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7:21: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公共管理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與在傳統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稅和提供服務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應該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即政府應該把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開,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劃槳的作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縮小政府的規模,減少開支,提高效率?!罢贫娴娜藨摽吹揭磺袉栴}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對資源的競爭性需求加以平衡。劃槳的人聚精會神于一項使命并且把這件事做好。掌舵型組織機構需要發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劃槳型組織機構傾向于不顧任何代價來保住‘他們的’行事之道。”[1](P12)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個“實干”的政府,不是一個“執行”的政府,而是一個能夠“治理”并且善于實行“治理”的政府。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盡管政府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或私營部門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對象和方法上有種種差異,完全采用企業管理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并不完全合適,但企業管理的科學性、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饋這些方面則可以為公共管理所借鑒。通過將企業管理的講求投入和產出、講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還可以更為科學地衡量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
3.政府應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政府組織是典型的等級分明的集權結構,這種結構將政府組織劃分為許多層級條塊。人們認同自己所屬的基層組織,跨組織層次之間的交流及其困難,使得政府機構不能對新情況及時作出反應。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加快決策的壓力猛烈地沖擊著政府的決策系統,政府組織需要對不斷變化的社會作出迅速的反應。企業界經理采取分權的辦法,通過減少層級、授權和分散決策權的辦法迅速作出反應,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政府也應該通過授權或分權的辦法來對外界變化迅速作出反應。政府應將社會服務與管理的權限通過參與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給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家庭、志愿者組織等,讓他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奧斯本和蓋布勒說:“當家庭、居民點、學校、志愿組織和企業公司健全時,整個社區也會健康發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導這些社會機構和組織健康發展?!切┘芯Ψe極掌舵的政府決定其社區、州和國家的發展前途。它們進行更多的決策。它們使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機構行動起來?!盵1](P7~8)這是因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會基本單元構成健康而有活力的國家。新公共管理認為,與集權的機構相比,授權或分權的機構有許多優點:比集權的機構有多得多的靈活性,對于新情況和顧客需求的變化能迅速作出反應;比集權的機構更有效率;比集權的機構更具創新精神;能夠比集權的機構產生更高的士氣,更強的責任感,更高的生產率等等。
4.政府應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與傳統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如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強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應根據服務內容和性質的不同,采取相應的供給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組織分解為許多半自主性的執行機構,特別是把商業功能和非商業功能分開,決策與執行分開;移植私營部門的某些管理辦法,如采用短期勞動合同、開發合作方案、簽訂績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務承諾制;主張全面的貨幣化激勵,不過分主張傳統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貨幣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單一的固定工資制的激勵機制。特別是主張對高級雇員的雇用實施有限任期的契約,而不是傳統的職位保障制。
5.政府應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傳統的觀念認為,微觀經濟領域應該由私營企業承擔,而公共服務領域則應該由政府壟斷。與傳統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參與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管理應廣泛引進競爭機制,取消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通過這種方式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來,從而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之所以需要引入競爭,是因為競爭有種種好處:競爭可以提高效率,即投入少產出多;競爭迫使壟斷組織對顧客的需要作出反應;競爭獎勵革新,而壟斷則扼殺革新;競爭提高公營組織雇員的自尊心和士氣。因此,政府為了高效地實現公共服務的職能,應該讓許多不同的行業和部門有機會加入到提供服務的行列中來。
6.政府應重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和質量。傳統的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結果。由于不衡量效果,所以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并且在很多情況下,效果越差,得到的投入反而越多。例如當治安工作不利,犯罪率上升時,它們通常會得到更多的撥款。與傳統公共行政只計投入,不計產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根據交易成本理論,認為政府應重視管理活動的產出和結果,應關心公共部門直接提供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應能夠主動、靈活、低成本地對外界情況的變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應。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管理的資源配置應該與管理人員的業績和效果聯系起來。在管理和付酬上強調按業績而不是按目標進行管理,按業績而不是按任務付酬。在對財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強調采用根據效果而不是根據投入來撥款的預算制度。即按使命作預算;按產出作預算;按效果作預算;按顧客需求作預算。
7.政府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則,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新公共管理反對傳統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規、輕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主張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即確定組織、個人的具體目標,并根據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他們認為,雖然任何組織都必須具有規章才能運行,但是過于刻板的規章則會適得其反。“我們接受規章和繁文縟節以防止發生壞事,但是同樣這些規章會妨礙出現好事。它們會使政府的辦事效率慢得像蝸牛爬行。它們對正在迅速變化中的環境不可能作出反應。它們使得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成為組織結構的固有組成部分?!盵1](P91)他們認為,企業家式的政府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它們規定自己的基本使命,然后制定能讓自己的雇員放手去實現使命的預算制度和規章,放手讓雇員以他們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實現組織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組織比照章辦事的組織的士氣更高、也更具有靈活性、更具有創新精神、從而更有效率。
8.公務員不必保持中立。在看待公務員與政務官員關系的問題上,新公共管理與傳統公共行政存在著明顯的分歧。傳統公共行政強調政治與行政的分離,強調公務員保持政治中立,不參與黨派斗爭,不得以黨派偏見影響決策等。新公共管理則認為,鑒于行政所具有的濃厚的政治色彩,公務員與政務官員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與其回避,倒不如正視這種關系的存在?;谶@種看法,新公共管理主張對部分高級公務員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在新公共管理者看來,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不應截然分開。正視行政機構和公務員的政治功能,不僅能使公務員盡職盡責地執行政策,還能使他們以主動的精神設計公共政策,使政策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其社會功能。這體現了新公共管理者重視激勵、鼓勵公民參與的價值取向。
新公共管理思想在西方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于石油危機以及福利國家負擔過重等因素,西方各國普遍出現了經濟衰退,公共財政也因收入減少和福利開支過大等因素出現了持續的赤字,各國政府都面臨著財政緊張的困境。其次,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于政府職能的不斷擴張,政府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這使得西方各國政府普遍臃腫,效率低下。第三,由于科技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使得各國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適合本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這些因素導致了西方各國政府行政與組織的內在變革。通過在政府管理中實施企業化管理,以顧客為導向引進競爭機制,推廣民營化等改革措施,西方國家普遍掀起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這些現象的出現標志著西方國家普遍進入了新公共管理時代。
二、新公共管理對中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鑒意義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會特定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發展條件下的產物,體現了西方公共行政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國家的普遍展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國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滿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務需求,同時也增強了西方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中國市場經濟建設雖起步時間不長,卻已獲得了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舉世公認的成就。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如何進一步發揮政府在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政府如何運用市場的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提高公共行政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公共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這是擺在國人面前的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顯然可以為我國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經驗,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普遍開始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體制等各個領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最快,開創了具有漸進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路。經濟體制的改革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為這一改革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政府也進行過多次機構改革,但這些改革主要與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機構規模膨脹過快,超過財政承受力有關。而從1978年開始,政府機構改革的動因則主要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相關。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政府機構改革,更是主要與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求政府轉變職能有關。
1998年以前的政府機構改革都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其原因或者是因為沒有將政府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聯系起來,或者是因為雖然將二者聯系起來,但由于沒有制度上的保證,所以效果仍不明顯。我們認為,在當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速度日趨加快,競爭日趨勢激烈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轉變職能,而且還要提高效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未來發展趨勢。
1998年,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開始。這次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行政管理隊伍,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中國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從這次機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原則可以看出,這次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仍然主要是公共行政的傳統準則,即集權性的韋伯式的官僚體制的基本準則,尚缺少當前西方各國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準則。但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公共行政管理實際發展水平,我們認為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準則在我國并未完全過時。畢竟,西方發達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與我國公共行政體制改革所處的社會發展背景不同。但是我們認為,這并不排斥我們在改革中吸收和借鑒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思想。這是因為,世界各國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共同的,這一點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如此。因此,了解和吸取西方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國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縱觀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理論和實踐,至少在如下幾個方面對我國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1.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的企業化管理,強調管理的高效率。我國政府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造成權力過分集中,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組織機構不合理,機構重疊,從而使得職責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規不健全,任意增加編制,從而造成機構龐大、臃腫,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公共管理應該像企業管理那樣,將效率放在首要地位,這一思想是值得借鑒的。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員首先應樹立效率意識,增強活力,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公共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盡管政府公共管理與企業管理或私營部門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對象和方法上有種種差異,完全采用企業管理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管理方法來管理公共事務并不完全合適,但企業管理的科學性、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饋這些方面則可以為公共管理所借鑒。通過將企業管理的講求投入和產出、講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還可以更為科學地衡量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
3.新公共管理將競爭機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打破了政府獨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也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為了提高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行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做法,在加強對提供公共服務的宏觀管制的同時,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開放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和鼓勵私營部門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電信、電力、鐵路運輸、自來水和燃氣供應等基礎設施產業中便可以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從而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瓶頸”現象。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從而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場針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缺陷的新的管理方法在全球席卷開來。這場運動通常冠之以多種稱謂:“新公共管理”、“管理主義”、“以市場為基礎的公共行政”、“后官僚制典范”、“企業型政府”。不管這些稱謂怎么花樣翻新,他們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實質是不變的。盡管這些特質在不同學者的論述中各有不同,然而,其基本的思想和關鍵詞還是可以大體達成一致,諸如管理而非行政、市場化而非官僚制、競爭而非壟斷、服務而非執行、分權而非集權、過程而非結果、負責而非逃避等。為了表述的一致性與清晰性,本文一律采用“新公共管理運動”這一說法。
DonaldF.Kettl教授在《全球公共管理革命——關于治理轉型的報告》中提出了這場運動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六個方面,即生產率、市場化、服務導向、分權、政策和對政策效果的負責。[1]由于是以“報告”的形式給出的,因此Donald教授沒有充分展開。這是由于“報告”本身的局限性所決定的。我們無可苛求。如果我們要深入理解新公共管理運動,我們完全有必要就此作進一步的闡釋與分析。諸如這些核心內容的真正內涵何在?將會引發什么樣的問題?這些核心內容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如何從一個整體而不是支離破碎的角度來理解新公共管理運動?對這些問題的深入闡述有助于深化我們對新公共管理的本質的系統把握與整體認知。這是我們把握新公共管理運動所必須具備的至為基礎、也是至為關鍵的基礎性內容。易言之,對上述這些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生產率(productivity)。這里主要的問題是,政府如何才能以更少的稅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人們對稅收的要求與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期待總是逆向運動。對前者期待的降低與對后者期待的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尖銳的對立。形成這樣一個尖銳的對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們對政府公共服務的不滿意,或者說公共服務的拙劣和日益惡化是直接原因,二是稅收的普遍上揚,傳統上的高稅收國家公共服務職能的弱化,使得人們從反思這一稅制本身到反思整個政府的公共服務體系。人們普遍發現,自己向政府所上繳的稅收總是在不斷增加,可是政府向我們提供的公共服務卻越來越少,質量也越來越糟糕。如此情形,對于普通公民來說,是一件極為苦惱和傷害官民感情的事;對于政府來說,這卻是向其提出了一大挑戰,如何花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特別是少花納稅人的錢,同時又有效供給更多的公共服務。
據此,進一步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監管這些納稅人的錢,并且能夠恰到好處地使用?如何評估政府的公共服務?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標準、什么樣的機構來進行公正、透明、負責的評判?在此過程之中,納稅人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公民出錢,政府花錢,誰來監督政府花錢,這一整套機制如何理順?問題的另一面恐怕也值得驚醒:不花錢的政府是不是能夠提供良好的服務?誠然,這一點完全不可能。任何政府都需要花錢。只是說這些錢來源于何處?如何花銷?如何合理的分配?在政府財力達到一定的時候,政府是否還是需要從納稅人手中汲取大量資財?稅收機制如何適時調整?這一點對于那些稅收日益攀升的國家、地區和社會來說,尤其如此。對于窮人來說,稅收與其關系不大;對于富人來說,稅收也無非隔靴搔癢而已,因為其大部分收入是不會進入稅收核算體制的。畢竟,他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方法逃稅、避稅、減稅。因此,稅收盯住的和傷害的只能是中產階級。顯然,對于中產階級來說,他們會覺得這是極為不合理之事。問題在于,以一種什么樣的機制來調整?要回答政府如何以更少的錢來辦更多的事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顧及以上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解答,都涉及到政府收入問題。一旦政府收入受到影響,其所要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將發生多米諾式的反映。
第二,市場化(marketization)。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發展歷史就是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與官僚制的逐步摒除同步演進的歷史。問題只是在于,政府如何采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來根除政府官僚體制的弊???最近二三十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運轉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就是原來由政府直接或者間接控制和操縱的企業紛紛以股份制、承包制、租賃制等形式私有化了。在這一意義上,私有化成為市場化的代名詞。而此間需要警惕的問題恰恰就在于這個私有化。畢竟市場化本身并不就是私有化。因為它極有可能導致的問題就是國有資產或者集體資產的流失。如何做到私有化的同時,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保殖增殖,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于宣稱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一方面是私有化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另一方面,卻是私有化對公有制這一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挑戰。不管怎么說,市場化的效率意識、競爭意識對于傳統的官僚體制來說,確實是致命的挑戰和打擊。實際上,在過去的二十多年的改革歷程中,改革采用的主導觀念是市場。其理論假設就是,公共機構如果像私人機構一樣運轉,勢必發揮更為經濟、更為效率的功能。撒切爾夫人非常偏好的經濟學家威廉尼斯卡寧的著名觀點就是,政府內官僚機構的管理者就是野心勃勃的企業家,他們希望最大化自己的事業。[2]
在私有化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卻是大力發展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與非政府的合作,表明政府開始向非政府組織由原來的不信任到信任、從彼此隔絕到合作共贏、從信息資源封鎖到廣泛接觸開放的轉變。無論如何,這對于政府組織來說,既可以吸取大量的知識智慧,也可以吸納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共同投入到政府的發展中來。這本身就大大減輕了政府日益增長的壓力,緩解了政府在諸多方面發展的危機。毫無疑問,對于政府組織而言,其充分放開手腳與非政府組織進行廣泛的合作,有助于形成一種既有利于政府自身發展,又有利于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多贏格局。只是,問題同樣會不斷涌現。如何把握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的界限?哪些問題可以合作?哪些問題不能合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原來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如何適應這種轉變?以及相應的信息處理方式應該作何跟進?內部資料、公開資料這些如何適應轉變?非政府組織如何能夠最有效地為政府提高服務,而不是另有它圖?換言之,加強對非政府組織的監管不僅應當提上議事日程,而且還要強調其實效。
不管是哪一種市場化的方式,其都會對傳統的官僚體制和管制模式提出一些根本性的挑戰。用市場戰略來取代傳統的命令-控制的官僚體制,它沖擊的不僅是這個體制本身,而且是體制中的每一個從業人員。也就是說,市場化將改變的不僅僅是這個體制本身,而且是對這個體制中的每一位公務人員進行根本性的洗腦。如果沒有這些人員思想觀念與實際行動的根本性轉變,體制自身的演變將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否則,就只能是徒有其名或者虛有其表而已。只有公務人員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體制的良性變遷才有可能發生。更何況,晚近以來,人們對官僚的質疑聲浪劇增。一方面,官僚被看成是尋求增加權力和一體化運作的利維坦;另一方面,官僚被看成是宮廷弄臣,是一系列不相協調、漏洞百出的部門的集合,最好就是蒙混過關,最壞就是自己愚弄自己。由于公眾關心的問題的數量日益增多、公眾關心的問題的質量日益提高、立法和行政未能適應政策制定環境的變化、以及公共官僚自身的性質等原因,公共官僚的權力一直在穩健上升。[3]
第三,服務導向(serviceorientation)。市場化的推進自然會波及政府轉型。市場化的進程使得服務意識、顧客理念等都被極大地放大了。因而相應的問題就是,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聯系公民、回應公民、服務公民?生產率的改進和市場化的發展,其必然結果就是政府服務效能的轉型。于是,“服務”的功能被極大地強化了。政府自身的轉型表現在必須從傳統意義上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服務型政府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政府存在的理念必須以市場、以公民、以訴求為中心。類似于市場上的供應者與消費者一樣。前者必須即時回應后者對服務的訴求,且必須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水平、科技的進步狀況、社會的文明程度等不斷刷新這種服務,始終做到為后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有主動提供與被動賦予之分。就前者而言,主要指的是政府主動向公眾和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誠然,這種服務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在傳統官僚制之下,這種主動提供服務的水平往往都是低下的。畢竟管制型的社會缺乏這種服務的傳統、動力與能量。
實際上,這恰是為什么近年來公眾對政府機構的信任度一度走低的重要原因。針對這種政府機構公信力逐漸下降,政府面臨著重重危機和種種挑戰的情形之下,一種要求政府主動回應社會和公民需求的呼聲日益高漲。由此,政府是否具有較好的回應性被當作是一個事關政府是否有效運轉的重要標準之一。在一些學者的研究中,回應性也被列入政府治理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準之一。增強政府的回應性,其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要么是提供數個可以互相替代的服務選項,要么是訓練政府人員正視選民市場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不管是哪一種形式,消費者需求的理念都被置于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既是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又是政府回應性增強的重要表現?;貞允沟谜c公民、政府與社會由原來的彼此隔絕、甚至是彼此對立的情形更進一步地緊密相連在一起。
服務導向的政府,又被成為消費者化的政府(consumerizinggovernment)。這是改變公共機構的一種普遍策略之一。試圖促使政府對“顧客”更加友好,并在公共服務中制度化“服務顧客”的理念。在政府問題的市場化解讀中,消費者的觀念可能最為強烈。但是,“顧客”本身也有爭議,這就是誰是顧客?在教育、社會福利、經濟計劃等項目中,顧客比較容易界定。可是,諸如被監禁的囚徒,他們能否得到公正的對待,以及能否確保有一定的途徑保證他們能夠受到公正的對待,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此外,公眾有受到諸如稅務官、城市綜合執法大隊(簡稱城管)、交通警察(簡稱交警)等行政執法人員的公正對待,可是針對他們的處罰的看法和態度卻總是難免導致不一致、不公正的質疑。
于是,簡單地提服務顧客的想法,也就無法納入良好服務的顧客范疇,更莫論全方位的、競爭性的服務。問題尚有,消費者化政府的倫理爭議在于,是應當建議公共機構把公眾當作消費者還是當作公民?如果僅僅作為消費者,僅僅是關注公眾參與政府的經濟和服務接收者的性質,這種關系實際上會更加復雜,也更具多面性。而且,問題的嚴重性還在于,消費者的角色,勢必弱化以政治為基礎的公民角色、模糊內蘊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的公民資格等概念。畢竟,純粹意義上的消費者,會逐漸忽略公共機構的公共性質,因為它假設公民所希冀的無非是良好的公共服務、滿意的公共消費,而沒有公民的政治內涵。[4]如何平衡這既作為消費者,又不失公民身份與公民資格這二者之間的矛盾,看來確實是服務導向的政府理念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四,分權(decentralization)。既然服務導向已經成為政府與公民關系的主導觀念,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公民和社會,政府必須不斷增強其回應性。進一步的問題也就是,政府如何對公民的需求做出迅速和高效的反映?在一個極權體制或者一個集權體制之下,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服務導向的問題,因為在這些體制之下,公民的需求從來就不會被當局引起足夠的重視。只要自下而上的公民需求得不到政府的認可與接納,自上而下的服務體系就不可能建立起來。因此,在極權體制和集權體制之下,根本就不存在服務導向的問題,也就更不會因為服務導向而發生分權問題。
在民主政制發展的早期,這種服務導向發展的也不是特別明顯,只是隨著市場經濟和工業社會的發展,服務的理念由商業世界進軍到政治領域,由不僅限于市場原則,而且也變為政治原則之后,服務導向才成為政治運轉的法則之一,這才有了如何更好地服務,如何提高服務的水平問題。就新公共管理的分權來說,主要的做法無非有三:聯邦制國家里權力在政府體系內部的轉移,包括權力的橫向分割和縱向放權。與此同時,責任機制也隨之發生變化。下層和基層將擁有更多的權力以自主開展工作。目的是讓下層和基層擁有更大的權力、足夠的動力以及充分的能力來回應公民的需求。新公共管理運動所強調的分權仍然會面對一些問題,比如合理分權、有效授權的界限如何清晰界定?分權不只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特征,它還具備一定的藝術特質,那么,如何合理把握分權和授權的藝術問題,也就成為分權與授權無法回避的一個難題。不管怎么說,新公共管理運動對分權的重視確實與傳統的管理更多強調集權截然不同。
新公共管理運動將分權置于一個突出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將分權視為一個高績效組織的主要特征之一。一個高績效的組織被認為具備如下特征:任務明確;明確規定目標并且強調效果;向雇員下放權力;創建新的方法激勵人們成功;當情況發生時,高績效組織能夠靈活迅速地調整自身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就績效而言,高績效組織具有競爭性;調整工作方法以滿足顧客需要;保持在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公開的建設性的信息交流。分權、授權的理念之所以在高績效組織中受到高度重視,是因為雇員是高績效組織中至關重要的核心。要達到高績效,就要給雇員以利用他們的技巧、創造力、適應變化的能力,以及不斷學習以完成組織使命的能力。雇員有權根據其興趣結成聯盟和工作關系以達到組織的目標,完成組織的使命。他們不受組織界限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雇員迎接挑戰,利用技能完成組織使命,發展新技能,全身心投入繼續學習等諸方面做得如何,將決定組織是否能夠取得成功。[5]
第五,政策(policy)。無論是生產率的提高,市場化的推進,還是服務導向的發展,分權化改革的深入,最后都要具體表現在政策層面。換言之,要通過政策來具體體現上述思想和主張。因此,政府的政策能力和政策水平也就成為深入貫徹前述新公共管理運動發展要求的重要指標。進而政府如何才能提高其設計和執行政策的能力,也就成為新公共管理的第五個重要內容。這是將前述思想具體化和操作化的重要階段。也是具體兌現和落實這些思想的重要舉措。如果政策設計不能充分體現上述思想,或者不足以落實上述理念,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核心思想的實現必將受到極大的限制與制約。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公共政策實質上是新公共管理對社會和公民輸出的信號與產物。換言之,公民能否感受到政府是采用傳統的官僚制還是新公共管理,他們能夠直接感知的就是政府的政策是否發生了變化?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變化背后所反映的政府理念是否有所變遷?如果說生產率、市場化、服務和分權這些理念會更多地停留于政府層面的話,那么,對于公民來說,政策則是更多的行政層面、公民最能直接感知、最能直接體悟的要素。不管政府推行什么樣的新公共管理,如果不能讓公民和社會在政策層面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和不同的感受的話,那么,這樣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必將以失敗而告終。這就是為什么新公共管理運動為什么將政策作為一個重要內容的原因所在。
縱雖如此,(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依然無法回避。這些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一些社會問題,由于它們被界定的方式是注定不能夠得到解決的,如果問題是用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數據來界定,它們就絕不可能通過公共政策來解決。比如一個國家按一定比例對貧困線的劃定,總是會有一些人處于貧困線以下。畢竟,社會的相對差異永遠也不可能消除。(2)人們的期望總會比政府的能力增長得快。政策領域的任何進展可能只會導致人們對政策應該完成的任務寄予更高的期望。(3)解決某一群體問題的政策可能會給其他群體帶來一些問題。在多元社會里,解決一個人的問題可能同時意味著給其他人帶來問題。畢竟,沒有任何一項政策能夠同時達到多方共贏的格局。(4)有一些社會趨向很可能是不能夠由政府來推動的,即使它值得去做。比如,為解決種族問題,將白人與黑人混合居住,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5)人們常常會調適自己的行為,使公共政策變得毫無用處,政府也因此面臨窘境。比如高福利導致大量懶惰,從而過度依賴政府救濟金的行為。(6)社會問題可能會有很多原因,一項具體的政策并不能完全根除某一類問題。(7)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可能需要比問題本身成本更大的政策,甚而犧牲原有的社會制度或者價值理念。比如采用高壓政策鎮壓社會動亂、各種維權行為。它犧牲的就可能是一些民主的價值,諸如結社的權利、言論和出版自由、組織反對黨的權利等。(8)政治體系的建構可能不完全適宜于進行理性決策。社會問題的解決總體上需要理性決策,可是,由于民選官員需要回應選民的要求,如果加上一些利益集團的因素,此時政府的公共政策很可能就不是理性的,而是非理性的。[6]
第六,對政策效果的負責(accountabilityforresults)。如前所述,新公共管理除了要能夠將其生產率、市場化、服務導向、分權等思想變為有效的政策(也就是將思想操作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對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也就是要強化政策執行的效果問題。于是,問題又進一步轉化為政策執行效果的責任機制問題。為什么新公共管理如此強調要對政策的效果負責?
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主要基于兩種理論基礎,管僚制理論和政治行政二分法。新公共管理則分別是經濟學理論和私營部門管理?!爸匾暷繕嘶蛟S是私營部門最重要的一點。傳統的行政模式因其過于關注結構和過程而忽視了結果,因而受到了眾多批評。現在的公共部門管理轉而將目標作為首要的目的,其他則退居其次,這是人們在態度上的一個重大變化。”隨著“以顧客為中心”的呼聲一天天地高漲,以及要更好地對外部團體和個人的需求做出反應,公共管理最終認識到管理者應直接對公眾負責。這也是它與傳統模式地一個較大不同。[7]對結果的負責,主要來源于新公共管理嚴格區分了“行政”和“管理”的含義。“行政”基本上指服從指令和服務,而“管理”則指:(1)取得某些結果;(2)取得這些結果的管理者的個人責任。簡言之,行政指的是聽從指令,管理則指的是實現結果。這就意味著:一個管理者不僅僅是服從指令,他注重的是取得“結果”和為此負有的責任。公務員日益認識到,他們的職能是進行組織,以實現他們對其結果負有真正責任的目標,而不僅僅是服從命令、程序操作和將政策變為行動。這就是說,公務員把自己不再僅僅看作是行政者,更重要的還是管理者?;蛘哒f公務員完成的是管理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工作。因此,使用“公共管理”一詞正在成為人們的偏好,“公共行政”一詞即使尚未被人拋棄,現在也似乎已經過時了。[8]
新公共管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形成其自己的特色。這就是對結果和責任意識的強化。“管理主義模式的主要特點是管理者對產出和結果負責?!薄肮步M織需要有所作為;政府現在想知道它們做什么;它們做的怎樣;誰是主管并對結果負有責任。達到這一目標的首要途徑就是‘讓管理者來管理’,意即高級管理者本人對結果能否切實負責,而不僅僅只是像行政人員一樣服從別人的命令。改革將越來越多的管理權力進行分割,這意味著部門領導必須負有更多的責任。公共管理者現在已介入有關的政策事務以及嚴格意義上的政治事務,他們越來越多地對這些事務負有個人責任。如果事情出現某些差錯,他們付出的代價將是失去工作。”[9]簡言之,新公共管理“改革的重點在于實現結果和對結果負起責任。換句話說,改革的重點是成為管理者而不是成為行政者”。[10]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主要是英國的富爾頓報告和美國的《文官改革法》1968年英國的富爾頓報告就是一個典型。該報告指出,公務員的整個管理任務由四個方面組成:在政治指導下制定政策;創立偵測執行的“機制”;行政體制的運轉;對議會和公眾負責。1978年,美國的《文官改革法》的目標在于,使管理者對結果負有更大的責任。
新公共管理的“責任”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明晰。這里涉及的問題依然有很多。比如,如果沒有實現預定目標,是否必然是管理者的過失?如何理性評估這些原因,包括資金不足,或者預定目標不夠科學,也不現實?而對責任的監管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一,由于公民會較多地依賴公共組織項目的執行與實施,他們不敢提出過于嚴厲的批評。其二,很多項目沒有清晰地界定的顧客,顧客是誰?我們不知道。很多時候談不上監督,尤其是長期的監督;其三,過分依賴公共雇員的良好動機和專家主義,會使公眾面臨不法行為和不當行為時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11]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新公共管理運動強化責任時不得不審慎思索,認真求解的難題。
綜上所述,不管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發展經歷了什么樣的歷程,也不管人們如何評價新公共管理運動。充分認識、深入理解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把握二十世紀最后二三十年來新公共管理及其發展的關鍵所在。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握這些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為什么是這些要素?它們能否構成一個完整的要素體系?如果說生產率和市場化是市場經濟和企業化政府的必然要求,那么服務導向則是其必然結果。而要提供良好的服務,不論是在橫向的權力分割,還是在縱向的權力分解中必須貫徹分權原則??梢哉f,這是公共服務發展的必然要求。所有的這一切最后都必須通過政策體現出來。一個良好的政策就是所有這些要素的集中體現。換句話來說,只要審視我們的公共政策,就可以找尋生產率、市場化、服務導向和分權這幾者的具體落實和操作情況。
誠然,公共政策本身是需要加強監管的。沒有監管的公共政策,很難保證其良好的效果,以及優良的公共政策。這就涉及到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責任問題。其實和傳統的公共行政一致之處在于,很大程度上,新公共管理雖然有諸多新理念,然而其對責任的強調實則是對傳統的公共行政的復制與強化。就新公共管理運動本身而言,除責任之外的所有要素,其要義都在于提供公共機構的透明度和責任性。因為,不管公共行政如何變化,其核心內容依然是公共組織的責任。只是責任形式不同而已,傳統的責任形式大多基于設立政治機制或者行為主體,新公共管理運動強調通過績效考核,或有能力促使管理者對個人和機構行為負責。[12]質言之,這些核心要素之間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絕不可孤立觀之。否則,對新公共管理的理解就容易出現一知半解或者斷章取義。既要把握每一個要素的特定內涵,又要把握這些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既要明晰其優勢之處,又要厘清其問題所在。這就是我們在把握新公共管理運動核心內容這一基本問題上最基本的立場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關于新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的主要參考DonaldF.Kettl,TheGlobalPublicManagementRevolutio:AReportontheTransformationofGovernance,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Washington,D.C,1-3.
[2][美]B·蓋伊·彼得斯:《官僚政治》(第五版),聶露、李姿姿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67頁。
[3][美]B·蓋伊·彼得斯:《官僚政治》(第五版),聶露、李姿姿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1頁。
[4][美]B·蓋伊·彼得斯:《官僚政治》(第五版),聶露、李姿姿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378頁。
[5][美]馬克·G·波波維奇主編:《創建高績效政府組織》,孔憲遂、耿洪敏譯,耿洪敏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1頁。
[6][美]托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彭勃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295頁。
[7][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二版),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0-82頁。
[8][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二版),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頁。
[9][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二版),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3、80頁。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培養一支執法為民,執政為民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從不同方面提高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不僅是體現了黨員先進性,為群眾辦實事,也是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要。按照組織部、縣人事部對公務員要求認真學習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的精神,我局認真進行了研究,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做好了公務員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的學習,在每星期一早上的學習會上,堅持在傳達各級領導的講話、學習文件的同時,組織學習了公共管理的相關知識,組織學習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經濟》等相關學習資料,增強了干部職工對法律法規的理解,增強了對具體問題的綜合分析、判析、理解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規范了公務員言行,提高了公務員隊伍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
為了使干部職工知法和執法水平有顯著提高,我們采取了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的兩種方式,每周一上午專門安排學習時間,由局領導給全局職工講課,其余時間由職工自學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我局干部職工對公共管理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通過學習,廣大干部職工對公共管理有了進一步認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家充分認識到,只有不斷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打牢理論思想基礎,才能有效提高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也認識到要帶著問題去學習,要用學到的理論去指導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努力開創經濟工作新局面,全面培養大局意識,主動為政府解憂,為社會盡力,為民眾謀利,以有為促有位,努力提升經濟管理水平。
二、提高素質、認真組織考試
為了不斷提高我局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之在實際的具體工作中能熟練、準確地運用,10月份,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局組織對公共管理核心內容進行了考試,我局針對公共管理核心內容考試作了認真研究,組織上報了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的考試方案,成立了公共管理核心內容考試領導小組以及監考員,設立了考試地點,通報了參加考試人員,對考試作了規范要求,并將公共管理核心內容考試列入20__年公務員考核的依據,未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得列入確定優秀名次。
通過考試,參加人員17人,全部到場參加,經過改卷,最高分90分,最低分86分,全部順利通過了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specif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keywords 】 :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ile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水利工程檔案資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檔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實施、竣工驗收等各建設階段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它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依照檔案法規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檔案工作,是工程參建各方共同的職責和任務,是維護國家利益,保護自已合法權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應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檔案是工程建設審計工作的依據、是工程驗收的依據、是質量評定的依據、是工程建設質量查、改的依據和憑證。
1、檔案管理的依據和竣工驗收
水利檔案管理的依據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規定》(水辦[2005]480號);《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驗收管理辦法》》(水辦〔2008〕336號);《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水利部30號令);《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223—2008 );《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暫行辦法》(水監[2002]370號);《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00年1月30日,國務院令第279號)。
竣工驗收主要是資料的驗收:法人驗收,政府驗收,工程檔案資料的驗收﹙要求作專項驗收﹚。工程檔案要求真實、完整、準確、系統。真實是要求沒有虛假的資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檔案資料不能缺項,即所有應歸檔材料的類項必須齊全;準確是指檔案資料所反映的內容要準確,其中包括文字、數字、圖形都要準確,特別是竣工圖要能準確反映工程建設的實際狀況;系統是指所有應歸檔的文件材料,應保持其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相關的文件材料要盡量放在一起,特別要注意工程項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圖片、照片、錄音、錄像和電子文件的歸檔反映建設項目建設過程的圖片、照片、錄音、錄像等聲像材料和電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檔案的重要內容,應做好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關鍵是要及時整理,要將不同種類(照片或錄像)的聲像或電子材料分別立卷。
2、水利工程檔案的歸檔范圍與要求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的歸檔范圍與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執行,工程檔案保管期限定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永久為50年以上,長期為15-50年、短期為15年以下,長期保存的檔案實際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項目的實際壽命。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必須完整、準確、系統,應歸文件材料應字跡清楚、圖面整潔、簽字手續完備,所有歸檔材料不得使用圓珠筆、鉛筆和紅墨水等易退色材料書寫,檔案整理應有科學的分類方案,案卷質量符合《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文件歸檔要求與檔案整理規范》(DA/T28-2002)。
3、檔案資料驗收與移交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檔案驗收,是工程竣工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水行政管理部門在組織水利工程驗收時,須通知相應的檔案管理部門作為驗收委員會成員負責工程檔案的驗收工作,工程竣工驗收前,項目法人應組織參建單位對所承擔的工程檔案資料收集、整理、歸檔進行認真檢查,確認已達到規范要求后,寫出自檢報告,在申請工程驗收時,一并報上。實行總承包的,應由總承包單位負責向建設與管理單位移交;實行分包的,應由各承包單位向建設單位移交,或由建設單位委托一個承包單位匯總后,再向建設與管理單位移交;實行監理制度的,應由監理部門負責審查合格后,再由各有關單位向建設與管理單位移交;審查與移交均應履行簽字手續。
移交與接收工程檔案資料的時間,應視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情況,單位工程完工后,就應完成有關工程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隨后即可進行檔案資料移交與接收工作。
二、水利工程檔案管理的核心內容和管理措施
建設工程資料是工程建設從項目的提出、籌備、勘測、設計、施工到竣工投產等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圖紙、圖表、計算材料、聲像材料等各種形式的信息總和,簡稱為工程資料。主要包括工程準備階段資料、施工資料、監理資料和竣工驗收資料等。建設工程資料,是建設工程合法身份與合格質量的證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備文件,也是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維修、改建和擴建的原始依據。參建各方都負有收集、整理、簽署、核查工程資料的責任。為了保證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須重視工程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因此,我們應當規范工程資料的管理,將工程資料視為工程質量驗收的重要依據,甚至是工程質量的組成部分。
1、水利工程檔案的核心內容
1)工程準備階段資料:是指工程在立項、審批、征地、勘察、設計、招投標、開工審批及工程概預算等工程準備階段形成的資料,由建設單位提供。
2)施工資料:是指施工單位在工程具體施工過程中形成的資料,應由施工單位負責形成。主要包括單位工程整體管理與驗收資料、施工管理資料、施工技術資料、施工測量記錄、施工物資資料、施工記錄、施工試驗記錄、施工質量驗收記錄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應按規定將施工資料移交給建設單位。
3)監理資料:是指監理單位在工程設計、施工等監理過程中形成的資料,主要包括監理管理資料、監理工作記錄、竣工驗收資料和其它資料等。監理資料由監理單位負責完成,工程竣工后,監理單位應按規定將監理資料移交給建設單位。
4)竣工驗收資料:是指在工程項目竣工驗收活動中形成的資料。包括工程驗收總結、竣工驗收記錄、財務文件和聲像、縮微、電子檔案等。
2、工程資料的管理職責
1)工程資料的形成應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質量驗收標準、工程合同和設計文件等規定。
2)參建單位應將工程資料的形成和積累納入工程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
3)工程資料應隨工程進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規定進行移交。資料組卷與資料份數應符合規定。
4)工程資料應實行分級管理,由建設、監理、施工單位主管(技術)負責人組織本單位工程資料的全過程管理工作。建設過程中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審核工作應有專人負責,并按規定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
5)工程各參建單位應確保各自所形成的資料的真實、有效、完整和齊全。對工程資料進行涂改、偽造、隨意抽撤或損毀、丟失等現象,應按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水保檔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對策
1)沒有統一的水土保持檔案分類標準和編碼體系, 檔案資料調閱、調集或查詢困難, 檔案信息利用率低, 或大部分既有資料未歸檔、建檔。
2)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多頭管理現象普遍存在, 檔案資料分布散亂, 。
3)檔案管理人員匱乏 。
4)未實行專業化管理, 檔案資料保管或存儲的軟、硬件條件差, 檔案資料破損現象嚴重。
5)法制意識不強, 檔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視, 也無專項經費投入, 制約了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建設。
規范水土保持檔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設、水土保持決策科學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規范化建設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業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規范水土保持檔案管理的對策應建立水土保持檔案資料庫,進行統一檔案編碼和密級標準, 建立水土保持檔案管理體系,提高檔案法律意識, 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檔案管理制度,培養并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水土保持檔案管理隊伍。挖掘檔案資料潛力, 為水土保持及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三、總結
水利工程資料管理必須納入項目管理的程序中,資料員應參與生產過程,及時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對資料的管理監控。工程資料的收集必須與實際施工進度同步。對所提供的資料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不予結算工程款。按質量驗收記錄、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記錄、施工技術管理資料、工程安全功能檢驗資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檢查資料等劃分,同類資料按產生時間的先后排列。根據實際條件,配備必要的存放資料的箱柜存放資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規定移交、歸檔。按時移交給公司、建設單位和城建檔案部門。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51-02
一、前言
目前,我國基本進入大學即分專業,僅有少數幾所高校在試點進入大學后前兩年進行通識教育,第三年根據興趣選擇專業,國外的學者認為過早地選擇專業,不利于培養興趣,國內的學者也認為過分強調專業教育不利于跨學科研究,但現實的教育制度下高校分專業基本都很早,由于學生高中時只知道埋頭苦讀,對專業幾乎一無所知,甚至有的學生是因為專業名字好聽而選擇工程管理專業,因此進入大學以后,迫切想知道專業都學什么,專業學完了有什么用,考公務員工程管理專業可以嗎?未來的就業情況(這個是所有專業學生最關心的),專業的前景,考研都可以考什么學校,工程管理專業哪些高校比較好,甚至畢業后能賺多少錢……前幾天大學生職業規劃小組讓教師幫做一份問卷,有一道題:將來工作的一天是什么樣子的?大致的流程是什么?……從以上可以看出新生對于專業知識渴望,因此開設新生研討課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紀50年代末以哈佛大學為代表開創了本科教學領域的一個新課程―新生研討課,80年代在美國高校中迅速發展,2003年我國的清華大學率先引入新生研討課,新生研討課一般由大學知名教授專門為大一新生開設的小班專題討論課程,主要教學方式是小組方式與開課就某一專題共同開展研究,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小組討論,進行口頭辯論等,原則上全校不分專業,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盡管我國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后可以轉專業,但還是90%以上學生沒有轉專業,針對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現狀,新生研討課應以講授、啟發、課后討論形式比較合適,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大多科研任務重,投入本科教學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國高校可以考慮副教授、講師、或者由幾名教師分別講幾個專題,教師之間事先溝通好各自講的專題等方法,目前進入高校老師基本都是博士畢業,在專業的了解上足以滿足學生的要求[1,2]。
二、新生研討課內容探索
新生研討課沒有固定的教材,開課專題可以涉及任何學科及任何領域,這就必須要求教師應選擇合適的內容及專題進行討論。對于工程管理專業來說新生研討課應主要由兩部分內容。
(一)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前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時,居然擁有了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的最大失敗,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美國斯坦福大學也提出成功的公式為:
成功=20%IQ+40%EQ+40%SQ
IQ(智商);EQ(情商);SQ(高靈商: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否分辨是非、甄別真偽,那些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引,無法辨別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強,對他人的危害就越大)
21世紀最需要的七種人才(融會貫通者、創新與實踐結合者、跨領域的綜合人才、三商兼高者、溝通合作者、熱愛工作者、積極樂觀者)基本都反映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大學四年的生活應該怎么度過,規劃是很重要的,通過對一些大學通識功能的介紹以及關于你眼中大學、你理想中大學、你認為大學功能等環節的討論,給學生建議大學中值得借鑒的學習方法(目標明確做好四年的規劃、合理安排時間、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做好課堂筆記、多向老師合同學們請教、利用課余時間多去圖書館等),同時公布專業課教師的聯系方式,使學生盡早接觸專業教師,了解專業方向。現在的聯系方式較多,QQ、微信、微薄等,公布教師的聯系方式,學生可以在QQ群等上互動、專業討論、答疑解惑,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工程管理前沿分析
結合目前專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給學生已方向性的展望,最好以案例的形式生動展示專業的研究前景,由于大一學生對專業知識茫然,所以最好以圖片、視頻、白話形式講解,這樣不至于學生聽不懂,我認為目前工程管理前沿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當然不局限于以下方面,在每個方向討論中都要給予實際案例,讓同學們了解未來可以做什么,并給予啟發[3-5]。(1)復雜項目管理:以“上海中心”為例分析工程管理該管理什么,以討論的形式,基本上在討論中,學生們基本把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質量、進度、成本),加安全、環境、健康、風險等全部討論出來,從而引出工程管理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以及在大三的時候工程管理專業兩個方向即工程造價方向和項目管理方向,在這里可以進一步討論三大控制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2)項目融資模式:同樣配合案例教學,讓同學們討論,怎么樣在沒錢的情況下把工程完成,同學們基本上會考慮貸款、融資等模式,這里以中國第一個國家正式批準的BOT試點項目――廣西來賓電廠為例分析,大部分學生對于經濟都十分敢興趣,所以在這里可以引出未來的研究方向,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概算、預算、結算、決算等,簡單講解目前比較流行的EPC\BOT+EPC\PPP\BT等模式,同時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些風險會出現什么樣的風險。(3)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涵蓋了最小化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建筑使用者的健康水平、對開發商以及社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回報、對規劃以及開發過程的全壽命周期考慮。從以上幾個方面討論綠色建筑的內涵,同時簡單講解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我國的綠標,引出目前國際工程較多,從而引出英語的重要性,并以古代宋真宗年代皇宮建造為例,講解古代項目管理的特點。(4)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我國典型的BIM工程(上海中心)為例,講解BIM到里是什么,是否僅是一個工具,帶來了哪些傳統工程管理方面的變革,由于現在學生計算機水平較好,鼓勵學生學習軟件,由于學生專業課知識幾乎沒有,所以要用動畫或視頻方式展示BIM。(5)工程風險管理:以一個具體公路工程(國際工程)失敗的案例,討論為什么失敗,由于同學們目前沒有專業方面的知識,可以啟發同學們未來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罷,遇到事情存在風險應如何應對,通常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處理的,把生活中遇到的風險引申到工程項目,這樣把生活實際與工程聯系起來更容易理解,通過同學們的討論發言,基本討論出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應對措施。啟發同學們如何進行風險評價,未來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三、結語
通過新生研討課,使學生對大學的功能,什么樣才算是真正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有了新的理解,同時,通過工程管理專業前沿分析,讓同學們知道了未來學習什么,研究什么,有了方向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方B.新生研討課的教學實踐與課程實踐[D].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2]顧廣娟.安徽新華學院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
[3]黃愛華.新生研討課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4):58-60.
[4]張文雪,劉俊霞.新生研討課教學理念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11):139.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6-0017-02
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為創新性地解決航空公司服務管理工作中一些長期性的困難帶來了可能,具體表現在:第一方面,隨著行業、企業業務規范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公司服務管理體系(CSM)、服務首問責任制等逐漸走向深化,一線員工較難通過原有紙質手冊和PC端(個人電腦終端)實現大量關鍵信息的快速提取和準確查找,而微信公眾平臺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一種方案。第二方面,公司內現有的服務類業務通告大多需要及時傳遞,但服務隊伍的日益龐大,要依賴OA系統已很難實現及時性的需求,而微信公眾平臺在及時有效性上有前者無法企及的優勢。第三方面,隨著信息量的增大、人員的增多,面對面溝通的高覆蓋率難以實現,借助紙質報紙、雜志等傳統信息載體,已很難達到使服務理念與服務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而微信公眾平臺卻能達到信息傳播的高覆蓋。第四方面,由于公司一線員工工作性質所限,其作息時間彈性較大,業務培訓手段亟待豐富,碎片化培訓模式亟待引入,也客觀上要求下一步的培訓工作需借助移動互聯技術。第五方面,移動互聯技術為區域內服務系統的干部員工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全流程服務鏈條的打通。
1 微信公眾號的定位
公司服務微信公眾號是以公司服務系統工作人員為服務對象的,供其快速查找公司各級服務類政策規定、檢查通報、獎勵與典型案例,為其推送服務文化、理念、業務通告,提供服務類課程碎片化培訓,并實現跨部門溝通交流的微信移動互聯平臺。
具體來講,創建公司服務微信公眾平臺可滿足以下五方面需求:一是實現一線員工對服務類政策規定的快速查詢;二是實現服務類業務通告、檢查通報、獎勵及典型案例的快速推送;三是實現碎片化培訓模式;四是建立移動端溝通交流平臺;五是傳導正能量,培育服務理念,營造服務文化。
2 需求分析
通過需求調研和分析,分公司服務微信公眾號相關業務包括以下內容:
1)微信公眾號菜單包含公司層面,事業部層面,以及面向整個分公司的溝通交流平臺三個一級菜單,信息的權限分別對應運質部、相關事業部,以及整個分公司。
2)公司層面具體有五個菜單,分別為政策規定、航站業務、服務檢查獎懲、CSS通報、服務風險提示。
3)事業部層面具體也有五個菜單,分別為競聘信息、員工福利、信息公告、培訓、其它。
4)溝通交流平臺為四個菜單,公司產品、跨部門信息公告、公司新聞、員工留言板。
3 系統設計與實現
3.1 系統設計
由于公司需要將數據保存在我們的服務器上,所以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處理流程規范,需要在公司內網搭建相應的服務器,用于數據的管理和與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交互。需要實現如下相應的功能:一、和微信公眾號平臺服務器的接互,二、對數據、消息內容的、管理。
3.1.1 系統交互流程
用戶在微信客戶端中發送一條消息給公眾號后,消息首先發送到騰訊的微信平臺服務器上,然后微信平臺服務器再根據消息的接收人數據將相應的消息封裝為XML格式消息轉發到我們自己搭建的微信應用服務器上,微信應用服務器接收到消息后,經過對消息的解析,得到需要具體調用的操作以及相應的條件數據,根據這些信息到后臺的CMS系統中通過訪問數據庫表查找到具體的內容(根據CMS系統的特點,查找內容可以再細化為通過數據庫方式和API接口調用方式,為了快速實現相應功能,我們采用了直接訪問數據庫方式),獲取到相應內容后,應用服務器根據微信公眾號平臺接口規范,將獲取的內容封裝在XML格式的消息中發回給微信應用服務器,微信應用服務器再將返回的消息轉發到用戶的微信客戶端中,最終完成一個請求和響應的全部流程。
3.2 系統選擇
公司目前有一套使用Java開發,基于JBOSS服務器的B2C的微信公眾號開發運行環境,因此根據公司對IT系統發展的規劃,我們決定使用目前現有的開發運行環境來實現微信應用服務器。而后臺內容管理系統則選擇用開源的系統,并且與公司目前的開發環境所采用的技術保持一致,因此在常用的幾個開源內容管理系統中,選擇了JSPXCMS系統,該系統采用的SpringMVC框架與公司目前使用的技術框架基本一致,對后期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將更有利。
3.3 系統整合
因為項目工作安排,公司微信應用服務器的開發工作由另一項目組負責完成,而我們則負責后臺內容管理系統的開發,并與公司微信應用服務器對接聯調。通過對JSPXCMS系統的研究和學習,前期對JSPXCMS只在展現層做了部分修改以實現了對內容頁面在手機客戶端的支持,同時,通過對數據庫數據字典的學習和總結,實現JSPXCMS系統中欄目、內容和微信應用服務器的對接聯調。
3.3.1 展現層修改
因為JSPXCMS最初設計為在PC端瀏覽使用,所以在頁面展現上都是按照PC端大顯示器的模式來設計的,而我們的內容則將顯示在屏幕尺寸較小的手機或者平板客戶端上,所以第一步是要實現屏幕尺寸的自適應,通過在網上查閱頁面響應式設計的相關信息,在模版HTML文檔標簽中增加一行標簽:
maximum-scale=1.0, minimum-scale=1.0, user-scalable=no" />
上段代碼的意思是,讓viewport的寬度等于物理設備上的真實分辨率,不允許用戶縮放。接著再修改頁面CSS定義中關于頁面寬度的設置,從而實現了在手機以及平板客戶端的較好展示。在項目的實際修改過程中,根據手機設備的分辨率不同,我們采用了最低的320像素,以最快速和簡便的方法實現在不同手機上均有較好的顯示效果。
第二步則將原有系統中頁面上其他與實際需要展示在手機端的數據內容不相關的內容從頁面模版中去掉。由于手機端界面空間有限,因此我們只顯示和實際內容相關的文字,經過對首頁模版,欄目列表、文章內容頁面幾個模版的修改,去掉原PC端需要展示的側邊欄、滾動新聞、網站公告等欄目后,最終完全到達了在手機客戶端上較好的展示效果。
3.3.2 數據層和微信應用服務器的對接聯調
微信應用服務器需要從CMS內容管理系統中獲取用戶需要的內容和數據,就需要知道JSPXCMS內容管理系統中欄目和內容數據的結構是什么樣的,欄目和內容數據又是如何組織起來的,因此我們接著對JSPXCMS數據庫的結構進行了學習研究,通過系統的數據庫說明文檔中的數據字典說明以及實際庫中數據對比結合,明確了保存欄目和內容數據信息的表以及表結構,其中:
1) 欄目的主表為cms_node,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node_id","f_parent_id","f_info_model_id","f_number","f_name"
"45","1","2","notice","網站公告"
2)內容數據的主表為cms_info,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info_id","f_node_id","f_publish_date"
"130","76","2014-07-09 15:42:36"
3)內容詳細信息表為cms_info_detail,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info_id","f_title","f_meta_description"
"130","客艙測試","你所期待的“XX航好聲音”?....."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F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有關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也相當高。1998年天津師大教育學院對1782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平均為35.31%,有明顯問題的比例為16.72%。而筆者在從事班主任期間也深刻體會到許多學生在行為表現中成表現的種種異常如:好動、多話、厭學、打架等并不是單純的品行問題,而往往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一、了解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經過長期觀察,筆者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二)意志方面一般為憂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三)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問題中較為典型的一種,一般表現為:1.自私狹隘型,常為一點小事而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并且在很長時間內不能自解脫,甚至耿耿于懷;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這類人較為孤僻,不合群,做事憂柔寡斷,唯唯諾諾。
(四)青春期綜合癥。表現為:1.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學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抑稱為青春煩惱;2.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的問題等。
這些主要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盡管十分復雜,但由于中學生心理的可變性與可塑性、過渡性與動蕩性等特點,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確地引導、扶持、幫助和教育,這些學生所謂心理問題是能夠得以糾正與調整的。
二、對癥下藥,開展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相互溝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于教師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一,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恒心、毅力、對學習存在惰性,從而使他們智力因素受到極大束縛的特點,我開展了“學習為了什么”、“磨礪堅強的意志”等主題班會,幫助學生制定了不良學習習慣治療卡,制定了系列監督機制,并配合“學習競爭伙伴”、“進步之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在活動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起到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控制和強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習兩極分化的局面。
其二、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點,我又先后開展了“九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共同創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參與班級公約的撰寫與討論,讓學生與兄弟班開展辯論賽、拔河比賽、籃球賽等,在活動中,學生開始變得熱情,開始團結,開始互相關心幫助,整個班集體開始形式較強的凝聚力。
其三、筆談——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我發現,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個面談更加行之有效(特別對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筆者在開學伊始就讓每個學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數、內容不限,一周與我交流一次,剛開始學生并不習慣,東搬西湊或詞不達意,漸漸地,學生敢說悄悄話,知心話了,每次與他們的交流都是一種心靈的對話。
筆者曾經有這么一個女學生,成績優異,能力強,卻過于要強,要斤斤計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談到自己競選班長落選后頗多微辭的看法,我隨即也在交心本中寫了一封誠懇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這么寫的“一個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職位的高低,只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贏得真正的人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與年齡不相稱的衡量得失實在是最大的悲哀?!贝撕筮@個女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愛計較的毛病也收劍了不少。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耙詫W生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中心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價值取向,反映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是促進教育工作發展以及全面發展人的知識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作為培養高知識化人才的社會高校,要加強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開發關于學生教育的各方面人員的潛力,加強人才的思想文化素質以及未來的發展能力。并且避免陷入“以學生為本”管理理念的教育誤區,這種誤區就是“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是教育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和基礎,但并不是只完成教育工作的手段。進行高校管理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就要積極開發教師的個人潛力,為教師的教育工作發展積極提供平臺,改善教師的教育科研環境,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創新能力,遵循美國心理學家沙因的“復雜人假設”,根據個人的興趣和需求,為教師提供滿足個人心理的各方面需求。對于積極表現,敢于創新的并獨立思考和完成教學方法的教師群體,給予適當的教學獎勵,從而全方面奠定教師為學生服務的基礎,更加完善教師為學生服務的能力。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注,讓學生感覺到學校對于他們的深切關愛,要尊重學生,積極開拓學生的各方面潛力,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以及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健康的生活和學習。
二、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機制
創新管理高效理念是實施創新管理的基礎,而創新高校管理機制則是創新管理的重要方法。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套適合并且有效的高校管理機制。而這種管理機制要以為學生服務為中心,并且在基本上加強領導以及教師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因此,這種管理機制涉及高校領導管理機制,教師管理機制,當然也包括學生的自我管理機制。首先,加強領導的自身能力,就要加強管理隊伍的自我建設,提高領導等管理人員的素質。其次,要加強對教師的監督以及管理,加強教師的服務意識,使教師自覺的創新教學方法,并積極進行自我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素質,培養業務的預測性,以及工作的創造性,并使教師團隊之間能夠進行工作互補,制定相關的原則和法規,使教師有章可循。除了以上兩方面,要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就要保證投入資金運轉,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運行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還要加強學生管理的專業化,與學生的普遍特點以及教師群體的特質相結合,創新和完善學生管理體制,統籌學校管理,使各部門之間形成互補之勢,建立有效的管理中心,使管理工作有效進行。要注重對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優勢發揮,引進現代管理科技以及理念,加強現代科技管理體系的開發與應用,提高學生的管理效率。創新管理條例,使學生實現自我遵守與管理。
三、引進市場營銷體系運作
營銷理念主要是在市場當中運作與實現,然而隨著社會各方面市場化的逐漸實現,各高校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輸送高知識人才的知府名校,并且有利于對學生的各方面管理,就要使高校的管理工作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引進市場營銷理念,實行市場營銷機制,實現市場營銷體系的運作。要做到這些,首先就要建立符合自身的管理戰略,明確自身的高校定位,確定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以及在高校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這些方面的制定,來引進更多好的生源,進而加強對學生團隊的管理建設。明確自身的高校定位,就是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確定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是確定符合實際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短期、中期以及長期的發展目標。確定在高校市場中的競爭力,就是在未來市場中,隨著目標的逐漸實現,自身能否培養高知識人才的學生以及擁有優秀的生源。在引進市場營銷體系的過程中,也要體現營銷組合的四大要素,即產品、渠道、促銷以及價格。既自身高校能夠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教育以及環境;通過什么方法以及渠道進行工作管理;能否推出性價比更高的高校產品;學費是否適合實際情況等。相信通過高校管理工作與市場的相結合,使高校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管理工作的發展形勢,能夠有利于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進行。
四、結語
總之,要使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符合現代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就要在工作以及形式上進行全方面的創新研究。創新高校管理理念,實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創新高校管理機制,提高管理團隊的素質水平,從而有利于對學生隊伍的管理,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度,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建立市場營銷體系,并明確高校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確立自身未來的市場目標定位,從而引進更好的生源,推動學生的管理工作前行。通過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創新,為高校管理工作開創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二、我國城建檔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分析
城建檔案工作是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全局性工作。城建檔案工作與并貫穿了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在對城市建設發展的每一領域、每一環節進行記錄的同時,也行使著促成每一領域、每一環科學、規范、真實性操作的職責。這是它與建設發展中的其他環節如:規劃、拆遷、勘察、設計、施工、質監、安全、竣工驗收、權屬管理等最大不同之處。城建檔案包括了城市基礎、規劃審批、征地拆遷、建設管理、市政設施、水文地質、建設科研、風景園林、歷史名勝……可以說從宏觀到微觀兩方面來看,城建檔案都涵蓋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它不僅反映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整體水平,也能洞察到細節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現階段我國城建檔案管理工作的中的問題所在
3.1當前城建檔案管理隊伍在管理意識上略顯薄弱
3.11建筑施工單位對城建檔案的重視程度不足
要知道,城建檔案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而生,為城市管理而長。這是極其寶貴的歷史資料。城建檔案在形式上各種各樣,有文字、有圖表、有聲像等等,這對于豐富歷史文化是極其重要的。然而,現階段的的一些城市建設單位,認為城建檔案的提交只是一個形式,更有甚者直接忽視了城建檔案問題,錯報或者不報城建檔案。這對于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3.12現階段我國建城建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
當前,很多建筑單位的資料員都采取兼任制,而兼任資料員的人員往往都沒有經過專業的檔案管理工作培訓,這也是造成城建檔案管理工作難度加大的一大重要原因所在。更有甚者,一些施工單位的資料員由施工人員擔任,他們對檔案的建立和管理根本缺乏必要的了解和運作的經驗。這就造成我國城建檔案會出現,遺漏、丟失、錯誤的現象。
3.13相關領導部門也沒有足夠重視城建檔案的管理工作,缺乏職能督導作用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城建檔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是一個龐大的循環工作過程。它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和配合。各個部門之間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沒有這些兄弟部門的協作,單獨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部門是很難做好這項工作的。及時我國現已出臺了各種必要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這個系統的運作過程,但是由于這些工作過于瑣碎,以至于很多工作受到限制都流于表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收到行業花都和法規制約的工程項目,就像是電力、通信、地下管線這樣的工程。由于其的特殊重要地位,往往都不能做到及時收錄。
3.2我國城建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還不夠完善
在這里,筆者要著重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重復建設”問題。這現在已經成為了限制我國城建檔案數字化進程的一大瓶頸所在。“重復建設”其實說白了就是由于管理軟件開發的相互封閉性,這直接導致了相關軟件之間具有很差的通用性。這樣下去的結果只能為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阻礙和困難。同時,也為國家帶來了很大的財力浪費。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國城建檔案的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沒有做好統一的配裝軟件,而目前僅有指導和檢查業務的職能, 無力推動下級業務部門的事業發展。
四、關于城建檔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4.1完善新時期城建檔案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這里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內容。第一是要提升在職城建檔案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政治意識。我們可以這么理解,要樹木先樹人,城建檔案管理人員在新時代下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城建檔案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所在,是關乎一個優秀的工作人員順利成長的命脈所在。就目前來說,我們一定要完善對在職員工進行在思想和意識的指導。使其能夠團結協作,互相包容,緊密配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其的本職工作并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建檔案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第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時代在進步,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如何利用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在更高的完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大重要課題。作為時代的先驅者,城建檔案管理人員一定要具備多種必備知識。如:1、檔案管理知識;2、工程技術知識3、信息化技術知識、多媒體知識等等。第三,城建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要具備現代意識和創新精神。新世紀是信息快速傳遞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廣大在職人員一定要具備現代的信息管理觀念和管理意識。同時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努力開創適合城建檔案事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4.2加快城建檔案數字化進程的腳步
首先是要改善傳統的城建檔案保管方式。時代賦予了城建檔案管理工作新的使命和方法。眾所周知,城建檔案的載體的特殊性,我們在未來的實際工作工程當中一定要注意保衛城建檔案的設備安全和信息安全。舉個例子來說吧,就像是設備安全問題,在該設備制造和安裝應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對于自然災害和突發實踐的防護問題。而關于信息安全問題,則需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傳遞之間和載體轉換上的保密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網絡信息被盜取或是更改,應加大力度保障信息共享和保密以及邏輯處理問題。其次是要改變城建檔案利用方式。城建檔案信息網絡的成熟運用,為數字化城建檔案館提供了極好的網絡環境,也為開展城建檔案信息個性化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未來城建檔案利用服務的主要方式將不再是提供物理存在的實體,而是指引終端用戶通過網絡獲得存儲在檔案館庫的數字化信息。這是這種良性循環的工作狀態。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新形勢賦予了城建檔案管理工作新的使命,也為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后,如何進一步完善城建檔案管理工作,將我國城建檔案管理事業推入新的高峰是我們所要面對的一大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方愛榮.工程檔案質量的要求和監控[j].魅力中國,2010,(17):116-117.
[2] 張曼琴.城建竣工工程檔案逾期不交的問題與對策[j].檔案管理,2011,(3):89-89.
[3] 潘世萍.城建檔案館工程檔案管理及利用主體的權益分析[j].城建檔案,2007,(6):49-50.
[4] 戴金英.建設工程檔案管理要把握好”四個環節”[j].城建檔案,2010,(9):29-30.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盇問:為什么?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后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盇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p>
故事二:
為某企業經營者在跟一個朋友閑聊時抱怨說:“我的秘書安妮來了兩個月了,什么活都不干,卻整天跟我抱怨工資太低,吵著要走,煩死人了。我得給她點顏色看看?!迸笥颜f:“那就如她所愿——炒了她唄!”企業經營者說:“好,那我明天就讓她走。”“不!”朋友說“那太便宜她了,你應該明天就給她漲工資,翻倍,過一個星期之后再炒了她?!逼髽I經營者問:“為什么,既然要她走,為什么還要多給她一周的薪水,而且是雙倍的薪水?”朋友解釋說:“你現在讓她走,她只不過是失去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她馬上可以在就業市場上再找一份同樣薪水的工作。一周之后讓她走,她丟掉的可是一份她這輩子也找不到的高薪工作。你不是想報復她嗎?那就先給她加薪吧。”
一周之后,該企業經營者開始欣賞安妮的工作,盡管她拿了雙倍的工資。
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說,這兩則故事說明了同一個現象:每一個員工在企業工作都是不斷地在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他認為企業能夠提供滿足或超過他個人付出的收益,他才會安心地工作。但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完成工作,是否會在得到應有回報后付出相應的努力去工作,是很難判斷的,因此企業也常常面臨著決策的風險。它導致的結果就是員工和企業都無法完全地信任對方,因此就產生象囚徒困境一樣的博弈過程。如何創造機制讓員工能夠獲取應得報酬,或讓員工相信他能夠獲得應得報酬,從而努力地工作,是人力資源管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命題。
員工在衡量個人的收益與付出是否相符合的時候,有三個判斷標準:個人公平,內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個人公平是員工個人對自己能力發揮的評價和對公司所作貢獻的評價。每個員工對收入的評價都首先基于個人的能力,如果他認為它可以承擔主管的責任,但是目前他說處的位置是普通職員,那么他覺得不可能發揮他的全部才干,這時候,你即使給予基于該崗位的客觀的評價,并提供高于它目前所作貢獻的待遇,也難以讓他滿足。同時,員工還會比較個人的收入和公司的收入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他會評價因為它的工作給公司節約的錢、給公司創造的利潤,如果他認為它所承擔的責任遠大于個人的收益,會導致不滿,并阻礙業務的順利進行。這種情況在創業元老和比較容易區分個人貢獻的崗位中比較普遍,比如很多企業在經歷了初創期后的普遍矛盾就是,創業元老感覺不滿,因為他們雖然收益很大,但是無法與老板的收益相比較,這時候,他們就轉而維護和索取個人的利益,而將公司的利益置于一邊。
要保證個人公平,首先是量才而用,并為有才能者創造突穎而出的機會。海爾的人才觀是“賽馬不相馬”,說的并不是不需要量才而用,而是說不以領導對個人的評價作為競爭評價標準,而是以一套公正透明的人才選拔機制,用個人在工作中的實際績效作為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
要保證個人公平,還需要事先說明規則,建立制度的契約或心理的契約,目的是雙方都明白相互的權力和義務。重要且比較容易判斷其對公司貢獻的崗位宜采用業績導向的薪酬,常見的有銷售人員、市場人員以及獨立核算單位的負責人等。但是,對于創業團隊來說,建立一個比較清晰的制度契約往往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更需要一種心理的契約,創業領頭人的個人誠信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