業自身進行匹配與對接,基地建設強調校內外基地的統籌規劃與功能互補,要發揮專業人才優勢為企業提供應用性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源培訓。

課程建設是重中之重,要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堅持職業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與行業企業聯合開展基于工作過程進行的課程開發與設計,編寫實訓教材,共建專業教學資源庫。將區域典型產品、案例、項目通過學習型工作任務的改造后引入課程,依托校內外基地開展工學交替、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等行動導向教學,使學生在系統的模擬、仿真和真實的職業實踐中成長。

二、校企合作既有規律可循,又復雜多變,實施中要正確把握二者結合的度

校企合作有規律可循,它遵循著社會規律,體現著教育方針。校企合作是教育方針中“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化,體現著教育方針的要求。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在歷次大的教育教學改革中都沒有缺席過。二者關系處理得好,教育發展與改革就能走向成功,反之就給教育帶來損失甚至災難。

1.企業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不能盲目應求。校企合作的動機、過程、成果體現企業需求并不意味著企業缺什么人才,學校就得辦什么專業,培養什么人才。人力資源市場需要變化多端,學校教育還必須強調其相對穩定性。這一對矛盾如何處理呢?答案是“以不應萬變”。不變的學校的辦學傳統、辦學特色、學校文化等內涵競爭力等,并以此為引領通過調整培養規格、專業結構、服務面向、招生規模等不斷適應人力資源市場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面對廣大企業各類技能人才不同技術等級的需求,只能根據自身實際,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精力選辦企業最緊缺、學生最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并集中精力辦好這些專業,并辦出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養的成功之路,但不能因此而削弱校內教育。在校企合作成為培養技能人才成功之路的認識逐步深入人心,校企合作遍地開花的大好形勢下,也要防止出現削弱校內教育作用,出現走極端的可能。當前,不少職業學校壓縮校內教育課時,大幅度增加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時間。這一現象證明,校內教育正被削弱,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校內教育具體內容包括文化知識傳授,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實訓,特別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校內教育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個性形式等具有直接的影響,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我們既要轉變重校內教育,輕校外實習做法,又要防止校外“實習”過多,校內教育作用淡化的現象,正確認識校企合作,做到校內教育與企業實習并重。

3.校企合作既要考慮為企業經濟發展服務,也要考慮為勞動者個人發展服務。教育理應為經濟服務,這是規律要求的,但教育又不能成為單純服務經濟的工具。教育既要為經濟發展服務,又要為受教育者個人發展服務。這也是規律要求的。落實到校企合作中,就要堅持受教育者德、智、技、體、美有機統一,全面發展,使合作培養的對象既能順利就業,勝任崗位工作,為企業經濟利益作貢獻,又能持續就業,技能成才,創造個人職業生涯的輝煌。

三、校企合作既有主流模式,又模式多樣,實施中要結合學校、企業外部條件和內在動因進行恰當選擇

學校與企業是校企合作的兩大主體,兩大主體形成了引廠入校、送教進廠、校廠共建等主流模式,但兩個主體在合作過程中,由于合作的范圍、內容、層次、機制、辦法等不同,校企合作在實踐中形成了多種模式或形式,我看到一個資料概括“企業引入”模式、“設備共享”模式、“技術推廣”模式、“崗位承包”模式、“校企共訓”模式、“培訓移植”模式、“實訓承包”模式等7種。這些模式在合作深度上有深有淺,在合作效率上有高有低,在合作效果上有好有差。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差異呢?在除去校企合作大的制度環境還未形成以外,從校、企合作雙方來看,這主要是學校、企業兩者自身的外部條件和合作的內在動因有關。

篇(7)

    二、以德立園是倡導教師對教育的一種敬業和奉獻精神的需要

    (一) 園長若要正人必先正己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園長要為人師表,正人必先正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才能取得治園正人的發言權。有些園長常常嘆苦經:“現在幼兒園不好管,有些教師你說你的,她做她的。”的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究其原因,干部不能以身作則,在群眾中威信不高,不能不說是重要的一條。園長在幼兒園里既是執法、執紀者,又是管理者,要扮好“正人”的角色,首要的一條是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園長治園必須有權威,權威即權力加威信,權利與職務相連,有職即有權,那么,威信從何而來?誠然,權利與威信有關,但有權并不等于有威,威信主要靠園長的品德、知識、能力、情感等非權利因素樹立的,園長以身作則,嚴于責己,有利于樹立權威,做好工作。

    (二) 園長要有“法”的頭腦

    現代幼兒園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多因素的有機結合體,它必須通過系統管理才能獲得高效的辦學效益,首先,園長要有強烈的學法意識,意識決定著行為,園長是幼兒園的法人代表,是幼兒園管理的負責人,負責領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在整個幼兒園管理中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和上級行政部門的政策,園長必須要掌握相應的法律法規,如:教育法、教師法、規程、青少年保護法等,自覺抵制各種違反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行為。

    (三) 注重師德教育,提高教書育人水平。

    幼兒園必須注重教師的師德規范,因為提高了教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才能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幼兒園要加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不斷的學習,使教師逐漸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二十一世紀時代需要的新的教育理念,并將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教育行為中,使我們的幼兒園教師真正成為現代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懷幼兒、接納每一個幼兒,尊重每一個幼兒,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在幼兒園必須大力提倡教師在平時的言行舉止中遵守“七不”規范,要處處為幼兒、為家長做表率,教學工作中堅持使用規范的職業用語,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不準收受禮品和現金等,在家園聯系工作中,不應把自己承擔的教育責任推卸給家長。教師應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著眼于全體幼兒的全面發展,并始終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幼兒,對幼兒作出客觀、全面和公正的評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 細化園務公開內容,增強幼兒園工作的透明度。

    幼兒園在開展園務公開工作中,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公開什么?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必須公開的大致包括學校管理中的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在貫徹實施時,必須將一些原則性的要求細化為可操作的具體內容,否則,園務公開可能只是一種形式。為了追求園務公開的實效性,我們可對幼兒園中涉及辦學、工作計劃、干部述職、干部管理、領導廉潔自律、人事制度改革、先進評定、基建項目、大件項目支出、幼兒代辦費、重大福利分配、“四金”撥交情況、師生伙食帳、勞務費收支等項目進行公開,極大地增加了幼兒園管理的透明度,同時,園務公開的內容確定后,可成立有專人管理,及時公開,保障師生

    的知情權,如凡涉及到全園師生的重大問題,可通過教代會和教職工大會公開,涉及到幼兒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可通過發公開信、張貼告示、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公開,涉及到局部和部門的則通過園務會議、行政會議、教代會主席團會議等形式公開。無論是在什么范圍內公開的項目都遵守一條基本原則,就是及時全面,實事求是,力求使廣大教職工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掌握最真實的情況。園務公開工作也是深化園長負責制的有效舉措,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特別是園長,更應對園務公開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園長對幼兒園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負責,但幼兒園行政決策應該市幼兒園管理層的集體意見,代表全體師生的共同利益,決非是園長個人的意志,更不能是園長個人說了算。一個服務意識好、管理理念新,法制觀念強的園長在對待園務公開工作時,一定會變“要我公開”為“我要公開”。園務公開工作肯定會接觸到一些熱點問題和群眾敏感的話題,對這些問題非但不能含糊其詞,反而應當加大公開的透明度,公開及時了,熱點問題自然就降溫了,透明度高了,敏感問題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公開是為了公正、公平。在實際工作中園務公開形式上是給幼兒園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個環節,有時可能還會影響工作效率,但我認為這一環節在現階段是不可缺少的。沒有規范制約的權利容易產生腐敗,只求表現的工作效率,其成效中必然包含著很多“泡沫”的成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園長負責制的不斷完善,當依法辦園、以德立園的觀念成為每位行政管理者的自覺行動時,園務公開必將走上健康、有序的軌道,達到全面推進幼兒園素質教育的目的。

共2頁,當前第1頁1

篇(8)

總書記,在2007年8月31日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本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胡總書記的講話再次強調了教育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們走訪了周邊農村和省內其他地區共十幾個鄉、鎮、村,對我省農村目前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在和研究。下面略談我們的調查結果與思考。

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在我們調查的這些鄉、鎮、村中,適齡兒童和適齡青少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比較偏遠的山區,居住不集中的村子,這些村子,適齡兒童上小學都能保證,也就是說受小學教育沒有問題。但是上中學和中學以上,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據調查結果,像這樣的農村中學的畢業率還不到60%。這里有根本就不想上中學的,也有上了中學中途輟學的,而輟學的原因有三:一是認為讀書無用;二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三是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些原因也是這些根本就不想讀中學的孩子及家長的想法。至于能瀆上高中和大學的比例太少了。第二種情況是屆住比較集中的鄉、鎮,這樣的農村的孩子受文化教育的情況要好一些。他們除了可以保證百分之百地讀完小學之外,初中畢業率可以達到93%。升入高中和丹入大學的可占10%左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那些少數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沒有再回到村上的,偶爾有一、二個中專生在外找不到工作回到農村,也不是把所學的知識利用到了農業生產上,他們甚至還不如小學畢業后就在家種地的那些人干起農活那么得心應手。所以科技在農業產值中的含量太少了。另外,農村這些小學、中學畢業后沒有升入上一級學校的學生有60%-70%都到了城市去打工,所從事的行業五花八門。剩下的30%-40%的學生留在了農村幫助父母種團,而且是傳統式的種目方式,沒有也不可能有把所學知識在種圉中發揮出來。現有的農村人口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90%左右,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占50%-60%左右。通過以上的調查數字和事實可以看出,我省農村當前的教育狀況援黨和國家的要求翻奮斗目標栩差甚遠。我們必須從“建設顛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加快農村教育镕制改孳工作。

二、我省農樹教育體制改革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省農村教育體改革面臨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如果不排除,則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將很難實行。

第一,人們的認識、觀念閫題必須解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讀書無用論”在新形式下仍然存在,而且在很多農民頭腦中這種認識和媲念還非常嚴重。他們說:如今大學畢業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工作還需要花錢和找關系,我們農民既沒有什么關系又拿不出更多的錢,再說念完書恐怕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錢了還不如做點小買賣或者到外地去打工,所以他們對支持和鼓勵子|女讀書不積極。因此,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必須解決農民頭腦中的讀書無用論,讓他們認識到讀書有用,而且是新的歷史時期農村要想發展,青年一代必須有文化,否則無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無法奔小康,農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才行。當然,這種認識上的提高也有待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了,辦學效果產生了,農民的認識在實踐中也會自然提高。

第二,農村的教育經費急待解決。凋查中我們發現,我省農村,特別是偏遠的農村,教育經費落實不到位,經費困難直接遏制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一些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仍然存在,基本的教學設備也無法落實,農村的教學條件很差。這些都直接干擾了農村教育改革的步子。

三、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與途徑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目標,其重點和難點都應該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落后地區的農村。一些農村教育改革做得比較好的地區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農村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這些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1)農教結合是農村教育的正確辦學方向。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關系到農村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關系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關系到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根本解決。先進地區教育改革的情況表明,辦好農村教育應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走農教結合的路子,即堅持教育為提高農民素質服務,為培養各類農業實用人才服務,為農民脫貧致富服務,以經濟發展促進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一村辦好一校,一校帶富一方。這些做法符合經濟落后地區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

(2)三教統籌是農村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農村教育不僅要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基礎,更要面向大多數受教育者,使他們即使榜上無名,也要身懷技能,成為新一代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村的青少年學生不可能全部上高中大學,在農村基本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后,大量的初、高中學生回到農村,他們是農村最富有潛力的人才資源,是科教興農的主力軍。要堅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相互銜接,使受教育者不僅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能掌握農業實用技術,成為新一代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

四、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方向的具體內容

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方向總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農村實際,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實際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提高辦學效益。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1)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開展農村中小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教科書的編寫和教學活動,在實現國家規范基礎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時,必須緊密聯系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在農村初、高中適當地增加職業教育的內容,繼續開展“綠色證書”教育,并積極創造條件或利用職業學校的資源,開設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解決那些以往存在的不能升入上一級學校的學生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無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閑著,面臨升學無望、就業無門、致富無路的尷尬局面。

(2)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要實行多樣、靈活、開發的辦學模式,把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以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行靈活的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方便學生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城鄉分段和職前職后分段完成學業,還可以堅持培訓與市場掛鉤。在農村的職業教育中還應注意一個問題,即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那些一成不變的專業設置和教學方法,因為那些做法早巳不適應新時期農村的需求,對農村青年的吸引力越來越弱,造成青年人對這樣的學校不感興趣。應該充分調查研究,根據本地經濟特點或勞動力輸入地的需求進行專業設置。比如需要二、三產業的專業技能,就設二、三產業的技能課程,師資水平跟不上,就派人到外地學習,還可以請專家到村上指導,這些專家還可以成為村上致富的智囊團和致富信息員。實現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好縣級骨干示范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吸引外資舉辦職業教育,以促進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和投資多元化。

(3)以農民培訓為重點開展農村成人教育,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應積極開展農村的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民能掌握在城鎮和非農業就業所必須的技術能力,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培訓證書,做到農村多余的勞動力有效的轉移。鼓勵和支持“訂單”培養,先培訓后輸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單位出資、培訓機構減免經費、農民適當分擔的投入機制,繼續發揮鄉鎮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和各種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的重要作用。農村的中小學可以一個學校掛兩塊牌子,辦日校、夜校,積極開展農民文化技術教育和培訓,成為鄉村基層開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的重要基地。

篇(9)

總書記,在2007年8月31日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本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胡總書記的講話再次強調了教育在國家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們走訪了周邊農村和省內其他地區共十幾個鄉、鎮、村,對我省農村目前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在和研究。下面略談我們的調查結果與思考。

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在我們調查的這些鄉、鎮、村中,適齡兒童和適齡青少年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比較偏遠的山區,居住不集中的村子,這些村子,適齡兒童上小學都能保證,也就是說受小學教育沒有問題。但是上中學和中學以上,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據調查結果,像這樣的農村中學的畢業率還不到60%。這里有根本就不想上中學的,也有上了中學中途輟學的,而輟學的原因有三:一是認為讀書無用;二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三是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這些原因也是這些根本就不想讀中學的孩子及家長的想法。至于能瀆上高中和大學的比例太少了。第二種情況是屆住比較集中的鄉、鎮,這樣的農村的孩子受文化教育的情況要好一些。他們除了可以保證百分之百地讀完小學之外,初中畢業率可以達到93%。升入高中和丹入大學的可占10%左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那些少數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畢業后基本上沒有再回到村上的,偶爾有一、二個中專生在外找不到工作回到農村,也不是把所學的知識利用到了農業生產上,他們甚至還不如小學畢業后就在家種地的那些人干起農活那么得心應手。所以科技在農業產值中的含量太少了。另外,農村這些小學、中學畢業后沒有升入上一級學校的學生有60%-70%都到了城市去打工,所從事的行業五花八門。剩下的30%-40%的學生留在了農村幫助父母種團,而且是傳統式的種目方式,沒有也不可能有把所學知識在種圉中發揮出來。現有的農村人口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90%左右,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占50%-60%左右。通過以上的調查數字和事實可以看出,我省農村當前的教育狀況援黨和國家的要求翻奮斗目標栩差甚遠。我們必須從“建設顛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加快農村教育镕制改孳工作。

二、我省農樹教育體制改革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省農村教育體改革面臨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如果不排除,則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將很難實行。

第一,人們的認識、觀念閫題必須解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讀書無用論”在新形式下仍然存在,而且在很多農民頭腦中這種認識和媲念還非常嚴重。他們說:如今大學畢業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工作還需要花錢和找關系,我們農民既沒有什么關系又拿不出更多的錢,再說念完書恐怕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錢了還不如做點小買賣或者到外地去打工,所以他們對支持和鼓勵子|女讀書不積極。因此,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必須解決農民頭腦中的讀書無用論,讓他們認識到讀書有用,而且是新的歷史時期農村要想發展,青年一代必須有文化,否則無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無法奔小康,農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才行。當然,這種認識上的提高也有待于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了,辦學效果產生了,農民的認識在實踐中也會自然提高。

第二,農村的教育經費急待解決。凋查中我們發現,我省農村,特別是偏遠的農村,教育經費落實不到位,經費困難直接遏制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一些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仍然存在,基本的教學設備也無法落實,農村的教學條件很差。這些都直接干擾了農村教育改革的步子。

三、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與途徑

黨的十七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目標,其重點和難點都應該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落后地區的農村。一些農村教育改革做得比較好的地區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農村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大膽探索,勇于實踐。這些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1)農教結合是農村教育的正確辦學方向。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關系到農村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關系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關系到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根本解決。先進地區教育改革的情況表明,辦好農村教育應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走農教結合的路子,即堅持教育為提高農民素質服務,為培養各類農業實用人才服務,為農民脫貧致富服務,以經濟發展促進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一村辦好一校,一校帶富一方。這些做法符合經濟落后地區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

(2)三教統籌是農村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農村教育不僅要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基礎,更要面向大多數受教育者,使他們即使榜上無名,也要身懷技能,成為新一代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村的青少年學生不可能全部上高中大學,在農村基本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后,大量的初、高中學生回到農村,他們是農村最富有潛力的人才資源,是科教興農的主力軍。要堅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相互銜接,使受教育者不僅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能掌握農業實用技術,成為新一代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

四、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方向的具體內容

我省農村教育體制改革方向總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農村實際,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實際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提高辦學效益。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1)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開展農村中小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教科書的編寫和教學活動,在實現國家規范基礎教育基本要求的同時,必須緊密聯系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在農村初、高中適當地增加職業教育的內容,繼續開展“綠色證書”教育,并積極創造條件或利用職業學校的資源,開設以實用技術為主的課程,鼓勵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解決那些以往存在的不能升入上一級學校的學生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無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閑著,面臨升學無望、就業無門、致富無路的尷尬局面。

(2)以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要實行多樣、靈活、開發的辦學模式,把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以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行靈活的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方便學生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城鄉分段和職前職后分段完成學業,還可以堅持培訓與市場掛鉤。在農村的職業教育中還應注意一個問題,即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那些一成不變的專業設置和教學方法,因為那些做法早巳不適應新時期農村的需求,對農村青年的吸引力越來越弱,造成青年人對這樣的學校不感興趣。應該充分調查研究,根據本地經濟特點或勞動力輸入地的需求進行專業設置。比如需要二、三產業的專業技能,就設二、三產業的技能課程,師資水平跟不上,就派人到外地學習,還可以請專家到村上指導,這些專家還可以成為村上致富的智囊團和致富信息員。實現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好縣級骨干示范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和吸引外資舉辦職業教育,以促進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和投資多元化。

(3)以農民培訓為重點開展農村成人教育,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應積極開展農村的實用技術培訓,使農民能掌握在城鎮和非農業就業所必須的技術能力,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培訓證書,做到農村多余的勞動力有效的轉移。鼓勵和支持“訂單”培養,先培訓后輸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單位出資、培訓機構減免經費、農民適當分擔的投入機制,繼續發揮鄉鎮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和各種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的重要作用。農村的中小學可以一個學校掛兩塊牌子,辦日校、夜校,積極開展農民文化技術教育和培訓,成為鄉村基層開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的重要基地。

篇(10)

1. 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隔膜 縮短情感距離,建立一種親密無間、息息相關的新型師生關系,以心換心,注意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用富有感召力的言行感召學生,尊重信任學生,贏得學生的擁護和愛戴后,才能開展行之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具體方法可通過身先士卒、談心、互換角色等方式。

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做管理班級的主人,能夠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班干部的選配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對于差生也要發揮其優點,適當選擇。我現在帶的學生就值得我欣慰,老師不在時的紀律比在時還要好,并且班干部能指揮學生遵守紀律,完成他們所設置的各項作業,比如看書、寫字、畫畫等,還模仿老師指導、檢查、批改。很多老師都問我是怎么管理班級的,我就驕傲地告訴他們:“是調皮大王當紀律領導,優等生當學習領導的結果。”

3. 組建一支優秀的班委也是很必要的 班委是排頭兵,領頭雁,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得力助手。所以必須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他們在學生中的威信,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以此帶動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但要注意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對于班委實行“ 輪流制”而不是“終身制”,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達到發揚成績,改正錯誤,共同進步的目的。只要班主任有個靈活的頭腦,用靈活的方法解決班級多而瑣碎的事情,只要方法得當,“雙差生”說不定也會變為“雙優生”。

上一篇: 廣告推廣的方式 下一篇: 高中化學學科素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五月婷之久久综合丝袜美腿 |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 五月丁香婷中文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