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29:4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低碳經濟產生的背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1低碳經濟的概念
2003年的英國政府文件,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更為詳細地認識低碳經濟是在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的《京都協議書》?,F廣泛認可的定義是由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德提出的: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全新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節約能源、可再生能源、溫室氣體減排等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轉型。具體到中國,在《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途徑研究》中,低碳經濟被定義為:一個新的經濟、社會和技術體系,與傳統的經濟體系相比在生產和消費中能夠節省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還能保持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 2低碳經濟的實質
低碳經濟實質就是是能源的利用問題,即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開發新的清潔能源。而低碳經濟的核心是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同時伴隨著能源技術和制度的創新。低碳經濟的模式是以“三低”為基礎的,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以這樣說,低碳經濟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1. 3低碳經濟的發展
由于金融危機,近期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一系列經濟發展計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試圖將經濟復蘇與經濟轉型結合起來。而在所有可能的選擇中,只有低碳經濟具有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節能減排等三重效益的新型產業,低碳經濟成為發展趨勢。2009年 11 月 25 日,國務院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宣布了到 2020 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 2020 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是中國首次提出明確的碳減排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低碳經濟模式,這也意味著從現在起到未來 10 年,中國必須采取各項措施,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加強技術進步、改變消費方式、以進入到低能耗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走上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能夠在發展中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降低我國的環境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國在環境要求改變下,提升應變能力。
2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
2. 1河南省加工貿易總體狀況
河南省從1993年開始接觸到加工貿易這個行業開始,到2011年,河南省加工貿易進出口已達128.2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3.1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5.2個百分點,占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9.3%,較2010年提高21.7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3.5個百分點,年度歷史首次超越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進口51.9億美元,增長3.6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45.2個百分點;出口76.3億美元,增長2.8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6.9個百分點。
2. 2河南省加工貿易產業現狀
河南省加工貿易主要涵蓋了手機、輪胎、銅管、太陽能電池、毛皮制品、發制品等產品,主要分布在以鄭州為中心的沿黃河經濟帶上,在地區上過于集中,加工貿易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在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高附加值的產品生產上比較落后,還是以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為主,例如有色金屬加工、毛發制品等。當然近年來河南省也有一些高新技術的產業不斷發展,例如太陽能電池。
2. 3河南省加工企業現狀
在改革開放初期,河南省的來料加工被國有企業所控制,90年代后半段,我國國內企業進行了很大規模的產權改革,涌現出一大批三資企業,并慢慢滲透到了國內的來料加工。近幾年在河南省豐富廉價的勞動力以及環境制度寬松各項條件的刺激下,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來河南投資,雖然從開展加工貿易企業的數量上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占主要地位,但從對河南經濟的影響程度來看,外資企業卻是加工貿易的真正經營主體。他們依靠富士康等大企業的投資帶動其它外資企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由于他們熟悉國際市場操作規則,掌握著管理全球化企業的竅門,因此在國際上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主導著河南省的加工貿易。
3低碳經濟背景下河南省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3. 1河南加工貿易企業多為兩高一資,加工產品高碳特征明顯
河南省的加工貿易企業兩高一資的較多,這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時候,為了快速發展,獲取利益,在加工企業的選擇上不夠慎重,并不斷給與鼓勵優惠,其結果是經濟發展的同時卻成為了西方發達國家轉移高消耗,高污染產業的目的地,并至始至終伴隨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大量消耗等問題,為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加工貿易通過加工組裝方式參與出口的制造環節,付出的只是土地、廠房、設備、水電等物化要素成本和簡單的勞動成本,投入大,但增值率低,可替代性強,企業的利潤率較低。盡管近年來河南省加工出口的商品結構已大為改觀,但由于其主要從事污染比較集中的生產環節的活動,“產品出口國外,污染留在國內”的現象仍很嚴重。
3. 2加工貿易產品出口市場集中,面臨低碳壁壘的挑戰
盡管近年來河南省對外貿易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河南外貿最主要的貿易伙伴還是歐盟,美國,日本這幾個有限的國家地區。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環保意識逐步深入人心,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由于自身擁有先進的清潔能源,低碳生產等高新技術,他們積極推行與低碳經濟有關的貿易制度,強調清潔環保、節能減排的低碳技術,同時為了減少外來價格低廉的產品的競爭,他們以環境為借口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實行低碳壁壘,以此來促進他們本國的市場發展,同時維護本國同類企業,刺激經濟回升以及保護他們本國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河南省對這些發達國家地區的市場高度依賴,在面對這種以低碳經濟為標準,以環境保護為借口的新興貿易保護政策下無疑顯得有些乏力,加工貿易進出口受到“低碳關稅”的限制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中圖分類號:F0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目標,河北省不能只是作為配角,被動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而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努力做好區域分工優化和產業布局調整,進而帶動整個河北省經濟健康發展。
一、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近年來更是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人均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元上升到2015年的94581元。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10年間,第三產業增加值從2006年的3937億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11978.7億元,且第三產業在地方經濟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第三產業貢獻率由1978年的21.02%上升到2015年的40.2%,年均增長率接近2%。
盡管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與經濟總量的發展趨勢相比,第三產業對河北省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和貢獻率并沒有顯著增長。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第三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低于國家平均水平50.5%。
由于河北省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增長較為緩慢。與京津兩地相比,第三產業在地區 GDP 中的貢獻率有相當大的差距, 2015年北京市第三產業貢獻率達79.68%,且同期天津市的第三產業貢獻率達52%,而河北省的第三產業貢獻率僅42.3%。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與其經濟的發達程度呈正相關關系,而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的第三產業還不夠發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資本的制約。
二、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影響因素
第三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人才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1.第三產業中人力資本水平低
河北省第三產業中一半以上的從業人員僅為初中及以下學歷,而僅有不到三成的從業人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這與第三產業中高科技產業如金融、信息咨詢、通信等的發展要求相去甚遠,這些行業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本,關鍵是需要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素質的高水平的人力資本。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大學以上人口比重北京為31.5%,天津為17.48%,河北僅為7.3%,大大的落后于京津地區,由此也可以推斷,河北省第三產業的人力資本中缺乏高水平的人才。更進一步地,該資料也統計出,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北京為11.77年,天津為11,37年,河北僅為1.087年。潘晨光在《人才發展報告》中給全國的人才競爭力進行了排名,其中,北京位居第一,天津第八,而河北省僅排名第十三位;在人才規模和人才素質的排名中,北京均排第一,天津排在第三,而河北省分別排在第十和第十八位。通過以上分析以及數據來看,河北省缺乏高層次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第三產業中人力資本外流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重要一環,其經濟發展水平卻遠遠落后于京津地區,又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鄰近,使得大批的優質人力資本流向了京津兩地。一方面,在河北省畢業的博、碩士、本科生都更傾向于到大城市就業,使得人才大量流出;而京津兩地卻少有選擇到河北來工作的畢業生,這就使得河北的高水平人力資本中難有新鮮血液注入;另一方面,在職骨干也有很多流向了京津地區??梢姡颖笔∪瞬帕魇闆r嚴重,已經成為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另一大因素。
三、河北省人力資本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
1.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河北省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教育經費總量的投入是逐年遞增的,據統計,2014年我省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1086.17億元,同比增長5.74%;公共財政教育支出802.31億元,同比增長4.29%,主要投入到義務教育階段,但是和全國教育經費的投入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近期的《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2016)》(區域藍皮書)顯示,僅人均財政教育經費一項,京津兩地就是河北的近3倍。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是第三產業中人力資本缺乏的直接原因。
2.京津對河北省人力資本的“空吸”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理性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由于京津地區擁有優厚的工資福利,良好的社會保障,全國一流的教育和醫療條件,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更好的人文氛圍,并且從河北省遷移到京津地區的遷移成本又很低,所以造成了京津對河北省人才的“空吸”現象。2015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85038元,月平均工資7086元,同期,天津市職工平均水平59328元,月平均4944元,同期,河北省全省城鎮職工平均工資50921元,月平均工資4243元,北京和天津工資水平分別是河北的1.67倍和1.17倍.工資水平的差距使得河北省的優秀人才都流向了京津地區。
3.河北省高等教育薄弱
河北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但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弱省,共有本科院校54所,??圃盒?8所,目前只有一所全國承認的重點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但是由于歷史原因還地處天津市內,其畢業生和教師職工多服務于天津,而河北境內的骨干大學多存在辦學時間短、重點學科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等問題,這就為第三產業的人力資本匱乏埋下了伏筆。
四、河北省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政策建議
1.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
河北省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因為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人力資本的存量和水平,河北省要實現進一步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第三產業中高新技術行業對人力資本的要求很高,因此,河北省必須重視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都要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將教育的優先發展放到一個戰略地位。
2.重點建設幾所雙一流大學
針對河北省高等教育薄弱的問題,河北省迫切需要建設幾所重點大學,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國家建設“雙一流大學”方案的提出,河北省迎來了發展高等教育的新契機。目前已擬定建設四所一層次高校: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八所二層次大學,六所省部共建的大學。河北省一定要抓住機遇,將建設一流大學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以高校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目標。
3.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
近年來,河北省存在大量人才流向京津兩地的現象,歸其原因,是河北省人才的收入水平低,工作環境差,受重視程度低。人才的嚴重流失。因此,省政府應制定一套吸引優秀人才的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改善工作環境,完善獎勵機制,從而能夠吸引人才并使他們能夠留在河北安心工作,為河北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一、低碳經濟是以應對氣候變化而產生的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形式。主要是憑借新科技手段來調整企業經濟發展模式,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二、實質要求不斷加大對氣候變化科技研發的投入,提高對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發清潔能源技術,優化整體企業結構來達到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并且發揚可持續發展政策。
三、由于是項以低消耗,污染少為基礎的新型管理模式,低碳經濟就是人類社會企業是新躍進,低碳經濟本質是以科技進步發展為基礎,從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實現清潔能源技術的一項創新發展。當下的低碳經濟不只是國家之大計,同時還是是企業的職責,因此企業堅持低碳運營成為必經之路。
低碳經濟中的企業管理的改變
一、企業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管理模式的改變蓄勢待發,是在企業自身發展需求驅使下和環境影響雙重作用中的結果。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模式,在環境和政策作用下需要發生轉變來做的更好。改變傳統管理思維,通過實行綠色管理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雖然說,管理模式轉變過程消耗的開支,從長遠規劃和帶來的利潤是完全可以填補這些消耗的。
三、再有就是企業自身對發展的需求也是趨勢其管理模式改變的動因。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發展的環境等各種因素有所變動,都會影響企業的管理和產生。只有轉變觀念去實行綠色管理方案,才能促使企業價值觀符合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利于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時俱進。
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管理新觀念
想要樹立起來企業綠色的管理觀念是宏觀發展的方向,綠色管理的設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觀念的立新也不可分割。就低碳經濟企業綠色的管理,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首先是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圍繞著綠色、環保的主題展開。有了好的形象對企業內部員工工作熱情產生促進作用,責任感能夠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企業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保持企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其次是節能環保概念產品的開發,此項方案目的是研發既新穎有節能的環保的商品。進而從根本上減少企業可能會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以及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所產生的負作用。節能環保產品的開發是低碳經濟背景中對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還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源動力。
三、還有就是綠色生產這一過程的實行。有了綠色經濟管理的理念指導,企業還應該優化自身的工藝生產等方法,爭取實現綠色的生產,保證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所需,還做到在生產商品這一過程中沒有給自然環境帶來危害。也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太陽能,風能等的環保能源,降低廢物垃圾的產生。
四、通過綠色營銷的實施,企業管理中能夠充分體現低碳經濟的思想,自身發展的的同時,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義務,從而提升自身的綠色形象。低碳社會中,綠色營銷勢必是企業產品占領市場的強力武器,同時還是企業競爭中優勢體現的關鍵之處。
低碳經濟轉中企業管理的新方式
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導致企業的管理在采購、生產、財務、營銷等各部門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升級。
一、企業采購管理方面。低碳的經濟模式要求企業建設“低碳”供應鏈,實行“低碳”的管理,這一連接涵蓋了設計、采購、施工和使用四項環節。把生態環保的意識融進采購管理里面,可以控制低碳指標,配合低碳技術從而利用資源,最大程度降低產品對環境的污染。
低碳經濟是我們現代社會吹響的一個號角,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水路運輸已經在逐漸成為我們現在發展交通運輸的一個重點內容。加強我們的內河建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政策的扶持力度,較大幅度的加大了水水中轉與海鐵中轉的比重,最終形成了交通運輸節能低碳的長效型機制的建議。
一、水路運輸與低碳經濟之間的關系
公路運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運輸方式;航空運輸對我國的對外貿易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鐵路運輸較公路運輸以及航空運輸來說是一種比較節能的運輸方式,符合我們低碳經濟的口號以及主題。水路運輸作為所有運輸方式中的一種,承擔著我國外貿運輸中很大比重的運輸量,除此之外,水路運輸是我們現有的運輸方式中最節省能源,最為經濟的一種運輸方式。對于水路運輸的環保性,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水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僅僅占全球全部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2.7%,而且僅占全球二氧化碳全部排放量的3%到4%。水路運輸的節能性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現在我們在水路運輸中多使用集裝箱船,這種船具有很好的節能特點,排放廢氣量少并且所承擔的運輸量大,是我國運輸行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存在。經濟性也是水路運輸的一大特點,與我們的低碳經濟的主題相吻合。水路運輸的平均成本較少,相比較鐵路運輸以及公路運輸而言可以節約不少的運輸成本,這種現象在長距離運輸中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是我們節約成本的一種經濟的運輸方式??偠灾?,水路運輸在節能、經濟以及環保等多個方面與我們的低碳經濟掛鉤,并且為我們現代社會所追求的低碳經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水路運輸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優勢
水路運輸在我們的現代社會的經濟領域承擔著不小的重擔,它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可以得到很好的生存。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水路運輸較鐵路運輸以及航空運輸而言能夠更好的與低碳經濟掛鉤,并且能夠更好的為低碳經濟服務。下面我們就水路運輸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各種各樣的優勢進行簡要的介紹以及分析。
(一)經濟性以及低碳優勢
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對于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我們所用的各種能源的價格逐漸攀升。在這種情況下,水路運輸相對于公路運輸以及鐵路運輸的各種優勢立刻被展現了出來。目前,我們全球范圍內都正面臨著能源危機以及環境危機等,石油價格正在以出乎我們意料的速度攀升,我們正在尋找汽油等能源物質的替代物,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水路運輸仍是最經濟最低碳的運輸方式。
(二)政府扶持水路運輸
在我們的經濟逐漸邁入低碳這種模式的大背景下,政府也逐漸開始出臺各種政策以及措施等來對運輸模式的改變加以引導,從而能夠有效的緩解各大城市中各個道路的交通阻塞以及擁擠現象,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土地的占用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開始對水路運輸進行大力扶持。內河成為了政府的扶持重點,經此一來水運運輸更加的興盛,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也收獲了不小的經濟利益,是我們低碳經濟社會的主要表現。
(三)水路運輸高強的環保性
經過計算,運輸同樣重量的貨物,水路運輸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的量更少,約為鐵路運輸的1/5,產生的有毒氣體一氧化碳約為鐵路運輸的1/4。因此,水利運輸在保持其運輸價值的基礎上有著更高的環保性,更加符合我們低碳經濟的主題,能夠在節約能源的同時保護我們的環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對外貿易中,采用水路運輸的方法來進行貨物的運輸,可以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三、發展水路運輸的建議
隨著我們低碳經濟的口號的提出,水路運輸這種在低碳經濟方面有著明確優勢的運輸方式逐漸脫穎而出,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與此同時也得到了來自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關于發展水路運輸的問題,以低碳經濟為背景我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從而可以更好的味低碳經濟服務。
(一)發展內河運輸
在各大城市中,交通擁擠、交通阻塞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困擾以及不便。水路運輸盛行的今天,我們可以加大對內河運輸的建設,從而緩解城市的交通阻塞現象。公路運輸造就不堪重負,高速公路堵車的事件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新奇,水水中轉以及水水聯運可以有效的緩解這個問題,在實現低碳經濟的同時保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
(二)海運以及鐵路運輸的有效結合
水路運輸在低碳經濟的實現等方面有著十分重大的貢獻,但是為了確保可以收貨更多的利益,將快速的鐵路運輸與水路運輸相結合是我們新提出的一種辦法。水路運輸與鐵路運輸實現完全無縫的對接之后,我們的海鐵聯運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從而提高運輸的速度以及運輸的廣度,從而與低碳經濟更為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四、結束語
水路運輸是現代社會以低碳經濟為背景的大環境下的寵兒,它不僅具有節約能源的優勢,還能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基礎上有效的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正因為它相對于鐵路運輸以及公路運輸的優勢,政府開始對其進行大力的扶持,它也正逐漸成為我們低碳經濟的實現的主要動力來源。
參考文獻:
中D分類號:F275;X19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前言
近年來,世界氣候變暖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工業生產和居民日常生活過程中,溫室氣體的大量產生使得溫室效應更加顯著,這已經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鑒于此,“低碳經濟”的概念隨之而產生,在財務會計方面,“碳會計”理念應運而生。低碳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這種大環境下,“低碳經濟”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一、低碳經濟對電力企業會計的影響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低碳經濟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等方式,盡最大努力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大大降低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排放,從而達到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形態。在各個國家,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各國開始將低碳經濟作為今后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將低碳經濟理念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次,通過開展實施各種戰略來促進經濟以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式發展。
電力企業作為國民生計的支柱性產業,特別是火電為主的發電企業,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均可謂體量驚人,由此決定了電力行業與低碳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近年來,隨著低碳經濟的飛速發展,碳交易的日益活躍,伴隨低碳經濟所產生的會計問題也日益增多,電力企業碳會計理念亟待普及,碳會計體系的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企業碳會計體系建設
“碳會計” 一詞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被作為會計分支進行研究的。我國的低碳經濟起步較晚,在最近十幾年,我國才意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碳會計的發展史不過十幾年時間,加之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研究手段特殊復雜,所以除了政府和國際機構之外,鮮有電力企業研究碳會計體系建設方面的話題。對此,本文按碳財務會計體系及碳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分別進行闡述。
1.碳財務會計體系
碳財務會計體系主要圍繞“碳排放權”的確認和計量來構造,輔助以碳會計信息的披露。
(1)碳“排放權”的確認與計量
“碳排放權”對電力企業的碳排放量進行了限制?!疤寂欧艡唷辈粌H是電力企業擁有的權利,而且預計可以為其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流入。因此“碳排放權”應確認為一項資產,這種認識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認可。具體地,“碳排放權”通??纱_認為金融資產、無形資產和存貨三種資產,其中:一是金融資產?!疤寂欧艡唷敝跃哂薪灰仔越鹑谫Y產的性質是由“碳排放權”在交易市場中可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自由交易決定的。二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指不具備物質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碳排放權”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可以被出售,也可以自身使用,是一種沒有物質形態的權利。因此,將碳排放權確認為無形資產也是合理的。三是存貨。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存貨在一般情況下需具有物質形態,但“碳排放權”作為一項權利,不具備這樣的特征。
(2)碳會計信息的披露
在國外,專門從事碳會計信息披露的機構將碳會計信息的披露稱之為“碳披露項目”。筆者通過分析碳會計信息披露的框架結構,發現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碳資產、碳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表現。電力企業只要進行碳排放,就存在與碳排放相關的資產和負債信息的改變。第二,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引發的機遇與挑戰。即相關報表信息要對氣候變化下電力企業承擔的碳排放風險進行反映。經研究發現,碳排放對電力企業的生產活動影響較大,因此應將電力企業所面臨的真實風險與機遇披露出來以供利益相關人決策。第三,碳減排的核算以及核算方法。在低碳經濟盛行的今天,電力企業報表中碳會計信息的披露已經越來越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對碳披露項目的分析,有助于利益相關各方判斷氣候變化為電力企業帶來的風險,從而為決策提供更為準確和全面的依據。
2.碳管理會計體系
上述碳財務會計體系僅考慮了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信息的披露,在當前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對碳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亦不容忽視。舊有的根據成本、費用進行決策的方式已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碳管理會計要求對成本管理有更深層次的剖析及細致研究。例如,碳管理會計可將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碳因素提取,對由此產生的成本費用分解并分析,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對企業碳會計成本的影響一目了然,最終形成可供電力企業高層進行決策的依據。由此可見,碳管理會計是適應可持續經營發展需求所產生的一項管理手段,它可促使電力企業不再盲目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保護環境,從而實現環境與發展的動態平衡,這樣發展的電力企業才能長久,才會有前途。
三、結語
目前,我國的電力企業碳會計體系建設尚處于初始階段,無論是相關課題的論文研究還是實務會計處理均不夠成熟。與發達國家比較而言,差距還是巨大的。為促進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建議從碳會計體系建設角度出發,國家不僅需要完善會相關企業會計制度,盡快出臺碳會計核算、披露相關的制度依據,還需制定一系列稅收法規,對企業進行政策引導,例如,對于排放溫室氣體量一直處于標準以下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對碳排放收益給予一定的所得稅減免等。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談央行強化會計核算內部控科與風險防范的方法[J].聽中國總會計師,2009(3).
[2]郭曉莉.國有電力企業內部控科存在的問題與時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低碳經濟包括了生產的全過程,涉及到各個行業、各個地區,覆蓋面非常廣。低碳意識漸入人心,公眾對公共服務需求就會有不一樣的要求。對公共服務的質量要求會越來越高,注重公共服務供給的環保和低能耗,公共需求愈加追求品質。因為低碳經濟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能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由于供給和需求是相互影響的,生產決定消費,私人消費的偏好會隨生產布局的變化而變化,同樣當這種私人偏好成為大多數人的偏好的時候公共消費偏好也就發生了轉變。加上消費具有“示范性”和“不可逆性”,那么低碳需求最終會成為公共服務的要求之一。在今年年初,一些電器公司推出了有綠色低碳標識的低碳家電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銷售人員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注重環保、愿意購買高能效、低碳排放的電器,低碳家電很受歡迎。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多數人已經傾向于使用健康的低碳空調時,他會希望出行時乘坐的公車安裝的也是低碳空調。
可以肯定,在低碳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公共服務需求量增加的要求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因為低碳經濟促生了一系列新的產業,新的消費方式等,但低碳經濟畢竟是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興起的初期會由于技術成本或規模小而價格比較高,從而導致貧富之間消費上的差異,那么要稍微平衡這種差異,就需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盡量多地選擇低碳服務。低碳經濟是一種進步的經濟生活方式,既然是進步,那么公眾都期望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要提高自身生活水平除了需要個人的努力外,還會期望政府在整個社會環境中提供更多公共服務來更多地滿足一些公共需要。而且低碳經濟推動社會進步,提高公眾思想意識,這些都會促使公眾的公共服務需求擴大。向社會提供低碳產品可以提升社會消費的文明程度,影響消費需求,進而影響公共服務需求。這些原因都可以促使公共服務需求呈現擴大化,多樣化。
以往的公共需求在服務標準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低碳經濟就其本身來說就是一個標準,所謂的“三低”,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會在未來逐漸地被量化。低碳將是一種新的游戲規則,碳排放是其衡量標準。公眾會根據公共服務供給是否符合低碳標準作為其中的標準之一,來判斷自己是否滿意這項公共服務,而政府也可以根據低碳標準來確保自己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受歡迎的。專家也提出,在宏觀層面上應該改革與國民經濟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統計、監測、考核辦法,建立推動“綠色”和“低碳“發展的指標衡量體系。例如,隨著環保理念的加強,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漸漸采用“無紙化”辦公,久之,這種“無紙化”辦公在公共服務上的需求也會上升,成為一個標準。又如以往公眾判斷一個城市環境是否良好的標準主要是看城市的污染程度、除污表現、綠化程度,那么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之后,公眾會自然地想到還有一個“城市碳排放”可以作為考量標準。
一方面,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涉及整個社會共同利益的社會問題。低碳意識一旦成為全民共識,就可以在生活中增加低碳行為,也能擴大自愿碳信用交易市場。低碳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意味著節能減排,公眾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將發生改變。它也有利于培育低碳文化,使公眾擁有一種節制、適度的綠色消費和生活習慣,增強低碳消費的意識和自覺性。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既是低碳排放,也是節約的。如果社會主體意識到資源是共同的且有限的,節約資源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經濟、社會與生態利益,那么節約將會是自覺自愿的行為。在私人生活、生產領域,低碳和節約意識會逐漸深入人心,那么在公共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無論是作為公共服務者的生產者還是作為普通公民的生產者,他在生產過程中的低碳、節約意識都會提高。
低碳經濟的發展引致的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的低碳意識是整個經濟社會在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它能促使公共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更進一步,使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利民、便民。低碳經濟所倡導的環保、節約和“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是相符的。以前我國的公共服務理念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以“公共權力”為核心的“經濟建設型政府”下,如今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慢慢向以“公共服務”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服務型政府轉變。服務型政府就是要遵從民意,在公共服務的各個環節盡量用公開的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方便的服務,以人為本。如今低碳經濟的發展使得公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比如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公共管理者是有維護代際公平的責任的,低碳經濟的發展使得公眾對環境、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粗放型的公共服務供給內容將不再受歡迎。這反過來會促使公共服務供給者以一種服務的理念提供公共服務。低碳經濟是在全球氣候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筆者相信氣候問題是公民普遍都感受到了的問題,也相信每個公民或多或少都有能力為創建低碳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低碳經濟本身是在全球環境問題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給人們灌輸一種意識,那就是發展低碳經濟是所有地球人的共同責任。在我國,低碳理念在校園、社區、學界、政界等都引起了熱烈回應。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踐行低碳理念的先行者。例如楊瀾在代言低碳技術,濮存昕騎自行車參加人大代表會議等。隨著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提出,其服務而非掌舵、重視人而不只是生產率、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重視公共服務的理念也會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低碳經濟本身也包含一個政策的概念,它所倡導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以及所產生的在法律、經濟等領域的政策機制會對公共服務供給的政策環境產生影響。《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已經建立,未來一定還有更多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這些法律在全部經濟社會領域都有效力,當然包括公共服務供給領域。相關法律的制定使得公共服務供給的過程中也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在公共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和提供中產生了法律約束標準,這就會形成一些新的公共服務政策,有利于公共服務的規范與完善。
倡導低碳的經濟政策有很多,這里主要討論低碳財稅政策對公共服務供給政策產生的影響。公共財政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政府的收支活動,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于履行政府職能和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經濟活動。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經濟穩定發展三個功能。筆者認為低碳經濟財稅政策的形成和發展對公共財政政策的影響會體現在稅收和公共財政支出上。
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是我國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區域不均等、供給內容不均等是普遍存在的。財稅制度的不完善,我國城鄉、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都是其中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技術原因。我國當前沒有針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一目標來建立一套針對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標準。前面提到低碳經濟會使得公共服務需求趨統一化,同理,低碳經濟全面發展會使得公共服務產生新的諸如“低碳”、“綠色”、“節約”等方面的標準,像基本公共服務的設施標準、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公共環境標準、公共產品生產標準等。這些標準應當是全國性的,那么這樣既可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比較均等,也能促進城鄉、區域享受的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另外,就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和內涵來說,農村地區反而更容易做到造就低碳環境。因為農村自然環境比較好,有豐富森林、草地等自然資源,低碳生產、低碳生活就比城市更易做到,發展綠色經濟以及碳捕捉和封存具有先天優勢。所以可以利用低碳經濟的發展機會縮小與城市的公共服務供給之間不均等的距離。因為公共服務供給要達到均等涉及到很多制度的相關安排,但我們至少可以在具體的供給操作過程中用“低碳標準”來彌補,使公共服務的不均等程度降低。
總之,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文化,它所產生的影響遍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公共服務供給的影響也很大。低碳經濟影響我國公共服務供給的外部環境和供給機制,這些都將為我國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率,更公平,更加滿足公眾需求作出了貢獻。因為發展低碳經濟促使的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務供給相關制度的進步會提高公共服務的效能。由它產生的公共服務供給的低碳新標準會增強公共服務的公平性。效能和公平性同時都有所增加的公共服務供給自然是更加滿足公眾的需求。雖然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存在很多現實問題,但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看到成效。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性也會在低碳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不斷增強。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c)-0234-02
地表與大氣溫度的上升,70%~80%是由于大氣中CO2增加所造成[1]。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中國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減排目標。同年末,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意見》中指出要推進節能環保,倡導低碳旅游方式。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重視。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低碳旅游進行研究,也對低碳旅游概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基于這些概念,本文指出尚待商榷的地方,并對低碳旅游內涵進行初淺探討。
1 低碳旅游概念質疑
筆者認為低碳旅游概念界定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不足。
(1)對低碳旅游的主體理解欠準確。
學者們多是從旅游業或政府、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等角度闡述低碳旅游。例如,石培華、吳普、馮凌(2010)認為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理念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全新的旅游發展模式。它是以完整的旅游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將旅游產品服務的低碳生產與低碳消費作為主要發展內容,其目的是要實現旅游業的低碳化和可持續發展[2];蔡萌、汪宇明(2010)認為低碳旅游是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3]。第一個定義是從旅游業角度進行解釋;后一定義,是站在政府、企業乃至社會的角度來分析。
事實上,低碳旅游是旅游的一種類別。旅游的主體是游客,旅游是一個人到一個其慣常環境以外的地方、逗留不超過一定限度的時間所進行的某種不獲得報酬的活動(1993,WTO國際會議)[4];旅游是個人利用其自由時間并以尋求愉悅為目的而在異地獲得的一種短暫的休閑體驗(謝彥君,2011)[5]。作為旅游的一大類別,低碳旅游主體理應是游客。
(2)對低碳旅游的歸類欠嚴謹。
目前,大多數學者給低碳旅游貼上諸如“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環保旅游”的標簽,例如,劉嘯(2009)認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6];張鐘元、鄭向敏、蘭曉原(2011)認為低碳旅游是一種盡可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旅游活動參與者(包括旅游企業和旅游者等)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發展形態[7];董觀志、龍茜(2011)指出,低碳旅游是低碳經濟發展進程中產生的一種全新旅游發展理念,是由可持續旅游、生態旅游、綠色旅游和體驗旅游等轉型升級形成的一種旅游集成創新發展模式[8]。
筆者認為,將低碳旅游理解為一種“可持續發展旅游”“環保旅游”,是科學和符合實踐常識的,這是因為生態旅游、綠色旅游、低碳旅游都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者有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其本質和目標相同,都是環保旅游,都以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但是將低碳旅游理解為一種“生態旅游”“綠色旅游”,欠嚴謹。這是因為生態旅游、綠色旅游、低碳旅游各有側重,其側重點分別表現在:生態旅游倡導資源的原真性,強調生態和資源的保護,追求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綠色旅游崇尚環保與健康,倡導“以人為本”的綠色服務;低碳旅游強調碳的低排放量,可量化,且需要技術支持。此外,雖然綠色旅游和低碳旅游在主張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方面具一致性,但是綠色旅游除了強調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較為具體的一面外,還具有抽象的屬性,如“以人為本”、重視游客的滿意度。低碳旅游強調低碳,著眼于旅游發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具可操作性。
2 低碳旅游概念界定與內涵探討
針對低碳旅游概念界定中對低碳旅游的主體理解欠準確和對低碳旅游的歸類欠嚴謹兩大問題,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筆者將低碳旅游定義如下:低碳旅游是全球氣候變化、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人們進行低碳消費并踐行低碳行為的旅游。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這一概念。
(1)低碳旅游具備旅游的基本屬性。低碳旅游是一種旅游,旅游的異地性、短暫性、休閑性、愉悅性等基本屬性以及相關旅游功能,低碳旅游理應具備,基于此,概念中并未展開贅述。同時低碳旅游,是人們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消費低碳旅游產品,踐行節能、環保行為或在碳交易機制形成后,進行碳補償、碳抵消活動的旅游。低碳旅游是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和消費生活理念。
(2)低碳旅游產生具有特殊的背景。低碳旅游是在特殊背景下提出來的,這一背景就是全球氣候變化、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上升,使得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不斷加速[9]。以全球變暖為特征的氣候變化將會引起一系列嚴重后果,例如冰川融化、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對全球水資源、農業和糧食生產等生態系統的生命支持體系產生嚴重影響。二氧化碳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為應對氣候變化,人們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并在積極付諸行動。目前改變傳統的高碳經濟發展模式,尋求低碳經濟發展路徑已成為當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流觀點。低碳旅游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并成為旅游響應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行動。
(3)低碳旅游具有良好的衍生價值?;诘吞冀洕耙愿偷奶寂欧奴@得更大經濟效益”的核心發展理念,低碳旅游發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發展碳排放量來獲得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效益。低碳旅游所衍生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經濟效益。首先,碳排放量降低以后,能源等方面的支出費用將顯著降低,旅游業單位成本的產出效益更優。其次,旅游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極高,旅游業的低碳發展會帶動其上下游產業的共同低碳化,更大程度地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最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盡早采取節能減排行動的收益要大于成本。英國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2006年《斯特恩報告》指出:采取行動節能減排的成本僅相當于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但卻可以避免將來每年相當于GDP的5%~20%的經濟損失[10]。②社會文化效應。低碳旅游的發展倡導人們逐步形成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的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低碳旅游能提升人們生活、消費的環保意識。通過推行低碳旅游,既可以提升國內游客整體素質、增加國內游客的文化凝聚力,又可以增強國外對我國在應對氣候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理解,從而提升中國的軟實力。③環境效益。目前,整個旅游部門人為因素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貢獻率已經占到了5%~14%。根據世界旅游組織2008年《氣候變化與旅游業:應對全球挑戰》報告顯示,如果旅游業仍維持現有的發展方式和增長速度的前提下,到2035年全球旅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變暖的貢獻率將增加188%[11]。低碳旅游,會從根本上緩解相關問題,從而使環境得到優化,產生更好的環境效益。
(4)低碳旅游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低碳旅游受諸于以下因素的制約,其發展需要一個過程:①人們的低碳消費認知和心理因素。目前人們對低碳消費的認知不容樂觀,同時,不少學者發現公眾在實施低碳化消費行為中存在一定心理障礙,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心理障礙是居民對生活舒適度的追求。另一心理障礙為從眾心理。②低碳技術因素。低碳旅游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做支撐。例如,旅游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改造離不開低碳技術,旅游景區和飯店的高排放、高能耗領域設備需要研發節能減排技術;要實現低碳旅游,得盡可能地使用生物能、太陽能、有機能等生態能源和節能環保能源供電、供暖和作燃料,采用節能環保、無污染的環保建筑材料等等。目前,低碳技術雖有一定基礎和較成功的案例,但整體上存在短板。③實踐中,存在低碳旅游發展制約因素。國際上,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署到《哥本哈根協議》的艱難談判,關于發展權與排放權的討論不斷升級。2010年12月聯合國坎昆會議和2011年4月聯合國曼谷氣候會議上,發達國家把氣候談判作為限制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武器,反對延長《京都議定書》期限[12]。國內在實踐中,也存在著制約低碳旅游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主要表現在缺乏行業執行標準。
綜上所述,低碳旅游是在特殊背景下所提出,其發展因一定因素制約,尚需一個過程。但是低碳旅游擁有的良好衍生價值以及隨著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低碳消費觀念的日益宣傳和推廣,尤其是外界約束力(如監管者、政策等)的增強,低碳旅游將在克服困難、解決矛盾中持續發展下去。無容置疑,這一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只有各利益主體付諸行動,低碳旅游才會逐步推廣與深化,從而進一步實現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尹榮樓,王瑋,尹斌.全球溫室效應及其影響[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3:1-24,129-210.
[2] 石培華,吳普.發展低碳旅游的基本思路與重點舉措[N].中國旅游報,2010-01-19.
[3]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旅游學刊,2010,25(1):13-17.
[4] 徐菊鳳.關于旅游學科基本概念的共識性問題[J].旅游學刊,2011,26(10):21-30.
[5] 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3版.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52-98.
[6] 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中國集體經濟,2009(5):514-155.
[7] 張鐘元,鄭向敏,蘭曉原.國外低碳旅游發展動向及其啟示[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1,7(1):17-21.
[8] 董觀志,龍茜.低碳旅游的創新發展戰略研究[J].商業研究,2011(3):152-155.
[9]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一、前言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同時也是碳排放量極高的化石燃料,目前,煤炭的質量較差,而且利用率較低,從而使大氣中的碳濃度大大增加,使全球變暖,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勢不可擋,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將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財務風險,建立并完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對煤炭企業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二、低碳經濟概述
低碳經濟是一種新興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理念,以轉變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發展觀為核心,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創建清潔的能源結構[1]。低碳經濟具有目標性、整體性、漸進性、系統性以及體系性等五大特征。低碳經濟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貫穿與社會再生產的經濟活動與消費活動的整個過程,以發展“低碳化、無碳化”的經濟為目標;低碳經濟的整體性,不僅表現在實現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而且還表現在實現整個社會的效益以及生態效益;低碳經濟不能急于求成,是一個漫長的經濟發展過程,我國應與自身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科學的、合理的長期經濟發展規劃與戰略,因此,低碳經濟具有漸進性;低碳經濟的系統性主要是指其途徑與手段的系統性;低碳經濟的發展體系涉及技術體系、能源系統以及產業體系等多個方面。
三、財務風險概述
財務風險包括狹義的財務風險與廣義的財務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是由舉債經營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即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缺少資金,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出現到期無法償還本息的情況[2];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無法實現預期財務收益,致使企業出現財務損失的可能性。根據財務活動的基本內容,財務風險包括資金營運風險、投資風險與籌資風險;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全面性、不確定性、共存性以及可度量性五大特征。對企業而言,財務風險是一種潛在的、客觀存在的風險因素,是無法被消除的,而且一旦財務風險爆發,就會對企業運營的持續性帶來嚴重阻礙,甚至致使企業破產或倒閉;財務風險的全面性包括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面,其中,橫向全面性即財務風險貫穿企業財務管理的整個過程,時刻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產生挑戰和威脅??v向全面性即財務風險每時每刻都影響著企業的生產運營;不確定性即財務風險是無法預測的,同時也是可變的,盡管企業能夠預防與估計財務行為,但企業自身以及周圍環境各種因素不斷變化,最終的財務結果也會與預期具有一定的差距[3];共存性即財務風險與收益是共存的,且兩者呈正相關關系,若財務風險較高,則相對應的財務收益就較高,反之,則財務收益較低;可度量性即企業可借助數學工具,構建相適應的財務評價模型,以此來度量財務風險。
四、低碳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典型類型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所面臨的政策環境、金融環境以及法律環境均發生了重大改變,宏觀環境復雜多變,進而引發財務風險。低碳經濟對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的典型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以及資金運營風險。
(一)籌資風險
低碳經濟背景下,籌資風險主要表現為籌資難度大以及償債風險大兩個方面。一方面,低碳背景下,國家出臺了綠色信貸政策,改變了融資環境,約束了煤炭企業的融資行為,提高了煤炭企業融資的門檻[4];另一方面,為了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煤炭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改進低碳技術、更新低碳設備,以此來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而使煤炭企業的償債風險增加。
(二)投資風險
低碳經濟背景下,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低碳項目投資決策盲目和低碳項目投資額度不當。一方面,煤炭企業由于對低碳投資項目缺乏系統、周密的可行性分析,或由于信息不對稱、失真或滯后等原因,出現盲目投資低碳項目的現象,構成直接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為實現“低碳化”的發展模式,煤炭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引進先進的低碳技術以及設備,從而增大了投資回報風險。
(三)資金運營風險
低碳經濟背景下,資金運營風險主要表現在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大、碳稅高以及環境治理支出大。首先,應收賬款在煤炭企業的銷售收入中占比例較大,導致資金周轉困難,甚至影響生產,若出現死賬、壞賬,則將使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大。碳稅是一種調節稅,可以起到激勵作用,某種程度上對污染所產生的負外部影響進行彌補,同時也增加了煤炭企業的運營成本;最后,煤炭企業在開采煤炭資源的過程中,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依據低碳經濟的要求,煤炭企業將支出越來越多的環境治理費用。
五、低碳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
煤炭企業構建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低碳性與經濟性相統一
煤炭企業的低碳性與經濟性的本質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潔能源結構以及追求綠色GDP,追求個體與集體、經濟與生態、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實現煤炭企業集群整體資源、能源消耗最小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有效與成本控制相統一
在設置指標項目、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成本與效益,評價指標不僅需具有充分有效的實用價值,而且其成本也不能超過其所能提供的收益。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需具備信息收集功能,即及時收集相關的政策、自身的財務狀況等信息,并進行判斷,再決定是否采取財務風險預警;然后,依據自身生產經營整個過程的監測結果,判斷財務狀況,并診斷生產與財務運營中的弊端;最后,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應能及時找出使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避免進一步惡化。財務防范機制的主要作用是防范與控制,首先,運用功效系數法來綜合評價煤炭企業,對分析結果進行觀查,根據綜合功效系數所處的警級來劃分財務風險,即低風險、較低風險、一般風險、較高風險以及高風險,然后針對不同的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常采用的財務風險處理方法包括財務風險回避、轉移、自留以及分離。
參考文獻
[1]李立軍.新常態下的企業經濟管理策略[J].企業管理,2017,02:120-122.
[2]薛兆江.煤炭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研究[J].企業導報,2015,24:143-144.
伴隨我國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是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由于不可再生環境資源日益稀缺,低碳經濟理念在全世界范圍內逐漸興起,并對各行業企業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影響[1]。本文將研究和探討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綠色財務管理問題,對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環境產生什么影響,企業如何面對這些影響進行調整和改變以更好地應對和實現長期發展提出解決策略。
一、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意義
綠色財務管理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實施綠色財務管理,既可以使公司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又可以使其更注重社會效益,在社會上樹立起較高的信譽,使公司的利潤和價值達到最高。綠色財務管理與良好的企業形象在互動中得到發展和提升[2]。隨著我國環保理念的興起,綠色財務管理理念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的每一個層次,企業內部也廣泛推行了一系列的綠色財務管理實踐。自二十世紀90年代末,我國一直在倡導低碳經濟發展,從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產生影響[3]。為了順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企業必須舍棄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開創一套適用于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綠色財務管理模式。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企業經營者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會在生產經營中選擇一些高碳易耗品,這種短期性的經營行為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企業雖然取得了短期收益,但對環境造成的長久性破壞卻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恢復。因此,從長遠來看,這種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勢必會影響企業的后續利益,得不償失。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整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4]。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財務管理上進行革新,既要著眼于目前的發展,又要兼顧到未來的發展,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企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協調,才能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綠色財務管理問題
(一)生態環境與企業經濟效益難以融合
生態環境和企業經濟均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穩定發展,而綠色財務管理的實施無疑是將環境效益作為發展的第一位,可能會影響到某些企業的經濟利益。而企業管理者更愿意放棄環境效益,而不管其考慮的方面如何,都能保證其經濟效益[5]。所以,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如何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結合,成為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二)綠色財務管理過程缺少實施標準
對于目前來說,企業綠色財務管理仍是處于一個較為寬泛的管理理念,而由于業內對于綠色財務管理仍未制定出科學、統一的執行標準與法規,致使目前我國對于綠色財務管理過程仍處于探究摸索的時期[6]。因此,在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具體如何操作、如何界定環境資源的價值與產權、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益之間的關系、如何對取得的環境效益進行分配,并沒有明確的指導方針。因此,很多企業在推行綠色財務管理概念時,還停留在“觀望”的階段,缺少可借鑒的經驗和先例,使得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三)管理規范度不足
根據我國財務管理的現狀,各類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清晰的管理流程和合理的獎勵制度[7]。因此,在企業的運作中,有些重要的環節很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從而導致公司在經營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出現問題,使公司的經營活動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公司的長遠發展,嚴重阻礙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社會支持
在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除了企業和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國家沒有明確要求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企業也不知道如何開展具體工作[8-9]。因此,許多人對綠色財務管理的觀念不甚了解,社會層面對綠色財務管理的認識還處于“無知”的狀態。如果缺乏社會的大力扶持,企業的綠色財務管理工作將越來越難以開展。
三、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發展對策
(一)樹立綠色財務管理理念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財務管理人員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改變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和手段,必須先改變管理人員的經營觀念。為此,必須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低碳經營理念的教育,增強其對低碳經濟和低碳經營核心理念的認知。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企業也要負起這樣的社會責任,才能實現公司的長期發展。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創建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企業的責任意識、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日常生產經營中,企業應當把低排放、低消耗、可持續發展作為生產經營的宗旨,在財務預算的制定上,每個部門都應制定一個合理的、環境友好的低碳預算,在財務決策上也應緊緊圍繞低碳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綠色、環保、生態友好的戰略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與生態的雙贏局面。
(二)科學制定低碳經濟價值的財務目標
低碳經濟政策要求企業在制定財務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對公司運營產生的影響。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環保問題已被納入公司的社會責任范疇,而低碳理念也必須深入到公司的各個層面。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僅僅為了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一味地追逐短期利潤與收益,而忽略了生產運營過程中對生態的損害。在低碳經濟環境下,企業在確定自身財務管理目標,尤其是其社會責任時,必須充分重視企業所面對的資源和壓力。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的性質要求其應該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因此企業要揚長避短,融合綠色生態的要求合理制定財務目標,實現最大程度的低碳經濟效益。
(三)財務管理過程中提高低碳意識
在低碳經濟進程中,無論是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是經濟模式的改革,都依賴于先進設備和大量低碳技術的支持,為了達到低碳經濟效益的目的,這個過程往往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周期。因此,低碳化進程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低碳融資需求,企業也需要備足更長的資金使用時間,在融資計劃中應把投資者對低碳項目的偏好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推動企業生產和運營過程中對低碳項目的投資。此外,低碳經濟的達成離不開政府的支撐,政府制定了一攬子政策支持低碳項目的發展,通過這些扶持性政策,企業可以實現融資的目的。在分配所籌資金時,我們也要對低碳項目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當前的低碳環境下,政府將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支持低碳產業和綠色產業的發展,這也給予了低碳項目更多的投資機會。盡管大多數的低碳項目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周期才能產生經濟效益,但企業可以對低碳項目進行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衡量低碳項目投資中的風險和收益。在投資項目上,企業可以選擇投資一些在短期內雖不會產生明顯效果,但能帶來長遠投資收益的低碳項目。這些投資項目既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也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可以讓企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應從低碳融資、低碳投資、資本運營等方面著手進行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讓低碳的觀念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和各個流程。在經營管理流程中,低碳理念應做到循序推進、環環相扣。在上一環節中如果沒有做到遵循低碳生產的原則,那么接下來所有環節的工作都會因此受到影響。企業要有節約資金的意識,合理分配使用資源,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進行必要的產業調整時,要堅持節能減排的理念,并在生產過程中倡導成本觀念,以減少支出成本。
(四)合理分配企業的資金流向
如果企業從事低碳項目投資,應該充分認識到低碳項目存在的各種風險,預備充足的資本來防范低碳項目所帶來的風險;在分紅方面,企業可以支持低碳項目享有一定的股利分配優先權。此外,在傳統的企業資金分配環節中,企業在收回納稅后的滯納金、彌補虧損和償還債務時,還需要留存充足的資金以進行后續的低碳經營,如有剩余資金,再將剩余資金在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重新分配。這樣也可以向股東以及相關利益者發出積極信號,鼓勵投資者支持低碳企業的發展,從而實現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五)完善企業財務會計
為了順應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發展,在企業財務管理方法、企業財務會計和財務報表等方面也需要進行革新。傳統的企業財務報表只能體現出實際成本,而不能反映出生態環境成本。例如,在造紙行業,通過企業的財務報表只能反映出其實際成本,而無法反映出后續處理中的污水成本等,而在生產經營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能源資源的浪費等并沒有反映在財務報表成本中,而這些都屬于企業本應承擔的環境成本。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的會計處理應該反映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所引起成本,并將其轉換為可計量成本,計入公司財務報表。此外,企業也要重視對承擔生態責任、環境義務等信息的披露,充分真實的信息披露才能幫助報表使用者理解、使用報表信息進行決策。
(六)建立健全企業綠色財務管理評價體系
財務管理評價是檢驗企業財務管理行為和財務管理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的一種方式。財務管理評價體系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調查中發現,由于缺乏系統性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很多企業只是將環保、低碳當作一種宣傳語,而沒有將低碳理念落地實施。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成本和收益等進行分析和評價,編制財務報告,以便在報告中清楚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在低碳背景下,企業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低碳經濟下的財務指標,對企業各部門創造的低碳經濟效益進行定量、準確的管理和評價。
關鍵詞:
低碳經濟;農產品;冷鏈物流
低碳經濟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主要指導思想,通過科技投入、產業升級轉型和循環能源的高效利用等多元化發展手段,減少能源消耗量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數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形態,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轉型具有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極大地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提高了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有利于增強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核心競爭力。因此,如何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一、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征
1.時效性
質量可靠和新鮮是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的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生鮮農產品極易因為腐蝕而使農產品質量變質,直接影響農產品的新鮮度。因此,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輸過程中要縮短運輸時間,將其時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農產品質量的保證還需要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和流程實現協調運作,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各條線路進行優化配置,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線,以此來保證農產品的品質,以免因時間耽誤而對物流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2.高成本
農產品具有易腐蝕性的特點,因此要通過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確保農產品不會腐蝕變質。農產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對溫度條件有著嚴格的要求,溫度必須始終處于低溫條件,主要是通過安裝溫控設備進行低溫條件的實現,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如冷藏倉庫、冷藏車等,這極大地增加了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的運輸成本和固定資產投入[1]。
3.復雜性
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對其的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因其自身的易腐蝕性特點,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的冷鏈物流系統制定,以低溫條件為核心開展一系列的冷鏈物流運輸工作,較一般的物流系統在溫度、基礎設施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為農產品的質量和新鮮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必要性
低碳經濟的指導理論是可持續發展觀,在此指導理論的基礎下,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信息化處理等手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有效統一,其主要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力開發清潔能源、低耗能能源、環保材料等,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創建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這為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扶植,國家加強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改革創新,為其創建了良好的宏觀調環境并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2]。在低碳背景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符合當今時展趨勢和潮流,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日益嚴重,將農產品冷鏈物流與低碳經濟發展相結合,可以有效減少冷藏裝置中氟利昂的排放量,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理念的重要舉措,是物流產業實驗產業結構轉型、資源優化合理配置的必然選擇,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延長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產業鏈,通過科技投入、體制改革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推動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科技水平投入力度不足,資源難以優化配置
我國農產品在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科學技術水平的投入力度不足,冷鏈物流的運輸裝置往往采用溫度不達標的常溫裝置,導致農產品在運輸過程總極易腐蝕,農產品質量大打折扣。我國物流產業的相關數據顯示,農產品冷鏈物流裝置達標的企業在我國農產品物流產業中所占比例較小,傳統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采用敞篷式的運輸工具,在運輸路線和運輸工具的選擇上缺乏針對性,在運輸過程中甚至存在農產品回流現象,資源配置極為不合理,運輸工具排放大量的汽車尾氣和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了大幅度的污染。同時,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沒有建設有效的物流網絡系統,難以對物流運輸環節中的各種信息盡情有效獲取,一旦發生運輸工具癱瘓,其他運輸企業無法給予及時的幫助,信息資源的共享能力較差。
2.程序標準化建設不完善,物流結構不合理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的種類和生產地具有分散性的特點,農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運輸分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標準化程度建設不完善,其中運輸成本、基礎設施成本和固定資產投入均有所增加。其次,農產品生產模式的分散化,對物流結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生產、銷售和運輸各個環節的協調性不足,組織能力較差,導致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較大。最后,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建設進程滯后,對于農產品冷藏裝置中的溫控設備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各運輸程序之間缺乏有效連接,程序操作流程不合理,規范性不強,各種高科技定位系統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中的應用程度不足,對全稱的監控力度不強,使得農產品質量降低,低碳環保力度不足[3]。
3.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力不足,難以循環利用
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沒有樹立正確的企業理念,對企業文化和理念的建設有所忽視,導致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中應用力度不足,政策和理念的落實手段不到位,循環經濟在物流企業中的作用不強,效果不明顯,導致運輸、存儲過程中的廢棄物大量堆積,隨意丟棄,這些廢棄物質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對生態環境極易造成危害?,F階段,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由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力度不足,農產品在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質沒有成立專門的回收利用系統,往往采用焚燒和填埋的方式,這對環境和空氣造成了再次污染,不利于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低碳經濟模式的開展和實現。
四、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輸過程中,相關的科研人員要加強對科學技術的研究,積極研發冷鏈物流低碳技術,大力開發新能源,減少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污染物質排放。首先,政府要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低碳經濟發展,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通過政策引導和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如農產品低碳冷鏈物流財政補貼、稅收調節、加大農產品低碳冷鏈物流的貸款優惠政策力度等,大力引進國外先進低碳技術,并結合自身發展加以改造和發展。其次,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輸工具方面,要重點解決物流工具的能源排放問題,通過清潔能源、低碳能源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物質的排放量,并對農產品冷藏裝置的溫控設備進行合理的研發,加強高科技軟件、信息軟件的使用和投入。最后,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路線進行優化配置,針對運輸地點,制定各種運輸方案并從中選擇最有方案,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運輸效率,降低生成成本。
2.完善程序標準化建設,優化物流結構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要從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和運輸環節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和轉變,加強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程度,擴大農產品生產和經營的規模,形成以低碳技術為核心的農產品生產模式,在銷售環節方面,銷售商要加強農產品生產者和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企業的協作,起到重要的中間作用,實現組織、功能、流程全方面的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轉型,運輸環節要建立綠色配送體系,加強對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科技建設,實現農產品生產和物流運輸的協調同步發展[4]。同時,運輸流程的建設要朝著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的冷藏裝置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從農產品種類的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有針對性的農產品冷藏裝置溫控標準,將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此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新鮮度,對各運輸程序的操作流程制定規范化的制度,以標準化和現代化為核心進行有效的制定,規范農產品冷鏈物流從生產、運輸、加工、包裝和銷售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優化物流結構。
3.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提高循環利用率
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要以可持續發展觀為主要的指導和發展理念,對可持續發展觀的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來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文化,加強企業氛圍的有效渲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全面應用,根據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采用合理化和針對性的手段和途徑將可持續發展觀進行有效深入的落實。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和存儲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有效的處理,建立專門化、科學化的護手網絡和部門,實現廢棄物價值的二次利用,在處理部門的選擇和制定上可以有效引入第三方企業,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廢棄物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網絡平臺,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優勢,將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進行有傳遞,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保證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的全方位監督和觀測,并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使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平臺健康有序發展。
五、結語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型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和趨勢,是各國經濟發展中永恒不變的話題,將現代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有效統一。本文針對傳統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存在問題,從資源配置、產業結構和企業理念三個方面進行對策分析,重點強調在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加大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新能源的可發與實踐,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力度,并指明了前進方向,實現環境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協調發展的雙贏目的。
作者:徐陽 張多加 蘇兵 姬浩 單位: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同曉文.低碳經濟視角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化策略探析[J].交通企業管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