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28 15:50: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

篇(1)

心理素質教育不是為大多數學生服務的健康教育,也不是為少數學生服務的咨詢和輔導,而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科學構建課程教學,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應用型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是一種依托團體活動,根據學生當下產生的感受與體驗進行引導或輔導,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教學方式,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調活動的互動性。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普及心理知識。

一、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一般形式

(一)主題辯論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下熱門心理焦點問題,拋出適合辯論的主題,分組進行正方、反方的辯論。搜集辯論資料的過程即學習心理知識的過程,組織辯論語言的過程即自我學習和重新自我定位的過程;與辯方辯論的過程即接受不同知識、學會多維度看待問題的過程。能讓學生在準備過程、參與過程、總結過程中,收獲很多心理知識,學會團隊合作,學會站在不同角度理解問題,掌握共情等。

(二)案例分享討論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學生團體都是年齡相近的團體,根據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疑惑和經驗,相近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會讓團體成員覺得具有可借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團體心理輔導不同于傳統的一對一心理咨詢,但卻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游戲輔導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游戲的過程,分析學生的表現和投射的情感,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在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的趣味性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促進人際關系的建立,喚起他們對親朋好友的關注和關愛。

二、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課程內容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目前主要應用于認知、情緒、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等方面。

(一)認知

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通過認知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認知自我,掌握良好的認知方式。

(二)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通過情緒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家對自身的情緒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對自身的情緒變化更敏銳感知,同時也能明白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三)人際交往

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通過人際交往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學生對自己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大學生戀愛

在大學校園里面,大學生戀愛是普遍現象。通過大學生戀愛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家對大學生戀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如何處理戀愛問題,如何看待婚前、如何在婚前中保護自己等問題。

三、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效果保障措施

(一)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指導者

在團體心理輔導教學中,指導者的作用尤為關鍵。良好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效果,需要指導者對團體心理輔導理論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豐富的團體心理輔導經驗、有較好的共情能力、具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活動設計

以活動效果為目的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有些活動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活動設計活躍,學生情緒高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團體心理輔導教學重在體驗、領悟,指導者務必在活動后期引導學生反省、領悟活動的目的,完成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目的。

(三)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規模控制

嚴格控制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規模,人數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效果。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控制不同的規模。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團體心理輔導模式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心理學基礎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新應用,是開放式課堂教育方式,將課堂的主動還學生群體,能夠在短期內大范圍地讓學生快速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識,實現自我調節。

參考文獻:

[1]劉鵬飛.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

[2]鄭慧.團體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動[J].大學教育,2014.

篇(2)

(二)機構設置

成立經濟學院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室職責》,但因條件有限,設備不齊。

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迪老師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各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成立了經濟學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組(三級)。

(三)培訓工作4分

對輔導員、學生會干部、班委、團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進行了心理健康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日期:

1、200×××專題講座《大學生應如何進行人際交往》;

2、200×××專題講座《怎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

3、200×××10專題講座《調整心態,學會適應》;

4、200×××專題講座《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5、200×××專題講座《勇敢面對,愉快度過我們的青春期》;

6、200×××專題講座《如何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經濟學院20*-20*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撰寫了經濟學院20*-20*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能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和內容有:

1、關于做好20*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關于做好20*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3)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認真學習《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法》、《新疆大學各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職責》、《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制定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年工作計劃和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年工作計劃,為工作落實提供了保障。

(二)機構設置

成立經濟學院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室職責》,但因條件有限,設備不齊。

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迪老師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各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成立了經濟學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組(三級)。

(三)培訓工作

對輔導員、學生會干部、班委、團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進行了心理健康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日期:

1、200×××專題講座《大學生應如何進行人際交往》;

2、200×××專題講座《怎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

3、200×××10專題講座《調整心態,學會適應》;

4、200×××專題講座《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5、200×××專題講座《勇敢面對,愉快度過我們的青春期》;

6、200×××專題講座《如何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經濟學院**-**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撰寫了經濟學院**-**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能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和內容有:

1、關于做好**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關于做好**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4)

(一

)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認真學習《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法》、《新疆大學各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職責》、《新疆大學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制定了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7-2008學年工作計劃和經濟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200年工作計劃,為工作落實提供了保障。

(二)機構設置

成立經濟學院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設立經濟學院心理輔導室,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室職責》,但因條件有限,設備不齊。

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新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訓,迪老師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

各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成立了經濟學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組(三級)。

(三)培訓工作4分

對輔導員、學生會干部、班委、團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員進行了心理健康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及日期:

3、2007.12.10專題講座《調整心態,學會適應》;

4、2007.12.19專題講座《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

5、2008.4.17專題講座《勇敢面對,愉快度過我們的青春期》;

6、2008.6.18專題講座《如何看待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計劃、有總結

制定了《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經濟學院2007-2008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撰寫了經濟學院2007-2008學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總結。能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和內容有:

1、關于做好2007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關于做好2008級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5)

0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衡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面臨著學習及就業壓力,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近年來,由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引發了許多危機事件,這些事件值得全社會給予關注。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眾多高校建立了以學院為主導的二級心理輔導站,充分發揮了二級院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導作用,積極開展適合本院系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 高校二級心理輔導站的建設意義及優勢

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是指在高校原有校級心理咨詢中心的基礎上,由院系設立的致力于本院系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機構。院系二級輔導站的建立有以下優勢:第一,協助校級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各項工作,還能充分發揮院系層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面,讓廣大師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絕不是只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對多數學生進行發展性輔導,即幫助學生了解個人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學業、就業、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問題,預防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提升心理素質。第二,學生對院系輔導站的輔導者和輔導地點較為熟悉,更容易吐露自己的心聲,輔導者也便于對本院系學生進行跟蹤教育。第三,二級輔導站的設立有助于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通過對班主任、朋輩心理輔導員、班級宿舍心理委員的系統培訓,讓更多的學生及時得到幫助。[1]第四,二級輔導站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現狀及心理預期,能夠將心理工作開展的更具有實效性。

2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優勢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的一種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助人過程。團體輔導覆蓋面廣,在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少、資金緊缺的狀況下尤為適用,它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受益面,提高心理咨詢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不良的思想狀態,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因此,把團體輔導應用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既照顧到學生思想問題中的點,也照顧到了面,又使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輕松自然,這就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3 二級心理輔導站利用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團體輔導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將教育學和心理學更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而且為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思路。近年來,團體輔導已經在高校中受到重視并開始應用,以團體輔導作為提高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種方式,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發展趨勢。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的建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團體輔導的優勢對學生班級建設、人際交往、壓力管理等方面進行影響。

3.1 團體輔導對大學班級建設的影響

建設和諧班級是高校加強學生教育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團體心理輔導能促成班級內部和諧,使班級個體和整體處于和諧的狀態,同時也能通過協調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促進班級的外部環境和諧,為學生順利實現自我服務與自我管理、學生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2]。在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的指導下,幫助輔導員和班主任將團體輔導運用在和諧班級建設中,我們需注意一方面要正視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在班級建設中答案嘗試團體輔導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斷總結經驗與創新,為采取團體心理輔導法促進和諧班級建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3.2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當這些壓力不能及時有效得到緩解釋放時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甚至生命都會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壓力及其管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生目前的學業壓力、生活壓力更多的反應在班級層面,通過班級心理委員的定期反饋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3]。在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的指導下,可針對性的對專業或者年級存在的類似問題,制定針對性強的團體輔導方案,招募同質性團體成員,在較便捷的時間和地點展開階段性的團體輔導活動,及時、有效緩解學生當下心理壓力。

3.3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人際溝通的影響

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之一,人際溝通的水平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在校生活和學習狀況,也是為大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打下基礎。據相關調查表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人際關系困擾所占比例為47.8%,而有32.1%的大學生表現出輕度的人際交往困擾;15.7%的大學生表現出嚴重的人際交往[4]。在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背景下,可依托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對存在人際交往困擾的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到良好的人際交往模式,認清自身存在的錯誤認知觀念,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際交往模式。通過團體輔導可以更好地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促進人際技能的提升。

4 結語

高校二級心理輔導站既是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機構,也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層次延伸的重要載體。在二級心理輔導站的指導下,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利用團體輔導的優勢,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關注度、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扎實、做牢固,致力于培養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曼.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工作模式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145-146.

篇(6)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增和教育消費水平的整體提高,經濟社會領域的貧困問題在高校校園里日益凸顯,對占所有大學生15%-31%比例的貧困大學生,他們因家庭經濟的貧困繼而引發出的一系列的“心理貧困”問題,如內向孤僻的性格導致的自卑、焦慮心理,封閉不善交流的人際關系導致的孤獨感水平增高,以及很強的挫敗感導致的內疚與負罪心理,這些心理健康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在影響著貧困大學生的成才之路。因此,對貧困大學生這些心理問題現狀及疏導途徑的調查研究顯得尤為迫切。進而能夠盡快消除貧困生自身因經濟環境而形成的這些不良心理因素,使其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也非常符合國家、高校和社會期望這些貧困大學生能夠學有所成、一改貧困現狀的共同美好愿望。

一、研究對象、方法和理論

本文研究對象是遼寧大學的貧困大學生。研究樣本選取采用廣泛調查問卷法(約300人)。并且根據理論預設,綜合UCLA孤獨感問卷、大學生自卑量表、大學生人際交往量表制定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卷》。從貧困大學生中篩選出存在心理問題的60人進行分析研究,其中30人編組為團體組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教育,另30人編為對照組進行個人談話和觀察的普通教育方法。研究方法運用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6.0軟件對問卷實驗和數據做相關分析、T檢驗和回歸分析。對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和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和驗證。本文從貧困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自卑感和挫敗感三個維度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測試,調查研究產生這些孤僻、自卑、焦慮、抑郁、挫敗感強等心理問題的成因以及疏導途徑,并進一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對30人進行心理干預輔導,輔導周期為8周,每周1次,每次2小時。最后對團體心理輔導前后以及和對照組之間做數據差異分析,以此驗證團體心理輔導對消除貧困大學生自卑感、孤獨感等心理問題的有效性。

本文認為貧困大學生主要是由于自卑心理、孤獨封閉和挫敗感強而產生的各種不利健康發展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學業和就業。這些不良心理問題使得他們緘默孤獨、脆弱焦慮、敏感多疑、畏怯退縮,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人際交往和正確處理事情的能力。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正好能夠提供一個人際交往活動圈,對由于自卑而變得孤僻內向和自我封閉的貧困大學生來說非常有效,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減輕自卑和孤獨感,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起他們對成功的渴望與拼搏的動力。主要觀點是:1、貧困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較高,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活動范圍小、性格內向封閉;2、貧困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強,主要是由于其敏感多疑、示弱順從、優柔寡斷的心理問題;3、貧困大學生的挫敗感更強,主要是由于其敢為性低、畏縮怯懦、內疚負罪感的心理問題;4、貧困大學生優良品質是成就動機感強、樸實獨立、自律有恒。5、通過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能夠有效消除貧困大學生的孤僻、自卑和挫敗感心理。

二、實驗數據分析

1、問卷中UCLA孤獨感水平數據統計結果

首先,對照組在單獨談話心理輔導前、后問卷測試差異性比較如下,

從表2-1可以看出,對照組在單獨談話心理輔導前后的均值與標準差差別不大。從表2-2的T檢驗中得到t值為-0.321,說明對照組經過單獨的談話心理輔導方式,其孤獨感水平變化不大。

下面是團體心理輔導組(簡稱團體組)在團體輔導前、后問卷測試差異性比較,

團體組經過八周的團體心理輔導后孤獨感水平明顯降低,這說明團體組在團體輔導前后的孤獨感水平差異比較大,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降低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中的孤獨感。

2、問卷中大學生自卑量表數據統計結果

從表2-5中可以看出,團體組在團體心理輔導后自卑感自測得分明顯改善,經過團體輔導,自卑感降低,成就幸福感提升,達到了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注:如果總分在45-60分,是由于過期斷定不行造成的自卑;總分在30-44之間,說明是由動機與期望過高引起自卑;如果總分在15-29分之間,說明平時沒有自卑感,而且引起自卑往往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這些說明階段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有效的改善貧困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問題,使他們從內心不在受成就動機和挫敗感的太多影響,改變以往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

三、討論和總結

1、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與原因分析

近年來,許多調查和研究都表明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大程度影響著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將來他們的成才問題。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僅僅存在于經濟貧困大學生群體,所有大學生都會面對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目前貧困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現狀水平向好壞兩極化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貧困大學生無論生活還是學業表現都很優秀,他們多數能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生活自理能力、獨立性和有恒性都強于普通大學生。但是也會對少數貧困大學生因性格孤僻、沉迷網游、敏感多疑、人際關系緊張等等因素而不斷落后以至于生活和學業都成問題的現象感到疑惑。為什么有這么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中還有這些情緒低落、自甘墮落的問題生呢?其實,這是所有貧困大學生都會面對的因為“經濟貧困”而產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經濟上帶來的貧困、長期處于經濟條件差的生活環境以及自身成長的教育環境都會給貧困大學生帶來不可避免的自卑感和較強的成就動機感。而自卑感和成就動機感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是一把兩面刃,有時它能夠體現出激勵人們奮發圖強、艱苦樸素、自立自強的積極一面,而有時它也使得人們產生消極的一面,比如非常自卑、孤僻、強迫、抑郁和偏執等等不良心理狀態。因此,認識到貧困大學生群體所要面對的這些孤獨感、自卑感和成就感強等心理問題,我們的思想教育活動就要抓住這些心理問題將會帶來的積極因素而避免消極情緒的影響。

經濟貧困大學生群體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以及自身的心理現狀決定了他們在不同階段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正確積極向上地應對這些心理問題能夠更加激勵貧困大學生奮發向上。而且這些影響因素都是綜合發揮作用的,因此對于幫助他們面對和疏導這些心理問題的對策就不會是簡單的方法,而是綜合多渠道、多領域共同作用的應對策略。對貧困大學生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就有助于其在與人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能夠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合理計劃和實施目標、正確面對成敗,從而使他們擺脫自卑、孤僻和挫敗感等消極心理因素影響,最終向著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方向前進。

2、團體心理輔導對孤獨感強的貧困大學生的引導對策

貧困大學生經常會陷入較強的孤獨感中,調查中表明他們通常重視學習、樂于承擔家庭責任以及協助家庭事務的處理,從而使得他們中大部分的個人愛好變得簡單或者缺失,導致在同齡人中缺乏共同愛好和談話資本,以至于交際圈狹窄,而且交流能力不高。這些常年來缺失的人際交往經驗使得他們的人際關系在來到一個全新陌生的大學校園里之后變得更加緊張。他們得應對其他大學生所帶來的不同的生活習慣,比如起居、飲食、節日、運動、文化活動、娛樂等等方面都會讓他們由于經濟上、文化上以及精神上的不同背景而產生問題,這些生活和學習上的積累下的問題會對他們的思想和心理上產生很大的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心理問題。比如自卑心理更加嚴重、更加敏感多疑、交流更加困難,或者憤世嫉俗、圈子更狹窄以至于孤僻的現象常有發生。這些都不利于貧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思想發展。

因此,更加有針對性的為這些可能產生人際交流障礙的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傾訴和交流經驗的平臺就顯得非常重要。建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小組,重現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特別場景,如為每一個貧困大學生舉辦小組生日聚會,組織團體文化體育活動等等。適時合宜的貧困生團體活動、積極有效的小組討論和活動經驗總結能夠減輕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負擔、豐富他們的日常活動和愛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理解力、增進與其他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集,使得他們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他人進行交流,以一個健康輕松開放而不是敏感自卑封閉的心態去面對大學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人。

3、團體心理輔導對自卑感強的貧困大學生的引導對策

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通常外表堅強、而內在自尊心較強。然而經濟條件上以及生活環境上的約束使得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感到更加沒有自信和從容。他們往往不積極參加團體活動,即使加入也很難融入其中,更難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他們生活通常比較節儉、消費比較節制,往往會受到校園一些浪費現象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有的會覺得更加羨慕而去盲從跟風,有的會變得更加節儉以至于不能理解他人的正常需求。這樣往往會因為羨慕而滿足不了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亦或是更加封閉變得憤世嫉俗。其實這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往往都是他們對經濟貧困本身不能有很好的認知而導致的。

因此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中就更應該注意如何提升貧困大學生面對經濟貧困現狀的自信和積極態度,比如組織勤工儉學活動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光榮和收獲的美好,組織家教輔導交流活動為他們提供兼職收入的機會和社會實踐經驗等,活動前認真的計劃和做好協調工作,活動中尊重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建議和選擇,活動后進行階段性的交流和總結活動。增強他們的信心和能力,擺脫退縮和懦弱的習慣,讓經濟貧困的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優點和能力,勇敢面對貧困現狀,牢記只有依靠勤勞和智慧才能創造美好未來。

4、團體心理輔導對成就動機強而導致挫敗感的貧困大學生的引導對策

通過調查,貧困大學生往往成就動機感很強,他們具有勤勞樸實的特征,在同齡人中責任感、自律性和有恒性都比普通大學生強。因為他們普遍來自邊遠地區、農村或者經濟不發達地區。這些學生通常能夠認識到學習機會的不易、往往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恒心取得優異學業成績,獲得獎、助學金。但是往往因為對獎學金這方面經濟補助的強烈需求,使得他們在平日的大學生活中幾乎全部時間用于刻苦讀書而不善交流表達。但面對市場對綜合素質人才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再加上社會存在不正當競爭帶來的就業壓力,使得貧困大學生變得更為自卑和焦慮,愈發強烈的成就感在不斷的失敗中受挫,這些不良心理使得他們不能正確面對失敗和現狀,而在不斷積累的緊張憂慮中學習和生活只會造就內向孤僻甚至偏執的不健康的心理和思想,嚴重影響貧困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必須在充分理解貧困大學生急于擺脫貧困現狀帽子的心理前提下,立足于如何指導他們規劃未來職業生涯而明確學習目標,正確梳理每一次前進道路中的成敗得失所帶來的不良情緒,發揮出貧困大學生成熟穩重、艱苦樸素的優秀品質,為他們的成才之路出謀劃策。比如職業生涯規劃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組織事業成功的校友進行講座和經驗交流等等活動。

總之,當代貧困大學生所要面對的來自社會、家庭、高校以及自身心理的壓力非常沉重,作為高校教育者在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要重視正確疏導他們的心理問題,讓存在心理問題的貧困大學生從自卑、怯懦和挫敗中走出來,通過高效率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形式,組織開放性、交互性和分享性強的各種人際交流、文化體育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在活動中釋放他們的心理壓力,增進他們與同學間的友誼和情感,交流他們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逐漸克服孤僻、自卑和急于成功的挫敗感等不良心理,使得他們逐漸擺脫貧困的影響,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自己和祖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陶傳譜.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初探.湖北社會科學.2003.

[2]歷玉英.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產生的原因及措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1.

[3]王濤.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寧夏大學學報,2002.

[4] 張建英.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01).

[5] 劉倩倩,李輝.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研究[J].昆明大學學報.2006(03).

[6]張曉霞.高校貧困生問題的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3期.

篇(7)

關鍵詞:體育教學;大學生;心理調解;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快發展,大學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上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案件越來越多。更有資料表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 25%,近年來已達到30%。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開展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調解,是關系到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責任。警官院校的學生處于大學生向警察過渡的時期,較一般大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需要更強的心理素質,本文就警體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調解進行研究。

1研究對象

以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方面的書籍,閱讀中國知網上近年來相關的論文與資料,總結當前研究的進展與存在問題,為本文的寫作提供參考。

2.2專家訪談法

就全國警體教學的專家進行訪談,咨詢專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解的意見。

2.3問卷調查法

就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學生300名,其中男生200名,女生100名,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有效問卷293份,有效率99.3%。

2.4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

3結果與分析

3.1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自我評價分析

對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現狀自我評價調查,從表1的結果來看當前大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僅有11.6%的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了解,有16.4%的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有高達46.1%的學生一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有25.9%的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現狀。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心理健康也成為人們關注的方面,如何引導大學生關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今后高校教育要考慮的問題。

3.2警察院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解的作用分析

警察學校的學生較比一般高校學生有著顯著的差異,警察院校的學生專業課較多,學習壓力大,學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要求嚴格,學生訓練非常艱苦,有很多學生常常處于焦慮當中。而體育教學可以很好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調解,塑造健康的心理。由于體育課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通過體育課教學,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同時,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有很多自身情緒和情感的體驗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來緩解緊張的心理,化解大學生的不良思想情緒,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通過體育課中的團隊合作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在團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有利于緩解因學習產生的焦慮。可以說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解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3.3警察院校體育教學中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分析

為了解當前體育教學中心理輔導存在的不足,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有48.8%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心理教學內容較少,有21.5%的學生認為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差,心理輔導能力不足,有19.1%的學生認為體育教學中心理輔導內容落后,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從這些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當前體育教學中心理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由于警察院校與普通高校有著明顯的區別,警察院校是為培養警察做人才儲備,體育教學內容多是以格斗、散打這些實用性較強的項目為主,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而對學生心理輔導相對較少,這樣的體育教學不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輔導。

4結論與建議

4.1當前大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較少,缺少心理方面的健康輔導。

4.2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4.3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4.4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體育課教學應該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掌握心理健康的調解方法,使學生可以及時的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調解,從而預防和排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

4.5對現行的體育教學進行改革,體育教學要以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體育教育要包含健美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

4.6加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體育教師心理健康輔導的能力。體育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健全的心理素質,加強體育教師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學習,更新教師的教學理解,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銜華,全宏艷,蔣湘祁,蔣艷華,羅軍,劉芳.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顯性課程效用的實證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2]陳東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探析及應對措施[J].文教資料,2010(24).

[3]周勇.淺談大學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眾科技,2009(12).

[4]金勇,嚴紅玲.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索[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

篇(8)

一、 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優勢

      為了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國高校普遍構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網絡:一級網絡由班級心理衛生委員等學生干部組成,二級網絡則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和院系黨總支書記,主要起著跟蹤輔導、早期預防的作用;三級網絡則由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專職教師及聘請的專家教授組成,其職能主要是制定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計劃,并給予一、二級網絡一定指導,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給予咨詢。輔導員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光是大學生心理輔導的主力軍之一,彌補現有心理輔導的師資不足,他們在大學生心理輔導方面還具備其他高校工作人員無法比擬的優勢。

      1. 與學生聯系緊密,便于開展心理輔導工作。《規定》要求,我國高校應按照1:200的師生比設置專職輔導員配備專職輔導員。輔導員對學生情況最熟悉,也更容易發現學生心理狀況的異常,及時了解情況并給與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幫扶。學生們容易對輔導員產生信任感,遇到心理問題都喜歡向輔導員尋求幫助。心理問題通常都是越早干預效果越明顯。許多因心理問題而發生極端行為的學生大多數是因為前期的征兆沒有被及時發現和干預而造成的。有了輔導員與學生的及時溝通和疏導,可以降低心理問題發生幾率。對于長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學生,輔導員可以通過談話、組織活動等形式進行干預消除,或避免不健康的心態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個人交際等方面。

      2. 具備雙重身份優勢,有利于推進心理輔導工作。《規定》指出,高校輔導員具備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 這為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提供了便利。他們除了能夠提供學生進行單獨咨詢外,還靈活利用不同場合開展心理輔導活動。部分高校輔導員有定期談話機制,即輔導員定期約見學生個人或某一寢室的學生,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生活的收獲或其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利用這樣的機會,能及時發現存在于學生中的心理隱患和心理問題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此外,輔導員利用周日例會、班會等場合傳播心理健康的理念,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等。作為政工干部,輔導員還可以組織和開展系列活動,如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周、團隊素拓日等活動來推動心理輔導工作的成效。

      3. 與學生心理距離較近,有利于提高心理輔導效果。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普遍比較年輕。大多為剛剛畢業不久的研究生,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讀書期間都擔任過不同層次的學生干部,能夠較快地接受新興事物,比較容易理解在校大學生的想法、感受及需求。因此,師生間代溝較小,溝通更方便。在日常生活中, 學生普遍對輔導員比較信任。遇到學習、生活、就業甚至是個人感情方面的困惑往往都比較愿意主動像輔導員尋求支持與幫助。輔導員隊伍作為研究生畢業的高學歷政工隊伍,具備較深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心理輔導時也能給與學生較有針對性的建議。

二、 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的困境

      高校輔導員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前高校輔導員履行心理輔導職能的情況并不理想。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不足。《規定》所列出的輔導員工作范圍涉及的都是很細致瑣屑的工作。而且當前許多高校的輔導員職責不明確, 學校各部門將各種涉及學生的事務,事無巨細都交由輔導員去落實完成。從思政教育、安全維穩、學生宿舍的衛生檢查、欠費催繳、獎助學貸等。這使高校輔導員每天忙于應付各種事務, 很難靜下心來關注、研究學生的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實際履行心理輔導的職能很不樂觀。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幾率增高,問題也趨多樣,處理難度加大。疲于應付各種事物讓輔導員難以深入研究學生心理問題的新特征,在處理問題時顯得力不從心。

      2. 輔導員缺乏開展心理輔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生心理輔導要求輔導員運用心理學理論、思想和方法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解決各類心理發展問題的活動,不但要求輔導員有交叉、綜合的學科知識, 還要具備相關的心理輔導專業知識和理論素養, 甚至心理輔導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國內有研究發現,73. 5 %的輔導員認為自己缺乏心理輔導的知識技能 [2]。盡管輔導員入職前都接受過一些心理輔導方面的培訓, 但培訓多以介紹心理學基礎知識為主,并沒有心理輔導技能的學習和實踐。這使許多輔導員在進行心理輔導時, 將輔導變成了單純的說教, 并不能向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不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3. 輔導員對開展心理輔導信心不足。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心理輔導是一項能夠挽救心靈和完善學生心理發展的崇高事業, 但數據表明,大多數輔導員沒有心理學及相關專業的學業背景,而且心理輔導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來自于上崗前的系統專業訓練和上崗后的在職培訓。這對于心理輔導這項不僅需要系統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扎實的技能訓練,而且還需要輔導員有很高的個人綜合素質的工作,大多數輔導員坦言自己難以勝任。 

三、 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

      心理輔導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她不同于專業教學、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性學生事務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同于專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活動。她帶有強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管理的特征。這在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心理輔導的要求達到前所未有的強烈的背景下,對于輔導員而言,提高心理輔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選聘機制。《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搞好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不難看出,與專業教師及專業技術人員相比,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特征不明顯,職業崗位定位不高,沒有特殊任職資格要求及專門任職條件,招聘過程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而心理輔導作為高校輔導員的重要職能之一,對工作者在心理學基礎、工作技能以及個人基本素 質方面都有較高要求。通過完善輔導員選聘機制,把握人才引進關,是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要途徑。心理輔導能力的提升方面容易通過培訓而實現和改進的,引進自我認識較高、心理素質較好、工作能力較強的輔導員尤為重要。

      2.加強心理學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心理輔導實踐。理論學習是開展實踐工作的基礎。能夠成功開展心理輔導的輔導員在知識結構上,除了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還要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如《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知識等。同時,還應學習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巧,如《心理咨詢理論流派與操作方法》等。另外,還要掌握一些基本心理測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如《心理測量學》、《心理測量技能》等。此外就是了解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了解學生在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區分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正確對待不同心理輔導對象,工作方式方法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使心理輔導工作更有針對性。我們都知道,扎實的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不斷深化的過程。高校輔導員必須克服短期速成的急躁心理,要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分享和提高。除了由輔導員自行探索積累工作經驗,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邀請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學專家或心理咨詢師深入輔導員心理輔導一線,通過結對督導和案例探討等途徑提高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實踐技能, 切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另外,學校可創建平臺,組織輔導員群體或輔導員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實踐中遇到的難題或典型案例, 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 掌握心理輔導的方法,提高工作成效。雖然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統一于“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培養,但是二者在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最應避免心理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心理化,應從思想教育的模式中走出來, 從以“教導”為主轉變為以“引導”為主, 從單向勸說轉變為雙方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轉變為幫助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傾聽,理解學生, 使他們拋開顧慮, 對輔導員產生信賴感,進而掌握學生提供的各種信息使他們的想法更加合理, 對自身問題的理解更加準確, 從而達到其自助的目的。

篇(9)

Abstract:it’sindicatedinrecentresearchthat20%-30%ofcollegestudentsaresufferingfrompsychologicalproblems,mainlybehavingasterror,anxiety,obsession,melancholia,senseofemotionalcrisisandneurasthenicetc.Facingthestudentproblemscausedbyincreasinglyheavypsychologicalpressure,educatorsinhigh-leveleducationalinstitutionsshouldattachgreatimportancetoit.Thetraditionalmethodsforpsychologicaleducationmethodssuchasindividual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andhelp,psychologicalhealthlecture,mediapropagandaarefocusedonpopularizationofpsychologicalhealthknowledge.Withthedevelopmentofpsychologicalproblemincollegestudents,thesetraditionalmethods,limitedbytheircoverageandeffectiveness,couldnotmeettherequirements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Team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whichprovidesmentalassistanceandinstructionsinateamcircumstance,areplaying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psychologicalconsultationinrecentyears.

Keywords:groupcounseling;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education

一、團體心理輔導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浪潮的沖擊,社會結構的分化,利益分配的調整,社會節奏的加快,各種思潮有沖擊,我們的大學生在心理行為等方面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主要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情感危機和神經衰弱等。面對日益沉重的心理壓力,我們高校教育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團體心理輔導(groupcounseling/guidance)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或團體心理咨商,是相對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而言的,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由領導者根據成員問題的相似性或成員自發組成課題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展或共有的心理問題。

團體心理輔導的優越性在于將團體作為一個微型環境,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壓抑的成員提供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在這個寬松的環境中,參與者探索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學習有效的社會技巧;團體成員之間能討論彼此的心得體會,并不斷審視改進自己,培養成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團體心理輔導可用來滿足各種特殊群體的需要,是當展最快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形式之一。團體心理輔導自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中國后,高校經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全面客觀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二、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這種形式在我國雖然開展了一段時間,但水平參差不齊。在研究中,輔導人員的活動設計水平也有較大差距。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教師在設計、性質、目標和對象上要全面考慮,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此外,輔導人員的知識水平,是否受過系統訓練,都影響活動的設計,最后也會影響到輔導效果。院系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要特別注重互動性、實踐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目前高校中常用易操作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主要有: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一種很重要和常用的技術。20世紀20年代,為了培訓有效的生產領班,心理學家莫雷諾根據他自創的團體心理治療技術——心理劇改變提出了角色扮演培訓方法,其方法是讓團體成員依據一定的故事情節,簡單模仿故事中的人物,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達到理解他人、增進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際關系與人際溝通不同技藝和觀念、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來研究困難情境中不同行為的可能結果的優點。此法對于大學生增強人際關系尤為有效。

在實施角色扮演法時,受訓者扮演分配給他們的角色,并獲取有關背景信息(如工作或人際關系的問題)。當然,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學員對他所進行角色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對學員在培訓中的要求可能更高。隨著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角色扮演這一沿用至今的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展現出來更多的活力和其培訓的實用性。

2.行為訓練法:安排一定的訓練任務,要求組員按時完成,以達到養成良好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的目的。其中行為訓練法應遵循從易到難、示范性、及時強化原則。其程序為情景的選擇與描述——確定訓練目標——團體討論——提供示范——正式訓練——總結與評價。

3.心理劇: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組員扮演。心理劇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模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它以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參加者通過演出這個角色,體驗到一些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情感和態度,并達到宣泄情緒、減輕壓力的目的。在大學校園當中,可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問題編排一些反映實際情況的校園心理劇,通過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達到思想上的碰撞、心靈上的共鳴,以取得較好的心理輔導作用。

4.游戲輔導:此類心理輔導是以“游戲”作為中介,使成員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進而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心理游戲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流行,最近幾年才進入中國。心理游戲進入高校課堂,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新嘗試。當代大學生因為價值觀的多元化,加上社會競爭激烈,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對周圍存在的關懷已開始慢慢淡化。開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調動起學生切身參與的樂趣,體驗到意外的發現;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戲活動喚起當代大學生對生活的激情,對周圍人的關注,對父母的關愛,極大地沖擊了個體的人生價值觀念。

5.音樂心理調適訓練:音樂可以說是最能表現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的藝術形式。借助音樂旋律的節奏,可以調節和改善人的心理狀態,使之趨于和諧、平衡并逐漸向健康發展。音樂可以陶冶性情、豐富情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長。其原理是運用音樂體驗的形式,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心理健康,其心理機制是審美反射的生理機制和聯想的認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過程。音樂治療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起著調節情緒,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作用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于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于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

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于發展的功能,這是咨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系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

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

四、團體心理輔導的前景

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后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篇(10)

著名作家劉心武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態,猶如一條線,而人身上的優點,就像一顆顆珍珠。良好的心態會將珍珠穿成一串美麗的項鏈;而一條脆弱的線,會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價值,”的確,優秀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在大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無法回避的現實課題,應勢在必行。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如何指導大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知、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更好地適應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復雜的社會形勢,成長為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和心理調節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心理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論教育和高校德育實踐教育得以整合與實現的基礎與橋梁,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了高校德育內容的完整性,才能進一步實現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學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特殊的一個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當前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心理問題:

(1)大學生生活適應性差。我們強調大學生生活要“自覺、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能較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等,在學習方面,存在被動學習現象,無法較快的拜托中學“逼學”、“填鴨式”學習思維,形成主動學習習慣;在生活方面,衣服褲子、床單被罩請人洗。且現在多學學生都是獨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辦,學校老師“寵著”,一旦在學習、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點波瀾,往往顯得無所適從,甚至懷疑自己。

(2)追求怪異,講求獨特。“90 后”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并沒有能夠供其進行參考和一起成長的伙伴,所以通常喜歡跟著時代潮流,現在的“哈韓”,“哈日”現象使“90 后”盲目跟風及模擬的問題越來越嚴重。90后大學生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因為這一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是父母來包辦他們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務的次數很少,經濟以及日常事務方面都過分的依賴父母。

(3)社會交際能力薄弱。當前進入大學的都是 90 后學生,面對的是新的室友、同學和老師等,由此形成的同學、師生和異性關系讓很多學生極不適應,有的學生一直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從未離開過,不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幫助人,生活在自我閉鎖的世界中,沒有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問題時無人可訴。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使他們成長的道路變得更加順利,他們的成長被贊揚和呵護不斷的圍繞著,優越感太強,在他們的世界里充滿著陽光和笑臉。但是這樣的成長經歷使這些“90 后”大學生們的心理太過脆弱,不夠堅強,一不小心就會喪失信心,嚴重的情況會導致他們形成厭世的情緒。筆者在本院校系對于“對待挫折態度”的調查,經過調查的 100名“90 后”新生,在遇到挫折后希望“總結經驗,重新來過”的人占 73%,大部分“90 后”大學生心理素質過差,沒有足夠強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徑

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正確對待“90 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時代的青年都具備自己獨有的特點,社會、家庭、個人以及學校的共同作用促使著這些特點的形成。在對待“90 后”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時,應該持有一顆平常心,對他們的特點進行適當的利用,針對他們的特點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教育形式。首先應該對他們身上存在的共同特點予以承認,然后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對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加以理解,因為只有了解了他們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強課程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按照貼近當代90后大學生的心理、貼近大學生的生活、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的原則,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和多元化的相關選修課程。課程設置和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大學階段教育的全過程,分年級和專業有所側重。例如,一年級主要是適應、自我和學習心理輔導,二年級是交往、情感和戀愛心理輔導,四年級側重于就業和成才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學理論傳授,要有活動性、互動性和體驗性,還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3)開展心理輔導和健康咨詢工作。高校要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健康咨詢工作,要積極創造條件面向全校學生,通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心理行為訓練、書信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按照相關編制規定合理確定高校心理輔導教師人數,建立一支由專職人員、兼職人員、教師和學生心理輔導員多方面聯合組成的工作隊伍。在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隊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識與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爭取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支持與指導,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職相結合、專業發展背景互補、多學科人才融合、專業綜合素質較高、人員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加強專業學習培訓,把心理健康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總體培訓計劃,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采取自學、函授等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資質,同時盡快解決從事此項工作教師的工作量與職稱評定等實際問題。

(5)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條件,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學生感到輕松、民主、和諧,保持良好的心態,還可以使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還要動靜結合,并輔之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便形成一種和諧、奮進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大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影響之中,促使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危機感。

(6)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將高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對一些不良現象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辨別是非的綜合判斷能力、承受挫折的適應環境能力。

上一篇: 體育教師年度工作總結 下一篇: 見習期自我鑒定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 | 亚洲色大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