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7:18: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空氣污染存在的問題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態補償機制理論雖在不斷向前發展,在實踐應用中也取得明顯成效,但是所涉及的范圍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國內外學者在森林、農田、濕地、河流等領域都提出了生態補償相應機制,并且配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獲得一定的成功。
然而,目前國內外專家對空氣污染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較少,與此相應的法律法規更是存在空缺。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地不斷向前推進,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如霧霾、顆粒物污染等。
綜合我國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狀況可以得出,專家學者對生態補償機制理論的研究還不完善,也主要由于經驗不足,雖然我國已在環境領域研究深入,但對如何進行生態補償在理論及實踐方面都較為缺乏。并且由于生態補償機制覆蓋面不全,僅在某些個別領域,補償主體、客體、對象范圍較狹小,方式單一,對空氣污染的規定不明確,所以在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這方面出現了漏洞,需要加緊研究并確定相關措施。此外,生態補償體系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到位。至于監督工作一直是實踐中的一個難題,體系不完善,再加上缺乏監督,就會造成這個理論沒辦法在實踐中很好的實現。對于應用生態補償機制的資金來源較單一,沒有建立多渠道的資金來源,對實踐也是較大的阻礙。據了解,補償機制效果的評價和補償機制的完善與創新均存在問題。
二、研究我國現行的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現狀
關于現行的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理論現狀,主要問題體現在理論研究不足,得出的具有可行性的理論較為缺乏。在理論困乏的狀態下,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有關事實現狀更是出現較大問題,沒有理論做鋪墊,何談實踐。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存在的法律問題也較為突出,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法律。我國空氣污染重點生態補償機制區域及試點地區的經驗不是太豐富,試點較少,只是出現在一些生態實驗區。因此,我國需加強對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理論的研究,針對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對應的完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理論,使之覆蓋到生態的全部領域;另一方面,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彌補我國立法方面的不足#推動生態補償機制法律體制的發展。
三、分析我國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存在的法律問題
目前關于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這個領域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法律體系不完整,而且沒有明確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法律地位。空氣污染生態補償體制在《環境法》中沒有被包含,僅僅出現在環境與資源保護責任公平負擔原則中。此外我國的《刑法》和《民法通則》對違反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行為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空白會造成某些企業單位,組織、個人等鉆法律的空缺,肆意污染空氣,破壞環境而且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目前也沒有建立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監督體系,無監督無實施的實踐現狀將會帶來環境的進一步污染,生態質量的進一步破壞。
四、如何解決我國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法律問題
首先,確定生態補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憲法中對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相關法律問題作出一定的說明,部門法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實現最終的目的。制定《生態補償法》作為生態補償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法律法規。這個提議主要針對制定專門的法律給予約束,部門法的制定將有助于增強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的法律地位,在法律層面上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重視。努力實現生態補償制度在《環境保護法》中的確立,使它不僅僅只處于一個簡單原則的規定。此外還要制定空氣污染生態補償專門性法規,確保刑法和民法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空氣污染生態補償制度監督體系,其中監督人員要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監督始終都是一個重要的保障。
五、空氣污染生態補償機制法律的具體運作
(一)發展型地方政府與空氣污染治理的困境一般認為,中國現今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體制性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發展主義特性。由于地方政府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環境治理兩者在空間尺度上具有較大不一致性。正如白雪梅分析城市地方政府環境治理的困境一樣(BaiXuemei,2007:15-29),把類似空氣污染的環境問題整合進地方政治面臨著兩個基本困境:首先,在緊迫度方面,發展中的地方面臨著更加緊迫的地方經濟發展問題;其次,在尺度方面,環境議題超出了地方政府的關注范圍,地方政府處理環境問題在空間、時間和制度三個維度都是困難的。空間維度的困難是指,地方政府一般會認為環境問題超出了其管轄范圍,應該交由全國性政府去完成;時間維度的困難是,地方政府一般會認為處理環境問題超出了其任期范圍。環境問題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其治理更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段,因此,政府官員并沒有強烈的動機去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內應對環境問題;制度維度的困難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縱向上要受到更高層級政府的約束,在橫向上要面對地方經濟社會組織的壓力,因此環境治理對于它們而言已經超出了自身的職責范圍。地方政府的發展主義和其在治理污染問題上的激勵缺乏當然也反應在空氣污染上。如果瀏覽中國近30年空氣污染治理的歷程,就會發現,空氣污染的防控和治理總是在“疲憊地追趕”高速發展和變遷的經濟狀況。20世紀70年代,空氣污染治理的主要對象是煙塵;到了80年代,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以酸雨治理為核心的第二階段,重點轉移為對硫等污染物進行集中控制。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全世界聚焦的一個中心,溫室氣體的減排使得中國如何在能源消費方面采取節能措施、提高能源效率、調整工業結構成為新的問題。最近10年左右,中國大氣污染的復合型特征日益增強,高濃度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時存在,城市灰霾天氣不斷增多。這種新的空氣污染引發了公眾的強烈關注,特別是從近兩三年起,二次污染、復合污染、區域污染等這些名詞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對政府和環保部門的環境績效構成了較大的社會壓力。但二次污染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未被列入空氣污染物指標體系,因為一旦列入則意味著中國七成城市的空氣質量不達標,環保部門近30年來的空氣污染治理又將面臨一份“滿紙黯然的成績單”。總體而言,不同階段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使得污染的控制策略不得不相應地發生變化,但是這種“倒逼”機制始終太過滯后和低效。因此,要從目前的總量控制真正轉向質量改善,真正從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公眾的健康出發進行污染治理,把空氣污染的議題維持在公共議程中,就需要把空氣污染從一個地方性的議題變成國家性的議題,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需要發揮首要作用。
(二)復合型區域型空氣污染形態和治理體制的困境中國近30年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多種空氣污染問題在30年內集中出現。這些污染問題并不是國外上百年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污染問題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更加復雜的污染狀況。因此,中國目前的空氣污染呈現出“復合型”和“區域性”①兩種特征。首先在“復合型”特征方面,中國現今的空氣污染是發達國家各個污染階段的濃縮體,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使得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同時集中出現。其次在“區域性”特征方面,關于空氣污染這個議題到底更具有地方性特征還是更具區域型特征,其實在國外就早有爭論(Switzer,1998:191-192)。空氣污染在其源頭上可能更多地來自固定點源污染,具有很強的地方性,但是空氣污染物會隨著氣象條件而長距離傳輸,因而經常呈現出跨行政轄區界限的區域性特征。然而,相較于復合型和區域型的污染形勢,中國現行的大氣污染控制策略和管理體制卻暴露出嚴重的弊端。首先,現行的空氣污染控制是一種量化控制。在現行官員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考核一般采用、同時也被認為最便捷高效的辦法就是量化考核,抽象的、難以測度的指標往往無法被采用②。在這種指揮棒下,地方官員的目標是對上負責,完成指標、做足數字。就空氣污染而言,政府關注的始終是“排放量”而不是“空氣質量”。這也就是說,目前的空氣污染控制和管理只是需要各級政府對現下有明確規定的某種污染物進行排放量的控制,完成其減排量。而這些污染物的選取并未見得反映空氣污染的真實狀況,真正的空氣質量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無人負責的。這種單一總量的考核機制很難用以應對復雜的污染現狀,因此空氣污染治理的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其次,中國的空氣污染管理模式是行政轄區區隔的管理模式,以行政區劃為基本單位進行考核和管理,各地之間難以進行真正的協調治理。空氣污染監測數據表明,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使得中國地區空氣污染一體化現象日趨明顯,各城市的大氣污染正逐漸從局地污染向區域污染演變。盡管大氣污染越來越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征,但是現行的環境管理還是沒有太多突破行政轄區區隔化管理的窠臼。近幾年,雖然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區域性大氣污染的試驗,比如中國的四大城市在近幾年的大型事件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聯防聯控”,通過聯合相鄰城市采取共同措施控制城市的空氣質量。但是,這種區域性空氣污染治理目前還遠遠沒能形成一種長效的機制。目前,面對空氣污染的區域性特征,中國現有的制度架構和政府體制中還沒有一種相對常態和成熟的制度安排以解決這一問題。復合型、區域型空氣污染時代的來臨意味著治理尺度怎樣的變化?它們對于現行空氣污染治理體制,乃至整個治理體制會產生什么樣的沖擊呢?首先,復合性的空氣污染形態意味著以“指標”為核心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將面臨“失敗”的局面。諸如PM2.5這種二次污染指標無法用單一污染物排放量限定的方法來控制,如果說原來的污染治理尚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在的情況則是連這一點都難以為繼了。也就是說,傳統的通過指標、配額方式進行治理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低效;其次,區域性的空氣污染也意味著以行政轄區為區隔的治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得不被打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看到中央政府仍然試圖在現有的考核體制下去解決轄區間的交互影響問題③,但是這種努力可以期待的績效和適用性是值得懷疑的。在遭遇更復雜議題的情況下,這種區隔化的管理方式不可避免地走到盡頭。空氣污染就是這樣一個議題:一個轄區的污染源可能對諸多其他地方帶來污染,同時,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視其他地區的污染為于己無關。各地之間互相污染、交叉污染,并且這種交互影響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要強過水污染等其他跨域環境問題。
(三)風險社會及其民主意涵空氣污染是一種典型的生態風險。風險不僅是一種客觀存在,更是一個社會和集體建構的過程。雖然風險必定部分地來自于事實,但其更重要的部分在于大眾通過社會的公共交流對風險進行闡釋、界定和認知的過程(Strydom,2002:84)。也正因為如此,空氣污染對思考當今中國國家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形態也提供了很好的一個切入點。現階段的中國,在空氣污染控制和防治方面,出現了一種“民意已過河,政策摸石頭”的現象,民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走在了政府的前列。以PM2.5為例,民眾是促使政府將這項污染物納入污染評估指標體系的直接推動力。早在政府作出反應之前,民間就已經開始了各種形式的空氣質量調查,公眾、環保NGO和媒體持續關注PM2.5數值變動,甚至走上街頭自主去監測PM2.5數據;一些活躍的民間環保人士通過社會媒體引導公民參與空氣污染的測量,推動政府的污染數據公開以及空氣污染立法進程。環保人士潘石屹等人在微博上發起關于空氣質量立法的動議,倡議應該對清潔空氣立法。社會的壓力最終促使環保部拿出了空氣污染治理的時間表,擬定在2016年前分階段地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體系。為什么空氣污染這個議題突出地展現了這一點?傳統上,政府可以利用其對科學技術的掌握及其對話語的壟斷,來阻止污染等風險事實進入公眾的視野。對于政府而言,總是希望很好地去“管理風險”,對民眾的風險意識進行引導,通過專家壟斷技術知識的定義和解釋,進行“安全敘述”(郭巍青、陳曉運,2011:95-122)。但是,在面對空氣污染這樣的新型治理問題時,民眾卻并不會一味受制于國家對風險的管理,民眾作為環境風險的直接感受者,能夠用自身的日常性知識,也就是“社會文化理性”(Fischer,2000:40-44),來對抗國家對于科學和技術理性的壟斷。國家與公民社會的這種新的力量格局,再加上長期以來國家對于公民表達的行政壓制、體制運作中的協商不足等等,都更進一步地導致了公民對政府不信任的累積和發酵。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看到了現代國家治理尺度的下移,更重要的是,類似空氣污染這樣環境風險議題的出現賦予了人們加深和拓展民主的機會,推動人們去更加積極地進行政治參與、公開討論和民主協商,理性面對危及公民切身利益和社會安全的風險,增強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對于自然問題以及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發言權,爭取公共決策者、技術專家以及普通公民之間更加平衡的權力-責任的關系。
二、保障型國家———國家角色再認識
治理的尺度是一個描述性概念,但它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意涵。通過尺度的討論,這一概念將治理的跨域化、在地化以及協力治理等多種治理的趨勢整合起來。同時,這一概念也促使人們去思考:在面臨諸如空氣污染這類新的議題時,怎樣在新的治理實踐中對尺度和空間進行新的定義,治理的邊界怎樣被實體地和社會性地重構?而這些又為我們改進公共政策提供了怎樣的啟示?更重要的是,面對現代國家治理尺度的變遷,國家需要在治理的實踐中怎樣做出回應和應變?這一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本文認為,事實上吉登斯所提出的“保障型國家(EnsuringState)”(吉登斯,2009:9)概念已經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定的框架。“保障型國家”囊括了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我們所需要面臨的最重要的三個維度的思考,即:國家獨立于利益集團來倡導環境政策的自主性、中央政府對于環境政策的貫徹力以及在環境議題上國家與社會的有序互動問題。“保障型國家”是吉登斯在《氣候變化的政治》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氣候變暖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談,但很少有人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行為與氣候變暖的問題聯系起來”———吉登斯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吉登斯悖論(GiddensParadox)”(吉登斯,2009:2)。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吉登斯提出了“氣候變化的政治”的概念框架。這個概念框架主要由兩個概念構成:“政治斂合(politicalconvergence)”和“經濟斂合(economicconvergence)”。吉登斯認為,如果政治斂合和經濟斂合兩者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就會系統性地推動氣候問題的解決。為此,吉登斯提出了一種更為積極的國家的概念———“保障型國家”。他認為,國家應該在應對環境問題時扮演“催化劑”、“協調員”的角色,鼓勵和支持多元的社會團體共同推動好的政策,同時確保環境治理的切實成效。為此,國家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全力去提高政治和經濟斂合度,比如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就是兩個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公共議題,是尋求政治經濟斂合的一個典型例子;二是要讓氣候變化的關切深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三是要避免讓政治資本流出這個政策領域。因為對抗氣候變化需要長期的政策,那么就需要把這些政策一直置于政治關切的最前端,把它牢固地鎖定在政治議程中。
保障型國家對于我們討論中國的空氣污染治理有著很重要的借鑒意義。首先,中國環境治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這個問題在本質上是吉登斯悖論的一種表現。保障型國家應該在這種矛盾中擔當起環境議題倡導者的角色,致力于克服經濟發展的盲目性。事實上,空氣污染從一個地方性議題變成國家性議題也的確經歷了一個過程。吉登斯在其語境下思考保障型國家的出發點是希望國家改變“去監管化”的態度,加強實質性的國家調節。對于中國而言,保障型國家首先是確保國家公共政策相對于地方保護主義利益、產業部門以及能源行業的自主性。其次,正如吉登斯特別提到的,中國治理氣候變化的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央政府試圖加強“政治斂合”和“經濟斂合”的各項政策在上令下達的過程中,往往經過層層官僚制的過濾,再次被簡化為GDP崇拜。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政策的貫徹執行問題,是中國環境治理中關鍵的一環。在中國,量化考核和目標責任制是國家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路徑,國家希望藉此控制地方官員的晉升機會,從而確保國家的重大政策在地方的執行以及地方官員對上級政府的忠誠。但事實上,現有方式并不能適應環境治理中的諸多問題。一方面,環境指標很多時候是復雜的、不可量化的;另一方面,地方官員為了達到考核目標往往操縱和扭曲真實的環境信息,在缺乏公民參與以矯正這些信息扭曲的情況下,重大的治理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化管理和目標責任制等管理方式事實上是削弱了而不是加強了國家的能力(Gao,2009:21-31)。這也正是“保障型國家”的第二個意義向度。以空氣污染為代表的環境議題為我們重新檢視國家治理能力,加強國家能力建設提供了一個場域。環境治理需要政府努力尋求環境政策的政治和經濟斂合,使得環境意識和環境政策能很好地與國家其他政治經濟政策結合起來,保障環境政策的實現。
最后,保障型國家區別于早期環境主義以及環保運動中“對抗國家”的思想,認為應該從現有的體制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對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思考空氣污染等環境治理問題有著很重要的啟示意義。雖然社會運動、抗爭政治似乎是一個古老的政治話題,現有學術研究也有很多集中于關注環境抗爭,但是這并不一定能反映問題的全貌,尤其在諸如空氣污染這類的環境問題上,公民的相關行動很多時候并不是高度政治指向的。公民所訴求的并不是挑戰現有政治制度的權威和合法性,而是希望幫助國家、也從國家那里尋求幫助,以改善自身基本的生活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公民社會和國家在這類議題上的關系更接近于合作主義或者協同治理。因此,在保障型國家的框架下,國家尋求與公民社會的互動和互強,通過理性的協商和審議以共同推動高效的環境政策的產出和執行是解決環境治理問題的應然路徑。這也是現有政治體制之下中國環境治理的應然方向。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工業企業也隨之不斷發展,它所產生的有害氣體越來越多。在很多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勢必會排放很多工業氣體,而這些氣體因為多含有的有害物質且不易在空氣中消散,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所以,文章對于如何治理現今的工業技術污染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對工業污染問題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鑒意義。
1 工業廢氣污染的種類及成因
社會上的工業生產種類繁多,對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是石油及與之相似的工業品種,這些工業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有害氣體,這些氣體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無法分解,對空氣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兩種:第一、固體顆粒污染物;第二、氣體污染物。
1.1 固體顆粒粉塵污染物
固體污染物是空氣污染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除了被稱為固體顆粒污染物外,它還有另外一種名稱叫溶膠性污染物。顧名思義,顆粒污染物一般指的是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化工廠、水泥廠及鍋爐廠等這些地方所產生的廢氣污染。大部分是因為在這些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都需要燒煤等礦物質來完成生產,而在燃燒過程中,在很多時候燃燒物燃燒的并不徹底,隨后被排放到空氣中,其中所存有的不溶于大氣的顆粒物就對空氣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
1.2 氣體污染物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工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在現今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所排出的大氣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污染物:
(1)含氮有機氣體污染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和汽車相類似的一些機械產品燃料的燃燒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汽車作為一種新型、便利的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但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現今,絕大多數的汽車仍需要燃料的燃燒,才能進行工作。但在汽車燃料的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氮有機氣體污染物,對這些氣體在燃料燃燒過程中被排放進大氣中,使得空氣中的含氮有機污染物不斷增多,不利于空氣的循環,對空氣的正常循環結構造成了嚴重破壞。
(2)含硫氣體污染物。含硫污染物是大氣污染物中并不經常見得一種。它主要是由工業企業冶煉金屬所產生的,是由有金屬氣體在冶煉的高溫環境下產生的。這種污染物還能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發生反應后所產生的物質就是我們所說的酸雨。酸雨除了對物體具有腐蝕作用外,同時也對人的身體健康有所危害,使人在酸雨的環境下產生呼吸系統的疾病。
(3)碳氫有機氣體污染物。碳氫化合物統稱烴類,是指由碳和氫兩種原子組成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碳氫化合物主要來自天然源。其中主要包括四種污染:烷烴、烯烴、芳香烴、含氧烴。日常生活中,雖然人們還沒有感受到它對人們生活的不良影響,但是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對人們造成了危害,這一氣體的排放,對空氣中的臭氧層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使太陽所發出的紫外線強度大大增加。不僅對社會環境造成了破壞,同時也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增加了皮膚癌的患病幾率。之前有研究表明,氟物質的使用過量對環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減少氟物質的使用量,對自己負責,對環境負責。
2 促進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的策略
2.1 突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
應該加大對空氣污染的治理問題,這要從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工業行業抓起。對于工業污染問題的治理,只靠個人是不夠的,政府必須加大對污染企業的管理力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整治措施,對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非法型企業,政府應該予以取締,空氣污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所以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把治理好空氣污染問題當成重中之重。對于空氣污染治理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對于如何治理的策略性建議,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參與進來,出謀劃策,為空氣污染的有效治理出一份力,同時結合政府的有效政策,使人民對保護環境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層面。團結統一,使空氣的治理問題能夠高效完成。
2.2 不斷革新工業廢氣污染治理技術
對于工業廢氣的治理,為了減少排放氣體的污染物質,相關部門已經推出了多種污染氣體排放之前所能進行的有效處理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燒法、催化氧化法、酸堿中和法、等離子法等多種處理方法。除以上方法之外,廢氣處理塔采用多重廢氣吸附過濾凈化系統,工業廢氣處理設計周密、層層凈化過濾廢氣,效果較好。但是相關的治理技術在在治理空氣的過程中,還存在比較大的缺陷,這就要求我們在空氣的治理的過新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改良,不斷推動著治理技術的革新,是全社會人民團結起來,鉆研治理空氣污染的新技術,從而使空氣污染的治理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2.3 注重政策的引導和環保宣傳力度
對于空氣的污染,很多都是傳統的工業企業造成的,對于空氣污染的治理,需要耗費大量的生產資金,有很多小企業因為資金不足,為了節約成本,對于空氣造成污染的問題企業給予了置之不理得態度。在這問題上,政府應該加強對這一問題的宣傳,使群眾的環保意識得以有效提高,在今后環境的保護的實踐中增加人民的自主意識。由于一些企業資金不足,無法完成本企業對所排放的污染氣體的治理,這就要求政府對這樣的企業給予一些資金上的支持,有了充足的資金,企業的污染治理才能有效進行。同時,政府還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運用法律的手段強制企業進行氣體污染物的處理。對于對空氣治理問題置之不理的企業,政府應該進行通報批評,且根據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時要求企業必須按照要求完成,否則就會得到更加嚴厲的懲處。
3 結束語
文章主要論述了工業廢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并通過詳細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建議,在文章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就是工業企業,所以工業企業在治理廢氣污染的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必須要履行對于保護環境應盡的義務。另外,個人在也要加強自己的環保意識,監督好自己的同時也能對別人實行監督,團結一致,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共同構建和諧、健康、美好的社會環境。
之所以說這首歌具有哄騙性,是因為當大部分北京的準備工作得到較高的贊揚時,空氣污染問題卻被認為非常嚴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偷偷地變換了慶典活動的議程來重點強調這一問題。
羅格表示:“空氣污染并不會對所有的運動項目都產生影響。對于那些非耐力項目也許不是問題。但是對于像自行車賽這樣需要6個小時才能完成的耐力項目來說,空氣質量就確實變得很重要。如果屆時空氣質量不好,類似自行車這樣的比賽就有可能就會推遲或延期到另外一天進行。”
有一點很清楚,空氣質量很可能會影響到馬拉松比賽的成績。比賽延期對于奧組委和全體中國人民來說將是巨大的恥辱。其他存在空氣質量問題的城市也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特別是雅典和洛杉磯,但是競賽項目卻并沒有受到影響,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延期比賽這樣的話題。但是對于運動員來說,空氣質量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澳大利亞的國際奧委會成員約翰?科茨(John coares)將北京的空氣質量問題稱為“普遍存在的擔心”,他說:“長時間待在北京只會增加患呼吸和胃部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如果你不住在奧運村的話。”
然而,當不滿意北京空氣質量的聲浪都在指責嚴重工業污染所帶來人的不良反應時,英國奧運代表團卻平靜地宣稱,英國已為此做好了長期的準備。實際上,空氣污染問題可能會為英國代表團提供一個競爭優勢。
對于英國奧委會來說,空氣污染問題是一個預料中的、可以應對的障礙。參加天安門廣場慶祝活動的英國奧委會首席執行官西蒙?克萊格(Simon Clegg)說:“自從四年前我們來北京后就已經了解了來自環境方面的挑戰。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為英國代表團制定了最佳的計劃。北京奧運會將會出現特殊的挑戰,這和以前歷屆奧運會沒有什么兩樣。”他補充說:“是的,我們了解了這一問題并已經采取了應對之策。”
克萊格不愿透露這些計劃,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英國在準備工作中所取得的競爭優勢。
國際奧委會已經選派了研究管理人員特別關注北京的環境污染問題,并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為英國奧林匹克協會和奧林匹克醫療機構工作的馬克?卡迪內爾博士,很清楚地知道運動員將要在北京面臨的空氣問題。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逐漸好轉,對生活的品質的要求也有所進步,“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室內環境的空氣質量,防止污染,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已經成為我們廣大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不僅如此,近些年,綠色消費、安全環保已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并且已經引起了政府和廣大居民的高度關注,因此,有效控制室內空氣污染,優化室內環境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自己幾年的工作經驗對我國現階段的室內空氣污染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一、解析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
所謂的“室內”是指人們生活、工作和休息的主要場所,有調查顯示,人們有半數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有些城市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長時間處于室內環境之中使室內空氣質量對人的身體健康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人們的工作環境基本都是在高樓大廈中,甚至是一個緊閉的空間之內,良好的室內環境已經成為人們迫切的需要。
二、解析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現狀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居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概念較為模糊,對室內空氣污染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室內的氣溫,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污染往往是忽略的。很多人長期處于室內的環境之中會感到身體不適、胸口發悶、頭痛等,兒童對不適的感覺比成人年還要敏感,長期處于這種惡劣的室內環境之中容易導致血相發生變化,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針對這種情況,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情況稱之為“病態建筑物綜合征”,該病能夠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及工作效率,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人體的生命安全。出現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室內空氣中隱藏了很多污染源,它們會釋放出大量的污染物,長時間在高濃度的污染物中工作必然會出現問題。我國針對室內空氣污染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近些年,很多室內家具、裝潢材料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毒物質,甚至很多都需要通過訴訟手段解決。
有一項針對北京和深圳兩地的住宅和辦公室室內空氣污染進行的調查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包括人們所熟悉的甲醛、乙醛、苯等,檢出率竟高達百分之百,而且室內揮發性有機物質的濃度是室外的近20倍,該調查還顯示,新裝修的房屋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更嚴重。
某市衛生防疫中心對新建及新裝修的幼兒園、寫字樓等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發現,其中室內空氣質量合格的不足半數,不合格的室內環境中氨污染十分嚴重,超標率近百分之六十,測得的最高值超過國家標志近七十倍,平均超過國家標準三十倍左右。這些數據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室內空氣污染情況再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將會對居民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
三、解析室內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對居民造成的傷害
通過上文論述,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目前我國的室內空氣污染情況較為嚴重, 對居民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隱患,那么室內污染物是從何而來呢?又將會對居民造成什么樣的具體傷害呢?筆者將在本段中進行簡單論述。
1.解析室內空氣污染表現
“室內空氣污染”一詞最早出現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并且已經成為繼“煤煙型污染”及“石油型污染”的第三大污染問題,處于嚴重空氣污染的環境中的人會出現胸悶、頭暈、惡心等情況,并且具有群發性。
2.解析室內空氣污染來源
室內空氣污染來源較為廣泛,由于篇幅原因,筆者在此就挑選幾項典型的進行介紹。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室外污染空氣直接進入室內,導致室內的空氣變壞;還有可能是室內人類的活動,如行走、呼吸、抽煙及各種家用電器的使用,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細菌、尼古丁等污染物;最后一種可能性就是室內裝修和建筑材料所含的多種有機物、無機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
3.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氨氣、可吸入顆粒物等,筆者將在下文中對上述污染物進行簡單介紹。甲醛主要存在于各種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中,尤其是在大芯板及密度板中最多,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刺激性氣體,可刺激人體的呼吸道,當甲醛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人的眼睛,甚至會出現中毒癥狀;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顯堿性,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可吸入的顆粒物包括直徑小于十微米的顆粒物,主要是來自室內外的空氣及吸煙、地面揚塵等。
四、解析室內空氣污染的防治對策
1.相關法律法規亟需完善
針對我國目前空氣污染狀況,我國的相關部門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建筑和裝修材料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要求生產的材料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嚴禁生產有毒、有害的物質,如若違反這一規定將會被追求民事或刑事責任。該法律的頒布無疑推動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為室內空氣質量的提高、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2.加強建材市場監督工作,嚴格把關流動材料質量
相關的監督部門一定要定期對材料市場進行抽查、檢驗,一旦發現質量問題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供應商在出售各種建筑材料時要向顧客提供相應的質量保證書、檢驗書等有效證明;裝修單位在簽訂合同時應該同時簽訂室內環境控制檢測合同,在裝修工作結束后要向業主提供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報告,如果不能達到國家的相應標準則要進行一系列的補償。需要注意的是,針對裝潢單位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情況,相關部門一定要建立一套理賠程序、方法及標準,盡量避免出現民事糾紛。
3.注意室內衛生、保持空氣流通
使住宅或者是辦公室內盡量保持無煙狀態,還要合理的使用空調等家用電器,時刻保持室內的衛生,除此之外,還要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室內裝修完畢之后,尤其是家具、地板油漆后,要進行通風,保證散味一段時間后再搬入,整個住房或者是辦公室盡量在通風一個月后再進入。
4.保證檢驗機構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現階段,隨著我國室內空氣污染情況的愈發嚴重,大量的檢驗機構相繼成立,還出現了很多民營企業,一定要對這些檢驗機構的資質進行調查,一定要確保檢驗機構檢驗結構的準確性。
五、小結
通過以上論述可知,對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現狀及其解決策略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我國整體建筑事業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大氣污染嚴重,使得室內空氣也受到了影響,進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安全。我們廣大工作者一定要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不斷對防止室內空氣污染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探究,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現狀,為我國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051-02
一、武漢市空氣污染概況
(一)研究對象分析
近年來武漢市為了追求經濟快速發展而忽略對環境的保護,進而導致空氣質量與經濟發展嚴重失調。針對于空氣質量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一個權衡,最大化的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研究。以武漢市1996-2012年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和社會經濟發展數據為依據,著重分析空氣污染對武漢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空氣質量管理的對策建議。分析研究對象策略見圖1。
(二)合理研究假設
1.API值對不同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具有可度量性,即:相同API值對應的不同污染物危害程度相等。2.忽略數據更新頻率為每小時一次,的數據或會有所延滯,或不能及時更新的影響。3.當遇到監測儀器校零、校標等日常維護行為,或出現儀器故障、通信故障、停電等情況,可能會出現不能及時更新或某些站點沒有數據。本次旨在盡最大努力及時滿足公眾知悉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需求。
二、武漢市空氣質量研究的定量分析
(一)概論
環境系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所以,空氣污染現象也一定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因素對污染程度的影響的大小不同,其中,對空氣污染程度影響最大的作用因素,我們稱之為“主要因素”。而“影響”這個概念是一個模糊的,定性的概念。因此,欲確定空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應該收集不同作用因素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引入量化指標對其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并根據這個量化指標,最終確定其對空氣污染程度影度大小。根據相關的大氣科學資料,我們需要確定對城市空氣污染程度影響較大的幾個因素。
四、武漢市空氣污染治理的建議
加強預防,預防是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基礎,沒有檢測手段就很難對環境空氣進行有效的監督預警,要進行預防,這就要求對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對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管理,及時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居民進行生產生活,以促進生產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治理,需要在管理制度、技術上綜合進行,管理上:實施流域綜合管理計劃,統一規劃空氣污染控制政策和設立執行部門,進行空氣污染的綜合治理。從領導層開始加強對空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增強領導工作的針對性、超前性,抓好組織落實,完善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建立目標責任制,分階段、有重要地推動工作開展。
嚴格法律制度,強化環境管理,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充分運用法律、經濟、行政和技術手段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的順利進行,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
參考文獻:
[1] 司守奎,孫璽菁.數學建模算法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引入法制化路徑是治理霧霾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因為執法不嚴、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問題的影響,使得利用法律方式管理霧霾污染的難度加大。霧霾治理的立法不夠完善,造成法律實行成效偏低。在立法體系以及法律實施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并未得到妥善解決,使得霧霾一再威脅人們的健康,損害了我國的部分城市的形象。所以,我們要加大霧霾治理法制化路徑的研究力度,以合理的法制方式對霧霾污染進行科學管理。
一、霧霾法制治理現狀
柴靜自費拍攝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針對城市霧霾進行深入調查。在紀錄片中,不難發現,霧霾污染作為空氣污染的另一表現方式,隨著國家工業的發展而產生。又因為霧霾的出現,使得人們出行高度依賴高科技霧霾口罩,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針對空氣污染的治理,國家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但是本法的頒布和實行,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立法效果,并沒有起到預防空氣人污染的作用。相反,國家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近年來,霧霾污染成為了威脅人們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我國立法實際情況
(二)法律法規的實行效果實際情況
二、霧霾法制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立法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二)國家法律法規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霧霾治理法制化路徑
霧霾治理要求強化法律責任,采取法制化路徑,以此防止大氣環境成為排污的“公用地區”。現階段,發生霧霾污染和現行的法律法規有關。筆者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加強空氣污染違法成本,完善相關法律,貫徹落實霧霾治理向法律法規,提高空氣質量。
(一)立法責任
合理調升處罰的標準。國家要結合本國實際情況,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制度。在修訂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參照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執行全興的法律制度,適當調升空氣污染的法律處罰力度,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物價的不斷上漲,對該處理力度進行動態調整,以此完善立法體系,為處罰企業非法排放污染物提供法律依據。 此外,和美國頒布施行的《清潔空氣法》相比,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已有立法中的政府宣示型條款較多,但是可操作的條款偏少,使得我國的法律責任機制不夠完善。這就要求國家政府強化立法責任,履行立法義務,推動立法進程。
(二)法律責任
第一,全面加大企業違法排污處罰力度。城市出現霧霾,威脅人們的健康,要求我國政府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筆者針對我國空氣污染違法成本偏低這一問題,建議國家要加大企業違法排放污染物的處罰力度,以此強化保護大氣環境。
其一,采取按日處罰方式,提升企業違法成本,有效抑制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其二,國家要加強查處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大氣污染問題和水污染問題并不相同,大氣污染問題較為隱蔽。因此國家要加強執法機制的建設,督促企業無法進行違法操作。其三,政府要充分利用新設定的“污染環境罪”,充分關注行政執法和法律責任追究這兩者間的銜接。筆者建議我國環境執法部門要強化空氣環境的檢察與檢測力度,遵循人民群眾參與的治理原則,全面打壓違法行為。同時還需要強化管理空氣環境污染案件移交工作,由國家環境執法部門將嚴重案件移交給公安部門進行處理。
第二,加強政府的霧霾治理責任。城市霧霾的出現和該地區城府的治理責任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所以在強化治理霧霾的過程中,政府要加強自身的環境治理責任。筆者建議從行政責任這個角度入手。
中國政府做好“加強環境保護”與“推動經濟發展”這兩項工作。但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治業績,片面強調“唯GDP論”,在發展本地區經濟的同時,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使得行政不作為、執法松懈以及權力尋租等各種問題的出現。國家政府在霧霾治理中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就要求國家要從建立完整的執法責任評價體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貫徹實行該體系,以此達到政府內部的責任追究目的。此外,公民督促環境保護執法部門,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在利用這項措施的過程中,公民要充分注意手段與策略的運營,切不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1.2淺談現階段空氣污染監測現狀我國的空氣監測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眾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和投資大等特點。為了能夠提高全國空氣監測工作的質量于效率,國內環境部門將已經在全國組織監測網絡。除此之外,國家也制訂了統一的監測原則,在各地方設立了環境監測站,充分發揮了各方面的技術人才的優勢,同時引進眾多先進設備,大幅提高了我國空氣監測的工作的質量。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應用了科學合理地監測與測試數據的技術,使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水平不斷提高,逐漸的在世界占據領先地位。在我國廣大空氣質量監測人員的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國家仍在不斷地完善環境保護法律,促進我國環境監測工作進一步地展開與加強。現在空氣環境監測工作主要是運用各種方法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進行分析,并評價空氣環境質量的過程。現在國內監測環境主要分為環境空氣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特定目的應急監測等三種。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逐漸完備,整體環境監測工作并無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細節工作存在問題,這需要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人員不斷總結經驗,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作出合理的調整,爭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質量。
1.3加強空氣污染監測的辦法空氣污染監測工作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息息相關,做好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才能制定出更為有效地保護環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國空氣污染監測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為了能夠提高污染監測質量,監測人員首先需要對有關空氣質量的法規、技術標準、污染測定方法及對測定儀器有著足夠的了解。其次,監測人員要規范空氣監測手段,在進行監測時一定要秉著科學的態度進行監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和信息的及時、準確、可靠。另外,空氣質量監測人員要掌握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步驟,只有科學的空氣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檢測更加科學、高效。影響空氣污染監測的因素有很多,這需要監測人員有著足夠的監測工作經驗,并在工作中能夠積極學習優秀的污染監測案例,總結經驗,盡可能的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
2淺談空氣污染建模
2.1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意義科學、合理的布點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監測的數據也會更加準確,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大氣的污染狀況。進行空氣污染建模工作的重點就是合理選擇空氣污染監測點,它直接影響到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檢測地點可以減少監測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數據的精準度。因此,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科學的選擇檢測地點是監測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2.2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項
2.2.1明確監測的目的,在空氣污染監測體系中,包括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和污染源對環境影響的監測,目標不同,它們的監測目的是不同的。這需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為了調查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對敏感體的暴露情況,進行污染對環境影響的監測,主要是為了掌握污染源的變化趨勢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規律。
2.2.2確定污染源的狀況,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對調查范圍內及附近范圍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調查及分析,確保空氣污染建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3空氣質量監測點的選擇合理的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是科學的進行空氣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進行空氣質量檢測點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監測點的代表性,其二是檢測點的數量。從代表性來講,由于每個監測點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個監測點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區,代表污染源的影響、代表區域環境背景等,因此,進行監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空氣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勢、監測任務的周期等眾多問題。從檢測點的數目來講,如果監測任務是暫時性的,同時需要得到精度較高的監測數據,就需要增大樣點的布設范圍,對于需要布設眾多監測點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各種布點方法,例如規格網格法、扇形布點法等。對于長期的定點監測,則不能夠設立過多的監測點,這將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區布點法。以上所述的兩點因素對監測工作后期的布點建模有較大的影響,還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風力情況等也會對檢測工作造成影響,。因此在監測工作中監測人員必須考慮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點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氣污染監測工作。
前言:
當今社會,大氣環境的優良成本已成為保障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有力因素,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工廠每年平均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高達1800余噸、排放的煙塵和粉塵也都高達1100余噸。城市工廠生產作業所造成的污染物已經成為城市大氣污染重要因素。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SO2、SO3和NO2等物質,經排放混入空氣后會對城市居民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工廠所排放的粉塵等污染物的直徑比5μm還要小,在經過長期漂浮后,能夠很輕易的被人類吸入體內。基于上述情況,進行改善工廠所帶來的大慶污染問題已經變得刻不容緩,所以,現階段急需在工業發展的同時,及時的進行工業生產中的空氣進行檢測工作。從而有效排除其他影響因素,嚴格遵循大氣污染實際情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對大氣的治理工作,始終從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有效的進行采取檢測和治理措施,從而優化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
1.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指數(AirpollutionIndex,簡稱API),是將常見的幾類污染物進行簡化形成概念性指數值的單一形式,可分級表示不同空氣的污染程度以及質量狀況。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工廠在一段時間內空氣污染情況,和下一階段的變化趨勢。其中主要造成污染的空氣污染物有:煙塵、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懸浮顆粒物(浮塵)、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中國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總懸浮顆粒物。
2.工廠大氣污染類型
2.1二氧化氮排放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要求,在第三次修訂后二氧化氮的二級標準年日均值已經從80mg/m3改為40mg/m3。由衛星監控數據可知,二氧化氮排放越多的地區,其經濟往往越發達,該地區的工廠數量相比其他地區相對較多。在我國,二氧化氮污染程度最為嚴重、污染面積最大的地區為東部沿海地區,這些經濟發達、工業水平較高的地區,同時隨著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大量的生產加工使得空氣污染情況不弱反增。另外,根據國家環保部門對空氣污染情況的通告,僅今年來,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整體檢測結果來看,其他污染物有下降趨勢,但氮氧化物排放量卻整體上升了6.17%,這也是由于工廠所排放的污染物中,二氧化氮所占比例較大所造成的。
2.2顆粒污染物
以2011年我國環境保護部門進行的環境調查為例:現階段,有55.8%的城市PM10的濃度在70μg/m3~100μg/m3之間,又有19.7%的城市其PM10濃度出現了大于100μg/m3的情況,我國PM1的正常值在0μg/m3~100μg/m3區間內,也就是說在我國19.7%的城市中PM10的含量嚴重不合格。但如果以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劃分,我國中部和東部大多數城市PM10濃度已經出現二級超標的問題,而僅有西南部少數經濟不發達城市符合環境了二級標準,這主要是由于加工生產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很大比例,經濟發達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具有較多的生產工廠,這些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顆粒污染物,使得臨近城市,空氣環境變差。而東南部地區由于身處內陸,經濟發展遲緩,生產工廠并沒有大量開辦,但這樣的城市在中國僅占2%不到。在工廠生產、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渣、廢氣中含有較多顆粒物污染物,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檢測和治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PM10中細顆粒物比例對越來越高。
3.空氣污染物檢測分析
在進行空氣污染物檢測時,采集空氣樣品會受到采集地點風向、溫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有可能會造成最后所檢測出的污染物含量常在檢測下限之下,同時,工廠的空氣組成成分比較復雜,所以檢測人員在進行采集空氣樣品和選擇檢測方式時,需要謹慎進行。
3.1樣品采集
根據工廠空氣樣品的不同,在進行空氣采集時,可以選擇進行全空氣采樣或捕集空氣采樣,同時空氣采樣動力的差異,又可將采樣工作分為主動采樣以及被動采樣。
進行全空氣采樣需要使用金屬罐進行空氣樣品的整體采集,這樣可以在采集過程中,避免吸附劑采樣的穿透和分解,同時又可以對其種類進行分析。使用的采集容器包括Summa金屬罐和Silco金屬罐以及Tedlar袋。從而可以實現樣品全空氣采集,并且可以不用使用熱解析以及溶劑解析技術,所進行采集的空氣樣品也可以重復性的進行檢測、分析。使檢驗工作更加具有穩定性,不用再進行現場校準工作。但是采用全空氣采樣同樣,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采集過程中還不能更加準確的排除非目標化合物,在使用Tedlar袋進行樣品采集時,其樣品保留時間不可大于24~48h,同時全空氣采集需要比較高額的前期投資和技術支持。
采用捕集空氣采樣法,需要借助捕集劑進行采樣。其中最常用的為固體吸附劑,這一方法將利用活性炭、硅藻土等物質的吸附作用,對空氣進行采集工作。整體吸收效率較高、性能穩定,并且采集方法便利、儲存和運輸工作適應性較強。在進行工廠地區的空氣污染物檢測樣本采集工作中,固體吸附法適應法使用頻率較高。
被動采樣法是利用空氣擴散原理,同時借助3M徽章式采樣器,進行空氣采集工作。這一方法較為簡單,操作過程較為輕便,主要是由于所采用的采用器具為徽章式,其具有半透膜和180mg活性炭板,總體積較小,重量較輕、采集時攜帶也比較便利,只需要利用呼吸帶持續采樣,就可以進行空氣采樣工作。
3.2樣品檢測
利用氣相色譜法進行檢測空氣成分,是現階段檢測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種,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其選擇使用的檢測器,不再是價格較高的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GC-FID),改用氣相色譜-質譜聯機的四極質量檢測器(GC-MS)進行空氣成分的檢測工作。在應用過程中,檢測人員會在載氣的推動下,將混合物在色譜柱上進行分離工作,再各自進入氣相色譜-質譜聯機的四極質量檢測器(GC-MS)內進行檢測工作。通過這一方式,可以檢測出工廠生產區域內的絕大多數的空氣成分,這也是目前檢測工廠大氣成分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對于復雜物質的分離測定具有絕對優勢。
離子色譜法進行對空氣中含有的無機物進行檢測,可以一次性的分析出空氣多種組成成分,在進行檢測時,需要先把無機物轉變為離子溶液,從而再將色譜柱內的離子進行分離,利用離子種類差異中的電導率差異進行檢測,從而完成工作。
進行檢測工作,還需要在工廠內部確定固定的檢測點,通過檢測技術,對其空氣污染物污染情況進行明確。下文以我國中部某城市工廠檢測數據為例,進行分析:
通過成分檢測,可以得出廠區具體空氣成分組成,以廠區東(一車間)為例,二氧化硫日均值為0.017mg/L,氮氧化物日均值為0.003mg/L,PM10日均值為0.114mg/L,根據已經得出的數據,進行推算該廠區的空氣污染情況。根據PM10的實測濃度(0.114mg/L)進行計算可以得出:
從而得出PM10的污染指數為82;
其它污染物的指數分別為I=17(SO2),I=2(NOx)。從而得出廠區東(一車間)的空氣污染物指數為:
檢測結果為:廠區空氣質量程良性,主要污染物為PM10。
4.工廠大氣污染控制策略
4.1煙塵治理技術
針對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廠區,需要及時對污染情況進行治理,其中可采用煙塵治理技術,在這一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主要可使用到機械除塵器和過濾式除塵器。其中,機械除塵器可以利用機械力(重力、離心力)將空氣中漂浮法粉塵狀物體進行分離,進而對工廠地區的空氣進行凈化,其去除率為50%至80%,主要治理5μm以上的塵粒,并且在治理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而過濾式除塵器,在治理空氣污染過程中,可直接對直徑1μm的塵粒進行祛除,其整體除塵總效率較高,經驗證,最高時可達到100%的除塵率。
4.2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利用二氧化硫治理技術進行治理,主要可采用重油脫硫法,這一方法利用加氫脫硫催化的方式,將重油中存在的硫化物分子的碳硫鍵進行斷裂,從而將其轉換為簡單固體化合物或其他其他,使得污染物更為容易的從重油中進行分離。
結束語:
進行工廠空氣污染檢測工作時,要根據空氣污染物的特征和特性,注意好空氣采樣過程中細節性問題,避免使得空氣成分的出現改變,保證空氣污染物檢測的可靠和準確公路。檢測人員需要在空氣污染物檢測技術應用中表現出較高的專業水準的同時,還要更多的該地區工廠以往檢測數據的情況,盡最大努力將空氣環境改良做到最好,最大程度的保證工廠地區的空氣質量安全。針對在工廠生產過程中主要出現的空氣污染物問題,要及時的檢測和解決,避免空氣安全隱患,制定出有實用價值的大氣治理方案。從而保證工廠空氣污染物檢測和治理技術的現實意義,保證我國大氣環境的安全,維護工廠生產人員和周邊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康彩霞,田富姣.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論述[J].科技風,2014,(10):126-127.
[2]李紀峰.試析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形勢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4,(06):28-29.
[3]張慶陽,等.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有關研究[J].氣象科技.2001(4):6-10.
中圖分類號:Q9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0-0059-02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人們對保護環境和自身健康的意識逐漸加強,迫使人們對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針對室內空氣環境污染,因為目前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室內活動,所以室內空氣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然而室內環境污染作為當今的重要課題之一,已經超越了“煤煙污染”和“光化學煙霧污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所謂室內環境,不再是簡單的指家居住宅,還應包括工作和學習等相對封閉的各種場所。當前急需研究出科學、有效、適合的方法開展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的監測,以確保室內空氣環境監測數據真實和有效,為最大程度的減少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提供監測數據支持。
2 室內空氣質量監測
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是一個新領域,“室內空氣質量”的概念最早是由歐美發達國家在1960~1969年之間提出的,我國制定的空氣質量污染標準是借鑒了歐美國家標準的基層上建立的,“室內空氣污染”是指在封閉空間內的空氣中存在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物質并且濃度已經超過國家標準達到可以傷害到人的健康程度,我們把此類現象總稱為室內空氣污染。
3 發展歷程
3.1 國外發展歷程
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分別制定了本國的室內環境質量標準,對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開展相應的質量控制研究。美國的各室內環境空氣質量檢測機構一般引用美國環保署引有已有的環境空氣監測分析方法和采樣方法,或制定適用于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的分析方法,或制定適用于測定室內特定污染物的監測技術導則,如美國新澤西州環保局頒布的《室內空氣中VOC采樣及分析規范》、威斯康新州公眾健康局頒布的《化學蒸汽入侵下居室室內空氣》、克羅拉多州公眾健康與環境有害材料管理局頒布的《室內空氣樣品分析導則》等[1~8],但未檢索到國外綜合性的室內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
3.2 國內發展歷程
近年來,我國衛生、環保、建筑等各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室內環境空氣污染控制和室內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或規定,其中包括《居室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GB/T 16127-1995)、《室內空氣質量衛生規范》(衛生部文件衛法監發[2001]255號)、《住房內氡濃度控制標準》(GB/T 16146-1995)、《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01)等。《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的出臺,為全面準確的評價室內空氣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控制污染、提高居民室內空氣質量、保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存在的問題
據歐美環境專家研究發現,目前室內空氣中存在許多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具有致癌性的就有20多種,病毒類200多種。對人類身體健康危害較大的物質主要為:氡、氨、苯、酯、甲醛和三氯乙烯等。造成這些物質侵害人體健康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室內空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不夠重視;②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③缺少相關部門對具有檢測室內空氣環境資格的企業開展有效監督;④民用和工業等裝飾、裝修材料不符合相關環保標準的要求,這都是造成目前居民室內空氣質量污染情況加劇的主要原因。
5 對策
5.1 建立環保執法隊伍,加強對相關企業室內檢測的管理
隨著室內裝修行業的迅猛發展,相關環境檢測企業應運而生,在裝修工程驗收、室內空氣環境治理、室內空氣環境污染檢測等領域開展盈利性活動,由于室內空氣環境檢測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所有檢測公司出具的檢測結果需要環保部門開展日常的監管。所以,建立環保部門執法隊伍,可以及時發現不法企業違法行為,促進室內空氣環境檢測行業良性發展。
5.2 擴大對室內空氣環境污染的宣傳,加強人們提高對室內空氣環境污染的認識
要改善室內空氣環境污染,人們應對室內空氣環境污染問題重視起來。首先應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利用電視、紙媒、網絡媒體等多種方式,就如何預防和應對室內空氣環境污染,以及如何對室內空氣污染進行有效的治理開展宣傳,以增強人們的環保和健康意識。同時,應邀請衛生和環保等領域的專家走進社區,給人們講授環保和健康等相關知識,提高人們的環保和健康意識。
5.3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執法人員有法可依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有的室內空氣環境污染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能符合當前形式下復雜多變的室內空氣環境污染,應盡快修改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度建設,讓環保執法人員在監測和監管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5.4 建立室內空氣環境檢測監督中心,以促進室內空氣環境檢測企業的良性發展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室內空氣環境檢測公司,其中不少檢測公司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違背國家檢測標準,暗自收取委托公司的大量金錢,為不達標的委托公司開綠燈,直接影響室內空氣環境檢測結果,侵害消費者權益。因此,需要建立室內空氣環境檢測監督中心,對于相關企業在檢測過程中出現的違法問題進行依法查處,促進室內空氣環境檢測行業市場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State of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family Services Division of Public Health. Chemical Vapor Intrusion and Residential Indoor Air. April 2000.
[2]Colorado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 Hazardous Materials and Waste Management Division. Guidance for Analysis of Indoor Air Samples. April 2000 .
[3]Alask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division of Spill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Program. Technical MemorandumC02-001.Inhalation of Diesel Vapor in Indoor Air. December 1, 2002.
[4]Joint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for the Environment,Commission of the Europe Communities. Indoor Air Pollution by Formaldehyde in European Countries, Report No. 7 of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EUR 13216 EN, 1990 .
[5]R.L.Maynard. In setting and Managing standards for Air Quality, Cambridge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 Professional Seminar Series, Cambridge,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