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1:09: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據統計,住院病人的抗菌藥物費用占了全部費用的50%以上,而國外僅為15%~30%,提示我國的抗生素濫用問題已相當嚴重[1-2]。因此,如何提高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很關鍵。本文便探討了健康教育對住院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均為意識清楚、能獨立完成問卷調查者,排除精神障礙、精神病患者。男100例,女100例;年齡18~80歲,平均(55.9±12.7)歲;科室,心血管內科50例,呼吸內科50例,神經內科50例、消化內科5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21例,初中及以下79例;職業,公務員67例,工人56例,農民48例,學生29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對照組100例,研究組10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行科室常規護理,研究組加行關于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患者住院期間,通過多種方式如宣傳手冊、布告欄、多媒體講座等,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介紹相關疾病病因及臨床體征、抗生素治療方法、藥物代謝部位、保存及變質鑒定方法、濫用的危害、可能的不良反應及常用應急措施等;由護理人員專門講授常用抗生素的相關情況,包括治療作用、服藥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安全用藥的基本認知和自我保護意識;定期組織患者討論會,針對前階段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現象展開討論,鼓勵與會人員積極提問、發言,幫助患者正確認知、對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為;每日查房,詢問患者用藥情況,發現不當行為及時糾正,鼓勵患者若有疑問主動詢問,以提高用藥安全性。
1.3 效果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調查,由住院患者自主完成;調查內容包括安全用藥知識、獲取用藥信息、遵從醫囑3項認知情況,采用5級評分法;將原始總分轉換為標準分數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認知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按α=0.05的檢驗水準,以P
2 結果
較之對照組,研究組加行健康教育后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情況明顯好(P
表1 兩組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情況比較(±s,分)
3 討論
抗生素是臨床最常用的藥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發揮著神奇的療效,對人類的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多數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有部分伴有許多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可致命[3-4]。因此,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才是關鍵。本組對住院患者加行抗生素安全用藥健康教育后發現,患者的安全用藥知識認知、用藥信息獲取認知及遵從醫囑認知均明顯提高(P
本組總結經驗如下:(1)實施健康教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5],醫院領導召開動員大會,鼓勵醫護人員自覺樹立合理、安全用藥的觀念;各科室成立安全用藥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帶頭,制定符合科室需求的管理制度及健康教育計劃;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掌握健康教育內容及醫患溝通技巧。(2)實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組患者更注意抗生素相關信息的知曉,尤以不良反應表現、應急措施更為明顯,患者重視藥物信息的知曉,有助于自我監測相關不良反應;在接受治療時,研究組患者改變了被動接受的態度,積極參與治療,表現出主觀能動性,更加關注藥物安全問題如藥品信息正確性、效期、是否變質等;研究組患者的遵醫行為也更好,能聽從護理人員,按時按量用藥,能較好地遵守注意事項如飲食禁忌等,忘記服藥及改服其他藥品前能主動尋求醫護人員指導。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安全用藥認知,值得深究應用。
參考文獻:
[1]吳鋒錦.淺談濫用抗生素的危害[J].健康必讀雜志,2013,(6):423.
[2]張豐三.淺談關于醫院安全用藥的問題[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5):235-6.
1.1語言教育方法
(1)口頭交談:通過面對面談話,傳達信息,交流情感,進行行為指導,是入戶家訪的基本形式。(2)健康咨詢:以現場答疑的形式,應由有經驗的相關專業人員承擔。(3)專題講座:由專業人員就某一專題專業性、系統性、針對性地聽課,是社區常用的一種群體教育方法。(4)小組座談:由健康教育者組織,組員討論,互幫互學,特別適用于技能訓練和行為改變,如戒煙支持小組、家庭營養培訓班等。
1.2文字教育方法
(1)衛生標語:使用制造方便、易于記憶的大幅橫額來大造輿論和創造氣氛.(2)衛生傳單:針對社區某個中心任務一事一議廣泛散發。(3)衛生小冊子:由專業人員編寫,內容知識性、針對性強,便于保存,可反復使用。(4)折紙:制作精美、圖文并茂,適用于低文化水平及空閑時間少的人群閱讀使用。(5)衛生報刊:定期發行、信息量大,是廣大群眾學習衛生保健的健康之友。(6)衛生墻報:可以是設在街頭、單位等顯眼處的黑板報,制作簡單、更新內容易,能起到宣傳鼓動和普及知識的作用。(7)衛生專欄:圖片、文字為主,設在社區居民主要的活動區,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教育性。(8)衛生宣傳畫:是文字與形象藝術的結合,以其繪畫、圖片、設計編排藝術及鮮明的色彩深受居民的喜愛。
1.3形象化教育
常用照片、標本、模型、演示等。其特點是直觀性、真實性強、身臨其境來強化教育。例如通過展示畸形胎兒標本,可強烈激發人民妊娠保健及優生優育意識。
1.4電話教育
包括廣播、電視、電影,以及投影、幻燈、錄音帶、錄像帶等,此類喜聞樂見、傳播迅速群眾樂于接受,不少地方在電臺開設“空中醫生”或“健康醫院”,是社區教育的有效渠道。
2.社區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運用原則
2.1要根據地區、對象、目的、內容選擇適宜方法
(1)首先要考慮地區因素: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會存在著差異,要根據不同的社區情況來選擇易于接受和開展的方法。(2)年齡結構:可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3)職業因素:可分為工人、農民、服務人員、學生、職員、干部、家庭主婦、以及物業居民等,(4)文化程度:可分為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及博士等。因此,應根據社區各類人群的特點,選擇不同形式,開展內容不同的健康教育。
例如,我站攜手桂洲醫院糖尿病專科,特邀請桂洲醫院糖尿病科專家李舸共同舉辦一堂“糖尿病”防治知識講座。前期,由醫務人員和居委會工作人員深入社區每個家庭去派發講座通知單,務求引起居民的重視而前來關注、傾聽講座。之后,我們就商定了參加的醫護人員,決定由具有豐富臨床及授課經驗的糖尿病科專家李舸和鄧偉文主治醫師現場講解,潘葉勤護師從旁協助,吳艷松護師作會場記錄。
現場,采取互動的方式,許多老人家都積極地提問,專家李舸耐心地解說,他運用幽默詼諧的話語,圖文并茂地帶給居民一個很健康很肯定的信息:“糖尿病并非絕癥,有得醫,雖不可治愈,但可治療。只要大家配合醫生合理治療,同樣可以活到100歲!”臺下,隨即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居民們都表示不再恐病忌醫,對戰勝疾病有了信心。
此次所花費不多,確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2要充分調動社區群眾的廣泛參與
良好的護患溝通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首先稱謂要得體,如對老人道聲“大爺”或“大娘”等用不同的稱謂在附之“您好”的問候,以消除病人陌生感和恐懼感,這是健康教育良好的開端,健康教育時不要只顧自己說話,甚至長篇大論,要不時觀察病人反映,留給病人說話的機會,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患者和家屬是心理相對弱勢的特殊群體,他們對醫護人員的語言特別敏感,因此,護理用語應注意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選擇對方法正確理解富有情感性、親切性、規范性、避免過于專業化的術語和醫院常用的省略語,要使用溫和的語調,適中的語速進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反映遲鈍語速要慢,態度溫和,語義要準確,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在實施過程中,盡量應用安慰性、激勵性、積極性語言,避免使用直接刺激性語言,同時注意與非語言溝通相配合。
2 實施非語言溝通健康教育中技巧和應用
21世界是人口老年化的時代,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速,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患者數量不斷增大,疾病發病率不斷增高,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缺乏養老,照顧等基本社會保障,住院期間常常沒有家屬24小時陪同。由于老年患者具有健忘特性,常在晨起后遺忘已通知檢查的注意事項,而留錯標本或進食,導致當日檢查取消或延后,從而導致檢查結果的延遲和住院天數的延長,使患者住院費用增加,對醫生治療方案的設定、患者的康復均帶來不利影響。近年來,本科將臨床中常用的檢查項目的的目的及相關要求自制成一系列健康教育處方,并應用到檢查通知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的生活完全自理的夜間無陪伴老年患者90例,按患者入院的單、雙月順序分成對照組與干預組,單月為對照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3.9歲;雙月為干預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6.8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通知標本留取及檢查時,僅采用口頭宣教的形式,由責任護士根據醫囑通知患者第2天需要留取標本的方法及相關檢查的注意事項及要求,并聽患者復述一遍。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發放由科室自制的各種健康教育處方。處方單的內容為各個檢查項目的目的及相關要求,內容制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色彩鮮艷,字體合適。系列處方包括:①健康教育處方(一)--彩超。②健康教育處方(二)--胃鏡。③健康教育處方(三)--腸鏡。④健康教育處方(四)--造影檢查(心臟、胃腸道造影)。⑤健康教育處方(五)--磁共振。⑥健康教育處方(六)--纖支鏡。⑦健康教育處方(七)--尿標本留取須知。⑧健康教育處方(八)--24小時尿標本留取須知。⑨健康教育處方(九)--尿培養留取須知。⑩健康教育處方(十)--葡萄糖耐量實驗。將處方單貼于床頭柜上,通過醒目、直觀的健教單達到提醒和強化患者記憶的目的。
2結果
干預組的宣教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處方的實施可降低無陪伴老年患者遺忘檢查的發生率;提高了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3討論
自制健康教育處方的優點:①可根據患者檢查的項目,選用相應的健康教育處方。②能夠使宣教更有條理,內容清晰,杜絕了交待不清及漏項[1]。③置于患者床頭柜后,通過視覺刺激,隨時提醒患者,避免遺忘。④不易掉落,且便于護士隨時核對該患者的檢查項目,隨時提醒患者。⑤檢查結束后可撕去,不需回收。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下降成為常態。在住院期間,當患者缺乏家庭照顧時,容易遺忘護士交代檢查的注意事項,健康教育處方在護士常規宣教后可隨時直觀的提醒患者,避免遺忘檢查的發生,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抽血化驗是實驗室的一種常用檢驗方法。臨床上為明確診斷疾病往往需要抽血檢測。靜脈采血是一項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門診健康教育是從病人進入醫院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并貫穿、滲透于診治全過程,包括候診、就診、健康咨詢、健康教育處方等[1]。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0月共靜脈采血25 685例。通過開展對靜脈采血病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1~10月在我院門診采血病人共25 685例。其中男性8 946例,女性16 739例。初中程度1 084例,高中程度6 374例 ,大學以上 18 227例,年齡18~30歲 8 561 例,31~50 歲13 842 例,51~80歲3 282例。
1.2方法
我院根據門診病人流動性大難以進行系統教育的特點,實施了幾種健康教育的方法。
常規教育:利用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或健康手冊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
群體教育:抽血室門前懸掛靜脈采血須知,包括抽血前準備,取化驗單時間及地點,抽血后靜脈按壓方法。
個體教育:在每位患者的抽血過程中,強調個性化護理,與病人溝通準確,及時掌握病人的心理及病情,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宣教及幫助。
1.2.1抽血前的健康教育抽血前可開展一般的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比如:通過口頭語言教育,發放抽血知識宣傳單,讓患者了解抽血常識,可緩解其緊張恐懼的心理。抽血前的準備包括:①抽血前一天告知患者要洗澡及洗凈雙臂,這樣消毒效果會更好,可避免感染。②針對不同的化驗項目準備,例如:檢查肝功能,測空腹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早餐。查血脂不要吃油脂過高的食物,如,骨頭湯,雞湯等。③抽血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④抽血的當天不要穿袖口過小的衣服。避免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管腫脹。⑤通知抽血時間一般在上午,抽血當天早晨除某些藥物必須按時服用外,盡量將其他藥物放到抽血后再服用。
1.2.2抽血中的健康教育選擇血管,一般人應選粗、直,容易看到的血管。在抽血過程中要良好的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包括:①要注意儀表端莊,服裝整潔,表情親切,態度和藹,動作嫻熟、準確。這樣,可獲得患者愉快和安全感。減輕患者的緊張恐懼感。②要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的患者給予不同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鼓勵。如抽血量較多的患者告知這只占人體血量的0.05%~0.30%。不需要補充任何特殊營養,人體完全可以自動進行調整和適應。讓患者明白抽血的目的和意義,增加信心,主動配合抽血工作。③抽血時要患者保持舒適的,避免姿勢不當出現穿刺部位疼痛,力求穿刺一次成功。對暈針暈血的患者,可平臥于床上抽血,指導其深呼吸,全身放松,或與之交談,轉移注意力。抽血后應囑其臥床休息一段時間以免發生眩暈。④抽血室要保持環境安靜,整潔,空氣流通。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可縮短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能有效消除陌生緊張感。
1.2.3抽血后的健康教育抽血完畢指導患者用正確的按壓方式按壓。順著靜脈走向,用干棉簽按壓皮膚針眼與血管針眼部位5~10 min。用力適中,均勻,按壓面積應大些。因為這種按壓方式能減輕針頭對血管壁的損傷。同時對降低皮膚針眼出血和血管周圍淤血發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如衣袖過緊應先拉下衣袖。告知患者取化驗單的時間和地點。
2 結果
不同年齡抽血一次成功率見表1。
以上3組表格表明: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別靜脈采血病人采取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抽血一次穿刺成功人數25 175人,成功率達98%。而以往未采取健康教育時,穿刺成功率平均為90%。健康教育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時,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也增強了護士的自信心。護患之間獲得良好的溝通,無1例醫療糾紛發生,無暈針、暈血現象發生。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采取有利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個體的健康,進而達到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多元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在靜脈采血中的良好應用,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1 贈送健康教育處方 根據本醫院輸液門診常見疾病編寫,針對這些疾病本院制定了相應的健康教育處方,發給患兒家長閱讀,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學到與患兒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這樣可減少護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健康教育的內容正確與完整性。
健康教育處方內容包括:疾病的病因,誘因,臨床表現,常見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治療原則,常用藥物,飲食宜忌,護理措施,健康指導,病情觀察等。
1.2 健康教育執行單 保證患兒得到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留有記錄,方便健康教育的評估計劃實施與評價。內容包括;患兒基本情況及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執行記錄;建議。
1.3 值班護士對健康教育的實施
1.3.1 接待護士 查看輸液單,了解癥狀及臨床表現,診斷,用藥情況,發給健康教育執行單和相應病種的健康教育處方,輸液登記本上登記姓名,診斷,輸液天數,便于查看,登記號寫在健康教育執行單上,將輸液單交給配藥護士,安排患兒進輸液室,安排好相應床位,等待輸液。
1.3.2 輸液巡回護士 自我介紹,和藹親切,介紹輸液室的環境,規章制度,告知輸液前的準備,填寫健康教育執行單,執行輸液,并告知輸液注意事項,有針對性的實行健康指導,巡視輸液室,單獨解釋答疑,及時發現患兒的病情變化,做及時處理,健康教育結束收回健康教育執行單。
2 注意事項
2.1 因患兒家長來自不同的階層,文化層次不同,對醫學知識和保健知識認識和了解程度不同,實施健康教育時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語言應通俗易懂,少用或盡量不用醫學術語,遇到必須使用時則深入淺出,并輔以相應的解釋,使健康教育達到最佳效果。健康教育處方的編寫需與醫生配合協作,避免醫護之間說法有大的差異,以取得對護士的信任。
2.2 健康教育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應用學科,護士應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能流于形式,應注重效果。從根本上起到指導示范教育的作用,產生預期的效果。
2.3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護理手段已成為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兒科其對象特殊,牽涉范圍較廣,其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其他科有很大差別。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適時宣教,按需宣教,反復宣教的方法,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具有良好的實用效果。
一、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基本特點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不是心理學課,不以學習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為任務,而是從中學生心理發展需要和成長中的問題出發,確定教育主題,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領悟,改變認知,調整心態,提升心理素質,使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有如下幾個特點。
1.活動性
以學生的活動構成主題班會的基本環節,讓學生在一系列基于他們生活實際的活動與情境中體驗學習,從而獲得成長必需的經驗。
2.主體性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在主題班會過程中主動參與、自主活動、自我領悟,充分發揮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主動支配和調節自己。
3.體驗性
主題班會活動是每個學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歷程,在參與活動的實踐中,獲得心理體驗與感悟,并將自己的體驗與感悟與其他同學進行探討、分享,彼此給予反饋、鼓勵和建議。
4.互動性
在主題班會活動中,班級里每個學生認知的改變、情感的遷移、新行為的建立和強化,都依賴于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和互動。互動的前提是參與,班主任應積極鼓勵學生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說話。
5.和諧性
主題班會活動是師生真情的流露、心靈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轉換角色,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班級心理氣氛。
6.趣味性
主題班會活動要從情境體驗開始,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主題班會的活動設計應盡可能生動有趣,易為學生接受。
二、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構建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模式由主題班會的目標、主題、活動內容、活動方法、活動流程與活動評價等構成。
1.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目標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總目標是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其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健康發展。在每次主題班會活動中,有其具體的班會目標。
在目標的設計上,班主任應考慮如下問題:
(1)目標設立應強調發展性與教育性,而非矯正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是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題班會活動的目標應更多地著眼于中學生的發展性目標,從積極的一面來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品質。如“情緒調節的技術”、“如何學會交往”等。
(2)目標應明確、具體、便于操作。主題班會目標切忌籠統抽象。如“情感教育”,這一目標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為“愛情與友情”、“如何調節焦慮情緒”等具體目標。目標越具體,就越容易實踐。
(3) 目標應得到學生的認同。班主任在設計班會目標時,首先要熟悉班級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學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熱點問題。他們希望從主題班會活動中學到什么?想解決什么問題?在此基礎上,與學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達到的目標。
2.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主題
主題班會主題的選擇應根據社會的需要及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成長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時代性和啟迪性。
班主任在設計主題時應考慮三個方面:
(1)根據社會對中學生提出的心理發展任務確定主題。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發展任務,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解決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或人生課題。如獲得自主性、勤奮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據中學生心理發展和成長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確定主題,如青春期的性心理問題。
(3)根據當前本班學生最需要解決的普遍問題確定主題。如班級學生發生矛盾沖突,出現幫派小群體,急需解決人際交往問題。主題可以是“友誼地久天長――同伴交往”。
在主題的表述上要注意盡可能地清晰、簡潔、精練、貼切,用學生的口氣和語氣,讓學生一看到主題就感興趣。如“我是誰”、“認識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標題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悅納自己”。
主題確立后班主任要對主題進行分析,選擇相應的活動內容。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內容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內容可以包括入學適應、學習輔導、人格輔導、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生活和職業指導等方面。主題班會的內容一定要符合中學生不同階段心理發展規律、心理發展特點與心理發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題班會活動,同一內容設計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層次。
如初中生情緒調節主題班會活動:
初一年級:多彩的世界――情緒的認識
真情的流露――情緒的表達
快樂的天使――情緒的調適
初二年級:感恩的心――親情溝通
少男少女――愛情與友情
初三年級:放飛心情――學會減壓
音樂放松――克服考試焦慮
4.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的方法很多,有討論法、自陳法、游戲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討論法。討論是指班級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發表各自的意見,并聽取他人的意見,互相合作進行深入的探討。通過討論,班級學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觀點的異同,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作出選擇。在主題班會活動中,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展開討論,不僅能加深同學之間的了解,增進感情,活躍班級氣氛,還有利于構建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常用的討論法有以下幾種:
①小組討論。通常的做法是針對某一問題情境,把全班學生分為6~7人的若干小組,每個學生輪流發言,然后形成小組意見并推出小組代表報告小組意見,其他學生給予補充,最后由班主任總結。
②配對討論。這里指相鄰的兩個學生就某個指定的問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然后再同相鄰的另一對同學進行商討,形成四個人的意見。依此類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見。這種討論方法的好處是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有助于形成個人見解。
③辯論式討論:班級學生分成兩組,就一個討論話題分成正反方,意見對立,然后根據自己所在方的立場,與對方辯論。
(2) 自陳法。自陳法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生自我陳述,即敘述事情經過和感受,如參加主題班會的體會。自我陳述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了解。二是學生自我陳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長與成績,如“自我優點轟炸”。自我陳述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高自信心,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3) 班級團體游戲法。 班級團體游戲法是指以游戲為中介,將學生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進而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動。游戲具有虛構性,學生對游戲中的喜笑怒罵都不會太在意,參與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戲具有平等性,學生無論平時課堂上學習好壞,只要參與進來,遵守游戲規則,都能夠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進行經驗分享。游戲具有社會性,游戲的組成是團體形態,因此,也要求班級成員之間協同、合作、配合。在游戲過程中,班級團體會形成大家認可的各種規則、契約,這種不成文的規則、契約,約束和規范著班級學生的活動。共同的目標、規則、契約及互動中產生的感情成為凝聚班級團體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啟發班級成員認識人際關系以及自我狀況的一種方法。學生通過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們將平時壓抑的情緒通過表演得以釋放、宣泄,另一方面通過角色扮演學會在人際關系中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領悟人際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夠充分地為學生提供情境與體驗的機會。角色扮演有許多的方法,主題班會活動中常用的是心理劇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劇。心理劇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借助于某種心理沖突情境下的自發表演,主角的人格結構、人際關系、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于舞臺,在班主任的間接干預和同臺參演者的協助下,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教育形式。心理劇中,學生將過去或預見的事件帶到現實中來,表演出自身的矛盾沖突,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為和語言溝通。心理劇強調個人的互動和會心,強調此時此地的內容,具有自發性和創造性,能充分表達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讓學生輪換扮演兩個角色,其中一個角色由學生本人扮演,另一個與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讓學生練習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說話。這種方法適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難的學生。例如,某個學生在異性同學面前很害羞,難以正常交往,我們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幫助他。具體做法是將兩張椅子面對面放著,讓該生坐在一張椅子上,假設另一張椅子坐的是異性同學。讓該生先表演彼此間曾經有的或可能有的對話,然后坐到對面去,以對方的立場說話。如此重復多次,可使學生了解對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題班會活動,可以簡化為以下程序結構:暖身、互動、分享和結束。暖身相當于體育活動的預熱活動,通常采用一些輕松的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分享是班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分享,班級學生可以彼此了解參與班會的經驗與體會、對其他同學的觀察與看法以及自己參與班會后的改變與進步情況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一定要有一個結束的過程,通常的班會活動,是由班主任發言總結來結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要由師生一起參與結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顧與反思。師生一起回憶班會活動過程,談談心得體會。
(2)計劃與展望。師生一起探討今后的打算,對未來的展望。
(3)祝福與道別。在一個學期的主題班會后,可以采取祝福與道別的結束活動,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可以自制一些小禮物互相贈送,彼此道別。
6.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1)主題班會可以在教室進行,也可以在戶外進行。室內活動場地應寬敞、舒適,桌椅可以隨意擺動。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及活動的形式進行改變。一般來說,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圓形劇場或大半圓形,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與他人面對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從而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586-02
剖宮產是產科常用的分娩方式,通過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會不可避免的對產婦的組織結構造成損傷并影響產后的恢復過程。目前的研究認為,產婦在產前的心理狀態及產后的自我護理能力是影響剖宮產產后恢復的重要因素,通過相應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產后恢復情況。在下列研究中,我們分析了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在剖宮產中的應用價值,現匯報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在我院婦產科接受剖宮產的產婦納入研究,納入標準:(1)定期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2)初產婦,符合剖宮產指征;(3)收住院完善檢查后進行剖宮產;(4)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共納入110例患者,研究期間無失訪、脫落病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給予常規護理聯合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觀察組和僅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每組各55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6-35歲、平均29.3±5.2歲,孕37-41周、平均38.2±5.2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5-35歲、平均28.9±4.8歲,孕37-41周、平均38.4±4.8周。兩組產婦基線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婦產科剖宮產圍手術期常規護理方式,包括入院教常規教育、靜脈通路建立、術前準備工作以及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切口變化。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健康教育,措施如下:(1)入院當天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訪視制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保證患者能正確利用護理資源;(2)剖宮產前組織患者學習手術相關知識,增強對醫療知識的認知、緩解因恐懼而造成的負面情緒;(3)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切口情況及疼痛程度,給予患者適當的安撫并酌情給予鎮痛藥物;(4)疼痛緩解后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床上活動,爭取早日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1.3.1 術前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情況
術前1d時,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的抑郁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患者的焦慮情緒。
1.3.2 術后兩組患者的會服務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臥床時間及住院總時間,并于術后第3天時采用疼痛數字量表(NRS)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檢驗標準: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產前HAMA評分、HAMAD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后NRS疼痛評分、臥床時間、住院總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產前負面情緒及產后恢復情況比較
3 討論
剖宮產是臨床常用的分娩方式,是指通過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手術方式。近年來,我國的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該分娩方式對于存在妊娠合并癥及分娩并發癥的產婦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能夠保證分娩過程快速、順利的完成[1]。但是剖宮產同時也會對盆腔內的臟器結構造成損傷,進而影響術后的恢復過程。如何減小剖宮產的損傷、促進術后的恢復也成為了近年來圍生期醫學的研究熱點[2]。
剖宮產手術前,由于缺乏對手術的認識會引起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影響手術準備過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已有研究發現,術前過度的不良情緒反應會對手術操作過程以及術后恢復的過程均造成不利影響[3],因此評估術前患者的負面情緒程度也是反應護理效果的重要環節。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可知,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觀察組患者術前的抑郁情緒更弱。
健康教育措施一方面可以保證患者以平穩的心態面對手術、有利于術后的恢復過程;另一方面,通過術后指導患者正確利用護理資源、進行適度床上活動可以促進剖宮產術后的恢復過程[4]。在本研究中,通過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產后NRS疼痛評分、臥床時間、住院總時間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更快、臥床時間更短、疼痛程度更弱。
綜合以上討論和分析,可以得出上述研究的結論:圍手術期健康教育有助于緩解產前負面情緒、促進產后恢復,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翠華.心理護理模式與傳統護理對剖宮產率的影響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4):90-9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97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做出評價。冠心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心血管系統疾病,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有效地預防、減少或推遲冠心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健康教育的對象
教育的對象首先是冠心病患者,其次為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也包括健康人群。
健康教育的原則
科學性:傳播醫學知識,內容要正確無誤,引用數據可靠,舉例實事求是,切記片面絕對。
群眾性:健康教育要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各種形式。
藝術性:為了保證健康教育取得較大社會效益,針對主要疾病的危害及有關危險因素,根據不同對象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自我保健要求,組織直觀形象教育和視聽電化教育,提高群眾接受的興趣。
針對性: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健康問題,不同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的人在認知水平、心理狀態及對衛生保健的需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對不同人群、不同衛生保健需求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進行因人施教。
健康教育的內容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的勞累,以免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發生。
心理疏導,減輕患者思想壓力: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煩躁不安、恐懼、緊張等心理障礙,特別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關心,尤其渴望得到我們醫務工作者的有效治療,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應該耐心的給患者講解冠心病的各種檢查和治療方法,介紹當前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及成功病例,從而增強冠心病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合理飲食、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冠心病的防治中,決不可忽視飲食療法,總的原則:低鹽低脂飲食。①注意總熱量平衡,保持理想體重。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要有規律,不可過饑過飽,根據自己有一個基本定量。②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過量攝入,尤其是單雙糖的攝入量,因其易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促進冠心病的發生,因此平時少吃高糖、高脂食品。③限制飽和脂肪酸,增加飽和脂肪酸。例如豆油、菜籽油、芝麻油和花生油等植物油,有保護心臟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④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以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⑤低鹽及適量蛋白質,食鹽的攝入量與冠心病正相關,因此冠心病患者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日8g為宜。⑥冠心病患者應當戒煙、減少飲酒量。
適量運動:運動對冠心病患者固然有好處,但是運動不當,會給冠心病病人帶來危害。冠心病患者運動前心態要平和,不能激動、不能飽餐,以免加快心率,誘發心絞痛。另外運動幅度不能過大、過強,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
定期復診:通過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正確描述出心絞痛發作的原因、癥狀,常規藥物如硝酸甘油的使用方法,一旦出現任何不適,能隨時就醫,如果病情較穩定,應當定期復診。
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口頭交流與心理指導: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關心病人,讓病人保持平衡心態,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家屬監督患者改掉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從而有效的控制疾病。
藥物治療的指導與教育:根據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為患者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方法,詳細告知患者藥物的藥理作用、副作用及用藥方法。
宣傳單、宣傳欄、小冊子、墻報、圖片等形式:①宣傳單、小冊子:適用于大眾性、普便性知識的宣教,如冠心病等常見疾病的簡單知識、預防、治療知識、健康保健知識等,將其歸納成文字,用宣傳單、小冊子的形式發放給病人或家屬,使其對相關疾病有個大概了解。②墻報、宣傳欄:可隨時編排內容,如摘抄、剪貼最權威報刊的最新健康教育知識而制作。③圖片:以繪畫形式和藝術感染力向人們宣傳,激起人們對健康教育的興趣,從而制止有損健康的行為。
廣播:廣播傳播迅速,聽眾廣泛,運用通俗易懂、靈活的語言形式,為群眾進行健康教育指導。
加強出院后的隨訪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只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間,而且還要延續到患者有生命的全過程,患者入院時一定要留下他的詳細家庭地址和聯系方式,以利于出院后隨訪和健康咨詢。
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R494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1-4954(2010)04-254-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08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終身性疾病,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引起慢性并發癥,糖尿病教育已經成為糖尿病防治的一項基本內容[1]。本文通過半年來對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水平的測定,進一步探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對象和方法
1 對象
選擇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人,所有病例符合1999年糖尿病聯盟西太區委員會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隨機分成教育組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齡63~86歲,平均75.1±3.2;對照組70例,男31歲,女39歲,年齡66~87歲,平均為76. 8±2.9。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治療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差別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對照組只進行常規擴血管,降糖等對癥治療,而教育組在常規治療同時由責任護士進行系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2.1 制定健康教育內容
①糖尿病基本知識,如糖尿病的概念,臨床分型和表現、急性和慢性并發癥等;②常用的藥物及藥理作用;③營養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每日總熱量,常用食物的大致熱量及飲食搭配,定時定量進食的重要性,加餐的時間和必要性等;④運動療法的作用與血糖的關系,掌握適度的原則,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適當的體育鍛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運動方式和運動量;⑤心理衛生與糖尿病;⑥血糖的監測、正常范圍、血糖儀的使用、胰島素注射示范及注意事項等。
2.2 健康教育的形式
有計劃的、分階段的進行健康教育,將教育內容循序漸進地貫穿于治療過程中。①采取個體化教育為主,通過宣傳資料、雜志進行講解;②集中教育,每周組織病人參加科室小講課;③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解答;④定期向住院10-14天的患者發放糖尿病知識問卷,由患者填寫進行評分,了解患者的掌握情況。
2.3統計學處理
比較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情況。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教育前、后的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
見附表
討 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我國不斷增高,已達2%~3.6%,是20年前的(3~4)倍[2],而現代治療糖尿病的措施是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的療法、降糖藥物及自我監測等五項內容[3],健康教育已成為綜合治療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報到顯示,在同等條件下,經過教育可使糖尿病更有效的得到控制代謝異常得到改善[4,6]。糖尿病教育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減少醫療支開同時能夠改善代謝紊亂[7,8]。本文研究顯示,受教育組患者血糖水平明顯改善(P
通過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了解糖尿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提高了理論知識水平,獲得了自我護理、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握了正確監測血糖、尿糖,注射胰島素,堅持規律服藥、節制飲食,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堅持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對避免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護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體現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價值,而且在教育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在病房內開展糖尿病教育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錢榮立. 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基礎. 中國糖尿病雜志,1998,6(1):1.
[2] 潘長玉,陸菊明,田慧等. 首都鋼鐵總公司成人糖尿病率調查. 中華醫學雜志,1995,75:409.
[3] 張蕙芬,遲家敏,王瑞萍主編. 實用糖尿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74.
[4] 林丹丹. 糖尿病教育在治療中的作用[J]. 中華新醫學,2003,4(11):1051
[5] 王新. 2865例糖尿病病人問卷分析[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01,9(4):230.
[6] 趙志剛. 重新認識糖尿病治療中的低血糖反應[J]. 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4,18(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