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12: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數據在審計中的應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摘要】本文通過對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結合外部監管和企業發展的要求提出基于大數據能力應用實現企業在線審計的目標,提出在線審計項目的定位、架構和技術關鍵點,以及在線審計項目的功能和應用,最后對項目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大數據;內部審計;應用
1.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項目目標?
1.1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和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1)信息化變革適應度低:高度信息化給企業運營所帶來的的風險不能被有效識別和評估;審計人員業務技能不能適應公司信息化變革、海量數據信息化的現狀;?
(2)審計管理標準化程度低:內部審計的管理沒有形成完全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造成過程中手續繁瑣、效率較低;難以對審計發現形成閉環管理。?
(3)審計方式落后:大部分審計工作還停留在人工方式。審計管理和作業管理亟需數字化;審計質量管控缺乏電子化手段;海量數據的處理需求與當前審計手段不適應。?
(4)審計事前事中控制手段缺乏:審計工作僅僅停留在事后控制的階段,為了更大的發揮內審合規的職能,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得審計工作從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
(5)基于外部監管和公司發展的要求、結合審計工作現狀,審計信息化建設需求迫切。這不僅是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支撐,也是審計工作適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1.2在線審計項目目標。
建設"集中在線風險監控預警+現場重點審計"相結合的審計信息化應用,支撐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審計方式和方法的轉型,實現不同層級的工作目標(見圖1)。
2.項目定位、架構及關鍵點?
2.1項目定位。
與企業內部審計未來工作方向緊密結合,項目涵蓋兩大部分,其中:
在線審計:通過風險預警和在線監控手段,快速準確定位審計關注風險點并定位問題;
現場審計:指對審計工作重點和風險預警的審計發現開展審計工作(見圖2)。?
2.2系統架構。
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果,將DW中集中系統的橫向數據和業務系統中的縱向數據按照業務域進行分類,再按照時間、地域維度進行輕度匯總,最終在數據倉庫側形成封裝好的DWA輕度匯總視圖、以及M域、B域公共指標,并遵循統一數據管控的要求(見圖3)。?
2.3項目實現關鍵點。?
(1)數據采集:按照審計業務對過程數據的關注,需要由DW通過擴展數據源方式提供。?
(2)數據服務支撐平臺數據準備: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形成的數據服務能力,結合審計所需數據范圍進行DWD、DWA層模型設計實施,通過相應的數據清洗、轉換、整合并進行數據稽核保障數據質量,根據上層應用方約定的數據接口方式對各類數據進行封裝提供數據服務,并對接口進行配置、監控以及調度管理。?
(3)數據稽核:通過技術手段使審計系統和統一數據分析系統數據保持一致性。數據處理過程為(見圖4):
3.項目功能及應用?
3.1風險預警全景展示。
集團審計人員、省分審計人員通過全景展示功能將風險預警和在線監控關聯,通過風險預警模型鎖定省分、本地網后,使用在線監控模型進一步鎖定問題。
可以對基礎指標和預警指標經行配置、管理。并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對要預警的基礎指標或計算指標進行閥值設定。當指標數據超過設置的閥值時,產生相應的告警信息。?
3.2在線監控模型。
在線預警監控模塊是對風險預警監控指標宏觀上發現的問題點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用戶級、甚至詳單級明細級數據進行清洗、挖掘、分析、對比、分類匯總,來判斷風險是否真實存在,以及風險的規模、程度、涉及到的范圍,并判定帶來的影響。?
3.3審計報告管理。
對各個監控模型產生的異常問題點,按照不同維度,將監控點異常問題匯總,并以分析報告方式進行輸出。以便全面了解一個時間范圍內,某一地域在一個業務專題方面發現的問題。?
3.4財務查賬管理。
多維度明細賬查詢:審計人員通過多維度對erp總賬明細賬及憑證數據進行查詢。
查賬工具通常是需要對核算單位,使用分析核查等方法對關注的交易信息進行核查。查賬工具應支持審計人員根據查詢條件和自己需要的表單,查詢出異常交易信息,進行圖表展示。
3.5智能化建模工具。
通過智能化建模方式,審計人員可根據審計項目方案和審計關注重點,通過手動編寫SQL和分析模型向導自動生成SQL兩種方式自行設計建立數據分析模型,以滿足現場審計作業過程中不斷變化的數據分析需求。智能化建模工具創建的分析模型可以在一點生成,全集團范圍內共享使用。?
3.6審計跟蹤管理。
審計跟蹤監控:集團、省分公司、本地網用戶查看風險預警及在線監控分析結果,將重點關注內容標記為需跟蹤問題,系統持續跟蹤該問題,并按一定周期記錄問題點預警情況,提供對比分析功能。
4.項目取得的效果?
通過在線審計項目的建設,建立"在線預警+實時審計"的聯網審計平臺,助力企業內部審計實現跨越式發展。?
(1)從工作視角,轉變審計工作方式。由以往"到現場找線索"的審計方式轉變為"帶著線索到現場";由事后抽查,到全面、實時監控;實現對經營、財務的整體監控,基于企業集中數據支撐,實現跨系統、跨業務流程的聯動審計。?
(2)從發展視角,推動審計工作轉型。由傳統審計逐步向風險導向審計轉型;由周期性的現場審計向"在線實時預警監控+現場重點審計"轉型;真正聚焦到高風險、高重要性的業務領域。?
(3)從管理視角,實現內審價值創造。建立覆蓋公司業務流程的審計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公司各業務線在統一、透明、標準的審計監控下陽光運行;提高審計工作針對性,聚焦企業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審計在決策支持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
[2]國家審計署《"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56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據處理方式也獲得了巨大的改變,推動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大數據環境下,傳統的審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因此,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數據處理方式的進步,使審計工作的效率更高,但是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需要思考的問題。
1大數據時代下思維模式的改變
1.1數據的搜集及處理
通過大數據技術,使數據的搜集和處理方式更加便捷,從而提高了數據的價值。在傳統的研究方法中,數據的獲取主要是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雖然節省了數據的處理時間以及降低了難度,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方法出現的原因是信息的缺乏和信息技術的限制。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可以將海量的數據進行快速準確的處理和分析,從而提高了搜集和處理數據的效率。
1.2數據的獲取及利用
在大數據環境下,不僅能夠提高獲取數據的準確度,而且也能夠增加數據的利用效率。傳統的數據研究方式中,注重獲取數據的準確度,忽視數據的利用率。通過大數據技術,尋找數據的相關聯系,揭示數據的內在規則,從而提高數據的價值。對數據進行解釋,有利于使用者獲得及時性、相關性以及高價值性的數據,從而提高數據的利用率。
2大數據時代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2.1傳統事后審計方式向連續審計方式轉變
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處理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對傳統的審計方式也具有重要影響。傳統的審計方式是事后審計,也就是說單位編制完財務報表后交給會計師,會計師抽查部分樣本進行審計。這種審計方式在運作過程中較為耗時,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使審計工作效率降低。在大數據環境下,運用數據處理技術可以將事后統計轉變為連續審計,從而避免了傳統審計方式的局限性。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不僅降低審計差錯,也節省了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果。
2.2審計抽樣方法向總體審計方法轉變
在傳統的審計方式中,由于數據的搜集、處理和分析的復雜性,使會計師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數據選擇。這種方式是通過對小樣本的分析來推斷總數據的整體情況,既能夠降低數據的復雜性,也能掌握整體數據的基本情況,因此在審計工作中被廣泛運用。但是,這種選擇方式不能夠將整體的數據情況準確的表現出來。在大數據時代,數據處理技術的進步,降低了審計數據選擇的難度。會計師可以檢查被審計對象的所有數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將數據進行整體的處理和分析。審計的抽樣方法逐漸被總體審計方法取代,使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發生革命性的改變。
2.3單一審計報告方式向綜合審計成果轉化
在大數據時代下,不僅僅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而是對數據進行解釋。這種解釋的信息和資料對被審計對象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傳統的審計方式中主要是單一審計報告模式,通過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使審計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對審計數據進行歸納時,能夠為被審計對象提供大量的相關資料,從而梳理企業財務、制度設計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邏輯關系,從而解釋內在規律,對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審計成果不僅對企業的經營提供了信息,也能夠幫助企業的有效管理。在整理宏觀性、重要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審計信息時,能夠提供給相關利益者更加有意義的統計推斷、關聯分析和管理決策,從而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的管理。
2.4搜集審計證據由因果關系分析轉向相關關系分析
大數據時代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運用相關關系進行數據分析。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工作中,往往采用因果邏輯進行審計證據的搜集,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使審計工作的審計信息不夠量化。在大數據時代,相關性分析更多的運用于獲取審計證據。相關性分析在審計工作中,使大量的信息得到準確的分析,從而提供更加量化的審計證據。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并沒有改變審計證據的因果關系,而是降低這種方式的依賴性,更傾向于對相關關系分析的應用。這對長期依賴因果關系來搜集和發現審計證據的注冊會計師來說,無疑面臨重大的挑戰。
3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師事務所的應對策略
3.1制定大數據技術審計應用的長遠發展戰略
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審計工作的處理是時展的需要,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必然發展的要求。因此,應該根據審計行業的發展特點,制定長期的大數據審計應用戰略,使信息技術的處理方式在短時期內實現轉變。運用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工作中,需要轉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處理能力,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這對審計行業提出了挑戰。所以,必須在戰略框架指導下,有步驟、有計劃的推進數據、人才以及技術方面的管理,從而擴充基礎資源。這樣才能提供審計工作所需要的豐富資源、使審計數據分析模型以及軟件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得到有效地滿足,從而實現大數據技術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中的實際應用。
3.2加快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相關審計法規建設
法律法規使各行業工作的發展更加規范合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業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問題,例如數據處理的合法性問題。在審計行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沒有明確規定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法律地位。這使大數據技術的合法性得到了質疑。因此,加快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相關審計法規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對審計工作的長遠有效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也是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中的必要前提。
3.3加強大數據審計分析模型和審計軟件的研究與開發
大數據分析模型和開發環境在不同行業中的需要是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也不例外。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的平臺更能夠發揮審計工作的作用,使審計結果更加有效。因此,需要建設數據分析模型以及系統化的審計軟件,使會計師事務在被審計對象的數據搜集、分析以及處理的過程中更加便利。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軟件的功能完善,能夠推動信息化進程,從而使審計師更好地了解財務報表下的交易,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3.4提高對大數據的認識和利用能力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應用,使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更加便利。但是,由于我國審計工作起步較晚,使審計方式仍舊以傳統的審計方式為主。尤其是會計師對大數據的認識不足,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使審計工作仍舊處于低級階段。會計師對大數據的認識和利用能力,不僅能夠節省審計時間,也能提高審計數據的利用率,為審計對象提供更加有價值的資料。因此,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應該加強對會計師的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的掌握大數據技術;另一方面培養注冊會計師利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唐凱,李山.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師事務所的應對策略[J].商業經濟,2014,(22):2627.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一、大數據的有關概念與特征
1.“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的概念
大數據作為一項新的技術革命,它給人們帶來了大量的數據,科學技術的創新,是信息產業的新現象。大數據具有大容量、多樣性、速度性和價值性。大容量指的是數據的數量級的功能,是一個收集的大數據,數據的來源是廣泛和大量的。多樣性是指大數據的數據類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多樣化指的是數據的產生和傳播,因此可以說,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是每一個人的日常。速度特征是指相對于傳統的數據時效性和數據的分析,大數據時代,信息通信速度,數據“保存期更短”。價值特點和前三個特點不盡相同,它表明了時代的大數據信息和數據除了量的優勢,而且是一個質的保證,這里指數據的價值性和準確性。“大數據”概念下數據是可以拓展的、可估值的、開放性的,這些特性區分了大數據和傳統數據。目前我國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涉及到審計工作的各個方面。
2.CPA審計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特征
由于社會各屆的積極參與,“大數據”才可能成為一個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將代表信息社會的到來,因此,審計學科也要積極參與這一新時代,以品味時代的甜蜜,行業的積極調整。大數據時代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主要靠云計算信息技術審核,也被稱為云審計。文峰(2011)指出,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提供云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云服務。秦榮盛(2014)指出,“云計算”或審計會對審計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數據,將逐步改變審計技術和方法。因此,作為注冊會計師審計和認證服務的事務,也應該使用云計算的概念,以提高審計技術和方法。
二、大數據時代CPA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1.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受到挑戰
大數據技術在審計中逐步應用,審計成果不僅有審計報告,還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這些都可以提供給被審計單位完善管理和內部控制審計,從而更廣泛的應用審計成果應用。審計工作中獲取的大量數據和有關資料進行總結,可以有效地獲取企業財務、經營管理和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通過大數據技術,我們可以分析被審計單位與審計問題、注冊會計師與審計成果,進一步采用信息技術數據化處理,形成審計應用數據庫,在下一次審計活動中,注冊會計師就可以根據審計計劃,通過紀錄信息有針對性地按照審計目標進行審計。
2.大數據環境給審計思維模式帶來挑戰
一些傳統的審計方法,在大數據環境下不再合適,例如傳統的抽樣審計。因此審計抽樣方法應該向總體審計方法轉變。之前沒有對所有數據進行訪問、處理和分析,審計方式的思維方式是以小樣本性質和隨機抽樣分析的方式來進行,根據樣本分析結果來推斷審計對象的總體情況,審核過程更依賴審計抽樣方法。但在大數據環境下,它可以收集和分析整個領域的數據,是一種組織和分析所有數據的通用審計方法。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注冊會計師審計單位要檢查所有相關數據,將審計工作與云審計有效整合,逐步形成審計模式的整體思路。這種基于整體審計模式的思維方式,將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3.傳統的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面臨挑戰
經過多年的逐步的創新和多元化發展,傳統的審計工作積累了很多有效的審計手段和審計技術。例如,控制測試常用的觀察,訪談,業務流程描述,而且通過測試,實質性測試,檢查,庫存,確認等。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許多傳統的方法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審計技術和方法必須在技術創新和變革的不斷進步中進行。大數據環境下,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將不斷涌現,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審計手段和審計技術,就會降低工作效率,如果要有效利用分布式結構、云數據庫、聯網審計等多種技術手段,就需要不斷提高審計能力。
4.大數據時代基于相關分析的審計證據收集面臨挑戰
在審計證據收集中,通過因果關系分析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傳統的思維方式是建立在因果關系的基礎上,對大數據的分析更會利用相關分析發現和收集審計證據。大數據技術從審計技術角度看,提供了一個從未有過的跨域,可用于量化的相關審計信息的維度,可以記錄大量的分析。大數據分析也還是沒有改變審計事項之間的關系,然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關系開發與利用,使得數據分析的因果關系減少了,而是更多的傾向于應用程序的基礎上的相關的數據分析。大數據分析的重要特征是基于相關性分析的證明。這對注冊會計師來說,因為長期依賴因果關系進行審計證據的收集和發現,著實面臨重大的挑戰。
三、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工作的應對策略
1.加快大數據審計技術應用的法規建設
大數據技術應用要成為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審計的依據,必須有一個符合其發展規律的法規支撐。云審計數據采集與存儲系統的標準化和審計數據分析結果及相關電子證據的法律地位,是大數據技術在注冊會計師審計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這是大數據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注冊會計師審計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目前,云計算技術還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大數據計算技術的合法化是大數據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尤其是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利用大數據進行注冊會計師審計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審計制度或準則,而且應該特別強調大數據審計中的審計師的責任。
2.建立行業層面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
如果要在審計中實現大數據的應用,需要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建設有兩條路徑選擇:一是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數據資源的集合,可以滿足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服務需求,云存儲架構和云計算技術作為基礎,直接構建注冊會計師行業級數據審計分析平臺;二是建立省級和市級的注冊會計師行業數據審計分析平臺。在此基礎上,各省、市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整合到注冊會計師行業審計數據分析平臺。如果沒有行業監管,那么審計市場將是一個混亂。因此,加強對行業的監督管理,也是一項必要性工作,包括行業協會的監管和行業自律監管。最好由行業協會或行業主管部門和領導的創立,聘請第三方進行數據維護,這樣同時有利于研發投入審計技術。
3.推動大數據審計分析模型和審計軟件的開發
行業不同需要的大數據分析模型和發展環境也不同,注冊會計師審計行業需要加強對大數據分析模型的研究和軟件開發,其中要結合著自身特點。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能夠真正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領域的作用,關鍵是要有多個可以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數據挖掘分析模型或系統審計軟件。詳細的合作方式應審核實踐專家提供的審核問題需要解決和明確的前瞻性需求,由專家在學術研究中和數據分析工作中加強數據分析數學模型的構建和相關軟件的研發。
4.加強對大數據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新的視野,它將轉變生活方式,工作和思維方式,在這場巨大的技術革命中,能夠抓住機遇的人,就能成為大數據或強大的數據分析計算能力的擁有者,就可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勝利。但是,只有審計經驗和少量的數據信息或簡單的數據來進行審核工作,勢必會增加審計風險。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制定長期戰略目標、加強對大數據的全面認知,將云審計納入事務所的使命和戰略目標,從而實現長遠利益。而且可以針對個別項目進行大數據審計試點,以培養出更加具有數據分析能力的專業的審計人員。
四、結語
總之,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使審計工作走向精細、科學、高效,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面對新時期的具體工作時,應該樹立持續發展的理念,抓住大數據技術對審計工作帶來的契機,不斷在審計思路和審計方法上進行創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數據帶來的機遇,爭取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在大數據時代的執業能力。
[參 考 文 獻]
[1]文峰.云計算與云審計――關于未來審計的概念與框架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2):34-36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7月21日
隨著電子商務、互聯網、云計算等一系列高速、高效的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企業經營中,經濟社會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以電子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大集中成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傳統的審計作業手段和審計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企業審計的需要,因此如何在大數據時代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審計方法、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成為我們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大數據時代提高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大數據時代的重要特征是數據量大、類型繁多,如何在龐大的數據里迅速提取審計人員需要的信息,需要我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
(一)審計業務的大數據化需要不斷加強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經營規模的日益擴大,審計業務也隨之逐年增多,但由于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內部審計并不能直接為企業帶來看得到的經濟效益,人力物力投入相對較少。審計人力配備的不足與內審工作日益繁重矛盾加劇,面對海量的信息數據,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才能完成審計任務。以人保財險為例,該公司營業收入從2008年的1,019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2,235億元,5年時間業務量增長了一倍多,審計工作量也隨之翻倍,公司雖然成立了獨立的審計部門,充實了審計力量,但審計人員的增加遠遠趕不上審計業務量的增長速度,如何利用現有的人員力量滿足審計業務量,就需要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審計效率。
(二)審計對象的信息化迫使內部審計必須提高信息技術手段。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領域的全面應用,企業的各項經營行為、業務管控及財務管理都已使用計算機系統操作,企業辦公基本實現了信息化,不再使用大量的文字記錄,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記錄及電子憑證,傳統的審計線索逐漸消失,違規行為越來越隱蔽,因此需要借助更強大的信息技術手段來開展審計工作。
(三)企業經營成本的管控需要信息技術手段的提高。企業的經營需要考慮投入與產出,審計成本的考核是企業經營成本控制的一個方面,而且成本效益原則是內部審計的基本原則。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審計人員在非現場即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用審計對象的各種業務管理系統、查看財務憑證等,使開展遠程審計成為可能,既達到了審計的效果,又節約了審計人員的差旅費用,降低了審計成本。
(四)審計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審計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是保障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流程標準化的建立和實施需要依靠信息技術手段作為保證,因此使用流程標準化信息軟件對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數據時代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企業內部審計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擴大了審計對象的范圍,降低了審計成本,規范了審計工作的開展,但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還遠遠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企業強化合規經營、防范風險的需要。
(一)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對海量數據精確分析能力欠佳。一是部分企業信息軟件的開發力量不夠,系統更新慢,使用的審計系統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需要,面對海量的數據顯得力不從心;二是部分企業審計隊伍人員結構不合理,年齡普遍偏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不強,審計軟件的使用僅僅局限于部分簡單的操作;三是部分企業信息軟件使用率不高,還是靠經驗和手工翻閱憑證來開展審計工作,審計軟件的使用與實際的審計工作結合不夠,沒有更多的新的信息技術手段。
(二)部分風險點隱蔽性強,現有的信息技術無法進行監控。隨著信息系統對業務管控的越來越嚴格,被審計對象對審計工作的應對策略越來越豐富,審計數據的量越來越大,審計問題越來越難被發現,現有的信息系統,對一些新的風險點無法及時發現和監控,如保險理賠中的虛假證明,如果不通過實物的查看和對比,很難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管控。
(三)各種信息軟件獨立運行,未進行有效的整合。企業為提高業務效率、便于業務管理,會開發各種業務系統,而且企業規模越大,業務系統也會越多。以人保財險為例,公司有承保業務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單證管理系統、車險及非車險理賠系統、通賠管理系統,還有財務的收付費系統、賬務系統等各種各樣的計算機軟件,如果說單純對于某個業務崗位來說可能只需要操作某個單一的系統就可以了,但作為審計工作人員來說,在一個審計項目中,需要對多個業務系統進行綜合使用。如在保險業務審計中一般要將一個保單的承保、理賠及收付費情況結合來看,但系統的不統一,要在各個系統中來回切換,大大影響了使用效率。
(四)信息系統覆蓋面窄,未全面應用于審計工作全流程。信息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應該包括審計管理系統和審計操作系統,企業內部審計往往更偏重于審計操作系統的開發應用,而忽視對于日常事務性工作規范化、流程化等審計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如,人保財險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審計系統實現了審計項目從立項到審計后續整改全過程的系統管控,對審計項目開展的控制十分有效,但是在審計部門日常工作的計劃安排,以及審計工作的時效性和審計報告的質量缺乏系統管控。
三、大數據時代如何轉變審計模式,提高審計信息化
(一)提高系統錄入準確性,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為保證審計信息技術的準確應用,首先要保證在前端業務系統、財務系統、資金系統等多個信息運用系統中的數據錄入完整、真實。如我們在保險業務中,投保、理賠時要在系統中及時上傳單證和客戶信息,完整的信息儲備,為后續的業務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審計的順利開展,都提供了保障。
(二)加快信息資源整合,促進數據共享。企業的業務、財務、資金管理等多個系統獨立運行、互不相容,彼此數據對接途徑不順暢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造成了信息技術審計滯后于企業業務發展。只有逐步將公司的各種業務系統結合到一起,或者開發出一種兼容的軟件系統,將現有的各種系統包容在一起或者串聯起來,利用該軟件進行各種業務提數,分析和篩選數據,才能更好地實現審計的信息化。
(三)加強系統監控,發揮審前預警能力。企業的信息化審計不但要關注對企業經營管理的事后監督作用,也要發揮其事前預警和事中控制的功能,應該是事前預警與事后發現并重,逐漸完善審計信息系統,對有可能發生風險的業務事項進行提前預警,設置風險提示等功能,使審計人員在風險發生時或更早對風險進行預防和評估,及時提示,避免違規事實的發生,降低事后審計的成本。
(四)加快系統建設,提高數據分析和篩選能力。單純利用原始的手工方法,無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需要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力量,加快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提升,使其不斷完善,更好地對數據進行比較、提取。例如,我們在保險業務審計時,單純看某個賠案或者某個保單沒有問題,但如果兩者結合起來,運用新的信息手段提取數據并進行比較分析,如團體險種承保清單與理賠清單的比較,就能快速地從數萬條數據中提取出風險數據。
(五)規范審計工作,完善審計流程的信息化。現在審計工作基本建立了輔助審計系統,但審計工作的各個流程尚需規范化,僅僅靠規章制度約束不能有效地對日常工作流程進行管控,應該盡快研發一套審計部門工作全流程管理軟件,對日常的各項工作的布置安排、具體操作人員、完成時限等進行規范,利用軟件進行提醒、預警等,每項工作都形成一條完整的流程圖,具體做到哪個步驟都清清楚楚,便于審計人員掌握,也便于他人監督。利用這個系統既能保證工作時限,也能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六)加強人才培養,提高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一方面引進專業的軟件開發人才,加強審計信息系統建設,加大應用技術的創新能力,為審計工作提供堅實的后援保證;另一方面強化對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逐步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逐步適應審計信息化的發展。
在信息技術日趨發達的今天,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社會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內部審計工作者不斷探索和研究,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審計工作做出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一是基層審計機關往往沒有專門的計算機中心,也沒有專職的計算機審計人員,通常是由通過審計署計算機中級考試的年輕審計業務人員兼職,然而年輕的審計業務人員即使通過了計算機中級考試,但其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審計業務水平仍然是有限的,從而導致日常審計中不能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數據進行各類分析,甚至不知道要從被審計單位采集哪些數據,或者大量的數據采集回來躺在電腦里“睡大覺”。
二是基層審計機關人少、任務重,審計人員即使想要充分利用從被審計單位采集的數據進行各類分析,但通常陷入沒有時間仔細思考、摸索和習得一些分析方法,或者是剛有些分析思路卻被打斷的困境。
(二)缺乏統一的數據規劃帶來的困難
根據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對大數據的定義,所謂“大數據”是指為了更經濟更有效地從高頻率、大容量、不同結構和類型的數據中獲取價值而設計的新一代架構和技術,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基于此定義,只有具備雄厚的大數據資源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云計算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有效運用。然而,當前我國各個政府部門,尤其是基層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存在交叉卻又未統一,相互使用存在困難。
另一方面,由于頂層數據規劃設計不完善,基層單位的信息化建設整體比較薄弱,個別單位無電子帳,部分單位財務數據接口不標準、業務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數據不完整、格式不一致和不準確)等現象尚存在,導致無法導入AO系統、SQL數據庫中,更別提進行數據分析了。
(三)審計分析工具應用不充分或部分功能不健全帶來的困難
一是審計分析工具應用不充分。目前,基層審計機關主要應用的審計分析軟件就是由審計署開發的AO系統,該系統提供了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審計現場管理等系列功能,但是審計人員對該系統的應用僅限于采集有匹配接口的財務數據、查看電子賬目、進行簡單的查詢分析以及編制審計取證單和工作底稿等,其他如圖表分析、數值分析等分析功能均較少應用。另外,為緩解基層審計機關數據采集轉換壓力,加強各級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分析的應用,提高審計效率,湖北省審計廳開發了財政審計云平臺、地稅審計云平臺,省內各級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審計內網登錄云平臺,利用平臺中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或者直接應用已上傳的公用分析模型,但是,由于該平臺上線時間較短,且受網絡連接限制,基層審計機關尚未真正利用其各項功能。
二是審計分析工具部分功能不健全或不完全適用于基層審計機關。由于基層單位信息系統后臺數據庫不盡相同,數據類型千差萬別,雖然AO系統采集數據的標準接口較多,但仍然有一些不能匹配的數據類型,導致無法應用此類數據進行計算機分析。另外,審計云平臺中雖然有經過審核驗證的公用模型可以利用,但各地審計機關的數據內容各不相同,并不能直接拿來進行數據分析。
(一)加強審計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一是在引入新人時,應當優先考慮具有計算機背景的專業人才,通過補充專業技術能力突出的新人,提高審計隊伍的技術水平;二是對通過審計署計算機中級考試的審計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關于大數據審計分析應用方面的培訓和業務指導,給予相應的項目以提高其應用能力;三是加強審計人員之間的溝通,鼓勵經驗豐富但不懂計算機審計的“老”審計人多與年輕審計人員交流審計思路,碰撞出計算機審計方法的火花。
(二)加強大數據頂層設計規劃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業界通常用四個V來概括大數據的特征,即Volume(數據體量巨大)、Variety(數據類型繁多,包括視頻、圖片、地理位置等)、Value(價值密度低)、Velocity(處理速度快)。
國務院在2014年10月印發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明確提到“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 這是國家首次在文件中將大數據技術列入審計信息化工作重點,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大數據分析的內涵與特點
大數據分析是大數據理念與方法的核心,是指對海量類型多樣、增長速度快、內容真實的數據(即大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可以幫助決策的隱藏模式、未知的相關關系以及其他有用信息的過程。
大數據分析在數據處理理念上有三大轉變:要全體不要抽樣,要效率不要絕對精確,要相關不要因果。大數據分析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也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途徑。例如商業領域,淘寶等電商通過分析客戶購買數據實時推薦客戶可能需要的物品;金融行業通過分析各類指標數據預測市場行情走勢等。
二、審計分析的主要目標和方法體系
審計人員如何將原生態的數據信息轉換成審計證據,直接影響著審計目標的實現,其中的關鍵就是審計人員是否能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因此審計的核心方法是數據分析。
審計分析的主要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協助把握被審計單位總體情況、協助審計人員確定審計重點、協助審計過程發現問題線索、為審計取證提供數據支持。
審計分析方法從廣義角度來看,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比較法、比率分析法、賬戶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模擬法、預測法、決策法、控三、因素分析法和成本法等。
三、大數據分析與審計分析的關系
筆者認為, 大數據正以難以想象的發展速度帶來新一輪信息化革命,它給我們帶來新的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大數據成為一個時代背景,更多的分析工作成為實際上的大數據分析,從這個角度看,審計分析是大數據分析應用的一個領域。
另一方面,大數據分析是伴隨著數據科學的快速發展和數據密集型范式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分析思維和技術。審計分析是從分析應用領域而言的,因此,我們可以將大數據分析作為審計分析方法的一種。
大數據分析的三個特點使其更具創新性、發現性,應用到審計領域必然會刺激審計方式方法變革;另一方面,在審計工作中借以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確定證據時也要緊緊圍繞審計目標,注意相關性和結果可靠性,或者采取其他審計措施確保結論客觀、公正。
四、大數據分析給審計分析帶來的機遇
首先,傳統的審計分析主要針對的是結構化數據,如字符、數值等,大數據分析的數據類型拓展到WEB網頁、XML等半結構化數據,甚至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審計內容更加廣泛,審計對象的呈現更加全面。其次,由于大數據分析是全樣本數據,審計人員可以跳出企業內部業務、財務數據的局限,有效利用行業、政府大數據,在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發揮審計的職能作用,凸顯其宏觀性、整體性和建設性。再次,傳統的批量處理方式被流處理方式取代。審計人員通過利用軟件和模型更快地捕捉到價值信息,實現實時分析,這將使審計人員能夠更及時地發現問題,有效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最后,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分析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解決聚類問題、分類問題、挖掘頻繁項集。機器學習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機器學習技術的引入無疑將大幅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工作層次。
五、企業內部審計分析向大數據分析轉變面臨的問題
大數據分析無疑給審計分析帶來機遇,但是從企業內部審計角度看,審計分析向大數據分析轉變還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實現集團企業內部資源的統一規劃和使用,必須以各系統相互之間兼容互聯、數據字典規范統一為前提。由于各地區、各業務板塊信息化水平參差不一,碎片式的數據環境給審計部門獲取、存儲和利用數據造成困難。二是從龐大的外部數據中找出對審計分析有用的信息有很大難度,這里面涉及相關方面披露范圍、時效、數據展現方式是否統一、口徑是否規范等。三是企業發展變革快,業務系統和數據穩定性差,加大了審計部門協調資源,統籌建立審計分析平臺的難度。四是面對多源異構、紛繁復雜的數據信息,審計部門不僅要有相應的采集和存儲能力,更重要的是劃定相關集,迅速分析和挖掘數據,審計人員的數據駕馭能力將受到考驗。五是審計成果需求的壓力。理論上大數據可以采用全量數據進行分析,查找風險和問題,內部審計授權方也已經提出類似要求,而實際上內部審計受數據環境、分析工具和手段等條件所限,在較長時間內還很難實現“大數據分析”,兩廂對比給內部審計帶來很大壓力。六是審計數據的采集和使用、審計成果的分析和共享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凸顯。
六、迎接大數據環境,提升審計分析水平
內部審計肩負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的重擔,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抓住大數據的時代脈搏,趁勢而上,提高審計分析能力,提升監督能力和服務水平。
(一)轉變觀念,認識大數據分析特點助力審計創新
大數據分析的“三個轉變”,跳出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特定領域里隱含的固有偏見,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深刻發現。提高對于大數據的認識,而不局限于它是數據域的拓展,更主要的是觀念的突破,讓更多審計人員擁有“大數據”思維,可以有效地提升審計分析水平、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推動審計方式方法的創新。
(二)統籌規劃,增強審計分析的軟硬件支撐能力
大數據時代,企業各方面都會發生很大變化。決策將由以流程為中心轉變為以數據為中心,運營模式將由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組織模式由層級管理轉變為扁平化管理。為順應這些變化,提高數據化程度,打通企業各個系統,建立集中式的數據管理和運營中心是大勢所趨。內審部門有必要抓住時機,統籌規劃,在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工具,逐步增強審計分析物質支撐能力的同時,促使企業建立“從事后到事中、從靜態到動態、從現場到遠程”的在線審計系統,盡早實現持續審計,通過實時分析強化風險預警。
(三)優化團隊,提升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不僅要了解數據及其處理方式的變化,也要能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更要透徹地了解背后的企業經營管理、業務活動,才能準確的駕馭數據。因此,內審部門需要通過新聘IT技術人員、與業務部門進行人員雙向交流、在職教育培訓等方式提升審計團隊綜合判斷能力、跨專業知識運用能力、以多維分析和數據挖掘為代表的數據分析能力等。
(四)做好防范,保證企業信息安全
大數據時代,企業和個人都面臨更大的信息安全問題。就內部審計來說,形勢更加嚴峻。信息安全是內部審計重視的一項業務內容,“打鐵還需本身硬”,所以內部審計更要提高安全意識。具體操作上,在審計信息系統中要做好安全監控,進行用戶身份生命周期管理,對于能接觸到的關鍵數據做好脫敏處理;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要避免利用公眾網絡傳遞業務資料等。
參考文獻:
[1]官思發,孟璽,李宗潔,劉揚.大數據分析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J].情報雜志,2015(05).
[2]顧洪菲.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45(03).
財務審計作為一種重要的財務管理手段和措施,對單位發展和管理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在當前大數據發展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相關工作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財務審計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傳統財務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挑戰,在此情況下,為充分發揮財務審計的功能和作用,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對財務審計的創新研究和探討十分有必要。
1大數據發展給財務審計工作帶來的影響
1.1數據量不斷增長
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日益加深,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數據量隨之增長,財務審計所涉及的數據量也在不斷增加。除此之外,在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財務審計過程中獲得和處理數據信息的速度持續加快,這也使得財務審計工作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新的審計內容被發掘,不僅實現了對大數據技術和相應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還進一步提高了財務審計水平。
1.2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
大數據時代到來前,信息技術就已經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財務審計工作過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有效提升了審計工作效率和便捷性。但是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傳統的信息化應用方式和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前財務審計的實際需求。為保障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人們逐漸加強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研究,財務審計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1.3實效性有所提高
財務審計是事業單位進行財務管理、實現內控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在大數據技術和相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財務審計工作的實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能幫助事業單位及時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實現財務監管,保障單位財產安全。與此同時,還能強化對單位實際財務情況的監管,充分了解單位實際財務狀況,對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極大地保障了審計的時效性。
2大數據發展背景下財務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財務審計觀念落后
新時期,大數據的發展對財務審計工作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在此情況下,必須轉變審計觀念,順應時展和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才能保障財務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在當前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部分事業單位雖然已經意識到了社會環境的變化,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財務審計觀念仍然相對較為落后,極大地影響了財務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審計觀念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受傳統審計觀念和模式影響相對較深;第二,相關管理人員缺乏對大數據和信息技術方面的認識,在實際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并未形成新的思維方式;第三,事業單位缺乏對審計人員和單位工作人員的思想建設,單位工作人員對財務審計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財務審計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問題相對較為嚴重。
2.2大數據利用效率低
在大數據背景下,事業單位在財務審計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數據信息量相對較為龐大,這些數據信息能為單位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和決策支持,但是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并未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作用和發展潛力,缺乏相應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意識,而且對大數據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較為淺薄。大數據并不是簡單的數字化轉變,而是數字化的更高階形態。因此,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并不僅僅局限于數據的管理、查詢以及共享。此外,在財務審計工作過程中,大數據技術和相關技術的應用需要單位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而事業單位在審計創新發展方面缺乏一定的內驅動力,導致大數據技術和相應的財務數據信息的應用效率相對較低,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3審計創新能力較弱
財務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和探索要求單位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當前事業單位審計創新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突出,無論是在審計模式、思路方面,還是在審計方法方面,都缺乏創新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事業單位的創新能力相對較差。審計創新能力較弱主要體現在審計模式和方法上。當前,很多事業單位仍然采用傳統的審計模式和方法,缺乏對新時期背景下環境的研究,且缺乏對財務審計方面的創新思考,加上傳統的審計模式和方法是在相應的資源、技術背景下使用的,在大數據環境下,傳統方式不僅不能帶來很好的審計效果,甚至會給財務審計工作帶來一定的風險。
2.4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水平是影響當前財務審計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大數據的使用、財務審計的創新都有直接的影響。就當前事業單位實際情況而言,在財務審計創新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當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程度較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事業單位在實際財務審計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仍停留在表層,信息化程度不高,大多是針對相應的財務軟件的簡單應用,缺乏對相關數據的深入應用,以至于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第二,缺乏相應的數據平臺,對于財務審計工作而言,數據庫和信息平臺的構建對財務審計的創新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但當前部分事業單位缺乏相應的平臺和數據庫,嚴重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使審計工作缺乏規范性和標準性,繼而嚴重影響財務審計的創新發展;第三,缺乏對相應的信息系統的維護和管理,財務審計在電算化轉化的過程中,由于對相應信息技術的應用較為簡單,并未對相應的信息平臺進行維護和管理,認為系統只是作為輔助工具進行簡單的數據查找和計算等,對相應系統和平臺缺乏重視。
3大數據發展背景下財務審計創新的措施
3.1更新審計理念
審計理念是影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因素,當前大數據發展背景下,財務審計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為進一步保障財務審計功能的有效發揮,促進財務審計創新發展,需更新審計理念,將大數據理念融入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中,并樹立大數據審計觀念。此外,要想促進財務審計的進一步發展,將人力資源從傳統手工審計當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提高財務審計的能效和水平,需加強對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重視,轉變傳統審計思維模式,更新審計理念,以此加強對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此,事業單位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創新審計觀念。第一,單位應加強對財務審計的重視,正確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對財務審計工作的意義,并打破傳統審計觀念,積極應用先進技術,以此推動和引導財務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事業單位領導也應加強對先進信息技術的重視,助推大數據技術與財務審計的有機融合。第二,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宣傳,幫助相關審計人員正確認識大數據技術和相應信息技術對財務審計工作的積極作用,引導審計人員認可并接受先進的信息技術,以此為財務審計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為促進審計創新發展,還需培養審計工作人員的創新觀念,并通過相應的激勵措施引導和鼓勵財務審計相關工作人員積極探索審計創新的方法和措施,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樹立審計創新觀念,使其認識到創新研究對推動審計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使事業單位具備創新觀念和創新動力,以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
3.2學數據知識,加強技術應用
事業單位想要促進財務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實現對大數據技術的深入應用,必須加強對大數據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在充分了解大數據的基礎上,合理應用相關技術,助推財務審計工作向著更加高效、高質量的方向不斷發展。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大數據及相關技術的應用效果,需要單位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幫助其充分了解大數據相關知識,使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明確大數據對當前財務審計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還需要了解大數據和相關技術的應用方向、應用思路、應用方法,以此幫助相關審計人員了解并認可大數據和相關技術,明確大數據對財務審計及其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并通過提升審計人員的相關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其對相應技術的應用效果。除此之外,還需要合理使用大數據和相關技術,確保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一方面,事業單位需建立大數據應用平臺,并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和財務審計工作需求,設置該應用平臺的功能和相應服務,主要包括審計信息管理、審計模擬等多項內容,以此實現對審計信息數據的收集、保存、整理、挖掘和分析應用,改變傳統審計數據信息管理方式,實現對審計數據信息的共享、傳遞以及管理,以此增強審計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合理選擇財務審計系統和相應的工具,結合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實際需求,合理引入財務審計系統,以進一步提高財務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要借助相應的審計系統,強化對財務審計過程的全程控制,以此保障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3建立創新意識,創新審計方法
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審計工作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為進一步保障財務審計質量,確保審計工作效果能得到充分發揮,需建立創新意識,并結合事業單位和當前大數據環境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合理創新審計方法。3.3.1合理擴大審計范圍為保障審計工作質量和效果,需進一步擴大審計范圍,并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將財務審計工作與單位管理進行有機融合,從而通過審計工作實現對事業單位內部的管控和監督,促進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3.3.2優化審計流程新時期,審計工作的內容和工具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審計流程難以滿足新時期發展的需求,需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并優化審計流程,規范財務審計過程,強化審計過程管控,促使財務審計工作得到有序推進。3.3.3調整財務審計模式傳統財務審計工作主要采用的是事后模式,通常在發現問題之后進行補救處理,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事業單位的財務損失,但是效果相對較差。基于大數據背景,大數據技術能通過分析和挖掘財務數據,實現事前預防,及時發現審計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或潛在的風險,并在問題發生前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以規避財務風險,助力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保障事業單位的財務安全。3.3.4將審計工作從財務部門獨立出來將審計工作從財務部門獨立出來,確保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降低其他部門、人員對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工作的影響,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促使財務審計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此,事業單位需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構建明確的財務審計組織機構,確保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同時,事業單位需完善財務審計組織架構,建立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核心的審計結構,以進一步減少審計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確保審計目標能得到有效的實現。
3.4強化信息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在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審計工作逐漸向著信息化方向不斷發展,加強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對保障審計質量和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可見,在財務審計工作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信息化建設是事業單位必須面對的重要內容。第一,事業單位必須加大對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審計工作所面對的數據信息量相對較大,對基礎信息設施和信息平臺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單位必須結合實際審計工作需求,加大對相關網絡、硬件等方面的投入和配置力度,為財務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確保相應硬件設備和信息技術能滿足大數據標準和審計工作的需求,以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為保障大數據系統和相關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在財務審計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事業單位需邀請專門的審計專家和大數據系統操作專家編制相應的作業手冊,完善大數據系統操作方法和流程,確保相關審計人員能充分掌握大數據系統的操作方法,以保障數據技術的應用效果。第三,應加強雙層資源庫和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以此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相關數據資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平臺。為保障審計系統和相應信息平臺的應用效果和系統性能,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由于系統平臺問題而影響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還需定期更新并優化相關平臺和系統,以此滿足財務審計不斷發展的工作需求,為財務審計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第四,加強審計信息平臺的安全建設和管理維護,財務審計工作涉及的數據信息與事業單位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單位的重要數據,一旦泄漏或丟失,將會給事業單位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當前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必須加強對審計信息平臺和相應數據庫的安全管理和維護,健全平臺安全防御系統,做好信息管理和維護工作,借助相應的防火墻技術、身份識別技術、加密技術等,全面保障審計信息平臺的安全。
4結束語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財務數據量不斷增加,財務審計信息化水平和工作的時效性也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提高財務審計的質量與效率,發揮審計功能,應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審計理念,加強對大數據知識的學習和相關技術的應用;同時,還需建立創新意識,創新審計方法,強化信息建設,以進一步提高財務審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效果。隨著財務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和實踐研究,我國事業單位將會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瞿重磊,瞿新芃.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2):43-44.
[2]劉麗.“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創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6):164-165.
[3]陳慧玉.“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創新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0(11):138-139.
[4]蔡惠玲.大數據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J].財會學習,2021(16):90-92.
[5]王淑潔.基于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策略[J].財經界,2021(15):121-122.
[6]張曄屏.“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審計信息化創新研究[J].知識經濟,2019(28):109-110.
大數據具有信息量大、種類多、數據反應迅速等特點,利用大數據能幫助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展開更有效的經營決策,使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云會計的應用在推進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同時,也給傳統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新技術下,審計的對象、審計人員、審計技術、審計證據、審計風險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的審計流程與模式是否還適用于云會計審計工作,審計工作將迎來何種機遇與挑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縱觀現有的文獻,關于“互聯網+”背景下云會計審計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環境對審計的影響、審計內容方面,而關于新形勢下審計流程框架的搭建、實施方案等方面的研究還很少。基于此,本文以分析新技術環境下云會計對審計工作的影響為基礎,嘗試搭建基于云會計的審計新思路,旨在提高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效率與效果。
二、“互聯網+”時代云會計對審計的影響
審計工作需要收集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對審計數據有較高的量與質的要求。“互聯網+會計”模式在大數據環境下的應用將對現有的審計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審計單位若想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就需以新技術的出現為契機,重視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模式可能發生的利好轉變,以提高單位的審計效率。
(一)對審計抽樣的影響。面對大量的財務數據,傳統的審計工作往往在設定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審計抽樣方法對樣本進行重點檢查。受到人力、財力、時間的限制,傳統的審計工作不能對所有審計數據展開分析與檢驗。大數據時代下,新技術的應用對審計單位的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存儲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利用一定的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審計單位可以從大批量的數據中挖掘出對審計有用的數據,這使得審計單位不再依賴于抽樣審計,使審計范圍得到了必要的拓展。
(二)對審計證據的影響。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通過一定的審計方法獲取了較多具體量化的財務數據以展開審計分析,而對非結構化的數據如公司章程、公司年度工作報表、董事會決議等則采用人工翻閱的方式展開分析。然而,在云會計背景下,一些非結構性的數據增加,審計證據則以更多樣化、網絡化、復雜化的載體出現,一些供應商甚至有可能無法提供這些審計證據,這無疑給審計工作添加了更大的難度。其次,云會計的運用是以公司強大的互聯網技術為支撐,許多處理過程均會涉及到計算機編程、軟件測試、計算機語言翻譯等復雜內容,而這些內容也是無法替代的重要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必須獲取充分、必要的審計證據才能為審計報告提供合理保證,云會計應用對審計證據獲取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三)對審計技術的影響。由上文分析可知,審計證據的載體多樣化與數字化對傳統的詢問、檢查、函證等審計技術手段提出了質疑。新形勢下,舊的審計技術手段已不能滿足新環境的需求,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企業舞弊的手段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若審計技術得不到及時更新與升級,審計漏洞勢不可擋,而大數據、“互聯網+”的應用也將失去最初的意義。因此,開發適應于云會計環境下的審計技術手段迫在眉睫。審計人員需與時俱進,掌握新的審計技術手段,確保審計質量。
(四)對審計人員的影響。審計人員大多具有會計、審計、財務專業背景,大部分的審計工作均是建立在審計人員財會、審計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并結合一定的專業判斷。然而,大數據環境下云會計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云計算的運用要求審計人員對計算機技術、云處理系統、計算機軟件工程有一定的認識,審計人員自身的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能力也有待提升。此外,審計人員還需了解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及時關注行業動態。
(五)對審計風險的影響。新技術環境下,審計范圍、審計證據、審計技術以及審計人員等均受到了影響,審計風險增加,審計工作難度增大。傳統的審計工作往往利用審計風險模型來預測項目的審計風險,然而,隨著審計風險的增加,傳統的審計風險模型是否繼續適用于云會計模式下的審計風險評估,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應改進傳統的審計風險評估模型,以適應云會計下的審計風險評估,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圍。
三、“互聯網+”時代基于云會計的審計流程框架
“互聯網+”時代,云會計的運用是基于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云計算平臺,而云會計下的審計工作也是在這個平臺上展開,運用云計算平臺的強大功能對審計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云平臺上匯集了各式各樣的數據資源,審計工作就需要以審計系統為基礎,采用一定的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對大量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深入分析,利用云計算系統初步挖掘并篩選出有用的審計證據。再結合專業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的性質進行判斷,形成有用的審計證據。鑒于這樣的理解,以審計基本工作流程為基礎,本文嘗試構建了基于云會計的審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
基于云會計的審計工作并沒有脫離或違背審計行業統一的規范或基本運作模式,只是在審計實施階段有所不同。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云數據平臺,調出被審計單位各項數據資源,后續的數據采集、數據篩選、數據分析等工作均可以在云平臺審計系統中完成。
如圖1所示,基于審計的基本流程,我們從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及審計結束三個階段展開,說明基于云會計的審計流程。其中,相對于審計準備與結束階段,云會計平臺的運用對審計實施階段的影響最為顯著。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6)10-0076-05
一、大數據對審計行業的影響分析
科學研究在經歷實驗科學、理論科學和計算科學后,進入數據密集型科學階段,與之相伴的就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研究的集大成者維克托?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特點主要包括全數據模式成為可能、數據混雜性而非精確度是重點、相關關系替代因果關系成為關鍵。
大數據時代下異構數據的高度集中和處理多樣化對各國金融監管機構都產生深遠影響,具體到中央銀行來說,一方面,改變業務數據的收集、挖掘、存儲和分析處理方式,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無法滿足大數據背景下海量數據資源處理需求,數據批處理、流處理和交互處理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在掌握大量數據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強化業務處理與金融管理的融合,能夠有效提高金融數據分析、預測水平,更好地支撐風險防范、金融決策,強化央行金融服務和宏觀調控職能。
大數據的運用也對審計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審計內容上,“樣本=全體”的全數據模式使得審計全覆蓋理論上成為可能,而異構數據間多維關系的充分展現既提升了審計寬度,也使得審計分析能夠突破簡單因果邏輯關系分析,尋找更為根本的原因。審計技術方法上,新的數據采集、存儲和處理分析技術對傳統的控制測試、審計抽樣等形成全新挑戰,云數據庫、聯網審計或將逐步成為審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審計思維理念上,全量思維、允許不精確思維和預測關聯性思維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二、審計行業應對大數據挑戰的路徑――審計信息化
信息化既是順應大數據趨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應對大數據挑戰的必由之路。隨著大數據的影響不斷深入,審計行業也主動采取行動應對挑戰,有計劃、分步驟推動審計信息化進程,以期實現審計信息化、網絡化和云端化,推動行業持續發展。
(一)信息化是審計行業應對大數據挑戰的基本前提
“大數據”背景下,傳統手工條件下的審計技術無法處理審計對象海量、復雜的數據集合,這就要求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的水平。國家審計署劉家義審計長在2013年12月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指出:積極跟蹤國內外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新進展、新動態,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為推動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做好準備。2016年,政府信息化建設“金審”三期工程正式開啟,著力推進“國家審計云”(AO云)、聯網審計系統和審計數據綜合分析平臺建設,重點研究大數據背景下如何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繼續發展,涵蓋作業系統建設、數據分析團隊能力打造、數據分析挖掘技術等內容。社會審計角度,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明確表示,“十三五”時期將繼續深化行業信息化戰略,有序推進行業信息化向云計算形態轉變,通過自上而下推動式或自下而上匯聚式建立行業層面的大數據審計分析平臺。
(二)信息化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推動審計方式變革的必由之路
大數據的出現,極大地拓寬了審計行業的視野,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跨系統、跨行業的橫向比對驗證和縱向關聯分析,可以有效改善傳統審計方式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這一變革的實現,依賴于審計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例如,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商業銀行已經在積極開展審計信息化建設,加強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技術上,商業銀行大多根據自身業務系統量身設計審計模型、系統或平臺,更新及時,集約化水平較高。如,建設銀行的非現場審計集中系統(OAS)和審計管理信息(AMIS)系統,系統架構和功能設計較完善,針對性強。組織機制上,國有商業銀行大多建有一套成熟的審計工作章程與體系,如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總行都設有獨立的內審局或審計部,實行區域管轄或派駐制,為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提供機制保障。人員上,都建有數據分析團隊,負責將新技術用于管理及審計。
從各國央行應對大數據的情況來看,根據費雪委員會(IFC,2015)的報告,約有2/3的央行曾在內部正式討論過大數據問題,視大數據為宏觀經濟分析潛在的有效工具,但大部分依然在使用傳統的結構化數據集合,只有1/3的央行經常使用大數據資源,60%的央行認為自身尚不具備對大數據進行常規處理的條件,其中昂貴的人力成本和IT成本是主要困難。同時,2016年中央銀行內審工作年會上,各國央行內審部門普遍關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和網絡安全,認可審計信息化是內審發展的重要出路并采取了相應措施。如,美聯儲表示要保持大數據審計認知,開展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操作等。
三、基層央行內審信息化現狀與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央行內審信息化現狀
1. 業務信息化發展迅速。審計信息化水平受制于業務信息化水平。近年來人民銀行系統業務信息化整體水平迅速提升。從對濟南分行轄區某地市中支業務數據和系統使用管理情況的調查來看,地市級機構中各類在用系統 140余個,部門平均在用系統30余個,大部分業務操作實現了平臺化、網絡化,數據也基本實現全國集中。
2. 內部審計信息化有所發展。從部門設置來看,總行內審司設有信息技術審計處,各分行一般設有信息技術審計科或信息技術審計崗。這些部門和崗位既負責組織開展信息技術類審計項目,也承擔引領和推動審計信息化工作職責。從人員配備來看,陸續有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審計隊伍,提升信息技術審計工作水平。從系統研發與應用來看,由總行研發、引進的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①(2012年)、內審綜合業務管理系統(2009)、電子依據手冊和ACL審計軟件②等審計工具已在總行、分行和中心支行三個層面推廣使用,各分支機構也結合實際開發各類審計軟件,有效推動審計信息化發展。
(二)央行內審信息化的關鍵要素及主要問題
審計信息化受制于業務信息化,業務信息化能夠倒逼審計信息化,但不會自動觸發審計信息化。深入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必須遵循其發展規律,找出關鍵性因素。筆者認為,審計信息化有三個關鍵要素,即數據、人員和平臺,三者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具體來說:
1. 數據的獲取與使用是實現審計信息化的前提。當前人民銀行審計信息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數據獲取是首要難點:一是數據獲取受制于業務信息化發展水平,在大部分業務已實現信息化情況下,依然有部分業務數據由于主客觀因素無法通過信息化手段采集與獲取。二是已實現信息化處理的業務數據,由于系統開發規劃不統一、系統建設“多而散”、數據源繁雜等原因,要實現集中高效采集和標準化處理也存在難度。
2. 平臺建設是實現審計信息化的重要步驟。以平臺化思路搭建應用系統基礎是相關單位和部門審計信息化成功的重要經驗。從濟南分行轄區工作實際來看,大部分業務審計仍然依靠現場翻閱紙質憑證和賬簿的傳統審計手段,平臺化處理水平有限。客觀來看,人民銀行總行搭建的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內審綜合業務管理系統與政府審計的相關系統定位相同、功能類似,具備充當審計平臺的基本條件,但受制于數據采集工作,系統中缺乏充足數據資源,導致平臺作用發揮有限。
3. 復合型人才是實現審計信息化的核心條件。業務數據與審計平臺是實現審計信息化的“硬件”,而懂業務、精技術的審計人員是推動審計信息化的關鍵性“軟件”。從2015年底轄區審計隊伍人員調查結果來看,計算機特長或專業人員占比僅為3%。復合型、技術型審計人才欠缺成為制約審計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CAATs在TCBS業務審計中的應用案例
面對大數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央行審計部門積極探索信息化發展道路,其中,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審計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業務數據是較為成功的案例,在該領域,傳統手工審計模式徹底改變。
(一)審前準備階段
1. 采集并導入業務數據。經過溝通和協調,TCBS業務數據已經實現定期導入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截至2015年底,除個別數據表不全,審計系統中已涵蓋了2012年3月以來的所有TCBS業務數據,具備使用輔助審計技術的基本條件。
2. 編制審計模型。成功采集數據后,內審部門成立數據分析團隊,依據國庫管理規章制度和審計方案,從風險、問題、不合理業務或數據入手,繪制TCBS主要風險圖,梳理分析數據流程,編制審計模型,固化審計思路,目前已有各類審計模型40余個。
3. 非現場數據篩選分析。在項目開展前,通過分析TCBS數據來篩選可疑線索和明確審計重點。審計線索挖掘的整體思路為:梳理審計期內有效國庫業務制度,理清主要業務風險點,對照業務數據,在系統中運行審計模型或設置審計條件③,查找可疑線索。
以XX行是否存在“有退庫無繳庫”違規退庫情況審計為例。傳統審計方式下,審計人員需根據退庫業務憑證,倒查退庫人繳款情況。鑒于繳款記錄數量龐雜,且并不作為業務憑證留存,繳款與退款并非一一對應,基本無法憑手工翻閱記錄發現這類違規情況。但使用輔助審計系統可快速發現違規線索。
篩選思路:以退款人名稱為線索,匹配核對繳款明細,篩選出無繳款記錄的退款記錄,核實相關情況。經多次驗證,該分析思路和相關數據字段有效,可形成固定審計模型留存在輔助審計系統中,審計人員可通過復制模型和修改具體參數篩選線索。
4. 明確審計重點。根據線索篩選結果,掌握被審計對象情況,確定審計重點。如,在對XX行的TCBS業務審計中,經篩選分析,發現該行審計期內實撥業務量少,大部分應是上下級調度款,現場審計紙質憑證意義不大。審計人員轉而關注集中支付支出金額,運行審計模型發現集中支付支出金額占比較高,據此適時將現場審計重點轉移到集中支付銀行。
(二)現場審計階段
輔助審計系統的應用也改變了現場審計模式,由抽樣尋找審計線索和查證問題變成重點核實可疑線索。如,在審計重要崗位人員變動離崗是否及時辦理交接手續時,傳統審計方式需現場調閱審計交接登記簿,對照紙質記錄逐筆核實,易出現遺漏和審計不全情況。使用輔助審計系統則可在審前篩選出審計期內TCBS系統用戶變化情況,現場只需根據線索記錄直接調閱相應的交接手續,比對核實及時性和準確性即可。
(三)審計整體評價
輔助審計技術有助于審計人員形成整體概念,更為客觀全面地進行審計評價。如,手工抽查方式是在抽查發現不合規業務的基礎上推斷整體情況,做出審計評價。而輔助審計技術可以分析統計不合規業務整體數量,在此基礎上做出審計評價。
輔助審計技術應用對審計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其能夠實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該領域在數據、人員和平臺三大關鍵要素上都有所突破和發展:首先,TCBS業務數據充分信息化以及內審部門及時全面獲取數據,解決了數據困難。其次,數據分析和模型建設小組能夠統籌調度審計業務骨干,短時間內開發大量有效審計模型。最后,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的既有功能提供了成功必不可少的實施平臺。
五、基層央行內審模式轉型設想與具體路徑建議
2金融審計大數據平臺的建設
大數據技術可以為當前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加可靠的數據,滿足金融企業以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數據質量以及數量的要求,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應用,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審計工作平臺。因為當前金融數據量的提升速度快,所以金融審計工作過程中,面對海量的數據工作難度也在不斷增加,這些數據主要包括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數據以及組織結構數據和審計模型程序數據以及國家政策變更等,這些海量而且雜亂的數據之間難以產生有效的聯系,所以利用起來就會存在很大的難度,在金融審計分析工作過程中就難以有效推動工作進展,所以基于這一需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大數據審計平臺。
對于金融審計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來講,可以通過分布式存儲系統將各離散的單元進行有效的銜接,讓審計工作的執行者也就是大數據技術平臺的使用者,針對這些單元內容進行調度和并行處理,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是比較低的。同時因為在審計工作過程中需要將審計工作疑點找出,所以就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統計、篩選、查詢以及分析,對于大數據平臺來講,這些基礎功能都需要具備。大數據平臺需要對金融數據開展實時監控,并且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這樣才能夠構建更好的金融數學模型,及時應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風險。
在新形勢下,大數據應用對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業務創新、盈利模式以及其所處的金融市場競爭格局等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大數據時代,我國銀行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培養面向大數據時代的銀行競爭能力;完善自身大數據基礎設施,加強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整合能力;搭建銀行業數據分析平臺;積極防范大數據金融風險等。
3審計數據收集
對于金融審計工作來講,審計過程中所需的大量金融數據主要有4個方面來源:首先,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經過審計的金融機構。因為在經過審計的金融機構內部會有一定量的年度資產的負債損益數據,這些數據能夠為金融審計工作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持。其次則是互聯網平臺上所擁有的金融數據。隨著當前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與技術進步,互聯網當中所包含的金融數據越來越多,而且也越來越具有開放性,所以對于金融審計工作來講,可以從互聯網平臺上抓取并獲取一定量的公共金融數據。再次則是政府部門提供的金融數據,之所以需要政府部門提供金融數據,主要是因為金融審計工作的數據涉及內容廣以及業務綜合性高的特點,所以需要由政府部門配合出具一部分金融數據,滿足金融審計工作的內在需要。最后則是過往金融審計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因為金融數據的數量以及規模龐大,而且來源也較多,所以想要應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那么就需要進行系統化的管理,讓金融數據信息能夠更加準確而且更加完整和有效,這樣才可以便于后續所開展的金融審計工作。
4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金融審計管理
在上述數據收集工作結束之后,為了能夠使數據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得到保證,并為后續的審計分析工作提供參考,那么就需要對所收集的數據開展有效的管理。
首先需要對所收集到的數據當中的金融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提前處理,因為這些數據本身是具有一定區別的,而且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提前進行處理之后可以檢測并且糾正當前所收集數據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然后做到更有效的數據篩選,從而保證最終參與金融審計數據的質量。
其次則是需要對數據的存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因為在數據存儲的過程中,結構化的數據可以在審計平臺軟件當中進行直接存儲,但非結構化數據因為涉及的規模大,而且數量多,種類也復雜,所以存儲時的難度會更高,這些非結構化的數據可以進行分類的存儲。例如,非結構化數據當中的視頻以及圖像和錄音等非文本類文件,在存儲時可以在移動存儲設備當中,如光盤以及磁盤等進行存儲,便于后續進行查找及使用。
5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金融審計分析
因為在金融審計過程中,需要對海量以及龐大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存儲以及管理,所以需要在最后一步結合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開展詳盡的分析工作,這樣就可以使審計工作人員在這些數據審計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對金融審計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預測,然后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獲得審計工作證據。對于當前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金融審計工作來講,相關審計工作人員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結合大數據技術,對金融審計數據中的深層信息進行挖掘,從而提高對數據的分析以及利用效率,這樣才能夠使金融風險得到有效的防治。因為在大數據技術當中,所涉及的數據主要可以分為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2種,金融審計當前更注重的是對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
5.1結構化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