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9 17:31: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篇(1)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如何才能上好?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借助它既能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又能使高職生主動學習、容易接受,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教學中,習慣上將以教授為主的方法稱為“知識講授法”,而以案例分析為主的方法稱為“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依據

案例教學法運用到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帶入實際情景中,學生既有機會解決疑難問題,也可及時從教師及同學那里獲得反饋。在這種情景中,解決問題的種種策略都可以提出來并加以演示、比較,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訓練了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1.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案例分類

以案例的表現特點,可分為五種類型:信息式案例、問題式案例、陳述式案例、決策式案例、條例式案例。

(1)信息式案例

以收集當時人們關注的信息作為案例。例如,學校近來發生的心理健康熱點話題。

(2)問題式案例

以調查解決存在較普遍的問題作為案例。例如,某某同學在適應大學學習環境中遇到的問題。

(3)陳述式案例

敘述一個事件的情境。例如,講述某人在戀愛過程中遇到的事情。

(4)決策式案例

影響因素較多,能體現解決問題的智慧的案例。例如,某人遇到兩難問題時求救的案例。

(5)條例式案例

把案例涉及的背景、問題、解決辦法、評論等排列起來的案例。例如,校園危機干預案例。

2.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

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和實施主要包括三個過程:精選教學案

例、組織案例討論和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總結述評。

(1)精選教學案例

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關資

料,弄清楚什么是本課教學所需要的真正困擾高職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并編寫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案例要結合教學內容貼近教學目標,精選典型性的材料。二是選擇的案例要具有趣味性、真實性、新穎性和可操作性。教師精選教學案例,有助于提高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學的實效性,形成良好的討論環境,營造寬松、生動、民主的課堂氛圍。

(2)組織案例討論

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論,做出選擇和決策,進而從案例教學中獲得某種經歷和感悟。二是對學生的行為表現要多加鼓勵和肯定。在討論時要對高職生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問題的過程或結果都出現了錯誤,也

要給予應有的鼓勵。

(3)總結述評

總結述評是案例教學討論結束時候的收尾工作,是案例教學的重要部分,更是案例教學的點睛之處。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結束以后,教師根據高職生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交流的情況,及時地總結和述評,以便及時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形成正確認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努力創設民主的課堂環境。

四、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

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采用案例教學法可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活躍進取的狀態,不斷推陳出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2.促進高職生主動學習

在案例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原理和規律是以具體生動的事例表現出來的,教學的出發點就是要求高職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進行理性的思考,這樣的理論學習不是對抽象的、干巴巴的條文掌握,而是對有具體內容和生動活潑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它能充分調動高職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有極強的針對性,也讓高職生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

3.培養高職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不重視尋找正確答案,實際上如何處理各種心理問題,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和高職生的協作討論都能激發高職生的創新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改進了一直以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式教學,使高職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使原本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得立體豐滿起來,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學水平,改進了教學方法,深受教師與高職生的喜愛。

篇(2)

主觀幸福感是青少年積極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指個人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總體評價與體驗。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以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復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國內也有研究者提出主觀幸福感是試圖理解人們如何評價其生活狀況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肯定性的評估,并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心理狀態。

一、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高中生處于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大眾都期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能朝正向發展,但隨著社會結構的逐漸多元化,教育體制也改變不少,升學壓力、課業負擔或感情垃圾更是此階段學子所常遭遇的困擾事件,因此在負向情緒充斥的時代,高中生的心理發展應該受到關注。

目前涉及高中學生心理層面的研究多以壓力、焦慮、生活適應等為主要議題,希望藉由了解青少年的負向情緒來源,為其提供降低生活壓力之有效因應策略;但由另一角度來看,若能找出與其正向情緒相關之因素,強化此等因素的功能,以提升其滿足、快樂、幸福等心理層面之感受,對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質量應有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大力發展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實有其必要。

楊曉暉(2005)等人研究了高中生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趙玉奇(2011)則討論了家庭教養方式對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但是這些都是在討論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并沒有研究者討論該怎么樣提高高中生的主觀幸福感。樊富珉等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并針對貧困大學生(2010)和網絡成癮人員(2011)等特殊人群進行了嘗試,通過積極心理的團體輔導形式幫助大學生群體提高了幸福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針對高中生如何提高主觀幸福感,是擺在積極心理學研究者面前的新的問題。

本研究將嘗試把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心理課程教育,通過對高中學開展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課程教育,探討提高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校高一來自三類不同層次的28個班級,其中一半班級作為實驗組,共720來人,女生345名,女生375名,平均年齡16歲。另外一半班級作為對照組。

2.工具。主觀幸福感指數量表(Index of well-being)由Campbell編制,為自評量表。此量表包括兩個部分,總體情感指數維度和生活滿意度維度,共9題,采取7點計分的方式,題目1-8為情感指數維度,題目9為生活滿意度維度的題目。幸福感指數由總體情感指數維度的平均得分(權重1)與生活滿意度問卷維度(權重1.1)相加,得分范圍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間。2.1-6.3分之間為低幸福體驗組,6.4-10.5為中等幸福體驗組,10.6-14.7為高幸福體驗組。

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由張興貴(2004)等編制,測查青少年目前對自己生活狀況的總體滿意程度,以及對自己的家庭、朋友、學校、居住環境、自由、學業成就等六個方面狀況的滿意程度。一般生活滿意度為具體生活滿意度的平均值。采用5級計分法,每個題目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逐級增強,分數越高表明生活滿意度越高。

3.過程。我校心理咨詢中心利用2013-2014第一學期對我校2016級部分班級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載體,探索提升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課程。在第一次上課時,分發學生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滿意度量表,給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前測。在之后的課程中,根據積極心理學中對主觀幸福感的界定和主觀幸福感的三個內涵,分別設計了不同的課程對實驗組班級施加干預,共10次。在課程結束一周后對年級所有學生進行了主觀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的數據收集。

三、結果

1.情緒體驗。表1呈現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在積情緒體驗上的改變。經過干預后,實驗組學生的積極情緒有都有顯著提高,學生反饋自己更加快樂和充滿希望。實驗組被試的總體情感變得更積極,滿意度水平顯著提高。對照組被試的情緒體驗前后測差異不顯著。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情緒體驗的差異檢驗

前測 后測 t

實驗組 3.91±0.66 5.04±0.52 14.75***

對照組 3.71±0.61 3.76±0.57 _

注:-表示不顯著,*表示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

2.生活M意度。從表2來看,前測結果顯示兩組的差別不大。經過幸福課程之后,實驗組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有顯著提高,在各個分項目上的滿意度,實驗組教前測都有顯著提高,尤其是學校滿意度、環境滿意度和學業滿意度上。對照組在朋友滿意度和學校滿意度上前后測有顯著差異,其他方面均沒有顯著改變。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滿意度在各個方面都要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生活滿意度的差異檢驗

實驗組 對照組 組間差異

T檢驗

家庭滿意度 前測 3.14±0.64 3.10±0.70 -

后測 3.54±0.67 3.14±0.66 5.36***

前后測差異 5.42*** - -

朋友滿意度 前測 2.94±0.59 2.92±0.63 -

后測 3.33±0.61 3.01±0.64 4.56***

前后測差異 5.64*** 1.34** -

學校滿意度 前測 3.21±0.47 3.24±0.51 -

后測 3.76±0.42 3.45±0.46 6.35***

前后測差異 9.26*** 4.87*** -

環境滿意度 前測 2.82±0.51 2.84±0.55 -

后測 3.34±0.56 2.83±0.57 12.91***

前后測差異 13.05*** - -

自由滿意度 前測 3.43±0.61 3.41±0.56 -

后測 3.53±0.65 3.42±0.63 1.46**

前后測差異 1.40** - -

學業滿意度 前測 3.28±0.61 3.30±0.54

后測 3.87±0.54 3.36±0.59 12.78***

前后測差異 16.54*** - -

注:-表示不顯著,*表示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

3.總體主觀幸福感。表3的結果說明前測結果顯示兩組差別不大。經過幸福感課程之后,實驗組被試的主觀幸福感水平都有顯著提高,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水平前后測差異不顯著。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檢驗

前測 后測 t

實驗組 8.35±2.53 8.83±2.24 16.359***

對照組 8.38±2.58 8.37+2.37 _

注:-表示不顯著。*表示0.0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1的顯著性水平,***表示0.001的顯著性水平。

四、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主^幸福感課程教育對學生的幸福感水平是有效的。本研究課程優勢主要在于培養積極情緒、降低消極情緒,培養積極認知、降低消極認知,提高學生生活滿意度,強調學生的集體歸屬感、認同感三方面。積極情緒能夠直接促進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B.L. Fredrick(1998) 提出了拓延-構建理論,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其他實驗研究表明,積極情緒拓延了知―行的個人資源,而消極情緒則減少了這一資源,而且,積極情緒有助于消除消極情緒和提高主觀幸福感。本研究依據情緒ABC理論,從情緒產生的3個階段具體入手,設置了相當一部分的情緒訓練項目,實驗結果證明措施很有效。當然提高積極情緒還有其他方式,比如王艷梅等人(2009)的研究結果也說明記錄愉快事件會顯著提高了被試的積極情緒和主觀幸福感,降低了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是認知方式作為影響主觀幸福感感的中間變量,與應對方式、自尊等都存在一定聯系,通過培養個體積極的認知方式,能夠促進個體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全面提高自尊和主觀幸福感。國內外很多研究都證明了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存在密切關系。本研究按照學生對不同生活方面的滿意度設置了不同的課程,結果發現除了朋友和學校滿意度外,其他4個方面都是實驗組前后測有顯著差異,而對照組無差異,并且實驗組后測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滿意度的課程干預起到了效果。就朋友和學校滿意度而言,因為前測是高一新生才進入學校不久,所以存在著要適應新的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的過程,而隨著一學期的時間結束,學生彼此適應較為熟絡,對朋友關系和學校環境的滿意度自發增長。但是依然增長程度沒有實驗組高。所以總體上來看,本研究設置的積極視角的幸福感教育課程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生活滿意度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生活事件,更多地體會到積極情緒,從而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目前心理健康課的教材很少,有針對性的更少,本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將形成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幸福課教案,提供了一個編寫校本教材的角度,為編制一套有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的教材提供了素材。研究將將吸收教案中的精華所在,為青少年的積極心理的培養與發展做出更為實效性的幫助。

參考文獻:

篇(3)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常常發現部分學生的交流能力不強。如這些學生不能夠流利地說出自己正在研究的事物,或者在交流的時候抓不注說明要點。學生的交流能力不佳,便會產生封閉的心理,這種封閉的心理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學生不會與他人交流,便不能與人共同合作、共同進步。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逐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以高中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細胞中的原子與分子》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看完一只蝌蚪成長的經歷以后,要求每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描述一只蝌蚪是怎樣從受精卵開始,以細胞的形式分裂和成長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時,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理解了應當掌握的生理知識;學生在描述的過程中,需要梳理自身的知識結構、找到需要描述的要點、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生物知識等。學生如果經常受到這樣的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定會增強,進而就會依靠語言能力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直至具備與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如果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不強,他們的心理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讓學生通過與他人交流來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篇(4)

初中生升學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學生們卻因為在家中的嬌寵而不知道如何去應對這些壓力;初中生處于特殊的心理發展時期——青春期;第二反抗期的到來使初中生要求人格完全地獨立。以上三方面說明了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團體輔導的必要性。但在實際開展心理團體輔導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下面來看看會遇到哪些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初中生心理團體輔導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活動設計、活動操作、活動目的的升華等各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些在授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課程的活動設計

團體輔導活動課最關鍵的是選題與活動設計。有些活動學生提不起興趣從而使學生失去對心理課的關注;有些活動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維階段,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從而達不到活動的效果,使活動只是一個形式;還有一些活動雖然很精彩,但對于超過40名學生的班級就很難開展,甚至有些活動只適合對20名左右同學開展;對于活動課,可能教師最擔心的就是班級紀律,有些活動會使學生過于活躍導致班級一團糟,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2.活動的操作

活動內容確定后,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我們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1)學生活動的分組。首先在學生分組的問題上要提前有所準備,進入青春期后,學生的交往模式發生轉變。初中初期的交往模式表現為小團體交往,他們不加掩飾地排斥團體以外的同學并且每個班級會有一名有影響力的學生,學生對異性的興趣用相反的方式表達,如漠不關心、諷刺甚至以不友好的方式攻擊對方;初中后期則表現為只有特定的一兩名同性別好友,男女生的關系逐漸融洽,但不表達出來。

(2)學生的活動氣氛。初中生活潑愛動,不像高中生那樣有自制力,所以在活動中學生過于興奮,不會仔細聽老師所說的活動要求,這會導致學生無法完成活動。有些學生雖然理解了活動的內容,但不能夠認真對待心理活動,只當作鬧著玩。我在一次團體輔導活動中完成“優點轟炸”這個活動時,有的組能夠按照活動要求完成活動,有的組一直在開組內同學的玩笑,即使老師站在旁邊也不認真對待。

3.活動的意義

初中心理活動課一般為每節45分鐘,有時一節課下來時間剛剛夠,忙完活動,已經沒有時間與大家討論活動的意義了。初中生在分享活動時最易冷場,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去發言,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做教案時應該著重加以注意。

二 心理團體輔導課所遇問題的對策

1.課程的活動設計

(1)活動要有趣味性。學生們希望的心理課不應該是單純說教性質的,活動內容不能單一的為小組討論、心理測試,要讓每個同學都動起來而不是只坐在椅子上。像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優缺點并在小組內分享這樣的活動就很難讓同學們產生興趣。

(2)活動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有些活動如通過畫圖理解家庭關系就會使學生感到很為難。初中生雖然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但這種評價還是比較不完善的,很難達到教師所要求的效果;初中生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優點,覺得很難為情,所以在設計這方面的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3)活動要簡單易操作、易管理。有些活動過于繁瑣,即使教師反復強調規則,學生仍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大大地影響了效果。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學生能不能理解活動要求、能不能按照活動的要求去做。“信任之旅”是提高伙伴之間信任感最好的活動,但在初中卻難以開展,有些同學搞惡作劇,反而對主題起到了消極作用。最后,也要確定活動沒有危險性。

2.活動的操作

(1)學生活動分組。分組時盡量避免男女生為一組,以免在活動中出現學生不配合的情況,每組人數宜為8~12人。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的隊友,如果教師強行分組或為了增加活動效果隨機分組,都會使學生出現不服從管理的情況。

(2)學生的活動氣氛。我在初一進行活動時,有一些男孩子經常在活動的間隙不顧教師要求自顧自地開小差。這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非常喜歡心理課,也樂于參加課上的活動,有時他們擾亂課堂紀律只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條件允許,有一名助手會大大提高課堂質量;這名助手可以為心理老師也可挑選一名在班級人緣好的同學作為課代表,在課前和助手商量活動內容,使助手完全明白活動內容。在分組活動中可以讓助手負責幾組,這就大大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3)活動的靈活應變。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我們不能按照教案中的計劃進行,比如學生以前做過類似的活動、教學進度過快留出了過多的空余時間,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一個備選活動。

3.活動的意義

(1)合理安排時間。不宜把活動安排得過滿,有時簡簡單單的一個活動實際操作起來卻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我們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活動的看法。

(2)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學生不好意思舉手發言,教師可以先點平時活動積極的同學或小組組長分享感受。當冷場時,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可以適當地表揚同學們的思維活躍,以此鼓勵其他同學發言。當一些同學發言后,其他的同學可能思維被固定了,都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這時教師應該從其他方面引導學生。

總之,在團體輔導課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教案計劃得再完美,在實際操作中還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不能對活動效果太苛求,隨著與學生們的接觸時間變長、信任感增加、課程的深入,教學會越來越順利的。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37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健康的心理,其實就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早在1929年,美國舉行的第三次兒童健康保護會議上就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個人在其適應過程中,能發揮其最高的知能而獲得滿足,感覺愉快的心理狀態,同時在其社會中,能謹慎其行為,并有敢于面對現實人生的能力。”我們現在所教的學生都是90后,現在的高中生是否具備這種能力呢?從生活中的很多實例不難看出,我們現在的高中生其心理成熟度遠不能達到這樣一種良好狀態。比如:筆者所在學校高三某班一同學因高三學習壓力過大,在沒有任何的預示下翻圍墻離校出走;高三某班學生因家長對其希望很大,要求過嚴,導致該同學心理異常,總覺得背后有人在講她的壞話。再如,高二某班一女生和一男生關系密切,當男生提出分手后,女生難以接受,想到割腕等。

二、高中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筆者針對以上案例,對筆者所在學校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之所以有相當多的心理問題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習壓力大,幾乎沒有可以自主支配的業余時間,導致心理問題無法且無處宣泄。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缺少意志和毅力,這樣的學生容易產生心理疾病。當代中學生,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復雜艱難的現實生活缺乏心理準備,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心理疾病,抗挫折的能力比較低,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經受不了批評,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戰勝困難,而是逃避困難,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感到壓抑,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有的甚至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而精神失常,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每年高考結束后,都有報道考生因試卷太難考試不理想而走上極端的事件。

調查中有近四成的學生認為不會正確處理與異性的交往也是造成他們心理困擾的重要因素。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環節。中學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往、對與異往有誤解。有近40%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如果雙方產生感情糾紛,又不能面對的話,往往會做出一些難以置信,甚至是觸犯法律的事情。如:女孩子會跳樓,割腕自殺,男孩子會通過傷害他人的殘忍手段進行報復。安徽合肥的周巖毀容案就是典型的中學生心理扭曲案件。

也有一部分學生因家庭方面的因素,比如父母離異,或過早失去父母或父母關系不和,家庭氣氛緊張等而產生心理困惑。本來完整的家庭變成破碎的家庭,對孩子本身帶來很大的心理創傷。而高中生這一特殊群體,他們一方面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另一方面無法從家庭中得到溫暖,就容易心理失衡,往往導致他(她)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與人交往。而這時如果發現有異性不經意間對他(她)關心多一點,就會讓他(她)錯誤地聯想,甚至表現出過激的行為。筆者所在學校曾經就有這樣一個男生,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從小失去母愛,在他的班里一個女生坐在他前面,他時常會摸女生的頭發,踢她的椅子,通過不同的方式騷擾該同學,該同學把事情告訴班主任受到班主任批評后,這位男生就很生氣,揚言要殺了該女生。可見,沒有溫暖的、和睦的家庭對學生的心理傷害是極大的。

除此以外,調查還發現,少部分學生迷戀網絡、玄幻小說,整天沉浸于虛擬的世界中,無法與學生、教師、父母正確溝通,也是導致他們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

三、打造筆者所在學校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通過仔細研究筆者所在學校心理問題學生的案例,認為要打造學生健康的心理,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攜手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根據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對策:

1. 拓溝通渠道,多與家長溝通

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放假回家后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空間里,玩游戲,看小說,睡覺,很少與家長交流。有些家長,孩子回到家只問學習,對孩子的生活及其他方面毫不關心。所以,長此以往,孩子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少,隔閡越來越大,有的學生甚至離家出走。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學校采取了《給家長的一封信》的措施,每次放假讓學生帶一封信――《給家長的一封信》回家,共同探討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關心孩子,如何進行科學家教,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何調整對子女的期望等;其次,學校通過家校通短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多方位地與家長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除此之外,學校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共謀孩子健康成長之路。

2. 發揮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我們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聘請專職心理輔導教師進行輔導,整體輔導與個輔導相結合。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早發現,早治療,讓學生盡快融入到校園生活,避免一些因心理問題導致的傷害或安全事故。再次,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每個年級、每個班級一周至少開設一堂心理健康課。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正式的課堂,真正起到對學生心理疏導的作用,并且要形成教案。其他學科也盡量做到在課堂上滲透陽光的心理教育。最后,要多開展講座,加強學生對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和性知識的指導。

3. 完善學校師生益友制度

學校建立良師益友制度,在課外,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朋友,和學生面對面地平等交流,心與心地真誠溝通,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生活困惑,讓學生感受到關愛、關心和家庭般的溫暖。同時,教師對每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并跟蹤調查,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從而打造學生的陽光心理和健全人格。

4. 把家訪制度常態化

家訪是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狀況的最好途徑,而家訪的時間都是安排在寒暑假。這個時間相對比較集中,但從實踐來看,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對“五類生”而言。因此,筆者建議教師的家訪要安排在平時,家訪要及時,教師該上門時就上門,講究問題的時效性,及時了解,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5. 多開家長會

家長會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以年級組為單位召開家長會,或者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的家長召集起來,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況,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及時轉變孩子的心理狀態。

6. 充分發揮筆者所在學校“彩虹心社”心理社團優勢

筆者所在學校現有多個社團,其中最大的就是心理社團――彩虹心社。學校以學生社團為載體,指導學生多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進行心靈的洗禮。

7. 完善和強化學校管理制度,與社會各界聯動

篇(6)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55-01

在新形勢下,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高中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學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高中生多、教學老師的精力有限,導致了我國教學質量在改革的過程中不能實現理想的效果。為了最大限度上優化教學管理,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改善。

一、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概括

管理的概念便是合理地將各項因素與關系進行阻止,從而盡量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而學校管理則是合理地將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協調阻止好,讓學校的各項工作順利地進行,能夠實現教育的目的。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之中的重點,學校的管理人員通過一定的方法,讓教學活動能夠達到培養人才的目標,這是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保障。新課改需要的是學校管理理念和方式能夠有所改變,因為創新和改善是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并且,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對于新課改來說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溝通交流,轉變對于傳統教育模式的認識

加強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工作,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壓迫式的教學,應該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對于“問題學生”的管理,對于“問題學生”要有足夠的愛心和包容心,不能老是將學生的錯誤放在心頭,對于一些小錯誤要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導,而不是硬性地去懲罰,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要有包容心,真誠地去愛戴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溫暖去關懷和愛護學生,同時也要定時聯系和溝通家長,讓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衛生。

三、不斷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督力度,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指的是教師能夠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支撐下指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關系著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培養,也關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況,因此十分重要。但是在傳統的教學的監督過程中,提前告知老師后組織學校內部的其他老師針對教學情況進行打分,大多流于形式。事實上教學過程的監督重點并不是老師某一節課講的好與壞,而是對老師整個學期甚至學年教案、教義、準備情況的評價監督,以及老師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落實情況。因此為了提高對教學過程的監督力度,廣大學校要成立專門的教研小組針對各學科老師的教案、教義進行綜合的評價監督,形成有據可循的評估量化體系和標準,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

四、不斷更新教學管理系統,優化教學管理目標

在新形勢下的教學管理系統必須適合學生的發展,特別是現在的高中生更加有想法,追求新鮮的東西,他們對一成不變的事物有本能的反感,原本單一的教學管理系統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管理工作了,因此在信息化與科技化的推動下,高中教學管理系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技術含量。例如以往高中對各個班級進行排課的時候多數以手動方式為主,如果班級數量、老師數量、科目數量一多就容易發生錯誤,在引入軟件排課之后就能提高排課工作的效率,并滿足各學科排課的科學性。為了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僅僅依靠對設備的更新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對高中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進行培訓與理念更新,才能落實科學、有序的教學管理系統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五、不斷完善對教學質量的監督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學校不僅需要嚴格的教學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是有過硬的教學質量,完善的教學管理最終是為了實現高效的教學質量,因此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體系能夠保證教學管理工作的落實。但是在以往的教學管理過程中,片面強調對教學紀律的監督管理,而忽視教學質量的提高,一個班級如果鴉雀無聲可能是好事,如果在鴉雀無聲的情況下卻無法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就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了。在新形勢下,學習的教育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力度,形成完善的監督體系,歸納出能夠反映課堂教學質量的資料進行分析,幫助老師改善教學方法,實現從學生到老師、從老師到學校、從學校到老師,最終利用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回饋到學生。

六、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形成良好的教學管理關系

學校進行教學管理的對象有三個,學校、老師、學生,其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受到重視,特別是在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最終的目的是為學生服務,為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要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包括學生對學校的建議、老師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對教學管理系統進行優化,適當引入創新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主觀上接受改變后的教學管理系統,避免因為叛逆、反感造成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排斥。

七、進行人性化改革,體現人文關懷

調整以前的壓迫式管理模式,對硬性處罰進行軟處理,讓學生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錯誤,從內心的角度進行勸導,讓學生去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處理方式和方法對于處在性格叛逆期的高中生來說,是比較合適和合理的。由于高中生的性格發展和心理發展處于高度敏感的時期,所以學校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應該更多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指出,少一些硬性處罰,多一些關懷和教育會讓處于心理脆弱和發展期的高中生更加茁壯地成長。

八、結語

在新形勢下,教學管理不再僅僅局限在維持紀律、選課、排課這樣簡單的工作上,而是要設計到學校、老師、學生各個方面的管理活動。在這種形式下我國高中教學管理顯得更加重要,為此各個學校要緊隨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管理的思路,并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措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篇(7)

一、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1.高中體育教師過度迎合了學生的口味。高中體育教師也主觀地認為只要體育課讓學生多玩兒一些游戲,做一些自由活動就可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而教師也可以不用去枯燥地教學、引導和做示范,殊不知這是大錯而特錯的事情。體育運動,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運用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形式讓其對一些體育活動做一些研究性活動。

2.高中體育教師淡化了體育技能的教學。高中體育課就是為了教授給學生基本的體育技能,增強其體質的,但是很多學校把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忽略了,只是一味地追求趣味性,把一節課的時間用在了做互動游戲上,學生是高興了,但是往往只追求了表面現象,而忽視了高中體育教學增強人民體質的根本任務。

3.高強度的訓練必然會帶來學生的一些怨言,這也可能為教師授課的評價起到一定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讓自己的課程受到好評,就采取了折中的態度,把教學內容一壓再壓,把教學形式翻很多花樣,把教學難度一降再降,這樣表面上課程進展得很順利,學生也學得很開心,但實質上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必要性

一方面,當前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存在被動性,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所以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就會對教學的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

另一方面,原先體育教學很大程度上關注的是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協調作用重視不足,這是教學有效性有待提升的又一原因,只有身心健康的協同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高中生在學習期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學生越是承受壓力,越需要通過體育活動的調節,緩解緊張情緒,釋放壓力。而且學習同樣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學生很難順利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三、高中體育教師改進有效教學的措施

1.教學的目標要定得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每一節體育課沒有明確的目標是很難上好的。教學目標中要有重點和難點目標的設定,也要有德育和技能目標的設定,如果這一要求不清楚,那么一堂課上下來,學生的學習是盲目的,肯定也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高中體育教師的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既便于操作,又便于檢查。審核者看著教案一觀摩,就知道學生到底有沒有達成教學目標。所以,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區分出重點和難點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須途徑。

2.教法有效性

教法有效性的認定應該注重它的動態特性,即一種教法能讓學生樂于參與,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術并能從中獲得成功體驗,那么此法就可以定性為有效的教法。有效的教法評定指標主要包括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的反饋(表情、積極性、參與效果)和教師的投入幾個方面。

3.增強高中生的心理素質

因為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平常和社會接觸也不多,特別是思想還不夠成熟,所以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外在表現就是心理素質偏低且不夠穩定。在體育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能夠讓高中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游戲和學習中體驗競爭與合作、失敗與成功,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他們在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將來走向社會創造條件。

4.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篇(8)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3-0070-03

【作者簡介】楊雁,江蘇省懷仁中學(江K無錫,214196)校長,高級教師。

一、課程提出背景

我校地處無錫市錫山區東北角,與江陰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交界,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學校生源主要來自錫山區和無錫市區,對多數生源地學生來說,家與學校的距離較遠,交通不夠便利。由于歷史原因和區域內高中的固有格局,我校近幾年招收優質生源比例較少,不滿生源總數的10%,優質生源群體效應較弱,升學的社會效應較低。在高考后,大部分學生只能進入一般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大部分畢業生缺乏對自我的職業定位。基于這些現狀,促使我們在辦學過程中一直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學生為什么普遍對學業、職業和前途感到迷茫?高中階段除了高考,學校還能為孩子做些什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應該“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高中教育將實現學業、專業、職業的定位選擇與通道設計,這必然要求學校教育應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并確定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個體的自我選擇與自我發展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高中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也將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15~24歲是人生中的探索階段,這一時期的探索與選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今后職業的定位、事業的開拓甚至人生的走向。如何在專業與職業上進行準確而又科學的定位是正處于這個階段的高中生需要重視與解決的關鍵問題。基于此,學校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有利于高中學生確定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職業規劃,實現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學校德育工作團隊通過深入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與教育專家進行交流研討,進一步認識到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從2011年起,學校提出“以生涯規劃引領德育工作”這一思路,近幾年來,學校先后與北森生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師范大學顧雪英工作室合作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其中,北森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北森CareerSky高中生涯發展教育系統”,這套系統是專門為學校教師開展生涯發展教育而設計的,是我國第一個以學生生涯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輔助系統。系統基于強大的信息庫,涵蓋高中生關心的600多個專業、1000多所高校、近1000個職業等重要信息,結合學生特點,針對高中生職業生涯有重大影響的文理分科和專業選擇,以完整、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2015年5月,我校申報的“高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基地”被列入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后,根據省教育廳要求,學校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不斷推動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基地的建設。

二、課程結構體系

1.課程目標。

學校在培養“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健康發展”的現代公民理念指導下,建立以“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為主導、“生涯規劃信息平臺”為支撐、“生涯規劃實踐基地”為路徑,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學校、家長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合作互助的學生生涯教育體系。

生涯規劃課程通過課堂教學、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等途徑來實施。學校通過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了解自身的興趣、能力優勢以及性格和價值觀對生涯發展的影響,掌握探索自我各方面特點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家庭、學校、社區和社會對個人生涯發展的影響,認識個人與社會的依存關系,學習利用環境資源促進自我發展;讓學生樹立人生理想與抱負,能夠制定明確且可行的發展目標與計劃,初步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認識各種內外部因素對決策的影響,初步掌握生涯決策的方法,嘗試自主決策。

2.課程內容。

學校開發并編制生涯規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教案、課外活動方案、課程基地實踐設計方案等,為生涯規劃教育提供藍本。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內容包括:主題融合式課程、拓展衍生式課程、測評反饋式課程。

主題融合式課程。該課程以主題作為教育活動的載體,每個教育活動都體現各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著眼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主題融合式課程包括專題教育(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合唱節),典禮儀式(開學典禮、新生軍訓、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和名家講壇(勵志教育、成長故事、心理輔導、專題講座)。

拓展衍生式課程。該課程以培育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為宗旨,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拓展衍生式課程包括校本課程(生活與健康、文化與探索、科學與創造、藝術與人生、體育與欣賞),社團活動(人文社團、體藝社團、科技社團、生活社團、服務社團),綜合實踐(認識家鄉、走訪企業、走進大學、班團活動、志愿服務),研究性學習(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人與文化)。

測評反饋式課程。該課程依據課程實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價值,做出價值判斷,根據實施過程反饋的信息,調整生涯規劃教育行為。測評反饋式課程包括網絡測評平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決策行動),發展指導中心(專業博覽、行業展示、職業體驗、導師工程、家長驛站),生涯評價系統(導師手冊、學生手冊、成長檔案、評估量表)。

3.課程評價。

評價目的:考查學生在生涯認知、生涯規劃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幫助學生梳理課程學習的收獲,對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效果進行檢測,促進教師不斷完善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式。

評價原則: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想法、感悟、活動方式和活動作品(如行動計劃書、生涯訪談報告、職業體驗感想等)有機結合起來,作為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依據。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成長變化的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優勢,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避免用單一標準衡量學生的發展情況,評價主體應包括學生、教師、家長等。從發展的視角看待評價結果,充分重視學生的可塑性和生涯發展的廣闊空間,根據學生的發展趨勢適時改進教學方式。

評價方法: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科學嚴謹地使用測評工具,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對課程學習效果的綜合考察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積極探索“成長記錄評價”“協商研討式評價”等評價方式。

三、課程平臺建設

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離不開各類平臺的建設,為此,我們重點建設了如下各類場館。

1.生涯規劃館。

生涯規劃館分為探索區、測評區和規劃區。學生通過在該館開展活動,可以不斷發現自己內心的訴求,認識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潛質,明確生涯發展方向,學會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健康教育館。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視聽欣賞、專題研討、自我調整等多種方式,了解青春期健康知識,包括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識、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識、青春期人際交往、青春期親子關系調試和青春期心理調整等內容。該館分為觀摩區、閱讀區、視聽區和咨詢區。

3.生活體驗館。

生活體驗館配置冰箱、電飯鍋、油煙機、微波爐、消毒柜、鍋具等硬件設備,學校聘請廚師指導學生安全使用各類廚房電器設備,教學生烹飪技巧,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每周聘請專業廚師對學生進行烹飪指導與考核,一般每十名學生一組,合作完成超市采購、整理菜品、烹調、享用、清洗等程序。

4.能力_標館。

該館展示了學生的書寫演講能力、課外閱讀能力、文娛活動能力、藝術欣賞能力、社會交往實踐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動手制作能力、體育欣賞能力、健康休閑能力、自救自護能力等十項基本能力的考核方案、考核工具和考核作品。對學生十項基本能力達標考核有利于引導教師與家長關注學生基本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全面、健康、充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5.行業展示廳。

廳內展示了《201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中的20個行業,通過對行業的具體內容、行業精英人物、行業發展前景和我校各行業畢業生代表的展示,讓學生對各行各業有深刻的認識,引導他們選對專業、入對行業、從對職業,啟發他們在創新、創業上有所思考。

6.職業體驗館。

劃分為六個職業體驗館:臻美創意館、天籟琴行、博愛診所、紅豆服飾、懷仁村委、農業銀行,學生依托職業體驗館開展模擬活動和基地實踐活動,提升對相關職業的直觀認識。

篇(9)

為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提升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1月8——9日,我聯合陽江市第三中學心理科組分別到廣州二中及廣州二十一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交流學習,收獲良多,心得總結簡單如下:

一、上好心理輔導課

心理輔導課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任務,上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課,將充分體現心育工作的發展性原則。這次廣州交流,讓我對中小學心理輔導課認識及理解提升到了一個新層次。傳統的心理輔導課是推崇課程體系的建立及課堂各維度的展開,這無形給教案的設計課堂的開展都設置了一定的框框條條。對此,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廣州二中的心理教師楊海榮老師總結出,以往的心理輔導課無論是主題還是形式都與現代高中生的思維及實際生活產生了差距,這種差距使心育課的成效也發生了影響。對此,二中總結經驗,創設了一種新型的心育課設計——微主題。微主題指的是針對學生存在的某一個問題,或某一種現象,設計一個心理團體活動或心理游戲去開展,再使用階梯式的輔導方法讓學生得到啟發,從而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直至獲得解決策略。

通過現場觀摩示范課以及參加評課,我認為這種授課方法新穎,主題突出,學生的互動性也高,得到的心育成效較大,因此我覺得可以在我校實施。目前我校學生的心育課主要是兩種方式,一是年級講座,這樣操作方便簡練,但由于時間及場地限制,講座內容只能是在各種理論之間泛泛之談,難以展開來分析,因此學生反響不大,效果一般;另一種方式是個別班級授課,有需要的班級直接與心理教師聯系上課,這樣操作具有班級針對性,校本性較高,得到的效果較好,教師的反映不俗,但由于是針對個別班級,涉及的學生面較窄,對學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

二、開展學生心理社團活動

經過這次廣州之行,發現廣州二中及二十一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社團活動,他們的學生心理社團舉辦得非常成功。學生心理社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自身的課外活動,還能將學生培養成心理教師的好助手,從而輔助心理教師去開展各種心理活動。一個學生心理社團的成立及完善需要心理教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相關社團活動策劃,手把手地進行成員培訓等,但一旦社團的事務走上正軌卻可以分擔教師很多工作任務。對于這一點,我是需要進行自我檢討的,之前我很認真的想著舉辦一個學生心理協會,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包括詳細計劃及章程都列好了,但由于太多的家庭及工作等繁瑣事情纏繞,使得我沒能將社團堅持下來。通過這次與這兩所學校的交流學習,我又有信心去"重拾"我校的學生心理社團了。

三、開展有特色的心理主題活動

廣州二中的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動月,大型的親子活動;二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等都是他們學校極具特色的心理主題活動。通過與他們交流,我清晰了,一個大型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動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心理教師策劃,更需要一個團隊。因此,心理社團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一個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動也可以與校外機構,社會資源相結合,這樣可以解決一些例如經費,師資等實質問題。對此我深有體會,由于我們與12355服務隊合作,我們的現場心理咨詢活動開展得非常好。以后,我們可以嘗試聯合陽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開展同伴教育,心理拓展等活動,如此一來,他們可以得到實習的機會,我們又可以有足夠的人力去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簡直雙贏。當然,這只是初步構想,詳細還需要進一步策劃的。

四、如何做好課題科研工作

篇(10)

一、撰寫科研課題申報書, 課題設計論證是重點

(一) 課題設計論證包含的內容

1.課題名稱。選好題是做好課題設計論證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甚至可以說是關乎課題能否獲得評審者青睞的關鍵要素。課題名稱應明確研究的核心內容, 可采用研究的內容、研究的群體、研究的方法3個結構組成, 如, 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課堂應用的行動研究。

題名撰寫需要注意:語言精練, 避免多余詞綴, 最好不要超過20個漢字, 如果太長, 可考慮副標題方式呈現;用專業術語陳述句式表述, 不能用大白話、比喻句、疑問句;題目切忌大而空, 要小題大做, 而非大題小做;避免使用諸如“淺談”“淺析”“試論”之類缺乏研究自信的謙辭。

2.課題的研究背景, 即選題依據。做研究需要有明確的選題依據, 是課題研究的背景說明, 即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通常選題依據分為現實依據與理論依據2方面進行論述, 理論依據就是后續的文獻綜述部分, 現實依據則是指研究者在現實中發現的擬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課題的研究背景可以大到國家宏觀政策戰略, 如“健康中國戰略”給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也可以小到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到的現象, 如不同榜樣類型對激發學生運動參與有效性上的差異。撰寫研究背景時可考慮從現實的需要、存在的問題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 但要言簡意賅、切中時弊、直指問題, 避免冗長空洞的長篇大論。

3.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即文獻綜述。所有課題申報書的設計論證部分均需要對該主題進行文獻綜述, 目的是概括總結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爭議、不足和問題中尋找本課題的切入點。使評審者能夠判斷申報者對該課題研究領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對其后續研究的信任感。文獻綜述的撰寫可以采用時間線索和主題線索。文獻述評中的所謂“述”, 是指系統梳理回顧前人相關研究, 指出研究了哪些內容, 有哪些一致的結論, 又有哪些爭議, 所謂“評”就是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評價, 哪些可以借鑒?哪些存在問題和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4.課題的研究目的與目標。無論在課題論證還是學術報告中, 研究目的清晰準確的陳述都非常重要。研究目的的表述方式通常為“本研究擬采用××方法, 旨在發現 (或揭示) ××規律, 解決 (或探討) ××問題”。然而研究目的這樣表述比較籠統、概括和抽象, 需要將其轉化為更具操作性的研究目標, 即要具體解決哪些問題。如, 某課題的研究目的是揭示體育鍛煉對高中生的健康促進作用, 具體的研究目標可以細分為:不同鍛煉方式對高中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同鍛煉強度對高中生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鍛煉對不同年級和不同性別高中生健康促進的差異性。

5.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意義通常包括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中小學的課題研究往往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某些具體問題, 借助已有的理論知識, 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因此, 在研究意義的撰寫上更應側重于從微觀和實踐的角度, 指出這些問題的解決對學校體育工作、體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發展的實際作用。同時, 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理論指導, 能夠進一步檢驗理論甚至是完善理論, 進而取得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1]。

6.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當選題確定之后并不能立刻開始實施研究, 而是需要將所欲解決的大問題細分為若干個具有邏輯遞進關系的小問題, 形成具體的研究內容。確定研究內容時需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即每一項內容就是一個問題, 且這個小問題既是獨立的又是與其他問題存在著聯系[2]。研究主要問題最好分層分標題逐一撰寫, 以便評審者清晰了解研究思路。

7.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在實際開始研究之前, 需要有明確研究思路的指導。研究思路就是對研究的整體設計與把控, 包括:如何選取研究視角和切入點?從哪個問題開始研究?哪個問題是關鍵核心環節?是采用橫截面研究還是縱觀追蹤設計?是單一研究還是系列研究?是理論思辨性質的研究還是邏輯實證研究?這些均需要在課題行動之前考慮周全。

課題申報書中需要陳述的研究方法, 是指在實際完成研究工作時所采用的資料具體收集和處理的方法。撰寫研究方法部分時注意需符合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向, 如, 實證主義取向、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多種研究方法共同使用等;研究方法沒有好壞之分, 只有適合與否, 研究方法一定要契合于研究主題, 最恰當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優勢特征, 也同樣存在著局限和不足, 多種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集多種方法的優勢于一項研究之中[3]。

8.課題研究的步驟。研究的步驟是說明研究的先后進展順序, 一般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階段成果階段和結題階段。每一階段都要有明確的研究內容和任務, 要有階段性成果指標。課題研究的步驟可以采用研究技術路線圖的方式呈現出來。

9.課題研究的創新點與難點。課題論證中需要說明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并能夠針對技術難點提出可供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創新是學術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也是選題的重要原則。創新點可以表現在多個方面, 如, 分析視角、研究方法、人群領域、理論貢獻、實踐應用等。

10.參考文獻。撰寫課題論證是在檢索、閱讀、引用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之上撰寫的, 需要在課題申報書中詳細羅列參考文獻。有如下注意事項:參考文獻要與前文的引文一一對應, 并非將所有自己閱讀的文獻都羅列出來, 而是只羅列前文引用過的文獻資料;要注意引文質量, 盡可能選用學術期刊上面發表的論文, 特別是SCI、SSCI、核心期刊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二) 撰寫課題設計論證的常見問題

1.缺乏對核心概念的明確界定。任何研究都會有1~2個核心概念, 對核心概念進行理論界定是后續研究的基礎。體育教師在研究中往往忽視概念的重要性, 經常出現重要概念沒有明確界定, 或是定義缺乏權威性的問題。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失, 導致后續研究中的測量指標、測量工具、問卷設計、分析評價等方面都會出現嚴重問題。

2.缺乏相關的理論依據。中小學教師長于實踐而短于理論, 他們問題意識明顯而理論意識薄弱。表現為課題論中無論選題依據還是研究設計均缺乏理論支撐, 或者根本就沒有理論, 或者只是寫了理論的名稱而沒有具體內容, 特別是與現實問題相關聯的理論內容。

3.文獻準備嚴重不足。多數中小學體育教師未養成閱讀學術文獻的習慣, 在課題設計論證中突出表現為文獻檢索不足、閱讀不夠、文獻綜述出現嚴重問題:綜而不述或述而不評, 只是以往研究結論的簡單堆砌, 并未呈現研究思路和主要結果;把工作現狀或實踐現狀等同于研究現狀, 是工作總結而非研究綜述;引文質量不高, 或占有資料不足, 導致分析出現偏差。

4.研究思路缺乏邏輯性。研究思路混亂表現在:研究內容缺乏細化, 籠統而模糊;研究的邏輯順序不清楚, 缺乏層次感;沒有研究技術路線圖。

5.研究方法陳述過于簡單。許多課題論證中研究方法部分的表述過于簡單, 只是說使用問卷調查法或訪談法, 但并沒有詳細說明使用什么問卷, 樣本如何獲取, 訪談哪些人, 訪談什么內容等。研究方法的陳述需要詳細具體, 切忌籠統。實驗法需要詳細說明自變量、因變量、實驗類型、實驗過程、實驗步驟、測量工具名稱、被試取樣方式、無關變量控制方法。問卷調查法需要說明問卷來源、測量工具名稱、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方式、抽樣方式、樣本容量與分布等。訪談法則說明訪談對象、訪談主要內容、訪談結果處理方式等。

二、撰寫科研課題申報書, 不可忽視的其他注意事項

(一) 務必重視前期研究基礎

項目前期研究基礎在課題申報評審中的重要程度僅次于設計論證, 是評審專家們非常關注的重點內容。

1.課題申報并非臨時抱佛腳的倉促行為, 而是長期積累準備的過程。體育教師需要盡早明確并穩定在1~2個研究方向做持續探索, 積累系列研究成果, 包括論文、研究報告、教材著作、影像視頻、教學課例等。因此, 在申報選題時, 需要考慮哪些主題是自己前期積累比較多的, 應盡量避免選擇前期積累較少的研究方向。

2.需要詳盡呈現課題負責人和團隊成員的學術經歷及與該課題相關的前期研究成果, 包括科研課題、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專著譯著等。前期研究成果的社會評價可以采用注明文獻被引頻次、下載頻次、獲獎情況等方式, 表明該課題已經具備較為扎實的研究基礎, 以期向評審專家證明課題負責人和成員有學術研究能力確保課題的順利完成。

(二) 合理搭建課題研究團隊

教育類項目經常需要團隊共同完成, 研究團隊人員結構 (年齡、職稱、協同單位、研究領域、研究基礎、專業知識與能力) 的合理性, 甚至關系到課題審批和研究活動的成敗。因此, 申報人必須要考慮研究團隊的合理建構, 盡量做到3個結構合理:一是, 年齡結構合理, 老、中、青三結合, 搭建研究梯隊。二是, 專業結構合理, 盡量避免全部為體育教育單一專業。如, 某體育教師擬申報體育鍛煉心理效益方面的課題, 其優勢是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和資源, 但相對缺乏心理學理論基礎和學術研究經驗, 可以在團隊中增加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研究成員。如此, 可增加課題評審者對該項目順利完成的信任。三是, 協同單位結構合理, 盡量避免團隊成員均來自于同一個體育教研組, 可以選擇學校相關部門、其他中小學、高等院校的人員加入到研究團隊之中。

(三) 規劃研究預期結果

研究課題有經費支持就會有業績考核, 需要在立項申報書中說明在后期結項時的考核指標, 即預期研究成果, 包括預期完成時間、成果名稱、成果形式、負責人。通常在級別較高的課題申報書中都會注明預期研究成果的最低指標。如,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要求是出版學術專著1部, 并且在CSSCI上發表3篇系列論文。

研究預期結果要盡可能詳細, 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清晰呈現。如果課題時間周期較長, 可以考慮設計階段性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專著、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件 (包括音像制品, 計算機軟件) 、影像資料 (含課件) 、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1]。

上一篇: 中小學生德育課堂 下一篇: 持續審計的含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精品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