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9 17:31: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94-01

差異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歷程,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差異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打破傳統的班級統一授課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征,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推廣,立足于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差異教學,滿足學生個別需求,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現結合當前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現狀,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一、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差異教學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差異教學僅局限于小班化教學,小組合作性學習等形式。很多教師在授課中雖然已經認識到差異教學的重要作用,并且開始重視對差異教學的研究,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到差異教學的效果,甚至還會嚴重阻礙到語文的教學,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差異教學理論基礎薄弱

很多教師授課模式的基礎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獲得的經驗,所以往往會出現教育理論基礎薄弱的情況,尤其表現在差異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上,由于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新穎,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接觸較少,所以很多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得要領,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無用功”,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可是效果并不好。

2、對學生差異性了解不全面

想要得到差異教學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家庭情況都有所了解,這要求教師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調查和談話,可是現在很多學校的班級人數設置并不合理,有的班級人數多達60-70人不等。教師也無法完成對所有學生的分類,最后只能依靠考試成績來劃分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點并不了解,導致很多具有潛力的學生由于一次成績不好而被忽視。

3、語文教師對語文學科教學理解不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可是一些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忽視了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而對教學提出的不同要求,過分的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課上缺乏足夠的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僅學習氛圍枯燥、乏味,教學也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

二、對差異教學的思考

1、加強教師差異教學理論學習

許多老師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理念,這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進帶來了困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學習主體,老師是教學的主導。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就是所謂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實施差異教學。但是目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差異性教學時往往是無意識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師并沒有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專門組織教學。所以學校應組織小學語文教師深入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差異教學的理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2、強化差異教學的實施

分組教學是差異教學理念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出學習問題類似的學生,進行分組式教學。在這短短的四十分鐘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差異教學開展的核心。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等不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這種分組方式是隨著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特點隨時改變的,有效地將差異教學在教學中開展開來。

3、及時進行差異教學反思

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反思的過程是幫助教師歸納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備課過程和課堂教學后,反思會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發現和改正,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方式。這對于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老師的教學所面對的是整個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由于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和思維都大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中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還有更好的處理方法,怎樣回應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反思中進一步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差異教學的水平。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完美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優化教學中的不足,努力為學生尋找到一種趨于更好的教學方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差異性教學對推動新課程教育改革發揮著深遠影響,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升。作為一線教學的教師,要認真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并從素質教育教學要求出發,不斷促進教學思想的開放和創新,切實為提高教育教學服務,

篇(2)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分,吹遍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江南北。對于一個青年教師我來說,起初對課程改革的認識還很模糊,教學模式的創新到底是什么,都一無所知。可是,我能認識到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這塊陣地對每個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學校教育也要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也顯得格外重要。幾年的教學生涯,使我認識到小學語文作為人文素養教學的基礎,其學習的好壞會對學生以后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發展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上并不重視,以及使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是紙上談兵。于是,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便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主要問題。下面就根據我這幾年的語文教學的感受和收獲,談談我的認識:

一、過去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手段單調,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過去,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基本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老師拿書講學生在下面聽,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根粉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不好,學生應變能力差,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擴展性,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多向性發展。

2.在教學中,不能將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作為基礎性教育課程,必須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小學各學科之間是互通的,并能夠互相促進,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的是,小學各科目往往各自為陣,語文中很少出現音樂美術方面的內容,數學當中幾乎也看不到其他學科的影子。各個學科孤立起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好的。

3.學生動手操作的地方少

由于我國目前應試教育思想還比較嚴重,實踐環節在學校尤其是小學往往被嚴重地忽視。學生整天困在教室里紙上談兵,既枯燥,也很難嘗試到用所學東西解決現實一些問題的樂趣。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的低。

4.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非常落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獨霸課堂,學生沒有主體地位。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要刻苦勤奮。而我認為,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成為教學的絕對主體,把課堂教給他們。教材、教師、教學方法都應該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勤奮刻苦固然重要,但是制定符合學生喜好的教學方案,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視。

二、課程改革,教學模式也應該創新

1、教學模式應該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認為讓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這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應該改變過去滿堂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讀,分角色讀,對讀,配樂讀等方式,通過這一簡單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升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的興趣。我記得我在教學北師大三年級下冊《珍貴的教科書》、《最美的花束》等課文時,我首先采取了小組比賽讀的方式,學生的參與性比往常好了很多。當學生讀到:“指導員讓學生去取書的時候”學生們能真正的融入到教學當中去,我認為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我們真正的去挖掘。

2 、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把課堂交給學生

我認為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角,我們完全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展示,反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擺脫了教師和書本的束縛,思維得到發展,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講解又能在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時,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良性循環影響,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今年,我在教學北師大四年級下冊《包公審驢》一課時,我就把課堂交給了孩子們,去讓學生們嘗試著做一回小老師。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安排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助學習,學生們通過上網,翻閱書籍找到了關于包公審驢的故事,我覺得那節課我上得非常的成功。

3、創新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

1)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色彩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近年來發展迅猛,作為一種富有表現力和高度的直觀性的教學手段,它能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并且能模擬大量場景,在虛擬的環境下實現學生的想法,使教學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我在教學北師大三年級下冊《山溝里的孩子》一課時,我采用多媒體課件,將課文當中的一些圖片展示給了同學們,學生通過看,真正的體會到山溝里的孩子讀書學習的艱辛,從而讓他們明白今天自己擁有的讀書生活是那么的來之不易。

2)“小飯桌”教學,為學生架起溝通的橋梁

今年我校實施了教學模式改革,采取了“小飯桌”式的教學模式,從而給孩子們提供了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想法,更好地了解了實際生活與書本知識的聯系,將學到的知識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應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決一些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在教學北師大三年級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時,我就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的方法去解決課文內容,教學效果良好。同學們對課文當中科學家法布爾那種熱愛大自然的精神贊嘆不已,從中也收獲了很多。

4、歸納釋疑,提出見解

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教會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多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情感,有序地發現、自覺地獲取新知,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創新教學就是要把教師的講解為中心改為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主,教師的任務不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使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同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改進學習方法,以便下一課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記得在教學《最美的花束》一文時,我就通過讓學生交流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并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以及談談你覺得的最美的花束是什么,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見解、感受和體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篇(3)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后續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后面的學習作準備,后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與發展。

二、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1.學生與文本對話。

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關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凈化自己的心靈。“我仿佛看見了‘雨后春筍’的畫面。”(《鄉下人家》)以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畫面,實現有意義的閱讀。“我知道結尾兩個自然段和前面三個自然段的聯系是……”(《夜鶯的歌聲》)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小英雄當時的心情,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

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為什么叫雙龍洞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中三次提到‘萬年牢’,這中間有什么聯系呢?”(《萬年牢》)提示語引導著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通過文字讀明白作者的思想。

3.學生與學習伙伴對話。

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伙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伙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伙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進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我的發現”體會編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發現,可以發現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閱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人教版語文教材,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里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后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帶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四、重視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篇(4)

一、深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是確保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新課改不僅指向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力求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首先,教師應深入鉆研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但在實際教學中,農村部分教師并不鉆研,僅僅依賴教材和一本并不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教學參考資料開展教學。結果,課堂教學低效或無效,甚至造成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制約了學生智力和個性的健康發展。如果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去鉆研課程標準,深刻體會并掌握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目標和方向的要求,對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十分有利和便捷。

其次,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是“課程標準”目標的具體體現,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和學的憑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教材,在通覽教材的基礎上,解讀當前教學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文本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重點不突出,難點不突破,學生的質疑未能解決,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為此,教師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潛在因素。

1.激情有趣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精心設計導語,言簡意賅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在課堂上提供一些與學習內容有直接關系的實物演示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教師可采用謎語、小故事和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既增長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又產生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活躍了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也可結合課題巧妙地設問,制造懸念,引發學生高度的思維,激起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2.在教學中,教師如能注意一些細節,悉心捕捉學生的每一閃光點,給予及時表揚與鼓勵,一個肯定的動作,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滿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紅花,同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繼的學習中去。

3.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可在班級開展廣泛的競賽活動,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詞語接龍、優秀主持人等競賽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喜歡的教師。如上課時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又不能不加理睬,而應耐心地引導,使之正確地回答完畢,再予以肯定。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加了學習語言的信心。

三、教師的有效指導,是提高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保障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同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安排預習任務時,必須要按照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

1.為了幫助學生學會預習,教師可以先在課內讓學生進行預習,這樣便于教師直接傳授預習方法,做出具體指導,使小學生掌握預習的步驟,學生在掌握了預習方法后,就能夠自己在課外完成新課的預習。

2.每堂課教師都不應急于先講,本著“先學后教”的原則,讓學生先自學,而這種自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要觀察、引導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解讀學生的行為,要深入到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去,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思路,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程。對個別有獨到見解或發現創新性思維火花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

篇(5)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384-01

交際性是英語語言的本質屬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交際原則和方法,便于發現學生學習問題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有效性。我們英語教師要圍繞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具有一定啟發性和質疑性的問題,能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綜合運用能力。把握提問的“量”和“度”,突出藝術性,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正視教學現狀,提高有效性認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小學英語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于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累;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因為,很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很不到位,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著很急需提高和改善的教學環節。

1、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英語程度和學習能有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我們要注意師生間的融洽關系,讓學生能夠有著良好的心理效應,使他們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從而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英語。

2、任務型教學展開靈活多樣。我們英語教學大多采崩任務型活動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內設計大量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repeat,imimte以及practice等多個環節進行任務型操練,從而在活動中掌握知識點。提高能力。f[1足我們的活動展開往律少了師生的對話溝通,使得任務達成,但是效果不佳。

二、重視問題突出,提高問題針對性

我們的課堂提問,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難點思考所提的問題符合學生的年齡認知和已經具備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而且我們的提問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預設學生通過回答提出的問題達到理解所參與的學習內容,并且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對問題的興趣。如在 An English friend學習時, 出示Wang Bing寫e―mail的圖片,然后提問What is Wang Bing doing? T: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is EnIgUsh friend? What can we ask?等問題,通過問問題來學習新單詞和運用新句型。同時,學生在回答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要學習的英語知識,同是能夠輕松過渡到整篇課文的學習。這樣的提問,就有著很強的針對性。我們的問題提出還有要一定的趣味性,寓教于樂地使學生在輕松地氛圍中積極思索。

另外,我們問題的提出要精情境化、動態化。關注提問的課堂時機并能夠耐心等待給學生思考和回答的時間。如該教學內容課文前四段對話后提出問題:If you are GaoShan,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om?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思考,這時候,我們教師就要加強指導,耐心等待并適時啟發,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主動踴躍發言

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應享有更多的表達主動權和話語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唱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精彩歌曲,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夠讓他們帶著激情和興趣參與課程學習。這樣的提問能更好體驗語言的交際性和互動化,使得學生在爭先恐后的踴躍發言中不斷深化感知。

教師不妨換位思考,多鼓勵學生來質疑教師,最大限度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感知。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輕松自由的環境,給他們搭建平等提問的平臺。可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引導學生以協商探討的形式與教師對話。通過適時追問、詰問質疑、探討詢問等形式來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與教師探討,以此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主動表達和積極交流。教師在回答學生的問題中,可多嘗試追問,讓學生能夠在被追問的過程中深入思考。例如,可建議學生向教師提問“Which fruit do you like best?”和“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以緩和課堂的緊張教學環境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問題來予以反問,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情境。

四、注重點撥引導。突出提問有效性

篇(6)

1 能端正態度,磨練意志

寫字一開始就要學會規范的姿勢。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頭面要端正,頸脖要正直,微向前傾;身子坐端正,腰脊正直,胸部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臂自然張開,小腿松弛,兩腳平放在地。

良好的寫字姿勢一旦養成,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但正確的寫字姿勢的養成要經過長期的,反復的,持之以恒的訓練。王夫之說:“知之非艱,行之唯艱。”只有長期堅持,始終如一,才能養成習慣。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不斷的練習、鞏固,做到“姿勢不對不動筆”,“提筆即是練字時”。把寫字姿勢的要求內化為自身寫字的一種需要,并能在寫字過程中不斷自我告誡,自我提醒,這樣才能在寫字時做到精神貫注,力達筆端,才能使學生經受對毅力、耐力的考驗。

姿勢如此,練字也如此,古代鐘鷂學書,劃破被里;智永寫字,退筆成冢。簡單的一個橫畫,落筆要重,行筆暢,收筆頓。學生在剛開始寫字時,對運筆的輕重沒有體驗,往往會有所偏差,于是便在不斷的練習中不斷生成和增強了對運筆的體驗。學生反復練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評價的過程,一個磨練意志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是一個老師無法言傳的。

2 寫字能提高審美,了解漢字

中國的書法被譽為“有情的圖畫,無聲的音樂”。漢字的一筆一畫,一點一頓間,皆蘊涵了無盡的美。而且它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漢字書寫的美學價值得到了超越國界和超越漢字使用范圍的承認。因此,寫字教學可以陶冶學生情感、培養審美能力和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進學識修養。

3 能陶冶情操,學會做人

古人云:“字為人之衣冠”,“心正則筆正”。寫字不僅僅是手下工夫,還關系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氣質。在當今的獨生子女群中,有不少孩子容易急躁、缺乏耐性、做事獨斷專行。而寫字,因其是一個長期反復,耐力持久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約束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因而它對學生陶情養性,免除性格上的一些壞毛病有不小的作用。所以,我們的寫字教育一定要從基礎教育現在抓起,從實抓起。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字寫得好不好無關緊要,甚至還認為未來社會電腦可代替手寫,花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孩子寫字沒必要。很顯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說人人都知道,字是一個人的臉面,從一個人的字上可大體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工作能力等諸多方面。據我所知,現在大多數孩子寫的字確實讓人感到擔憂。

其實,一個人寫的字好壞非常重要,古語有“字是開門錘”之說;又有“字如其人”之論等等,足見寫好字的重要。寫好字的最高境界——書法藝術乃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奇葩。文字演變為藝術為漢字所獨有,真正是漢字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有義務有責任繼承并發揚光大。不僅是老師,家長也應該教孩子寫好字。

不僅如此,寫好字的意義深遠。要寫好字,孩子就必須靜下心,坐得穩,特別是認真負責的精神要到位,要一絲不茍、仔仔細細、踏踏實實,又要一筆一畫,筆筆到位,還要成竹在胸、意在筆先。更重要的是在寫字的過程中,孩子的態度、習慣、性情、心靈等同時得到培養,寫字的過程也是修身養性的過程,也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既然寫字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寫好字呢?

第一,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的寫字問題,深刻認識寫字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明確寫字的目的,掌握寫字的基本方法。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好寫字課,對每一個老師都應提出明確的要求,嚴格訓練孩子的寫字,讓每一個老師認識到寫好字也是孩子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學校或家庭應該積極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寫字活動,激發孩子的寫字欲望,培養孩子寫好字的興趣,讓孩子掌握寫字的方法。

篇(7)

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于讀書,易于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

一、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是閱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感性經驗,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準確,得心應手的工具。他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與人交流,并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動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的發展,加強智力的發展。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朗讀可以增進對文字的鑒賞力。朗讀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朗讀可以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做到出口成章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因為有些東西并不是只靠聽就可以獲得的,要從自己的朗讀中找出靈感,按照抑揚頓挫的讀法體會作者的心境,進而產生對文學的興趣,牢牢地記住所講的內容,這既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無疑是一舉兩得。因此要在朗讀中由簡入難,逐步提升朗讀的水平和理解的能力。閱讀是由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復雜的智力活動,它不是機械地重復原文,而是要通過內部語言進行理解。把原文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他們注意的穩定性比較差,他們不可能對看書這個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教師應首先訓練他們出聲地朗讀課文,帶點強制性地集中他們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漸地培養學生脫離這種被動式的有意注意,最終走向主動式的無意注意,學會約束自己進行學習。所以說,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讀教學的技巧

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敗與得失主要取決于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應是讀的最高境界,這應是我們教師課堂價值的理想追求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朗讀的總要求,是每個學段閱讀教學中要求達成的一項重要指標。那么,適當的朗讀技巧指導應在哪幾方面得到體現呢?我認為它應包括語調(反問、疑問等)、停頓(標點的停頓、邏輯的停頓等)、輕重音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俱備,而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選擇與側重。

1、留足時間,朗讀要求應遵循“芝麻開花節節高”。

2、眾所周知,朗讀的目標總體講有三個要素:正確、流利、有感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應扎扎實實地落實“正確、流利”的目標,非常明確地提出每一次朗讀訓練的具體要求。但是,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中要體現差異性。復雜層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訓練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異,讓學生多享受到一些成功的喜悅。

三、閱讀教學與朗讀教學

1、引導想象,誘感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課文所塑造的形象,誘發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習動機,并從教學中滲透教材的思想性,是通過對教材刻畫形象的具體手法的分析與探討來實現的。閱讀課文中有不少深刻的句子,這些句子大多是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或刻畫人物精神風貌起關鍵作用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這些句子蘊含的深刻意義,不僅能使學生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思想一致,從而受到強烈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較大、蘊含不盡之意與言外之意的“雙關句”,更應很好地引導學生領悟。

2、啟發思維,激感

形象可通過語言、行動來體現,但精髓之處在于語言、行動內含的本質,這些精髓隱含于語言文字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塑造的形象一步一步地揭示,正有如朱熹所說的“從皮殼到骨髓”,才能達到激發學生情感、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在揭示形象本質的過程中,必須積極啟發學生思維,撥動學生心弦,強化自身的感情體驗,引起共鳴,從而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

3、搞好課題研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從一年級起,就強調教學要“以正面教育為主,以養成教育為主,以行為培養為主”,教材在思想教育、常規教育、行為養成方面都各有要求,明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和角色,切實轉變了教師主導課堂的局面,改變了讓學生“鉆圈子”的教育觀念和模式。思想品德課在認知和行為上,其作用強過一切活動和任何科目,因此,學校一定要搞好課題研究,探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出路。要實現教學與研究協調發展,教師一定要重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如思想品德課與學生養成教育的關系、思想品德課與貫徹學校規章制度的關系、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等。

四、利用直觀,感知形象,點燃情感之火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掛圖等直觀手段,調動兒童的感官,使兒童形成鮮明、深刻的印象,并結合有關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感染觸動學生的情感,樹立形象使其受到濃烈的陶冶,點燃情感之火,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誠實的孩子》一文時,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并結合課文中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感知列寧是一個有錯就改、勇于承認錯誤的好孩子,從而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敢于承認錯誤的良好品質。

篇(8)

小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述出來。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才能越充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從豐富學生生活,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多積累,多儲備。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尋找寫作素材。

一、學校生活中

小學生對學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課堂上的啟發誘導,激勵表揚,課間活動中的嬉戲玩耍無一不是寫作的素材。老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抓住契機進行啟發,使這些情景在學生筆下生花。

語文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更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和別人。學生平時不注意自己的活動和所做的平淡無奇的小事,更談不上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積累到材料,這也不足為奇了。正因為這樣,所以即便是平時經歷過的許多新鮮事,也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自己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等到寫作時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來,一樁樁,一件件,任你選擇。

例如有一個學生隨父母打工轉到我校,被安排在我班。剛來時,人地生疏,很少與別人接觸,很少和同學們交談。在一次自習課上,這個學生突然肚子痛,接著嘔吐。

見此情景,許多同學都過來幫他,扶他去校醫室看病拿藥,幫他打掃教室里的臟物。他被同學們的行動深深感動了。由于這件事給他印象很深、觸動很大,所以,他及時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寫了《集體的溫暖》這篇文章。

另外,為了滿足孩子好動的內在需求,以提供作文素材,組織學生開展系列的課間活動。以活動的直接感受激發學生敏銳的想像力,以活動的趣味喚起學生表達的愿望。課間雖只有短短的十分鐘,但對活潑可愛的孩子來說,課間十分鐘的校園可謂是沸騰的校園。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開展文藝、體育、科技等活動。作文指導課上,學生先回憶口述活動的情景,再寫下來。

如學生寫《記一次拔河賽》時,因為他們參加了比賽,觀察了比賽,真情實感流露在字里行間,參賽的同學把比賽過程、緊張心情,寫得非常具體,做到了言之有物;觀看的同學描寫了扣人心弦的激戰場面,贊美了雙方的拼搏精神。 轉貼于 二、家庭生活中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練習寫人的文章,可寫父母、親人。我經常告誡學生,回家多關心體貼父母,干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組織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既創設了親情氛圍,增長了知識,又為創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如國慶節假日期間,我建議學生精心準備后,召開一次家庭聯誼會。

有的模仿《直通倫敦》欄目設計了關于“奧運知識知多少”智力賽,由孩子純真的心來碰撞那一顆顆早已在商海之戰中,雄心激情被利欲好處淹沒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愛國熱誠。有的設計“親情問答”,其中問媽媽、奶奶今年多少歲;問爸爸、外婆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等系列必答題,把對父母長輩的關心從簡單的問題提出,引起大人的深深思考。我今年的語文有多少篇課文,要學多少個生字?有的還設計《我學會了……》(一項家務活)、《幫爸爸戒煙》等活動,來作為寫作素材。

篇(9)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只有扎實教學,才能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那么,什么是高效課堂呢?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呈現高效教學呢?通過我大量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和認識:

1 用心解讀

1.1 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所謂解讀文本就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解讀文本,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精心的去解讀語文課,巧妙設計語文課。

1.2 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很多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樸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學生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帶著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己仿佛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1.3 超越性地解讀文本。

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在聽《落花生》的課時,當老師問你們想做什么樣的人時,有的學生最后說,我想做一位像落花生一樣的人,有的同學說,我想做一位像蘋果,石榴一樣的人,最后老師總結,不管做什么樣的人,都要做有用的人。這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而且老師對文本的理解也超越了文本。

2 精心備課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文本的解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預先設計,是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系統的方法對教與學的活動進行安排規劃的過程,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精心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有了這個預備過程,才能把語文課上好。小學語文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精心地設計問題,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設計話題性,開放性等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讓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更擺脫了長期教師傳授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3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很高效。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記得聽一次低年級公開課,課前老師帶領同學們邊做手勢操,邊念兒歌,同學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在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中,當老師問學生,如果你就是地震中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想些什么?把學生帶入情境中,讓學生用心體會,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4 運用靈活的方法,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通過向其他老師學習、觀摩優質課等,我逐漸的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方法,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在實踐中證明,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4.1 小組合作學習。在班級中建立學習小組,發揮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每個小組選一個小組長,特別是小組的課堂競爭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課堂的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4.2 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通過設計具有明確目的性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小學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篇(10)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有人說:情,使語文梨花帶雨,楚楚動人;智,使語文超凡脫俗,通體秀慧。所以情智交融,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效結合,是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

一、增強語文意識,明確教什么

崔巒老師說:“語文意識是一個語文老師作為一種專業的重要標識。數學老師需要數學意識,音樂老師需要音樂意識,而語文老師毫無疑問、理所當然地應該具有語文意識。所以,語文老師要用語文的眼睛看問題,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嘴巴去交談,甚至用語文的心靈去感受、去思考、去體驗。”的確,語文意識,就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沒有覺醒,有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熟視無睹,因此創新教學便只能成為鏡中月,水中花。一位老師在講《觸摸春天》時,引導學生品讀描寫盲女孩抓住蝴蝶這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從語文意識的角度來說,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典范性。文中這樣描述盲女孩:“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老師先是用課件出示另一句子,即去掉“慢慢”“極其準確”這些詞,引導學生比較朗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感受盲女孩創造的奇跡,同時讀出作者的驚訝。既而讓學生體會“神奇的靈性”指的是什么。之后創設情境:“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邊聽老師配樂朗讀邊想象著做動作,說一說你感受到了什么?”這一環節的安排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了安靜當時的感受,使學生與安靜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了解到正是因為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才使她抓住了這美好的瞬間。使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梁,情感得到了熏陶。

由此可見,創新教學必須將語文意識放在首位。首先應對語言關鍵處關注、思考和品味。品味重點內容、重點句子、重點詞語,品味表達形式,關注語言文字所傳遞出來的那種情感。這樣建立在語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教學,必然會帶給學生無窮的收獲。

二、巧妙設計問題,學會怎么教

教學問題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一個好的問題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仿佛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認為教學問題的提出要像一塊石頭投擲到學生的思維湖海里,要能聽到“撲通”一聲回響,要能看到石頭激起的圈圈漣漪、層層波紋。千萬不要把它扔在岸邊,聽不到任何聲息,看不到任何反應。創新教學的語文課堂一節課的主要問題不能超過三個,應該是圍繞主要問題而引申出的一些追問,而不能成為主導性的大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反復研讀教材,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尋找課文的恰當切入點,拎起一條明晰主線,這是創新教學成功的關鍵。往往有些課給人一種聽起來很累很瑣碎的感覺,多半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找好文章的抓手,沒有設計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沒有找到一個核心的詞語或句子,因而導致串講亂講。

仍以《觸摸春天》一課為例,教師以“奇跡”一詞作為本文的線索,先理解“什么樣的事可以稱做奇跡?”接著提出統領全文的問題:盲女孩安靜都創造了哪些奇跡?之后引導自由讀文3-6段,畫出安靜創造奇跡的句子交流感悟,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盲女孩安靜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讓學生在層次分明的朗讀中悟出盲童安靜創造奇跡的原因。最后悟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抓住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提煉出一個核心的詞語:奇跡,以核心詞語為支點,才能撬起全文這個地球;以核心詞語為線索,才能讓散落的語言“珍珠”得以串聯;以核心詞語為中心,才能使全文的語言與情感具有向心力。

三、合理設計朗讀,促進情智飛揚

我常常看到有些老師在教學中處理閱讀的時候,對于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僅僅限于對讀的形式、讀的花樣、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情感的濃淡上的指導,往往忽視了對讀的根本——理解內容和深化情感這兩方面的指導。但創新教材卻離不開對理解內容和深化情感朗讀的設計。要指導學生層層深入的“讀”,讀出蘊含在語言文字背后鮮活的畫面、深刻的道理,讓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共生共進。

當然,創新教學還應注意四個減少、四個增加。

(一)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增加更深入的思考。在日常的語文課中,我發現老師們設計了很多活動,比如小組討論、互相合作研究和寫片斷等。這些教學活動,是否都有必要,是值得我們教師仔細研究的。所以,在每次設計活動之前,教師都要反復斟酌:這個環節究竟是為了什么,究竟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什么作用,討論的目的是什么,片斷練習放在此處是否合適,對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有什么推動和幫助?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二)減少隨意性的評價,增加有效性的評價。評價一直是我們比較關注的,尤其是課堂上的有效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非常隨意,要么敷衍一下,要么漠視不管,要么評價不夠恰當,不夠妥帖。總之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投入更大的力量關注如何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性的評價。

上一篇: 房屋建筑設計風格 下一篇: 近年來生態環境的變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天堂 | 五月六月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 午夜打电话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