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28: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勞動教育的類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labor education of early elder children developed are the babies' education-through-labor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condition provided by the kindergarten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labor education,and the way of developing the labor education is unitary.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we should perfec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kindergartens labor education, guide parent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規定是“要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通過勞動教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創造力和責任感能得到提高,并且勞動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長沙市四所示范性幼兒園大班幼兒勞動教育為例進行探討,示范性幼兒園對其他幼兒園起到示范、領導和輻射作用,其綜合水平較高,是其它園所學習的對象,但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也存在許多問題。
1 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組織幼兒參加的勞動教育內容不全面。幼兒園組織幼兒參加的勞動教育內容偏重于幼兒的自我服務勞動、就餐準備和收拾、主動收拾玩具以及分發點心,而對于飼養小動物、養殖花草、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則很少組織,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局限在幼兒的活動室,而沒有把場外的條件利用起來進行勞動教育。
(2)幼兒園提供的勞動教育條件不充足。由于場地的限制,很多幼兒園沒有提供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種植園和花園等硬件條件設施。沒有這些場所,幼兒不能進行有些簡單的勞動,如: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給花草澆水等等。由于時間的限制,幼兒園更多的是安排五大領域中的其他方面的活動,沒有給勞動教育留足夠的時間,因為時間的限制而阻礙了勞動教育的開展。另外幼兒園缺乏幼兒勞動教育方面的制度也是阻礙幼兒勞動教育順利開展的一個因素,幼兒其他方面的教育都有相關的制度作為保證,確保各方面達到要求,但勞動教育卻缺乏這方面的保障。
(3)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單一。幼兒園教師進行幼兒勞動教育所利用的途徑有限,沒有充分發揮各種途徑的優勢,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引導幼兒了解勞動者、培養幼兒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三個方面,老師們采用得都最多的是講故事、組織教學活動以及游戲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其實幼兒身邊就有很多勞動者,比如自己的父母是醫生、是警察,讓幼兒了解這些勞動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請一些勞動者來幼兒園與小朋友交流或者是組織幼兒進行實地參觀,如參觀消防隊,不僅可以讓幼兒親身體驗消防隊員的工作環境、了解工作的特點,還可以通過與消防員叔叔的交流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有關知識,并且可以培養幼兒對消防員的熱愛之情。但是在調查中,讓幼兒了解勞動者并產生情感的途徑中,實地參觀和請有關勞動者來園與幼兒進行交流的途徑利用的比例比較小,更多的班級選擇的是其他簡便易行的方式。
2 改善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策略
2.1 完善幼兒園勞動教育的保障體系
(1)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制定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如幼兒園勞動教育評估, 幼兒勞動素質考證制度等等,創建一種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態度,養成良好勞動習慣。(2)場地、設施保障。各幼兒園的條件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園要從本園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各種類型的、不同層次的勞動教育基地和活動場所,盡量配備與教育內容要求相一致的基本設施,為幼兒勞動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依托。(3)時間保障。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技能的形成與參與勞動的時間有關,因此組織幼兒集體勞動的時間要列入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并且要保證用于勞動教育的時間不得挪作他用。(4)師資保障。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對勞動教育的實踐指導能力,從而保證勞動教育內容的落實。同時,對幼兒以個體為主的勞動行為要規定必要的時間,針對個體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行即時的指導。
2.2 創造多樣化的幼兒勞動教育途徑
幼兒勞動教育除了組織教學活動、講故事和在游戲中角色扮演的形式,我們要更多地利用實地參觀、請幼兒身邊的勞動者來幼兒園與幼兒進行交流。在調查中許多老師為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所提的意見中就提到要加強這兩種途徑的利用。這樣能夠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下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兒能夠親身體驗,更能激起他們心中的情感。
另外當前文藝作品、電影、電視等傳播媒介對幼兒的影響很大,作品和影視中的人物形象、言行、品格,深深地影響幼兒的發展。我們要充分利用它們對幼兒開展勞動育。但是這些作品的影響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幼兒缺乏對作品好壞的區分能力,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幫助幼兒進行選擇,讓幼兒多看那些宣傳正確勞動觀念的作品,從而得到教益。
2.3 積極引導家長轉變勞動教育觀念
幼兒勞動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幼兒園,家庭的勞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家長要端正觀念,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在家要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自我服務是最簡單的一種日常勞動,通過自我服務勞動的鍛煉可以培養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質,也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家長應讓幼兒從小開始學會自我服務,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等。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習慣,學會依靠自己的勞動生存,為正確勞動觀念的形成打下基礎。當然,由于幼兒能力的局限性,父母要對幼兒的自我服務要加以引導。
要培養幼兒做家務的興趣,引導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城市里的幼兒大都遠離農村,許多常識都不知道,我們可以通過做家務來向幼兒傳授簡單知識,幼兒對做家務也會越來越感興趣。
給幼兒提供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僅使能讓他們獲得勞動的教益,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能讓他們體驗到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懂得關心父母,關心他人,從而促進家庭成員關系融洽。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多鼓勵少批評;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加以引導;對待他們的問題要進行耐心、具體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閆玲.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J].山東教育(幼教版),2000(36).
[2] 王青青.幼兒勞動教育不容忽視[J].安徽教育,2002(23).
1.現狀與問題
"從片面發展轉到全面發展"是培養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談及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時,"勞動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闡述了相關的一些現象,讀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間,我利用回農村之暇,走訪了十幾戶學生,其中耳聞目睹有關學生家務勞動的情況讓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兩名11歲、13歲的女同學,(分別讀小學五年級與初一)至今沒洗過衣服、手帕,自己從未洗過頭,主要由其奶奶、媽媽幫助洗,家務事幾乎是不干的。(兩名學生的成績均較好)
1.2 一天晚飯后,天已漸暗,我去一正讀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家隨訪。到了他家推門,只見其飯桌上一片狼籍:4個菜大多所剩無幾(只留一點湯與一點咸菜),碗筷丟放著,桌上、地上散落許多飯粒,一只凳子斜倒著……這時,其母親從豬棚走了出來,滿頭是汗,一身疲憊的樣子,她似乎頗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說她兒子已吃過飯正在樓上看電視。隨后,其母滿懷失望、氣憤而又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從不肯做家務,只管自己享用。
2.憂慮與責任
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456名少年兒童所作的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干家務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失業率為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這一比率所反映的趨勢,應該能被大家認同的,也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的癥結或者說關鍵是,我們當前的教育普遍忽視了勞動教育,我們的觀念中普遍淡化了勞動教育。據報道,我國小學生在家勞動時間平均為11分鐘,僅是美國的1/7、泰國的1/6、韓國的1/4、英國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們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現象",任其發展,其最終的后果將是犯"歷史性的錯誤"!
農村小學生的純樸、誠實優秀品質漸漸地消失,亂花錢、圖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長。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面貌實在令人擔憂。不難想象,我們培養的人如果是一個缺乏勞動觀念,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珍重家庭親情,那么這樣的人縱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終對于家庭,對于社會會有一種怎樣的回報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劇,真是不堪預測!農村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正陷入泥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勞動技術教育,轉變觀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學校中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3.實踐與對策
3.1 是學校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小學3~6年級學生人人必須經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之一。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歷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說到底,造成我們勞動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當一段時間來,學校(包括家長)自覺地、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影響,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認為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的教育"、"過時的教育",這是十分錯誤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認清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
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使學生熱愛勞動。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磨煉意志,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要熱愛勞動果實,勤儉節約。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勞動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改變課堂上說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們的學校領導、教師要從少兒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
3.2.1 抓好一個重點――用好教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性性教育培養任務,不是短暫的教育,或者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實現的。目前使用的小學教材《綜合實踐》,相當部分是較好的教材,具有實踐性、技能性與應用性,我們只要認真地貫徹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的教師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好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中去(勞動教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做出認真課前準備。第二,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能(綜合實踐課)評價體系,進而促進勞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3.2.2 落實一個支撐點――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 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建立 "勞動基地教育",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各種農作物的培育、生長、管理的收獲,同時聽取農業專家的專題講座,體會了農業勞動生產的偉大意義與價值,從而培養關心農業,熱愛農民的感情。所以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是勞動技能的一個支撐點。
3.2.3 強化一個亮點――教師們探索尋求有效方法與方式是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要因地因時因人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例一位勞技課老師把家里的絲瓜種子拿來,分發給每一個學生,并進行培育的方法指導,每一個學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種……據這位老師反映學生對自己栽種的作物非常關切,舍得勞動,表現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護。待到收獲的時節,學生們所表現的喜悅、激勵、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難忘!后來在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創辦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園",同學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勞動,積極地相互間進行"技術交流"和"成果比賽",他們真正地體驗著勞動的樂趣,體驗著"勞動最光榮"的含義了。
3.2.4 形成一個合力點――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勞動教育組成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好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 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感情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 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 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事實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學校只要利用多種途徑向家長說明勞動教育的利弊關系,假于社會輿論的導向,家長一定會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作事跡報告,也是勞動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3.3.1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與開放性,決定了它對硬件設施的依賴。一般認為勞動實踐基地分為兩個類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小學的空地多,學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各個角落、每塊花木都要精心設計,細致管理,各班級可以建立相應的責任保護區,花壇管理基地;讓學校出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景象,讓學生感受著勞動的自豪與光榮。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與社會機構取得聯系,與職業技術學校、農技站、科技館、獸醫站、農場、養殖戶等單位結對,定期活動。挖掘周邊環境的潛力,如建立"衛生一條街"、"保護母親河"等。
1.勞動技術教育被研究型學習等新型課程所代替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綜合性課程。大多數的學校和學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選擇了具有時代色彩的研究性學習和信息技術教育,幾乎沒有學校開設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即使開設了學生也不愿意選擇。勞動技術課也就形同虛設。
2.勞動實踐基地已經被占用和荒廢
在 80年代—90年代建立起來的勞動課實踐基地,由于現在勞動課不能正常開設,大多數原來的勞動技術教育基地被改做他用,只有少數被轉為綜合實踐基地,如學校農場,校辦小工廠等勞動教育基地,大多數已經轉賣或被社會占用,勞動課的開設失去了條件和可能性。現在許多學校因沒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而不能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要求。
3.新型的綜合實踐基地缺乏勞動教師教育的條件
現在新建設的綜合實踐基地是按照新的研究型學習的要求建設的,許多綜合實踐基地不適應勞動技術課教學。綜合實踐基地建設的新的設施,沒有與勞動技術課教材的教學內容很好對接,綜合實踐基地的實踐內容主要是對現有的自然資源的參觀、繪畫、攝影等,沒有以勞動為內容的實踐內容,達不到勞動實踐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被削弱和冷落,導致了中小學勞動技能的下降和勞動觀念的薄弱。據對學生勞動技能情況的調查,現在60%以上城區的中學生分不清莊稼的類型;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和疊衣服;有的學生連燒開水都不會,更不用說一般的勞動技能了。許多學生由于沒有得到勞動鍛煉,不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不愛惜糧食,浪費飯菜的現象非常普遍。在家里,許多學生不愿意幫助家長做家務,在學校不愿意做值日,勞動觀念的淡薄等導致學生的道德素質下降。勞動技術課的冷落和停開,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非常明顯。
二、 新課程條件下勞動技術應該加強
1.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要加強規劃
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技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提高,學生的勞動觀念更加淡薄,許多學生不知道勞動的作用與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浪費糧食和食品的現象十分普遍。加強勞動技術教育不單是培養勞動技能,更為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增強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特別是城區的中學生,一直生活在城區,很少有機會接觸勞動,加強勞動技術課教育是新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不能因為新課程的開設去代替勞動技術教育。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不可替代的新課程的重要內容。
加強勞動技術教育,就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規劃,真正把勞動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安排好勞動技術教育。在開設好與新課程配套的研究性學習等課程的同時,還要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要明確規定勞動教育課的開設時間和內容。
2.綜合利用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過程中,學校要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現有的勞動教育資源。在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中要有勞動教育的場地和設施。充分利用原有的勞動教育基地和綜合實踐基地的設施,通過增加部分相關設備、設施,在保證綜合實踐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保證中小學生在綜合實踐基地很好地完成勞動教育的教學任務。要不斷完善勞動技術教育條件,達到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之律法。野生動物不以文字立法,但依然有規矩和界限。野生動物界以懲罰甚至嚴酷的懲罰來建立規則。比如,獅子有自己獅群及其領地,它的領地不允許被侵犯。猴王有自己的等級制,猴王不允許自己的等級受到挑戰。
自然教育的第一條簡單規則是:每個自然群落都存在少量的、簡單的自然法。凡是違背、破壞自然法的人,就接受自然法的懲罰。自然教育的第二條簡單規則是:自然法不以文字的形式制訂、確立、頒布和宣傳,野生動物只以暴力戰爭或懲罰的方式實施自然法而不以說教的方式宣傳自然法。
自然人的生活接近野生動物的生活。自然人在向文明人發展的進程中,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規則:不僅立法,而且以教育的方式普法,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宣傳律法,并將某些還沒來得及上升為法律的生活規則確立為道德(廣義的道德教育包含了法律教育)。就此而言,教育的主要功能乃是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二者可統稱為政治教育。
也就是說,人類雖然也以道法自然的方式立法,但人類并不像野生動物那樣以暴力戰爭或嚴酷懲罰的方式去施法,而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礎上增加了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只是,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從一開始就顯得軟弱、無力甚至引起混亂。于是,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里的“禮”相當于“法”。雖然老子對“禮法”有很不客氣的說法,他似乎更重視“道”和“德”,但是,“法”原本就是因為道和德出現了問題,才被訂立和執行。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教育思想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小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筆者決定分四個步驟了解小學生的勞動心態:①小學生在校勞動的性質分析;②小學生在校勞動的類型分析;③小學生勞動的不同心態;④小學生勞動意識的引導。
為了細致地了解小學生在學校的勞動情況,筆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時觀察學生做值日的表現,特別是那些不愛做值日的學生,要認真地了解他們不樂意勞動的動機。②定期通過開家長會或家訪是,了解學生在家庭勞動的情況。③讓中隊干部認真做好“雛鷹假日小隊”社區服務記錄,了解哪些學生不愿意為他人獻愛心,并詢問其動機是什么。④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了解這一天中學生在家里勞動情況,并讓家長配合寫一份評價書,開班隊活動時,大家相互比一比,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通過觀察,筆者認為,關于小學生勞動、特別是在校勞動的表現及心態,首先要界定小學生勞動的性質和分類。
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教育思想的一項基本內容。小學生參加的由學校組織勞動不以物質財富為目的,主要通過勞動培養學生勞動的觀念、勞動的習慣、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通過勞動培養學生高尚的勞動道德情操,提高對勞動的認識,形成尊重他人勞動的美德的意識,因此,小學的勞動大多是從德育的角度講的。
小學生在學校的勞動,除了主要靠腦力支配的學習活動外,大致有四種類型:
一、禮儀類勞動。比如每周由各中隊輪流選出的禮儀員,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督查;升國旗的升旗手、護旗手;鼓號隊的學生,每逢重大節日出勤,但平時訓練很苦;大隊、中隊活動的司儀或主持人所從事的勞動。
二、技能類勞動。是指在音樂、體育、美術、舞蹈、等方面有專長的學生,在特定場合,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但他們平時的訓練非常苦。
三、體能類勞動。每日的班級值日、周末衛生大掃除活動和室外衛生區定期清掃等。
四、服務類勞動。如當班(隊)干部,收發作業等瑣碎的事情,為同學們服務。還有少先隊組織的雛鷹假日小隊獻愛心活動和社區服務等綜合社會實踐活動。
由于小學生的性別、性格和成長背景不同,因此,他們在各類勞動中的心態是不一樣的,這從他們在勞動中的表現可以觀察出來。
有一類小學生,特別重視腦力勞動,學習上特別投入;但是,他們不樂意干體力勞動,即使老師委婉地暗示他們,也頂多是勉強按要求去做,但積極性不高。這種行為背后也許是中國傳統的教育功利目的在作怪,中國不是有句古話:“萬般皆下貧,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可以做大官,可以出人頭地。加上家長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不讓或盡量少讓自己的孩子參加各種勞動。受這種思想的影響,這些孩子當然會對勞動教育持冷漠的態度了。
這說明,這類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是比較幼稚的,如何轉變這些孩子對體力勞動的不切實際的觀念呢?最好采取私下談心的方式,逐漸地讓其認識到,一個高素質的人才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及心理都全面發展的個體。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僅體現在學習上,還體現在各類勞動實踐中;然后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嘗試參與體力勞動外的其它勞動,讓其在實踐中獲得充實,得到朋友尊重,喚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再鼓勵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必要時教師可以以身作責,帶動他們積極參與,使其在實踐中自省自悟,改變對體力勞動是下賤的錯誤觀念。
還有一類小學生,在家里從不做家務勞動,但在學校干體力勞動時特別主動,其它的類的勞動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在有教師在場時。為什么會這樣呢?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虛榮心”再作怪。他們這樣做的動機很簡單——我要讓教師和同學看到,我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學生,我要獲得教師對我的好感,我要讓朋友們認為我是值得依賴的……這類小學生實際上,在學校中很大的比重。他們為什么不愿意在家勞動呢?道理也很好理解——家庭包辦一切,孩子沒有機會;或孩子在家里獲得了充分的滿足,他沒有表現自己的“欲望”,逐漸地就養成了在家不干活的壞毛病。
當然,這些小學生確實是可愛的,特別是,在某種程度講,他們這種“虛榮心”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這表明,他們想追求進步,希望做一個高素質的人。所以,教師要保護這種“虛榮”,不要吝嗇你的善意的微笑、贊許的目光、真誠的表揚……通過多渠道地拓寬他們施展才能的空間,在實踐中培養他們勞動的習慣,在勞動中養成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美德,進而促使其在家在校一個樣,相信這些聰明的孩子會心領神會,讓你高興的。
還有一類小學生,為數極少,他們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都不愿意參與勞動,這說明他們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而且,這樣學生往往其他方面也表現的肯定不盡人意。對這類學生,我們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便。更不能采取惡意地指責或不理智地懲罰。因為這樣只能使問題變得更難于控制。因此,教師應該講究一點轉化他們的藝術,可以動員或介紹他們參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能發揮其特長的各類勞動,讓其在獲得榮譽感的幸福中,進一步產生追求進步的上進心,促使其爭著干工作,去讓教師表揚他,這樣長時期的努力,他們會逐漸地改掉壞習氣,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的。
因此,在學校應該重視小學生勞動意識的引導,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接受勞動教育的機會,巧妙地利用各種類型的勞動方式,比如,各個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的體驗教育活動和各類社區文體活動,激發小學生勞動的熱情,使他們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勞動的鍛煉,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習慣。
總之,學校和教師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使學生手腦并用,智體結合,既鍛煉了學生的技能,又使其體會到樂趣。勞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量力而行,選擇力所能及的勞動,嚴格控制勞動時間、強度,注意小學生智力和體力的差異,要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勞動的自覺性,使勞動成為小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不要過早地讓孩子參加有報酬性的勞動,因為這可能養成自私、貪婪的惡習。”而且新頒布的《課程標準》也在小學增設了“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以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意識和技術實踐能力。
有一點應注意,班級勞動還是一種集體性、協作性的活動。有競爭,更多的是合作,教師應有意識創造條件,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都能感到集體的溫暖。
總之,關于小學生勞動表現及不同的心態,教師可以通過其在勞動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和了解,如果教師能進一步了解其勞動的心態,針對個別學生的勞動偏差行為,適時適度地進行善意地規勸,用耐心和寬容來感化他們,一定會有助于全體小學生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素質,有助于他們將來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勞動者。
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兒教育主要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后半階段,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并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所以很多東西需要從這個時期為其培養好,以便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學習與生活;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從以下方面對幼兒教育的方法進行闡述與論證。
一、對幼兒教育的日常習慣進行引導與教育
幼兒的日常行為伴隨幼兒的成長,生活與學習中,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是使一個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石。由于幼兒的身體及智力等未發育完全,對很多事情判斷不了好壞,自身比較缺乏判斷力,所以很多情況下,家長和老師的責任就比較重大,要適當地進行教育與引導幼兒的發展。在眾多幼兒的日常行為中,幼兒的說謊行為是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針對幼兒說謊行為方式及其教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個人剛出生時,是不知道說謊話的。從幼兒期以后,他也逐漸開始從同伴那里學習說謊,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說謊的主要來源。
怎樣才能使孩子不說謊?首先,作為父母不要隨便以成人的道德標準來責難孩子。幼小的孩子說謊的動機不一定是為了損人利己、傷害別人或掩蓋自己的錯誤,而是現實與臆想混淆不清的表現,甚至從不道德的方面去說謊。
要想讓孩子不說謊,作為父母應該要言而有信。父母要先檢討自己平時的生活態度和處事方法。我們不僅“不教給”孩子說謊,而且要營造一種環境,盡量少地引發孩子們的說謊行為。例如:我們在處理孩子們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過失行為(如打碎了或丟了東西等)時,如果我們做的合乎人道,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孩子會變得像我們一樣以誠實、人道態度對待別人的。
幼兒可塑性強,辨別是非能力差,父母的言行舉止將對他們的日常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道德修養,嚴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蘇霍姆林斯基說:“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讓我們以此為鑒,為了孩子,為了未來,更加重視幼兒的日常行為教育吧!
二、對幼兒教育的日常習慣進行培養
近年來,從習慣入手來研究幼兒教育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在幼兒園的教科研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也一直是課題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們不光注重研究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更注重探索為家長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從而改變家長觀念,通過家園合作,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創造一個積極環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活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勞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勞動觀念的培養、勞動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
現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越來越差。有些家長只注重讓幼兒識字、學算術,夢想將來如何,卻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個性健全的人應從小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勞動。因此,在3~5歲這段人的智力、個性、勞動意識等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作為教師,對幼兒勞動觀念的培養更要有緊迫感、危機感,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勞動教育,使他們對勞動感到渴望,知道勞動是光榮的。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幼兒日常行為勞動進行培養:
1.讓幼兒了解勞動的內涵,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2.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學會勞動,并堅持勞動。
3.加強家園聯系,共同養成幼兒的良好習慣。
三、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時期是人的情感發展奠基時期,也是一個人情感發展與培養的最佳時期,及早培養幼兒同情、分享、關心、熱愛等良好的情感品質,促使幼兒情感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是家長與教師的重要職責。
1.幼兒情感的發展及特點
幼兒期的兒童隨著活動內容的增加和活動范圍的擴大,需要也逐漸擴大,因此,他們的情緒與情感也變得越發豐富,表現出以下特點:
(1)情感復雜化
幼兒情感復雜化表現在體驗的層次增加、涉及的范圍擴大、指向的目的明確和表現的形式多樣化。
(2)情感社會化
幼兒時期的兒童與周圍人們的社會交往增加,尤其當語言表達發生困難時,幼兒往往采用表情和動作來補充。在實際的交往中,幼兒還能比較正確地領會別人表露的情感,并作出相應的反應。這種交往能力不僅反映出幼兒認識能力發展,也反映了他們的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
(3)情感個別化
幼兒的情感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情緒體驗,如:快樂、痛苦、憤怒、懼怕、害羞、悲傷等等。但是,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緒體驗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與他們各自的神經類型、經驗特點以及具體的情境刺激有關。一種情感與某種具體的情景和特定的認識反復結合,便可以形成幼兒情感的某種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更反映出幼兒情感的個別化。
幼兒情感的個別化不僅影響著個性的形成,而且也影響著他們智力的發展。幼兒期與嬰兒期相比較,雖然情感發展的傾向更多地顯現出成人化的特點,但是在培養內容與方法的選擇上,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幼兒的情感正處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和嬰兒相比較,幼兒的情感只是開始復雜化、社會化和個別化。因此,幼兒的情感,尤其是幼兒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著情感早期發展的特點,如容易轉移、容易沖動、容易受感染、比較外露等。
2.理解、接受幼兒的情感
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要理解接受幼兒的情感。我們每個人在兒時都會有妒忌、仇恨或敵對情緒,這樣的情感當年都是成人不允許表達出來的,例如:我們必須作出疼愛小妹妹的樣子,愿意讓她玩我們的娃娃或讓鄰居的男孩騎我們的小車子既然真實存在,我們就應該接受和理解,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贊成,而是接受后要引導幼兒把這情況表達出來,而不是隱藏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幫助幼兒克服這些不健康的情感。
3.幫助幼兒控制自己的情感
幼兒情感控制能力的發展,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導和幫助。成人一定要樂意接受幼兒的微笑,一定要熱情地握住他們伸過來的小手,把他們親熱地抱在懷中,在他們需要與人親熱時一定要和他們說說話。總之,成人對幼兒的熱情和友好必須作出反應,這樣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增強。
二是教育內容的偏頗。由于教育目標的偏離。“高分”是升學離開農村的主要“砝碼”,所以,學業成績成為廣大家長關注的焦點。重視智育,忽視德育,輕視勞動教育,已成為所有家庭教育中的通病。農村來城務工的農民工家長,文化程度較低,有的都無法檢查和輔導子女的學習,只能持續不斷地“敲木魚”督促子女學好文化。在德育方面,較多的灌輸“好馬被人騎,好人被人欺”的觀念,以及“別人一拳來,你就一腳去”的處世之道。至于勞動,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須小時候浪費精力。
三是教育方法的偏差,現在家長鼓勵子女的唯一“王牌”是物質刺激,金錢誘惑。從過去的鉛筆、練習簿發展到今天的“人頭像”,使得孩子的口氣越來越大,另外……。
針對這些偏離、偏頗、偏差的三偏現象,我認為應采用以下對策可以逐步糾正家庭教育中的“三偏傾向”
1. 定期舉辦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以講座為主,講座內容圍繞培養目標,少兒的身心特點、品行習慣的養成。學習習慣的培養,自我服務于家務、公益勞動的指導。個性特長的發展,家庭藝術教育等方面。組織系列專題。既要有一些淺顯的教育理論,又要有生動的具體事例的可操作的方法。注意其針對性、可行性和實效性。
2. 組織家庭教育專題研討會。
研討會的重點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通問題和部分學生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和主要方面,擬完成一個個研究課題進行討論。研究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研究的專題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如:如何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自立自治能力等。
3. 開展好家長或優秀家長評選活動。
我國基礎教育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最關鍵的是要經歷一場教育觀念的
革命。
首先,要破除“教育工具論”。不能不承認,整個基礎教育從其價值論上,已經被“教育工具論”所綁架。孩子成了家庭的工具,家庭追求的是讓孩子通過接受教育來改變命運;孩子成了學校的工具,學校通過孩子提高升學率來提高聲譽,獲得獎賞;孩子成了國家的工具,國家通過普及教育,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強人力資本。家庭的未來、民族素質、國力的強盛是建立在被教育者成人和成才的基礎上,建立在被教育者健康成長的基礎上,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回歸育人本位。
其次,要破除“教育吃苦論”。不能不承認,整個基礎教育從其方法論上,已經被“教育吃苦論”所綁架。在傳統上,中國人歷來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與此同時,在基礎教育界,“學習的果是甜的,學習本身是苦的”觀念甚囂塵上。這種將成人世界的人生觀直接移植到兒童教育世界的做法帶來的可怕后果是一味強調加班加點、大量訓練,強調節假日補課等,這些做法違反了教育規律,破壞了學生發展的生態環境。因此,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必須尊重規律、依靠科學,將教育發展置于科學發展的軌道。
再次,要破除“教育減負論”。不能不承認,整個基礎教育從其改革論上,已經被“教育減負論”所綁架。長期以來,從表面來看,我國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似乎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其實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科學和意義問題。通俗地說,我們的學生苦的沒道理、沒價值。“苦的沒道理”是指我們的教育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苦的沒價值”是指我們的教育沒有指向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核心素養的培育。簡單地、機械地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作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目標,非但不能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存在的根本問題,反而陷入了學校減負、家庭和社會加負的怪圈。從根本上說,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不在于所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而在于改變學生學習的狀態、性質和Y構,促進學生自主的、有個性的、有選擇性的學習和發展。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是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的性質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變同質化學習為有選擇的個性化學習;改變學生學習的結構就是要既做“減法”,又做“加法”。做“減法”就是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單一的、單調的、被動的知識學習負擔;做“加法”就是要增加學生長期缺失的社會實踐、人文教育以及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等。
二、進行“五個結構調整”
推進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必須著眼于五個方面的“結構調整”。
一是調整教育活動結構。教育活動的結構調整是主線,既要調整教育的外部結構,也要調整教育的內部結構。調整教育的外部結構就是要調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強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調整教育的內部結構就是要調整學校教育內部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關系,必須改變單純重視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做法。德育、體育、美育不僅在立德樹人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于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結構性支撐作用。而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以動手實踐為核心的勞動教育和創造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載體作用。推進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必須通過教育內外結構的調整,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更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二是調整師生關系結構。過去的師生關系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知識傳承的教學關系。促進學生的內涵發展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重構師生關系: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資源的建構者。教師不是教材知識的簡單的搬運工,而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生本化的建構者。第二,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環境的建構者。第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不是天然的知識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將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教會學生學習,指導和引導學生學習,支撐學生學習。第四,教師是學生道德成長的示范和引領者。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三是調整課程類型結構。過去的課程從類型上講過于單一,必修課程一統天下。推進基礎教育的內涵發展必須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第一,要處理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在基礎教育階段,既要通過開設必修課程為每個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定共同基礎,也要通過開設選修課程引導和促進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第二,要處理好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關系。基礎教育既要組織學生通過系統的扎實的分科課程的學習,掌握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積累的經典知識,更好通過跨學科的綜合課程的(項目)學習,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第三,要處理好書本學習和實踐學習的關系。基礎教育的課程實施要回歸生活,脫離了生活實踐和生活經驗的學習是一種僵死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學習,是一種遠離人類創造活動的學習。
作為我們XX小學因為地處濟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較復雜。有許多孩子是外來務工子女,其中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外加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不高,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系,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了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隨著鄉村旅游和農業旅游的迅速發展,觀賞植物產業成長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水稻因其形態的多樣性而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培育和發展觀賞性水稻對開發水稻的附加值、發展現代農業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綜述介紹了水稻作為觀賞性植物的優勢、觀賞水稻的資源類型及其觀光應用價值等,這為觀賞性水稻品種的培育及其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觀賞水稻,資源類型,農業旅游,應用價值
中國觀賞植物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觀賞植物產業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被譽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戴思蘭等,2013)。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色彩鮮艷、花型奇特、形態多樣的觀賞植物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作為人們回歸自然的一種主要生態旅游形式的鄉村旅游和農業旅游應運而生和迅速發展(王艷平等,2008,現代農業科技,(10):102,105)。培育觀賞利用價值高、抗逆廣適、生態效益好的觀賞植物新品種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要求。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種質資源中具有多種葉色、多色稻穗、特殊形態的水稻品種,以盆栽、花藝等形式溶入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黃萌等,2013,農業科技通訊,(6):52-54)。在觀賞稻的研究上,日本是開展觀賞水稻育種較早的國家,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已成功開發出了粉紅色稻穗的觀賞性水稻,可用于裝飾觀光用的稻田,也可用于制成干花(蔡光澤,2005)。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東北研究中心也開發出兩種用于鮮切花和制作干花的彩色水稻新品種,已有商店將觀賞水稻以盆栽或花藝形式來裝飾店面(肖玲,2008,湖南農業,(12):27)。近年來國內也開始了這方面工作,上海市農科院和上海創博公司在上海市浦江鎮的農田里用觀賞水稻精心構思農田世博“賀禮”,以綠色水稻作背景色,再以紫色水稻填筆畫,輔以黃色水稻勾輪廓,應用三色水稻品種配合在稻田里書寫一個碩大的“世”字形世博會標。湖南省張家界黃龍洞景區也成功栽植了紫葉稻、黃葉稻等多種特色觀光水稻,增加了田園牧歌景點的觀賞性、科技性和生態性。本綜述重點介紹了水稻作為觀賞作物的優勢、觀賞稻的資源類型及觀賞稻的應用價值等,以期為觀賞稻的研究及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
1作為觀賞植物的優勢
1.1適應性廣、換景快水稻生長的適應性很廣(史正軍和樊小林,2002)。水稻生長的主要區域分布在中國南方、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最北限達到中國的黑龍江省呼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長。水稻品種的生長周期從100~240d之間的都有,中國南方、北方有水源的地方皆可種植。水稻作為觀賞性植物,具有周期換景快的優勢。水稻生長周期包括苗期、抽穗揚花期和成熟期等形態差異顯著的時期,各具不同的風景。觀賞性水稻在不同生長期其形態動態性變化尤為明顯,有一種紫葉稻苗期葉片深紫色,抽穗后葉片顏色轉變為綠葉帶紫色。穗的顏色在苗期無法顯現,抽穗后才能陸續顯現出黃穗、紅穗或紫芒色等。
1.2農業文化、教育價值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觀賞水稻將農業與勞動理念教育融入城市園林綠化(魏云華等,2007,福建稻麥科技,25(2):44-46)。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城市,遠離水稻等的農業生產勞動。特別在年輕群體中,生活上鋪張浪費嚴重,對水稻等糧食作物缺乏基本的認識和理解,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農業勞動。在年輕群體的認識里,農民是不受重視和尊敬的群體,農業是不被重視的產業。觀賞水稻等的發展與產業化應用將農業勞動教育融入城市綠化,教育我們的年青一代,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忘,幸福不能忘本。
1.3經濟性、節約性水稻作為綠化觀賞性植物還具有經濟性、節約性等特點。與其它栽培植物相比,水稻栽培成本低、簡便易行、成活率高。只要有水源的地方,水稻栽之即活,是最經濟的綠化元素。早在2006年,北京市園林局即制定《關于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園林綠化部門要積極探索利用野生植被營造生態型的具有濃郁郊野氣息的綠化景觀”的城市園林綠化方向。水稻作為水田栽培作物,有著濃郁的鄉村氣息和地方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水稻綠化城市園林,讓經濟節約型園林綠化發揮更好的生態效益。
1.4功能多樣性水稻既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功能多樣性的食品加工原料。米飯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門,分炒飯、手抓飯、蓋澆飯、壽司、煲仔飯等10幾種做法。稻米磨成粉可加工制作成米粉、米線、河粉等。稻米作為原料還可加工成鍋巴、爆米花、米花糖、湯圓、粽子、年糕、酒釀等。米糠可以用來榨油、腌菜、提取糠醛,米糠蛋白及米糠營養素;稻草可作為飼料,編制草席、草帽及造紙原料。水稻被列為模式作物,有著很豐富和深入的基因組研究基礎(柴小清等,2004)。稻田可防洪除澇,回灌地下水、凈化水質等多種生態功能(馮忠民等,2005,中國稻米,(2):5-6)。
2觀賞稻的類型
觀賞稻按其觀賞性狀的形態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葉色變異型、穗色變異型及形態變異型。
2.1葉色變異型觀賞稻葉色變異型觀賞稻是我們比較常見的觀賞稻類型。主要有紫葉稻、黃葉稻、白色條紋葉稻等類型。紫葉稻是最常見的葉色變異觀賞稻類型,一般用于園林景觀的配色植物,具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從遺傳上分析,有顯性紫稻和隱性紫稻兩種類型(余顯權等,2003)。黃稻是一種少見的突變類型,是因葉綠體的突變導致葉片呈現鮮艷的黃色,也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蔡光澤,2005)。白色條紋葉稻是由葉綠體的突變而形成的另一種葉色突變類型,葉片呈縱向白色條紋,在幼苗期葉片顏色和正常綠色水稻一樣,而到分蘗期前后由綠色轉變為縱向白色條紋與綠色條紋相間的顏色,從抽穗期開始葉色又恢復為普通水稻顏色(朱平川等,2015)。
2.2穗色變異型觀賞稻穗色變異型觀賞稻也是較常見的觀賞稻類型。該類型主要有紫色穗觀賞稻、紅色穗觀賞稻、棕色穗觀賞稻等(方浩俊和周錫躍,2015)。紫色穗觀賞稻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黑米的穗色便屬于這種類型,灌漿后穗色開始轉變,成熟期后穗色接近黑色。紅色穗觀賞稻分為深紅色穗觀賞稻和淺紅色穗觀賞稻,深紅色穗觀賞稻顏色較為鮮艷,觀賞價值極好。淺紅色穗主要為紅米品種,前期穗色為綠色,接近成熟期穗色逐漸轉變為紅色。棕色穗也是抽穗后逐漸轉變為棕色,隨著灌漿成熟,棕色也逐漸加重,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2.3形態變異型觀賞稻除了葉色、穗色變異外,其他形態的變異也會增加其觀賞性。例如穗形態的變異形成的復粒稻、有色長芒型觀賞稻、矮小型觀賞稻等。復粒稻是發生于水稻穗粒部的一種突變體材料,在形態上可分為小穗簇生型和穎殼多雌型兩種,形態上表現為在單位復小穗的基部叢生2~3個小穗,簇生的籽粒大小無明顯差異,呈W形,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張現偉等,2013)。有色長芒型觀賞稻是指水稻穗芒較長,帶有野生稻基因,芒色一般為紫色或紅色(馬殿榮,2011)。矮小型觀賞稻是指植株較為矮小,便于盆栽和家庭養植,在選育上一般與其它性狀綜合應用,如矮小紫葉稻等,具有觀賞價值的園藝水稻。
3觀賞水稻的應用價值
3.1觀賞稻的農園觀光應用觀賞水稻集實用性、觀賞性于一體,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進入21世紀,我國的觀光農園發展迅速,各地的梨花節、油菜花節等觀光旅游業遍地開花。以觀賞植物為主體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但質量不高,樣式單一,沒有特色。為了提升鄉村旅游業的質量和檔次,以觀賞性水稻為代表的新元素加入勢成必然。日本農戶種植了紫、紅、藍、黃、白等穗葉顏色不同的觀賞水稻,這些株形、穗形形態特異的水稻經設計栽植布局,根據地域特色組成各種圖案或字型的田園景觀,供游客休閑觀光旅游(李春龍等,2010)。寧夏隆德縣著力建設生態園林旅游縣城,為突出地域性特色而打造的觀賞水稻景觀,將成為觀光農園發展的新亮點(魏云華等,2007,福建稻麥科技,25(2):44-46)。黃萌等(2013)通過對水稻觀賞性狀葉色、芒色、殼色性狀的比較,對29份具有觀賞價值的水稻材料的進行評價,篩選出紫葉、黃葉及長芒觀賞稻。
3.2觀賞稻的小型盆栽應用觀賞性水稻還可以作為家庭用小型景觀盆栽。對植株矮小,株型成簇生長,具有鮮艷的穗葉顏色或特異的株葉形態的水稻品種,適宜用作觀賞小型盆栽材料(李春龍等,2010)。水稻作為盆栽植物的優點在于成本低、栽培技術簡單易行、換景快等優勢,且水稻是我們每日三餐的主食,水稻作為盆栽觀景植物能讓我們認識農業、貼近生活,理解及傳承稻作文化。黃萌等(2013)從29份觀賞材料中篩選出了4份可用作觀賞小型盆栽的植株矮小的簇生紫葉材料。
3.3觀賞稻的景觀設計應用觀賞水稻的景觀設計應用,主要應用于旅游景區或觀光旅游點,它是利用現代景觀設計理念將稻田引入園林景觀,將大田稻作的生產功能與勞動教育、景觀景點等新功能結合起來,景觀設計應用是現代農業賦予水稻等傳統糧食作物新的功能。稻田景觀將水稻作為一種景觀元素融入環境,以解決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魏云華等,2007,福建稻麥科技,25(2):44-46)。沈陽建筑大學的“稻田校園”景觀設計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吳智剛,2006,森林與人類,(2):30-31),在設計上用水稻等最經濟的途徑來營造校園環境,景觀中應用了大量的水稻和莊稼,并通過舊材料的再利用,試圖對水稻等和校園做一個重新的認識。
3.4觀賞稻的城市綠化應用城市綠化是栽種植物以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傳統的城市綠化是指植樹造林、種草種花。水稻作為一種水生植物,還具有城市綠化功能。在城市街道綠化帶、廣場等綠化場地,觀賞水稻還可用于城市園林中的水景綠化(魏云華等,2007,福建稻麥科技,25(2):44-46)。與花草等綠化植物相比,水稻作為水景植物有利于緩解水體富營養化。此外,水稻葉片可有效的吸收城市灰塵及汽車尾氣等污染氣體,有助于凈化城市生態環境。在綠化應用方式上,小型簇生型的觀賞水稻品種還可以作為擺盆,通過拼組成各種圖案或文字來點綴廣場、美化城市。
3.5觀賞稻的干花插花應用觀賞水稻還可制作干花和插花之用。觀賞稻制作干花,既可直接使用觀賞稻整個植株或部分,也可用色素將稻株浸染而形成更豐富的色彩。由于水稻的葉片極易枯萎而很少用作切花。觀賞稻在插花應用上,一般選擇極矮桿型觀賞水稻品種,還需將稻根保留,稻葉和稻穗具有插花觀賞價值。王艷平等(2008,現代農業科技,(10):102,105)從地方水稻品種中篩選出適用于觀賞水稻栽培的種質20多份,在抽穗期剪取顏色特異的稻穗,嘗試水稻干花的制作。黃萌等(2013)也通過評價觀賞水稻材料而篩選出用于插花的水稻材料。
4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