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經濟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7 17:52: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畜牧業經濟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畜牧業經濟管理

篇(1)

畜牧業經濟管理一般被認為是對畜牧業進行生產、交換以及分配和消費的相關組織和環節,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做好監督以及組織工作。畜牧業的經濟管理和畜牧業的發展以及人畜健康都存在較大的關系,因此本文主要是對現代化畜牧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的畜牧生產發揮出更大的效用。

1畜牧經濟面臨的困境分析

(1)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激烈性。進入到21世紀之后,各個行業也進入了競爭激烈的時期。農產品市場的競爭主要是資源的使用和分配需要打破需求的界限。我國在傳統的農業宏觀保護方面與國際市場還存在多種沖突,因此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若是不能很好地改進,勢必會影響到畜牧業經濟的持續發展。(2)畜產品的出口能力。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國在畜產品的生產方面剛剛夠維持國內的需要水平,可是需要關注的是,在市場需求產品方面,出口的潛力也是相對有限的。按照相關的資料顯示,伴隨著全球化市場發展和肉制品價格的持續增長,我國的豬肉凈出口量還依然保持在一個平穩的水平基礎之上,也就是我國的豬肉出口相對來講還是滯后的。在此過程中,我國具有畜產品的優勢地位和水產品的資源優勢也受到了飼料資源以及價格方面的制約。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還需要不斷地滿足國家在市場方面的多種需要,由此可以說出口的商品在潛力上是有限的。(3)飼料用量和價格的提升。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畜牧產品以及多種資源產品具有較大的需求,飼料用量在總體的糧食消費量當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國在對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會面臨糧食緊缺的問題,飼料也在國內的供給量非常少。飼料價格會對整個畜牧業發展的空間和發展速度上產生影響,小麥、大豆、玉米的價格上漲,勢必會增強養殖成本,進而對整個畜牧行業產生制約性作用。

2畜牧業經濟管理的路徑分析

(1)改進農業資源的配置結構,擴大出口。使用進口替代的方式,并且向出口促進的方向轉移,就需要對相關的行業發展進行多方面扶持,不斷地對豬肉以及相關資源防疫監控力度進行增加,使農產品在出口方面進行港口建設、儲運及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促進農產品市場相關體系的建設,強化農產品市場體制方面的改革。出口方面強調的是無公害產品,無公害畜產品要依托于經濟方面的管理。要想更好地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強化宣傳力度,讓多數人明確畜牧養殖在新時期的新理念,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畜牧產品的檢測體系,不斷對信息體系進行完善。以建立科學示范場地為主要措施,建立起更加廣泛的推廣體系,在畜牧業發展方面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的種植,走農業產業化道路,提升市場的競爭能力。發揮畜產品的優勢,努力將畜牧產品在布局上以及行業規范上的優勢顯現出來[1]。(2)提升思想水平,轉變畜牧經濟管理觀念。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人們都是生活在相對困難的狀態之中,在思想上以及認識水平上存在較大的阻礙性和局限性,比較看重經濟方面的利益,輕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協調性和發展性,特別是沒有強化對公眾的引導和支持,因此要轉變思想,尤其是面對廣大的領導干部以及群眾,需要在意識發展的過程中面對畜牧經濟管理的挑戰,讓以往粗放型的經濟發展轉變為集約型的管理,以此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走上一條健康的快速的發展道路[2]。(3)降低成本,規模化經營。對于畜牧業來講,并不是需要越來越大的規模,而是需要立足于現實,進行更加適度的生產和經營。具體來講就是不斷地減少成本的付出,以此實現對資金和技術以及相關要素的合理性分配利用。我國的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速度加快,也出現了很多畜牧的新產品,但是非常雜亂,還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要對市場上當前存在的品牌進行整合,重新塑造出新的品牌,不斷發揮出品牌的積極作用[3]。

篇(2)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2-0045-01

畜牧業經濟管理是畜牧業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即從宏觀上研究畜牧業部門的經濟問題。企業或生產單位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確定經濟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以及實現這個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和決策計劃的過程。畜牧業管理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經營目標,對經營要素的結合與經營過程的運轉進行不斷決策、完善計劃及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全部工作的總和。經營與管理密不可分,不能截然分開。管理是適應經營的需要而產生,有了經營才會有管理;經營借助于管理而實現目標,離開了管理,經營活動就會產生紊亂,甚至中斷。管理循環理論指出,經營與管理過程都以人的因素為核心進行。

1畜牧業現代化的特點

畜牧業生產包括兩種。第一生產是草料生產,第二生產是畜禽生產。畜牧業生產資料來自工業、種植業和自身。生產資料的數量、質量、價格,直接影響著畜牧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畜禽既是一部畜牧業生產的“機器”,為人們生產各種生活資料,同時又是可以更新的資源,不斷為自身生產各種生產資料。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到一定年限畜牧業生產能力就要下降。不會通過維修保養而恢復生產能力,只能淘汰更新,或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其利用率。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引進或培養出優質、高效、低消耗的優良品種,使原來的畜禽貶值。畜禽的再生產具有群體性、連續性和周期性,是所有特征中最為重要的特征,這是科學組織生產力的主要依據,也是挖掘生產潛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著眼點。畜牧業的經濟再生產過程,總是同畜禽的自然再生產過程交織在一起,這就是畜牧業的根本特點。畜禽的自然再生產過程體現著經濟再生產的同時,畜牧業經濟再生產必須符合畜禽自然再生產的規律。利用畜禽自然再生產的規律和特點,通過應用先進技術和加強飼養管理等,使畜禽更好地生長、發育、繁殖,以達到生產出符合人們需要的、更好更多畜產品的預期目的。另外,畜牧業與大自然抗爭的能力較弱,生產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力影響。大自然對畜牧業既有協同作用,也有制約作用。

2畜牧經濟管理的手段

畜牧業經營偏重于對外界環境條件的協調,畜牧業管理偏重于內部資源的組織和利用。經營的使命在于決策,使企業的生產適應社會需要,管理的使命在于組織和指揮,為實現經營目標服務。一個企業只有在優良經營的前提下,再加上科學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果。經濟管理手段:①行政手段。行政方法是指管理者依靠組織結構的權威,運用命令、指示、規定、規章制度等行政手段直接指揮下級工作,執行管理職能的管理方法。②數學手段。數學方法是指在研究經濟活動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經濟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對經濟活動進行計算、測量、分析,執行管理職能的管理方法。③法律手段。法律方法是指運用經濟法律規范和類似經濟法律規范性質的各種行為規范,執行管理職能的管理方法。④經濟手段。經濟方法是指按照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經濟方式,調節各種經濟利益關系,執行管理職能的管理方法。⑤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指通過傳授、宣傳、啟發、誘導等方式,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文化技術水平,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執行管理職能的管理方法。

篇(3)

畜牧業的經濟管理涉及眾多環節,包括生產、交換、分配等環節,在這一過程當中,政府各級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應該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保證畜牧業的順利發展。畜牧業的經濟管理以及發展,與人畜健康發展有著緊密地聯系,在接下來的討論當中,著重對準現代畜牧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積極找尋相應的解決辦法,為今后的畜牧生產提供更好的發展方向。

1畜牧市場的環境分析

隨著畜牧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畜牧經濟效益也應該得到提升。但是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下,畜牧業市場結構又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西方畜牧產業較為發展的國家為首,大幅占領國外以及國內市場,而我國的畜牧產品的出口比重增長量卻不明顯。在畜牧產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僅僅保證出口穩定,相對來講就是經濟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國家及時出臺相關的管理政策和調控機制,國內的畜牧產業依然存在較大的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應該基于當前的畜牧發展情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情況,從當前的畜牧產業結構入手,從根本上提升畜牧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加強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實力,在國內的畜牧市場當中也要積極提升占有率。在消費者的眼中,產品質量就是競爭當中無形的優勢,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關企業也要注重加強法制建設,規范行業內部工作秩序,建立標準化、現代化的畜牧養殖示范基地,確保畜牧產品的質量優良。管理人員要時刻將產品品質放在發展的首位,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依舊能抵抗發展帶來的壓力,并且通過當前的先進技術,逐步提升產品質量,提升消費者的認同感,對于保持銷售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都有著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業建立更加系統化的畜牧養殖生產基地。

2畜牧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農產品競爭較為激烈,在進入21世紀之后,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進入新態勢,尤其在農副產品市場,要打破傳統的需求界限,為市場競爭和發展帶來新內容。我國的傳統農業發展方向與國際市場間存在著沖突,因此在發展上存在諸多問題,如果在改進方向上沒有制定良好的對策,對于我國的畜牧業經濟的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從當前的發展角度上來看,我國的畜牧產品的生產值僅夠維持國內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潛力也較為有限,隨著全球化發展趨勢,肉制品的價格在穩步上漲,我國的肉制品出口量處于發展相對平緩的狀態,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豬肉出口量較低。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國畜牧產品和水產品的優勢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約,例如畜牧飼料、養殖投入等。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之下,我國的畜產品還要滿足國內市場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見,我國在畜牧出口上的潛力極為有限。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不僅是畜牧產品,其他的生活資源需求也在逐漸增多。飼料的用量以及糧食的緊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業發展的波動,從短期眼光來看,這一問題會降低國內畜牧產品的供給情況,從長遠角度來看,飼料的價格對于畜牧行業的發展空間以及速度都帶來不小的影響。當前的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的不斷攀升,畜牧養殖的成本也在逐漸加大,從而對畜牧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畜牧業的發展對于其他方面的發展可能會帶來不利影響,當前的很多養殖場僅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卻沒有從長遠的角度進行分析,不重視污染處理的重要性,不僅影響到自然環境,對于周圍的居民以及畜牧養殖都帶來潛在問題。當前大多數的養殖場的污染處理系統和技術上不完善,而且無法滿足當前的養殖需求,給自然資源帶來較大的損失。我國的污染管理條例也沒有及時進行更新和完善,這使得一些“鉆空子”的管理人員有機可乘,加重了養殖場周圍的污染情況,對于現代畜牧養殖經濟管理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畜牧經濟管理也需要不斷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設備。由于受到設備更新速度,以及企業的資金運轉等諸多問題,畜牧企業很難做到及時引進吸納新機器,這也促使畜牧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無法高質量的開展畜牧養殖工作。這樣的發展情況不僅會大幅提升經濟成本,也不利于當前畜牧行業的管理。人才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經濟發展當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當前的企業管理團隊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無法從根本良好的開展管理工作,為后續的畜牧經濟管理帶來較大的阻礙。

3現代畜牧經濟管理的對策

3.1優化農業資源配置

基于當前國內畜牧經濟的發展情況,應該全面改善農業資源的配置結構,促使國內農業資源擴大出口規模。利用這種進口替代的形式,逐步向出口促進方向進行轉移。這樣的資源配置需要畜牧行業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豬肉的檢疫監管力度;強化農產品市場體制;積極建設農產品交易港口,完善運輸設施,為農產品市場發展奠定基礎,全面推進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改革。畜牧業的管理也要基于經濟發展方向,為了更好地達到相應的發展目標,就要不斷加強宣傳力度,引導相應的管理人員明確當前的畜牧養殖理念,并且完善畜牧產品的管理和檢測體系,完善畜牧發展的信息體系。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建立具有示范性質的農場,加強帶動領導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帶動畜牧行業向無公害方向發展,提升我國農副產品的競爭能力。隨著國家發展形勢越來越好,畜牧業的發展地位以及重視程度都有所提升,畜牧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無法缺少的必需品,因此,農副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我國應該積極改善農業資源的配置,不斷拓展農業資源,并且對當前的畜牧技術進行及時更新,解決飼料等方面的問題,滿足畜牧行業的發展需求。

3.2更新畜牧管理觀念

在過去的畜牧業發展當中,人民的生活條件有限,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較為艱苦,這也導致人們的思想水平以及對外界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只注重經濟利益,而沒有考慮到社會與經濟間的發展關系,相關部門也沒有對公眾進行及時的思想引導。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之下,領導干部要積極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積極應對畜牧經濟管理當中遇到的問題,將畜牧經濟從粗放型轉為集約型,進而促使畜牧行業進入到可持續發展地規劃當中。除此之外,人才的引進也是現代畜牧經濟管理的基礎。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行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加強管理隊伍建設。與此同時,企業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也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制度,通過定期培訓,逐步提升工作人員以及管理者的專業素養,加強管理人員以及人才的全面發展。企業也可根據培訓內容制定相應的考核,進一步提升人才管理機制。現代的畜牧行業要根據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從根本上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畜牧經濟管理隊伍當中,這樣才能從根本入手,解決現代畜牧經濟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全面降低現代畜牧行業飼料成本以及養殖成本,全面提升畜牧經濟發展,也有助于企業相關發展。

3.3創新規模化的經營

篇(4)

關鍵詞

畜牧業;綠色供應鏈;生態環境;河南省

河南省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大省,對河南省畜牧業綠色供應鏈的應用進行研究即為站在科學發展的理念下推動河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推進河南省城鄉協調發展,給消費提供綠色無公害的畜牧業產品。對河南省畜牧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與相關建議,能夠提高畜牧業的附加值,實現產業效益與企業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1畜牧業綠色供應鏈內涵

畜牧業供應鏈主要就是指畜牧生產到畜牧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畜牧產品供應商、屠宰加工企業、畜牧產品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等市場主體所形成的鏈條。畜牧業綠色供應鏈是指與畜牧業和畜牧產品密切聯系的產業集群,需要在畜牧業原料獲取、產品包裝、倉儲和運輸等各個環節中,最大程度的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達到綠色環保,生態循環的目的[1]。

2河南畜牧業綠色供應鏈應用情況

2.1綠色計劃

綠色計劃是畜牧業綠色供應鏈中的首個環節,其直接影響著綠色供應鏈的運作性能[2]。綠色計劃內容主要包括采購決策、屠宰方案的選擇、產品包裝設計、確定回收計劃等。綠色計劃在河南畜牧產品生產各個環節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實行了統一的規定,以保證生產出符合環境保護需求與安全衛生標準的畜牧產品[3]。

2.2綠色采購

綠色采購環節是從源頭對河南畜牧產品的安全衛生進行控制。綠色采購不但可以滿足群眾對環保畜牧產品的需求,而且能夠實現綠色環保的目的,從而給供應鏈上的企業主體帶來競爭優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4]。例如,畜牧養殖戶要采購耗料少、肉質好、健康的養殖品種,購買農藥殘留達標、營養配置科學的添加劑與飼料。屠宰加工企業要購買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的畜牧產品進行屠宰加工。

2.3綠色飼養

畜牧業中綠色飼養是保證河南省畜牧產品達到相關標準的重要步驟。綠色飼養要重點關注污染控制和衛生等問題。例如,飼養場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便于疫病防控;飼養場內局部要合理,并且配置完善的糞污處理設備;保證飼料與飲水的衛生,所投入使用的飼料與飼料添加劑需要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與要求。養殖場的大氣、土壤與水質都需要滿足國家相關標準,以保證畜牧業的養殖環境。在養殖過程中,要按照國家《綠色食品動物衛生標準》來保證養殖過程的衛生,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保證畜牧產品質量的目的[5]。

2.4綠色屠宰

屠宰環節是決定河南畜牧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其主要清潔屠宰以及對屠宰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如在屠宰環境中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導致疫病爆發和環境污染。綠色屠宰主要做到:屠宰場選址要合理,禁止建立在居民區,建設需要滿足國家相關規范[6]。屠宰過程中要選擇科學的屠宰工藝與恰當的加工方式,并保證畜牧產品加工要符合國家相關屠宰操作規程,使畜牧產品屠宰質量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在屠宰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例如,在生豬待宰階段需要使用大量水對其進行清洗,而在屠宰完成后也需要使用清水對其進行清洗,預估每頭豬在屠宰過程中需要使用0.5t水來進行清潔。因此,在綠色供應鏈中要對廢水進行綠色環境處理,以便讓廢水在經過處理后可以繼續被屠宰過程所使用,以實現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的目的。

2.5綠色配送

河南省畜牧業綠色配送就是要使用專用的畜牧產品運輸車輛,禁止與其他化工產品、有害物質混合運載,要使用冷藏車輛,盡量保持畜牧產品的低溫運輸環境。盡可能選擇綠色汽車行駛綠色通道,降低汽車運輸過程中的排放量,降低運輸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污染[7]。

2.6綠色回收

在河南省畜牧綠色供應鏈中綠色回收是最后一個步驟。在綠色回收過程中,必須禁止對環境造成損害[8]。畜牧業綠色供應鏈是指對飼料生產、畜牧養殖和屠宰加工等環節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物進行生態回收處理。針對畜牧業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廢棄物進行無公害處理。例如,綠色回收主要為將未達到質量標準的畜牧產品要立即進行無害銷毀,避免再次流入市場[9]。另外,綠色回收還包括對飼養與屠宰過程中所產生的污物進行回收。例如,可以將其進行發酵處理產生利用或生產沼氣利用[10]。

3結語

近幾年,河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不單單有效保障了畜牧產品的充足供給,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促進了畜牧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了畜牧行業的綠色環保目標,綠色供應鏈在河南畜牧業中的應用有助于河南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連海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慶華.影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制約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2):83-85.

[2]朱慶華,田一輝.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動力模型研究[J].管理學報,2010(5):723-727.

[3]朱慶華,竇一杰.基于政府補貼分析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1(6):86-95.

[4]張漢江,吳娜,唐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促進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與對策分析[J].生態經濟,2006(5):241-244.

[5]龐燕,王忠偉,汪洪波.低碳經濟環境下鋼鐵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J].企業經濟,2011(2):66-68.

[6]肖亮.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流通模式及運作流程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1):109-112.

[7]方美玉.飼料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供、產合作模式研究[J].湖南飼料,2010(6):25-27.

篇(5)

門源縣經過多年積極推行“立草為業”的基本方針,以此為依托發展的草原畜牧業,已成為門源經濟的支柱產業。

1門源縣草業現狀

門源縣共有天然草地45.76萬hm2,其中冬春草場面積22.11萬hm2,夏秋草場面積23.65萬hm2,可利用草場面積38.88萬hm2,其中冬春草場可利用面積17.50萬hm2,夏秋草場可利用面積21.38萬hm2。門源縣草地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常見的植物有64科、202屬、479種。全縣天然草地載畜量為55.272 2萬只羊單位,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地載畜量為12萬只羊單位,合計2項理論載畜量為67.272 2萬只羊單位,實際載畜量為76.225 8萬只羊單位,超載8.95萬只羊單位。人工種草累計種植多年生牧草和改良草地1.39萬hm2,其中退耕還草5 733.33 hm2。累計種植一年生牧草1.35萬hm2,其中優質高產飼草地5 666.67 hm2。門源縣草坪種植處于起步階段,約種植4 hm2。門源縣年產各類多年生牧草種子438 t。主要草種有披堿草、早熟禾等;年產一年生燕麥種子2 038 t。

目前,門源縣參與草業經濟開發的企業共有3家,分別是:農牧特色公司、皇城農牧場、蘇吉灘農牧場。草業推廣示范結構2家:縣草原站和門源縣農牧示范園。草業執法機構1家:縣草原監理站。

2發展特點

一是資源豐富。草場類型多、植物資源較為豐富、草地植被成多樣性、自然景觀絢麗多彩。上述特點決定了門源縣不但可以發展草地畜牧業,而且可以大力發展中藏藥業、草地觀光旅游業。二是草地畜牧業水平較高,草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09年底,全縣累計圍欄草場7.16萬hm2,累計種草2.73萬hm2,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場1.39萬hm2,一年生牧草1.35萬hm2。累計滅鼠40.83萬hm2,滅蟲3.87萬hm2,建設暖棚4 634幢,飲水管道136條,打井192眼。三是家庭草場承包經營體制不斷完善,為發展草業經濟帶來政策方面的保障[1]。同時,促進廣大農牧民群眾對草業經濟的投入不斷增加。全縣冬春草場面積已承包到戶,夏秋草場基本承包到戶或聯戶。四是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主,建設了一批草地牧業綜合發展項目,如皇城、蘇吉灘高寒草地畜牧業基地、青石嘴牛羊育肥基地等。五是草地科技推廣和草原執法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縣草原站專門實施草業科技推廣、示范和草地建設、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成立專門的草原執法結構草原監理站,加大草原執法力度,維護草地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2]。近年來門源縣圍繞發展草業這個原則,推廣引進適應高寒牧區多年生、一年生優質牧草栽培、利用生物技術滅治鼠蟲害、暖棚養羊等新技術、模擬飛播牧草技術、草地改良和植保技術、草地生態及草業系統工程等新技術,取得了豐碩成果。

3存在的問題

一是天然草地超載過牧現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草原退化現象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抑制[3]。二是人工種草的品種單一,多為禾本科牧草,缺乏豆科牧草。三是草業集約化經營程度低,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四是草產品的加工仍處于初級階段,加工調制手段落后,利用率低。五是草種經營管理混亂,草種市場不規范。

4發展思路

根據《全國草地生態環境建設規劃》,門源縣在2015年前改良治理退化草地3.33萬hm2,基本控制草地退化。滅治鼠蟲害16.02萬hm2,滅治毒草1.33萬hm2,基本控制草地鼠蟲毒草危害。牧區各鄉、村大力推行劃區輪牧,2015年前建設劃區輪牧草場1.33萬hm2,全面實現冬春草場劃區輪牧目標。

建立門源縣牧草種子繁育基地,不斷選育和推廣新的適合門源縣的高產優質牧草品種和組合,特別是適應性強、高產而且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各種豆科牧草,從而解決門源縣牧草品種單一的問題。門源縣飼草料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增加,因此加工調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要繼續加強草原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草地水利設施建設。

認真貫徹執行《草原法》及配套法律法規,建立以法治草、依法管理草原的運行機制,加強草原監理隊伍自身建設,加強草地植被動態監測和草地災害測報體系[4]。利用門源縣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時機,充分重視城鎮綠地建設,浩門、青石嘴、泉口、東川4鎮不失時機地做好草坪建設,綠化環境。

扶持一批發展草業經濟的農牧戶和企業,初步實現草業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加大草業經濟開放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草業企業參與門源縣草業經濟開發。

5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關于加快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的意見[J].中國牧業通訊,2000(2):5-7.

篇(6)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業發展現狀

云南省畜牧業穩步持續的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畜牧產品產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豬出欄達到2824.5萬頭,牛出欄達到252.6萬頭,羊出欄達到687.1萬頭,家禽出欄達到17953.6萬只。云南省畜牧業的生產效率也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豬、牛、羊的出欄率分別達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類總產量為304.6萬噸,其中,豬肉產量為230.8萬噸,牛肉產量為28.0萬噸,羊肉產量為12.1萬噸。

與此同時,云南省畜牧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與優化,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現代農業生產組織體系,主要有畜牧業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畜牧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畜牧業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蓬勃發展,在全省范圍內已經達到了5583個。畜牧養殖協會和專業合作社使云南廣大農民的分散養殖的產業組織程度提高。龍頭企業已經超過200家,逐漸向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業總產值為557.7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2.69%。畜牧業產值的不斷提高使畜牧業的發展在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中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業發展對云南農村經濟發展貢獻分析

1.畜牧業逐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業總產值總體呈增長的趨勢,由2000年的201.49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億元,畜牧業總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漲趨勢,從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業總產值和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相對平穩、持續的增長體現了畜牧業經過的十年的發展,重要性凸顯,逐漸成為農村經濟支柱產業。在2006年由于豬肉價格不穩定等市場因素,造成畜牧業總產值增長緩慢,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業總產值有所減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1)畜牧業是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

如圖所示,2000年至2009年農村住戶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在第一產業現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間,占家庭經營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間,占期內總收入的19.89%至24.11%之間。畜牧業現金收入在各總量占有相對較大的比例,且總體趨勢穩定,是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

(2)畜牧業發展和農戶平均每人全年純收入的回歸模型分析。根據《云南省統計年鑒》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業發展總產值和農戶平均每人全年純收入的數據。

模型基本假設:模型中畜牧業發展總產值用income表示,農戶平均每人全年純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們認為畜牧業發展影響農戶的純收入。

根據實驗數據建立工作文件,創建序列(或變量)并將變量納入一個組、輸入數據。

建立模型輸出結果,通過觀察大致確定畜牧業發展總產值和農戶平均每人全年純收入的關系,對數據進行OLS估計:

所得方程表達式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結果及分析:從估計方程來看云南省畜牧業發展總產值和農戶平均每人全年純收入是正相關的,這是符合經濟事實的。

R2=0.98說明擬合程度高。

異方差的修正:對原模型進行加權最小二乘最小估計(WLS)得到:根據誤差最小建立起來的OLS法,同方差下,將各個樣本點提供的殘差一視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個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異方差下,離散程度大的ei對應的回歸直線的位置很不精確,擬合直線時理應不太重視它們提供的信息。即Xi對應的ei偏離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貢獻應打折扣,而偏離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貢獻則應于重視。因此采用權數對殘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計精度。這就是WLS(加權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權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參數的t檢驗統計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進。

3.畜牧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業產業化發展,養殖場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畜牧業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能力正在加大。畜牧業相關產業的迅速崛起也拓寬了農村就業渠道,如飼料生產與加工、畜禽藥品、畜產品加工、畜牧機械等產業都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由于種植業生產有季節性、周期性等特點,農村勞動力工作的時間也具有階段性,畜牧業的發展為避免勞動力資源浪費提出了解決策略,如農戶發展家庭養殖。

4.畜牧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畜牧業使種植業中的秸稈等得到充分利用,實現糧草增值,降低農業成本。農業發展中使用了過多的化肥,對土壤造成破壞,如土壤板結,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畜牧業發展為種植業提供大量有機肥,改良土壤,實現種植業、養殖業良性循環。

三、十二五期間云南省畜牧業發展戰略建議

1.攜手共建畜牧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技術推廣機構和隊伍,為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農民從事畜牧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業科學養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體系和畜牧業保險體系,預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給畜牧業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完善畜牧良種繁育體系,滿足云南省畜牧業發展的良種需求。云南省畜牧業品種資源豐富,共有183個品種,是云南畜牧業良種繁殖和發展特色畜牧業的基礎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隨時掌控市場畜牧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指導畜牧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農民的生產工作,降低由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給畜牧業生產、發展帶來的風險,為畜牧業生產者提供導向。為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提高畜牧業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關管理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農村金融信貸支持。

2.加大對畜牧業投入。云南省畜牧業在“十二五”期間繼往開來,就必須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完善并增強畜牧業的服務功能和生產基礎。保證畜牧業良種培育、研究科研經費、以及良種的推廣經費,健全畜牧業科技站網絡建設、畜牧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建設等的投入,為畜牧業產品供求信息網絡建設、畜牧業防疫體系和保險體系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產業化發展中,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畜牧產品深加工、飼料生產等產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

3.堅持不懈地推進云南省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應采取多種生產組織方式共同發展,充分調動農民和相關單位、組織的積極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和約束機制,使公司、合作組織、農戶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產、加工、貿易中得到保障。從而使產業鏈不斷完善,有效地解決生產和市場的銜接,提高畜牧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大力推進云南畜牧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解決畜牧業在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有利于推動畜牧業邁向現代化,有序地把農民引向市場經濟,促進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4.發揮云南特色與優勢,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氣候、資源、物種的多樣性,使云南省畜牧業發展具有特色優勢,例如撒壩、大河烏豬、黑山羊、黃山羊、高峰黃牛、西門塔爾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優良品種。提高產品加工水平,鞏固發展傳統品牌,使畜產品朝著品種多樣、綠色生態、營養健康、包裝精美方向發展。提高畜牧產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產品的品牌價值;根據特色的畜牧業生產制定相應的經營、營銷策略。

云南省旅游業的發展為觀光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開發云南畜牧產品的游客市場。

抓住“橋頭堡建設”的難得機遇,以國際市場為舞臺,制定云南品牌發展戰略。云南與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家毗鄰,為畜牧產品進入東南亞、南亞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加強產品生產和加工質量監督,建立和維護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參考文獻:

1.朱勝華,陳漢熙,程剛.畜牧業經濟與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魏時忠,程清林.關于農區畜牧業經濟效益問題的探討[J].農業技術經濟,1982(6)

篇(7)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飼料行業面臨整合與變革,畜牧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業態,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如何適應變化,擁抱變化,重新出發?我們需要改變,需要聚焦與創新,需要轉型與升級,我們需要構建新的商業模式,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是飼料企業競爭力提升研討會舉行的第十個年頭,第十屆的主題是“擁抱變化,重新出發”,研討會立足行業現狀,邀請行業中優秀企業高管、知名咨詢機構等對當前農牧企業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

篇(8)

一、草食家畜發展的必然性

草食家畜是以植物性青粗飼料為主要日糧的一類動物,包括牛、羊、兔等,在養殖業內部結構中有相當比例,如2010年,草食家畜占我縣畜禽總飼養量的36%,其發展勢頭將進一步增強,這是由社會、經濟、自然及其自身的特點等諸多因素所決定的。

首先,草食家畜在畜牧業中具有較高的商品屬性和制約因素少等特點,養牛、養羊、養兔都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其次,在現階段以至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飼料糧緊缺將成為嚴重制約畜牧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大力發展不與人和依糧型養殖業爭糧、爭地的草食家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是擺脫飼料緊缺這一制約因素的有效途徑。

第三,從保障肉食市場均衡供應來看,單靠豬肉支撐難為長久之計,只有廣開肉路,大力發展多肉、少脂的牛、羊等草食家畜,為人民提供營養豐富的瘦肉和奶類,才能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第四,農作物生產發展需要草食家畜為其提供大量的優質有機肥料,因為有機肥料具有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協調土壤水肥氣熱狀態、蓄水保水能力,促進糧食的增產豐收的生態效益。

第五,輕防、醫療、食品、外貿等行業需要草食家畜為其提供大量的原料和豐富的貨源,肉、毛、皮、絨、脂、腸衣都是目前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是當今世界性的緊俏物資,價格逐年上漲,為國家出口創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發展草食家畜的可行性

大力發展草食家畜,是符合我縣現階段畜牧自然資源及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草食家畜以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已引起各級領導和廣大農民的高度重視,成為農村養殖業中又一“熱點”,本文以我縣為例,對發展草食家畜的可行性作一 闡述。

1.資源條件

牧坡飼草是發展草食家畜的先決條件,我縣有天然牧坡草地達69萬余畝,人工草地3萬畝,還有大量的農作物秸稈,三種飼草資源可產飼草2.5億公斤,這些飼草除去現有大牲畜、羊、兔約4000~6000萬公斤外,還有1.6億公斤飼草,年復一年的白白浪費和荒廢,有待于擴大開發,充分發揮其效能,這部分未被利用的資源,粗略計算,可養羊8萬余只,或養牛3萬余頭,如果在用一些現代科學實用技術,如牧坡改良技術、秸稈青貯、氨化技術、草粉加工技術等,栽畜量還會大幅度提高,由此看來,飼草資源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

2.社會條件

養牛、養羊、養兔都是廣大農村的傳統養殖項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全縣養牛戶均2頭以上的鄉有一個,戶均一頭牛的有三個鄉鎮,還有許多戶均十頭以上的,如車城的天申院張鐵禮,中垛、文城、柏山寺等鄉均有,羊群生產經過較大調整后,經濟羊種明顯增加,存欄增長幅度加快,上年末存欄羊3萬余只,但仍沒有達到歷史最高的水平,這也說明吉縣發展養羊業的潛力還很大,在草食家畜存欄與商品同步增加的同時,在品種上也有明顯改善,全縣現有草食家畜優良品種10余種,品種的優良化,不僅提高了畜群質量,而且成為增加畜牧業經濟效益的內在動力。

3.技術條件

有著比較健全的家畜繁育體系、飼草飼料體系、防疫滅病體系和加工銷售體系,可為養牛、養羊、養兔業

轉貼于

等提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

三、發展草食家畜的效益分析

發展草食家畜是一條投資少、風險小、周轉快、效益高的農民致富門路,在近幾年的畜牧業發展實踐中,已得到證實,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典型事例對發展草食家畜的效益作一分析:

先以我縣發展養羊業為例,我縣的養羊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最高存欄達到過12萬多只,但由于多年沿襲的傳統養殖方式的影響,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養羊業長期是“毛不過斤,絨不過兩”的低生產水平,加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不合理,養羊就是養羊,不是進行商品生產,諸多因素構成養羊業壓欄重、商品量小、經濟效益低的畸形發展狀態,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羊產品價格的放開,各級政府的重視,優良養種的引進和品種改良,養羊業得到穩步、協調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在發展養羊業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以改良求發展,以改良求效益,以改良求致富,在政策上鼓勵,資金上扶持,使全縣存欄羊由過去1萬余只發展到現在的3萬只,增長了3倍多,其中純種絨山羊280只,絨改羊2528只,2010年全年出欄6000余只,出售絨900公斤,羊毛1800公斤,總收入達400余萬元,占畜牧業全年總收入的20%,另外還有一筆未算的賬,那就是肥料賬,這也是一批可觀的收入。

養羊能致富,那么,養其它草食家畜如何呢?吉昌鎮社悉村農民郝小東2010年養兔6000余只,純收入2.7萬元。在養牛上,群眾收入也相當可觀,2010年全縣出欄牛3138頭,總收入1800萬余元,占畜牧業總收入的35%。

通過以上實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發展草食家畜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已成為一些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們相信,草食家畜將在今后相當時期的畜牧業商品生產中起主導作用,并將成為養殖業的骨干產業,影響和帶動整個畜牧經濟的穩步發展。

四、發展草食家畜的戰略目標

發展草食家畜的近期戰略目標:“以科技進步為手段,努力提高對現有資源的開發度和利用度,實現我縣畜牧業由依糧型向節糧型的戰略轉移”。

五、發展草食家畜的實施措施

1.由于山區縣農民經濟基礎差,無法啟動產業,因而采取政府貼息,群眾小額貸款的方式,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

2.積極爭取國家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項目,建設規范的舍飼圈舍,轉變生產方式。

3.有計劃的、科學的采取自然牧坡輪牧,對于“封山禁牧”不要搞一刀切,以免造成資源浪費和草坡退化。

4.大力開展飼草科學化處理,如顆粒飼料、草粉、氨化、青貯等。

篇(9)

一、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必要性

首先,發展現代畜牧業,是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發展處于平穩增長期,而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農業增質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畜牧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業的發展空間大。畜禽飼養總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長,發展勢頭較好。二是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2012年畜牧業為農民直接增收達到263元,2012年預計可達280元。三是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養殖業與種植業產值比為56.5:43.5,主輔換位,畜牧業在大農業中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其次,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改變傳統畜禽飼養方式的必然歸宿。傳統畜牧業受生產方式、組織化程度、生產者素質、市場發育狀況等因素影響,存在飼養規模小、疫病控制難、產品質量差、經營分散、抗風險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經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畜禽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大。與之相適應,發展專業化、大規模的現代畜牧業就成為歷史必然。據調查,全縣目前養豬農戶僅占總農戶數的46%,5年降低約19個百分點;全縣規模化生豬養殖已占飼養量的50%以上,規模化家禽養殖占總飼養量的70%以上,5年分別上升了約30和40個百分點。

第三,發展現代畜牧業,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建設“兩型社會”必須發展“兩型畜牧業”,現代畜牧業正是順應“兩型社會”要求,按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畜禽健康,產品優質安全”的標準組織生產,推動畜牧業朝著“產業布局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畜禽養殖與環境保護相一致的生態養殖模式方向發展。目前,全縣60%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小區)對糞便實行綜合利用、做到了無害化排放。

第四,發展現代畜牧業,是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當前,大中城市逐步實行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就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現代畜牧業有利于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的貫徹實施,增強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有利于規范畜禽產品養殖過程和食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控制,促進畜禽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相關管理者樹立質量安全意識;有利于推動我縣畜禽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增強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提高養殖效益,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發展××現代畜牧業可行可為

(一)市場強力拉動,優惠政策驅動,為發展現代畜牧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近年來,全國出現豬荒,生豬市場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為了平抑物價,維護穩定,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生豬生產的扶持政策,包括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地方政府以獎代補激勵政策等等。市場的需求和各級政府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為我們發展現代畜牧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抓住機遇,推進我縣現代畜牧業再上一個臺階。

(二)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夯實了我縣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一是畜禽小區建設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規模的格局。截止2012年底,全縣建成生豬養殖萬頭村××個,各類畜禽養殖大戶達到××余戶,生豬、小畜禽規模出欄率分別為52%和72%。標準化養殖方興未艾,規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的推廣應用初步探索了我縣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廣“畜—沼—農(果、菜、糧)”生態養殖模式,在養殖場(小區)推行“干稀分離、雨污分流、節水養殖、綜合利用”,大力宣傳、推廣循環養殖,節約了飼養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得到了養殖戶和社會的一致認可。三是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筑牢了產業基礎。到目前為止全縣各類產業化畜禽龍頭企業6家。其中廣東溫氏“公司+基地+養戶”模式帶動了一大批農戶發展畜牧業,其合作養戶年出欄肉雞

達××萬只以上;實施的“生豬30萬頭一體化項目”,其××種豬場已建成投產,目前存欄種豬3000多頭;××擴繁場、××擴繁場也運行良好。四川×養殖公司常年存欄外系種豬800余頭,年產“新加系”純種、二雜母豬萬余頭;××食業有限公司設計年屠宰加工生豬60萬頭,2012年實現產值近5億;××××豬肉××廠年需要50萬頭的豬肉原料,2012年產銷兩旺。

3、從業人員健康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發展現代化畜牧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各級、各部門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辦法,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專題講座、現場參觀,組織畜禽養殖戶參加國家級、省市縣畜禽交易會、技術研討會,了解國內外畜禽發展最新動態,學習先進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識,提高養殖者和從業人員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一批能吃苦、觀念新、善經營、懂技術、素質高的養殖隊伍。

三、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注重的事項

一是注重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應針對我縣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現有的經濟、技術、資金、市場等多種因素,遵循快速發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則,實現要持續發展,選擇各自合理的生產規模和建設模式,通過發展適度規模養殖,達到防御各種風險、降低成本、實現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目的。從目前的情況看,我縣應重點推行兩種經營方式。一是大力開展畜禽小區建設。按照“四化一園”(品種良種化、質量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生態養殖園區)的要求,發展若干畜禽養殖小區,形成小區規模優勢,到2012年,全縣年出欄1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戶達到XX戶,其中出欄萬頭以上優質生豬養殖場達到15個;年出欄1XX只以上肉雞、肉鴨規模戶達到1500戶;年存欄20頭以上的肉牛規模養殖戶達200戶。二是著力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大力推行溫氏集團目前在我縣運行有效的“公司+基地+養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與養殖基地緊密聯結、互利雙贏的運行機制。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向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按保證農戶收益的協議價收購,農戶按標準修建(改造)圈舍進行規模養殖的“訂單養殖”模式,推動畜牧產業化經營向更高層次邁進。

二是注重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繼續推進生豬良繁體系建設,完善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加快溫氏集團“3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建設,力爭到2012年底,×個分別存欄4000頭左右優質能繁母豬的擴繁場全面投產。切實加強政策導向、項目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以縣鄉為主的生豬人工授精網絡,不斷提高制種供種能力。鼓勵養殖場(小區)自繁自養,全面實現良種化。繼續抓好肉牛品種改良工作,合理布局、鞏固發展我縣肉牛改良站,加強冷配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廣西門塔爾、夏洛萊、皮埃蒙特等優良肉牛品種,引導養殖戶從役用牛飼養向肉用牛飼養轉變,提高養殖效益。繼續支持溫氏、隆生公司發展養殖合作戶,提高優良家禽品種飼養面。切實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畜牧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等工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牽引帶頭作用,加快良種良法推廣。

三是注重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在動物疫情診斷、監測、防疫監督和獸藥、獸醫監察等方面條件。進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為主體的動物防疫責任體系,加快推進縣級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強化縣級獸醫部門的責任,建立一支布局合理的骨干防疫隊伍。科學編制免疫計劃,完善免疫制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檔案,全面推進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體系,加強疫情測報網絡建設,完善以縣、鄉鎮為主干,以防檢人員和村級防疫員為支點的疫病測報網絡,及時掌握疫情動態,科學指導疫病防控。不斷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落實資金、技術、物資“三項儲備”,加強應急預備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獸醫衛生監督所建設,切實加強鄉鎮、村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動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縣網絡健全,隊伍穩定,保障有力,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動物防疫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支撐體系和公益性鄉鎮)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經費及日常運轉經費、村級防疫員補助等全額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撲殺補償機制,保障動物疫病的監測、預防、控制、撲滅以及動物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經費。到2012年,縣、鄉標準化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推行haccp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飼養投入品的監管制度,指導養殖戶規范飼養、科學用藥,杜絕違法使用投入品的行為。強化畜禽及其產品檢疫檢驗工作,推行畜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標識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檔案,嚴把市場準入關。落實畜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瘦肉精等違禁藥品使用的查處力度。建立健全畜產品藥物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監測長效機制,逐步與國際市場對接。

篇(10)

2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實現度

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度的計算值是無量綱指標,且具有時段性特征。對實現度年均增長率進行歐氏聚類分析,按實現度年均增長的快慢將各地州分為若干不同發展態勢的類型。根據調查及實際計算可總結出新疆地區不同區域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實現度:①增長極快型,只有克拉瑪依市;②增長較快型,有東疆的哈密地區、南疆北部的阿克蘇地區和天山北坡經濟帶上的昌吉州;③增長平穩型,有北疆西北部的博州和阿勒泰地區,東疆的吐魯番地區和天山北坡經濟帶上的烏魯木齊市;④增長較慢型,有南疆東部的巴州、北疆西北部的塔城地區和伊犁地區,南疆西南部的喀什地區與和田地區;⑤增長極慢型,只有克州。

3有效應對策略

3.1增長極慢與較慢型地區

克州位于南疆西南部,海拔高,環境相對惡劣。根據其地區特征農業應主要以發展畜牧業為主,吸引投資,加強畜牧業發展建設,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效率。巴州地區屬于農業環境較好的地區,基于其經濟增長現狀來看,要堅持完善香梨基地建設,并注重反季節蔬菜種植。通過多元化經濟作物的種植,促進農業結構優化,提升農業經濟水平。

3.2平穩增長型地區

博州以及阿勒泰區域在進行生物技術的人工培育技術研究中,需要進行具有高附加值技術研究,形成天然草場,并形成一定規模性的人工草場建設。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擴大草場種植施用面積,形成優良畜種與技術推廣應用。進一步擴大科學養殖的力度,真正意義上為打造重點畜牧業發展提供重要基礎。同時,需要形成規模性的出口加工基地,并結合實際情況重點發展農副產品的生產經營。通過這種方式進入到中亞市場當中。吐魯番區域范圍內實現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需要結合優勢農業發展特征。一方面,建設良種優質瓜果基地,最終以實現食品加工為主要目標。另一方面,在農產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礎上,建設企業集團公司,并結合特殊農產品加工市場實際情況,不斷努力發展市場,擴大內需,形成內外市場的同時競爭。其中,烏魯木齊地區作為新疆的首府,應當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通過“引額濟烏”工程,重點采用灌溉方式為城市中的農副產品發展提供幫助。借此提升農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狀況。

3.3增長較快型地區

哈密區域在進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地區優勢,通過利用哈密瓜以及大棗等優質特色農產品擴大農業發展規模,形成優勢品牌。并結合上述內容,對瓜果的保鮮與運輸儲藏等進行技術改良。與此同時,哈密地區本身水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也相對更加惡劣,為此在進行技術開發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有效利用水資源,降低資源消耗。昌吉州屬于綠洲沙漠邊沿區域中的重點保護區域,對該區域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有效改善環境。一方面需要對其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從種植業向畜牧業方面轉變。并緊緊圍繞著畜牧業穩定發展,到形成昌吉州的優質特色產業資源優勢,需要形成一系列產業化的經營環節。

3.4增長極快型地區

針對克拉瑪依地區的發展需要依托“引額濟烏”工程項目完成,通過借助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有效利用水資源,并以種樹種草等為主要內容,發展林紙領域業務。同時發展養牛業,出產高質量牛肉與奶牛。讓養殖業與林紙業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兩架馬車,盡可能避免發生資源城市的枯竭。

上一篇: 公路運輸經濟 下一篇: 思政課的實踐性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另类一区精品在线 | 亚洲天堂电影午夜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