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2 09:15: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篇(1)

1.備教材:仔細閱讀材料,備內容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歸納知識,總結規律。

2.備學生:編教材的專家不可能把每個使用教材的學生都切實考慮,所以備課時預測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出相應的調控方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編寫導學單:導學單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單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每個環節。編寫時應根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基礎知識、典型例題、當堂訓練、課后鞏固等知識,并且盡量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編寫的內容要按易到難的順序編排。

二、課中

我采用“一堂兩段”教學方法,“35+10”,前35分鐘進行教學,后10分鐘讓學生當堂訓練,教師批改,精講錯題,做到堂堂清。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激趣導人,展示目標

導入要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心。導人的時間雖短,但對整節課的成敗卻至關重要。

2.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孟子說:“教亦多術矣”。“術”即教學方法,只要能讓學生在課中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鋒面一節內容授課中,學生對鋒面的概念難以把握,所以在授課時結合鋒面示意圖指導學生搞清楚鋒面、鋒區、鋒線等概念;同時,學生對鋒的形成、發展、消亡的動態過程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時相應采用多種方法,如讀圖指導法、多媒體動畫演示法等,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對于暖鋒和冷鋒的教學,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鋒面圖像的基礎上,比較分析出兩者的區別。然后讓學生列表歸納,加強理解和識記。

3.妥善處理教學細節

有了好的教學方法,但若細節處理不當,必然會影響45分鐘的教學效率。所以,我覺得應在課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處理細節。

比如:我在上課使隨手帶著指圖的工具。地理課是需要大量指圖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圖。在投影儀的燈光下,講臺上的老師的臉龐光斑陸離,影響地理老師的“光輝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師用手去指圖,人離地圖很近,學生就看不見老師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圖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圖中重點所在。

4.充分重視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指導學生預習。“磨刀不誤砍柴功”,預習不是看一遍書即可,所以我在課前給學生的導學案中列出提綱,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課。

(2)指導學生聽課。動耳、動腦、動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將課堂重點、難點理清:

(3)指導學生復習。指導學生利用晚自習將新授內容復習。學生自己做題時,不可每做一題,便尋找答案。每做完一節內容,用紅筆校對。自己先尋找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若發現不懂,再在相應題目中留下標記,課后問同學或教師。

5.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得好:“對一切來說,只有喜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可使枯燥的內容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意義中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變化這一知識點時,假如教師只是純粹進行理論的敘述,學生將不知所云,多媒體的是用有些不夠直觀。因此,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用長短一樣的黑白兩根線,分別表示晨線、昏線;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線。演示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從而引起了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在整個45分鐘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充分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得45分鐘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環的類型授課中,活動討論:全班同學分成三組,分別繪制海上內循環、海陸間水循環、陸上內循環示意圖,學生繪制,我進行指導,提醒畫好的同學相互交流。學生討論畫好后。小組推薦代表上臺,投影繪制作品,講解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我進行點評。

7.合理的評價制度,提高學生信心

目前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以我為中心,懶散、拖沓已經成為習慣,設置合理的評價制度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比如:在畫水循環的過程中,有位同學少畫了“下滲”環節,我的評價是“你的繪畫很有創意,但少畫了

篇(2)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個體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學生學習好壞有很大的因素是興趣愛好,教師如果不提起他的地理學習興趣,成績就很難理想。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研究,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特點和成長的需要,投其所好,用他們關注的焦點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課堂中來。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接觸、細致觀察,對學生有個大致的判斷和了解,隨后會創造機會讓朗誦好的孩子朗誦,讓板書好的孩子板演,讓觀察能力強的孩子記錄,讓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論述,讓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思考……讓每一個學生都做課堂的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定位,都有機會表現自己,在參與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獲得知識。

我們學校的學生,多來自周邊的農村,因初中地理課很不受重視,所以學生的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系統的地理學思維……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講授的時候,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補充與地理學習習慣的培養,抱有足夠的耐心,使學生積少成多。對于一些針對地理方法的學習,首先,講解可首選傳統的講授法,則最易被學生接受,隨后引導學生再遇到類似的內容運用比較法進行知識遷移。例如,講到全球氣候變化時,教材中提及了“孟加拉國”、“圖瓦盧”兩個國家,學生較陌生,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世界地圖”,找到其一的絕對位置與相對位置,再分析它的氣候、地形等信息,然后讓學生類比研究另一個。其次,利用激勵的方式,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信心與積極的態度。如,很多學生到了高中還不知道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使知道,也是皮毛。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天畫一個省級行政區,并及時挑出畫得好的做板畫,同時對進步很大的學生予以表揚……學生們的熱情高漲。創建趣味課堂,玩中學、學中玩,如讓學生表演飛天,來探究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工業區位選擇,讓學生暢想榮歸故里在家鄉辦廠的情景……

二、生活在哪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且新課標也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時時刻刻都在學習”,生活也是學習,再也不會認為學習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樂趣。

現行教材中有些案例學生不是很了解,不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學生又沒有實際生活經驗,所以對一些非身邊的案例學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我們改用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關系密切的案例去類比推演,就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再學習、再轉化的時間。例如,講解城市功能分區時,可用安圖縣的市場和周圍的居民區為例,比較面積大小、交通便利度以及它們的界限等,學生很容易理解。亦可采用接受式教學策略:在原認知結構中找到可以同化新知識的原有關知識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同化提出新的規律或原理用實例來說明檢驗規律、接受規律。如,講解河流地貌時,首先讓學生表演下課爭搶出教室門口的情境,分解出三個步驟“擠入門口”、“左右擺動”、“成功出去”,對應河流地貌形成的三個時期;對于“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理解,直接問學生哪一岸有魚、為什么、水流如何等。

事實表明,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教學,既能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內動力,使學生愛學習。

三、地理在哪里

篇(3)

國家新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開篇指出:“地理課程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對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難看出,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教學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方向轉變,從而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在實施地理新課程中,必須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成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養成關心社會生活的態度”,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及終身學習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礎。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處理地理新課程和現實生活關系時,常注意其間的密切聯系。例如,在“經緯網”教學中,就以學生看電影、找座位的生活經驗來安排教學活動,可讓學生憑電影票上的“幾排”、“幾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這個實例,學習用經線、緯線的交*點來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當地理知識融入生活情景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容易突破“經緯網定位”這一難點。再如教學“氣候的變化”時,提前布置學生每晚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學習播音員怎樣由衛星云圖預報天氣,分小組討論如何合理安排農事、調整出行計劃,感知氣溫和降水變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例,能讓學生認識到:很多地理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著密切聯系,從而感到學習地理知識對自己的生活的確有用。在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同樣,教學“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時,針對各地農民焚燒秸稈的做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農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對本地空氣質量造成什么影響?如果自己經過這片田地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在田地里燒秸稈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有哪些?進而思考討論有效利用秸稈的方法和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大氣粉塵的措施。在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主導的含義是“引導事物向某個方面發展”。很多教育者對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有著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安安靜靜的聽;教師連續提問,學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發揮了主導作用。教師主導作用是扮演好一個指導者、組織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學習效果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定期進行自我判斷、自我指導、自我反應、自我觀察、自我調節、自我激勵以及自我評價。總之,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是師生互動和交流的平臺,是引導學生提高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注重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也就是說教師的教育觀念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的效果。

三、構建和諧地理課堂

和諧是美的最高境界,“美的真諦應該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就造就了環境的美。”和諧的地理課堂不僅面向學生的現在,更注重面向學生的未來,既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注重學生身心自然的發展。在和諧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平等,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呈現出協調、配合與多樣性的統一,使課堂教學的各種主要因素處于良性互動、并得以充分發揮的狀態,使學生能自覺、積極地進入學習,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以優化,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如果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就能創造出教學藝術的和諧。因為和諧能夠產生動力,提高效率,產生最佳效益。

四、抓住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培養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就道出了興趣與學習的關系。

五、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應避免以下兩種評價的負面影響:

1.忽視了過程評價,影響地理學習效果以及學生對地理課程價值的正確認識

地理測試往往具有滯后性,教師從試卷中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時,某一內容的教學過程已經結束,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多數時候只能在下一輪的教學中通過改進教學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影響了本屆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同時,這種忽視學習過程的單一評價方式,往往給一些學生一種“平時不用學,考前臨時突擊就能過關”的錯覺,教學評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能真正發揮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教育功。

2.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弱化了主體意識

單一書面測試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受評的位置,沒有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也就很難對學生起到激勵、促進作用,失去了評價的激勵功能。

六、實踐活動選題要結合教學內容,體現地理特色,貼近學生生活

例如,針對教材中“地圖”和“地震的威脅”這兩部分知識,設計了“繪制家庭居室平面圖及家庭避震攻略”實踐活動。活動的具體要求是,學完地圖知識后,繪制家庭居室平面圖;學習地震的威脅前,讓學生試著找出自己家中安全的避震區域并用綠色標出,并找出在家具擺放、裝修中人為制造的避震和逃生安全隱患,學習完地震的威脅內容后,和家長一起清除安全隱患,再重新繪制一幅家庭居室平面圖并標出安全區域。這項活動通過繪制家庭居室平面圖考查對地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通過學習“地震的威脅”前后,學生對家庭避震安全區域的認識,不僅加深了學生和家長對災害的發生、防御的正確認識,具有了安全意識,而且能基本掌握自我保護的措施。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地理課程的確提供的是與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地理能夠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七、教給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篇(4)

一、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化難點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每周集體備課時,我們牢固樹立目標意識,科學地制定每周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其次,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如何在教學中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抓住重點的教學,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每堂課都有教學要點需要學生掌握,要學生把握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必須要做到突出重點,從而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便于學生掌握。在教學中如何確定重點呢?這就要求全組老師要集體備課,在備課活動中,全組教師認真學綱,鉆研教材,學習教參及刊物的相關資料,并虛心請教有經驗的教師,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運用集體智慧,明確一節、一章和全書的重點及重點的層次與聯系。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讓每位教師學會重點的確定方法。在教學中還應抓好重點的教學。第一要突出重點;第二要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學習情況,便于調整教學活動;第三要對重點知識內容及時強化;第四要對重點知識歸納網絡,學完一節、一章、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要把重點知識整理成知識點、知識線和知識網絡,使所學知識概括成系統,以便形成一個優化的系統和知識結構,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往往有一些知識學生難以明確,難以掌握。我們在集體備課時,本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精心設置問題,降低難度,減緩坡度,化繁為簡,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把學生一步步引向廣闊的知識天地,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例如,“地球的運動”這一節知識是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難點,一部分學生由于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缺乏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僅憑課本羅列的知識點和插圖往往讓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很難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發揮備課組集體智慧,自制地球運動的多媒體課件,用動畫分別演示地球的自傳和公轉、黃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晝夜更替、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重難點知識,安排學生輪流到多媒體教室觀看,邊觀看邊講解,運用動畫把抽象的空間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完成教學目標。

二、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重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兩張皮”的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問題的情景,從而使教師的所教與學生的所學、所需有機地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三、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教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教法。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心理狀況,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多數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教材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忽視學生和教法,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學生,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設問題情境,促進主動探究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已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積極思維。平鋪直敘的講解只會使學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難以啟發學生思維,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特別是應該多提出一些高質量的、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例如,在學習有關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時,學生能夠輕松地脫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礎上提出疑問:“如果夾角變大,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會怎樣變化?”“如果角度變小,地球上太陽直射的范圍及南北半球氣壓帶和農作物的分布將如何變化?”通過設問條件的變化,把看似無疑的結論問題化,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欲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理解“地軸和黃道面的夾角與黃赤交角之間,黃赤交角與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之間,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的范圍及南北半球氣壓帶和農作物的分布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平中激疑,促進學生在深化對地理知識的認識過程中,思維活動得到啟迪。

篇(5)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教師,我們自己首先要端正好態度,切記不能“唯分數”論,把地理課當做一門無關緊要的副科。試想,如果我們為人師者都不重視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的話,我們又如何能夠教育好學生,如何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端正態度,認真備課。

一、端正態度,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所謂備好課,就是要廣泛地參考有關資料,深入地理解教材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設想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另外,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果只靠教師的個人能力,是難以應對新時期新環境下教學要求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的。因此,地理教師應該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集體備課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從而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例如,課堂提問的問題應該難易適中,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地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均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促使學生樂學愛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轉變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知識,學生在臺下聽取、背誦、記憶知識。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環境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新教材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學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注入式教育方式,地理課程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

此外,不少教師忽略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習慣于對知識的點、線、面進行面面俱到的分析,把學科知識變成了枯燥抽象的條文公式,習慣于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多元化理解、個性化表達根本無從談起,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事實上,在課堂教學中,教育的過程并不是單向的,教育的主要資源不是教師,教師只是輔助;也不是教材,教材只是橋梁;更不是多媒體,多媒體只是一個工具。我們依靠的最主要資源是學生自己強烈的求知欲。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不僅僅是工作方式上的變革,而是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的堅定認定;不是簡單的教學形式上的轉變,而是教師教學理念上的真正轉變。

三、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是“老師一人講,滿堂灌,一張地圖一星期,一只粉筆一節課”。這種教學方式根本無法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只有變革傳統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在地理課堂上,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角色,使他們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們不僅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更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中國山區面積”時,關于山區在開發利用中的利與弊,可以設計一場辯論會,正方與反方就山區利用的利弊進行了廣泛深入、針鋒相對的辯論,兩方同學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所論述的觀點和列舉的論據早已超出了課文提示而且更加全面。通過辯論,學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對事物的認識有了一個正確的方法,這樣的課堂真正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促進課堂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同時伴隨著信息的交換和流通,良好的課堂交流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提高地理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應該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啟發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以求得新的發現,達成共識、共享和共進,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課堂中的有效交流不僅是培養學生學會交流合作的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智慧火花和創新思維的新課標教學的要求。

例如,在《熱力環流》教學中,讓學生結合熱力環流的原理解析山谷風的形成,并對山區的城市規劃布局作簡單的評價,要求同學間相互交流如何減少工業區對住宅區和商業區的環境污染。

在交流中,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城市規劃布局要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學生的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對熱力環流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從而保證了本堂課的學習效率。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必須端正態度,認真備課,轉變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發展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上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性思維,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參考文獻:

篇(6)

隨著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學中重點研究的課題。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低效制約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結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踐,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制約因素與應對措施進行重點研究。

一、制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教師的教育素質

不可否認,教師的教育素質是影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首要因素,一方面,有的地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在課堂上主要是采取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地理課程教學目標的貫徹與執行。另一方面,有的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如教學語言表述以書面語為主,語速滯緩,語調平淡,缺乏幽默;板書形式單一,板書內容結構不合理,難以集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注意力;對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弱,不利于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等。

(二)地理課堂上的互動性差

初中地理課堂上的有效反饋與互動,是教師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現狀、改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如在課堂上很少針對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的針對性不強。此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并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并沒發揮其應有的指導作用,如很少在課堂上組織合作性學習,或者學生合作學習的課堂秩序比較混亂等。

(三)地理課堂的探究性不足

為了充分調動初中生在地理課堂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地理課堂上需要有足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積極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比較落后,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導致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題不積極、思考探究不主動等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

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關于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因此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效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重視教學方法的學習與創新,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為了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學的新要求,教師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自主性、目標發展性、教學形式的新穎性。以人教版八年級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教學為例,如果采用傳統的單向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初中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多樣從教學方法創新的角度出發,初中地理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好奇、好動、貪玩的學齡特征,嘗試巧用游戲法教學,將中國的不同區域隨機劃分給不同的小組,然后讓每個小組學生結合中國特定區域內的交通、資源等情況,就區域內的工業、農業發展等相關知識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對比式的提高,這樣不僅可以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習效率

(二)重視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

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地理”的教學概念,這是因為地理學科涵蓋了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知識,理論知識的覆蓋面非常廣,知識的綜合性、應用性本來就非常強,與初中生的現實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環節。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論知識教學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事物幫助學生去理解地理知識和問題。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將生活中天氣變化的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認識天氣現象和氣候現象,將地理知識的學習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充分結合起來。

(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在傳統的地理課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的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地理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非常問題,教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影響了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對此,初中地理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更是要主動和他們去交流,注意維護學生在學習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勵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激活初中地理課堂活力,點燃學生主動學習與求知的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初中地理課堂的各項教學活動,進而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資源以及出現的資源浪費現象進行總結,并談一下個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此時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可以減少地理課堂上的板書數量,增加地理課堂的知識容量,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重視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此來吸引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仍舊存在很多值得改進和探索的環節,初中地理教師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積極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積極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段臣修.試論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語言幽默[J].現代閱讀(教育版)

篇(7)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

以前的地理課教學,教師在課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畫、背,純粹是灌輸式教學,課堂無滋無味,死氣沉沉。地理是一門常識課,應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選取自學式、引導點撥式、動手動腦操作式、導學式等方法進行教學。我平時用導學較多,導學不同于教案,教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怎么講,而導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學;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后者以學生為中心;前者強調“給予”,后者強調“拿來”;前者側重“學會”,后者側重“會學”;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諄諄教誨,誨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標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二者雖密切相連,最終目標一致,但在課堂角色、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我努力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課本讓學生自主閱讀,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讓學生概括。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將學習成果在課堂上與教師探討,與同學交流,實現一種“探索,質疑,學習,應用”的這種層層推進。學案導學,使學生自學目標步驟清晰,可避免學習的盲目性,他們可以根據“學案”,初步理清教材內容,記錄學習中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地球儀、地圖等教具地理課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體、展臺的應用更能把課堂容量增大,同時使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再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知識的探索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并適時引用,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強勁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高效課堂的生成。如:我在講我國的降水分布規律時,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我分別將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區域依次進行閃爍,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將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加粗依次閃爍,等降水量線經過的主要地名依次閃現。而后,我在課件中畫出一條帶箭頭的線,此線從沿海指向內陸。有的教師讓學生沿箭頭所指方向觀察降水的分布,學生們很快就說出了我國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規律。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給學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

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既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一)讓學生明確目標

如果學生盲目地學習,效率必然很低,但讓學生自己知道學習的目標了,就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每一節課教師要展示本節的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展示的學習目標,進行自學,研讀教材和地圖,尋求問題的答案。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繼續尋求答案,仍然無法解決的,做好標記,教師巡視過程中提交,個性問題及時分析解答,共性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后分析講解。這樣堅持一貫,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教材的可讀性,增強自學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受益一生。

(二)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

在利用學習小組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一是分好學習小組。在學習分組時,要把學生按學習狀況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組,還應指定一個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任組長。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讓學生無目的無頭緒地亂起哄,必須使學生說有內容,議有目標,查有依據。在活動中,教師要進行抽查,個別輔導等。

小組合作學習,既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學習中,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積極思考,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積極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表揚學生

就地理學科來說,很多學生存在不夠重視、厭學等現象,所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無論過程、方法還是探究成果都要給予客觀的評價,尋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做得不好的及時指出,鼓勵他及時改進,并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樣使每一位學生都感覺自己在不斷前進,都有希望,學習的興趣才可能持久。讓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學習更能深化、深入。

總之,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效率,關鍵在于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體現在課堂上,我們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將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使地理課堂教學出現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打造出高效、和諧的教學課堂。

篇(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從新課改的要求標準來看,新課程主要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例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這些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無法實現的。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使得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非常迫切,只有地理課堂效率高且效果好,才能解決這些教學問題,改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高效課堂的標準應該是學生的綜合地理素養得到提高,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識圖、記圖等能夠進行運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規律和本質的分析。只有達到這些,才算是高效率且有效的地理課堂。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怎樣做才能打造高效課堂呢,在筆者看來,主要是要做好三個轉變。

一、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育者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的教育理念直接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要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是控制者和主導者,課堂教學的步驟都由教師完成。例如教師決定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式等等,特別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單方面的傳遞,以教學內容是否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角色做出了重新的界定,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注重引導而不是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去學習,而不是教什么就讓學生學什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去主動探究知識,也就是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

其次,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觀念也應該做出轉變。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教師誤解了這種思想,對師生關系不能正確對待。例如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嚴肅,與學生交流也比較少,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師道尊嚴。其實這種思想是不對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基礎。因此教師要轉變這種觀念,在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要與學生多多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轉變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讓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眾所周知,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和單一,這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接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對教學方式做出轉變。

首先,教師要變“輸入式”為“輸出式”教學,這一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長期以來,多數教師注重輸入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以語言知識傳輸為主,不可否認輸入式教學有助于知識的快速傳播,但是學生接受的結果卻是不能保證的。學生容易淪為知識灌注的容器,對傳授的知識被動接受。很多學生即使能夠記住知識,但是卻不能實際運用。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關于地圖的知識,如經緯度、方向、等值線,學生能夠熟練說出相關的定義和概念,但是遇到地圖類的題目還是不會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分析問題。因此,教師要變為“輸出式”教學,也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教師和學生應該建立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去探索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如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有晝夜變化和四季變化等,這些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象,學生也樂于去探究其本質。

其次,教師要注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往教師呈現知識的方式比較單一,基本是采取直接呈現的方式,也就是語言傳授,如講解公式、定理、規律等,然后就是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這樣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對此進行轉變,更加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除了直接性語言講授,綜合利用形象化教學、討論式教學等,總之是讓知識呈現更加多樣化。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授課與識圖結合的方式,在讓學生觀察地圖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傳授,這樣要比單純知識性授課效果好的多。

三、轉變學習方式

篇(9)

2.嚴肅威懾,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講系統的地理知識時,地理教師要具有威懾力,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講解時邏輯性要強,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師要能完全脫離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識點的異同,挖掘精妙,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教學講究方法,講精講透,注意知識的廣度、深度和容量;教學語言嚴謹,清晰,環環相扣;板書設計既簡潔、條理化,又有內在邏輯性,能讓學生根據板書結構“順藤摸瓜”,理清知識點,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教師要有震撼力,威懾力,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師這兒,才能充分提高課堂四十五分鐘效率。

3.幽默活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師個性活潑、興趣廣泛,性格屬外傾型。在教學中,往往不會墨守成規。他們巧于設疑,善于激趣;教風生動活潑。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氣質以及風度儀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面貌活躍在講臺上。有的地理教師情感豐富,在教學中往往很注意情緒背景,善于用自己對所教知識的情感,來煽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會有疑問,有驚訝,有問有答,有爭論,也有笑聲,情感起伏跌宕,學生情緒高昂、興趣濃厚。這些教師在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時,總是以飽含感情的語言,自然流露出對祖國的摯愛之情,從而以情動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嚴肅認真地講解系統知識的同時,適當運用感性材料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地理教師思維敏捷、機智;能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特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擅長啟發式,教法靈活,注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語言富有激情、優美生動,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書設計提綱挈領、新鮮醒目、語精字妙,一個箭頭,一個圖例,會引起學生對教材內容豐富的聯想。

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四十五分鐘效率自然就會更理想。

即使是同樣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國礦產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這一節,不同風格的教師的教法設計迥然不同。嚴肅威懾型的教師,往往按照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分布、合理開發利用的措施這一線索,旁征博引,有條理,有層次地講清講透,學生往往學得扎實。活潑幽默型的教師,往往提出由淺入深、前后銜接的一些問題,如你對我國礦產資源枯竭問題持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我國礦產中,有八種礦產儲量居世界第一,請想個有趣的辦法記住它;評價我國礦產的優缺點等等,讓學生借助課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開自由討論,逐個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往往學得生動活潑。

4.師生齊動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篇(10)

對許多學生來說,地理很難,甚至在有些老師當中也會形成這么一種認識“學好地理就等于學好了文科”,地理之難,許多同學會一致推舉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冊和區域地理分析這部分。為什么許多同學會學不好這部分的內容呢。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在地理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對時間計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去做很多的難題,本人以為關鍵在于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以及補救措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區時—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為什么低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用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在地理學習中,許多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造成了這些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導致學生容易在地理學習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

2.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于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節的先后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

3.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針對學生出現的地理思維缺陷,特別對學生而言,由于直接面臨高考,而許多高考題目都是全新的,沒有良好的地理思維有時候是很難正確解決這些題目。本人經過長期的嘗試,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地理教學,特別是運用生活實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幫助更大。

3.1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地理思維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有對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認識,如知道有大陸漂移說這種理論,但具體這種學說支持的依據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時老師就應該深入挖掘,提出問題,大陸為什么會飄移,要解決幾個問題呢?學生就會逐步去分析,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大陸水平漂移的動力,來源于什么地方,為什么長期朝一個方向,二是大陸這么重,為什么還會飄移。然后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最后歸結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板塊構造學說理論,也能充分理解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的區別。

3.2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打基礎

上一篇: 貫徹教育方針 下一篇: 當前食品行業現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国产亚州视频在线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 欧美理论电影久久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