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12: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殘疾人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聾生存在心理問題的原因
1.心理問題的根源是生理缺陷
聽力的喪失使聾人利用聽覺交往的渠道受阻,限制了其對外界的感知范圍和質量,從而使其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缺乏完整性。生理缺陷導致聾生語言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聾生在認知能力、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很多聾生不能與人正常溝通,自覺低人一等、矮人一截,避免甚至拒絕與周圍人接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閉、自卑、自棄的不健康心理。有時面對來自外界的傷害,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理智地分析和思考問題,在某些條件下便采取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呈現為脾氣暴躁,動輒發怒,甚至挑釁攻擊他人等特征。
2.心理問題產生的家庭根源
個別聾啞兒童的父母本身也是殘疾人,部分孩子是單親家庭或者是孤兒,有些家庭的父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思想觀念的落后,這些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存在,致使聾啞兒童與人難以進行必要的情感交流。有的家長很少顧及孩子的內心世界,過多地溺愛孩子和過分地保護孩子,事事都經家長大包大攬,嚴重地剝奪了孩子在成長中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摧殘了聾啞兒童的心理,給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累累傷痕。這些現象會對聽覺障礙孩子的個性發展、心理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并且走向學校教育的對立面。
3.學校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節
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特別是特殊教育的發展更加滯后,各地重視程度和發展水平還不平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教學硬件設施不完善,心理教育師資隊伍還很匱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等等,這些主客觀因素嚴重制約著聾啞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當前特教學校教育管理中,從確保聽障學生的安全出發,制定了較嚴格的封閉或半封閉管理制度,從時空上限制了聾啞學生的社會交往。這無疑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與外界“絕緣”的環境里,把學生的交往空間局限于校園,交往時間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時間,交往對象局限于一群聾人,這就限制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往往造成聾啞學生退縮、怯懦等不良心態。
⒋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社會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在我國,社會對殘疾人還缺乏必要的認同,人們對殘疾人的關愛和幫助不夠。聾人自身生理、心理和行為表現的獨特性,以及聾人生活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社會化的內容、途徑和方式與眾不同。他們的心理敏感度更強,更容易受到來自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傷害。面對傷害,一部分學生表現為自卑、膽怯,另一部分學生則選擇對抗情緒,而這兩種情緒都不利于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注重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學校利用家長會、家訪、家長培訓班等形式,糾正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通過讓家長看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刊物,向家長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讓家長觀看一些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殘疾人的故事等,讓家長消除“殘疾孩子無用論”的思想。
2.營造良好的學校心理教育氛圍
用良好的校園環境熏陶感染學生,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聽障少年由于交往少,一方面渴望交往,另一方面又不懂如何交往。通過組織開展各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創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班隊會、專題講座等活動,引導聽障少年掌握在各種場合中的交往知識、禮儀、技巧,學會了解他人,讓他人了解自己,讓他們不再封閉自己,去合常人之群,真誠待人。
3.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創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義
目前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個居委會,中心有六個全科團隊,36位醫務工作者深入社區上門建檔、健康指導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務,通過深入了解和調查,我們總結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個層面的問題和需求:一是社區老人的適應問題:主要是由于身體的老化,組織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適應問題,以及孩子重組家庭帶來的“空巢孤獨感”等問題;二是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主要是自卑、自我、強迫、學習困難、考試焦慮、社交恐懼、人際關系不適應等問題;三是家庭婚姻關系問題:主要是家庭矛盾、離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問題;四是親子關系問題:主要表現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溝通障礙等問題;五是社區居委會干部特別是職場女性壓力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人際關系障礙、工作壓力大等問題;六其他如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社區殘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區普通群眾的心理健康問題。
2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上的誤區長期以來,多數相關部門對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社會公共衛生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區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視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視了或輕視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疾病與障礙采取隱蔽和回避的態度,更沒有針對不同層面的需求而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徑上的缺失過去我們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任務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六位一體服務等方面,盡管在2000年12月,我國衛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準》中提到了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而卻明顯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和任務,只是單純性的生理保健體系,更無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機構,并且在相關費用、任務考核目標等方面也均無落實。
2.3 專業化水平偏低我們社區衛生工作目前多是由醫學相關專業人員從事,在對社區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但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方面卻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加之社區工作人員大多數都注重社區工作的管理和協調工作,而缺乏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難以應對居民出現的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
3開展和創新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體會
3.1 提高思想意識,精心組織計劃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要加強與轄區社區居委會主任、書記、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員的聯系,深入社區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觀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質量的社區心理健教計劃,并針對不同層面的需求,找出相對集中反映的問題:如影響家庭和諧的婚姻家庭問題、親子關系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壓力和人際關系問題、職場女性心理壓力、殘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獨等問題。要結合各社區不同的狀況和需求,與社區管理干部們共同制定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措施,并根據居民的時間要求、內容要求,抓好組織和落實。
3.2 強化學習培訓,建設師資隊伍隨著我國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的重要性日顯突出。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團隊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區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創新開展的重要條件。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目前多數心理學教師都是“半路出家”者,況且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輔導和管理師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們通過立足崗位,積極鼓勵現有的社區醫務人員報考心理咨詢師及相關師資的考試,積極參加相關培訓,認真學習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知識,并努力通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能充分掌握和運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適應現代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同時充分發揮已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的醫務人員的帶教作用,加強對各社區團隊的醫務人員的培訓,進行傳、幫、帶,層層再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這也是適應現代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必需和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發展觀和真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3.3 多種形式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樣,一方面可以與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講座內容有機結合進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據不同層面需求開展生動活潑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和團隊活動。如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親子關系輔導、職場女性工作壓力問題、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際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壓力釋放和情緒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專題輔導等。
總之,開展和創新社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專業性輔導相結合;個別咨詢和整體輔導結合;社區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相區別。通過積極的服務與干預,不斷增進居民個人和社區現有的心理防御機制,發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僅僅是治療人們的病理和缺陷。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初級預防(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和次性預防(在有心理癥狀的早期進行干預)而不是三級預防(對心理障礙的治療)。
參考文獻:
[1]陳傳峰.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務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
【中圖分類號】 R 395.6 R 49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5-0608-02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各類殘疾大學生人數也在快速增加。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除了與一般人有著共同的心理特點外,還有著其獨特的心理表現[1-4]。為了解高校殘疾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高校殘疾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筆者對某高校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 抽取某高校一~四年級殘疾大學生175名為研究組,年齡(23.22±1.78)歲;對照組為與殘疾大學生同期入校的普通大學生180名,年齡(22.62±1.63)歲。
1. 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內容包括:(1)90 項癥狀自評量表(SCL - 90)。SCL - 90共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10個因子[5-7]。(2)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先天性殘疾、殘疾原因等4項。測試前使用統一的指導語,由全體被測當場填寫,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完成答卷。共發放問卷355 份,問卷有效收回335份,其中研究組163份,包括男生91名,女生72名;先天性殘疾122名,后天性殘疾41名。對照組172名。
1.3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0. 0軟件統計處理,采用t檢驗比較。
2 結果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SCL-90測評結果比較 研究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先天性殘疾與后天性殘疾大學生SCL - 90 測評結果比較 先天性殘疾大學生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殘疾大學生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敵對、偏執等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有關報道[8-9]基本一致,表明殘疾大學生比普通大學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究其原因可能與殘疾大學生自我封閉的性格、嚴重的自卑心理、環境適應困難以及消極的應對方式有關。
研究組中的先天性殘疾大學生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后天性殘疾大學生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后天性殘疾大學生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等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先天性殘疾的大學生。表明先天性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后天性殘疾大學生,提示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殘疾原因及殘疾時間有關。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殘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有所好轉。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研究和提高殘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應對殘疾大學生從提高應對方式、促進自尊和積極的自我意識入手,進行心理干預。
4 參考文獻
[1] 劉志敏,李克祥,楊淑君.殘疾人大學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6):30-32.
[2] 楊雪花.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研究進展.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0,17(2):66.
[3] 張伯源,任寶崇.殘疾人心理及其診斷與訓練.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12,176.
[4] 張智勇,羅珊紅.大學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2(2):77-78.
[5]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特刊):118-121.
[6] 金華,吳文源,張明國.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12(5):26.
[7] JONESC J,MEREDIT H.Developmental path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later adulthood.Psychol Aging,2000,15(2):351-360.
組長:孫結紅
副組長:李國鋒、姜文銳、羅海雷
成員:學校班主任和保衛科全體工作人員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關于學校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
二、工作目標:
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沖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養成正確的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行為,消除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
三、工作原則:
1、以尊重、理解學生為前提。
2、面向全體學生。
3、學生主體性原則。
4、預防矯治與發展養成相結合。
四、具體措施:
(一)做好教師心理培訓工作。
讓教師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樣的心理才是健康心理。讓教師能認識到身體、心理、社會功能三維度。學會初步判斷自己或同事的健康狀況,并能區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疾病等概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形成求助的意識。
(二)繼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各班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集中解決班級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研究結合起來;結合學科教材內容,滲透有機專題教育,如語文課,課文中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直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體育課競技項目教學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
(四)閱讀整理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材料,集中教師學習;可以通過召開講座、團體輔導、個別咨詢、自學材料、外出培訓等途徑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會、隊會結合起來,落實發展與預防功能;嘗試以隊會的形式、班會的內容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春風化雨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七)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途徑,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八)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具體安排:
三月:
1、 安排五年級團體沙游,每周一個班級2-3個團隊。
2、 安排六年級同學觀看勤奮學習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追追追》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觀察植物活動,自己種植小豆芽,體驗生命奇跡。
5、 教師心理培訓《教師的啟示》
四月:
1、 安排五年級個體沙游,每周一中午固定開放。
2、 安排五年級同學觀看誠實守信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冬冬的第一次旅行》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一日護蛋活動,體驗生命珍貴。
5、 教師心理培訓《心理健康的意義》
五月:
1、 安排六年級團隊沙游,每周一個班級2-3個團隊。
2、 安排四年級同學觀看動物生存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搬過來搬過去》并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我的自畫像活動,自我認識。
5、 教師心理培訓《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六月:
1、 安排六年級個體沙游,每周一個班級2-3個團隊。
2、 安排三年級同學觀看科學幻想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萊恩的愿井》并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獨一無二活動,自我認識。
5、 教師心理培訓《如何培養快樂的心理》
九月:
1、 安排四年級團隊沙游,每周一個班級2-3個團隊。
2、 安排二年級同學觀看智慧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角角王國》并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大餅、油條、豆漿活動,學生找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
5、 教師心理培訓《優點大爆炸》
十月:
1、安排四年級個體沙游,每周一中午開放。
2、安排一年級同學觀看殘疾人奮斗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面向全體講解繪本《藍斯。阿姆斯壯》并做反饋活動。
4、各年級開展魅力四射活動,培養自信。
5、教師心理培訓《巧手三六操》
十一月:
1、 安排三年級團隊沙游,每周一個班級2-3個團隊。
2、 安排一年級同學觀看助人為樂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3、 面向全體講解繪本《多樸基的天空》并做反饋活動。
4、 各年級開展優點大爆炸活動,培養自信。
5、 教師心理培訓《測測您的健康指數》
十二月:
1、 安排三年級個體沙游,每周一中午開放。
2、安排二年級同學觀看堅強生存的心理影片,并做反饋。
殘疾人職業培訓是國民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殘疾人職業培訓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教育事業水平的高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福利水平與文明程度。把殘疾人職業培訓真正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各學校的現有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儀器設備、校園環境等的優勢,提高辦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其中的殘疾人職業培訓中的政治思想建設,有一定的特點和難度。他們在感知覺方面,在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方面,在邏輯思維的發展方面,都比同齡健全兒童少年發展得遲緩,因而,對政治思想的感知、領悟、理解、模仿、操作和約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在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時候,就更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針對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殘疾人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標,使用有區別性的教材,采用差異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以求達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殘疾人職業培訓中的應用政治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殘疾人事業是全人類共同關注和面臨的世界性課題。殘疾人教育特別是殘疾兒童的教育更是殘疾人事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的《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等,都對殘疾人教育有明確的規定。在倡導和諧社會的今天,對殘疾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社會應該為他們提供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讓他們掌握社會生存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使自身價值得到實現。一方面殘疾人有能力接受職業教育。從許多優秀殘疾人事跡當中可以看到,殘疾也可以轉化為一種動力,從而激發殘疾人的學習熱情和頑強意志,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同時,事實證明,盲、聾、肢體殘疾者在受教育前后有著強烈的反差,受教育之后,身體的缺陷明顯得到智力上的補償。而且,受教育層次越高,這種補償作用就越大。另一方面殘疾人接受職業教育可以回報社會,減輕社會負擔。實際上對于大多數有學習愿望的殘疾人來說,并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去接受職業教育,只是因為殘疾人教育長期停滯于初等教育水平上,沒有更大發展。只要施以合適的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和訓練,殘疾人走向社會后,可承擔與健全人同樣的社會義務,同時減輕社會的負擔。
但是,當前職業學校的殘疾學生的現狀不容樂觀 因而對其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更具特殊而重要的意義。政治思想教育就是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殘疾人視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體,以學生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的發展為目標,從學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出發,以學生生活的環境為基礎,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來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信念,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生理殘疾造成了殘疾學生能力的局部喪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殘疾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心理問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可以使他們更好地調整心態,振奮自我,迎接人生的挑戰;生理上的殘疾還可能影響殘疾學生認知等方面的正常發展,智力發展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影響,容易出現辨別能力低下,極易受到外界不良影響的干擾等現象。殘疾青少年特別是聾人團伙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已經成為當前一大社會熱點問題。因此,職業學校開展政治思想教育,著眼于殘疾學生直面現實,應對未來,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政治思想工作在殘疾人職業培訓中的應用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殘疾人只有逐步樹立和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職業學校要積極探索分層次的德育教育,根據不同年齡段殘疾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確定由低到高的階段性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標切實可行、內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低年級殘疾學生應以規范基本行為的養成教育為主,努力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高年級殘疾學生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努力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愛勞動的真情實感。特殊學校要積極探索德育教育規律,要將其同深化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改變學校就德育抓德育的傳統教育方法,把德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深化課程設置、教材教法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使殘疾學生獲得優良的道德品格、扎實的基礎知識、必備的實踐能力,最終達到“自尊、自信、自強、自力”的目的,從而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有用之材。
2.努力改革教育內容
長期以來,殘疾人教育的內容往往偏重基礎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其它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殘疾人進入社會后,往往難以融人社會。因此,職業學校應積極改革殘疾人教育內容。加強生活知識、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術教育,根據殘疾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習基礎文化與學習職業技能結合起來,為未能升學的殘疾學生提供實用技能培訓,使他們具備謀生的技能,能在社會的正常條件下勞動和生活。此外,要加大對殘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由于先天、意外的種種不幸,造成殘疾人生理、心理上的變異。同時,由于外界的冷遇和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使他們陷入隔絕、封閉的心理狀態。因此,職業學校應對殘疾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克服自卑感、不良情緒等的困擾,使他們保持平和、開朗的心境,培養他們自強、自立、自信的心理素質。
3.強化行知統一
行知統一是改進學生政治思想建設的重要原則。這是由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接受程度所決定的,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經驗。也是“以人為本”。學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必須經歷從認識到情感、從感悟到養成的過程,感悟是認識到養成的唯一橋梁和通道,而感悟的最理想的形式和途徑,就是學生喜聞樂見、能夠體驗的教育活動。首先必須是適合學生的特點的活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可以組織殘疾人學生去勞改管理所,聽取管教干部以案說法的報告和服刑人員的現身說法,參觀了管教場所,使他們懂得預防犯罪要從小事抓起的道理,無數次說教也難以收到如此之大的教育效果。一次次活動,都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提供了鮮活的體驗和良好的經驗。因此,學校及其老師應該關注學生、研究學生,思考設計出最佳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富有針對性、形象性與指導性的活動中,不斷地補充、優化和整合已有的人生體驗,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4.樹立激勵榜樣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我們要給殘疾人廣泛宣講一些古今中外殘疾人成才的典故,如相貌奇丑的蘇格拉底,耳聾的貝多芬,他們都風流千古,享譽全球。我們都沐浴著他們生命所放射出來的光輝。在國內,比如苗族殘疾青年楊建輝身殘志堅,在1999年獲華南理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在教室或寢室里可張貼一些有關殘疾人成才的名人字畫,讓它們時時刻刻激勵他們、鼓勵他們,也可舉行殘疾大學生座談會,請一些本校的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成功的殘疾畢業生,通過現身說法來激勵他們,同時可組織殘疾大學生互相交流,讓他們認識到殘疾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沒有必要哀戚和自卑。更沒有理由自暴自棄。要通過交流。促使殘疾大學生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殘疾人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殘疾人教育隊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特教師資培養的學歷層次。建立師資培訓基地,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對特教師資開展多層次的業務培訓,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素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特教師資的培訓納入師資繼續教育工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特教專業培訓,聘請有關專家前來講學。加大對殘疾人教育工作者的培養教育,采取黨校學習、業務培訓、掛職鍛煉、干部交流等形式,努力建設一支熱愛殘疾人事業、恪守“人道、廉潔”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隊伍。此外,要關心特教師資的工作和生活,穩定特教師資隊伍。做到在教師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民辦教師轉正、評優等方面,對特教教師予以傾斜。
總之,為了保障殘疾人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殘疾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應該是特殊職業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殘疾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并勤于研究,善于創新,殘疾學生德育工作必然會有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朱寧波.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追求[J].中國特殊教育.
[2]宋紅亮.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師資培訓體制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9).
[3]馬慎毅,繆滿英.聾人高等教育對上海殘疾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的影響[J].教育發展研究,2003,(8).
[4]胡新生.面向殘疾人的遠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4,(10).
[5]甘昭良.三類殘疾人從學校到工作過渡的問題與對策[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3).
1、對學習、升學競爭的過度焦慮。這方面的問題,越是年級高情況越嚴重,但現在也出現了向低年齡、低年級發展的趨勢。一些孩子剛剛入學,其家長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雙百”上。中學生中的厭學情緒、考試焦慮和逃學、出走等現象,以及自我意識中的自卑情緒,都與此有密切關系。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升學和就業的壓力,當然也與父母的過高期待和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2、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許多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他人,依賴性強,不能容入等不良傾向。這使得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面臨很大的問題。一方面,他們缺乏人際交往的最起碼的知識和修養;另一方面,他們又特別渴望和依賴同齡人的友誼和交往,他們需要從友誼中去獲取心理上的支持與歸屬,來填補青春期之后,與父母、長輩疏離而造成的情感真空。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3、與父母、師長缺乏理解溝通,導致的心理矛盾與沖突。
中學生與父母、師長難以溝通,相互間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沖突進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們普遍感到壓抑、苦悶、無助和煩躁。一方面,他們特別希望父母、老師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方面,他們感到白已雖然在生活上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但在精神生活上卻如同乞兒。
4、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變化引起的困惑與不安。
學生的青春發育期,帶來了一系列心理的困惑與不安,使一些學生陷入苦惱與迷惘之中。比如男生的“遺精”和女生的“月經初潮”。他們往往因缺乏思想準備而表現出緊張、慌亂,不知所措的情緒,心理沖突比較明顯。
5、個性發展不完善導致的心理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普遍存在問題,比如依賴性強,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情感淡薄等。這些問題使他們很難獨立地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
二、培養中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途徑與方法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一些初中學校在升學任務的高壓下,在為贏得好的生源的競爭中,已人為地砍掉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為了使我校教職工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校校長、主任參加了市區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會議,利用大會、班主任會開展宣傳教育,使全校教職工能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設置心理咨詢室,設立心理咨詢信箱,培訓專職心理健康老師,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人正軌。同時,我校積極購進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刊物資料,增大信息量,使教師們能開擴視野,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2、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融。
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在教育中,必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主動并樂于與人交往,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過失,從而使別人樂于和自己交往;引導學生建立新型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使他們生活在尊老扶幼和尊師愛生的環境之中。
3、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使學生有豐富的情感生活。
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情感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教育他們認清人生的意義,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奮斗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增加“營養”,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提倡學生閱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觀賞體驗文學藝術,欣賞社會中美的事物,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教師要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根據趣味性、可行性、發展性和系列性原則,通過制定計劃,保證時間、人員和場地,積極宣傳,及時指導和認真總結,設計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訓練,培養自主處事的心理品質,克服依賴心理;通過志向訓練,培養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克服惰性心理;通過情感訓練,培養活潑開朗的心理品質,防止閉鎖心理,從而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心理。
中學生
心理健康
研究與實踐
當今社會,全球經濟一體化,時局多樣化、動態化,中國社會處在轉型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階段是人生由少年向青年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面對社會、家庭、自身發展的種種問題,中學生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鑒于此,重視并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為每一間中學都必須刻不容緩地做好的大事。它不僅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成敗,而且牽連著千家萬戶的當前利益和希望;它需要各行各業共同關注和齊抓共管,是涉及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學校,尤其是受教育者正處在即將踏入成年的關鍵時刻的中學,作為教育者,只有必須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真研究教育渠道和教育方法,才能把當代中學生培養成心理健康的、不辜負父母期望的、能擔當國家建設大任的有用之才。我校的領導和老師,經過長期同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密切接觸,審時度勢,采取了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推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取得一定成果。下面謹就我們通過這一活動的研究與實踐,談一談我們的體會,與同行交流,盼專家指點。
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心理教育是根據心理活動規律,采取各種方法和措施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十分重要的內容。特別是當代中學生群體,獨生子女所占比例大,并且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會越來越大,是中國未來人口結構的主體;他們的心理,以我為核心的意識十分突出,驕嬌二氣思想嚴重,心理辨別力和心理承受力還很低。因此,學校老師、家庭、社會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與否,不僅決定著國家未來命運,也直接影響著當前的社會穩定。近年來,不少中學出現的突發事件,甚至出現中學生違法犯罪,都十分有力地證明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文華學校,作為桂東南地區較有名氣的民辦高中,處在有強大政府資源的公辦中學的包圍中,更使我們倍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半點的粗心和輕率,不能落于人后。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懷著滿腔的熱忱,十分積極地參加北京師范大學組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活動的。
實踐證明,我們開展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是大有裨益的,也是有成績的。我們的做法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回歸校園,使學生的心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下,不斷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的心理也在健康的方向上不斷進步、不斷升華,我們也同時在活動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認識和充實方法。
一、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所謂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中國歷史流傳下來的,由思想家提煉出來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并轉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具有穩定結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國民品性、倫理觀念、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1]面對中華民族的眾多優秀傳統文化,我校領導審時度勢,決定選擇《弟子規》《孝經》等著作作為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因為,它是先輩人流傳下來的優秀精神成果,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用它來對當代中學生進行從思想、學習、做人等方面的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比較符合實際的選擇。所以,用《弟子規》《孝經》等傳統文化知識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如2011年秋,我校就開展先老師后學生的《弟子規》《孝經》文化學習。像“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訓致” [2] “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3]等等,《弟子規》《孝經》里的名句都被師生所欣賞與吸納。這就說明“文化和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與習慣”。[4]文化可以有集體主義文化和個體主義文化兩種之分。這兩種人格傾向可以影響人的認知、學習、情緒和動機等。[5]通過學習,學生們理解了講孝道,學會了做人、禮貌待人的目的。從此以后,讀《弟子規》,學《孝經》,聽傳統文化歌曲,背“弟子規,圣人訓”“孝心一開,智慧自來”“百善孝為先”等傳統文化名言警句,就成了學校全體老師,特別是文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必修課,其目的在于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意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踐行,從而引導學生慢慢在踐行中形成良好習慣,養成健康的心理意識。
所謂意識,一般來說,意識就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最高形式,是人對現實的一種有覺知、有組織的反映。它是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覺知,從這個角度看,意識意味著“觀察者”對某些事物、現象的覺知。從行為主義的角度看,意識是一種以能清醒覺察反應靈敏為特征的行為。意識具有自覺性、目的性、能動性、社會性的特點。意識還具有四種狀態,即現實幻想、自閉性幻想、飄逸性幻想、催眠狀態。[6]我校運用意識理論,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如高考落選生郭靜儀就是莫志林校長在一次酒宴上認識的,經過交談得知,郭靜儀2008年高考落選,又加上家境貧寒,但是想通過讀書,爭取改變命運的想法得到莫校長的認同,于是,她來到了我校復讀。在校期間,她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第二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這充分地體現了她們郭家對聯“功德承先緒,詩書啟后昆”的傳統文化能正確引導人、教人奮進的理念。除此以外,我校還將意識理論引入教學之中,其策略是:采取制訂各年級的學習要求,逐步消化相關學習內容。其中一年級以適應新學校為主,使學生做好各方面的心理準備;二年級以預防分化為主,滲以各種適度的磨煉和考驗,為將來打下穩定情緒的心理基礎;三年級則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發展觀為主,使他們能以平靜的心態和堅定的意志,輕松地備考,迎接祖國的挑選。初中各年級按此策略要求,把學習目標適當調低,以適應初中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多次舉辦傳統文化和心理輔導講座,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去引導人、教育人
我校辦學八年來,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健康等問題,進行了多年有效探索和實踐。特別是2011年以來,學校開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學會講道德、講理想,學會做人,倡導心理健康等活動以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首先是,學校老師學習吉林松花江中學和河北唐山英才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的視頻材料,進一步深化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出了本校開展關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實施方案。其次是,我校專門邀請了廣西明德校園文化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給予指導,于2012年元旦前后舉辦為期五天的《弟子規》《孝經》教職工培訓班,開啟了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的大幕;接著又是對每年級各一天的傳統文化學習培訓,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2012年4、5月間,學校邀請了廣西師范大學黃麟生、陳玉秋兩位教授到校,為高考學生做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穩定情緒輕松迎接高考。2012年5月,學校又邀請了廣西《求學》雜志社編輯、心理學碩士朱燕等為學生做了“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的專題講座。此外,為了溫故而知新,2012年秋季期開學,結合新生訓練,我校再次舉辦了長達五天的老師、學生學習《弟子規》《孝經》培訓班。通過培訓,讓學生在思想、學習、做人等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2012年11月5日,聞名全國的殘疾人激勵師黃友先生到我校做了一場感恩勵志的公益講座,岑溪市區學校代表百余人和學生家長代表近百人同文華師生一起聆聽了講座。這些大型活動都是以高尚的境界、開闊的視野或演講者的親身經歷,給了文華師生一個別開生面的精神大餐,對每位聽者心理凈化和意志激勵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他們的學習欲望有了進一步提升。
三、和諧校園從我做起,弘揚先進形象
人際關系的好壞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的鏡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他人共享成長的快樂。因此人際關系的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7]我校自2005年辦學以來,對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多種多樣的探索與實踐,最后選擇傳統文化,用《弟子規》《孝經》等傳統文化知識作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指路燈,打造和諧校園,從我做起,爭取做有孝道的人,做文明人,樹先進學先進的風氣越來越濃。通過認真的探索與實踐,我校先后獲得了廣西高考模擬作文2011、2012年度大賽一等獎(參賽者是承擔國家級語文課題研究學校,包括了不少示范高中在內的四十多所中學,每屆一等獎各評12名)。2012年高考成績排名向前,其別有曾燁林同學以575分的成績喜奪了岑溪市除兩所示范高中外的普通高中個人理科總分第一,我校獲得了梧州市高考成績優秀二等獎的榮譽。我校中考成績連續三年穩列岑溪市四十多所初中的前十名。學校的各種各樣成果紛至踏來,它不僅讓我校嘗到了甜頭,而且也讓實施傳統文化打造校園、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心理健康成長的師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弟子規》的“泛愛眾”章開門見山提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用今天的話就是要愛護一切學生。我們的學生,都是偉大中華民族的一員,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認為學風決定于教風,因此我們經常在老師中反復強調這樣的觀點:“我們就是要有教無類”“做老師就要認真起好引導和引領作用,引導就是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引領就是要以老師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在任何情況下老師都必須以最好的心態奉獻給學生”“我們必須本著人文去貫徹條文”等等。經過傳統文化的學習,我們的老師在愛護學生的方面都做得很好。2012年教師節,政府送來了漂亮的紀念品,在轉送給老師時發現數量有欠,莫校長帶頭讓出;一些年輕老師的婚假、月假,都是休息未滿即返校上課;帶病堅持工作的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立即伸出溫暖之手的老師,同學生家長交朋友的老師等等,都有著十分感人的故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思想也成了文華人的共識。一位小孩尚幼的女老師,曾因婆媳關系而有放棄教職的念頭,學了《弟子規》和《孝經》之后,主動多從自己方面尋找原因,多從“孝”字考慮問題,最后得到了較好的磨合而使教學工作堅持了下來。所有這些感人形象,都在潤物無聲地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大變樣了:“一切以我為核心”的心理改變了,都注意了為他人著想、為大眾著想的修養;容易沖動的心理改變了,凡遇不如意時都能轉換角色地多想一想;驕兵必敗、嬌慣必衰的觀點樹立了,在日常生活中校園總表現出嚴于律己、謙和待人的氣氛。不少街上行人都說,看到那些彬彬有禮,見到老師做深鞠躬的學生,那一定是文華學校的。今年我校考上廣西理工職院的梁桂松同學,因在學校學生會干部競選時向聽眾深深鞠躬,不僅贏得滿場喝彩,也促使其順利當選為學院學生會干部。考上不同大學的莫新劍、盧碩明、霍蕭杰等同學也是因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大方得體,備受同學的敬重和老師的喜愛。一位梁姓學生家長在看了孩子帶回的學習傳統文化光盤后,在網上發文說:“文華開展傳統文化學習,不但觸動了學生心靈,也感動了我的全家,我衷心感謝傳統文化,感謝《弟子規》,感謝文華學校。”市委宣傳部梁新民副部長經常到文華視察,看到我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后的新氣象,欣然提筆寫下了“文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搖籃”。
文華學校通過運用心理動力論、社會學習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認識理論,正確地引導學生心理向健康方向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親其師,信其道,受其教” [8]的良好師生關系,促進了校園和諧。因此,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文華學子,將會更好地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健康的心理、德才兼備的能力,去努力建設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
【注釋】
[1] 李桂宗.中國文化導論[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4.
[2] 弟子規[M].南寧學雍多聞學堂印制,2011.
[3] 孝經[M].南寧學雍多聞學堂印制,2011.
[4] [5]泰勒著,蔡江農譯. 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6]李宏翰.心理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7-59.
[7] [8]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職業教育課程教材研究中心編著.心理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7.
【參考文獻】
[1] 李桂宗. 中國文化導論[M].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2] 任登第,牛淑卿. 大家都學弟子規[M]. 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
民眾精神衛生知識匱乏
在我國民眾中,由于人們不了解或很少了解精神衛生知識或心理衛生常識,常常不能像重視身體疾病那樣重視精神或心理疾病。根據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的調查,很多人心理健康方面出了問題,不僅自己不認識,家屬也不理解,或是患了心理障礙,雖備感苦惱,也不認為是疾病,不知求醫或拒絕求醫。例如,有些抑郁癥患者,雖然癥狀已經很明顯,心理痛苦至極,也不去看醫生,直至最后自殺身亡,家屬方如夢初醒。更有一些無知者去求神拜佛,相信巫術,既浪費錢財又延誤病情。
還有一些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雖經專科醫院治療恢復,但由于疾病知識缺乏,聽信一些諸如長期服藥會“成癮”、“損害肝臟”、“離不開藥”等模糊的看法,以致病愈后不能堅持鞏固服藥,或遇有生活事件(刺激)不能正確評價和正常應對,導致病情反復。
患者或家屬病恥感嚴重
由于多年來形成的社會偏見和歧視,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的患者或其家屬,往往認為患了這類疾病不光彩,不愿讓別人知道或不如實坦述病情。有的患者病愈后搬離原來居住地,為的是不讓鄰居知道,這是嚴重的病恥感在作怪。患有軀體疾病,一般人們心理上還比較坦然;唯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總是感覺見不得人似的。
通過精神健康教育和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要認識到精神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都是疾病,都需要社會關愛、寬容和理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錯誤認識和社會的偏見與歧視,將會逐步得以改變和消除。
綜合醫院醫生識別率低
一是讓戍邊文化進教材、進頭腦。一是兵團精神教育深入化。專題講座使學生懂歷史,主題活動使學生愛兵團,實踐探究讓學生訪英模。二是評價指標行為化。評養成行為,樹文明榜樣;評自主學習,樹好學楷模;評努力上進,樹進步標兵。從而使學生把當前的讀書學習與振興中華民族的崇高奮斗目標一致起來,具有堅定黨領導的信心,報效祖國的忠心,熱愛軍墾的恒心,艱苦創業的決心。
二是讓少年軍校出風采、出軍魂。兵團的后代必須有擔當的意識,要有兵的素質、兵的能力。每學期都會制定出小白楊中學少年軍校訓練大綱,主要做法:把握一個核心,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鍛煉一種能力,即獨立自理的能力;弘揚一種文化,即小白楊戍邊文化,艱苦樸素,吃苦耐勞。規范化的管理、標準化的訓練、制度化的活動,使學生從小養成紀律嚴明、作風嚴謹、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的軍人素質,大大促進了學校的文明建設。
三是讓民族團結大家園綻和諧、綻光芒。一是堅持一個主題即“三個離不開”,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二是貫徹兩個原則,即與民族教師肩并肩課題共建;與民族學生手拉手活動共融”。學校與三所地方手拉手共建學校開展了同演一臺節目、共評一堂課、共開一場運動會等系列活動。民族團結一家親”、“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中,至11月底,校中層及以上干部入戶認親對象家中走訪8次,幫助“親戚”解決實際困難12件次,與地方三所學校師生結對1334人次。學校多次被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單位”,是“第三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
四是讓學生記者團進團場、進社區。一是走進團場,了解團場軍墾文化歷史的變革和發展狀況。增強學生傳承軍墾文化的意識和愛祖國、愛兵團、愛家鄉的情感。二是走進社區,采訪老戰士、老軍墾。聆聽他們當年馳騁戰場、屯墾戍邊的戰斗史、創業史,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兵團的情感。三是學習孫龍珍、梅蓮、趙機農的時代精神、創新精神、兵團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二、活動陣地好。育人先育德。進一步抓常規、促養成,做實學校德育工作陣地建設。
(一)做實載體陣地建設。每學期,組織設計不同主題的校園板報、班級板報、宣傳櫥窗等,定期評比展示。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墻壁、校園文化墻等載體,陶冶學生情操、美化學生心靈、啟迪學生智慧。始終把引領青少年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德育教育首要任務,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立德樹人,幫助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做實設施陣地建設。發揮家長學校及校園廣播站、電視臺、校報校刊和團隊教室、校史陳列室、榮譽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間。加強少先隊活動設施與場所的建設與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營造特色鮮明的社團活動環境。每年校園文化藝術節都不斷創新形式、擴大影響;校園文學社、紅領巾廣播站等堅持定期開展活動,陶冶學生情操;以演講賽、經典誦讀等特色活動,努力拓展文化內涵,打造精神高地。
(三)做實心理健康陣地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通過課堂、心理咨詢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繼續完備學生心理健康室建設, 逐步摸索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三、教師隊伍好。我們始終堅持抓班子、帶隊伍,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把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重心,不斷提高教育代化的水平。
(一)抓好素質提升這步棋。一是理念先引。組織教師政治理論學習、理論講座、教師教研教改經驗介紹等多種形式,使全體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與時俱進,緊跟現代教育的發展潮流;繼續推進“五帶”、“五有”、“五讓”的課堂教學原則,解決課堂教學從“教法”向“學法”的轉變。二是活動搭臺。組織教師參加研討會、交流會、培訓班、優質課和課件大賽,促進教師把握教育發展的方向,順應時展的要求,全力投入新一輪課改,為新課程的實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三是總結提升。教師結合課改實驗、教學實踐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經驗總結;開展課堂創新教學活動,以同學科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組內的“激活課堂、精致教學”的活動;組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黨員教師上一節校內示范課,樹立榜樣作用。四是借鑒推廣。積極利用學校資源,開展班主任工作、教研組活動研討沙龍、優秀備課組作備課活動展示等活動,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全面提升學校的教科研水平。
(二)抓好師德建設這步棋。一是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央、教育部以及兵團、師關于師德建設的文件、規定,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政策導向,使師德內容入耳、入腦。深入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教師法》和其他相關教育法律法規。開展廉潔教育進課堂活動;要求教師結合本職工作寫出自己的教育感言并匯編成冊,作為教師自己教育教學的行為準則;組織全校教師參加教師應知應會法律法規知識測試活動;二是進一步完善了各類考核、評價辦法,在教師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大師德份量與考核分值,專業技術職務年度考核和評優評先,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三是完善師德師風檢查制度,主動聽取社會各界及群眾對師德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堅持開展學生評教活動,設立“校長信箱”、“行風評議信箱”、“校長電子信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全方位、多層面的監督約束。
(三)抓好“藍青工程”這步棋。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我們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機制。采取政治上嚴格要求、業務上悉心指導、工作上壓擔子、思想上常鼓勵、生活上多關心的做法,通過開展“藍青工程”,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幫教對子,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大力開展青
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基本功大賽,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四)抓好推優幫困這步棋。我校在新課程教學的改革實驗中,注意發揮黨員教師、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的作用。設立“黨員模范崗”、“黨員能手崗”、“黨員幫困崗”,讓黨員在教改中起示范作用。開展“幫扶工程”, 針對學習困難者、網絡癡迷者、家庭離異者、心理障礙者、經常違紀者開展幫扶活動,關愛他們的學習、生活,尊重他們的人格,貼近他們的心理,引導他們走上正軌,起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積極效果。
四、校園文化好。以突出軍墾文化特色、挖掘和豐富小白楊戍邊文化,來提升校園文化的整體品位,展示兵團學校的精神風貌。
(一)培育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學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確定為“凝煉小白楊戍邊文化的精粹,譜寫新時代兵團教改的華章”。為了深刻體現積極向上的精神,學校將自己的校訓凝煉成“兵毅至神,國學達心”,在教風中突出“愛生”這個核心,在學風中抓住“愛學”這個決心,在教風中體現了“愛國”這個忠心,從而讓忠誠奉獻的思想教育細化到教師的行為準則中,并且用自己的正確認識和良好品行教育下一代,滋育兵團后來人發揚光大忠誠奉獻的品格。
一、影視賞析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的作用
(一)影視欣賞在心理健康教學中的應用更加符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其心理特點是喜動不喜靜;喜歡直觀生動的圖片視頻,不喜歡單調抽象的文字。而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緒情感以及故事情節,能夠直觀、生動、有趣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能夠讓學生體會人物個性,體驗模擬生活情境的過程;能夠帶給學生心靈的觸動,起到積極、正面教育的目的。
(二)影視賞析可以彌補中職心理健康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中職心理健康教學方法有時無法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如知識點講授較為枯燥、抽象,較難激發他們的興趣,也較難讓學生體驗到知識點所表達的內容;案例討論不直觀、形象,會降低學生的參與度;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由于學生的害羞、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學生人數較多和場地限制,教學秩序不好控制,往往會使體驗的效果下降。這時可應用影視賞析,能夠使角色的模擬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直觀明了,從而彌補其他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三)影視賞析的應用研究可以填補中職領域有關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影視賞析應用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的相關文獻較少,進行此方面研究可以填補該領域的空白,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為提高中職領域的心理健康教學方法的效果提供借鑒。
二、影視賞析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的實施對策
影視賞析應用于教學并不意味著每節課都進行影視播放,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教學內容要符合德育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能為了播放而播放。
(一)根據教學課題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影視作品
筆者曾做過調查,學生喜歡的影視作品主要集中在喜劇類、科幻類和愛情類,但作為教學內容不能任由學生喜好決定,聽之任之,應明確教學目的,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進行選擇。如《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群調皮搗蛋、厭學逃學的孩子,在新班主任的音樂熏陶之下,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糾正自己不良行為習慣,重新燃氣生活的希望,是一部陶冶人心靈的勵志影片,較適合中職生在心理調適方法課題中觀看。又比如《阿甘正傳》讓我們直面生活中各種問題,追求自己命運,探索自己價值觀的故事,適合學生在直面挫折課題中觀看。
(二)選擇影視片段,針對性進行故事案例分析
討論分析案例時,沒有必要整個影片全部播放或解釋,可將影視作品中重要的案例表現部分,利用剪輯軟件對影片進行剪輯摘錄,為學生呈現具體的癥狀表現或改善措施。如講到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涉及精神病與一般心理問題的區別時,可剪輯《愛德華大夫》中的精神病表現(罪惡綜合癥);在職業心理壓力調適時,剪輯《普拉達女王》中一段女主角被老師呼來喝去的片段;在情緒調節時,剪輯《武林外傳》中郭芙蓉發火時說出“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的畫面等等。通過剪輯視屏,直觀呈現教學內容主題,引起學生的共鳴,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體驗案例中的情感。
(三)選擇影視作品要足夠深刻,能夠觸動或震撼學生心靈
影視作品五花八門,并不是什么影視都能拿來使用,不能過于超脫,甚至使學生看過就忘;作品在人物的性格、情感表現要給人印象深刻,要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如新加坡青春電影《小孩不笨2》描述的親情、友情、師生情與中職生的實際情況非常相似,較適合中職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觀賞;片中很多幽默的橋段,不僅讓學生開懷大笑,吸引他們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思考,探索自身的行為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促進親子關系的改善。這樣的影視作品不僅能加深印象,還能給學生心靈觸動,啟發他們改善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四)選擇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防止誤導學生
中職學生思維比較偏激,對事物的理解非黑即白,容易走極端,甚至是悲觀(中職學生常接觸網絡上一些負面新聞,自身又常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看待),因此給學生呈現模棱兩可價值觀的影視作品,往往會帶給他們消極的影響。如《沉默的羔羊》描述一個心理醫生是變態吃人殺人魔的故事,卻給觀眾造成心理醫生都有心理病、都是變態的錯覺,甚至從此以后害怕心理醫生;影片中一些血腥、驚悚的畫面會帶給學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不適合正處于價值觀剛要形成的中職學生觀看。我們可以選擇像《隱形的翅膀》這樣的作品,通過一個失去雙臂的女孩活生生的勵志故事,給學生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不斷克服生活困難的榜樣,這種榜樣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奮發向上,思考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從一個殘疾人身上學到的勇氣和毅力。
(五)播放影視作品,要注重引導學生“賞”和“析”
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不高,心理健康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懂得“賞”“析”影視作品,提高審美能力。賞不是看完、笑完就算,要理解影視作品中傳遞的情感和主題,品味作品的意境。在這過程中,中職學生未必什么都能看清楚明白,心理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析”作品。首先教師在播放影片之前,教師自身要懂得賞析作品,了解作品的相關背景,如作者簡介、人物關系、角色演繹、傳遞思想等方面的信息,在播放過程中為學生解析;并通過解析過程,引導學生自己解析作品,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倡導的“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影視賞析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及評價
筆者在福建理工學校三個新生班級中進行實踐,經過一個學期的跟蹤研究,影視賞析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的應用取得了成效,主要從學生的觀后感、復習時對影視作品相關心理知識的印象、座談時對課堂的評價三方面獲得。
(一)學生對影視作品感受強烈,付之筆端
在收集上來的學生觀后感中,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影視作品的喜愛、感悟、震撼。如《阿甘正傳》的觀后感就有學生提到“上帝是公平的,它給予我們磨難,也給予我們希望”“我們應當一步一腳印踩出屬于自己的生活奇跡”“學習阿甘對朋友、對愛情的那份真”“像阿甘一樣,做一個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人,才會覺得人生是美好的,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在《小孩不笨2》的感后感中學生提到“小孩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理解和信任,不僅僅是物質需求,還有父母的陪伴”“初看很搞笑,越到后面越笑不出來,我長時間的沉默,有心酸、感動和悲哀”“沒有溝通注定會產生沖突,換位思考很重要,小孩也要多一點時間和父母相處”“我們自己也應該努力,不能自暴自棄”等等。說明影視作品對學生的心靈觸動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內心感受充分說明學生體會到了影視作品傳遞的信息,達到教學設定的目的。
(二)學生對影視作品的相關心理知識印象深刻
期末復習本學期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學生對有播放影視作品的相關知識點印象特別深刻,說明影視作品中形象、生動、直觀的呈現讓學生容易接受,并與學生在思想認知上形成統一,讓片段記憶長留學生的大腦,這與中職生不專注、一學就忘的習慣形成反差,說明影視作品對印象、記憶的影響巨大,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