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1:08: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思想政治課的認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有人認為,政治教學工作是一門再簡單不過的課程,沒有什么深奧的難題,教師簡單一講,學生課下背背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豈不讓學生成了背書機器,起不到教學效果,思想政治教學這一基石沒有充分體現。其實,政治教學有很高的藝術性,面對活生生的教育對象,如果你沒有對生活的認真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確而又認真的職業觀,是不可能勝任此項工作的。很多學校不重視這門課程,沒有專職的教師,把它作為次要的課程來教,結果培養出“知識優秀,品格低下”的學生,他們成了一個個的做題高手,卻逐步養成偏激、固執、脆弱、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國家人才的培養。“學校教育,德育為首”政治教學決不容忽視。
10多年來的教學工作,使我越來越感受到教學工作很強的藝術性,越來越感到自己知識的淺薄、狹窄,壓力感、緊迫感時時撞擊著自己,一個稱職的政治課教師需要對每一節課“精雕細琢”。
二、注重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有創新才有進步,創新運用于教學,能提高教學質量,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人才,,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1、 以人為本,與時俱進,體現教學新理念,創新教育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習為中心,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A以學生為本,首先發展學生的個性,因為有個性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創造性。政治教學中,對于一個問題,二十個學生會有二十種認識,二十種答案,誰對誰錯,只要有道理,能體現出的、積極的、向上,觀點都應給予肯定,這就是對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的政治,文化的個性認識,由此可以形成偉大的民族精神和進步的時代精神。
學生個性的發展,很容易使學生與老師進行心靈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搞好師生關系,老師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B以學生為本,注重榜樣的作用
中學生處在人生的關鍵路口,他們敏感,稚嫩,性感豐富,可塑性極強,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他們需要精神鼓勵與支持,這就需要了解一些偉人們的成長的過程也經歷。
再者,運用所學知識激發創新意識,如通過初三政治課的學習,知道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哪一個國家率先使用,它就會成為當時的經濟強國。這就是創新帶來的效益,再如我國的封建社會,創造發明達到了最高峰,中國的科技文化曾長期在世界上獨領,為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國一度成為當時世界強國。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先導們的創新精神及其過程從而得到啟迪和創造欲的激發。今天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創新。制度創新,理論創新,科技創新,使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這樣,同學們的思維更廣闊了,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思想認識提高了,就會有正確的行動,因為人的行動是愛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的,有什么樣的思想道德意識,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通過榜樣教育,同學們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把自己培養成“四有”人才,隨時接受祖國的挑選。
2、 教學開放,制定教學新策略
政治教學,僅僅靠課堂上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如初二政治,是對同學們進行法制教育,掌握一些法律知識,這些知識與同學們的生活非常密切,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與法律打交道,愛法律保護,也愛法律約束,如果單純的講,同學們聽起來枯燥無味,這可以進行開放教學。教學內容可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程度拓寬,教學形式可由教學對象、內容、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如在進行第三課第二節,“規范經濟行為。打擊經濟犯罪”這一節教學進,事先讓幾位同學準備一個節目進行表演:廠家制假、商家售假、消費者受害。由此可以設計幾個問題:①列舉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違法行為?②你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怎么做?③正確的做法是什么?為什么?
用這樣的形式,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的、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推動學生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而積累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再如,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學生成知識的“傳播者”,而老師則與學生合作者,咨詢者。如在學習初三政治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節內容時,可由學生上臺講解,他們通過閱讀教材,結合歷史課的學習,再加上自己的知識與覺悟,講解“百年悲愴”這個問題,這位“老師”滿懷悲憤之情,把中國如何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講行如同大家在觀看一部歷史影片一樣,感染力極強,這樣同學們不公掌握了知識,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愛國教育激起了大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三、關心時事,提高教學效果
理論性、政策性、實踐性集政治教學于一體。這對政治教師要求較高,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高度的政治覺悟,鮮明的政治態度,政治教師不但要熟悉教學大綱,而且要了解國內外大事,了解社會動態,世界發展格局。用事實向學生證明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社會主義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就要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讓學生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發奮學習,立志成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為教師,首先培養自己學習時事政治的興趣,時政問題,也是同學們最感謝興趣的問題。作為一名女性,我喜愛電視劇,但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我更喜愛新聞節目。“新聞聯播”是我每晚的必修課。了解的多,就有利于教學。例如“伊拉克戰爭”期間,我國的“非典”時期,除了備課、上課,完成教學工作外,我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見解每次課前5分鐘,一定向同學們“播報”學生們興趣很大,緊接著上政治課的興趣也高漲起來,甚至有時課外活動時間,還來找老師為他們上政治課。政治課成為同學們樂于接受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同學們的愛憎分明,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還可以對這些事件進行評論,人人成了評論家,觀察員,學生們的思想素質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健全的人格
廣大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由不成熟向成熟轉變的時期,存在向好,向壞兩個方面發展的可能,絕大多數青少年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培養下成了有用人才,但也有極少數人,因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學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我們要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心胸開朗,樂于交往
②情緒健全,情感豐富
相對于其他三個必修模塊,《文化生活》模塊更具有其獨特點,其他三個必修模塊我們可以從課程“由舊到新”的變化去理解,而本課程則注定要從“從無到有”去理解。在使用期間確實有這樣的感覺:說他像歷史,而不是歷史課;像文學,而不是文學課;像藝術,而不是藝術課;像倫理,而不是倫理課。而這些反映了本課程最大的特點,雖然沒有現成的與之相互對應、相互獨立的學科背景,但教材內容的編寫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性質和人文價值,凸顯了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重要領域的時代意義,增強了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這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因此其學科定位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一門提高學生認識、參與當代社會生活能力的課程,是一門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當然其性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課。
二、對開設《文化生化》課程必要性的理解
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現象也越來越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中學生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需求日益強烈,生活中的沖突也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文化層面。因此,以學科為載體較為系統地講授有關文化生活的內容勢在必行。同時其開設也體現了隨著時展,社會的變遷,課程設置也會不斷完善,日漸成熟,作用也更加顯著,所以《文化生活》的開設更是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的表現。
三、對《文化生活》課程教材內容體系的認識
教學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因此總體把握教材的內容目標體系尤為重要。
《文化生活》教材總體框架分為兩大部分,四個單元。第一部分包括前兩個單元,是從一般意義上講述文化的有關專題,了解當前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獲得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的基本知識的能力,提高文化賞析、文化修養的水平,理解文化傳承、交融和創新的意義。第二部分包括后兩個單元,立足中國,著眼特色,集中講述我國文化建設的有關專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從內容呈現的脈絡上看,這四個單元環環相扣,一脈相承。而每一單元下設有課題,課題下有框題、目題。目題是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此外,教材除正文外還設有輔助文,它包括專家點評、相關鏈接、文化名人和語錄等欄目,它的設置既豐富了教材的信息量,又沒有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既增強了教材的可讀性,又照顧了不同學生的差異,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亮點。最后,每個單元之后,都安排了綜合探究課,這是幫助學生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它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對《文化生活》教學的認識
Discussed shallowly high two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Practice to Understanding Decision Function” inducts
Huang Guoyun
【Abstract】The article vividly explained through the concrete instance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importance, analyzed comprehensive has selected “Opens Peru of the Old castle” this story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reason, elaborated the story implication philosophy truth in detail, had pointed out inducted the new class with this story the activation classroom function, in addition enumerated the high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o induct the new class the way and the method, simultaneously elaborated inducted the new class material to being selected the request.
【Keywords】The interesting storyInducts the new classGood resultsActivation classroom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弦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就會目不離屏。同樣,一堂課好的開端,如果能引人入勝,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們的授課中,使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上課之前,要使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中轉到上課的氣氛中,新課的導入非常重要。那么,這堂課該如何導入呢?我是用故事樣導入的:
1.揭開古堡之秘
在印度的塔爾沙漠,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來,這古堡里不斷發生商人和馬隊遇難事件。兇手是誰呢?法醫驗尸,竟找不到任何傷痕,無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險家喬治無視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們“談堡色變”,百思不得其解,警方也束手無策。于是貼出一萬盧比重金招賢。幾年以后,來了一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聲稱能破此案。他買了一個大鐵箱,一只猴子,一張漁網。在喬治遇難的大廳里,他給猴子注射了,放到張開的漁網內,自己鉆進大鐵箱里,手里緊握網綱。午夜,一團黑影從堡頂飛下,撲向猴子,一聲慘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卻不慌不忙地收緊了漁網,說:“兇手在此。”網內竟是一種奇怪的紅蝙蝠。原來,它長著像鋼針一樣的嘴,扎入人腦,專吸腦汁,致人死地。一個“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廣大?原來這個彼特利克是劍橋大學生物學教授湯恩•維爾特。他觀察研究古堡紅蝙蝠已有20多年的歷史。難怪他胸有成竹,一舉揭開古堡百年之迷。
這個故事把學生“望師興嘆”的冷場面轉變為愉快活躍的場面,一下了把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轉到上課的氣氛中,學生全神貫注,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活躍自序。
2.這個故事蘊涵的哲學道理
師: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生:這個故事體現了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具體體現在:
2.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一,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人們面對各種客觀事物,先認識什么后認識什么,不是人任意規定的,它只能由實踐的需求來決定。實踐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人們就關注什么問題,它也就成了認識的對象。第二,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發生的。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們只有在實踐中同客觀事物反復作用,變革客觀對象,使對象的各種特性暴露出來,才能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深入到事物內部,認識其本質和規律。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
2.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地發展著。這是因為:第一,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矛盾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不斷涌現,這就推動人們去探索、去研究。人們的認識能力歸根到底也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實踐水平越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就越強。因而,人們也能夠在新的實踐水平上總結新經驗,回答新課題,獲得新知識,產生新科學,使人類認識不斷發展。第二,實踐的發展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人靠感覺器官直接觸外界事物的范圍很有限,思維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斷地認識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術手段。任何改造客觀事物的工具,同時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工具。
2.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人們研究自然科學是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會科學是為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而不實行,則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
2.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認識正確與否,靠人的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認識的對象也不會“自言其明”,只能把認識與實踐相結合,由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因為只有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
3. 選用這個故事的原因:切題、理論聯系實際
導入新課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一門學問,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思維潛能,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需要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很好的應變能力和豐富經驗。
之所以這堂課我用這個故事導入,是因為這個故事有趣、新穎,故事性強,引人入勝,更因為這個神秘故事的材料切題,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哲學道理,那么這個故事又如何體現理論聯系實際呢?是這樣的,這堂課的知識點是: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首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其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再次,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最后,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這個故事,恰恰體現了上述知識點,所以我選用這個故事導入新課,既讓課堂充滿歡快的笑聲,又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開啟學生的思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這個故事所起的作用
這個故事,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教學,而且能夠在神奇有趣的故事中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學習情景中,變“厭學”為“樂學”,整個課堂在愉悅中進行,同時點燃同學們的智慧火花,開啟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探求知識,探索問題的能力,把學生的精力引到整個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不僅如此,教師還能夠通過這個神秘的故事,所體現出來的知識點,啟發、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引出新課的知識點,既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又讓學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識點,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向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5.導入新課的其他途徑和方法
5.1用音樂開場。音樂是美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若把音樂引進,用來導入新課,對于創造心情舒暢的環境,完成教學任務有較大的幫助。例如《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可用那英的《霧里看花》來引入,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這一課可用韋唯的《愛的奉獻》導入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做到激活課堂教學,而且能夠在優美的旋律中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學習情景中,變“厭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2用傳說、典故、名人名言等開始。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傳說、典故、名人名言等開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理論的抽象程度,起到“劑”的作用。例如,用毛驢馱鹽和棉花兩次過河的傳說導入《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用我國歷史上四大美人的缺陷導入《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5.3用時事開場。我們都知道政治本身的特點離不開時事,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風云變幻、紛繁復雜的世界情有獨鐘,利用這一情趣,做好引導工作,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4用現實生活的實例開場。現實生活是學生直接生活的空間,與學生距離最近。因而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由現實生活的實例導入,學生會更愛聽更容易接受。
5.5用幽默、詼諧、恰當的比喻開場。在導入新課的這一環節中,一段或一句幽默詼諧的話,一個恰當的比喻,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迅速進入角色,避免學生只是“望師興嘆”的冷場面,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完成學習任務。
6.選材要新穎、切題、聯系實際
導入新課的材料,要新穎、切題、理論聯系實際。首先,教師要占有十分豐富的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那么,如何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的感性材料呢?教師在生活實踐中,要注意博覽、收集相關的材料,忠實地記錄各種數據、各種資料,并做好分類整理,除此之外,還要對材料進行選擇,提煉、加工、制作,為了能使材料新穎、切題、合乎新課的知識點,使用時,教師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進行篩選,進行鑒別,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選擇生動、有趣、切題的合乎實際的材料。這樣的材料,一旦用于導入新課。便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也會收到事半動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或開場的方法,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人而異,因課制宜,當然不管怎么樣,萬變不離其宗,新課導入或開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45分鐘的課堂效率,也只有注意了這一環節,課堂效率才有提高的可能,才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羅杰斯 人本主義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
key word:Luojiesi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作者簡介:王衛兵,河南鄭州文化路95號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院辦
卡爾?R?羅杰斯是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在長期的研究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本主義理論思想。羅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其人本主義理論在教育領域的直接嘗試,主要體現在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意義學習和非指導性教學。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于改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義教育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認為學習者具有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潛能。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具體體現為“以學生為中心”和“非指導性”教學兩方面。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強調自主學習。能對行為起到重要影響的唯一學習是自我發現、自我挖掘的學習。[1]鑒于傳統教育學生不參與對教學目標、教學課程以及學習方式的選擇的現實,羅杰斯認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抹殺了學生選擇的自由,教育不能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因材施教。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成為選擇和塑造自己行為并從中得到滿足的人。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重視有意義的學習。羅杰斯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個人能夠參與的學習,學習內容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 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對課程目標、內容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學生知道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有意義的學習。
(二)“非指導性”教學
“非指導性”教學強調教學指導的間接性、非命令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的學習。教師的職能是提供學習資源,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羅杰斯指出,“非指導性”教育強調個人尊嚴、個人選擇以及責任的意義和創造的樂趣,它是建立在民主和個人權利的哲學。
“非指導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還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培養,教師要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需要擁有真情實感,對學生要珍視、接受、信任并且理解和認同。教師營造出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學會適應和改變,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現狀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理論和現實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出現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度不高的現象。通過隨機對河南農業大學三百名大學生調查,60%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太感興趣,僅有35.8%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感興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度不高的現狀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沒有貼近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方式以及手段都制約著學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邊活動,教育者要激發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使其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的影響。[2]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主動適應學生的要求,創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啟發意義
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理論和“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一種新的改革理念,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不斷完善與科學發展。
(一)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
羅杰斯認為課程目標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需要,另外還要重視其人格特征、情感、態度等因素。只有多角度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感,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獨立性與主體性,激發受教育者內在的學習積極性。[3]要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設計符合適應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尊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心體驗,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讓大學生切身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與魅力,真正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重視教學資源,實現教育教學方式多樣化
羅杰斯把教學看作課程實施的關鍵,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但要開發課程的物質資源,而且還要要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
高校要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重視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在原有教師講授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環節。要大力挖掘校內外教育資源,重視教材、圖書館、專家學者等各種物質和人力資源的作用,真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典范,他對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動了美國的道德教育,他的道德認知發展建立在道德哲學的基礎之上,這使得他的理論具有系統性。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都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文重點探討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學啟示。
一、尊重學生自主性,打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承認人都是天生的道德哲學家,每個人對道德問題都能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斷,因此,它反對浪漫主義和文化傳遞論主張的灌輸教育,堅持進步主義的教育哲學,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在尊重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基礎上的個體和社會情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人的內在潛能的發揮,也不是對既有規則的學習。這種進步主義的教育哲學前提就是主張人的自由和發展。它把個體能自主的對道德問題進行判斷和選擇當作道德教育的出發點。這種教育思想在科爾伯格的公正團體策略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團體中每個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對集體的各種事情自主表達看法的權利,強調通過學生的民主參與來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在實行公正團體策略的集體中到處洋溢著民主的芳香。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是“灌輸式”的填鴨式教學,它過分強調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的絕對服從,抹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這種教育方式在歷史上的特定時期對塑造具有無產階級政治思想覺悟的大眾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民主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的個性的增長,人們對民主、自由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這種教育思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抵制。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響應人們的要求,力求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平等地進行交流,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這種受教育者主體地位的實現必須以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為前提,要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敢于表達對思想道德問題的看法,尊重他們的選擇,然后可以根據他們實際的思想道德狀況,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這種自主性,才能讓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展示個性,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來,才能激發受教育者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內在需求,讓他們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地學習,從而變專斷的教育為民主的教育。
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受教育者學習的自主性,讓他們進行自主性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學習,是相對于傳統的“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而言的,就是讓受教育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思想道德倫理知識、思想道德判斷能力的缺陷,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學習思想道德理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判斷能力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發展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提供引起學生思想政治品德認知沖突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發展與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水準的差距,產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需求和動機;其次,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但不要規定學生應該完成的學習目標,而是由學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自己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動力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監控,啟發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引導學生向著符合社會主導價值取向的思想道德品質發展。
二、堅持普遍價值導向,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
科爾伯格認為心理學上把心理學研究的“是什么”的結論,當成人的價值追求和人的本性的結論,就是把“事實”等同于“價值”,而心理學家往往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為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往往會犯“心理學家的自然主義謬誤”。這樣很容易導致教育目標的低下和價值相對論,不能達到道德教育培養人的優秀道德品質的目的。為了克服這種謬誤,科爾伯格提出道德心理學研究要從哲學假設出發,為此,他用元倫理學假設來解決道德教育的普遍價值取向,并確立了這種普遍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公正”。這就使科爾伯格的道德教育既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發展,符合他們道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有原則性的價值導向,引導他們向最高的道德目標前進。同時,承認個體在道德選擇面前具有道德判斷的能力,也并不是主張價值相對論,如果只是單純的允許每個人對道德問題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解釋和選擇,而不對錯誤的選擇做出引導,很容易導致人的思想混亂和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低下。
(一)學校重視不足。部分高校受傳統意識影響,在思政課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學校對課堂教學的管理即規范又健全,對實踐育人卻重視不足。個別高校認為沒必要費時費力開展實踐教學,甚至把實踐育人工作看成額外負擔。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本就相對抽象,理論性強,若不重視與實踐結合,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嚴重地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教學管理不足。目前,部分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還是零打碎敲,沒有規范地納入教學計劃。缺乏針對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具體安排和要求,思政課教師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國家教育部相關文件早就對實踐教學的學分設定、課時分配等進行規定。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流于形式,甚至有些高校規定的思政課實踐課時常無法保證。
(三)實踐經費不足。經費投入不足以及由此導致的保障不力,現已成為困擾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有效開展的突出問題。無論是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報告、專家講座等校內實踐,還是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校外實踐,都需穩定經費支持。部分高校受發展資金的限制,沒有形成專項經費。即使按照教育部的規定,設立了專門的實踐教學課時,也不能保證實踐育人長效進行。
(四)教師能力不足。現代教學理論強調,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目前,很多思政課教學還是教師的“一言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有的教師本身閱歷淺,參與實踐少,更缺乏實踐教學的經驗,實踐教學指導能力不足。其實,實踐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比理論教學更高。它要求教師用大量精力去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去觀察社會,將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精心設計,才能給學生恰當的實踐指導,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實踐育人有效實施的對策
(一)更新育人理念,自上而下加強重視,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領導機制。實踐觀點是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要培養學用一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必須去除“重理論,輕實踐”的落后理念,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成立思政課實踐育人指導機構,由主管校領導擔任機構負責人,主抓落實思政課實踐育人工作,并責成相關職能部門配合思政課教學部門,設定完善的實踐育人工作規范,以保證其有效開展。
2.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校師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刻。第一,高校的領導、老師和學生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所以對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不夠重視。領導指導力度不夠,就會使老師對思想政治課的責任心不強和熱情不夠高漲;老師對思想政治課程的不重視,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1]這樣發展下來,思想政治課雖然開展起來了,但實際整體教學流于形式。第二,學校領導和老師責任意識不清晰。學校領導認為自己是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監督者,老師則是實施者;而老師則認為只有學校領導良好的組織思想政治教學才能保證思政課時間教學的順利進行。這就導致校領導和老師職責相互推脫,阻礙了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發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課都是以公共課開設,學生不夠重視。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一般是以公共課程呈現在課堂上的,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沒有真正意識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沒有硬性對學生的要求,使學生缺乏學校的積極性。
(2)相關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學管理方面,全國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課當做是公共課來開設,并沒有把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當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而且對學生的要求也不高,這就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思政的積極性,影響到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實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學實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為主,缺乏社會實踐,不能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第三,未建立嚴格的評估制度。評價的對象應該分為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和對老師的教學評價,對老師的評價一般都不太嚴格,部分老師連基本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基本上沒有;對學生的評估要求也比較底,往往是組織一些視頻教學讓學生寫心得體會,沒有真正的社會實踐。[3]這樣的評估往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的反應學生的社會實踐情況,從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發展。
(3)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缺乏統一性和創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課程是由相對單獨的幾門課程構成,它們之間有相互重疊的地方。在實際的組織實踐教學時,由于各門課程之間缺乏統籌和組織安排,重復現象十分嚴重,導致思想政治課效率不高。第二,國家沒有明確的硬性規定思政課的統一標準,所以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師一種模式,這種模式既不能讓學生形成開闊的視野,[4]又不利于教育資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第三,教學內容仍然是以傳統模式為主,缺乏創新精神。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應與時代相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新的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最后,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思想政治老師缺乏,導致學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學生人數在不斷地增長,一個思想政治老師往往要帶一百多個學生,老師精力有限不能兼顧每個學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實踐的學生極少。
3.增強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提高老師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識,增加思政課教學實踐的比例。首先,要讓學生和老師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對學校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使他們各盡其責老師對學生負責,學生對自己負責,制定硬性的評估指標,激發老師教授思想政治課的激情和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5]其次,要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觀念,要增加實踐課的課時,鼓勵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使思想政治知識能夠有效的應用到社會實踐活動,并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和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后,老師要多注重出課堂以外的實踐活動,比如學校的社團實踐活動、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支持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使課堂實踐活動與課外實踐活動有效的結合,來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關的制度,確保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正常發展。首先,學校領導要對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明白其在整個大學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管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成立領導小組,使每個成員各盡其責,指導日常的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工作,只有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有效的開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開展實踐活動,并且建立健全的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確保思想政治活動教學目的明確、方法得當。[6]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和發揚實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嚴明的考核制度,以強制的手段激發學生和老師對思想政治課的投入,把老師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成果作為月末績效考核,與經濟利益相聯系起來;把學生的思想政治社會實踐成果作為平時成績,計入期末考試成績考核。通過強制的手段來提高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質量。
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的共同目標。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需要從基礎做起,需要學校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在這中間,思想政治課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了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廣義的素質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可以說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質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一切方面。具體可劃分為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美學素質、科學素質、技術素質、身體素質等許多方面。在諸個方面中思想素質起著基礎的和決定的性的作用。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面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目前的中學生是將來的社會主義勞動者,不論他們從事哪種職業,都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一個人的政治思想素質決定著其他素質的發展方向,并成為其他素質發展的精神動力。思想政治課既是一門社會科學教育課,同時又是一門德育課。這就決定了它在素質教育所具有的獨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礎作用及重大任務,是任何其他課程所無法取代的。這是由思想政治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特點決定的,同時好是我國學校教育與資本主義學校自由發展的本質區別。
二、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決定了在素質教育中的重大任務
初中開設的各門課程都有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的素質教育任務,如語文、外語主要有文化素質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學、美學等素質教育任務;數、理、化主要承擔文化、科學素質任務;音、體、美分別承擔的素質教育方面多,任務重大。它的內容決定了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良好的道德素質,健康穩定的心理素質,高尚的美學素質,堅實的科學文化素質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來推動和激勵其他方面素質的健康發展。用通俗的說法就是,思想政治課的任務則要教育學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只有牢固樹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信心和毅力去學習兢兢業業做事的本領。通過兢兢業業做事,在將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增磚添瓦,才能體現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現實生活決定了思想政治課完成素質教育任務的艱巨性
由于目前現實生活中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存在和制約,使人們對思想政治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模糊,經常外于搖擺不定的狀態,有時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這是社會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軟”在學校教育上的反映。目前學校教育仍然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和接受,思想政治課在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作用也還未能被人們認識和肯定,因此便會出現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現象。事物總是在矛盾中不斷發展的,人們的認識總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的。隨著黨的十五大精神的貫徹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相信全黨全社會將對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加以重視,這必將會為學校思想政治課完成素質教育創造一個更為有利的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搞好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它的每冊書、每個內容無不承載著素質教育的任務。盡管目前人們對素質教育還認識不足,但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要有一個過程。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發揚愛崗敬業精神,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使人們逐漸認識.
五、思想政治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思想政治課擔當著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要真正擔當起并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素質教育重要部分的任務,就必須大膽實踐和探索,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課堂主要陣地要抓住不放
從教師方面講,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讓學生接受基本原理和公民品德的教育,用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各種正確的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從學校方面講,在課時安排上不能少,在教師要求上不能低,在考試中的比例不能減,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能降。
(二)教師跟上“3+X綜合”考試要求的步伐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3+X綜合”模式的出臺,考試由原來考知識為主,改為重綜合能力測試。要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思想政治教師本身的綜合能力要先提高。不僅能教好思想政治課,也要知曉歷史、地理、乃至理、化、生等學科的有關知識,并與之結合。這也是素質教育給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的要求。
(三)結合中、高考要求,教育學生關心時政
幫助學生訂一份時事雜志,要求每天收看收聽國內外新聞,請團委、學生會辦好廣播和板報,并組織好時事政治的競賽,養成學生關心天下事的品質,逐步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心。
(四)安排和組織好思想政治活動課程
可利用節、假日或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調查,撰寫觀后感、訪問記、調查報告;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社會實際問題,開展小論文寫作競賽,增加學生對課文理論理解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放手讓學生組織自治
如有些學校成立學生自治組織,設立類似政府機構的社會管理部門,由學生自己處理同學之間的糾紛、檢查學校的衛生環境、糾正學生中的一些違紀違規行為;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自辦商店,學會經商、把握價值規律的知識;讓學生自辦小報、文學社等,追求高雅文化職業的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1-0159-0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社會主義不僅重視專門人才的培養,也注重對一些實踐性人才的培養,職業技術院校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了,但是職業院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院校的學生,不但學生的構成比較復雜,而且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也相對較低。為了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思想教育課的內容,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整合教學方法,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學生掌握好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和其他課程的內容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思想政治課主要是向學生傳遞一些黨的基本思想和正確的人生態度及正確的世界觀應該是如何確立的,而專業課主要是學習一些專業知識。很多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些理論的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對這門科目的學習興趣不高。實際上,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針對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其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如果一開始沒掌握好的話就會對未來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夠引導學生去學習。
一 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障礙
1.職業院校依然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照本宣科式教學
相對于普通學校,我國的職業院校的起步較晚,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來適應職業院校的教學。如果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就不能只是簡單地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消化書本的內容,一般來說,學生的心智還是不健全的,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學習的內容,要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大學生心靈的雞湯,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職業院校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誤導,很多時候都是采取單一的教學法,教師沒有將書本上的知識和時代的需求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觀念相對地降低了思想政治課的效用。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我們不能夠讓所有的課程內容的學習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去教學,而是需要根據實際的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改革,只有經過不斷探索和修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夠在教學中遵循所有的教學原則。只有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得妥當,才能夠讓教學的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2.職業院校的教師整體教學水平不高,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首先,職業技術院校主要是培養一些技術性的人才,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應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并富有創新精神。在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中,學校要教會學生在職業社會中的生存技能,所以在選擇教師的時候過分注重技術上的選擇,在選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時候沒有對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出過多的要求,這就導致了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水平不高。還有就是思想政治課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都沒有把這門課程理解透徹是不能夠將這門課程講解給學生的,學生也無法接受到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課。
其次,許多職業院校甚至為了節約成本,思想政治課讓學校的行政人員來兼職上課,不聘請專門教授思想政治課的老師來任教。學校的行政人員不是思想政治專業畢業的,沒有良好的學科背景做依托不能夠對思想政治有準確的認識,很多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兼職老師沒有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就會出現課件準備不充分,導致課堂教學不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效用,這就間接地影響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
最后,由于學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投入較少,就會導致一個教師擔任很多個班的思想教育課。這就會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越來越繁重,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時事政治,就不能夠將書本的知識和現實的教學結合起來開展思想政治的教學。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就會導致教師出現職業怠倦,就不能花時間去鉆研教學,也就不能在科研教學上面投入相應的學習時間和精力,任務的繁重會打消教學和科研的熱情,教師就不能夠讓自身的知識得到提升,這就會導致教書幾年可能還是停步不前。眾所周知,當代社會是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有東西更新換代都很快,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必須要在自我發展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只有讓師生能夠達到互動交流,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
3.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不高,覺得它對未來作用不大
相關的調查表明,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雖然不反對在學校開設思想政治課,但很多學生卻提出學習思想政治課的作用不大,很多人都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更讓學生反感的是思想政治課還通過閉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考查,這就更加打擊了學生學習思想教育的積極性,很多學生就會將思想政治課誤認為只要考試之前背一背就能夠應付考試。這就不能夠加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動力,一開始就不能夠給思想政治課明確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職業院校學生的功利性是比較強的。學生誤以為進入職業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一些職業訓練,為未來的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思想教育課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能夠發揮實際的效用,這就會讓很多學生錯誤地理解職業院校的思想教育課不能夠給他們帶來足夠的利益。其實思想政治課的最大效用就是幫助所有的學生建立一個健全的心態和人生觀去應對復雜的社會,當面對各種復雜的信息的時候,能夠擁有一個分辨的標準。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需要每個公民都擁有明確的思想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的思想不產生偏差。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水平,完善職業院校的教育機制
經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職業技術院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讓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的水平提升是當前職業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培養技術人才的場所,職業院校不能夠忽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而要緊密結合時代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個高度。只有將職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夠培養適合時展的人才。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首先,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如果加入了創新教育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教學現狀的。傳統的思想政治課 還不能夠讓學生將枯燥的教學內容消化掉,也不能夠引導學生對這些課程產生興趣。為了讓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變得比較有吸引力,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引入一些創新機制。只有創新且與創新教育結合起來,才會改變現狀。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只有學生掌握一定思想理論,才能夠為思想政治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鼓勵學生質疑教學中學習的內容,只有學生通過思考提出的問題,才能夠表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了大量的思考,只有學生把困惑說出來,教師才能夠就一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才能夠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有了問題教師才能夠將學生的問題結合起來和學生共同探討。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課的時候不需要過于強調書本的一些知識,可以關注一下時事政治。較之以前的學生,當代學生比較關心國家大事,也喜歡在業余的時候一起討論一些政治問題。這時如果教師將學生關心的時事資料和評論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去就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就能夠體會到老師所講的內容不是空洞且缺乏實際效用的知識。學生只有建立起這樣的認識,才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教師的授課的過程中去。
教師還不能經常采用一些官方語言去對思想政治課進行講解。我們需要將知識轉換成魯迅式的白話文形式,讓每個人都能夠直白地明白它的意思。用生活化的語言或者是選用學生感興趣、符合時代特色的語言說出來地理論知識能夠讓學生對這些理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政治理論課程產生一定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欲的先導,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學習。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才能夠加快整個認知過程。人們能夠在感性認識階段迅速對知識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才能夠有目的地將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使其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其次,需建立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高水平的教師能夠讓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很大的發展。
思想政治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和不斷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功能,關系到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德育首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計。因而,如何正確認識和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的問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強化德育意識
(1)要實現教育觀念的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德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德育在現實中被削弱的危險性,從而把升學教育轉移到公民素質上來,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的束縛,切實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結束“口頭上重視,思想上輕視,行動上忽視”的現象。
(2)要正確地認識傳授知識與德育辯證統一的關系。傳授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是德育的基礎,而德育則是傳授基礎知識的目的和歸宿。如若離開知識教育的傳授去講德育,或若離開德育進行知識教育,都只能把政治課引向歧途。
(3)應充分認識到政治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西方敵對勢力竭力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妄圖實現其“不戰而勝”的圖謀,攻心為上,潛移默化,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同我們爭奪青少年的斗爭將是長期的、激烈的。因此,“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一個十分嚴峻的緊迫的重要課題,它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關系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能否順利進行。
二、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增強思想政治課教育性,發揮其德育功能的關鍵。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從自己的教育對象出發,努力做到從備課、講課、作業和考核等各環節都緊密聯系學生實際,避免無的放矢。
(1)備課要摸清學生的思想。這是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性,發揮其德育功能的前提。對學生的思想情況,必須了然在胸,講起來才有針對性。
(2)講課要針對學生的思想現狀。這是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學生思想問題,提高其思想覺悟的中心環節,是真理與謬論直接交鋒的戰場。教師應在講清概念、原理的同時,針對學生的模糊認識,進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
(3)作業和考試要結合學生思想。思想政治課的作業不能停留在填概念、背原理的水平,而應有利于促進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考試要進行改革,使其發揮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的教學作用,逐步實現從知識、能力、覺悟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改革、發展,深化對學生思想的教育。
三、要增強教學信度
教學實踐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響,必須經過受教育者的思考認可,方能付諸行動。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做到入耳入心,而信度的增強,也就成為強化德育功能的關鍵了。如何增強信度呢?
(1)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增強信度的前提。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2)堅持疏導原則,這是增強信度的有效途徑。疏導就是如同大禹治水采用疏通河道一樣,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堅持疏導:一要擺事實,即要善于公開地肯定那些現有的事實,而不是肯定那些感覺到的似是而非的“事實”。二是要抓住“熱點”,引入教學,這是增強時效性的重要手段。這就需要教師做把握學生思想脈搏的有心人,以有效的途徑去捕捉學生中間的“熱點”問題。
四、要變革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促使教學方式的變革是實現和強化德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1)要講究“灌輸藝術”喚起興趣,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也是實現政治課德育功能的“入口處”。這就要求教師熔現實生活、教材內容、學生思想狀況于一爐,熔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生動活潑地教學。
(2)實現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確立開放式教學。就是在教學內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學與沸騰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教學形式上,可力求把課外閱讀、影視廣播、社會實踐、撰寫小論文、時政講座、討論會、演講會、辯論會等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采取各種方式,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深入實際。同時,要使德育寓于所有學科之中形成合力,協同作戰,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3)要加強思想政治課教育科研、努力探索教學最優化,以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使教育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把每個教師引入研究的幸福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學改革的先導,是教育質量提高的“母機”,是實現德育功能的動力。為此,有關部門應組織人力,對確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論證、提高、推廣。要在本職崗位潛心研究,不斷實踐總結,努力探索出一條使所有學生都喜歡、主動學習的新路子,實現教學最優化。
(4)思想政治課要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社會、家庭對學生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將形成合力,促進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德育意識,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法,配合社會、家庭進行教育,不斷增強教學信度,使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李宏勛,馬燕.必須強化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J].中學政治,
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