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29: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292-01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利用專業知識指導護理對象進行自我保護,自身護理,正確理解健康的意義,進行有利于健康的一系列促進活動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過程[1]。市場經濟下年輕護士的流動導致護理隊伍的不穩定性,給護理健康教育發展帶來困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培訓崗前護士迅速提高健康教育技巧勢在必行。我院多年來立足于臨床,從護士身上找原因,找差距,總結經驗,歸納形成目前較為有效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由有經驗的資深護士臨床帶教,對我院工作6年以下的65位護士進行帶教前后效果比較,帶教后獨立完成既定目標由帶教前的49.23%上升到100%,構成互動由帶教前的20%上升到96.92%,患者滿意由帶教前的30.77%上升到96.92%等等。具體做法報導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工作6年以下的65位年輕護士,其中本科1人,???8人中專6人;男性1人,女性64人。年齡18-26歲,平均年齡(23±3)歲。曾在綜合醫院短暫工作過者19人,首聘入我院者46人,入組前均未接受過系統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訓。
1.2 方法
1.2.1 實施方法 1)制訂與建立健康教育路徑:根據各科住院病人臨床特點,一般療程,確定健康教育內容,建立健康教育路徑,將整套內容分為入院教育、住院期間教育及出院前教育三部分。分階段逐項完成既定目標,評價效果。2)確定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以一對一教育為主,配合小組座談,集體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方式進行反復教育,以達到理想效果。3)帶教者的素質要求:專科以上學歷,主管以上職稱,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有較全面的行為科學理論與傳播能力,經過嚴格培訓與篩選的優秀人員。4)帶教設計:一對一式健康教育 帶教者語氣溫馨,態度和藹,主動邀請被帶教者加入自己的個別教育行動,使被帶教者體會被尊重,被重視,建立友好的溝通相處模式。向被帶教者介紹個別教育的程序:閱讀病歷,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病情特點,掌握健康教育既定目標。并演示:主動接觸邀請患者,建立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選擇相對安靜的環境,圍繞既定目標,運用開放性提問展開話題,與患者達成互動,交談時表情自然,語氣溫和,展示豐富的專業見解,論據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幫助患者改變以往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觀念與態度。交談結束時,患者能大致概括本次談話的主要內容,領會交談目的,對交談有良好的評價與認同感。5)小組座談或集體健康教育:帶教者主動邀請被帶教者加入自己組織的小組座談或集體健康教育行動,向被帶教者介紹小組座談或集體教育程序:根據病區需要確定教育內容,整理教育資料。并演示:組織相關患者群,選擇合適場所,圍繞既定目標展開話題討論或集體教育,一次以解決或認識一個小問題為目標,時間控制在45分鐘或1個小時內為易,在患者感到疲勞與厭倦前結束話題,結束時大多數患者能明白本次話題的目的與意義,對話題有良好的評價與認同感。6)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帶教者主動向被帶教者介紹并演示: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一般在家屬護送病人入院時,將手冊發放到家屬手中,或者是病人康復出院時,將手冊發放到家屬及患者手中。并熱情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冊內容為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聯系電話等,有需求均可電話咨詢。
1.2.2 評價工具 量化標準采取自制健康教育效果評分表進行量化評分,評分表包括目標完成、達成互動、過程流暢、患者滿意四方面內容,每個內容以100分計算,90分以上為達標。各學員帶教期限以各項指標達標或基本達標為準。對我院工作6年以下的65位護士進行帶教前后獨立實施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評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三個月內65位護士帶教后各項指標達標或基本達標,評分結果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評分結果比較
3 討論 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關鍵在于護士能將信息通過溝通的方式完好的傳遞給病人,年輕護士普遍存在臨床經驗不足,溝通技巧及操作技能不成熟,所學書本知識不能充分運用于臨床的特點。臨床帶教是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紐帶[2],也是護士崗前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健康教育這一主題進行臨床帶教,是利用院內資源,通過資深護士從操作步驟到溝通技巧,從表情語氣到語言表達,將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反復演示再現,傳遞給新生一個上崗的平臺與基礎,達到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在職護士培訓工作是護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3]。院內培訓具有教育對象覆蓋面廣、教育內容實用性強、教育效果好等優點[4]。我院運用臨床帶教法對工作6年以下年輕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技巧帶教,結果進一步表明,臨床帶教法能使課堂上的知識形象化,能使書本上的東西具體化,能使年輕護士健康教育技巧得到迅速提高。臨床帶教法在提高精神科護士健康教育技巧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桂榮.精神科病人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11.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166-01
基礎護理是以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其內容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工作。健康教育是基礎護理中的重要一環,是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健康教育的實質是一種干預,它向人們提供改變行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識、技術與服務。通過護理健康教育,使人們有能力做出抉擇,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A護理操作是住院病人得到最多的護理服務 ,基礎護理操作同時為護士履行健康教育職務和病人接受健康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在基礎護理操作中增加一些健康教育的內容,會使患者及家屬獲得基本的治療護理常識,加深對護理工作的支持與理解。
1 樹立正確的健康教育觀念
1.1 健康教育是基礎護理的組成部分健康教育不是護士額外的工作,它是基礎護理內容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內容之一。許多護理目標都是通過健康教育來實現的,如提高病人適應能力、減少焦慮、肢體功能恢復、自我行為能力的建立、減少并發癥。
1.2 健康教育內容需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護理人員要從所收集到的護理資料中尋找出護理問題,而針對這些問題來確定其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健康教育病人獲得了優良的護理,提高了滿意度。例如對待一位因患癌癥而行化療的病人,護理目標除預防感染、保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提供適宜的營養外,還應注意保持病人情緒穩定及良好的自我形象,特別是對女性病人這點尤為重要。因此,在行化療之前健康教育時,除要告訴病人化療后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例如脫發是最常見的癥狀,甚至眼睫毛和眉毛都會脫落,護士會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冰帽來減少脫發外,還應教會病人如何配備假發,如何使用圍巾、帽子以及眉毛的化裝技巧等來掩蓋身體的部分缺陷。
1.3 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概念不同。從衛生宣教到健康教育是工作模式上的轉變。衛生宣教只是用一般的宣傳技術和手段傳播衛生知識和有關的疾病知識。在這些活動中護理人員也僅僅承擔了參與者、傳播者的角色,對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但護理健康教育則不然,它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專業,要求護士不僅要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心理、社會、行為、教育等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以便對病人情況做出全面評估,并進行有效的溝通,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活動中,依照健康教育程序,要承擔傳播者、計劃者、評價者等多種角色,既要和病人共同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病人實施教育計劃時要監督指導,對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還要對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進行總結。因為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病人建立健康行為,所以,操作體系也應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轉變到按照教育程序運作的科學化工作體系上來。
2 個性化的健康教育
2.1 護士將健康教育作為日常工作內容,有系統有步驟地將健康教育、合理鍛煉融入到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他們不僅在住院期間得到規范周到的護理服務,而且也使其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每天護士定時為住院患者注射胰島素,可是出了院以后,不少患者就無法定時接受注射了。并非患者不愿遵從醫囑,而是他們不知道這針怎么打。不會注射胰島素這一問題,在糖尿病人中并不少見,很多患者在住院時聽護士講了一遍,可出院以后記不清了,操作不規范了,出現注射部位不對、針頭折斷、藥物污染等危險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護士應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從每一位患者入院開始制定從注射前消毒、注射器的使用、日常血糖血壓的檢測等一系列操作的流程,每天手把手教患者操作,一般教一兩次根本不夠,經常是一天要教好幾次,而且還不時到病房去對患者的操作進行“考核”,一直到看著患者能自己順利操作了才算放心。這樣做無疑大幅度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可是卻保障了患者出院后長久的安全。
2.2 具體示教:此種形式多用于母乳喂養技能培訓及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新生兒撫觸等。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形式,在示范時護士采用模型和娃娃進行指導,并將新生兒的常規護理知識穿插在示范操作中,讓新生兒家長盡快掌握正確護理新生兒的操作方法,提高家長的學習興趣。
2.3 通過健康教育,特別是行為訓練,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即可改善健康狀況,提高生存質量。例如:一位腦卒中的病人,除了性別、年齡、種族、家庭史、既往史等不能控制的幾種因素外,吸煙、酗酒、吸毒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發病因素。通過健康教育,病人認識到自己所患疾病的表現,如偏癱、肌無力、語言障礙等,都是由于腦部血管出現問題引起腦功能喪失而發生的,吸煙、酗酒均會對血管及血液產生影響,使血管壁受損、血管彈性改變、血液黏稠度增加、減少血小板存活期等從而導致卒中,而吸煙、酗酒都是可以控制的誘因,也就是說影響疾病的因素與自己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決心戒掉煙、酒,雖然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由于病人掌握了有關的疾病知識,樹立了堅定的信念,不僅戒掉了煙、酒,適應了生活中的變化,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而且通過堅持康復訓練,癱瘓肢體功能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恢復,提高了生存質量。
3 護理人員應掌握健康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點
3.1 健康教育貫穿于人的生命全過程。對于一個人來講,從生到死都需要健康指導,都需要健康教育。按照生理年齡,健康教育應貫穿在人的生命的各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都有其重點內容。
3.2 健康教育應貫穿于病人住院的全過程。病人自入院到出院,均離不開護理,因此,健康教育就應貫穿在護理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每一項具體護理行為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可選擇正式的方式,即根據病人需求按照教育計劃系統地進行。也可選擇非正式的方式,即非刻意安排時間,而是隨時隨地進行,如協助病人進食時可以進行飲食指導;基礎護理時可以講解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手術前備皮時可以介紹手術前后應注意的事項、配合要點,特別是術后疼痛及并發癥如切口感染的預防等。也就是說可以利用一切與病人接觸的機會,因時、因人、因事靈活掌握。這樣,不僅體現護士的周到、體貼的愛心,而且還體現了護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技術,從而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當然,如果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立專門的護理健康教育護士,對開展健康教育更為有利。
3.3 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不容忽視。有些病人,尤其是一些腫瘤病人、神經精神科病人、身體癱瘓病人以及需要長期反復做某種治療和特殊技術操作的病人,包括他們的家屬,都應該成為出院后護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病友交流會、專題講座、贈送有關材料等形式,為病人及其家屬介紹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進展情況、用藥知識、護理操作技術、促進康復的方法,等等,以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繼續不斷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命質量;同時也可以密切醫患關系,為醫院爭取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健康教育是基礎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樹立病人的健康意識、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提高護士知識技術水平、增進護患交流、加強醫護合作、促進護理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制度,保證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醫學模式;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健康教育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提高,患者健康需求的內容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建立符合??铺厣慕】到逃?009年7月我院內分泌代謝科試行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 實行APN連續性排班,層級管理應用于臨床護理中,采用分期宣教、循環宣教、隨機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實現了為患者護理服務的連續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內分泌代謝科床位數為45張,床位與護理人員之比為1:0.38。護理人員17名,本科4名占23.5%,大專10名占58.8%,中專3名占17.6%;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6名,護士8名。收住的大部分為糖尿病患者,診斷符合1999年中華糖尿病學會新的診斷標準和分型。2008年6至2009年6月以前為對照組,2009年8至2010年7月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
1.2 方法
1.2.1 觀察組采用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將護理人員分層級分責任進行護理管理。①根據護理人員不同的資歷和技術能力水平分為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助理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實行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管理。②采用 APN連續性排班[1],將病區分成3個護理小組, 選出3名責任組長、6名責任護士,每個護理小組分管12~15張病床。③責任組長實行全白班,每月變換班次,輪休時工作由相當資歷的責任護士代替,保證節假日有1位責任組長當班。責任護士每周調換班次,護士實行8 h連續工作制,白班 8:00~16:00、晚班 16:00~22:00、夜班 22:00~次日8:00,如果晚班治療、護理任務重、危重患者多時及時增加輔助護士16:00~20:00、次日7:00~9:00。④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責任組長要求具備護師以上職稱,從事本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專科護理技術嫻熟,溝通能力強,協助護士長處理當班責任大組的事務,帶領下級護士高質量地完成本班工作;責任護士及輔助護士實行全責制,負責一組患者護理的全過程,完成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期間的各項護理工作; 助理護士負責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工作等。
1.2.2 對照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傳統的隨機宣教,按需宣教以口頭講解為主,配以板報宣傳和行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形式,內容為科內制定的糖尿病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標準健康教育內容。觀察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分期宣教、循環宣教、隨機宣教的方法;以口頭講解為主,配以宣傳文字圖冊卡片、閱讀、視聽教育及行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形式。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新入院患者進行身心評估,并根據評估采用循序漸進護患溝通程序,分為五個時期進行具體的健康指導;內容為科內制定的糖尿病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標準健康教育內容及自訂護患溝通程序。見表1。
溝通參考時間溝通內容(患者及家屬)溝通方式
入院時
介紹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環境及設施的位置、使用方法、作息、安全探視制度、入院評估,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交代溝通、針對性溝通,指導患者及家屬閱讀入院介紹手冊及病房溫馨提示卡。
入院1~3 d
化驗、檢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一日費用清單定時發放及解釋,低血糖表現、預防、處理措施。
針對性溝通,并與各有關科室聯系,指導患者各項檢查。
入院1周內①治療過程中的配合要點(飲食、運動治療、血糖監測目的及方法等)。②藥物名稱種類作用及副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項,胰島素的作用及副作用。
個別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實物對照講解及針對性溝通、隨時溝通相結合。
入院2~3周①胰島素注射器及胰島素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攜帶保管。②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③血糖儀使用方法。④患者心理及情感變化的觀察及護理。⑤評估治療、護理效果、及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知不斷更新?,F代醫學已從單純的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四位一體"的新模式。康復醫學做為一個重要分支,是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治療、訓練等問題。目前大多數醫院康復科護理人員的??浦R薄弱,健康教育無法滿足患者對康復知識的需求,阻礙專科化發展。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為現在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1]對護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科自2003年7月起,將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復知識做為科室重點,由醫生、護士、治療師組成健康教育團隊,"一站式"系統化從患者入院至出院全過程,提供個性化的康復知識宣教與引導,取得很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方法
1.1"一站式"健康教育理念 此觀念盛行于歐美康復醫學領域,認為健康教育不只是護士的工作。在康復醫學領域,醫生和治療師應做為主要力量更多的參與其中,從患者住院直至出院、回歸家庭的所有環節,康復知識指導和教育都應該無縫鏈接的貫穿始終。
1.2準備階段
1.2.1 人員的準備 我科由科主任帶頭,醫、護、技骨干力量組成健康教育團隊。
1.2.2健康教育資料的準備 以運動醫學、康復醫學、中醫針灸傳統醫學三大塊為主,從醫療、護理、康復治療三方面入手,整理國內外本專業最前沿資料。團隊成員逐一審核,達成一致版本,從疾病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康復訓練等方面形成系統的宣教資料并配相應圖片,以病區墻壁圖版、資料冊、視頻的形式,方便患者學習和練習。
1.2.3 工作模式的轉變 全科人員轉變思想觀念,改變過去不統一的宣教方法。治療師相對固定的管理病房,可以較全面了解每1例患者的病情。每日由主管醫生、主管護師、病區治療師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治療康復狀態,有針對性的進行康復計劃調整,共同進行康復知識的宣教。
1.3 實施階段
1.3.1 收集健康教育問題資料 患者入院后治療師、護士通過交談、詢問、查體、查閱病歷資料等方法收集資料,分別完成康復評定表和入院護理評估單。根據個人評估情況,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出初步的康復方案和健康教育內容,并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時間排序形成計劃單,教育內容在住院期間補充修訂,每項教育內容可重復實施和評價。
1.3.2 確定教育目標
近期目標是住院期間熟悉自身疾病知識,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護理、治療,加快康復進程。遠期目標是使患者及家屬建立正確的行為和日常生活方式。
1.3.3 實施教育計劃
1.3.3.1住院期間 主管護士和治療師按照制定的康復計劃,分工協作進行。護士根據教育計劃,遵循個體化原則和分階段的原則進行教育[2]。上午是我科治療相對集中的時間,患者在病床接受針灸、主被動功能訓練,由治療師進行系統的的康復指導和練習,如針灸的注意事項、療程、關節松動、肌肉力量的鍛煉。治療同時靜脈輸液,主管護士從護理角度進行心理疏導、防跌倒、藥物作用、化驗檢查結果、早期功能訓練的好處及注意事項等詳細講解,使患者更加加深了解。下午是我科機器理療和在功能訓練廳訓練時間,以疾病分類通過播放視頻、圖文、訓練器械、示范等方法由治療師進行指導。如頸椎操、鍛煉腰肌力量的"飛燕式""拱橋""五點支撐",偏癱患者步態、平衡練習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易于每個患者及家屬接受。
1.3.3.2 體現個性化的教育特點及康復評定 不同患者的社會背景、文化程度、年齡段不同,其疾病進程、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也不同。我們以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為指導,進行有效的個性化教育。主管治療師和護士根據每個患者的康復計劃、有針對性的實施康復及教育,建立定期康復評定機制、分別為首次、住院期間3~5d、出院前這幾個階段。收集患者康復進展情況、醫生的反饋、家屬的意見和建議,不斷修訂完善,使每個患者享受最完整的康復指導。
1.3.3.3 出院指導及家庭康復計劃制定 患者出院時按照醫生的目標,主管護士和治療師從心理、飲食、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方式、復診等幾大方面進行出院指導。一方面由治療師制定家庭康復計劃,教會患者及家屬。特別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提出家庭改造方案,以利于如輪椅等輔助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護士建立健康檔案和定期隨訪制度。每周電話隨訪及指導,對患者的問題及時解決。
2結果
根據"患者對科室滿意度調查表"、"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等反映出。自我科實行"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以來,患者對疾病康復信心增加,主動參與康復的意識、依存性、康復知識知曉率提高,平均住院日數縮短。醫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加,治療師的職業成就感增加。
3 結論
健康教育是傳授健康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涵。傳統的健康教育大部分由責任護士實施。健康教育通過研究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以此來影響人們的行為[3]。因為護理工作繁雜瑣碎,工作量大,且時間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隨機性大,往往缺乏計劃性、針對性、時間性和規范性[4]。導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對其康復進程產生一定影響。實施"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后,護理人員的康復理念、技能提升,使康復護理工作更加全面化、制度化,有利于向專科發展。隨著時代進步, 現代醫療過程中更加強調人文關懷, 即在治療過程中, 時時刻刻為患者著想, 以有利于患者康復為終極目標, 全方位地提供貼心、 周到的服務。"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強調在護理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為中心,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獲得舒適和滿意,才能保持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保證護理的效果[5]。
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醫院健康教育是促進醫院由單純的治療向預防、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保健服務轉變的重要手段。而"一站式"的健康教育模式,恰好是將康復醫學專業的發展與現代醫學理念相結合。健康教育是經過一定的教育過程, 讓人們擁有自我保健的能力[6]?;颊叩目祻陀^念改變,最大程度的恢復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質量,重返家庭,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胡靜超,姜安麗 . 國內外護理學分析研究現狀 [J]. 護理研究,2014.3.
[2]李英輝,湯仕忠,陳文姬,等.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情緒和糖代謝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2):1279-1280.
[3]張丹.健康教育在外科護理應用中的重要性[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7):90-91.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見疾病之一,據報道,中國尿石癥發病率為120/10萬~6020/10萬,近年來,尿路結石發病率仍有增加趨勢。隨著微創技術的迅猛發展,95%以上的尿路結石可以通過碎石或腹腔鏡切開取石等治療,但尿路結石復發率卻居高不下,10年復發率可達50%,其原因可能與尿路結石的復雜病因有關。形成尿路結石是一個復雜的理化過程,與泌尿系統本身疾病如梗阻、全身性代謝異常、損傷、感染及飲食習慣不良等關系密切。2014年6月-2015年6月通過對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患者隨訪,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對預防結石復發取得了良好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醫院進行治療的初次單發尿路結石患者210例,男性130例,女性80例,其中腎結石72例,輸尿管結石70例,膀胱、尿道結石68例。所有患者均經過彩超、CT和尿常規檢查確診尿路結石,無其他合并疾病,排除精神病史和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5例。觀察組男64例,女41例,年齡17~68歲,平均(43.2±8.7)歲,其中腎結石34例,輸尿管結石36例,膀胱、尿道結石35例;對照組男66例,女39例,年齡18~67歲,平均(44.6±8.6)歲,其中腎結石38例,輸尿管結石34例,膀胱、尿道結石3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別。
1.2臨床治療和健康教育措施
觀察組在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還加強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在開始住院時即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價,了解患者的職業、文化層次、生活環境及飲食習慣等,結合患者的特點對其進行宣傳教育,講解尿路結石形成的原因、影響因素等,重點是要使患者知道尿路結石的治療方法和預防復發的重要性,術后對患者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針對不同的結石成分對患者進行不同的飲食宣教,總體上遵循“低嘌呤、低草酸、高枸櫞酸鹽”的原則。而針對具體的不同結石患者要有具體的側重教育:
(1)尿酸鹽結石患者應進食堿性食品,不宜食用高嘌呤食物,避免飲酒,少吃海鮮,可予以枸櫞酸氫鉀鈉和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使尿pH值維持在6.5~6.8之間;口服別嘌呤醇少葉酸的形成。(2)草酸鈣結石患者飲食應攝入正常含鈣質含量的飲食,限制動物蛋白、鈉鹽和草酸的攝入,應忌食菠菜,避免攝入如杏仁、蘆筍及濃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多食粗糧和纖維豐富的食物;限制過多攝入高嘌呤飲食,如動物內臟、沙丁魚及高糖食物;必要時可選擇性使用堿性枸櫞酸鹽、維生素B6進行預防性治療。(3)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患者飲食應多吃低鈣、低磷食物,少食豆類、奶類和蛋類食物,避免口味較酸如柑橘類水果及未成熟的水果,避免咖啡、酒精飲料。
1.3評價標準
于治療12個月和24個月后進行彩超、CT和靜脈尿路造影等檢查,了解兩組患者結石復況。通過自編尿路結石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評價兩組患者對尿路結石的認知情況和對護士的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資料的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尿路結石復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105例,失訪3例,成功隨訪102例,復發3例,復發率為2.94%,其中出院后12個月內復發1例,2例為24個月內復發;對照組患者105例,失訪13例,成功隨訪92例,復發21例,復發率為22.83%,其中12個月內復發12例,9例為24個月內復發。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比較
于出院后24個月隨訪時調查滿意度,觀察組滿意100例,滿意率為98.04%;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滿意84例,滿意率為91.30%。兩組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尿路結石是指輸尿管及膀胱內的結石或者是腎結石,其成分分析發現,結石主要是由酸和鹽類形成的,健康人群不易形成結石是因為尿液中可析出晶體的濃度較低,并且存在如枸櫞酸、焦磷酸鹽、酸性粘多糖等因子可以抑制晶體形成和聚集作用。而如果是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則存在尿鈣較高,痛風患者則存在尿酸較高,尿路感染或腎鈣化患者則因為系膜結構改變等病理狀態改變都可存在結石形成。中國是世界上三大結石高發區之一,特別是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習慣不斷變化,飲食結構改變顯著。飲食習慣在尿路結石的形成和復發中起著與病理狀態改變一樣的重要作用。食物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質攝入過多均會造成尿液中結石成分的超飽和狀態,是尿路結石形成的基本條件。
經過查閱文獻,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體會,深刻地認識到在尿路結石疾病發生和復發過程中,除醫生護士的診療外,患者親身參與恢復和預防復發的重要性。通過研究發現,對患者實行健康教育,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可以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只有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配合醫護的診療工作,遵照醫囑執行,在絕大多數依靠患者自身具體踐行護理的實踐中起到作用。通過對結石的成分進行分析,為每位患者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實施方案,在出院后進行長期的電話隨訪,看似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但缺降低了患者復發和再次入院診療的可性,不僅是對患者做到了真正人性化的人文護理,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融洽了醫患關系,而且在真正意義上從長遠角度減輕了工作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9
健康教育
術前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手術治療的基本情況、注意事項、手術環境,減輕手術治療給其帶來的思想顧慮和恐懼,指導患者主動配合麻醉和手術等,以及對了解手術中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留存相關客觀依據,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術前1天由巡回護士深入病房,查看患者病史等基本情況,到床前做自我介紹,采取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目的,態度和藹,注意表達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針對其具體問題予以解釋、疏導與溝通,重點強調操作方法、時間控制及保護性醫療護理措施等,使患者及家屬能夠接受并易于明白。訪視內容包括訪視時間、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通過晨會交班和調查患者對訪視工作的意見進行監控和評估,以不斷改進訪視方法,提高訪視效果。幫助患者調整心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心態。
術中健康教育: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主動熱情地接待患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種種問題和疑慮,從而減輕其恐懼心理,緩解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緊張與陌生感。術中盡量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以維持患者的自尊心,同時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巡回護士應陪伴患者做解釋工作,采用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給予持續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關懷,并且有安全感,最大限度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從而在各方面都處于最佳狀態下配合手術治療。
Analysis on effect of time nursing on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AN Guichun LIANG Liuning LONG Lidi ZHANG Yanqin
The Fourth Area of Males,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dong,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me nursing on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all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given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Scores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of admiss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before discharg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Grasping knowledge on diseases and health, nursing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 evaluation and 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N-BPRS scores of early stage of admiss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before discharge of pati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n admission and a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ime nursing; Schizophrenia;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Basic nursing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精神疾病,在進行疾病健康教育時需給予一定的重視以緩解、改善病情。而于基礎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基礎上采取時間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病患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改善病患的護理滿意情況[1]。時間護理即為護理人員結合人體生物的節律,在最佳的時間段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病理等進行護理,把握患者的用藥時間。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對相關知識接受能力低下及無法配合護理干預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對護理干預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為患者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2]。本文為探究時間護理干預用于精神分裂癥病患健康教育中的臨床價值,特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病患100例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所選取病患均符合精神障礙疾病的診斷標注,排除病患有嚴重心、肝及腎臟系統疾病情況。并將所選取100例精神分裂癥病患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齡22~64歲,平均(29.5±5.2)歲,患者病程1~17年,平均(8.76±3.21)年,其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的有13例,文化程度為初高中的為24例,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的為13例;觀察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23~66歲,平均(28.4±5.4)歲,病程1~16年,平均(8.51±3.17)年,其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的有15例,文化程度為初高中的為21例,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的為14例。觀察組中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采取基礎護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主要干預內容包括為遵醫囑按時安排患者用藥,對患者開展心理干預,針對疾病、用藥等相關知識為患者開展健康宣教。
而觀察組病患則接受上述護理干預的同時采取時間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如下:
患者入院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疾病狀況以及心理狀態進行系統評估,并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精神分裂癥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3]。同時,對患者的疾病發病癥狀以及表現進行觀察,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歸轉、治療、預后進行綜合分析,針對患者的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以及內容,遵循時間護理理論采取護理干預,于每日16:00~17:00或19:00~20:00這一時間段實施為期0.5h~1h的個別護理。另一方面,于患者入院時,幫助熟悉醫院環境以及醫療人員,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使其能夠盡快融入醫院的環境,并積極配合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工作[4]。
入院初期,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日常衛生常識知識的講解,幫助患者改善其不良生活習慣,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工作[5]。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復發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使其對于疾病以及預防疾病復發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有利于疾病治療。
于患者康復期,積極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成功病例講解、開展講座、宣傳欄張貼相關知識以及圖片展示等方式,強化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知識與臨床用藥知識的了解[6]。出院前,重申疾病復發知識以及出院后的日常自我護理知識,并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經相應護理干預后,對對照組、觀察組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情況、疾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滿意程度以及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與醫學應對問卷進行評估比較。
簡明精神病量表的總評分可以對疾病嚴重性進行反映,得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病情越嚴重。該量表的總分值為18~126分[7]。
疾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通過發放印有精神分裂癥相關知識(病因、癥狀、治療方式、藥物劑量、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項等)的問卷發放給病情穩定的患者填寫,問卷的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即表示其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理想。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通過在患者出院前發放調查??卷的形式評定,滿分為100分,得分與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
SSR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以及MCMQ(醫學應對問卷)主要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面對、屈服及回避等項目,除屈服與回避外均為正向評分[8]。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1.0軟件對本文結果數據處理、分析,結果中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等指標為計量資料,采用()進行結果數據的表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結果數據比較方式為t檢驗。95%為可信區間,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的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入院初期及康復期至出院前的N-BPRS評分均明顯較入院時及對照組低,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存在(P
2.2 兩組患者疾病掌握知識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結果數據顯示可知,經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病患相比,觀察組精神分裂癥病患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更高(P
2.3 兩組患者的SSRS、MCMQ各項目的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SRS、MCMQ各項目的評分對比未有明顯差異存在,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目評分明顯較對照組優異(P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為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的一種,多于青壯年期亞急性或緩慢起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癥狀各異綜合征,多涉及思維、感知覺、行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障礙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9]。而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對于疾病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自我保護技能,以幫助病患改善日常不良行為以及生活方式,從而有利于疾病康復。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638-02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日益增長。作為一種終身性的復雜疾病,糖尿病會累及身體多個組織系統,甚至會造成致命的后遺癥[1]。對于糖尿病的管理與治療要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這不僅需要醫師正確的判斷和精準的治療,還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嚴格的遵照醫囑。本院就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討論,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內分泌??平?年來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齡為45到7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59.9歲,平均病程為5.2年。對患者進行意識量表測試顯示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并自愿參加此次前瞻性實驗。
1.2 護理與教育方法:
1.2.1 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要仔細地像患者講解飲食對于糖尿病的影響,并且可以采用視頻、幻燈片、宣傳冊的形式來向患者傳達正確的進食熱量、健康的飲食分配以及理想的體重等知識。每日可將午餐或晚餐設定為自助餐的形式,讓患者自行搭配食物,觀察患者在接受健康知識的過程中對于健康飲食的選擇,在患者空腹與餐后2小時監測其血糖,使得患者明確飲食對于血糖波動的影響,由此加深印象[2]。
1.2.2 血糖自我管理護理: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讓患者意識到怎樣根據自己的血糖變化來制定科學的血糖監測頻率,并且幫助患者記錄好相應數據。和血糖持續偏高的患者進行討論,共同制定出治療的方法,讓患者感受到自己也是治療團隊中的一員,因此更加配合醫生的治療[3]。
1.2.3 運動康復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適的運動對于其身體素質的改變是非常大的,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健康講座的形式,讓患者充分了解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機體對于糖分的利用,改善血糖水平。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可以組織一些簡單的科學的活動,讓每一個患者都參與其中,每周進行4-5次體育運動,且每次時間不低于半小時。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運動時切忌空腹,避免出現低血糖現象。在三餐后可以由護理人員帶領患者進行散步、健康體操等運動,使得患者對于運動的好處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1.2.4 用藥知識護理: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有很多,大多數病人常常會忘記按時服藥,或自以為血糖得到控制所以逃避服藥,這樣對于疾病的控制是有害無益的。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要著重向患者強調糖尿病藥物的特性、服用方法,并且要監督患者按照醫囑按時、按量的服藥。除此之外,還要向患者宣講胰島素的保存方法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并且介紹糖尿病的一些相關的并發癥和預防措施。對于嚴格遵醫、表現良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給予獎勵,并且以其為榜樣向大家宣講。
1.3 評價標準:通過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并以DKT量表進行評價,以此來評定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熟悉度。對患者在接受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前與接受了為期半年的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以此來評價患者的血糖變化。以上數據綜合來觀察患者的遵醫情況,記錄并分析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對所有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與檢驗,當P
2.結果
通過對150例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程度進行評分得出,在接受為期半年的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糖尿病更加熟悉,而對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評分進行觀察后發現,患者的自控能力有極大的提高,詳細情況(見表1)。通過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有明顯下降,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無明顯變化,詳細情況(見表2)。
3.討論
良好的遵醫行為對于患者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不遵醫行為會直接導致患者病情的惡化以及生活質量的下降。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健康教育逐漸受到醫師的重視,健康教育可以成功地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使患者充分意識到遵醫行為的重要性。
糖尿病作為常見的終身性疾病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而對于糖尿病患者進行互動模式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患者對于治療方案以及疾病知識不完全了解時,很容易主動放棄治療或者是逃避服藥,本文采用積極的護理措施,讓患者能夠真正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以及糖尿病藥物的使用要點,并且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使其嚴格遵照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用藥習慣。由此可見,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在臨床上值得得到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錢榮立,項坤三.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8.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2008)5-0127-02
護理健康教育是醫院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觀念的改變 ,人們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愈來愈迫切。規范化的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內容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這已成為建設品質化醫院,創建品牌護理的護理管理者們的共識。我院在2007 年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內容、方法與評價進行改進,用量化評分及滿意度調查來衡量其效果,發現該方法大大提高了我院的住院病人與出院病人滿意度,有效的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1 方法
2006 年使用內容單一,各科統一的健康教育表進行考核,與2007 年自行設計內容細化、具有??铺攸c,有宣教時限、評價時限的健康教育考核表考核進行對比。2006年健康教育檢查686 人、滿意度調查1572 人,2007 年健康教育檢查698 人、滿意度調查1602 人,在檢查與調查人數上無較大差異。
2006 年、2007 年均采取每個月由護理部健康教育考核組對各護理單元進行考核并量化評分。對科室的宣教內容、宣教效果、護理人員對科室標準宣教內容掌握情況、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教育知曉率等進行評價。
每季度進行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一次、每個月進行出院病人滿意度調查,作為評價健康教育效果的工具之一。
2 具體改進內容
2.1 健康教育表的管理
健康教育表存檔進入病歷作為客觀資料保存。各住院科室在對每位病人宣教后,病人在健康教育表上簽字表示接受認可,宣教后護士簽字對宣教內容負責。
2.2 細化和統一全院存在共性的健康教育內容
根據患者住院治療的共同特點,將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內容規范化,全院統一,制定統一標準,如:入院教育中環境、設施、病區工作流程、主治醫師、介紹主任及護士長、作息時間等作為全院統一的宣教考核內容,細化到配餐時間、地點,如何使用電話、呼叫設施、病區安全防范等等,各科室制作成有照片彩圖的手冊指導護士宣教,病人也能夠直觀地看到實物,易于接受。
2.3 制定??平】到逃齼热?/p>
根據各個科室的專業特點,由科室制定??苾热葑鳛榭己隧椖?,如糖尿病科低血糖的發生與防治、注射胰島素的方法與注意事項等,骨科的關節肌肉的鍛煉、肢體活動與鍛煉等,婦產科的母乳喂養等。
2.4 規范健康教育時限
根據各科室的專業特點、護理崗位、班次等不同,規定了宣教時限,如入院宣教在入院當天完成宣教;疾病教育由于各專業科室平均住院日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內科系統平均住院日較長,在入院3天后開始進行疾病宣教,婦產科、兒科平均住院日短在入院后即開始選擇時機進行宣教。
2.5 評價時限
評價是科室內部檢查并補充鞏固宣教的手段,根據宣教時限由科室宣教組長進行評價并評分,護士長抽查以檢查宣教的執行情況,保證宣教質量。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7 年各項分值明顯優于2006 年。通過改進健康教育實施方法和評價,使臨床護士明確宣教內容,保證每位病人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務,使滿意度不斷提高。
4 討論
在法律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在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同時,成為客觀資料的健康教育表與病歷歸檔,延伸了健康教育表格的法律保護作用,避免由于告知引起的法律糾紛,有效的起到保護了醫務人員的作用。
規范統一全院具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內容,使健康教育考核量化性能提高,有利于達到目標管理。同時將細化和統一的健康教育內容制作成冊,避免了因護士的能力水平不一、掌握程度不同而對宣教質量的影響。同時將宣教的階段性融入到患者住院的全過程中,把握好宣教的時機 ,如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明顯的階段性 ,入院宣教、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易于使病人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
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主要由護士進行,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現整體護理的重要措施,是現代護理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隨著護理健康教育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受到行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現將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響因素綜述如下。
1 護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普遍實施,病人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護士通過向患者傳授疾病的有關醫學、護理學的知識和技能,調動病人積極參與護理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衛生、預防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一項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視。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
2 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滿足患者的需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的接受治療、護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技能。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我院對門診200位病人健康需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門診病人需要進行健康教育者達100%,說明人們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在不斷提高。掌握健康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和維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標。護理健康教育必須把病人視為健康教育的主體,必須重視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護士要從整體入手,即要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又要考慮病人的社會文化背景,明確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關疾病的知識,確認病人所關心的問題。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還應借助各種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獲取有關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盡快進入角色。
2.2 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護士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進護患溝通。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也從過去被動服從轉變成共同參與的合作關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患者與護士的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來實現的。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到健康教育中,使護患關系更符合人際關系的社會性,護士與患者地位平等,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患者有問題主動詢問護士,護患關系得到良性發展。護理健康教育中護士與患者應形成指導、參與、合作這種新型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監測疾病的變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達到非藥物治療的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健康教育滿意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對護士技術水平的滿意率。金麗芬等認為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是病人對健康教育滿意的關鍵。同時將護士的良好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3 護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積極作用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對于手術患者來說,健康教育能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降低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激勵患者積極參與健康維護,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術后康復。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緩解了患者焦慮、心理壓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長因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臟病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危險因素。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調查顯示:70%的腫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關繼續治療、用藥、復查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利用健康教育這種信息資源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的橋梁,對臨床各種診療也起到了輔助和增效作用。
2.4 護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健康教育學是一門涉及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教育能力是護士履行教育職責的首要條件,健康教育工作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其溝通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素質和優良的品質,才能用自己的知識更好的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針對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的向病人及家屬傳授有關知識和護理技能,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2.5 有助于縮短患者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
范鳳麗等人認為:健康教育已成為治療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同時能減少醫療開支。
3 影響護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3.1 沒有完善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
我國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因此,影響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
護士在開展健康教育中,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掌握貧乏,對教育程度了解膚淺,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因此出現健康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同時不能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時機、技巧、缺少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等。
3.3護理健康教育內容簡單
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對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等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導仍處在常規性教育內容上,對不同需求的病人缺乏系統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個性化需求的內容。
3.4 護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
護士在為病人或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多采用口頭教育或宣傳資料方式,表現為灌輸的多,反饋的少,單項交流多,雙項交流少,沒有形成護患互動的作用。
3.5 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
護理工作中,有的護士認為影響護士履行健康教育的因素是沒有時間,把健康教育看成是護理的額外工作。實際上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護理工作的組成部分,許多護理目標都是通過健康教育來完成的,充分利用有效時間進行健康教育,可因人、因時、因地、因需靈活掌握,在有效的時間內既完成了護理任務,又進行了健康教育。
3.6 認知偏差
護士對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角色認知不清,對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區別認識不清,在履行健康教育職責上缺乏主動性。
3.7 健康教育內容陳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