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與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1 17:18: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策略與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學策略與建議

篇(1)

一、建構型“三位一體”英語教學策略實施原則

1.語言學習的建構主義原則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1]。語言的習得也依賴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在整個“三位一體”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從基礎英語學習到英語學習策略訓練再到主題學習報告,我們沿著教師講解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半引導性學習,再到以學生為主的開放性學習的建構型學習方式進行。

2.語言學習的輸入輸出原則

Krashen認為,只有獲得足夠的可理解性語言輸人才能習得語言[2]。而Swain認為可理解性語言輸出對學習者達到更高的語言水平及應用語言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由于我國的英語學習屬于外語學習,語言輸入是必要的,沒有輸入就不可能有輸出。但是沒有輸出,學習者就不會注意到一些語言形式,不會使輸入內化和吸收,所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為此,建構型“三位一體”教學策略遵循著“輸入—內化—輸出”的語言教學原則,即教師在加強學生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基礎知識上通過聽、說、讀和寫等多種途徑對學生輸入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并輔以相應的學習策略訓練,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講解、練習、討論等的設計旨在給學生提供內化輸入語言、儲存語言知識的機會,最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主題學習報告,從而達到語言輸出練習的目的。

3.語言學習的情感過濾原則

Krashen還指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情感對語言的輸入起著過濾的作用,像一個過濾器一樣控制習得者輸入和吸收語言量,而語言輸入只有通過過濾器才能到達語言習得機制并為大腦所吸收內化[2]。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感是影響二語習得的主要情感變量。對于基礎較薄弱的B型班學生而言,如果僅憑一兩次的考分來反映他們的英語成績,必然會給他們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對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情況,定期通報,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進步,達到激勵的目的。小組活動能減輕學生在參加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建構型“三位一體”英語教學策略實施方案

建構型“三位一體”英語教學策略實施內容分為三個階段。

1.鞏固英語基礎知識

B型班學生由于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發音不準、詞匯量小、語法概念模糊等問題,教學法以傳統語法翻譯法較為適合。即從理解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人手,進而區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講解主要語法、重點句子分析和詞匯的各種用法。在此基礎上,適當安排任務型教學活動。同時加強語音、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的積累。語音復習按照課內教師示范,學生跟讀;課后學生可重復觀看網上語音視頻教學,再用MP3等微型音頻設備來進行語音練習。語法復習首先是課內教師講解,內容涉及情態動詞、時態與語態、從句、語序、英語中的一致、虛擬語氣和非謂語動詞等七個方面;學生上網自行練習。詞匯復習由教師安排學生課外自行學習,每兩周一次課內單詞聽寫。

2.策略培訓

學習策略培訓意義在于以下兩點: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以及增強學習自信;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它包括策略意識培訓和策略的課堂融入性訓練。

策略意識培訓旨在令學生對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不要求他們將學習策略當場用于具體的學習任務。為了了解B型班學生目前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首先,對他們進行策略使用水平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對他們開始總體學習策略意識培訓。第二,為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目的,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規劃、管理和監控,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策略運用水平。第三,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教學大綱規定的詞匯,在課內進行記憶策略介紹,內容主要包括通過音標、詞根、詞綴、同義詞、反義詞、猜測、詞典、重復和編碼等多種方式記憶單詞。第四,針對B型班學生普遍存在的聽力困難,首先介紹選擇性注意和自我評價元認知策略;接著介紹預測、猜測、筆錄等3項認知策略。第五,教師在介紹閱讀策略時,結合閱讀實例,講解元認知策略(包括設定閱讀計劃,定期總結閱讀詞匯、閱讀方法,在閱讀中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自我監控,糾正錯誤,運用不同策略,運用已有文化背景知識等閱讀策略)和認知策略(包括總結、解釋、預測、分析、使用上下文聯想、根據構詞法猜測差異、回讀、查閱字典等閱讀策略)。

策略的課堂融入性訓練目的是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和評估策略以及如何把一個策略遷移到其他相關的語言活動和情景之中。訓練方法是在聽說讀寫的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使用相關學習策略,以幫助學生掌握它們。例如,在聽力練習之前,先閱讀與即將聽到的材料有關的文字,然后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在聽的過程中,有選擇地做筆錄。記的內容可以是重要信息、容易忘記的內容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有效運用縮寫、符號等形式。筆錄的過程可以迫使學生更加注意所聽材料。對沒有聽懂的地方根據上下文大膽猜測,保持心態平靜。聽完后,整理思路,完成相應的聽力理解練習。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用了哪些策略,哪些策略的使用是成功的,還可以用到哪些其他策略。

3.主題學習報告展示

該階段的活動目的有兩點:使學生的語言輸入內化和吸收;讓學生積極構建自己的語言知識。主題學習報告展示活動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將學生分組。3~6人為一組。第二步,準備主題。小組成員選擇一個具體的主題,然后從各渠道收集資料,利用所學英語知識對資料進行分析、加工和評價,最后制成PPT。第三步,課內呈現主題。組里代表用英語輔以PPT和網絡資源向臺下同學講解圍繞主題的詞匯、文化、語法等知識。在此過程中,臺上報告人與老師或臺下同學之間可互相提問。第四步,主題學習報告“評獎”。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評獎標準,評出最佳演講者、最佳合作者、最佳PPT制作以及主題學習報告團體獎。

三、建構型“三位一體”英語教學策略實施評價

為了真實性評價建構型“三位一體”英語教學策略實施效果,我們建議在采用終結性評價的基礎上,注重形成性評價。一般概念下的終結性評價就是測試,而形成性評價則指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對信息的收集、整合和解釋的過程,借以促進學習和教學[3]。前者是檢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最常用的評價方式,用于評價建構型“三位一體”教學策略的最后成果。后者的常用工具包括問卷、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袋和座談等。問卷易于設計,便于大范圍調查學生的知識、觀點、態度及意識。課堂觀察主要是指老師在課堂里對學生學習行為表現的觀察,它以日常記錄或已擬定的觀察量表的方式進行,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成長記錄袋包括一個時期內所有與學生學習相關的資料。座談是教師和學生間的談話,可以是與學生的個別交談或組織學生開展學生會議。通過座談可以了解學生的感受、觀點和態度。因此,在建構型“三位一體”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可通過以上幾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來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研究發現,形成性評價能夠更好地測量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不僅能夠用于評價高水平認知和技能,而且還可以用來評價非認知的結果,諸如自我定位、同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及社會意識[3]。

參考文獻

篇(2)

0 前言

本文針對于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的實施建議與策略主要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首先,詳細地分析和研究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開放性問題的教學,主要通過營造開放性的環境,拓寬教學內容以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的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研究了通過采用開放性問題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對上述兩個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進而完成本文要呈現給讀者的全部內容,下面就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1 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

1.1創設開放性的良好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早就已經淘汰了傳統的教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形成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有效地調動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達到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為目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樹立開展。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有著跟學生平等的思想位置,教師才會跟學生更容易相處,更能多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身心情況,再對學生進行提出指點和幫助。進而才能夠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另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數學開放性教學實施的重要的前提。

1.2 拓寬教學內容

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施開放性教學,教師應該進一步拓寬現有的教學內容。拓寬教學內容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夠掌握更為全面的數學知識,并且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漸地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寬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選擇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而教材中沒有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達到開放性教學的效果。二是,由于初中數學教材不是一年一更新的,進而在實際的教師中,很多較為先進的數學知識學生是學習不到的,因此,教師應該有選擇性的挑選這些這樣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能夠全面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1.3 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重視開放度

在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好開放的度。所謂的開放度主要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每一個數學問題進行怎樣的開放教學?問題開放到什么樣的程度,教師只有充分地把握開放教學的度,才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自由地去交流和討論,使學生能夠在一種較為輕松和自由的環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4 有效運用合作教學法

在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合作教學法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學生需要通過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解決,能夠進一步促進開放性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中,教師采用合作教學法的主要依據就是,在完成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不是依靠一個學生的力量能夠完成的,在有限的課堂學習的時間內,學生需要與其他的同學一起合作去完成,這樣才能夠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組成小組測量一棵樹的高度,對于這棵樹也有要求,需要樹的底部能夠達到,但是頂部不宜達到,并且教師布置3個任務,一是,要求學生說明測量需要哪些工具。二是,在請在圖1中畫出測量的示意圖。三是,設樹的高度為x,請用所測數據求出x。教師通過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通過合作去完成,能夠實現開放性問題教學的效果。

圖1

1.5 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開放性問題的教學,是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發散性思維,才能完成的,并且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因此,在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的教學中,教師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應對問題進行發散性的思考,所想的解決方案就不會跟隨著老師的解決思路走,會另辟新路,最終找到解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中發生的事物作為素材,來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疑點,并且,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合理地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更好地挖掘他們的思維潛力,促進學生的長遠進步。

2 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

2.1 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就是比較難于理解,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會對學習數學產生非常大的厭煩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采用開放性問題教學的策略,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了解數學,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進而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運用有效的思維方法去學習,去思考,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2.2 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

眾所周知,所謂的開放性問題就是那些不確定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學生需要運用多種資源和運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去進行解決。在這個思考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全面分析,能夠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將新舊知識有一個更好的聯系,不僅有助于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還能夠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促進自身更好的發展。

3 結束語

本文針對于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教學的實施建議與策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采用開放性教學的策略,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學習上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許建羽. 淺析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J]. 消費導刊,2009(04).

[2]閆保英,李俊永. 淺談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2).

[3]孫青.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之我見[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06).

[4]林國福. 淺析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師生互動[J]. 科技創新導報,2011(07).

篇(3)

關鍵詞 高中體育 技能教學 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提高體育有效技能教學已成為一個戰略性問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自己的體育學科知識和運動技能以及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運動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興趣,正確、合理地運用技能,體驗成功和愉悅,積累運動經驗,促進身體能力的發展。

一、有效運動技能教學策略

(一)教學要以具體的活動為載體

體育課的目的在于加快這種學習的進程,加深運動技能實踐運用的體驗,提高學習的效率,體育課必須是“學得”。這個“學得”,也就是“舉一反三”中的“一”,“授人以漁”的“漁”,是學習運動技能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必須通過具體的活動來掌握,在練習中學,在學練中運用于實戰。課堂上服務學生體現在我們要組織好體育教學活動并明確具體的課堂目標,通過具體的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體驗為主線”,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練習,在不斷地練習中糾錯、體驗,提高動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和實戰運用中的經驗積累。從這一點上講,學生的活動是教師的指導和帶動下進行的,而不是自由散漫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整堂課甚至整學期都是三對三、四對四的“斗牛”賽和小場地足球賽,教師要服務到位,學生才能訓練有素,有正確的技能動作,形成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二)教學要以學生的積極性為保障

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和訓練,而是自身技能的主動建構,外界施加的信息,比如各種動作示范、圖解,只有通過學習者主動表象,認真模仿練習,才能初步形成動作概念。每個學生都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他才會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將舊技能和新技能結合起來,去建構新的運動技能體系。如用熟練的體前變向技術突破學生,然后低手上籃,這一系列動作可能會激起學生主動模仿的欲望;教師輔助練習,如在排球對墊練習中,教師用正確、自如的動作完成墊球,并將球墊至恰當的接球位置,可能會使接球學生順利地完成墊球,并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如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就會主動去學,也就避免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悲劇。

(三)教學要以學生愉悅地參與學習為基礎

在通常的運動技能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使用單調、平淡、刻板或不透徹、不深刻、缺乏內在想象空間的語言去講解技術動作。教師可以將運動技術動作中各個技術環節用審美的語言,透徹、貼切地描繪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美、追求美的天性,使他們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心情舒暢、富于情感、主動積極地去反復體驗、琢磨技術動作,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達到迅速、準確地掌握技術動作的目的。

(四)教學要以技能的延伸學習為途徑

從傳授體育教學學科特點角度而言,傳授運動技術,形成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使學生從學習技術開始,逐步實現掌握技能的目標。目前,大部分學生的運動技術現狀仍停留在“掌握動作及改進動作階段”,不能上升為運動技能的自動化,更不能體驗到運用技能所帶來的運動,造成“學而無獲”“學而無趣”的現象。由于受到教學時數的限制,因而參與體育課外活動和校外體育活動是熟練和鞏固技術,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要有必要的現場指導,而現場指導的重點是班級的體育骨干,只有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技術指導才能更加切實有效。

二、實施有效技能教學的建議

(一)要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有效技能教學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質疑。首先是發揚教學民主,優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鼓勵質疑提問,發表不同意見,形成師生“互動交流”;其次是體育教師要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藝術;最后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

(二)要明晰目標與精選內容

要明晰教學目標,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能有效促進其發展。體育運動項目如各種球類、田徑、體操等仍然是我們的首選內容,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地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同時也要進入課堂,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好“教材化”處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決不能把體育課的根本――運動技術的掌握丟棄,否則我們就失去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真正價值。

(三)要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開展學法指導,要堅持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體育實踐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將“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有效引入課堂,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四)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的評價機制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并明確體育新課程評價理念,努力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和進取作用。強化學習過程評價,用終結性評價指出學生應努力的方向。

三、結語

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教師不能出現“為運動技能而教,為運動技能而學”的現象,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聯系起來,充分挖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功能,來開展運動技能的教學。

篇(4)

二、研究對象

本校一年級的兩個平行班:107班,共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108班,共38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9人。

三、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其中107班為對照班,按照常規進行教學;108班為實驗班,采用多形式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

四、研究對象初始成績分析

以下數據均為本校107班、108班在進行跳繩教學之前的身體測試結果。

表格一:107班、108班跳繩測試情況對照表

表格二:107班、108班身高、體重情況對照表

從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的測試結果的對比情況可以看出,在進行實驗前107班和108班兩個班學生的身體形態和跳繩情況基本相同,說明兩個班學生原來條件沒有明顯差別,在測得兩個班學生在實驗前的條件基本相同后,我們可以進行實驗。

五、實驗方法

表格三:對照班與實驗班在相同的教學內容中,安排的不同教學策略與手段(107班為對照班,按照傳統教學進行跳繩教學的具體教學計劃和手段;108班為實驗班,采用多形式比賽進行教學的教學計劃和手段。)

表格四:107班、108班根據各自的教學計劃,進行12次課堂教學后,兩個班的測試成績:

從表格二和表格四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經過為期12次課的跳繩課堂教學,一分鐘跳繩測試成績兩個班均有所提高。從表格四中可以看出,107班和108班的一分鐘跳繩成績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實驗班108班的一分鐘跳繩成績大大優于對照班107班,說明運用多形式比賽的教學手段比傳統常規的教學方法效果更好。

六、分析與討論

(一)在跳繩的教學中,結合多種形式的比賽和游戲可以引起學生對跳繩項目的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跳繩雖然是一項操作比較簡單,但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提高成績。若采用單調的練習方式,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枯燥,還會導致那些協調性較差的學生,喪失學習和練習的信心。因此,如何讓學生建立并保持對跳繩學習的興趣成為一年級進入跳繩教學之初的關鍵。一年級的學生,對戶外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對小型的比賽和游戲更有參與熱情,這是他們的心理特點。所以,針對跳繩項目的特點,結合多種形式比賽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學生帶動家長共同參加家庭跳繩比賽的活動中,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在提高練習積極性的同時,保證了學生的練習時間。

(二)在跳繩的教學中,結合多種形式的比賽和游戲可以緩解運動負荷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參與的效果

篇(5)

【關鍵詞】 中醫兒科學; 中醫教育學;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臨床教學

雙語教學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13]。在高校中采用雙語教學已成為國內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工程的意見》精神,促進雙語教學積極、穩妥、有序地開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結合皖南醫學院兒科教研室教學實踐,筆者對兒科學雙語教學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 兒科學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

雙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是否采用了恰當的教學模式,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和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與學互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探索適于雙語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是雙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出的雙語教學的定義,可把雙語教學分為3種模式:(1)浸入式的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入學后就對所有的專業課完全采取外語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外語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優質師資,國內大多數院校無法達到。(2)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在入學后部分專業課采取外語教學,而另一部分課還是采取中文教學,然后再逐漸過渡到全部課程用外語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師資的要求也很高,但各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對過渡時間的快慢進行調節。(3)保留式雙語教學模式:即只是在部分選擇的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其余課程還是采用中文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和師資的要求稍低。而具體采用雙語教學方法也有多種方式:如講解和文字材料(教案和板述)全用英文;講解部分用中文,部分用英文,文字材料全部用英文;講解和文字材料都是部分用中文,部分用英文等等。結合本院兒科教研室實際,筆者選擇了第3種教學模式。

2 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醫學雙語教學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雙語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47]。

2.1 學生的外語基礎較差 學生的外語基礎較差,直接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盡管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基本達到了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但他們的專業英語知識儲備有限。對專業英語的聽說能力,特別是理解和反應能力遠不如母語快,仍存在聽不懂、看得慢現象,更無法用外語直接進行交流、對話。

2.2 師資力量較弱 師資短缺是影響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瓶頸問題。教師是推動雙語教學的關鍵,但目前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同時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與外語能力的教師十分缺乏。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雖然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但外語水平較低,而一些年輕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外語功底,卻又缺乏教學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因此,真正符合雙語教學要求的師資十分有限。

2.3 教學方法不靈活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等院校在進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簡單滲透式雙語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采用中文、英文專業教材,課堂板書采用英文,學生的作業采用英文,但教師上課采用漢語講解。學生和教師無法真正置身于英語學習的環境,沒有學習動力,學生和教師進步均不大,這種模式并不屬于真正要推廣的雙語教學的范疇,只是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

2.4 缺乏醫學雙語教學的氛圍 絕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的學生是在一個被母語包圍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進行雙語學習。如果不是考試、作業、病案分析等硬性規定要盡量多用英文,他們很難接觸到英語。因此,雙語教學氛圍的缺乏使學生很難克服學習中的惰性,更不用說提高學習興趣了。

雙語教學不是在教學中隨便加入點英文“作料”那么簡單,但也不是要著力培養英語人才,關鍵還是要因材施教,分階段分層次地傳授英文理念,營造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握緊英語這根重要的“拐杖”。在實際教學中應明確,學生最需要學習的是專業知識,以便為將來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注重提升英語水平以應付今后日常工作之需。英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單靠臨床專業課的雙語教學是很難達到從根本上提高醫學生臨床英語水平的目的。

3 提高兒科學雙語教學效果的策略與建議

3.1 加強自身英語水平,以努力實現全英語教學 雙語教學對醫學專業授課教師的要求相當高,不僅要求他們精通醫學專業知識,而且要能準確、流利地用英語講解專業知識。平時在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同時,更要在醫學專業的原版英語教材的消化吸收中多下功夫,這樣才能備好課、上好課。在進行雙語教學時, 用英語授課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雙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授知識,讓學生接受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學理念。由于全英語教學在教學的所有環節中使用英語,如英文原版教材、英語授課、英語板書、英語作業、英語命題和答題,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全英語環境,這種環境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全英語教學方式接觸專業知識,很容易形成英語思維。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和生動實際的教學案例是保證全英語教學方式順利進行的有效途徑。在雙語課程開設初期,教師在授課時應盡量使用較為簡單的英語詞匯,講授專業概念時采用通俗的例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接受全英語教學方式。

3.2 采用與原版教材相匹配的教學方法 簡單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用英語授課還不能稱之為理想的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應有其獨特的、與原版教材相匹配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寬松的課堂環境,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使雙語教學做到原汁原味。

(1)借鑒先進的西方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設計和教學藝術,讓學生學到原版教學內容的同時,體驗到原版的教學方法[1,8]。雙語教師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的灌輸型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許多外國學者的教學理論和經驗值得借鑒。英國學者James Dean Brown指出教師要注意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①非教學因素:如教師的授課熱情,與學生的恰當的眼神交流,生動的肢體語言,適當地在教室內走動等;②教學設計:如復習以前的課程,目的清晰,課程內容連貫,例子含義明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總結課程要點等;③課堂管理:如授課簡單清楚, 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溫馨的課堂氣氛,高度地激勵學生,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糾正錯誤等; ④教學手段完備:如多媒體視聽覺課件可用可及,有趣實用,有效地使用黑板,教案整潔而且含義清晰等。美國學者Robert E.Slavin對如何激勵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做了精彩的評述。他認為培養團隊精神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一種接納和欣賞全體學生的環境,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做出決定的機會。

(2)采用靈活多樣并具有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最大程度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模式是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型。雙語教學的目的是用英語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促進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以下是幾種美國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①學生團隊成就區分模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由不同水平,不同性別和不同民族的學生組成。當教師講解完課程內容之后,各小組成員分別討論,直至確信每個成員都掌握課程內容。然后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測試,并將其成績匯總形成小組成績與其他小組的成績進行比較。②切塊拼接模式:美國大學課堂上的切塊拼接是通過伙伴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習活動。教師將課文切塊,由學生分組閱讀,然后各組對其他組進行教學。之后,教師將分別根據各組設計的試題,對全班進行測試,并由出題組評閱答卷,向全班公布結果。③小組調研模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由各小組在課程章節中選擇子論題,然后將子論題分成若干個人任務。在每個小組成員完成各自的任務之后,形成小組報告,最后由各小組在全班講述其報告內容。④ 合作預習模式:采取合作預習方式時, 兩個學生一組,分別歸納課程章節內容,直至覆蓋即將學習的全部內容。這種方法使每名學生都能去“教”對方,而不僅僅是“聽”對方講述。

筆者在《兒科學》課程教學中,組織應用了上述教學模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首先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演講方式,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從查找資料,構思、設計方案,資料綜合分析,形成文字,多媒體制作和準備演講,每個人各負其責。筆者采用抽簽方式決定各小組的演講人。這種做法給學生帶來了壓力,因為演講的成功與否會影響到全組成員的成績。但這種做法使每一名學生都會盡其所能,并在適當的壓力下,挖掘出各自的潛能。問卷調查表明,近70%的學生通過網絡收集資料,50%的學生用6 h以上的時間進行準備,70%的學生希望做演講的主講人。 60%的學生認為主題演講對他們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90%的學生認為對他們的英語表達有很大的幫助,80%的學生希望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100%學生表示喜歡這種教學方式。

3.3 對原版教材內容的分析和教學內容的處理 選擇能夠全面反映課程的體系,對知識的講述準確并具有現實性和前瞻性的權威性原版教材是保證教學正常運行的前提。在確定原版教材之后,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并合理的處理教學的難度和廣度。為使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結合實際,不斷以最新的信息充實課程內容,使學生了解其發展的前沿動態。可參考國外原版英文期刊雜志以及互聯網英文信息等不斷將最新信息列入課程內容。采用精講和泛講相結合的方式,保證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課程體系的完整。

原版教材具有內容多,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處理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是雙語教學面臨的課題。一般教師只在課堂上將重要的“框架性”知識,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來獲取具體內容[911]。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有利于學生的自學和治學能力的培養。在《兒科學》教學中,筆者采用了精講與泛講方式。精講指對重點章節及章節中的重點概念進行精講。泛講則指在學生掌握了重點難點之后,把課程中輔說明的部分作為學生課后閱讀的內容,教師只用較短的時間在課上講授中心點,輔助于課上提問和課后作業。這樣可以合理地分配教學時間,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使學生全面了解課程體系,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根據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雙語教學應注意以下問題:(1)如何在開設雙語課程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部分學生英語基礎差,難以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和進度。盡管他們深知雙語教學會給他們帶來益處并不斷努力,但仍感壓力很大。(2)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有限的課時內講解更多的知識,并使學生能夠接受。(3)從學術能力、知識視野、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等方面培養雙語教師,為他們提供進修學習和經驗交流的機會。(4)改善教學手段,購置與教學配套的英文原版資料,如相關教學軟件和多媒體課件等。

雙語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相當一部分高校剛剛起步,還需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與高校、廣大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繼續深入研究、相互借鑒、增強交流、深入探索,在雙語教學實踐與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實現預期目標,為迅速發展高等教育、教學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1214]。

參考文獻

[1] Gabriele Kasper.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urrent Developments[J]. 中國外語,2007,3(6):1725.

[2] 司道文,孫金蓮,張宇新.普通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21):26482650.

[3] 劉芳,李何.利用BB教學管理平臺開展生理學雙語教學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6):730732.

[4] 李愛萍,鄒原,吳瓊,等.七年制醫學生生理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6):5354.

[5] 李霞.醫學雙語教學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5):618620.

[6] 李秀娟.雙語教學形式與師資配置問題研究[J].藥學教育,2007,23(6):3638.

[7] 謝波,包品紅.醫學院校研究生雙語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20):31543155.

[8] 余菁,李東培,歐陽麗斯,等.中山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解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比較[J].解剖學研究,2008,30(4):310311.

[9] 王躍嗣,劉鳳,魏冠英.高校雙語教學的層次性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08,7(10):11061108.

[10] 滕誠毅.雙語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8,29(5):8485.

[11] 吳宜艷,楊志,崔紅.結合實際開展雙語教學[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8,29(5):8788.

篇(6)

建構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和主動構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建構主義這一理論對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為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促進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是某個心理學家或教育學家個人的理論成果,而是眾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關于建構主義知識、理論與實踐進行探索和總結的成果,他們主要包括杜威、維果茨基、加德納,形成了眾多建構主義理論流派,如個人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等。盡管不同的建構主義流派有各自的主張,但他們在學習理論上卻有著共同的觀點,即建構主義者都認為學習者是主動地建構他們的認知世界,提高認知功能,而不是通過單向傳授被動地接受知識。

(一)建構主義知識觀

知識觀,是指對知識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觀念的綜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問題有:什么是知識,知識有哪些形態,知識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是客觀的,但他們更強調,知識主要是由個人主動地建構而獲得的。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僅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而不是絕對的真理,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個體之外,不同的個體會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相同的命題進行不同的建構,學生對知識的獲得只有通過主動建構來完成。建構主義知識觀引起了教學內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變革,這一理論使幼兒教育工作者重新考慮如何幫助幼兒主動建構知識,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質疑、探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境中,進行建構意義的學習。

(二)建構主義學習觀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一定的刺激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信息加工理論者把人腦當成計算機,把學習看成信息的登陸、存貯、提取的過程;而建構主義者則認為學習是一個交互用的過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識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的交互作用,即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積極主動地建構,從而獲得的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的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是由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構成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是開放的環境,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促進的環境,是充滿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的環境。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而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就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建構主義教學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不是接受知識的木偶,教師也不是傳授知識的機器,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而是與學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調整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已有的經驗基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意義的建構。建構主意的教學策略就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創造一定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習者與情境的交互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建構客觀世界的意義。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學習要配合兒童的認知水平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不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主體之外,而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認知結構。

兒童是通過同化或順應獲得新知識的。同化是通過經驗或認知結構實現對感覺資料的吸收。兒童積極主動地同化必須以已有的經驗背景和認知結構為基礎,因而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了解兒童已有的經驗背景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為幼兒呈現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要有利于幼兒積極主動地同化新知識。順應是兒童借助與新知識或觀念的接觸,促進已有結構、圖式發生改變的過程,或創立足以容納新接觸事物的圖,或修正原有結構以容納新事物的過程。調節是主體在新知識與已有認知水平發生沖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對原有認知結構的調節。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認知沖突有助于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要利用好認知沖突,推動幼兒認知的發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兒已有認知水平,為幼兒提供的教學、游戲等活動要能引起幼兒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和求知的興趣;另一方面,認知沖突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要符合適度原則,遠遠高于幼兒原有認知水平的教學和游戲等活動,太難或非幼兒能力所能達到任務或游戲,會使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不利于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幼兒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幼兒提供最適宜的認知沖突,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的認知水平。

(二)重視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交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習者通過交互作用而主動建構新的理解、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思維處于感知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只有在與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才能逐步建構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如幼兒只有在對物體的動作中,才能建構物體的輕重等概念。幼兒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真正建構出數理邏輯經驗,如為了讓幼兒掌握數的抽象意義,可通過讓幼兒擺弄石子,時而將距離放大或縮小,時而改變計數方向和次序的過程中,幼兒最終發現總數始終不變,從而獲得對事物量關系的認知并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在幼兒的實際教學中,教師為幼兒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游戲,在游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

(三)重視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同化作用的實現是兒童主動作用的結果。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和游戲是以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的。正如皮亞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和需要為先決條件”,興趣實際上不過是同化作用的動力。人們對事物的興趣和需要誘發認知沖突,教師利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適度的認知沖突,將幼兒對事物表面的興趣內化,將幼兒的外部需要轉化為內部需要,發展幼兒主動地探索事物的積極性和認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視幼兒之間的交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為學習者創設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情境,為學習者的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提供一定的情境。協作發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協作,而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協作、會話有助于引發學習者自我反思,從而促進原有認知結構的發展。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交往,這種交往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語言、情緒、社會性以及認知的發展。幼兒只有在與其他幼兒交流時,才會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與自己的一樣,這樣幼兒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辨別、思考,從而學會從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從而有利于幼兒養成批判性、客觀性地思考問題的習慣,有利于擺脫幼兒的自我中心狀態。

篇(7)

下面我就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質疑策略指導方面的幾點看法。

一消除心理障礙,使學生敢疑

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不敢質疑,為了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我給學生講述了一則名家敢于質疑的故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休息之余愛看唐詩,并經常提出問題。他在讀盧倫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追,大雪滿弓刀”時,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大雁在北方下雪時早已南歸,即使偶有飛雁,月黑又如何看得清?于是就寫了一首五言詩質疑:“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此詩一發表,立刻被許多報刊轉載,引發了鑒賞這首詩的大討論。故事的介紹,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但是,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變畏疑為敢疑,更主要的是要善于創設理想的質疑情境,點燃學生閱讀的靈感與熱情。首先,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提出自己的質疑,以自己的行為為學生樹立敢于質疑的示范。其次,要用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提出的問題。在質疑初始階段,學生總是希望自己的質疑能夠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同和肯定,此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鼓起他們質疑的勇氣,激發他們質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次,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用“平視”的眼光解讀權威著作,要鼓勵他們敢于向經典著作,教材文本和權威觀點提出挑戰,大膽質疑。

二給予質疑“鑰匙"使學生會疑

篇(8)

經過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學實踐的不斷探索,數學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不斷提高,但現實的教育環境和評價體系,教師自身的數學素養等很多因素,都對課程目標的實現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存在一些問題。平時的課程實施中,對新課標中要求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和良好的貫徹實施。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沒有足夠的把握。針對現狀,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是制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實施的主要原因。第一,在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理解不夠。第二,由于對升學率的不斷追求,使得教學中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現象還比較嚴重。第三,就數學思想方法的表現形式看,數學思想方法相對具體的數學知識是隱性的,具有更高層次,它不像知識與技能那樣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往往被教師們所忽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往往需要漫長的過程,它需要在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加以體現,并通過學生具體的操作與實踐加以掌握,從短期來看,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收益較小,并且浪費時間,然而人們都希望看到短期的教學成果,這種教育的急功近利不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實施。第四,新課標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有了較高的要求,這種要求又轉化為對教師的數學素養的要求。在具體的數學內容中,我們能否發現其數學本質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我們能否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它們展現于學生?這對教師們來講充滿了挑戰性,但我們無法回避,實現課程目標教師必須面對這種挑戰。

二、教學中轉變教師角色,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有的課堂教學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高中學生面臨的是升學和就業的雙重選擇,所以高中時期也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在努力地培養高分學子,所以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都是教師一個人在進行表演,學生則是絕對的被忽略的配角。高中新課標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要及時加以總結,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對于偶發性事件,也要能夠及時地進行課堂調整。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協調者要及時地進行角色轉化和觀念的轉化。其實數學知識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舉例貼近生活實際,從學生喜歡的活動和事物出發,引導學生產生愿意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對高中數學的探究欲望。引入多種手段教學有助于發揮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非常有幫助。新課改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機械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改變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教育理念,打破了學生被束縛教學的局面。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新的教育理念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教師要通過和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關系來促進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學上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了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四、創設趣味性課堂,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篇(9)

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的基礎學科,這樣的一個學科定位,給教育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多少年來教育學教學總是“很理論(理論性強)”,對于還沒有登上三尺講臺的“未來的人民教師”——師范生,帶來了死記硬背教育理論教條的苦惱。那么,如何讓教育學教學回歸實踐,在課堂上增強教育學的效果呢?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教學的科學策略,讓教育學、教育教學藝術等理論學科的教學成為師范生走向教學實踐的行動指南。

一、把握學科特征,激發學生學習教育理論的興趣

1.把握教育理論的哲理性,在思考中形成、完善學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學。在教育理論中要強調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無窮”,這是一個淺顯易懂的哲理。在古代典籍里傳承下來的很多教育原則都還很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借鑒,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之,篤行之,慎思之,明辨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等等。

2.尋找教育理論的社會性。通過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教育理論根源的剖析缺乏深刻的認識。事實上,“杜威的民主社會思想廣泛吸收了這些思想的精華,但是也從中吸取了經驗教訓。他既不要一個理想國式的等級社會,又不要盧梭式的純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尋找一個人性的自然發展與社會需要的契合與平衡點,一個以社會成員共享利益、互相交流、合作互惠為基礎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已經淡化了人的身份,人們不能夠再依靠身份來獲取社會財富,而是以能力為本位,以貢獻的標準來獲得個人的利益。在這個社會里能夠互相交流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的聯盟,而不是我們人為地去構造一個集體。”這樣,深入理解教育培養人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目標的雙重目標性就容易了。

二、全面把握教材的系統結構,根據教育改革需要對教材去粗取精

當代的教育學理論體系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有一定實踐意義的教育理論不容易,必須合理調整教育學固有的繁雜的體系結構。赫爾巴特在創建教育學體系時,就意識到教育理論與應用的分化問題,他將教育學劃分為“教育學的基礎”、“一般教育學”(方法論)和教育技能(教育學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繼赫爾巴特之后,賴恩把教育學劃分為歷史教育學和系統教育學兩部分,在系統教育學中劃分出基礎論和實際論兩大分支,明顯是把應用教育學劃分為實踐論部分,然而又同時承認屬于理論教育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新課程倡導的新的課程理念和新型人才觀,把新時期教育教學理論的重要內容整合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 如:學校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條件、教師素質觀、學生(人才)觀、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轉變和教學技能的培養、教育的方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方法等板塊,讓學生掌握教育技能,養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良好的教育行為習慣,突出當前教育學要解決的教育問題的重點,那么,教育學新的理論結構就會成為師范生掌握教育理論的一個成功的開端,使學生在紛繁復雜的教育學理論叢林中走向條理清晰的教育理論和行動實踐。

三、深入課堂,回歸實踐檢驗,讓理論找到起點

理論最終會在實踐中體現它的實際意義,課堂,包括名教師的課堂、普通教師的課堂、師范生自己的實習課堂,都可以尋找到理論的原形,透過理論的原形,再回到自己實踐的原點,感悟理論的效用。

例如新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成”知識而不是“占有”知識的生命成長過程,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在合作和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生成、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討論、觀察、體驗、感悟,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師范生實習過程中,強調學生對課程理念的實踐貫徹,在教學之后,必須認真對照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而不是讓學生圍著自己的教學任務轉、圍著死記硬背的知識轉。

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學,在做中求真理;社會即學校,生活即學習。實踐是教育理論存在和發展的支點,也是學習掌握教育理論的支點。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與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建構屬于學生自己的教育知識,如果教育理論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對教育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加強現有教育理論的運用為原動力,教育理論的學習就會為教育原理的應用提供真實的舞臺,為師范學生專業成長提供豐富的、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篇(10)

一、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無論是教育部、專家學者中的有識之士,還是一線的優秀教師和部分學生家長,都一再呼吁要給學生減負,尤其是要給小學生減負。減負的途徑很多,但在目前的教育機制下。對于一線教師來說,真正能減輕學生負擔的主要途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課堂教學又是現今基礎教育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便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有效”是指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是相匹配的。課堂教學要有效,首先必須了解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只有深刻了解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才知道日常教學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這樣。有效教學才有可能獲得起碼的保證。

根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論述,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小學生通過這門課程培養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豐富社會生活經歷、開闊視野、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的語言習得與其一般的認知能力(主要指知覺的理解性,即領會、理解和意識到的東西,以及思維、記憶、感知、識別和,分類等心理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在四五歲時就表現出運用肢體語言、詢問及語碼轉換等交際手段的能力,具備和發展了猜測、因果推論、聯想、歸納、分類、概括和想象等認知策略,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

以上內容表明: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是激發并維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才是培養初步的語感以及用英語交際的初級能力。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人認為很重要的所謂詞匯、語法等知識性的內容不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甚至不是主要目標。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課程標準規定的相關目標,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認知能力、認知策略水平,在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教師教態、作業布置等各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保證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盡可能匹配,即課堂教學達到有效性。

三、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與建議

1 備課環節。

筆者一直強調: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課程標準與學生之間“架橋”。因此,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即:要認真解讀課標,從整體上認識教材,并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意圖,確定教學目標與局部重點難點;要不拘泥于教材,還要拓展教材;在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理解英語,創造語境使用英語;同時還有必要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2 教學設計環節。

這個環節涉及的方面較多,只談一點:教學活動的目標要明確。比如,聽的活動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但并不容易做好。很多教師在設計聽的活動時沒有層次感,而且聽的目標也不明確。這樣聽完后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理解。有位教師這樣設計:讓學生針對購物主題的情景內容聽四遍,三遍聽和一遍試聽,每一遍聽的目的不同。第一遍聽有哪些人物,第二遍聽買了什么,第三遍是標出物品的價錢,最后一遍讓學生整體試聽,理解故事。這樣的設計基本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有些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性不強,甚至指向錯誤的教學目標。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單詞Chinese book、Englishbook、school bag、notebook的拼寫時,要求學生用身體的運動寫出單詞的字母,有的學生顯得很興奮,而有的學生純粹是在那里亂扭。這樣的活動看似熱鬧,卻不能起到強化單詞拼寫的作用,屬于“無效教學”。

3 情景創設環節。

相當多教師已經知道教學中交際情景創設的重要性,但也要注意有效性問題。如,有一節關于教授購買衣物的話題,教師讓學生用了近30分鐘的時間制作“衣物圖片”,而僅在臨下課前幾分鐘讓學生用做好的圖片開展購物對話練習。由于整節課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用過多的時間進行非教學目標的活動,從而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情景創設時不僅要注重情境的真實性、趣味性。還要考慮活動的可參與性和效率性。

4 課堂演示環節。

課堂演示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呈現新知識、示范新活動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動作演示、實物或圖片演示等。要保證演示的有效性,必須注意兩條基本原則:明確性和準確性。明確性指的是演示的目標要明確,而且要面向全體,保證全體學生都能明確看清你的演示過程。準確性指的是演示的內容必須無誤、沒有歧義。曾有位教師左手拿支鉛筆,右手拿支鋼筆,舉起左手的鉛筆問學生“What’s this?”,舉起右手的鋼筆問學生“what’s that?”。這樣的演示無異于告訴學生“this”和“that”的區別就在于“左”與“右”的區別,這顯然是錯誤的。因此,他的演示就屬無效。

5 母語利用問題。

經常有教師問:課堂教學是不是必須完全用目的語(英語)教學才算有效?在教學中,我們有一條基本原則叫“控制利用母語原則”。具體來說: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使用多少目的語算合適并無固定的標準。而是取決于學生的水平、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設計等諸多因素。根據這個原則,如果學生各方面基礎較差,教師在開始階段就不能大量使用目的語教學,而要較多借助母語,逐步滲透更多的目的語表達法(可參考“三明治”教學法)。反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則可以大量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

6 課堂提問與評價問題。

為了檢驗教學進展情況等,教師必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并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相應的評價。教育學家羅

杰斯曾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因此,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學會理解學生想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于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激勵他們。落實到具體教學中,要求教師在提問時首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相應難度的問題。其次,在發問時要先面向全體。然后再面向某個層次的學生。第三,不管學生給出什么樣的答案,教師都要盡可能地給出積極、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

7 課堂操練環節。

在小學階段,針對句型、對話等進行各種形式的操練是必須的,但要有兩條基本原則:句單位教學及循序漸進。所謂句單位教學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力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沒有句子、語篇等支撐的孤立的單詞在現實交際中是沒有意義的。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教師在操練中要根據學生水平和要操練的內容,先舊后新,以舊引新,先簡單后復雜。先全體后個體。曾有個教師在操練中忽視了循序漸進原則,一味地想趕進度,結果有幾個較長的句子,學生始終無法掌握,念不整齊,理解不透,大大影響了后面的教學進程以及操練的有效性。

8 課堂教師語言問題。

上一篇: 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 下一篇: 民俗文化的內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在线 |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三个少妇的按摩中文字幕 | 日本色道亚洲精品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