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0 20:17: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繪本閱讀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在學習和實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過程及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中,我們不難發現早期閱讀、早期閱讀能力、早期閱讀教育正在被提倡和重視。繪本已經被公認為最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的讀物。一般的經典繪本都具有培養孩子想象力、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層次的內涵,有的甚至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閱讀。
作為幼兒園的一線教師,我們進行了許多的嘗試,力求挖掘出繪本中對幼兒的認知發展、情感體驗最具有價值和意義的那一部分,并將其轉化為實際可以操作的教案,探索針對不同的繪本、不同年齡段幼兒具體的教學策略。但是,從我們選擇繪本伊始,直到設計好教案,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時會忽略幼兒的閱讀需要,把教放在了第一位,從而影響著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對文學作品本身核心價值的挖掘利用。在設計和執教大班繪本閱讀教學《避開惡貓的辦法》的過程中,通過集體教研,使得自己對繪本教學的繪本選擇、目標制定、提問方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選擇有趣的作品,找到作品核心價值和幼兒經驗之間的契合點,施以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幼兒在快樂的閱讀中獲得有益的發展。
一、尊重閱讀需求,選擇“趣”讀之作
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學會選擇適合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繪本,作為教師要在充分觀察繪本畫面,多角度、多層次理解繪本內涵的基礎上著手進行繪本閱讀的教學設計。而《避開惡貓的辦法》充滿著“想象”這一繪本的特質,情節有趣、畫面生動、意趣盎然,能極大地滿足孩子們愛幻想的心理,符合他們的閱讀需要,是一本充滿趣味的“趣”讀佳作。
《避開惡貓的辦法》是從韓國引進,由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數學繪本――“分類與順序”中的一本繪本。這套數學繪本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小學數學輔助教材,榮獲2009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優秀兒童獎。整套數學繪本分為六冊,每冊書的圖、文、作者各不相同。故事貼近生活,畫面風格各異。每冊書在講完故事之后,會用一頁“數學概念理解”來梳理概念,用數學游戲、數學課題來進行“數學概念擴展”。
在尋找繪本的過程中,一開始,就是被“數學繪本”和“獲2009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優秀兒童獎”這兩個標題所吸引的。但是這是一套小學數學輔助教材,而且是從國外引進的,在年齡上和文化背景上是否與我們大班孩子存在差異。“分類與順序”這一蘊含在繪本中的數學知識,是否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在大班的數學領域的目標中,并沒有把圖表的學習列入其中,而且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在對抽象的數學符號和圖表的認識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選擇這樣的一本繪本來設計教案,不符合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
但是當我們坐下來仔細地研讀繪本的時候,我們發現,《避開惡貓的辦法》講述了一群老鼠想辦法躲開一只惡貓的事。在老鼠們選擇什么東西掛在老鼠脖子上的過程中,作者描繪了老鼠們討論的過程、不同的表決方式,在畫面上幼兒可以通過觀察來知曉老鼠們每次表決的方式和結果,圖表的知識就蘊含其中。老鼠們新奇的表決方式是繪本的有趣之處。老鼠們每一次的選擇、表決都蘊含著解決問題的智慧。老鼠們通過排隊、放大栗子、畫圈、插蠟燭、串水果串的方式進行表決,充滿懸念和揭開結果時的期待,抽象的圖表被隱藏在有趣的畫面中。
對于大班的幼兒,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但是有一定的邏輯概括能力。同時,由于大班幼兒的觀察能力有限,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較復雜的繪本都不太適合他們閱讀。《避開惡貓的辦法》畫面比較清晰,背景不多,但是有一些小細節需要幼兒去觀察。需要幼兒比較結果數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排序能力,在此基礎上理解畫面的內容,得出老鼠表決的結果,對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還屬于“跳一跳,夠得著”的范圍。同時,我們翻閱了現在大班使用的教材,發現,在大班上學期的科學領域的課程設置中,在一部分數學活動中要求幼兒用符號和數字記錄下觀察和討論的結果,如調查我是怎樣來幼兒園的,我的生日等,并且在科學活動中有大量需要幼兒用學習表格記錄的學習內容,如天氣記錄、種子生長記錄等。其中要求幼兒具備初步的調查統計能力。
集體研討后,我們認為,雖然這是一套小學數學輔助教材,但是,蘊含在其中的數學內容,以大班幼兒喜歡的色彩,鮮明而不紊亂地展示出來,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觀察畫面后得出老鼠表決的結果,使閱讀可以不斷地進行下去。在閱讀的過程中,幼兒首先感知的并不是什么圖表,而是老鼠們各色的表決方式,感受到的應該是老鼠們不斷地用表決來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最后得出一個避開惡貓的最佳方案的過程。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們應該抓住繪本中能給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東西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猜想。
二、慎訂教學目標,攫取“悅”讀之本
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從一開始的“深挖”繪本的“數學”價值,到最后的“明晰”繪本的“悅讀”價值,經歷著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導來設計目標,到以幼兒的學習特點為宗旨來設定目標的過程,一步步走出“重技能輕創造”的繪本閱讀誤區,將“悅”讀還給孩子。
當確定了繪本以后,我們認為既然是數學繪本,在第一次設計教案時,我將目標定為:(1)通過閱讀,初步掌握表格記錄,會看柱形圖。(2)通過游戲,進一步理解柱形圖的使用方法。(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將教學重點放在掌握表格記錄上。但是,通過試教,我們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幼兒的閱讀興趣:在活動一開始,教師以生動的語言來演讀繪本的開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閱讀興趣較高。在接下來閱讀的過程中,由于三次記錄的插入,幼兒的閱讀興趣每每被打斷,讀到后面,很多幼兒都沒了興趣。失去了閱讀興趣,繪本閱讀活動的質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幼兒的記錄:幼兒要比較成功地理解繪本的主題,其在分類、比較數值大小、排序等方面都要具備一定的能力。由于幼兒的數學能力本身就存在比較大的個體差異,加之剛升入大班,幼兒自主記錄的能力還較弱,有一部分幼兒在三次記錄的過程中不能掌握。在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過程中,只有極少數的幼兒會用標記與數字相結合的方法來記錄老鼠們選擇的結果,一部分幼兒只是用數字或是一些符號把每種選擇的老鼠的數量給記錄下來,還有一部分幼兒直接把畫面給畫了下來,占用了很多的時間。在第二次用表格記錄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幼兒在模仿教師的示范,一部分幼兒雖然還在沿用自己的一些記錄方法,但是記錄的結果清晰起來,還有一些幼兒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在抄襲教師的示范。最后一次的記錄,因為有了兩次的集體討論和糾錯,大部分幼兒學會了用標記和數字來記錄觀察到的結果,但還是不能將結果正確地排列到表格中。在幼兒學習表格記錄的方法上,筆者沒有從幼兒已有的水平出發去搭建一個支架來幫助幼兒學習,而是想當然地用了自己設計好的方法,應該參考現有的教材對表格記錄的學習方式做好修改。
在與同事的集體分析和自己查閱文獻之后,發現自己對繪本閱讀的理解存在偏差,使教案的設計出現了問題。而問題的根源在目標的設定上。在目標上,筆者過于注重繪本的教育功能性價值,把表格記錄的學習排在了第一位,在活動中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犧牲了繪本帶給幼兒快樂的閱讀體驗。筆者雖然意識到引導幼兒猜想老鼠們各種選擇的理由對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但是為了學習記錄,在時間上限制了幼兒的發揮。筆者把繪本當成了幼兒獲得知識、學習技能的載體,忽視了繪本本身所隱藏的核心價值:小老鼠先是通過集體討論,想出各種辦法,然后將方法分類,接著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表決,少數服從多數,層層遞進,最后將問題解決。在每一次表決前,是引導幼兒進行合理猜想、激發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好的時機,但是筆者恰恰由于局限于教育的功能性目標,而忽略了繪本本身的價值。繪本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一次審美的體驗,更應該是孩子與社會接觸的一扇大門,幼兒是社會的人,雖然他們的思維較少地受到傳統習俗的制約,他們從繪本中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接近于客觀事實,但作為教師不但要善于激發它、尊重它,而且要歸納和提升它,從而發揮它們的價值。
日本“現代圖畫書之父”把圖畫書比作“幸福的種子”。他認為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如果一直從知識或批判角度去閱讀,就可能產生不當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愿,失去應有的樂趣。
研討后,筆者對目標作了以下調整:(1)通過閱讀,分析文中各種選擇的合理性,判斷老鼠每次選擇的方法和結果。(2)通過閱讀,初步掌握表格記錄,會看柱形圖。(3)初步意識到“少數服從多數”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于目標的調整,筆者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引導幼兒猜想老鼠們各種選擇的合理性和觀察畫面上。大多數幼兒都能夠饒有興趣地觀察畫面,看出老鼠們選擇的結果,獲得很大的滿足感,但是到了記錄上,由于記錄的時間大大縮短,采用了兩次請個別幼兒記錄,一次集體記錄的方式,但是幼兒在數學方面發展的個體差異程度是比較大的,而且學齡前的幼兒,還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操作對于他們的學習,特別是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
雖然將學習表格記錄放在目標的第二條,但是從活動實施的效果看,幼兒的興趣點依然是猜想和解釋老鼠們想出的方法,如果要加入記錄的內容,將對繪本的理解、有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觀察圖片的結果與記錄的學習放在一個活動內進行,學習的量太大了些,使得幼兒閱讀的效果和學習記錄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活動進行的時間過長。繪本的閱讀不是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系列的活動,不能因為這是一個數學繪本,就在第一次活動中放進過多的內容,而有損于繪本閱讀的初衷和降低數學學習的
效率。
所以,我們又對目標進行了再次調整:(1)通過閱讀,分析文中各種選擇的合理性,判斷老鼠每次選擇的方法和結果。(2)初步意識到“少數服從多數”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去掉了學習記錄的目標,而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合理猜想和觀察老鼠各種表決的方法和結果上,在觀察中,其實已經滲透了幼兒有關的數學能力的掌握,所以把學習記錄的目標放到下一個活動中。
通過這樣的調整,筆者走出“重技能輕創造”的誤區,嘗試從繪本中抽取真正對幼兒有意義的,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并且提煉出“少數服從多數”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最后的環節引導幼兒運用到生活中,發揮繪本教學應有的價值。
三、精心設計提問,緊抓“猜”讀之法
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會設定很多的問題,以幼兒的回答來推進教學,在回應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往往會肯定、否定、解釋、補充幼兒的答案,以求滿足教學的需要。但是,如果僅僅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以教師的設想去設定問題,往往會使自己教學的節奏過短或冗長,不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思考。其中,對“提問的開放性、提問的準確性”的把握就成了“猜”讀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
1.提問的開放性
閱讀中的第一個提問:“哎呀,這可怎么辦呢?老鼠們著急得不得了,得想個辦法在貓下次來的時候好馬上躲起來。如果是你,你會想什么辦法?”幼兒想的辦法是五花八門,有很多的幼兒一開始想到了可以躲到很多東西的后面和里面,有的孩子還想到了“用鞭炮把貓炸死、設一個陷阱讓貓摔下去”等。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提問要講究開放性,但是開放性的提問,要看具體情況,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幼兒的思考,而幼兒有時的回答會缺少合理性,特別是像本次活動的第一個問題。筆者這樣的提問方式缺少引導幼兒思考的指向性。筆者按照繪本的意圖,應該是引導幼兒猜想通過什么辦法可以在貓還沒有靠近老鼠之前,老鼠就知道是貓來了,只有先知道貓來了,才可以躲起來,而當貓已經走到老鼠跟前再去躲或是為了避開貓的突然出現而一直躲在某處都不是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筆者在幼兒回答偏離方向時,引導幼兒往正確的方向去想,但是很多幼兒容易受最初的一個回答的影響,從而出現群體式的偏題。
所以,我們將第一個提問做了調整,改為:“如果是你,想個什么辦法在貓還沒靠近老鼠前,就能感覺到貓來了,好馬上躲起來?”這樣一來,既能保證問題的開放性,又能保證問題的指向性。
2.提問的準確性
閱讀中最重要的提問部分就是在“分頁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猜想老鼠們各種選擇的合理性”這一環節中。在老鼠們第一次選擇的畫面上是用“鎖和羽毛”來代表輕的東西和重的東西;第二次選擇的畫面上是用“襪子、手電筒、哨子”來代表有氣味的、會發光的、會發出聲音的東西。筆者一開始試教的時候,容易在提問和反饋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將選擇輕的說成選擇羽毛,選擇會發出聲音的說成選擇哨子,而且解釋起來一不注意,就會將這兩種說法混著用,以至于幼兒都被自己帶糊涂了。在大家的提醒下,意識到輕、重、有氣味、會發光、會發出聲音指的是物體的種類,不能用某一種物體來代替這一類物體,這樣會給幼兒的思考帶來障礙。在“判斷什么時間送鈴鐺”這一環節上,有三個時間段,晚上、清晨、中午。在一開始設計時,筆者的提問比較隨意和籠統:你覺得哪個時間比較好,為什么?結果通過試教發現,“晚上”這一時間段,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有些幼兒說晚上好,因為人少,老鼠在送的時候不容易被發現。但是晚上貓是醒著的,是最不能選擇的時間,也就是要讓幼兒明白這是常識問題,不容許隨便猜想。所以最后,把問題具體化為:你覺得晚上送行不行?清早送牛奶的叔叔來的時候送好不好?中午郵差大叔送信時送你覺得怎么樣?晚上只有“行與不行”,而后面兩個時間點留給幼兒猜想的空間就比較大。
四、體現數學特質,不放“特”讀之能
《避開惡貓的辦法》是一本專門的數學繪本,繪本本身蘊藏著數學領域的特質。在運用這樣的數學繪本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體現出繪本作為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更應該抓住繪本中的“數學”元素這一特質,開展繪本閱讀,尊重幼兒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不放“特”讀之能。
通過這次的繪本教學活動,我們認為,在進行數學繪本教學前,對繪本的選擇一定要從幼兒的年齡出發,從幼兒原有經驗出發去選擇適合某一年齡段幼兒的數學繪本。所選的數學繪本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必須是正確的,情節與數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為了數學而拼湊的一些情節。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下的“數學認知”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優秀的數學繪本其內容應該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與幼兒的經驗相聯系,這是數學繪本閱讀的特質之一。數學繪本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讓孩子在體會文學作品美好的同時,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故事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就來自我們的生活。
幼兒園繪本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順應幼兒的閱讀天性,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幼兒覺得閱讀是快樂的,所以教師在設定數學繪本閱讀教學的目標時,要把繪本中最具價值的東西與幼兒的認知特點與情感特點相結合,要發揮數學繪本的“特”讀之能,同時切不可為了“數學認知”的習得而放棄繪本中蘊含的對幼兒整體發展的價值,這是數學繪本閱讀特質之二。這也是在利用數學繪本開展集體教學時,作為一線老師所要把握的關鍵點。在學習減法時,不要忘了貓頭鷹爺爺對動物寶寶的舐犢之情(數學繪本《都到我這里來》);在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時,不要忘了奶奶為孩子們的成長所付出的艱辛(數學繪本《奶奶的紅裙子》);在學習多種方法數數的時候,不要忘了自我悅納是多么的重要(數學繪本《世界上最帥的豬》)。
在數學繪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繪本來組織閱讀。繪本閱讀一般分為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導讀、閱讀討論、幼兒的表演與創造四個步驟。在多次的試教中我發現,不同班級的幼兒,在數學能力上還是存在群體性的差異,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本班大多數幼兒的情況,設定適宜的難度。在不改變繪本原文的情況下,教師要在閱讀時,把握好閱讀重難點,這是數學繪本閱讀中的特質之三。
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數學是一件頭疼的事,讓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閱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孩子喜歡的故事,用孩子喜歡的語言,引他們入境。把孩子發展的需要放在本位,把閱讀的快樂、數學學習的快樂還給孩子。
參考文獻:
繪本在英美國家被稱為“picture book”,在日本被稱為繪本。繪本的主題范圍非常廣泛,故事內容是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事件,富有童趣的圖畫和易懂的語言,幫助幼兒在無意識中收獲快樂,逐漸建立起社會責任感,推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展。
二、挖掘繪本價值,開展教育戲劇活動教案的基本過程
(一)繪本分類
繪本故事內容的情境化、口語化、形象化的特點,教師在設計、編寫教育戲劇活動的教案時,對繪本分類可以從主題進行選擇,如:藝術、認知、勇敢、自然環保、情緒管理、想象力、交通工具、安全保護等。也可以按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領域進行劃分,如語言、科學、藝術、社會、健康的五大領域。如繪本《哈利去醫院》講的是,哈利病了,必須去醫院。可他從來沒去過那里,要在陌生的醫院環境里過夜,他覺得很害怕。在爸爸媽媽的安慰、醫生護士的幫助下,他的毛絨玩具兔子巴尼的陪伴下,哈利最終了解到,醫院其實并不是可怕的地方。
(二)巧用方法改編繪本內容
國內學者王添強指出,對于不同的活動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結構”分析法和“故事探究”分析法。對于領域化的繪本教育戲劇活動,以“故事結構”來解構繪本故事。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經過大致歸納的故事成分為:主角、情境、引入、探索、意外、選擇、、逆轉、解決等,按照故事成分。在綜合化教學活動中,教師按照主題分類采用“故事探究”分析法。編寫活動教案時,采用“概念地圖”的方式對故事內容進行解構,圍繞一個繪本內容改編的教案涵蓋五大領域的目標,一個繪本教育戲劇的活動可以進行五次,每次40分鐘左右。繪本教育戲劇活動由淺入深進行一般以暖身游戲、主題活動和放松游戲的方式展開。以《哈利去醫院》為例,以“故事探究”中“概念地圖”分析法解構繪本,可以按照五大領域的方式進行。語言:生病要去醫院,哈利面對陌生的環境;哈利在醫院做了什么身體檢查;哈利如何平復內心的害怕和緊張;父母為哈利的勇敢堅強,感到驕傲。健康:生病需去醫院,接受治療才會好;了解身體檢查過程。藝術:使用醫院用具扮演娃娃家;自己想象成賽車手駕駛小卡車去做檢查。科學:生病的原因。社會:父母的陪伴;了解醫生和護士是高尚的職業。
三、繪本在教育戲劇表演中的價值
(一)繪本能調節幼兒的情緒管理
繪本飽含童真、童趣,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情節發展曲折有趣,簡練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圖畫,很容易吸引充滿好奇心的幼兒。在現實的社會中,繪本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釋放幼兒的壓力,另一方面繪本可以引導幼兒討論情緒、認識情緒發生的原因控制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不亂發脾氣或無理取鬧。從繪本故事內容的角度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幫助幼兒平復內心的情緒波動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故事中的各種情緒詞匯、表達的語言和方法,使幼兒可以探索自己的感受,讓身體達到放松的狀態。幼兒經常閱讀情緒管理類的繪本,會知道引起某種情緒的原因,在故事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二)繪本充分提高幼兒的想象力空間
幼兒正處于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階段,想象力可以將幼兒帶入一個虛擬的世界,實現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教育戲劇不是傳統意義上教孩子表演的方式,它的重點在于創造一個情景,將孩子置于這個情景當中。首先,幼兒可以通過繪本封面,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猜測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強烈的閱讀欲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繪本中會有許多隱藏的細節,教師要挖掘細節,讓幼兒深度想象,讓幼兒以不同角色投入戲劇之中,引導幼兒真正通過繪本故事中的情節,對故事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激發幼兒的思維潛質,鼓勵幼兒提出有創造性的發展自己的想象空間。最后,教師請幼兒分組運用肢體動作定格繪本場景,教師可以用相機把畫面拍下,鼓勵幼兒講述每個場景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三)繪本能提高幼兒語言能力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說到,在幼兒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創新繪本教學模式,抓住幼兒的閱讀心理特點,從而提升幼兒的課堂參與能力,不斷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合作本領和探究能力,真正使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的幼兒繪本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即在課前按照課標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按照繪本的順序對幼兒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扼殺了幼兒的閱讀興趣,也很難提升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改善傳統的繪本教學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現狀,提出一些改進策略,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幼兒繪本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分析
1.單一化教學
在當前的幼兒園繪本教學中,教師基本采用傳統的“全篇講述”的教學模式,偶爾會在多媒體上給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由于幼兒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很長時間,所以這種枯燥無味的繪本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取得很好的閱讀效果。
2.缺乏延伸性
在幼兒園的繪本教學中,針對繪本閱讀過程中的略讀、精讀、閱讀順序、閱讀重點等問題,教師還是沒有進行很好的把握。另外在繪本閱讀的課堂中,教師還是遵照傳統的課堂模式,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缺乏必要的課堂延伸,這種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繪本創新能力。
二、改進幼兒園繪本教學的策略
1.在“翻轉課堂”中進行繪本教學
在新課改下,“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漸被引進來。所謂的“翻轉課堂”,具體地說,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單調的“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轉變課堂的講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進行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要協調好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幼兒繪本《會爬的豆子》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繪本故事中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從而使每一個幼兒建立快樂、自信的人生觀念,感受愛的偉大和神奇。在進行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即“那顆小豆苗是如何來的呢?豆子到底要爬到什么地方去呢?豆子最后爬到哪里了呢?豆子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教師引導幼兒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繪本結合相關圖片進行理解,嘗試著尋找合適的答案。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順利解決了這些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新的問題,即“豆子為什么要去幫助別人呢?它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豆子呢?”教師引導幼兒發散思維,總結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結論。完成本課的繪本教學目標。
2.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繪本教學
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在幼兒教學中運用已久,但是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幼兒繪本教學新課改所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合作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探究意識和創新本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幼兒繪本《少年和果子貍》的時候,教師把幼兒分成三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設置一名組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的閱讀進度。教師給每個小組的幼兒提出不同的問題,即“為什么小果子貍要幫助那個小男孩?為什么小男孩要送小果子貍回家呢?他們為什么能成為好朋友的呢?”教師引導三個小組的學生分別討論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匯總于組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種小組合作的繪本學習模式使比較膽小的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3.提高幼師的專業素養
在幼兒繪本教學中,幼師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著幼兒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要提升幼師的專業素養,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要經常組織幼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指導幼師不斷追求創新,不斷激發幼師的創新思維,從而把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運用在實際的幼兒繪本教學中,引導幼兒的思維走向,激發幼兒的閱讀思維和閱讀素養,從而促進有效閱讀教學;其次,幼師在設計幼兒繪本閱讀教案過程中,多采用新型的現代化的教案模式,給幼兒提出啟發性的閱讀問題,從簡單的問題出發逐漸過渡到比較難的問題,促進幼兒的思考和有效理解,順利地完成閱讀課堂的教學目標,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
在當前幼兒繪本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o學生引進新型的啟發性的繪本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52-01
美國研究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說過: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校中幾乎每一科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的。英國科學家培根說: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可見閱讀在我們生命中是多么的重要。上次在蒼溪縣進修校進行繪本閱讀培訓,讓我學到許多新的東西。借此機會我在本校語文教研活動中,為語文組的老師們提供了一堂公開課-《"愛"群文閱讀繪本課》上完后,輕松了一大截,接著各種奇特想法、各種心情排山倒海、萬馬奔騰,迎面撲來。雖然,從《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這三個繪本故事綜合在一起的群文閱讀呈現情況來看,仍有許多可改進的地方,但我對這堂課從設計到匯報的過程還是比較滿意的。就如這堂課,我要帶給學生的其中一個目標:要懂得愛、學會愛,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從學生們課上的回答及課后反饋過來的寫話卡都可以看出這一目標的達成度挺高的。
這是我的第一次繪本課,蹣跚學步,也沒什么特別明確的目標,只想讓孩子們喜歡繪本進而喜歡閱讀,培養他們成為一名真正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東溪書香童。仔細想想,這次的繪本群文閱讀教學,起初我還是有點貪心的,我想給孩子的太多了,比如句式練習,培養想象、審美、情感、表達能力;把握三本繪本的主要內容,理解人物內心及感情變化;學習轉換心情,增進自我了解,看重、珍惜自己的身邊擁有的一切,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等。后來,在三、一班的試上中,針對出現的一些情況,我又對教案進行修修補補,因為腳踏實地之后,似乎也更有閑暇觀看路兩旁的風景了。也就是說,在繪本教學這條路,我才剛學會怎么走路,現在才是出發的時機。雖有許多不足,但借著這次嘗試,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接下來,在繪本群文教學中,希望能與語文組的老師們再有些許收獲。
總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傾向于告訴學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組織學生一起圍繞著文本進行建構。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在群文閱讀的課堂中,把閱讀的自還給學生,教師僅僅是學生的引導者、陪伴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受快樂地閱讀、快樂地交流、快樂地分享。給老師一個"學習的課堂",課堂上,如果要讓學生讀"一群"文章或者"一群"書,就意味著教師要去讀更多的文章、更多的書,因為只有精神豐盈的教師,才能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為此,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積累,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從而提高教師個人休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個普通教師能走多遠?請相信: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遠。讓我們大膽嘗試"群文閱讀"教學,嘗試繪本"群文閱讀"教學,給語文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悅地閱讀、理解、質疑、發現,從而達到提升其閱讀、寫作、交際能力,讓我們一起享受閱讀創造的幸福人生!
最后,借用冰心奶奶的話共勉――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努力的血雨,總能開出明艷的花朵。
1,園所或教室內相對安靜的一片區域;
2,簡單裝飾:
1)風格:清新、自然;
2)內容:設主題墻或主題版,粘貼或繪制《博苑兒童圖書館管理制度》、園長推薦圖書、主題排行榜、今日小館長、十大好書投票、近期活動預告等;
3,不僅是圖書角,幼兒園走廊、墻面、前臺都可以有圖書系列活動的展示和預告;
4,制定《博苑兒童圖書館管理制度》并落實執行。
二、固定閱讀時間,固定成果展示
1,根據各園所情況,設定固定閱讀時間并命名,如每周一書、每日一刻鐘、周五大講堂、書香滿園、班級讀書會、班級閱讀沙發等;
2,每次讀書活動后要有成果展示,形式多樣,展示在圖書館或班級主題墻,如
1)讀后感:可由繪畫、陶藝等手工展示,如書中的動物和情節;
2)好書評選:可把書的封面(打印封面圖片)貼在主題墻上,孩子貼幾顆星星或星星、月亮等表示喜愛程度;
3)改編故事劇:根據某本書改編故事編排成短劇,其他活動或讀書時間時展示;
4)童言童語記錄:孩子聽故事或復述故事往往會說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話,記錄并展示給家長,可為成長日記的一部分;
5)評選閱讀小狀元/閱讀達人/閱讀小博士并展示在照片墻;
6)各班推薦圖書小館長,作為圖書館與班級之間的橋梁。
三、組織圖書系列活動,家園共育(《圖書活動怎么搞》)
1,教師繪本研習沙龍《說繪本故事的要領》、《幼兒閱讀觀察記錄與反思表》、《教師書評》
1)好書分享和評選;
2)兒童閱讀觀察記錄分享,了解孩子讀書行為;
3)繪本怎么讀--教家長如何給孩子講讀繪本;
4)課程設計--閱讀課教案分享、繪本如何和幼兒平時生活學習結合
5)策劃圖書活動
2,家長講座/講堂
1)召開家長會:展示活動成果,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生活、學校圖書系列活動的細則;
2)定期培訓,話題廣泛:如何進行親子共讀、如何通過繪本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原創故事分享等
3)策劃面向孩子的家長小講堂,分享職業體驗、奇聞趣事給孩子;
4)召集故事爸爸、故事媽媽成立說故事團隊,到各班開展說故事活動。
3,園所組織系列活動
1)和園所現有課程及活動融合;
2)由圖書主題延伸活動;
3)創編故事劇;
4)書展、畫展,好書評選;
5)親子故事大賽;
6)自制圖書;
7)開辦圖書醫院
8)跳蚤市場
9)每學期不定期換書日
四、整合與運用外部資源,做好宣傳
1,活動預告與展示的所有平面設計到位:宣傳海報、借閱手冊、主題墻、圖書館/區角、照片墻、走廊展示、前臺、園所門口等;
2,運用網絡平臺:微博、博客、QQ空間、微信、網站等及時上傳活動情況,文配圖;
3,接受園外人士、團體或媒體來園訪問,入班觀摩共讀課程并做經驗分享;
說起繪本,大家并不陌生,色彩斑斕的繪本親切又溫馨,帶著童年的味道。圖文并茂的繪本很容易俘獲孩子們的心,對特殊孩子也不例外。作為腦癱學校一名音樂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孩子的母親,我一直對繪本對孩子教育的作用鐘愛有加,也曾參加過一些相關講故事比賽,還獲得過故事媽媽的稱號。于是,我開始向學校申請:讓低年級的特殊孩子增加課外繪本閱讀課,把繪本帶進課堂,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受繪本的魅力。
一、音樂繪本的類型
起初的繪本閱讀課,我會選擇適合低年級孩子認知特點的一些繪本,比如,數字類、科技類、民俗、情緒類的等等,選好繪本我就開始寫教案、認真備課,挖掘繪本的圖和文,再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思考,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繪本的美,這個美可以是圖畫美、顏色美,也可以是故事美、道理美。至于孩子l現多少并不重要,只要孩子熱愛并參與進去,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從始至終,有一點我特別注意:教師只是繪本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才是繪本的主體,不能本末倒置,老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再引導,而非主講。
二、音樂元素注入故事
尤其對于我們的學生,他們在智力、語言、運動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所以選擇他們合適的繪本,讓繪本本身的魅力來引導大家愛閱讀、愛觀察、愛思考、愛表演,老師再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去發展孩子的感知和邏輯思維能力,繪本中常用手段――角色扮演,除了能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之外,還能對孩子的語言和運動功能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最關鍵的是,整個學習的過程都是孩子主動積極去參與的,這些也是推動我繪本教學的最大動力。繪本讓我找到了教學上的成就感。
正因為有了繪本教學的經驗,我開始思考如何把繪本進行升級,加入音樂的元素。形成一個新型的課堂模式。于是我想到了音樂繪本。所謂音樂繪本,就是音樂與繪本的結合體。這個音樂,包括了音樂中的唱、動、創、奏、賞。我開始結合我所熟悉的繪本,將音樂的元素科學、有趣地鑲嵌進去。
三、主題教育融入低年級特殊音樂課
低年級的音樂課通常要迎合主題教育,例如“講衛生”主題,我為二班的學生選擇了有趣的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選好繪本后,開始挖掘繪本情節與音樂和康復結合的地方。這些音樂的有效安排,便是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碰撞。
四、如何發覺故事的音樂性
一個成功的音樂繪本課堂要考慮很多情況,比如,音樂的安排在繪本的什么點嵌入,通常在繪本前半部分的一個小點就要嵌入一個音樂表現形式,既使是小兒歌也可以使節奏律動,將課堂推向。比如:下面繪本中編到游戲律動:洗牙齒,補牙齒,拔牙齒,這些枯燥的動詞,加入道具和節奏感強烈的音樂,就變成了很生動的音樂節奏游戲。孩子們在快樂的律動中,主動完成了幫助孩子康復訓練的動作設計。
課例:
每個繪本主題我會安排兩個課時,根據情節點嵌入兩個簡單的兒歌或律動游戲,或發聲游戲。也就是說,在繪本音樂課上,發揮的不僅是想象力和閱讀力,還有很多的唱、動、編、康復的內容。真正達到康復與課堂的有效融合。
五、結論
通過音樂繪本的學習,我們發現孩子的興趣性提高了,他們期待來音樂室,因為在音樂室里每周都有新的故事,故事里面有精彩的角色扮演,或者是精彩的繪本兒歌。喜歡的故事,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人人參與,二班的孩子們開始很期待音樂課時間。當然,即便都是二班的學生,每個年級的認知和特點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從繪本的選擇到音樂活動安排,都遵循循序漸進、循循善誘、康教結合的原則。實踐證明音樂繪本在腦癱孩子康復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繪本的概念
繪本就是指圖畫書,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
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于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講得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以封面、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二、繪本教學與看圖講述有哪些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不是看圖講述。看圖講述發展的是幼兒的獨白語言,要求幼兒將圖片的內容完整連貫地表述出來。而繪本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讓幼兒理解圖書,理解各畫面之間、畫面與整個故事之間的關系。因此,繪本教學應是先理解后講述,繪本教學中包含講述的內容,但又不等同于講述活動。教師只有正確認識繪本教學,才有可能避免教學活動走入誤區。
三、幼兒園開展繪本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要走進繪本,挖掘繪本的內涵
在繪本活動中,因為它的點面涵蓋得過于多,往往在一個活動中,我們究竟怎樣去開展,非常需要教師對繪本了解透徹,自己真正地走進去,對繪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觸,這樣才能把自己認為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那部分帶給幼兒一起分享。
每一個看過《大衛上學去》的孩子都非常喜歡他,這個天真無邪、把學校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后來,老師罰他留下來搞衛生,大衛非常難過,到了最后兩頁,老師摸摸大衛的頭并獎給他一朵小紅花說“做得很好,大衛,現在你可以回家了”,這一筆太溫情了,整個故事跟著急轉直下,一個童年惡作劇的故事就收場于這樣一個愛的動作。
(二)教師要注重教育機智,開展有效的提問
陶行知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所以教師的提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繪本故事《掉進酒桶的老鼠》,在講到誰會來救老鼠時,讓幼兒大膽猜測誰會來(孩子們猜測的結果有很多),這就充分發揮了幼兒思維想象的空間。當看見來的是它的死對頭小花貓時,再讓幼兒大膽猜測,小老鼠會怎么做才能讓小貓答應救他,上岸了之后又怎樣脫離危險等?讓孩子猜想后再進行故事講述。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已經給予了幼兒想象的空間,引發了孩子們無限的思考和遐想,同時也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三)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如何培養幼兒自主閱讀呢?幼兒作為閱讀的主人,應讓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在互動與引領中,讓幼兒漸漸地去感悟繪本。由于孩子的天性,當他們看見畫面時,往往會有一些表達。這時他們就會用語言表達出來,其實這時正好是教師發現孩子們理解程度的最佳時機。我們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縛孩子們,要讓他們學會自主閱讀,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繪本《大衛上學去》,首先是因為故事內容很貼近幼兒的生活,大衛他叛逆、調皮,有著孩子的天真。這樣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繼而就產生想說的欲望。教學中教師經常把一個個問題提出來,讓孩子猜測,孩子樂在其中,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四、繪本教學誤區
在實踐中,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繪本閱讀卻往往沒有發揮其優勢,繪本閱讀容易陷入種種誤區。
誤區一:識字朗讀型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老師便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專項識字訓練和專門的朗讀訓練。在識字、朗讀的要求和壓力下,讓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孩子對繪本望而卻步。
誤區二:精讀分析型
閱讀教學我們往往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在班級中開展。一些老師把班級讀書會當成平時的語文課堂,將繪本當成一般的語文教材來教學,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這各項訓練便拉開了孩子與繪本的距離。
誤區三:講讀提問型
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有著經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題和深刻的內涵。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在一連串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被蒸發。
誤區四:無指導型
一些老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純粹以朗讀者的身份出現,讀完故事就完事,不啟發、不質疑、不點撥、不指導,使班級讀書會意義缺失,效率低下。
在繪本教學中,在與幼兒分享繪本的過程中,我相信,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其實是更多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本著讓幼兒成為閱讀主人的態度去開展。讓幼兒真正地走進繪本,真正地感悟繪本,并在繪本中獲得成長。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活動目標:(1)鼓勵幼兒快樂、積極地參與活動,教育幼兒友好地與人相處。(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動物的表情、動作,發現線索,嘗試對內容進行預測。(3)啟發幼兒運用較為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過程:
1 導入
視頻導入,引出課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小電影,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師:這只小狗的表情真豐富,你們有沒有這個本領啊?老師考考你們吧!
教師:今天也有一只小狗來到我們班,它又是什么表情呢?
2 展開
2.1 教師提問,引導觀察
2.1.1 觀察封面
(1)教師:這只小狗它是什么表情呀?除了小狗,你們還看到了什么?(2)這種表情的小狗會想做什么?
2.1.2 第一頁
(1)(遮蓋小貓)小狗在做什么?小狗這么兇,是在沖著誰叫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看看小貓是什么樣的表情?(請幼兒模仿小貓表情)它為什么是這種表情呢? (3)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狗還會做什么呢?
2.1.3 第二頁
(1)(遮蓋小兔子)小狗在做什么?它在沖著誰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小兔怎么了?小兔為什么哭?(請小朋友們模仿小兔,教師模仿小狗)(3)小狗都把小兔嚇哭了,它還會再沖著別的小動物叫嗎?
2.1.4 第三頁
(1)(遮蓋小鴨子)小狗又在做什么?這次它又在沖誰叫?(2)小鴨是什么表情?小鴨很生氣,你覺得它害怕小狗嗎?(3)請你們來表演一下勇敢的小鴨吧!(請幼兒模仿“小鴨”,教師模仿“小狗”)(4)你們猜一猜,小狗還會沖誰叫?
2.1.5 第四頁
(1)小狗在沖著誰叫?誰能連起來說一說?(2)小狗沖著小母雞叫,小母雞害怕嗎?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3)請你們來表演小母!(請三個小朋友模仿小母雞,教師模仿小狗)(4)小狗沖著那么多小動物叫了,它還會沖著其它小動物叫嗎?
2.1.6 第五頁
(1)小狗又沖誰叫?誰能連起來說一說?(2)小公雞害怕小狗嗎?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小公雞可能會對小狗做什么?
2.1.7 第六頁
(1)(遮蓋小狗)小公雞是怎么做的?你們認為小公雞會對小狗說什么?(2)猜猜小狗會是什么表情?(取下遮蓋)請小朋友學一學小狗的表情。(3)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1.8 第七頁
(1)發生什么事情啦?小動物們在做什么?為什么現在是小動物們沖著小狗叫呢?(2)小狗現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小狗害怕的呢?(3)你們覺得小狗做得對不對啊,為什么?我們來給小狗講講道理吧!
2.2 教師小結,完整閱讀
引導幼兒總結:不能欺負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幼兒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和梳理故事情節,在重點小動物動作、表情的地方放慢速度,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故事中來。
3 結束
教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請你們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與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吧!
活動評析:《綱要(試行)》中明確把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目標:“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愛叫的小狗》是通過講述一只小狗在草地上沖著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叫,小動物們團結起來反抗它的故事,來告訴幼兒,不能欺負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通過本活動,談談對繪本教學策略的看法。
3.1 引導觀察,仔細閱讀
小班幼兒認字較少,在閱讀時主要依靠對畫面的觀察掌握信息,建立頁與頁之間的聯系,理解故事情節。在閱讀《愛叫的小狗》時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封面,首先,觀察小狗的表情;其次,按順序觀察其他小動物:小貓、小兔、小鴨、小母雞和小公雞。細致觀察封面讓幼兒清晰地了解信息,為理解故事情節做了鋪墊,為成功閱讀提供了有效保障。
3.2 激發想象,理解閱讀
(1)預測故事。在閱讀時,通過對畫面的觀察激發幼兒對故事下面內容猜測的興趣。比如《愛叫的小狗》,封面上有一只奇怪表情的小狗和一群小動物,當請幼兒猜測會發生什么事情時,小朋友的回答是五花八門:“小狗在想壞主意”“小狗想吃掉這些小動物”“小狗想把小動物們都趕跑,自己在草地上玩”……僅憑一幅畫就引發出孩子們的無限遐想。
(2)設疑想象。在閱讀時,設置各種疑問,主要是培養幼兒大膽質疑、預測等主動學習的能力。他們的積極性很高,但受經驗的局限,回答比較集中,比如問題:“小公雞會對小狗說什么?”皓皓說:“小狗你沒有禮貌”;彤彤說:”小狗你欺負小動物,我們要懲罰你“;這一話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就怎么懲罰小狗展開討論,倩倩說:“小公雞用嘴去啄小狗”;晴晴說:“小貓用爪子抓小狗”……
(3)合理聯想。幼兒在閱讀繪本時,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或者看過的其他文學作品,有時還會把自己想象成繪本中的角色。比如,當閱讀到小狗沖著小鴨叫,小鴨掐著腰,瞪著眼睛很兇地看著小狗時,瑤瑤就模仿著小鴨子的樣子對著小狗說:“真討厭,為什么沖我叫”。當閱讀到小狗沖著小兔叫,把小兔嚇哭時,婷婷說:“我才不會害怕小狗呢,我要咬它”……孩子們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著作品所引發的快樂。
3.2 游戲情境,探究閱讀
當閱讀引起了幼兒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和身體動作等方式對繪本做出回應。這種游戲方式能促進幼兒更深入地探究繪本。比如,在閱讀過程中,小狗沖著小動物叫,小朋友們會模仿出小動物的動作、表情,有的小朋友還會加上自己的語言,在表演中體會角色的情緒和心理活動;在繪本閱讀后,可將繪本中的小動物角色做成頭飾放入表演區,幼兒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將繪本落到實處。
3.4 多形式表現,充分閱讀
(1)以教師為主的形式。在活動前讓孩子們充分地了解故事中動物的特點,組織交流,如果遇到小朋友欺負你應該怎么辦等問題,為繪本閱讀提供經驗和基礎;繪本閱讀中可采取模仿小動物對話、話劇表演,或者與其他領域活動相配合的方式,立體感受繪本;在繪本閱讀后可組織區域活動,讓繪本得以充分的展現,完成教學目標。
(2)與家長配合的形式。在集體活動結束后,將繪本的小書發給孩子,帶回家和家長一起閱讀,在家長的指導下,幼兒更全面、細致地閱讀繪本,并講述自己心中的小故事。
參考文獻
【案例】《愛吃水果的牛》這一活動目的在于激發孩子感知水果的色彩和特征,在游戲情景中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借助于有趣的故事情景,讓孩子在喂神奇的牛吃水果、用擠出的水果牛奶幫助生病的小動物的過程中體會到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同時了解到不吃水果容易生病,多吃水果能讓身體變得強壯、健康的道理。
以往的閱讀活動中,我們常常拋開兒童閱讀的起始興奮點。以教師為主體,帶領孩子閱讀,這樣往往是從兒童不感興趣的地方開始,結果兒童興趣平平。在《愛吃水果的牛》活動中我先以孩子的自主閱讀導入,讓孩子先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一頁。這種閱讀方式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孩子掌握著主動權,孩子的興趣自然就有了。這樣讓孩子看看、說說的方式,改變了兒童被動接受的過程,還能幫助孩子了解書的大概內容。孩子們學的輕松,老師也能很好地觀察、解決出現的問題。另外,教學中我把一個個關鍵點提出來,讓孩子猜測,孩子樂在其中。這樣的教學激活了孩子的形象思維,比如我提問:人們都生病了,為什么愛吃水果的牛卻沒有生病呢,讓孩子帶著問題有思考地去看,提高了閱讀的能力與效率。
每個孩子都是個性、能力不同的個體,單一地接受一貫式的教學根本無法讓所有的孩子融入經典繪本閱讀中,也無法針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而采用分層次閱讀的形式,利用活動區、自主游戲時間、偶發事件等教育契機,向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適合的繪本閱讀材料及相應的指導和引領,孩子會更感興趣。所以除了集體教學,我還進行了自由式的教學活動,我們將繪本放在孩子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專門設置了一個閱讀角,只要孩子有時間想看,就可以在拿在手里仔細地閱讀,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中孩子可以暢所欲言,促進了孩子的思維發展。
二、注重提問策略,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教師的提問在教學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提問是有效進行繪本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就要仔細斟酌,提出有效的問題,為進行有效的教學服務。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呢?在具體活動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提問方法:
1.猜想式提問讓孩子想說
【案例】繪本《大西瓜》中,聰明的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第一次,烈日炎炎下,熱得滿頭大汗的小老鼠想到把吃剩的半個西瓜皮當遮陽帽戴;第二次,不會游泳的小老鼠要過河,我就設置懸疑,讓孩子猜猜這次小老鼠會想到什么辦法?第三次,則是提供材料圖片,讓孩子猜猜用這些材料小老鼠會想到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在猜想式的提問下,孩子們想到了很多辦法,但我都不急于告訴解疑,一個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種猜想,他便會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確。于是,他便會全身心投入,主動地關心故事的進展,使其情緒高漲,思維活躍,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境地。而且在繪本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猜想,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2.開放式提問讓孩子敢說
孩子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提問要講究開放性。這是一種引導孩子整體把握所學內容的提問。在以往的閱讀活動中,教師一般會問孩子這樣的一些問題:“故事題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誰?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說明了什么道理?”這些問題可能有多種語言描述,答案卻只有一個。要使孩子學會從多種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師的提問就要將“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改成“會說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雖然只是用詞的不同,但這樣的提問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孩子敢說,不怕說錯,能讓孩子多發表自己的見解。
【案例】在繪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以簡單反復的故事情節來講述,情節單一,構圖清晰。我先出示封面――一小背心,讓孩子說說這是誰的背心,這件背心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給予了孩子想象的空間。
3.遞進式提問讓孩子喜歡說
這是一種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提問方式。由淺入深的提問,不僅開闊孩子的思路,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還有助于提高孩子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的能力。一些過于簡單、瑣碎,缺乏思維價值的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孩子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脫口而出,表面上看,氣氛活躍,但實際效果差,不但激發不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反而培養了他們思維的惰性。要推陳出新,形式多樣,不要只求準確答案式的提問。
三、注重挖掘繪本內涵,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繪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種子,滋潤著孩子的生活。繪本還是一顆反復咀嚼的橄欖,讓我們體會其深厚的含義,回味著幸福的余味。每一本繪本都有一個重要內涵,有些躍然紙上,有些則要細細挖掘,用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孩子。
在第一研中年級組全體教師一起研讀教材、共同設計活動、制作教具。通過集體研讀大家了解到:早期閱讀《快腿兒的早餐》是大班《幸福的種子》叢書中的一個故事,它不僅有流暢、幽默、舒緊有致的繪本,也有色彩鮮艷、過目不忘的畫面。蜥蜴能迅速奔跑,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體色,有些蜥蜴還有斷尾自救的本領。小小的蜥蜴有這么多有趣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孩子們對動物的探究欲望,再加上剪紙風格的畫面和主題活動《神秘洞》相符合。但是通過年級組全體人員一起研讀,發現故事篇幅較長,有場景變化、情節發展,涉及蜥蜴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特點,更有中國味濃郁的剪紙畫插圖,幽默的語言風格……這個故事其中包含的信息之多,如何在一次集體活動的時間內指導幼兒進行有效的閱讀,成為大家遇到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本活動目標定位于語言能力的發展,閱讀習慣的養成,蜥蜴生活習性的認知或客觀的生活態度的情感探討、剪紙審美價值的挖掘……這更讓大家舉棋不定。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全體成員再一次反復閱讀分析繪本,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再三商量決定修改故事內容。大家仔細斟酌每一個相對應的圖文,然后刪掉部分內容,修改個別詞語和句子,并以快腿兒斷尾自救的過程為故事的和重點。
成文后,發現這樣雖然解決了故事篇幅長、教學目標難以把握等問題,但語言文字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張力,特別是幽默感,更因故事的改編,組織幼兒自主閱讀失去了憑借的唯一載體——繪本。
經過一番的熱烈討論后,把以前構思,重新以完整的故事為設計藍本,“蜥蜴斷尾自救”還是教學重點,具體的設計方案終于呈現在大家面前。同時還邀請家長積極配合豐富幼兒關于蜥蜴的知識儲備,幫助孩子認知變色龍是蜥蜴大家族中的一部分。通過“研”教材和集體的智慧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所感悟:集體備課是“磨”課的第一步,大家在“磨”中領悟,在“磨”中成長。
二、教學實踐,“研”教學細節
在年級組長的引領下大家精心設計了活動,為了便于幼兒集體閱讀和講述還制作了PPT課件,活動在大一班、大二班展開了,兩位老師執教后,大家利用對比的方法對活動中的一些教學細節進行了“第二研”:
首先是活動的導入:A教師通過認讀封面直接導入,讓幼兒認識故事的主人公“快腿兒”,知道故事名稱《快腿兒的早餐》,并且了解“快腿兒”的外形特征。B教師以剪紙蜥蜴導入。讓幼兒認識蜥蜴的同時,引發幼兒興趣,又可以介紹剪紙風格的特點,從而引出本次繪本。這樣整個導入更加自然,富于趣味性,激發幼兒閱讀繪本的濃厚興趣。B教師的導入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A老師讓幼兒帶著問題自由閱讀,然后解決問題,交流討論,蜥蜴用什么方法擺脫大野貓的追捕。幼兒能說出快快逃跑和斷尾。為了讓幼兒更清楚的了解掌握。B教師增加了剪紙演示這一環節,用事先準備好的剪紙蜥蜴和大野貓演示了蜥蜴與大野貓一個追一個逃,以及在危急關頭蜥蜴一扭身體斷尾逃跑的過程。這樣更加形象逼真地表現蜥蜴斷尾自救的本領,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最后在活動拓展知識部分,A老師總結提問:什么動物也有斷尾自救的本領。這個問題局限性較大,幼兒只知道壁虎有這一本領,知識拓展不夠。B教師在A老師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在與幼兒續讀完故事結尾部分后,引導幼兒說說其他動物遇到危險后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巧妙地從蜥蜴斷尾自救保護自己引申到其他動物的自救方法,如:變色龍通過變色保護自己,電魚通過電暈敵人保護自己,刺猬通過變成刺球保護自己……。幼兒與同伴一起交流,達到了拓展知識的效果。
通過對教學環節的細節研討,為后面老師組織活動提供了有效教與學的方法,最終形成了最佳教學方案。
三、聽課、評課,全員參與“研”反思
反思一: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征。活動從神秘的蜥蜴入手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有效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好奇心和求知欲。
反思二: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整合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同時更有多種閱讀習慣的培養。
反思三:早期閱讀總而言之是幼兒從載體獲取信息的一種手段,載體可以是故事書,也可以是廣告、動畫片等,而且任何載體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幼兒基本上不可能在一次閱讀中就能完全獲取里面的信息。
反思四:這次“一課多研”每個老師經過反復的設計、推敲、提練,展示出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活動,活動中老師們都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深入挖掘繪本所富有的教育價值,自然地滲透著教育元素,讓幼兒了解晰蜴的生活習慣。
反思五:活動中幾位老師自身的語言也極具魅力,首先,老師的語言具有生動性,能隨故事情節的變化營造出不同的氛圍,這樣更加能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其次,老師的語言具有激勵性。被表揚的幼兒就很自信,其他沒被表揚的幼兒也會聽的很認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
反思六:一個成功的繪本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認真解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靈活組織過程。
四、展示“一課多研”的教研過程,分享園本教研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