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7:09: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籌資風險的識別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目前世界范圍內企業國際化經營理念及經營管理生的較大改變與創新,加速了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由簡單的業務處理向決策支持及戰略規劃的過渡的進程,其財務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其財務管理內容的重中之重。綜合文獻發現,目前對于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方法的研究,集中在以專家調查法和“四階段癥狀”為主的定性分析、以單變量模型和多元線性函數模型等為主的定量分析、以及以A記分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為主的綜合分析上。本文將以我國房地產國有企業為研究對象, 探討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有效實現全面及系統地防范財務風險,從而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期對實現我國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一、目前國有企業(房地產)財務風險識別分析
通常來講,財務風險識別是國有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其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財務風險管理效果。目前,外部的金融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稅務環境,內部的企業規模、經營狀況和穩定性等都將加劇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根據調研發現,國有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表現主要包括:1)財務指標異常,比如營業利潤值和負債比率等指標出現異常變化。對于房地產國有企業來說,由于一般處于高負債的基本情況,所以可以通過營業利潤、資產負債比及每股收益等來具體考量企業的財務狀況水平。2)籌資困難。因為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回收期較長,預期利潤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如果缺乏有效地預警并控制財務風險,那么很容易導致無力支付到期債務的困境。具體表現為短期償債風險(比如由于企業理財不當,在總資產報酬率較低的情況下進行了利率較高的債務事件);財務杠桿風險(比如負債融資規模過度,遠遠高于60%的警戒線,盲目地、不合規范地進行一些借債行為,導致企業面臨較高的融資風險等);利率波動風險及政策風險等。3)資金周轉不靈問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導致無法清償到期的債務問題。
(二)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的具體識別。從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運作環節來講,其財務風險主要包括兩類,即投資風險管理和籌資風險管理。
其一:投資風險識別。投資決策階段:1)投資決策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具體評價投資項目的市場供需情況、項目的規模、開發成本、類型,以及政府的相關政策法規條件等,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2)建設階段的風險識別:貫穿獲取土地、籌措資金到組織施工等全過程,重視對貸款期限、開發商的資信程度及貸款利率的變化等方面。3)經營管理階段的風險識別:比如房地產投資者與相關政府部門以及最終用戶之間的溝通,還有政策、法規和法律等問題,這些都是風險性決策范疇。
具體的識別方法有:1)用于識別宏觀風險的泡沫測度法,具體指標包括國民經濟因素(經濟增長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房地產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房地產投資增長率、貨幣供給量增長率);房地產市場因素(房地產投資收益率、商品房銷售增長率、商品房空置率、房價增長率、地價增長率、房價收入比);政策因素(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2)用于識別微觀風險的專家調查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擬法、概率分析法、盈虧平衡法、故障樹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及CIM模型法等。
其二:籌資風險識別。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活動一般開發資金需求龐大,外源性融資依賴性強,因此在在追求快速項目擴張過程中需要科學合理安排資金,有效避免資金斷鏈的風險。其融資風險定量識別方法有:1)評估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說根據利率、匯率和股票指數等市場價格參數的具體變化,對企業的資產、負債等方面進行估值和計價。2)通過企業資產負債結構識別融資風險,即通過企業負債和資本的加權綜合成本費用來具體度量風險。
二、國有企業(房地產)財務風險預警與控制的建議
基于上文對目前我國房地產國有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的描述,需要提出針對性的財務風險識別方法和控制風險的主要措施,具體如下:
(一)不斷加強投資風險的防范。因為投資決策階段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較多,所以需要國有企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資;加強投資環境預測,建立和完善市場監控信息體系,從而掌握第一手市場資料,選擇最佳投資區位;對項目各開發方案進行經濟評價時,可以采用風險回避的方式來規避和消除風險。
(二)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確定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探索多元化的組合式融資方式對于提升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應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增資擴股方式,優點是無還本付息壓力,缺點是股利沒有抵稅效應,資金成本相對較高,操作成本較高;經營性欠款幾乎沒有籌資成本,但是所獲資金有限,法律政策限制條件較多;關聯方交易具有節稅效應、籌資成本低,但是審計風險加大。
(三)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要求企業通過建立以企業相關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和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隨時掌握企業的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和數據,最大可能地減少外部環境因素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
三、結束語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占得一席之地,房地產企業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充分重視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制定科學的計劃、拓寬融資方式、優化資本結構、健全存貨制度等)防控財務風險,使得企業最大程度降低因財務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只有做好風險防范的各項措施,房地產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小莉.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3(12).
風險識別是企業風險管理手段中的基礎方法和步驟,對企業財務管理狀況和結果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企業發展多數處于改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其經濟發展的狀態直接決定了其在社會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所以企業必須重新界定自身的經濟業務關系,構建新的財務管理系統,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經常性的對經濟發展過程中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和識別,及時遏制風險因素的蔓延。文章就企業潛在財務風險的類別和特征展開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一、財務風險的分類
(一)籌資風險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籌資活動是其必不可少的經營活動,對企業資金利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企業的籌資活動的預期計劃與實際籌資情況之間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產生一定籌資風險。企業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企業自身擁有的權益資金,二是向社會或者金融機構籌集的債務資金,這部分資金的利率和債權結構等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其次,企業股票發行的時候發行量和發行的時機把握不準確也會導致企業面臨財務風險,這種財務風險類稱為股權籌資風險。
(二)投資風險
企業的投資形式主要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其中對內投資資金的投入主要的是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和無形資產等方面的投入。對外投資的主要是企業對可能對自身企業經濟效益產生較大利益的產業形式進行投資,或者購買證券和金融產品等。企業在進行投資的時候都會設置一個預期的目標,但是實際投資的效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產生較大的差異,就會帶來財務風險即投資風險。例如,企業在進行對內投資的時候,利用流動資金購置大量存貨,導致內部運轉資金不足,獲取又難以及時的流出,造成資金的積壓,致使企業對內投資風險的發生。再如,在進行對外投資的時候,企業購買了部分證券,但是金融市場由于經濟、政治等因素,出現通貨膨脹,利率與匯率出現動蕩,企業對的證券投資無法得到正常的收回,導致對外投資風險的發生。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
(一)客觀存在性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企業的主觀措施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或者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不會完全消除財務風險。所以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由企業經營過程中內外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財務風險隱患會始終伴隨著在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過程中。
(二)不確定性
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因為企業在參與各種經濟活動,以及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確性因素,所以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分析,以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可度量性
企業的財務風險因為具有客觀性,所以財務風險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但是企業可以把握住潛在風險發生的規律,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分析,預測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提前做好風險預控措施,減小風險影響范圍。
(四)雙重性
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雙重性的特征,也就是可能帶來損失同時也可能產生相關的收益,其中帶來的損失一般是企業財務資金的損失,收益一般指的不是經濟收益,而是企業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的風險控制水平。
(五)覆蓋全面性
企業的財務風險不是單一環節的產物,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籌資和投資活動的整個過程當中,并且存在與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誘發企業的財務風險,所以需要企業在籌資和投資活動中對每一個細節都要保持足夠的重視。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研究
(一)定性識別方法
1.財務風險結構性質識別矩陣。企業一般可以根據特定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風險對企業經營發展帶來的危害,可能總結出財務風險的結構和性質。一般財務風險的結構分為四個等級,即低、中等、顯著和高,所以企業可以對財務風險的等級進行確定,并且用風險估計矩陣表現出風險結構的財務性質,對財務風險進行定性識別。2.“四階段癥狀”分析法。這種財務風險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可行性分析,劃分危機的不同階段呈現出的不同危害。其中四個癥狀階段分別是危機潛伏期、危機發作期、危機惡化期和危機實現期。通過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得出現階段財務風險發展到哪個階段,然后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幫助企業脫離財務困境。3.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是1964年由美國的N.Dalkey和O.Heliner提出來的,這種方法是利用系統化的程序,提供企業的財務管理相關資料,并且征詢專家的意見,對可能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總結出預測的結果。其中企業的相關資料是專家調查中至關重要的參考信息,資料的主要內容包括,誘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因素,以及企業內外環境因素等,最終做出方風險的定性分析,識別風險結構性質,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二)定量分析方法
1.單變量預警模型。這種預警模型主要用單一的財務比率值來推測企業財務風險是否發生,例如,有專家就19個企業為樣本,利用單個財務比率將19個樣本分為破產組和非破產組,試驗結果顯示判別能力最高的是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兩個比率,一般企業財務風險發生之前這些比率會出現較大的差異。利用單變量預警模型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最大的優點是方法的實施和應用較為簡單,但是缺點也較為明顯,就是應用中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不能反映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另外,如果一個企業用不同的預測指標會出現不同的預測結果,所以,指標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單變量預警模型運用的成敗。2.多變量預警模型。這種財務預警模型是通過運用多種比率指標,并對多重指標進行匯總分析,構造出多元線性函數公式,對公式進行的定量分析,預測企業財務管理運行是否存在風險。方法應用的時候一般會選用多個變量作為預備選變量,然后對企業進行研究分析。例如,日本的開發銀行建立的破產預測模型是將現金流量作為預測的指標,構建了一個財務預警新模型,用多家破產公司和相對應的同一年度、同一行業及相近凈銷售額的多家非破產公司進行動態的對比,最終對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驗證,判斷自身企業是否存在財務破產風險法可能。3.Logistic預警模型。多變量預警模型難以符合正態分布的假設,所以Logistic預警模型的出現,將一系列的財務指標用來預測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對銀行、投資者等經濟活動的主體的風險偏好進行分析,設定風險警戒線,做出適應性的決策。這種模型克服了單變量和多變量預警模型中自變量服從多元正態分布和兩組間協方差相等的假設的局限性,最大程度的改進了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4.非財務指標的財務預警模型。用財務指標來構建預警機制,會因為受到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影響,導致企業無法準確的預警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非財務指標的加入,對提高預警模型的準確與時效性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例如,交叉持股、股權結構、董事會組織、管理變量等都是非財務指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風險識別是對企業財務管理狀況和結果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風險管理手段中的基礎方法和步驟。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不僅考慮經濟性因素,還要將潛在的風險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進行超前的識別和管理,利用定性識別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時預測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財務積極、有效的對策可以降低誘發風險的概率,減小財務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王乃賢.我國企業現階段財務風險的識別及防范[J].商場現代化,2015(27).
[2]張友棠,黃陽.基于行業環境風險識別的企業財務預警控制系統研究[J].會計研究,2011(03).
摘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財務管理方面的風險,本文介紹了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方法。
關鍵詞 :企業管理;財務風險;識別方法;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5(2015)04-0177-0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簡介:賀婕(1987-),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財務金融。田野(1986-),男,遼寧省沈陽市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財務金融。
一、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生命力,企業能夠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從而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對企業財務風險所包括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指出了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方法以及現階段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例如項目投資中的風險、籌資中的風險以及資金營運過程中的風險等等。希望能夠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規避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企業內部資金和企業內部可運用資本的科學、合理的管理,幫助企業成功。正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不斷的發現問題和改正問題,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才得以降低和減少,幫助企業財務實現了盈利發展,也對企業長期發展帶來了新的景象。現代時期,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主要分為幾個方面:
1.1籌資風險
所謂籌資風險,就是能夠造成企業的資本結構不穩,以至于企業所籌資的資本較高,無法走上可循環道路,從而出現債務危機。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擴大,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而如何能夠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挑戰。企業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如果投資投入很大,但是卻沒有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就會造成獲利機會的流失,如果突然停下正在進行的項目,輕則不能獲取預期的收益,重則會讓企業面臨重大經濟損失,最終導致企業虧損或者是負債;可是,如果企業的投資規模不大,但是籌集到了大量的資金,就會出現大量負債,企業要是不對這些資金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使資金閑置,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收益,甚至還會增加企業債務負擔,最終導致企業財務危機。我國大多數的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是利用企業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進行操作的,企業資金借入的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連鎖風險就越大,造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
1.2投資風險
所謂投資風險,就是企業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所要面臨的風險,市場不是靜止不變的,它會根據需求以及環境變化,所以企業在投入資金到市場中后,就會因為市場的變化而面臨相應的風險。一旦市場變化與企業之前的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就會給企業造成一定影響,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在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可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往壞的方向發展,造成企業投資失誤或因為盲目擴張,從而導致資金的使用率上升,最終資金鏈斷裂,失去不斷發展、壯大的機遇。
1.3資金運營風險
所謂資金運營風險,就是指企業在與相關對象進行資金往來過程中所要面臨的風險。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信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中企業間商業往來的重要衡量標準,所以企業在進行投資之前一定要對相關企業進行全面、準確的資信評估,然后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如果在沒有對相關對象進行全面資信評估的情況下,就采用信用期限比較長的收款政策,而且企業又沒有科學、有效的催款方法,那么就會導致很多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也就沒有充足的資金進行再投資,債務到期了也無法按時歸還,最終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出現。如果負債的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本應籌集長期資金卻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應籌集短期資金卻采用了長期借款,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在籌資順序上,發行債券必須置于流通股融資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間隔期,如果發行時間、籌資順序不當,必然會加大籌資風險,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二、企業中財務風險的表現
現階段,多數企業都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如果不能進行有效識別,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甚至會造成嚴重的財務危機。通過多數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與總結,可以發現企業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風險意識較差,對風險責任認識不足
部分企業并沒有認識到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所以風險意識較差,監督能力不足。尤其是近年來,各大企業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盲目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機制,并沒有認識到其中存在的財務風險。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還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對財務風險的認識還不夠成熟,如果盲目引進國外財務管理方法必然會給企業正常發展帶來一定影響。而且,有些企業雖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方法,但是卻沒能真正的落到實處,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內部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而且企業還缺乏相應的培訓制度,這就造成企業財務人員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即使有相應的財務風險識別方法,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2會計信息質量較差,無法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各項決策,是進行企業風險識別的重要依據。可是,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較差,主要因為以下兩點:第一、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有些企業的會計人員素質較差,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虛假信息,使企業決策者無法對企業經營狀況做出正確判斷;第二、會計核算水平不高,現階段仍然有不少企業仍然采用較為落后的會計核算方法,這不僅會浪費大量時間,而且還會影響核算的準確性。所以,正是由于會計信息的質量較差,不能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從而導致企業決策者判斷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2.3企業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監控力度不夠
企業在加強企業財務識別的基礎上,也要提高監控的質量與效率,這樣才能有效規避風險。有些企業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監督力度不足,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只是進行簡單的財務統計與管理,并沒有明確財務管理人員的職責,也沒有相應的部門或人員對財務管理進行監控,即使有一些職業素質較差的財務人員提供虛假財務信息,也很難被發現,這就導致企業管理者做出錯誤的判斷,最終造成企業財務危機。
2.4企業沒能有效平衡現金流量與資產負債率之間的關系
無論是現金流量還是資產負債率都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多數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卻沒有將二者進行有效平衡,有些企業雖然有大量資金,但是卻不能進行合理利用,資金周轉較慢,無論是在盈利性還是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不足,當現金流量大時,資產負債率卻很低,當現金流量不足時,資產負債率卻很高,企業在制定其未來發展規劃以及發展速度的時候并沒有對行業特點進行充分的分析與總結,這就導致其資產的增長速度與企業自身發展狀況不一致,而這種不良現象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財務危機。
2.5企業內控制度不夠健全,抵御財務風險能力較差
企業內控制度不夠健全,也是財務管理中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在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技術性的防范方法,但是卻忽視了合作企業以及相關人員的道德風險,沒有將各種分析方法進行分類整理,并綜合運用,就無法對資金的收付風險進行準確判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金的使用價值,使企業的整體財務目標無法達成,最終導致企業財務風險。
2.6缺乏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
眾所周知,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是當今社會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可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化財務管理人員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難題,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第一、企業財務管理理念落后,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財務管理方面用人唯親,覺得錢就要放在自己人手里比較放心,所以那些比較有能力的會計人員得不到重用;第二、招聘困難,雖然會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很多,但是專業水平較高,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卻很少。所以,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很難對其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從而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識別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方法
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注意企業財務風險的評估及投資判斷,一旦風險識別出現狀況,必然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就需要企業能夠掌握財務風險的基本識別方法,及時的采取相應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具體內容為:
3.1財務報表識別法
這是企業比較常用的一種識別方法,因為在進行財務統計及管理的過程中必然會用到各種財務報表,例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識別法就是通過對這些報表進行分析與總結,這樣才能夠清晰、準確的掌握現階段企業流動資產以及固定資產的狀況,從而及時發現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3.2指標識別法
所謂指標識別法,就是指根據各類與財務數據相關的指標來辨別財務風險的一種技術方法。其中不僅包括企業內部與財務有關的各項核算數據,還包括企業外部利用各種渠道從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獲取的相關數據及信息,然后對這些與企業財務風險評估有關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科學、有效的計算、分析和總結,最后從各項指標中識別財務風險的方法。
3.3德爾菲法
所謂德爾菲法,就是專家意見法,主要是指在進行企業財務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參考各位專家的意見,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評估與判斷的一種方法。
3.4幕景識別法
幕景識別法(ScenariosAnalysis)這是歐美國家財務風險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該方法只能夠大致對風險進行識別,不定量分析。它是指通過有關的數據、曲線、圖表等對某項事業或組織未來的狀況進行描述,找出引起有關風險的關鍵因素,然后進行試驗,即變換這些因素,看將出現的風險及其后果,每次變換即產生一個幕景。
四、如何控制財務風險
企業通過財務識別方法找到企業中存在的財務風險之后,就要運用科學、有效地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與進步,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4.1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區分風險責任
企業要從法律上、經濟上明確風險承擔者的職責,給予風險承擔者一定的投資決策權、資金籌措權和分配權,使風險承擔者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充分考慮日益變化的企業內外環境,慎重考慮資金的籌措、使用、分配活動,使風險承擔者享受風險報酬。培養風險意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培養管理層和員工的風險意識,使企業全體人員參與到風險控制的活動中來。
4.2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一旦會計信息錯誤,就會導致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失誤,甚至給企業財務帶來重大損失。所以,首先就是要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道德規范,避免出現由于個人利益關系而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其次,就是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會計核算水平,使企業會計業務走向更加快速、準確的發展道路。強化會計為企業管理提供信息職能是利用會計信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當務之急。
4.3完善組織結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會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估計。
4.4動態平衡企業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率
企業要想不斷地發展與壯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無論是現金流量還是資產負債率都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這就需要二者之間進行有效平衡,在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狀況的同時,能夠優化企業的現金流,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首先,就是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狀況,要在結合企業實際狀況以及銀行融資規模的基礎上,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資產負債率以及資產流動速度、收支狀況等財務信息進行動態監控;其次,就是優化企業現金流,通過建立有效的財務信息系統,強化財務預算管理,合理調度資金,加快資金周轉;動態平衡自有資金、借貸資金和預收資金的規模與結構,確保資金的邊際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與盈利性。同時,企業的現金流量與資產負債率應動態地平衡,當企業的現金流量充裕時,可以適當地提高資產負債率;當現金流量不理想時,降低資產負債率,以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確保企業經營處于良性狀態。
4.5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企業在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要不斷提高技術防范方法的運用,還要注重合作企業以及相關人員的道德風險,只有將各種方法進行綜合運用,才能夠對收付風險進行準確判斷,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價值以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應根據企業的具體實際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動態地完善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抗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4.6積極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化財務管理人才
作為一名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管理能力,還應該了解最新的金融以及市場信息,并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現階段,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并不具備這樣的素質,這就需要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努力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化財務管理人員,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因為高素質的專業化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結合社會情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企業資本進行合理運用,在提高收益的同時,降低投資風險。
總之,財務風險的識別與控制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企業持續經營的保障。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企業只有在對財務風險有了一定認識,在制定決策時考慮到財務風險,定期對企業各類財務信息加以對比分析,找出企業潛在的風險因素,建立起財務風險防范體系之后,才能夠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避免財務風險,獲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京川《探究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管控新模式》《現代經濟信息》2012年1月12-14.
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企業面臨著各種風險,能否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業能否生存發展、實現企業預期目標的關鍵。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風險管理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因此,無論是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還是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都強調了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國從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中更是強調了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管理進行審查和評價的職責。
一、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
進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必須明確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否則,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便無從談起。
1企業風險的實質
首先,風險產生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業運行的內外環境是確定的,則不存在企業風險。其次,企業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企業運行結果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我們更注重企業的運行結果,對預期結果的實現與否及可實現程度的大小成為了衡量企業風險大小的現實標準。因此,可以認為,企業風險則是企業運行結果偏離期望結果的可能性。筆者認為,企業目標是企業期望達到的一種結果狀態,但由于相關因素的持續不斷的變化,企業目標的實現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企業風險可以描述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
2企業風險的劃分
企業風險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筆者認為,既然將風險定義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那么,企業風險可以按照企業目標的不同層次來理解和劃分,并可將其相應劃分為:
(1)企業的戰略風險是指企業戰略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對有關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夠充分或對未來的變化沒能合理預計而帶來的企業在總體戰略選擇環節的失誤風險;由于企業的具體戰略選擇失誤而帶來的風險,包括企業經營領域的選擇風險、企業并購風險等。
(2)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具體經營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又可以劃分為企業經營環節的作業鏈風險,如企業供、產、銷等環節的風險;企業的人事風險,如由于人員任用、授權、業績評價等方面的缺陷帶來的風險;企業的信息風險,如企業信息系統風險等。
(3)財務風險。狹義一般是指由于企業籌措資金而形成的風險,并主要是指企業由于舉債而形成的風險,也可稱之為籌資風險。按照本文對風險的定義,即企業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則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包括籌資風險、資金投放的風險及企業其他財務活動風險,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財務風險。
3企業風險管理
COSO于2004年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中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執行,應用于戰略制訂并貫穿于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我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16號—《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指出“風險管理,是對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風險管理旨在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從上述對風險管理的解釋可以看出,企業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
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評價是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結果,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取決于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
從西方企業內部審計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內部審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管理層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圍的擴大,基于企業內部經濟管理與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并隨著管理的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的目標也在不斷地變化,其中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所下定義的變化最具有代表性。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理事會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
我國的內部審計不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動因下發展起來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國家審計部門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1993年國家審計署成立,為了盡快建立和完善審計體系,補充剛剛復興的國家審計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審計機構都極力敦促內部審計的組建。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企業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對內部審計的理解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指出: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從內部審計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在于幫助企業實現目標。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了解,審查并評價其適當性和有效性,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內容
風險管理包括組織整體及職能部門兩個層面。內部審計人員既可對組織整體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也可對職能部門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應當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風險管理機制的審查與評價
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或人員需要審查以下方面,以確定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審查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健全性。企業必須根據規模大小、管理水平、風險程度以及生產經營的性質等方面的特點,在全體員工參與合作和專業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包括風險管理負責人、一般專業管理人、非專業風險管理人和外部的風險管理服務等規范化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該體系應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階段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并通過健全的制度來明確相互之間的責、權、利,使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2審查風險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業風險管理機構應當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程序,以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3審查風險預警系統的存在及有效性。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風險、減少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即通過對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預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并提醒有關部門采取有力的措施。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和人員應密切注意與本企業相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變化發展趨勢,從對因素變化的動態中分析預測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風險預警。
(二)風險識別的適當性及有效性審查
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對風險識別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重點關注組織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是否已得到充分、適當的確認。筆者認為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審查風險識別原則的合理性。企業進行風險評估乃至風險控制的前提是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識別是關鍵性的第一步。
2審查風險識別方法的適當性。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管理人員應在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尚未發生的、潛在的、及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類,并總結出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風險識別方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風險因素、風險的性質以及潛在后果。
需要注意是,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務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方法的功能是萬能的,進行風險識別方法的適當性審查和評價時,必須注重分析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是否將各種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結合地運用。
(三)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及有效性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對風險評估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并重點關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對組織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兩個要素。同時,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充分了解風險評估的方法,并對管理層所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對管理層所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進行審查,并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1)已識別的風險的特征;
(2)相關歷史數據的充分性與可靠性;
(3)管理層進行風險評估的技術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與衡量等。
3審查風險評估方法應當遵循的原則
內部審計人員在評價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慮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意見,以提高評估結果的客觀性;
(2)在風險難以量化、定量評價所需數據難以獲取時,一般應采用定性方法;
(3)定量方法一般情況下會比定性方法提供更為客觀的評估結果。
(四)風險應對措施適當性和有效性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對風險應對措施進行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在評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企業面臨著各種風險,能否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業能否生存發展、實現企業預期目標的關鍵。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風險管理工作的監督和評價。因此,無論是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還是我國的內部審計準則都強調了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國從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中更是強調了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管理進行審查和評價的職責。
一、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
進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必須明確企業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內涵。否則,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便無從談起。
1 企業風險的實質
首先,風險產生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如果企業運行的內外環境是確定的,則不存在企業風險。其次,企業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企業運行結果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我們更注重企業的運行結果,對預期結果的實現與否及可實現程度的大小成為了衡量企業風險大小的現實標準。因此,可以認為,企業風險則是企業運行結果偏離期望結果的可能性。筆者認為,企業目標是企業期望達到的一種結果狀態,但由于相關因素的持續不斷的變化,企業目標的實現存在不確定性。因此,企業風險可以描述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
2 企業風險的劃分
企業風險可以按多種標準進行分類。筆者認為,既然將風險定義為企業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那么,企業風險可以按照企業目標的不同層次來理解和劃分,并可將其相應劃分為:
(1)企業的戰略風險是指企業戰略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由于對有關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夠充分或對未來的變化沒能合理預計而帶來的企業在總體戰略選擇環節的失誤風險;由于企業的具體戰略選擇失誤而帶來的風險,包括企業經營領域的選擇風險、企業并購風險等。
(2)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具體經營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又可以劃分為企業經營環節的作業鏈風險,如企業供、產、銷等環節的風險;企業的人事風險,如由于人員任用、授權、業績評價等方面的缺陷帶來的風險;企業的信息風險,如企業信息系統風險等。
(3)財務風險。狹義一般是指由于企業籌措資金而形成的風險,并主要是指企業由于舉債而形成的風險,也可稱之為籌資風險。按照本文對風險的定義,即企業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則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目標不能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包括籌資風險、資金投放的風險及企業其他財務活動風險,我們可以稱之為廣義的財務風險。
3 企業風險管理
COSO于2004年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中指出“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執行,應用于戰略制訂并貫穿于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我國內部審計協會2005年的內部審計具體準則16號—《企業風險管理審計》中指出“風險管理,是對影響組織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風險管理旨在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從上述對風險管理的解釋可以看出,企業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二、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
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監督和評價是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結果,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標取決于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
從西方企業內部審計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來看,內部審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內部管理層次的增多和控制范圍的擴大,基于企業內部經濟管理與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并隨著管理的需要而不斷發展。隨著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的目標也在不斷地變化,其中以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對內部審計所下定義的變化最具有代表性。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理事會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
我國的內部審計不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動因下發展起來的,而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國家審計部門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1993年國家審計署成立,為了盡快建立和完善審計體系,補充剛剛復興的國家審計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審計機構都極力敦促內部審計的組建。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發展,企業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對內部審計的理解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指出: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從內部審計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在于幫助企業實現目標。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的了解,審查并評價其適當性和有效性,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三、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的內容
風險管理包括組織整體及職能部門兩個層面。內部審計人員既可對組織整體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也可對職能部門的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應當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風險管理機制的審查與評價
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或人員需要審查以下方面,以確定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
1 審查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健全性。企業必須根據規模大小、管理水平、風險程度以及生產經營的性質等方面的特點,在全體員工參與合作和專業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包括風險管理負責人、一般專業管理人、非專業風險管理人和外部的風險管理服務等規范化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該體系應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階段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并通過健全的制度來明確相互之間的責、權、利,使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2 審查風險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業風險管理機構應當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程序,以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3 審查風險預警系統的存在及有效性。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風險、減少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即通過對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預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并提醒有關部門采取有力的措施。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和人員應密切注意與本企業相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變化發展趨勢,從對因素變化的動態中分析預測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風險預警。
(二)風險識別的適當性及有效性審查
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對風險識別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重點關注組織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是否已得到充分、適當的確認。筆者認為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 審查風險識別原則的合理性。企業進行風險評估乃至風險控制的前提是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識別是關鍵性的第一步。
2 審查風險識別方法的適當性。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管理人員應在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尚未發生的、潛在的、及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類,并總結出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風險識別方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風險因素、風險的性質以及潛在后果。
需要注意是,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務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方法的功能是萬能的,進行風險識別方法的適當性審查和評價時,必須注重分析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是否將各種方法相互融通、相互結合地運用。
(三)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及有效性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對風險評估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并重點關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對組織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兩個要素。同時,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充分了解風險評估的方法,并對管理層所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對管理層所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進行審查,并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1)已識別的風險的特征;
(2)相關歷史數據的充分性與可靠性;
(3)管理層進行風險評估的技術能力;
(4)成本效益的考核與衡量等。
3 審查風險評估方法應當遵循的原則
內部審計人員在評價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慮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意見,以提高評估結果的客觀性;
(2)在風險難以量化、定量評價所需數據難以獲取時,一般應采用定性方法;
(3)定量方法一般情況下會比定性方法提供更為客觀的評估結果。
風險是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是人們在活動中遭遇危險、受損失或傷害的可能性或機會,是人們對不確定性的一種主觀的、個人的預見,或偏離預期目標的可能結果。ISO將風險管理的定義為:旨在引導和控制企業風險的協調活動。
(二)風險管理的作用
1.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項目實施成功率;
2.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項目實施團隊的容錯能力;
3.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有利于確定日常工作重點。
二、企業生產能力建設項目投資主要風險點識別
(一)經營風險
1.產品結構風險。產品結構越單一,對經營結果影響越大,企業整體運營風險越高。
2.原材料供應風險。原材料結構、供應商構成越單一,投資風險越高。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應著重界定為市場價格、供需關系、心理因素等。市場風險主要來源于市場預測不科學、市場定位不準確、對競爭對手了解不足。
(三)技術風險
1.新技術(新工藝)不成熟的風險;
2.技術創新失敗的風險;
3.產生知識產權糾紛的風險。
(四)質量風險
1.過程控制的風險;
2.采購外協部件的質量風險;
3.不滿足市場準入資質認證的風險。
(五)資金投向風險
生產能力建設項目最大的資金投向風險為銷售能力可能跟不上生產能力擴大的風險。如果公司銷售隊伍、營銷網絡建設滯后于生產能力的擴大,將對資金的投資回報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六)管理風險
1.組織模式風險
在松散的組織模式下,總部對人、財、物的控制能力較低,導致管理風險加大。
2.激勵和約束機制風險
尤其是對企業核心人員的激勵和約束不足,導致項目實施穩定性降低風險變高。
(七)財務風險
Ross,westerfield和Jrdan認為債務籌資會增加股東的風險,使用債務籌資所產生的這部分額外風險稱為公司股東的財務風險。更寬泛地講,財務風險包括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以及由于使用財務杠桿而導致的每股收益變動。
(八)政策性風險
1.行業政策變動風險
國家對企業所投資項目的行業持鼓勵還是限制態度,決定了行業的整體發展能力。
2.稅收政策變動風險
國家稅收政策對項目的稅后利潤具有極大的影響(見表1)。
三、生產能力建設項目投資的風險應對
(一)全過程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貫穿項目全過程的重要任務,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持續進行風險控制主要包括五個階段:
1.風險管理規劃:是在項目啟動之前或者實施初期統觀項目全局的從風險管理角度出發的思考、分析和規劃。
2.風險識別:使用風險識別方法和工具對項目全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形成風險識別清單。
3.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評價和估量,其主要任務是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與后果,通過風險評估,可對該風險的經濟意義及風險管理的費/效分析進行評價。
4.風險應對:風險應對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接受、風險控制等。
5.風險監控:風險監控包含有對風險發生的監控和對風險管理的監控,前者是監視和控制之前已識別的風險源,后者是對執行風險管理的組織以及采用技術措施的再監控(如圖1)。
(二)敏感性分析
?目實施前應加大敏感性分析,逐一識別主要敏感性因素,主要包括銷售單價、銷售數量、經營成本、投資成本等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出項目在營運過程中風險因素發生變化后項目整體效益變動,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定基替代法是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一種定量方法,分別用預計值替代標準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SAF=A/A/F/F
A/A:評價指標的變動比率
F/F:不確定因素的變化率
中圖分類號:F293.35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房地產投資項目大致包括三個階段:項目開發前期階段,項目工程施工階段及市場推廣營銷階段。每一階段都存在不同的風險,而且風險具有連續性。因此在房地產投資項目開發前期階段進行風險預測非常重要。
二、 房地產投資項目前期具體風險
1.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指由于自然本身發生異常變化或人們對自然力失去控制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如地震、滑坡、火災等災害因素給投資者會帶來風險。這些災害因素往往又被稱為不可抗拒的因素,其一旦發生,就會對房地產業造成巨大破壞,從而對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
2.合同風險
在合同法上,廣義的合同風險是指各種非正常的損失,它既包括可歸責于合同其中一方或雙方的原因所導致的損失,又包括不可歸責于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原因所導致的損失。在房地產行業中,合同風險是指房地產投資者會因合同不完整、不完善或條款規定存在問題而可能承擔的損失。
3.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籌資活動中由于籌資的規劃而引起的收益變動的風險。融資風險要受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雙重影響。其中經營性風險是指由于經營上的不善或失誤所造成的實際經營結果與期望值背離的可能性。產生經營性風險主要三種情況:①由于投資者對交易所涉及的法律條文及相關條例等不了解而造成投資失敗;②由于市場信息不公開透明,投資者得不到準確充分的市場信息而經營決策失誤;③因決策水平低而未能在最有利的市場時機將手中的產品賣出,使得經營成果低于期望值。財務風險是指由于房地產投資主體財務狀況惡化而使房地產投資者面臨著不能按期甚至無法收回其投資報酬的可能性。產生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有:①購房者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支付購房款;②投資者實施負債經營,這種方式增大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和收不抵支的可能性。
4.市場競爭風險
市場競爭風險是指由于房地產市場上同類樓盤供給過多,市場營銷競爭激烈,最終給投資者帶來的營銷成本的提高或樓盤滯銷的風險。市場風險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投資者對市場調查分析不足而引起對市場把握能力的不足的。其中,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風險是銷售風險。
2.4購買力風險
購買力風險是指由于通貨膨脹使物價總水平的上升而使得人們的購買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房地產商品的消費需求會降低。這就導致房地產投資者的出售收入減少,從而使房地產投資者遭受一定的損失。
3 .房地產投資項目前期風險識別方法
(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又稱流程圖法。生產流程又稱加工流程或工藝流程,是指在生產工藝中,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通過一定的設備按順序連續地進行加工的過程。該種方法強調根據不同的流程,對每一階段和環節,逐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風險存在的原因。這種方法的結構化程度較高,所以對對于識別房地產投資項目前期風險非常有用。
(2)專家調查法
專家調查法,又稱德爾斐法,是指征集專家們意見以判斷決策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節省費用,能集中各方面專家對同一問題的意見。它適用于研究未知因素多、主要靠主觀判斷和粗略估計來確定的問題,故適用于分析房地產投資項目前期風險問題。使用時遵循的步驟:①組織專門小組,確定主持人。②所提問題要明確具體,數量不宜過多,并提供相應的必要的背景材料。③所選的專家要有廣泛的代表性,要熟悉業務,要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洞察能力。人數一般以10~50人為宜。④輪番征詢意見。通常要有三輪:第一輪是提出問題,要求專家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調查表格填完寄回;第二輪是修改問題,讓專家了解其他見解后,再一次征求他本人的意見;第三輪是最后判定,加以整理專家們最后重新考慮的意見。⑤整理調查結果,提出調查報告。一般采用中位數法統計處理征詢所得的專家的意見,把處于中位數的專家意見作為調查結論,寫成調查報告。
(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又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直接頭腦風暴法是在專家群體盡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盡可能多的方案;質疑頭腦風暴法則是對前者提出的方案逐一質疑,分析其現實的可行性。采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明確地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規則,盡力創造在融洽自由的氣氛。一般用這種方法可以回答下列問題:如果投資這個項目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風險?此風險的原因是什么?此風險的特征是什么?此風險的危害后果是什么?
(4)文獻調查法
房地產投資者在投資經營過程中需要了解市場行情、經濟發展情況等信息。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文獻調查法獲取。文獻調查法就是指通過尋找文獻搜集有關市場信息的調查方法,它是一種間接的市場調查方法。所有的市場調查都始于收集現有文獻資料,只有當現存文獻資料不能提供足夠的依據時,才考慮實地調查等其他方法。文獻調查法需要建立嚴密的調查計劃,并對將要利用的文獻進行真實性的檢查,這樣才能保證調查的可靠性。
(5)盈虧平衡分析法
盈虧平衡分析法,又稱本量利分析法或保本點分析,是根據產品的業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的綜合分析,用來控制成本,預測利潤,判斷經營狀況的一種數學分析方法。盈虧平衡分析法的計算公式為: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每計量單位的貢獻差數。盈虧平衡分析可以對項目的風險情況及項目對各個因素不確定性的承受能力進行科學地判斷,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6)蒙特卡洛模擬法
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統計模擬法或隨機抽樣技術,是一種通過設定隨機過程,反復生成時間序列,計算參數估計量和統計量,進而研究其分布特征的方法。隨著模擬次數的增多,其預計精度也逐漸增高。蒙特卡洛模擬法是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統計模擬和抽樣的,因此只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廣泛推廣。蒙特卡洛模擬法在數學的原理上對房地產投資項目中存在的模糊性問題和風險進行評價分析以解決問題。
四、結語
房地產是我國經濟的支柱行業,關系著一國的經濟命脈。房地產投資項目的風險不可避免,但可以通過前期項目風險識別方法將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為后續階段的工作打好基礎。
(一)內涵
具體來講,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即為財務管理風險,指的是財務管理活動可能會偏離預期結果,帶來不利影響。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日趨迅速,企業財務各個方面都容易出現風險,需要科學識別與管理。
(二)主要類型
首先為資金回收風險,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銷售之后,方可以收回對內投資成本;在對外投資中,則需要將更加復雜的因素給納入考慮范圍。因此,對外投資回收風險就比較的復雜。其次為分配風險,現代企業在企業保留盈余與分配盈余之間具有互相制約的聯系,如果企業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高額回報給投資者,影響到企業的保留盈余。而企業為了促使外部融資需求得到滿足,對投資者的分配進行減少,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然后為籌資風險,企業的償債能力風險會直接受到負債資金比例的影響,同時,外部金融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動,進而改變銀行利率,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籌資風險。最后為投資風險,現代企業向某一領域投資之后,因為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降低資金實際使用效果,導致與預期結果發生偏離,進而造成投資風險的產生。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識別
因為在企業財務各個方面廣泛分布著財務風險,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就需要對財務風險識別能力科學掌握。其中,經常運用到的財務管理風險識別方法有這些:
(一)財務報表識別法
本種方法是依據財務報表,將企業變現能力比率、負債比率等指標給充分納入考慮范圍,準確識別企業面臨的風險。要緊密依據企業財務報表提供的數據,來對企業財務指標科學評定,以便合理評估風險評估企業的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等,將潛在風險給及時發現和解決掉。現階段,企業在財務風險識別中,已經開始廣泛運用財務報表識別法,除了開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還需要開展趨勢分析、比較分析等動態分析工作。此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財務風險分析中還需要加入客戶財務報表的內容。總之,企業需要將財務報表分析法給綜合利用起來,對企業經營風險科學評估,對存在的風險及潛在的風險及時了解,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受影響。
(二)經驗總結識別法
通常情況下,在對企業每一項財務風險進行評定時,需要對比企業以往財務管理活動中遇到的風險。企業需要與員工定期經常的溝通,對其財務風險防范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等積極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種意見,依據不同的類別,如影響、特征等,將具有參考借鑒價值等經驗給總結起來,幫助企業對存在的各種財務風險更加科學的識別。
三、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對策
研究發現,現代企業客觀存在著財務管理風險,不能夠將財務風險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對企業財務風險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體來講,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努力:
(一)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財務會計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內審制度等都屬于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企業的性質與規模等會影響到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對企業內控制度大力完善與健全,能夠對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針對性的防范,對資本結構科學確定,合理管理企業內部資金,促使企業風險得到有效防范。此外,還需要對企業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例合理制定,優化資本結構;將相對保守的財務戰略實施下去,促使企業將長短期負債比例給維持下去;借助于內部控制的實施與強化,還能夠對企業各項費用使用狀況及時獲取,進而向個人及部門頭上落實責任。
(二)科學管理投資活動
一、以業務流程為起點,探討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的緣由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是企業內外部需要,各類企業都積極探索建立內部控制。不同規模、環境的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的方法各有不同,本文擬從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為起點,探討如何建立控制活動類的內部控制。
業務流程是為達到特定的價值目標而由不同的人分別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動。業務流程是企業經營活動最普遍的工作流程,任何一個企業在運營,都有各種各樣的業務流程,或是成文的標準文件,或是習慣的工作方式。
因此,本文以業務流程為起點,探討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由于是以業務為出發點,因此,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建立控制活動類內部控制。
二、以業務流程為起點,建立企業內部控制
我們可以通過業務流程梳理、優化并完善業務流程、編制流程制度文檔、建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數據庫等階段來實現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具體分述如下:
(一)業務流程梳理
本文流程梳理的概念,強調作為一個階段性活動,從企業整體業務流程明晰的目的出發,對當前流程進行充分顯性化,而在顯性化基礎上發現問題并進行點優化的工作方式。
一般來說,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一級流程:可根據《配套指引》的控制活動類進行梳理,包括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共9個方面。二級流程:在一級流程的基礎上,按照每個內部控制所包括的內容再次劃分為若干方面,例如資金活動方面可劃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三個方面。三級流程:在二級流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到具體的業務單元,例如籌資活動方面,可能涉及提出籌資方案、籌資方案論證等方面。
在業務流程梳理過程中,可以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職員訪談,也可以是查詢現有制度文件,也可以是通過抽查相關業務資料進行穿行測試。
(二)優化并完善業務流程
通過對業務流程梳理,我們可以通過將現在業務流程與《配套指引》、優秀企業等進行對標檢查,再根據常見內部控制活動的原理,優化現有業務流程,完善控制缺陷。
(三)編制流程文檔
根據優化完善的業務流程,繪制標準流程圖,編制流程文檔。
流程文檔是內部控制體系中的基礎文檔,也是核心文檔,流程文檔可以包含以下內容:流程名稱、流程責任部門與責任崗位、流程目標、流程適用范圍、流程相關制度、流程圖、流程描述、流程風險點及對應控制點。
1.業務流程風險點識別。流程中的風險點識別方法:以流程目標為出發點,從流程步驟走向進行風險思考,結合控制點識別出風險點。
2.風險分類。按照風險發生后的可能結果,可劃分為機會風險(可能有好的結果,也可能有壞的結果)和純粹風險(只可能造成壞的結果)。按照五大類風險可劃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
3.風險等級。風險等級的劃分依靠兩個維度來判定,即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風險發生影響程度。風險發生可能性分為極低、較低、中等、較高、極高五個等級;風險發生影響程度分為輕微、較低、中等、重大、災難性五個等級。關于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風險發生造成影響,要根據企業所在行業及自身經營情況來判定。
我們可通過對流程風險點的以上兩個維度進行分析量化評分并取平均值,然后根據下圖判定風險等級。
設計對應控制點。流程中的控制點設計方法:假設去掉這個流程步驟,若該流程仍能完整的進行下去,則該步驟為控制點;若該流程到此卡住無法再進行下去,則該步驟不是控制點,僅為一般步驟。例如某個流程中存在幾個審核、審批步驟,去掉某一個或某幾個審核、審批步驟,該流程都能繼續進行下去,但會存在風險隱患,因此,這類審核、審批步驟就是控制點。
列出業務流程中對應該風險點的控制點,并確定該控制點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還是事后控制。
(四)建立流程控制數據庫
1.流程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流程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是后期建立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數據庫之一,與公司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共同構成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數據庫。業務流程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細分到各個流程,是從流程層面評估風險、控制風險并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也是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核心之一。
業務流程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的舉例如表1所示。
2.建立流程層面控制數據庫。流程層面控制數據庫也是后期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表單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細分到各個流程,并通過流程編號與流程層面風險管理數據庫一一對應,是后期建立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
業務流程層面控制數據庫的舉例如表2所示。
三、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業務流程梳理、優化并完善業務流程、編制流程文檔、建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數據庫等階段,達到建立健全控制活動類的內部控制,進而達到全面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表1說明上汽集團2011―2014年處于成熟期。在資金使用上,自2013年開始,公司籌資指標突然為負數且負值很大,表明企業償還債務的壓力增加,可預測公司以后的償債風險上升。2014年投資指標為負數,主要是企業進行了某項投資,對未來發展是有利的。
2 現金流入結構分析
據表2可見,上汽的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是現金流入的主要來源,而來自籌資、投資活動的比重小,說明上汽集團的現金收入依賴于經營活動。這也是一個企業正常發展的一個標志。
(1)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帶來的流入約占98.67%,較上年增加了0.96%,收到的稅費返還的流入約占0.06%,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的流入約占1.26%。可以看出,上汽集團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對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貢獻最大,這表明上汽集團有較強的能力創造現金,經營活動十分正常。這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2)在投資活動現金流入中,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約占33.67%,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約占61.64%,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約占0.63%,說明該公司積極進行投資,把閑置資金充分利用起來。
(3)在籌資活動現金流入中,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約占2.47%,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約占95.44%,由此可以看出,借款也就是負債融資是籌資活動現金流入的主要來源,而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很小,說明上汽集團籌資方式比較單一或者通過資本市場籌資能力弱。
3 現金流出結構分析
根據表3可知:
(1)在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中,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約占2.12%,支付的各項稅費約占3.35%,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約占5.70%,而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約占88.83%,由此可以看出上汽集團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比重最大的是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符合公司實際情況。
(2)在投資活動現金流出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和投資支付的現金比重最大。
(3)在籌資活動現金流出中,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占34.98%,分配股利、利潤或償還利息支付的現金占64.81%,支付其他與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占0.2%。償還債務支付現金所占比重較大,上汽集團應注意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
4 現金流入流出比例分析
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1)2013―2014年經營現金流入流出比為1.03,表明1萬元的現金流出可換回1.03萬元的現金流入,也就是說該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基本持平,即短期內企業可以自給自足、維持簡單再生產,但是沒有資金進行進一步擴張或者未來項目的投資建設。
(2)投資現金流入流出比為0.88,可以看出企業的投資活動引起的現金流出較大,使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數,表明該時期可能有新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