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52: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投資測算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 建設工程投資估算及項目動態控制概述
1.1 工程投資估算的意義
估算,顧名思義,就是在工程實際施工之前對項目的成本進行的一個科學性的猜測,一個估計、一種觀點或是一項近似的計算。項目投資估算對工程設計概算起控制作用,它為設計提供了經濟依據和投資限額,設計概算不得突破批準的投資估算額。投資估算一經確定,即成為限額設計的依據,用以對各設計專業實行投資切塊分配,作為控制和指導設計的尺度或標準。
在項目即將設計時,設計人員在業主的預算內選擇項目的材料和規模。隨著項目進入設計階段,設計必須隨時與業主的預算相吻合。如果項目的設計開始超過預算,設計人員必須找出降低費用的替代方案。在設計階段快結束時,個體專業承包商必須編制估算以得出他們的投標價。這些利用完整或近乎完整的設計文件編制的估算是非常耗時的,但又是最精確的估算結果,因此,業主可以清楚地了解項目實際所需的費用。
1.2 估算的影響因素
任何一個工程項目的投資估算,無論是在項目的總體設計階段還是編制還是投標時編制,都必須考慮同樣的基本問題。項目價格受到項目規模、工作質量、地點、開始時間、工期和其他市場條件的影響。估價的準確性直接受到估價師分析這些基本因素的能力的影響。
首先,項目規模取決于業主的需要,項目越大,費用越多。對于項目規模的不同處理取決于醒目周期各階段估算的編制。在總體設計階段,規模主要是一個基本容量的問題,比如房地產開發商的公寓單元或高速公路工程師的公路里數。基本容量開始時是依據專門的參數考慮的例如地板或屋頂的面積、上下斜坡的數量以及土方開挖量。隨著設計的深入會獲得更具體的數據,直到最后獲得每一項的具體規模。對于數量難以確定的項目,使用單價合同,投標人提供單價,實際數量在施工中確定。
其次,項目質量越高,復雜程度越高,費用就會越高。項目設計人員可能會從藝術的角度或從項目使用者的安全角度要求項目有一個較高的質量。一個核電站,一座大型發電設施,或公司會議室都可以要求具有比一般的項目高的質量。在決定項目質量時,估算師必須考慮政府規定,向最終使用者和項目設計人員進行咨詢。
再次,項目建在何處是編制估算過程中應考慮的一個主要方面。因地點的不同而在購買、交接材料、租賃或購買設備,以及勞動力費用中存在許多變化。材料費用是影響其有效性、競爭力和達到有效運輸方法的一個因素。勞動力價格,特別是有組織的勞動力,是當地價格談判力量的一個因素。勞動力價格還是影響項目所在地經驗和培訓水平程度的因素。對于許多項目(比如,阿拉斯加輸油管道項目)所需工人的水平和人數在當地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勞動力必須從國外調入。
最后,項目何時建如同項目在哪兒建一樣,對項目費用有重要影響。因為估算在實際施工之前編制,估算師必須規劃項目未來的費用。
1.3 工程管理動態控制概述
工程動態控制過程是一個以行為為基礎的過程,它需要持續地監督項目運作。它的目的是保證項目小組能達到設計要求、預算和進度計劃。為保證成功,實際工作情況、工作成本、工作的工期等都應進行書面記錄,并把它與最初的工作計劃進行比較。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應標出來并進行調整。實際工期和成本同樣也要記錄下來,并在將來的估算和進度控制中使用。
我國在施工管理中引進項目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已多年,但是,運用動態控制原理控制項目的目標尚未得到普及,許多施工企業還不重視在施工進展過程中依據和運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進度控制和施工質量控制的報告系統指導施工管理工作,項目目標控制還處于相當粗放的狀況。運用動態控制原理進行項目目標控制將有利于項目目標的實現,并有利于促進施工管理科學化的進程。
2 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方法
項目決策階段是研究項目建設必要性、項目技術可行性、項目經濟合理性的關鍵時期。進行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首先要對項目的決策階段進行界定。我國基本建設程序的主要階段是:項目建議書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建設準備階段,建設實施階段,竣工驗收和后評價。由于目前我國只對于政府投資性項目才采取審批制度,對于非政府投資項目一律不用審批項目建議書,所以把項目建議書階段和可行性研究階段合并成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階段。決策階段包括項目建議書與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價與決策階段。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2.1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預測
投資時項目的一項重大現金流出。它數額大,又集中發生在前期,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大。此外,投資額的大小、投資使用計劃安排、投資的資金來源及資金成本還影響到項目生產期的有關成本及費用。通過測算應編制4個報表:建設投資估算表、建設初期利息估算表、流動資金估算表、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于資金籌措表。
投資估算根據掌握數據的情況,可進行詳細估算,也可以按單位生產能力或類似企業情況進行估算。投資估算中應包括建設期利息、投資方向調節稅,并考慮一定時期內的漲價因素的影響,流動資金可參照同類企業的情況進行估算。資金籌措計劃應說明資金來源,利用貸款需附貸款意向書,分析貸款條件及利率,說明償還方式,測算償還能力。
2.2 選擇正確的估算方法
投資估算必須選取正確的估算方法,防止估算錯誤。如在投資額的估算、市場需求的預測以及項目投入產出物價格的選取等方面,對通貨膨脹處理方式的不當時,對投資額及項目費用、效益的估算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偏差,直接影響項目決策的正確性。
投資估算的方法有:資金周轉率法、生產規模指數法、比例估算法、指標估算法、模擬概算法。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從大的方面,前三種方法適用于工業生產項目的投資估算,后兩種適用于民用建筑的投資估算。最后,要想使投資估算具備預想的精度,必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即以動態的方法投入到投資估算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民用建筑用得的常用方法有:指標估算法和模擬概算法。
2.3 指標估算法的計算及參數選擇
投資估算指標的表示形式較多,如建設項目綜合指標、單項工程指標、單位工程指標,其單位形式以元 、元、元 、元 、元 、元 表示。根據這些指標,乘以所需的單位數量,就可求出相應的各單位工程投資。在此基礎上,再估算工程建設預備費、貸款利息、鋪底流動資金及其他費用,即可求出新建項目所需的全部投資。
指標估算法的參數應根據不同地區、年代,進行調整。因為地區、年代不同,設備與材料的價格就有差異。調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為依據也可以按不同工程項目的“萬元工料消耗定額”確定不同的系數。
3 結束語
投資決策是投資者最為重視的,因為它對工程項目的長遠經濟效益和戰略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決策階段,投資估算指標的編制工作,涉及建設項目的產品規模、產品方案、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工程設計和技術經濟等各個方面,既要考慮到現階段技術狀況,又要展望近期技術發展趨勢和設計動向,從而可以指導以后建設項目的實踐。
參考文獻
2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的影響因素
2.1通貨膨脹
如果商品市場面臨通貨膨脹,商品購買者總是在不斷地觀望,預期商品的價格會更加持續地上漲,如此貨幣貶值。正是如此,消費者們希望通過購買固定商品來防止貨幣貶值,尤其是像房子這樣一類的極其耐用品。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房子的銷售量往往大增,且有不斷上漲的趨勢。但是,作為房產類,這些稀缺特殊的資源,一些商品的提供者總是遵守將貨品囤積在自己的手里的原則,而且房子這類資源物品往往耗時較長,需要很長一段的開發建立時間,這一系列原因最終導致房子的貨物量供不應求。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于房子的需求在短時間并不會減少,而且在供應方面,供應房的數量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劇增。所以,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兩方面原因導致了房子價格不斷上漲,往往直接導致了房地產的開發投資規模。所以,通貨膨脹間接導致了房地產投資開發規模。
2.2城市化進程
如何說城市化進程影響房地產的投資開發規模。這要從城市化進程代表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城市的整體水平的標志。如果一個城市城市化進程較快,城市化水平高,這個城市就有許多的人口,居民數量極多,人口多導致需求大,對于各類商品的需求量將會不斷地提升,特別是房地產這類剛性的需求。供求相互作用,大量的需求拉動供給,因此供應端不斷地完善,大城市的房地產的硬件設備都比較完善,例如物業公園等設施,價值決定價格,同時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水平也普遍比小城市的房地產水平較高,如此又促進了房地產的投資規模,如此不斷地往復。當然,還有其他部分的原因,例如隨著城市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的土地面積有限,不夠城市的建設使用,因此,城市只好向周邊地區不斷推進,不斷利用周邊農村的土地資源,導致居住在農村的農民失去了土地,政府和開發商為了安撫農民需要支付安置費用或者一些用來安置農民住處的安置房,如此又使房地產投資開發的成本不斷地上升,最后影響了房地產投資開發規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城市相比農村,工資高,許多農民為了謀圖發展,從農村來到城市謀求工作,農民工進來城市需要住處,因此有大量的住房需求,導致房地產的需求上升。最后,還有一大堆的畢業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為了更好的未來,選擇在城市發展,安家落戶,因此一大波的畢業生對住房的需求量提升了城市的房地產的需求,影響了房地產企業的開發投資規模。
2.3財務現狀
房地產企業建設的費用主要包括銷售、財務、管理三個方面。雖然費用在總體投入的額度中占有的比重不是最大的,但是因為銷售以及管理兩種費用極其容易因為一些不確定外在的原因所影響,因此費用也是極其需重視的一個支出。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其開發的費用產生于前期資金融資而需要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所以,要引起注意的是,追本溯源,對成本費用進行控制,就是對融資的額度規模進行控制。如此,可以從根源上對財務的成本費用進行更好地控制。財務的良好控制現狀,可以促進對房地產的投資規模的改善。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究竟運用到哪些領域,每個環節分別占用多少的份額。因此房地產企業建筑開發需要加強其財務資金成本的使用范圍的準控。在市場經濟下,一個產業往往會帶動產業鏈的發展。房地產企業進行建筑項目的開發,其資金會流動到多個部分環節,包括:一是房地產建筑項目所征用的土地所需的賠償居民的拆遷費;二是建筑項目的工程建設的成本費用;三是建筑成型時后期軟安裝所需的成本費用;四是房地產建筑項目給未來居民的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資,例如公園、電梯等;五是一些其他建設建筑項目所需且發生的直接費用。當然,這些各個部分所發生占用的比例經常不合常理,有的幾種資金投入所占比例明顯超標或者過少。因此,房地產企業應該嚴格督促財務部門對當前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因此財務的現狀會影響房地產企業的投資規模。
2.4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
第三產業是服務產業,需要一大堆的勞動力。其發展水平能代表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第三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都是勞動密集型地區,其對勞動力有極大的需求。因此第三產業是影響我國房地產投資與規模的極其重要因素。比如第一、第二產業的勞動力極其容易被大機器、科學技術所代替。相反,第三產業的服務行業其勞動力的需求量極大,且短期內不會被代替。所以大量的勞動力水平需要大量的住房,帶動房地產的投資開發規模。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較高的地方,城市的居民人數也高,往往聚集在一片的地區,所以房子都是大片聚集,覆蓋面積大。只要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高的地方,其商業化的水平也是相當高的,交通水平也是相當之高,因此帶動周邊房價上漲,呈直線上升。第三產業對房地產的開發投資有相當大的影響。
3結論與相關建議
3.1結論
中圖分類號: F293.3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蟻群優化算法是模仿螞蟻工作方式的一種新的啟發式算法。螞蟻算法已廣泛應用于求解旅行商問題、指派問題、以及物流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最短路徑問題等。生物學研究表明一群相互協作的螞蟻能夠找到食物源和巢之間的最短路徑。螞蟻間相互協作的方法是他們在所經過的路上留下一定數量的信息素,該信息素能被其它螞蟻檢測出來,一條路徑的信息素越多,其它螞蟻將以越高的概率選擇此路徑,從而該路徑上的信息素會被加強。
2 動態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設房地產市場上有n項投資項目,則第i種投資組合在第t時期內投資額的收益率βit為
βit=(p1it-p2it+dit)/p0it,i=1,2,...,n=1,2,...,N(1—1)
其中p1it表示第i項房地產項目在t時期的市場價格,p0it表示相應的房地產項目投資額,dit表示相應的投資方在該項投資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顯然βit為一隨機變量。
假設房地產投資者在第t時期的投資金額為mt,mt為外生變量,令xit表示投資者投資到第i種房地產項目第t時期的投資額,xit為內生變量。
2.1 以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房地產投資動態模型
我們采用房地產收益率的數學期望作為房地產投資收益大小的度量指標,用
房地產收益率的方差作為風險度指標,記
bit=Eβit,σij(t)=E(βit- bit)( βjt - bjt)(1—2)
其中bit表示βit的均值,σij(t)表示第i種房地產投資收益率與第j種房地產收益率在第t時期的協方差。
在上述記號條件下,第t時期內的房地產組合投資總的期望收益bt為:
bt=,t=1,2…,N
第t時期n種房地產組合投資總的風險σ2t為:
σ2t=E=,t=1, 2…,N (1—3)
由此可得出如下房地產組合投資的動態模型:minσ2= (1—4)
也可表示為如下矩陣形式 minσ2= XTVX(1—4a)
上述模型是一個動態優化問題,Kuhn-tucker條件是該問題最優點存在的充要條件,其K-T條件可表示為為滿足K-T條件的解,可考慮如下動態優化問題的解,記為模型:minJ=eTN W (1-4b)
其中eTN=(1,1…)T1×N,W為人工變量組成的N維向量。若能求出模型(1-4b)的最優解,且最優值J為0,則模型(1-4b)最優解中部分向量X*即為模型(1—4a)的最優解。
3計算實例
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某市有A、B、C、D、E、F六處可供選擇的地段,可進行(1)高層住宅、(2)普通住宅、(3)商業寫字樓、(4)大型商場、(5)商業步行街等五種類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各項目類型在不同地段經濟評價指標見表1。該公司在一地段只投資一種類型。試確定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組合方案。
表l各投資方案各項指標評價情況
基于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蟻群算法,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表2
如果引入靜態下的基本蟻群算法則得到如表3所示結果表3
4 二種算法的計算結果比較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利用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蟻群算法在計算速度略慢但收益率比基本蟻群算法有了較大提高,投入相同的資金,獲得的利潤也比較大。可以說本文提出的以方差做為度量指標并隨時間變化的蟻群算法,在解決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組合問題上是優于基本蟻群算法的。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104-02
引言
現有文獻在測算資本存量時,大多數采用永續盤存法(Goldsmith,1951)測算資本存量需要基期資本存量、固定資本投資、和固定資本折舊率。由于我國統計數據中缺少固定資本折舊率,而不同折舊率對我國資本存量的測算影響很大(李賓,2011),因此測算出一個較為貼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固定資本折舊率顯得尤為必要。現有文獻在確定折舊率時,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采用國外文獻中常見的折舊率(郭慶旺,2004;單豪杰,2008);二是利用資本的相對效率和殘值率計算折舊率(黃勇峰,2002;張軍,2003;雷輝,2009);三是采用國民收入關系式推算折舊,從而推算出我國折舊率(馮曉,2012)。由于我國資本使用及折舊機制不同于國外,直接將國外折舊率作為我國折舊率,這樣的做法顯然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相對效率或殘值率方法,雖然優于直接采用國外折舊率,但總的固定資本使用壽命無法得到。此外,固定資本劃分及權重等因素均影響測算的折舊率。國民收入法根據中國的折舊數據計算得出的折舊率,比較貼合中國實際狀況。因此,本文在馮曉(2012)測算折舊率的基礎上,對其方法進一步改進,測算出更為貼合中國實際狀況的折舊率和資本存量。
一、固定資本折舊以及折舊率的測算方法
(一)固定資本折舊推算方法
在馮曉(2012)的基礎上,本文對2005―2012年間的折舊數據添加虛擬變量,將計量模型設定為:
lnDGRPt =α+β1lnGRPt+β2Dummy+β3lnGRPt Dummy+εt (1)
其中,Dummyt=0,t
lnDGRP*t =lnDGRPt -β2Dummy-β3lnGRPt Dummy (2)
由公式(2)可得,全國固定資本折舊等于:
DGDPt /GDP≈DGRP*t /GRP (3)
(二)固定資本折舊率的測算
折舊率δt可以通過固定資本折Dt、新增固定資本投資It這兩個數據近似求得,滿足以下公式:
δt=-1 (4)
根據公式(4)可測算出一系列的δt,其中t=1,2,3,4…n。
或者對公式(4)變形,改寫成:
(It-Dt-1)=β (It-Dt)+εt (5)
對上式進行回歸,求得β-1即歷年來固定不變折舊率。
二、數據描述
其中,1993―2004年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2004)》,2005―2012年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各類統計年鑒沒有2008年數據,推算方法見馮曉(2012)。
三、折舊率的測算以及資本存量的測算
(一)固定資本折舊率的測算
按照公式(4)測算的折舊率平均值是0.0578;公式(5)回歸方法測算的折舊率是0.0568。綜合平均法和回歸法測算的折舊率,固定資產的折舊率為5.73%,對應的固定資本存量平均折舊年限為十八年,這與陳昌兵(2014)測算的5.65%的固定資本折舊率相接近。
(二)資本存量的估算
根據永續盤存法可以測算資本存量Kt的數值。對于基期資本存量的測算,為假定1993年的資本存量K1993是由過去十八年間的投資所形成。1993年以后的資本存量可以按照永續盤存法逐年計算。1993―2012年間我國的資本存量Kt數據(見下表)。
從資本產出比來看(見下圖),1993―2012年間資本系數在緩慢增加,該結果與李賓(2011)、陳昌兵(2014)研究結論一致,即1994年后資本―產出比呈現持續上升,2007年以后資本系數增加較快,與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4萬億”過度投資有關。
結論
本文在馮曉(2012)提出的資本折舊率測算方法的基礎上,對其進一步拓展,測得1993―2012年間我國固定資本折舊率為5.73%,并且通過對比陳昌兵(2014)測算的資本產出比,發現本文的資本產出比變化較為緩慢,尤其是2007年以后,這也驗證了卡爾多事實。本文的測算方法,一方面,為我國折舊率的確定提供一個新思路,改變了以往只能主觀假定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在基期資本存量和資本存量序列測算中使用了相同的折舊率,使基期資本存量和資本存量序列測算具有了較好的內在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陳昌兵.可變折舊率估計及資本存量測算[J].經濟研究,2014,(12):72-85.
[2] 馮曉,朱彥元,楊茜.基于人力資本分布方差的中國國民經濟生產函數研究[J].經濟學,2012,(11):559-592.
[3] 郭慶旺,賈俊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2005,(6):51-60.
[4] 黃勇峰,任若恩,劉曉生.中國制造業資本存量永續盤存法估計[J].經濟學,2002,(2):377-396.
[5] 李治國,唐國興.資本形成路徑與資本存量調整模型――基于中國轉型時期的分析[J].經濟研究,2003,(2):34-42.
[6] 李賓.我國資本存量估算的比較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2).
[7] 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 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17-31.
21世紀,世界能源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日趨凸現。“十一五”期間國內天然氣開發投資規模不斷增大,投資結構日趨復雜,不同區塊開發效益有較大差異;受物價上漲、開發區塊“低、滲、難”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的單位產能投資和開發成本大都呈上升趨勢。為了提高天然氣開發投資效益,使天然氣開發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各石油公司越來越重視天然氣開發的投資效益分析。天然氣開發成本分析是天然氣投資效益分析的基礎,目前天然氣開發成本指標測算方法各石油公司各有不同,有待建立一套規范科學的方法。因此,開展天然氣開發成本指標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天然氣開發投資效益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內外天然氣開發成本概念
1.國外天然氣開發成本定義
國外石油公司在進行油氣勘探和生產活動的同業對比時,經常采用單位成本的概念,以反映石油公司在油氣勘探與生產過程中獲得儲量(包括儲量類別間的轉化)以及將儲量轉化為產量的能力和實力,進而揭示出石油公司在某一勘探生產階段所擁有的單項競爭實力和綜合價值實現能力。因此,油氣階段成本指標體系中通常采用單位成本的概念。
國外常用的天然氣成本指標包括:單位發現成本(又稱單位勘探成本)、單位開發成本、單位勘探開發成本(又稱單位發現開發成本)和單位生產成本(又稱單位操作成本或單位現金操作成本)。
天然氣開發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天然氣開發成本=當年發生開發總成本/當年新增證實已開發儲量
其中:當年發生開發總成本為當年開發綜合投資,當年新增證實已開發儲量=年末數-年初數+油氣產量。
2.國內天然氣開發成本定義
國內常用的反映投資效益的指標包括儲量成本、十億方產能建設投資和生產成本。2008年以前,國內天然氣開發成本的含義一般是指十億方產能建設投資(開發綜合投資與新建產能的比值),2008年以后,國內石油公司開始采用國外開發成本的計算方法,但是分子分母的含義略有不同。
具體計算公式為:天然氣開發成本=綜合開發投資/當年新增可采儲量
3.國內外天然氣成本測算的差異
目前,中石化已經開始與國際接軌計算天然氣開發成本,并把天然氣開發成本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考核指標來衡量氣田開發的經濟效益情況。
經分析,國內外天然氣開發成本不同在于,國外油氣開發成本計算公式的分母為“當年新增證實已開發儲量”,為經濟可采儲量的概念。中石化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計算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經濟可采儲量數據不是很合理、齊整,而技術可采儲量標定方法規范、數據齊整,連續性強,因此測算天然氣開發成本經常采用技術可采儲量作為分母。這些差異使得中、外油氣成本數字上具有不可比性,不便于交流。
二、提出一套規范科學的開發成本測算方法
1.兩個口徑指標計算
通過反復試算和比較,本文認為開發成本計算公式中作為分子的“開發投資”應采用兩個口徑(即“綜合開發投資”及“直接開發投資”)來分析,作為分母的“新增可采儲量”也應采用兩個口徑(即“開發綜合新增可采儲量”及“產能建設新增可采儲量”)來進行分析。
根據國內外開發成本概念的對比,結合中石化實際情況,本文提出的開發成本計算公式為:
(1)綜合開發成本=綜合開發投資/開發綜合新增可采儲量
(2)直接開發成本=直接開發投資/產能建設新增可采儲量
其中:直接開發投資=鉆井投資+采氣投資+地面投資,主要是指新、老區產能建設直接開發投資。
綜合開發投資=直接開發投資+開發準備+先導及其他
產能建設新增可采儲量=新區新增可采儲量+老區新增可采儲量
開發綜合新增可采儲量=產能建設新增可采儲量+開發準備新增可采儲量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有待完善,而技術可采儲量標定方法規范、數據齊整,因此測算經常采用技術可采儲量作為分母。本文采用技術可采儲量作為開發成本分析基礎。
2.適用條件
綜合開發成本側重于石油公司層面的總體狀況分析,衡量其綜合開發投資對應新增可采儲量的經濟性;直接開發成本側重于新、老區及各氣藏產能建設實施效果的分析。一般來說,直接開發成本小于等于綜合開發成本。開發成本分析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選取相應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某石油公司“十一五”實際開發成本測算
1.直接開發成本占綜合開發成本百分比
利用上述綜合開發成本和直接開發成本指標測算方法,根據某石油公司“十一五”期間的天然氣直接開發成本和綜合開發成本計算數據,分析直接開發成本、綜合開發成本的變化(見圖1-4)。
從上圖可以看出:受每年開發準備等投資的影響,直接開發成本小于等于綜合開發成本,且占比在0.4-1.0之間波動。
2.開發成本與開發階段相關
經統計分析,該石油公司各氣藏開發成本與該氣藏所處開發階段密切相關,分為三種情況:第一,開發初期―此類氣藏得主要特征為新建產能區,單井新增可采儲量高,開發成本整體較低,如氣藏1、2、 3、4;第二,開發中期―此類氣藏開發成本接近或略高于石油公司整體的平均水平,如氣藏5、6;第三,開發后期―主要特征為氣藏整體進入開發后期、開發難度逐漸加大,開發成本較高,開發成本遠高于石油公司整體的平均水平,如氣藏7、8(見圖5)。
圖5 某石油公司“十一五”各氣藏開發成本
該公司“十一五”各氣藏分年度之間開發成本差異較大(見圖6),開發成本的范圍從幾十到幾千不等,大部分氣藏直接開發成本小于700元/千方,總體來說,隨著物價上漲、建產難度逐步增大,新、老區新增可采儲量逐年減少,各氣藏直接開發成本隨時間大都呈現增長趨勢。
圖6 某石油公司“十一五”各氣藏直接開發成本變化趨勢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文提出一套的天然氣開發成本核算方法,通過某石油公司整體、各氣藏、各采氣廠的實際開發成本計算表明,結果更為合理,方法更具可操作性。綜合開發成本側重于分析石油公司及分公司層面的總體狀況,衡量其整體及分公司的綜合開發投資對應新增可采儲量的經濟性;直接開發成本側重于分析新、老區及各氣藏產能建設實施效果,更能反映了新增可采儲量真實經濟性。直接開發成本小于等于綜合開發成本,開發成本分析時應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需求,選取相應的測算方法。
2.建議
(1)建議加強項目管理,規范氣田當年產能建設項目中產能、投資與新增可采儲量的對應性,使計算出來的開發成本能夠真實反映當年新增可采儲量的經濟效益,并建立完善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適合中石化氣藏經營管理模式,從而提高氣田開發經濟效益。
(2)建議盡快完善經濟可采儲量測算方法,使用經濟可采儲量測算開發成本,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程英.淺議天然氣成本核算的強化[J].經營管理者, 2009, (18): 246
一、影響流動資金貸款需求測算的因素
(一)銀監會出臺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量測算參考公式,完全是建立在理想企業財務報表基礎上的。按《辦法》規定,測算流動資金需求的主要財務指標包括流動資產科目下的現金、應收賬款、存貨、預付賬款等,流動負債科目下的應付費用、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等八項指標,并沒有考慮到貨幣資金、應收票據、短期投資、其他應收款、應付票據、其他應付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金等其它流動資產項目。而在實際的報表中往往這些不予考慮的科目對流動資金需求的測算影響較大,因此完全按照《辦法》測算出的需求量與實際需求量存在差距。
(二)中小企業財務制度很多不健全,按照《辦法》測算出的營運資金量、自有資金量大多不準確,造成最終測算得出的可授信額度實際參考價值較小。如,很多中小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往往通過隱藏銷售收入和利潤來減少交稅;同時,企業利潤多被出資人用于私人支出或對外投資,再以個人名義反映至“其他應付款”內,造成企業財務“公私不分”;另外,還有些中小企業為把報表做得好看,把本應屬于“長期負債”的資金擺在“資本公積”中核算,造成測算時企業自有資金較多的假象,與實際相去甚遠,進而造成測算結果與實際結果偏差較大。
(三)由于中小企業財務核算不規范,部分中小企業存量流動資金貸款被固定資產投資所占用,造成測算的銀行可授流動資金貸款額度與企業實際所需存在較大偏差。例如,很多中小企業購買二手機器設備或自制設備,為節省開支不要求交易對手開立發票;有的投資建造廠房未按規定程序進行,這些投資都無法提供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資料,缺乏辦理固定資產貸款所需要件,導致出現了“短貸長用”的情況。
(四)很多中小企業通過年初集中儲備原材料的方式鎖定原材料價格,以此來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這將導致企業對貸款集中性需求特別大,進而導致測算出的可授信額度與企業所需貸款額度偏差。
(五)此外,還有部分中小企業為了能達到招投標資質等級,通過虛增注冊資本的方式予以滿足需要;有些企業為征地等方面需要虛增實收資本。這些都對測算企業實際貸款需求產生影響。
二、準確計算流動資金需求量應掌握的要點
(一)理解《辦法》所提營運資金的范圍,充分考慮參考公式的局限,合理估算企業營運資金量
廣義的營運資金是一個企業投放在流動資產上的資金,具體包括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存貨等占用的資金。狹義的營運資金是指某時點上企業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辦法》給出了實際測算中,借款人營運資金需求量的參考公式:
營運資金量=上年度銷售收入×(1-上年度銷售利潤率)×(1+預計銷售收入年增長率)/營運資金周轉次數
其中:營運資金周轉次數=360/(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預付賬款周轉天數-預收賬款周轉天數)
該測算方法認為,影響借款人營運資金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現金、存貨、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借款人流動資金貸款需求量主要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產經營所需營運資金與現有流動資金的差額確定。在企業理想的最佳運轉狀態下,企業營運資金應為企業存貨,加上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與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之間差額。理論上該測算方法是合理的,能有效估算借款人主營業務的營運資金需求量。
但在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企業很難做到如此規范高效,“應收賬款”的收款期不會恰好與“應付賬款”的付款期完全一致,企業必須在銀行賬戶保留一定的貨幣資金用于日常周轉。另外,許多企業在“其他應收賬款”中核算了企業部分主營業務交易事項,企業合理的“待攤費用”等也是測算方法沒有考慮到的。
在實際使用中,要根據借款人的實際經營情況,預測各項資金周轉變化時間,合理地分析和使用數據,而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報表數據,要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合理確定數據取值。如,對承兌匯票占用余額較大的企業,可以考慮在計算周轉次數的公式中增加應收、應付票據的周轉天數。
(二)預測企業銷售前景,客觀確定“預計銷售收入年增長率”數據
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利潤率不變的情況下,企業預計銷售收入的增加會導致企業營運資金增加,同時也可引起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增加。該比率的預定要有理有據,既要符合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規劃及可實現性進行確定。最重要的是預測的增長水平要與企業現有的生產能力以及市場承受能力匹配,如果僅僅是為了達到需求量的測算而確定很高的增長率是非常不合理的。比如對于成立時間不長的企業,預計其銷售收入增長率達到100%以上,與處于新生階段的企業需要采取拓展策略的情況相吻合,但伴之而來的是高風險經營;對于經營已進入穩健期的企業,其增長率能達到20%已經是不錯的業績,再預計更高的增長率可以說只是為了達到更高的流動資金需求測算量而已。預測時要對數據的合理性和可實現性充分驗證。
(三)加深關鍵指標理解,分清不同算法下取值范圍,靈活使用測算工具
《辦法》指出,將估算出的借款人營運資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資金、現有流動資金貸款以及其他渠道融資,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動資金貸款額度。即:
新增流動資金貸款額度=營運資金量-借款人自有資金-現有流動資金貸款-其他渠道提供的營運資金
實際工作中變數較多最難確認的部分就是借款人自有資金。掌握計算公式中自有資金的幾種計算方法,是流動資金貸款額度測算的核心,針對不同的企業選擇不同的自有資金的計算方法是準確測算流動資金貸款額度的關鍵。
三、對不同測算結果的分析
實際上不管采用哪種測算方法,幾乎都不可能與企業實際申請的流動資金貸款額度完全一致。對同一個企業,采用不同的測算方法,流動資金貸款的需求額度也可能不同。針對不同企業的情況,選擇適合該企業的測算方法,可以使測算更準確,也更容易發現企業真正存在的問題。計算結果基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測算結果大于企業申請額度。這種情況雖然企業申請額度在測算結果范圍之內,也符合銀監會的監管要求,但這種情況也說明企業可能極度缺乏流動資金,需要籌借大量外部借款。但實際上存在能申請貸款的銀行由于信貸額度不足,或者銀行也不可能按照測算的結果足額給予貸款,借款人還需要通過增加自有資金的投入,如增加股東投入、引進戰略投資者或到其他銀行再融資等途徑。如果企業在其他渠道不能借到足額的資金,企業很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二是測算結果與企業申請額度基本吻合。這種情況完全符合監管要求,信貸人員也都在朝這一目標努力,但實際企業完全符合這種情況的較少。
三是測算額度小于申請額度但結果為正值。表明借款人保持日常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量沒有申請的那么大,需要考慮貸款的實際用途是否全部是投入生產經營,是否存在挪用至固定資產投資(結合報表中的固定資產科目和在建工程科目進行分析),甚至投入房市、股市的可能,這是管理辦法明確禁止的貸款用途。資金挪用的具體去向,可以通過分析企業現金流量表,或從資產負債表流動資產其他項目如短期投資、不合理的待攤費用,非流動資產項目如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項目中找原因。
一、引言
“經濟增長”這一概念,自經濟學產生之日起,就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核心,也是經濟理論研究永恒不變的主題,經濟學的眾多分支絕大多數也是圍繞這一核心而展開。經濟增長的方式可分為:外延式增長和內延式增長。假設技術進步不變,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不變,經濟增長是由于物質資本數量和勞動力投入數量的增加而引起的,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即為外延式增長。內延式增長是相對于外延式增長而言的,是指投入的物質資本和勞動力的數量的總量不變,通過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或各類資本組合結構的優化而產生的經濟增長,這種增長方式稱之為內延式的經濟增長。假定其它條件不變,勞動力質量的變化引進的經濟增長的變化為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范疇。
“人力資本”這一思想早前的亞當?斯密和馬歇爾就已經提出。在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中就有關于勞動力的質量差異與勞動力的工資差異之間的關系的論述。馬歇爾認為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分析了家庭在人力資本投資過程中的作用。盡管亞當?斯密和馬歇爾意識到了人力資本的作用,但由于他們所處時代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理論的制約,他們僅僅只是提出了“人力資本”這一思想和一些簡單的分析,而并沒有對“人力資本”這一概念進行深入的研究論證,更沒有形成一個思想體系。現在主流的經濟學界,一般以1961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這一概念為人力資本理論產生的標志。但實際上,在舒爾茨之前的1906年菲歇爾的論文《資本的性質和收入》就明確的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并且將這一因素納入到了現代經濟理論分析的框架之中。根據舒爾茨對人力資本的定義“人力資本是指凝結在人身上的知識、健康、技能等能力”,以該定義為基礎,對人力資本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人力資本投資對人力資本存量的影響,特別是教育投資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因為教育投資的數據相對容易獲取);另一類是研究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要研究人力資本本身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對人力資本測量,其次才能將之代入生產函數。由于人力資本的定性,對人力資本的測量維度注定無法面面俱到,并且有些維度也難于計量。因此,對人力資本的測量方法有很多,各有側重點,本文通過對人力資本分類及各類測量方法的梳理,歸納整理了目前主流的幾類分類、測量方法并分析了它們的運用范圍。
二、人力資本的分類
從舒爾茨的人力資本定義來看,人力資本是指附著在人身上的能力,而各個個體的能力各有不同,也即個體的人力資本是存在差異的,丁虹棟在2003年首先提出了“異質性人力資本”這一概念。基于“異質性的人力資本”,已有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人力資本進行了種種分類。
人力資本的一類分法是從宏觀的角度出發,這一類分法一般按照個體受教育年限的長短進行分類,教育年限較長的個體為較高的人力資本,教育年限較短的個體為較低的人力資本。代表性的文獻如陳曉迅(2013)將人力資本按高低層次分成了兩類:較高層級的技能型人力資本和較低層次的普通型人力資本,兩種層級的人力資本構成了人力資本的結構,兩類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存在兩種循環關系:高效率的循環、低效率的循環。人力資本結構與產業的匹配高,則會形成高效率的循環;反之,則會形成低效率的循環。楊超(2013)將個體人力資本按教育年限的長短分為:基礎型人力資本、技能型人力資本和高層次人力資本。他將僅完成義務教育(含未完成)勞動力人口視為基礎型人力資本,將完成了中等教育(含高中、職業高中、中等技校等)的勞動力人口視為技能型人力資本,將完成了大專及以上教育的勞動力人口視為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并分析了各層次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早的研究如陳浩(2007)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并結合人力資本的投資,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順序應當是:健康投資――教育投資――培訓投資――遷移投資,按照人力資本的投資順序與之對應的人力資本類型包括:基礎人力資本、知識人力資本、技能人力資本和制度性人力資本。他將上述各類人力資本的組合視為人力資本的結構,研究了人力資本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人力資本的另外一類分法是從微觀的角度出發。這類研究更多的是從企業組織或企業價值的角度來分析人力資本,代表性的研究如王佳楠(2015)按照企業資源配置的不同將人力資本分為三類:基本勞動力型人力資本,指僅具備基礎知識量的企業員工;經營管理型人力資本,包括經人力資源管理者、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技術研發型人力資本,指企業內部的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李忠民(1998)對人力資本的分類具備獨特的視角,他將人力資本分為四類:一般型人力資本、技能型人力資本、管理型人力資本和企業家型人力資本。李忠民的分法兼顧宏觀和微觀的方法。此外,焦斌龍(2000)、馮子標(2001)、崔建華(2002)等人在丁虹棟“異質性人力資本”和“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界定下,進一步發展了“企業家人力資本”這一內涵。
三、人力資本的測量方法
人力資本的測量主要是測算人力資本的存量,主要的測算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教育年限法以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技能測算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從人力資本投資的角度出發進行的測量,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來源于五個方面:衛生保健投入、在職培訓、正規的學歷教育、個人的成人教育和個人(家庭)遷移。他認為家庭的日常消費、耐用品的消費和生產部分的開支共同形成了個人(家庭)的人力資本投資,他用上述三類投資的支出計算人力資本。貝克爾在舒爾茨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他在舒爾茨提出的三個自變量之外還加入了“機會成本”這一變量。
(二)收益法
收益法的主要原理是折現,就是將人力資本在未來的收益折算成現在的貨幣價值。采用收益法測算人力資本可采用不同的指標進行折現,包括對未來的工資進行折現、未來的盈利進行折現等等。收益法主要運用于企業,計算的依據基于企業的未來預期,企業的運行穩定則可以較為準確地測算人力資本價值。
(三)教育年限法
由于人力資本形成的主要來源為正規的學歷教育,受教育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人力資本的高低,因此很多研究因為數據獲得方便,直接采用教育年限來衡量人力資本的存量水平,如Judson(2002)、李福柱(2008)等人的研究。但受教育的時間長短也并不能完全的反應個體人力資本的水平,因此為了更好的區別不同教育層次的人力資本水平,學歷指數法也廣泛地運用于人力資本的測算。
(四)技能測算法
隨著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人力資本的測算不斷地精細化、準確化,并且統計工具的改進和各類數據庫的迅速豐富與完善,教育年限法、教育指數法等方法的局限性越來越凸顯。第一,同等教育時長的個體由于外部環境和個體的差異,個體的人力資本可能迥異;第二,正規的學歷教育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不能反映學歷后教育;第三,“干中學”等方面形成的人力資本無法計算在內。針對上述缺陷,近年來,部分研究關注于通過計算個體的技能水平來測算人力資本。世界銀行將技能分為:認知技能、非認知技能和職業技能。個體勞動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三類集合的綜合運用。技能測算法是一種非常精細化的測算,并且測算的指標目前也沒有完全的統一。
四、結論
人力資本理論發展至今,新的理論分支、新的研究點不斷地涌現,但回歸到其問題的本源,即對人力資本的測算則還沒有一個方法能涵蓋到人力資本的所有維度。這一方面既是由于相關數據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力資本的某些維度難于計量。已有的文獻對人力資本的分類很多,但都服務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對人力資本的測量也是如此。因此,對人力資本測算的各類方法不存在好壞之分,對測算方法的選擇需要考慮的是要服從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角度。縱觀現有的文獻,如要從宏觀上研究人力資本或人力資本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人力資本的測算宜采用教育年限法或學歷指數法;如要從微觀上研究企業或家庭的人力資本,則可采用成本法、收益法或技能測算法。
參考文獻:
[1]江濤.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思想及其啟示.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J].2008,(6).
[2]王勇、許強、許慶瑞.智力資本及其測度研究[J].科研管理.2002,(4).
[3]樊培銀、徐鳳霞.關于人力資源價值計量方法的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2002,(3).
[4]朱明秀、吳中春.逆向評估法:人力資本價值計量的新思路[J].生產力研究,2006,(4).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入世之后,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逐年攀升,大量外來資本涌入的同時也伴隨著我國資本走出國門尋找更廣闊的投資機會。但是,在正當的國際貿易往來背后,也隱藏著嚴重的資本外逃現象。資本外逃代表我國財富的流失,會打擊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性。對其研究顯得愈發重要。
一、資本外逃規模的測算與影響因素分析
(一)資本外逃測算方法
由于資本外逃活動往往具有隱蔽性,要想準確測算出其規模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只能基于已有數據對資本外逃規模進行粗略地測算。國內外對資本外逃的測算方法主要有直接測算法和間接測算法。
直接測算法是直接通過一個或幾個用國內異常風險反應迅速的短期資金外流項目來測算資金外逃額的方法。這種方法直接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采集數據。基本測算公式是:
資金外逃=短期私人資金流出額+國際收支賬戶中的“誤差與遺漏”
直接測算法簡便易行,能夠很方便地滿足經濟研究中對資金外逃基本趨勢和大致規模的測算要求。但它的缺陷是:1、 “誤差與遺漏”不僅包括那些隱蔽的未記錄的資金流動,也包括一些真實的統計誤差。2、直接測算法所依據的定義是將資金外逃視為一種短期資金流動,基本上沒有考慮長期資金流動。
西方學者針對直接測算方法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另外一種測算資本外逃的方法―間接測算法(又稱剩余法)。基本測算公式是:
資金外逃=對外債務增加+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官方儲備增加+經常項目逆差
從理論上講,間接測算法在界定資金外逃的范圍時,強調的是資金外逃產生的負面效果。相對于直接測算法來講,間接測算法所估計的資金外逃范圍要廣得多。但間接測算法也存在明顯缺陷,其主要表現為:1、測算結果并未涵蓋所有的外逃資金;2、測算結果中包括了一部分正常的外流資金。
(二)直接法測算資本外逃規模
為簡便起見,本文采用直接法來測算資本外逃規模。即利用公式:
資金外逃=短期私人資金流出額+國際收支賬戶中的“誤差與遺漏”
一般而言,外匯占款主要來源于實際使用外資(FDI)、經常項目順差和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可知,短期資本流出=外商直接投資+經常項目順差―外匯占款。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及國泰安數據庫,并按中美年均匯率的相關數據計算所得,從1997-2011年我國資本外逃規模(單位:億元):1997年--3747.135087、1998年--6051.727562
1999年--4853.82986、2000年--6669.191983、2001年--2171.814326、2002年--1312.70325、
2003年---4756.997997、2004年-- -9258.764424、2005年--2984.514381、2006年--140.3209658
2007年- -9169.814958、2008年--4978.892748、 2009年--4107.975908 2010年--6546.06491、2011年--5054.418718。
(三)資本外逃結構分析
從圖1可以清楚的看到,1997-2011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誤差與遺漏”在均值0周圍上下波動,而短期資本流動和資本外逃規模走勢基本相符。可見在這段時期里,我國資本主要是通過短期資本流出這一途徑實現外逃的。
圖1資本外逃規模結構
這一結論與楊勝剛(2000)研究的我國1987-1997年資本外逃結構不同,在其研究結論中可以看到,這一時期資本外逃中絕大部分是由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誤差與遺漏”造成的。究其原因可能是1994年人民幣從經常項目的部分可兌換轉變為1996年底全部可兌換,這為資本外逃提供了極大便利,更多的資本通過短期資本流出來實現外逃。
二、短期資本流動途徑分析
1.顯性的短期資本流動
顯性的短期資本流動指的是可以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上觀測到的短期資本流動規模。在我國國際收支的金融項目中,證券投資管制仍然比較嚴格,所以短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其他投資方式進行,主要包括:短期貿易信貸、短期貸款、貨幣和存款、其他短期資產和負債。
圖2顯性的短期資本凈流出結構示意圖
從圖2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國顯性的短期資本在2007年以前基本呈現凈流入勢態,而2007年和2008年,由于其他短期資產和負債的大規模凈流出,導致顯性的短期資本總額也出現凈流出勢態。
出現上述勢態的重要原因與準備金制度的“創新”有關。2007年8月以來,境內銀行開始按照央行要求用外匯上交本幣存款準備金,主要全國性商業銀行都執行這一新規定。由此估算,去年下半年上交存款準備金規模大約1000億-1200億美元。而商業銀行的這些準備金正是作為商業銀行的資產存放于央行。
2.隱蔽的短期資本流動
隱蔽的短期資本既可以通過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進行名實不符的流動,也可以通過貨幣走私和地下銀行(或地下錢莊)進行資本的非法流動。某些隱蔽性資本流動,如偽造單據所造成的虛假進口貨值會反映在“錯誤與遺漏”項目中,但其所導致的資本流動并未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得到反映。具體包括:
①進出口偽報。通過低報或隱瞞貿易外匯收入,將外匯擅自存境外,或者高報貿易外匯支出,向國家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匯往國外,構成資本外流;制造無真實貿易基礎的進口單據,“假進口真融資”,或者高報出口,低報進口,構成資本內流。此外,服務貿易也常常是隱蔽性資本流動的重要渠道。
②經常性轉移。除了國際組織和政府部門的無償捐贈和賠償等項目以外,僑匯是比較重要的經常性轉移。
③投資收益。通過低報對外投資收益、高報對外商投資支付的投資收益實現資本外流;而通過低報對外商投資的支付,高報對外投資收益,實現資本內流。
④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資本項目結匯。短期資本流動不僅隱藏在外商直接投資的跨境支付和債權債務調整中,而且還通過“虛增”外商直接投資的資本金實現短期資本的流動。
⑤貨幣走私和地下銀行系統等。
由于隱蔽的短期資本無法精確計算,我們只能通過從短期資本凈流出總額中扣除顯性的短期資本凈流出來計算其總規模。
圖3隱蔽的短期資本凈流出
從圖3可以發現,隱蔽的短期資本凈流出自2008年以后持續的增加,并在2010年達到最高峰。而且自2009年以后,隱蔽的短期資本凈流出額顯著大于顯性的短期資本凈流入額,使得我國短期資本流動呈凈流出勢態。這一增長趨勢對我國今后的發展大為不利,會導致我國財富的大量流失。
三、應對資本外逃的對策
資本外逃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其有效解決需要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協助配合監督,防止資本管理“真空”。鑒于資本外逃的特殊性,我國政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建立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測預警機制。我國短期資本流動主要是隱藏在正常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下進行的變相資本流動,我國政府應該繼續分別針對不同渠道的短期資本流動加強管理力度。
2.加強對居民私有財產對外轉移的監管。對申請人身份的識別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當資產轉移規模超過一定數額時,應充分利用現有信息界定待轉移財產的合法性。
3.拓寬個人和企業的投資融資渠道。金融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把國際市場上較為成熟的金融產品引入國內,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創造新型風險規避和套期保值金融產品,增強個人和企業對國家經濟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曲鳳杰. 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狀況及統計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參考,2006(40).
[2] 楊勝剛,劉宗華. 資本外逃與中國的現實選擇[J]. 金融研究,2000(2).
[3] 宋文兵. 中國的資本外逃問題研究[J]. 經濟研究,1999(5).
[4] 劉旭. 從國際收支平衡表探究我國資本外逃的現狀及對策[J]. 國際商貿,2012 (11) .
[5] 李慶云,田曉霞. 中國資本外逃規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J].金融研究,2000(8).
(一)收入測算法收入測算法是基于市場運行完備,收入高低可以較為客觀地體現出人力資本的邊際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前提下,依據人力資本擁有者的收入進行人力資本測算。具體算法大致有以下三類。第一類:預期收入現值測算法Petty(1690)最早采用預期收入現值測算法估計了英國人力資本。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總人力資本存量是個體人力資本加總的結果,而個體人力資本存量可以等同于個體畢生預期總收入的折現值。Farr(1853)把個人畢生預期收入中的個人生活消費額剔除,使用了5%的貼現率,并根據生命表調整了死亡率。Wickens(1924)將總人口分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三個年齡組并分別估算每組的收入現值,然后以各組總人口的中位數為權數對各組收入現值加權。Mincer(1974)提出了人力資本收入方程,并發現人力資本(收入的對數)與受教育年數(s)存在線性函數的關系。Graham和Webb(1979)提出人力資本的預期收入現值測算公式。式中,PVix表示根據特征向量i分類的所有x歲個體畢生勞動收入現值,Wix和Yix分別第i類型的所有x歲個體的就業率和平均收入,Pixk表示第k年第i類型的所有x歲個體到x+i歲的生存概率,gik和rik分別表示第k年收入為第i類型的經濟增長率和利率;Jorgenson和Fraumeni(1989,1992)通過向后循環估算出任何年紀個體所有稅后市場和非市場勞動收入的貼現值。第二類:收入指數測算法Mulligan和Sala-i-Martin(1997)采用了人力資本收入指數測算法進行美國人力資本的理論研究和測算。他們通過勞動力總收入與沒有受教育者的勞動收入的比值將物質資本對勞動收入的影響剔除,得到的是非貨幣值結果。Koman和Marin(1997)在永續盤存法(PIM)的框架下,測算了指數化的人力資本。Laroche和Merette(2000)把工作經歷補充到Koman和Marin(1997)的人力資本收入指數測算模型,構造了男女的收入指數函數。李海崢(2010)區分了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人力資本。第三類:未來收入限制余額法世界銀行在1995年估算各國民財富時,采用未來收入限制余額法測算人力資本價值存量。該法以“人力資本存量=當前時點的人口在生存剩余年限所能得到的未來收入的貼現值-(人造資本價值+土地價值)”為基本思路,將人口按性別和年齡分為六組。具體測算時,首先估算在社會某一核算時點人口的平均生存剩余年限和未來收入貼現值,再依此估算人力資本價值存量。
(二)教育指標測算法教育指標測算法使用頻率較高,尤其是在需要比較區域或國際間人力資本的情況下。其核心思想是人力資本的核心內容由教育形成的知識和技能構成,因此人力資本測算能夠通過使用教育指標如相對數指標(學校入學率、成人識字率)、總量指標(教育總年限、受教育水平)和平均指標(平均受教育年數、生均教育經費)等指標代表人力資本水平進行研究。在相對數指標的運用方面,Barro(1991)及Levine與Renelt(1992)等學者采用學校入學率(各年齡階段學生入學人口數量和相應年齡組總人數的比重)進行相對數教育指標人力資本測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998,2001)通過國際成人(15歲及以上人口)識字率抽樣調查(IALS)進行人力資本測算。但是這類指標存在代表性問題,如入學率可能忽略了退學的學生和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成人識字率忽略了職業技能、邏輯分析能力和科學技術知識等人力資本的重要方面;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的運用也不盡完善,如教育總年限指標測算法和平均受教育年數(將各級教育獲得水平其相應的勞動力或工作年齡人口加權)測算法都忽視了等量時間的不同層次的教育有著不同的質量。
(三)直接能力測算法直接能力測算法通常基于特定設計的能力測驗得分,根據相應的收益率進行加權,由此估算出人力資本價值量。作為個體人力資本測算最精確的方法,其代表研究主要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交叉課程能力計劃(CCCP)、生活技能調查(ILSS)和人力資本指標計劃(HCIP)等。其中,人力資本指標計劃(HCIP)將人力資本描述為是加強或支持就業能力、生產活動和創新的能力。《人力資本投資:一個國際比較》建議設定直接測量個體人力資本特征的范圍,并基于勞動者能力和技能指標集,比較各國人力資本的差距。
(四)綜合測算法Dagum和Slottje(2000)的綜合測算法,將作為潛在變量的人力資本的微觀估計與居民平均人力資本的宏觀估計有機結合在一起。周德祿(2005)認為群體人力資本是在一定人口規模層面上整合個體人力資本的結果,因此研究群體人力資本離不開對個體人力資本生命周期規律的把握。作者用快速增長期、緩慢增長期、快速衰減期來描述個體人力資本從接受教育到參加工作直至退休養老的生命周期規律。同時,將個體人力資本分解為教育、經驗和健康3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個體人力資本都變現為年齡的函數。
二、人力資本測算方法評價
總體來說,上述五中核算方法各有優劣(詳見表1)。成本測算法可直接用貨幣計量人力資本的價值,體現了與當前SNA物質資本核算體系的基本一致性,并且所需數據易得,可行性強,但穩健性和客觀性欠佳;收入測算法充分體現了人力資本作為資產所具備的收益性特征,影響人力資本的眾多因素都被包含在了收入中從而不必單獨考慮,但是數據可得性和準確性不高;教育指標測算法簡便易行,數據容易獲取,剔除了用貨幣計量人力資本的價格因素問題,因而被最廣泛運用,但是統計范圍偏窄,且估算的不是人力資本貨幣價值量,并沒有體現與物質資本核算體系的一致性;直接能力測算法并不成熟,是否或應該如何將直接能力測算法納入人力資本測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值得進一步探索;綜合測算法將幾種測算方法綜合起來,揚長避短,但也存在理論不統一、實際操作復雜等問題。
(二) 軟件對計算機的要求。
(三) 當地的環境條件。主要指空氣的潮濕程度,提供電壓的大小和穩定程度等。
二、 軟件成本的測算方法
(一)獨立開發成本。
(二)協作開發成本。
(三)委托開發成本。
三、運行維護成本的測算方法
談談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成本的測算方法
在本篇論文中,企業在制定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計劃時,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系統成本的測算,以便盡可能以最小的代價達到預期的目標。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成本一般包括硬件成本、軟件成本、運行維護成本等,盡管不同用戶會計電算化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但確定所需投資的方法卻是相同的。
一、 硬件成本的測算方法
計算機硬件主要是指計算機完成其功能所借助的一系列部件和設備,主要包括:主機、打印機、網絡服務器等設備;機房、加濕器等環境設施;打印紙、磁盤、色帶等材料。確定硬件成本,取決于所需硬件的牌子、型號、數量、銷售廠家,它們的市場價格。一般來說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
(一) 需要處理的數據量及速度。
在電算化會計工作中需要由計算機處理的數據量及速度,決定了所需計算機的主頻、內存、外貯等計算機的主要指標,從而大致確定了需要什么樣的計算機及其數量。一般可把數據分為動態數據和靜態數據。動態數據主要指在運行中要發生變化的數據,以及在運行中要輸入、輸出的數據,如:錄入的憑證數據、明細帳數據、總帳數據等。靜態數據主要是指在運行過程中主要作為參考的數據,在很長時間內一般不會隨運行而改變,如:各種代碼、各種文件參數等。記帳憑證數據一般在計算機內僅保存一個月,其測算公式為:記帳憑證數據=月平均天數×日均錄入張數×每張憑證數據量;明細帳數據在計算機內需保存一年,每月明細帳數據量與記帳憑證的月數據量大致相同,其測算公式為:年明細帳數據=月記帳憑證數據×12;總帳數據量的測算公式為:年總帳數據量=總帳科目數占明細科目數的比例×年明細帳數據量;報表數據需在計算機內存放一年,測算公式為:報表數據量=報表張數×每張報表平均數據量×12。記帳憑證數據量、明細帳數據量、總帳數據量、報表數據量四者之和,即為動態數據量。靜態數據量的測算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與動態數據的測算方法相同,即分類別、分項目進行測算;另一種是按占動態數據量的比例進行測算,即靜態數據量=動態數據量×靜態數據占動態數據的比例。靜態數據量與動態數據量之和,即為系統的數據總量。
(二) 軟件對計算機的要求。
各種軟件對其運行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需要內存1兆以上,顯示器必須是25行顯示等。
(三) 主機對設備及運行環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是否需要空調、專用機房;是否需要不間斷電源;是否需要新加漢卡、配置打印機等。
(四) 會計工作對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時間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主要是指是否需要實時響應。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程度。
(五) 當地的環境條件。主要指空氣的潮濕程度,提供電壓的大小和穩定程度等。
二、 軟件成本的測算方法
軟件主要包括系統軟件與會計軟件。系統軟件一般都通過購買獲得。會計電算化一般需要的系統軟件有操作系統、支持會計軟件的各種軟件工具、運程通訊軟件等。會計軟件可分為核算軟件與分析決策軟件,但實際上,好的會計軟件這兩者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單位是購買商品化會計軟件,則需根據本單位的需要及廠家的報價,!進行測算。如果單位是自己組織開發會計軟件,則需要分項目,根據開發期進行測算。
單位自行組織開發會計軟件的成本一般可分以下幾個項目:人員費用、系統軟件購置費用、材料耗用費用、機器使用費用。對人員費用,首先要確定所需的人員和能夠投入的人員,再估計出開始周期,將這兩個數折合成“人年”,最后得出人員費用;對系統軟件購置費用,首先需要確定開發會計軟件需要什么樣的系統支持軟件及其數量,然后根據市場價格進行測算;對材料耗用費用,首先應估算出每一階段各種材料的耗用量,再根據市價進行測算;對計算機使用費用,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按每小時的機時費乘上估算的機時總數,另一是計算計算機的折舊費。一般說來,軟件開發成本有三種形式:
(一)獨立開發成本。即完全由使用單位自己開發,這種形式開發成本較低。
(二)協作開發成本。即由系統使用單位和某技術力量較強的單位協作開發。這種形式開發成本較上一種高,但效果最好。
(三)委托開發成本。即完全由某軟件公司開發,使用單位不參與工作。這種形式開發成本往往較高,效果也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