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定額比例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9 17:31: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成本會計定額比例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一)對成本會計的認識不到位仍未擺脫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只注重生產領域的產品成本,而忽視其它環節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結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經濟決策失誤和成本失控。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在企業總費用中的比重已不斷下降,而與產品相關的研究設計、供應、服務、銷售等活動引起的成本將不斷上升;其數額甚至遠遠超過生產成本。

將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會計的中心,達不到成本會計的目的,不能明確各部門職責。成本會計不管是包含于財務會計之中還是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本質特征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體地說,成本會計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誰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問題,成本會計的目標即會計主體在特定歷史時期與環境中對成本會計工作所追求或希望達到的預期境地或標準始終是利用成本信息資料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二)成本會計在實際生產上的應用不到位長期以來,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就是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以及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負責,而把各車間、部門的職工只看作生產者,導致廣大職工對于成本應該怎樣控制的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造成成本意識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產過程中原料的浪費,一些已經預算好的數據在實際生產中不能準確的體現出來,造成成本預測跟實際數據的誤差等。

二、成本會計涉及到料、工、費的核算

在成本會計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關鍵點。因此,在成本會計核算中采購問題應該得到高度的重視,而許多企業領導、財務人員在核算時卻忽視了這點。

(一)正確地處理材料費用的成本問題

材料費用是將企業的一定時期內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

材料費用的分配對象: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領用的各種庫存材料,應根據審核后的領料單。限額領料單或領料登記表、退料單,按照材料的用途歸類。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產品領用的材料,應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輔助生產車間為提品或勞務領用的材料,應計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生產車間一般耗用領用的材料,應計入制造費用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耗費的材料費用,應計入管理費用;企業銷售部門為銷售產品所耗費的材料費用應計入營業費用。

材料費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費用計入個消耗對象的方法。1)直接計入,即凡是單一產品領用的材料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中,2)間接計入,即對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各種材料費用,應該選擇適當的標準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中。分配間接計入的材料費用應選擇適當的分配標準。如產品的重量,產量,材料的定額耗用量或定額費用等。

1、重量(體積,產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費用分配率=應分配的材料費用/各種產品的重量(產量,體積)

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產品的重量(產量,體積)分配率

2、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法某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

定額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之和

各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

職工薪酬是企業職工應得的勞動報酬及福利費的總額, 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 每個企業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總額,包括各種工資;獎金;津貼。企業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記錄在期末按其發生部門、車間進行歸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生產工人的工資中可直接計入各種產品的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不能直接計入的應按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凡是生產部門為生產管理而發生的人工費用,先計入制造費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計入產品成本中;凡是企業管理表明發生的人工費用,計入管理費用中。專職銷售機構人員的人工費用,計入營業費用中;企業福利部門發生的人工費用,工資部分由福利費列之。計提的福利費部分由管理費用承擔。

工資、福利費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實際生產工時或定額工時)比例進行分配公式:

工資(福利費)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福利費)/各種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總數

某種產品應分配工資(福利費)=該種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工資(福利費)分配率

(三)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及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及方法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等都已按成本項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產成本賬及其明細賬的借方。如果產品已經全部完工,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種完工產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產品成本明細賬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種產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還應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進行生產費用的分配,以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成本。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不計在產品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數計算法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

三、在產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費用計算法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材料成本

(一)約當產量法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積單位產品定額工時+本工序單位產品定額工時50%)單位產品定額工時100%某項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在產品該項費用=在產品約當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

(二)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成本計價法,是指月末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產品的全部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費用加上本月發生的費用)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后的余額作為完工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三)定額比例法指產品在完工的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按照兩者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四、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在企業管理中重視成本會計

首先:增強成本觀念,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保證成本預測與核算出來的結果能與實際生成相聯系。企業應該高度重視成本會計的,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這才有利于經濟決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財務軟件計算出更及時更準確的數據。

其次: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于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再次: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購工作在成本會計中需要計算的東西比較多,而且方法也比較多,因為它是涉及到料、工、費的核算。因此做好這些核算要先從采購抓起。首先,應該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關鍵采購目標。先于大處著眼,再落到細節。在決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幾個關鍵目標之前,可以考慮以下一些因素:供貨商品質,交貨及時率,下單到交貨的周期,成交價格,批量折扣,能滿足需求的服務,以及其它反應供貨商的表現方面等。然后,決定幾個對企業成功來說很重要的關鍵目標。這些信息應該用來制定供貨商評估的標準。標準來源于公司對市場的價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戰略基礎。確定公司需要做什么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將引導公司決定實際需要去做什么。這將引導公司思考應該要求公司的供貨商,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貨商評估標準又將涉及到采購人員評估標準的制定。這一切都是相互聯系的。

通過一個清楚的激勵體系來鏈接所有行動,并對業績的提高和業績目標的實現進行獎勵,而這些業績目標都是來自于公司的關鍵目標。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篇(2)

    (一)對成本會計的認識不到位仍未擺脫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只注重生產領域的產品成本,而忽視其它環節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結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經濟決策失誤和成本失控。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在企業總費用中的比重已不斷下降,而與產品相關的研究設計、供應、服務、銷售等活動引起的成本將不斷上升;其數額甚至遠遠超過生產成本。

    將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會計的中心,達不到成本會計的目的,不能明確各部門職責。成本會計不管是包含于財務會計之中還是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本質特征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體地說,成本會計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誰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問題,成本會計的目標即會計主體在特定歷史時期與環境中對成本會計工作所追求或希望達到的預期境地或標準始終是利用成本信息資料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二)成本會計在實際生產上的應用不到位長期以來,存在一種認識誤區:就是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以及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負責,而把各車間、部門的職工只看作生產者,導致廣大職工對于成本應該怎樣控制的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造成成本意識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產過程中原料的浪費,一些已經預算好的數據在實際生產中不能準確的體現出來,造成成本預測跟實際數據的誤差等。

    二、成本會計涉及到料、工、費的核算

    在成本會計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關鍵點。因此,在成本會計核算中采購問題應該得到高度的重視,而許多企業領導、財務人員在核算時卻忽視了這點。

    (一)正確地處理材料費用的成本問題

    材料費用是將企業的一定時期內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

    材料費用的分配對象: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領用的各種庫存材料,應根據審核后的領料單。限額領料單或領料登記表、退料單,按照材料的用途歸類。基本生產車間生產產品領用的材料,應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輔助生產車間為提品或勞務領用的材料,應計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生產車間一般耗用領用的材料,應計入“制造費用”科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耗費的材料費用,應計入管理費用;企業銷售部門為銷售產品所耗費的材料費用應計入營業費用。

    材料費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費用計入個消耗對象的方法。1)直接計入,即凡是單一產品領用的材料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中,2)間接計入,即對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各種材料費用,應該選擇適當的標準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中。分配間接計入的材料費用應選擇適當的分配標準。如產品的重量,產量,材料的定額耗用量或定額費用等。

    1、重量(體積,產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費用分配率=應分配的材料費用/各種產品的重量(產量,體積)

    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產品的重量(產量,體積)×分配率

    2、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法某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

    定額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之和

    各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

    職工薪酬是企業職工應得的勞動報酬及福利費的總額, 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支出的主要組成部分, 每個企業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總額,包括各種工資;獎金;津貼。企業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記錄在期末按其發生部門、車間進行歸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生產工人的工資中可直接計入各種產品的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不能直接計入的應按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凡是生產部門為生產管理而發生的人工費用,先計入制造費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計入產品成本中;凡是企業管理表明發生的人工費用,計入管理費用中。專職銷售機構人員的人工費用,計入營業費用中;企業福利部門發生的人工費用,工資部分由福利費列之。計提的福利費部分由管理費用承擔。

    工資、福利費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實際生產工時或定額工時)比例進行分配公式:

    工資(福利費)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福利費)/各種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總數

    某種產品應分配工資(福利費)=該種產品生產工時(實際或定額)×工資(福利費)分配率

    (三)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及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及方法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等都已按成本項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產成本”賬及其明細賬的借方。如果產品已經全部完工,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種完工產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產品成本明細賬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種產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生產費用之和,還應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進行生產費用的分配,以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成本。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不計在產品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數計算法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

    三、在產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費用計算法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材料成本

    (一)約當產量法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積單位產品定額工時+本工序單位產品定額工時×50%)÷單位產品定額工時×100%某項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在產品該項費用=在產品約當產量×該項費用分配率

    (二)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成本計價法,是指月末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產品的全部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費用加上本月發生的費用)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后的余額作為完工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三)定額比例法指產品在完工的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按照兩者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四、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在企業管理中重視成本會計

    首先:增強成本觀念,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保證成本預測與核算出來的結果能與實際生成相聯系。企業應該高度重視成本會計的,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這才有利于經濟決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財務軟件計算出更及時更準確的數據。

    其次: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于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再次: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購工作在成本會計中需要計算的東西比較多,而且方法也比較多,因為它是涉及到料、工、費的核算。因此做好這些核算要先從采購抓起。首先,應該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關鍵采購目標。先于大處著眼,再落到細節。在決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幾個關鍵目標之前,可以考慮以下一些因素:供貨商品質,交貨及時率,下單到交貨的周期,成交價格,批量折扣,能滿足需求的服務,以及其它反應供貨商的表現方面等。然后,決定幾個對企業成功來說很重要的關鍵目標。這些信息應該用來制定供貨商評估的標準。標準來源于公司對市場的價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戰略基礎。確定公司需要做什么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將引導公司決定實際需要去做什么。這將引導公司思考應該要求公司的供貨商,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貨商評估標準又將涉及到采購人員評估標準的制定。這一切都是相互聯系的。

篇(3)

本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大分支,是會計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非常重要。但據很多學生反映,成本會計很枯燥,上課提不起興趣,計算量大很難學,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作為教師又應該如何盡量避免上述情況教授好這門課呢?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與教訓,談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上好成本會計第一課

(一)課程介紹。

1.什么是成本。學習成本會計的時候,學生基本已經學過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對會計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這里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成本。那么什么是成本呢?由于生活中這個詞經常提到,先讓學生進行思考,談一談自己對成本的認識,不妨問一問跟學生關系最為緊密的上大學的成本,通過分析計算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成本有更加具體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清楚四年大學所付出的代價,從而更加珍惜每一節課,每一天。最后再介紹教材中那些較為專業的概念,告訴學生本門課程的成本主要指工業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

2.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應該如何計算――舉例說明。先提出問題:“財務會計中大家就學過,產品完工入庫,結轉成本10 000元的會計分錄。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金額均為10 000元,那么當時我們如何知道完工產品的成本就是10 000元呢?”其實是成本會計告訴財務會計的,所以通過成本會計的學習,學生就可以知道產品的成本究竟是如何計算的。

以教室中的一張講桌為例,假設某車間某月只生產這一張桌子并且當月投產當月完工,讓學生定性分析講桌的成本包括哪些內容。學生會想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然后再讓學生定量計算成本中的每一項,最后相加即得到一張講桌的成本。一張講桌會算了再問十張這樣的講桌怎么算,大家肯定會說按同樣的算法計算出總成本除以10,這個時候應該分三種情況解釋:十張桌子月末都完工、都沒有完工、部分完工部分未完工。前面兩種情況好計算,關鍵是最后一種情況會牽涉到“縱向分配”,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心中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以后重點要講述的內容。一種桌子成本的計算講完了,再假設某車間某月新投產了兩種桌子,即講桌和課桌,又應該如何計算它們的成本?提示學生兩種桌子可能會共同領用一種原材料,一個生產工人也可能生產了兩種桌子,車間發生的制造費用也需要在二者之間分配,即“橫向分配”,這個問題點到為止,以后也會做重點講述。但一定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橫向分配”,什么是“縱向分配”,并且要知道在產品成本計算的過程中肯定是先“橫向分配”再“縱向分配”。

3.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及其重難點。通過上述簡單的小例子可以很好地告訴學生成本會計能解決什么問題,使學生對成本會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結合教材目錄,簡單介紹每一章主要講什么,并分析它們有著什么樣的邏輯關系,然后畫出重難點,便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是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各種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當然這些也是對應的重點和難點。

(二)強調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求。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近期來看,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中會計科目的考試,CPA考試中財務成本管理的考試都涉及到本門課程的內容;長遠來看,不管今后學生是直接就業還是讀研深造,學習本門課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讓學生重視并且學好這門課程,第一次上課就必須給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比如課前要及時預習,課上要認真聽講,課后要獨立完成作業等等,并制定出具體的獎懲措施,日后嚴格執行。

二、成本會計的特點

(一)邏輯性強。成本會計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邏輯性特別強,即前后各個章節都是一環扣著一環,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部分主要是圍繞其基本職能――成本核算展開的,具體而言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指的是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最終計算出產品完工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過程,主要包括各項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跨期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各項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的分配,即“橫向分配”,最后一部分是生產費用在同一種產品的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即“縱向分配”。“橫向分配”是“縱向分配”的基礎,必須先進行學習,而“橫向分配”內部四個部分的次序也不能改變,有著嚴格的邏輯關系。在學習基礎理論之后,再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及管理要求才能選擇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種基本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兩種輔助方法;分類法和定額法。在這些方法中,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品種法學習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對其他方法的理解。

(二)相近概念多。在成本會計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相近的概念,有些只是一字之差,有些只是順序顛倒,但它們的涵義卻有著較大的差別。例如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直接計入費用和間接計入費用、消耗定額和定額消耗量、工時定額和定額工時、費用定額和定額費用、定額消耗量與定額費用等等,究竟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與區別?把握這些概念對于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具體的計算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多種多樣。如上文所述,在成本會計中,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種。除此之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分配方法,例如材料費用的分配,有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費用比例法、產量(體積、重量)比例法等;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有五種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分配法、代數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制造費用的分配包括四種方法,包括生產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有七種方法,包括在產品不計算成本法、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數計算法、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計算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以及定額比例法。這些方法思路都比較簡單,計算也只是涉及簡單的加減乘除,單學起來沒有多大難度,可是對于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別容易混淆,甚至搞不清楚某種方法是在什么時候學的。

(四)計算量大。成本會計不像之前所學的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主要以賬務處理為主,以計算為輔;恰恰相反,它是以計算為主,賬務處理為輔。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程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前面已經述及,這其中的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計算量;而后續各種具體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在選擇產品成本對象之后,都要用到程序中相關的分配方法依次展開計算,每一次計算可能都得保留小數,并且前面如若出現一點閃失,就決定后面再也算不對了。此外輔助方法定額法在使用過程中也牽涉到很多的計算。

三、成本會計日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結合成本會計課程的上述四個特點,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課堂知識,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成本會計邏輯性很強,計算量很大,且數字之間有著嚴密的勾稽關系。首先,使用多媒體很容易將本門課程的邏輯框架以及每一章每一節的基本內容以結構圖的形式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且在后續講到具體內容時還可以回放,進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其次,成本會計經過大量的計算之后,其結果主要體現在各個分配表和明細賬之間,而這些賬表之間的數字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采用多媒體以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清晰易懂,也節約了重復板書的時間;最后,成本會計的計算很多,過程也較為復雜,如果只是通過幻燈片播放,學生就會印象不深刻,容易導致眼高手低,所以具體的計算建議采用板書,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親自動手算一算,提高其積極性。所以,建議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二)采用比較分析的教學方法。由于成本會計中的計算方法多種多樣,這些方法的側重點不同,適用范圍不同,有著各自的優缺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講授這些相關內容時最好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對比分析它們的共同點及其區別,便于學生掌握理解。例如,成本會計中雖然有很多的分配方法,但這些分配方法的分配思路及其命名都是一樣的。思路如下:先確定“分配誰,分給誰”,再選擇分配標準;計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數額/各分配對象分配標準之和”,并進行分配,“某分配對象應分配數額=該分配對象分配標準×對應分配率”,這樣分析后學生就會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的計算;再比較一下這些方法的名字,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產量比例法、生產工時比例法、約當產量比例法等,經過分析之后會發現,成本會計中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以“分配標準+比例法”命名的,這樣學生再看到這些名字時心里就很清楚了。再如前面提到的幾組概念,應該放到一起給出清晰的涵義,然后比較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利用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還有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五種方法、制造費用分配的四種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七種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兩種輔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等內容都可采用比較分析法教學。

(三)采用案例教學。成本會計如果僅僅采用純理論的教學,就會使那些復雜的計算顯得單調而枯燥,所以最好能在重要的章節結束之后結合學生所學知識講述一個案例,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提高其自主性。但所選擇的案例一定要貼近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另外對于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組織,要求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堂討論時做好引導啟發,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最后要做好總結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斷地提高學生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融入實踐教學環節。成本會計的實踐性、操作性很強,最好能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有多種形式:一是認知實踐。即組織學生到管理比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業企業參觀,實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生產工藝流程以及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對抽象的理論知識。二是進行模擬實習。成本會計邏輯性強,前后內容聯系緊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紹成本計算方法時,由于篇幅所限,例題內容不完整,使學生雖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個環節的內容,卻很難將其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計算數據的來龍去脈,難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過程。通過模擬實習,可以將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成本核算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模擬實習可采用手工模擬和電算化模擬兩種形式。三是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S

參考文獻:

1.焦躍華.成本會計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黃湘等.成本會計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篇(4)

    我院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組以2004到2006級本科會計學專業學生為主要對象,通過試卷分析、問卷調查、面詢函證等方式對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其結果表明目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

    (一)理論根基薄弱、知識點的掌握限于“教條分割”

    成本會計課程相對于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有其鮮明的特點,其一就是費用歸集與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個事項有多個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費用的分配就有產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成本法、實際重量法等,其中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的費用分配率又可選用實際耗用量或實際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額消耗量等不同形式。從調查反饋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單個計算方法掌握較好,而對于各個方法產生的原理不能歸納出共性,也未能對各個方法在最終產品成本信息形成中發揮的功用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二)賬證意識模糊、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紙上演算”

    計算量重與大量的圖表運用是成本會計課程相對于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而言的又一特點,產品成本的構成涉及料、工、費等多個項目,因其承擔的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歸集、分配和結轉程序,其間需要借助各種費用計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數據處理。從調查反饋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把費用分配和產品成本核算視為純粹計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將單個分配表計算結果如何與記賬憑證對應,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產品成本計算單如何與賬簿結轉對應關系。例如,制造費用采用年初計劃分配率法分配時,各月末的賬務處理在“紙上演算”中經常遭到忽略;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經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對于分配表中費用的轉進轉出往往判斷失誤。

    (三)管理觀念缺失、分析控制的掌握限于“霧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教授成本分析、控制、計劃等管理性職能的如何實現也是成本會計課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種指標、差異以及各項因素的影響程度確定的計算方法和思維與前期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會計專業課程相比截然不同。從調查反饋的情況來看,對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計劃等課程內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二是認為這些內容和“會計”關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較粗淺。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有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課程教學導向的偏移

    隨著國內經濟形式的變化,第三產業和中小規模企業成為消化高校畢業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業的限制和規模等因素的制約,加之將成本會計等同于工業會計的偏頗認識,使得業界對成本會計專項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而受近年來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熱潮的沖擊,高校會計專業教育的導向逐漸有向應試教育傾斜的趨勢。本科階段比較密切相關的會計專業考試主要是初級會計師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而在這兩項考試中成本會計的內容所占分值都較低,且覆蓋的知識點比較集中。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部分高校在修訂培養方案時都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了學時壓縮;學生也以應試、求職有用性高低為判斷依據,對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二)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不合理

    目前,成本會計課程的教材版本眾多,內容側重點和難易程度各異。就內容來看,或僅注重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方法以及產品計算方法,或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的部分內容大量引入,或覆蓋除制造業以外的多個行業,如此設置無疑使得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變得模糊。就難易程度控制來看,存在諸如輔助生產費用分配、品種法、分批法、分項結轉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運用定額數據,以回避數據計算過程,如此處理往往給教材使用者以錯誤信息,認為實務中的成本會計就是“一本定額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數據位數保留和科目設置的細節上有失規范,其結果必然無助于成本會計處理嚴謹性訓練。

    (三)課程教學重點難點處理的失當

    由于成本會計學相對于其他會計專業課程計算量大、計算方法多樣化,加之受課時限制,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單個計算方法的機械灌輸,不注重公式推導和其原理的分析,對于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與比較未加以引導,也漠視了對計算過程的賬務體現。例如,對于制造費用期末分配與結轉這樣的重點項目一言帶過、不做深究,造成了學生對關鍵環節似是而非的處理,導致不能正確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的后患;而對于輔助生產費用則采取就題講題、要求學生記憶掌握的處理方法,其結果往往給學生造成是學數學而非會計課程的錯覺。

    (四)課程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學手段的滯后

    目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而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又主要是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由于成本會計大量表格示范和計算的特點,使其課堂教學中對于教材的依賴性強,教師在分析眾多數據在表間的結轉關系時,容易給學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課堂氣氛的渙散。此外,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為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創造了有利的硬件條件,然而由于相關軟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夠從現代CAI技術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會計多媒體教學課件為例,呈現出兩個極端:或是密密麻麻對教材內容的直接再現,或是僅保留章節標題及少量提示,這樣的課件無疑對于解決成本會計授課難題,諸如:形象地呈現成本會計中諸多方法的“套路”,直觀地演示大量數據在賬表間結轉等毫無幫助。

    (五)相關輔助環節的形式化

    本科階段的人文基礎素質教育結束后通常有認知實習的安排,其目的是為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提供感性認識準備,方式主要是到企業實地參觀。然而,由于對認知實習環節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學生到企業參觀時往往是被動的“走馬觀花”,而成本會計與企業的生產流程關聯密切,由于認識實習階段的馬虎應付,進入成本會計學習后面對諸多的生產術語、流程轉換只能憑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學習最終演變為單純的死記硬背。再者,緊隨課堂教學而進行的成本會計試驗往往脫離賬證,成為復雜計算題的演練。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閉卷考試的傳統形式,考核內容基本上是對書本知識的直接考察。實驗環節的評分也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體現在平時成績中,對總評分起決定作用的仍舊是卷面成績,而閉卷考試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擊性,不能起到應有的以考助學的作用。

    三、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項目組就如何使得高校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工作能更好地達到現代復合型會計應用人才的教育要求開展了調研與討論,其間形成了一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新系統的設想,該系統的主要構成如表1所示。以下將結合演示表對整理出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六項建議逐一加以闡述。

    (一)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與明確

    會計專業本科教育的目標在于會計基本知識與各項技能的培養,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級會計人員為教育成果對社會輸出。成本會計課程盡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關理論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對基礎會計所學的會計原則、記賬方法和會計循環等的進一步詮釋與應用,也是對后續管理會計等相關課程的前期鋪墊,對于會計的專業思維熏陶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具有其獨到的作用。因此,成本會計課程一開始就有必要通過宣講討論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確該門課程在會計專業知識體系中的作用,使教學重點放在通過課堂學習和模擬實訓操練來理解各類計算后的經濟實質及賬務處理關系,從而達到專業思維、數據處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覆蓋面的甄選與邏輯體系的重塑

    成本耗費的正確核算與客觀反映、成本決策有用性的強化是成本會計應發揮的兩大核心功能,這一點應當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具體覆蓋上得到充分體現。可通過目前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多種成本會計教材,并參考成本會計理論的新發展,篩選出其中典型的共同方面作為主體教學內容,尤其注意難易程度適合的、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價值高的案例選擇。在各項內容的前后組織上應以成本及成本會計工作循環為主線索,并考慮基本原理互通的內容能進行接力銜接。

篇(5)

1成本會計學

會計成本是指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則,借助一定的計算方法,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系統、全面和綜合的核算和必要的監督管理的管理活動。成本會計學是財會專業的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屬于財會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成本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方法體系復雜而應用性突出。關于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近幾年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2成本會計學的教學思考

對于成本會計的教學,就教學的內容而言,教師應該積極做好備課工作,結合課程特點、應用要求、學術前沿研究,及時更新授課內容,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另外針對不同內容的特點,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有所區別,如哪些內容是為了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哪些是在授課時成本會計的使用需求,哪些是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引發學生的思考。由于成本會計是一門有著強烈實用色彩的學科,教師培養的應該是既有理論深度,又能達到社會、企業要求的會計人才。

學生在會計成本的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知識點零散,沒有形成整體的概念。成本會計課程內容詳細,對于一個事項往往介紹了很多種分析方法,比如對于如何分配材料的費用,可以采用產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成本法、實際重量法等。各種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比如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又分為實際耗用量或是實際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額消耗量等形式。通常學生對于一種方法是比較好掌握的,但是對于多種方法,對應的適用范圍,各自的原理,各種形式帶來成本計算上的差異,通常不易掌握,在知識上有脫節的感覺,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

賬證概念模糊。成本會計在成本構成方面又分為料、工、費等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歸類、分配和結轉程序,調查表明,很多學生不太了解對賬表對應關系,以及賬簿結轉之間的對應關系,對這些內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賬和證的處理感到比較棘手。

對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計劃不理解。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計劃是成本會計課程的重要內容,而有些同學卻認為,它們與“會計”本身關系不大,重視程度不夠,掌握得比較粗淺,沒有意識到這些方面對成本計算有重要影響。

3成本會計教學的策略

針對學生在成本會計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式兩個方面加以改進。

3.1教學內容設計

明確教學目標。成本會計這門課主要是講述制造成本及其相關理論,在財會專業中,是基礎會計學的后續課程,是管理會計學的前導課程。在學習的內容上,是對基礎會計學上的各種會計原則、不同的記賬方法和循環方法的進一步應用,對于管理會計來說,做了些內容上的鋪墊。理論上,通過財會專業這一整套流程的訓練,使得學生形成專業性的思維和必要的綜合素質。因此,成本會計的教師務必使學生了解成本會計學在財會專業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課堂學習和實際訓練當中,形成專業性思維。

教學內容整體結構設計合理。成本會計主講的內容是:成本理論、成本會計工作理論、成本核算、成本報告、成本管理。在教學上,把握成本核算這條主線,進行報表分析、賬務處理等。成本核算與成本決策是成本會計的兩大核心功能。在課程講述中,主講教師可以參照多種教材,借助精彩案例講解清楚。

重點和難點分明。教師除了針對大綱要求進行有重點的講述外,還要及時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比如通過觀察課堂表現、批閱作業、課后答疑、與學生交談等方式觀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情況,結合教學經驗,對重點和難點詳細分析。

3.2教學方式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述案例情況,學生討論之后形成分析報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實現教學的目的。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引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可以減少照本宣科的枯燥感,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還能使知識融會貫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達到教學目的。需要說明的是,教師選取案例要慎重,所選的案例應當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多提出問題,帶動學生積極思考,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新的見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進行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達到了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法。通過理論方面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有關于成本計算的步驟和方法,但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在實際中運用,因此實踐教學很有必要。在課堂上模擬實踐,或是到工廠實習,由學生自己完成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核算成本、編制報表分析等全部工作。有效的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加深了對于知識的理解。

主要參考文獻

[1] 黃爽. 對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4).

[2] 曾馨瑢,段雪梅,鄧劼.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會計之友,2009(14).

[3] 尚伏雨. 論“成本會計”課程教法改革[J]. 繼續教育研究,2010(6).

[4] 南順女. 關于《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0(4).

篇(6)

(1)傳統成本會計學沒有明確的成本計算對象“時空觀”;新體系則明確指出產品是在一定時空中生產出來的,因此計算產品成本一定要有“時空觀”,即根據各企業生產特點,以不同時空生產的不同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單匯集其總成本與產量,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簡單生產同時又是大量生產的企業采用“簡單法”,是以“全廠某月份生產的產成品”為對象;分步生產同時又是大量生產的企業采用“分步法”,是以“各步驟某月份生產的半成品及最后步驟的產成品”為對象;分批生產的企業采用“分批法”,是以“全廠生產的某一批(從開工日到完工日)產成品”為對象。這三種成本計算方法都要算出各品種的單位成本,其區別主要不在什么品種,而在什么時空,有的教材將“簡單法”改稱“品種法”是錯誤的,完全丟棄了簡單大量生產的時空特點。要強調指出,按不同時空生產的不同產品開設成本單,實質就是設置“生產成本”帳戶一級明細帳。這是新體系寶塔結構的第一層,也可說是“奠基工程”。

(2)傳統成本會計學沒有說明制造成本法或變動成本法的實質是什么,也沒有說明它們與上述三種成本計算對象方法的關系;新體系則明確指出,制造成本法或變動成本法是在三種成本計算對象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在成本單中按經濟用途設置成本要素(即成本項目)的問題,制造成本法設置直接材料(即工藝過程用材料,不等于直接費)、直接人工(即生產工人工資,也不等于直接費)、制造費用(不等于間接費)三個成本項目,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作為期間成本處理;變動成本法則將固定制造費用分離出來,也作期間成本處理。須強調指出,設置成本項目,實質上就是如何按經濟用途設置“生產成本”帳戶二級明細帳的問題,這是寶塔的第二層,千萬不要和直接費間接費的劃分問題混為一談。

(3)傳統成本會計學沒有闡明費用匯集與分配規律,新體系則明確指出,為了把各項費用有條不紊地按經濟用途(成本項目)匯集于各成本計算對象,要劃清九個費用界限,亦稱過九關(即第一關對于合法的費用支出要劃清主要業務費用與其他業務費用界限,第二關對主要業務費用進一步劃清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界限,第三關對收益支出進一步劃清本月費用與跨月費用界限,第四關對本月費用進一步劃清制造成本與期間成本界限,第五關對制造成本進一步劃清基本生產與輔助生產界限,第六關對基本生產的制造成本進一步劃清工藝過程耗用與管理耗用界限,第七關對基本生產成本還要劃清各成本計算對象的界限,第八關對匯集于各成本計算對象的制造成本還要劃清產成品與在產品的界限,第九關對某一類產成品成本要還劃清不同規格產品成本界限),才能準確地計算出產品單位成本,而不致出現化、擠、沖、攤的錯誤作法。過九關時,都可能遇到間接費用分配問題,對此可采用實耗材料數量比例法、實際工時比例法、定額比例法、約當產量法等。這是寶塔的第三層。過去把定額比例法和三種成本計算對象方法并列起來是錯誤的。

篇(7)

多樣成本會計的第二大特點在于:相對于其他會計專業課程其計算量大、計算方法多樣化,計算公式多。針對材料費用的分配就有產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成本法、實際重量法等,針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針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有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按年初固定數計算在產品成本發、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單個公式的死記硬背、計算方法的機械運用,成本會計學成為了數學計算,學生對于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不加思考,忽視計算過程和結果的具體賬務處理結果之間的因果關聯。

1.2帳證表關系

復雜成本會計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大量圖表的運用。產品成本構成由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多個成本項目構成,需要運用不同的歸集分配方法和結轉程序,因此需要借助各種費用計算表對諸多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但在學生的學習結果來看,由于教材的印刷需要,其表述的圖表比較抽象,與實務中具體的帳表相去甚遠,學生難以將各個圖、表之間的關聯關系相互對應,不能很好的將單個分配表計算結果與記賬憑證對應,不理解產品成本計算與賬簿結轉關系。尤其在理解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法時,學生大多能夠掌握具體運用算式求解,但針對輔助生產車間單設制造費用明細賬的企業就制造費用轉進轉出的情形往往不知甚解。

1.3成本分析

倚重案例成本會計學中,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計劃是成本會計的基本職能,需要學生根據具體案例在企業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計劃、成本核算等資料,對產品成本的構成因素進行量化分析,揭示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尋求如何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達到控制企業實際成本支出的目的,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且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往往是一個事項具有多種分析方法的情形,學生們在掌握中出現的問題不僅在于案例難以吃透,且在分析過程中也僅僅關注方法的計算,對于各個指標背后的涵義不甚了解,對整個企業背景的成本分析流于表面。

2成本會計教學考核現狀

目前,各高校成本會計課程的期末考核絕大多數采用閉卷筆答的傳統模式,考核內容主要是對書本基本知識點的直接考察,平時成績的評分是以課本知識的溫習和少量案例分析為基礎,以低分值的形式體現在綜合考評中,缺乏對學生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核。

2.1成本會計考核方式

過于單一傳統考核方式基本上采用期末閉卷筆答形式,考核方式單一。試卷基本構成拘泥于書本,試題排布基本分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名詞解釋、計算題綜合題等固定模式,考核目標僅就課本內容涉及成本會計基本概念的熟練記憶、基礎知識點理解、以及一些簡單的運算,如廢品損失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分配計算、約當產量的計算、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核算等。由于傳統閉卷考試只是學生檢驗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記憶多,計算多,在檢驗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方面相對程度低下。有的學生思維僵化,擅長死記硬背,機械套用解題公式解析題目;有的學生平時隋學,思考不積極,僅在考試前突擊復習,做幾個典型習題,應付考試了事。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而真正勤學好問、思維活躍、注重實際應用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僵化的考試模式發揮失常沒有考出真正水平。傳統的閉卷考試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擊性,起不到應有的以考助學的作用。不能真正考查出學生的真正素質水平,甚至會養成學生平時不主動學習,臨考前突擊復習的惡習,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

2.2現有成績考核

比重不合理現有成本會計考核成績基本分為期末閉卷筆答和課堂平時成績兩大模塊,期末成績以筆答的卷面分數體現,平時成績以平時課堂的隨機提問、課堂案例分析和課后作業等模塊組成。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重基本在6:4或者7:3之間分配。通過詢證學生,學生們普遍反映平時成績的構成缺乏科學性,課堂隨機提問和課后作業依舊拘泥于書本知識點的溫故復習,和期末閉卷考試方式無實際區別,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考核重疊;而由于課時關系,課堂案例分析也只是單個知識點的小型案例,難以描繪成本會計帳證關系、證表關系、帳表關系,學生在實務中遇到具體問題仍舊難以應對。

2.3成本會計實踐性考核

內容不完善現有成本會計考核方式缺乏事件性考核的內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不完備。第一,缺乏系統的、高質量的會計實訓軟件,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部分會計實訓教材,內容也跟不上相應的法律法規、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變化;第二,成本會計實踐性模擬案例在選擇上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選擇的業務類型較為單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具體成本會計核算中遇到的復雜繁瑣的經濟問題,且在案例考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性考核時,經常幫助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成本會計手工實驗與電算化實驗處于分割狀態,實驗室建設基本停留在手工程序上,數據資源不能共享,手工實驗的結果既不能為計算機實驗起到鋪墊作用,也不能通過計算機得到驗證,不能體現手工賬務和計算機賬務的聯系。因此,學生們在實踐性環節的考核結果遠遠沒有達到仿真的要求。

3多元化考核方式開發內容

根據當前多數高校關于在成本會計考核的考核方式,建議保留傳統閉卷筆答的方式,考試核心為成本會計基本理論、重點內容、難點解析、具體方法的運用等。在此基礎之上,探討開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過案例考核法、項目小組討論考核法、實務模擬考核法、成本會計實訓平臺等,引導、調動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研導能力,掌握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要求、從設置賬戶到賬戶結轉、計算公式的歸納總結、各個具體方法的比較與靈活應用,讓學生們達到活學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建立案例考核

題庫在典型教學案例確定的基礎上,盡可能爭取到相應類型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在進入基地前,先將認知實習與專業學習的關聯進行細化。就成本會計課程而言,可以將諸如企業有哪些生產部門?產品要經過哪些工序加工?動力等費用是怎樣由外部進入并且被內部消耗的等具體問題作為認知提示羅列在實習指導手冊中,使學生明白該聽、該看、該問什么。校方還可爭取征得實習基地的協助,就生產工藝、生產組織等拍攝影像、制作平面沙盤圖片作為素材在以后的成本會計課堂教學中使用,真正對以后的成本核算學習形成有利支撐。同時,要注意對案例庫的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案例考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3.2模擬實訓環節

成本會計實訓內容的設計十分關鍵。比較理想的實訓內容是能涵蓋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建賬,材料、工資、動力、折舊等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完工產品成本計算、產成品成本報表生成的成本會計循環。通過引入成本會計教學軟件,運用超鏈接、圖示、自定義動畫、FLASHMX動態效果等,使理論知識解釋更形象、數據來源去向更明朗、計算流程總結更清晰、賬務處理更直觀。成本會計實訓環節分為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提高、綜合技能訓練三大模塊。分別按照學生具體掌握情況選用不同模塊。實訓軟件系統按照成本會計核算的操作流程:即成本要素的歸集、成本要素的分配、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讓學生在企業背景下進行成本業務處理:設置成本賬簿、分車間核算(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企業整體成本核算。學生可以在電腦上運用軟件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成本賬簿、編制匯總表等。實訓軟件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功能劃分清晰,是一個由淺入深,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教學考核的體系。教師根據教學時間長短、學生掌握的程度和考核需要進行靈活掌握,有目的地打開或關閉部分學習內容及在線幫助,提高實訓的靈活性與適應性;老師還可以運用自動判卷的在線考試系統,達到實訓考核、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實訓軟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企業真實區域環境下的的成本會計實訓環境,讓其在模擬企業環境的背景下進行成本會計賬務實操,有助于以后能夠更快融入工作環境。

篇(8)

關鍵詞:

應用技術人才;成本會計;課程考核

1引言

2014年,國務院做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出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1]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是優化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引導一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支持定位于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高等學校實行綜合改革,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由此,引發了全國各大本科院校轉型的思考與抉擇。如何培養應用技術人才是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課堂教學是知識傳遞的主要平臺,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課程的考核方式則是衡量人才培養效果的標準,標準設置的恰當性決定了衡量結果的有效性。

2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的特點

2.1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務操作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的首要特點是“拿來就能用”,即將其放置于實際工作崗位中,就能進行日常的成本會計工作,無需額外的培訓。事實上,這應該是高校成本會計人才培養最基本的目標要求。然而,現實情況是,學了不會用是當前高校培養的成本會計人才普遍存在的問題,到實際工作崗位中往往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或是一段時間的過渡,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2.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企業成本核算是一門與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方式及管理要求有著緊密聯系,并隨著它們的變化而需要相應調整的會計技術。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會有區別,同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生產經營情況也會發生變化。作為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管理的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必須能根據每個企業、企業所處不同階段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成本核算。

3當前成本會計考核中突出的特點

當前成本會計考核在考核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時,題目通常設計如下:某企業設有一基本生產車間,大量生產甲、乙兩種產品,根據該廠生產的特點和管理要求,成本計算采用品種法。該廠還設有一個輔助生產車間(機修車間)。生產甲、乙共同耗用的原材料按定額消耗量比例進行分配;生產工人工資及福利費和制造費用均按實際工時比例分配;輔助生產費用按直接分配法分配。20XX年11月有關資料如下:第一,甲產品月初在產品成本資料:直接材料5900元,直接人工3000元,制造費用800元。第二,乙產品月初在產品成本資料:直接材料700元,直接人工450元,制造費用130元。第三,根據領料憑證匯總表,本月生產甲、乙產品領用原材料390000元(甲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為4000千克,乙產品原材料定額消耗量為2500千克);車間一般消耗領用2950元;機修車間領用1580元;行政管理部門領用600元。要求:①編制原材料、人工、輔助生產費用和制造費用分配表與相應的會計分錄。②編制甲、乙兩種產品成本計算單,計算產品成本。③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

[3]這種考核方式突顯出以下特點:第一,側重抽象理論考核。上例中題目信息全部以文字形式提供,要求中涉及實務的也只有分配表和成本計算單兩項。事實上,期初成本信息涉及到生產成本明細賬,本期發生生產費用信息涉及到領料單、發料匯總表、工資計算表、工資結算匯總表、輔助生產車間勞務供應量匯總表、各種成本費用明細賬和費用核算的記賬憑證。這些直接與實務聯系的內容在題目中都沒有體現出來,可見,這是一種側重抽象理論的考核。第二,強調單一知識點考核。上例中,只要求對各項費用編制分配表,而對各項費用的歸集未做要求。事實上,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是成本核算中的兩項重點工作,費用的歸集過程既體現了成本核算的程序,也是分配的基礎。單純的考核各項費用的分配方法,容易誤導學生機械地去記憶各項費用分配的方法,而忽視費用歸集、分配以及各項費用歸集分配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知識不夠全面、系統。第三,突出計算準確性考核。由于題目中已經將實務操作的內容省略掉,因此無法考量學生對會計資料操作的規范性,而數據計算結果的準確與否是衡量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唯一標準。

4基于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特點的成本會計課程考核設計

4.1總體思路第一,突出實務操作考核。針對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務操作”的特點,那么衡量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培養效果時,不能僅僅從抽象的理論層面進行考核,而應把具體的實務操作內容作為考核的重點。第二,突出知識體系考核。把成本計算方法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考核,即考核品種法的掌握情況時,考核內容應包含從各項要素費用的歸集到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和結轉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僅僅考核其中的某幾項費用或某幾個特定的分配方法。第三,突出知識原理考核。應用技術型人才不僅要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務操作,更要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就要求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停留在“是什么”,而要理解“為什么”,即要深入掌握原理,而不僅僅是固定模式下的簡單套用。相應的考核也應突出對知識原理的考核,即整個方法體系、計算思路的正確性,而不僅僅是關注計算結果的準確。第四,突出過程考核。從實務操作角度對知識體系及其原理進行考核,相應的考核內容勢必較多,如果按照常規于每學期末安排90-120分鐘進行考核,時間上肯定不夠,難以達到考核的效果,因此,考核時間應采取過程性的考核,即將考核內容安排的平時的時間里,依照講課進度逐步地推進。

4.2基于應用技術型成本會計人才特點的成本會計課程考核舉例為了考查學生對品種法這一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的掌握情況,依據上述總體思路,考核內容設計如下。考核資料(包括操作用的憑證、賬頁紙)期初下發學生,要求學生根據課程講課進度,完成相應考核內容。第一,公司基本信息。新世紀鋼鐵公司通過調坯軋材的形式大量大批生產螺紋鋼和槽鋼。螺紋鋼、槽鋼生產工藝流程、公司組織結構、公司生產組織及管理情況分別如圖1-3所示。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OL].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0-0014-0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課堂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課堂是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第一戰場,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高校要著力探索翻轉課堂、微課等課堂教學新模式,深化應用性課程教學改革。本文對當前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法在高校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有效應用。

一、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成本會計學課程是高校財會類專業的必修課。高等教育最終是為社會經濟服務的,讓大學生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是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不過,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卻不太理想。調查得知,目前高校財會類專業本科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往往出現“教條分割”現象

與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不同,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有其鮮明的特點:成本會計課程中計算及分配環節特別多,它是“管中有算,算為管用”。例如,制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計算及分配、產品成本分析和控制可采用多種方法,如原材料費用的分配就可采用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產量比例法、實際重量法、定額成本法等,而且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的費用分配率又可選用不同形式來計算。從目前高校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只掌握一種方法,或者說只掌握教師上課所教的方法。很多學生不能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總結和歸納,也未能了解各種方法在最終產品成本計算中的不同影響。

2. 賬證意識缺乏、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紙上演算”

成本會計課程的又一特點是計算量大,而且會大量運用圖表來進行核算。眾所周知,產品的成本往往是由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及其他制造費用三部分組成。材料費用往往根據材料的領用部分或材料的用途來分配,人工費用往往根據崗位或受益對象來分配,費用的歸集、分配及結轉必須借助大量的表格來完成。在實際工作中,結轉用的大量數據往往來自憑證及賬簿。從多年的教學情況來看,大學生普遍把費用的分配和結轉視為純粹的紙上計算,無法將各類計算表與記賬憑證、賬簿一一對應,也未能將計算中所用數據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

3. 重核算輕管理、分析控制也限于“霧里看花”

學習成本會計課程時,除了學習成本核算,還要重視學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管理類內容。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注重成本核算,認為成本核算才是最重要的,忽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計劃等內容,且對這些內容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也有部分學生認為,這些內容和“會計”關系不大,只要粗淺掌握就可以。

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法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應用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法以大學生為主體,要求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系列的實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要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最終掌握相關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并使自身專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這一教學方法的使用,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學生輕松掌握成本會計知識和技能,同時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實際動手能力。在知識更新加快、行業標準變化極快的今天,大學生難以在學校獲得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全部知識,教師只有培養大學生拓展專業知識的能力(即關鍵能力),才能使其真正成為專業人才。

1. 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

財會類專業本科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適應會計實務、教學和科研等各類會計工作需要的專門人才。成本會計課程盡管也是以會計基本理論為基礎,以制造型企業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及核算為主線,也是為后續管理會計課程學習打下基礎的一門課程,但從實際工作過程來看,成本會計課程的重點應該在對產品成本計算及核算后的分析和控制。因此,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使他們明白該門課程在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重點應是通過課堂教學和模擬實訓操練來理解各類計算后的經濟實質及賬務處理關系,最終達到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2. 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模塊

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將課程內容按照工作崗位分解成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再賦予典型工作任務,然后讓大學生去完成各模塊的任務。教師可以選擇一個企業兩個月的典型的實際成本核算業務(考慮到月初、月末,所以選擇兩個月的業務),將這些業務的成本核算過程作為教學過程。比如,日常發生的料工費――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分配與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的分配及結轉等。教師可以把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七個模塊(材料費用的核算、人工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廢品損失的核算、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成本的控制方法),并且把這些典型的工作任務嵌入到教學過程之中,使教學過程和實際工作任務的流程相吻合,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 將典型工作任務憑證化,把憑證作為專業語言來表達工作任務

教師可將選中的企業作為課堂教學實踐基地,事先帶領大學生去企業進行現場認知實習,讓大學生了解該企業的大致情況,比如組織機構、a品生產要經過哪些工序、生產工藝的特點以及該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一些相關財務制度等。接下來,教師可將前面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務全部憑證化,用憑證來替代原有的文字表達。比如,用企業真實的“發料單”來說明領用材料的業務,用“工資表”及“工資分配表”來表示工資情況,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制造費用分配表都用企業里實際使用的憑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大學生學會判斷、整理、歸納會計憑證,理解各種會計憑證的內容及作用,并且根據這些憑證完成賬務處理,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4. 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將項目化教學應用到教學中

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重變革教學方式,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單純課堂講授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精講與討論、實踐相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具體方案如下:一是將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分為表一所示的相關項目,二是以工作過程為依據序化每個項目的任務,比如項目一的任務如下所示。

任務一:獲取企業信息,制定工作方案。(1)分析企業生產工藝、生產組織和管理要求。即會分析企業生產工藝過程與生產組織方式,能根據生產類型確定成本核算方法。(2)擬定各項基礎工作方案,設置賬戶。即能擬定財產物資計價方法、收發登記制度,制定消耗定額,各種原始記錄的傳遞等。(3)解讀原始憑證,確定成本開支范圍,制定核算方案。即能從各種原始單據中讀出“會計語言”,能正確劃分支出、費用、成本。

任務二: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1)材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即能匯總各種發料憑證,編制“發料憑證匯總表”“材料費用分配表”,并能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2)職工薪酬費用計算分配。即能計算計時和計件工資,編制“工資費用分配表”等,并能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3)水費電費、折舊費等的計算與分配。即能編制“動力費用分配表”“折舊費用計算分配表”等,并能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4)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即能設置并登記輔助生產明細賬,能選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算分配輔助費用,并能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5)損失性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即能設置并登記制造費用明細賬,編制“制造費用分配表”,并能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任務三:計算產品成本。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即能分別采用定額成本法、定額比例法、約當產量法計算出完工產品的單位成本。

任務四:報送成本信息。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即能編制成本報表,進行成本分析,開展目標成本考核。

任務五:開展成本管理。成本考核與規劃――即能描述規劃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完成企業成本規劃方案。

5. 設計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式,突出項目化、過程性考核

平時學習松懈,期末考試前則臨時抱佛腳,是部分大學生的學習常態。針對這種現象,最有效的方法是變革考核方式,將傳統的期末考試“一錘定總成績”的考核方式,變為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期末考試為輔的全程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將平時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作為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70%,而將期末考試成績作為終結成績,占總成績的30%。考核的主體也可以多樣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考評三者可以靈活運用。這樣,能夠全方位地考核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等。如表二所示,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內容可以分為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考核內容。

三、結束語

成本會計課程是高校財會類專業的主干課程,讓大學生輕松掌握成本會計的知識和技能,變被動學習知識為主動學習技能,是值得高校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法以大學生為主體,要求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系列的實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要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使自身專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將高校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工作崗位任務有機結合,讓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訓實踐活動,才能讓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才能真正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篇(10)

加深對成本會計核算過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為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實習內容:

本次實項內容:

1、各種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2、各種成本基本計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綜合訓練。

一、生產成本的歸集與分配是基礎部分,它對以后幾章內容有很大作用。

成本歸集與分配過程實際上就是成本計算過程。在本次實習中,我們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對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其他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廢品損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七個方面進行了分章做題練習,經過實習我基本能夠對這些費用進行分配。在這些章節中難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題訓練,就能熟練掌握了。可以說這些章的內容不難,學好了這些,以后的部分學習起來就容易了。

在材料費用方面,分配費用比較簡單,比如一批材料為幾種產品共同使用,應根據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額或材料定額費用分配,從而計入各產品成本;人工費用方面,應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生產工人的計入生產成本,車間管理人員的計入制造費用,廠部管理部門的計入管理費用等,若生產多種產品,應按一定的方法如實際工時進行分配后分別計入各成本項目;輔助生產費用方面,在本次實習中,主要運用交互分配法分配,這里用的方法相對來說難度比前面的大,不過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費用的分配方面,將在生產環節發生的制造費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時比例、定額材料比例,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的基本生產成本項目中;廢品損失計算,在核算時,將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發生的費用計入廢品損失賬戶的借方,將受到的賠款和廢品殘值計入廢品損失賬戶的貸方,然后結轉出凈損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項內容,也是很難很重要的部分在實習中我們主要用約當產量法,定額成本法和定額費用分配法來做,在這里我們花費了好多時間。

二、各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綜合運用。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只是講了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業都用這中方法,在實習過程中花費了好幾節課;而分批法是按批別作為計算對象,是一種訂單生產,成本計算期與核算報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慮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分配問題;分步法是以生產步驟作為計算對象,適用于大量大批生產,分步法是最難的,分步法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分步法實際是品種法的多次應用,最難的部分是要成本還原,學習了這些方法后老師帶著我們對這些方法分別做了綜合訓練。

心得體會:

1、經過四周的實習,讓我真正體會到成本會計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工作,它最考驗一個人的耐力與細心,每一個過程都是非常的復雜與繁瑣,所以一定要養成細心做事的習慣;

2、經過實習,使我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和熟悉了現代成本會計核算各個環節的基本內容,加深了我對成本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對成本會計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練,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以前沒有學懂的一些東西,在這個實習過程中我基本把它們弄懂了,可以說這是對我所學知識的復習和深化;

4、實習中以前教我們財務會計的那個老師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同學來講,同學講后又親自來給同學講,我認為這種方法很好,它可以鍛煉同學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學的實習,同學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來給同學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識。

實習中不足:

1、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只是根據實習教材做題訓練,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做一些題,但是沒有到校外企業進行實習,沒有在實際環境下親身實際操作過,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實際東西我們仍然不會做;

2、在實習過程中因為認識上有許多不足,要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真正結合仍需加強訓練,并投入更多的實踐。

實習建議:

上一篇: 工程管理專業前景分析 下一篇: 中小學生德育課堂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中文级字幕电影 | 先锋影音AV资源在线高清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综合精品 | 制服久久香蕉综合 |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