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7:21: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對物流工程的認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近三年我國招生物流專業的高等學校數
專業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經濟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應鏈管理
物流系統分析
等等
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物流經濟
等等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日本的物流定義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近三年我國招生物流專業的高等學校數
專業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經濟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應鏈管理
物流系統分析
等等
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物流經濟
等等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日本的物流定義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近三年我國招生物流專業的高等學校數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日本的物流定義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這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br>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科學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日本的物流定義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作者簡介:趙剛(1965-),男,遼寧沈陽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育提高項目、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168-02
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建設,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結構總體框架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程建設是連接教育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重要紐帶,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細胞。實踐環節注重于所掌握知識的實際應用,通過應用實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為了達到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尤為重要。[1-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承擔物流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培養,所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物聯網概論”屬于學位專業基礎必修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促進實現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目標,急需建立“物聯網概論”課程教學相關實驗系統,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獨立從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統設計與優化的能力。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批物流工程技術人才,完善物流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更側重對實踐能力培養。物聯網技術為物流工程帶來巨大變革,數據感知與采集是物流工程智能決策的數據基礎,數據管理與集成是異構數據轉化為商務智能的信息條件。[4-5]本文主要介紹面向物流工程專業的“物聯網概論”課程中實驗教學系統的思考與探討。
一、物流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培養目標與“物聯網概論”課程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物流系統的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控制、經營和管理的工程技術領域。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物流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培養目標是從我國物流產業的實際出發,結合本校優勢,培養具有物流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富有創新意識,能獨立從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統設計,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流工程管理,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在專業建設中,“物聯網概論”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物流工程專業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物聯網的基本知識,掌握物聯網體系架構,深入了解物聯網核心技術,使學生具有在物流系統中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基本能力。其主要講授物聯網的基本原理及應用知識,包括物聯網的分類、物聯網體系架構、物聯網技術與物聯網工程設計等內容,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應具備以下方面的知識體系并普遍理解基礎內容,重點掌握應用技術:物聯網的三層體系結構、傳感與數據采集、通信與網絡技術、數據處理與挖掘、物聯網工程設計。
二、“物聯網概論”課程實驗系統建設
按照國家教育部對工程碩士的要求,在考察和培養工程碩士理論知識能力的前提下更側重對工程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物聯網技術為物流工程帶來巨大變革,數據感知與采集是物流工程智能決策的數據基礎,數據管理與集成是異構數據轉化為商務智能的信息條件。數據管理與集成及數據感知與采集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受到了學術與產業界的高度重視,已成為物流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關鍵性問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承擔物流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所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物聯網概論”屬于學位必修、專業基礎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促進實現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目標,急需完善相關教學課程體系并且建立該課程教學相關實驗系統。“物聯網概論”課程建立以演示為主、調動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小型物聯網系統十分必要,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獨立從事物流工程信息系統設計與優化的能力。
物聯網信息采集、加工是物聯網乃至物流工程中的重要知識內容,建設實驗系統所提供的科學研究與實踐平臺不僅可以讓研究生鞏固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物聯網的信息流的認識,提高實踐能力,而且將進一步增強學生社會競爭力。[6-7]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感知層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與通信,實現對物體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是互聯網基礎上的網絡,是“物物相連”的信息通信網絡。龐大復雜的前端傳感數據匯集后需要分類分析甚至綜合協同處理,作為物聯網三個重要的特征之一,信息系統強大的計算能力對前端數據進行挖掘、整理、分析、判斷并給出結論,本實驗系統是建立基于RFID的商品供應鏈智能管理系統的初步階段,其整體系統如圖1所示。
初步建成具有以下功能的小型物聯網實驗系統:以物流工程中庫存管理為基礎,利用RFID技術建立感知層,運用自適應網絡建立數據傳輸層,設計實現數據處理層業務實驗系統,重點發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優勢,從而進一步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對無線傳感器節點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安裝無線傳感器節點操作系統,配置無線組網,建立無線傳感器網絡采集數據;建立RFID工作場景,在完成對射頻標簽讀寫基礎上利用數據庫進行具體應用案例開發。
(1)模擬給每一庫位貼電子庫位標簽,在進行庫房管理作業時讀取該標簽信息,從而判定當前作業的位置是否正確。
(2)模擬為入庫物品貼上具有貨物標識的電子標簽,在實施庫房作業時讀取標簽編號用以核定作業物品是否正確。
(3)讀取出庫物品標簽,提高作業效率,降低錯誤率。
(4)為了節省運行成本,貨物出庫后可取下標簽,送到入庫處根據需要設計重復使用貨物標簽。
(5)架設具有模擬覆蓋整個倉庫作業區域的無線網絡,實現作業數據的實時傳輸。
(6)模擬作業車并安裝無線數據終端,作業者配置手持式無線數據終端,利用指令實現作業位置與作業貨物的準確性確認等功能。
(7)模擬自動導引車平臺并配置RFID識讀器、無線通信設備,實現周期性對庫房貨物的自動盤點并其結果傳輸給信息系統。
圍繞北京市物流產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為實現“物流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初步建成小型物聯網實驗系統,以物流工程中庫存管理為基礎,利用RFID技術建立感知層,運用自適應網絡建立數據傳輸層,設計實現數據處理層業務系統,重點發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優勢,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庫存管理信息系統,用以支撐研究生課程“物聯網概論”的教學與實踐,為學生提供“數據感知與采集”的科研與創新實踐平臺。借助所建設的小型實踐平臺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進一步接觸接近實際的數據感知與采集、數據管理與集成技術,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本文在介紹物流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總結了“物聯網概論”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分析物流工程與物聯網關系等方面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物聯網概論”實驗系統的建設目標、建設方案和建設內容。“物聯網概論”實驗系統的建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而且還將進一步增強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學生通過接觸到近于實際的數據感知與采集技術,提高其自身的技術素養與工程實踐能力。因此,本實驗系統的建立可以提供“物流工程”專業碩士相關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必將大力加快我校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實現,面對社會人才需求,培養優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滿足行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熊玲,劉芳,李忠.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93-96.
[2]溫靜,胡顯莉.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12):182-184.
[3]高芳.我國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效果的調查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4]柯強.物聯網專業課程建設探討[J].物聯網技術,2012,(1):80-81.
實驗室的建設思路是將“工業工程專業”同“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進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體現工業工程的系統性和現代工業信息化的發展。實驗室模擬生產制造企業布局,以工廠物流設施及裝配流水線為平臺模擬典型的生產運行流程,結合先進的物流理念,進行“模擬、綜合、設計”多層次的實驗研究工作。
1.1以“基礎IE理論為依托,IE理論體系為架構”的工業工程實驗設置思路
“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精益生產”等各門專業課根據工業工程專業總體培養目標,結合該課程本身知識點,圍繞統一的實驗對象開發實驗,體現課程間的聯系,從而突出IE的系統性,建立有效貫穿理論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1]。系統規劃和實驗設置要充分考慮IE的系統工程的特點,不僅對學生的基本技能進行訓練,更要注重訓練學生采用系統論的方法,綜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論知識來解決工業現場的實際問題;能夠合理調度工業現場的各種資源,使效益實現最大化。這就要求實驗系統不但能夠使學生對相應專業課程得到認知和訓練;更要求實驗系統能夠綜合貫穿IE理論體系,通過一個共同的實驗載體,將各項實驗聯系起來,形成有機整體,讓學生以面向現代工業制造、體現供應鏈流程的實驗系統為平臺,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實踐與管理作業。
實驗設置可劃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1)工程基礎認知層面
以工程實際為背景,提供工業化設備,并且保證設備中基本涵蓋工業領域正在得到廣泛應用的各種先進控制技術和正處于物流前沿領域的物流裝備,得以讓學生接觸實際的工業設備,且營造一個模擬離散型生產制造企業的實驗室環境[2],增加學生對工程實際的感性認識。
(2)基礎工業工程理論層面
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模型親自進行生產并分析,延續經典工業工程實驗如工作研究、時間測定、動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礎IE的知識和技能,樹立工業工程意識,為日后應用IE技術和方法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3)工程實際研究層面
使實驗體系能夠模擬企業的生產制造、供應,物流、質量管理、信息交換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部分綜合IE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接觸IE活動來增強“應用IE手段提高生產率和保證質量”的各項技能,從而使學生加深對IE課程體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工程分析、規劃、設計和方案優化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1.2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理念的宏觀企業及第三方物流實驗設置思路
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為反應敏捷(Agile)和能讓各方利益協調一致(Aligned)、適應性強(Adapta-ble)。對供應鏈進行綜合分析,應用供應鏈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庫存、降低成本、提升反應速度、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因此,物流實驗室的建設要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以物流業務流程為基礎,以先進的物流設備如立體庫、條碼、射頻、電子標簽為實現手段,搭建一個兼具前瞻性、實用性、開放性的現代物流綜合模擬實驗室[3]。實驗設置通過物流流程讓學生體驗現代物流的核心活動:訂單、倉儲配送、運輸、庫存控制、客戶服務等,達到讓學生體驗真實物流場景的效果,培養學生對復雜的物流系統進行設施規劃、設計、過程優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實際能力[4]。實驗設置可劃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1)了解體驗供應鏈的流程
學生可以通過系統模擬:從貨代/報關/檢驗/檢疫等進出口貨物的管理,以及貨物到達物流中心、通過入庫線進行貨物入庫操作、到原材料出庫送至裝配流水線加工、到成品入庫等一系列的供應鏈流程;還可進行成品出庫、終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倉儲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實驗,從而提高學生對物流綜合知識的理解,擴充感性認識,綜合培養學生庫存管理、生產物流方面的意識和理念。
(2)物流系統規劃與研究
結合理論知識和經典案例,鼓勵學生進行實際問題解決的實驗實踐活動,運用運籌學的知識進行庫存管理、資源優化配置和決策分析等,利用系統仿真軟件進行生產物流設施規劃方案的設計優化等,以加深對現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養自身的物流規劃執行能力[5]。
1.3建立適應“教學+科研+培訓”三層需求的綜合實驗室平臺
(1)工業工程及物流工程專業本科生基礎性教學實驗平臺
以“工業工程和物流專業”本科教學大綱和實驗教材為指導,進行基礎IE的“動作研究”、“標準工時”、“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實驗;更可作為“現代物流設施與規劃”、“自動化物流系統的設計與研究”、“物流裝備”等課程的配套實驗平臺,將典型的物流流程設計為實驗,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供應鏈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臺
實驗室的硬件設備靈活性強,且軟件的源代碼公開,可作為研究生進行相應課題的研究平臺[6]。如:可以通過修改“自動化物流系統終端任務執行軟件”的流程來重新規劃物流過程,以用來模擬宏觀物流系統的各個環節,包括供應商供貨、立體倉庫補貨、立體倉庫出貨、給超市終端配貨等一系列的供應鏈運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為“物流工程與管理”方向的培訓開放平臺
利用實驗室空閑時間,廣泛開展校外及社會物流人才的專業物流培訓,以達到最佳實驗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對實驗室維護資金形成有效的補充來源。
2實驗室的主要建設內容
實驗室的平面布局如圖1所示,全部硬件設備通過工業現場總線和計算機網絡互相連通。實驗系統具有良好的可重組性,基于ProfiBus-DP工業現場總線的I/O模塊的研發,使得流水線設備的任意組合得以實現,而基于開放式編程平臺的程序架構及ProfiBus-DP的專用通訊協議的定制,使得軟件修改相對容易,更易于滿足實驗系統要根據教學任務進行調整的需求。整體上可劃分為物流倉儲系統和生產工程系統。
2.1物流倉儲系統
硬件以自動化立體庫為中心,配置多種周邊輸送設備,包括輥筒式輸送線、倍速鏈輸送線、皮帶線及平移機等,還配備有AGV小車,電子標簽貨架,終端手持,自動標簽機等設備,并且模擬實際企業物流中心的布局特點和作業流程。
軟件包括倉庫信息管理系統(WMS)和輸送設備控制系統(WCS)。WMS用于實現管理自動化倉庫中心的庫存物料,管理出庫、入庫、盤點、揀選、補貨等任務的生成、執行和結束,管理有關的查詢及報表等。WCS用于處理來自WMS和自動化設備的信息,調度并控制自動化設備的動作,并提供設備運行的監控界面給操作人員。
2.2生產工程系統
硬件以裝配流水線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體機,攝像頭,RFID(射頻識別)讀卡器,光傳感器,電子卡尺,電子千分尺等,模擬小型企業的組裝車間;此外還配有小型數控機加單元和信息處理單元(配有12臺PC),分別模擬企業的制造車間和信息中心。軟件包括MES(制造執行系統),達寶易工業工程軟件,Witness生產與服務運作仿真系統,flexsim仿真系統等。基于現場總線技術的MES系統通過電子看板,RFID卡,傳感器,測量儀等設備采集實驗過程中的生產數據(如合格數,加工總數等),學生可根據采集數據進行在線質量監控,生產計劃調整等實驗。
3工業工程實驗平臺的建設
3.1工業工程綜合實驗平臺的構建
集成生產物流設備、柔性制造系統、生產信息管理軟件、實驗信息采集與分析工具等[7],考慮面向現代大制造、全過程[8],構建一個融合工業工程與物流工程、兼顧基礎IE與現代IE、為學生提供體驗供應鏈流程的綜合實驗平臺。實驗平臺結構圖如圖2,該平臺配置有三個模塊。
(1)基礎知識技能模塊
該模塊是整個實驗平臺的基礎模塊,為工業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適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與方法。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對象(提供兩類工藝不同的產品),延續經典的工藝程序分析、動作研究、工時評價、秒表測時、環境照明、環境噪聲、勞動強度等實驗,培養其基本的IE知識和技能,為下一實驗模塊奠定基礎。
(2)生產運行模塊
該模塊是實驗平臺的核心模塊,既鞏固第一模塊的知識技能,又為下一模塊做必要的準備。搭建接近生產制造企業的物理環境,模擬企業從訂單、采購、生產計劃、現場加工、檢驗、直到成品入庫整個生產運行過程,盡量再現生產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讓學生通過體驗供應鏈流程來聯系和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增強對工業工程綜合知識的理解。該模塊開設了ERP軟件熟悉、物料需求計劃、生產線平衡、生產線混流裝配、MES應用、在線質量追蹤、倉儲與分揀、牛鞭效應等綜合性實驗。
(3)數據分析研究模塊
經過前兩個實驗模塊的鍛煉,學生增強了對生產系統實際運行的理解,也應具有一定的應用IE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學生采用上一模塊的實驗數據進行生產物流追溯、過程能力分析、流水線仿真實驗,同時配以案例實踐活動,進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盤模擬,優化庫存、仿真建模優化設計生產物流設施和決策分析等綜合實踐活動。
3.2實驗平臺的特色
(1)創新性
實驗平臺以培養學生應用系統論的方法綜合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IE素質為目標,有效融合工業工程與物流工程,兼顧基礎IE與現代IE,涉及多學科的專業技術,不過分強調學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2)開放性
實驗平臺選用的基于PC和DSP運動器的開放性硬件平臺,硬件可拓展,軟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軟件采用模塊化及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源代碼開放,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重新設計開發控制軟件。
(3)先進性
實驗平臺使用了主流的運動控制技術、交流伺服技術、現場總線等技術,與同類設備相比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4)實踐性
建筑產品的個體性和差異性、建筑地點的固定性、建筑體形龐大及生產周期長等特點決定了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復雜性,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尋求盡可能多的途徑通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來提高企業利潤。建筑企業作為生產性企業,材料費用在其成本構成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因而如何更高效的降低材料費用就成為建筑行業控制成本、提高利潤的關鍵所在。
建筑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建筑企業材料采購的大量性、高額性及周期性,在企業材料成本中,材料的物流費用占材料總價的比例高達11%。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指出物流是繼節約物質資源和降低勞動消耗之后企業獲取利潤的第三利潤源[1]。該理論的提出使眾多行業認識到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已成為企業追求更豐厚利潤的有效途徑。建筑行業也日益認識到降低材料物流費用的重要性。
1 建筑工程材料
在建筑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材料的耗用量大、品種豐富、價值昂貴,一般材料費用占工程總造價的60%~70%[1],而材料的采購運輸等物流費用是材料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筑企業需要根據材料在工程中的用量、使用周期及使用要求將工程材料進行種類劃分,以方便材料管理及成本控制。本文按照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用途、用量及使用周期可將工程材料分為直接性材料、輔材料及周轉性材料[2]。
建筑工程材料一般需經過采購、包裝、運輸、倉儲、裝卸搬運等幾個環節才能最終用于工程建設,魚刺對應,材料的價格構成包括材料原價、供銷部門手續費、材料包裝費和回收價值、材料運輸費、材料場外運輸合理損耗費用及材料采購及保管費[3]。本文重點研究施工單位自購材料情況下的建筑工程材料的物流成本降低,其價格計算公式如下:材料單價=(材料原價+供銷部門手續費+材料包裝費+材料運輸費)×(1+場外運輸損耗率)×(1+采購及保管費率)-包裝品回收價值。
2 工程材料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是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包裝、搬運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與信息處理等方面各個活動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2]。建筑企業在工程建設期間使用的各種材料必然會發生各種物流費用,從采購、運輸、倉儲到保管,甚至材料在場內的二次搬運都可歸為材料的物流成本。
在構成工程材料的費用中可歸屬為物流成本的有材料包裝費和回收價值、材料運輸費、材料場外運輸合理損耗費用、材料采購及保管費等。從生產工藝流程來看,可將建筑活動中的物流過程分為供應物流和現場物流兩類。供應物流是將施工材料從供應地運送到施工現場或施工倉庫的費用;現場物流是材料在場內運輸加工、材料從施工倉庫到施工現場的二次搬運等費用。
傳統的建筑企業工程造價核算制度是將其物流成本計入材料價格中作為總體核算,受其影響建筑企業并未對工程材料物流成本進行單獨核算,這對企業的材料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也極為不利。目前,我國建筑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不重視材料供應計劃的編制。在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過程中,許多企業都將重點放在工期進度控制上,而對材料供應的計劃量僅作粗略計算,使得材料采購量與實際需求量不符;其次,為如期完成工程建設,許多企業采用的材料安全庫存標準過高,導致材料積壓,從而增加材料的保管費用;第三,許多企業為降低工程管理成本疏于對材料的現場管理,施工現場材料丟失、浪費等現象嚴重,造成更大的費用損失;第四,多數建筑企業的項目成本核算體系不夠完善,材料的物流成本核算難以進行,使材料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關鍵詞:
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0013003
1 引言
物流工程是以工學學科為理論基礎,涉及機械、電子、信息、交通運輸等學科,并融入經濟學科和管理學思想,交叉邊緣學科特征明顯,具有突出的應用性、實踐性、工程性等特點。因此,從事物流工程專業學生的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工程應用技能。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項目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的理論、技術與經驗。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將教育過程放到工程領域的具體情境中,通過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團隊設計和創新實踐訓練,培養專業基礎扎實、職業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高水平人才。
2012年,我校應用CDIO理念,堅持“強化基礎、保證主干、精簡必需、突出實踐”的原則,對物流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科學的規劃,突出構建了培養物流工程創新能力技術人才所需的非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2 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與理論教學相比,實踐教學能夠把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專業教學的整體效果。但我校物流工程專業是新專業,設置時間不長,對實踐教學體系一直在探索。目前實踐教學主要存在的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高校本科教學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在教學方法上,常常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雖然工科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但是在走上工作崗位時,通常還要經過1~2年的培訓,才能夠真正發揮工程師的作用,這樣,很大程度會削弱本科應屆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
(2)實踐教學資源。
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物流工程專業是新興專業,實驗室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實驗室的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加上學校都集中力量抓精品專業、精品課程的建設,對新專業的投入相對不足,也造成了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
(3)實踐教學內容創新性。
物流工程是交叉學科,涵蓋面非常廣泛。在我國,物流工程專業在不同的高校辦學背景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實踐教學的體系和內容也有很大的差別,缺少對口的實踐教學指導。由于長期以來,高校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被放在了次要位置,造成教師對實踐教學內容缺乏研究,實踐教學指導教材簡單或匱乏,實踐過程流于形式,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達不到實踐教學預期的效果。
(4)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
目前對于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主要通過實踐報告以及遵守紀律情況等,考核形式單一,不能反映學生實踐效果。對于指導老師的實踐教學工作量的考核不能真實反映老師的實際付出,造成老師對實踐環節的教學熱情不高,研究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以CDIO工程教育為理念,以現代社會大工程為背景,以貼近工程實際的實踐訓練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來構建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 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根據教育部物流教指委的指導意見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從提高物流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綜合素質,增強其在社會上就業競爭力出發,我們制定了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案設計、實踐操作以及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研究能力為實踐教學目標。因此,從非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這兩大方面來構建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1 非專業實踐能力CDIO教學體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DIO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嶄新思路。結合我校面向中國東盟貿易區物流工程綜合人才需求的特點,以增強本科生非專業素質教育,提升其就業競爭能力為出發點,從職業發展、創新創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構建物流工程非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學體系。
(1)職業發展。
職業發展體系必須建立在社會主義德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樹立全程化的職業發展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在CDIO設計中,教師主體是C,學生主體是DIO。教師要科學構思學生職業發展的幾條主線和職業發展的本質。然后,讓學生按照規劃的路線,了解到職業發展中要充分理解開設課程以及學習知識的真正意義所在。物流工程職業發展教育從行業認知見習開始,形成學生的初步技能和感性認識。在低年級學生入學教育階段,通過實驗室參觀、專業介紹或項目展示等內容,讓學生認識倉庫、中轉場站、港口等物流節點基礎設施;認識物流貨架、包裝機械、包括叉車、牽引車等搬運裝卸設備、包括托盤、集裝袋、集裝箱等集裝化設備;認識現代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隨著學習的深入,安排學生做一些物流方面專題性的市場調研,了解物流工程的邏輯和業務本質以及物流企業的業務來源等。學生入學后,以個性化輔導為核心,通過職業指導團隊,引導、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確立人生發展目標,有效調動學生渴望成才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積極進取、參與競爭的內在動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知識、能力、素質的儲備。
(2)創新創業能力。
以提升就業能力為核心,把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樹立全方位的創業意識教育和創業能力培養理念,以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重在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設定創新實踐學分,鼓勵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設計大賽、創業設計大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為學生提供實戰訓練,加強學生主動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
(3)社會實踐能力。
堅持以拓展職業能力為重心,寓能力提高于社會實踐活動之中。設立社會實踐學分作為畢業的必修學分,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畢業就業工作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社會實踐形式主要包括公益勞動、暑期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與企業建立聯合培養物流工程技術人才的實習基地等,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場所和環境,密切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帶動了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發展。
3.2 專業實踐能力CDIO教學體系
作為地方性的211本科院校,我們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從事物流系統設計、決策、管理、運營以及物流工程領域科研等工作的能力。充分汲取CDIO的“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注重讓學生參與項目的構思、方案設計、項目制作與實施運行等全生命周期的運行。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面對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以解決問題為驅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注重知識與能力的關聯,不斷的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以CDIO項目作為實踐課程體系的主線,通過項目制的方式,設置四級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一級項目設為畢業設計項目、二級項目設為專業科研實踐情景化項目、三級項目設為課程設計項目、四級項目設為學期課程項目。每一級項目內容包括基礎層、提高層、綜合創新層。各個級別之間通過項目的“設計-實施”,鞏固、運用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突出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基于問題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后以一級項目為綜合訓練,使學生的硬技能與軟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學期課程實驗項目。
學期課程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根據專業核心課程內容的先后順序及相互間的銜接關系來確定學期項目的安排。在學期課程項目教學中,以學生文本,重視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突出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學期項目設置了“基礎層、提高層、綜合創新層”的層次化實踐教學架構,基礎層項目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機械設計、程序設計、微機原理、控制工程技術、數據庫等課程實驗項目;提高層項目包括物流工程技術、機電傳動控制、配送中心技術、物流運輸技術、物流信息技術、倉儲自動化設備等課程實驗項目;綜合創新層項目包括物流系統規劃、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供應鏈管理、企業物流實施、ERP應用、采購與庫存實務等課程實驗項目。目的是使實踐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延伸,加深學生對相應理論的理解。
(2)課程設計實踐項目。
課程設計實踐項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設計專業技能。從第四學期到第七學期,根據核心課程學習的逐步展開,結合理論課程學習內容,每一個課程設計項目針對某一個實際物流問題,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為期一周的課程項目設計實踐。學生以設計具體任務為核心,分工合作,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計算和設計,得出項目的總體解決方案,最后通過導師組的答辯,提交合格的課程設計說明書,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主要設計項目包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數據庫課程設計、動態網絡開發課程設計、物流工程技術課程設計、配送中心課程設計、運輸調度課程設計、倉儲自動化課程設計、物流信息系統課程設計、行業物流供應鏈設計、生產企業物流系統仿真課程設計等。可以使學生在機械基礎設計、物流設備選用、物流系統規劃、物流應用軟件開發、物流系統控制等方面得到較好的鍛煉。課程設計實踐項目旨在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設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組織能力。
(3)科研實踐項目。
科研實踐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和綜合專業技能。根據物流信息化、物流自動化、物流規劃和物流經營與管理四個層面來創設問題學習情境,實行導師制來完成。在改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構思(Conceive)問題空間(如創設問題情境),設計一定的初始狀態、目標狀態、認知操作。在第五學期,通過項目的前期調研,以項目申報書的形式提交合理的項目構思報告;在第六學期,學生根據項目構思報告的要求,對項目進行方案設計(Design)、計算等,提交合理的設計和解決方案;第七學期,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工程項目內容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或者通過仿真來完成,形成項目實施報告,通過導師組的答辯通過后,提交項目實施報告,獲得相應的畢業學分。學生在該環節的教與學中,從科研實踐的要求實際參與了工程項目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真正發揮自己的所學知識及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感受獲得成就的快樂。學生在每個典型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時,按照完整科研工作過程進行訓練,通過系統化項目的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素養和綜合創新能力。
(4)畢業設計項目。
畢業設計是工科學生完成學業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師根據學科的發展和物流工程的應用給出畢業設計題目,力求做到真題真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題目。在學生一人一題的原則下,以雙向選擇方式決定師生的指導關系。在畢業設計項目實施過程中,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給出具體的設計任務書。學生根據任務書撰寫并提交開題報告,獲得審核通過后,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開展畢業設計課題的研究,最后通過導師組的答辯,方可獲得相應的畢業學分。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使學生的硬技能與軟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具備從事物流系統設計、決策、管理、運營以及物流工程領域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4 實踐教學實施的保障措施
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既需要配備相應的硬件,又需要必要的軟件支持,更需要不斷探索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模式和實現措施。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內容。
加強非專業實踐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及時跟蹤和引進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成果,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從制度上完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和效果。
(2)建立職業指導團隊。
建立以職業咨詢和專業教師為主的職業指導團隊,引導、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有組織、有計劃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保證非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
(3)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評價機制。
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規范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建立多角度學業評價機制。實踐教學可以采用課題研究、實際操作、撰寫論文、提交設計方案、現場答辯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形成多角度的學業評價機制。
(4)提高師資隊伍培訓。
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對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培訓,提高老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出臺激勵措施,使老師的實踐教學工作量考核真實反映老師的實際付出,同時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實踐教學并加強實踐教學的研究,保證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
5 結語
作為培養物流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本科院校,必須緊跟技術發展和行業需求,更新教學理念,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推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創新實踐教學內容,才能有層次、有計劃、目標明確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完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是保障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孫衛華,王成林.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物流技術,2009,28(3):4042.
[2]馬樂,李楠,張瑩瑩,鄭璐,陳玲.物流工程專業研究型教學體系建設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0):309311.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8(5):1619.
[4]孫慧.物流工程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物流科技,2010,(1):141142.
(一)我國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發展歷程及其基本情況
我國最早的物流教育起源于1930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系開辦的材料管理專業[1]。1993年以前,我國還沒有以“物流”命名的物流專業,只有部分屬傳統物流概念的物流類專業,如倉儲運輸管理、鐵路運輸、交通運輸管理工程、包裝工程等相關概念的物資管理專業。1993~1997年,現代物流教育開始起步。1993年根據當年國家教委新修訂的大學本科專業目錄,將“倉儲、運輸管理”等專業改為“物流管理”專業,由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工商大學首先招收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隨后北京科技大學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繼而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工程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等開辦物流管理專業或專業方向,培養本科、碩士或博士生。1998年教育部大規模修訂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根據高等學校拓寬專業面的要求,將新設立5年的“物流管理”專業取消,并入“市場營銷”專業,專業調整大大抑制了物流教育的發展[2]。
直到2001年中國入世,隨著經濟全球化,物流業作為新型服務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企業以及國外發達國家投資者引起了廣泛關注。2001年8月,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召集下,教育部恢復了“物流管理”專業,并于當年批準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目錄外專業開始招生。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北方交通大學等7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2003年增加到47所。2001~2010年全國開設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大學數及近年該專業的招生畢業情況(見表1、表2)[3,4]。
(二)我國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學科特點
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管理學科為理論基礎,經濟、管理、工學學科相互滲透,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具有較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堅實的外語、數學、計算機基礎,扎實的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科學及相關學科理論基礎,熟悉物流管理相關法規,掌握系統的供應鏈及物流管理理論知識,能夠從事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業務運作的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專業的主干學科是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相關學科為經濟學、管理學、交通運輸等,其學科理論基礎為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運籌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等。
二經管類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
構建以經濟管理為學科背景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以下簡稱為“物流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明確所培養的學生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要求。本文根據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態勢和當今企業和市場的實際需求,提出物流人才應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物流運作能力。根據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人才應熟悉掌握采購、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業務環節,了解現代物流設備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進行實際操作,這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能力。作為物流人才,必須初步具備企業物流系統改造與再設計能力,具備區域物流園區(中心)規劃與設計能力,并具備一定的物流信息系統開發與設計及物流系統綜合評價能力等。
(3)物流項目組織及管理能力。對于中小型的物流項目能夠對其進行組織與管理,對遇到的問題能夠給出解決的途徑和方案。所以物流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還應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協調能力與技巧[5]。
(4)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物流的發展的核心支撐平臺。因此,現代物流人才不僅要全面熟悉物流的主要信息技術,也應具備一定的數據挖掘與物流系統優化決策能力[5]。
(5)國際物流運作能力。隨著全球制造鏈和供應鏈管理的興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國家之間、洲際之間的原材料與產品的流通越來越發達,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國際物流市場。因此,現代物流人才不僅要了解進出口貿易專業技能,也應具備如保稅倉庫經營、商品檢驗等國際物流技能,并熟悉各國有關的通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及各國的物流環境。此外,現代物流人才應掌握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預算、核算和控制,對企業外部的各種物流費用要能夠判斷其合理性,并能夠對有限資金進行優化配置。
總之,在基本能力結構上,應具備一定的獲取知識的能力、一定的應用知識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在專業知識要求上,應具備一定的工具性知識、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一定的自科知識及扎實的經濟管理學科、統計運籌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系統掌握供應鏈及物流管理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熟悉供應鏈物流系統規劃、物流業務運作及組織管理,掌握從事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業務運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與方法,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掌握國內外物流發展狀況及趨勢,了解國內外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和物流企業的基本物流運作模式。
三經管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分析
(一)目前我國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尚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在整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安排上,有些學校借用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在其基礎上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進行適當修改;有些學校為應付專業申報,不顧實際需要勉強將一些課程湊合在一起,在沒有專業教師的情況下不顧課程整體性任意增刪課程,沒有嚴謹的分析和論證。
(2)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物流管理人才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能。我國的物流教育現在比較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而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顯得較為薄弱。未來物流人才必須要突出綜合素質,具體體現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實用性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3)專業學科缺乏引導性。引導型學科可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師資盡量由長期從事物流管理、運輸業等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來擔任。通過引導型學科的學習可以提早的告訴學生學習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本專業的理解。
(4)物流教育缺乏數量性。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特別是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使物流活動同數量化分析方法結合得十分緊密,物流業務管理和綜合評價都離不開數據分析,物流管理系統也是建立在極其準確的數據基礎之上的。因此,未來的物流教育要強化定量分析,加強學生數理知識的培養[6]。
(二)經管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經管類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大體分成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及大類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四大塊。其中,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理論、思想品德、外語、體育、軍事訓練及計算機基礎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等課程;學科及大類基礎課程包括數學、經濟學、管理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流學、供應鏈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物流系統分析、倉儲運輸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國際物流、物流工程、物流經濟學等課程;專業課程,主要體現該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具體包括物流戰略與管理、物流系統論、物流網絡規劃、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采購管理、運輸管理、集裝箱與多式聯運、運輸經濟地理、庫存控制與倉儲管理、企業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在實踐教學上,物流管理專業包括實踐教學課程、實踐環節或實踐性教學活動,如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建議各高校選開物流管理綜合模擬、物流管理課程設計、供應鏈管理系統、ERP系統模擬實驗、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
四經管類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思
從目前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需求情況來看,有絕大部分企業認為目前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理論基礎扎實,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學生對專業知識重要性的認識與企業的需要既有相同點同時又有較大的偏差。如學生認為裝卸和包裝的相關知識不重要,而這些操作恰好是配送、倉儲與存儲及采購等的重要環節與基礎,企業也比較注重這一物流環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企業對于制約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不高是物流發展瓶頸”的比例相對較高,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企業對相關物流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對經管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如下構思。
第一,將“物流管理”專業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方向延伸。即重視物流過程的實現技術與裝備,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倉儲,定位,檢測,企業信息化及其信息處理等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