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1:09: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淺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美育,是人們通過審美的活動和審美實踐有意識地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是整個民族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人對自然界、社會生活、文藝作品的正確的審美觀點及培養人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美感是音樂審美教育的核心。學生的情感(美感)產生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生的,學生通過感知、聯想、想象、理解等活動把自己的情感移到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的情感設身處地,達到情感的共鳴,使音樂藝術的美陶冶學生的心靈。例如:欣賞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可使學生產生愉快、哀傷、痛苦、憤怒等不同的情緒,激發他們對黑暗舊社會的憎恨,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二、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德育的發展
音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達情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教育能以樂輔德。如通過欣賞《翻身的日子》和《我的祖國》后,能使學生愛憎分明,能喚起他們對舊社會和敵人的仇恨,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通過學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等能激發學生愛勞動、愛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凈化學生的心靈。
三、音樂教育要以促進智育的發展
音樂活動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可促進聽覺、記憶、語言、想象及形象思維、創造、情感、個性的發展。如多聽音樂,聽辨能力會提高。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時不僅要聽,而且要記,他們通過要記住所學歌曲的歌詞、曲調,記住律動的動作;舞蹈動作的順序;欣賞過的音樂作品和打擊樂中的節奏型等等一系列活動得到音樂記憶的發展。在具有音樂記憶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進行音樂想象。經常唱歌能使學生對語言的重音、節奏、句子的結構等,加強掌握與理解。音樂離不開想象、形象思維與創造。首先,作曲者在創作過程中必須有充分的想象才能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切的體驗,通過運用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音樂的語言向人們傾訴、表達。其次,演唱、演奏者也必須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深入體會作品中的感情,經過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采用自己獨特的處理方法,力求完美地表現,傳達給聽眾。而聽眾,欣賞者,要真正與創作者其鳴,領會作品的意境,還要運用想象。誰都承認,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為音樂能觸動人們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樂作品都具有這種強大的感染力。列寧在欣賞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時,感情激動,認為這是人間奇跡。經常進行音樂活動,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發展音樂及其它方面能力,陶冶情操,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等,為日后良好個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266-01
一、中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1.中小學音樂課程的內涵
起初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最終達到通過音樂教育人的目的。通過教育學習音樂,是讓學生去感受、表現、創造音樂,體驗到音樂的美,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有責任讓音樂文化在他們身上傳承下去;通過音樂教育人,是開設音樂課程的最終目的,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出更能適應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人。通過了解音樂課程的內涵,我們看出音樂課程的價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2.解析《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
(1)傳承文化。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成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音樂誕生之日開始,人類社會就自動形成或者是主動創造出音樂文化的傳承機制;(2)發展個體。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發展個體,音樂教育也是如此。通過讓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培養他們適應社會、張揚個性、創新的能力,最終能夠全面和諧地發展。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個體,音樂文化價值的體現也離不開個體,所以個體價值的體現是其他一切價值體現的根本前提。
3.音樂課程的價值
音樂課程的價值在個體體現出來大體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1)豐富生活方式,提高審美修養
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有這樣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條:要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通過這句話我們感受到了這次課程改革“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學校所開設的音樂課程在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
(2)開發潛能,培養創造性
①在開發個體潛能方面,我們尤其要著重提到音樂對于特殊群體(如智障、殘疾人)的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音樂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②音樂課程的價值也體現在培養人的創造性方面。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源泉。音樂的創造性體現在它本身以及創作、表演、欣賞活動中。音樂因其有著強烈且清晰的個性而充滿魅力。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沖動,讓他們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里快樂地學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盡顯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任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二、山區音樂教育的現狀
1.受重視程度不高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學校表面上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事實上仍實施著應試教育的管理體制,把追求升學率作為唯一目標,把考試排名當作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工作業績的評價標準。音樂、美術等不列為是考試科目,山區中小學校的老師、家長對音樂教學、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使得音樂教師也隨之成為不受重視的對象。
2.音樂師資缺失嚴重
山區縣中小學音樂專職教師的配備一直是很難解決的老問題。現在,除個別重點學校有配備專職的音樂教師外,有90以上的學校還缺失專職的音樂教師。很多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到鄉村教學,認為沒有什么發展前途,使得農村的師資嚴重緊缺。
3.音樂教學設施不足
教學設施是一所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學設施的配置可以幫助學校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隨著“普九”工作的展開和深入,全社會正打理捐資助學,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是發生了變化,但對于音樂的教育工作經費還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學校即使購置了部分樂器,但常年的閑置,破損的樂器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導致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三、關于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設想
面對在山區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教育師資緊缺、設備配置落后、課本不合理等諸多問題,我們必須針對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積極辦法,盡量改變當地中小學現在的相對落后狀態。
1.強化對音樂教育的認識
首先,當地的教育部門要給予大力的支持,為各個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次,各級領導以及各校長應該盡量帶頭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學習和認識,俗話說“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和體制的同步改革,人們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缺乏一個先進的理念”,利用領導強有力的號召力,在學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質教育狂潮。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節,調動情緒發揮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小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已自己的生活進行創作,并在創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創新后歌曲的效果,聽著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2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神經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
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行為表現得沖動。于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愿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J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4培養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學生表現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后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敢于表現、善于表現。
例如:在低年級唱游課中有一首《我的小寶寶》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抒情優美,描寫了一位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的場景,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強烈的依賴之情,營造了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圍。這首我就讓學生來表現,“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樣紅你的小寶寶睡覺?”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組成臨時家庭,用歌聲、表情、動作、造型來表現這首歌曲。學生的表現沒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聲。最后我還讓學生思考:媽媽對你是這樣的關心,那么你該怎樣回報媽媽呢?學生是很聰明的,馬上都能回應老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表達了自己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對媽媽的感謝,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5培養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的表現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例如:在如二年級唱游課中要求學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聽老師講,學生對學習一點兒也沒有興趣而且根本聽不懂,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于是我運用“搭節奏”的游戲,讓學生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在搭搭拆拆的游戲中學習掌握到新知識。在他們的游戲過程中不單單解決了怎樣搭節奏這個知識點,而且繼續在研究搭完了節奏之后,怎樣拆了節奏再搭新的節奏我們還進行了比賽,看哪一小組節奏搭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且也鍛煉了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因為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音樂是一門多學科互相滲透的綜合性科目,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都有著較大作用。音樂又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一門藝術。所以音樂教育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素質時,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大視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助于培養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高校育人的特殊途徑。
一、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樂教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們心胸寬廣,心地善良的品德。同時他也指出“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這進一步提到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人的道德修養、感化人的內心。
著名鋼琴家帕萊夫斯基說:“音樂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藝術,它的震顫、律動,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樂。”音樂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心與心的溝通,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作曲家通過音樂表達他們的思想和內心情感,音樂又可以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影響了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修養。
例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反映了我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日斗爭精神,在今天重新歌唱,依然令人熱血沸騰。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這部作品能提示人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同命運做斗爭,這種精神現在乃至將來,都會同那鏗鏘有力的音響一樣,在人們的心頭久久回旋。
音樂教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健康的音樂作品蘊涵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能使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以完善,進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促進個性向著完善和優化的方向發展。
二、音樂教育的智育功能
音樂教育能使大學生擴大文化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并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與音樂技能。
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即文字、數字和音符”。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的源泉。”
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音樂藝術是一種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活動中,學生演奏或演唱作品時,會努力表現作品意境,從而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應變力和創造力等都會得到全面鍛煉和發展。
所以,通過音樂教育,能激發人的靈感、開發潛能,促進智能的發展。
三、音樂教育培養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音樂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它能表達人類復雜的情感和內心活動,具有其它任何表達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列寧非常喜歡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每次聽到這首樂曲,他都會熱情沸騰,他常說:是音樂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是音樂激發了他的革命熱情。所以在音樂實踐中,有助于自信心、自制力、毅力、耐心、細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而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大學生通過聆聽或表演,達到情感的體會和抒發,不僅具有消除疲勞、調節精神的功效。還有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可進行自我調節,這也就是盛行的音樂療法。
四、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音樂作品向學生講述結構的形式美、旋律和聲的和諧美、樂器的聲音美、內容的思想美、環境的意境美等,以審美教育為中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他們感受美、認識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例如民歌欣賞,就有著很大的作用。目前,當代大學生就嚴重存在著忽視民族文化的現象,對我們的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往往在他們耳邊環繞的都是流行音樂。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所以通過高校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民族音樂修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也更好地弘揚了民族音樂文化。
總之,音樂對于大學生的素質培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校加強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娜.高校公共音樂藝術教育初探.社會科學論壇,2008.
[2]鄧輝.素質教育視域內的音樂育價值的實現問題.大學時代,2006,(6).
[3]章佩君.試論學校音樂教育對德育的滲透作用.育人,2006,(4).
[3]常云昆.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民族音樂.2006,(1).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14)13-0092-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花錢讓孩子們學習一門甚至多門文化藝術課程,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宮、藝術培訓中心等等也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青睞。大部分的培訓中心都設有舞蹈、聲樂、器樂等課程,而器樂方面的學習更是種類繁多,但是卻極少數培訓中心有開設音樂基礎的培訓科目。雖然在中國學習藝術的青少年兒童很多,但是一直都并不重視音樂基礎的訓練,甚至有業余鋼琴考過十級的孩子,連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一竅不通的,問他音程、和弦、調式便一問三不知,雖然是從小學鋼琴,但是就只會彈老師布置的作業,只有老師從旁指導才能完整的練好一首曲子,孩子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卻沒有音樂的理解能力和獨立完成歌曲的能力。雖然有一些音樂教育經驗較豐富的老師,會在上專業課的時候給學生講一些簡單的樂理和視唱知識,但畢竟不能花很多時間詳細的講,所以學生們通過上專業課去了解的音樂知識還是有限的。因為缺乏音樂基礎知識的訓練,才會有這么多學器樂的孩子不懂樂理,只會機械的練琴;學聲樂的孩子不懂視唱,音程關系較差的孩子永遠都卡不準節奏找不到調。
一、造成青少年兒童音樂教育現狀的原因有幾點
一是教育培訓機構對音樂基礎知識培訓不夠重視,也沒有做好足夠的教育認知與教育推廣工作,師資力量有限無法顧及全面;二是部分藝術培訓中心的老師在教學中不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訓練,甚至有些老師本身的音樂知識不夠全面,僅僅是自己能彈、自己能唱、自己能跳,勉強教教自己的專業科目,根本無法給學生進行系統的音樂基礎知識培訓;三是家長的攀比心理作祟,給孩子學藝術并不僅僅希望他能修養心性培養一技之長,更是把孩子學習藝術當做是相互攀比的籌碼,見面就是問“你孩子學什么藝術專長了?”“學幾門樂器了?”“舞蹈考了幾級?”“鋼琴考了幾級?”,從來不會有人問一句“你孩子學了基礎樂理嗎?”“你孩子有沒有上視唱課?”。很多家長們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優秀的,鋼琴不懂自己看譜是老師水平不好,唱歌走音是老師教的不好,跳舞卡不準拍是老師訓練不對;很多老師眼里自己的教學能力是最優秀的,孩子走音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孩子看譜慢是天生的反應愚鈍,孩子跳舞卡不到拍是天生節奏感不好。但這些家長和這些老師們在抱怨老師不夠好、學生資質太差的同時是否想過,實際上是因為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更偏重讓孩子參加器樂、聲樂、舞蹈等專業科目的學習,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音樂基礎知識學習,基礎不扎實便導致很多學生學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難再深入學下去。讓孩子學習藝術課程不僅僅學表面的東西,真正的音樂學習應該是深入學習音樂的根本,是音樂實踐和基礎理論的結合。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在青少年兒童的音樂教育中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二、學好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真正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興趣
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六年,我一直有參與青少年兒童的藝術輔導和培訓的工作,也在這個音樂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了解到音樂基礎對培養青少年兒童音樂素養的重要性。音樂基礎知識最常見的是基礎樂理和視唱練耳兩個大類,從這兩個學科中細分出音樂符號和音樂術語認知、讀譜、視唱、聽辯、節奏節拍、音程和弦、音樂鑒賞、調式等等,而這些就是最基礎的音樂素養。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就如同學習漢字要學習拼音、筆順,學習數學要背乘法口訣和各種數學公式,如果基礎科目沒學習,以后便會步步艱辛,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比如說學鋼琴的孩子,如果看譜子很慢,也不認識譜子里面的音樂符號,那么在練琴的過程中就會特別困難,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鋼琴的興趣。如果在這孩子學習鋼琴的同時,正確的引導他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那么孩子在練習鋼琴的時候,因為能看懂譜子看懂音樂術語,練琴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有鋼琴的演奏基礎,在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能夠聯想到自己學過的內容,學習起來更加深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聲樂的訓練也是一樣的,如果孩子看不懂譜子,每次上課都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就算一首歌學會了,也無法唱出歌曲的內涵,如果哪天拿到一首新譜子,老師不在就不會唱了,這樣學習只能說學了聲樂技巧并沒有真正的學到聲樂的演唱。對于舞蹈的學生,節奏和節拍是很重要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正確的節奏訓練,一些天生節奏感不強的孩子只能依靠老師的口號和強制記憶旋律進行訓練,換一首歌就又找不到拍點了。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在各個音樂專業學科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才有可能讓孩子堅持這份興趣愛好,并且輕松愉快的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
三、學好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真正提高孩子們的音樂表現力
在青少年兒童的音樂培訓中,基礎知識的訓練是尤為重要的。同樣學習某項音樂專長,接受過系統的音樂基礎知識訓練的學生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表現,而沒學過音樂基礎知識的孩子卻很難正確的表現出音樂作品的內涵。這種情況我曾在一次多名老師聯合舉辦的鋼琴觀摩會上有著深刻的體會。同是演奏一首曲子,學習過音樂基礎的孩子和只學彈鋼琴的孩子在音樂的表達和藝術處理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學過一定基礎知識的孩子除了演奏出譜子的音符,還會根據譜面的音樂術語進行強弱快慢的處理,甚至能在練習的過程中富有感情的哼唱出曲調的旋律,程度較高的孩子能做到改變觸鍵技巧來處理和表達一段旋律;但是沒有深入接觸音樂基礎知識的孩子往往只停留在音符的演奏,甚至有一些連節奏都把握不清楚,更談不上音樂的表現力了。所以說配合專業知識的學習,從序漸進的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不僅能讓學生更輕松的進行音樂項目的學習,也能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音樂內涵,增強自身的音樂表現力。
四、學好音樂基礎知識才能真正提高孩子們的音樂鑒賞力
引言
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展,音樂教育逐步被列入教育的重要地位,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已由簡單的唱唱歌跳跳舞發展到,音樂理論的學習和培養音樂修養的教育。
教育是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教育體制的構成和發展必然要適應國家的寂靜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現狀。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地位日益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音樂教育是培養人的情感態度,培養人的道德情操,用快樂的心靈去對待一切,沒有音樂修養的人是粗俗的。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
縱觀中國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作為教育手段和提升教育的質量途徑,無論是從理論的發展上還是實踐的實施上,都是比較薄弱的,在中國,大部分生和家長都覺得音樂教育無關緊要,中國教育就是考試,學好數語外才是正確的,高考會考你怎么唱歌嗎?這樣的思想就阻礙了音樂教育的發展。我國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又到高中12年中一直都在上音樂課,學生音樂素質狀況如果呢,簡單而言有多少學生能認識五線譜呢?據揚州大學的一項統計,在校2000多學生,97%的學生不識樂譜,只有3%的學生略知一點,很多人唱歌走調,還有唱的怪聲怪調,而對于流行歌曲卻樂此不疲,聽他們的演唱會成了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上的種種情況說明,現今我國不分地區學生音樂素質仍然很低我國整體音樂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樂教育能夠培養人追求心靈美的高尚情操
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充分說明了優美高尚的云月能夠塑造學生的靈魂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
(二)音樂是一種以情感表現為主要特征的藝術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之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音樂教學的過程就是心靈塑造的過程、是個性的發展養成的好幫手。音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因的運動與結構中讓人們感知美、享受美,是一門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優美的音樂與人的心靈產生了共振協調。所以學生在自我參與藝術熏染中,不但受到審美、情感、思維的培養還能逐漸培養起健康的藝術和愛好。
(三)音樂教育有助于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過:“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最基本的音樂教育,……而音樂教育,是開發人類智力的最好途徑。”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及想像能力,應從“聽”入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學中以聽覺為先導,可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美感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音樂情感,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教學中的“聽”,應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聯想和想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中,去發現、去探索。“引導”就是教師讓學生在聆聽的基礎上利用談話、講授、討論、圖畫、演示、創設意境等多種手段點撥、啟發學生,通過音樂藝術實踐.使學生感受樂曲特點,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欣賞經驗去聯想、想像、體會、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表現形式。
音樂教育是活力、激情;是創造;是不斷追求,同樣新的世紀要求人們是有活力、不斷創造的一代。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音樂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關鍵,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進行音樂課創新教學研究,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創立更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創新能力培養的各種課型的音樂教學模式,培養出21世紀需要的開拓型、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界。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的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行為表現得沖動。于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愿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認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3、培養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而表現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表現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學生表現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后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敢于表現、善于表現。
4、培養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表現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審美表現力,審美創造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能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5、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是人類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造能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律進行創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它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出審美創造的原則。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為一組,通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他們進行創作,來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于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了音樂的魅力,讓我不得不贊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創作力。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2-0076-0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于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這是人生的啟蒙教育,也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開端,具有奠基的意義。早期教育自上個世紀后半葉開始,迅速的在全球開始發展。在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和環節當屬早期音樂教育。《樂記》:“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聽音樂,就是訓練耳朵;讀樂譜,就是訓練眼睛。從幼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了音樂教育的熏陶,當然會變得耳聰目明了。學前早期兒童需要音樂教育,己成為不爭的事實。
一、當前早期音樂教育中的不足
(一)意識淡薄
今天,早期音樂教育可以輔助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這幾乎被所有的教育學家和有關科學領域認同。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家長認為嬰幼兒根本不懂什么是音樂,更何況是欣賞音樂。特別是針對0―3歲的嬰幼兒的早期音樂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的大量實驗和觀察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幼兒時期教育,可以挖掘大腦的巨大潛力,給以后的智力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重技輕藝
在事實早期音樂教育時,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情,希望孩子能學得一門“手藝”,也總是以彈得好不好,唱的準不準作為標準要求孩子。其實早期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應該立足于培養未來的音樂家,應該是培養孩子的靈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
(三)家庭早期音樂教育的缺失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家庭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啟蒙教育的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同。這里家長們普遍有一個認識誤區,孩子學音樂理所當然是在幼兒園或青少年宮由專職音樂老師來承擔。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非專業人士出身的家長完全有必要,而且也能夠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來承擔一部分音樂教育職能。對于小朋友而言,家庭是一生學習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
二、重視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干什么我都一事無成”這是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經典感言。人的成長和教育是分不開的,教育環境越優越,越能促進人的發展。
(一)智力開發必要性
0-7歲的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形成人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過程的生長發育時期,具有深厚的潛力和強大的可塑性。如果這時能夠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音樂開導,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1、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復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
2、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國外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組5歲的孩子中,每天聽一首兒童經典古典音樂,如《閑聊波爾卡》、《小狗圓舞曲》等,一個月后,再經測試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未經訓練的孩子的4倍。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所以選擇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要培養高素質的現代人,必須從幼兒教育抓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就在孩子的身上。人的童年是一個關鍵時期,俗語說:“三歲看老”,人的童年階段“內化”的“體外文明”將對其成熟之后一生的“外化”實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人類智力的形成是兒童正在成熟的神經結構、正在發育的智力結構和他們周圍的言語、行為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此過程中,“體外文明”的信息刺激,不僅僅只是作用于兒童的心理發育,還將作用于兒童的生理發育。人的將來如何,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著重取決于他們的童年。
現代幼兒教育包括了許多內容,其中,幼兒音樂教育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幼兒音樂教育是在教幼兒學習音樂過程中進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音樂藝術的娛樂性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音樂的娛樂性特點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于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可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而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音樂教育是在幼兒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不像語言說教表述得那么直接了當,而是像春雨一樣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幼兒音樂教育作用于幼兒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比說教要更有說服力,比說教要更深刻、更持久。
幼兒音樂教育具有著一種特殊的力量,影響著幼兒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是因為音樂對于情感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因為對音樂的理解既不是通過孤立的句子,也不是通過單獨的“詞語”在起作用,音樂作品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獲得音樂感受需要有綜合的能力,所以,音樂教育還有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音樂體驗也包括對周圍環境更好的了解,辨別一般聲音與音樂的聲音可以使幼兒發展聽覺,增長知識。
音樂可以使幼兒獲得情感的平衡,消除內心的緊張。聽音樂和歌唱可以使幼兒鎮靜,也可以使他們振奮,通過表現不同情緒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幼兒注意力持續的長度和年齡的發展直接相關,但音樂教育中的對材料恰當的選擇能直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發展他們的注意力。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旅游文化和經濟產業都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在我國良好的政治大背景下,漢語現快與國際接軌,新疆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推進雙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新疆各個教育部門做了不斷的改革,以各種模式推進雙語教學,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漢語水平。為了順應現今新課改的要求,在新疆小學雙語教學中,音樂課對于幫助孩子掌握漢語,具有它獨特的魅力。下面就筆者所在新疆木壘縣博斯坦學校支教的雙語音樂課堂教學,談談筆者自身對新疆小學雙語音樂課的感受。
一、新疆木壘縣及博斯坦學校雙語教學現狀
木壘縣博斯坦鄉中心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立于2005年,是在木壘縣典型的一所“民漢合校”。學校現有教學班級18個,其中維語小學班6個,哈語小學班6個,漢語小學班6個。近年來,該縣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按照“抓學前、抓師資、抓管理”的“雙語”教育工作思路,搶抓機遇,大膽實踐,注重實效,各所學校“雙語”教育穩步推進。從2010年起對各校幼兒園也實施了雙語教學的模式,從抓好學前教學做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樂課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授課模式。[3]
二、“雙語音樂”教學結構探索
雙語音樂課一般分為三種課型:欣賞課、歌曲教學和表演課。筆者結合這三種授課形式,談談自己在實習時雙語音樂課中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1.欣賞課
在新疆音樂教學實踐中,欣賞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中心的審美活動,使少數民族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漢族音樂形式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筆者在雙語音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這樣一種將“看、聽、講、議、練”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既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相結合等形式,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音樂欣賞活動中來,又有利于充分發揮師生的“雙主體”作用,培養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可貴的創新意識![1]通過對經典的漢語歌曲的欣賞,理解感受音樂的情感之外,能明顯感受到漢語語音的特點,同時也對不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2.歌曲教學
歌曲教學是我們雙語音樂課中最為重要的的課型。對于新疆雙語音樂課,解決漢語詞語及語句,是課堂正常進行的必要環節。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說―唱―說”的環節來授課。由于教學客觀條件的限制,好多學生都是通過筆者口傳心授來完成歌曲的學習。在此過程中,能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們的語言天賦。打個比方,在小學一年級的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的學習中,筆者會讓孩子們先讀句子;當時,就明顯感覺到他們的語音和語調受本民族語言特點的影響,所有的字都是在順著一條線上走,沒有漢語的婉轉和律動。接著就給孩子們教唱這首歌,等到他們唱的很熟練時,再讓他們讀句子,很明顯的就聽出他們的進步。通過上述方式進行實踐探索,筆者發現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他們“能唱好就能說好”。
3.表演課
表演課其實也是一種拓展課,主要涉及音樂劇和戲劇等內容。在筆者的實踐教學中,雙語音樂課演變為漢語音樂劇,音樂教室轉變為生活舞臺,使學生參與到自我實現的創造性活動中來,讓他們有自由支配、自主發揮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們有可能展示獨特的才華,探索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和方式,才能鼓舞每個人開發潛能的信心與勇氣,同時培養學生漢語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充分運用學生的能動性是至關重要的;如:在一年級上冊《火車來了》一課中,在學生學會歌曲的前提之下,讓他們接成火車邊唱歌邊表演,他們在快樂中很輕松的學習歌唱,充分的調動并提高了孩子的表演能力。
三、雙語音樂課是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因素
1.雙語音樂課可以激發孩子們學習漢語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部動因和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或企圖達到的目的等。學習的動機可以使學習者從對學習厭煩感轉為感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筆者認為激勵學生的最佳方法是用音樂教學的手段,首先要保護和利用好學生本身固有的動機;其次是教師所教的東西對學生學習漢語要有幫助,如果教師所教歌曲內容對學生不適宜,就會降低、挫傷學生動機。[2]
2.雙語音樂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
漢語學習態度就是學生對漢語學習的認識、情緒、情感、行為在漢語學習上的傾向。音樂課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表現,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教師認真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筆者在教學中利用教學用具,按歌曲的節奏或旋律的起伏來做引導,從而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積極地去感受音樂的律動。大量的課堂實踐證明,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一定要有一個強烈的動機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3.雙語音樂課對兒童智力的影響
多年來,許多研究者發現智力水平能夠很好地預言一個語言學習者能取得何種程度的成功。研究成果表明,智力與正式的語言學習中使用的第二語言技能,即閱讀、語言解析、詞匯學習等,有較大的關系,但對口語交流技能發展的影響小得多。由此看來,在正式的語言課堂教學中,智力是一個有很大影響的因素,而智力是有潛力的,是可以挖掘開發的。所以,在音樂課中教師可根據音樂本身具有的性能,對學生因材施教,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唱和樂曲的欣賞,來提高學生的智力,進而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漢語。[2]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多與學生們交流并教導學習方法,就要設法創造一切條件去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幫助學生學好漢語。
4.雙語音樂課對學生性格的影響
實踐證明,多數漢語學習者的成績與他們的性格有關。一般來說,性格開朗、自信心強、認真負責的漢語學習者的成績好于那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者的成績。而音樂就具有陶冶情操,震撼人類心靈的作用,從而影響孩子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方式,也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出學生敢于張揚的個性,這有利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交流,在交流中促進漢語的提高。因此,音樂教師應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給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創造良好的條件,使每個少數民族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四、結語
總之,新疆雙語教學還剛剛起步,尚處于摸索階段,出現一些問題和引起一些爭議是不足為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信經過各方多年的努力,由實踐到理論,進一步提升雙語教學的層次和品位。它將成為教學園地中最豐富的一片花叢。當然在音樂課中貫穿雙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們的音樂教學收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同時也能推動學生的漢語學習。筆者認為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新疆雙語教學的路會越走越廣闊,越走越順利![1]
參考文獻:
[1]蔣南梅.小學雙語教學實踐與探索[M].重慶市北碚區中山路小學,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