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7:18: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計算機的職業技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研究意義
在教育部、各省教育廳的大力推動下,經過短短十年的發展,目前NIT已經成為全國權威的IT類職業認證品牌,每年全國有近100萬人次參加NIT項目考試,NIT認證項目通過網絡報名、網絡在線考試,學生往往只有真實的坐在考場里才能首次見到考試的環境,由于考試環境不熟悉,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的系統操作經常出錯,學生的技術水平得不到發揮,從而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模擬考試系統的缺失已經成為NIT培訓認證通過率提高的瓶頸之一,因此建立一套與NIT真實考試環境和考試過程一致的模擬考試平臺應該提到日程上來。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網絡考試在國外一些國家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人們選學課程和考試都是通過網上進行的。例如國外一些著名的考試,如Microsoft公司的MCSE(Microsoft系統工程師認證考試)、GMAT(工商管理碩士入學考試)、托??荚?、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等,都是采用網上考試的形式進行的。
目前國內也有一些通用的網絡考試系統,如:信心網絡考試系統,該系統采用ASP/SQL編寫。主要功能有試卷可設置科目,可分類進行考試;試題分為“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四類,其中填空題分兩空;可根據你的需要生成試卷,設置各種題型的數目;可修改已經生成的試卷,并設置該試卷的考試時間,是否開考等;可分類設置考生,可設置試卷由哪幾類考生參加考試;考生進入考試系統后,即可參加允許他參加的考試,并自動計時;考生開始考試后,自動計時,并隨機生成一份試卷。這時候假如考生的電腦發生異常死機,在重啟后再次進入考試系統時,考試系統可自動帶考生進入死機前已經參加的考試,并恢復考試已經完成的題目??荚嚂r間到后,系統自動交卷。交卷后,系統馬上顯示考生成績。
網絡考試系統到目前為止,大體可以分為兩種模式:
(1)客戶機/服務器(C/S)模式,是一種兩層結構的系統。C/S模式是基于管理信息系統型架構,將試題放在遠程服務器上,在考試的機器上安裝考試應用程序和數據庫客戶機配置,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為例,每次考試都要對機器進行安裝、配置,這對于考務工作量又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2)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是采由三層體系結構(用戶界面層/邏輯層/數據庫層)組成的。B/S模式是基于Web技術實現,它超越了之前的C/S模式的兩層結構,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它不需要進行客戶機的安裝,只要將應用程序安裝在邏輯層的計算機上,試題存放于數據庫服務器上。相對于傳統的模式,B/S模式更容易擴展,而且開發周期較短,方便移植,只要通過瀏覽器就能夠訪問系統。這樣的話,工作人員只需要將精力投入到服務器的維護上既可以,不用再去每臺客戶機上維護,大大減輕了工作負擔。最要的是這三層結構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影響。并且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數據庫體系也逐漸成為數據庫結構的主流。
三、研究目標
本項目旨在解決目前NIT培訓考試中存在的問題,搭建一個與考試環境及考試內容、考試過程完全一致的基于web智能的考試模擬平臺。本系統除了考試功能外,集成了課件、網上學習、學員積分功能,并能跟蹤統計學習時長,實現網上自主學習。學員可以在有網絡的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的學習、測試、評估。
四、內容研究
根據NIT考試及培訓的實際需要,研究NIT考試平臺特性,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手段開發基于web的模擬NIT考試平臺。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有:
(1)收集大量的NIT考試各種類型試題,形成試題庫。并且根據統計學的原理對試題的屬性進行分析,試題的屬性主要包括試題的題型、題分、題量、難度、區分度、知識點覆蓋度和完成時間等等。
(2)利用軟件工程的思想,對模擬NIT考試平臺的進行需求分析,用統一建模語言對系統進行分析,并通過用例圖,順序圖以及活動圖對系統進行分部分析,最終確定了系統的總體架構和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并對影響系統健壯性和閱卷正確性的設計方案做了詳細分析設計。
(3)采用.NET架構,以C#為開發平臺,SQLServer為后臺數據庫,數據傳輸采用md5認證、xml格式傳輸,設計并實現了系統界面友好、操作便利、穩定、可靠。
(4)重點解決影響系統性能的關鍵問題,如數據加密、數據檢索、快速計算等。
(5)智能組卷模塊算法改進:組卷算法的選取和實現,直接關系到考試系統的成敗,是整個考試系統的核心。本項目對傳統的遺傳算法進行改進,運用到智能組卷系統中,并且最終實現系統設計。
(6)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設計:進入系統之前需要進行用戶身份的認證,進入系統后可以按照系統分配的權限進行相應的操作,另外當系統出現故障或者斷電時,允許用戶重新登錄系統繼續考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7)對系統進行健壯性、安全性等測試。
五、關鍵問題研究
(1)改進遺傳算法,解決考試平臺智能組卷問題。對遺傳算法進行改進,在基本遺傳算法中加入了分層思想和自適應算子,提高了運行速度,使系統有較好的健壯性。將改進的遺傳算法應用于智能組卷系統中,給出相應的算法流程,進行算法的設計,分析算法的性能。
(2)采用數據加密技術,解決數據庫安全問題。為了避免試題發生泄露,除了利用數據庫本身的安全機制進行保護外,還可以再增加加密防范。比如試題可由出題人自己生成一個密鑰,稱為Kp,采用對稱加密算法將試題加密。此密鑰一直由出題人掌握,考生無法獲得試題的真實內容。
(3)開發Active X控件,解決了考試超強的負載能力。網上考試是集中進行,因此考試對系統負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系統專門開發了Active X控件,采用數據壓縮傳輸、試卷預生成、RFC1867底層開發等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試負載能力。通過使用考試控件,還可以實現考試鎖屏功能,在考試答題期間考生無法切換考試窗口,杜絕了通過U盤、QQ、U網上鄰居等作弊。使用考試控件,還可以實現各類上級操作考試,如office操作、網絡瀏覽、電子郵件、場景模擬考試等。
(4)利用緩存技術,提高程序響應的及時性。在網絡中,Web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因而Web應用程序構成了網絡的主體。Web應用程序的數據響應及時性是評價它性能優劣的一個關鍵性指標。在開發階段降低瓶頸資源、業務模塊的訪問壓力,在應用程序中加入緩存機制提高程序的響應及時性。
通過課程的研究,最終設計一套能夠用于學生模擬的NIT考試系統,從而有力提升學生的考試通過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育教學改革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方針的指引下,每年春秋兩季,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都在如火如荼的舉行。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職業技能大賽提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改、以賽促建”, 不僅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校、老師及學生的積極性,展現了職業學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嫻熟的職業技能;而且技能大賽也像一個調節器和方向標,多方面影響著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觸動著職業教育各個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使得中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職業技能大賽的基本內容,在職業技能大賽項目中主要集中在素質能力大賽計算機應用類的word應用文寫作、Excel數據處理、PowerPoint設計制作、現場講說速錄,而這四項又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兩者的結合,也促進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教育教學多方面的改革。
一、職業技能大賽改善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考核體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基礎課,它的考核標準不好把握,有時考核目標流于形式,學生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得好與學得壞一個樣。而職業技能大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課程考核體系模式。借助于技能大賽的標準我們也可以講授完一項內容之后,采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操作能力的檢測。從檢測結果中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職業技術大賽的PowerPoint設計制作,會設置一個課題對學生進行考核,其中又會穿插一些知識點,比如在幻燈片中插入FLASH動畫,插入超鏈接等,對幻燈片進行外觀設置,如此來考察學生對于PPT制做的掌握。而我們也可以將競賽考核方法引入到教學中來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使得我們的考核體系更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改變原來一張的卷面理論考試來考核操作技能的狀況,以這種方法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察。
二、職業技能大賽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職業技能大賽項目的多數內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圍廣、難度大、超出正常教學要求等特點。例如,在職業技能大賽的EXCEL數據處理項目中,要求根據給定的數據和相關素材,按照試題要求進行數據處理,主要考察Excel的高級應用。教師是日常教學中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只對EXCEL的常用功能進行講解,EXCEL的高級應用并不作為重點講解的內容?!耙o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教師直接參與和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就必須要全面掌握社會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及相關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自身必須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專業教師只有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才能對參賽學生作出輔導。可以說,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職業技能大賽成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檢測標準之一
與普通中學有統考不同,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開設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又有十幾門甚至幾十門課程;一名專業課老師擔任一門或多門專業課的情況很普及,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檢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職業技能大賽也成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檢測標準之一。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的表現出的對知識點的掌握、設備的操作能力,知識的綜合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學校及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通過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大賽,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四、職業技能大賽加快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育教學的改革
技能大賽是對本專業的綜合理論和綜合技能的考核。其項目設置不但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與現代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加聯系實際,而且能夠把專業集中、系統的展示,呈現典型的項目化、工程化的教學要求。因此,職業技能大賽的項目和內容每年都在變化。以2011年職業技能大賽為例,計算機應用類OFFICE項包括WORD編輯排版EXCEL數據處理,2012年職業技能大賽將WORD文檔編輯排版歸到應用文寫作類。同樣以前在職業技能大賽中出現過的五筆字型漢字錄入因為種種原因取消了,2012年又新調整為現場講說速錄。而這些變化都是與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息息相關的,體現了職業技能與現代化生產實踐、與現代化生活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也要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加快本課程的整體的教育教學改革。
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原來教師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學生重理論考試、輕實踐技能的狀態,重視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教育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改變教學方式。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注意將基礎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基礎理論教學和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際應用項目為載體,具體工作任務為引領、詳細操作行動為導向,形成“在做中學、在做中教、教學做合一”,激發學生學習的熱忱和興趣,使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掌握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整個過程要突出實訓環節,強化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教師的位置由傳統的主角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再次更新教學內容。在技能大賽的舉行過程中,可以發現當前職業教育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為專業課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站到本專業知識的前沿,敏感捕捉專業知識的發展,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的變化,對教材進行及時的修正、刪除和增補,使得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同步,社會發展同步,與社會需求同步,進而促使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課 題:本文系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以職業技能比賽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GXZZJG2016B276)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國正處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 “互聯網+”戰略的新時期,計算機網絡技術早已滲透到社會各個行業。許多研究表明,中職生就業競爭力低的根本原因是實踐技術水平低,很多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畢業生僅僅掌握辦公軟件的簡單使用,滿足不了網絡工程、W絡安全技術、網絡綜合布線、無線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工作要求。為解決此問題,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對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進行了近一年的嘗試,總結了一些經驗,現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職業技能競賽對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提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_展職業技能競賽?!?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的“網絡搭建與應用”賽項規程也明確了競賽內容,是“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和集成企業進行調研和分析,根據行業企業業務背景進行網絡業務需求分析、技術應用環境分析、理解實際的工程應用與業務架構分析。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系統集成、系統應用、網絡工程、網絡安全及售后技術支持等五個崗位,競賽內容即崗位工作主要內容”。由此可見,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是中職畢業生今后要主要從事的工作,要和企業需求形成無縫對接。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無論是學生層面還是在教師層面,“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都是職業技能大賽中的常設項目。該項目不但能很好地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也檢驗教師的技能水平及指導能力。
職業技能競賽與日常實踐教學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能幫助學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技能教學質量,從而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成為真正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職業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能無縫結合是理想的狀態,但筆者學校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真正做到“將實踐課程改革與技能競賽相結合,汲取技能競賽的內容和標準對實踐課程進行及時更新、轉化、提升”,是實踐教學中的技術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益面小,難以惠及全體學生
參加“網絡搭建與應用”項目技能競賽的學生僅是幾個人,他們擁有更多的訓練機會。該項目的技術性較強,不容易學懂。賽前,指導教師都會對參加競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指導過程中參賽學生所遇到的無論是理論上還是技術上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這也使得指導教師會比在教學上花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而對其他學生,任課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將會少一些,也沒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導每一位學生,難以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學技能。因此,真正受益的學生不多,絕大部分學生得到的實訓機會也僅限于課程安排的實訓。
2.實踐教學難點滲透率低,易產生兩極分化現象
大多數中職生有厭學情緒,存在“理論不重要,會操作就行”的認識誤區。然而對于計算機網絡專業而言,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的必要支持。由于專業知識較難理解,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結合了技能競賽的內容難點進行教學指導,不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然不強,覺得“聽不懂”“看不懂”。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直接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3.專業教師難以兼顧日常教學和競賽指導
“網絡搭建與應用”競賽項目需要的是整體的相互配合,稍有錯就很難進行下去。不少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師都是身兼日常教學和競賽培訓兩項工作,在技能大賽的準備階段,參賽選手通常都是選擇在晚自習時間、周末雙休日甚至是寒暑假備賽,這要求專業教師付出更多的業余時間來指導選手。而且競賽內容常更新,要求指導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點,這也是很費時費力的工作。因此許多教師為了兼顧日常教學,常?;乇軈①愔笇?。
4.實踐教學的教材不適用于日常教學
市面上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教材和大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內容是相對不變的,這就容易與市場的反饋和企業的需求脫節。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的更新是日新月異的,僅靠教材難以與時俱進。在實踐體系改革嘗試階段,筆者學校先后采用了清華大學出版社《交換路由實用配置技術》與機械工業出版社《路由型與交換型互聯網基礎(第3版)》作為教材。前者理論部分較為詳細,但實訓部分是基于思科設備的,職業技能競賽選用的設備卻是神州數碼的。筆者學校網絡實驗室主要的實訓設備也是神州數碼,因此教材不適用于設備。而后者雖然實訓部分是基于神州數碼設備的,但理論部分或過于晦澀,或過于簡單,也不適用于日常教學。
三、經驗總結
1.融合競賽,設計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實踐實訓內容
要解決受惠面積小的問題,讓非參賽學生也能受益于職業技能競賽,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實訓任務就需要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這就要求在設計課程實訓內容時,了解學生已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結合技能競賽內容的關鍵知識點,參考企業對人才的知識需求,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實訓設備,設計相關實訓任務。例如大賽中可變長的子網掩碼(VLSM)的劃分,這是一個即使在教師賽中都很容易出錯的部分。目前很多中職網絡課程教材并不提及VLSM,但其又是網絡工程一個很基礎的理論知識點。對于“子網規劃”的實訓內容,為使學生理解為何需要VLSM,教師們自己設計了典型案例,采用場景教學法,以一個實際的網絡工程設計作為背景來說明為何要節約IP地址空間、減少路由表大小,讓非參賽的學生也能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網絡的一些關鍵技術。
2.優化實踐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式
要避免學生兩極分化,就要修改并優化評價系統,讓評價系統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熬W絡搭建與應用”項目是一個團體競賽,將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引入到實踐教學的考核環節,可以直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學生網絡部署、網絡設備操作、服務器系統的管理等實際操作能力,合理設置其所占學生成績比重,比如:學生評價=50%日常教學評價+50%期末考核評價。日常教學評價主要為課堂學習表現(如考勤、紀律、實訓完成情況等)、階段性考核、團隊合作能力等。階段性考核以通過實訓課中增設的障礙性實驗為主,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障礙性實驗的設置,主要將技能競賽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設置故障類、實驗系統延伸類、實驗方案調整類題目,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期末考核以綜合性題目為主,以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綜合運用水平。
通過考核方式向技能和綜合素質部分的側重,可向學生傳達專業課程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教學思想,提升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手的實踐技能訓練意識。
3.深化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要激勵教師主動承擔競賽指導的責任,就要健全機制,完善配套制度。教師產學研踐習成效與教師評價考核掛鉤,與學校職務評聘、福利待遇、年終獎金等掛鉤,與職務晉升、聘任等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掛鉤,從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通過指導學生參賽,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深入企業積累實戰經驗,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生產發展同步,教出來的學生能與企業需求匹配。參加和指導技能比賽,教師不但可以了解和學習本專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實踐技能的考核點,提升自己本專業的實踐水平,還能提高自己的收益,w現自身價值,真正實現“以賽促教”的雙師型教學。
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實踐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
在學校的教學中難以實現的是實踐教學。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對于很多學校而言,所選企業是否適合教學實踐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那么依托于職業技能大賽,學校與大賽設備供應商就能采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這樣的雙贏合作模式。大賽供應商大多是國內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企業,如與筆者學校合作的神州數碼、西安開元、新大陸教育等企業,它們不但能解決學校技術變革相對閉塞的問題,使學校增加了符合行業標準的實訓器材,對實訓基地的總體布局、設備配置、環境布置等方面嚴格把關,科學設計流程,努力實現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它們還能提供師資培訓,及時為幫助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提高自身的技術技能。
四、小結
筆者學?;凇坝嬎銠C網絡搭建與應用”競賽項目,從實踐教學的硬件和軟件方面著手,已初步實現“以職業技能比賽為平臺,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導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方式。但探索中待解決的問題仍有許多,還需積極研究和探索,以期為同類中職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途徑和方法提供思維啟發和經驗借鑒,豐富中職校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翁敏峰.高職院?!队嬎銠C網絡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02Z).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01
在當代社會,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難仍然是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乃至全體社會關注的熱點,截至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日趨嚴峻。高校畢業生出現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會、學校、個人、家庭等眾多因素,但其中個人因素占主導地位。隨著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能積極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
1 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
1.1 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從而增強就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身為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體驗各項活動帶給我們的經歷,積累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自身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其次,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坦誠、友善地對待他人,虛心向他人請教,學會與他人交往的基本技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2 素質教育是當今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素質教育共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身體素質的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等五部分內容。
(1)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對于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正確的勞動觀是立足于社會的前提條件,也是必要條件。在實施過程中應明確其基礎內容、主體內容、主導內容、構成系統和對策等。
(2)專業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點,其對于不同的崗位專業要求不同,主要表現在專業教育、專業培養、專業素質、實際操作能力等。養成良好的專業技能為解決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3)人文素質教育:相對于專業素質教育來說,人文素質教育是基礎的社會文化素養,其實質是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秉承著“要成事,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參加校園活動,能享受校園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塑造更高尚的人格及高尚的道德和教養。
(4)身體素質的教育:社會的快生活節奏,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有健康的體質、強健的身體、日常衛生知識的常識等。它涉及全方面領域,是塑造完美素質,實現身體素質的要求。
(5)心理素質教育:不同與其他素質教育,心里素質教育是在家庭、校園、社會等環境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具有堅強的毅力、樂觀的態度、穩定的情緒。我們要注意心理素質的培養、教育、養成,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生活。
2 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
職業能力是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步入社會后,應具備的主體能力素質主要有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適應能力指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環境等方面,較快地認識、了解和熟悉環境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自我決策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
3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就業問題,如何才能尋求到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
(1)正視現實,做好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結合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應對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從容面對,發揮自身的優勢,贏得管理者的肯定。
(2)在求職過程中要執著應對,不輕言放棄。在日常生活中,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困難迎刃而上,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生活態度,不退縮、不畏懼。
(3)對于面臨就業的廣大畢業生而言,適當地轉變觀念,調整期望值,適當地走自主創新之路,做自己的老板。另外,國家也鼓勵和提倡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自主創業,出臺了相關政策,并制定相關措施幫助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自主創業。
(4)調整心態,發揮優勢,創造機會,抓住機遇。就業難的問題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形,每個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都應該有暫時求而不得的準備,而要真正地實現就業,還要求廣大畢業生提高自主選擇性,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定位。
(5)在校期間參與校園活動,在課余時間做兼職,提前接觸各種各樣的工作,為以后遇到工作上的問題準備好解決措施。遇到不喜歡的工作或是不能勝任的工作,擺正好心態,把工作做好,切忌抵觸情緒。
(6)在校期間,實現與就業零距離。畢業生在畢業之前,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就業指導以及招聘會,在與招聘人員的接觸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應聘過程中,展現自己的優秀的綜合素質教養和專業的技能,充滿信心。
(7)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涵蓋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綜合修養。
4 結語
在注重專業技能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自身素質教養的提升。在自己喜歡的工作面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充分發揮擇業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我們都已經長大了,應該有能力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無論我們做什么決定,都要努力。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觸及未來。只要大學畢業生清晰地認識到自我,在公開、公平的社會,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1-0265-02
21世紀,信息技術實現了高速發展,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工作中,計算機已經成為一門必須牢固掌握的技術與技能。但因為高職院校在教育中,存在著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脫節的問題,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這一問題備受關注,為了更好的應用計算機技能,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廣泛應用職業技能與崗位的對接。
1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的教育,旨在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系工程,在新形勢的影響之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也極具重要性。學校教育與崗位相掛鉤,將從教學動機、教學性質、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效益與結果上發生變化。本文也指出了,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的培養,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崗位職業。特別是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實用的課程,在打破以往學科性課程體系的同時,要以崗位需求和工作過程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的能力。
換而言之,職業技能與崗位的對接,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育方向起到了導向的作用。因為職業崗位技能標準的需求,從而該崗位工作就對勞動者的素質以及水平,提出了相應的具體要求。
當前,這一需求,需要由崗位技能的培訓和獲得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兩方面來實現。特別是計算機技術,更需要對工作人員的培訓。一般崗位培訓與高職院校的教育相比,在教學中的許多內容上都不一樣。正如此,高職院校在教育中,特別是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改變了辦學理念,將職業教育作為就業教育,并將高職教育和職業資格證制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為構建一個對今后工作任務能夠起到導向,對職業崗位能力能夠進行培養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改變課程內容,為教育教學搭建平臺。
2 職業技能與崗位脫節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影響
2.1 理論偏多,實踐少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理論偏多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至于專業技能的訓練課程內容則太少,因而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從而也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夠帶動起學生的學習樂趣。
2.2 教學課程內容體系滯后
計算機是一門更新換代較快的專業,新事物與新概念的出現,僅僅兩三年時間就會發生變化,但是在高職院校中,教材卻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會變更,從而其知識體系相對落后,關于時間的教學互動也不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調整。這一現實情況,就很難滿足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也不能夠給社會生產發展培養具有相應技能的計算機人才。
2.3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單一
在高職院校中,特別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形式單一,而且教學方法也相對死板,及時一些實訓的教學課程中,也多是一種注入式的教學。具開發性、創新性的實驗少之又少,不能夠將學生的實訓能力有效的提高,更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一些教師在上計算機實驗課時,首先會講實驗,將實驗的具體內容從頭到位詳細的講解一遍后,并將每一個步驟中所遇到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如何解決問題,都會講解一遍。如此學生的實踐過程,只是將老師的演示過程再次重復演習一遍。再就是,在知道過程中,老師還強調學生,不能刪除系統文件,不能修改注冊表等等,這樣的教學方法就與實際操作發生了嚴重的脫節,也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規律不相符合,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與獨立性,也不能夠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2.4 生源問題
高職院校的發展,擴招在所難免,而這些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薄弱,許多學生本身就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和主動性,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在這一事實情況前,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和運用也嚴重不足,他們對計算機的認識不足。
3 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若要與崗位實現對接,就必須實現工作任務和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的對接,計算機基礎課程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實現對接,最終還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能力的對接。
3.1 工作任務和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的對接
首先,在建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時,要對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剖析和專門研究。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組織教師團隊,到專門的企業和公司的生產一線中,對從業人員所擔負的責任和工作任務進行了解,從而能夠在實際中了解到目標崗位上的具體工作任務。其次,學校也可以組織專業的教師、行業專家,以及企業相關的優秀計算機人才,一起論證并研究討論,以便能夠在實際工作任務重,選取較為典型的工作任務;最后,將典型化的工作任務,與計算機及課程進行對應,至此也就形成了具有學習性質的工作任務。
在實際中的工作任務,并不是對企業的活簡單的集合,其要能夠對從業人員在職業發展中做出進一步的介紹和反映,能夠對部分具代表性質的任務進行反應,這也是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構成重要部分。像這種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運用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能夠將計算機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或者工作形式清晰的呈現出。然計算機這個專業,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協調工作任務,也培養了學生在未來參加工作后面對工作任務時候的綜合能力。因而,對職業中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課程標準設計出來,也遵循了人們的職業成長,卻并非是一種完全的職業工作。
3.2 計算機基礎課程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實現對接
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建設,主要是構建一種工學結合的形式,其中,不僅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工作過程與工作任務相融合,同樣還制定了相應的課程標準。關于課程內容的選取,則主要是借助和依賴極具典型的工作任務。因而,計算機基礎課程標準的設定,要與職業技能的要求或者需求相適應,對該課程標準的制定,要對計算機行業中的各職業所需的技能標準進行充分的借鑒和學習。目前,在計算機行業中的職業崗位,都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以及及時等不同的級別,并針對這些級別進行培訓與考核,甚至還有考試鑒定。由此,高職院校根據這些需求,在原有的課程大綱基礎上,與相關的職業技能標準規相結合,并且制定出一種心的課程標準,同時根據這以標準開展教學。
如此,學生也能夠在三年的學習中,在學業與職業技能方面,都可以達到和完成計算機專業在教學目標以及職業資格證書上所列出的標準。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在畢業的時候,經過層層考核后,直接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一過程之后,最終也就實現了計算機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工作。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與崗位對接的重要性,以及從當前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介紹,最終指出了計算機課程教育與職業崗位需求相結合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學中將實際需求結合,才能最終為計算機行業需求培養適用的人才,也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參考資料:
[1]劉曉歡,向麗.告知課程標準基本問題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雜志,2009(4).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049-01
在現今激烈競爭的情勢下,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實際操作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高職高專畢業生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利用計算機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擴大學生就業渠道,是計算機教師的主要教學責任之一。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就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主旨,實現真正的就業導向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一、明確計算機專業在不同層次的院校中的培訓重點
在學歷教育人才培養上,各類學校應體現有不同的層次性和相互的交叉性,顯示出自己的特色,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適用人才。研究生計算機人才培養偏重理論,本科計算機人才重在培養研究型、復合型、應用型等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朴嬎銠C人才培養重在實踐能力。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特別是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要建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緊密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去設計實踐教學。
二、將計算機教學與各專業結合起來,合理定位
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各崗位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該課程的定位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計算機課程在人才培養中要針對不同的專業培養不同的職業技能能力。堅持以“能力本位”為指導思想,不斷淡化與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之間的界限,逐步加深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各專業的滲透,滿足當今社會對各類專業人才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基本要求。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層次包括:(1)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的使用、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幻燈片的制作。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是高職院校各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屬于通識性課程。(2)程序設計課程:主要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以及Access,VF,SQL等數據管理課程,目的是擴充學生的計算機軟件知識和技能。(3)網絡技術課程:主要包括網絡基礎、網絡技術應用等專業課程。(4)其他專業技能課程:主要是為了結合各系本專業的需要,加強學生解決本專業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同時為拓寬和加強就業渠道而設立的取得相關各種證書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
三、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
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普及,各行各業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大專畢業證書上,還要求學生具有國家權威部門頒發的等級證書和其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應該走文化教育、綜合技能訓練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聯合的模式。實行“雙證書”制度,使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且互通,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是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突破口,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關鍵任務。
(1)針對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認證。適合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學生,更有利于法律文秘專業及其它專業,傾向于使用網絡化辦公的方法規劃和處理日常事務,培養學生實用辦公技能,并為學習其他計算機實用技能的學生,打下良好的計算機使用基礎。如:信息化辦公認證:CEAC辦公軟件應用專家辦公軟件應用高級專家
(2)針對于高職院校網絡系統管理專業的認證。網絡課程認證:以提高政府、企業、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從政府和企業人才職業化考核的角度,加強國家信息化人才培訓為目標,培養具備使用多種操作系統構建和管理各種網絡服務的能力;規劃和設計完成網絡結構,獨立組織完成整個網絡系統建設的能力;熟悉TCP/IP協議、路由與交換、網絡安全等相關知識并具備網絡布線和設計、實施一個高效、安全的Internet連接方案的能力。如:CEAC網絡管理員、CEAC網絡應用工程師、CEAC網絡應用高級工程師。此外,還有信息安全認證:如:CEAC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工程師、CEAC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專家、CEAC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決策專家
當前,我國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出現了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市場上計算機類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形勢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專業對口就業率不足15%。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設置相對滯后,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核心能力課程設置不足,未能體現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就業導向及職業素養的要求;專業課程單薄簡陋,學生欠缺對計算機最新應用知識、行業軟件應用技能的掌握;對專業崗位能力課程重視不夠,崗位特殊性的體現不明顯。因此,有必要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目標定位與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單位都需要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目標為: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在IT企業中從事IT技術支持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職業崗位群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維護、IT產品營銷、網站設計與維護、圖形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設計、信息錄入與處理、辦公文秘與電子商務等崗位。
崗位職業能力可劃分為技術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基本要素。其中,技術能力主要包括本行業的專業基礎知識,網絡管理與維護能力,網站建立與維護能力,單機維護、調試與軟件安裝能力,計算機平面與輔助設計能力以及IT產品營銷能力等;方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評價和處理能力,新技術學習能力,靈活嚴密的思維能力等;社會能力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例如誠實守信、敬業負責、協作溝通、自我管理等。
二、基于職業能力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1.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分層次、劃模塊地建立。專業課程分專業基本技能模塊、職業技能模塊和崗位能力課程模塊三個層次。
專業基本技能模塊由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基本技能訓練課兩部分組成,是所有學生都應該學會的,如計算機常識、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病毒知識、Internet使用常識等。
職業技能模塊由專業特征課程組成,以專業基本技能模塊為起點,幫助學生確定就業方向。根據職業崗位的不同,職業技能模塊可分為辦公自動化與信息管理、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產品營銷、網絡技術應用、圖形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幾個專業方向。
崗位能力課根據中職學生可能從事的崗位及綜合能力開設,并融入相關行業的基礎專業知識,如礦產資源勘查行業中的圖形圖像處理崗位,融入地質學、測繪學的知識。崗位能力課程可結合頂崗實習,開展校企合作。
2.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主要特點
一是采用“厚基礎、寬口徑”的課程設置,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學生先通過專業基本技能模塊的學習,掌握基本技能,再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興趣選擇專業(專門化)方向,通過職業技能模塊課程的學習和崗位能力課的訓練,加強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是課程整合。以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和必需的基礎性為原則,對課程進行有效整合,精簡課程內容,突出綜合知識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大實踐環節。專業基礎技能模塊中注重開設集中實訓課程,以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能力課程中,依據學生專業方向與職業崗位設置項目實例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是在分層次設置專業課程中,專業基本技能模塊課程設置相對固定,而職業技能模塊課程和崗位能力課程設置可根據社會需求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同時,職業技能模塊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結合,崗位能力課程則融入行業的基礎專業知識和行業軟件應用技能培訓,突出行業特點。
五是強化職業素質的培養:精簡文化課教學內容,開設社交與禮儀、道德與法律等職業素養課程,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三、小結
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強調“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對學生基本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技能和崗位能力模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不同崗位要求,靈活設置課程模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專門化課程),加強職業能力培養,以提升有效就業能力。
1.引言
中職教育是一種以職業能力作為核心的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中職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投入越來越大。在當前的大好形勢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招生人數有所減少,主要是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不高,不能迎合市場的需要,學生的就業差異導致招生規模的萎縮。本文將探討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的問題。
2.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向導,以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這一理念決定了對中職學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適應,且具有綜合職業能力、服務第一生產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的專業人才。近幾年來,從社會反饋就業信息來看,一方面很多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無法就業。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學生的職業能力不足,即學生不夠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不了一些企業的需求。因此,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如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質量意識,即學生的職業能力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職業能力培養的內容
計算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職業特性,中職學校教育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應該掌握從事計算機或者與計算機相關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且具有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操作能力、較高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及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編碼開發、軟件調試及技術服務與軟件銷售,熟悉計算機多媒體制作與應用技術;能夠進行平面圖形制作、網頁設計、動畫設計、多媒體軟件設計、影視資料編輯等工作;熟悉相關網絡配置和維護過程,能夠勝任中小型網絡搭建與應用工作;能夠從事辦公自動化應用及計算機維護等工作。
4.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4.1調整課程體系,適應企業需要。
結合現代企業對計算機專業的需求,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更新調整來建立和完善職業能力的教育體系。計算機專業在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培養時,首先要從課程體系的建立著手,可以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如德國的核心階梯式的課程模式,其專業設置主要把對當前職業的分析作為導向進行目標的培養,把職業能力作為本位,課程設計把職業的活動和市場需要作為核心,課程編排把寬基礎面作為基點,教學組織把學生作為主體,考試考核把客觀的要求作為標準,等等。各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該課程的模式特點,針對現存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改革。
4.2創建仿真環境,強化職業意識。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邀請企業專家,創造高仿真的職業教育實訓環境。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不同層次的培養。中職教育不僅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強調實用性,而且要面向學生,針對個體情況,進行需求培養,讓學生一畢業就上崗,一上崗就成才,且對于轉崗也快速適應。若想學生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和較好的職業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仿真的職業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來自各方面的訓練。某些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全部在一體化的教室中授課,這樣教師能夠較好地把理論、知識、實踐三者融為一體,模擬真正的企業工作流程來進行教學,以達到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
4.3開展課外活動,加強情感交流。
計算機專業本來就是將多數時間都花在機器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舒展身心,另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心理活動,這使教師對要采取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有更多的心理準備。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
4.4接軌就業市場,明確行業方向。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來進行分析,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育必須和當前的計算機行業接軌,實現課程設置行業化的轉變。就目前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出路來說,許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既不能成為系統的維護員,又不能成為網絡的管理員和外設維修員,更不能成為軟件的開發人員。或許我們以為這是因為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才太過飽和,可事實并非如此。在計算機行業中,有很多的專業分支,有軟件的擅長者,也有硬件的佼佼者,各種網絡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等專業計算機等級人才各有所長。計算機的行業需要的就是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行業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專門化,課程的設置要有單一的目標和相對集中的科目,學習的目標相對要高、專、精、深,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是“專才”而非“通才”。例如學網絡管理的就不必學平面設計;學平面設計的也不必學軟件的開發,等等。
5.結語
我們要以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實際的市場需要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學中做,做中學”合二為一,深化對學生對職業能力的認識,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為計算機及其相關行業輸送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教師要強化學生就業觀念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一直把就業教育當作是學生畢業之際的一種速成教育。學生進入學校,先著手學習計算機課程,臨近畢業,再把就業的注意事項集中警示一下,至于以后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學生自行消化和解決。但實際上,進入中職學校,“就業”的理念就應該在老師和學生心中樹立起來了,因為學生“就業”,就是教師的培養,絕大多數中職生都面臨畢業后的工作問題,在校期間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就業,學生一旦樹立了明確的就業觀念,教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就業”的環節中,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就會自覺地樹立“就業”計劃。所以當學生置身于“就業”的空白期時,就業教育的開展當仁不讓,教師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引導學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學習方案,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更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行業有個長期的職業規劃。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入校后不僅對計算機學生進行本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本功,還要積極應對學生的就業素養。學生一入學,我課堂上總會先和學生溝通,問他們:“為什么選擇計算機專業?”,而90%的同學會蠻有興趣的說電腦能玩啊,然后就表現出對電子競技的熱愛,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學專業要學什么知識、畢業前應考取何種相應證書,對將來從事的行業更是一頭霧水。針對學生的茫然,我往往在第一節課就開設就業教育課,明確其所學專業的學習要求,告知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對的標準和要求,用人單位的基本素質要求,指導學生科學地選擇學習內容,積極主動地去考取相關的證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就業觀,這種就業觀念在學生心里根深蒂固,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教師要統籌學生就業目標
中職生是未來的技術工人,但目前的中職計算機教育卻很薄弱,計算機科目開得五花八門,學生的技能水平卻是蜻蜒點水,在真正的工作崗位顯得無所適從。在學校學生沒有就業目標,這就需要教師規劃學生就業目標,指導學生至少在某個專業方向上能勝任工作崗位。我們學校把計算機專業的學習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的在校學習,專注文化素質、專業基本知識、專業基本操作的培養。這段時期重點是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為將來的專業技能做準備。在教學安排上,要協調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教學內容的可行性,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第二階段也是實訓階段,該階段的培養我們以專業教師為主導,學生按各自的特點和意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各個團隊由專職教師負責,教師設置學生的專業課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這一階段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有部分相同的課程,也有不同的側重,還要選修與專業對口的相關課程。學生通過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實踐,應該清楚自己的實力,就業的目標和方向一旦明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這就達到了我們培養中職學生的目標。
就目前專業情況和社會的需求看,計算機專業學生還是大有市場的,如各企事業單位、各電腦公司、各網絡公司、各廣告公司等,我們有針對性提供給學生選擇的培養目標:如計算機操作應用人員,要能熟練運用各種辦公自動化軟件和常用計算機外設,解決辦公無紙化的能力;計算機組裝、維護人員,能熟練安裝各種軟件和硬件設備,具備軟、硬件故障維護的識別和維修;計算機銷售人員,能熟悉各種常用的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特點,能準確定位用戶對計算機設備的需求;計算機網絡安裝和維護人員,能組建局域網的工程,熟練運用網絡設備產品,維護簡單網絡的正常運行;網頁制作、網站維護人員,能熟練的掌握動態和靜態網頁制作軟件,能操作相關的多媒體處理軟件和設備,設計和維護實用的網頁的實踐經驗;廣告、園林、產品等設計人員,熟悉運用各種圖形圖像繪圖軟件以及相關的繪圖設備,熟悉一兩種程序設計語言,具備一定的編程基礎。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提高他們就業的競爭能力是勢在必行的,教師也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教師在常規教學中,點點滴滴都滲透就業能力的培養,為保證學生畢業之后能有豐富的就業機會,必修課程一定要穩打穩扎,不能讓學生有偏科現象,重點在于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培訓。其次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實訓課程教學上,強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真正地在“做”中“學”。例如我校每年寒暑假都會組織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學生到上海英業達集團工學結合,讓學生在實操中學會技能,學生從計算機生產到熟練安裝各種軟件和硬件及計算機維護及維修,加強學生專業動手技能,做到了課堂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與崗位相結合,取得了實用的良好效果。
學生在項目進行階段,教師還要偏重于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適當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藝術方面的課程或講座,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表達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更好地融入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增強應對困難的抗壓能力。可以按照學生技能及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項目課題,各小組學生群策群力,分析項目要求,提出作品方案,拆解項目模塊,應用開發項目步驟,綜合思考項目結果。在項目進行的每一環節,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在對企業進行平面廣告設計活動中,對企業的傳統文化、背景建設、企業的宏偉藍圖等都進行設計和構思,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開發中。還適時舉辦技能競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實戰技能和競爭意識。通過各種省、市及校內技能競賽,拓展學生的專業特長,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發揮個性和特長,為成為真正的藍領做準備。
中職學校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而教師是學生就業能力的操作者,為了學生能有美好的未來,更好的融入職場,我們應該作一個良好的鋪墊,不斷探索和總結,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讓學生順利度過“就業”的盲區。
參考文獻:
2全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技能大賽對教學的影響
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大多是以實際的項目為背景進行,技能大賽也與實踐應用密切相關。例如網頁的制作、虛擬網的搭建以及故障的診斷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參賽者都必須要以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依據,綜合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結合計算機專業特點,技能大賽應具備如下特點:
2.1針對性
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技能大賽具有很多的種類,如何進行技能學習的選擇并進行學習和訓練,是每個學生都應考慮的問題。其中,計算機技能培訓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前提的。計算機技能大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其考察的范圍也比較廣泛,例如ITAT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在此大賽中就有很多關于計算機應用專業比賽的項目。計算機技能大賽的開展要能夠保證其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要求和專業知識需求,要能夠保證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全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技能大賽中,大賽會對各種語言競賽進行制定,這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語言和編程能力的相結合等。全國計算機技能大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對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制度和方法改革上取得成績的最終反映,同時,各個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能大賽從中找出自身教學方面的不足,從而保證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
2.2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全國計算機技能大賽主要的目的是對學生能力的測試,所以,在計算機技能大賽進行選題時,就已經確定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關系。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是大賽進行訓練的主要人員,教師在整個的比賽過程中,都只能進行一定的輔助指導,這就對高職院校如何保證在正常的教學中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提出了要求,在整個的學校教育中,要時刻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能只是單純地進行以教師為目的的課程講解,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對于全國計算機技能大賽來說,每個參賽的學生都要進行好自己的主要工作,正確確立自身的任務定位,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大賽。
2.3加強校企合作,提供就業機會
在現代社會,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越來越多,通過高考選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社會整體的計算機水平卻不是很高,相反的,我國對于計算機能力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這樣就出現了高職院校培養的計算機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的狀況。在實際的企業運行中,公司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都是希望他們能夠直接投入到工作中來,并直接進行項目的制作。但是,學生一般都沒有機會參加實踐,這就導致其缺乏相應的應用能力。計算機專業是一個相對通用的專業,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對網站的制作、軟件的編程、網絡的組建以及計算機的維護等。這就要求我國的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人才培養時,首先要認真進行社會需求的調查,從而保證所培養的人才都能夠符合社會企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