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德育要求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4 17:09: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課改的德育要求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課改的德育要求

篇(1)

語文教改勢在必行。那么,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適應課改精神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實現“三轉變二優化一體現”。

一、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內涵的轉變:教書匠教育家。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采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藝術性可言。這貌似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其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鉆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于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并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這一精辟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2、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教授型指導策劃型。

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都十分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舊的模式下,語文教學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詞,全是老師說了算,“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學生毫無獨立性可言,只是一個個記憶的機器,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新的一方舞臺。“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學思維的轉變:機械模仿創造性思維。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復制,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對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游,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做好兩個優化

1、優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征,我們應分別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應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2、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于是考試成了老師的指揮棒,分數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化的過程。

篇(2)

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一直比較滯后,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嚴重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因此,在新課改下,要將教學方法與內容兩方面緊密結合在一起,尋求創新突破。

1.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1.1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灌鴨式”地傳授學生知識,嚴重挫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基于這一點,我國的高中生在與國外學生相比,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比如在創新方面,我國中學生明顯落后于國外中學生。因此,在新課改下,就必須徹底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2]

1.2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高中語文教師應是細心的心理專家,善于分析和把握學生的感情。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將更多的情感投入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知心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難處,幫助他們找出學習問題,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書本理論知識的熱情。因此,語文教師要學習比較研究法,從而更深層次地揭示教學方法的優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尤其相比于美國、日本的高中語文教學法,這樣更有可選性,找到比較適用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3]應用比較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左右式的橫剖比較,了解同一課文的差異,也可以做縱貫式的上下比較,了解同一時空不同時間的差異。

1.3應用多媒體教學

21世紀,學校教學內容發生了變化,對此,在教學方式上也應當借用新科技的力量,提高教學成效。高中語文教師可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提升教學操作技能,將其嫻熟地應用于教學實踐,可制作聲情并茂、圖文結合的教學課件,選取重難點將其打印出來,為學生詳細講解。同時結合高考的熱點話題,將語文教材中沒有的內容加在課件上,注意實時性和正面性,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創新

語文教學內容應當正面化、針對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語文內容一直比較滯后,不涉及熱點話題,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授課時,適當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一段時期內國內反日情緒比較激烈,日本不反思自己的罪惡歷史,這是必須譴責的,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打砸日本電器,以此表明自己的反日立場,則顯然是不對的,容易引發學生的極端情緒,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對此,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教材的優勢,例如教授川端康成的文章時,可以與學生詳細探討日本的心理文化,向學生推薦《源氏物語》,分析日本的等級文化,并延伸探討日本的古代文化,引導學生了解日本的另一面。在古代,很多日本人覺得女性是有原罪的,她們的這種原罪會陪伴她們一生,而受到世人的誤解。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種非常明顯的“母性崇拜”,許多男性都有“戀母癖”,例如《源氏物語》的男主人公源氏公子,因沒有親眼見過自己的生母桐壺妃子,聽說自己的繼母藤壺妃子相貌酷似生母,就一發不可收拾地開始了對繼母的違背人倫的深深愛慕與眷戀。[4]同時女性又被當做魔鬼被人懼怕,一旦女性母親一面的面具被撕去,就會有一個可怕的幽靈出現。在《日本女性史·近世》中就講述了一個故事:普通的農村女孩賣給妓院只能換到十三兩錢。即便如此,被賣掉的女孩也毫無怨言。因為她們受到的教育就是為了家的利益,為了孝敬父母,犧牲自己的幸福是應該的,所以日本的女孩為了家庭而被賣掉,不僅沒有人鄙視,反而會受到人們的稱贊。[5]這樣一方面不僅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日本文化,而且使他們不做出過激的行為等。另一方面,在詳細介紹日本文化的基礎上,還能夠進行中日文化的比較。一個成功的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當向學生灌輸做人的正確理念。

為落實創新性教學模式,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學習高中語文課程的障礙,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落實高中語文新課改對創新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國勇.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4).

[2]盛新鳳.以兩極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賞之美——“和美語文”的理論和實踐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08(04).

篇(3)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7-0-01

一、理解新課標、新教材的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是廣大高中語文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管理與運行的指南。立足其價值取向,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由過去注重培養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養眾多創新型人才轉變,由過去以語文知識為本位向以學生為本位的方向發展,由那種統一的、硬性的教學管理模式走向開放的、探究的、靈活的課堂管理模式。

第一:具備研究、解剖并實施《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能力。通過研究,掌握高中語文教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從“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層面掌握高中語文課程目標、從教學、評價、編寫教材等三個方面感知實施要求.

第二、具備課程整體設計能力。依據新課標和新教材對于高中三年語文課堂上教師準備教什么,怎樣教;要求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現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教材如何均衡、選擇與綜合,從而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

第三:處理教材和選擇內容的能力。因為,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具有為學生“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同時,它也給教師的教學留下了一個更廣闊的自由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允許教師把教材當作例子來處理,根據學生實際減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內容。

二、吸引學習注意力的能力

教育學家夸美繆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就是注意力,有為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馬,才能了解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學生的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基本前提。

首先,他們都有一種從網絡世界里汲取到更廣泛、更深刻、更現代化、更生活化的知識來提升自己文化文學品位,增強自己適應時代、融入社會、推銷自己、展現風采、張揚個性等諸多能力的心理沖動。

其次,21世紀凸現個性的時代特點,誘導著我們的高中生喜歡在那種更廣闊、更民主、更和諧、更自由的空間里面去研究、探討、創造知識。他們講究合作與獨立互存,常常把我們語文老師當作導演、主持人、模特或者知識的領路人、學習項目的策劃人與人才市場的經紀人.

最后,高中生在我們語文課堂上喜歡也渴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把課內的知識遷移、延伸到歷史或未來的生活場景當中去,學會處事,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新。

三、整合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課標把當前的語文教師推到了一個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地位,要求教師具備開發、整合、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教育教學改革前進道路上的一場革命,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也是教育發展的一次機遇,是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轉換的一條通途。對此,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克東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指課堂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方法、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的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的一種新型方式。”即把計算機及網絡作為學習的工具,把它作為教學的媒體,實現教學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從而培養具有創新型和實踐型的能適應時代生產力發展的建設者。

面對當今信息迅速膨脹,知識爆炸的年代,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的現實,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的信息、實現學科滲透、乃至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是難以實現的。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例如利用虛擬現實創設現有條件下不能生成的場景;利用多媒體的圖形、圖像、聲音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構建知識;利用強大的網絡功能讓學生查閱所需資料等等。

四、制作與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運作現代多媒體技術,關鍵在于課件。教師在反復比較、鑒別、優化組合的基礎上應親自創作,既把自身的風格融入到課件中,又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更能讓學生易于接受,避免把本來簡明的非要搞得花里胡哨、“枝葉”繁雜,使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措,否則就背離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輔助”的本意,更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設計課件時應該多方面講究:文字內容不宜過多,字體要醒目,文字和背景著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現可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內容;聲音可以渲染氣氛,刺激注意力,但在課堂中應用時應注意聲音的強度,聲音應與動畫同步播放;動畫要講究新穎、適用,要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整體內容要盡量追求新穎,貼近鮮活的生活實際。所以,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要克服幾個誤區:

1、“唯技術論”觀點。認為應用媒體技術就是以機器代替教師,代替教師寫板書,只重視硬件,盲目追求教學媒體高檔次,以為教學媒體的現代化就是教學的現代化。

2、簡單地認為現代物質技術的引入過程就是語文教學現代化的過程,忽略了通過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某種交互作用而體現的語文教學模式。

3、籠統、抽象地認為中學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質與媒體技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五、駕馭多媒體課堂的能力

語文教師要科學掌握計算機多媒體運用的頻率,有人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課堂上完全摔掉了粉筆,甚至誤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語言材料越易于讓學生掌握,效率就越高,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但實際上變成了老師搞“雜耍”,學生看熱鬧。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無意注意過多,在加上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大膽創造的時間與空間。

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要以人為本,以設置利于學生表現自我、完善自我為本。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實際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發揮其各自的長處,避免只重多媒體而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

總之,在新課改下,要搞好語文教學工作,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以上能力。

篇(4)

一、轉變思想,貼近學生,作好教師的多種角色

新課標,新理念,新方法,要求教師務必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務必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人本思想意識。在課堂上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情景,使學生能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獲得真正的英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勇敢地革新自己的傳統思想,在教學的各個階段中,做好教師應該扮演相對應的多種角色.

1.控制者

是非常典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角色。教師完全控制課堂──不僅控制學生做什么,而且控制學生什么時候說和使用哪些英語。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在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時間和機會。

2.評估者

教師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評估學生的學習,從而知道他們的學習好壞及進展如何,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以適應學生。

3.組織者

課堂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組織。在布置學生完成任務之前必須發出準確全面的指令,使其準確知道他們將做什么。

4.參與者

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不能只站在講臺上觀望,而應下去積極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還可以向學生學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從而使師生互相學習,教學相長。

5.指導者

當學生在自學或獨立完成他們所選定的任務時,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或提出建議。這種角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6.研究者

教師不斷研究學法和教法,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應盡可能地參加課程進修,教學研討會和聽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自己的教學找到新的方法。

7.幫助者

在課堂上當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做聽力理解,閱讀文章和寫作遇到困難時,非常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另外,在學生灰心喪氣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在他們取得進步時,予以表揚;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予以及時的幫助和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

8.促進者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角色,對課堂的控制權基本上移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鼓勵”和“促進”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師必須嚴格把握好“放手”和“控制”的度。做到該“放手”時“放手”。該“控制”時“控制”。

二、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千萬別讓學生一上高中就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為此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非常重要。初中英語教材淺顯易懂,對話豐富有趣,大部分課文篇幅較短;而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增多,閱讀材料篇幅加長,語法涉及的面更廣,寫作難度加大,需要接受的知識點大大增加,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由于中考后學生大多數都松懈了,高一開始上課時要注意給他們復習初中所學的詞匯并進行單詞競賽為高中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制定好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從初中的簡單的記憶要轉換到理解記憶,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求他們“會學”,讓他們掌握自學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嚴格的要求并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適應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 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受益終身。新課標指出:“英語教育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

1.從基礎入手

識讀是詞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面臨的第一關。生詞會阻礙學習,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過好識讀關。從掌握正確的發音、讀音規則和拼讀開始,步步扎實,才能學好英語。學會利用讀音規律記憶單詞,才能避免死記硬背,提高記憶效率。

2.突出重點

根據目前高中生詞匯學習存在的問題和高中教材的特點,教師應轉變學生的詞匯觀,培養良好的詞匯學習和記憶習慣,教會學生用構詞法和聯想法學習詞匯,引導學生通過詞塊、上下文理解和猜測詞義等。轉變學生詞匯觀。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詞匯,防止學生孤立學習詞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正確使用詞典,自覺積累詞匯、及時復習。

3.綜合訓練

聽,說,讀,寫,要多管齊下。應堅持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原則,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學習。

四、嚴格要求、及時督促

篇(5)

新課程的實施是教學理念的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課程對體育課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等。這些理念要求體育教師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的挑戰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們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實踐。因此,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體育課程改革獲得成功的前提。做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盡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

一、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興趣

《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做了特別靈活的處理,放棄了具體的規定,只是規定了學習內容選取的原則和范圍,而且這個范圍是開放,動態,可發展的。特別是在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同時,還強調學生應在運動實踐中體驗心理感受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體育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從新穎,能引起學生好奇的內容著手,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的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學習意愿。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適合學生的年級水平的特點。減少運動項目的選擇,并明確其面對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培養專業的運動員。

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狀況與其后天的練習有關,但與其先天的遺傳也有較大的關系。所以,每個學生的運動需求和運動表現是不相同的。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健康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保證每個學生受益的前提出發,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和有彈性的教學內容,并建立有益于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來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這些同學像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可能所有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人特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別說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教過的就有這樣一位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后溜,平時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后我找到他,問他為什么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說,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說:“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長得這么胖,做起動作來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說:“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說對于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后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復練習,同時常于同學合作、交流。

由于體育課大都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

篇(6)

課程改革是時代的需要,是教學現狀變革的必然。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及學情的不斷變化,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不斷推廣,改革創新就成為當代教育主題詞。雖然我們看到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都傾注了心血加以研究和實踐,新的模式和方法不斷顯現,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也需要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地過程。除了不斷轉變陳舊觀念外,我們語文教師還要終身學習,加強個人專業成長的愿望,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和學生一樣學會新思想、新東西,通過自我學科素養的提高,激活學生的學力,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狀態,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學業能力和水平。

作為中學教師,面向未成年的學生,我們還擔負著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師還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引領學生。“立師志,修師德,練師功”是教師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最佳途徑。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跟學生接觸得較多,與學生的距離較近,所以首先要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其次,要關愛成長中的學生,以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誼深入學生,走進他們的心房。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同他們一起活動,一起娛樂,一起談心,也可以通過作文、日記等語文常用工具多渠道去了解學生,修正自我。通過學生的反映也映照自己,反省自己,尋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進。當然,教育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教育是團隊合作的事業,我們還要注意加強與同事的交流與合作,提高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在與同事相處時,要真心相待,精誠團結,共同成長。

篇(7)

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課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后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今后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二是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才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今后的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與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與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課程期待著老師們重新審視對職業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為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敢自以為非。期待著老師們正確地發掘其內涵,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套餐。期待著老師們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只要我們大膽地去實踐,就會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課改教改在全國全面展開已有幾年時間了,這是一場深刻的教學革命。說實話,已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我,的確有點不適應。我要提高,怎么提高?我要適應,怎么適應?迎難而上,破舊立新,課改教改齊走,自主探究是基礎,這就是我的回答,關健在于觀念的轉變。新教材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著眼于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和現代語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集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漢語性于一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新教材顯示了這些特點,而教師除了精深的專業知識,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高度的責任感之外,還應具備哪些素養呢?下面幾點就是這幾年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搜尋信息 博覽群書

漢語是一個民族的語言,是傳遞信息的載體。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信息靈通,教師必須注重搜尋信息、博覽群書,講課時滲透信息,充實教學內容,學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質疑有一個豐富完美的解答這樣學生就會學得滿足滿意。同時還要注意課文閱讀取材的廣泛性,使教材承載著大量的社會、人文、歷史及自然科學知識,學生在學習使用語言的同時,還將接觸到許多諸如天文地理、文化藝術、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識和一些未知領域。若老師孤陋寡聞知識面窄,在教學中就會捉襟見時,被動應付,就不能應付自如,舉一反三。

二、語文兼顧 訓練駕馭

交際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義性的語言。運用語言表達思想要恰當;運用語言傳遞信息要準確;運用語言辯論事理要嚴密。教師要引導學生聽、說、讀、寫,兼顧教材,學會在生活中擷取語言。生活處處皆語文,利用這一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打開語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師應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使教學富有文學色彩,生活情趣,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識。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藝

語文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的巨大差異。語文重實踐運用,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聽得明白,說得清楚,看得透徹,寫得生動,思得正確。新教材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樂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邊》和《童趣》時,我在黑板上畫了兩幅圖,讓學生直觀;教《理想》時,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理想的內涵。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活躍了課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給學生創造一個直觀、具體、鮮活的語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電化教育手段外,教師可把書本知識轉換成悅目的圖文信息,我還把課文編成話劇,故事小品,組織晚會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參與中鞏固知識,培養語感,使課堂有聲有色,情趣橫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要陣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對學生有關愛,在教學工作中就會有動力、有辦法、有信心、有成績。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了解學生。要認真鉆研分析教材,把學生和教材聯系在一起考慮問題。這樣,教師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讓學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優生適當增“量”,困難生“吃飽”就行。這樣可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導。

篇(8)

英語教學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教學中需要改革教學觀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學手段、改革考試評價、改革師資現狀。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應本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下面簡單地回顧一下我的英語教學工作。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學生要學好英語,不能缺少合作交流,合作與競爭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英語課堂中有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才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有了競爭,學生之間才會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顯露能力才華,能展示他們的自尊、自主、自強的精神風貌,在活動中互相切磋,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通過合作交流,學生群體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在這一過程中,我注意安排好優差生搭配,充分發揮優生對他人的帶動作用,從而達到理想的合作效果。在課堂中強調合作交流,更不能忘記引進競爭機制。競爭可以促使英語學習者刻苦學習,奮力拼搏,增強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英語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中引用合作交流與競爭,更能建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2、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在座位安排上優差搭配,讓他們在學習中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其次,對于有優越感的學生加強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不斷提高英語水平。如在課前5分鐘的班級情況或新聞報導多由這類學生去做,采用激勵措施使他們十分樂意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最后,對于有自卑感的同學,自己多操心,時刻關心、鼓勵、啟發他們,為他們設計比較容易的課堂活動。例如類似Advance With English中Reading部分A.C部分的問題由這類同學來問,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亦由他們來回答,中段過后就培養他們在前一類同學的幫助下嘗試難度較大的練習,循序漸進,讓他們時刻能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最終使其樂于參加教學活動。

3、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4、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采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于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新課改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即: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愿與新課改共同成長。成為課改的先鋒。

學習語言離不開創造性思維,教學語言離不開反思研究。我們只有不斷反思,才能有所創新。在反思中繼承和吸納傳統教學中的寶貴經驗,摒棄傳統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不符合時展要求的東西,如"填鴨灌輸、題海訓練"等。通過英語教學反思,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認識自己、發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養出更多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的新型教師。

篇(9)

1、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1.1、高中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

雖然是實行了新課改,但是,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仍然揮之不去,高中生的數學學習任務依然相當的繁重,再加之各種各樣的競賽以及數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的教學要求以及影響了學習效率,從而讓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失去了應有的信心和興趣,更使得充滿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對學生毫無任何吸引力,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高中生對學習數學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對數學成績的提高有不利的影響。

1.2、高中數學教學中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的高中學生,年齡普遍偏小,并且大多數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任性、叛逆以及自暴自棄、自卑等非正常的心理經常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部分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的影響,在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往往以自己為中心,不重視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這就使得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為對面臨的困難沒有足夠的準備、上課不能夠集中精力、不能夠協作學習、自己學習的能力很差以及個人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一定程度上對數學教學有消極的影響。

1.3、不重視以及不關注對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就當前國內對高中生的教育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的教師進行的數學教學仍然是簡單的對知識的復制或者是開發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沒有真正的將高中生健全人格同數學教學聯系起來,淡化了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這種情況的出現對高中生數學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以及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有負面影響[1]。

2、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應采取的措施

新課改為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明確了方向,高中數學教師同樣也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2]。高中數學教學是一個系統以及講求靈活、熟練運用的過程,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總結經驗,還需一定的措施。

2.1、切實了解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和理念

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是真正的主宰者;而新課改的實施,強調要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宰者。也就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盡可能的掌握高中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對知識的熟練運用程度;教師應該積極的帶領學生對數學教學進行一定的創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創新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改變被動式學習的習慣。比如,在講解真假命題的判斷時,注意“或”、“非”、“且”命題;如果命題“P或Q”和“非P”都是真命題,試判斷命題Q的真假;遇到此類型的題目時,大多數同學會無從下手,其實可以采取以下辦法解決:①將P、Q賦予一定的數學意義;②具體分析,非P是真命題,那么P一定就是假命題;③P是假命題,并且P或Q是真命題,那么Q必定是真命題,由此得出本題答案。

2.2、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是灌輸式的教學,學生的學致有接受式、探究式兩種方式,教師和學生也逐漸意識到,這兩種方式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互相之間不可或缺。事實上,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可以增強他們的實踐性、操作性;讓學生在動腦、動手、操作以及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知識。例如,在學習數列時,有一例題:求在區間[a,b](ba,a,b∈N)上分母是3的不可約分數之和;看到此題的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根本與數列不沾邊,但是仔細讀完題目的確是有關數列的求和計算。探究方法一:區間[a,b]上分母為3的所有分數是3a/3,(3a+1)/3,(3a+2)/3,a+1,(3a+4)/3,(3a+5)/3,a+2…b-1,(3b-2)/3,(3b-1)/3,3b/3它是以3a/3為首項,以1/3為公差的等差數列,項數為3b-3a+1,其和S=(3b-3a+1)(a+b)1/2,其中,可約分數是a,a+1,a+2…b,其和S′=(b-a+1)(a+b)1/2,故不可約分數之和為S-S′=(a+b)[(3b-3a+1)-(b-a+1)]1/2=b2-a2。探究方法二:S=[(3a+1)+(3a+2)+(3a+4)+(3a+5)+…+(3b-2)+(3b-1)]/3,S=(1/3+a)+(2/3+a)+(4/3+a)+(5/3+a)+…+(b-2/3)+(b-1/3),而又有S=(b-1/3)+(b-2/3)+(b-4/3)+(b-5/3)+…+(a+2/3)+(a+1/3),兩式相加得2S=(a+b)+(a+b)+…+(a+b)其個數為以3為分母的分數個數減去可約分數個數,即3(b-a)+1-(b-a+1)=2(b-a)2S=2(b-a)(a+b)即S=b2-a2。通過兩種不同的探究方法,得出的結果一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哪種方法更快捷、省時,同時掌握了解題方法,愉快、主動的學習。

2.3、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要展現的是師生的共同的參與,盡可能的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3]。但是,高中生可能會隨著年級的上升不愿同老師配合,以至于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易形成,那么老師就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不輕易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否定,而是通過邏輯的推理共同尋找答案。例如,在解相關空間角的問題時,求出的空間角θ的表示形式有很多種,θ=arccosA、θ=arcsinA、θ=arctanA,只要教師在講解時重視學生的結果,思維正確,對空間角的表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3、結束語

總的來說,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建立以學生自主性的發展為前提,積極的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興趣,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適時的提倡學生要探索知識、發現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真正的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高中數學教學更富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篇(10)

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就必須在教學和學習上加強提高。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語文教師到底該怎樣做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從容面對這次嚴峻的考驗。于漪老師說的好“語文教育的質量說到底是語文教師的質量,語文教育發展的如何關鍵在語文教師自我發展得如何。”也就是說教育質量取決于教師素質,教師素質決定教師的職業命運。我覺得,一個有進取心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四種基本素質:

一、良好的道德素質

關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這樣說: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俄國著名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教師是學生閱讀中的第一本道德書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身邊的學生。教師是人才的哺育者。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質,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這就要求作為育人者的教師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自己會做人、會做事、會合作、會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自身榜樣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成為學生的楷模,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二、自由獨立的人格

現實中我們大多數教師出于對領導、權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對各種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甚或優秀的語文教師的熱情,盲目的服從,思想獨立與自由的空間在教參、權威、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面愈來愈小。這主要表現在:按照教參的要求在教學目標上搞“一刀切”,試圖用一個模子要求,把學生造成統一標準;遵照考綱要求,在教學任務上只注重知識的傳教,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學任務的核心是“唯書”“唯知”,我們的答案只有一個,“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承襲老的教學傳統,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學獨占課堂,單純向學生灌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支粉筆,從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寫到右上角;盲從新的教改模式,無論什么課型都利用多媒體去循循善誘,填唯一答案;強調學生行為互動,不管其是否心動、腦動……..這樣的教師,這樣的教學行為,培養的結果必定是:學生的主體人格被異化,個性發展被扭曲,主動精神被扼殺,創造精神被淹沒……..這樣的人才如何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如何能承擔起迅速并持續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任。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們認真學習新課標,不難發現:新課程設計的理念“促使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課程設計的原則“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課程設計思路課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部分,為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評價的原則注意“主體多元化”。可見新課標強調: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而要真正完成這一任務,教師必需要具備自由獨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養

中學語文新大綱和新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教育,這對教師的學科業務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落實中學語文新大綱的要求,教好中學語文新教材,中學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專業基礎的修養,逐步提高教學能力。

打好古詩文的基礎。此次中學新大綱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特別重視優秀古詩文的積累。小學語文新大綱規定小學生要背誦80篇古詩;初中語文新大綱要求初中生背誦古文20篇,古詩50篇。高中語文新大綱要求高中生背誦古文20篇,古詩50篇。初中語文新大綱規定語文中“古代詩詞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語文新大綱規定課文中現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國作品的“比例一般可為5:4:1”。由此可見中學語文新大綱對古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師,70%是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相比,古文功底較弱恐怕是多數人的通病。這將成為我們用好中學語文新大綱新教材的絆腳石。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自覺主動補好古文這一課。

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初中語文新大綱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高中語文新大綱則要求“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又規定“在全部(高中)課文里文學作品可占60%”。同時高中語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冊,集中進行文學鑒賞教學,培養學生感知、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注意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強調文學教學,是新大綱新教材的又一重大變化。這同時也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具有文章鑒賞能力。

做學生聽說讀寫楷模。我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是學生讀、寫、聽、說的楷模。語文教師必須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必須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選取文學作品時,選入了卡夫卡的《變形記》、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萊蒙托夫的《祖國》、華茲華斯的《孤獨的收割人》、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銷員之死》等;選取科技文時,選入了楊振寧的《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來》、王磊的《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等,另外還有錢中書、余光中、朱光潛、宗百華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對教師的閱讀面和閱讀能力的要求都相當高。

知識面廣博、文理兼備。長期以來人們將語文歸為文科,因為它是文學性很強的學科,主要進行現象性思維,故而認為,只要能讀、能寫便可,對于其它諸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常識,可以不去理會。其實我認為這種說法欠妥,在語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強的記敘文外,還有一些有關自然科學的說明文,如果教師不懂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那么勢必會把錯誤的信息傳給學生,這樣又何以體現“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況且,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個性化,有時候他們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師還多,不要抱著“他們什么都不懂”的態度去教學,而應抱著“他們懂得的很多”的態度去和他們一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不會陷入枯燥乏味的尷尬局面。

總之,現代語文教師應以“博、大、精、深”作為自己素質提高的奮斗目標,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當前,許多在校教學、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語文教師被譽為‘雜家’”,也說明了一個語文教師應是既專亦博、博學多能的‘通才’。如今,各類全國性的語文課程教學賽課比賽最后一項就是教師才藝展示,如此看來,社會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筆一話”,還要有自己的情趣愛好,更要才藝兼備。

四、高超的教學技能

許多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技能,過硬的教育教學技能讓他們因一堂優質課脫穎而出,使他們在日常教學中“一白遮百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精巧的語言表達。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的學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普通話要標準、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聲音還應該具有美感,語言還應精煉傳神,體現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而且把這種美融入教學的情景中。從聲音上發揮語文教師的個性優勢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有時是制作精良的錄音帶無法比擬的。

扎實的寫作能力。讀、寫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最起碼的要求,教師的寫作能力直接影響到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有的教師講解作文的寫作,在理論上頭頭是道,但由于自己不會寫,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對學生的指導只能隔靴搔癢,根本無法具體和深入。同時,由于自己寫作能力不夠,經驗教訓無法總結交流,教學工作不能及時反思,阻礙了自己向高深層次的發展。

規范的書寫技能。漢字是豐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從科學方面看,漢字書寫本身就是語文素養和語文習慣的內容。寫好字,是語文學習的范疇;教好寫字,則是語文教師的職責。譚惟翰在《中學生語文教材教法》一書中說:“寫字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書寫的基本功。中學語文教師不是書法家,但必須掌握漢字的基礎知識,懂得書法的規律,寫得一手工整、規范的好字,包括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從個人角度看,一手漂亮的字,會使教師魅力無限,激發出學生的親師之情。

嫻熟的電教手段。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花樣繁多、功能各異的教學設備: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網絡等。但由于某些教師課堂使用不當,引起許多人的非議,但這并非科技本身的過錯,錯還在我們使用者,沒有注意使用對象、場合,沒有把握好時機,沒有嫻熟的使用技術。恰當使用電教手段,會使語文課堂色彩紛呈、樂趣無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還應該養成上網的習慣,在網上閱讀,獲取信息;在網上寫作,表達思想、與人溝通。足不出戶,我們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我們的內蘊也會借此而豐富起來。

如果說“良好的道德素質”、“自由獨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養”是一位語文教師的“玉”內的話,那么“高超的教學技能”便是語文教師的“金”表,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只要語文教師把握了以上四點后,在實踐教學中施之于行動,融注自己的個性色彩于其中,那么語文課也就會釋放出它應有的光芒。末了,以王安石的詩“不畏浮云遮眼望,只源身在最高層”與廣大同仁共勉。

參考文獻

上一篇: 中學生宿舍管理 下一篇: 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 午夜au在线网站 | 日本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