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7:20: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發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折與改變。但是在絕大多數初中課堂中,思想品德教學模式仍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課得不到重視
雖然思想品德課是初中教材中的必修課,但在目前以高考、升學為主要任務的學校教學中仍是以三大主科為奮斗的目標,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就成為走走形式,在加之開卷考的形式,也使學生忽視了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知識性,從而完全忽略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授與培養,甚至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室形同虛設,這也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心里問題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有些學校為了能夠提高升學率,而將思想品德課占用,使學生們得不到系統全面的心理健康培養。以至于學生在升學等多重的壓力下產生極大的心理問題。
2、課堂教學氣氛死板
課堂教學死板是影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學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諸多老師都認為,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氣氛過于活躍,會使學生失去自控性,從而使課堂紀律混亂。另外,某些老師也認為,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采用輕松活潑的教學模式,就會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對老師進行課堂紀律的約束是十分不利的。從上述調查中可以看出,老師在課堂中的死板教學模式也是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失去興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都是十分關鍵的。可以說,每個人的意志品質、性格個性、道德禮儀、人生理想,求知興趣等都會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獲得熏陶與啟迪。
1、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國教學體制的改革,使學生們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尤其是初中學生課業繁重、快節奏的生活信息、以及社會中出現了許多非正能量甚至充斥血腥暴力的書刊讀物圖片視頻等,容易使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產生偏差,出現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產生對社會和現實的不滿,造成內心的扭曲和陰影。讓他們或多或少地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疑難和困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們解惑生活中所帶來的心理及精神上的困惑,也能夠緩解學習中過多壓力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同時對一些惡性傳播的書籍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另外,品德課中所傳授的知識總與社會現實存在著一些差異,也容易使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所授的書本知識產生懷疑態度,甚至反感。這也更需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夠能夠教會學生們分析和判斷,有選擇性地探尋知識點,吸收有利于自身的社會正能量。從而為初中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及培養學主們內心的平靜與寧靜。
2、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我國在改革發展中一直強化培養學生多元化的發展目標,思想品德課中所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如:情緒控制、自我發掘、樹立自信、增強意志等,這些心理健康內容對學生們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同時學生們也可以通過思想品德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養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助于學生們今后的健康發展。
針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首先,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由學生,強調“翻轉課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做為一種培養學生們人格品性的重要學科,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要由學生自主探尋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們憑借自已的力量感悟出思想品德課中的內涵,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達到目的。
其次,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為了緩解學生們的壓力以及學生們精神緊張的情緒等。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輕松活波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的緊張情緒及負面情緒得到完全的釋放。同時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作風,在課堂教學中用語言、行為拉近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只有真正走入學生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學生們真正的心理問題,也才能使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
1 針對病人不同心態有的放矢實施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取得病人的信任,共同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
由于患者主觀感受疾病的危害越高時,采取遵醫行為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護士要了解患者對高血壓病的態度和信念,清楚患者的想法和影響病人治療的因素,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充分認識到治療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遵醫服藥的重要性,調動患者自身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依從性。
1.1 我行我素、滿不在乎型。存在此種想法的病人多數年紀較輕,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左右,平素身體健康,癥狀較輕微,不影響生活娛樂。認為醫護人員是危言聳聽,夸大其詞,對服藥控制血壓及疾病發展沒有充分的認識,此種病人潛在的危險更大,極易發生心、腦、腎等多種臟器的并發癥。對這種病人要講解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及對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的足夠重視。年輕病人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好,可以向他們詳細講解心臟血管的解剖生理在身體中的重要作用,使病人迅速改變觀念,主動接受治療。
1.2 自暴自棄、精神頹廢型。平素身體健康的人,一旦發現自己得了這種終身性疾病,認為自己的一生沒指望了,整天唉聲嘆氣,郁郁寡歡,對治療預防不積極。此時要提醒他們對父母,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并介紹病愈病例,鼓勵他們互相交流感受,使他們對治療、預后充滿信心。
1.3 焦慮恐懼型。病人過于注意自身疾病,感到自己患了不治之癥,每天小心翼翼,這類病人多數在四十五歲左右,身兼多重角色,思想負擔重,顧慮重重。對這類病人,首先要做好親屬的思想工作,請他們積極配合,共同關心開導病人,使他們感受到溫暖與被尊重,介紹經過按時服藥、適量運動、飲食控制等積極治療后癥狀消失,血壓控制理想的病人,通過真實病例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1.4 工作狂型。這類病人多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的身體滿不在乎,即使出現癥狀也不休息,經常忘記吃藥。對這類病人要指導親屬督促其吃藥、休息,反復講解,實例舉證,只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可以更多更好的工作。這些病人多數在領導崗位,要注意教育方式、語氣、態度等,做到既達到教育目的又提高護理滿意度。
2 根據患者生活情況和個性化的原則,尋求對患者最佳的藥物和劑量,醫護合作,共同加強用藥指導
中青年患者大都有一定的醫學保健知識,在服藥過程中常自我診斷,當情況好轉時就擅自停藥或減少劑量,這樣會大大影響治療效果,有時甚至會增加抗藥性或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故醫護人員應通俗、簡明、肯定的說明各個藥物的服用時間、用法、用量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藥物的停止時間等,要告知患者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多數靠藥物維持,且多需終生服藥,在無檢測血壓的情況下,切勿擅自停止治療,以免發生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
3 豐富健康教育內容,使病人樂于接受。
高血壓患者要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生氣,激動和過于勞累。做好健康教育,要同時調動患者家屬的積極參與,使患者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正確理解治療方案,打消顧慮,并取得家屬配合,支持和監督患者依存性接受治療,同時要告知患者和家屬不能隨意聽信廣告、宣傳和一些所謂新藥,避免服藥后產生不良影響,同時要指導患者合理的飲食、生活起居和各種功能訓練,幫患者謹遵醫囑規范性用藥,達到各種藥物治療的最佳時限,保證院外中青年患者的用藥安全。
4 全程教育模式
由于高血壓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甚至終身過程,健康教育要延續到病人的生命全過程。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患者入院時要幫助患者熟悉環境,穩定情緒,是他們有安全感、信任感,從而建立平等、朋友般的護患關系,并留下病人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為預防聯系不到病人,還要留下聯系人的詳細地址、電話,出院時給予詳細的書面指導,出院后定期電話指導,必要時家訪,可定于出院后一,三,六個月,以后每半年一次,解答患者出院后出現的問題,定期詢問服藥和血壓控制的情況。這樣不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也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擴大了醫院的知名度。
服藥依從性是評價患者是否按照醫囑進行治療的一項重要指標,它的高低直接影響高血壓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2]因此,加強醫護人員對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認識和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臨床工作中護士不應過分強調患者如何去做,而應重視通過醫患、護患之間的互動關系調動病人的主動性,最終提高患者的血壓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總之,通過對出院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的分析,并針對性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服藥的依存性,從而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08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教法已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有領悟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掌握新教學技能,才能擔負起增進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隨著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正處于身心發展的中學生,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使部分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不僅事關學校,而且事關家庭、社會。我們只有把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調動、聯合起來,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偠灾?,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課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進和維護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師值得冷靜深刻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從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不僅僅要完成“老師”的任務,更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及時更新教學思想,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一)更新教學理念
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師應從改變教學觀和改變評價觀兩個方面更新教學理念。第一,改變教學觀。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以及參與到活動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引導學生。第二,改變評價觀,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對復雜的社會現象還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覺地主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以及教學中,耐心、正確并全面評價學生的進步,對于每個學生的質疑,必須耐心的教導,決不能埋怨或者責備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
在學校,教師的言談舉止無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優化自身心理素質的要求。若教師經常悶悶不樂,使學生緊張、情緒易波動、沒有熱情,甚至先入為主地對學生抱有明顯的偏見,這對學生無疑是一場災難。所以,教師為了在學生的個性發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響,以保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先培養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以“愛”作為教學的基礎,要對學生有耐心,以公正無私、民主、體諒人的態度對待學生,善于利用表揚的方法。甚至應每天檢查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令人有愉悅感,讓學生一聽到鈴聲就有“盼”的感覺,讓學生對教師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情感交流呈現了積極的狀態,才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不斷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
(三)善于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不少初中生自信心較差,主要體現在有的學生由于自己的學習成績差,就自認為自己不行,產生自卑感。這樣的觀念十分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善于引導學生,并讓他們在參加平時的課堂活動中建立自信心的要求。比如,在平時的一些班級活動中,老師均不參加,讓學生自己組織各個環節。長期這樣下去,每位學生的潛能都會得到發揮,學生也會逐漸充滿信心。這也要求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只參與不參加,并在教育過程中善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自我承受能力。這樣學生會越做越好,自信心理也會不斷增強。另外,教師也應與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關系。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精神要求教師正視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落實到所有教育活動中去。這也是新課程實施的一項基礎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這就進一步促使教師在對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作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行為規范并形成相應的態度和情感外,還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善于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更要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之中,與學生建立真正的友誼,以適應新時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課評價標準的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03).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在內部環境,個人對此懷有良好的安全感,在外部環境,能夠憑借社會認可的方式有效適應。在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就心理健康而言,尚未達到心理健康所設定的標準,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及完善的辨別能力,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鑒于這一實際情況,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位。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處于個人人生發展和成長的重要而又特別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初中生的心理認知逐步走向成熟,心理發育速度增快,開啟了向幼稚邁向成熟的征程。在這一成長階段,初中生極易出現矛盾的心理狀態,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學生適當的輔導和幫助,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效避免負面心理對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開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涵蓋了多方面內容,不單純指心理引導,對于身體健康也具有積極作用。學生的人格在初中階段初步形成,尚處于初始階段,對于未來發展,擁有自身看法及見解,通過采取科學適宜的心理健康引導,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達不到相應標準,則可能導致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當今時代已邁入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信息資訊呈爆炸性的增長態勢,而信息資訊的質量良莠不齊,其中夾雜著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信息要素。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辨別及篩選能力,負面新聞或不良信息可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受學校教育的影響??v觀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相關體制尚不完善,與要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尚存一定差距。不少學校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并取得理想的升學率上,在學生素質教育的引導上存在不足之處,容易導致初中生產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三)受專業教師的影響。在踐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若缺乏專業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引導,則難以取得力量的教育效果。若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將自身主觀情緒和看法融入其中,會對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在本專業領域逐步深入,教學能力逐步增強,但關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仍較為匱乏。
(四)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不少初中生之所以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原因便是家庭教育因素。部分家長事業繁忙,對學生缺乏關注,和孩子缺乏良好的溝通,使得學生未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容易孳生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另外,受教育水平的影響,部分家長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有效應對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當今社會充斥著各種信息,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真假難辨,長期處于這一環境下,會對學生思想認知及價值觀念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鑒于這一實際情況,我國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督導職能,采取有效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專門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輔導室,給予學生適當的心理引導。
(二)科學調整學校管理方式。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場地,在校園內度過的時間相對較長。為此,學校要明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職能,推進傳統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將素質教育落實到位,改變以往片面關注分數的傳統觀念,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位,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學生成長發展中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要增進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此,學校要注重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加大針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力度,并給予學生高品質的教育培訓及實踐指導,完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條件。
1.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升學率是學校追求的最重要目標,因此,抓好學生文化課學習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則可有可無,少數學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幾乎為自習課或其它主科的補課。部分初中管理者觀念較為落后,甚至部分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心理問題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改善,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即使部分班主任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為學習成績壓力及缺乏連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時,無法開展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4],僅在班級有學生因學業壓力誘發心理疾病或突發精神障礙時求助于相關精神心理科醫生。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安排不合理。有調查研究表明,雖然90%的初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但62%的初中于初一階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且只有少數學校將其設為必修課,多數學校將其列為選修課或活動課,難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5]相對于初一而言,初二、初三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沖突、職業生涯規劃及心理發展沖突更為明顯,而在這一階段卻沒有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心理輔導。此外,多數學校即使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僅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教學效果完全依賴教師的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實際應用,在缺乏相應的心理健康互動教學、實踐教學、團體心理輔導和素質拓展訓練的條件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對于部分較為復雜的心理學理論和觀點,初中生確實難以理解和掌握。
3.心理學相關師資缺乏,業務能力相對欠缺。受制于教師編制限制及中考壓力,多數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師資不足,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教師多為政治、德育、團委等教師兼職,其從事心理咨詢僅為個人興趣愛好或學校任務要求,未受過系統的心理學教育,僅經歷短期培訓,對于心理咨詢難以整體把握,無法保證心理咨詢效果。部分初中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學專業教師,但因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臨床心理咨詢偏少,缺乏足夠的咨詢實踐,專業技能有所減退,難以達到有心理咨詢需求學生的期望。筆者甚至接觸過因初中心理咨詢教師對心理咨詢整體把握存在問題造成求助學生心理問題惡化的個案。
4.社會對心理咨詢存在誤區,心理咨詢室利用率偏低。在我國,多數人習慣上認為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疾病,受社會偏見的影響,許多初中生認為接受心理咨詢就等于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因此,即使部分初中生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受制于其他同學的偏見也很難求助于心理咨詢教師。而接受心理咨詢的初中生也反復要求心理咨詢教師不要將自己心理咨詢經歷外傳,以免“丟面子”。同時,初中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沒有大段空余時間前往學校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咨詢,而多數學校心理咨詢室開放時間與學生上課時間雷同,造成心理咨詢室主要用于處理各類心理問題突發事件。從整體來看,初中心理咨詢室利用率偏低,多數學校心理咨詢室僅用于應付上級檢查,部分初中心理咨詢室開放不定期甚至不開放,形同虛設。[5]
5.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重治療輕預防。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初中心理健康工作重心多在學生突發心理疾病的處理,而對于初中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壓力、人際關系調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青春期性沖動等心理問題根源并不重視。因此,不妥善解決潛在的心理壓力與沖突,忽視日常心理疏導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能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有可能使心理問題長期積累,在生活事件誘因下惡化。
6.忽視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是青少年最受困擾的問題之一。在初中階段,隨著第二性征的發育成熟,初中生對自身性器官的變化產生好奇、不安及恐懼感,適當開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緩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緒,適應其自身性器官變化,同時有助于減少早戀、婚前甚至早孕等不良現象。然而,我國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講解性生理知識,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內容較為枯燥,對學生吸引力不足[6],部分學校甚至對性問題避而不談。如果學校不能對初中生性發育現象和性沖動予以合理教育、引導,初中生會將性神秘化,或產生性刺激,造成不良結果。
7.心理健康關注對象存在偏差。長期以來,教育界習慣于將學困生作為心理健康工作對象,但相關研究表明,學優生同樣受困于心理問題。[7]學優生因學校、家長及自身過高的期望,使其相對于學困生更容易從學業中體會到壓力,對成績波動敏感,過分關注周圍人群對自己的評價,產生錯誤的認知,導致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
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學校重視,構建高效心理健康管理機構。學校及各級教育部門應當加強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初中設置相應的教師編制。同時,學校有必要成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切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活動經費、場地需求、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時間及相應師資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除招聘心理學專業優秀畢業生充實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崗位以外,學校及各級教育部門還要經常選派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教師定期參加心理診斷、常用心理測驗的使用與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的培訓、進修,邀請相關心理學專家講座、指導。同時,由主管部門定期組織轄區內各初中的心理學教師參加案例討論會,針對近期各學校心理咨詢個案提出心理干預方案,提高其臨床診斷與心理咨詢技能。此外,多數師范類心理學專業畢業生沒有醫學背景,對神經癥、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部分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臨床特點及其與一般心理問題的區別把握不準,因此,有必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前往相關醫院見習,使其了解相關精神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免誤診。
3.加強心理咨詢室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心理咨詢工作,保障其有效運行。多數初中心理咨詢室較為簡陋,缺乏心理咨詢的環境和必備的硬件設施。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需要引進必要的專業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人員以外,還應加強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改善心理咨詢室的環境,咨詢室墻壁應以淡黃色等柔和色調為主,避免教室的白色,配置沙發、茶幾等家具,使心理咨詢環境優雅、舒適,易于產生信任感和放松感,避免使咨詢室環境與教室或教師辦公室過于相似,使學生產生壓抑感;盡可能配置心理測驗軟件,輔助心理咨詢教師初步診斷各類心理問題;此外,心理咨詢室還應該盡可能遠離學生教室,以免使求助學生感到周圍同學的歧視和偏見,產生心理壓力。同時,切實保障心理咨詢室開放時間,在學生自習課、午間或晚自習前安排相關心理咨詢教師值班,使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能夠在其課余時間尋求心理幫助。
4.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避免傳統理論講授教學模式。多數初中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在初中一年級完成教學,這種安排在適應初中學習、人際關系協調、情緒調節、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概述的認識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初中生年級的上升,學業、升學壓力逐漸加大,性困擾逐漸出現,人際關系逐漸復雜,自我意識矛盾出現,卻沒有安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初中生適應其心理發展,幫助其了解自身的變化。因此,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每學期均開設的課程,根據不同年級面臨的不同心理壓力開設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完成學業,維護心理健康,順利成長。如可以在初一學生入學時開設初中生心理特點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學業壓力調適、人際交往心理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初二年級開設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識別、青春期心理矛盾、職業生涯規劃、情緒控制與調節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初三階段開設考試焦慮、人際矛盾處理、壓力釋放等方面的專題教育;中考前兩個月開設考前壓力調節與放松訓練,必要時考慮安排考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如有可能邀請心理學專家開設考試壓力與情緒緩解方面專題講座。根據不同階段初中生面臨的心理壓力安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助于從整體上改善初中生面臨的心理問題,更好的維護初中生心理健康,緩解心理壓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應避免灌輸式的理論教學,盡可能采取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初中生性格特點方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卡特爾16因素人格問卷、艾森克個性問卷、人格體液問卷等心理測驗,要求學生完成測量并將相應的測驗結果予以恰當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性格特點,達到塑造良好性格的教學目的;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學專題中,除教授學生自我調節及人際關系調節的技巧,促進學生與他人和諧共處、有效交流外[8],還可以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游戲或素質拓展訓練,在實踐中完成人際交往及團隊合作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在心理疾病方面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臨床癥狀的理論講授方式難以使初中生理解,可以通過電影教學的方式,通過對影片中人物表現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對各類常見的心理問題初步認識,達到教學目的。
5.盡可能在其它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能僅依賴于相關心理學課程教學和心理健康輔導,還需要全體教師的努力,通過在其它相關科目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最佳選擇之一。例如,在地理學科教學中,通過設置開放性題目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9];在生物學科教學中,通過實地調查,訓練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通過青春期發育使學生了解心理變化的生理基礎,同時對初中生的性心理特點予以合理的解釋,使其對性發育有客觀的認識,避免將性神秘化;在遺傳與環境相關章節教學中,教育學生在挫折、沖動、憤怒時,能夠客觀分析內因和外因[10];在人體生理衛生中神經系統相關內容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心身相關的含義;在體育課教學中,通過合理的安排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培養團隊合作等。[11]
6.重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承擔班級日常管理,與學生接觸較多,相互較為熟悉。因此,通過對初中班主任簡單心理培訓,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和理論,能夠初步判斷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能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與心理支持,并結合所掌握的學生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將相關信息報至校心理咨詢室,提供參考意見,便于心理學教師做出準確判斷。讓班主任參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單純依靠心理咨詢教師的局面,緩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與相關教師相對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12]
7.開展豐富的校園心理活動,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學校通過開展一定數量的校園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初中生的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賽、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主題簽名活動、心理圖片或心理影片展等。同時,開展校園活動提倡集體創作、表演,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心理特征,改善人際關系。
8.定期舉辦家長培訓,尋求家長配合。學校有必要舉辦家長心理培訓,使家長了解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和青春期心理特點,能夠識別逆反心理的表現,并掌握簡單的心理溝通技巧,創造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13]
參考文獻
[1] 姚樹橋,孫學禮.醫學心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 姚樹橋,傅文青,唐秋萍,等.臨床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鄭亞楠,魏澤紅.某綜合醫院心理門診就診狀況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7).
[4] 辛永林.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吉林教育,2012(8).
[5] 侯一波.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現狀調查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
[6] 唐曉君,鐘朝暉,汪海英.重慶市中學生性知識、性態度和現況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8(15).
[7] 薛暉.高中優秀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教學與管理,2009(5).
[8] 闞學章.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教育探索,2007(4).
[9] 劉若靜.地理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8).
[10] 張志儉.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理科:綜合,2008(2).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結合我國初中教育的特點,且根據已有研究我們得出,我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鄉差異
對于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參差不齊來形容。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有經過專業培訓過的專職心理老師,通過他們開設心理健康課這樣的方式來實現這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對于大部分學校,特別是二級城市以下的眾多學校來說,具有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的學??芍^是鳳毛麟角,特別是農村初中,絕大多數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課程。
2.心理健康教育課安排較為隨意且內容不系統
在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中學,利用班會課或者德育課時間進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無固定的心理健康課時間。關于初中生的適應問題、性教育、學習方法、自我接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課程內容涉及得較少。而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學習內容、生理心理發育、學習生活環境等因素發生較大的變化,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需即使進行指導和疏通。而現有課程安排并未過多考慮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對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學校而外,家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而外另外一個長時間生活學習的場所,因此,家庭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情景當中,更多家長因為工作、自身等諸多主客觀原因,對于學生教育的關心更多體現在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學習成績的關注。由于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而與此同時父母步入中年期,這個時期的成人要面對來自事業、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因此極易產生沖突。而這個時期的沖突的處理,又將影響親子關系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學校要重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學生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
既然中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已成為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就應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其次,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努力創設和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實施心理治療。也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動技能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為中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濃郁的校園文化可以激勵學生拼搏精神,整潔的校園設施可以規范學生心理行為。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也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家教知識,不斷提高家長的“心育”水平,促使家長自覺地營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環境,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與學校形式強大的教育合力。同時,學校要充分利用社區、村隊生活環境,使之服務于學校德育。
三、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
要組織教師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學??梢哉堄嘘P專家給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讓教師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進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緒、適當的行為、虛心的態度及現實的良好適應力。明確不同學段的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讓教師們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真正懂得一個好教師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摯的愛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與作用。
組織教師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必須認識到,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心理具有獨立與依賴、自覺與幼稚、積極與懈怠等錯綜復雜、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點。也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差異的,學生在課堂上各方面的表現不可能整齊劃一,但是這種差異不是消極的、有害的,而是可積極開發,充分利用的一種資源。每個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師不應忽略這一點,無論對什么樣的學生,都切忌輕易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老師要為人師表,以滿腔的熱情感動學生,要有敬業精神,以良好的師德修養和淵博的知識樹立起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學生的師長,又是學生的朋友,這樣才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關鍵詞】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
初中處于人生發展初起階段,這一階段是其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是因為初中學生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尚未成熟、對外界探求欲望比較強烈,性格敏感、情感活躍,先到為主的特點使一些不良習慣容易在其身上滋生,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極易可能造成終生遺憾,據此而言,從心理健康教育層面著手,構建其健康積極向上心理,就會起到天然免疫的作用,并逐漸促使其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行為習慣,為其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及特點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據初中學生心理特點而展開的心理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初中學生的健康心理,使之養成健康的人生價值觀與道德素養,并為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夯實基礎。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特點。
初中階段的素質教育是將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作為長遠目標,將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培養放置在同等重要地位,這就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發展性與前瞻性的特點。一是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個處于不斷發展過程的教育活動,其發展的依據即是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初中生的心理發展就是指其心理處于與同齡人相同的心理階段,并且處于漸進性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對于初中生來說,則是指通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其心理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良好狀態。二是前瞻性,所謂的前瞻性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將會對初中生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初中階段是其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所培養的積極心理將會對初中生發展奠定極為堅實的基礎,據此而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初中生的健康的心理,就會使得心理發展為其健康人格的最終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1.初中生個人認知水平因素。
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一階段開始認知世界,具有初步性與不可預知性的特點。所謂的初步性,即是指認知行為表明初中生尚處于初級的階段,多動性的行為反映出初中生對外部世界有了初步認知,但是還不成熟,不可預知性則是指初中生尚不成熟的心理對個人行為所造成后果不會充分預知,不良后果產生的概率大幅攀升,舉例來說,XX學生平時學習較為優異,但是班主任在其進入八年級后發現成績急劇下滑,個人談話的時候吞吞吐吐,經過向其他同學了解,獲知該生存在早戀問題,經過多次談心,XX學生坦承自己與班內XX因為平時交流較為融洽而互生好感,以致于發展成為早戀,這一后果自己沒有想到,據此而言,初中生個人認知水平是影響初中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所處生活環境的因素。
初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還不夠完善,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一個相對于穩定的、充滿關愛的環境會為初中生的成長營造優越的成長氛圍,反之則會對初中生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初中生心理因此就極易受到來自于外界環境的挑戰,一旦出現某一誘因,學生就會在其刺激下做出過激反應,其最終的結果不得而知。就以新疆初中生殺人案為例,在2004年,新疆初中生因為沉迷于網絡暴力游戲,深受危害,在與網吧女老板發生爭執后將其弒殺,并把錢財搶劫一空,因此可以說,外界環境對處于未成年時期初中生心理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三、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1.樹立心理健康大教育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教學活動,不是單純為了教學而教學,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其性質上歸屬于大教育的范疇。這就要求教師樹立健康的心理健康大教育觀,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其開朗活潑、勇敢頑強與機智勇敢的個性,形成團結互助的優秀品質,最終達到健康身心的目標,為以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實踐性。
帶有情節趣味性與案例實踐性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能夠對初中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其內在情感,使初中生在享受心理健康教育樂趣的同時認識到誠實守信、互助合作、獨立創新、等優秀品質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日?;顒訉嵺`中,從而成為個人人格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而對其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舉例來說,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不必回避諸如早戀等熱點敏感問題,而是要將這些敏感問題交由大家去評論與探討,再以事實案例予以佐證,從而達到內化于心的目的。
四、結語
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成初中生社會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會為其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在幫助初中生擺脫自我中心,培養其積極情感和健康心理素質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李銳 單位: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十九中學
參考文獻: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其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導致人格缺陷。
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步,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學校普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驗,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是,初中階段,廣大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上的微妙變化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不小沖擊,針對這些情況,如何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規定:中小學必須迅速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等素質?!吨袑W德育大綱》、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都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途徑等多方面作了明確規定。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被冷落。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心理素質沒能因成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必備素質而給予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致使社會、家庭、學校至今對心理素質教育都難有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利益格局重組,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科技文化和生活水平提高,這些必然對正值青春期、對新鮮事物特感興趣的少男少女產生重大影響,其負面效應是產生各種心理困惑、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礙。特別是面對升學這一指揮棒,緊張繁重的學業負擔和成龍成鳳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心理負擔更重,心理困惑、失衡、障礙更普遍。上海、北京、遼寧等地對中學生的相關調查均顯示有心理異常的學生達35%左右。
幾千年的農業經濟、農村教育環境,使得農村學生成為一個強大的弱勢群體,造成農村學生閉鎖、自卑、嫉妒、受挫能力弱、人際關系緊張、人格偏執等心理。對中學生表現出來的類似心理問題,以往的教育忽視心理因素分析,以行為教育代替心理教育,使得教育工作嚴重脫離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將“心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教育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課程教育”、“學校管理”是現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在生源較多的農村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的確很少。據調查,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中城市占20%,縣城占7%,鄉鎮占1%,農村學校還是一個空白點,因此,加強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蘇北農村學校,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與蘇北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不相適應,與“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極不相稱。蘇北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發展壯大,仍受到許多“瓶頸”的制約:建設投入不足,辦學政策缺位,教師專業資質低下等。因此,如何打破“瓶頸”,促使蘇北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是一個亟待思考的現實問題。
二、蘇北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社會主義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在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展。但是,應試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忽視了心理素質教育。青少年除了要承受社會生活負擔的重壓外,還要承受學習任務過重、升學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過高等多種負擔的重壓。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存在考試、人際交往、適應環境等心理障礙;少數學生存在人格缺陷,如悲觀情緒、自殺意識、偷竊行為等不良品質,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部分學生患有心理疾病。
素質教育是以生理素質為前提,以心理素質為基礎,以社會文化素質為導向的整體性優化教育。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當前,農村中小學由于教學設施不完備,信息閉塞,教師的自身整體素質不高,對素質教育的理解較為片面、膚淺,造成與之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期滯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現代社會的沖擊使學生產生了心理和行為上的適應。
農村雖然遠離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但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受到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知識經濟迅速的發展給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鄉里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但現代社會在發展中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消極因素在潛移默化地影響“鄉里人”。社會上陳舊的風俗習慣死灰復燃,兇殺打斗的影視天天播放,格調低下的書刊、影碟充斥文化市場,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腐蝕人們的靈魂。此外,社會上的、以權代法和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在嚴重腐蝕孩子的心靈。農村孩子敦厚、質樸、勤勞、善良,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還很不成熟,缺乏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文化影響的能力,往往美丑不分,容易做出讓入難以置信的傻事。
(二)不良的家庭環境導致學生的心理素質“先天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單親家庭劇增。有的家庭雖然還沒有完全破裂,但是已近乎名存實亡。這對于不諳世情、承受挫折能力較弱的中小學生來說,極易導致心理問題。目前,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偏重于智力的開發,而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或養而不教,或重養輕教,這種厚此薄彼、寬嚴失度的教育方法妨礙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在農村,由于家長忽視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導致孩子心理發展與智力開發嚴重失衡。不少農村家長為了讓孩子離開農村,在學習上百般苛求,不顧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扼殺了孩子天真活潑、好動、合群的天性。具有封閉、孤獨、狹隘、自卑心理的學生往往就是這種家庭教育的產物。此外,由于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子女多由老人和親戚照看,他們在外面終日忙于工作,市場競爭給他們帶來了過多壓力和困惑,家庭往往成為他們宣泄壓抑情緒的場所,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因此,破損的家庭結構,父母專制的教育方法,緊張的家庭氣氛是導致中小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現為自卑、逆反心理、離家出走等,一遇到挫折和打擊,便很容易出現意外。
(三)學校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學生心理素質后天發育不良。
首先,目前大多數學校還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尤其是農村初中落后的辦學條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嚴重滯后,表現是一個學期乃至一個學年都難得有一次針對學生心理問題而舉行的主題班會或活動。雖然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品德意志方面的教育多少涉及心理教育問題,但往往局限于學生學習的勤奮、刻苦和專心致志,絕少關注大多數學生的意志品質等心理素質的全面培養。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教育教學內容只面向少數“尖子生”,大部分學生失去與他人平等發展的機會。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使得一些暫時落后的學生最終淪為“問題學生”。
其次,有些學校的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只關心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心理健康教育被排擠到可有可無的地位。中學生急需的學習心理輔導、生活輔導、擇業輔導等在某些學?;蛘弑蝗∠?,或者被盲目應付。有些教師甚至當面諷刺、挖苦學生,把學生轟出教室,攆學生回家找家長、打罵、變相體罰學生的錯誤做法相當普遍。此外,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素質較低,對這部分人的培訓很不到位。由于條件所限,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數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個別學校竟讓一些因業務水平低、工作態度差、能力差而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人員補此空缺。從目前狀況來看,農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承擔。一些班主任知識結構片面、單一,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培訓,再加上被平時瑣碎而繁重的其他工作所牽制,因此,他們對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致使學生的思想、行為常因為缺乏正確、有效的規范而盲目從眾。
再次,一些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心理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是大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這種現象在蘇北農村初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可是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在緊缺的優質教育資源下,社會仍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于是,各級學校便片面追求升學率,與升學無關的課程一律不開,或者即使開了也流于形式。
最后,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形式單一,內容缺乏有效性。據調查,開課、辦板報、舉辦講座活動是目前蘇北農村初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種最主要途徑,這三種途徑反映了蘇北農村初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以團體輔導及靜態宣傳為主的特點。從蘇北農村初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上看,基本上是以“認知為主導”的,教師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認知的提高”,讓學生背一些簡單、枯燥的概念、原理,忽視了學生行為的訓練、提高與培養。學生的個體需求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滿足,學校沒有開展心理輔導課,造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效率不高。
(四)農村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傳統觀念,使學生身心發展極不平衡。
首先,由于農村地區大多交通不便,娛樂設施及場所缺乏,因此,家長在閑暇時最多的活動就是打撲克、玩麻將和看電視、錄像、影碟等。這類休閑娛樂方式自然引發孩子們的模仿。農村孩子思想單純,加上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對他們疏于管教,他們會無意識地形成小團體,參與一些不健康的娛樂活動。由于無經濟來源,他們只好編造各種理由向家長要錢,要不到就變著法子騙家長,甚至走上偷竊、搶劫的犯罪道路。
其次,由于農村的封建傳統觀念比較嚴重,學生談“性”色變。一些教師甚至視講人體生理衛生課當中的生殖系統知識為“低級下流”,致使學生缺乏對生理現象與心理問題關系的正確、科學的認識。此外,由于農村學生受成長環境限制,缺乏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人際交往技巧。
(五)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批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而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能力的教師。沒有這樣的教師隊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會深入,更不可能有成效。我們對教師進行過側面調查,結果表明,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不到10%,了解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還不到3%。
三、改進蘇北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蘇北農村初中學生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農村教育工作者必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
經過幾年努力,蘇北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社會和學校的一定關注,但人們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感仍認識不到位。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把宣傳重點放在各級教育行政主管、學校校長、各位學生家長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有人主管、有人督促、有群眾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擺脫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似“無水之魚”的局面。
(二)優化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質。
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指出:“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開展的重要條件?!薄案骷壗逃姓块T和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發展趨勢是從兼職為主轉向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之所以普遍存在許多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專業師資,作為權宜之計,只好借用其他專業的教師兼職。讓不懂專業的人做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既強人所難,又難免使工作步入歧途。為此,盡快抓好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持證上崗。農村中學應依托地方高師在硬、軟件方面的優勢,廣泛開展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應從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短、中、長期培訓計劃,分階段、有層次地進行。就培訓對象而言,短期計劃以分管領導、班主任、團隊干部為主,中期計劃以各科任課教師為主,長期計劃則是地方高師整合力量,積極開設應用心理學專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就農村中學現狀而言,短、中期計劃的制訂與實施是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兼職師資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積極支持與配合下,培訓過程應充分考慮不同崗位的不同特點,對兼職教師和普通教師給予不同程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率。通過緊湊而有系統的培訓,使農村中小學教師盡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結合現實問題,靈活機動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干預和影響手段,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機構定位、編制配置、經費劃撥、培訓提高、資格認證、工作量核算、福利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解除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樂于、專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加強環境建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心理。
要使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地發展,必須有適合這種發展的良好環境,因為環境能造就人,在診治與矯正不良心理的工作中,應將環境的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上。
首先,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學校景點設計,環境布置上巧于安排,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實施自我心理調節。如學??砷_展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活動周、科技月等活動,矯正學生不健康心理。利用寒暑假及雙休日開展琴棋書畫活動、觀看優秀影視劇等,提高學生興趣,陶冶學生情操。
其次,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通過良好的學習風氣、師生關系、同學友誼,對學生進行熏陶。如在班級中成立互助學習小組,貧困同學助學基金會等組織,在班級中建立和睦互助的同學關系,營造勤奮向上的學習氛圍,使特殊生充分享受班級溫暖。班際之間可以開展各方面有益的學習競賽、體育比賽,在比賽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營造整潔舒適的教室空間環境,營造民主嚴明的法治環境,營造團結和諧的班級人際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再次,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表率帶頭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感染學生。
最后,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良好的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的家庭。學校應成立家教委員會,辦家長學校,利用它向家長傳授心理教育知識,使孩子和家長在一起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在這樣的美好和諧的環境中,不僅降低了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率,還使已有的不良心理得到了矯正。
(四)利用各種組織作為活動載體,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心態,學校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心理訓練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樹立自尊心、培養自信心。
1.開展“友好班級活動日”。校內部分班級建立友好關系,每逢重大節日,友好班級學生一起聯歡,使孩子們結下深厚友情。
2.建立“殘缺家庭愛心社”。定期到學生家中,做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工作,撫慰孩子心靈的創傷,聯絡父母與子女的感情,使學生雖然家庭殘缺而心靈不殘缺,鼓勵學生“失親而不失志”。
3.建立“差生結對幫教組”。學校的中層以上干部、黨員、教工團員都可以承擔“雙差生”的幫教工作,通過結對活動,使他們消除厭學情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順利完成學業。
4.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周”。針對特困學生產生的自卑心理,學??膳e辦“心理健康活動周”。如利用班團課、板報專欄、校園廣播、征文比賽等形式,介紹特困學生成長與成才的事跡,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由于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和修養也不同,學生的心理素質及修養要靠廣大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鍛煉和調節。為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重在提高中小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耐挫折力,完善健康個性,優化心理結構。
總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要多樣化,要有互動性和針對性。
(五)在品德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指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注重引入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教育、教學活動中各種認知技能、情意和人格特質。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對《思想品德》新課程內容加以梳理,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我們可以結合珍惜時間與理想前途的教育,結合時代、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盡快使學生的心理驅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學生逐步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第二單元走進新的學習生活,可以滲透如何成功地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調整情緒狀態、學習方法的討論等內容的教育,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任務,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改變舊有的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要善于利用教材內容的新異性、懸疑性、差異性、不確定性,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相逢是首歌》的教學設計,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自覺發現友誼的重要性,掌握獲得友誼的方法,自覺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誠,要理解,要寬容。學生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必將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實際上是讓學生在行動中實踐了教學內容。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實踐了交友的過程,協調了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這無疑對健全學生的心理品質取到積極作用。
(六)構建“五結合”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五結合”主要內容是:心理教育與專業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教育與學生對學生咨詢相結合;心理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心理教育與家庭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教育與修身養性相結合?!拔褰Y合”的教育輔導模式,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關注學生生存的環境,給學生潛能發揮創造條件。它能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它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統的、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標不僅在于治療,而且注重預防和發展,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七)改革農村初中教育評價體制。
加強蘇北農村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改革當前教育的評價體系,營造能夠發揮學生潛能、保護學生個性、使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改革后的教育評價體系包括能夠全面評估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系統和全面評估教師素質的評價系統。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學生家長、教育部門等的大力支持。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決策者、執行者、實施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一定要認清形勢,積極探索,把蘇北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申繼亮.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學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標中明確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都應該認真把握教材,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具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和人格魅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直接影響了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舉一動,進而對學生造成影響。當前,社會中的種種因素會影響到教師的心理,給他們帶來壓力,并產生緊張的情緒,這些都直接體現在了日常的教學行為中,給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養,給學生展現出正面、積極的形象,給課堂帶來活力,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初中生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就是向師性比較強,因此教師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當教師把自身的樂觀心態傳遞給學生的時,學生心中老師也會樹立起高大形象,學生通過跟隨教師從而被教師影響,進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能夠自我調節和控制,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的生活和工作。教師要認真地閱讀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書籍資料,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了解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研究教材,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新課程的教學中,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將心理健康活動教育滲透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活動教育是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設計的一系列活動,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進來,通過實踐感受,對彼此的心得和體會進行溝通交流,進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達到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目標,通過討論、游戲、競賽和表演等開展活動。例如,在開展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情景表演,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從而在生活中可以處處為他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
第二,將心理健康體驗教育滲透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情感體驗是教學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情感體驗中會涉及到很多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自主理解,進而得到實際的情感體驗和見解。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書籍進行閱讀,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情感體驗。教師也可以開展多種教育形式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對話體驗、生活體驗和問題體驗等,加強學生的真實體驗。比如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學生會對自己有很多不同的體驗,比如經常被別人笑話相貌、身高、家境、口音、成績等。教師這樣設計其實是為了讓學生明白,雖然這些都是真實的體驗,但是每一個人的體驗都具有片面性,不能準確的表現出學生個體的真實特征,學生通過與教材對話、和教師對話、學生之間對話、學生跟自己對話等,深化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使學生互相尊重,構建起自信,進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在豐富的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性比較強,因此學生只學習理論還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必須要將理論和行為結合在一起才能將所學的理論理解消化,從而更好的指導自身的實踐行為。有一些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但當別人遇到同類問題時,就能頭頭是道的進行分析,說明學生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就是傳統教學最大的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把教學內容和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培養自身的自覺性,從而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健康心理教育
教學評價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嚴格遵守教學的基本原則,全面、科學的發揮出教學評價的有效性。通過發掘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不足之處,通過表揚、鼓勵的方式對學生作出肯定性的評價。保護班級內學習成績落后學生的自尊心,采取各種措施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對其加強指導和訓練,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進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同時還要考慮到教學課程的性質,既要實現學科目標,也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要發揮學生的群體作用,讓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鼓勵他們參與到實際的教學評價中,不但包括教師的評價,還有學生之間的評價。另外,要做到全過程評價,不能僅僅評價結果,還應該評價過程,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評價和心理素質評價。當前有很多初中生出現了厭學和逃學的行為,由于他們的學生或者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同時受到家長的指責和批評以及同學的諷刺,從而產生了自卑、逃避心理,不僅影響了學業,還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關注,通過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他們,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進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當前的初中生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初中教學課程的難度。在這種形勢下,教師要不斷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學教育工作中,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使教學課程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教育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2-0039-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心理健康已經逐漸成為衡量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而對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數人的自身壓力也在不斷增多,而初中生更是如此,因為家庭、學校及個人等因素使其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他們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各學校應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和堅實的人格。
一、關于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分析可知,當前大多數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具備較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雖然一部分學校有這一職位,但大多都是由其他部門調任過來的,自身不具備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教學經驗。長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空談,無法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幫助。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并且在升學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選擇忽視,不對學生心理問題加以引導或是對學生心理問題疏導得不夠深入,只關注學生的綜合學習成績,甚至在課時緊張時還會占用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時間。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自身心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無法放下身段,跟學生展開深入的溝通交流,往往都是高高在上,不能聽取學生的觀點看法,進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愈加嚴重。
3. 家庭教育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
大多數家長由于受到社會環境和獨生子女觀念的影響,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和學習成績,忽視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和孩子進行深入交流,致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4. 不良社會環境給初中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途徑也日益廣泛,進而導致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對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如逃學、酗酒、打架及吸毒等,個別學生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關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常發展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多數初中生的生理成熟較早,但心理卻嚴重落后,具有嚴重的依賴性、幼稚性等特點。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過于重視學生的生理發展情況,忽視了其心理方面的成長教育,進而使其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沒有實現有效統一。因此,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實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2. 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
當下,初中生逃學、厭學及頂撞教師等現象較為普遍,而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偏差,進而使其做出了一些極端的行為,尤其是大多數獨生子女自身存在著自私、偏僻、驕縱及心胸狹窄等特點,在實際生活及學習中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3. 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不但能對學生進行知識方面的指導學習,更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此可知,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1.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政治課教師若想取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就要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時改變教師自身的角色,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積極學習。例如:在教學第六課“豐富多樣的情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目前的實際學習情況,如考試后的失利、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學習成績的小進步等情緒,適當引入“一位鋼琴家”的故事:“一個鋼琴家來到一個城市進行演奏,哪知道,第一次演奏,觀眾僅僅四成,這對于鋼琴家來說實在是非常丟臉的事,也容易對其日后的演奏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其自身演奏情緒,致使演奏質量大大降低。然而那位演奏家卻沒有為此而感到難堪,而是對觀眾說:‘你們這個城市很有錢啊,一個人都能訂到2個座位’,觀眾們聽聞先是一愣,后來則是會心一笑,為鋼琴家的幽默和樂觀鼓掌?!蓖ㄟ^這種方式的教學不但能有效緩解課堂氛圍,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看待事物的心態,還能使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良好的融洽,進而達到初中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的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大多數教材都包含著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帶領學生對其進行深入挖掘,進而促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在教學“為堅強喝彩”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播放《最初的夢想》這一首歌曲,“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達到,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算到過了天堂”。歌詞激昂澎湃,聽完之后,大多數學生都陷入了沉思安o之中。這時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從這首歌曲中體會到了什么情感?聽完之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學生在短暫的思考之后就會踴躍發言,最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人生路途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連面對它的勇氣和決心都沒有,即使失敗了,也要堅強地面對,不放棄總會成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展開了有效的政治教學,便于其對政治內容進行理解,還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 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進行初中政治課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精心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進而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其主動融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并且教師也可以積極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和活動展開教學,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會、演講會及談論會等,以此來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友好交往禮為先”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平時與朋友進行交往的事例,以演講的方式展開,如課堂教學之前安排學生制作一份“我是如何與人交往”演講文稿,通過不同學生的演講敘述,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金錢并不是衡量一切的基礎,只有以禮為先才能鞏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進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觀。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初中政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能逐漸提高其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實現政治教學的最佳效果。
現階段,隨著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學生政治知識的提高,更要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加以重視,使初中生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進行日常學習,從而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車玉雪.在初中政治課堂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7):87.
[2] 于海濤.試論初中政治課程改革教學的創新策略[J].卷宗,2016,6(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