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12: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世界性經濟危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當前,全球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之中。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物質財富不斷積累,全球貿易、投資、人口流動從來沒有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互聯網正在把越來越多的人連接在一起,全球擁有移動電話的人數已經超過通電通水的人數。全球化推動的經濟發展也使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1990-2013年每天生活費不足1.9美元的貧困人口從18.5億減少到7.67億,國家之間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持續下降,全球收入分布的曲線更加均衡。
另一方面,世界上戰亂、沖突、地區動蕩此起彼伏,難民潮規模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最富裕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超過其余99%人口財富的總和。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并沒有如預期那樣,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給貧困人口和中產階層創造更多機會,而“贏者通吃”法則加劇了工作崗位流失和中產階層萎縮。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繪制的大象圖,展示了過去20年全球經濟“蛋糕”分配“幾家歡喜幾家愁”的不均衡局面。
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關口
有人將當前世界出現的問題,包括難民潮、收益分配不均完全歸咎于經濟全球化,這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市場融為一體,推動了貿易、投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和繁榮,推動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與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困境”是分不開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達8年的低增長和部分國家經濟停滯,加劇了全球收入差距擴大,部分人群包括發達國家制造業藍領工人利益受到沖擊,使得各種矛盾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是讓全球化“剎車”、“開倒車’,還是推動全球化繼續前進,將關系到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處在重要關口。經過金融危機后8年的調整,世界經濟出現新曙光。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主要經濟體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G20制造業PMI加權值持續位于擴張區域,大宗商品市場逐步回暖,持續多年的通縮風險有所緩解,國債收益率逆勢上揚,金融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高。目前形勢下,若為了維護一時利益,關起門來搞貿易保護主義,切斷資本、商品和人員流動,尋求自家獨享的安全避風港,將會使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而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克服全球化負面效應,打造全球化升級版,推動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將為全球經濟開辟更加光明的未來。
中國新一輪經濟轉型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從改革開放初期打開國門到加入世貿組織,再到成為最大的貿易國,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過去一個時期,中國積極推動新一輪經濟轉型,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降低,轉向更加依靠消費、服務業和創新驅動,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4.6%,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6%。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經濟增速緩中趨穩,工業生產價格由負轉正、企業效益由降轉升、就業增長超出預期,特別是制造業、民間投資等市場力量主導的內生性指標觸底回升,表明經濟趨穩的因素不斷積累,“L”型增長有望進入下半程,從“降速”階段轉向“提質”階段,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將成為主旋律。
中國經濟轉型是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30%以上。展望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將有效減緩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1. 中國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型,將持續提升全球市場需求。需求不足是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06年的消費額僅占全球消費總額的6.6%,但到2015年中國消費額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5%。從增量看,近兩年來中國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隨著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居民購買力將大幅提升。預計今后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規模有望達到8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出境旅游將達到7億人次。如此大規模的跨境貨物和服務貿易,對各國工商界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
2. 中國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和人力資本投資,將深化全球價值鏈分工。2016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經達到2.08%,研發投入強度從1%上升到2%僅用了12年。同時,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職業教育,讓更多人進入到產業鏈中高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延伸產業鏈,深化全球產業分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3. 中國向綠色發展轉型,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2016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9.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5%和6.6%。中國向綠色發展轉型,對于全球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中國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將為投資對象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近年來,中國在積極吸引外資的同時,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快速增長。2015年中國成為凈資本對外輸出國,2016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701.1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44.1%,改革開放以來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超過1.2萬億美元。今后5年,中國將吸收6000億美元外商投資,而對外投資將達7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不僅為持續低迷的全球投資與貿易注入動力,也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穩定增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良好。預計:
1、地區生產總值185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
2、服務業增加值730億元,占GDP比重達39%以上;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6億元,增長20%以上;
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9.9億元,增長28.7%;
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790億元左右,增長13%;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5億元,增長17%左右;
7、到位注冊外資16.2億美元,增長30.5%;
8、進出口總額237億美元,增長33.7%;
其中,出口總額129.4億美元,增長35.8%;
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2元,增長14.9%;
10、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400元左右,增長10%;
1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7%,控制在3%以內。
從總體運行態勢看,經濟社會全面轉向又好又快發展。預計上半年主要指標的增幅均可達到年度計劃增幅的要求,且略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水平。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結構更趨合理,消費拉動作用更加突出。預計除投資外,主要指標全面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從與全省水平比較看,主要指標總量繼續保持在全省的第2、3位。1-5月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四項指標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到位注冊外資等三項指標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區域經濟運行來看,地區功能特色發展的導向得到進一步強化。二市七區發展比較協調,預計基本都能夠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全市的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各地區也都有個別指標增幅明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全市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今年以來,在內外經濟環境波動性較大的情況下,全市上下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生產制造向設計創造轉變、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轉變。具體表現為五個“新”。
(一)三大產業運行平穩,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服務業發展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9.5%,比去年底提高0.7個百分點左右,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7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進展順利,12個省級服務業重點產業項目有序推進。服務外包產業成倍增長。“省級離岸服務外包基地”和“省級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功能進一步強化,1-5月軟件業營銷收入增長55%,高于工業銷售收入增幅23個百分點,其中軟件出口及外包增長135%,高于全市出口增幅95.6個百分點,新型產業發展呈現高速增長良好態勢。骨干企業層次提升,華夏計算機等11家服務外包企業被確認為省級“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重點企業”,占全省總數的20%以上。深港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國家基礎軟件園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縱深發展。江陰港開通了到韓國和日本的集裝箱航線,預計上半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長20%。無錫機場快速發展,預計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增長均在50%以上。東方國際輕紡城、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集聚輻射能力不斷提升,總投資24億元的西站物流園區如期奠基,順利推進。創意研發產業加快發展。依托“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城市”和“國家級工業設計園”兩大優勢,動漫和工業設計產業加速發展。首批動畫產業基地試點示范企業達6家,新增入駐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企業30家,累計達到196家。投資3.5億美元的錫山區鵝湖數碼動漫產業基地正式簽約。累計兩家外資銀行入駐無錫。房地產業穩步發展。投資回落趨穩,1-5月全市房地產業投資152.7億元,增長18%,增幅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商品房成交穩步增長,1-5月銷售面積增長11.1%,銷售額增長24.2%,與全省的發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呈現理性健康的增長態勢。
工業發展量質并舉。全市工業生產連續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廣州,居全國第六位。預計上半年全市工業綜合效益指數超過200%,再創新高,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25%、32%和40%,繼續保持利潤增長高于銷售增長、銷售增長高于產值增長的良好態勢。主要行業調整性增長。電子、機械、冶金、紡織、石化等五大行業中,高新技術集中度較高的電子行業和機械行業高開高走,分別增長35%和3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個和5個百分點。紡織行業和石化行業增長分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個和2個百分點,表明主要行業結構轉型明顯加快。骨干企業規模效益進一步放大。排名前50位的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1.2%,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新增上市企業2家,募集資金56.4億元,其中揚子江船業成為我國在新加坡上市企業中融資規模最大、市值最大的企業。“退城進園”工作推進力度不斷加大,“五小企業”關停并轉工作有力推進。
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化工程全面實施。《無錫市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化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啟動,高效農業面積新增12.2萬畝,江蘇無錫高科技農業示范園二期工程開工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13.5%。“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有力推進,農業特色村占比由31%提高到37.8%。
(二)三大需求拉動明顯,增長動力呈現新變化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出“適度增長、結構趨優”的特點,充分體現出結構調整的要求,預計增長13%。從投向看,服務業投資增長高出工業投入增長6.7個百分點,占全社會投資的38.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從工業投入看,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項目投資增長92.8%,占比達55.4%,同比提高25.1個百分點,轉型發展力度加大。通用設備、通信設備計算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投資增長較快,增幅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6、28.2個百分點;而鋼鐵行業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投資得到有效控制,增幅同比下降4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8.7個百分點。從引進外資看,機械、電子行業到位外資占全市比重45%以上,服務業到位外資占全市比重近30%,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100個市級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開工率達到82%,鳳翔路、青祁路、開源大橋、清寧大橋、蠡湖隧道、惠山隧道等重點道橋工程進展良好。錫澄供水工程、機場改擴建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快速推進,醫療中心、太湖廣場“五館兩樓兩中心”等重大社會事業項目有序推進。
消費拉動作用持續增強。預計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消費結構升級。汽車類零售額占全市三分之一,電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類零售額增長104%。節日消費特征凸現。五一黃金周期間,境內外旅游者總數、平均客房出租率、旅游總收入三項數據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受供水危機影響,6月前兩周全市境內外旅游者總數和旅游總收入同比下降40%左右,旅游飯店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左右,餐飲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0%左右。目前旅游、住宿和餐飲業啟穩回升,預計全市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進出口層次進一步提升。堅持以調整外貿結構為重點,不斷提高外貿質量。從產品大類看,高新技術產品比重提升,占比達到44.5%,同比提高1.5百分點,其中電子技術類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增幅達173.5%;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8.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比重繼續提升。1-5月全市一般貿易出口增長48.9%,高于加工貿易16.7個百分點,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達41.8%,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22家企業入圍“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企業名單,獲牌數列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達到20%。
(三)三大收入增勢良好,發展質量又有新提高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1-5月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0億元,增長31.1%,增幅列全省第9位,好于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第12位)水平。主體稅種中,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增勢較快,分別增長48.3%和32%,比去年底提高12、10個百分點;增值稅和營業稅增勢平穩,其中增值稅增長26%,比去年底提高2個百分點,營業稅增長17%。金融運行穩健。受資本市場影響,5月末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累計增幅7.4%,增幅低于全省平均2.7個百分點。貸款投放結構趨優。5月末,短期貸款余額增長14.1%,高于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20.8%,高于短期貸款6.7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4.3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重點投向城市基本建設項目和企業技術改造項目。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著力推進富裕無錫建設,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民辦實事項目扎實推進,10件實事全面啟動,三成項目提前或接近完成全年目標。就業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預計上半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9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萬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繼續保持較低水平。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穩步推進。預計上半年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四大保險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預計上半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5300元,增長16%左右。
農民增收勢頭良好。預計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0%。本地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率達到86.2%,提前完成全年85%的目標。農村養老保障綜合覆蓋率達到85.4%,比上年末提高2.3個百分點。“三大合作”改革不斷深化,累計建成221家市級“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成年度目標的94%,完成335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年目標。農民參加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轉并取得收益分配的比例提高到51.3%,預計人均財產性收入408元,增長23.6%。
(四)三大創新舉措推進有力,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創新試驗城市建設力度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預計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50億元,增長28.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7.9%,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海力士二期、IC設計基地公共平臺升級等一批高新技術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加快“三創”載體建設,累計建成面積151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1500多家。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累計建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8家,1-5月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1926件和1781件,發明專利申請量比重達到19.7%。大力實施“530”計劃,首批7個項目進展順利,第二批項目申報工作有序推進。深化政產學研合作,與在錫院所共簽約27個項目,中科院軟件所無錫分部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順利落戶。
“環保優先”戰略地位全面確立。積極應對供水危機,全面啟動治理太湖保護水源“6699”行動和環保優先“”行動。大力推進重點污染源減排工作,開展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加快市區快速內環清潔能源區建設。1-5月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75.2,比一季度上升3.4。大力推進78個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全面完成56家重點用能企業的落后用能設備專項調查。全市32個工業行業中,有六成行業的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呈現下降態勢,其中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和通用設備制造業等10個行業能耗降幅都在20%以上。
農村基本現代化建設八項重點工作順利推進。預計上半年九大類37項工作目標的主要核心指標均達到時序進度要求。生態農村建設進展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0.2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7個百分點,河道兩側、湖泊沿岸建成防護林比例達到60.2%,全市農村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的比例擴大到72.7%。
(五)區域統籌建設富有成效,特色發展呈現新氣象
兩市七區發展各具特色。江陰市充分發揮規模企業帶動優勢,百強企業中有35家企業利潤增長超過50%,其中21家超過100%。宜興市加快提升經濟效益,一般預算收入連續5個月增長30%以上,超過全市平均水平。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優勢進一步凸現,電子信息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占全區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均超過70%,江蘇文化創意產業園順利開園。錫山區工業集中步伐加快,累計入園企業2383家,園區經濟占鄉鎮經濟總量76%以上。惠山區對外貿易態勢良好,1-5月進出口總額增長49.1%,出口增長68.6%,增幅分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3和29.2個百分點。濱湖區新引進創新創業創意企業52家,累計達到150家。中心城區繼續加快推動服務業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均達到45%以上,超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崇安區服務業占比超過88%,比去年底提高近0.5個百分點;南長區內九龍倉、深圳茂業、世貿中心等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初步形成規模效益;北塘區服務業企業引進力度進一步加大,占到引進企業90%。
“四城四園”建設有序推進。太湖新城基礎建設加快推進,預計上半年拆遷量達36萬平方米。蠡湖新城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岸線治理和山水資源整合富有成效。江陰臨港新城爭創臨港倉儲物流服務外包基地,累計引進物流企業16家。宜興環科新城加快發展,國家級電線電纜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實質性啟動。太湖國際科技園載體建設力度加大,建成“三創”載體6.7萬平方米。國家工業設計園工業設計成果轉化平臺建設順利。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招商引企成效明顯,4個“7+1”產學研合作項目成功簽約。藕塘職教園強化規劃導向,園區和入駐4所院校的建設進展順利。
重點園區建設進展順利。1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到位注冊外資、出口總額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指標占全市份額進一步提升。跨江聯動優勢凸現,江陰-靖江工業園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共建開發區工作順利推進,無錫新區-新沂開發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億元;錫山-豐縣工業園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00萬元。柬埔寨太湖國際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當前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當前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一)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從服務業結構來看,現代服務業比重有待提高。一是服務業占GDP比重有待提高。目前全市服務業占比不到40%,對照“十一五”服務業比重達到45%的目標,還相差5個百分點以上。按照時序進度要求,今年服務業占比必須提高1.88個百分點,服務業現價增速需達到20%以上。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現代服務業增速有待加快。提高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如果依靠傳統商貿服務業的慣性增長難有較大突破,這部分的增量必須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來支撐。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比重有待提高。從服務業增加值構成看,批發零售業占比37%以上,房地產占比接近10%,住宿餐飲業占比5%以上,這些傳統服務業占比超過52%,現代服務業含量較高的金融保險業占比不足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占比不足2%,計算機和軟件業占比不足0.8%。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升級仍較緩慢,現代服務業品牌有待進一步培育。
從工業結構來看,結構調整壓力仍然較大。從與相鄰城市比較看,我市黑色金屬行業產值占全市比重為18.6%,在32個工業行業中位居第一,分別高出南京、蘇州8.1和8.5個百分點,而電子行業比重為15.2%,分別低于南京、蘇州6.9和15.5個百分點。1-5月我市黑色金屬利潤增長49.8%,超出電子行業5個百分點,在市場利益驅動下,短期內黑色金屬行業的地位很難發生根本改變,我市工業結構調整壓力仍較突出。
從農業結構來看,結構調整面臨新的形勢。圍繞市委、市政府“6699”行動部署和環保優先“”行動要求,下一階段將對太湖一級保護區范圍內22.3萬畝基本農田(其中宜興17.98萬畝,濱湖2.02萬畝,新區2.3萬畝)傳統種養殖業進行綜合整治,全面取締沿湖岸1公里區域核心保護區內的傳統養殖場,這將對現有產業發展和部分農民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如何全面發展生態農業,將政策影響化解到最小程度,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發展后勁有待進一步培育
有效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從長三角十六市情況比較看,上半年我市投資總量低于上海、蘇州、南京,列第4位,增幅僅列第10位。新開工項目明顯下降,同比減少185個,下降8.7%,超億元項目同比減少63個,下降44.4%,重大項目儲備不足。從投入方向來看,“三谷三基地”投資有待加強。服務業投資仍集中在房地產業,1-5月房地產投資增長33%,占服務業投資比重近50%,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緩慢。
利用外資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因海力士增資項目因素,上半年到位注冊外資回升到全省第2,但下半年要繼續保持這一位次壓力較大。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項目有待突破。全市引進的服務業外資中,將近70%集中在房地產業和零售餐飲業,產業層次有待提高,優化發展環境、減少商務成本的現代服務業、生產業外資項目比較少。
科技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一是從全社會投入看,研發經費占GDP比重偏低。2006年我市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預計為1.7%,盡管位于全省前列,但在長三角地區處于中下水平。二是從企業投入看,科技創新供給能力不足。以大中型工業企業為例,開展科技活動的企業占比不足50%,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03%,而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這一指標為5%。三是從新產品生產來看,1-5月全市新產品增長19.8%,低于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近8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9.5%,比去年底下降1個百分點。
(三)運行質量需高度關注
兩項收入增長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財政收入增幅有待進一步提高。盡管1-5月增幅位次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低于蘇南五市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增長壓力依然很大。營業稅受到房地產相關稅增長不快的影響,累計增長不足17%,同期南京、蘇州的增幅都在35%以上。二是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有待進一步提高。1-5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增幅列全省第12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低于蘇州和南京0.6個百分點。與南京相比,我市轉移性收入增幅低了5個百分點,財產性收入增幅低了30個百分點左右。
經濟運行環境面臨新形勢。一是外貿增長面臨宏觀環境變動的不確定因素。近期國家陸續出臺調整出口退稅、加工貿易和進出口關稅政策,主要將影響我市的紡織、鋼鐵、機電和化工等行業。根據1-5月出口情況分析,涉及取消和降低退稅的商品總額占出口總額的30%,涉及進出口企業3000多家,其中內資企業近2000家,下半年我市出口增幅可能出現小幅回落,并影響工業經濟總量的增長。二是企業虧損面、虧損額有所擴大。部分企業受市場因素影響,虧損情況有所加重。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17.2%,比去年提高4.8個百分點;虧損額增長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外資企業虧損集中度趨高,虧損額占全市比重近60%。下半年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到位等制約因素將有所增加,同時7月1日起全省廢氣和污水排污費征收標準分別提高100%和30%以上,成本上升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扭虧為盈的壓力。三是地區發展均衡性還不夠。各地區全社會投資和到位注冊外資增長較不平衡,有的地區投資和到位注冊外資出現負增長。
(四)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從減排工作來看,1-5月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3,距離全年目標相差6.8。關鍵問題在于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兩項指標偏低。從節能工作來看,一是部分行業能耗水平有反彈跡象。受市場驅動影響,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生產明顯提速,這與全國全省大趨勢是一致的。高耗能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實現全市萬元產值能耗下降4.4%的目標增加了難度。二是“雙高”企業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全市84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集中在粗鋼、水泥和電力等行業,實現產值僅占全市的11%,而消費能源量占全市的50%以上,萬元產值能耗高達1.195噸標準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3倍。“雙高”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需加快推進。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從單位增加值來看,服務業耗能不到工業耗能的1/6,同為工業,電子行業能耗僅為黑色金屬的1/7。因此,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除了依靠企業挖潛以外,根本的還必須依靠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四、下一階段經濟工作安排建議
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情況和各種支撐條件綜合判斷,下半年全市經濟總體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但宏觀環境變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治太”力度,實行更嚴格的環保標準、準入門檻,另一方面,上半年高耗能產業發展較快,國家將采取更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因此,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更加突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四高聯動”加快實現“三大轉變”的決定》的要求,切實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力爭全面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全年目標。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
一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治理太湖保護水源“6699”行動和環保優先“”行動上來。認真落實各項決策部署,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節能減排的關系,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確保完成全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二是嚴把項目審批關口。全面實行新開工項目用能評估審核制度。抓好重點行業、企業、地區的節能減排工作,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專項大檢查的通知》精神,做好自查自糾工作。對471家重點用能單位和291家重點水污染企業落實全過程監控。三是加大環保投入。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太湖綜合治理投入的契機,及早規劃一批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資金的支持。同時要認真研究環保產業發展戰略,爭取在新一輪的“治太”工作中,形成我市新的產業優勢。
(二)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以科技創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聯盟,為在錫落戶項目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成果化、產業化發展,盡快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勢,確保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保持37%以上。二是以集聚區和載體建設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繼續加快推進7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步伐,完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現代服務業招商力度,強化服務業品牌發展意識,在服務外包、科技研發、現代物流、金融、中介等領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確保全年服務業比重占GDP比重達40%以上。三是以結構調整推進高效農業發展。繼續加大“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工作力度,進一步引導工商企業投資現代農業,把“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打造成我市乃至長三角地區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品牌。四是以工業布局調整推進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細化工業布局調整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大責任落實和考核力度,確保工業布局調整政策及時、有效實施到位。把布局調整和“五小企業”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加快制定調整、淘汰企業的標準和實施辦法,確保年內關閉小化工企業目標如期實現。
(三)進一步保持有效投入適度合理增長
園林本身就是一個多種學科交叉的科技領域,近些年更呈現出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的特點。再加上節水觀念的強化和傳播,使園林在建設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資源的問題。
1、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概念
水景在美化城市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上有著很大的作用。在建設節水型園林水景的過程中,應該從旱園水作、利用人的視覺感受、使用非常規性水資源等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所在地的水資源現狀進行合理的水景觀設計,節約用水,設計出合理到位的水景。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最早的概念是從群落形成的角度出發的,即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是人們根據水景的不同生態習性,結合人們的審美需求,搭配而成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概念的外延需求和內涵需求不斷增多,因此需要對它的概念進行更深刻的討論。目前,在應用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概念時,其合理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都依賴于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無法做到將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合理使用水資源理論和園林學二者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可以將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定義為:在一定的園林綠地范圍內,擁有特定的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合理使用水資源涵義,能夠滿足不同視角的水景合理使用水資源要求的多種水景的總和。在這個定義中,強調了在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應用的過程之中,可以部分的滿足或具備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自然特征,但是必須充分的考慮到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概念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著重強調了合理使用水資源意義和合理使用水資源視角的重要性。在應用概念的過程中,首先確立目標和前提,減少概念的隨意性,使其向嚴謹科學的方向發展。
2、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原則
在設計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時,要遵守功能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藝術性原則。功能性原則就是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目的性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之中必須考慮到功能性的需求。園林是市民休閑活動的地方,人員的活動十分集中,因此對室外的空間圍合水平要求很高。在設計時,除了對空間進行劃分之外,也要重視使用不同的水景來創造活動空間[1]。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在的水景景觀設計已經有了科學的、系統的指導體系。在進行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時,應該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水景的生長特點選擇合理的樹木花卉進行種植,并對水景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藝術性原則指的是,園林景觀設計是一種運用水景的特殊的設計形式。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要運用藝術的設計理論作為指導,在建設之后能夠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美學感受,滿足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藝術性要求和欣賞性要求。在設計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時,應該運用藝術造型、意境、色境和園景的美學觀點,通過進行均衡、對比和烘托的藝術手法,在設計過程中要做到灌木與喬木結合、水景有序相間、落葉與常綠結合、花卉和草坪結合、垂直綠化和平面綠化相結合、面與點相結合、近與遠相結合、低與高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保證主次景觀的分明。通過落葉水景、半常綠水景和常綠水景的結合,可以做到季節景觀的合理搭配,使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季相變化顯著。同時配合濕生水景和陸生水景的結合使用,豐富了園林景觀的效果和水景應用形式。
3、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分析
在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進行設計時,要注意提高綠地的使用質量,合理設計人工節水型園林水景。強調從功能對等的角度對植物進行選擇,將植物生態群落劃分為七種不同的類型,即:保健型、知識型、生產型、抗逆型、防護型和文化型等。在確定出植物生態群落的類型之后,進行具體的系統的設計配置。在城市的綠地規劃過程中,要將基本的單位確立為節水型園林水景設,在建設大量綠地的同時,注意對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結構進行研究。在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進行設計時,要針對特定功能的目標要求、特定景觀的美學需求和特定的節水型園林水景特征等三個方面,對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進行配置和選擇,最終推動實踐技術的不斷進步。首先,制定合理的技術定位。在進行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時,要準確定位其在城市園林整體的綠化技術體系中的作用[2]。在配置植物的過程之中將植物的結構功能放在首位。使藝術性和科學性在植物景觀中得到充分的融合,滿足生態和環境在適應生態上得一致性,通過嚴謹的構圖體現出群落整體和植物個體的藝術性,讓人們在觀賞的過程中體會到其意境美。第二,將具體的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單位及時落實。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之中,將節水型園林水景作為基本單位,有利于對小面積的綠地進行建設并構建具有藝術美的植物景觀。第三,設計細化節水型園林水景。配置園林中的植物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考慮植物之間的相互配置。其次,園林植物和園林中其它要素,例如:水體、建筑、山石等,要進行合理的配置。在設計的過程之中要著重考慮植物的種類。首先按照植物觀賞性的特征將其進行分類,然后從顏色、立體、平面和植被的疏密程度等方面進行植物的配置,最終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構圖。
4、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對策
在設計水景的過程中依據不同的季節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有水之后,可以與涌泉相結合,借鑒以往成功的設計思路,在設計的過程中與其它的雕塑小品結合。合理使用疊水和水墻瀑布,水墻瀑布上會產生十分吸引人的聲光效果,同時配合采用疊水形式,能夠減少水的噪音和損耗,還可以在冬季將水抽干,將水墻變成一般的墻壁,與光線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3]。在設計水景時,應該考慮歷史和人文的因素,給人獨特的體驗,應該在沒有水的時候也讓欣賞著產生有水的感受,通過旱園水作的方式,達到更好地效果,注重水景意境和精神方面的表達。在營造水景的過程之中,與污水的凈化工作相結合,在處理城市污水的同時,形成優美的園林景觀。
5.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節水型園林水景設計的建設理論和實踐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園林本身就是一個多種學科交叉的科技領域,近些年更呈現出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的特點。再加上節水觀念的強化和傳播,使園林在建設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資源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認真抓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規劃,突出科學性。一是及時制訂年度計劃。年初組織議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年度計劃”,經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后及時下達,同時加強了對計劃實施工作的檢查和監督。二是認真編制重大發展規劃。加強部門協調,平衡銜接,編制完成了《*灣港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規劃》,開展了《*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市大中型水庫移民經濟社會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十一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前期準備工作。三是積極組織規劃實施。將“十一五”規劃綱要目標和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鄉鎮進行考核,對規劃中的能耗、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和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預期性指標,進行年度分解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實施。
2、及時做好經濟運行的預警監測,突出針對性。密切掌握全市經濟動態,對國民經濟各階段運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先后完成了第一季度、1-4月、1-5月、上半年、1-8月、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材料和人大匯報材料,剖析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為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提供決策和建議。特別是在上半年,我局針對重點工程和固定資產投資進展不快的狀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對策措施,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先后召開了全市重點工程攻堅會議和電力攻堅、工業區進場攻堅等會議,成立專門班子抓落實,有力地推進了經濟和社會建設。搜集相關資料,完成《*市產業集群化發展思路和具體工作》、《*、瑞安、溫嶺經濟社會發展橫向比較》等材料提交市領導參閱。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的基礎上,預測判斷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提出明年工作思路,安排20*年計劃指標,著手起草市十四屆人大第二次會議發展計劃報告。同時堅持定期、定時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省發改委上報我市經濟運行情況,市府每季一次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加上專題匯報,市人大專項匯報三次。
3、積極開展影響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調研和政策研究,突出實效性。針對我市“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完成了《關于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加強調控和監管,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等13個全局性發展問題的課題調研報告。《構筑和諧社會要在高起點上建設新農村》和《關于建設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與建議》兩個課題分別獲*市發改委調研課題一等獎和優秀獎。完成了“關于對甌江口區域開發建設情況的意見”,分別上報市府、*市發改委建議調整《甌江口開發建設規劃研究》中有關影響*發展的布局、方案和思路,在*市發改委的支持下,*市政府基本采納了我們的意見。針對我市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狀,研究提出加快發展思路和方案,受到了市政府的采納,市政府決定抽調人員組成服務業發展辦公室,掛靠我局開展工作,起草了《*市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關于實施“退二進三”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關于培育和鼓勵企業上市的實施意見(試行)》、《*市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20*年*市服務業工作部門分工》、《*市服務業發展部門工作要求》等一整套方案材料,調查搜集“服務業建設項目”,較好開展了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前期工作。
(二)引導投向,突出重點,加強了投資的綜合管理和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
1、加強基本建設項目綜合管理。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不規范、超概算情況嚴重的狀況,我們從規范辦事程序著手,加強了管理。一是加強財政性投資項目的規范化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精神,研究起草了《*市政府投資管理實施細則》提供市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并實施。進一步明確了要求,規范了審批,特別是加強了對政府性投資項目投資概算的管理。對城市景觀、市民生活和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項目,以論證、調查或其他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努力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效率。切實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推行基建項目立項和核準并聯審批制度,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或備案制,1-12月項目立項337個,總建筑面積127.69萬平方米,總投資41.83億元,項目備案181個,總建筑面積200.60萬平方米,總投資51.39億元;項目核準15個,總建筑面積72.99萬平方米,總投資33.61億元;全市下達年度計劃176個項目;窗口承諾件提前辦結率為96.7%。三是牽頭組織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項目清理工作。認真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在全省開展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項目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對我市自2005年1月1日以來開工建設的項目、所有在建項目和已審批尚未開工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做好自查工作。
2、狠抓重點建設項目的工程進度。年初編制了“*市20*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建議表”提交市政府審核。經審核,計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37項(其中省、*市重點建設項目5項),總投資1*.9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9.00億元。積極履行綜合管理職能,加強重點工程督查、協調工作。一是積極探索重點工程監管新方法,編制了《*市20*年重點工程建設計劃分解表》,將重點工程投資進度考核與形象進度的考核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對重點工程執行情況的動態管理。二是加強重點工程動態管理。組織人員經常性深入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實地督查核實工程進度,了解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和困難,及時向市領導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確保重點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協助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工作會議和重點工程建設專題分析會,實現重點工程建設市長督查匯報會、分析協調會制度化,全力為重點工程建設破解難題,排除障礙。全市重點工程總體進展較為順利,截至12月底,全市在建重點工程共32項累計實現投資額19.1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0.88%,比上年同期增長12.95%。
3、主動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制定了20*年*市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做好已列入重點工程預備項目名單的35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建立了20*年招商選資項目庫,主動參與招商活動。積極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復線,*至*第二通道以及*市大門大橋二期(翁垟至萬岙高速互通公路建設)工程、*市中心區至*灣港區大道建設工程、*南北通道工程、*灣港區船舶制造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多次陪同上級有關領導和專家沿途考察走向、勘探地形、測量,幫助收集資料和協調沿途有關地方之間關系。
(三)積極協調,深入調研,推進了企業改制和上市工作。
積極參與工業企業改制協調會,穩步推進我市農村綜合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工作。完成了房管局和勞動局下屬各1家集體企業的改制工作,參與了樂申鞋廠、五龍控股公司和通用機械廠等3家企業改制。整理我市有關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非公經濟發展工作材料向市政協匯報,根據上級文件結合本市實際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實施意見》。認真做好省中心強鎮(柳市、虹橋)調研、申報工作和上市企業資源調查工作。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完成年度工作目標,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有序推進。全年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投保戶達26.6103萬戶,占我市農戶總數的92.6%;能繁母豬保險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4200頭任務數,走在全省前列。及時開展受災理賠工作,確保農戶損失得到補償并及時恢復生產。全年我市經歷數次臺風影響,兩項農村政策性保險共理賠1228.61萬元,其中農村住房保險理賠391.19萬元,農業保險理賠837.42萬元。
(四)依法治價,強化監督,規范了市場價格秩序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
1、加強重要商品、服務收費的價格管理。積極穩妥推進我市供水價格改革,逐步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整了樂成、虹橋片區的自來水價格和*、*、*水庫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及時落實水資源費的征收,開展了全市供水價格成本監審,促進水利和供水企業健康發展。加強住房價格管理,積極探索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價格管理形式。認真審核了萬岙農場康居工程銷售價格,及時審定了“交通大廈”、“新世紀花園”、“縣浦公寓”等項目的建筑安裝工程費,努力規范房地產價格。深化藥品價格政策導向,繼續分批降低政府定價藥品價格。重新公布了我省937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和2945個規格的降價藥品的價格,并督促各醫療機構認真貫徹執行,切實減輕患者的負擔。建立健全價格監測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價格監測預警作用。進一步完善價格監測預警機制,堅持每月兩次對8大類54個品種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測和分析,尤其是針對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油價高漲和國內部分生產資料、消費品價格上升影響,我市成品油、液化氣、豬肉、食用油等價格持續較快上漲的狀況,及時啟動價格預警實施預案,密切關注市場物價動態,加強監測分析,第一時間向市領導反饋信息,報告價格上漲原因,提出應對建議,努力確保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2、開展清費治亂減負工作。部署并開展了20*年度收費驗審工作,對全市20*年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壟斷經營性收費以及以收費形式征收的各種基金、集資、附加的近150個執收單位進行全面驗審。安排對白蟻防治行業收費進行專項驗審,調查了近三年我市白蟻防治總收入、總支出情況,總結出我市白蟻防治收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向上級部門提出規范白蟻防治行業收費管理的建議。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對全市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單位的收費許可證進行全面換證。規范和調整了建設、土地、公安、工商、交通、人事和農業等16個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停止執行部分收費項目。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辦班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對全市職業學校、公辦幼兒園辦學成本進行測算,加強收費管理,規范教育收費行為。根據省定價目錄和聽證辦法的要求,先后組織召開了關于制定16路公交車和雁蕩山公交車票價聽證會,出臺了16路公交車收費標準。認真審核了11個強制性培訓班收費。
3、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根據省物價局文件精神,聯合糾風、教育等部門分別開展春季、秋季教育收費大檢查,采取點面結合的形式,重點對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落實情況,高中“三限”政策落實情況,違反自愿原則強制收取服務性費用的行為進行查處,共檢查中小學校64所,查出的違價金額達185.84萬元,已責令清退91.17萬元,立案3起。根據省物價局、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民政府糾風辦《關于開展全省涉農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的通知》(浙價檢[20*]67號)文件要求,開展了包括規劃、土地、房管、鄉鎮政府在內的涉農價格收費檢查,共檢查單位11家,立案2件。根據省物價局《關于開展全省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檢查的通知》[浙價檢(20*)156號]文件精神,分別對市二醫、三醫、中醫院、婦保院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各大醫院不同程度存在著自立名目,擴大范圍收費,提高差率,推遲降價時間等違法行為,查出違價金額達90多萬元。春節、“五一”、“十一”期間,組織開展了對副食品市場、各大超市、旅游行業的明碼標價情況檢查,針對主要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過程中的各種收費進行專項檢查,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認真做好價格舉報工作,共受理群眾投訴96件,辦結96件,辦結率100%。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18件,查出違價金額403.02萬元,其中退還消費者115.61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2.56萬元,罰款6.3萬元,上繳財政1*.87萬元,其他的正在處理中。
(五)培育市場,強化調控,確保了糧食安全和社會糧情穩定。
1、穩步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制訂了《糧食收購許可證》的辦理制度,建立用糧企業糧食經營臺帳,及時掌握具有糧食收購證企業糧食收支基本情況。認真做好全市糧情監測點的監測和糧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統計上報工作,及時為糧食購銷企業提供糧食產銷和市場價格信息。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確定并落實了20*年度糧食各項補貼,提出了20*年度附營企業特困資金分配方案,并進行監管,真正使特困資金用到實處,有效地解決了特困企業的難處。加強企業財會基礎工作,指導企業開展會計核算,按時編制會計報表,及時匯總上報,提供財務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完成糧食收儲公司的組建和財務合并工作,做好糧食附營企業改制的準備工作。同時,認真做好擁軍慰問和軍糧供應工作,并率先在市軍供糧站和雁蕩代銷點正式實行軍糧刷卡供應。
2、扎實開展糧食安全工作。一是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及時調整了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領導責任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年活動,并在11月中旬召開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舉辦消防器材的應用演練。組織4位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參加全省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培訓,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防范意識和管理水平。根據市府辦《關于組織開展全市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緊急通知》,組織開展了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地毯式”檢查,對6家存在安全問題的單位當場發出《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檢查不合格整改書》和《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檢查不合格強制整改書》,并督促及時做好整改。二是認真抓好糧食儲存安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嚴格按季組織開展全市糧食收儲企業倉儲“一符四無”糧情安全檢查和倉儲千分制考核。指導和督促收儲公司認真抓好倉庫修理、器材維修以及倉容的安排和落實,有效保證了糧食儲存安全。同時,積極開展市地方儲備糧中心庫(二期)建設項目相關前期工作。
3、保證社會糧源和質量。發揮糧食部門引導、服務生產的作用,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按照訂單、核單、定單、盯單、買單的工作鏈條,認真做好糧食訂單跟蹤服務,發放預購定金66.8萬元,全年收購“訂單糧食”10000噸,完成率為95%。及時輪
換儲備糧,確保庫存糧食的質量。根據儲備糧管理規定和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落實輪換儲備糧10000噸和儲備油75噸,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委托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公開拍賣,保證了地方儲備糧油的推陳出新,有計劃有步驟平穩了糧食市場。堅持定期檢測儲備糧油產品,加強糧油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及時完成了省、市、地方的檢測任務,共抽取糧油樣品228個批次,其中早秈谷204個批次、晚秈谷42個批次、食用油4個批次。認真做好日常糧油檢查,對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及時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查處,確保市場糧油質量過關和居民放心吃糧。
(六)發揮優勢,履行職能,推進了以電子政務建設為重點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
進一步擴大聯網范圍,鞏固網絡安全,努力建成一個統一、安全、穩定的*市電子政務網絡基礎平臺。按照省電子政務網絡技術規范,繼續做好市電子政務外網改造、IP地址調整和各單位業務專網的接入工作。對電子政務網絡進行調整和完善,增強了網絡管理能力,進一步鞏固網絡安全,并完成了部分鄉鎮的電子政務外網改造。同時,積極主動做好市電子政務網絡遷建的相關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普及短信息辦公業務,推廣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努力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完成安裝電子政務平臺系統軟件及環境配置,更新了短信網關模塊。分三批對全市相關單位辦公室主任和負責電子公文收發工作的文秘人員進行運用操作培訓,確保了自8月1日起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在全市機關范圍內的正常、良好、安全運行。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扶持信息產業發展,努力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認真做好*市軟件及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20*年度項目申報和20*年項目驗收工作。協助做好“浙江省電子元件*市生產基地”的申報工作,并于11月6日獲省信息產業廳批復同意立項。配合做好電信助推農村信息化試點鄉鎮(10個)和試點村(100個)篩選、確定等工作。此外,按照市紀委的要求,關閉了電子政務網絡有關股票端口,對機關單位聯網電腦使用股票軟件進行封鎖,確保電子政務網絡真正用在政務方面。
(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作風建設,實現了機關管理和隊伍建設有序推進。
②趙閩玲:《城市電視臺“地方品牌”的打造與經營》,《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2(4)。
③曾靜平:《關于電視收視率的立體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11)。
④蔣愈紅:《淺議〈梨園春〉品牌發展品牌打造與節目創新》,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頁。
⑤羅小潔:《中國傳媒產業的品牌化運作——以電視產業為例》,見范以錦、董天策主編:《數字化時代的傳媒產業》,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頁。
⑥殷 鵬:《電視品牌戰略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2頁。
美國經濟學家奧爾森認為利益集團是客觀存在,并不是所有利益集團的作用都是消極的,一種是“廣泛性利益集團”,在追逐個人或集團利益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總收入的增長;一種是“特殊性利益集團”,他們孜孜以求的不是競爭而是瓜分,不關心增加社會生產率只希望坐收漁利,本質上是一種寄生性質的“分利集團”。“特殊利益集團”阻礙了資源的流動與合理配置,阻礙了技術進步,卻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與從事討價還價等活動的報酬,可以說是提高了社會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會經濟效益。有人形象地稱他們不是要從社會經濟成長中“分蛋糕”,而是在從事有破壞性后果的“搶瓷器”。“特殊利益集團”在當下中國社會的高調擴張,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和社會公正,而且嚴重打擊了中國社會的創新沖動,扭曲年輕人的價值取向,毒化社會風氣。(據周瑞金文)
“省管縣”能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嗎?
第一,縣鄉財政困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學術界和理論界都無法對其做出確切的界定,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制度環境下縣鄉財政困難的程度和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第二,“市管縣”本身不是縣鄉財政困難形成的直接原因,“省管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縣鄉財政困難;第三,“縣財省管”改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減少財政資金的中轉環節,有助于縣鄉財政困難的緩解;第四,“轉移支付”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掩蓋了整個國家的財政體制問題,避開了矛盾的關鍵點,對于解決縣鄉財政困難容易產生誤導;第五,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絕對的,縣鄉財政困難是相對的;經濟發展是長期的,縣鄉財政困難是眼前的。因此,通過經濟發展解決縣鄉財政困難本身值得商榷。(據龐明禮等文)
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過去的年代,鄉村生活被描繪成遠離塵世,農民趕著水牛,穿過一塊塊分割整齊的稻田;鄉村工人拖著疲憊的身軀,頂著落日余暉,從狄更斯式的工廠里下班回家。此類場景在中國仍然能夠找到,在某些地區還很常見。但它們沒有反映出有著7.2億人口的中國農村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農村金融改革、農地貨幣化和社會福利,似乎準備在未來5到10年,徹底改變中國農村貧窮落后的局面,使之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關于農村形勢,很少有人認識到的一個方面是農地的貨幣化――這一趨勢所帶來的潛在變革力量,可以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住房私有化相媲美。土地使用權貨幣價值的應用,為將金融服務推廣到最貧困地區創造了沃土。今年,中國農村的零售增速已超過城市。這一趨勢能否保持下去仍有待觀察,但基本社會福利體系的建立,可能會讓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釋放出來。(據金奇文)
強關網吧是“因噎廢食”
山東省冠縣對縣城全部網吧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集中整治、清理,縣城網吧幾乎全部被關。一時間,“冠縣無網吧”的輿論一下子把這個小縣推到了風口浪尖,在輿論壓力下,從10月15日起,部分網吧業主經過驗收,又重新開業。
觀點一:“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行政”,部分網吧違規經營危害的只是一些網民的身心健康,職能部門違法行政卻在破壞法治社會的根基。
觀點二:網吧本身并無原罪。國際上已把青少年互聯網接觸率作為國家發展潛力衡量標準,將網吧視為洪水猛獸而“一關了之”,委實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政治經濟搭臺,文化唱戲
強勢的濟世文化,可以治愈歷史造成的傷口。以往的60年,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爭爭斗斗的事情很多,然而最終稱王稱霸者力不從心,“暴發戶文化”曇花一現――文化是有品位之分,有真假、高下、優劣之分。歷史上曾有過多次倒孔和尊孔的記錄,每次“倒孔”運動過后,都會帶來一場新的“孔子熱”和“國學熱”。這就是文化的力量,縱然被圍困、逼仄,卻能激蕩出后來一種更有力量的文化。“撥亂反正”、“改革開放”都呈現出一種不可阻遏的文化態勢。在經濟至上和娛樂時代,我們靠文化召喚理性。當人們見識了文化的力量,便掀起了全社會的“文化熱”。眼下國內處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在市場利益的激勵下,我們需要依靠文化召喚理智,讓社會保持清醒。如今文化不僅為經濟“搭臺”,還給“娛樂時代”以莊重和理性。今后的四十年或六十年,隨著中國“轉型期”的完成,文化將不再只管“搭臺”,自己也要“唱戲”,甚至由政治和經濟為文化搭臺。(據蔣子龍文)
點評:看似對公眾呵護備至,實際上陷入管理藝術和人文關懷缺失的行政窠臼。
職稱評定是否應該取消?
一年一度的職稱評審開始了。為了評職稱,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關系找人情,有人憋著不評職稱,卻無法得到公平待遇。《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54.6%的人贊成取消職稱評審。
觀點一:如果按照現在的體制,林巧稚(中國現代婦產科奠基人之一)都評不上教授職稱,因為她也沒發表幾篇文章。可如果整天操心職稱,她也做不成名醫。
觀點二:換一個評價機制就會有質的好轉嗎?不見得。正如一位教授指出的:“如果少了現在的這些指標,換一些‘德能勤績’,職稱評定會更腐敗”。
點評:應該讓職稱評定的標準更加切合實際,更加有助于激勵人們積極努力的工作。
“釣魚執法”危害極大
上海某公司司機孫中界懷疑自己遭遇了“倒鉤”執法,也就是“釣魚執法”。孫中界的遭遇并不離奇,更不孤立。此前,上海就發生多起類似事件,甚至引發行政訴訟,它們都與打擊黑車有關,而過程和結果看上去都很疑似“釣魚執法”。
一 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歐債危機的爆發直至愈演愈烈,固然與歐元區的制度設計有關,但更多的原因恐怕需要從歐洲的長期發展模式上去探究。歐洲各國本身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歐元區國家經濟增長的嚴重失衡是導致歐債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機以來,陷入危機的歐洲諸國政府逐漸認識到其經濟結構需要改變。
1.歐元區國家本身的產業結構失衡和實體經濟空心化
第一,嚴重依賴旅游業和航運業的希臘經濟難以抵御危機的沖擊。在歐盟國家中,希臘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以旅游業和航運業為主要支柱產業。一方面,為了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并拉動經濟快速發展,希臘對旅游業及其相關的房地產業加大了投資力度,其投資規模超過了自身能力,導致負債提高。2010年,希臘旅游業約占GDP的20%,而工業占GDP的比重僅有14.62%,農業占GDP的比重更少為3.27%。另一方面,從反映航運業景氣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看,受金融危機影響從2008年底開始,航運業進入周期低谷,景氣度不斷下滑。航運業的衰退對造船業也形成了巨大沖擊。由此看出,希臘的支柱產業旅游業和航運業屬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動的產業,希臘對旅游業和航運業的過度依賴使得其在金融危機的沖擊面前顯得異常脆弱。
第二,依靠出口加工制造業和旅游業拉動經濟的意大利在危機面前顯得力不從心。意大利經濟結構的最大特點是以出口加工為主的中小企業(創造國內生產總值的70%)。2010年,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七大出口大國(出口總額4131億歐元,占世界出口額比重3.25%),主要依靠出口拉動的經濟體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意大利的出口制造業和旅游業沖擊非常大,2009年其出口總量出現大幅下滑,之后雖有所回升,但回升的狀況還主要依賴于各國的經濟復蘇進程。隨著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競爭加劇,意大利原有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近十年來意大利的經濟增長緩慢,低于歐盟的平均水平。
第三,依靠房地產和建筑業投資拉動的西班牙經濟和愛爾蘭經濟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業、汽車制造業與旅游服務業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產業。歐元區單一貨幣體系中的低利率促進了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的快速增長,進而也成為西班牙近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產價格翻了一番,同期歐洲新屋建設的60%都發生在西班牙。房地產業的發展推動了西班牙失業率的下降。2007年,西班牙失業率從兩位數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席卷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導致西班牙失業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其中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只有一半人擁有工作。西班牙的高失業率也存在體制性因素,就業政策不鼓勵招收新人。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游客的減少對西班牙的另一支柱性產業(旅游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愛爾蘭一直被譽為歐元區的“明星”,因為其經濟增速一直顯著高于歐元區平均水平,人均GDP也比意大利、希臘、西班牙高出兩成多,更比葡萄牙高一倍左右。但在2010年底同樣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并且接受了歐盟和IMF的救助。究其原因主要是愛爾蘭的經濟主要靠房地產投資拉動。2005年,愛爾蘭房地產業就已經開始浮現泡沫,且在市場推波助瀾下愈吹愈大,2008年,愛爾蘭房價已經超過所有OECD國房價。在次貸危機的沖擊下,愛爾蘭房地產價格出現急速下跌,同時銀行資產出現大規模縮水,過度發達的金融業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擊,愛爾蘭高速運轉的經濟受到重創,從此陷入低迷。
第四,工業基礎薄弱,主要依靠服務業推動經濟發展的葡萄牙經濟基礎比較脆弱。葡萄牙在過去十幾年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是服務行業持續增長,這與其他幾個歐元區國家及其相似。2010 年,葡萄牙的農林牧漁業只創造了2.38%的增加值,工業創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務業創造的增加值達到了74.12%(受大西洋影響而形成溫和的地中海天氣以及綿延漫長的海岸,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葡萄牙旅游業得以很好的發展)。近幾年,葡萄牙開始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從傳統的制造業向高新技術行業轉型),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子、能源和制藥等高新技術行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政府在扶持高科技企業上面投入了大量資金,而這些資金通常都是通過低息貸款來實現。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融資成本隨之飆升,從而使葡萄牙企業受到沖擊,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
總體來看,以上“歐豬”(PIIGS)的五國屬于歐元區中相對落后的國家,他們的經濟更多依賴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出口和旅游業。隨著全球貿易一體化的深入,新興市場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全球制造業逐步向新興市場轉移,南歐國家的勞動力優勢不復存在。而這些國家又不能及時調整產業結構,使得經濟在危機沖擊下顯得異常脆弱。
2.歐元區國家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中圖分類號 :TU391 文獻標識碼 :
京滬高鐵濟南西站勁性鋼梁柱典型部位
焊接與控制施工技術
NAMELiJianguo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LTD.,Taiyuan,shanxi,030024,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濟南西站位于濟南城區的西部,是京滬高速鐵路五個始發站點之一。主站房平面投影為矩形,南北方向(平行于軌道方向)長約382米,東西方向(垂直于軌道方向)寬約55.8米,中央段站房最大標高為+44米。本工程鋼結構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站房鋼結構主要包括屋蓋和局部夾層;第二部分鋼結構主要包括高架候車廳、地下通廊、無站臺柱雨棚及商業平臺等,鋼結構示意圖見圖1,本文重點介紹第二部分鋼結構的施工。
本工程鋼結構施工可分為先后兩個階段。一階段以+5.2米站臺層以下勁型鋼柱、鋼梁的安裝為主,以-3.5米地下室底板為安裝作業面;二階段以站臺層以上的勁型鋼柱、鋼梁安裝為主,以站臺層為安裝作業面。
圖1 濟南西站鋼結構示意圖
自地鐵一號線基坑起(-14.91米標高)到候車室(+17.5米標高),設計采用勁性鋼管柱,勁性H型鋼梁。建筑剖面見圖2。
圖2 剖面圖
鋼管柱截面從Φ2000×45到Φ1100×35不等,計54根。鋼梁最大跨度達24m,局部板厚達70mm,材質為Q345B。構件規格見表1。
表1 鋼梁、柱構件規格
勁性鋼梁柱典型部位焊接主要有柱子焊接、鋼梁焊接、梁與柱牛腿焊接和錯邊、大間隙焊接等。
1柱子焊接
本工程鋼柱采用工廠分段加工,現場對接焊接。坡口形式見圖3。
圖3分段處柱子現場對接焊縫坡口形式
焊接位置
焊接位置為橫焊。
焊接方法
采用半自動CO2氣體保護焊(GMAW)或手工電弧焊(SMAW)。
預熱
對于板厚大于36mm的Q345GJ-C或Q345C鋼板焊接前要進行預熱。其中,板厚小于等于5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火焰預熱;板厚大于5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電加熱片伴隨預熱。預熱溫度為120~150℃,層間溫度120~200℃,預熱范圍為坡口兩側三倍板厚范圍內,且不小于100mm,焊后緩冷。
焊接順序
每個接口由2名焊工同時對稱施焊,采用多層多道焊,且實行包角焊。接用材料、焊接工藝參數見下表2和表3。
表2 柱腳焊接用材料
2鋼梁的焊接
鋼梁的規格及材質鋼梁的材質為Q345GJC,截面H1650~3550mm×500~700mm,板厚35~70mm。坡口形式,見圖4。
圖4坡口形式
2.1 焊接位置
焊接位置為平焊、立焊、平角焊、仰角焊。
2.2 焊接方法
采用半自動氣體保護焊(GMAW)或手工電弧焊(SMAW)。
2.3 預熱
對于板厚大于36mm的Q345GJ-C鋼板焊接時要進行預熱。其中,板厚小于等于4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火焰預熱;板厚大于4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電加熱片伴隨預熱。預熱溫度為120~150℃,層間溫度120~200℃,預熱范圍為坡口兩側三倍板厚范圍內,且不小于100mm,焊后緩冷。對于板厚大于50mm的構件,焊后必須后熱處理。
2.4 焊接順序
每個接口由2名焊工同時對稱施焊,采用多層多道焊,先焊T型接口,再雙人同時對稱焊接上下翼緣板,最后焊接腹板。焊接順序見圖5。
圖5 型鋼梁焊接順序圖
梁與柱牛腿焊接
本項目柱上帶牛腿,主梁與柱牛腿對接焊,次梁與主梁上牛腿對接焊。主梁與柱牛腿對接,次梁與主梁牛腿對接均為等強焊接。坡口形式,見圖6。
圖6坡口形式
焊接位置
焊接位置為平焊、立焊。
焊接方法
采用CO2氣體保護焊和手工電弧焊。
預熱
對于板厚大于36mm的Q345GJC或Q345C鋼板焊接時要進行預熱。其中,板厚小于等于5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火焰預熱;板厚大于50mm的鋼板焊接時采用電加熱片伴隨預熱。預熱溫度為120~150℃,層間溫度120~200℃,預熱范圍為坡口兩側三倍板厚范圍內,且不小于100mm,焊后緩冷。
焊接順序
上翼緣板平焊下翼緣平焊腹板立向上焊。
主梁與柱牛腿、次梁與主梁牛腿安裝焊縫為Q345C與Q345C間的對接焊縫。焊接用材料、焊接工藝參數見下表4和表5。
表4 主梁與柱牛腿、次梁與主梁牛腿焊接用材料
表5接工藝參數(如右圖)
4錯邊、大間隙焊接
濟南西客站鋼結構施工過程中,由于加工、安裝偏差以及鋼材熱脹冷縮等原因,出現了部分鋼梁對接接口錯邊、間隙超規范的情況。為保證此類特殊焊接條件下的焊接質量,確保100% 的滿足設計力學性能要求,特制訂以下專項處理措施。
如安裝工或焊工發現焊縫錯口過大或錯邊較小時(1~3mm),先沿低方向焊接20~30mm, 再用角向磨光機對補焊部分進行打磨。若錯口較大,則采取打磨與焊接修補方法對錯邊進行處理。在焊縫表面層完成后立即進行焊縫補焊,補焊是在錯口低方向的焊縫區和熱影響區進行。錯邊焊接見圖7。當焊縫溫度與室溫一樣時, 在對錯口高的位置進行打磨,保證焊口表面平滑過度,外觀良好。
圖7 錯邊焊接
如安裝工或焊工發現焊縫間隙過大,則焊前按常規焊接進行坡口清理和打磨。若間隙超標,需重新設置焊接襯板,襯板選用6~8mm同母材材質鋼板。且襯板與焊縫母材固定牢固。構件組對固定完畢后,對于寬間隙焊縫,先在各施焊位置上一側堆焊至標準坡口+8mm,冷卻到150℃后再進行焊接。堆焊順序見圖8。
圖8大間隙焊接堆焊順序
正式焊接前,對堆焊面按常規接坡口面的要求進行清理和打磨。堆焊時采用小熱輸入量焊接,每層厚度4~5mm,除立焊外不準擺動電弧, 立焊位置電弧擺動不得超過15mm,焊接過程嚴格執行多層多道焊,層層清渣工藝, 避免堆焊缺陷產生。
5小結
圓形鋼柱對接、工字型鋼梁對接、梁與柱牛腿對接等的焊接,因構件截面巨大需實施相應的特殊焊接措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和標準化的焊接施工,詳細而嚴格的檢查和返修,保證了整體工程焊接的高質量,圓滿完成了該項施工任務。
參考文獻
[1]郭彥林,崔曉強.大跨度復雜鋼結構施工過程中的若干技術問題及探討.工業建筑,2004,(12).
[2]王愛勛.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工程關鍵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博士學位論文]. 武漢理工大學,2006.
[3]張良鋒,楊公升,曹軍,韋生,許威.鎳礦冶煉廠模塊水平片預制的焊接變形控制[A].2009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
[4]周承波,劉志民.鋼結構焊接變形的火焰矯正施工方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02)
附:作者簡介
表2作者簡介
序號 作者姓名 性別 學歷 職稱 現任職務 聯系方式 專業技術領域或研究方向
1 李 建 國 男 畢業學校:
石家莊鐵道學院
畢業時間:1993.07
[中圖分類號] R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9-18-02
各種原因造成的面癱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失神經支配會導致骨骼肌細胞萎縮和功能障礙[1],所以面部表情肌萎縮機制逐步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2],但有關于面肌失神經支配后在不可逆萎縮時間程度改變的尚未發現相關報道。因此,我們建立動物面肌失神經支配模型,通過對其超微結構及膠原纖維含量變化及其發生不可逆萎縮機制的研究,最終為臨床面神經損傷性疾病判斷預后,選擇最佳修復時機和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與模型的制備
1.2 檢測指標與方法
1.2.1 肌組織Masson染色光鏡觀察 選用縱切面切片,用BI2000醫用圖像分析系統測定膠原纖維和肌細胞面積比。
1.2.2 肌細胞超微結構電鏡觀察 將眼輪匝肌,切成1 mm的小粒,浸入2%戊二醛前固定。再經1%鋨酸后固定,丙酮系列脫水,618環氧樹脂包埋,超薄切片機切片,片厚0.05?m。經醋酸鈾和枸櫞酸鉛雙染色后,用JEM-1011透射電鏡觀察肌纖維超微結構變化、照相。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Masson 染色
2.2 透射電鏡
正常組肌肉肌原纖維排列整齊,Z線清晰,線粒體均勻分布于肌原纖維之間,排列規則,未見溶酶體。術后1周組肌細胞的線粒體、細胞核及肌質網的改變不明顯。術后2周組肌細胞的線粒體及肌質網輕度擴張,Z線較清晰,線粒體嵴變短,細胞核輕度擴大,糖原顆粒減少,染色質結構疏松,溶酶體少見。術后4周組,肌細胞線粒體較明顯腫脹,Z線模糊,線粒體嵴變短或消失,肌質網擴張,細胞核變化不明顯,糖原顆粒減少,溶酶體增多,染色質結構松散。術后6周組,肌絲肌節排列紊亂,肌質網擴張明顯,肌細胞線粒體退化數目減少,部分空泡化,糖原顆粒減少,內質網擴大,肌原纖維紊亂,有斷裂及融合的現象,細胞核略大,細胞核染色變淺,有空泡出現。
3 討論
骨骼肌的發生、功能和結構的維持均受運動神經支配和調節,一旦失去神經支配,骨骼肌必然會出現體積變小、收縮功能喪失等肌萎縮變化[4],通過對萎縮肌肉的組織學觀察發現[5-6],骨骼肌失神經支配后肌纖維間膠原纖維增生,結締組織積聚,毛細血管及其他小血管被多層致密膠原圍繞,使其與相鄰肌纖維分離,極大地影響了血管床和肌纖維間的物質交換,也影響了再支配過程中神經軸突的長入和延伸。Lu等[7]的研究表明,增生的膠原纖維可能是再生神經重新支配骨骼肌的一個物理屏障,使神經無法與變細的骨骼肌纖維接觸,造成失神經骨骼肌功能恢復不佳。我們研究發現,隨肌組織失神經時間的延長,膠原纖維增多,肌肉萎縮越明顯,可作為反映失神經后肌肉形態學的重要變化的指標。骨骼肌失神經支配后數小時可出現神經終板腫脹、線粒體破壞及突觸數量減少等。隨著失神經時間的延長,這些改變進一步加重,肌纖維進行性萎縮變細,肌絲、肌節的排列在不同的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亂[8],影響骨骼肌細胞的能量代謝,從而促進了失神經骨骼肌的萎縮[9]。
綜上所述,面肌失神經支配后,隨著失神經時間的延長,膠原纖維增多、肌肉萎縮越明顯,并且隨著失面神經時間的延長呈遞增趨勢。隨失神經支配時間的延長肌組織超微結構逐漸紊亂且功能減退喪失,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將導致不可逆性的損害。肌組織失神經損傷時間越長,損傷越嚴重,應在發現損傷后盡早修復,以恢復面神經支配功能。
[參考文獻]
[1] 姜浩,徐建光.失神經骨骼肌萎縮的研究現狀[J].國外醫學(骨科分冊),2002,23(1):12-14.
[2] Maya G,Sardesai,Kris S Moe.Recent progress in facial paralysis:advances and obstacles[J].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0,18(4):266-271.
[3] Moran LB,Graeber MB.Facial nerve axotomy model[J].Brain Res Rev,2004,44(2-3):154-178.
[4] 田峰,田立杰,季相祿.抑制膠原纖維合成延緩失神經支配骨骼肌[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7,6(21):561-564.
[5] 徐建廣,顧玉東.失神經支配骨骼肌退變組織形態學及電生理實驗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99,13(4): 202-205.
[6] Bobinac D,Malnar-Drago jevic D,Bajek S,et al.Muscle fiber type composition and morphometric properties of denervated rat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muscle[J].Croat Med J,2000,41(3):294-297.
[7] Lu DX,Huang SK,Carlson BM,et a1.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longterm denervated rat skeletal muscle[J].Anat Rec,1997,248(3):355-365.
未來,將有三股看不到的力量影響甚至決定新一輪城市化的走向。那么,一線城市中,誰將是贏家?
第一股力量是市場。中國的“普遍城市化”已走過,二三線城市住宅庫存高企,而“大城市化”方興未艾。未來,生產要素將繼續向東部沿海集聚,當中國人從農耕走向海洋,一線城市中將有重量級的航運樞紐脫穎而出。
第二股是全球化的力量。英國脫歐,歐洲小國的市場割據和恐襲的不確定,將成為歐洲經濟的定時炸彈,而太平洋兩岸將成為新的增長極。中國的一線城市,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將自己接入這一輪新的跨國增長浪潮。因此,高效連接亞太經濟帶的航空樞紐呼之欲出。
第三股力量最為關鍵,它是城市的創造力。一座城市會拿出什么樣的策略來對接以上兩股力量,推動自己成為新一輪“大城市化”的贏家。顯然,唯有創新。一個城市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型樞紐,積聚最好的人才、最頂尖的技術、最具企業家精神的創新資本,才能最終勝出。
某種意義上講,這可能是中國一線城市的“又一輪洗牌”,輸家將難有翻身機會,而贏家更加一騎絕塵。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政經第一城”的北京、承載外資舊夢的上海、年輕的深圳,以及低調務實的廣州,一線城市必然根據自身稟賦的不同,選擇各自的道路。
廣州選擇了“建成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發展戰略,這是新時期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選擇,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責任。
這一城市發展戰略的歷史性選擇背后有何創新和深意?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回顧數百年來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以來,世界經濟版圖的變遷。 海洋時代需要航運樞紐
談中國一線城市的未來,必須回到中國歷史的最深處。因為,中國城市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遷徙史。
歷史上,在華夏主體民族形成之后,中國人曾經歷過兩個方向的大遷移。先是由西向東,再由北向南,這種遷移也是一種經濟現象。它出于人口的生存需要―比如躲避戰亂,背后也有生產力和技術條件進步的推動。
松軟的黃土、茂密程度適宜的森林、源于雪山的擁有穩定流量的河川,它們都非常適合原始技術條件下的農耕和漁獵,因此中華民族最初的生存地是在西北黃土地帶。非洲、南美洲之所以無法誕生媲美四大古國的文明,很大程度在于這些地區的河流,比如尼羅河、亞馬遜河,其流量受雨水影響大,不穩定,所以無法孕育和集聚發達的文明。
隨著青銅、鐵器先后使用、農耕技術的飛躍,以及人口的增加,中國人開始東遷。帝制王朝或者分裂時代,除了將長安作為首都外,很多政權都長期將洛陽作為“東都”,這背后都是人口和經濟東西轉移使然。
然后是南遷。歷史書對于中國人南遷的描述汗牛充棟,本文不再贅述。最后,經過長期的東遷和南遷,在中國人進入工業時代之前,農耕的中國在版圖上形成了一條“胡煥庸線”:自黑龍江璦琿至云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約45°),線東南半壁的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而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
但隨著中國人進入工業時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中華民族進入了另一次大遷移。這一次遷移的方向,和以前兩次方向相似,但目的則更加明確―面向海岸線,特別是向集聚著大工業的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三大沿海發達地帶遷徙。
人口的大遷移也形成了中國城市地位的更迭。在農耕時代,以及工業時代的計劃經濟時期,中國城市只能被分為兩類,即首都和非首都。
首都自然不必說,它是全國所有資源的中心。地方治理基本上是根據中央安排“畫地而治”,而地方城市的形成,也并不是生產要素自然積聚的結果,而是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和利益分配過程的副產品。
在工業時代的市場經濟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形成模式開始發生本質轉變,過程變得更加市場化。北上廣深成為了中國的“一線城市”,這里集聚著中國最高質量的生產要素,最好的企業群體,以及最具雄心的年輕人。
大城市化還將繼續。橫向對比來看,日本的三個大都市圈集中了將近70%的總人口,生產了全國74%的GDP。而中國,顯然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接受《南風窗》記者采訪時曾說,按照中國的人口規模和經濟模式,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未來人口達到5000萬也有可能。
經濟學家的話只是一種對大城市化的善意估計,未必成真。但中國的“大城市化”的確還有空間。從本質上講,新一輪“大城市化”,也是中華民族從一個農耕民族邁向工業民族,從內陸時代邁向海洋時代的過程。因此,成為國際性的航運樞紐,這是贏家的必然選擇,而廣州基礎優越,必須當仁不讓。 全球化時代需要航空樞紐
2016年6月16日,中遠集團散貨運輸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廣州舉行。中遠集團散貨運輸有限公司是全球海運散貨第一大船隊,航線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
一家公司成立是個“小事”,無需大書特書,但它卻暗示著廣州的大未來。作為一座曾經的“海洋城市”,廣州正在恢復它昔日的榮光。
乾隆年間,清政府把廣州作為全國唯一對外貿易口岸,史稱“一口通商”, 中外貿易在清政府指定的“十三行”進行。不過,這并非廣州真正的榮光。歷史上,廣州作為中國的大港,是“自然選擇”而不是中央政府“特許經營”的結果。
隋唐時期,廣州便是中國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但一千多年以來,廣州、泉州、揚州、寧波(明州)等四大港口,僅有廣州和寧波得以延續繁榮。
因為,除了戰亂、朝代更迭和自然環境變化(比如水道淤塞)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農耕時代和工業時代,對港口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工業時代,任何一個世界大港的背后都會有“大工業”的支撐。海運一直都是工業原料和成品最經濟的運輸方式,而主要工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工業基地的選址除了靠近鐵礦、煤礦之外,另一條原則是靠近大洋。當然,最好兩者兼而有之。
珠三角作為“世界工廠”,廣州港迅速崛起。按照目前排名,廣州港吞吐量早已躍居全球前5。但這個排名并不值得驕傲,更值得驕傲的在于潛力。
目前,中國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長期占據5席以上的席位。但其中很多港口都以外貿為主,內貿較少。在外部需求旺盛的時候,港口繁忙,業務景氣,但遇到金融危機導致歐美消費的緊縮,則港口業務量將受到極大影響。
2008年之后,國內各大港口明顯呈現出“內貿好于外貿”的情況。以深圳鹽田港為例,在金融危機之后,該港一度出現了1989年開港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對比而言,珠江西岸最大集裝箱碼頭―廣州南沙港區卻好很多。最新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在香港、上海等大型港口城市進出口貨物集裝箱數量均負增長情況下,南沙港同比增長6%。
對港口而言,所謂“外貿”,即原料和產品經過港口裝卸,在沿海地帶即完成加工并外銷,物流系統并不深入中國腹地。但“內貿”則不同,大量鐵礦石、糧食達到港口之后,需要通過內河航運、或者鐵路、公路轉運內地。反之,同樣是內地貨物通過內陸的物流體系,匯集到港口,然后通過海運運出。
廣州港為何有“內貿”優勢?除了廣州傳統的內貿大城優勢之外,還在于“大廣州地區”擁有華南、乃至中國大城市中硬件最優良、管理最高效的鐵路系統。比如,在全國原來的鐵路樞紐中,只有廣州和上海有“海陸對接”優勢。
除了中遠這樣的巨頭“慧眼識珠”外,在金融危機后,外資巨頭也愈發看重廣州。2011年,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開始將原來30%安排在香港港口的船期與航線撤走,轉移在廣州南沙港區掛靠。
可以看出,由于強大的港口功能,加上高效的鐵路系統對接,廣州早已成為了連接世界和中國華南、西南乃至長江中游地區的超級“臨海大樞紐”,而不僅僅是一座外貿大城。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特別是從外貿驅動到消費驅動的轉變,廣州這種相對于其他大港的“內貿”優勢將不斷顯現。
除了航運樞紐,廣州航空樞紐的優勢也十分明顯。白云機場、南方航空,它們是廣州建設國際空港樞紐的“基礎設施”。不過,空港樞紐到底前景如何?海外巨頭的選擇或許更具說服力。
2009年,聯邦快遞啟用位于廣州機場的亞太區轉運中心,這件事并不起眼,但某種程度上講,卻一下子為廣州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航空樞紐寫下了背書。
這些物流巨子為什么選擇廣州,而不是上海、新加坡或者其他地方?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近百年世界經濟發展的變遷說起。 科技時代需要科技創新樞紐
二戰之后,除了德國等戰敗國恢復的速度較快之外,真正的快速經濟增長主要發生在了東北亞,比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也包括中國香港。
未來50年呢?除了正在進行結構調整的中國之外,極可能還包括了東盟或者說亞太地區的西半側,還有南亞地區。這些地區不光年輕人口比例極高,而且人民相對勤奮。那么,在這個意義上講,廣州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國-東盟-南亞”經濟帶的國際性中心城市。
看到這一潛力的,不只是聯邦快遞。在國家的規劃中,廣州的地位也悄然轉變。此前,國家對廣州的定位是“華南中心城市”,但2016年年初,國務院批復《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指出,廣州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可見,廣州的城市定位已經上升了一個層次。
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一座城市的戰略選擇更關鍵。廣州已定下“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目標,要讓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戰略樞紐,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和增長極。
在國際航運、航空方面,廣州的樞紐地位初步顯現,而科技創新樞紐建設方面,廣州也在銜枚疾進。按照目標,廣州將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發力,力爭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0家,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以上。
實際上,廣州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產業基礎,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本地“隱形冠軍”眾多。在門戶網站和網游領域,有網易;電子商務領域,有唯品會;更重要的是,代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未來的微信也是“廣州智造”。
國際航運、航空這兩大戰略樞紐,代表著人和貨物的集聚,而科技創新戰略樞紐則意味著智慧和信息的集聚。更深一層來看,三種集聚最終也會帶來資金的集聚,以及金融創新的可能性。
長期以來,廣州很少被視為金融中心,因為金融資源主要集中在北京,或者上海和深圳。但在未來,廣州卻可能獨辟蹊徑,成為一個重要的金融創新中心。
在世界金融史上,曾有一個廣泛被忽視的事實:世界上最初的金融中心,多數都并非一國的政治中心,而是航運中心或者說物流中心。物流意味著錢流,當世界的貨物都途經某個港口時,作為中轉結算地,這里也必然是資金集聚之地。
17世紀,全球炙手可熱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就是航運中心。到了今天,新加坡從亞太最重要的中轉港口,迅速崛起為媲美香港的金融中心,同樣是這個邏輯。
那么,廣州的“金融未來”在哪里?南沙自貿區的創新實踐給出了回答。融資租賃全國“第三極”、船舶交易所、創新型期貨交易所,這些和航運、物流相關的金融創新正成為南沙改革的最大亮點。
一直以來,北京因集聚著全國最多的金融機構總部和監管部門,被看作是“總部金融”;上海因有證券、黃金、外匯和期貨交易所,而被稱為“平臺金融”;深圳擁有深交所,加上創新概念,可以看作是“創新金融”。未來,廣州將可能發展出“樞紐金融”,即基于三大戰略樞紐建設,以及原有的珠三角制造業資金配置中心地位而衍生出的創新型金融新版圖。
建設科技創新樞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廣州是否做到了對人才的積聚?不妨用獨特的“高鐵指標”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