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筆記整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10 17:12: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統計學筆記整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統計學筆記整理

篇(1)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 4161(2010)05-0053-05

農業巨災保險是各國保險業正在拓展的新領域。在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過程中,“并不鮮見的農業巨災損失經常考驗該制度的科學性和嚴密性”,“不少試驗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地區沒有完善的巨災風險管理制度,致使有的地方在發生較大農業災害損失后,投保農戶得不到保險合同約定的足額賠款”(庹國柱等,2010)。因此,在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農業保險的運作方式,通過再保險業務來分散農業巨災風險,是當前亟待實踐探索和研究的新問題。

一、國內外農業保險模式及農業巨災風險管理

國外主要的保險模式有,以美國和西班牙為代表的“私營、部分補貼模式”,以加拿大為代表的“公共、部分補貼、自愿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公共、部分補貼、強制模式”。各種保險模式下的農業巨災風險制度也各有特色。在美國,主要由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局)向私營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私營保險公司還可就自留保險責任向私人再保險公司進行再保險。西班牙政府成立了農業再保險公司,對私人保險公司提供再保險(丁學東,2005)。加拿大聯邦農業部設立“農作物再保險基金”,省農業保險公司都建立了準備金制度,聯邦政府和省政府都提供再保險支持,供農業保險公司選擇;同時,還建立了農業巨災融資制度。日本農業巨災風險分散制度由兩層次的再保險體系構成,第一層次再保險由農業共濟組合向農業共濟聯合會分保,第二層次由聯合會依法向中央政府分保。各國農業再保險制度的共同之處是:一是政府成立再保險公司直接為農業保險提供再保險;二是政府建立再保險基金為農業保險提供再保險;三是政府對農業再保險進行補貼(庹國柱等,2010)。

我國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建設中,也對農業巨災風險分散制度進行了探索。上海、江蘇、四川、內蒙古、安徽、河南以及黑龍江陽光相互保險公司等,都建立了規模不等的農業巨災風險準備金。上海市開始了農險的再保險支持,一是由中再集團提供的對兩業險的5%成數再保險;二是由AON?RE作為再保險經紀人和國際再保人簽訂的一個種植業的賠付率超賠合同(孟春,2006)。

2009年8月初,北京市政府與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合作協議。北京市農委代表市政府作為投保人,將全市農業保險業務作為統一整體,直接出資向再保險公司購買再保險。在發生巨災損失的情況下,任一保險公司賠付率超過160%后,再保險公司將直接向保險公司支付賠付率160%至300%的風險賠款;賠付率超過300%以上部分由市政府賠付。

北京市政府直接購買再保險的模式引起了極大關注。這種模式,被認為“創新了政策性農業再保險的運作方式,對豐富全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閏雪靜,2009),“可以滿足50年一遇的農業巨災風險防范需求”,還能“實現財政資金支出效用比最優”(孫軻,2009)。對于政府向再保險公司購買再保險的這種運作模式,提出了一些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在農業巨災風險50年一遇的災害風險程度較低的地區,為分散農業巨災風險,應如何選擇再保險運作方式?究竟是政府向再保險公司購買再保險,或是由政府直接承擔巨災超賠部分的賠付業務,還是由原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直接開展賠付率超賠分保的方式,才能做到既有利于保險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又能夠“實現財政資金支出效用比最優”?對北京市農業再保險,還少見圍繞上述這些問題開展的研究報道。農業生產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尤其是農業巨災的出現具有低概率和極強破壞性特征,需要在較長時段內才能判斷政府以及保險和再保險公司應對巨災的能力。保險和再保險業務及其資金運營過程具有動態和反饋特征。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是一門動態分析研究信息反饋系統的學科,被稱為“政策和策略的‘實驗室’”。系統動力學通過對“系統內部運營機制的了解和模擬,模仿系統的行為,從而可以剖析系統,尋求解決系統問題的途徑”,“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汪泓,2008),是研究農業保險運營問題的有效工具。國內外有關農業保險的研究方法,采用的主要工具是決策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以及精算模型,尚未見到運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和方法對農業保險和再保險問題開展研究的成果報道。

為此,以北京市為背景,應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和方法,在國內首次構建了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動力學模型,設計了10種不同組合方案,通過動態模擬,展示了2000--2030年期間,在不同風險情景下,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中長期經營狀況以及政府補貼和巨災儲備金的變化趨勢,對比和分析了政府購買再保險與政府直接超賠再保險以及由原保險公司直接與再保險公司實行賠付率超賠再保險的各種假設下,政府和原保險公司應對巨災風險的能力,以及三種再保險運作方式的優劣,以期為政府決策和保險公司經營提供參考。

二、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動力學模型及方案設計

(一)再保險動力學模型

根據研究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目的,再保險動力學模型由保費收入和賠付、政府巨災儲備金、保險公司成災賠付與利潤和基金形成,以及再保險公司巨災賠付四個子系統耦合在一起,構成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和再保險的復雜反饋系統,圖1。這個系統,既存在正反饋回路又有負反饋回路,主要反饋回路如下:

1.農戶參保正反饋回路。圖1中這條正反饋回路是:財政保費補貼農民自己繳費保額保費收入財政保費補貼。即財政對參保農戶的保費補貼越多,農戶自身繳納的保費就越少,農戶參保積極性提高,投保額可能增加,使得農險保費收入增多,反過來又增加了財政補貼,而農戶自繳保費相對減少。如此循環,使參保農戶和保額不斷增多。

2.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正反饋回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和政府的經營管理費補助越多,才有可能增加當年利潤,使公司累計利潤增多;公司經營的利潤越多,公司就會通過擴大宣傳、完善服務等方式,爭取更多農戶投保,從而增加保費收入和政府補助;如此循環,使得公司累計利潤不斷增多。

3.再保險公司再保險費收入正反饋回路=再保險公司巨災

賠付后的再保險費凈收入越多,再保險公司會愈加爭取和分保農業巨災風險再保險,如此循環,使其凈收入的積累不斷增多。

4.經營利潤和基金與保費收入負反饋回路。模型中的“經營利潤和基金”在此專指保險公司可用于成災賠付的經營利潤和各種基金的統稱。保險公司累計經營利潤和基金越多,就可能促使其降低費率而使當年保費收入和經管補貼減少,進而減少了下一年經營利潤,最終使累計利潤和基金減少并維持在一定水平。

5.經營利潤和基金與管理費用負反饋回路。保險公司累計利潤和基金的減少,必然要求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減少經管費用,從而使當年利潤增多,最終導致累計利潤和基金增多。

6.公司利潤和基金與政府注資負反饋回路。這條負反饋回路是為開展政策分析而增加的內容(用點劃線連接)。在原保險公司直接購買再保險的假設下,如果由于巨災賠付使保險公司的累計利潤和基金余額出現虧損,則通過政策規定由政府巨災儲備金或籌集其他資金直接注資予以彌補。保險公司累計利潤和基金越少,政府彌補資金越多,即保險公司當期賠付支出越少,使得次年公司利潤會增加,年底累計利潤和基金增多以致扭虧為盈,此時政府不再予以資金彌補。

7.再保險公司經營負反饋回路。如果再保險公司進行一次巨災賠付后,使得其累計再保險費收入(其值等于凈保費收入乘以6%的再保險費率)在長期出現嚴重赤字,此時再保險公司會通過調高再保險費率而增加再保險費收入,以此增強其應對巨災賠付的能力。

(二)主要參數及假設

1.農業增加值及預測。根據北京市統計年鑒(2008)和2009年統計公報第一產業增加值資料,建立農業增加值1階差分自回歸平均移動模型ARMA(1,1)并用于農業增加值的預測,預計2015年為138億元,與2009年相比,年平均遞增2.6%;2020年為154億元,5年間年平均遞增2.2%;2030年為183億元,10年間年平均遞增1.74%。

2.政策性農業保險費收入。2000--2006年北京市農業保險費收人數據來自《保險統計》歷年資料。據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辦公室公布,2007年、2008年、2009年保費收入分別為0.64億元、2.48億元和3.46億元。2010--2030年保費收入,是根據該市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狀況和參保比例的估算值,預計2020年保費收人為6億元,2030年達到7億元。系統動力學主要研究行為變化的趨勢,對參數要求并不嚴格。模擬結果表明,即使在2020年以后,年保費收入保持6億元,也不會影響本文研究的基本判斷。

3.農業生產成災賠付支出。2009年及以前數據來源同保費收入(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成災賭付0.31億元、1.66億元和2。66億元)。2010--2030年保險賠付支出,參考該市1983--2004年農業保險年度成災概率有關文獻(高濤,2009)和農業生產成災文獻(邢鸝,2008),為進行政策分析而設計的5組基本數據,其綜合賠付率見圖2。各賠付方案設計思路是,該市政府認為綜合賠付率1l達到300%的巨災大概為50年出現一次,再保險費率不低于6%,因此,在2007--2030年的20多年中,共假設了綜合賠付率可能出現的3種情景lO種組合方案。

第一種情景是,無論是政府購買再保險,還是在政府直接實行超賠再保險的運作方式下,如果綜合賠付率接近300%的巨災只出現1次,而且可以分為早出現(方案1,2011年出現巨災)和晚出現(方案2,2025年出現)兩種可能,同時還假定,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未來農業生產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和損失率都可能較以前有所增大,2009年以后,綜合賠付率在100%~160%的共有8個年份,其他年份綜合賠付率均在90%左右,此時兩個方案的平均綜合賠付率分別為116.19%和116.78%。這兩種方案設計目的,是為了觀察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以及政府在一次巨災出現早晚不一的情況下,各方應對巨災的能力。對保險公司而言,判斷其應災能力的指標是公司累計利潤和基金中長期趨勢,對再保險公司用累計的再保險費收入表示。對政府而言,這兩種方案主要對比兩種決策的中長期后果:一是,如果政府僅僅用按農業增加值中計提的巨災儲備金來應對未來巨災沖擊;二是,如果政府將向保險公司繳納的再保險費和按農業增加值中計提的巨災儲備金共同作為應對未來巨災風險的基金。

第二種情景是,在第一種情景或早或晚出現一次綜合賠付率接近300%的巨災假設下,同時或早或晚再出現3次綜合賠付率接近160%的高賠付率災害,并稱之為方案3和方案4,其平均綜合賠付率分別為122.42%和124.48%。很明顯,這兩種方案主要是觀察在20多年中,保險公司應對或早或晚出現1次巨災和3次高賠付率一般災害的能力。

第三種情景是,在早期和晚期先后共出現兩次綜合賠付率接近300%的巨災,而在其他年份的綜合賠付率與第一種情景一樣,此時的平均綜合賠付率為124.68%,并稱之為方案5。這一方案設計目的在于觀察20多年中,假如在綜合賠付率接近300%的巨災出現兩次的極端情況下,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政府應對巨災的能力。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種情景中,還同時設計了由原保險公司直接與再保險公司實行賠付率超賠再保險的假設下,測試原保險公司應對巨災風險能力的第6、第7和第8方案。第6和第7方案的賠付率與前述第1和第2方案相同,測試當早期或晚期出現一次巨災賠付時原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同時,還設計了在早期出現1次巨災以及早期和晚期各出現1次巨災情景下,當原保險公司經營出現虧損時由政府注入資金彌補虧損的方案8和方案9。在方案9的基礎上,假設從2020年以后保費收入逐年增加,2030年達到7億元,并且保持綜合賠付率不變,其目的在于測試保費收入變化對系統行為趨勢的影響。

可以看出,利用上述3種情景10種組合方案,完全可以滿足對北京市3種政策性農業再保險運作方式承受未來巨災沖擊的各種政策分析。

本項研究使用美國Pugh―Robe,s Associates(PRA)公司的DYNAMO專用軟件Professional DYNAMO Plus(簡稱PD Plus)版本,進行動態模擬。

三、動態模擬研究的主要結論

通過對上述三種情景10種賠付方案動態模擬結果的比較和分析,可以看出未來20多年中,北京市政策性農業再保險可能出現的一些基本趨勢,并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一)政府購買再保險的運行模式并不能“實現財政資金支出效用比最優”

在未來20多年里,無論早期或晚期分別出現一次巨災,由北京市政府向保險公司購買再保險的方式,盡管“可以滿足50年一遇的農業巨災風險防范需求”,但是,這樣做并不能“實現財政資金支出效用比最優”。假設在購買再保險的第3年,即2011年出現了一次綜合賠付率將近300%的巨災,此時政府以7 008

萬元的累計再保險費支出,獲取了再保險公司對農戶最高為5.7億元的巨災保障,政府三年累計繳納的再保險費與再保險公司的一次巨災最多賠付之比為0.12:1,此時政府資金的杠桿率為8.14,似乎“實現了財政資金支出效用比最優”;但是由于這種巨災50年才發生一次,即使2030年發生了一次這樣的農業巨災,政.,,府繳納的再保險費累計達到7.22億元,與當時再保險公司最多承擔7.55億元巨災賠付基本相當,說明如果到未來20年時才出現一次巨災,相當于政府用同樣多的財政資金為農戶最多購買了大約相同金額的巨災保障;假設在年保費收K6億元不變的情況下,到2040年再保險費累計為10.73億元,不考慮資金投資率的情況下,與再保險公司的一次巨災賠付之比為1.42:1,即才經過31年的再保險,即使出現了一次巨災,政府卻花費了比再保險公司的最高賠付金額多出42%的財政資金為參保農戶換取了巨災保障,更不用說保險期限還不到四五十年。而且在再保險費率大于6%的情況下,政府財政資金運作的效率還會降低。可見,在農業巨災風險發生概率較低的地區,由政府出資去購買再保險的運作方式,是否能實現財政資金的優化配置,是值得懷疑的。

(二)政府直接承擔巨災超賠的再保險方式增大了政府應對早期出現巨災的籌資難度

在這種運作方式下,設定政府巨災儲備金來源由農業增加值計提資金和原計劃繳納的再保險費構成。盡管從中長期看,政府巨災風險資金會更加雄厚,應對巨災的能力會不斷增強。如果在晚期(2025年)才出現一次綜合賠付率將近300%的農業巨災,政府巨災風險準備金累計達到8億多元,完全可以滿足最高巨災賠付7.55億元資金的需要,圖3,(方案2)。但是,在未來20多年中,如果在2012年前出現一次巨災時,政府需要動用4.46億元其他資金(方案1)才能滿足對當年巨災超賠部分的賠款需要,這給政府當年資金籌措增加了難度。在極端情況下,如果未來20年中早期和晚期各出現1次巨災,政府在2029年還需要另行籌集資金3.1億元以應對巨災賠付(方案5)。

(三)原保險公司直接與再保險公司開展賠付率超賠再保險既可實現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又提高了政府資金的效率

假設由原保險公司直接與再保險公司開展賠付率超賠再保險,并且當原保險公司因巨災賠付而出現虧損時,政府用巨災儲備金彌補其資金缺口。從政府角度看,這種再保險方式使政府為保險公司注入的財政資金產生了明顯效果。假如僅在早期(2011年)出現一次綜合賠付率將近300%的巨災時,政府大約需要為保險公司注資1.29億元資金以彌補虧損,扶持其持續經營,圖4,(方案8)。即使早期和晚期各出現一次巨災情景下,由于政府早期一次注資補助,提高了其持續發展的能力,在2029年又一次出現巨災賠付后,當年末保險公司仍可盈余1.64億元(方案9)。原保險公司直接購買再保險運作方式的優勢是,首先,這種運作方式與政府直接承擔巨災超賠方式中,為滿足早期巨災賠付政府需要再籌措其他4.5億多元的資金相比較,相當于此時用1.29億元的財政資金為參保農戶換取了近5.7億元的巨災賠償,財政資金運用效率高達4.4倍。即使在2020年以后收繳的保費收入逐年增多的情景下,也不會改變這種基本趨勢(方案10)。其次,與政府購買再保險方式三年中累計繳納再保險費7008萬元相比較,盡管這種運作方式中財政注入的1.29億元資金,略多于政府購買再保險方式繳納的再保險費,但此后,甚至在晚期(2025年)再次出現農業巨災的極端情況下,原保險公司不再需要政府注資而可以持續經營,相當于節省了財政資金多年向再保險公司繳納5.,,5億元再保險費的支出。因此,原保險公司直接與再保險公司開展賠付率超賠再保險這種運作方式,一方面,它克服了政府直接超賠再保險方式中政府早期巨災儲備金嚴重不足的狀況,提高了財政資金運作效率;另一方面,它比政府直接購買再保險運作方式減少了用大量財政資金繳納再保險費用的支出,為政府節約了大量資金。

四、政策建議

(一)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建設中,政府財政對農戶保費和保險公司經營管理費給予了大量補貼。從動態模擬結果來看,按照政府直接購買再保險方式運作,在未來20多年里,預計有十多個年份,保險公司的累計盈利和基金存量可能達到3億~10億元。為此,應該建立對農業保險公司經營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方面,既要讓農業保險公司保持適度的盈利水平,又要在公司因遭受巨災賠付而出現虧損時,給公司以貸款優惠或政府直接注入必要的運營資金,以保證農業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根據政策性農業保險業發展中一些重要指標的變化狀況,及時對費率進行調整,以兼顧農戶、政府和保險公司各方的利益。

(二)對不同運作方式的再保險業務進行試點比較

篇(2)

統計用來探索與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關系,在社會經濟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實際工作中,統計廣泛應用于市場調研、財務分析與預測、生產控制、證券投資分析、期貨期權定價、風險管理與控制等領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詢與監督等功能,在政府計劃制定、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統計的廣泛應用給高職《統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等內容。

1、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目標的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到課程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與其他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相比,《統計學基礎》更強調實踐性,這正好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因此,其教學目標主要落腳點應該在實踐性方面。目前,雖然很多老師在做教學計劃時都會確定教學目標,如“通過學習,使學生能運用統計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統計設計、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并撰寫統計報告”,很顯然這樣的目標設定較為抽象。其一,不同專業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不同的,這需要區別來對待;其二,由此產生的資料不相同的,哪些資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關專業必須掌握的必須具體交代的,其三,統計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專業,針對高職教育,應該掌握哪些方法也沒有明確。由于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材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影響教學效果。

1.2 教學內容不合理

《統計學基礎》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思想與方法,還要求學生能運用相關知識、借助計算機與統計軟件等對現實的社會、經濟等問題的實際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這無疑拓展了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然而,高職教育重視實踐的思想使得教學課時嚴重壓縮,教學內容增加與教學課時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這種問題,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很多老師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首先,在內容框架上,《統計學基礎》的教學內容已經基本形成,考慮到課時安排與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很多老師會刪除一些內容,結果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其次,在案例選擇上,嚴重脫離實際,有些案例過于宏觀,如人口普查、GDP、三大產業的發展情況等,有些案例較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問題,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研究對象,這些案例要么讓學生覺得離自己很遙遠,沒有實用性,要么會對數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果。

1.3 教學方法陳舊

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無法實現高職《統計學基礎》要求的“寬知識、厚基礎、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傳統的教學強調用黑板、粉筆、教材將教學內容從頭講到尾,雖然近年來多媒體教學使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該門課程教學上扔以講授為主,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抄筆記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1.4 教學評價單一

傳統的教學評價雖然也兼顧課堂考勤與平時作業,但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課程成績的依據。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首先,在平時作業方面,抄襲現象非常嚴重,大部分學生對待平時作業極其不認真,結果一個班級交上來的作業,只有兩三個“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課堂考勤方面,雖然很多學生人已到課堂,但是在課堂上要么睡覺、要么玩手機,根本沒有認真聽講、更沒有認真思考,更有甚者,在點到之后溜之大吉,課堂考勤作為評價手段的方式形同虛設;最后,在期末考試方面,很多學生不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知識積累,千方百計找老師套取考題,以求考試及格。

1.5 教學條件簡陋

《統計學基礎》的課程特點,要求學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與運用,然后在課程學習中掌握基本統計軟件的應用,這就要求該門課程必須在計算機機房進行教學。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計算機機房緊張的問題,這一問題難以滿足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導致教學缺乏靈活性、生動性與形象性,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1.6 教材選擇不合理

高職有其自身特點,因此對教材的要求也與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職《統計學基礎》的教材選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選用本科經典教材,這樣的教材內容較為全面,但理論性太強,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導,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選用一些高職的規劃教材,這些教材雖然版本、作者不同,內容也有所差異,但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強調的重點基本一致,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教材專業針對性不強,而且在體例安排、案例選擇也沒有脫離本科教材的束縛,而且很少有針對高職教育的涉及實訓內容的教材。

2、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的思考

2.1 明確教學目的

篇(3)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課堂理論教學的改革

主要借鑒了“學導式”教學法的優點,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由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改為“學生自學、討論答疑,精講提高”三個環節。

1、學生自學在學習新的章節時。教師應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針對學生的理論基礎及已有的自學能力,給予引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教材,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寫出自學筆記,提出疑難問題。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同時教師應結合提問或小測驗、檢查自學筆記等方式,掌握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的強弱。

2、根據學生自學中提出的問題以及自學指導中列出的重點、難點問題,由教師組織課堂討淪。盡量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主要是啟發發言。引導學生把握住討淪的主題。解決章節的關鍵問題。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發言情況打分記入平時成績,以便提高學生參加討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精講提高精講是自學、討淪之后較高起點的講解。主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內容,抓住要點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相關知識,以開闊學生的思路。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既能系統地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又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發。同時教師也可在有關章節結束之前,先讓學生對本章節的內容進行回顧復習,并試行簡要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作概括總結。

(二)實踐課教學的改革

強化“三性”技能教學,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1、經常性技能訓練教師講完一章內容,及時安排相應的技能訓練,做到邊學邊練。如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四個基本環節。當統計設計、調查講完之后,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選調查題目,編制調查方案,擬定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登記。搜集原始資料;講完統計整理之后,利用學生在調查中獲得的資料進行審核分組、匯總;學習統計分析后,組織學生對統計整理的資料進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這樣一個階段性訓練,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操作程序掌握技術要點。

2、過程性技能訓練講授統計_工作的全過程,可利用教學實習由教師指導。結合學校實際,確定如“學生生源”“身體素質”“學生成績”“畢業生思想狀況”“學生經濟負擔”等不同的專題。由各組制定調查方案―調查登記―整理匯總―綜合分析―寫出調查報告。通過這一訓練,使學生掌握完整的統計過程的程序、要點和各階段的相互關系及協調配合

3、綜合性技能訓練《統計學原理》教學還應考慮學生畢業生產實習期間的綜合技能訓練畢業生產實習,時間長,內容多,地域寬,為畢業班學生進行綜合性技能訓練創造了良好條件。經管專業的實習生面臨會計、統計、管理類等多門綜合性技能訓練。《統計學原理》課程中涉及到多種統計方法的綜合運用。首先,實習生參加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既要參加“年報”工作也要參加其它統計工作。其次,為完成畢業生論文也要做出大量的調查、整理和分析工作,以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這無疑是學生畢業前的一次現場練兵。為此,教師必須在學生生產實習前,布置專題、提出具體要求,并把畢業生產實習的內容列入畢業考試的課程中,綜合考核學生。

(三)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

采用“三結合”綜合考試方法,全面考核學生的實際水平。操作考核:側重函數電子計算器的操作,方法采用現場限時表演,以提高學生計算器運算的動手操作能力。口試:教師擬定一套系統規范的口試試題,利用平常上課的空余時間,測重于查學生的反應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對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平時學習態度。筆試:以期末、期中考試為主,在命題上加以改進。

二、教學法改革的效果

(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由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自學教材、擬定自學提綱、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直接灌輸、學生被動聽課的弊端,使學生由單純的課堂聽講轉為聽課與自學相結合,增強了學生自學的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生通過自學和寫自學筆記,提高了自學能力和概括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培養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

學生通過經常性、過程性、綜合性技能訓練。利用教學計劃中安排的平時作業、教學實習、畢業生產實習,增強了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學生設計試驗方案,撰寫畢業論文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小結與討論

實踐證明,上述教學法的改革,有利于從目前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到學生的學為中心;從單一的傳授知識與培養智能并重到兩者相結合的教學軌道上來,可明顯提高教學質量。但實施這一教改還存在一些有待探討和注意的問題。

(1)自學必須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大綱合理地、有計劃地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更充分、預汁各章節學生在自學或討論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對教師的應變能力、知識面要求更高。

(2)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不僅僅依靠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學生多年來已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一旦采用一種新教學方法,往往短期內難以適應。因此,在讓學生自學之前,教師必須充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向學生講清自學目的、意義及學習方法等,使其盡快適應并積極配合,否則難以取得成效。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方法在金融、管理、證券、營銷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運用統計方法和進行數量分析。國家教育部將《統計學原理》課程列為高等財經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之一,目的是使得非統計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學習和掌握統計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為專業課的學習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說,統計學完全是作為方法論的身份出現,應該強調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但從目前情況看,許多學校在統計教育上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觀念,對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因此,在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實踐技能的訓練。目前的統計學原理教學目標,仍然強調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教學內容局限在概念、原理、公式推導以及數據計算等方面,不能與實際工作、現實生活相結合,致使學生把統計學視同數學,產生畏難情緒。由于大學的學生一直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接觸社會,因此對所學的內容感到乏味且對統計中的概念含義不能正確理解,更不知該如何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甚至感覺統計學沒什么用處。枯燥的內容、單調的形式,使得學生們厭學統計課。從多年的教學實踐看,這種統計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統計分析、預測和決策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無法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和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掛。近年來,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已經比較普遍,但傳統的教學方式卻改進不多,仍然是以教師為主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方式。教師是主講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填鴨式”的單一灌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而且也使得教師缺乏授課積極性,不利于業務水平的提高。

(三)傳統的考核方式不利干檢驗學生的實際能力。大多數院校的統計學原理考核方式仍然以閉卷筆試為主。統計學原理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其筆試內容,一般為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等題型,這些題目大多偏重于對陳述性知識的考核和簡單的公式計算。由于許多學生沒有轉變中學時代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習慣于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應付考試,“上課時抄筆記(或考前復印別人筆記)、考試前背筆記、考試后全忘記”的現象十分普遍,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無法真正反映出學生對統計方法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

二、《統計學原理》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模式

統計實踐教學就是在課堂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利用實驗、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中心,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用合適的實驗、實踐教學方式訓練學生,讓學生了解分析實際問題的思路。

(一)統計調查實踐教學。統計調查是得到統計數據的實踐性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調查方案設計的有關知識點:怎樣確定調查目的;什么是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怎樣選擇合適的調查項目,如何設計調查問卷或調查表;什么是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如何制定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計劃等。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行設計調查方案。可以自行選題,或者老師命題學生選擇,內容一般與學生有關,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大學生手機普及情況調查方案設計、大學生生活費用收支情況調查方案的設計、圖書館利用狀況調查方案的設計、學生每周上網情況調查方案的設計等,鍛煉學生統計調查方案設計的系統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修改、補充,即可成為一份比較完善的設計方案。方案設計完畢后,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方案在學生中開展調查,由學生自行印制和發放問卷,調查信息資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同學們必須面對不同的被調查者,如何取得被調查者的信任與配合,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誠懇的態度和一定的調研技巧,更需要遇事不氣餒的勇氣和靈活的工作方法。通過實踐,學生的調查能力、研究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推斷統計實踐教學。推斷統計就是在搜集、整理樣本數據的基礎上,對有關總體作出推斷,主要有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兩種方法。對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單純地背公式、計算數據沒有實際意義。為了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可以結合實踐調查數據進行講解,比如學習參數估計一章時,可以利用前文提到的“大學生手機普及情況調查”取得的樣本數據,對大學生購買手機的價格和每月話費支出總額進行區間估計,估計在校大學生中手機擁有率、某種品牌的手機所占比重、短信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等等。學習假設檢驗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與大家相關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調查,比如,判斷某種罐裝飲料的容量或某種洗滌劑的重量是否與標注相符,某品牌手機的待機時間是否達到標準等。可以進行實地調查,利用小樣本進行抽樣推斷。這樣做,可以將統計調查方案設計、實施與推斷統計等一系列工作緊密銜接起來,各知識點的聯系性與系統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計算機輔助實踐教學。統計學研究的是大量數據的計算和分析,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過程,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來完成。適用于統計教學的計算機軟件有SAS、SPSS、EXCEL等,前兩種屬于專業統計軟件,需要使用者熟悉它們的語言,并進行專門的培訓,這對于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講不太適合。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EX-CEL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它的統計功能涵蓋了統計學的基本內容。如進行統計分組,編制變量數列,求平均數、標準差,繪制統計圖表,進行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為時間數列配合趨勢方程等。學生在參加實踐教學項目時,通過上機把所學EXCEL功能運用到數據整理分析之中,使實踐教學更生動更有效

率。

比如。在學習相關與回歸分析時,可以利用統計年鑒提供的某幾個省份人均GDP與人均消費水平等數據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并分析其實際意義。如果用手工計算相關系數、建立回歸方程,工作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做好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回歸分析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如何正確解讀計算結果、怎樣與實際問題結合使用,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升華。

三、開展實踐教學應注意的環節

(一)合理制訂教學計劃,整合教學內容。對于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說,統計學原理課程的課時都比較少,要同時完成統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技能培訓是無法做到的,因此,任課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教學內容和時間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在課堂上主要是完成理論的學習及少量的討論,有關調查方案的設計、組織實施、撰寫調查報告等工作主要靠課余時間來完成,課堂教學與課余調查進度要銜接。為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效果,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打破各章節的限制,將相關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系統性和整體性安排,充分考慮實用性、技術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篇(5)

 

關鍵詞:中職教育 統計學 教學改革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也是就業教育。它是為學生將來從事特定職業崗位的需要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人才。各中職學校都以中職教育這一培養目標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素質的目標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關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據的學科。但該課程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概念抽象、計算復雜,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大,覺得統計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上,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統計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講解,密切聯系實際、立足于應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統計知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經濟問題。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上需要愈來愈多的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目前在統計學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于老師在教室讓學生想像著如何開機床的道理是一樣的,以至于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在教室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都無異于紙上談兵。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發展與變化,案例多年來一層不變,教會了理論知識,卻忽視了應用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統計教學至今還沒有與現代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 

3.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閉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雖然這種考試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由于考試內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前沿知識較少,甚至教師課堂講課本,學生課后背課本,其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途徑 

1.合理設置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是老師唱主角,講課滿堂灌,學生除了記筆記之外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雖然很多,但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卻很少,更不要說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和側重,突出重點,讓出更多時間給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統計學與數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統計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技能要有真實的幫助。在課本方面應有所側重,比如會計專業的統計學課本中應增加更多財務方面的統計應用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統計課本側重市場調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題中學生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問題,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從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教師應注意將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訓練與實踐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傳授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本班作為樣本采集的對象,由教師設計模擬課題,學生在設計調查方案的基礎上,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在校園內正式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調查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計算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熟悉工作程序,在親身體驗的

編輯整理本文。

過程中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多注重課本知識在學生身邊事物的應用分析,舉例子也要切記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案例做為導入內容,這樣才會拉近學生與統計之間的距離,認識到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深刻意義。 

3.考核方式也要改變 

傳統的統計學考核方式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在理論和方法上做文章,從教學到考核以“書”為本,考試一過關,好像就認為掌握了統計學的知識,具備了統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實不然,因為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出來。統計學從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統計學的考核應圍繞這兩部分內容而展開,當然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 

(1)理論知識的考核 

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程序等,這部分可筆試進行,但要注重把理論知識盡量轉化為實際問題去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2)綜合應用能力考核 

1)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開展調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在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讓他們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考核他們,這樣會比單純說教方式更好。 

2)計算機操作。統計學教學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理論外,還要求學生會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統計電算化教學,應結合每一階段的特點適時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如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指標的計算、統計軟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體現這一環節,并把它作為檢驗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納入綜合考核中。 

三、結束語 

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運用適合中職學生自身素質特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變目前職業學校統計學教學的現狀,使學生真正學好統計這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參考文獻: 

[1]王新華, 劉紅紅. 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 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04) 

[2]梁雁. 關于統計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篇(6)

一、統計教學與EViews軟件結合的必要性

統計學作為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論學科,在財經類或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專業中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或專業核心課普遍開設。然而,目前我國在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統計學教學中,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造成學生學完統計學之后,難以理解統計學的意義和作用,具體的應用更是無從著手,致使“上課抄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的現象十分普遍,統計學對專業的幫助自然也無從談起。第二,基礎教學課程受課時限制不能系統開設,統計學學習難度增加。在財經類或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專業雖開設了統計學課程,但這門課程的基礎教學課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計算方法等因受教學時數的限制不能系統地開設。因此,學生對于統計學中的大量公式推導內容的學習相當吃力,增加了學習難度,致使學生對統計學課程普遍產生厭煩情緒。第三,無法適應統計信息大量化和統計分析方法復雜化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對統計信息大量化、決策科學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然,傳統的手工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已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同時,統計分析方法也日益復雜性,傳統的計算器計算無法勝任如此繁瑣的工作。

將軟件使用引入統計學教學中,可以解決傳統統計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迅速提高學生的統計素質。1999年6月,由國家統計局統計教育中心主任王吉利率領的中國統計教育赴韓國考察團,在對韓國的統計教育情況進行考察調研后也提出,我國的統計教育也應大力開展計算機統計應用分析軟件的教育。

EViews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計量經濟學軟件之一。EViews是Econometric Views的縮寫,直譯為計量經濟學觀察,或稱為計量經濟學軟件包。它的本意是對社會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數量規律,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和技術進行“觀察”。EViews是QMS(Quantitative Micro Software)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專門從事統計分析、做圖、數據處理、預測、模擬和建模的工具。EViews的Windows版本,除具有Windows軟件的共同特點之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簡捷直觀。采用窗口方式管理程序運行的全過程,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同時也使簡單的操作具有科學理論的指導。

易于操作。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可以通過對“菜單”、“對話框”的操作完成,無須自己編寫程序。只要掌握基本windows操作方法,粗通統計分析原理,就可以應用軟件得到具有專業水準的統計分析結果。

教學簡單。EViews 的命令語句、子命令及選擇項的選擇,絕大部分由“對話框”的操作完成,教學中無須花大量時間記憶統計分析的各種命令、過程、選擇項等。資源共享。EViews還具有強大的圖表功能以及數據庫的互接功能,可以實現與其他應用程序的資源共享。

方法豐富。提供了從簡單描述統計到多因素統計分析等各種不同的統計分析方法,還有強大的編輯功能,可產生各種統計報表和形象直觀的統計圖形。顯然,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EViews的特點,決定了在統計學教學中探討與EViews教學結合的必要性。

二、EViews軟件在統計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EViews軟件在統計教學實踐中是否可行,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來闡述EViews軟件在統計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收入消費關系是學生較熟悉的經濟現象,現以城鎮居民1985~2006年間的收入消費關系為例,對其相應的統計指標進行分析,以增強非統計專業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總共包括3個原始經濟變量,即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現價)YT、全年人均消費性支出(現價)XT以及消費價格指數CC(1985年為基期)。本文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86~2007)。

(一)文件建立和數據處理

首先,在EViews中建立Workfile,即點擊File/new/Workfile,便出現對話框。然后,輸入數據的頻率,以及開始和結束的日期。本文采用的是時間序列,因此在Workfile frequency欄中點選Annual項,然后在Start date中輸入1985,End date中輸入2006。

然后,點擊Quick/Empty Group(Edit Series),此時打開一個空白表格,則可在表格上輸入數據,并把3列數據分別命名為YT、XT和CC。由于YT和XT數據沒有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將對其進行消費價格指數化處理,生成新的時間序列IT和CT,即點擊Quick/Generate Series,此時出現一個對話框,在對話框中輸入生成新變量的公式:IT=YT*100/CC和CT=XT*100/CC,即可得到新的時間序列IT和CT。

(二)一般統計檢驗

在對經濟變量IT和CT進行回歸分析之前,可對它們進行一般統計檢驗。同時選擇IT和CT變量,然后,點擊Open/as group打開數據組。接著,點擊View/Descriptive Stats/Common Sample,此時出現關于兩個變量IT和CT的統計量表格。下面以IT為例對相關統計量進行描述:

1、均值(Mean)。IT=IT,其中N為樣本容量。IT的均值為1525.528元。

2、中位數(Median)。是中心位置的量度,當觀測值個數為奇數時,中位數是當數據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時,位于中間的數據點。當觀測值個數為偶數時,中位數一般是兩個中間數據的平均值。IT樣本觀測數為22,IT中位數為1363.655元。

3、最大值(Maximum)。該組數據中的最大值。IT最大值為3090.407元。

4、最小值(Minimum)。該組數據中的最小值。IT最小值為739.1元。

5、標準差(Std.Dev)。σIT= ,IT的標準差為692.9551元。

6、偏度(Skewness)。S= 3,如果概率密度函數是對稱的,S值為0;正的S意味著序列分布有長的右拖尾(右偏),負的S意味著序列分布有長的左拖尾(左偏)。IT偏度為0.826468,表明IT分布為右偏。這可以從均值和中位數的比較進一步證實這一點。

7、峰度(Kurtosis)。K= 4。對于正態分布,K=3。如果K值大于3,分布的凸起程度大于標準正態分布;如果K值小于3,分布相對于標準正態分布是平坦的。IT峰度為2.592805,表明分布相對于標準正態分布是平坦。

8、JB統計量(Jarque-Bera)。正態分布比較正式的檢驗:JB= S2+ (K-3)2。其中,S和K是IT的偏度與峰度,M是產生樣本序列時用到的估計系數的個數。在零假設下,JB統計量服從自由度為2的x2分布。如果JB統計量大于該x2分布的臨界值,則拒絕服從正態分布的原假設。IT的JB統計量為2.656506,其拒絕正態分布的概率為73.506%,可認為IT不服從正態分布。

(三)參數估計及統計參數檢驗

利用EViews進行參數估計與上述一般統計量計算是十分方便的。建立IT和CT的線性回歸方程,其中β為回歸系數,C為截距。

CT=C+β*IT①

在EViews主菜單上選擇Quick/Estimate Equation,出現Equation Specification對話框,先后輸入被解釋變量CT、截距C和解釋變量IT。在Method欄選擇Least Squares(最小二乘法),得到參數估計及統計參數值。

在給定α=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回歸方程式①通過了F統計檢驗,系數β和截距C都通過了t統計檢驗,而且修正的擬和優度R2(Adjusted R-squared)高達0.998847,說明回歸方程擬和較好,可用于解釋我國城鎮居民收入消費之間的關系。如我國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697668,表明城鎮居民每增加一元可支配收入時,有0.697668元用于消費。

從以上案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將統計學的基本理論與EViews的具體使用有機結合是可行的,使學生在運用EViews進行統計分析時,既能了解相應統計方法的理論基礎,又能迅速提高學生的統計實踐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統計素質。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在統計教學實踐中運用EViews軟件可以達到以下學習效果:

(一)激發學習熱情

EViews軟件與統計教學相結合,這區別于以往統計教學中的枯燥學習過程。而且,EViews軟件簡單易學,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能有成就感,激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

(二)提高應用能力

對于學生,尤其是經濟與管理類的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其更需要掌握的是如何運用,而不僅僅是純粹的、抽象的統計理論。而且,非統計專業統計學的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如果結合EViews軟件,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既掌握統計學的基礎知識,建立統計思想,又能熟練地應用統計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

(三)提高教學效率

統計教學與EViews軟件教學內容相結合,避開了統計算法教學的困難,通過EViews軟件完成數據計算、分析、制表、制圖等,與過去使用計算器處理的數據量無法相比。而且,利用現代先進的方法操作,節省更多的時間,可增加更多的教學內容及較復雜的實驗設計等內容。

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力推廣統計實驗教學,在統計教學中引入軟件教學,如EViews,是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和方法綜合應用能力的根本途徑。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設計實驗,注重實效。把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等課程作為統計學的先行課,并加強計算機應用環節的教學,同時加強統計電算化教學,并建立統計模擬實驗室,從而有利于統計實踐課程或案例教學的實施,提高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提高教學效率。第二,培養觀察能力,鼓勵創新求異。學生可以自行設計實驗,在課外采集樣本,課堂內外相結合上機操作實踐,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討論,以達到培養學生的統計素質、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目的。第三,加強知識銜接,注重整體架構。統計教學與軟件使用相結合應加強知識點銜接,保證知識架構完整。此外,應根據財經類非統計專業的學生不同專業的要

求,設計相應的案例分析。在保證統計學知識架構完整性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懷偉.統計學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張曉峒.EViews使用指南[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3、張權中.對普通財經類高校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06(5).

篇(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0-0182-02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統計學的應用領域也逐步擴寬:統計學為金融,醫學、服務、工業、農業等行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數量分析工具,同時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使得原本復雜的統計運算變得簡單明了,又進一步促進了統計學的應用。因此,目前統計學被很多財經院校設置為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統計思維能力,以及利用統計分析工具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英國著名生物學家、統計學家高爾頓說:“統計學具有處理復雜問題的非凡能力,當科學的探索者在前進的過程中荊棘載途時,統計學可以打開一條通道。”這一描述揭示了統計學的魅力。但是,目前非統計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普遍存在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生實踐能力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解決的主要途徑還是通過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一、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課堂互動不足

三本獨立院校學生普遍數學功底差,對于統計學中計算公式和枯燥的概念興趣不大,并且非統計類專業學生普遍認為統計學對自身專業發展沒有什么幫助,從思想上不夠認同統計學課程。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學方式方法不得當。雖然我們財經類院校統計學課程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利用統計思維及統計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但我們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卻普遍只是課堂上強調學生動手能力,而整個學期中還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及演練,學生則坐在下邊聽,并沒有就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專項訓練。如此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最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不足等一系列阻礙教學效果提升的不良現象。

(二)實踐環節指導不充分,學生動手能力差

統計學課程一般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之后,即大二的第二學期,上課班級數多,師生比例嚴重失調,課程內容繁多,實踐性課時幾乎被理論性課時擠占得所剩無幾,因此整個學期都是教師講授,學生做筆記,做課后習題,學生根本沒有利用所學統計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體驗機會和可能,也就談不上學以致用了。但這個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課程安排不合理,不能體現統計學應用性的特點,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統計學完全是為了應付期末考試。

二、改革措施

(一)注重統計思維能力的培養

統計的真諦在于它體現的思想,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維方式。正如H.G.Wells所說:統計思維總有一天會像讀與寫一樣成為一個有效率公民的必備能力。戴維?S?穆爾描述統計:“不要把統計當做專業的工具,而要當做受過教育的人應有的文化素養……統計是一種獨立且基本的思考方法。” 學好統計學的關鍵不在于記住多少公式,而在于如何利用統計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輕公式推理,重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原理。比如《統計學的世界》中對各種統計概念是這樣介紹的:“小心潛在變量”,變異無處不在”,“結論并不是百分百的”,“數據可反映社會價值”等,并結合通俗易懂的案例進行闡述,使讀者可以深入淺出地領悟統計基本思想。課堂上,我們可以借鑒他的這種方式,以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為標題,以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為背景,將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講授給學生,讓學生輕松的氛圍中領悟統計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拋錨式教學

我們傳統的講課模式,是老師負責“填鴨式”的灌輸,學生負責理解記憶,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統計學教學中應注意導課方式,讓學生有主動去學習的欲望。而拋錨式教學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引出知識模塊,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力,又能深入淺出的將知識講授給學生。此外,所選案例應盡可能的貼近學生所學專業和生活,讓他們深刻的體會到統計無處不在,看到統計的魅力。比如,講到統計調查問卷設計時,可將課前設計好的帶有缺陷的調查問卷或調查表(如大學生擇偶標準調查、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意愿調查等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一些調查項目),先發給學生,并要求他們認真閱讀并填寫,之后讓他們將自己填寫過程中的一些體會或疑問分組討論,最后教師只需將他們討論結果進行匯總,由此引出調查問卷設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驟、注意事項。再比如,講到調和平均數指標(一般算術平均數指標作為前置內容)時,應先以2―3個實例(例如,已知每個工人的日產量和每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求工人平均勞動生產率)為背景,讓學生自己尋找解答的共同思路(計算依據:基本公式,例如,平均勞動生產率=工人實際總產量/總工時)及與算術平均數指標運算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調和平均數指標的一般公式,并總結出無論是算術平均指標還是調和平均指標所依據的基本公式相同,即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到底選用簡單算術平均指標還是調和算術平均指標,取決于所掌握的數據資料。這樣不僅可以直接消除學生對統計公式的恐懼感,也深入淺出的將知識講解清楚。再比如,講到統計綜合指數時,以測定一組不同計量單位和使用價值的商品銷量變動程度為背景案例,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構建反映不同計量單位和使用價值的商品銷量綜合變動程度的分析指標。通過思考的過程,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復雜現象總體要想綜合反映平均變動,直接相加是行不通的,必須想辦法使這種不能直接相加比較的價值量轉換為可以直接相加的價值量,以此逐步引入綜合指數的編制原理。再比如,講到標志變異指標,以投資風險為背景,再比如,講到回歸分析,以財政收支與GDP為背景等等。總之,要選擇貼近學生專業和生活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案例為背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伙伴,而非說教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輕松的領悟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原理,才會體會到統計與自身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

(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論學科,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及方法,因此,要學好統計學,必須充分理解統計學中基本方法的使用條件,掌握其操作方法,并能夠結合經濟背景對數據分析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而現實中,我們統計學的課堂教學中雖然也注重統計方法的應用,但是由于統計學知識繁雜、課時安排普遍過少、開課班級過多等原因,導致我們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的訓練過少。因此,在不能改變基本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統計學應用性較強的章節進行模塊劃分,例如,可將統計學按照統計活動過程分為以下三個模塊: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及描述統計分析、深度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標分析、回歸分析)。并在課程簡介完后讓學生分組,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項目,并依據課程進度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比如,統計資料搜集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學習完后,學生就自己所選擇的項目,設計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并進行實地調查。再比如,數據整理及描述統計分析,可編寫相應的實驗手冊(主要包括數據錄入、數據篩選、平均數、標準差、眾數、中位數等基本指標,以及excel統計圖表的繪制),通過演練使學生可以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描述統計分析,并可以借助統計圖表將分析結果展示給讀者;深度分析又可以分為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標分析、回歸分析三個模塊,并針對不同模塊以實際研究項目為背景,帶領學生進行研究和學習,并通過演練使學生可以靈活應用所學分析方法研究具體的經濟問題。

(四)優化考核方式

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而言,通過統計學的學習,應掌握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調查資料收集、調查資料整理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基本技能。而我們傳統的卷面考試很難考查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對傳統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充分體現獨立學院對非統計專業學生開設統計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培養目的,改變學生以往只為應付考試的學習態度。我們可以根據統計學課程教學目標將課程考核分為基本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能力考核、基本理論知識考核。其中,基本技能考核(調查報告形式)主要考查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設計、實地調查、數據錄入整理分析,并能撰寫一份完整詳實的調查報告的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研究報告形式)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結合實際經濟背景,利用所學知識(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標、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并能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閉卷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統計學基本概念及方法的使用原理的掌握程度。通過不同的考核方式,全方位考查學生對統計學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原理的理解程度,調查方案和問卷設計技能的掌握程度,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分析及深度分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玲.應用統計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

篇(8)

看到學生的困惑,我常夢想,如果能發明一種多功能的筆和紙,它同時具有書寫、錄音、照相、計算器、字典等功能,那該多好啊。所以,當我發現愛國者智能筆及配套的專用筆記本的時候,我就急切地想知道這款筆有哪些功能?能不能用在教與學中?

功能之一 邊寫邊錄音。這是這款筆的主打功能。可以一邊聽,一邊記筆記。如果你覺得某部分內容很重要,你可以用筆尖點一下筆記本底部的錄音圖標“record”按鈕,即開始錄音。同時,你能在筆上的顯示屏中看到錄音時間。錄音時,如果你在筆記本上書寫,筆跡跟聲音將會關聯起來。錄音結束,用筆尖點一下筆記本底部的錄音停止圖標“stop”按鈕,錄音結束。等今后你重新翻閱該頁時,如果要聽這一段錄音,只需用筆尖點“紙上重放”過程中所寫的任何筆跡,錄音將從該筆跡的時刻開始播放。在回放時,智能筆會顯示出當前的時間位置以及錄音的剩余時間。筆記本上還有播放錄音所需要的其他圖標按鈕,如“jump”(可往前跳轉,也可往后跳轉,還可拖到需要的錄音位置)、書簽“bookmark”、音量“volume”(可調節播放聲音的大小)等。筆記本上的所有內容均可通過USB線傳到電腦中保存和再用。通過配套的“頁面視窗”,你可以瀏覽筆記,還可以播放跟筆記關聯的錄音。還可以將頁面復制到操作系統的剪貼板(如Windows的剪貼板),也可以將其粘貼到其它應用軟件,如Word中去。當然,手寫的筆記還可打印,不需要的筆記可以刪除。

功能之二 科學計算。翻開筆記本,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畫在封面內頁上的“科學計算器”。只要用筆尖點那些印好的鍵盤按鈕即可輕松地進行科學計算(含統計學功能)。

篇(9)

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方法論學科,其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目前,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濟、金融等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針對本科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與學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了解統計思想,掌握一定的統計方法,是擺在統計教育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尤其是現代計算機普及和統計軟件普及的環境下,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結合統計軟件,提高其應用定量的統計模型以及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和決策的能力?

1 教學內容體系的安排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從而認識數量規律,為企業經營決策等提供理論支持的學科。統計工作過程一般包括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4個環節。由于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統計數據的產生、處理方法等發生深刻的變革,這就要求對傳統的統計教學內容也必須進行必要的刪減與擴充。

教學內容要做到“三減三增”:減少詳細手工計算步驟與技巧,減少復雜的公式推導,改為公式內涵的剖析;減少部分淺顯內容,改為自學或課堂討論;增加“統計學設計性實驗”,增加“統計學軟件使用”,增加“案例分析部分”。

首先,應刪減傳統手工統計的部分內容,減少復雜的公式推導。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統計思想的傳播,減少統計公式的推導。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處理數據信息的方法論科學,涉及許多數學公式。但是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生來說,學習統計學的目的是應用統計方法來解決經濟管理類問題。如果在統計學課堂上強調數學公式的嚴密推導,一方面與經管類開設統計學的初衷相違背,另一方面也阻礙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統計的信心。對于一些淺顯內容,如靜態分析指標中平均數、眾數的計算等,可讓學生課后進行自學。

其次,應該增加與現代網絡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網上調查內容,以及與之相關的網絡問卷設計、整理、分析的內容。現有的統計學教材幾乎都沒有提及統計設計,這可能與我國長期使用的統計報表制度有關。統計報表一般由國家統計局設計,層層下發,數據收集者和使用者一般不需考慮統計設計問題。而在網絡環境下,不僅抽樣調查成為整個統計調查體系的主體,網絡調查應用越來越廣泛。統計學教材中應該增加統計設計的相關理論,包括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在線調查方案、原始數據的在線分類匯總、數據的儲存和檢索方法、數據分析的計算機處理等的理論。

再次,增加各種統計軟件的內容。雖然市場上有很多關于統計分析軟件使用的專門書籍,如excel、spss、sas、statistica等軟件的使用手冊等,但現有的統計學教材幾乎都是理論知識的介紹、統計公式的計算,并沒有結合統計方法給出具體的軟件操作以及結果說明,這使得理論教學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最后,案例教學在統計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選取的過程中,如何選擇恰當的案例非常重要。在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可以通過網絡選擇適合每個不同小專業的特色案例。如對于金融類學生,可以選擇證券市場案例;對于營銷類學生,可以選擇企業調研類案例;等等。

2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日益提高,經濟管理類統計學課程存在課程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如筆者所在的學校統計學課時只有48學時,其中理論課32學時,實驗課16學時。為了緩解這種矛盾,應將課堂教學、課外練習、學生自學等多種方式統一起來。計算機的普及使各個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發生變化,教學方法上出現多樣化的趨勢。統計學教學引入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方式,在方法上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強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后分組大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完成調查問卷設計、調查方案設計等,使學生真正體驗從數據收集、整理到數據分析及解釋的全部統計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 案例教學

根據經濟管理類與其他專業不同的特點,選取緊密結合實際,具有專業特色且生動有趣的實際案例進行剖析,闡述統計方法選用的條件、背景及分析研究過程。通過對案例的歸納、整理,引導學生提煉和掌握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學的統計理論落到實處,使抽象的方法、公式變得十分具體,拉近理論與實際的距離。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把基本知識闡述與統計學前沿進展及熱點介紹結合起來,這將會使得課堂生動且有時代氣息,有助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掌握一些新方法及新觀點。

轉貼于

2.2 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

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統計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應用,做過多的統計公式的推導顯然意義不大。因此,在統計學的教學理念上,應力求淡化統計方法的推導和計算,而重點突出統計思維的建立,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統計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分析的。現在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量計算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又如動態數列中用最小平方法進行長期趨勢測定,手工計算量比較大,尤其在測定拋物線、指數等趨勢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最小平方法的基本原理,具體的趨勢方程計算通過統計軟件完成。

2.3 課堂教學結合統計分析軟件應用

由于統計學課程定量分析內容較多,具體計算過程非常復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統計軟件應用的教學。目前統計軟件比較多也比較雜,在選擇教學軟件時,要注意選擇操作比較簡單、實用,適用面比較廣泛的軟件。在筆者所在的學校,主要使用excel和spss軟件。利用spss軟件,能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數據,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統計分析課程在采用spss軟件教學后,可使數據的圖表演示、數據計算、數據分析等整合,理論教學不必將大量時間浪費在公式的推導和數據的運算上。學生只需要掌握統計分析方法的原理,學會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各種統計方法的本質。在理論課上,主要側重于從實際問題引出基本概念,講清基本原理,側重于分析不同的統計方法其適用條件、適用數據類型,通過案例分析講清楚相應統計知識的應用,而統計計算則由軟件完成。重點說明各種方法使用的條件以及spss輸出統計結果的分析,從輸出文件中如何得到結論,如何進行合理地解釋。

2.4 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統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生來說,學習統計學的目的是運用統計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的經濟和管理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利用上課時間,組織學生模擬統計實驗;請政府統計部門的人員進課堂介紹統計方案的設計、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統計知識分享身邊的實際問題和管理問題。如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求學生組成團隊,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如“對大學生逃課問題的討論”“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分析”“大學生圖書館資源利用情況的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分析”等,進行具體的調查問卷設計、調查方案設計,收集相關數據,并采用spss軟件分析,選擇恰當的統計處理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結論,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建議。

2.5 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應該把教室變成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和交流思想的平臺,通過網絡課堂、e-mail等,把教師的講授從課堂拓展到課外;把學生的學習從屏幕或黑板拓展到計算機網絡;把教學的方式從課堂的面對面拓展到網絡的心對心。這樣才能使大家對統計學感興趣,暢通師生交流渠道,進行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教育,把統計知識的獲得從被動的灌入轉到主動地獵取。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傳達更多的信息,統計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現代化的教學條件。比如制作精品統計學課件,把比較抽象的理論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建設統計學課程主頁,鏈接相關知識和參考資料,擴大學生的統計學知識面,了解統計的最新發展和動態;提供分析的背景資料和統計軟件,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集體攻關、團隊合作的精神等。

3 考核模式的創新

在網絡環境下,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目標也發生改變,通過統計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實踐能力。考試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課程目標的實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高校統計學課程成績評定一般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其中平時分占總成績的20%~30%,期末卷面分占總成績的70%~80%。期末卷面一般也僅限于課本理論知識,這使得學生在考試前忙于公式概念的記憶、課堂筆記的抄寫,不能考核出學生的真正水平。統計學計算量大,短短2個小時的考試,試卷能夠涵蓋的內容也不全面。因此,在計算機普及的情況下,對學生的考核也應該隨著教學目標的變化而變化。考試應著重于學生統計知識的應用能力,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方式不轉貼于

應局限于傳統的課堂閉卷考試模式,而應采取綜合考核的形式。

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很多情感體驗、直接經驗的獲得并不是一種直接書本知識的活動,很難通過考試來衡量。平時考核作為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不僅可以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平時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上機操作和調研報告。平時作業分為書面作業本作業和電子實驗報告兩類。書面作業主要有平均指標、變異指標、假設檢驗、相關分析等。電子實驗報告作業人手一份,各有差異,有利于防止個別學生抄襲作業,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客觀性。對軟件操作、調研報告的考核主要是檢測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對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統計學教學中,統計圖表、時間序列分析、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等的學習都要結合軟件進行。筆者在上課時,主要通過一對一面試提問的方法來確定統計軟件操作的成績。調研報告是考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有效手段,從統計調查設計和統計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到通過樣本進行總體估計、檢驗等方面均有涉及。這種考核方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合作、分工的重要性,還使學生更具有參與感、成就感和現場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但由于調研報告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耗時比較長,建議在講抽樣調查的時候就把選題提供給每個小組,讓他們開始進行統計設計。調研結束后,每個小組需要提交調查分析報告、個人評定、小組成員分工等書面材料,根據這些書面材料對小組每個成員進行評分。

篇(10)

旅游統計學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分科中的一個分支,它是一門部門統計學也稱專業統計學,它是研究旅游業領域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研究旅游部門指標體系的性質,以及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資料的理論和方法的科學。它是一門融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從基礎數據的采集到綜合處理,從數據的分析研究到最終服務于社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旅游統計管理辦法》的規定:旅游統計是國家統計的組成部分,是提供旅游信息的主體。經國家統計局批準制定的旅游統計調查制度屬于國家統計調查制度。旅游統計調查制度主要包括旅游定期報表制度、旅游抽樣調查和旅游專項調查。實際上就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在旅游領域的應用。這門學科實踐性很強,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進行理論上的研究還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幾年旅游管理專業在各高等學校、中等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等都陸續開設了旅游統計學課程,特別是高等教育在以培養適應旅游業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下,旅游統計學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我國旅游統計學開設的時間不長,在教學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特別是近幾年高校擴招以及教學環境的變化,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同樣對旅游統計學學科的建設和改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根據筆者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就旅游統計學課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別從教材的建設、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以及關于教學實踐環節等方面談幾點看法。

一、教材建設

該課程由于課程建設時間不長,教材缺乏,現有的教材中原創性教材很少。教材的發展明顯落后于旅游業本身的發展,知識更新慢,教學內容陳腐,在教材的編寫內容與形式上,剪輯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論內容多、操作性內容少,傳統繼承內容多、創新內容少。旅游統計學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在旅游領域的應用,它融合了兩部分知識即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和旅游統計學,現有的教材結構基本都是分為兩部分,前篇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的內容,后篇是旅游統計學的內容,只是將兩部分內容分別羅列在一本書中,實質就是一冊合訂本。前篇講述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基本的調查收集資料的方法、統計整理的方法以及統計分析的方法,基本內容與一般的社會經濟統計原理無實質性的差別,只是將原理中的內容冠以“旅游”的字樣。而后篇旅游統計學部分則又將前篇所講的原理內容,按例題的形式應用于旅游領域。前篇的公式、原理等理論內容枯燥無目的性,學生不感興趣,后篇又獨立講述旅游統計領域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和內容上的重復性,前篇和后篇不能融合成一體,前篇和后篇內容相互脫離使學生難于理解。

教材應體現旅游業最新的發展前沿問題,體現實際發展狀況,緊跟實踐,注重基礎應用型知識。為了使該課程前后貫通,建議在教材的編寫上應充分體現作為一門完整學科的存在,以旅游業所涉及的內容為主線,以實際統計工作過程為順序,按照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的順序分別介紹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并同時講述在旅游業領域中的應用。

二、教學計劃的安排

旅游統計學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之一,目前該課程開設的學時數過少,而其內容又多,包括統計學原理部分、旅游統計學部分、數理統計學的部分內容。目前多數高校開設的課時數是32學時、48學時,在有限的課堂上不能深入講解原理的內容又沒有時間聯系實際的應用問題,導致學生對理論的掌握不深入,對實際的應用能力差。在國家教委下達的旅游專業課程設置中,包括54學時的旅游統計學課程,筆者認為這遠遠不夠。建議增加學時設置。由于該課程涉及內容多,并且該學科作為專業基礎課重在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是方法論學科,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和在實際工作中管理、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在整個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目前大多數高校在總學分限定的情況下,往往加大專業課的比例,而專業基礎課的比例偏少,這樣會造成學生基礎不扎實,對基本方法掌握的欠缺,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考慮到課程的銜接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建議該課程應安排在第2學年的春季,以64學時為宜。在專業課之前緊接基礎課之后,為開設專業課提供一定的方法論基礎知識。或者分別開設兩門課:基礎課統計學原理和專業基礎課旅游統計學,學時分別為48學時和32學時。

三、教學內容的確定

目前的旅游統計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旅游統計學、數理統計學的部分。在原理部分中往往是無所不包地介紹所有內容,不能體現旅游業的特點,而在旅游統計部分中又過多地介紹了旅游專業的術語,與一些專業課相沖突。在有限的學時內介紹過多內容,只能是泛泛而談,不能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點內容。根據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應該緊緊圍繞旅游業的統計范圍,有選擇地分重點地進行講解。對于非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統計學的目的重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在教學中只要講清統計學的基本方法以及能解讀統計數據的含義即可,而大量的計算則由計算機完成,不必花費有限的課時進行講解。在旅游統計學中計算技術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對指標和數據的解釋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建議在教學內容上增加研究方法論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分析研究能力,發揮統計學作為一種認識社會的工具的作用。建議加強對旅游市場統計調查相關內容的分量和學時分配,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完成從提出問題、調查項目的設計、調查問卷的編制、調查過程的實施、調查問卷的回收、問卷整理提綱的制定、整理匯總表的編制、統計分析表格的編制直到完成統計分析報告的全過程的練習。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教師僅僅教授相對滯后的教材上的內容是不能培養出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要使學生能盡快適應社會,學以致用,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該行業的動向,及時地將最新的知識補充到教學中。目前一些大型的外資、合資飯店進行經理培訓時,都增加了飯店管理的數據處理與分析的內容,作為學校教育也要緊跟社會實踐的需求。建議在高等學校的本科教育層次中增加關于統計軟件的基本操作的內容,上機授課,講授電子表格圖形的處理、基本統計指標的應用,如:EXCEL、SPSS、SAS、MINITAB等軟件的操作和應用統計軟件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勢必增加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目前多數高校鼓勵采用多媒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在實施的幾年里對于大多數課程來說,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對于強調應用性的旅游統計學課程來講,不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原因是該課程的特點是多有運算和公式的應用,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分步講解,也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忙于記筆記,而不能集中精力理解老師對于指標的講解。而采用傳統的板書形式,雖然在板書上花費的時間較長,但更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近幾年隨著高校擴招和二級學院的出現,高校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學校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往往是將多個班級合在一起上,對于一些公共課和純理論課,較易自學的課程來講效果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是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自學理解有難度的課程來講,適合進行小班制教學。筆者在實際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比較大班課和小班課也證明了其效果的差異。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課堂講授多,討論和案例少,練習少,學生是被動學習,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往往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建議學習國外的經驗,使用案例教學,增加討論課,開展“一小時教師體驗活動”,讓學生模擬教師,講授一個問題、一個章節或者一個專題,然后回答學生和教師的提問。“一小時教師制”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開發和挖掘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次實踐的機會。

五、實踐環節

旅游管理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而目前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要求。由于缺乏實際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練習,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的研究時,往往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論文題目,不善于發現問題,不能很好地分析、解決問題,不能夠運用統計學的方法深入分析問題的成因,這顯然是缺少實踐環節的鍛煉,學到的書本知識不能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導致的。因此建議在該課程結束后增加1周的實踐環節,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從發現問題、確定研究課題以及調查對象的確定,到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到分析指標的設計到完成分析報告的實踐。這樣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的鍛煉,培養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模擬的實踐中掌握實證研究的主要步驟和基本規范,并能夠運用各種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問題的成因。

目前在飯店、旅行社的管理機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統計報表制度,在大型旅游企業都設有專門的統計部門,有稱統計部、計劃統計部、統計規劃部的,還有在財務部門設有專人負責的統計綜合分析崗位的,教師可以利用或收集使用這些部門的具體工作資料,對學生進行實證教育,拉近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距離。

上一篇: 兒童電影的發展 下一篇: 管理心理學基礎知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综合久综合久久综合久鬼88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久久精品79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