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12: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建筑設計標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設計人: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管理規定》。
1.2國家及地方有關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設計項目的內容:名稱、規模、階段、投資及設計費等見下表。
第三條 發包人應向設計人提交的有關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設計人應向發包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
第五條 本合同設計收費估算為 萬元人民幣。設計費支付進度詳見下表。
說明:
1.提交各階段設計文件的同時支付各階段設計費。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施工圖的同時結清全部設計費, 不留尾款。
3.實際設計費按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設計概算)核 定,多退少補。實際設計費與估算設計費出現差額時, 雙方另行簽訂補充協議。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發包人責任:
6.1.1發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設計人提交基礎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限負責。發包人不得要求設計人違反國家有關標準進行設計。
發包人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規定期限 15天以內,設計人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設計人員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發包人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所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設計人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或另訂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發包人應按設計人所耗工作量向設計人增付設計費。在未簽訂合同前發包人已同意,設計人為發包人所做的各項設計工作,應按收費標準,相應支付設計費。
6.1.3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交付設計文件時,如果設計人能夠做到,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設計人支付趕工費。
6.1.4發包人應為派赴現場處理有關設計問題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l.5發包人應保護設計人的投標書、設計方案、文件、資料圖紙、數據、計算軟件和專利技術。未經設計人同意,發包人對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復制或向第三人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發包人應負法律責任,設計人有權向發包人提出索賠。
6.2設計人責任:
6.2.1設計人應按國家規定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及發包人提出的設計要求,進行工程設計,按合同規定的進度要求提交質量合格的設計資料,并對其負責。
6.2.2設計人采用的主要技術標準是:
6.2.3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
6.2.4設計人按本合同第二條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進度及份數向發包人交付資料及文件。
6.2.5設計人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后,按規定參加有關的設計審查,并根據審查結論負責對不超出原定范圍的內容做必要調整補充。設計人按合同規定時限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本年內項目開始施工,負責向發包人及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處理有關設計問題和參加竣工驗收。在一年內項目尚未開始施工,設計人仍負責上述工作,但應按所需工作量向發包人適當收取咨詢服務費,收費額由雙方商定。
6.2.6設計人應保護發包人的知識產權,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轉讓發包人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并給發包人造成經濟損失,發包人有權向設計人索賠。
第七條 違約責任:
7.1在合同履行期間,發包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未開始設計工作的,不退還發包人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7.2發包人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設計人支付設計費,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設計人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發包人。發包人的上級或設計審批部門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發包人均按7.1條規定支付設計費。
7.3設計人對設計資料及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由于設計人員錯誤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損失,設計人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直接受損失部分的設計費。損失嚴重的根據損失的程度和設計人責任大小向發包人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由雙方商定為實際損失的 %。
7.4由于設計人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設計資料及設計文件的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7.5合同生效后,設計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應雙倍返還定金。 第八條 其他
8.1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派專人留駐施工現場進行配合與解決有關問題時,雙方應另行簽訂補充協議或技術咨詢服務合同。
8.2設計人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發包人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本合同第四條規定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份數超過《工程設計收費標準》規定的份數,設計人另收工本費。 8.3本工程設計資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設計人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發包人需要設計人的設計人員配合加工定貨時,所需要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8.4發包人委托設計人配合引進項目的設計任務,從詢價、對外談判、國內外技術考察直至建成投產的各個階段,應吸收承擔有關設計任務的設計人員參加。出國費用,除制裝費外,其他費用由發包人支付。 8.5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本合同內容以外的工作服 務,另行支付費用。
8.6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8.7本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應及時協商解決。也可由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調解不成時,雙方當事人同意由 仲裁委員會仲裁。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仲裁機構,當事人又未達成仲裁書面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8.8本合同一式份,發包人份,設計人 份。
8.9本合同經雙方簽章并在發包人向設計人支付定金后生效。 8.10本合同生效后,按規定到項目所在地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審查部門備案;雙方認為必要時,到項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簽證。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8.11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有關協議及雙方認可的來往電報、傳真、會議紀要等,均為本合同組成部分,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12其它約定事項:
發包人名稱: 設計人名稱:
年月日:
建筑設計標準合同范文二發 包 人: 設 計 人: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筑工程設計市場管理規定》。
1.2 國家及地方有關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 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設計項目的內容:名稱、規模、階段等、投資及設計費見下表。
第三條 發包人應向設計人提交的有關的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設計人應向發包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
第五條 注:1. 按照付費次序支付各階段設計費。
2. 最終設計費按施工圖面積核定,在第四次付費時一并結算,多退少補。
3.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 發包人責任:
6.1.1 發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設計人提交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限負責,發包人不得要求設計人違反國家有關標準進行設計。
發包人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期限15天以內,設計人按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設計人員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 發包人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所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設計人員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協議(或另訂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發包人應按設計人所耗工作量向設計人增付設計費。 在未簽合同前發包人已同意,設計人為發包人所做的各項設計工作,應按收費 標準,相應支付設計費。
6.1.3 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時,如果設計人能夠做到,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設計人支付趕工費。
6.1.4 發包人應為派赴現場處理有關設計問題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1.5 發包人應保護設計人的投標書、設計方案、文件、資料圖紙、數據、計算軟件和專利技術。未經設計人同意,發包人對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復制或向第三人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發包人應負法律責任,設計人有權向發包人提出索賠。 6.2 設計人責任:
6.2.1 設計人應按國家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及發包人提出的設計要求,進行工程設計,按合同規定的進度要求提交質量合格的設計資料,并對其負責。 6.2.2 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
6.2.3 設計人按合同第二條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進度及份數向發包人交付資料及文件。
6.2.4 設計人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后,按規定參加有關的設計審查,并根據審查結論負責對不超出原定范圍的內容做必要調整補充。設計人按合同規定時限交付設計資料及文件,本年內項目開始施工,負責向發包人及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處理有關設計問題和參加竣工驗收。在一年內項目未開始施工,設計人仍負責上述工作,但應按所需工作量向發包人適當收取咨詢服務費,收費額由雙方商定。
6.2.5 設計人應保護發包人的知識產權,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轉讓發包人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并給發包人造成經濟損失,發包人有權向設計人索賠。
第七條 違約責任
7.1 在合同履行期間,發包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未開始設計工作的,不退還發包人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發包人應根據設計人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7.2 發包人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設計人支付設計費,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設計人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發包人。發包人的上級或設計審批部門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發包人均按7.1規定支付設計費。
7.3 設計人對設計資料及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由于設計人員錯誤造成工程質量事故損失,設計人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直接損失部分的設計費。損失嚴重的根據損失的程度和設計人責任大小向發包人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由雙方商定為實際損失的%。
7.4 由于設計人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規定的設計資料及設計文件的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7.5 合同生效后,設計人要求終止或解除合同,設計人應雙倍返還定金。
第八條 其他
8.1 發包人要求設計人派專人留駐施工現場進行配合與解決有關問題時,雙方應另行簽訂補充協議或技術咨詢服務合同。
8.2 設計人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發包人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本合同第四條規定設計人交付的設計資料及文件份數超過合同規定的份數,設計人
8.3 本工程設計資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設計人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發包人需要設計人的設計人員配合加工定貨時,所產生的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8.4 發包人委托設計人承擔本合同內容之外的工作服務,另行支付費用。 8.5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8.6 本合同發生爭議,雙方當事人應及時協商解決。也可由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調解,調解不成時,雙方當事人同意由 綿陽市 仲裁委員會仲裁。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仲裁機構,事后雙未達成仲裁書面協議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8.7 本合同一式份,發包人份,設計人 份。
8.8 本合同經雙方簽章后生效。本合同生效后,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8.9 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有關協議及雙方認可的來往電報、傳真、會議紀要等,均為本合同組成部分,與本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10除雙方簽名外,本合同條款原則上不認可手工痕跡,如確需要對合同內容進行手工增減、改動,須雙方均在手工痕跡處加蓋公章,方能認為手工痕跡有效。
(此下無正文)
發包人名稱:(蓋章) 設計人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法定代表人:(簽字)
建筑設計標準合同范文三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擔 ,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 本合同依據下列文件簽訂: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2國家及地方的有關工程勘查設計管理法規和規章。
1.3建設工程批準文件。
第二條 本合同工程設計項目的名稱、地點、規模、投資、設計內容及標準:
2.1工程項目的名稱:
2.2工程項目的地點:
2.3工程項目的規模:
2.4工程特征及附注說明:
2.5工程項目的投資總額:
2.6工程項目的設計內容及標準:
第三條 甲方向乙方提交的有關資料及文件
第四條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設計文件
第五條 設計費及支付方法
5.1甲方應支付本合同項目的估算設計費為 元。 5.2 支付方法為:
5.2.1本合同生效后七日內,甲方應向乙方預付估算設計費總額的20%,計 元作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設計費)。 5.2.2 乙方提交初步設計文件后七日內,甲方應即再支付估算設計費總額的30%,計 元。(不含定金)
5.2.3 乙方提交施工圖設計文件后七日內,甲方應即再支付估算設計總額的45%,計 元。(不含定金)
5.2.4施工結束后七日內, 甲方應即向乙方結清全部工程設計費。計 元。(不含定金)
5.3 收費說明:
5.3.1 取費計算標準:
第六條 雙方責任
6.1 甲方責任
6.1.1 甲方按本合同第三條規定的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乙方提交資料及文件,并對其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效負責。 甲方提交上述資料及文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內,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交付設計文件時間順延;超過規定期限15天以上時,乙方有權重新確定提交設計文件的時間。
6.1.2 甲方變更委托設計項目、規模、條件或因提交的資料錯誤,或對提交資料作較大修改,以致造成乙方設計需返工時,雙方除需另行協商簽訂補充合同、重新明確有關條款外,甲方應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費。
6.1.3 在合同履行期間,甲方單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未開始設計工作,不退還甲方已付的定金;已開始設計工作的,甲方應根據乙方已進行的實際工作量,不足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一半支付;超過一半時,按該階段設計費的全部支付。
6.1.4 甲方應按本合同第五條規定的金額和時間向乙方支付設計費用,每逾期支付一天,應承擔應支付金額千分之二的逾期違約金。逾期超過30天以上時,乙方有權暫停履行下階段工作,并書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級對設計文件不審批或本合同項目停緩建,甲方均應支付應付的設計費。
6.1.5 甲方要求乙方比合同規定時間提前提交設計文件時,甲方應支付趕工費。
6.1.6 甲方應為乙方派往現場的工作人員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條件。
6.1.7 甲方應保護乙方的設計版權,未經乙方同意,甲方對乙方交付的設計文件不得復制或向第三方轉讓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項目,如發生以上情況,乙方有權索賠。
6.2乙方責任:
6.2.1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內容、時間及份數向甲方交付設計文件。
6.2.2乙方對設計文件出現的遺漏或錯誤負責修改或補充。對于乙方設計錯誤造成的工程質量事故損失,乙方除負責采取補救措施外,應免收損失部分的設計費,并根據損失程度向甲方償付賠償金,賠償金最多與免收的設計費金額相等。
6.2.3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誤了按本合同第四條規定的設計文件交付時間,每延誤一天,應減收該項目應收設計費的千分之二。
6.2.4合同生效后,乙方單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應雙倍返還定金,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賠償甲方損失。
6.2.5乙方交付設計文件后,應參加有關部門設計審查會議及根據審查結論負責不超出原定計劃任務書范圍內的必要調整補充。
6.2.6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擴散、轉讓甲方提交的產品圖紙等技術經濟資料。如發生以上情況,甲方有權索賠。
第七條 其他
7.1乙方為本合同項目所采用的國家或地方標準圖,由甲方自費向有關出版部門購買。
7.2本合同第四條規定乙方交付的設計文件份數超過《工程設計收費標準》規定的份數,乙方另收工本費。
7.3本工程項目中,建筑材料、設備的加工定貨,甲方需要乙方人員配合時,所需費用由甲方承擔。
7.4甲方委托乙方配合引進項目的設計任務,從詢價、對外談判、國內外技術考察直至建成投產的各個階段,應吸收承擔有關設計任務的乙方參加。出國費用,除了制裝費外,其他費用由甲方支付。 7.5甲方委托乙方承擔本合同內容之外的工作服務,另行支付費用。 7.6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時,雙方應及時協商解決。 7.7 本建設工程設計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委托方與承接方應及時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7.8 本合同未盡事宜,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作為附件,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9 其他約定事項 無
7.10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雙方各執二份。建設管理部門備案一份。
7.11 本合同雙方簽章后,在30日內報項目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雙方認為必要時,到項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鑒證。雙方履行完合同規定的義務后,本合同即行終止。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伴隨著綠色建筑材料的研發使用,高品質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應用、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筑標準、法律法規的形成,以及評估系統的更深入的完善,促使綠色建筑投入成本減小,提高了使用率,進而帶動了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的提升,特別是人們的環保意識的不管提高,綠色建筑設計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綠色建筑設計是國際上建筑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目標,因此,探討商業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l綠色節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綠色建筑是指,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時間內,盡最大可能得節約資源,提高現有資源利用率,保證利用最低的污染以及最少的能源來創造建筑物的價值最大化,最終為人們提供綠色、健康、舒適和高校的建筑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建筑之間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良性循環,達到經濟、社會以及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這就對設計有如下幾點要求及原則:
1.1主題和諧
建筑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一種互相約束互相影響的關系。所以建筑物應該與周圍的環境融合,通過和四周的環境和人文背景的相互交融,從而進入一種動態的平衡中,形成一個和諧的建筑群體,這是綠色建筑設計的基礎。對此,在設計之初應該重視應用當地文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資源,體現建筑的地域特色。
1.2降低損耗
我國目前的建筑行業術語高耗能低效率的產業,很多資源和能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引起了很大的損失,損壞了原有的自然和諧環境。因此,在對商業建筑設計中利用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應用最佳的計劃進而提升資源及能源的使用率,節約用水、節省用電、降低房屋的保暖及制冷方面的能源浪費,這些都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環節。應該對建筑耗能的每個環節加以管理,積極應用新型技術、合理使用綠色能源,努力使用自然條件直接獲取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實現建筑與自然和諧共處。
2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及其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1綠色為建筑設計技術的含義
綠色建筑技術指的是使用這一技術建設的建筑,具有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在建筑的生命期限內的各個時期,都能夠對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綠色建筑技術術語技術研發范圍,它也不是獨立于傳統的建筑技術,而是站在綠色環保的角度對傳統的建筑技術進行再次審視,是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有機結合,是與可持續發展的新建筑設計技術相符合的。應用這些綠色技術能夠形成一個適合商業活動的室內空間,進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2.2綠色建筑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2.1.節地和室外環境
在對節地和室外環境的評價過程中,項目主要應該從四個方面對綠色建筑的空間利用進行設計和考慮主要為噪聲、場地通風、優化設計和日照環境的模擬分析;室外地面透水性的設計和場地生態景觀建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結合場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情況,設計適當的綠化方案來保護場地的環境。幕墻光要盡量避免污染,玻璃的可見光放射率要小于零,從而防止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觀的照明要保證沒有直射光射入,對溢出建筑物范圍的光線要進行有效的限制,在商業建筑的主要道路沿線,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綠化帶的設計,以減輕噪聲對場地環境影響;商業建筑物內部車行道和人性道路的鋪設都應該使用透水磚,停車場如果是地面的,需要使用植草磚設計。這樣能夠降低熱島效應,地下水涵養率也會增加,地表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保證透水地面設計面積至少為室外地面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
2.2.2.資源和能源的節約及效率的提升
商業建筑的設計中,能源利用評價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對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技術進行考慮:外墻與室內墻面的報溫措施要做好;其中外墻使用性能高的節能玻璃和外部遮陽組件,并且利用節能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等手段來提高商業建筑的節能率;窗墻比和建筑朝向要控制好;如果空調系統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應該使用可調新風比或全新風措施;排風系統使用排風熱回收裝置;使用高能效比空調機組;建筑需要的熱水利用市政熱網蒸汽凝結水余熱來提供,也包括水泵和電梯等節能設備;商業建筑的照明利用節能燈具進行控制。
采取自然通風模擬的方式對建筑幕墻的開啟位置進行優化,同時對室內自然通風狀況也要進行優化,建立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冬季的迎風面風壓很大,就需要提高外窗氣密性,以此來降低冷風滲透而造成的采暖能源消耗;利用新風熱回收措施、可調新風比措施和變頻調節措施對空調設備的能源消耗進行控制,以節約系統能源消耗;生活熱水等熱源的提供可以采用蒸汽凝結水的余熱來提供,根據商業建筑的結構、照明和采暖空調系統等系統設備進行考慮,最大限度提高節能率,利用對系統設備、遮陽和建筑等方面進行優化,使商業建筑的總消耗能源低于國家標準,或者低于備案節能標準值的百分之八十。
3.水資源的利用和節約
商業建筑工程項目的水資源利用與節約項目,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分析:節水管材、計量水表和管件的充分利用;綠化帶的灌溉利用微灌或者噴灌方式以達到節水目的,節水器具的使用需要按照用途來確定計量水表的使用;利用水質監控設備、精華設備以及雨水凈水系統設計;并且在綠化中的灌溉方式采取微灌和噴灌方式,最大程度對雨水和蒸汽凝結水進行回收并用于綠化使用。
2.2.4建筑材料資源的利用
一般在選擇建筑材料時應該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盡量使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可以節省開支投入;選擇高性能建筑材料,能夠保證建筑質量;可以選擇可循環再利用的新型材料,對環境的破壞性小;建筑空間應該使用較為靈活的隔斷,這種隔斷對于商業活動非常適用。商業綜合建筑的適合做通過復合空間設計,使用靈活的隔斷,將室內空間的靈活性展現出來。
2.2.5室內環境質量。
建筑內應該與建筑的里面設計遮光反光板相結合。分部位進行照明管理并優化采光設計;研究建筑空間內每個功能區域的噪音來源,科學安排有噪音的功能區域,對隔音設計進行優化;在建筑設計及構造設計中憑借仿真模擬途徑對通風進行設計優化;建筑空間內視野的優化設計:中央空調系統使用可以單獨啟動和調節溫度濕度的空調尾端,同時在人員比較集中的部分安置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系統,確保人民能夠在舒服健康的空間內進行商業活動。
3.結束語:
綠色建筑設計在商業建筑設計中應用有利于設計工作人員更加靈活地提出更優的設計方案,能夠客觀全面地掌握并清除建筑耗能形勢和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并取得比較理想的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為商業建筑的健康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城市商業活動是以追求最高利潤為目的的,這是商業設計選址與布局的經濟原則。同時,顧客是商業活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與城市人口分布形態密切相關。
城市商業中心的形成和發展是城市、社會、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綜合作用的產物,按其相互作用的規模和范圍的層次來分,可分為宏觀的社會經濟影響,中觀的空間區位條件和微觀的空間模式三個不同的層次。
商業設施選址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一項長期性的投資,直接關系企業經營的戰略決策,是零售企業貫徹以消費者為中心觀點的重要體現,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也是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的重要依據。
商業設施的選址應該考慮以下因素:(1)客流規律;(2)交通狀況;(3)商業環境;(4)地形特點;(5)符合城市規劃要求。
一、客流規劃是選擇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商業中心是消費中心。
從經濟效益上講,商業中心必須滿足整個城市消費市場的要求,爭取盡可能多的顧客;從成本效益上講,要爭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利城市的各種基礎設施。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間形態是商業中心形成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1)相同客流規模的不同地區,因客充的目的、速度、時間不同,對選址條件有不同差別。
在商業集中的繁華地區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購買商品為主流,或是與購買商品有聯系的觀光瀏覽,為以后購買作準備,這類地區的客流特點一般是速度緩慢,停留時間較長,流動時間相對分散。
有些時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人口的職業分布、收入狀況、年齡也是影響購買能力、購買習慣的主要因素,必須加以考慮。前者可以作為商業規模的主要參考指標,后者則除影響規模之外,還決定了商業的特色和內容。
(2)選擇店址需要調查分析街道兩側的客流量規模,選擇客流較多的街道一側。
(3)選擇店址要分析街道特點與客流規模的關系,街道交*路口客流最多,是選址的最好位置。
(4)對于大型的購物中心和商業街,除了被動適應客流規律之外,還可以在原有路網基礎上加以改善開發,選擇有開發前景的區域,開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統,主動地引導客流,制造客流,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環境。
二、交通狀況城市道路交通是聯系顧客與商業設施的載體。
因此,它是制約商業聚集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商業活動的經濟原則要求有盡可能大的吸引范圍,保證盡可能多的顧客方便地到達商店。因此商業設施的選址必須是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地點。在商業的追求最大貨物銷售范圍的原則下,選址應使交通費用達到最小。所以商業中心交通可達性最佳的實質是:所有購物出行者到達中心的出行時間總和最小。
三、商業環境選擇店址應考慮設店地點附近的商店的規模和數量。
如果在同一地區內已有過多的同行業商店,勢必影響商店的經營效果,此為趨異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顧客希望就近廣泛地比較選擇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購足所需的商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趨勢,相鄰而廟,此為趨同性。
一般來說,比較專一的商品,顧客希望有廣泛的比較和選擇余地,希望有集中的專門店。這種顧客以購買一類商品為目的,對商業氣氛、娛樂性、環境沒有過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較其質量、價格等因素。
另外一此顧客,購物的范圍比較雜,也比較隨意,或完全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當然不會去逛上面提到的結構單一的商業區,而是希望到集購物、娛樂、休閑等需要為一體的綜合商場。一般大商場就是以此為目標而設置的,盡可能豐富功能來滿足這類顧客的要求。
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賴于為其他原因而來的顧客,如商業中心區的小型商店設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經營小商品,以品種齊全而取得優勢。或開辦大商場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務業,有的經營連帶消費商品的商店相互鄰攔,互為補充,便利顧客。
建筑給排水設計是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是設計人員進行設計的技術依據和準則,正確理解和運用現行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是設計人員能夠設計出符合工程建設規定控制的質量標準、系統合理并能達到預期使用功能的產品的關鍵。
1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應用存在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建筑給排水技術標準有幾百種,分為四級兩類,四級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兩類即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另外還有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用于設計參考的還有建筑給排水設計手冊和各種技術措施。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往往對這些標準、手冊和技術措施不能明確地界定和在使用上不能準確地把握。審圖人員在審圖時常常發現設計人員在寫設計依據時出現下列問題:1、重要規范漏寫;2、把技術措施當作設計依據寫;3、寫了與本工程無關的規范;4、所列舉的不是最新版本的規范。還有對于規范的地位、層次不能很好地理清,導致所寫的設計依據層次混亂等問題。另外,對于規范條文理解和應用有誤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體設計質量。
2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體系
建筑給排水設計標準體系分為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專用標準三個層次。
2.1基礎標準
是指在某一專業范圍內作為其它標準的基礎并普遍使用,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術語、符號、計量單位、圖形、模數、基本分類、基本原則等的標準。如給水排水制圖標準、給水排水設計基本術語標準等。
2.2通用標準
是指針對某一類標準化對象制訂的覆蓋面較大的共性標準。它可作為制訂專用標準的依據。如通用的安全、衛生與環保要求,通用的質量要求,通用的設計、施工要求與試驗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術等。
2.3專用標準
是指針對某一具體標準化對象或作為通用標準的補充、延伸制訂的專項標準。它的覆蓋面一般不大。如某種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及質量驗收的要求和方法,某個范圍的安全、衛生、環保要求,某項試驗方法,某類產品的應用技術以及管理技術等。
現在將給排水設計中最常用的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及專用標準列舉如下:
基礎標準
序號
標準名稱
標準代號
1
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
GB/T50001-2001
2
給水排水制圖標準
GB/T501062001
通用標準
序號
標準名稱
標準代號
1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3-2006
2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
3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9
4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
5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
GB50045-95
專用標準
序號
標準名稱
標準代號
1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3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50140-2005
4
氣體滅火設計規范
GB50370-2005
5
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151-92(2000年版)
6
高倍數、中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196-93(2002年版)
7
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338-2003
8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193-93(2010年版)
9
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
GB 50364--2005
10
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GB50400-2006
11
游泳池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
CJJ122-2008
12
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
CJJ140-2010
13
住宅建筑規范
GB50368-2005
14
住宅設計規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
GB50038-2005
一、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體系分為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專用標準三個層次[1]。
1. 1基礎標準
基礎標準是指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術語、計量單位、符號、圖形、模數、基本分類、基本原則等的標準[2]。在某一專業范圍內普遍使用的標準的基礎標準例如《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
1. 2通用標準
通用標準一般是指為標準化對象制訂的共性標準,具有廣泛性,涵概率比較高,適用的方面比較廣,也可以作為專門使用的標準與依據,比如具體的衛生與環保要求、施工要求管理技術等,通用標準主要有《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1. 3專用標準
專用標準指的是針對標準化對象的通用標準的補充與延伸的專項標準,覆蓋面較小。比如適用于工程的規劃、施工等步驟的質量驗收要求與方法,關于衛生、環保的要求與規定也屬于專用標準的范疇。
二、關于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體系的應用分析
2.1要做好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的協調
建立健全的建筑給排水體系是建筑設計工程的基礎,在室內給排水環節,需要遵循我國建筑室內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完全落實好建筑給排水設計步驟與應用程序。近年來,我國經過一系列的建筑給排水項目的實踐,吸取了豐富的經驗,矯正了相關的錯誤,并緊跟國際的科學技術,借鑒國外的優秀的案例與經驗,結合實際進行給排水的具體設計。
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一直結合實際的需求,進行科學化的體系構建。我國的建筑由于需求量巨大,對于排水資源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建筑給排水設計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實踐人員的經驗與專業知識建立完備而合理的排水設計體系,加快建筑給排水設計工作體系的完善。
2.2規范設計標準,保證居民生活
隨著經濟體系日益完善與進步,對于建筑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系統的智能化發展使當前發展的趨勢。對于高層建筑需要考慮防火設計,避免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我們應規范設計標準,提高標準體系的執行力,對于建筑設計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協調與兼顧。這就要求相關建筑管理與設計人員遵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規范,健全高層建筑的管道體系,同時要將防火設計作為設計的重點來抓,保證室內良好的排水性,可以利用防火套管等措施進行防火,保證人們生活的安全性。
常見的民用住宅建筑的建設中要將生活給排水設計作為重點,我國建筑的排水設備地漏裝置不合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在設計中應把握用戶需求,按照設計規范標準對地漏裝置進行合理的設計,尤其是陽臺、衛生間等地方的地漏設計。
在建筑空間設計地漏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應對管線的沉積性進行檢驗,不能忽視這個重要的環節,以防有害氣體的產生,對人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我國的很多建筑設計都忽視了地漏設計,尤其是裝修過多次的建筑,容易造成地漏數量的減少[3],一旦缺少地漏裝置的支持,就會水分滲入地板,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損失與影響。
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要按照設計的規范標準進行管線的布置,先根據實際情況排水管線位置的確定,利用設計標準體系進行規范,保證管線處于適當的間距。同時要注意普通塑料排水管道的使用,防止因其管壁太薄而發出共振噪音,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建筑給排水應用方案的更新
在建筑物設計施工中,要遵循以用戶的實際需求為基礎,保護用戶自身的利益,為用戶提供便利與人性化的服務,實現建筑給排水施工中所有環節的協調。
對于高層建筑要合理的進行消防系統的設計,按照排水設計規范進行設計與施工,工作,使用合適型號的排水管,有效的對火災情進行控制。對于塑料排水管要進行管徑的控制,還要根據實際需求設立消防水泵,保證居民建筑物內部的消防水栓的安全設計與施工,有效的對火災蔓延進行防治,提現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與經濟性。
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要對地漏設計進行優化,按照我國的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進行實施與設計,控制地漏水封的深度,與防涸功能的相適應,摒棄傳統的
地漏設計的應用。在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對于特殊地段應采用特殊的地漏設置
比如在淋浴間工作中,可以采用DN75型號地漏,將地漏與存水彎配合使用,不提升了美觀性,還對水封深度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給水管設計中需要采用正規化的土建支模,為了防止建筑在澆筑過程中出現滲漏,土建施工過程中就可以采取相關的措施比如預埋套管的方式防止漏水現象的發生。排水管道在材料選擇上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選用特殊的隔音材料,管道在施工中也可以加入減壓閥門,從而更好的防止了共振噪聲的產生,為人們創造一個寧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在建筑物設計中還應結合節能性分析,近年來,太陽能環保系統的設置為建筑設計增加了可持續發展性,節水型器具的廣泛普及與運用,有效的節約了水資源,并減少了人們生活的經濟開支。建筑設計人員應把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作為根本,嚴格按照規范設計標準進行建筑給排水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四、結束語
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應嚴格遵循規范設計標準,同時要考慮節能設計原則。進行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的控制有利于保證建筑設計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健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體系,落實好相關的建筑給水排水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我們應協調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各個環節,以人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為基礎,在實踐中逐漸發展與完善建筑給排水工程的設計體系。
參考文獻:
(1)社區日間照料設施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建設任務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指出: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主要面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提供服務。而社區日間照料設施的建設是實現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基本保障。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把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設施,納入小區配套建設規劃。本著就近、就便和實用的原則,開展全托、日托、臨托等多種形式的老年社區照料服務。其中社區日間照料設施是“十二五” 重點建設任務。到2015年,增加日間照料床位和機構養老床位340余萬張。
(2)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設施仍存在規劃和建設方面的不足
近年來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養老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規模不斷擴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逐步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著缺乏統籌規劃、總量不足、設施簡陋、功能單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優惠政策落實難、市場監管有待加強等問題,需要認真加以研究解決。據北京市老齡辦統計,北京市城鄉已先后建設社區托老(殘)所4397個。但目前,部分托老所閑置,多數托老所混同于社區活動站,為老服務功能尚未完善。
(3)各地方積極推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
2013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并提出“必須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m2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到2020年,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要覆蓋所有城市社區。各地方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來促進社區日間照料設施的建設。以北京為例,北京民政部門將通過租金補貼等多種形式,在新建居民小區和老舊小區“找地兒”,普建社會托老所,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全面落實《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設計指標》的規定,新建小區配置的養老服務設施,采取無償使用或通過建設支持、租金補貼等方式,統一移交到民政部門,用于社區養老服務。老舊小區按照規定,將改造中擴建、騰退的設施改建成社區托老所。
2圖集的編制原則
(1)統籌性原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屬于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應遵循居住區規劃和老年人設施規劃相關指標要求,與社區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2)經濟性原則――圖集應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保持一致,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與其他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資源整合或共享。
(3)適用性原則――日間照料中心的功能及空間設計應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基礎,滿足日托老年人的照護服務需求。合理確定各類用房功能及面積,保障使用。
(4)靈活性原則――充分考慮日間照料中心建筑結構選型、空間布局的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需求,為今后功能變更或改造做出預留。
3技術考察及調研情況
(1)收集技術資料情況
本圖集主要參照的技術資料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43-2010)(下簡稱《建設標準》)。其重點針對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內容、建設規模、面積指標等制定了全國統一標準,是確定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水平的重要依據。本圖集的編制主要以《建設標準》為基準,對相應的功能空間提出設計要求,并給出不同類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設計方案。
本圖集收集的其他技術資料包括:
國內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相關養老服務設施的設計圖紙、實景照片等。主要通過調研的途徑獲得。
國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或相關設施的設計標準、設計圖紙等。主要通過文獻查閱的方式獲得。
(2)調研情況總覽
編制組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赴上海、北京、大連、長沙、蘭州5地開展了實地調研,共考察了14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含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并訪談了多位地方民政局相關領導。調研信息匯總如表1。
調研中了解的情況及發現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日間照料中心的普遍規模偏小,面積范圍通常在幾十平方米到幾百平方米,一般不超過《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中的三類建設指標(750m2),遠小于二類(1085m2)、一類指標(1600m2)。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人數通常不超過30人。多為舊建筑(如空置的公共建筑、居委會、住宅等)改建而成,或是與社區或街道中的日間照料中心多與居委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合建。相關數據情況見表2。
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對象多為健康、自理的老人,主要解決其就餐和白天活動問題。以上海為例,設施無車接送,老人必須自行到達和離開(或由其家庭成員接送)日間照料中心。以蘭州為例,部分日間照料中心由于缺乏專業的醫療保健、居家養老等設施和人員,暫時不能針對半失能、失能老人以及失智老人提供服務。
日間照料中心常會出現一室多用的情況,例如活動室兼做餐廳、休息室(圖1)。南方地區(如上海、長沙)的休息室通常不設床,而是采用躺椅、折疊椅、休息沙發,供老人午睡休息(圖2)。北方地區(如大連)單獨設置的休息室雖然布置了床,但利用率并不高(圖3)。
沐浴間、公共衛生間設備條件較為簡陋,無障礙設計不到位(圖4~6)。
由于日間照料中心的規模較小,因此通常不會單獨設置廚房。以上海外灘社區為例,是幾家日間照料中心或社區助餐點共用一個社區廚房,每天午餐、晚餐由廚房統一配送(圖7)。
日間照料中心的室外空間普遍有限,活動場地狹小、局促,部分無停車場地。
(3) 典型調研案例分析――上海詠年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設施基本信息:
上海市外灘社區詠年樓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是一家公辦公營的養老服務機構。這家機構是由非政府組織(NGO)上海新途健康促進社和上海外灘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聯合創辦的服務于失智、失能老人及家庭照料者的項目。由政府出資和協調,新途健康促進社組織策劃,利用外灘社區的街道居委會舊樓進行改建而成。日間照料中心位于建筑的首層,面積約150多m2,能容納20位老人在此活動。目前實際使用人數為16人。具體信息見表3。
該設施主要服務對象為本社區內生活較為困難的老人,比如家里住房緊張、經濟收入不高或者獨居生活有困難的人,也接收失智和半護理老人,但由于設施無車接送,街道環境也無法做到完全無障礙,所以老人(或其家庭成員能夠協助老人)必須自行到達和離開日間照料中心。
服務內容:
早上9:30左右,老人陸續到達設施后,工作人員開始為老人讀報,講新聞,并組織老人集體做操;中午11:00前后,由附近的助餐點(集中廚房)送來午餐,工作人員分餐后并安排老人吃午餐;就餐后至下午2:00為午休時間,老人可以自由選擇在休息室或多功能廳進行休息。下午2:00~4:00為自由活動時間,老人們可以進行看電視、聊天、打牌等娛樂活動。在告知工作人員的情況下,老人可以自由使用設施內的洗浴設備。下午4:00以后,安排老人吃晚餐,其后老人就可以自行回家。
建筑空間及使用現狀分析:
日間照料中心共一層,面積約150m2,包含活動室(兼餐廳),開敞式廚房,衛生間(含洗浴功能),休息室,及辦公室(圖8)。
GB50189-2005的頒布與實施是為了規范全國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提高公共建筑能量利用率,從根本上扭轉公共建筑能量浪費的局面。GB50189-2005共分5章和3個附錄,總計條文93條。其主要內容反映在第4章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第5章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節能設計。GB50189-2005用兩條途徑(兩種方法)進行節能設計,一種為規定性方法,如果建筑設計符合GB50189-2005第4章中對窗墻比等參數的規定,同時也符合第5章強制條文的規定,那么,設計者可以方便地按所設計建筑的城市(或靠近城市)查取GB5018-2005中的相關表格,得到護結構節能設計參數值,按此參數設計的建筑即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規定;另一種為性能化方法,如果建筑設計不能滿足第4章中對窗墻比等參數的規定,必須使用權衡判斷法通過計算判定護結構的總體熱工性能是否符合節能要求,權衡判斷法需要對全年采暖和空調能耗計算,以確定該建筑的節能設計參數。規定性方法操作容易、簡便;性能化方法則給設計者更多、更靈活的余地。
GB50189-2005給出了節能設計計算參數,如室內采暖設計溫度、新風量設計。在加熱的情況下,室內溫度每降低1度,能耗可降低5%~10%。根據溫度與節能的關系可以設置溫度,但同時還要考慮室內的功能劃分,不同室內,溫度規定在不同的范圍。
熱傳系數對建筑耗能影響很大,寒冷地區,護結構熱傳系數限值要求較高,夏熱冬冷地區,主要考慮隔熱,綜合我國不同地區的情況,本標準認為屋面傳熱系數定為0.7w/(m2?K),外墻為1.0w/(m2?K)較為合適。
對于建筑在設計時要對平面、朝向、太陽輻射、通風等對能耗的影響進行分析,降低冬季采暖的能耗,盡可能利用太陽能取暖,多獲得熱能,降低熱損失。夏季最大限度地減少熱對室內溫度的影響,通過自然來降溫冷卻。建筑的朝向是獲得足夠的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風并防止太陽輻射,要想真正做到通過建筑物朝向獲得夏季防熱,冬季保溫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朝向,尤其是根據本地區或本地址的特性選擇朝向,盡可能避免東西朝向。建筑物的體形越復雜、護結構面積越大,傳熱損失或受熱影響就越大,因此,在設計體形時,要多方面考慮其耗能與體形的關系。
近年來,公共建筑的窗墻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窗戶越來越大,這是由于人們希望公共建筑更加明亮,建筑整體更加美觀,建筑視野更加寬闊,但窗戶比墻體傳熱能力高許多,要想維持室內正常溫度,需要采暖設備和空調的工作才能達到。本標準對窗墻比進行了規定,不大于0.7。
有些建筑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和保持建筑整體風格,整個建筑設計成全封閉式,或外窗開啟率逐漸下降,這種做法不利于室內空氣的流通和散熱,室內溫度、濕度完全靠采暖和空調控制,不利于節能。
GB50189-2005還對采暖通風及空氣調節節能設計進行了規范,比如對空調冷負荷進行逐時計算,作為施工時依據,避免裝機容量大,投資成本高,能量消耗增加等想象,熱水集中采暖系統是比較合適的節能措施。
GB50189-2005中附錄A是關于建筑外遮陽系數計算方法;附錄B是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計算;附錄C是建筑物內的空調冷熱水管道絕熱厚度表,該表是從節能的解讀出發,按經濟厚度的原則制定的。
GB50189-2005對檔案館建筑的啟示
GB50189-2005于2005年7月實施,其中10項條款為強制性條文,用黑體字注明,必須嚴格執行。建筑設計時必須要滿足各式各樣的規范,其中包括建筑設計的規范,節能規范,結構的規范等,是強制性的,這些規范有很多條文和基本內容與建筑可持續發展相關,比如施工圖設計階段,必須進行熱負荷和逐項逐時的冷負荷計算。其中很多條款并不是強制性的,只起規定或建議的作用。
而對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比如我們國家推出了中國綠色標準標識,覆蓋了住宅、公共建筑。GB50189-2005的許多條款及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屬于強制性是強制性的,因為對于目前整個基本建筑行業的現狀來講,滿足基本要求規范前提下,強制要求所有建筑項目都朝這個標準靠,可能有一定的困難,要有一個逐漸進步的過程。另外,國家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比如住宅,對于風環境、自然采光、通風、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等等都有很明確的指標,國際通行的評價標準也基本如此,都有相當多非常明確的指標。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25-2000)為強制性標準,見下表。其中對檔案館館址、面積、建筑設計、用房、建筑防護等作了規定。強制性標準要求在設計和建設時需要滿足標準的要求,但從實際情況看,每一項都符合JGJ25-2000很難做到,與其這樣,倒不如將此標準中的部分條款定為強制性條款,如防震等級為7級可列為強制性條款,部分內容只作為規定或建議,尤其是如今后加上節能評價參數,可否考慮將其列為非強制性標準或條款。因為各級檔案館建筑基礎條件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其節能的目標。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25-2000)實施已有10年時間,按標準建設的要求,標準實施5年后可以修訂。JGJ25-2000部分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建筑的要求。如通風方式,過去主要采用的是自然通風,現在很多檔案館是利用空調系統進行通風,通風的計算方法也不同,通風量的規定不統一無法指導實際操作。另外JGJ25-2000缺失部分內容,對指導目前檔案館建筑設計規劃和建設有一定影響。比如建筑節能參數、節能建筑設計計算方法、節能措施如冷暖設備、通風、遮陽節能等都沒有涉及。近些年來,檔案館的業務工作也做了部分調整,建筑用房功能需要重新考慮和定位,比如數字化業務是目前檔案館正常工作任務之一,建筑用房需要將其考慮其中。這些內容的調整、補充都需要在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中體現出來。
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25-2000)需要參考GB50189-2005的部分內容,但要考慮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保存對象的特殊性。檔案館建筑設計時需要考慮節約化、有利于檔案保存、無害化、集約化。這些原則服務于可持續檔案館建筑
的最終目標。實現檔案館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以建筑結構功能的靈活使用、可拓展性與現實可行性為基本準則,實現最大限度的統一;節能降耗,盡量減少營運成本是檔案館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講究環境效益是檔案館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標準;結構化綜合布線是滿足圖書館建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國的傳統檔案館建筑或藏書樓建筑,比如北京的皇史成、需要關注它的護結構、采光、通風、照明,是否做到防光,是不是自然的對流,建筑方向是不是南北,防潮。現代檔案建筑對防光、防潮、采光、地面承重、密閉與通風等有一定的要求,在建筑設計時要考慮這一特點。
檔案館建筑的節能措施
GB50189-2005節能的目標是在保證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與未采取節能措施相比,全年采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50%。第一個階段,到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爭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夠達到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的標準,同時,全國城鎮建筑的總耗能要實現節能50%;第二個階段,到2020年,要通過進一步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使全社會建筑的總能耗能夠達到節能65%的總目標。
節能檔案館的功能是要實現在沒有使用任何采暖或制冷設備的前提下,讓一年四季的室內氣溫盡可能地維持或接近檔案庫房保管的要求范圍內,即溫度14℃~24℃(±2℃),濕度45%~60%(±5%)。這一基本原理可以運用在每個檔案館,并能指導以盡可能小的功率和能耗設計滿足的檔案館建筑的要求。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寒冷地區,冬季時間長,不論是冬季采暖,還是夏季防熱,都離不開能源,怎樣使冬季室內熱量傳出的少一些,夏季室外熱量傳人的少一些?采暖能耗投入非常大。低溫對紙質檔案、膠片檔案、磁性載體、光盤等保存是非常有益的,在冬季,對于夏熱冬暖地區的檔案館可以不使用采暖設備,對于夏熱冬冷地區的檔案館,盡量低標準地使用采暖設備,只要保證室內溫度不在0℃以下即可。對于單獨的檔案庫房,可以整體關閉采暖設備或盡可能降低采暖溫度,對于檔案庫房與辦公樓在同一樓的檔案館,可以完全或部分關閉采暖設備。我國北方檔案館冬季遇到的突出問題是檔案館建筑濕度嚴重偏小,這與使用采暖設備息息相關,采暖時間越長,采暖設置的庫內溫度越高,濕度會越小,庫房內長期濕度低,會導致紙張水分減少,紙張發脆,嚴重影響紙張壽命。尤其是冬季的長期干燥和夏季的濕度增大這種忽高忽低的變化對紙張檔案的長期保存是非常不利的。冬季可以適當降低室內溫度,保證一定濕度,不但有利于保存檔案,還有利于節能。
人們對夏熱冬暖地區,從3月到6月,9月到11月,室外溫度不高于28℃的天數占總天數的比例較大,有的可達60%以上,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室外溫度達到控制室內溫度的目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空調運行的時間,節約能源,同時也不會影響檔案館保存的檔案。
檔案館建能源消耗最大的是采暖和制冷空調,其次是照明,前者約占60%~70%,而采暖和空調耗能中,50%以上是被護結構傳熱而消耗,要做到節能,需要從護結構設計和照明措施等入手。
減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積和加強圍護結構保溫,以減少傳熱耗熱量;提高門窗的氣密性,以減少空氣滲透耗熱量。在減少建筑物總失熱量的前提下,盡量利用太陽輻射的熱和建筑物內部的熱,最終達到節約采暖設備供熱量的目的。對于采暖供熱系統來說,建筑節能的主要途徑:改善采暖供熱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管理,以提高鍋爐的運行效率;加強管道的保溫,以提高室外管道的輸送效率。
節能是點點滴滴的行為。新加坡用雨水收集系統灌溉花草節約了大量的淡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新館裝置“雨水采集系統”,―方面回收生活用水,一方面收集雨水,經過處理后,用于衛生間沖洗和園林綠化灌溉等方面,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在檔案館建筑的周圍種植綠色植物,尤其在建筑物的東西墻方向種植高大的綠樹,一方面可以遮擋陽光,另一方面可以明顯改變空氣質量;沈陽市圖書館在屋頂種植草坪和花草,也起到了屋頂隔熱的作用;有的單位將空調熱回收,節能約25%;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新館設計中除廣泛使用室外低負荷太陽能供電系統,為路燈、庭院燈、廣告燈路牌導向燈提供照明電源外,還安裝了大量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利用玻璃窗來收集太陽能,解決圖書館白天的照明問題。湖北省圖書館面積10萬平方米,空調耗能是“大戶”。為此在設計時考慮了兩種空調模式“接力”省電:中央空調冷熱系統采用地源熱泵,節能40%。到峰谷電價最低值時,再“切換”到冰蓄冷系統空調,可以省電費30%。
按照瑞士的標準。完全依靠技術,節能率達到60%-70%不是夢想。檔案館建筑節能設計除了上面談到的護結構,照明節能也是一條途徑。檔案館照明規定應選擇白熾燈,從實際使用情況看,很多檔案館選用日光燈。日光燈照明發光度高,均勻,但釋放紫外線。近些年來,節能燈越來越普及,被應用于室內照明。節能燈的最大優點是節省能源,一般可以達到節能80%,而在公共建筑特別是檔案館還為被采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人們還未建立節能的意識。
中圖分類號:TL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LEED背景介紹
LEED標準是由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是目前在世界各國的各類建筑環保評估、綠色建筑評估以及可持續性評估標準中,被認為是較完善、較具影響力的評估標準。
LEED主要通過六個方面進行評估:可持續性建筑選址、有效利用水資源、能源和空氣環境、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質量以及革新技術。該評估體系主要涵蓋新建建筑(LEED-NC2.2)、既有建筑(LEED一EB)、商業裝修(LEED-C1)、建筑結構(LEED-CS)、住宅(LEED-HOME)、社區規劃(LEED-ND)等方面。本工程屬于新建建筑,即采用LEED-NC2.2~認證系統標準。而LEED—NC2.2認證系統標準的分布如下:可持續性選址20%(14分)、材料與資源19%(13分)、節水7%(5分)、能源與環境25%(17分)、室內環境質量22%(15分)、創新與設計7%(5分),共計69分。根據分數,分為:通過(26~32分)、銀獎(33~38分)、金獎(39~51分)、白金獎(52~69分)。從中可以看出,就給排水專業而言,LEED—NC2.2認證系統主要在可持續性選址以及節約水資源兩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H工程在設計立項之初,就制定了達到LEED金獎和綠色建筑三星認證的目標。作為集團公司總部辦公大樓,地處該城市的中心位置,是一幢設施完備、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公司總部辦公大樓。項目建筑面積13萬m2,地下3層,地上11層,建筑高度50m。,
2、可持續性選址
可持續性選址包括環境破壞與侵蝕控制、場址選擇、城市改造、污染地再開發、可供選擇的交通設施、減少場地對環境的影響、雨水管理和綜合利用、景觀設計和降低熱島效應、光污染的減少。結合H工程的實際情況,與給排水專業相關的是雨水管理和綜合利用。LEED要求除去開發后年平均雨水中80%的總固體懸浮物(TSS),實施雨洪管理方案,降低不透水鋪裝,實施過濾和分離,使得平均年降雨徑流的90%得到處理,并且所實施的雨水管理措施應使得雨水流失在速率和流量方面減少25%。該工程采用雨水回用系統,增加屋頂花園和地面植被的種植,降低不透水的路面鋪裝,通過土壤和植物來收集和處理雨水,同時攔截污染物,保證平均年降雨徑流的90%得到收集和處理回用。
2.1 H工程建設前后的非滲透率(見表1)
表1H工程建設前后的非滲透率
2.2計算高峰徑流量
該地區的暴雨強度公式為:
(1)
式中q——暴雨強度,L/(s·100 hm2);
P——設計重現期,a
t——降雨歷時,min。
經計算得,該地區1年重現期的暴雨強度q=221.92 L/(s·100 hm2)。
根據雨水流量計算公式:
Q=K1qψF (2)
式中Q——雨水設計秒流量,L/s;
K1——考慮屋面蓄積能力的系數,本計算采用Kl=0.9;
q——設計暴雨強度,L/(s·100 hm2);
ψ——徑流系數;
F——匯水面積,hm2,計算結果見表2。
表2雨水徑流流量計算結果
通過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通過雨水回用系統,增加屋頂花園及地面植被的種植,降低不透水的路面鋪裝等方式,實現了雨水管理和綜合利用,達到LEED要求。
3、節約水資源
3.1 LEED認證要求
節約水資源包括節約景觀用水、廢水利用等方面。LEED認證對該項要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效澆灌技術或者使用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進行澆灌,以達到與一般方法相比節約50%飲用水。
(2)減少市政自來水的使用量并將建筑廢水排放量減少50%。
(3)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中規定,設備性能作為基準采取措施使建筑的總用水量(不包括澆灌)比建筑基準用水量減少30%,只包括下列潔具:沖水便器、小便器、盥洗水嘴、淋浴器和廚房水槽。
3.2采取的設計措施
根據上述幾點內容,本工程采用了如下設計來滿足要求:
(1)工程用水來源為市政自來水和經過再生回用的生活污水、空調冷凝水和雨水。在地下室設置中水處理和雨水回用機房,并進行中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統。
(2)衛生器具選用新型節水型產品。水龍頭選用節水陶瓷型,大便器選用節水型4.5 L水箱,小便器選用延時自閉式沖洗閥,洗手盆選用限流節水型裝置。
(3)冷卻塔采用節水型冷卻塔,要求飄水少,補充水量小于循環量的1.5%。冷卻水進行循環使用,用自來水作為冷卻塔的補充水并設置計量裝置。設組合式冷卻塔組,并進行水量的重復應用,節約水資源。對冷卻循環水系統設置自動化學加藥裝置進行水質穩定處理。對空調冷凝水進行回收利用。
(4)采用變頻給水系統。
(5)對消防水池進行循環處理,保證水質,減少排放的水量。
3.2.1 中水及雨水回用系統
由于中水、雨水回用系統需要一定的機房面積,而建筑設計希望能滿足業主的最大需求,因此地下室機房面積緊張,本工程采用了中水、雨水一起處理的方式,并采用了技術較先進、占地面積小的MBR處理工藝。整個處理流程見圖1。特別要指出,2010年12月1日實施的《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5.1.15條:建筑或小區設有雨水回用和中水合用系統時,原水應分別調蓄和凈化處理,出水可在清水池混合。該條文是希望能夠優先采用雨水回用。本項目設計是在2006年,當時規范并沒有執行,而且通過計算并考慮到該城市是一座缺水城市,本工程設計了雨水蓄水池容積為300m3,遠遠大于MBR處理池、清水池的體積,并且通過液位控制和閥門控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兩種水源進行切換。這應該與《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5.1.15條的宗旨相符,當然這一設置對控制系統有一定的要求。
圖1 中水、雨水回用處理工藝流程
3.2.2衛生器具節水量分析。
H工程采用節水型衛生潔具的用水量計算見表3。計算得平均年總用水量為12250 m3,其中用中水替代的沖廁用水為6050m3。
表3節水型衛生潔具用水量計算結果
按照常規用水量計算結果見表4。計算得平均年總用水量為13900 m3,其中,用中水替代的沖廁用水為7700 m3。
表4按常規用水量計算結果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
綠色建筑設計是當前建筑設計的主要觀念和重要方向,其主要內核就是在建筑設計中盡量利用可再生資源和材料,在不違背自然現象和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在不破壞環境、不浪費材料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建筑設計的節約資源和對環境的保護。綠色建筑設計要遵循生態保護、能源高效利用、環境維護、經濟適用等原則,使建筑設計盡可量地貼近自然,回歸到環境之中,形成建筑與自然、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暖通空調系統是建筑的功能系統,進行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同樣需要實現綠色設計的方向,這樣才能在踐行綠色建筑設計的同時,將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推向科學、合理可持續的高度。
二、綠色建筑標準下暖通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供暖方面存在的問題
1、規范對供暖系統的熱力入口處有相關規定,即要求在熱力入口的供回水
總管上設置溫度計、壓力表、除垢器,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要裝設熱力計。但是當前許多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會經常不考慮入口設置,而僅僅考慮入戶熱力裝置的設置。
2、暖通空調設計時不考慮人口數量,設計存在諸多隱患。這主要表現在兩
個方面:
第一,設計時忽略居民房屋供暖系統的合理性;第二,出于縮短工期考慮,設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會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危害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
3、樓梯間散熱器立支管設計存在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工程將將樓梯間散熱器和相鄰房間散熱器設計為共同使用一支立管,這樣的設計會埋下一定的隱患,即樓梯間供暖出現故障,那么便會影響到其他相鄰房間的供暖。
4、帶底層商鋪住宅供暖設計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將底層商鋪和上層住宅的供暖系統設計為一個共用的系統,而不是彼此相互獨立的系統。這樣設計的后果是底層商鋪數量一旦增加,就會暴露出共用一個供暖系統的麻煩,這樣會大大影響上層住宅的采暖效果。
(二)空調通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1、制冷機裝機容量指標估算不準確
對制冷機裝機容量的指標估算不準確是空調通風方面設計的常見問題。這樣會導致制冷機裝機容量偏大,從而大大降低制冷機的效率,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2、保溫材料選用不當
保溫材料選用不當也是較普遍的問題。市場上保溫材料品種眾多,在選擇時要考慮其使用壽命、使用場合、費用和施工難易等多種因素。3、水泵揚程選擇不準確
在我國,水泵揚程設計存在差異很大的現狀,大的設計差異是不符合規定的,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革。
4、防火、防煙閥設置不合理
在空調通風系統的防火和防煙閥設計時存在著混合使用的情況,防火閥和防煙閥設計不合理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后果,即會導致在火災時火勢沿通風渠道蔓延的后果。[1]
三、綠色建筑標準下暖通設計應注意事項
(一)設計原則與要求
1、設計原則
(1)綠化性原則
首先,對材料的選擇要注意環保性,一旦材料選擇不當,會對暖通空調性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阻礙整個暖通系統的正常運行,進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因此,要就地取材,重視材料的選擇,多使用可再生資源,盡量選擇環保、質優的保溫材料,嚴禁使用HCFCS與CFCS。
其次,便于回收與再利用。暖通空調設計與綠色建筑的回收再利用有密切關系,所以說,暖通空調需要為獨立的系統結構,大部分零部件能夠更換、拆卸。眾所周知,暖通空調的系統比較龐大,在運行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能夠通過零部件拆卸,進行設備的保養與維修,促進其可回收利用。
(2)節能性原則
綠色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因此,在暖通空調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制冷系統、采暖系統、通風系統的消耗能源問題,注意建筑物內外部環境的協調一致性,盡可能使用高性能材料與可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從而降低環境污染與能源浪費。
(3)再循環利用原則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途徑就是循環再利用,這不等同于原材料的重復性使用,而是將暖通空調系統中報廢的材料、設備統一進行回收,再輸送到相應工廠,變廢為寶,進行再循環利用,有效實現原材料、產品、廢品、原材料良性運轉的過程。
2、暖通空調設計的要求
第一,設計人員必須熟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11/T825-2011)及《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11/938-2012)要求。在設計過程中,注意貫徹國家的環保政策與技術政策,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綜合考慮綠色建筑的使用壽命以及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建筑物使用之間的辯證關系,與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相吻合,進一步實現環境效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第二,暖通空調設計需要結合當地環境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建筑物標準、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
第三,在暖通空調設計中,需要掌握高新科學技術,重視能耗軟件以及CFD模擬軟件的應用,設計暖通、辦公、照明的合理比例,設計建筑物形式、體形系
數、朝向、窗墻等因素,設計良好的室內外通風環境等等。
第四,暖通專業人員必須認識到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本專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充分考慮節約能源與環境質量等方面要求,并與其他專業相互配合,認真做好方案的篩選、技術選擇,不斷優化設計方案,進一步滿足星級評價標準的需求。
(二)暖通空調設計技術
1、有效利用自然通風
在綠色建筑系統中,利用自然通風是改善空氣質量、降低能耗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軟件分析,進行自然通風設計。比如說,日本很多建筑物都采用自然通風系統,有效避免了過渡季節的空調使用。夏季晚上停運空調后,有效吸入夜間冷空氣,降低空調的啟動負荷。英國設計人員通過五個煙囪的設計,在無風環境下,充分利用煙囪頂部引風機以及煙囪效應,將新鮮空氣帶入室內。
2、優化冰蓄冷系統
通過優化冰蓄冷系統,能夠進一步降低電能用量,降低能耗,提供高經濟效益。在夜間,把冷量在水中蓄積,在白天用電高峰期釋放冷量,降低電費開支。同時,冰的蓄冷量要超過水蓄冷量,且熱損失比較小。在1℃~4℃冷水環境下,可降低風機動力,采用低溫送風,有效起到制冷調節的效果。整個系統COP值不斷提高,特別是夜間溫度較低時,COP更高。制冷機處于滿負荷狀態,設備利用率、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應用地源熱泵
2界定居住空間設計中健康標準的重要性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間健康標準已經迫在眉睫。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破壞也日趨加劇,健康問題將是21世紀的重要命題之一。居住空間中健康標準的構成應以標準化的考核來界定,不僅可以提供一個完整清晰的科學數據參照,還對居住空間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
1)人體健康的要求。
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員關心的問題,而居住空間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因子,更是會激化人與居住空間之間的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增大,人會自動的遠離環境或改造成新的環境。不同人群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會更加嚴格,例如:患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結核、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這類人群對空氣質量比一般人要求會更高。
2)整體(社會)節能減排需求。
居住空間由不同屬性的客觀物質構成,有些則是不可再生資源。從長遠的規劃和科學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資源,不僅可以提高居住環境的質量,同時也能節約物質資源,減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社會在不斷地向前進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最終將會被拆除丟棄,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建筑環境垃圾。若從設計開始就將觀念與標準植入其中,就無形中節省了社會的物力、財力和資源。
3)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人們的意識觀念在不斷地向前推動,對居住空間中的客觀物體標準也會更加嚴格,提前做好健康標準界定,不僅在發展方向領先世界,同時也在資源上做到節約。保留那些暫且不開發物質資源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3居住空間中健康環保指標的構成
1)空氣質量。
空氣在所有空間中擴散流動,是人們密切接觸的生活要素。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節能減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閉程度不斷增加,人均占有面積相對較小,加上空調通過降低通風率來維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會導致室內與室外空氣的交換量減少,使居住空間內一些污染物的濃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間中的空氣污染如今也像外環境污染一樣,給人們帶來許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間的空氣質量是健康標準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2)通風量。
通風量即從外界進入空間的總氣流量。居住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建筑的圍合空間,需要被輸送一定量的新風以改善居住空間空氣質量。保障通風量是改善居住空間環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將通風量引入居住空間的健康指標是很恰當的。保證居住空間中所需的通風量不僅可以將室內污濁的空氣及時的排出,引進新鮮空氣,加強空氣流動,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期間也有一定新鮮空氣的交換和補充。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質居住空間環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3)采光量。
采光量即空間所進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間的采光可以分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來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線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從視覺和心理上切實地感受到居住空間的和諧與溫馨。太陽光可以殺死居住空間空氣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如今大量的裝修設計隨意封閉窗戶或者減少開窗面積帶走了明媚的陽光,居住空間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居住空間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重要組成元素。
4)裝修及裝飾材料污染控制值。
裝修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居住空間內的空氣質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裝修材料是居住空間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就當前充斥在中國市場的各個品牌的裝修材料來說,很多都不能達到環保標準,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項目超標問題很普遍。目前市場狀況并不樂觀。要想真正還原健康的居住空間,就必須細化裝修材料的控制標準并將其作為重要指標加入健康標準的界定中。這樣不僅能在行業中提供有效的依據,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材料生產上所忽視的問題。
4在設計中具體的實施要求
1)設計觀念的轉變。
從居住空間的設計上來說,健康標準的界定不僅僅是對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體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轉變。在設計開始實施階段就把健康和環保理念作為出發點和目標運用到設計中去。因為節能、低碳、環保設計已經是現代設計發展的主流趨勢。
2)自然元素的還原。
居住空間健康標準的界定還應該強調自然元素的還原。將人們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還原。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可以考慮窗戶的開啟面積,經過不斷的采集數據并將這一數據做到科學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風換氣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間內的自然采光系數即室內全天光照度與室內距離采光窗中點地面1m高、1m遠的采光天然光照度應不小于1%,居住空間的窗地比不應小于1/8等等。
3)裝修及裝飾材料合理選擇及使用。
居住空間在入住前都要進行裝修和裝飾。而現今大多數人在此方面往往過度裝修,只顧追求居住空間的奢華與美觀,而很少考慮布局和材料應用的環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裝修材料像隱形殺手一樣進入居住空間。不論是像花崗巖這樣的自然材質,還是經過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強的放射性,運用在居住空間的設計中會對人的健康有潛在的威脅。另外,在裝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夾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為粘合劑的重要成分隱藏在板材的夾層中。隨著室溫的上升,甲醛釋放到空氣中的濃度就會增加。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對身體的損害都是致命的。設計師應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環保知識。在設計中推廣綠色設計。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間環境作為衡量工程質量的重要指標。優先選用有環保標志的綠色環保材料,并進行綠色施工,改革傳統落后的施工工藝。
4)施工過程中的檢測與考核。
居住空間存在的問題很多是在設計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國外的一些小學在施工和設計中都非常重視過程中的材料考核與檢測。在每個環節都有專業的團隊制定一系列的環保健康標準來規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間中我們也可以適當合理的采納這樣的模式,依照具體完善的健康指標,將這一合理的數據真正的運用到居住空間的健康環境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