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28: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藥行業的市場細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醫藥行業大眾消費者是各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現實需求,各有不同對品牌的追求、都有各自不同對產品和服務的心理需求。作為藥廠來說,你是不可能把所有大眾消費者都囊括在你的產品和服務中的。因為你的人力資源、資金資源及銷售資源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大眾消費者現實的,心理的需求。因此,藥廠就得在大眾消費者中篩選出你的目標消費者、也即筆者一再提到的市場細分。市場細分不是目的,它只是達成營銷目標的手段、通過市場細分找到藥廠需要為之提供所需產品和服務的目標消費者、滿足他們的差異化需求。藥廠才能集中充足的人力,資金和各方資源、在有限的資源下“一矢中的”提供精準的產品和服務。
一、 當前醫藥市場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藥行業經歷了短期的陣痛和調整之后,2007年以來再次迎來了高速增長,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和全球股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唯有我國的醫藥行業一支獨秀,發展強勁,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推動醫藥市場高速成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變化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莫過于醫保擴容帶來的藥品需求增加。然而這種市場增量并非均等地分配到每家醫藥企業,外資企業穩步成長,國內醫藥企業兩極分化明顯加大,具備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的醫藥企業明顯提速,而一些沒有特色的中小型醫藥企業表現平平,或出現業績下滑。
從營銷角度來看,醫藥企業的營銷模式可謂五花八門,透過現象看本質,其中處方藥利益驅動,品牌藥廣告拉動,普藥深度分銷構成了推動藥品銷售成長的三大動力。
首先是處方藥利益驅動。盡管有醫保招標、藥品限價和一品兩規等政策限制,但從市場數據來看,醫院仍然是近年來藥品銷售份額最大,成長性最好的市場,面向醫院銷售的制藥企業普遍以賄賂營銷和臨床掛金銷售為主要手段,所謂的專業化推廣只是漂亮的外衣,隨著行業告一段落,這種趨勢似乎有增無減。
其次是品牌藥廣告拉動。同質化競爭時代更能體現品牌價值,一些嘗到甜頭的制藥企業仍然以廣告拉動和提升品牌作為主要營銷手段,不但培育出利潤豐富的OTC大品牌產品,還帶動了公司其他產品的普遍增長,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分銷渠道和零售終端的強勢地位。
第三就是普藥深度分銷。擁有普藥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的制藥企業,抓住新農合市場的成長機遇,與有實力的區域分銷商和純銷商密切配合形成戰略同盟,進行市場深度分銷,大力開發農村第三終端,同樣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醫藥市場快速成長,醫藥行業仍然存在重大的結構和效率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將嚴重影響醫藥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首先是結構問題。從醫藥流通價值鏈縱向來看,藥品流通環節多,秩序混亂,分銷效率低,醫院終端處于強勢壟斷地位,連鎖藥店的市場地位也在逐步增強。從醫藥流通價值鏈橫向來看,醫藥工商領域仍然表現為多、小、散、亂、差的局面,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偏低。
其次是效率問題。結構不合理,必然導致行業的整體低效率。許多制藥企業的銷售業績在增長,但由于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快速上升,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步下降。大部分中小企業雖然有好產品,但缺乏市場開拓和隊伍管控能力,被迫采取底價招商方式銷售,大幅讓度利潤后,企業已無力進行市場投入和品牌建設,產品的命運在商們追逐短期利益的競爭和選擇中風雨飄曳,難以掌控。醫藥市場充斥著大量的自然人身份的商,藥品銷售過程中貨、款、票分離的現象十分普遍,大大擾亂了市場流通秩序。終端市場處于超同質化競爭狀態,公關戰,價格戰和促銷戰硝煙四起,許多企業體力透支,難以為繼。
筆者對醫藥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基本判斷是大勢蕭條,逆勢而上;風平浪靜,危機潛伏;醫改前夜,最后瘋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弱肉強食,剩者為王。
二、 醫改對醫藥行業發展和市場環境的影響
新醫改方案可以基本概括為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和八項支柱。
一個目標: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八項支柱:完善醫藥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醫改是一個關系到國運民生的復雜工程,涉及到醫療服務、共公衛生、藥品供應和醫療保障等多個領域的體系建設和系統協調,需要各部門協同作戰、密切配合、穩步推進,更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立足當前,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醫務人員受到鼓舞,讓監管人員易于掌握。到2010年,在全國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
醫改正快速向我們走來,醫藥工商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積極參與、主動進行企業戰略調整和營銷模式轉型,只有這樣才能抓機遇,快速發展,否則將有可能成為醫改的犧牲品。那么醫改到底會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帶來哪些影響?我們站在醫藥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和預測。
首先是藥品需求總量上升。隨著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以及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會得到基本解決,被壓抑的醫療服務和藥品需求逐步釋放出來。據初步測算,到2010年,醫改帶來的藥品增量至少在1000億以上,加上行業自然增長部分,預計未來3-5年醫藥行業的年增長率不會低于20%。需要說明的是,醫改增量并非全行業平均受益,大部分會消化在醫療服務市場,受益最多的還是面向醫院以處方藥銷售見長的外資企業和部分國內企業。
其次是市場結構發生變化。通過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大力發展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醫療市場的結構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最終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技術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通過改善醫療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可以預測醫改將會推動醫療市場(包括城市醫院、社區和農村醫療)和零售市場(藥店)逐步走向規范,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市場快速發展,而城市醫院的市場壟斷地位將會逐步下降,零售藥店可能會以社區為中心進行結構調整與資源優化,市場總量短期內變化不大,連鎖、平價和服務代表其未來發展方向。
第三是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通過對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推進醫藥科技進步三部分內容的研讀,可以預測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原研新藥和專利藥品將會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而仿制藥品將會受到價格因素的極大限制,難有作為。未來醫藥市場將會形成普藥、新藥(專利藥品)和OTC品牌藥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其中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進入綠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長。
第四是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產業、提高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藥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藥。顯然醫改會對醫藥工商企業構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門檻,企業如同鯉魚跳龍門,生死兩重天,加之政府監管、市場競爭和資本并購等因素將會加速優勝劣汰,推動產業集中和競爭升級。
第五是規范藥品市場秩序。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解決“以藥補醫”是關鍵,其中補醫的概念應當更深刻地理解為補醫院和補醫生。雖然目前還沒有提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但就其結果來看,它會有效遏制藥品價格上升,打擊賄賂營銷行為,促進醫藥行業在陽光下健康發展,各個企業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提高質量、降低價格,規范營銷行為,凈化市場環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得以好轉。
綜上所述,醫改帶給醫藥行業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即有機會,也有挑戰,醫藥工商業企業只有高度關注、積極應對,及時作出戰略調整和營銷模式轉型,才有可能在醫改進程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三、 新形勢下醫藥企業戰略選擇與營銷創新的策略性思考
面對醫改新形勢,醫藥工商企業都應當全面審視自身的戰略定位與營銷模式,充分認識醫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評價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發揚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快速發展。筆者擬從企業戰略選擇和營銷創新的角度談幾點看法和建議,供醫藥界同仁們參考。
(一) 醫藥企業的戰略選擇
正確理解企業戰略的三個公式:(1)戰略=機會+能力。戰略就是要找到企業能力可及的市場機會,聚焦資源,形成核心競爭力,確立市場領者地位。(2)戰略=終局+路徑。戰略是基于現實對未來愿景和階段性戰略目標的清晰描述,進而找到實現戰略目標的最佳路徑和方法。(3)戰略=策略+行動。戰略必須付諸成行才有實際意義,只有始終保持戰略狀態的企業才能做到策略領先,行動致勝。醫藥企業要研判產業大勢和市場變遷,于結構變化中尋找機會,同時要致力管理改進與效率提升,于修煉內功中提升能力。在新一輪產業重組和市場集中的進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并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中小型醫藥企業應當立足專業化和特色化發展,聚焦某個細分市場或產業鏈的某些特殊環節,通過產權改革、轉變機制、管理改進、營銷創新等自身努力,建立和培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主動尋求與大企業合作,形成戰略聯盟。而擁有資本實力和管理輸出能力的大型醫藥企業應當抓住歷史機遇,進行資本運作、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力爭成為區域市場或醫藥行業的領導者。
(二) 醫藥企業的營銷創新
目前的醫藥市場競爭現狀是高端醫院市場門檻高,成本大,許多制藥企業望而卻步。零售藥店密度大,競爭慘烈,藥店連鎖化經營以后,與上游客戶的博弈能力明顯增強,底價,終端攔截十分普遍。渠道分銷領域更是魚龍混雜,盈利模式各異,商業與終端之間多點交叉覆蓋和采購,市場秩序亂,分銷效率低。農村市場點多、面廣,單筆交易量低,市場開發難度大,投入產出不合理。在這種市場競爭的紅海里,醫藥企業只能采取回扣戰、價格戰和促銷戰,陷入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醫改必將改變醫藥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游戲規則,傳統的營銷模式面臨嚴峻挑戰。未來醫藥市場競爭取決于市場細分、品牌塑造、模式創新、管理提升和戰略取勢等企業綜合實力的較量。為此,醫藥企業的營銷創新必須在以下三方面重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066-01
醫藥營銷,已成為醫藥生產及供應鏈流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決定了醫藥行業能否得以高效、穩健的發展。然而在當前醫藥行業中存在著各種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因素,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對于降低醫藥風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醫藥市場營銷概述
1、定義
醫藥市場營銷,主要是指醫藥生產公司通過市場營銷業務活動而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一般而言,醫藥市場營銷活動主要包括市場營銷基本概念、市場細分、市場定位、導購及藥學服務、藥品價格、藥品質量保障措施等。
2、特點
醫藥市場營銷,主要包括以下特點:
(1)患者導向。患者導向,主要是指以患者的實際需求作為醫藥公司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的根本出發點,醫療機構及患者的真正需求是開展醫藥市場營銷活動的關鍵。
(2)目標市場。醫藥公司根據市場的細分策略,將市場進行細分為若干個特定需求的子市場,并選擇其中的一個市場作為營銷目標,并為之研發特定的醫藥產品,開展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
(3)整體營銷。醫藥市場營銷活動,更為關注所開展的醫藥營銷活動所應用的全方位的綜合性策略,是整體營銷理念的真正體現。
(4)利益前景。醫藥公司所開展的意義市場營銷活動所關注的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夠獲取的營銷利潤,而更為關注營銷業務活動所能夠獲取的長遠利益。
二、醫藥市場營銷風險分析
(一)醫藥產品自身風險
醫藥產品自身的風險,主要是因為醫藥產品自身的質量功能性差、進入市場時間不合理等原因以至于醫藥產品在市場中銷路不對而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
1、 藥品質量風險
醫藥產品質量問題,容易致使消費者對醫藥公司的產品產生不信任感,同樣會致使醫藥公司面臨著巨額的賠償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醫藥產品質量好壞,是關系到老百姓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當前醫藥市場中由于醫藥產品種類過多,可替代性較強,競爭過于激烈,如果醫藥公司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則極其容易致使醫藥市場營銷面臨著極大的經營困境。
2、 藥品功能風險
如果藥品的功能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也就是說醫藥產品的醫療作用,所適用的范圍與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不相吻合,則極其容易致使醫藥公司的市場營銷活動停滯不前。
3、 藥品品牌侵權風險
醫藥產品品牌商標被劣質產品侵權所產生的營銷風險。不法分子生產假冒偽劣醫藥產品時,不但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傷害,同樣對醫藥公司的信譽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醫藥市場營銷過程中該如何聯合監管部門開展假冒偽劣醫藥產品打擊活動,保障醫藥公司的正常效益,對醫藥公司的長遠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醫藥產品分銷渠道風險
分銷商作為醫藥公司所指定的特定銷售人,通常包括各醫藥公司、個體醫院及從事醫藥行業的個體等。在實際市場營銷活動中,醫藥公司面臨著以下方面的市場營銷風險:
1、 分銷商違約風險
醫藥公司必須防范的關鍵風險就是由于信譽問題等因素導致分銷商不愿意繼續履行醫藥合同而產生惡意拖欠醫藥貸款的業務情況,而致使醫藥公司的貨款難以收回等。
2、 分銷商虧損風險
在醫藥公司實際市場營銷業務活動中,極其容易受分銷商的信譽問題影響,并且假如分銷商處于銷售虧損狀態下極容易致使醫藥公司款項難以回收,因此,防范分銷商經營虧損也是醫藥公司市場營銷活動務必考慮的關鍵內容。
三、降低醫藥營銷風險策略
(一) 強化管理,提升產品質量
醫藥公司市場競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從根源上控制營銷風險則是最佳營銷策略,而確保良好的產品質量則是維持良好醫藥營銷的重要因素。因此,醫藥公司在產品研發、生產及流通環節,都必須灌輸風險理念,不斷提升企業風險管控等管理內容。
另外,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應該不斷吸引精英人才,從選料、工藝研發、產品生產、產品檢驗等各個環節努力提升自身的產品生產質量。并不斷加快產品研發創新節奏,不斷生產出與消費者需求更吻合的功能更為強大的醫藥產品,提升醫藥公司產品質量核心競爭力。
(二) 強化市場預測,做出市場調研活動
隨著現代化經營理念的不斷深入,高效的市場調研活動是醫藥公司進行有效營銷活動的重要基礎,調研工作開展地越細,調研活動就越為準確有效,就越能夠深入了解醫藥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實際行情,也就更能夠有效地了解消費者真正需求,對本公司所生產的醫藥產品自然更有信心,所制定的醫藥營銷策略自然更有利于經營活動的開展。因此,要高度關注醫藥市場調研活動,認真細致地開展醫藥調研,避免憑借個人經營,過于直觀地判斷市場行情,以避免市場營銷活動中不必要的損失。
(三) 完善規章制度,提供職員素質
統計數據顯示,醫藥公司職員素質不高及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是造成醫藥公司市場營銷各種風險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斷通過培訓活動提升公司職員素質,所開展的員工素質培訓不僅僅需要包括職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還包括職員的道德修養等層面的培訓工作。只有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及內外資形象,才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營利潤,創造更好的企業價值。另外,醫藥公司還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管理規章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公司的內部各種管理規章制度,以不斷激發職員的市場營銷工作積極性,降低各種風險產生的概率。
(四) 加強分銷渠道管理,完善購銷合同
1、 完善分銷商檔案
醫藥公司的市場營銷對象僅僅局限在“藥品管理法”規定的范圍之內,并且相關證件齊全。另外,對于頻繁欠款的客戶,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取消雙方的合作關系,并可視實際情況拒絕發貨。同樣還可借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
2、 完善購銷合同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醫藥公司與分銷商雙方所簽訂的合同條款務必清晰,相關細節也必須準確無誤。而對于公司內部信貸信息內無歷史信息的分銷商,一律實行現款現貨的策略,以最大化地規避各種市場營銷風險。
醫藥行業和人類生命有著密切關系,不僅關系到民眾的健康幸福,也關系到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醫藥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重要且特殊的行業。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速,然而隨著同類替代品的加入和行業內部競爭的越發激烈,藥品企業的市場利潤逐步下滑,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面臨發展瓶頸。
一、 我國目前醫藥企業市場的營銷現狀
1、網絡營銷模式
數據統計顯示,美國民眾每年通過網絡方式進行藥品購買的費用約為2300億美元,并且購買費用每年遞增,這表明網絡將成為醫藥企業競爭的新平臺。我國的醫藥行業網絡營銷模式也由于政策的扶持,近年來發展迅速,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逐步增加,交易額也逐年遞增,各大醫藥企業、藥品銷售商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網站和網店,在推廣自身品牌的同時,進行線上藥品交易。截止2014年,全國擁有獨立域名的醫藥類網站超過600家,其中北京市擁有120多家。上海市在創建藥業電商平臺時,側重于傳統的中醫藥領域,通過與國內所有中藥材交易市場保持密切聯系的方式,力爭將上海的立體電商平臺做成全國最大最強的藥業平臺,并輻射至全亞洲。
2、廠家自銷
廠家自銷方式由最初的被動變為如今的供不應求,主要是由于批發商和醫藥個體經營戶在利益的驅使下,省去了與中間商的交易,選擇直接與廠家進行購買。這種減少銷售環節的自銷模式,可以使得零售商能夠獲得更多利潤,也使得廠家能夠更好的把握市場動向,熟悉市場環境變化,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并通過直接向零售商推廣自身醫藥品牌,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3、制
藥品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后,以對外招商的形式尋找企業商,并委托商在某個區域進行產品銷售和管理的模式被稱之為藥品營銷制。這種制模式能夠加強企業與商之間的交流,互補優勢、風險共擔,進而獲得經濟利益層面的雙贏。制模式能夠更快的推廣企業商品,通過互相分工的原則,節省人力財力,提高了企業品牌推廣和產品銷售的效率。但是制模式中的企業只能處于被動地位,不能掌握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動向,經銷商完全控制產品市場,如果市場份額變大,經銷商會提高與企業談判的底氣,如果市場份額很小,經銷商則可能直接拋棄產品未來的營銷網絡建設,使得產品無法打入當地市場。
二、 我國藥品企業在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1、 營銷中忽視品牌營銷,手段陳舊固化
國內醫藥行業的迅速發展,使得行業的成熟程度越來越高,藥品企業必須提高自身市場運作管理能力,以適應行業變化。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企業必須加強品牌推廣力度,才能保證自身產品能夠具備市場競爭力。當前企業對于產品的宣傳,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過明星代言,在電視、廣告、報紙等媒體上進行產品宣傳,加強企業和產品在民眾心里的熟悉度,這種簡單的宣傳方式短時間內可能效果尚可,但由于忽略了民眾最為關注的藥效問題,并不利于藥品的品牌建設。事實上僅利用明星效應引導顧客進行購買,并不能真正獲得民眾信賴,品牌信任度也并沒有得到增加。有些企業基于人脈關系,進行產品推廣,這種營銷方式較為單一,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推廣宣傳,使得藥品難以在地區形成規模效益,進而無法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2、 營銷人員的管理不到位,且缺乏系統專業的培養
目前大多數藥品企業對于營銷員工的考核,僅參照其產品銷售量,企業缺乏更為合理科學的監管工作,使得部分營銷員工雖然銷售數量高,但是銷售質量卻不強。這種考評標準使得營銷員工為了達成預期目標,在營銷過程中缺乏體系支持,為了眼前的銷售利益,不注重品牌建設,這些舉動對于企業的總體成本支出和未來規劃都有著不利影響。有些藥品企業對于產品的銷售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視程度,并沒有意識到營銷員工的整體素養與企業品牌的推廣工作息息相關,進而忽視了對營銷員工的培訓和培養。
三、 我國藥品企業的市場營銷策略
1、 選擇多元化營銷手段
藥品企業的營銷方式應積極向多元化模式靠攏,根據企業和企業產品的實際市場占有率和特征,采取合適的營銷手段。例如最為常見的電視廣告宣傳方式,雖然能夠提高產品在消費者中的熟悉程度,但并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度。事實上藥品在當地市場上的流通動向,直接影響藥品在當地市場的銷售量,企業應與有著豐富市場經驗的中間銷售商進行合作,熟悉區域市場,將藥品盡快銷售給消費者,通過產品質量俘獲消費者的心,并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在消費者群體中提高美譽度。此外在進行多元化銷售的同時,企業仍需致力于如何降低銷售成本的研究,努力在低成本的投入下獲得高利潤。
2、 加強品牌建設
藥品行業的產品更新換代快,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采取差異化營銷模式,積極加強品牌形象建設,提高品牌價值,保持與消費者之間的穩定關系。藥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民眾的生命健康,消費者在購買醫藥產品時,最為關注其質量情況。普通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往往更關注于品牌價值,因此品牌價值高、消費者信任度強的醫藥產品更容易受到普通消費者的歡迎。企業在品牌建設過程中,首先應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了解消費者群體的心理需求,確定產品面向的消費者層面,接著通過市場細分,把握企業在市場上的定位,最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品牌推廣,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建立顧客品牌忠誠度,以便獲得消費者的優先選擇權。
3、加強營銷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民眾對于醫藥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要求日趨增高,企業藥品銷售人員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既能推銷藥品,也能宣傳企業品牌。企業必須加強對營銷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工作,定期進行專業化培訓,召開業務分析座談會,加強營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并通過合適的激勵機制,激發營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醫藥企業對于銷售部門員工的考評,不光光要參照其業務銷售量,也要關注其在企業品牌推廣中起到的作用。
4、加強渠道成員的管理
藥品生產企業與渠道合作成員之間是利益共存、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的關系,兩者之間可以形成利益共贏模式,企業對于渠道成員的管理工作具體有兩方面:其一是通過分析企業本身特點和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選擇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渠道成員;其二是建立獨立的渠道管理部門,收集渠道成員的信息資料,根據當地經濟情況和市場份額,對渠道成員進行分類分級,并及時了解渠道成員的資金周轉動態情況,進而在保證企業資源能夠獲得合理分配的同時,加強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
四、結語
現階段國內的藥品企業必須正確定位企業特點,及時了解行業市場的環境變化,迅速做出管理反應,并通過多元化營銷、加強品牌建設、營銷人員專業素養和渠道成員管理的方式,提高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獲得最大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一、 醫藥市場發展回顧
波瀾壯闊三十年-醫藥營銷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醫藥產業也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了從僵化的、缺乏競爭的國家計劃統購統銷,到市場開放初期的無序競爭,再到從競爭中逐漸走向規范有序的發展過程,我國醫藥產業的整體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醫藥行業從計劃經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以來,其發展歷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初始階段
從1980年到1990年,稱之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醫藥行業從計劃經濟逐漸轉為市場經濟,由于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革和發展,我國對外資企業采取請進來的政策,許多合資企業開始進入中國的醫藥市場,以天津為開端,史克、史瑰寶、楊森、輝瑞等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發展階段
從1991年到1996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更多的外國醫藥企業涌入中國市場,專業化的營銷隊伍在不斷擴大,這時國內的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也在改變經營思路,學習合資企業新的營銷理念和管理體系,引進人才,發展和擴大經營規模。
無序階段
1996年OTC概念正式出現,從1996年底開始,零售與醫藥代表的分工逐漸產生并日趨明確,隨著醫藥代表在藥品銷售中作用日益凸現,為行業高額利潤所驅動國內外投資不斷涌入醫藥市場,各種形式的合資藥廠層出不窮,國內藥廠也重新包裝上市,行業精英大規模流動,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促銷的手段五花八門,比如帶金銷售,禮品捐贈等,醫藥行業的風氣發生變化,醫藥市場比較混亂。
調整過渡階段
從2000年開始,國家花大力氣整頓醫藥市場,前后出臺了國家藥品管理法、醫療社會保險、大病統籌、醫療保險、政府采購等政策和措施,從源頭(藥廠)、通路(商業)、終端(醫院、門診和零售藥店)三個方面分別整頓,并且對醫療保險、社保、醫院藥品的收入百分比等進行控制。中國加入WTO后,隨著部分原有投資的退出和新投資的進入,醫藥行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行業內部掀起整頓浪潮,資本的力量開始發揮作用。
和君咨詢醫藥事業部認為:在整個行業發展歷程中,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形成的市場需求,構成了醫藥產業發展的驅動要素;國家在不同時期出臺的產業政策、監管法規和技術標準,構成了醫藥產業發展的規范要素;一次次的技術創新構成了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撐要素;而各種資本力量構成了改變產業格局的變革要素。
醫院強勢引發渠道變革
由于我國醫療資源配置明顯失衡,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綜合性醫院和教學醫院,因此這些醫院的自然壟斷地位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再加上醫療服務及醫藥需求嚴重缺乏價格彈性,醫療機構便具有了更大的能力將醫療服務價格抬高到邊際成本之上,并擴大患者需求,以謀取盡可能大的經濟收益。在中國,盡管市場化改革已經二十多年,迄今為止國內93% 以上的醫院和衛生院卻仍然是公立的,這種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完全是行政管制導致的“高進入壁壘”所致。這些行政管制使得公立醫院在自然壟斷之外又獲得了很強的行政壟斷地位。
另外,醫保定點醫院幾乎全部是公立醫院,定點醫院的確定既有“一次定終身”的特征,又有市場分割的特征(即一定地域內的患者只能到所在區域內確定的幾家醫院就診),這一制度顯然再次為公立醫院創造了行政壟斷地位。
雙重壟斷使得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相當強大,除此之外,由于行政管制開設的綠色通道,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供給上的這種壟斷地位又延伸到了藥品零售業務上。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為打破醫院的強勢壟斷,進行了多次的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意圖通過渠道結構扁平化和嚴控醫院價格來降低強勢醫院帶來的醫藥高價。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初衷是為了切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與藥品購銷之間關系、擠掉藥品價格虛高部分水平、砍殺一批管理不規范質量低劣的醫藥和經營企業,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看得起病,吃得上安全藥。
每一次變革,都是醫藥產業價值鏈的打破與重組。我國多次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關鍵詞無疑就是“招標采購” 、“快批、快配”、“平價藥房”與“連鎖”。
招標采購作為一種理想的競爭手段而引入到醫藥行業,是藥品流通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其目的是通過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操作來解決虛高定價,制止藥品購銷活動中的不正之風,以向患者提供質優價廉的藥品.目前,國家對藥品的招標采購正加速集中到省一級,未來的藥品招標采購會逐步規范。
醫藥“快批”和傳統的商業流通模式相比具有很強的區域適應性,節省了采購各個環節,并且實現了現金交易,是一大進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商業業態獲得了長足發展,全國各地的“快批”遍地開花,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代表性企業九州通公司甚至在2005年完成了110億元的銷售額。但由于“快批”是坐商,無法走出去對各類終端進行全方位服務,這種商業業態逐漸也凸顯了其弊端,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快配”。“快配”則是“行商”,它能夠按照下游客戶的需求,在規定時間內把藥品快速配送到指定地點,這讓下游客戶減少了風險,提高了獎金周轉速度,從而實現利潤增加。目前很多快批公司在向快配轉型,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平價藥房”被視為最有實力對抗醫院高藥價的一大利器。平價藥房的“平價”秘密在于砍掉了二級批發商,直接找一級批發商談,變“兩票”為“一票”。在批發商這個環節上,一個公開的規則就是“量越大越便宜”,“現金支付相對便宜”,攜銷量優勢和現金優勢的平價藥房可以直接要求減少加價率,同一個品種,一般的批發要加10個點,但平價藥房可能能夠拿到只加2個點的價錢,給自己騰出讓利的空間。在這個環節上,平價藥房可以比別人多10~20個點的讓利空間。但情況不僅僅限于此,讓平價藥房有底氣比別人便宜20%甚至45%的籌碼就是——有時可以將批發商這個環節完全砍掉,直接從總商甚至是廠家進貨。直接從總或者廠家拿貨,一是損耗和退貨方便,二是利潤空間高,而且比在批發商那里多5%~8%的進貨差價,另外,年底廠家還會根據銷售業績進行利潤返點,一般是銷售金額的5個點,甚至更高,這就是為什么以出廠價銷售,平價藥房還有利潤的原因。平價藥房正式成為一種主流的醫藥零售業態,對藥品流通鏈條發起一波又一波沖擊。
藥店依靠政府的連鎖扶持政策和原來國企的資金實力和背后醫藥公司的背景,藥店大規模跑馬圈地,并迅速開始連鎖化經營。形成較大的門店數量和銷售規模從而贏利。其主要特點是依靠連鎖藥店的大規模購進壓低采購價格,以及門店數量眾多而收取包括廣告位陳列位及住店促銷管理費等各種營業外收入贏利。這一時期,進銷差價在贏利中比例減小。以藥品超市形式低價吸引大量客流,以平價為競爭利器、以大賣場多品種大幅度提升單位顧客的購買量,以及多元化銷售其他非藥類產品,收取住店促銷費用等各種非營業利潤等手段。這一階段開始了連鎖藥店民營化進程和真正的洗牌以及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數藥店在經歷了平價洗牌后,價格基本見底,盈利能力劇減,尤其是價格競爭導致吸客的品牌產品和普藥基本沒有利潤,或者毛利低到不夠經營費用。于是不約而同,連鎖藥店開始了各種各樣的高毛利主推贏利模式。這一贏利模式的特點自營高毛利品種、自有品牌產品、貼牌品種出現為主要標志。
市場競爭帶來模式創新
隨著中國醫藥事業發展漸趨成熟,相關法律日益健全,醫藥市場不斷規范,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再加上入世后,外國醫藥企業對國內市場的沖擊,醫藥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國醫藥企業開始在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以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與同行一較高低。
醫藥企業的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創新和管理創新。
技術創新
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新產品、新劑型、新工藝及新的給藥方法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醫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處于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及國際市場無法立足的尷尬境地,如何盡快完成由模仿到創新的轉變已成為決定我國醫藥企業未來命運的關鍵問題。選擇符合企業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也就是從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比如產品創新上,企業一定要選擇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創新模式。恒瑞、天士力等一批本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市場開拓創新
藥企的營銷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模式營銷,很難說哪種營銷模式是最好的,只是哪種營銷模式適合你,別人成功的模式你照搬過來卻未必有效。因此,變革創新是市場營銷的永恒主體,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永遠適用的營銷策略,有的只是差異化的一地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地去深耕細作營銷市場。
管理創新
醫藥工業的技術創新相當重要,相比較而言,醫藥企業的管理創新往往被忽視。管理創新的目標很寬泛,包括生產要素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前者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后者涉及體制、機制、經營管理等層面的問題。
創新企業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醫藥產業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歷史時刻,按照適者生存的基本法則,企業必須創新。創新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變化,而企業變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變化的環境。但是這種變化是一種漸變,而非突變。它是倚重于企業原有的基礎資源和能力進行的,而不是完全憑空嫁接的。恒瑞醫藥走的是仿創結合的道路,天士力把傳統中藥復方制劑變成了現代人易于接受的服用方便的滴丸劑型,葵花藥業則持續的營銷創新獲得十年的穩步發展,九州通選擇了市場的空隙卻把它做成了一片藍海,先聲藥業以資本利器為自己獲取優質的產品資源,蜀中通過全面的管理創新獲得了進軍第三終端的勝利。總而言之,企業如果要創新成功,就不要盲目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而必須根植于自身的特點來進行變革。
醫藥企業面臨的營銷困惑
近年來,隨著各種行業政策的出臺、醫藥行業同質化競爭的加劇、合資及外資藥企的進入和新醫改的推行,整個醫藥行業進入了一個非常時期,業界人士都在感嘆市場難做。事實上,我國的醫藥市場正處于一個繁榮過后的政策調整期。在中國醫藥企業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下,營銷創新變得異常艱難,領先市場的時間正在縮短,成功經驗往往成為明日黃花。在此形勢下,如何面對藥品營銷中的市場困局,尋求有效的破困之策,成了眾多醫藥企業的當務之急。
綜合來看,醫藥企業面臨的主要營銷困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藥企營銷思路困擾
根據GMP認證對生產、倉儲和管理進行了改造后,一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臨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附加值低、運營資金緊張和市場拓展無力等境地,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苦苦支撐著內憂外患的雙重考驗。怎樣度過資金難關?如何提升銷售業績?是在一級市場堅守到底,還是到二三級市場另辟天地?是繼續大量申報仿醫藥品低價競爭,還是研發新藥通過差異化發展擴大市場范圍,抑或是通過委托加工方式解決產能閑置?很多藥企業苦尋無策。
進軍終端的困惑
終端為王的提法和國家相關政策對社區和新農合的支撐促使很多醫藥企業進軍終端,以圖通過自建網絡掌控終端的方式來反控市場和渠道。自建營銷網絡這種模式也曾經造就了很多醫藥企業的成功和輝煌,但是大多數醫藥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隊伍難以維系,成本的泥沼導致很多醫藥企業都茫然和彷徨。
渠道環節無力掌控
由于國家對流通體制進行多次改革,我國醫藥經銷渠道的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個省招標配送的指定,醫藥商業集中度正在進一步提高,全國性物流企業、跨區域物流企業和區域強勢物流企業業正在蓬勃發展,醫藥流通業的區域寡頭壟斷格局將逐步形成。既往的傳統物流體系被打散:經銷商低價銷售、折價出貨、價格倒掛和沖竄貨成為一種常態,渠道客戶和終端客戶忠誠度不斷下降,市場人員怨聲載道。醫藥企業是繼續用“堵”的方法去治標,還是用“疏” 的策略去治本?如何與跨區域的分銷商密切合作實現銷售的有序增長?
藥企面對市場倍感乏力
因為受到降價、招標和新醫改等因素的影響,整個醫藥市場顯得動蕩不安,市場運作難度越來越大,隨著國家對社區和新農合的投入,第三終端市場似乎成為了藥企的新的藍海,但是很多藥企在第三終端試水后紛然鎩羽而歸。一些生產OTC產品的企業企圖通過擴大對藥店的投入來拉動OTC的銷售,但是促銷費用的上漲也讓otc企業叫苦不堪。從醫療市場的份額分解來看,醫院市場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由于國內醫藥企業對產品的研發和質量控制乏力,導致大部分醫院高端市場配置醫藥企業少的可憐的營銷資源?這些都成為醫藥企業心中的痛。
既往的銷售模式失去昔日的作用
以前很多醫藥企業為了減少市場投入,采取了總總經銷的商業合作模式,簡單的模式雖然管理起來很是經濟,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的變化和政策的變化簡單的總經銷或總模式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企業單一的依靠總經銷或總模式無法完成對市場的有效覆蓋:總經銷商或總商只對自有網絡內的銷量大、利潤高、貨款安全的網內客戶進行覆蓋,對網絡以外的客戶無法企及,導致產品在當地市場上的成長遭受了無情的扼制;渠道過長,市場信息反應緩慢,層層加價,導致最終零售商的利潤空間不大,沒有分銷興趣甚至拒銷該產品。醫藥企業將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全都放在總經銷商或總的網絡里,總經銷商或總會借此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醫藥企業被轄制的沒有辦法,只好殫精竭慮的滿足其要求,哪怕銷售利潤已經捉襟見肘。這樣做法是醫藥企業在對市場進行豪賭,賭的是企業的未來和希望。
既往的銷售模式還有就是招商。現在,招商再也不是企業資金回籠的有效銷售模式。從現在的招商情況來看,招商類廣告的急劇減少、招商會和藥交會成交額急劇下降。2005年《藥品差比價格規則(試行)》辦法實施,“規則”中所稱的藥品差比價,是指同種藥品因劑型、規格或包裝材料不同而形成的價格之間的差額或比值。如果這一制度真正實行起來,這些藥廠就很難再鉆空子了。改換了不同包裝、規格或劑型的同種藥也能測算出最高價。在新的價格管理政策下,以改劑型、規格和包裝材料的招商方式要想成功幾乎不可能。傳統的招商模式已經跟不上新的醫藥時代的要求,其缺乏競爭力的形式已越來越不能承載現代醫藥企業的招商需要,中國的醫藥招商已經進入市場細分招商為主要特征的招商時代,因此,藥企期盼有新的更為有效的招商模式出現。
醫藥企業的營銷困惑總結:
現在醫藥企業是有較好的產品,但是缺乏被市場和消費群體認可的商業賣點和醫學賣點;雖然有銷售隊伍在市場上奮力拼殺,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缺乏品牌支撐,市場份額獲得極少;雖然已經洽談了和簽訂了很多協議客戶,但是疏于對客戶的分級管理;市場上海量的信息傳遞到公司,都被擱淺或埋沒,沒有有效的利用和分析。
二、醫改催生市場變局
我國新醫改進程
2009年:開始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管理。定期為65歲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檢查、為3歲以下嬰幼兒做生長發育檢查、為孕產婦做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為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結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導服務。
2009年:公立基層醫療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
2009年初公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率由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2009年: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
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三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兩年左右時間,將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醫保,確有困難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參加城鎮居民醫保。
2010年:城鎮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每人每年120元
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具體繳費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將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城鎮醫保基本實現市(地)級統籌
國家將規范基本醫療保障基金管理。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余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余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提高基金統籌層次,2011年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基本實現市(地)級統籌。
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全面覆蓋城鄉居民
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國家新醫改政策
新醫改方案可以基本概括為一個目標,四大體系、五項改革和八項支柱。
一個目標: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四大體系相輔相成,配套建設,協調發展。八項支柱:完善醫藥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在新醫改的實施過程中,從2009年到2011年,首要工作是重點抓好五項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為保障上述五項改革,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政府的醫改財政投入兼顧供方和需方,各占一半左右。具體流向見下表:
新醫改對醫藥市場的影響
新醫改是一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到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采購、流通管制、和醫療保障等多個協同領域的架構建設和系統協調,需要政府各部門和國家保險體系協同作戰、穩步推進。新醫改正快速向我們走來,醫藥工業企業和醫藥商業企業都要必須高度重視,仔細研讀政策,積極參與到其中來,根據新醫改的實質性推進對行企業戰略進行調整和營銷模式轉型,只有這樣才能抓機遇,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可能,否則將有可能在新醫改進程中被邊緣化,最終逐漸失去生存的基礎。新醫改到底會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帶來哪些影響?我們站在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和預測。
第一是藥品需求總量上升。隨著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以及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會得到基本解決,被壓抑的醫療服務和藥品需求逐步釋放出來。據初步測算,到2010年,醫改帶來的藥品增量至少在1000億以上,加上行業自然增長部分,預計未來3-5年醫藥行業的年增長率不會低于20%。需要說明的是,醫改增量并非全行業平均受益,大部分會消化在醫療服務市場,受益最多的還是面向醫院以處方藥銷售見長的外資企業和部分國內企業。
第二是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產業、提高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集中度、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建設規范化、集約化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執業藥師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藥。顯然醫改會對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構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門檻,企業如同鯉魚跳龍門,生死兩重天,加之政府監管、市場競爭和資本并購等因素將會加速優勝劣汰,推動產業集中和競爭升級。
第三是規范藥品市場秩序。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解決“以藥補醫”是關鍵,其中補醫的概念應當更深刻地理解為補醫院和補醫生。雖然目前還沒有提出詳細的解決辦法,但就其結果來看,它會有效遏醫藥品價格上升,打擊賄賂營銷行為,促進醫藥行業在陽光下健康發展,各個企業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提高質量、降低價格,規范營銷行為,凈化市場環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得以好轉。
第五是市場結構發生變化。通過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大力發展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醫療市場的結構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最終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防治結合、政策適宜、運轉有序,包括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各類醫院在內的醫療服務體系。通過改善醫療服務能力、降低收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等綜合措施,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可以預測醫改將會推動醫療市場(包括城市醫院、社區和農村醫療)和零售市場(藥店)逐步走向規范,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市場快速發展,而城市醫院的市場壟斷地位將會逐步下降,零售藥店可能會以社區為中心進行結構調整與資源優化,市場總量短期內變化不大,連鎖、平價和服務代表其未來發展方向。
第六是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通過對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推進醫藥科技進步三部分內容的研讀,可以預測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原研新藥和專利藥品將會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而仿醫藥品將會受到價格因素的極大限制,難有作為。未來醫藥市場將會形成普藥、新藥(專利藥品)和OTC品牌藥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其中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進入綠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長。
綜上所述,醫改帶給醫藥行業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即有機遇,也有挑戰,醫藥企業只有高度關注、積極應對,及時作出戰略調整和營銷模式轉型,才有可能在醫改進程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新醫改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新醫改的逐步實施,醫藥行業面臨著一次空前的大變革,并購重組、行業洗牌,企業改革、技術更新和政府管控成為未來醫藥行業的主旋律,新醫改后未知的預期和新資本加盟醫藥行業等因素,很多醫藥企業紛紛啟動了組織變革,資本并購、規模化生產與成本領先、發展戰略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營銷模式創新等成為行業內屢見不鮮的競爭手段。這是充滿機遇的時代也是充滿挑戰的時代,外部環境不僅帶來巨大政策風險,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從新醫改方案來看,要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推行基層醫療單位首診制,大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轉診,這樣高端醫院和基層醫院都會在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內發揮各自的作用。藥品供應領域,在政府加強投入的前提下將建立基本藥物目錄,以達到廣覆蓋的目標,重點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醫藥終端市場將呈現兩極分化現象:以三甲醫院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和由城市社區、農村醫療機構組成的基層市場。高端市場中創新藥所占比例將逐步提高,而基層市場將是基礎用藥和常見病用藥的主要市場。
醫藥行業將重新洗牌
在新醫改方案中,涉及藥品供應的有三方面:一是制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二是建立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實行定點生產、定點配送;三是城市社區醫療和鄉鎮以下醫療機構全部使用基本用藥目錄品種,其他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品明確使用比例。基本藥物實行定點生產和定點配送將利于國有的醫藥企業和以前國有的流通企業,雖然很多流通企業已經民營化,但是,這些蛻變的民營企業依然把控著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的主流渠道,未來也將成為中國指定配送的主流。
醫藥市場擴容
新醫改的主旨在于加大財政投入,完善我國醫療保險體制,建全我國醫療服務體制,以及規范和促進我國醫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新醫改帶來市場擴容 預計藥品市場將增近2000億。這對于我國的醫藥行業將帶來長期深遠的利好。我國參加城鎮醫療保險人數一直在逐漸增加,2007年急速增長了40%,目前城鎮醫保的覆蓋人數已經達到2.2億。可見,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后,醫保擴容趨勢已明顯加快。
直接的醫療保險增量,將以杠桿效應拉動醫藥消費需求的增加。醫療保險只占醫藥消費的一定比例,其間接帶來的醫藥市場增量將更加可觀。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醫保投入的增加將刺激壓抑許久的消費需求,改變人們的醫療消費習慣。從以往“小病不看,大病去醫院”的觀念,轉變為生病就去就診,先去社區醫院或新農合定點醫院,大病轉向大醫院,從而帶動醫藥消費的全面升級。
新醫改也將帶來醫療硬件設施的增加,尤其是改善鄉鎮和農村的醫療設施。預計國家和地方政府直接給二級市場增加的設備投資就達到67.71億元,惠及的醫療機構數達到2.47萬。這將更加有利于鄉鎮和農村醫藥市場的發展,從而間接帶動鄉鎮二級市場的擴容。
普藥市場迎來春天
普藥生產企業一直在成本和覆蓋上煞費腦筋,現在,根據新醫改對基本用藥目錄的強化,普藥企業將迎來希望的春天。對于普藥生產企業來說,最為關心也就是基本藥物目錄。基本藥物目錄中的產品一般是仿醫藥,而仿醫藥往往就是一個品種多家企業甚至幾百家企業在生產。所以基本藥物目錄的眾多品種也成了各普藥企業競爭的目標。近2000億的藥品市場擴將會直接利于以第三終端為主要市場的醫藥企業。但新醫改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如何發展也成為普藥企業最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由于定點生產藥品不實行集中招標采購,直接入圍候選品種供醫療機構采購,這將帶來市場格局改變,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其產品能否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并成為定點生產企業事關重大。進入目錄的產品,如果是獨家或者壟斷產品,就會有一定的溢價能力和發展空間,而未中標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甚至被淘汰出局。有分析人士表示,基本藥物制度將提升普藥的市場集中度,擁有較多基本用藥品種的大中型醫藥企業將面臨較好的發展機會,而大多數小型普藥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由于基本用藥用量較大而產品價格相對合理,產品銷量有可能出現一次爆發式增長的機會。
強者愈強 重塑市場格局
在新醫改的推動下,我國醫藥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 新醫改將給醫藥行業各個環節帶來新格局。在研發領域,國家的新醫改財政投入會加大對于新藥創制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對于一些研發實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加大財政補貼。此外,SFDA對新藥上市的注冊審批開始從嚴。鼓勵專利藥、創新藥,對制劑的審查進一步嚴格把關。這對于研發實力強大、產品質量優秀的企業卻是利好。因為從嚴審批新藥減少了市場上的很多同類產品的競爭,使優質產品的市場地位不會受到低價劣質產品的威脅,優秀公司擁有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強強聯合,不僅限于醫藥行業,海爾與蒙牛特侖蘇的攜手也在印證這一趨勢。在這種態勢下,處于競爭劣勢的中小型藥店該何去何從?
與大型藥品超市、連鎖藥店相比,中小型藥店無論從資金實力、產品種類、經營規模、銷售價格任何一方面都不占優勢。是不是就無法競爭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認為,反其道而行之,聚焦資源,集中一點,才是中小型藥店的制勝之道。
相信很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些藥跑好幾個藥店都買不到,店員給推薦其它品牌或替代藥物又不敢嘗試。事實上,再大的藥店也不可能匯集所有種類的藥,也沒有必要這么做,而特定人群的用藥需求已足夠達到值得市場細分的程度。在注意到這一點后,作為源頭的藥品生產企業已經覺悟,同一品種根據不同人群進行再度細分,更加專業化,比如小快克牌、江中小兒健胃消食片等等,紛紛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所做的,不過是一種概念上的細化,并未增加太多投入。這一點,筆者認為可以給中小型藥店帶來新的啟示。
終端不妨專業化!
一、以人群細分
仍以兒童用藥為例,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市場,有著獨特得需求。首先,兒童的生理結構與成人有著諸多不同,對藥物的耐受能力差別很大。此外,作為家庭的核心,監護人對兒童用藥安全更加重視,不可與成人藥品一概而論。因此,聚焦資源,打造兒童藥店,專一銷售兒童藥品、保健品,做到品類齊全,服務專業,必然更容易博得父母信賴。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的加劇,消費者對于醫療保健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觀念正在改變,加之價格以及監管方面等因素導致的市場環境不斷轉變、新推出的產品日漸減少、藥品療效問題、人口特征的變化、全球化等,醫藥企業的變革勢在必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醫藥企業三項成功的當務之急是轉變商業模式、轉變組織結構和轉變財務職能。其中CFO直接承擔著轉變財務職能的重任。伴隨著這次變革,CFO和財務部門的職能不僅再次延伸,也將隨之在行業的未來定型中起重要作用。
財務職能擴大化
目前醫藥行業的CFO及其財務部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期望。他們不僅在受到嚴格監管和高度監察的行業中工作,而且也經歷著行業內商業模式的迅速轉變。53%的被訪者認為,他們的CFO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僅有6%的被訪者認為CFO是主要推動者。
傳統的后臺職能,如記錄、監管和分析仍然是財務工作的入門要求。但是,受訪者希望CFO們能夠在財務報表、合規和公司治理的角色及作為業務部門的策略伙伴角色之間找到平衡。
從企業內部來看,財務部門需要與業務板塊和職能部門緊密合作,以了解各個部門、不同業務和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從外部來看,財務部門又必須了解客戶、資本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各種需求(見表1)。
在財務部門和非財務部門的高管們列出的最重要的財務職能中,有六個職能廣受關注,其中大家一致認為“從戰略角度關注不同業務”應是財務部門最重要的職能。然而,調查結果中仍存在著差異,53%的財務高管認為他們的角色還應包括更多地與客戶、合作伙伴和監管者的合作和互動,而僅有11%的非財務高管持此觀點。
從戰略角度關注業務
財務部門和非財務部門高管一致認為CFO們應對企業有一個戰略性的、全面性的觀點。一些高管認為,短期和長期想法與計劃沒有得到很好的平衡。“財務部門經常處于下一季度要交這個,下一年度要交那個的壓力下。”在這種氛圍中,高管們擔心把握長期機遇所需的“全方位理念、前瞻性思考和預測性視角”會受到關注短期工作成果的限制。一位高管坦言,“具有這種洞察力僅僅是開始,這種能力應該更加根深蒂固――CFO們應具有形成這種直覺的能力。”
高管們依靠CFO來平衡組織中相關風險與回報的決定。隨著新市場的擴張、科學技術的改變和客戶群的演變等方面的快速成長和轉變,制藥行業正變得日益復雜,在整個價值鏈中面臨著更多新的風險。目前的挑戰在于建立一個和風險相對應的風險控制環境。CFO的職責將包括根據不斷變化的風險/回報水平向企業管理層提供建議并形成共識,確保企業控制環境快速調整以適應醫藥行業中難以預測的波動,同時建立全企業通用的風險評估框架,從而實現高效、持續的控制和監管,將潛在風險轉化為企業增值的機會。
業務發展的另一關鍵因素是資本配置。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醫藥企業利潤率相當可觀,對資產和投資回報率似乎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但是今非昔比。企業正處于不確定性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成為關注的重點。
調查顯示,CFO必須在資本配置過程中扮演策略性的角色。CFO需要以整體企業的觀點,在眾多的潛在機遇中協助篩選可以給企業帶來最佳回報的投資。這種需要權衡的決策廣泛存在于研發、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中。
在企業內部并不存在一個能使不同部門投資最大化的標準組合。事實上,沒有一種能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資本成功配置法則,最終還是需要高層領導根據充分的信息做出分析判斷,而CFO在此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應對資本配置的基本課題之外,醫藥行業還要用更為先進的財務策略來創造更大的股東價值。CFO可以參考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經驗管理企業的業務經營(見表2)。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性和本地性的視角對CFO同樣重要。當企業擴展新市場時,CFO能深入了解不同市場開展業務的財務復雜性顯得尤為關鍵。正如一位高管所言,“重大決策的數據都匯總到CFO那里,因此CFO在投資決策上有很大影響力。他們需要有全球性視角,并了解不是每一筆在中國的投資都可以全部回收的。”
與業務結成伙伴
CFO和財務團隊應與業務運營保持更密切的聯系,被訪問到的業務部門負責人希望他們的財務團隊能夠充分參與業務經營,在部門決策中扮演積極的角色。為此財務部門必須從關注交易活動、純粹記錄和評估的職能向運營合作伙伴的角色轉變。
隨著企業在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擴張,財務團隊與運營結成伙伴變得更為復雜。CFO能否真正了解在不同市場經營的財務的復雜性變得至關重要。正如一位高管所言,“我們正在考慮投入更多的資金、人力、物力到透明度較低且變化很快的新興市場,我們是否真實了解相關的財務后果?”高管們認為,CFO的角色在于平衡大市場和小市場之間的利益,同時在新興市場需要采用“事必躬親,高度參與”的方法和處理一定程度上的不確定性的能力。
財務在新興市場中的角色和在發達市場中不同。新興市場的高管們表示,在當地的財務團隊同時具有全球和局部的視野非常重要。在這方面的調查發現,大多數企業從全球總部引進財務高管。雖然這些高管們了解公司的會計、合規、IT和經銷渠道,但他們缺乏對當地市場復雜性的了解。另外,一些企業成功地在當地招聘并在全球培訓。但是,僅有少數的企業采用這種方法來培養財務高管。對絕大多數參加調查的人員來說,他們擔心當地的財務高管們沒有經歷一定的訓練,無法掌握一套平衡的視野,從而做出有效的決策。
改善財務職能的效率和效果
受訪的高管們強調改善財務職能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性。一位CFO指出,“CFO的工作是要確保企業具備適當的控制和穩定的財務基本職能,使其在日常運營準確無誤。”他們一致認為在財務組織內,流程必須是標準化和簡單化的。許多高管表示,雖然他們公司的財務政策要求和內部控制要求快速增加,但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報告沒有標準化或自動化,造成許多員工的時間用于核查和調節從不同系統中產生的信息,“這里沒有單一的可靠信息來源。”
醫藥企業龐大的財務基本設施往往不能提供與企業業務相關的報告,這是制藥企業一向面臨的挑戰和困惑。事實上,50%受訪的非財務部門高管都說他們沒有得到有效管理業務所需要的信息。高管們所需要的是與業務相關的管理報告,而不是按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
提高數據透明度是來自管理層的一個要求,許多高管認為沒有得到完全和足夠的財務狀況信息。負責地區和特定市場的高管們對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有另一個層次的需求,正如一位高管所言,“我們需要更透明的數字――將細節數據匯總,這種對市場細分的能力對我們在業務部門的工作非常重要。”另一位高管表示,“我們正在考慮實施一套全球IT系統來解決數據透明度的問題,但是這套系統能解決在各個國家面臨的特殊挑戰嗎?”
推動成本最優化
所有的高管都認為CFO必須監督和管理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高管也希望依靠財務部門來推動效率并提高成本效用,從而能夠將多余的資源重新投入到投資組合、業務發展和支持產品中去。對他們來說,長期的成本管理措施的成功依賴于CFO的戰略指引。
高管強調,在當前CFO必須具有全球的觀念了解每項業務決策――從產品開發到地域擴張――對組織整體成本的影響。創造一個高效率,高成本效益的機制來支持這些業務決策,這應該是財務職能優先考慮的問題。
一直以來,醫藥行業保持著持續大幅增長,因此建立重視成本的文化氛圍是一個新的挑戰。但毫無置疑的是成本優勢是今后成功醫藥企業的一項重要文化要素。隨著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宣布成本削減計劃,必須警惕那些只是針對“成熟的果實”(即最容易達成的目標)的計劃,這些計劃往往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成本削減方案。
為了量化成本效益的潛在缺陷,安永最近對組成金融時報350指數(FTSE350)的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在實施成本控制計劃后,僅有不到1/3的企業的成本削減效益能維持五年。
為了實現持續的成本優勢,防止被削減的成本慢慢又回到系統中來,企業需要系統化地重塑他們的成本基礎,自制能力和文化。通過采用廣泛貫穿價值鏈的眾多領域的成本管理策略,措施包括牢固的成本負責制度、對成本原因和報告的高度透明、對增強業務流程效率的高度重視,這些措施往往具有可持續的效果。
招聘更具經驗的人才
當CFO的角色變得越來越注重戰略層面時,財務部門的員工不僅要具備財務技能,更需要具有商業運營的智慧,以成為運營部門得力的合作伙伴。深刻的商業知識、對科學和產品發展的理解,對決策相關財務影響的廣泛把握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有效管理當代醫藥企業所需具備的技能。
在此轉型過程中CFO們發現,他們可能需要兩種不同類型的專業人員:一種是精通會計、資金管理和稅務工作的傳統型專業人員,另一種是對業務和財務決策擁有廣泛認識理解的新型商業財務經理。新型商業財務經理所需的技能與傳統預期有著很大的差異,CFO必須明確制訂一個能支援業務部門的團隊所應有的職責與技能。
在外部發揮重要的作用
財務數據顯示,楚天科技保持了持續的快速業績增長,公司2011年營業收入為4.04億元,營業利潤為6979.00萬元。2012年營業收入為5.89億元,營業利潤為1.07億元,同比增長約53%。2013年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07億元,同期營業利潤為7557.31萬元。
技術與研發能力居行業領先地位
作為國內自主研發、創新能力領先的制藥裝備制造商,公司是行業內少數可以提供洗、烘、灌、封聯動生產線的裝備集成制造的企業,擁有行業領先的系統集成研發設計能力。公司在小容量注射液、粉針劑、凍干粉針劑、口服液、大輸液等劑型藥品的包裝制造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例如,公司研發的凍干機自2013年開始產業化并對外銷售,其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截至2013年11月末,公司凍干機在手訂單金額 11543.82 萬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楚天科技2010年制藥裝備行業營業收入為156萬元,市場占有率達到2.28%。2011年制藥裝備行業營業收入為200萬元,市場占有率為2.02%。2012年制藥裝備行業營業收入為252萬元,市場占有率為2.34%。公司發展速度高于行業平均增速,市場占有率呈上升趨勢。
客戶資源與銷售渠道優勢明顯
通常來說,制藥企業在選擇裝備時通常會對裝備制造商進行較長時間的考察,認可后一般會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楚天科技擁有優秀的客戶群體,為公司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公司主要客戶覆蓋了國內制藥前百強中的多家企業,并出口海外區域。報告期內,公司開發了包括 Dr.Reddy(阮氏)、Claris(克萊瑞斯)、Aurobindo(阿拉賓度)、GPO(泰國國家藥劑組織)、Fresenius-Kabi(費森尤斯卡比)等知名制藥廠商在內的國際客戶,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也隨之提升。
與此同時,公司以各區域醫藥行業產值、行業集中度、物流條件等變量為基礎進行市場細分,不斷完善營銷及服務網絡。
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有三種: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企業必須從這三種戰略中選擇一種,作為其主導戰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競爭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業產品和服務中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讓顧客感覺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競爭者更多的價值;要么企業致力于服務于某一特定的市場細分、某一特定的產品種類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圍。
小型普藥企業幾乎沒有什么成本優勢,可行的戰略就是將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有機結合,集中資源與能力,在某一點上通過差異化競爭尋求突破,即:差異化聚焦戰略。
一般來說,競爭可以分為6個層面,從價格層面、質量層面、功能層面、服務層面、技術層面,一直發展到品牌層面。對于中小醫藥企業而言,除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一定的品牌優勢外,大家在價格、技術、質量、功能層面沒有什么明顯區別,只能拼服務。所以,必須認真分析研究自身所處的競爭環境,充分研究競爭對手,同時認真評估自己的資源和能力,集中優勢兵力,找準一個突破口。也就是說,必須找出與他人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境地,領先他人一步。
Z藥廠成立50多年,以生產、銷售OTC中成藥品種為主,處方藥依靠招商模式,市場基本上限于省內。由于各種原因,企業在品牌建設、研發與技術、市場網絡、隊伍建設等方面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怎樣才能在銷售上取得突破呢?Z藥廠決定先找到自己的優勢。
經過仔細篩選,發現治療結石的產品T生產廠家較少,具有一定的產品賣點:純中藥制劑,效果較好。同時具有一定的區域優勢:雖然開發的醫院較少,但有幾家的科主任認同度較好。此外,當地結石病發病率較高,但還沒有出現突出的強勢品牌。因此,企業決定加大學術推廣力度,優先做大產品T。企業依托區域性專業學會的專家,與商密切配合,通過積極參加省級學術會議、醫院推廣會、科室會、臨床觀察以及、專業雜志刊登廣告等形式,使原有醫院的銷量有了較大提高,并開發出了一批較高質量的醫院。目前產品T在省內同類品種中名列前茅,單產品銷售額由2000多萬元上升到近5000萬元。
Z藥廠的成功之處,就是將差異化戰略(營銷模式由簡單的招商增加學術推廣、公共關系,實際上屬于“服務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集中資源于一個產品、一種策略和一個區域性市場,是產品集中化戰略、地區集中化戰略,外加“策略集中化戰略”)有機結合,即差異化聚集戰略。
持續構建核心競爭力是小普藥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基本競爭戰略是一種靜態思維,是將市場、競爭對手、消費者置于戰略設計流程的出發點上。“一招鮮”的差異化聚焦戰略只能幫助小型企業奠定短期生存的基礎,要想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壯大,則必須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而長期的競爭優勢則必須做到“招招鮮”,通過不斷創新、不斷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實現。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等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并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從長遠來看,企業的競爭優勢取決于企業能否以低成本及超過對手的速度構建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是通過一系列持續提高和強化來實現的,它應該成為企業的戰略核心。
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包括:研究開發能力(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不斷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建設、整體協調和資源配置);應變能力(因時、因地、因對手、因對象而變化)。
企業如何識別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說,比競爭對手好的或不容易模仿的資源或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H藥業10年間從員工不到20人的小作坊發展到目前擁有1家上市公司、4家制藥企業的大中型集團企業,它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就是不斷增強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于營銷管理的不斷創新能力。
成立之初,H藥業只有幾個OTC普藥,研發能力較弱,資金實力不足,沒人才,沒市場。企業如何成長?既然人家的產品賣得那么好,市場需求一定很大,只要采取不同的戰略分一杯羹就行。經過反復的市場分析與自身資源能力評估,H藥業決定采取超低價終端的營銷策略,主要招商地級市場商,不少地區發展到縣級商。商必須具有真正的終端覆蓋,實行嚴格的區域保護。半年后,H企業逐步建立了全國性網絡,企業掘得第一桶金。
據了解,2006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已達到600億元,其中高技術醫療設備約100億元,并且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長。
行業統計數字顯示,當前我國醫療設備市場的總價值約為17億美元。然而國產的醫療器械大都集中在附加值小的產品,那些高端的醫療設備被國外大集團所控制,我國醫療器械想生存就得有所突破。
醫療器械的市場到底在哪里呢?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市場容 量和消費額,以及新產品注冊的數量。據SFDA南方所數據表明,2006年,全國共注冊境內一二類醫療器械產品10087個,增長27%;三類醫療器械5137個,增長62%;港澳臺醫療器械380個,增長110%;進口醫療器械4853個,增長51%。加上歷年來累積的境內外注冊產品,醫療器械品種堪稱數量龐大。當前,醫療器械已成為繼醫藥保健品類商品之后的第二大進出品商品。
截至2006年9月29日國內有724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據來源中國醫療器械信息網)。國內的生產企業多是生產產值較低的品種,利潤較低,國內醫療器械的利潤80%被國處大型醫療器械公司所擁有。拿一次性輸液、注射產品來說,目前市場容量僅30多億元,卻容納了300多家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有業內人士估計,這些廠家里,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
今年國家擬出臺針對高植耗材的價格管理政策,以后會逐步深化,對各種大型醫療設備價格進行管理。這也是因為目前一些醫院配置大型設備熱情過高,盲目配備高、精、尖產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現在的醫療體制改革要把現在大型設備治療作為醫院獲取利益的方式改變成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的一種成本支出,讓醫療機構根據市場來選擇功能、價格合理的醫療設備,而不是將大型設備使用的成本轉嫁到病人身上。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了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質理管理體系規范試點工作會議,初步確定了51家試點企業,將對它們的產品生產過程進行現場檢查和督導。
透過這次會議可以看出,一場由監管部門推動的器械質理管理體系規范運動已悄然揭開序幕。如同藥品一樣,醫療器械生產將全面強制性執行規范,達不到標準的企業將不允許注冊。
不久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了《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初稿),并向社會征求意見,我國醫藥行業的首個召回制度也體現在醫療器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