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學基礎知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0 17:12: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管理心理學基礎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管理心理學基礎知識

篇(1)

1.1 臨床資料 從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本科行心臟直視手術后帶氣管插管回ICU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5~74歲,體重15~68 kg。心功能(NYHA)Ⅱ級15例,Ⅲ級11例,Ⅳ級8例。其中行VSD 9例,行 ASD 6例,行MVR 11例,行 CABG 2例,行TVR 2例,行PDA 2例。均在全麻中低溫體外循環下行心內直視術,術后回ICU機械通氣4~72 h,平均(12±2.4)h,達到同樣的拔管指征及時給與拔管。

1.2 拔氣管插管指征及方法 34例患者均采用同樣的拔管前后干預措施和傳統的方法拔氣管導管,即當循環功能穩定,自主呼吸有力、平穩,血氧分壓與吸入氧濃度比值250~300時,逐步撤機;在停用呼吸機改用普通吸氧半小時后,抽查血氣分析結果達到拔管指征時給與拔管。拔管方法是在患者呼氣期,一邊進行吸痰,一邊將氣管導管拔出。拔管前后持續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節律、同時抽查動脈血氣分析;拔出后及時給與口腔護理和霧化吸入含有激素的霧化液,以防氣道粘膜應激反應而致呼吸道梗阻,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聽診兩肺呼吸音,持續監測血氧飽和度,加強胸部物理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拔管前后患者的心率、血流動力學和動脈SpO2變化見表1。

表1

拔管期間患者的心率、血流動力學和動SpO2變化(x±s,1 mm Hg=0.133 kPa)

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

HR(次/min)72.3±10.5103.6±12.7**92.1±7.2**85.5±6.6*79.2±7.0

SBP(mm Hg)123.2±11.4148.7±5.9**143.6±14.8**137.5±15.7*127.8±14.9

DBP(mm Hg)74.8±5.995.2±5.7**85.8±11.1*78.5±10.8*77.9±10.1

SpO2(%)98.88±1.2194.58±1.33*90.89±1.97**92.65±1.53*96.85±1.77

注:與拔管前相比**P

表2

拔管期間患者不適反應的發生率(n=34)

惡心疼痛嘔吐呼吸道梗阻心電圖ST段的改變

例數24271385

不適反應發生率(%)7081392314

由表可以看出,心率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 min分別上升29%、20%(P0.05);收縮壓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分別上升16%、13%(P0.05);舒張壓與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上升21%(P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2.118

3 護理體會

3.1 與非心臟手術患者相比,心臟直視術患者有更嚴格的拔氣管插管(拔管)指征和拔管禁忌證。

心臟直視術均采用氣管插管內全麻,術畢帶管回ICU。馮靖王永武等研究表明[1],心臟術后低心排死亡患者中大多發生于術后在2~6 h,為此,心臟術后常常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6 h以上,病情嚴重者適當延長輔助呼吸時間。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血氣分析結果,決定是否拔管,如患者神志清,對簡單指令有反應,自主呼吸平順有力,雙肺呼吸音對稱無異常,血流動力學穩定,生命體征平穩,沒有難以控制的心率失常,T>36.5℃,無高熱,心包或胸腔引流出血量

3.1.1 小兒心臟直視術后的拔管特點 “快車道”心臟手術在20世紀90年代備受關注,維持拔管后血流動力學穩定是手術成功的關鍵[2]。方才研究[3]嬰兒體外循環(CBP)心臟手術后早期拔管對減少或避免留置氣管所引起的損傷和并發癥及減輕患兒的不適有重要意義。但本研究發現,應嚴格掌握早期拔管的禁忌證,如患兒術前已有明顯的肺部疾患或已發生嚴重呼吸系統并發癥;心臟畸形復雜;CBP時間過長或中發生意外情況,出現低心排綜合征;術后疑有滲血或出血需觀察和大量輸血者;出現嚴重心律失常者等。

3.1.2 術后肺動脈高壓者的拔管特點 本組患者中40%的患者出現術后肺動脈高壓,為防止肺動脈高壓危象的發生,筆者延長呼吸機輔助呼吸到48~72 h,逐步減少輔助呼吸次數,平穩過渡;同時注意吸痰要正確,盡量減少刺激,輔助呼吸超過72 h者行氣管切開輔助呼吸。

3.1.3 在冠狀A搭橋術后拔管的特點 早期拔管是否增加術后心臟缺血的危險性,加重心臟負擔是臨床關注的熱點之一,國外學者研究和本研究表示[4]:在冠狀A搭橋術后,早期拔管與常規拔管在術后心肌缺血的發生率和血流動力學參數上差異無顯著性。

3.2 與非心臟手術全麻拔管相比,心臟手術后拔管對心血管反應的影響更大。

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在拔氣管時出現心動過速及血壓上升超過正常人,有人認為與兒茶酚胺的釋放有關[5]。心臟術后患者因血中兒茶酚胺類水平較高,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對缺氧、吸痰和拔管的刺激敏感性高,在拔管時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和外周阻力增大,肺動脈阻力增高,嚴重者出現肺動脈高壓,因而使拔管的心血管不良反應更加強烈。同時,在拔除心臟手術患者氣管導管時,一部分患者的心電圖ST段也發生改變,改變程度也較非心臟手術患者嚴重。心臟手術患者拔管時的這些不良反應,除以上因素外,還與多種因素有關:①疼痛的刺激可引起患者焦慮、煩躁,甚至躁動使肌體氧耗量增加;②手術對組織的損傷能使外周痛覺感受敏感化,甚至超敏感化,一旦有輕微的刺激即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反應;③焦慮、緊張情緒、麻醉過淺、吸痰肌力恢復、導管刺激和拔管操作的刺激均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漿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從而導致心血管的不良反應;④拔管方法不同致氣道反應不同。全麻術后拔管是采用邊導管內負壓吸引邊拔出導管的傳統拔管法[6],其目的是盡量吸盡氣管及口腔內殘留的分泌物,保證拔管后呼吸通暢。事實上,心臟術后患者因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對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而用此法拔管時更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墜引起呼吸道梗阻,發生SpO2下降和低氧血癥等不良現象。

3.3 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3.3.1 做好心理輔導,解除焦慮、緊張情緒 通過心理疏導,降低患者術后止痛藥的需求及使用,必要時適當使用抗焦慮藥,以減輕疼痛的發生。

3.3.2 正確使用鎮痛藥,控制疼痛,穩定血流動力學 術后疼痛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還可影響其康復。臨床證明,心外科所有患者均不可避免運動和咳嗽痛,且疼痛的強度更強,時間更持久。拔管時有81%患者有疼痛,其中9.5%有嚴重疼痛。因此鎮痛是預防拔管不良反應的重要問題之一。于文剛等研究證明[2],PCA不僅可以明顯減輕疼痛,而且可穩定血流動力學,維持心功能,不失為一種可常規應用的好方法。我們經過實踐證明,手術結束前30 min開始,直至術后48 h,靜脈使用自控鎮痛泵治療,能有效控制傷害性刺激的浸入,阻斷生理疼痛轉為病理性疼痛,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過度興奮,防止血壓升高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的發生,對維持全麻術后氣管拔管期間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小劑量的芬太必可有效地減弱拔管的心血管反應,使用安全方便,鎮痛效果確切。

3.3.3 高血壓患者拔管時對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余樹春等研究發現[7],酚妥拉明和利多卡因聯合應用可發揮各自的作用特點,有效預防高血壓患者拔管引起的不良反應。對肺高壓者,可選用選擇性作用肺A且對心肌抑制的藥。也有人在拔管前經鼻滴入0.02%Ni有效預防拔管時的不良反應。

3.3.4 改進拔管的方法 全麻術后通常采用的傳統拔管法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墜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葉青山等采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法為非心臟手術患者拔管[8],因為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拔管后肺臟仍處于正壓擴張狀態,通過肺的赫氏反應,患者拔管后的第一個動作是呼氣動作,利于舌的活動,且由于拔管過程中的正壓氣體沿氣管壁與氣管導管之間的間隙快速沖入口腔,將殘留于上述間隙及口腔內的殘留分泌物一并吹離氣管及咽部,拔管后給麻醉者提供充分的時間進行殘留分泌物吸引,患者也有充分的余地調整舌的活動,不易發生呼吸道的堵塞。臨床結果也表明,此法能降低拔管后發生氣道不暢,SpO2下降和吸O2的發生率。心臟術后患者因血中兒茶酚胺類水平較高,肺動脈處于高應激狀態,對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此,筆者認為此方法對心臟術后患者也可試行,但有待于進一步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1] 馮靖,王永武,蔡建志,孫益峰.小劑量米力農對重癥辨膜病患影響.鐵道醫療,2001,29(1):14.

[2] 于文剛,孫曉燕,尹燕偉.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1,37(2):143 144.

[3] 方才,楊氨.心臟手術后選擇性早期拔管臨床經驗.中華麻醉學雜志,1997,17:174.

[4] 汪祖巾,陰澤民,張文頡,等.快通道心臟麻醉與術后早期拔管及術中知曉.山西醫藥雜志,2003.32(3):197 198.

[5] 穆玉英,楊小東.自控鎮痛對全麻術后拔管期心血管反應的影響.陜西醫學雜志,2003,32(8):680.

篇(2)

近年來心血管介入術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診斷和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是提示病情變化的危險信號,及早發現、及時果斷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回顧性分析我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共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492例,男356例,女136例,年齡32~81歲,4例發生血管迷走反射出現低血壓,其中1例出現在血管穿刺時,3例出現在拔鞘管后壓迫止血時。3例發生血管夾層出現心原性休克引起低血壓,68例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低血壓。

2 結果

經過積級對癥處理,除1例出現血管夾層的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心率、血壓恢復正常,生命體征平穩,手術順利完成,未出現其他并發癥及后遺癥。

3 相關因素

3.1 血壓降低與血管迷走反射有關。精神緊張,局部疼痛,導管刺激,饑餓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1]。臨床表現為迅速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胸悶,惡心,嘔吐,全身大汗[2]。本組發生4例。

3.2 血壓降低與冠狀動脈病變部位有關。右冠狀動脈近端或前降支近端閉塞,多支血管病變,左主干病變,行干預手術時容易出現低血壓。本組發生16例。

3.3 血壓降低與再灌注。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可出現血壓降低。本組發生19例。

3.4 血壓降低與手術操作有關。我們注意到有一部分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時,尤其是多支血管病變,在造影非相關血管時,可出現一過性血壓下降。另外在導管插入過深或冠脈開口有病變,也可引起一過性血壓下降。本組發生29例。

3.5 血壓降低與藥物。術中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可引起血壓下降。本組發生3例。

3.6 血壓降低與血容量不足。術前禁食時間過長,術中失血及出汗過多等,未及時補充液體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出現血壓下降。本組出現4例。

4 護理對策

4.1 術前護理

4.1.1 心理護理 加強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護理,介紹手術醫生,講解手術簡要過程,術中應注意的事項,如何進行配合,強調一旦有不適癥狀及時通知醫務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要盡量給與解答和滿足,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和精神壓力。

4.1.2 飲食護理 術前根據患者情況酌情進食,一般情況下術前禁食4 h,如因故推遲手術時間,應讓患者適當進食流質飲食,補充營養,保證能量的供給,保持患者的體力和維持正常的體液平衡,減少術中低血壓發生的可能性。

4.1.3 物品準備 備齊術中所需物品,將除顫儀、臨時起搏器、起博電極、急救藥品、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使之處于緊急備用狀態。

4.2 術中護理

4.2.1 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傾聽患者的主訴,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于解決及幫助,如發現患者精神過度緊張,除常規給予鎮靜劑、氧氣吸入外,應派一位護理人員站在患者手術床旁,用交談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給于情感支持。如本組有2例患者躺在手術臺上緊握雙拳,表情緊張,在行右冠造影時,突然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患者主訴胸悶,及時報告術者,停止手術操作,鼓勵患者大聲咳嗽,安慰患者,穩定其情緒,同時靜脈給予阿托品、多巴胺,10 min后心率、血壓逐漸恢復正常,手術順利完成。

4.2.2 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面色的變化,迅速準確提供術者所需物品,及時準確執行醫囑,并做好搶救準備,如發現患者出汗較多,出血較多應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及時提醒大夫,同時加快輸液速度,補充液體,維持有效的循環血量。防止出現低血壓。

4.2.3 密切觀察心電監護及壓力波形的變化,特別是在導管到位、球囊擴張及梗死血管開通的瞬間,最容易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此時應密切觀察心率、血壓的變化,并及時報告術者,出現異常及時配合大夫進行搶救。本組出現的血壓下降大多在這些階段發生,護士及時發現,提醒術者暫停手術操作,并根據病情采取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使患者轉危為安,手術順利進行。

4.3 拔管時的護理 為防止血管迷走反射的發生,拔管前應先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說明拔管的方法,解除其思想顧慮,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護士要準備好搶救物品、藥品,如阿托品、多巴胺、除顫儀等。維持靜脈通道,持續心電監護,拔管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心率、血壓的變化,并與患者交談,詢問有無不適感,以分散其注意力,按壓止血部位要準確,按壓力度以觸到足背動脈搏動為準,局部完全止血后,用繃帶加壓8字包扎,在其上面放1 kg沙袋,給穿刺點固定的壓力,穿刺側肢體制動24 h。拔管后30 min內應密切觀察患者,以防出現低血壓反應,如患者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胸悶等異常情況,立即配合大夫進行搶救。

總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時,出現低血壓將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對此導管室護士必須提高認識,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嚴密觀察血壓,心率的變化,針對患者出現的情況,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從而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療,以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篇(3)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名校展示》(珍藏卷)

以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圖片展示為主,全彩頁印制。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

各地區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機構與各項規章制度;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論性文章;各地區、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總結等。

3.《活動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集錦》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4.《滲透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參與選編》

班級工作滲透,團、隊工作滲透,學科滲透,環境滲透等。

5.《自助型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自助活動精選》

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包括校園心理劇,心理社團,心理協會,心理委員工作,心理超市,心理報刊,心理網站等。

6.《咨詢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案例選集》

心理輔導、咨詢案例。

此套叢書于2008年初啟動,2009年7月之前出版。屆時向交納資料及制作費的學校贈送圖書,并頒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名校證書。

歡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出成績的學校積極參與此套叢書的編輯工作。

聯系人:吳為 吳文慶 王策

聯系電話:010-82563556,13311396959

文圖資料請發電子版至:。郵件主題:×××學校叢書資料。

郵局匯款: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19號外研大廈2512室,郵編100089,吳文慶收

(匯款單請注明寄發票地址、郵編、聯系人及電話)

銀行匯款:戶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

開戶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蘇州橋支行

賬號:11001079800056009860(匯款后將匯款單傳真至010-82562023)

投訴電話:010-82562023

篇(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262-01

一、基本情況

我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2006年度經教育部備案和批準設置的本科專業,2007年秋季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目前已經有人力071班(31人)、人力072班(30人)、人力081班(37)、人力082班(33)、以上班級已畢業,人力091班(36)、人力092班(40),人力101(39)、人力102(32),人力1101(38)、人力1102(32)共計3個年級217人。

二、調查與分析

(一)學生現狀。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江西省內。由于入學前學生對所選專業并不了解,因此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會表現出迷茫的狀態,但是大部分學生在經過專業老師的耐心指導與自己的不斷摸索之后最終都對人力資源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從事人事工作也有比較大的興趣。

(二)師資狀況。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老師主要還是熊斌勇、魏麗紅兩人,其他老師都不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主攻老師。分別有外聘的鄧舸、歐敏等一些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

(三)人才培養方案現狀。

第一,從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來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的具體培訓要求是讓學生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同時接受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巧等專業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可是,在我院的教學計劃中,學院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比較好的學習環境,但是沒有給予學生提供專業技術訓練。

第二,從課程結構來看:我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占畢業總學分的16%,而核心專業課只有4門,總計12學分,僅占畢業總學分的8%。可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課及核心專業課較少,學分偏低,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中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實踐實習內容基本沒有。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與需工作經驗的專業,需要學生親身去企事業單位中體驗,參與和感受人事工作。而此項內容的空白無疑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第三,從具體課程結構看:績效考核與薪酬福利兩個模塊都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模塊,特別是薪酬福利這一模塊。在專業必修課中,我院給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設了一門《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的課程,3個學分,共48個學時。本應該開設兩門課、學時為96學時的課程現在合成一門開,這對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方面必將會造成專業基礎掌握度不夠的不良影響。同時,《管理心理學》本應該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也是從事人事工作必須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之一。但是學院沒有開這門課程,我院這樣的開課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后果,也使我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造成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目前的狀況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不僅僅是單個原因的偏差。因此,我們要想解決目前的難題,真正讓學生滿意,讓學院對日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滿意,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這就需要從多方面著手。

1、明確我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要求,根據培養目標及專業要求盡快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在新的教學計劃里面應該明確規定學生專業技術的鍛煉方向與具體實施方案,增加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踐內容。另外還應該增設《管理心理學》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

2、在學生方面,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入學教育和平時的專業指導。讓學生一進校門就對自己的專業有所了解,同時,專業老師也應該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對學生進行專業性的指導。此外,還應開設更多的實踐鍛煉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能力。

3、在教師方面,首先學院應增加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老師,加強院聘教師的力量,切實給學生專業的教學與指導。因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在招聘專業老師過程中不僅要在學位上對專業老師進行嚴格要求,還應要求專業老師具有從事人事工作的相關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其次,學院應嚴格控制院外聘老師的準入標準。把不能提供優質教學的老師排除在校外。最后,鼓勵我院講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的老師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鍛煉實踐,增加自身實踐工作經驗,這樣不僅對教師授課水平有所提高,還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相關知識。

4、在教學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教師滿意度獎懲制度。我院的教師滿意度測評是考核與評價教師教學的標準,但是在對于這方面的獎懲制度還是單一的,應該根據結果進行獎懲,這樣一來既可以激勵表現好的教學工作者,也可以給表現不好的教學工作者帶來壓力,要求其上進。其次,還應該充分發揮督導的作用。讓督導多出動,監督授課教師的講課質量并提出可行性意見。最后,學院應加強調停課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個人原因會出現調課的現象,避免給學生及教學帶來不良的影響,學院應加強此方面的管理,讓我院的教學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篇(5)

《實驗心理學》(朱瀅編著)、《心理學實驗綱要》(楊博民主編)、《實驗心理學》(楊治良編著)、《實驗心理學》(孟慶茂編著)、《實驗心理學》(張明、張亞旭)等教材在語言心理學、記憶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思維等方面的實證研究篇幅較重,因為教材編制者依托的高校都有非常先進的教學實驗設施,在語言、記憶、注意、思維等方面有很多科研成果,此類學校學生有較多機會參與、觀察相關實驗研究,理解教材的難度較小。但我校屬于財經類院校,沒有可以進行語言、記憶、注意等較為先進的科研條件,如ERP、fMRI等實驗設備,學校從事此類研究的教師較少,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此類研究。在沒有相關科研設備、科研氛圍的前提下,學生要想較好地理解這些專業語言、記憶等研究難度非常大。同時,我校屬于財經來院校,學生對經濟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心理學類相關知識更感興趣,對語言、記憶等偏向基礎心理學的內容缺少學習興趣。因此,本課題組根據院校的設備情況刪除語言心理學、感知覺、記憶等在實驗心理學中的比重,添加一些與經濟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相關的研究。

《實驗心理學》課程重點突出心理學實驗的變量設置部分、實驗設計部分內容的講述[1]。在變量設置部分重點講述自變量、因變量及額外變量的種類及如何盡量減少額外變量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影響。實驗設計種類可以分為被試內設計、被試間設計及混合實驗設計。在講解不同實驗設計類型時,注重結合單因素實驗設計、雙因素實驗設計及多因素實驗設計等內容。

二、教學方法采用問題為中心、小組學習方法,改變以往傳統理論講授的偏向。

篇(6)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文化的迅速發展,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將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他們在學校學習、生活和適應方面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它事關新一代人的素質和民族的未來。

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均在學校等機構配備了專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咨詢師,而在我國由于受到專業人才的限制,相當一段時間內還不可能為各級各類中小學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這就需要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培訓和發展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者。而體育教師在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中,具備比其他學科教師更有利的因素。

一、專業知識的有利因素

鄭維廉博士主編的《青少年心理咨詢手冊》中寫到,從事學校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必備的應用性知識包括:1.應用性發展心理知識。2.對于咨詢而言的人類行為原理應用性知識。3.應用于咨詢的認知心理學原理。4.應用性人格理論。5.變態心理學。6.社會心理學原理。7.對當事人作為一個心、身統一的理解,對人的衛生健康的理解。8.對當事人作為“處在系統中的人”的理解。9.對我們為之工作的特殊人群的要求與問題的理解。10.對咨詢問題本身的動力過程的理解。同時還指出:“對于非心理學專業畢業生的人,首先還要學習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學、普通生理學等基礎課程,只要堅持不懈,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必備的應用性知識是完全可以通過自學為主的方式學到手的。

作為專業體育教師,不但學習了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而且還學習了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運動醫學、人體測量學、營養學等基礎專業知識,特別是體育心理學,它包括了年齡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以及運動心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些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教學實踐為學習掌握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應具備的應用性知識,打下了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這就使得體育教師比其他學科類教師領先了一步,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前提因素。

二、體育教師教學特點的有利因素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產生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一般表現為學習自信心不足,情緒低落和成績下降,思想負擔過重。造成的原因一是來自社會與家長的壓力,二是來自應試學科教師的一些不恰當批評和教育。目前,體育教師所從事的系非應試類學科教學,這一特點使體育教師和學生沒有因“壓力”而造成的對立因素,學生愿意和體育教師交流,這就使得體育教師和學生本身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心理咨詢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帕特森認為: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種人際關系,請注意,我不是說咨詢或治療涉及人際關系,我是說它就是一種人際關系。所以,建立和發展培育這種關系就是心理咨詢的中心。因此,有著與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體育教師,顯然有利于發展和培養這種咨詢關系。其他學科教師就比較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從體育教學的特點來看,體育教師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工作要優先于其他學科的教師。

三、體育教師教學實踐的有利因素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通過給學生傳授體育技能,完成技能規定動作,就是學生克服自身身體差異,實現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并注重培養學生養成正確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意識。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相互溝通的過程,更是一個克服困難、勇攀高峰,磨煉意志的心理歷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指導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美國教育博士珍妮特沃斯和新西蘭資深記者戈登德菜頓所著的《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寫到:人們至少可以從體育教育中得到如下啟示:“所有的體育運動成就者都有夢想,都有遠見和特定的目標。并把那些目標分成幾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學會把目標視覺化,他們將頭腦、身體和行動結合起來。具有激情,通過實干而有所成就。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教練、私人教師來指導,在對待錯誤方面都有極為積極的態度。”因此他們還認為:與許多學科相比,體育運動對人的心理健康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模式。所以說,體育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挫折和困難,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受挫能力。

因此,體育教師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有著較好的平臺和優勢;能更好的為學生的心理健康、適應社會壓力和受挫能力給予積極有效的指導。

參考文獻

[1]顏軍.體育教學心理學[M].神州出版社,1986:68-118.

篇(7)

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主體性教育、成功教育、快樂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模式的紛紛涌現正是為適應經濟的發展而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模式的改革,但不論如何改革,都離不開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面發展,必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學習規律和教學規律。教育心理學正是一門研究“教”與“學”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地方師范院校是為培養地方教育師資服務的。為體現師范性和教育性,培養出合格的中學師資,教育心理學已成為地方師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課程。如何改革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心理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使其在培養肩負未來地方教書育人重任的教師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直是教育心理學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地方院校教育心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地方師范院校的調查,許多院校只開設了心理學而忽視了教育心理學。師范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不能掌握“學”與“教”的規律,如何能提升自己?如何能更好地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呢?部分地方院校在沒有開設心理學的條件下就開設教育心理學,無視課程開設的規律及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規律。隨著我國地方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對教育心理學要求的日益迫切,地方師范院校教師對教學改革的要求日益強烈。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師資方面存在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與專業課相比,由于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人員的安排上表現出年輕化和低職稱化。他們缺乏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對師范生的素質和師范教育的要求知之不多,僅限于書本,更不要說理論聯系實踐了,不能真正實現高師公共課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即便安排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由于科研任務重,大部分地方院校仍然以科研能力評價教師水平等因素,很少有教師真正樂意為教好該門課程而花費很大的精力備課。這就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離、本本主義,缺乏針對性等現象,令公共教育心理學的作用與價值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二)教材內容存在問題。大部分教育心理學教材內容龐雜、安排不一。有的以教育心理學為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卻添加了許多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及管理心理學的內容,儼然成了心理學知識的大雜燴。由于對部分知識的歧視或偏見,有的學校在自編教材中隨意去掉技能學習等部分章節的內容,有的即使教材上有,在教學時也會因考與不考的因素而隨意篡改。同時,有的教材觀念相當陳舊,知識點條塊分割嚴重,缺乏內在聯系,學生易產生內容枯燥、無用、難以掌握之感。

(三)教育心理學教學存在問題。首先,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從各個地方院校的公共課的實際教學看,基本上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缺少相應的輔教學手段,如實驗、課件等,有的即使使用課件也僅僅是文字的呈現,致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這也是導致學生逃課的原因之一。其次,學時數量偏少,一般是36或54課時,這些有限的學時必須面臨大量的教學任務,造成時間少、任務緊,部分教學內容只能蜻蜓點水般一點而過,很難深入、全面地進行講解。另外,上課時間安排欠佳,為給專業課讓步,大多數上課時間被安排在上午最后兩節課或下午甚至晚上,此時,學生精神萎靡,教學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最后,學生專業混雜,人數較多。目前,各校大量擴招,給學校師資帶來了很大壓力,教育心理學基本是合班上課,人數特別多,有時甚至專業混雜。面對如此一個超級大班,教師要面對各個專業的不同需求,在各個領域的知識聯系、實踐運用就顯得分散,形式上更抽象,教學實踐存在困難,甚至根本無法實施,只能紙上談兵。

二、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心理學的改革路徑

從以上存在的問題不難看出,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心理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師范生是現在的學生、將來的教師。他們既是學習者,又是將來的授業者。如何提高他們的素質,就成了改革的中心內容。自我國1993年實施教師資格制度以來,教師專業化確定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師專業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學科專業知識是由各學科的專業課程構成的,教育專業知識即教育理論與實踐知識,它由專為師范生開設的教育類課程知識構成,這些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和教學實習等。目前,許多地方師范院校用公共教育心理學取代了公共心理學。在此,從以下三方面分析了教育心理學的改革路徑。

(一)調整課程體系的路徑。目前,教育心理學教材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21世紀規劃的教材,也有各個院校的自編教材,各類教育心理學教材內容繁雜,以概念、原理為主,內容生澀、難懂。在現階段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針對以上不足,就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內容提出以下改進措施:1.重整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靶子,只有靶子放置到位,射擊者才能明確其具置,才有可能射中靶子,實現目標。目前許多人把目標分為三級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育心理學的課程目標應調整為:在認知上,重視概念、理論基礎,了解新的發展趨勢;在能力上,重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能力;在情感上,注重學習過程、培養樂學愛學的主動探究精神。2.重構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實現途徑。只有通過良好的課程內容,才能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對教育心理學的課程內容的重構從兩方面入手:首先,優化課程結構,將教育心理學主要內容分解為五大部分:緒論、學生心理、學習心理與理論、教學心理和教師心理。突出心理理論部分的基礎知識,厚今薄古,縮小舊理論的篇幅,促進學生了解學習、學會學習。在學生心理部分突出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采取的教育方式,為其將來的教學做鋪墊。其次,更新課程內容。在課程中吸納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改革實踐中的熱點議題及社會生活中的

一些典型教育問題。同時,一些課程內容(如學習策略)盡量與學生的學科專業緊密結合,這樣既能指導學生現在的學習,又能為其將來的教學提供參考。3.注重教育實踐。教育心理學本身就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實踐既能檢驗理論的真偽,又能使學生認識到“學以致用”以及如何運用。這樣,所學的知識才能變成活知識,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能力。

(二)優化教學體系的路徑。教學體系的優化主要從教學方法與手段及教學評價兩方面進行。

1.優化教學方法、手段。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手段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到底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手段是最佳的,其評判依據有兩點:一是適合教學的主題,二是符合學生特點,能抓住學生的眼睛、耳朵。只要能達到這兩個方面的就是最好的。因而根據不同的主體及學生的特點,可以隨機采取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1)傳統講授法,主要針對一些概念性的、基礎性的問題,但是盡量少些,因為這種方法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2)課堂講演與討論。多用于基本理論問題,如心理發展理論、學習理論、動機理論等。(3)小組合作與探究學習。多用于基本規律問題,如學習策略的運用、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社會規范的內化等。(4)觀察與案例分析。讓學生觀摩典型的課堂教學錄像,或深入中小學課堂聽課,運用所學理論分析教學的優劣,并提交書面案例、分析報告。(5)多媒體技術多用于呈現一些生動、形象的案例及圖片,它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使所講授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6)專題講座。主要針對一些社會性的問題,如這一章節的學習前,可以針對新一輪的“知識無用論”,開展一次講座,還可以針對學科專業就學習策略,開展學習方法的講座等。

2.完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兼顧課堂表現(20分)、結業考試(40分)、論文撰寫或作業(40分)三個主要形式,滿分為100分。課堂表現包含學生的出勤情況、參與課堂討論情況、提出創造性見解等情況。結業考試主要采取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不僅考察知識面,還注重考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綜合和評價情況。

(三)調整、優化師資配置路徑。一切教學改革的最終實施者都是教師,因此有人認為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師。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技能。這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與教師之間的團體合作。為了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可以經常派遣年輕的老師去觀摩、進修。也可以組織教師組成團隊,大家互相討論、協商,共同準備課程教學,共同促進。最后,還可以讓有經驗的老教師經常就不同的內容多給年輕老師上觀摩課,提升年輕教師的業務水平。總之,公共課的師資力量的提升不僅是教師自身業務問題,還與各個高校的科研至上的態度導向有密切的關系。

總之,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心理學的改革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各方的協作才能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陳傳鋒,陳紅.高師公共課心理學的教學改革心理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11):101.

[2]劉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J].心理科學,2004(3).

篇(8)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養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是新的形勢下實現醫藥衛生領域深入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衛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與之不是很適應。衛生管理本科專業如何構建完整、合理、科學的課程體系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次研究采用小組訪談方法收集專家對于衛生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衛生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整體優化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在廣西區內選擇20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方面的專家作為調查對象。遴選條件:從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職稱。

(二)方法與內容

10名調查對象組成1個小組,以擬定的調查提綱為主線,圍繞主題進行小組訪談,對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課程模塊的設置、課程的篩選、課程的時數等開展討論。

二、結果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意見

調查對象一致認為,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管理學和醫學等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學和衛生管理學基本理論、方法和管理技能,畢業后能從事醫院管理、預防保健管理和醫療衛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衛生事業管理人才。

(二)課程模塊設置的意見

90%的專家認為,除去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公共課程外,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應該包括自然科學課程、醫學科學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等模塊。

(三)課程的篩選意見

75%專家建議自然科學課程設置2門課即可:計算機應用基礎和高等數學。95%的專家認為應該將醫學類課程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但不應只是單純的分為一門“基礎醫學”和一門“臨床醫學”。85%專家認為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應該由管理類課程和工具類課程組成。經小組訪談討論,初步篩選出各個課程模塊的課程目錄。見表1。

(四)課程模塊的學時數構成意見

85%的專家建議,4個課程模塊的學時數構成為:自然科學課程10%:醫學科學課程30%:專業基礎課程25%:專業課程35%。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90%的專家認為,管理類課程的學時數應占70%左右為宜。

表1 小組訪談初篩出的各個課程模塊的課程目錄

課程模塊 課程目錄

自然科學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高等數學

醫學科學課程 基礎醫學 系統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遺傳學、生物化學

臨床醫學 診斷學、內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

專業基礎課程 管理學基礎、管理運籌學、管理文秘、衛生監督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流行病學、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計量經濟學

專業課程 公共關系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政策學、行政管理學、醫院管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衛生經濟學、衛生法學、社區醫學、醫療保險學、組織行為學

三、討論

衛生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熟悉醫學知識,還要掌握管理學等相關知識。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會導致學習范圍寬泛而難以深入,給學生造成比較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課程的設置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質量,使學生既能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又能系統地了解衛生管理和衛生法學類等相關課程,促進自我的發展。

本次調查顯示,專家認為管理類課程相對比較重要, 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管理類課程的學時數應該占到總課時數的70%左右,專家建議衛生管理專業的學生既要掌握衛生管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法學等衛生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要掌握和熟悉醫學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達到培養綜合性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國內一些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高等衛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專業知識、忽視醫學類學科的教育的傾向。因此,衛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應當重視醫學課程的設置。但是,由于醫學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嚴密性的特征,同時也具有其特有的內在規律,相對于臨床專業醫學生的臨床課程安排而言,衛生管理專業要將豐富深奧的醫學課程在兩年時間內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難度,不利于醫學知識的吸收和運用。目前國內大多院校衛生管理專業的醫學課程安排仍然整體套用臨床專業,沒有充分考慮衛生管理專業特殊性,教學上大多還是采取與臨床專業材、學大綱、統一考試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負擔沉重,疲于應付各種測驗和考試,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降低了學習的效果,難以培養出體現醫學特色的專業衛生管理人才。因此,醫學課程的設置,要采取與臨床專業教學分離的方式,建立獨立的教學體系,將醫學課程有機融合成“基礎、淺顯”的課程體系,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適當刪除一些醫學內容,以降低學時數。

【參考文獻】

[1]毛晨佳,許亮文.我國部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培養方案現狀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

[2]許亮文,孫淑秀,徐潔蕾,等.我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9(11)

[3]張旭,陳立明. 高等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重慶醫學,2006(6)

[4]王悅,李魯.衛生管理人才素質結構的需方調研及其綜合考核體系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5(1)

[5]劉金波,王錦帆,馬艷. 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2)

[6]張翔,薛軍,張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 醫學與社會,2009(3)

篇(9)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人才學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性綜合學科。其實踐教學既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對于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和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山東科技大學2013年新申報的本科專業,目前全國已有300多所高校招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如何在起步晚的情況下盡快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尋找突破點,打造本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目前該專業發展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1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面對激烈競爭的外部環境,對于我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該充分考慮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層次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培養模式更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要求。把我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創新型應用人才,解決綜合性大學培養目標定位與社會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業精神。根據培養具有以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為特色的應用型經管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建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建立相互銜接的集成教學體系,使專業實踐與技能培養互動,突出創新技能的培養模式。

人力資源專業管理的學生要系統學習和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技能(如工作分析技能、薪酬體系設計技能等等)。而且也要熟練掌握和應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備科學、完整、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深厚廣博的知識底蘊,這是未來人力資源管理者的立足之本。

2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原則

2.1 立足現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人才是為社會活動服務的,在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科學趨于國際化、綜合化、復雜化、網絡化、戰略化和規范化,那么我們所構建的課程體系要能培養出適應這些發展需要并掌握其變化規律的人才,更好地為新經濟下各種類型的經濟主體服務。實際上,上述思想也正符合人力資源專業課程管理教育目標的總體性要求,即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的個性培養,并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確立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并為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力所能及的人才培養模式。

2.2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建立特色品牌

我國高等教育在“專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學教育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分離。以至于有許多人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卻沒有健全的人格。現代社會的發展呼喚著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統一,把學生培養成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的一代新人。學校要重視品牌效應,并使自己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有自己的特色。要想自己的畢業生在眾多人才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重視自己的特色教育。

2.3 以需求導向為基礎,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目前我國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對專業人才的需要;二是社會對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專業資訊人才的需要;三是公共管理部門對組織人事管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學校應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企業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的勝任力特質相匹配,這樣才能使畢業生符合企業對人才的特質需求。注意加強學生的的分析能力、識人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服務意識、親和力、學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承受壓力能力、適應力、主動性等。學校要實時對市場進行調查,及時了解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并將專業與職業的距離進一步拉近,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學校的專業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充分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全面系統地掌握各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是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之一。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應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導,把理論教學與生產實際聯系起來,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3.1 構建與完善實踐性教學體系

為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管理,一方面,抓好理論性課程教學中的實驗教學環節和專門的課程實驗,發揮基礎性實驗教學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對單項的實驗能力的培養作用。專業實踐能力的基礎是單項的課程性實驗或實驗課程,對此類實驗教學環節要按實驗項目進行實驗教學,通過建立精品性實驗項目來提高基礎性實驗教學的水平與質量,切實提高學生單項的基礎性的實驗能力。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將不斷改造傳統實驗項目,逐步減少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開設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課程的比例不低于80%,必修課中有實驗的課程一般要開設至少一個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

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實訓中心的作用,繼續開展模擬體驗式教學,使學生掌握的各種單項的知識與技能得以綜合運用和提高。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模擬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逐步把模擬實習由單純模擬經濟環境到逐步模擬經濟、社會、法律環境的全景式的模擬實習教學,鍛煉與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跨專業的綜合應用素質能力。依托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實驗室,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教學中實際應用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依托人力資源測評實驗室,開展在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測評、人力資源管理、職業生涯管理等課程中實驗教學;依托已建設的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實驗室,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建構知識和技能,在勞動關系管理、員工培訓、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使用。

3.2 重視教學隊伍建設,培養一流的教學隊伍

引導和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參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顧問,擴大“雙師型”教師成分,重點培養和造就優秀專業帶頭人。鼓勵專業課教師取得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以最新的知識和最切近實際的能力。同時注意組織教師在崗業務培訓,通過校內外觀摩、經驗交流等各種方式提高教學水平,使專業教師逐步具備“實驗型”素質,以適應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積極鼓勵青年教師赴國內一流高校進修學習。

3.2 加強學生心理學課程的設置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種以人為主要內容的管理,與人的接觸是不需多言的,甚至許多企業在招聘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時,愿意接受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如何掌握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學課程的學習必不可少。在我國其他許多著名高校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中一項必不可少的課程是行為心理學,并且還有大量心理學的輔助課程。學校雖然也有組織行為學的課程,但明顯不足。管理心理學、行為心理學都應成為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篇(10)

二、體育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探索

(一)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和要求。在國家政策方針允許以及育人的條件下,強調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方向要求,在課程設置上加強理論基礎,突出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物業管理(體育場館方向)實務和專業管理基本技能,有管理意識、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強調就業方向為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策劃、維護。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包括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政治、心理和身體素質是前提和基礎,同時強調需掌握的內容,包括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方向前沿知識,并且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二)課程教學。物業管理專業是根據體育場館物業管理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物業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為實現崗位從業能力而設置的。專業和專業課程的設置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專業技能訓練。1.學期課程安排。按照“專業招生,分段教學,院企聯合,分流培養”的基本思路,前二年(1~4)學期課程設置按照專業統一開設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第三年(5~6)開設專業課程,從第七學期開始分流,同時院企聯合培養,將學生分配到與學校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學習。2.主要課程設置。主要課程應當有針對性地設置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物業管理專業學生正常畢業會取得“管理學”學位,但同時方向為體育場館物業管理專業方向,因此要進行兩方面的合理側重,開設財會基礎、統計學、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企業戰略管理、運籌學、經濟法、體育產業概論、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以及體育場館經營管理、體育場館賽事籌辦、體育場館建造、體育設施的維修與維護、體育營銷、體育贊助與廣告、體育俱樂部經營與管理、消費者行為學、體育商務策劃與文案寫作、物業管理信息系統、體育經濟學等課程。為了拓寬學生就業適應面,配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而設置的選修課程。這部分的課程應當是對學生、人才市場、高校一線教師以及相關專家進行充分的調研,充分補充物業管理專業體育場館物業管理方向的主干課程,同時滿足社會對學生知識的要求而進行,還要考慮學生的需求。主要包括:體育文化、服務營銷、體育公共關系、體育經濟實務、體育市場調查與分析、企業倫理學、ERP原理與應用、電子商務等。3.實踐教學。河北體育學院的實踐教學合作單位遍布全國各地,包括全國的主流高爾夫球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戶外拓展基地以及正在協商的體育器械公司、奧體中心等體育場館,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本專業特點,熟悉實習單位(部門)的基本概況、工作流程等,通過頂崗實習、教師深入基地進行教學,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能夠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技能。

上一篇: 統計學筆記整理 下一篇: 歐姆定律相關知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日本久久亚洲激情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