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7:20: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風險分析及對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國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狀況是,一方面,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企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另一方面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使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企業籌資環節造成的財務風險
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籌資環節。因為企業的外部融資風險大,所以企業主要依賴內源性融資,這就導致它的資金來源渠道非常少,所以需要得籌資成本就相對較高。雖然中央已經出臺了與直接融資相關的政策來加快企業上市融資的步伐,但爭取到股票上市的機會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仍然很難,現行的上市管理機制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想發行企業債券但是額度太小也難以獲得;企業本身資金有限,信譽度低等原因造成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條件很難達到。
2、資金使用不當造成的財務風險
一些個人和單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目光短淺,無視財經紀律和法規制度,存儲和使用資金采用違規手段:有的單位為了謀取高額利息,違規在證券公司或非國有商業銀行等非正式銀行金融機構開設賬戶、存儲資金,這些金融機構可能由于實力不濟或者經營不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現支付風險;有的個人為高額回報所動,違規將資金合伙做生意或者借給其他單位,而這些資金基本有去無回,造成資金流失。極少數財務人員面對利益的矛盾和收入的反差,意志不堅定,心理不平衡,鉆內控制度不落實、資金監督不力的空子,大肆侵吞資金:有的欺下瞞上,擅自轉移、繳存資金,揮霍一空;有的挪用公款,填進賭場、股市“黑洞”;有的與不法人員勾結,騙取單位資金;有的甚至收不入賬,據為已有,貪污資金。
3、企業資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財務風險
資金管理方法不善,帶來“占用”風險。一是資金監管工作不到位。為了小集體的局部利益,某些機關事業部門的部分事業經費直接對下分配而不納入財務部門統管,造成了一些應該納入預算的資金被無償占用的狀況。二是資金存儲結構不合理。一些單位不顧資金周轉的實際需要。活期與定期存款比例失衡,大量存儲定期存款。有的甚至將維持性周轉資金存為定期,使越來越多的資金由“動態”變為“固態”,由短期轉為中長期,由活期轉為定期,影響了單位的資金周轉保障。
4、企業投資環節造成的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人才所限,大多數企業缺乏比較超前的投資決策機制,企業在對市場的前期分析調查不夠的情況下進行投資活動,很難進行精細的投資預算。顯而易見,這些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就是我國的企業長期投資比率非常低下,造成企業資金非常吃緊這一基本現象,導致外源融資基本沒有長期閑置資金投資于其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主要是短期融資,經濟本身的靈活性的特點為了應付不測之需也對資產具備更強的流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與大企業相比,短期金融負債占銷售額和總負債的比率較高,金融負債比率高,自有資金比率低,企業的長期投資比率十分低下。
二、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分析
1、強化監督意識,完善資金監管體系
要想少一分漏洞就要多一分監督。監督不力的沉痛教訓就是許多經濟違法犯罪案件。一是落實內控制度。尤其是領導以及各級資金管理部門和人員要努力要提高自己的資金風險意識,規定落實資金管理制度并督促抓好,堅持定期存款審批和現金提取審批制度,堅持銀行預留印鑒分管和會計、出納分管制度,堅持定期或不定期核查銀行存款余額和庫存現金制度等,財務部門領導和分管人員的責任要明確,確保內控制度落實。二是程序控制要極為嚴格。劃撥資金,首先提出撥款計劃,然后報財務部門領導審簽,最后辦理預借資金。按一定的程序辦理,比如部門申請、先審后批、先批后借;辦理定期存款,由財務部門提出建議、后勤首長審批、兩人以上到銀行柜臺存儲;結算資金,按事業部門提供結算依據、財務部門審核簽字、部門領導審查把關、單位主管領導審批的程序辦理;提取現金,嚴格執行出納申請、會計部門審核、財務領導審批的程序。三是對外部監督進行強化。各級要隨時做好深入部隊進行突擊檢查的準備。檢查資金管理規定以及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對資金存儲劃撥、銀行賬戶開設實地實時進行監督。要加大力度對制度和工作進行宣傳,廣泛宣傳賬戶資金管理規定和國家金融政策。資金管理的透明度要進一步加強。要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切實規范部隊資金管理決策行為,鼓勵廣大官兵積極參與資金管理監督。
2、強化責任意識,加強資金監管隊伍建設
人是事業之本,管好資金的根本就是加強資金監管人員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選人用人關。財務部門負責人和各單位領導要選好資金管理人員,不僅要把有能力、負責任、素質高、思想好的人員選到資金管理工作相應的崗位上,還要加強對資金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法紀教育,強化他們的對資金管理規定的認識和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和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自身素質。有條件的單位,可將管人與管事結合起來,實行會計委派制,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行為,從而減少資金管理過程中單位領導的行政干預。二是要注重培養職業道德。資金安全運行的保證就是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要結合企業教育整頓和理論學習,通過學習典型的事跡,引導廣大財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積極進取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做到認真履行職責,堅守職業道德。利用反面教材,開展警示教育,不斷促進各項管理規定的落實,增強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自覺抵御資金安全風險。三是要加強對資金審批權力的約束。大量的案例證明,少數單位違規運作資金,占較大比例的是單位領導參與或者授意進行。所以,必須規范領導理財行為。防止,提高資金管理使用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要明確各級領導在資金監管中的責任,強化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責任意識,,必須加大對在資金管理上出現問題的人的懲處力度,給各級領導和財務人員敲響警鐘,追究決策者的責任,做到對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不敢、不干、不想”。
3、建立科學的財務制度,提高財務分析
企業應建立科學的財務制度,提高財務分析。一種較好的舉措就是以制度來規范企業財務分析工作。一些企業雖然目前已建立了財務分析制度,但還很不健全。表現在首先,在企業中應配備專門的財務分析人員,設立專門的財務分析崗位;其次,應在制度中明確財務分析人員的目標和責任,明確財務分析的目的、任務;還有,應在制度中對分析工作質量的要求進行明確。不論是指標的確定,還是方法的選擇,企業應提高對財務分析重要性的認識,有統一和科學的規范。首先,企業領導要在企業中建立科學的財務分析制度,把財務分析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來認識,并通過這種分析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其次,財務管理人員要認識到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徑事搞好財務分析,要不斷提高分析質量,努力搞好財務分析,為提高經濟效益,改善經營管理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
4、強化創新意識,改進資金監管手段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資金監管手段必須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資源和銀行技術平臺。第一,拓寬支付結算渠道。最大限度地減少現金使用,著力推廣企業資金銀行電子支付改革,防范支票結算風險;擴大人員工資范圍,減少現金支付,委托銀行工資,防止盜劫案件發生;實行公務卡支付結算,應用公務卡支付和財務POS機結算審核系統進行內部管理,規避現金提取、存放和使用中的風險,堵塞漏洞,切實提高資金管理安全和支付結算效率。第二,推行資金網上監控。根據銀行授權,充分利用地方網絡資源,為相關領導和各級資金管理部門開通銀行網絡終端,對所屬單位賬戶、資金實施網上監控,增強資金監管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第三,建立雙向監控機制。借助銀行監管力量,規避運行風險,完善資金安全管控措施;組織企業與開戶銀行簽訂雙向監控協議,要求銀行配合限額控制企業大額現金提取和資金支付,為企業資金安全加上雙重保護。另外,可協調銀行為企業代辦儲蓄、安裝繳費機、提款機。方便職工繳納個人費用和取款,既促進資金管理制度落實,又防范職工個人資金安全風險。
三、結語
大多數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問題,而解決這問題的過程就是企業正確運用財務分析,科學精細化管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企業財會工作提高認識,解放思想,找準定位,轉變職能,服務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因此企業要想進行風險的防范,就要不斷運用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社會才會不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文海, 黃俊昌. 企業財務管理與分析[J].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5(11):11-29
[2] 房西苑,陳萬江. 現代企業風險防范方式與技巧[J].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0(07):22-29
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企業外部因素
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制度環境等因素。企業財務管理如果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必然會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困難,同時,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后,企業所作出的財務決策和財務目標就會受到影響,其后果可能會引起企業的財務危機。
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偏好因人而異,且變化很快。所以企業的生產必須與消費者偏好密切一致。在買方市場,企業一定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安排生產,適應市場的變化,才能真正降低企業的財務與經營風險。
二、企業內部因素
第一,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淡薄。財務風險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伴隨有風險。在現實中,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客觀性認識不足,缺乏風險意識,這是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實務中,比如應收賬款風險的產生就與企業風險意識淡薄有關。
第二,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資本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會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造成了資金的流動性不足。資產作為企業得以運作的重要命脈,其流動性至關重要,是指資產變為現金并保持其購買力的能力,也是引起財務危機的直接原因,我們對此不能小覷。財務風險與資產的流動息相關。資金缺乏、存貨積壓等問題是資金流動性不強的表現,也是爆發財務危機的導火索。籌資決策的失誤導致的財務風險也就是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的體現。
第三,企業的內部財務關系的復雜性。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在企業中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部門之間,資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了資金使用效率低、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復雜性乃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內因。財務活動貫穿企業活動的全過程,必須合理的運作。
第四,應收賬款回收不及時,不良資金占用大,資金長期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導致資金回籠困難,嚴重影響了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只能采取盡可能的措施,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析宏觀環境及其變化,制定財務管理戰略。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應通過會計政策和會計策略來解決現階段和未來的企業財務風險問題。而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
三、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
(一)長短期負債錯配。資本結構不合理
企業中的資本結構表示了長期資本的構成,如果資本結構不合理的話,就會為財務部門帶來十分沉重的負擔,為財務風險的形成埋下隱患。在我國的煤炭企業中,生產以及經營的資金大多數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資本結構的角度上來看,煤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集中體現在短期的負債較高。但長期負債較少,長短期的負債錯配。
(二)盲目投資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煤炭企業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管理者出現了盲目投資的情況,沒有充分認識到投資有哪些風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出現財務風險。除此之外,針對企業內部進行資產改革的過程中,管理者的決策能力不足也會致使投資失誤的情況時有發生,使得所投資的項目無法按照預期的目標獲得利潤,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損失。
二、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煤炭企業面臨外界因素的變化
任何一家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會與其他企業及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因此在外界的環境上會面臨一定的變化。通常情況來看,外界的環境因素主要包含了市場環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資源環境、政治環境以及法律環境等。這些因素都會對煤炭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外界因素具有一個特點,就是無法預見性和無法改變性,煤炭企業的財務情況也會隨著外界因素的變化產生風險。比如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煤炭的產量不高,這就會對企業的利潤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煤炭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
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主要有投資核算制度、存貨盤庫制度、會計內部監督制度等,只有這些制度都處于完善的情況時,企業才能有效規避財務風險。但就目前我國的煤炭企業來說,這些財務管理機制內容不全面,尤其是會計內部監督制度流于形式,并不能對實際的經營和財務管理起到指導性的作用,為執行帶來很大的困難,進而會產生財務風險。
三、煤炭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風險的控制
風險預警機制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在財務部門中所形成的一種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約的體系,風險預警機制是煤炭企業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的主要措施之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能讓財務風險的損失降至最低水平,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煤炭企業的管理者進行投資決策時,選擇那些風險相對而言較小的投資方案,從根本上減少出現風險的概率:二是在采用風險方案的過程中,一旦發現對企業不利情況出現后,可以及時停止這個方案。比如說煤炭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投資時,可以選擇債權性的投資方案,因為與股權性投資相比。債權性的投資方式能讓企業的收益更高。
(二)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
企業的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在進行融資時要充分考慮到一切影響因素,選擇最合適的方法讓企業的資本結構達到最佳水平。要想實現資本結構的最優化,首先要將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其主要的做法是減少資本成本,確定合理的企業負債額度,利用好煤炭企業的財務杠桿,對籌資的能力進行科學的估計。
(三)加強財務風險制度的建設
內部環境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而科學完善的財務風險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內部環境。在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之前,首先應了解煤炭企業目前的業務流程,估量好經營活動都需要哪些內容,在經營中會產生怎樣的風險,產生的風險將會對企業造成怎樣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完善財務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會計的內部監督,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企業。
四、煤炭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技術手段
(一)分散法
分散法是指通過多家,煤炭企業聯營的方式使對外投資呈現多元化的局面,以此方法能分散財務風險。針對一些風險比較大的投資項目,煤炭企業可以和其他企業合作,憑借這種獲得利潤共同分享、形成風險共同分擔的方式來減少財務風險。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市場需求的不穩定性,針對這種不穩定性,煤炭企業為了分散風險可以選擇多種經營方式。
(二)回避法
回避法是指煤炭企業在選擇一定的理財方式時,充分考慮到每一種理財方式可能會產生的財務風險。評估完畢后選擇產生風險最小的方法。以此來回避風險。比如在投資方式上,債權性的投資風險要遠遠小于股權性投資,雖然從收益情況上來看股權性投資的回報更大,但是按照規避風險的角度上看,煤炭企業還是應該謹慎選擇。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回避風險并不代表煤炭企業不進行風險投資,當煤炭企業想要獲得更大的經濟利潤的話,還是應該勇于承擔風險,選擇股權性投資。
(三)轉移法
轉移法的方式是指煤炭企業將一部分的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來承擔。這種方法體現在企業購買資金保險,這樣就可以將財產上的風險轉交給保險公司。而在對外的投資方面,企業也可以選擇聯營投資的方式,將一部分投資所帶來的風險轉移給其他的企業。而建造固定資產的話,煤炭企業可以利用出包的方式建造,將資本建造中會形成的風險轉交給承保公司。通過將財務風險轉移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
(四)降低法
自2002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高校規模擴大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辦學條件的發展速度,各高校紛紛大規模舉債進行新校區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教學科研用房及實驗室建設。但高校現有的償債能力十分有限,高校貸款規模的擴大遠遠超過了高校所能承受的還貸能力,大規模貸款形成的財務風險直接威脅到高校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化解高校巨額債務一方面需要學校自身通過樹立風險理財理念,加強財務管理來優化財務狀況;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完善制度建設,加大對高校的經費投入,幫助高校盡快走出困境。因此,研究高校貸款風險現狀及形成原因,并制定科學有效的措施勢在必行。
一、高校貸款財務風險的現狀分析
從高校管理實際看,目前高校存在三大類財務風險:財務狀況失衡風險、高校舉債發展形成的債務風險和校辦產業財務風險。而這幾種風險又有密切的聯系和相關性。從現實來看,校辦產業的財務風險更多地應劃分為企業融資風險的范圍。因而,本文所指財務風險主要是指前兩類風險,高校貸款財務風險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貸款規模超常擴張,導致資產負債率上升
高校貸款主要用于校園的基本建設。從近年來我國高校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構成來看,大多數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自有資金及財政投入相對較少,導致其資產負債率急速增加。
(二)貸款及還款期限過度集中,財務風險度加大
高校在申請巨額貸款時,出于成本和資金需求的考慮,貸款期限大多為5-8年的中長期貸款,而還貸高峰期可能高校還處于建設工程的收尾階段,各項工程剛剛開始發揮效用,而每年還本付息的巨大財務壓力也隨之而來,各高校還貸壓力可想而知。如果資金鏈條斷裂,將引發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將直接引發收支風險
高校在新校園進行基建項目投資時,只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規劃;只看到教育現階段正處于“賣方市場”,沒有考慮到總會向買方市場轉變;只要求確保目前的收支平衡,而不考慮資產運作質量,缺乏資產管理能力;只重財務管理,忽視財務經營。根據現有政策規定,高校收費標準在今后5-10年內不會有大的增長,這就意味著,高校的收入增長空間極為有限,償債能力進一步受到影響。以高校現在的經營理念必將引發日后的財務收支風險,而最終買單的仍將是銀行和政府。
(四)只注重外延擴張而忽視內涵建設
高校作為“育人”的基地,其生存、發展都必須要有較高的品質,方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目前有很多高校在校園建設中,注重“形象工程”的現象比較嚴重,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沒有在校園軟硬件上加強內涵投入。高校只注重規模擴張式的外延發展,而忽略了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發展。諸如:領導班子架構與協調狀態,領導者的觀念、魄力和戰略規劃能力,設備、設施的使用、師資配置,招生策劃能力,就業指導、就業培訓能力,教學、科研、實驗、實訓管理和實施能力,校園文化建設等。高效若只注重外延擴張而忽視內涵核心競爭力的建設,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勢必會增加高校貸款的財務風險。
二、高校貸款財務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對貸款風險認識不足,缺乏還貸意識
部分高校貸款時并未考慮自身的還貸能力以及潛在的風險,缺乏還貸意識。但事實上,銀行貸款是學校籌集資金的一個重要渠道,其與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有所不同,在資金性質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后者對學校來說是自有資金,無需償還,沒有資金成本和償債風險;而銀行貸款屬于借入資金,對高校而言是真正意義上的負債,這就迫使學校運用貸款方式籌資時必須考慮貸款的資金成本和償債風險。目前,高校貸款主要是靠銀行提供信用額度,實施信用貸款。高校在民事活動中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如果到期不能償還債務,不但會承擔失去信譽的風險,還會造成后續貸款困難,甚至資金鏈斷裂,給學校的發展造成困難。
(二)資金運作不當,導致產生財務風險
部分高校貸款決策過程存在非理性化傾向。主要表現在確定貸款規模時,高校通常只以“能否滿足項目建設需要”作為第一標準,盲目貸款或超規模貸款,對資金成本和自身的還貸能力考慮甚少。然而,我國高等教育是非贏利性的,高校負債資金也主要用于非贏利性項目。雖然近期內不會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但其主要從事非營利性的業務活動,資金一旦消耗則無法收回,若資金運作不當,則有可能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無力發放工資、無法維持日常開支、亂收費和財務違規等現象。過度負債所帶來的還貸壓力勢必造成高校正常財務開支的削減,這種非正常的支付削減又將影響高校教學、科研等活動的正常進行,并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陷入財務危機。
(三)制度缺陷導致財務管理風險
高校經費來源有財政撥款、行政事業性收費、銀行貸款三方面。從財政撥款的角度上看,高校是一個事業單位。從銀行貸款行為來看,學校更像一個企業。而目前高校財務制度仍沿襲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收付實現制”的預算管理模式,其財務報表也是以財政收支表為主,沒有成本、收入、資產、負債等企業化核算。導致銀行貸款部門無法核算高校的真實財務狀況,高校自身也無法對財務執行情況進行準確分析、核算。這種現象不僅不利于銀行正確評估貸款風險,也不利于高校的財務管理,加劇了財務風險。另外,基建核算游離于高校財務核算之外,高校的財務報表常常不包含學校的基本建設數據。這種報表既不能反映高校資產、負債和收支全貌,也不能反映學校的資金運動狀況,造成高校資產、負債不實,投資效益評價不準,進而給高校帶來一系列的財務風險。
三、高校巨額貸款引發的相關問題
(一)貸款規模惡性循環
高校在用貸款進行基建的過程中,由于對貸款的風險認識不夠,貸款額度論證不充分,貸款規模過大,以致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范圍。部分高校缺乏切實可行的還貸計劃和措施,還貸責任意識不強,以致資金周轉困難,不得不斷尋求新貸還舊貸,越貸越多,直至陷入無法償還的局面。
(二)財政四項改革難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
高校在資金吃緊、資金鏈隨時會斷的情況下,導致的后果不堪設想。學費等教育事業收入可能直接用于債務的清償,無法及時或者是足額上繳國庫,由此勢必違背收支兩條線實施的初衷,同時高校收入支出的不平衡必將導致部門預算的形式化,在高校沒有預算外資金上繳的情況下,國庫集中支付僅停留在財政撥款的支付上,同時帶來預算外資金政府采購的空白等一系列問題。另外,高校部門預算與高校貸款本息支出脫節,部門預算沒有充分考慮高校還貸情況,僅將高校本息償還作為高校自有資金償還,在收支兩條線、全面預算的前提下,自有資金償還從某種意義上即成為了新貸還舊貸,一旦高校所存在的外部財務環境發生變化或高校無法及時取得新的貸款,那么高校教育事業將無法正常開展。
(三)制約高校的健康有序發展
高校教學設備、實驗設備和科研設備等可能會因為學校資金緊張而一再推遲購買,甚至教職員工擔心工資津貼的發放,學校財務工作的重心自然偏移到疲于資金的籌集等問題,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四、化解高校財務風險的對策
(一)從高校自身的角度思考
1、加強對銀行貸款性質的認識,注重財務管理。銀行貸款具有高成本、有償性、高風險的特點,如果高校不能如期歸還銀行貸款,會直接影響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貸款資金的需求、申請及使用應重點考慮高校可持續發展,高校作為貸款主體,必須承擔還貸責任,要有效防范風險,確保高校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因此高校要加強財務管理,確保按期償還貸款,健全資金管理機構,完善投資決策程序。建立涵蓋財務、基建、監察、審計、工會等部門負責人的資金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經費收支和貸款資金的使用、管理與監督,積極增收節支,合理安排資金。
2、樹立風險理財理念。高校要有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在借債擴大辦學規模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償債能力。高校償還負債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學費、住宿費等教育事業收入;科技產業等創收收入;其他收入。實際上,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維持高校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正常開支,其收支結余部分才能用于高校償還債務,而結余部分往往被樂觀考慮,高校的償債能力被高估,同時因學生學費欠繳問題、學生助學貸款到帳遲緩問題等也會嚴重影響到高校資金周轉。學校要切實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科學的貸款項目及適度的貸款額度。
3、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合理控制貸款規模。高校在進行投資項目時首先應進行可行性研究。高校貸款的投資方向應優先解決學校擴大辦學的問題,建設學校教學基礎設施,改善辦學硬件條件,而不是教職工的福利和日常運營問題,學校日常運營不得使用貸款。因此,要避免盲目的項目投資。若對原有建筑進行改造和擴建即可滿足學校發展要求的,就不要新建。基礎設施改造要與學校擴容和重點修購項目統籌考慮,力爭達到最佳投資效果,避免重復投資。對學校來說,貸款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學校有多少可用于償還貸款的資產是衡量貸款規模是否適度的主要財務指標,也是衡量學校償債能力的重要因素。學校必須把握好貸款規模的度,避免學校財務負擔過重,保證學校財務能平穩運行。
4、加強對貸款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高校必須對貸款償還負法律責任,應建立貸款經濟責任制與項目管理責任制,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全面核算”的原則設置財務管理組織架構,健全高校經濟責任制和高校經濟監督制度。按管理層次逐級建立貸款資金項目管理責任制,責任到人,各負其責。高校負責人應對貸款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負責,財務部門對資金的具體使用和管理負責,審計部門對資金使用效益的檢查和評價負責。
(二)從政府的角度思考
從教育經濟學理論來說,高等教育屬于準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的供給主體應該是政府,即政府應該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主體。有些高校的基建總投資中貸款占到了相當大比重,高校憑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償還本金,因此政府埋單或者承擔部分還貸責任是現實的要求也迫在眉睫,其具體對策如下:
1、及時出臺相應的貸款貼息政策。政府應盡快摸清高校債務情況,改變高校無理性建設狀態,讓高校承擔相應的責任。對高校債務進行全面清查,摸清高校債務的數量、結構、來源去向、償還和管理情況等。如在貸款資金使用中存在問題,要對其貸款的流向進行徹底清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針對高校貸款出臺相應的貸款貼息政府,對經主管部門批準的貸款建設項目由政府代為支付貸款利息,對未經主管部門批準的貸款建設項目則由學校自行支付貸款利息。
2、進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財政撥款加教育事業收入僅能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用于還債的資金所剩無幾,加大對高校的投入特別是生均撥款的投人是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通過設置高校基本建設補助專項、高校債務風險金和增加學生生均撥款標準等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那個化解高校的債務。
3、規范銀行的放貸行為。在現行法律環境下,公立高校是不具備貸款資格的,高校之所以能貸款成功,而且越貸越巨,除了政府的引導外,銀行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銀行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貸款的時候應該嚴格審查借款一方有無貸款資格和還款能力,如果由于審查不慎,造成貸出款項收不回來,自然也應該負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因無限度地放貸而無法收回貸款,銀行只能自負虧損并承擔相應責任,因此銀行應建立專門的針對高校信貸的評估體系。
4、加強制度建設。高校巨額貸款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制度的不健全、不規范。對高校的貸款行為和銀行的放貸行為,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對高校貸款行為及貸款規模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因此,應該加強對高校貸款的管理,對高校貸款設置警戒線,控制其貸款規模。
參考文獻:
[1]劉穩全.高校貸款風險及控制[J].財會月刊(綜合),2005(9),26-27
[2]葉璋禮.高校貸款融資風險防范的舉措[J].財會通訊,2008(7),15-16
[3]朱建芳.高校高額負債風險及其防范[J].財會通訊,2008,(1)
[4]趙善慶.我國高校債務化解的途徑[J].教育財會研究,2008,(4)
一、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一)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內涵
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是指企業經營總風險在財務管理活動中的集中體現,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管理活動存在于企業財務各方面,屬于各種風險管理因素在企業財務狀況下的集中體現。
(二)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表現形式
1、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
一般而言,負債經營是基于定期付息、到期還本的基礎之上,倘若企業用負債進行的投資不能夠在規定期限內達到預期收益,從而企業就會面臨不能償還債務的風險,這樣不僅會加大企業資金緊張,還會影響到公司的信譽。
2、再籌資風險
若負債經營加大了企業的負債比率,從而就會降低債權人債權保證程度,大大限制了企業其他籌集資金的渠道。
3、利率變動風險
企業在負債過程中,會受到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這樣就會影響到貸款利率,若貸款利率增加就會直接加大企業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預期收益。
二、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識別
由于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各方面,因此,企業管理人掌握一定的財務風險識別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通常,比較常見的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識別的方法有:
(一)財務報表識別法
財務報表識別法是將財務報表作為基礎,通過企業的變現能力比率、負債比率等指標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根據企業財務報表所提供的相關數據來評定出企業的財務指標,從而就能夠對企業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等進行科學地風險評估,這樣就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存在的潛在風險。
如今,財務報表識別法是企業識別財務風險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進行識別過程中,不僅要進行靜態分析(例如比例分析、比率分析等),還應該進行動態分析(例如趨勢分析、比較分析等)。此外,從企業的具體業務來分析,將企業客戶財務報表納入到企業財務風險分析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從而就要求企業綜合利用和分析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科學評估企業經營風險,以便及時了解到存在的風險,及時了解潛在的財務風險,從而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經驗總結識別法
一般而言,在評定企業每一項財務風險,與企業過去財務管理活動中所遇到的風險進行對比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還需要企業定期與員工開展交流溝通,積極征求他們關于財務風險防范的意見和措施,將征集到的意見進行集中整理,從成因、特征、影響等因素總結出可參考和借鑒的經驗,為企業科學識別財務風險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對策
眾所周知,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完全消除財務風險也是不現實的,我們只有最大限度地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如何有效地防范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一般而言,內控制度包含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內審制度以及采購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制定往往受企業的性質、規模等因素影響。通過完善企業內控制度有效地防范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確定科學且合理的資本結構,加大對企業內部資金管理,總而就可以有效地防范企業的風險。除此以外,通過內控制度來有效地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還可以合理制定出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例,促進資本結構優化。企業內部實行相對保守的財務策略,保持企業長短期負債的比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能夠及時獲知企業各項費用的使用狀況,同時也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二)綜合管理投資活動
加強對企業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也是有效避免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財務問題。長期投資就是通過投資組合使得存在的收益不確定因素相互抵消,從而就有效地降低了投資風險。同時企業還可以實行重大投資決策審議決定責任制度,認真落實投資項目立項、評估、決策等環節控制。對于短期投資可以通過存貨項目的分析,制定出科學的信用政策,促進存貨轉化為現金的速度,切實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除此以外,選擇合適的長、短期投資數量結合也是防范財務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領優勢。
(三)轉移企業財務風險
這種對策主要是針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很難規避甚至無法規避的風險,企業要回避這種風險,往往就會承擔較高的成本。所以將財務風險進行轉移是一項比較理想的選擇。首先,利于分散風險。具體來講,對于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選擇與其他企業共同參與的方式,立足于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礎,這樣就可以防止企業因單獨投資而承擔過高的財務風險;其次,投資保險。即企業針對某一類風險而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對于面臨的突發事件,企業可以根據面臨的風險獲得收益,從而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三、對沖。通常對沖是指企業將市場風險進行出售或者通過過去一種能夠在過去一個時間段內可轉移的市場金融工具,倘若企業利用期貨對沖交易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鎖定和轉移產品銷售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等。
參考文獻:
[1]胡姝婕,劉浩.淺談企業財務風險與防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關鍵詞 房地產企業 財務風險 高發環節 對策
財務風險是指由于難以控制和預料的因素,使得企業在一定的范圍、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財務成果、預期的經營目標發生偏差,導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或更大的收益的可能性。
一、房地產公司財務風險的高發環節
(一)募資環節風險
由于資金供需平衡、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房地產公司籌資給財務管理帶來了不確定性。籌資風險包括再融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風險、匯率風險等。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國家的貨幣政策、宏觀調控政策日趨從緊,房地產公司籌資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也比較突出,導致房地產公司籌資困難,財務狀況惡化,難以保證項目實施、償還到期債務,影響房地產公司預期投資回報。例如,一些中小型房地產公司采用擔保形式獲取貸款,在外部條件影響下資金鏈斷裂時,將導致公司面臨較大財務風險。
(二)投資環節風險
房地產公司投入資金后,存在因市場變化造成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投資風險包括再投資風險、匯率風險、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違約風險等。房地產項目投資金額大、周期長,容易發生投資風險,由于前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政府接連出臺了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2013年2月頒布的“國五條”,給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造成房地產公司未來幾年發生投資風險的幾率較大。
(三)利率環節風險
隨著國家加強對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控的深化,從2010年開始明確了首次購房標準,2012年1月、2月,央行兩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并將首套房的優惠利率由7折上調至8.5折,加強對房貸的風險防控,利率上調對房地產企業的經營影響較大,導致房地產公司的資金成本增加、預期收益相對減小,有可能造成房地產公司資金無法良性循環,也可能引發財務風險。
二、房地產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
對于企業來說,財務風險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客觀地分析財務風險的成因,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控制。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內大多數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高、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導致房地產公司缺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市場發生波動、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資金鏈緊張,引發財務風險。
(二)缺乏財務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環節,但部分房地產公司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足,片面強調預算管理中對成本費用的控制,缺乏系統管理、價值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將預算和計劃混為一談,對預算的執行、監控力度不夠,降低了房地產公司財務管理的質量,有可能引發財務風險。
(三)缺乏現金流管理
對房地產公司來說,凈現金流是通過融資和銷售房地產取得的現金流入,和購置土地、建設工程款、管理費用、償還借款等現金流出抵消后的差額。房地產公司現金流量管理要求企業通過融資、存貨和應收款項管理等措施,確保企業擁有正向現金流,能夠滿足正常經營和發展的需要,既要避免現金囤積、浪費,也要避免資金緊張影響經營。我國房地產企業的對現金流管理的重視不足,存在現金流管理和企業戰略脫節、缺少全程控制等問題。
三、房地產公司財務風險的對策
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結合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房地產公司應對財務風險的對策。
(一)優化資本結構
負債經營可以帶來杠桿效益,但要控制好比例。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必須嚴格控制負債規模,保持產權和債務的合理比例,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在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的同時,有效降低籌資風險。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善資本運營、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對房地產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的預算是籌集資金、貸款的基礎,也是進行可行性研究、項目立項評估的重要依據,房地產公司要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完整的預算流程、編制合理的預算,加大內部財務控制和對預算執行、監控力度,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三)加強現金流管理
房地產公司要在對企業發展目標進行認真分析,深入了解外界政治、經濟環境因素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發展戰略,要實現企業戰略和現金流管理相匹配,不僅要避免盲目擴張,也要避免固步自封。房地產公司在現金流管理中,還要考慮企業的生命周期,現金流管理要符合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在日常的現金流管理中,房地產企業必須做好資金的流動性、收益性和增長性之間的平衡和調節,要從現金流的預算、現金收入管理、現金的支付管理、融資管理等方面做好現金流管理,保障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四、結束語
當前階段,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著全球經濟衰退、政府宏觀調控的雙重壓力,針對財務風險的高發環節有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是房地產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房地產公司應該多優化資本結構、拓展籌資渠道、降低籌資風險、加強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制定投資組合戰略、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加強現金流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房地產開發企業是非常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報、規模經濟性強的特點。而我國大多數房地產開發企業規模小,資源分散,企業整體開發能力低,與其資源密集型的行業特點極不相適應。[1]不少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有的高達90%,企業承受著巨大的財務風險。加上目前受國內宏觀政策調控影響,國際經濟變動的影響,金融政策的影響,都已成為很多房地產企業求生存、求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房地產開發經營過程中有效控制財務風險,防范投資風險,以爭取房地產投資的可靠、可行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危機管理的來源分析
1、企業外部成因
國家宏觀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對廣大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目前,我國經濟制度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之大,這類危機主要是指價格管制、貿易限制、外匯管制、購買力、財政、貨幣政策改變等所帶來的企業危機。
2、企業內部成因
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機制與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己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內部危機成因,對企業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問題
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指他們所要具備的的資金合理配置的能力、收支積極平衡的能力、成本效益運算的能力、分析收益風險的能力、資金物資結合管理的能力、各方利益協調的能力等。
(2)房地產開發企業決策失誤問題
房地產開發項目由于投資大,時間長、變現能力差,因此,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因時間、認識、信息掌握程度、人際關系以及決策者個人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做出帶有缺陷的低質量決策,從而導致決策失誤,直接可能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虧損,甚至破產。
(3)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問題
大部分虧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管理內部都存在著紀律松弛、管理混亂、浪費嚴重、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等等問題。這是財務管理制度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直接后果,從而導致成本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的約束力極弱。
(4)房地產開發企業管理運行機制不良問題
管理機制包括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規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房地產開發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創新和監督機制、風險機制和穩妥運行機制,造成企業管理的混亂和無序。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危機管理的對策研究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風險在不同的理財環境和理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資本循環運動過程就是財務風險的轉移和積聚過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一般以貨幣形態為起點和終點的,其資本循環運動過程為:資本運動在籌資、投放、產出、分配4個節點上停留,因此,我們把它劃分為以下4種風險類別:①籌資風險②投資風險③經營風險④收益分配風險。根據以上財務風險,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危機管理的對策分析如下:
(1)建立風險預警體系
財務風險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因此,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系統尤其必要。
①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房地產開發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因此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②確立長期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財務預警模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及早地發現企業財務危機信號,通過尋找財務危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決危機的有效措施,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有效配置資源提供可靠保障。[2]
(2)加強資金管理,提高理財機制
要保證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企業必須擁有滿足開發活動所需要的資金,因此,籌集資金理所當然成為開發企業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
①注重現金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現金使用計劃,保持現金收支平衡,并保證企業日益經營對現金的需要。加強投資項目的風險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確保所投資金的安全、高效,避免項目投資的盲目性。
②要加強建筑材料的管理。一是把好建筑材料采購關,在保證開發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采購到價廉物美的建筑材料;二要要搞好建筑材料的驗收及各種在用建材的管理。一方面要做好入庫材料的驗收和登記工作,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入工地;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囤積在工地的各種建材的管理,采取各種措施盡量減少因管理不善及某些存放露天的材料(沙、石磚瓦等)被盜而造成的損失。
③要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盡快收回賒銷賬款,減少企業壞賬損失風險,并且要盤活存量資金,逐步降低商品房空置率,減少資金占用量,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利用率,使開發企業盡快步入資金良性循環的軌道。
(3)加強成本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成本管理也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利益,而且直接影響著以成本為定價基礎的房地產商品的價格。
①確定開發成本項目和成本開發范圍,不得擅自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準,準確地計算開發產品成本。
②建立二級成本核算管理體系,實行成本責任制。開發企業應遵循統一領導, 分級管理的原則,在財務部門下設立二級成本核算單位,如向材料部門、工程部門、經營部門等部門委派成本核算員,負責做好各部門的成本核算工作,協助各部門完成財務部門下達的各項成本計劃指示。同時明確規定各核算單位的經濟責任,實行利益與效益掛鉤。
③實行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努力實現成本管理目標。不僅要搞好事中成本管理,而且更要注重事前和事后成本管理,即對擬建項目的成本預測和成本計劃的制定;對投建項目在執行成本計劃中實行監督和控制,檢驗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 發現偏差,及時修正,保證成本計劃的有利實施。
(4)建章立制,規范財務行為
房地產開發企業管理重在財務,財務管理重在制度。為使企業財務管理迅速改變現有狀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章操作是強化內部管理的最根本的前提。因此,一方面,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根據開發企業經營活動及其財務管理的特點,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從
征地=>動遷=>工程建設=>商品房營銷=>物業管理,整個開發經營全過程的財管理制度,形成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另一方面,要求財務管理部門應適當借鑒其他企業的先進經驗及國外同行的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的步伐。
注釋:
[1]朱玉. 房地產企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房地產業, 2003(2):64.
[2]盛光明 周會.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研究.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05(8):48-49.
參考文獻:
[1]朱玉. 房地產企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房地產業, 2003(2):64.
[2]李勝強. 淺論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危機管理. 茂名學院學報, 2005(2):61-63.
1 財務風險的理論概述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風險,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財務風險是指由企業負債引起的,具體是指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企業利潤(股東權益)的可變性,它是指企業現金支付風險和籌資風險,它與經營風險、資本市場風險一起構成了企業所面臨風險的主體。廣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
2 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財務環境復雜。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企業所無法控制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當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增大時,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有增大的趨勢。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全面分析各種不同的風險產生原因,增強企業抵御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立于不敗。
2.1.2 自然原因及其他原因。自然原因也是引起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是不確定的,正體現了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他原因是指國家政策等不可預料的因素。國家政策的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風險涉及到相關政策的穩定程度和完善程度。
2.2 內部原因
2.2.1 財務活動自身因素。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產流動性弱,負債資金比例過高是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之一。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我國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部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使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
2.2.2 管理人員認識滯后。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2.2.3 內部關系混亂。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的通病,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
3 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思路及防范措施
3.1 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思路
3.1.1 利用籌資活動應對財務風險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持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籌資是企業理財的起點,是投資、用資的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作為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
對籌資風險形成的因素,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①建立籌資風險預測體系是防范籌資風險的前提;②合理安排企業收支,避免資金組織不當帶來的臨時風險;③降低籌資成本,提高籌資風險的防范能力;④優化企業資本結構;⑤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效益增加盈利;⑥科學決策優化籌資方案;⑦對企業實施債務重組;⑧合理選擇籌資幣種。
3.1.2 利用投資活動應對財務風險 企業籌資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去投資,通過投資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同樣企業無論對內對外投資也存在著風險,這些風險同樣需要企業采取措施去識別和防范。當企業決定進行投資活動時,首先要對企業投資未來收益情況進行合理預測,加強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業在進行項目投資時,要合理進行投資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資風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包括企業的主業投資和其他項目投資,企業的投資風險主要是根據項目的報酬率來確定,若項目利潤率大于負債利率,則風險較小。反之,投資風險較大。
對于投資風險的控制對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進行市場調研,收集豐富的市場信息。②提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投資決策。③實施過程中的防范④動態監控⑤整體全面的防范⑥組合投資分散風險⑦實行投資保障
3.1.3 利用資金回收活動應對財務風險 資金回收風險是指企業在收益不錯的情況下,因為銷售實現原則的不同產生的財務困難。在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下,不錯的經營收益并不能表示銷售回款的結清和銷售利潤的實現。信用工具作為繁榮市場的助推器,他一方面促進了企業業務的開展,但是同時也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回收風險,導致大量的應收帳款的長期掛帳,壞帳損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財務風險應運而生。企業應依據謹慎原則,對于可能發生的壞帳損失,在其發生之前提取壞帳準備,以減少本期虛增利潤,防范資金回收風險。
對于在資金回收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做好賒銷客戶的資信調查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③建立賒銷審批制度強化管理④建立應收帳款考核制度落實責任制⑤加強營銷人員培訓和提高素質。
3.1.4 利用收益分配活動應對財務風險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收益分配風險是指企業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時間和金額上的不同權衡和取舍給企業的價值到來的不確定性。為此企業必須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向投資者傳達正面有利的住息,塑造投資者信心,以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
收益分配活動中的風險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確定股利政策,降低利潤分配風險;②積極面對利潤分配政策因素的影響,控制企業利潤分配風險。
3.2 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3.2.1 加強財務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行。企業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處并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及種類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有廣義的定義和狹義的定義,決策理論學家把風險定義為損失的不確定性,這是風險的狹義定義。日本學者龜井利明認為,風險不只是指損失的不確定性,而且還包括盈利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它既可能給活動主體帶來威脅,也可能帶來機會,這就是廣義風險的概念。
(二)財務風險的種類
財務風險遍布于企業資金的籌集、運用、耗費和回收的各個環節,是資金運動過程中的風險,包括:籌資風險、償債風險短期資金風險和長期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資金收益分配風險等。
二、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財務風險形成的因素很多,通過對一些企業的考查,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容易出現的公司財務風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障。
(二)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資金比例過高導致財務風險
我國,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我國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三)制度環境的變化導致財務風險
制度環境等方面的變化也會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產生影響,如產業政策、利率、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通貨膨脹等。利率的變化對債務融資風險的影響表現為企業在不恰當的時間或用不恰當的方式進行了融資,從而使融資成本提高,導致企業蒙受損失。例如企業在當前利率水平偏高而利率將要調低時,仍以較高的利率水平進行了債務融資,使得企業在利率調低后仍負擔較高的利息。持續的通貨膨脹,將使企業的資金需求不斷膨脹,資金供應容易出現短缺,貨幣性資金不斷貶值,實物性資產相對升值,資本成本不斷提高。面對制度環境給公司債務融資帶來的隱患,公司如果決策不當,將會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
(四)內部管理基礎普遍較弱,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投資失誤
一方面,受生產資源和人才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公司的管理資源相對短缺,管理機制簡單,專業性不強,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先進、科學的財務決策難以得到規范操作,影響了公司財務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公司仍經營在盈虧平衡的邊緣,這使公司無暇全面系統地考慮內部管理的有效性,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性自然更無從談起。
三、公司財務風險防范的措施
(一)從企業風險狀態轉移的角度分析
風險狀態轉移是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最為直接的形成途徑,它是根據企業財務風險狀態判斷結果所表明的,在企業某一環節或區域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直接的糾正措施加以整治,使企業由嚴重風險狀態逐步向低風險狀態轉移。這種途徑形成的策略稱為風險狀態轉移策略。
(二)從企業風險機制改善的角度分析
公司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范制度,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必須明確管理者所應承擔的風險責任,從組織上、經濟上明確劃分其風險責任。②賦予管理者相應的風險管理權限,要使管理者真正負擔其風險責任,必須給予其相應的權力,并使權責相結合。③給予風險管理者應得的利益,即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使風險管理者和承擔者享受一定的風險補償。這是對風險承擔者在風險管理活動中所付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代價的一種物質補償,這對于時時承受著諸如籌資決策是否有風險、投資決策是否可行、收益是否可靠等心理壓力的管理者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它有利于調動其風險管理者的積極性,提高其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動力。
(三)從公司理財決策分析
從財務活動的全過程看,財務風險是在企業財務系統中宏觀存在的,由于各種無法或難以預料的因素作用下,使企業的財務收益和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1.籌資風險的控制。
(1)建立企業籌資風險機制。風險承擔者要明確責任,要使風險承擔者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從法律、經濟、行政上明確職責,從而認真籌資、居安思危、不斷改善財務管理,要使風險承擔者承受風險報酬,明確風險承擔者應有的地位,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要求給他們充分的資金籌措權、投資權、收益分配權。
(2)確立合理的資金結構,以減少風險。從靜態上優化資金結構,增加企業權益資金比重,降低總體上的債務風險;從動態上應從資金投資收益率與負債比率的比較入手,根據企業需要與負債的可能性自覺調節其債務結構,加強財務杠桿對企業籌資的自我約束,減少財務杠桿系數,降低債務風險。
(3)合理安排籌資時間、資金投放時間和投向。為了減少籌資風險,企業應采取分散借款、分散歸還的方法合理安排收支;資金投向應根據資金用途和資金效益的大小排序投放,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投資方向才能選擇恰當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
2.財務活動其他環節的風險控制。
(1)資風險的控制。企業在進行投資時,要堅持穩健性原則,既要敢于進行風險投資以取得超額利潤,又要克服盲目樂觀和冒險主義,盡可能避免和降低風險,追求收益性、風險性、穩健性的最佳組合,以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發生。
(2)資金回收風險的控制。有效的資金回收風險所幫助我們確立賒銷與資金回收風險的最佳平衡,建議做好以下工作:注意評估對方的財務狀況;注意評估對方的資金狀況;合理使用折扣手段;加強銷售 貨款的催收。
(3)收益風險分配的控制。在進行收益分配時,要控制資金成本又要調動投資者積極性。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分配比例過高不但會帶來企業償債能力和籌資能力的下降,發展后勁不足等風險,同時從長遠角度看還會給企業聲譽帶來下降和企業股票下跌等風險。因此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關鍵是制定正確的分配政策和合理的留成比例,籍以取得既符合投資者利益又符合企業長遠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只有尋找一個最佳切和點,才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企業經濟實體的利益。
四、加強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完善會計控制制度,強化審計監督
完善會計控制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有效地會計控制可以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加強資金收支管理,根據企業的經營實際,考慮企業現有資金以及未來的財務收支狀況,靈活運用資本成本決策法。加強保險決策在控制財務風險方面的應用,在有條件時逐步推行通過保險合同轉移風險和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轉移風險。
(二)適度負債,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負債經營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提供企業所需的資金,以獲取財務杠桿收益、賺取更多的利潤。但負債是一把雙刃劍,舉債過多就會增加企業的償還壓力,加大財務風險,所以企業必須確立合理的資金結構,適度舉債。
(三)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公司帶來財務風險。因此,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
參考文獻:
[1]詹姆斯·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譯.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 107
[2]莊恩岳. 股份制企業財務風險與防范. 財會月刊,2004,(4)
[3]尹平. 經營風險與防范.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8~20
[4]顧鏡清等. 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3,22
[5]尹華. 經營風險與防范[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所謂籌資風險就是指企業在負債籌資的過程中本金受到影響而難以收回,造成很難償還債務本息的現象。這種風險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負債經營造成本金的流失,其次就是社會利率與匯率發生變化而造成企業生產成本加大,與預期的企業經濟收入不符。
2.投資風險。
任何投資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如果發生期望的籌資報酬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投資方面的損失。無論企業和個人在投資時都會對投資的報酬進行考量,而由于投資方錯誤性的預測常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投資的數額與項目常會發生使用期限上的變動,這就更容易增加投資方的財務風險。
3.現金流量風險。
企業資金的流動是必然的,而如果資金的流出時間不能夠與流入時間形成默契,就有可能造成企業資金鏈的斷裂,這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資金鏈斷裂嚴重,又沒有及時的補充空缺的資金就很有可能造成企業的破產。
4.收益分配風險。
一個企業的收益分配不均同樣也會影響到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例如企業不根據職工的勞動水平進行相應的薪酬分配,就會使員工產生不良的工作情緒,從而影響企業持續的經營。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
1.資本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
企業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就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如果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還可以為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利益。然而當前的國內市場中,企業資本結構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1.1債務資本在全部資本的比例偏高。
如果企業的債務資本達到了企業全部資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一旦企業發生經濟方面的事故就很難及時償還債務,這就使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濟財務風險。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機制還不夠完善,一些國有企業只重視企業的盈利而對企業經濟方面的利益損失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依賴銀行貸款、盲目追求產值的經營做法造成企業負債不斷增加;同時受國內長期的內部機制不健全的影響,部分企業認識不到企業財務經營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生產資金的短缺,被迫不斷增加企業的負債而維持生產經營活動。
1.2負債結構不合理,流動負債水平過高。
一些企業的總資產負債率可能比較低,但由于其流動負債的比重比較高,造成企業的凈現金力量不足,這就使得企業要通過短期的負債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1.3權益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過高。
過度偏好股權的融資而降低對債務融資的比例對于我國的企業來說已經非常普及。企業在進行股權融資的過程需要爭取更多的新股,從而導致企業的權益資本的比重逐漸增大。
2.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
受國內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很多企業并認識不到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企業的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的引導。盲目性的企業投資可能會給企業謀取到一定的利益,但更多的可能是財務狀況的不斷惡化。當前一些企業的投資項目并沒有周密的分析與研究,單純的主觀性判斷以及不全面的經濟信息使得企業的投資決策出現頻繁的失誤,投資項目的損失造成企業資本的短缺,引發不斷的財務風險。同時還存在一些企業欲通過多元的投資實現投資的準確性,但事實證明這種多元化的經濟謀略同樣也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財物損失。
3.資金問收策略不當。
對于企業來說,一切財務活動都是以資金的墊支為起點的,而活動的最終以貨幣本金的增加為結束,所以財務就是以獲取增量貨幣而進行的墊支貨幣行為。在企業資金流動的整個過程之中,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企業資金回收,那么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當企業應當收回的款項沒有收回的時候,企業為了增加銷售量就要走擴大市場的路線,而大量的賒銷行為不僅會降低企業在市場上的信用度,還會增加企業的負債,給自身增加壞賬的風險。如果企業資金的流動比較緩慢,企業就會缺乏足夠的資金流去進行債務的償還和利息的支付。企業沒有了足夠的資金保障,就會導致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變成真實的風險,此時企業便會陷入財務危機,面臨著倒閉的可能性。
4.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市場環境,企業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財務風險意識。
市場的供需變化、國家的經濟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變化都能夠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狀況。而這些因素都是無法預知的,更是無法改變的,因此企業時刻都會面臨著財務危機的出現。這就需要企業的管理人員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現實卻是很多企業根本沒有任何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與機構,這也是企業受到財務風險影響比較嚴重的首要原因。
三、控制及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合理建議
根據以上的企業財務風險原因分析,我認為控制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首先要從企業的財務風險意識著手,樹立管理人員的企業財務風險意識,積極用科學的方式防范風險、應對風險,最大化的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
1.優化財務結構,營造良好的籌資環境。
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結構離不開企業籌資環境的影響,因此優化企業財務結構應從認識與分析企業的籌資環境狀況著手,進而分析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的原因與處理對策。優化資本結構,企業平衡處理好資本與債務資本間的關系,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從而確保企業的負債與經營規模、市場競爭力的和諧。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負債越高就越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這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才能充分發揮好其積極的作用。企業在進行項目選擇的時候也要注意項目的盈利狀況,至少要在盈利持平的狀況下才可以借入資本進行投資。當然還需要優化企業的負債結構,根據企業自身的資本經營狀況以及市場的競爭能力和盈利狀況,分析現金流量的波動狀況,將企業的負債結構進行完善,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獲得長遠的發展空間。
2.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企業的任何決策都需要有科學的財務風險理論知識的指導,只有科學的方法與程序以及經驗十足的專家與企業管理者進行密切的配合才能夠確保決策的可行性與利益最大化。為了確保決策的科學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嚴格的投資風險責任機制,明確企業進行項目投資的責任制度,當因為決策錯誤而出現企業財務風險時,企業可以依照規定對決策者進行處罰,從而確保決策者的責任性。其次還要需要規范性的評估制度的支持,雖然當前這種評估制度的實施現狀并不理想,但是很多項目的可行性的確認需要這種評估標準作為支撐。當然建立投資項目后的評價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投資項目后的社會效益以及決策質量的分析與評價不僅能夠及時監督該項目的運營狀況,還能夠總結決策的經驗與教訓,為企業以后的發展積累更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