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46: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心理健康課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以正確理念為先導,制定全區心育工作規劃
正確理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發展、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條件。基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等國家政策與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順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陽光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過在順德區中小學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充實傳統德育的內容,豐富傳統德育的方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陽光校園”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師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平等、友好的人際關系,奮發、刻苦的學習精神,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使中小學師生學習、生活在和諧、樂觀、開放、積極、充滿陽光的學校氛圍中。以此理念為引導,順德確定了從管理機制、師資培訓、活動開展、心育教研、等級達標等方面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進了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堅持二個“必須”,促進心育工作健康發展
要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就必須糾正過去在部分學校中存在的兩種錯誤觀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脫離學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視為心理咨詢。鑒于此,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順德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明確地提出了堅持“兩個必須”的原則,即: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為學校中心工作服務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為學校的中心工作――教書育人服務。根據《綱要》精神,應對學生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良好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良好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從而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應對挫折、處理危機的能力等。這些都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時也服務于學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學。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發展性教育為主,補救性教育為輔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以發展性教育為主。而對于只占學生群體少數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幫助,是十分必要的,但這決不能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級管理機制,加強心育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要科學、規范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組織管理和專業的業務指導是必要的保證。順德于2002年成立了“順德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教育局領導擔任主任,下設“順德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對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業務指導,由順德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與中心專業指導相結合的管理機制。2005年,根據新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相繼成立了順德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組和各鎮(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形成了區、鎮(街)、校三級結合的、上下聯動的教研管理與指導網絡。這一舉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區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強化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強了對普通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指導。不僅改變了過去多數學校只配備一名心理教師,力量單薄,無法組織教研活動,難以開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被動局面,而且由于區、鎮兩級教研組成員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和達標學校的骨干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相對較好,可以對本鎮(街)中小學,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學校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指導,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目前,順德已經初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網絡,從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兩個方面強化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進四方面工作,開創順德心育新局面
(一)開展全員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心育水平
教師素質是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陽光校園”目標的關鍵。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順德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既包括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全員培訓,同時也包括對針專職心理教師的崗位培訓。
一是針對順德全區中小學教師開展培訓。培訓得到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的大力支持,參與培訓的教師范圍不斷擴大,由最初僅針對骨干教師逐步擴展為對班主任進行培訓的目標,最后達到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的目標。截至目前,順德已有13000多位(約90%)教師取得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2000多位教師取得B證,100多位教師取得A證。另有400多位教師已報名參加A證培訓。
表1 2010年順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
教育證書類型分布情況
二是針對專兼職心理教師進行崗位培訓。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順德各學校都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為了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順德舉辦了首屆中小學專兼職心理教師崗位培訓班,對180名中小學一線專兼職骨干心理教師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崗位培訓。結合參訓教師實際需求,在課程設置上側重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如設置了教師心理素質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規劃及軟硬件建設、心理課程設計與實踐、心理咨詢技巧與實踐、心理危機干預等課程;在培訓形式上,注重培訓方法與方式的多樣性,主要采用專家講授、案例分析、實踐體驗、實地參觀、小組研討、優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過程的操作性和體驗性,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員們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獲頗豐。
(二)開展心育活動,全面推進心育工作
自2001年順德第一次在全區舉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場會開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開。到目前為止,基本構建了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模式,形成了區中心、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格局。
1.定期舉辦全區心育觀摩活動
舉辦全區心理健康教育觀摩活動是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進的重要手段,具有規模大、影響大和引領性強等特點。從2004年起,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每年定期舉辦全區心理健康教育觀摩活動,至今已舉辦了六屆。這項活動逐年創新,影響漸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參加發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參加,成為全區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會。通過活動,搭建了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臺,引領了全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方向,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總結與交流,有效地推進了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發展。
觀摩活動開展注重內容的豐富性,每年所選主題和側重點各異。如第一屆注重發揮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的輻射與引領作用;第二、三屆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引進團體輔導模式;第四屆重點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屆開展“生命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競賽,吸引了參賽優質課教案、說課稿200多份,參賽優質錄像課100多節,16位中小學老師現場角逐一、二等獎。第六屆觀摩國家、廣東省關于加強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將職中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培養作為觀摩活動主題,全區13所職中的150多名教師觀摩了三節示范課,并聆聽了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與教授的現場點評和專題講座。如今,順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發展到現在“高中領頭,初中漸強,小學新銳,職中迎頭趕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動精彩紛呈
校園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最為重要的地方。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立足于校園,加之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組織到位、學校主動、教師積極,使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開展,各所學校普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在此基礎上,各學校結合本校實際,采用心理活動周、心理活動日、心理健康教育節、心理手抄報、專家心理講座、心理廣播、心理咨詢、心理網站建設等多種形式,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此外,各學校還特別重視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設。例如,容山中學開展的中學生學習品質培養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順德一中開設的《電影中的心理學》《心理學實驗探究》等校本心理課程,深受學生喜愛;鳳城中學的“心靈紅茶館”備受初中生的青睞;羅定邦中學的“心育主題班會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學開展“念親恩”親子工作坊并推廣到社區,密切了親子關系;祥勝小學開發心理主題班級文化,各班自創班歌、班徽,使學生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班級;順德中專、技工學校開展了“構建校園的生命樂園”的主題班會活動等。
3.社會各界的輔心育活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營造順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環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合力,顯得尤為重要。順德中小學普遍設立了“家長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會和親子活動,力爭家庭的支持。此外,社會各界也努力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鎮(街)或社區也成立了相應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建設了咨詢室,開通了心理熱線;順德團委開辦了“順德青少年心聲熱線”,同時不定期舉辦“熱線進校園”活動,到各中小學舉辦現場心理咨詢活動;順德義工在各鎮街開展一對一幫助社區弱勢青少年活動等。
(三)開展心育科研,促進心育科學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諸多活動開展的實踐層面上,而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強化科研,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的持續、健康發展。順德為了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學、規范發展,注重以科研指導實踐,積極鼓勵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順德已獲得廣東省指導中心“十一五”立項課題13項,兩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獲得國家級獎勵,三百余篇獲廣東省、市級獎勵。此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顯。例如,容山中學廣東省“十五”立項課題“中學生學習品質的結構和培養研究”獲第六屆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鳳城中學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在“第五屆健康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展示”中獲獎;順德一中在廣東省級以上教育雜志上公開發表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十多篇等。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朝著縱深的方向發展。發展促進研究,研究進一步推動了順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四)創建心育示范、達標學校,提升順德心育整體水平
順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達標學校的建設,通過創建各級各類示范與達標學校,促進順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開始,順德中小學積極參加廣東省、佛山市兩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和達標學校的創建活動,紛紛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校園硬件設施建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場室。在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也不斷加強軟件設施的建設,制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既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又注重結合本校實際,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順德共有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2所、達標學校26所,此外,還有多所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心理輔導特色學校”“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示范學校、達標學校的創建,不僅大大提升了創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為其他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樣,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動了順德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
五、結 語
1.1 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于2003年2月28日至2003年7月30日開展實驗。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石家莊市師大附中、第40中學、第9中學3所中學初二、高二年級1453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15.73±3.42)歲。
1.1.1 主要運動處方及教學方法 教育干預前,研究者在多次征求教育理論專家及中學高級體育教師意見的基礎上,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結合實驗地的經濟、文化背景、學校教學情況、實驗課教師的特長及學生的興趣,選取體操(含健美操)、武術、球類(籃排球為主,結合各種小球的選修)為主體課程資源,結合素質練習和各種體育游戲,設計Ⅰ型健身(身體素質)系列運動處方和Ⅱ型健身(運動技能及健康教育)系列運動處方,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1.1.2 實施方略 根據美國健康教育學家凱爾曼的“服從、同化、內化”的態度轉變三階段理論,將體育課教學與課外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相結合,在體育課上學習新知(技),發展能力;在俱樂部中鞏固技能,提高素質。使兩個學段的體育活動相銜接,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逐步內化,興趣逐漸養成。在實際操作中,按照不同處方的教育目的以及知識、技能的難易程度,將不同內容的體育課程資源按比例分配到體育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
(1)實驗前,對學生進行綜合體質測試。采用身體素質測評法,對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等4項素質進行測試,并按體質標準分和學生性別,將試驗班學生分成6組,即男/女體質優組、男/女體質中等組和男/女體質弱組,每組10~12人。由學生選出組長并進行同伴教育。教師按不同性別學生的體質狀況安排每一鍛煉單元練習的強度和密度。
(2)實驗中,各實驗班按每周2次課、2次俱樂部活動、每月1~2次講座的進度進行教學,并安排因地制宜的實踐活動。對照組學生與本年級其他班學生一樣,仍按照原體育教學計劃上課。
(3)教學內容考慮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因材施教。在教育干預過程中,把課程分為3個階段,每階段6~8周;其中穿插理論和知識介紹的室內課6次,開展全校性健康講座6次。理論課教案全部制成PowerPoint、Flash或Action課件的形式,以提高教學的直觀性、新穎性。
(4)探索性進行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調查和健康傳播。由于教育具有滯后性,干預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未來的生理、心理、學習、生活產生良好的后續效應,所以加深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認識的程度、掌握強健身心的方法、提高自我鍛煉能力至關重要。通過讓學生開展小范圍社會調查、健康知識技能傳播等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些活動,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程度。
(5)與相關學科教師開展橫向的綜合教育。本研究開展學科聯合教育,以發揮教育的合力作用,對試驗組學生進行多角度綜合教育。主要包括與班主任配合,組織以體育與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開展校際《體育與健康》作文競賽和學生漫畫展;與生物教師一起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在校報上設立“體質與健康論壇”,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和方法等。
1.2 調查法
(1)本研究中所用測量工具見表1。干預前、后、回3次測量的有效問卷數共1250組。有效率分別為85.46%、86.37%、86.26%,平均有效率分別為86.03%。本研究用于定量分析的資料符合測量學統計要求。
表1 各量表(問卷)基本信息一覽表量表名稱
研制者
項數 同質性信度
相關報道
效度
測量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MMHI-60)
王極盛1997
60
0.65~0.84
0.72~0.91 0.79
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社會適應性自評問卷
北師大輔仁應用心 15
0.72~0.85
0.73~0.85 0.84
評定青少年社會適應的整體發展水平
理發展中心
體育鍛煉感覺量表
Gauvin Rejeski1993 12
0.72~0.85
0.76~0.82 0.82
測量體育鍛煉心理效應及鍛煉后心理
(EFI)
感覺
體育與健康KAP問
自編
78
0.65~0.79
0.65~0.79 0.89
評價目標人群體育與健康的知、信、行
卷
狀況
(2)目標人群訪談與調查。在干預教育前、中及回測時分別對學生、教師、家長3大目標群體進行座談和訪談,同時采用電話、電子郵件、信件等多種形式與重點目標人群保持聯系,了解干預進程及效果。
(3)專家訪談。干預教育前走訪了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等院校研究學生體質與健康的專家和部分中學體育高級教師,就中學生身心健康研究的現狀、方法、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的趨勢和走向、運動處方的設計和實驗控制等問題進行了咨詢和求教。
(4)數理統計方法。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F檢驗的兩兩比較,One-way ANOVA、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對學生體質干預效果的評定
2.1.1 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由表2可見,干預后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優秀率由實驗前的10.03%提高到18.73%,良好率由26.99%提高到45.13%,不及格率由16.96%下降到8.11%。對照組學生的優秀率和良好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沒有試驗組大,實驗后兩組的測試結果組間差異顯著(P<0.05)。回測時,學生的優秀率和良好率都有一定的下降,但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仍然顯著。從后測和回測的身體素質分級情況來看,試驗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成績表現為由干預前在“及格”水平聚集上升為在“良好”水平聚集的現象,而對照組學生的3次身體素質測試成績均表現為在“及格”水平聚集的現象。這也說明干預教育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效應,大多數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使身體素質水平得以提高和保持。
表2 干預后、回測時中學生身體素質分級比較
干預后
回測
內容
等級
試驗組
對照組
P
試驗組
對照組
P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A優秀
59
8.70
41
7.17
52
7.67
37
6.47
50m
B良好
326
48.08 162
28.32 * 315
46.46 154
26.92 *
C及格
232
34.22 305
53.32
246
36.28 314
54.90
D不及格
58
8.55
64
11.19
65
9.59
67
11.71
A優秀
56
8.26
28
4.90
49
7.23
26
4.55
1000/800m
B良好
360
53.10 135
23.60 * 356
52.51 135
23.60 *
C及格
190
28.02 310
54.20
200
29.50 311
54.37
D不及格
72
10.62 100
17.48
74
10.91 101
17.66
A優秀
147
21.68
95
16.61
140
20.65
91
15.91
立定
B良好
308
45.43 192
33.57 * 303
44.69 184
32.17 *
跳遠
C及格
177
26.11 241
42.13
186
27.43 254
44.41
D不及格
4
6.78
43
7.52
48
7.08
44
7.69
A優秀
247
36.43
93
16.26
241
35.55
85
14.86
引體向上/
B良好
232
34.22 156
27.27 * 221
32.60 154
26.92 **
仰臥起坐
C及格
156
23.01 214
37.41
171
25.22 224
39.16
D不及格
44
6.49 108
18.88
44
6.49
108
18.88
A優秀
127
18.73
64
11.19
120
17.70
59
10.31
合計
B良好
306
45.13 161
28.15 * 299
44.10 156
27.27 *
(平均)
C及格
189
27.88 267
46.68
202
29.79 276
48.25
D不及格
55
8.11
79
13.81
57
8.41
81
14.16
(注:*:P<0.05;**:P<0.01)
干預后的鍛煉感覺測試表明(見表3),試驗組學生在精神振作感和積極參與感兩個維度的比較中較對照組有顯著提高(P<0.05),同時安靜感均值下降而疲勞感上升,但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學生積極的鍛煉感覺表明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心理狀態,也是運動習慣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3 干預后、回測時中學生體育鍛煉感覺變化比較
后測(M±SD)
回測(M±SD)
維度
P
P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精神振作感 8.36±2.80 5.34±2.67 * 7.81±3.09 5.32±2.64 *
安靜感
5.40±2.47 5.47±2.47 4.71±2.32 4.60±2.57
疲勞感
5.75±2.84 5.14±2.94 5.35±3.02 4.91±2.75
積極參與感 7.88±3.53 6.60±2.71 * 7.72±3.50 5.94±2.59 *
(注:*:P<0.05;*P:<0.05)
2.1.2 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對學生健康知識、信念、行為的影響 表4表明,實驗組學生干預后知識得分增長最為顯著。與前測得分相比,干預后知識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37.15%提高到84.19%;信念的知曉率由干預前的57.98%提高到92.03%;健康行為的參與率由干預前的35.97%提高到88.17%。
表4 干預后中學生KAP問卷知曉率比較
測試內容
實驗組(M±SD)
對照組(M±SD)
知曉率%
知曉率% 率檢驗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男
女
男
女
健康觀
5.59±1.36 5.50±1.45 92.33
2.11±.65
2.25±1.24
36.33
**
生理
7.40±1.43 7.74±1.72 84.11
2.83±.36
2.91±1.72
31.89
**
知識 身體素質
5.49±1.57 5.80±1.88 80.71
2.42±1.34
2.28±1.34
33.57
**
奧運
4.82±1.68 4.74±1.90 95.60
1.98±1.59
1.77±1.58
37.60
**
一般運動常識
4.68±1.55 4.86±1.14 95.40
3.24±1.07
3.06±1.27
63.00
*
體育與學習
5.52±0.50 5.89±0.21 83.00
4.65±1.38
5.50±0.62
82.50
*
信念 體育鍛煉誤區
7.65±1.87 7.73±1.33 82.89
6.58±1.39
6.72±1.37
84.22
*
體育與心理健康
1302±1.94 13.23±2.36 87.47
6.57±2.23
6.43±2.47
42.53
***
鍛煉態度與興趣
8.52±1.78 8.82±2.02 96.33
5.86±2.18
5.99±2.12
64.56
**
運動頻度
6.02±1.74 5.92±1.93 85.29
5.85±1.99
5.30±2.17
79.43
*
行為 運動處方
6.02±1.43 6.79±1.01 91.43
2.97±1.00
2.64±1.04
39.86
**
運動參與
13.02±1.85 13.09±2.35 87.00
4.68±2.41
4.90±2.42
31.87
**
K
知識總分
27.98±4.36 28.68±4.75 84.19
12.58±7.00 12.27±7.14
38.84
***
A
信念總分
35.02±4.36 36.76±4.01 92.03
24.66±7.18 24.74±6.57
60.85
***
P
行為總分
26.02±4.35 25.12±4.05 88.17
13.50±5.40 12.83±5.63
45.31
**
KAP 總分
89.02±.736 90.52±8.52 89.77
50.74±19.58 49.84±19.34 50.29
***
2.1.3 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1)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又稱社會健康。指個體與他人及社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實現社會角色的能力[4]。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把“自然人”塑造成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
表5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無論與自身前測結果相比還是與同時段對照組學生相比都有顯著增長(P<0.05),處于“較好”等級學生的比例由干預前的37.8%上升到73.59%;“較差”等級學生的比例下降了8.06%。
表5 干預后及回測時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分級比較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合計 對照合計
時段 等級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P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較好 248 70.48 251 74.70 108 37.01 108 38.57 499 73.59 216 37.79 *
后測 中等 68 20.00
60 17.97 134 45.89
12 47.28 128 18.99 266 46.59 *
較差 26
7.52
25 7.33
50 17.10
40 14.16
51 7.43 90 15.63 *
較好 245
71.3 247 73.43 104 35.66 106 37.77 492 72.53 210 36.72 *
回測 中等 69 20.22
64 18.99 135 46.21 134 47.69 133 19.61 269 46.95 *
較差 28
8.15
25 7.58
53 18.13
41 14.54
53 7.87 94 16.34 *
回測時,試驗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處于“較好”等級學生的比例保持在72.53%;“較差”等級學生的比例保持在7.87%。且試驗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測試結果與自身后測結果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優勢仍然明顯(P<0.05)。
體育教育活動是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學、練的交互行為來完成教學任務的群體活動。幾乎所有的練習過程都是師生、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交往中,師生、學生之間身心的接觸頻繁發生,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增強,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學習效率,也為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礎。
(2)心理健康。由圖1可見,干預后試驗組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有明顯改觀(P<0.05),尤以初中學生干預效果較為顯著(P<0.01)。試驗組學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由6.93%下降到6.19%。而對照組學生在后測時中度以上心理問題人數有上升趨勢(7.19%8.22%)。
人際
學習 適應 情緒 心理不
強迫 偏執 敵對
抑郁 焦慮
心理
敏感
壓力 不良 波動 平衡
前測 34.37 16.96 11.95 13.57
7.08 14.45 29.79 8.26 13.86 15.63 6.93
后測 20.5 9.73 6.19 10.77
5.46 12.68 23.01 7.52
6.61 11.21 6.19
回測 23.01 9.59 6.93 10.18
6.93 14.75 24.34 9.14 10.18 8.41 7.08
本研究中接受干預教育的試驗組學生在干預后除焦慮和學習壓力感兩個維度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八個維度差異均比較顯著。按各維度中無問題學生干預后增長比例進行排序,從大到小依次是適應不良、情緒波動、心理不平衡、焦慮、敵對、強迫、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偏執、學習壓力。按各維度中中度及以上問題學生干預后減少比例進行排序,從大到小依次是強迫、學習壓力、偏執、情緒波動、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心理不平衡、敵對、適應不良、抑郁。
從回測時各維度保持情況來看,中度及以上問題學生比例繼續下降的依次是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敵對、心理不平衡、抑郁;而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出現反彈的依次是學習壓力(-5.31%)、適應不良(-2.95%)、情緒波動(-2.48%)、焦慮(-0.59%)、強迫(-0.45%)、偏執(-0.15%);整體心理健康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也由干預后的6.19%上升到7.08%。說明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復雜性和多變性。
在干預教育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希望能夠學到實用的心理健康知識,并通過體育活動排解心理壓力,也認為體育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是學校里緩解心理緊張、增加與同學交流機會的最適當的場所(89.44%)。
2.2 對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教育干預過程的評價
本研究對試驗組進行了5個月教育干預,在干預過程中和結束后,研究者、任課教師和實驗組學生對實驗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教學方式、教師授課能力和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有83.26%的學生認為這門課可以接受,89.32%的學生喜歡或非常喜歡上這門課,通過學習,共有94.74%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收獲,其中分別有52.19%、23.71%和18.84%的學生表示有“很多”、“較多”和“一些”收獲。
2.2.1 專家教師對干預教育過程的評價 干預過程中,聘請實驗學校中三位高級教師(教育巡視員)對實驗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具體教學評價主要針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學策略的運用、學生學習狀態、課上緊急或特殊情況處理能力、課后小結情況等進行評分。在“評價標準”一欄中,每項滿分為5分,合計100分。從實驗結束后的綜合得分情況來看,實驗教師總平均分88.85分,且得分情況表現為由前到后逐漸升高的趨勢。說明教師的教學能力逐步提高,能夠很好地勝任干預教學工作。
2.2.2 學生對干預教育過程的評價 實驗結束后,由試驗組學生填寫《體育與健康教育綜合評價表》,對實驗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授課情況進行評分。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學基本素養、教學即時效果5項。二級指標每項總分為10分,合計100分。實驗教師平均得分為87.42分。 2.2.3 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師教學能力的關系 在《體育與健康教育評價表》中,按百分制,讓學生對自己在體育學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收獲進行了自我評估,得分越高表示收獲很大。結果表明,試驗班學生得分均值最高分為87.52分,最低分為79.34分,平均得分為84.62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檢驗不同授課教師對不同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收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師授課能力4個方面的評分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8個試驗班在4個方面的得分差異均不顯著(P>0.05)。說明實驗教師水平相當,教師因素對實驗結果影響不大。
分析學生的收獲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師授課能力的關系,以學生的收獲為因變量(Y),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評分(X[,1])、對教學方式的評分(X[,2])、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分(X[,3])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選用后退法剔除變量,剔除標準為F>0.10,結果顯示,各變量間的相關較為密切,除X[,1]:Y外,相關系數均大于0.5(見表6)。三個自變量均被選入方程。方程的復相關系數為0.857,決定系數為0.841。回歸方程為:Y=1.547+0.464X[,1]+0.955X[,2]+0.781X[,3]。以上方程說明三者對教學效果均有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師授課能力得分越高,學生的收獲越大。其中教學方式和教師授課能力對教育效果的影響較大。
表6 多元回歸分析中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Y
X[,1] X[,2] X[,3]
Y
0.000
X[,1]
0.489
1.000
X[,2]
0.611
0.517
1.000
X[,3]
0.555
0.835
0.520
1.000
3 結論
本研究采用實驗研究法,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采用運動處方教學法對中學生體質進行綜合干預研究,并就教育效果進行了探索性的綜合評價。結論如下:
(1)經5個月的健身運動處方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長顯著,試驗組學生優秀率提高了8.70%,不及格率下降了8.85%;學生體育知識、信念、行為的綜合得分大幅度提高,知曉率分別提高了37.05%、24.05%、32.2%;采用健身運動處方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鍛煉感覺。實驗表明,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鍛煉感覺具有密切的依存關系,良好的鍛煉感覺有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養成健身習慣。
(2)干預教育后,試驗組學生心理健康無問題的人數較干預前上升12.72%,有中度以上問題的學生下降0.74%,社會適應能力與前測相比提高8.65%;與對照組相比,改善幅度顯著。結合定性研究的結果,表明體育與健康教育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方面是有效的。
(3)中學生對健身運動處方的內容是有選擇的,組織者必須結合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精心選擇鍛煉內容,科學組合。
(4)采用多種器械和運動組合,結合實用健身技能和時尚健身方式的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是一種受學生歡迎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法,建議大力推廣。
(5)在課內外體育鍛煉中,應用體育與健康運動處方,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加運動的科學性和系統性,而且具有較好的鍛煉效果,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鍛煉技能,提高體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明達,于道中.實用體質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
[2]邢文華,季成葉,廖文科.中國學生體格發育狀況動態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2):77-80.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9.
[4]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周登嵩.我國優秀體育教師的成才之路[J].中國學校體育,2000,(2):19-20.
[6]田繼宗.運動處方教學模式[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12.
[7]黃玉山.中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應用研究[J].體育學刊,2003,(6):90-93.
[8]教育部、體育總局、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張民選.對“行動研究”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2,(1):34-37.
[10]Marcus B H.Exercise behavior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J].Res Q Exerc Sport, 1995, 66(4): 319-323.
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教學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狠抓過程管理、加大科研力度,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育教學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但是,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迫切需求。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教育競爭日趨激烈,都對抓好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教育生存發展的高度,切實增強抓好教學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進一步突出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地位,強化領導責任,加強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著力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于問題解決,狠抓各項教學工作措施落實
(一)當前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評價激勵作用不夠明顯。教學核心地位落實不到位,個別學校重行政輕教學、重工作量輕教學成績的現象比較突出。教學監控評價機制不夠健全,教好教差一個樣的問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學校分配制度沒有堅持向一線教師傾斜,影響了一線教師工作積極性。
2、師資力量配置不盡合理。師資調配上存在著重畢業班、輕起始年級的現象。部分教師不能跟班走,存有違背教學規律的短期行為,缺乏人才培養的長期打算,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和創造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人才培養的連續性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3、領導精力靠的不緊。個別學校校長、業務校長忙于行政事務,疏于教學管理,深入教研組、深入課堂、深入學生不夠,難以把握教學現狀,教學指導上缺乏針對性,校長的專業引領作用發揮不明顯。
4、教研帶動作用有待增強。個別學校集體備課制度堅持不夠經常,甚至流于形式,導致教案質量不高。科研興校的氛圍不夠濃厚,校本教研缺乏針對性。教研組的集體智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缺少教科研的合力,缺少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
5、教學“三維”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全面、全員、全程育人的意識不夠強,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就學習抓學習的問題。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信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吃苦耐勞教育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學生課堂學習依然存在著死記硬背的現象,技能培養有待加強,動手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6、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高。重教不重學的現象比較普遍,課堂“滿堂灌”的現象仍然存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創造性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個別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課堂檢查反饋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致使教學效率不高。
(二)解決問題的工作措施
1、加大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力度。各學校要繼續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加強對各年級、任課教師教學質量的抽查檢測,形成科學、合理、有序的競爭體系。要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激勵機制,學校分配制度必須向一線教師傾斜,突出教學成績,充分調動
教師教學積極性。
2、優化師資資源配置。本著有利于人才培養長效性、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原則,合理調配各年級段教師。積極探索實行中、小學教師跟級包班責任制,并將學生成長進步情況與教師的獎懲掛鉤,促使教師對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全面負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領導主要精力要用到教學上。強化校長對教學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校長每月聽課不少于10節;業務校長必須實行包靠責任制,每月聽課不少于20節;學校中層要兼課,深入課堂聽課每月不少于10節。業務校長、教導主任每周至少參加一次集體備課組活動。
4、切實加強教科研工作。學校各學科每周至少拿出半天時間進行集體備課,主備人必須提前寫出集體備課教案,包學科領導必須參加所有討論,集體研究后形成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案統一使用;建立教研員包校制度,將城區學校和鄉鎮學校劃分為幾個學片,由教研員承包學片,以學片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將教研員的包校成績與教研員的年度考核掛鉤;教研員要把幫助指導一線教師上好每一節課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研工作的目標,把教科研的成果體現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來。
5、全面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認真研究學生成長規律,抓好學生養成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堅持從細、從嚴抓好教學管理,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教育教學創造良好環境。繼續加大一年一度的教學常規檢查力度,及時總結表彰,促進教學常規的落實,向常規要效益,向常規要質量。
6、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認真落實市教科院制定的學科課堂教學規范要求,深化高效高質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要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筆記,建立錯題本和典型題本,鞏固課堂知識,突破重點難點;要定期進行學習方法交流,舉辦優秀作業、課堂筆記、規范試卷展評等活動,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要嚴把測評關,落實課堂教學“三清”,做好錯題統計和成績分析,及時調整改進教學策略。繼續加大優秀學生群體培養力度,在各級競賽中爭取優異成績。
三、強化保障機制,確保高質量完成教學工作
1、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明確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校長要負責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科研中心要充分發揮在教學業務管理、教師業務指導和推進教學改革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推動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發現和培養優秀學校、優秀教師典型,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試行),2002年8月又椐此制訂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它是在《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更科學、更具體、更完善的評價標準。它與《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更加注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2003年9月,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在所轄各學校全面實施體育課程改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和鍛煉效果。油田教育中心決定從開設體育興趣課入手來落實體育課程改革。
興趣是人們傾向于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有著重大的意義。它是人們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重要推動力。而學習興趣則是指對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與傾向性追求。它是學生內心需要學習、向往學習的一種積極肯定的認識與表現,它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們學校體育工作者有待研究和探討的重大課題。
1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的意義
興趣是一種傾向性的探究反射,而學習則是一種探究活動,體育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認知模仿練習,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過程及其師生雙方相互交流、影響的情景。學生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勢必是因為學習活動能滿足學生學習求知的欲望,讓學生擁有輕松、快樂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從內心建立對學習活動認識上的積極肯定和樂意參加的愿望與需要,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好感與積極向往。
從興趣心理生理機制上來看,由興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識技能的大腦皮層興奮中心與注意力所形成的興奮中心同屬大腦警覺中樞。因此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學習性需求的學生必然對學習活動保持高度的注意。它的意義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啟動有關認知學習器官處于活躍、興奮狀態,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學習,促進學生凝思、凝想,想練結合;加快學生思維連接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不可缺少的一個心理條件與前提,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實現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不可忽視或放棄的重要教學原則,應當作為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一個重要階段和保證來抓。
2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因素
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
在體育教學與鍛煉中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只不過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沒有什么可學的;認為身體鍛煉和不鍛煉效果都差不多。有了這種想法,體育課堂上對自己就不會嚴格要求,難以產生濃厚的體育學習興趣。
2.2 教學內容簡單、陳舊,組織教法單調呆板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簡單,陳舊,組織教法單調呆板,教師講課質量保證不了,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導致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索然無味,不感興趣。
2.3 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性
在體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教學班里,由于學生的體育基礎及能力各不相同,差異較大;尤其是剛入校的新生,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而各個學校對體育重視的程度,授課環境、條件、場地、器材、設備等都不同,差異就更大。例如,不知道“蹲踞式起步”,不知道“三大球”的大有人在……。那就更談不上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了。
2.4 部分學生體質較弱,體育基礎較差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往往遇到一些體質較弱、體育基礎及其能力較差,或因身體肥胖等的特殊體型的學生,學習感到困難,跟不上教學進度,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使這部分學生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便會喪失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3 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激發和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活動不斷認識,逐漸培養起來的。同時,學習興趣有濃厚的情緒色彩,易受干擾,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誘因成份。因此,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使之健康發展,對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與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下面就針對上述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主要因素談談在體育教學中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3.1 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提高對體育的正確認識
體育教學中,加強教育、誘導、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教師可通過各種形式的講授教育,如采用報告、廣播、電影、電視、錄像等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教育學生真正了解體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體育的目的、功能及鍛煉價值等,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3.2 不斷豐富課的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實效性
學生對學習活動是否有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學習活動中教學內容更新的程度和組織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體育課教學中要注意選擇一些趣味性和實效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使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多樣有趣、生動活潑,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新穎多變,不能總是老一套。如準備活動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學生便會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效果自然也不會好。如果能結合基本部分的內容,有針對性的運用一些“花樣”跑、活動性游戲以及雙人操等練習手段,學生的情緒就會高漲,效果也就大不一樣。還可以將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讓學生自編一套操在上課前的準備活動上輪流帶操,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有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組織教法的嚴密緊湊、一環扣一環,使學生做完上一練習,就盼著做下一練習。
3.3 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區別對待
由于學生的體育基礎、素質水平、心理品質、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為照顧學生這些特點和差異,培養興趣的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區別對待,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對多數學生提出學會、掌握某一技術動作,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改進和提高技術動作的要求;特別應當注意的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由于怕自己的成績差被別人看不起,怕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等。所以這部分學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體育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除了對他們降低難度要求,幫助鼓勵和耐心輔導之外,還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他們的練習內容,選擇好突破口,滿足他們的愿望和要求,使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就拿“支撐跳躍”教學來說,教師可采用分層次水平的方式組織教學,以越過山羊為層次水平一,以越過中跳箱為層次水平二,以越過高跳箱為水平三。同時,在學習前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和水平自由選擇某一層次水平的練習方式進行學習,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進入高一層次水平進行學習。這樣,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逐一實現并達到了“支撐跳躍”的學習目標,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以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和形成。
3.4 適時準備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予以鼓勵,增加趣味性和針對性予以激發興趣
4選編體育教材
如果說“新課標”給我們指明了課程改革的方向,那么新教材就是課程改革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由于我國各地區的地理環境和辦學條件差異很大,體育教材就不可能統一。每個地區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編教材。在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的組織下,招集了部分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并特邀北京體育大學的賴天德教授,北京師范大
學體育學院的毛振明院長做顧問,組成了體育教材編寫小組。僅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編訂出一套符合“新課標”要求,適合油田體育教學的新教材。新教材共分兩部分:普通課部分和特長課部分。普通課部分有三項內容:田徑、體操、體育游戲。特長課部分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和健美操。每項內容又分為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這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教材內容的新穎性和使用的靈活性。新穎性在于大部分教學內容是以游戲和比賽的形式進行編排,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性在于有必學內容;有選學內容;有創新課題。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辦學條件靈活選擇。整套教材體現了以體育運動為載體,以身心健康為目標的教學理念。把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立體的教學模式。
本套教材按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又分為初級教材、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三個檔次,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學。運動水平低的初學者和低年級的學生可選用初級教材,運動水平高的可選用高級教材。教師可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教材每部分后面都有一些選學內容和創編課題。又給學生提供了極大的創新空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5調整課時結構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每周、每班開設兩節體育課。我們把每周第一節課叫普通課,每位體育老師按自然教學班上課,主要內容是:田徑、體操、體育游戲。第二節體育課叫“興趣課,也叫自選課。每個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每學期只能選一種)我們開設的興趣特長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全校的體育教師根據自己的專長分別擔任這些課的教學工作。課程安排時把同年級的幾個班安排在同一時間上課。例如:初一年級共四個班。星期四上午第三節可安排1、2班學生上“興趣課”,第四節再安排3,4班的學生上“興趣課”。星期四下午和星期五再安排其他年級上“興趣課”。上課形式不變,興趣特長老師不變。
6課堂教學的實施
更新基本教學理念
6.1、《新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教師掌握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體育教育本身是一種鮮活的創造性勞動,體育教師應不斷改善和發展自己和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觀、教學觀、體現平等、自主、互動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要發展學生心理品質。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行為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過程。
6.2、《新課程標準》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始終要把學生主動發展放在主體地位。核心向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采用多種教法和手段,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主動學習的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習需要和情感體驗的現狀。例如在《開火車》游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就是教師告訴學生怎樣做,而新的課改思想只給學生條件:用單腳跳的形式自由組合到達終點。讓學生自己去發揮創造。通過實踐,體會成功,教師適時加以引導。
6.3、《新課程標準》要求激發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關健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培養他們參與體育活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我們認為,淡化運動技能教學不是不要運動技能,而是更好地去掌握運動技能和圍繞運動技能的教與學去實現其它領域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法上加以分析研究,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實踐證明:興趣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欲望的良方,運動興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堅持鍛煉的前提。教師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或教學方法的更新,都要關注、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處處以學生為中心。從而使學生自覺、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使他們成為課堂主人,并充分給予他們表現與展示的機會,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6.4、教學分組和分組教學: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最重要的一環。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共開設了以上六門興趣特長課。因為是同年級幾個班同時上課,我們打亂班級編制。把興趣相同的學生分成一組,有相應的老師負責上課。興趣課的老師要根據每個老師的體育專長,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調整,并定期的對他們進行培訓,以保證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6.5、培養興趣抓基礎:雖然學生都是按自己的意愿選擇科目,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先導。課堂上教師首先要進行精辟的理論講解和規范的示范表演,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其次,利用電教設施讓學生看精彩的體育比賽,開闊眼界,提高情趣。第三,運用科學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把籃球的傳球動作編成傳球游戲(游戲法),把運球動作變成運球比賽(比賽法)。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就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因勢利導,狠抓“雙基”(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術)。為以后的特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6、興趣特長教學:興趣是基礎,特長是目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基本素質有了大幅的提高,基本動作也日趨熟練。這樣就自然的從興趣課轉入特長課教學階段。這時老師就可把一些高難度的動作逐漸傳授給學生,逐步增加學習的難度、強度,提高教學要求。并適當增加教學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體會樂趣,掌握技巧,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們學校規定初中階段每個學生至少學會1至2項特長運動項目。每學年我們學校要組織一次大型的體育節,主要內容是球類、棋類比賽、田徑運動會和游戲創編比賽。這給特長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揮特長的空間,同時也是我們特長課展示的平臺。這時會把學生的興趣推向一個新的。
6.7、游戲創編:我們把“游戲創編”也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安排在普通課教學中。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注重培養他們動手動腦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努力挖掘民間體育項目。例如:跳皮筋、打沙包、踢花毽、花樣跳繩等。并在此基礎上又加以改進和創新。編成了別具一格的體育運動項目。
6.8、解決難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新問題。但主要有兩個方面。
(1)師資力量不足:由于體育特長課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我們就利用假期派出部分教師外出學習。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學習先進的體育改革經驗。并積極參加教育中心組織的“創新課”、“觀摩課”、“優質課”的評選活動以及課程改研討會,定期在校內開展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場地器材不足:由于開設興趣科目多,又是幾個班在同一時間上課。場地器材明顯不足。我們就尋求社區幫助,整修運動場地,完善體育設施。體育器材方面我們采取學校補充一點,、捐獻一點、學生奉獻一點的辦法,使我們的興趣課越辦越好、越辦越有特色。
7教學成果展示
自2003年9月實行體育課程改革三年來,成果喜人:
7.1、學生心理健康:學生上課興趣高漲,精神愉快,活動積極性高,有自信、團結友愛,刻苦頑強,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
7.2、學生體育素質和運動能力大幅度提高。
附:初中三年級四項運動平均成績調查表
100米100米 1000米(男) 800米(女)1000米(男) 800米(女) 立定跳遠(米)立定跳遠(米) 實心球(米)實心球(米) 100米 1000米(男) 800米(女) 立定跳遠(米) 實心球(米)
男男 女女 男男 女女 男男 女女 男男 女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2003年2003年 15∥315∥3 16∥816∥8 4∕20∥4∕20∥ 4∕00∥4∕00∥ 2.352.35 1.881.88 9.809.80 7.507.50 2003年 15∥3 16∥8 4∕20∥ 4∕00∥ 2.35 1.88 9.80 7.50
2004年2004年 15∥415∥4 16∥516∥5 4∕05∥4∕05∥ 3∕55∥3∕55∥ 2.302.30 1.821.82 9.909.90 7.377.37 2004年 15∥4 16∥5 4∕05∥ 3∕55∥ 2.30 1.82 9.90 7.37
2005年2005年 14∥814∥8 15∥915∥9 3∕50∥3∕50∥ 3∕50∥3∕50∥ 2.352.35 1.851.85 9.459.45 7.507.50 2005年 14∥8 15∥9 3∕50∥ 3∕50∥ 2.35 1.85 9.45 7.50
2006年2006年 14∥114∥1 15∥615∥6 3∕45∥3∕45∥ 3∕48∥3∕48∥ 2.402.40 1.951.95 10.0010.00 7.837.83 2006年 14∥1 15∥6 3∕45∥ 3∕48
2.40 1.95 10.00 7.83
7.3、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三年來共創編新游戲23項,新增運動項目11項。有的還在其它學校進行交流和推廣。
7.4、教師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有五人次的體育創新課教案被油田教育中心評為一等獎,一人的“體育創新展示課”被評為一等獎。數篇教學論文被油田教育中心分別評為一、二、三等獎。
7.5、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生運動成績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們的校運動隊在油田教育中心舉辦的各項體育活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4年、2005年我們校男子籃球隊在教育中心舉辦的“晨光夏令營”活動中連續兩年獲第五名。學校田徑隊在“濮陽市油田中學生田徑動動會”上連續兩年進入團體前五名。
7.6、中考體育成績一步一個臺階。
時間時間 考試項目考試項目 平均分平均分 時間 考試項目 平均分
2003年2003年 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 25.9分(滿分30分)25.9分(滿分30分) 2003年 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 25.9分(滿分30分)
2004年2004年 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 26.3分(滿分30分)26.3分(滿分30分) 2004年 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臺階實驗 26.3分(滿分30分)
2005年2005年 身高、體重、體前屈、50米身高、體重、體前屈、50米 27.4分(滿分30分)27.4分(滿分30分) 2005年 身高、體重、體前屈、50米 27.4分(滿分30分)
2006年2006年 體前屈、50米體前屈、50米 18.4分(滿分20分)18.4分(滿分20分) 2006年 體前屈、50米 18.4分(滿分20分)
五、結論
實踐證明,通過這三年的體育教學改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運動技能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新課題需要我們去探究。例如:怎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評價?怎樣降低青少年肥胖?等。
總之,通過我們對體育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新問題的不斷的學習和探究,我們的教學經驗會越來越豐富,我們的興趣課會越上越好。讓我們的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健康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晉裕,曹敘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手冊》,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年11月
[2]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3]季克異: 要深刻領會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 中國學校體育 ,2001年2月
(2017年8月—2020年8月)
山丹縣清泉學校創建于2016年8月,地處山丹縣城西北部,是山丹縣新城區開發中心地帶。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主要生源為近幾年來城鎮化建設由鄉村遷往城市的居民子女。
主體工程初步建成,學校的先遣班子就在雷顏俊校長的帶領下,依據當地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改的理念背景,準確定位了“尊重生命 學會生活 快樂生長”的辦學宗旨,以“育人為本 敬業為樂 成才為志”為校訓,緊緊圍繞“追求和諧教育享受成長快樂”的辦學理念,開啟了山丹縣清泉學校的教育教學之路。
2016年是山丹縣清泉學校的創始之年,2017年是山丹縣清泉學校第一個三年規劃的奠基之年,為此,學校特制定《山丹縣清泉學校三年發展規劃(2017年8月—2010年8月)》。
本規劃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發展的基礎與面臨的問題
第二部分:學校辦學理念闡述
第三部分:學校發展目標
第四部分:領域目標、實施策略、推進計劃及成功標志
第五部分: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第一部分發展的基礎與面臨的問題
一、學校整體情況分析
學校為新建校園,硬件設施基本齊備,塑膠操場,各班新配觸摸一體機,校園網絡,各功能室等一應俱全,為學生的快樂成長提供外部條件。
二、師資情況分析
學校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男職工59人,女職工68人,教職工平均年齡為41.6歲。教職工中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101人,專科學歷24人,學歷達標率為100%。但是由于新建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性和規劃性,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思想相對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守舊,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校發展的軟件急需解決的問題比較多,這是學校已有的現狀。
三、學生整體素質分析
2016年秋季學期,學校正式開校招生。目前共有學生2378名,其中中學部學生814名,設置18個教學班;小學部學生1564名,設置26個教學班。這些學生主要是從城關小學、東街小學、南關學校、山丹二中分流過來,家住新城區的農民子女。生源數量較多,但質量薄弱,加之大多數孩子為留守兒童,家中缺少必要的文化影響和有力的學識支持,導致大部分孩子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亟待培養。
四、內部管理條件分析
1.學校管理民主科學
學校正在形成一套規范、有序、民主的管理體系,《教職工常規管理細則》《教育教學管理細則》《教育科研管理細則》正在逐步完善,依法執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明顯凸顯,領導、教師關系融洽。
(1)德育管理方面。學校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先”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德育功能,打算系統構建 “三位一體”德育工作網絡,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2)在師資隊伍管理方面,制定修繕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師培養規劃,有計劃、分層次地將一批優秀教師納入學校骨干培養規劃中,并逐步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名師工程。
(3)教育教學管理方面。一方面學校以常規管理制度為基礎,規范老師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保證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實踐常規管理創新活動,對教師日常的備課、上課(含課后反思)、作業批改、學生學習過程指導和學業評價等,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實施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課題管理將全程實施“技術性”管理,包括申報、論證、立項、實施、總結及成果答辯、推廣等等,并完善各級立項課題的申報程序,形成“校級研究專題——縣市級立項課題——省級立項課題”這一課題申報鏈,建設好“金字塔式”的課題申報支撐體系。
(5)課程管理方面。學校從課程體系設置、構建和諧教育,建立多元的教育評價生態系統、致力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各項行動等方面進行規劃,并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其中,學科拓展型課程的常態化實施是學校課程管理中重點要做的工作。
2.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學校充分發揮現有教師自身的優勢與基本設施寬敞富裕的優勢,成立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剪紙社團,書法社團,笛子社團,武術社團等19種之多,每周四雷打不動開展社團活動,負責領導實時督促,社團活動已成為常態化。
3.讀書氛圍悄然形成
學校有圖書室兩個,閱覽室兩個,每間均在160平米左右,有專人管理,每天下午課外活動向全校師生開放閱讀,形成了“閱讀有空間、閱讀有時間、閱讀有人帶、閱讀有人促”的“四有”閱讀氛圍
4.藝體工作全面推進
體育、藝術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以落實中小學生藝體項目“2+1”工程為中心,全面推進藝體教育工作。通過規范課堂教學行為,上好音體美課程,杜絕課堂上“大撒手”“放鴨子”現象;通過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切實保證學生身心健康。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大課間活動、籃球比賽、足球比賽、跳繩比賽、隊形隊列比賽、鄉土體育活動等,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發展。
5.社會實踐落實到位
學生以紅領巾志愿者和共青團志愿者為載體,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如為敬老院老師打理生活,開展啄木鳥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社會實踐活動等,并打算以此為契機,開展的科學小課題實驗研究,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科學實踐精神。
6.辦學基調初步奠定
建校伊始,我校堅持“尊重生命 學會生活 快樂生長”的辦學宗旨,旨在以“生命教育”為本真教育,著力營造“和諧、快樂”的校園文化,努力創建以體藝社團為基礎的“快樂校園”。積極開展質量監測和過程性評價、民主快樂進課堂、校園足球抓落實,語文晨誦、趣味數學、英語口語、書法藝術和科學實驗等學科課程,培養專業教師,建設活動場地,健全活動體系,制定一年抓規范、兩年上臺階、三年出成績的階段發展目標,為此需要建立豐富的校本課程、優秀的師資隊伍和良好的校園文化。以學科拓展撬動課堂變革,實現課程由國家單一向豐富校本轉變、學生由全面向個性發展、教師由陳舊向創新發展。
五、學校發展面臨問題
目前,學校在現代學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名優教師培養、校本課程開發、辦學思想等方面雖有構思,但未定位,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和發展事態。雖具有一定數量的市、縣級骨干教師,但是骨干教師的作用還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校本教材的開放和研制工作還在胚胎狀態,所以學校的辦學面臨著一系列質的問題:
1.辦學規模控制的問題:由于學校地處人口稠密的新城區住宅中心,學區范圍大,學區內新樓盤眾多,隨著農村遷往城市的家庭越來越多,學區內生源迅速增加。如何根據標準化學校的要求,科學地控制學校的合理規模,使學校能夠穩步、健康地發展。
2.提升名優教師隊伍建設層次的問題:如何形成更有針對性的、適合不同層次、不同群體教師發展需求的隊伍建設模式? 在現有的市縣級骨干教師,數量較少,并且這些教師大部分年齡結構偏大,對優秀的中青年教師缺乏有效引領,尤其初中這一塊表現明顯,教研科研積極性不高,高原現象難以突破。如何探索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群體教師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措施,激發學校每一位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和內在發展需求,培養更多的省、市、縣級骨干教師。
3.學校文化積淀不夠,“和諧”主題未突出的問題。由于學校為山丹縣新建校園,但是辦學規模在不到一年級的時間內迅速擴大,雖積極投入學校文化建設,搭建各類平臺以深入挖掘辦學理念價值文化、活動文化、環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但尚未形成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的學校文化特色,校園“和諧”主題文化和價值理念建設缺乏規劃。
第二部分學校辦學理念闡述
優質的教育應該是促進人人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生發展的教育。從建校至今,我們不斷實踐和提煉“三個增值”:
1.學生增值——良好習慣養成,素質修養提升,學業水平提高。
2.教師增值——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技能嫻熟,綜合素質提高。
3.學校增值——有形資產增加,教學質量提高,社會信譽提升。”這“三個增值”立足實現為每一個孩子的習慣形成和成長服務,為每一位教師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為每一門學科和學科的特色發展服務,如果將來做得更好一點,為學校的長足發展和社會聲譽服務。
一、指導思想
遵循現代教育基本規律,以“生命教育”為本,全面開啟培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靈性、有健康意志的未來一代的教育理想,進一步篤定清泉學校“嚴謹、求實、創新、高效”的教風和“自主、自信、樂學、善思”的學風,在管理機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構建“生命教育”的運行系統,以學校管理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和教育教學現代化促進形成適合清泉學校特點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
二、辦學理念
作為一所新辦學校,我們將圍繞“尊重生命 學會生活 快樂生長”的辦學理念進行思考和實踐,不斷完善“學生習慣養成,教師專業完善”的目標愿景,在今后三年中著力凸現以下辦學理念:
1.學校精神:質樸務實與開拓進取相融合的清泉精神
質樸務實是年青的清泉學校的風格,近一年來清泉校人以質樸無華的氣質、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地培育每一位學生;而開拓進取是清泉學校快速成長的前提,也是學校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未來三年中,學校要努力挖掘內外部的資源,因地制宜,改革創新,不斷開創新的局面。
2.學校辦學的邏輯起點與歸屬:生命教育
學校辦學的邏輯起點和歸屬,就是“人”。我們認為一所秉持為“尊重生命,學會生活”為辦學理念的學校,它所開展的一切教育實踐必須回歸到對每個個體生命的關注,對個體生命獨特性、惟一性的關注上來。未來三年我們將繼續堅持: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靈性、有健康意志的未來一代。
3.學校辦學的戰略定位:學生健康、善良、多才;教師淳樸、寬容、嚴謹;學校平安、文明、和諧。我們將致力于推進習慣培養和專業提升的戰略,建成管理科學、隊伍優化、辦學規范、成績提升顯著的年輕學校。
4.學校使命:建設和諧校園營造和諧課堂打造和諧團隊 引領和美人生
5.教師形象:淳樸寬容、嚴謹求實
6.學生形象:德藝雙馨身心和美
第三部分學校發展目標
一、辦學目標
未來三年,我們將堅持走“和諧治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之路,著力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打造學科教育規范化,建設體藝教育特色化,逐步實現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穩步提升,把清泉學校建設成為管理科學、隊伍優化、成績提升顯著的縣級九年一貫制學校。
二、培養目標
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勞動、學會交流、學會做人,這是我們教育的起點和終點,未來三年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基礎扎實、全面發展、勇于創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領域目標、實施策略、推進計劃及成功標志
一、學校管理
(一)領域目標
在“和諧治校”和“民主辦學”的基礎上,努力實踐現代學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實以人為本、以校為本、講究成本和精細管理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邀請家長代表參與學校管理,督促學校管理向制度化發展,促進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構筑信息化平臺,提高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實施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深化團隊績效捆綁制度。從而使學校規模發展和內涵發展相統一,努力營造“和諧育人、快樂成長”的管理氛圍,實現“規范、提升、出效”的學校管理總體目標。
(二)實施策略:
1.深入實踐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促進管理走向民主化
實現教育民主化,必須走學校管理民主化的道路,這是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來三年我們將以深入落實《山丹縣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為契機,逐步完善學校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監督機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薦和民主評優制度,作為學校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完善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收集家長信息,改進學校管理;建立崗位服務滿意率評價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評價權交給家長,把學校領導評價權交給老師,把教學評價權交給家長和學生。
2.出臺《山丹縣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促進管理走向標準化。
隨著社會和社會對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為保證清泉學校教育質量逐步提升,就要扎實落實學校的各項制度。學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夠保證優質教育質量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流程,讓學校從傳統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現代的“制度化、標準化”管理。未來三年,學校在不斷實踐、落實清泉學校教育思想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清泉學校教育的質量標準以及為實現這樣的標準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過程,以完善學校目標管理體系,力爭用三年時間編制出臺《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
3.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促進管理走向開放化
未來三年,學校將積極開發家長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通過強化家長委員會的職能,提高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參與度和決策權,吸引家長積極投入教育研究,參與學校課程建設,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技術和理念,讓家長資源主動成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資源。
4.推進網絡化管理,促進管理走向信息化
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可以通過大眾媒體傳播手段極迅速地傳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在這種形勢下,未來學校的管理必然向現代化的科學管理發展。未來三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網絡在現代學校管理中的應用,制作新的校園網和班級主頁,推進統一信息化辦公平臺,力爭做到無紙化辦公,使網絡成為管理、教育、教學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為學校師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臺。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7年12月:規劃《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構建現代學校基本制度;依托績效工資的實施,完善各項考核條例;形成學校和教師自主發展、自我評價機制;推進管理者隊伍建設和學校開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各項工作運作規范,逐步明晰和完善學校的辦學理念系統,形成共同價值觀和發展愿景。
2018年2月—2019年2月:初步形成《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推進現代學校制度;進一步形成學校和教師自我評價、自主發展機制;繼續推進管理者隊伍建設和學校開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達到辦公管理現代化,實現數字化校園、無紙化校務管理。
2019年3月—2020年8月:《出臺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堅持人本、校本和精細管理等現代管理制度的實行,營造“和諧育人、快樂成長”的管理氛圍,實現“規范、提升、出效”的學校管理總體目標。
(四)成功標志:
1.出臺《清泉學校質量管理手冊》,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和其它兄弟學校縮小差距,學生綜合素質逐步提高。
2.創建山丹縣管理規范化、質量提升快的標準化學校、省級快樂校園特色學校。
3.社區、家長、師生對學校工作的滿意度高。
二、德育工作
(一)領域目標:
通過培育校風、培養隊伍、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拓寬領域等方法來構建“和諧校園,溫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環境;100%中隊行規合格,鼓勵60%中隊形成特色;創建市縣級錐鷹紅旗大隊、德育先進校和家長學校。
(二)實施策略:
1.進一步提升全體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加強班主任培訓,促進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建立主任團隊,發揮德育骨干引領、輻射和孵化作用,開展年輕班主任指導培養工作。力爭完善教師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并在學科教師隊伍中培養若干位德育意識和專業能力雙發展的領頭人,在班主任隊伍中培養若干位班級建設和教育教學能力雙發展的領頭人。
2.加強德育課程建設。發揮課程建設在學科德育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探索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形成一批以德育素養教育為主題的精品課。注重德育科研,引導教師針對當前德育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在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開展課題研究,切實發揮德育科研的引領作用。
3.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的契機,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加強社會教育資源、學校課程實施與校外教育活動的有機整合,開展主題鮮明、生動新穎、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為不同年級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校外活動;建設一支熱愛校外教育、具有奉獻精神、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校外教育師資隊伍;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并能與課內體系相融通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力求讓廣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健康成長。
4.加強家校合作,拓寬教育領域。充分發揮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通過強化家長委員會的職能,提高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參與度和決策權,進一步促進家長之間的教育交流,讓家長資源主動成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資源,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不斷完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斷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以隊伍建設、學生個別心理輔導、教師心理輔導為工作抓手,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陽光小屋”心理輔導室和“私密信箱”平臺對個別心理有偏差的同學進行輔導與追蹤研究。加強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培訓,樹立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輻射到每一個課堂,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周”活動。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實德育常規教育,實施全員德育管理制度,落實學生多元德育評價,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100%中隊創合格中隊。落實德育素養教育主題德育細節,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塑造學生優良品性。
2018年9月——2019年01月:開展書香校園建設和班級主題文化建設評比,做好特色社團建設,完善升級校園網、班級微信群、特色中隊創建活動,成立家長學校,做好學校心理輔導站和家長學校的創建活動,為學生提升能力,健康成長,豐盈個性搭建平臺。
2019年03月——2020年8月:通過培養德育隊伍、深化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達到市級德育特色校標準,德育素養教育成為學校的特色。
(四)成功標志:
1.德育隊伍精良,德育內容豐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樣。
2.形成清泉學校德育素養教育特色。
3.創建市縣錐鷹紅旗大隊、德育特色校和家長學校。
三、教學工作
(一)領域目標:
進一步深化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學科教學研究,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并適應有效教學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繼承傳統教學常規管理優秀內容的同時,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在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學習過程指導及學生學習評價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課堂變革順利推進的教學常規管理體制,有效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建設優秀的教研組,實施三級課程體系,開發《剪紙》《腰鼓》《武術》等校本特色課程。
(二)實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學的課堂變革項目為契機,重視學科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在未來三年內,學校將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對有效教學的感悟和探究,引導廣大教師立足課堂教學進行課題研究,激勵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逐步體現出學習任務的改革思想和舉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規范教學管理,加強制度創新,建立和完善一套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包括課程開發和課程評價制度,藝體課學生管理和成績評價制度,教師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績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制度等。
第二,各教研組繼續以“特色創建”為核心理念,通過團隊的相互溝通、支持、配合,將特色理念落實于具體的實踐中。通過“優秀教研組”、“教研組課題成果展示”等活動加大教研組特色建設力度,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將體育組的快樂大課間武術操,語文組的傳承經典、誦讀經典,數學組的趣味數學、美術組的剪紙、科學組的小小科學家等多個學科項目做成體系工程。
2.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開展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創新行動
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中,以課題為載體,對教師日常的備課、上課(含課后反思)、作業批改、學生學習過程指導和學業評價等常規管理,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實施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具體從五個方面入手:
第一,備課管理,通過研究備課方法,引導教師從“關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備課方法”轉變。
第二,課堂管理,通過常規聽課,從“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向“研究教學問題”轉變,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第三,作業管理,通過改進作業管理的方法,引導教師從“關注評改狀況”向“注重作業分析”轉變。
第四,學習指導管理,通過對學生個體學習狀況的關注,從“關注學科成績”向“重視特殊學生發展”轉變。
第五,學業評價管理,通過多種渠道的建立和活動機制的完善,從“單一的學業評價”向“學科多元評價”轉變。
通過實踐探索,除了實現傳統教學常規管理“管”、“督”、“評”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學常規管理的功能,體現教學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實現課堂變革背景下的教學常規管理從“督導指向”向“研究指向”轉變,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轉變。
3.以學生發展為本,建立差異的教育評價生態系統
基于“生命教育”關注生命個體個性成長的理念,學校努力構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評價生態系統,通過教育評價喚起學生個性化的表現,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們提出“尊重生命 學會生活 快樂生長”的理念,在未來的三年中,學校將加強教育評價對多元化學生評優方案、發展性學生學業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4.積極組織教研組長等學校領軍人物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提升個人素養和活動組織能力,進而提高教師開展教學研討的能力。認真研究教師培訓的新思路、新方法,積極開展校本培訓。
(三)推進計劃:
2017年8月——2018年8月:堅持及時、適度、多元的原則,學校通過聽課、常規檢查、考核、問卷和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對教師工作進行全面評價。創新教學常規管理,以校本課程為依托,完善學校資源庫,帶動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以綜合學科進行跨學科教學設計、主題教學設計或特色項目教學設計,形成特色課程。
2018年9月——2019年8月:強化課堂教學中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促進有效教學方式的轉變,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形成本校課堂教學風格。優化學校多元評價,推進活動評價、過程評價、綜合評價,組織相關經驗總結或論文交流。拓寬綜合實踐研究視野,充實綜合實踐課程教材;設立校園文化節,扎實開展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數學節、英語節和藝體節,開發校本活動課程,申報精品校本課堂。
2019年9月——2020年8月:三類課程結構比例科學合理,基礎型課程教學滲透拓展型、探究型思想、方法、手段等,使基礎型課程教學充滿活動。制定拓展型課程教學管理規范,推出若干教學骨干。深化新教育實驗系列讀書活動,舉行“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教育蘊含智慧”為主題的教學沙龍,開展老中青教師的教學技能比賽活動。學校教學資源平臺資源豐富,上傳、下載頻率不斷提高。
(四)成功標志:
1.學校被評為市縣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
2.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縮小與兄弟學校之間的差距。
四、教科研工作
(一)領域目標:
堅持“和諧治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科研強校 ”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學和常規管理工作與教育科研工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課題,人人參與課題研究,打造“精選題、真實踐、勤反思”的科研氛圍,實施科研課題與常態研究相結合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緊密課題與特色的關系,使課題服務于特色,使特色建設推動課題的研究,力爭三年內構建形成能持續推動學校發展的,逐步打響具有學校特色的科研專題。教師學術論文、案例發表、獲獎占教師總數20%以上,每年都有5個以上課題立項和結題,榮獲市縣先進教研組和教科研先進集體。
(二)實施策略:
1.建設成具有學校特色、符合學校發展實際的科研網絡體系。為了讓課題研究更切實、有效、深入,學校在擇定課題時要切準教學改革的熱點,凸現課題的前瞻性和推廣價值,確定一個今后三五年中對學校工作起導向作用的整體性、探索性的主干課題(省級課題、市重點課題),再圍繞這一主干課題,確立一批在張掖市立項的輔課題進行著力研究,各科參與課題研究,形成一個主干課題覆蓋下的系統的完善的課題研究網絡。課程方面以拓展型課堂研究為重點,課堂方面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文化方面以和諧校園文化為主線。
2.實施規范化的課題研究過程管理,提高一線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建設開題論證、中期檢查、結題答辯等課題“三段介入”常態化管理模式,對學校各級課題進行動態管理,積極推進學校一線教師課題研究規范化管理進程,保證學校教師的各類教研課題能夠正常開展研究工作,并能夠及時地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和問題解決。加強研究成果的總結梳理,指導教師做好課題研究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工作,強化對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從而提升科研課題的研究特質與推廣價值。
3.豐富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組織好各種校本教研活動。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模式,把優秀教研組創建、教研組專題研究、年級段教學研討、學術沙龍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豐富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扎實有效地推進教師個人專題研究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研究專題,并在適當調整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深入開展“個人專題”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態化。
4.加大教育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廣和交流。
在人力、財力資源分配使用上適當傾斜,以保證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質量比較高的課題成果給予適當的包裝。包括外請專家對課題成果鑒定及參與上級相關部門的成果評比,提供相關的成果推廣平臺,以宣傳推廣相應的研究成果。每年將教師的課題成果匯編成冊,及時反映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及動態,針對教育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發表師生教育方面的言論,以傳遞課改經驗,宣傳成功案例,樹立先進典型,交流研究經驗,提升理論素養。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實課題研究的時間、地點、人員和經費,做好課題的成果撰寫;針對本年度張掖市市級獲獎的部分課題,積極申報省級課題。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問題,鼓勵教師申報年度小課題;至少有5個課題分獲市級獎項或通過省級鑒定。
2018年9月——2019年8月:進一步完善有關教科研工作制度,積極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定期聘請專家學者來校做學術報告,介紹論文、案例的撰寫及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定期召開課題結題會議,讓課題負責人匯報課題成果撰寫的進展,保證已經到期的課題要其按時結題。
2019年9月——2020年8月:教師的科研水平有較大幅度地提高,爭取有10%的論文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或在省級刊物發表;做好課題研究的考核評價工作;深入開展各類課題研究,構建科學評價體系,豐富教育研究成果,形成高效教學的優秀案例,積累研究成果,編寫一定數量的校本教材,充實學校內涵,努力形成學校特色。爭取參加展出我校的科研成果。
(四)成功標志:
1.教師的科研意識高,有一半教師能熟悉做課題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師在三年內參與過課題研究。
2.在學校的績效工資考核中,三年內逐步加重教科研的考核分,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中。
3.每學期都匯編《教師論文集》、《教師案例集》、《公開課教案》、《評課稿》、《教科研主題活動日匯編》。
4.三年內有5個或5個以上課題獲張掖市獎項,并能通過省級鑒定。
5.能根據課題的研究方向,編寫校本教材,申報精品課程。
6.在參加市級以上的有關論文、案例評比中,獲獎率占全校教師總數的15%以上,并且有10%篇教育論文在省級以上的刊物發表。
五、隊伍建設
(一)領域目標:
加強師德教育,強化師德考核。力爭三年內培養2名張掖市骨干教師,2名張掖市教壇新秀,2名張掖市教學能手。50%以上教師能夠能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開展研究性學習,各學科均有學科帶頭人。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教育發展和學校發展要求、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二)實施策略:
1.關注教師個體學習與成長過程的逐步完善,使教師成為自主的變革實踐者。通過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進行自我定位和自我發展設計,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支持教師發展,強調教師日常的、經常化的實踐與反思。以創建“清風校園”為契機,廣泛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提高教師愛崗敬業、依法執教、廉潔從教的意識;強化師德考核,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
2.建設優質、高效,具有特色的教師專業團隊,在平等合作的研究性變革實踐中促進教師職業生命內涵的重建。未來三年中,我們將旨在激發教師開展研究性變革實踐的內在潛能和動力的專業合作團隊。學校將繼續推進教研組、班主任、課題研究組等相關團隊建設,扶持因為有相近的專業興趣愛好、共同目標而形成的教師團隊,提升教師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質量。
3.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績評估體系,在堅持各項薪酬原則的基礎上逐步調整教師薪酬結構。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績評估體系,包括質量評估、教科研評估、滿意度調查、工作目標達成度評估、師德評估等定量評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師的獎勵,提高個人業績和團隊獎勵,提高承擔創新任務教師的獎勵,提高超工作量教師補貼。
4.構建“評”、“研”、“引”相結合的教師培養模式,倡導自由、寬容氛圍,促使有更多的骨干產生。三年中,學校將給更多教師表達自由的機會,以傳播其思想和行動;并積極拓展校外各種媒介傳播本校教師思想和行動的空間,為教師創造在更高層次的公共空間表達的機會;同時鼓勵教師投身教育科研,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展示評比活動,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教育學術組織,保護教師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通過常態化的課堂教學研討、評選,優秀教研組建設等活動,把校優質課、全員賽課等課堂教學評比打造成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常態活動,探索培養骨干教師的系列化推進策略,在扎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盡快提升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同時,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研討,進一步提升學校已有骨干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爭取評選一到二名市縣優教師。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制定的教師專業發展培養計劃,組建學科工作室,完善分層培訓方案。
2019年9月——2020年8月:通過三年努力,豐富內涵,擴大名師隊伍,爭取使更多的教師會以研究的眼光來思辨課堂教學,總結教師團隊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四)成功標志:
1.具有一支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社會評價良好。
2.各學科均有市級骨干老師。
六、校園文化
(一)領域目標:
以“尊重生命,學會生活,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為宗旨,完善學校“和諧教育”文化。結合學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制度文化;結合校園活動和校本課程開發,激活校園活動文化;挖掘環境文化,開發利用校園,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美化行為、綠化環境、凈化心靈,建設書香校園,創建山丹縣優美校園。
(二)實施策略:
1.聘請專家指導,整體架構學校的辦學思路,健全辦學理念等核心價值文化,突出理念的“和諧”主題。
2.精細規劃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營造樓道書香氛圍,豐富主題班級文化,挖掘環境文化,深化“和諧”文化的環境內涵。
3.豐富社團活動、主題活動和學科活動文化等,建立活動文化,深化“和諧”文化的活動內涵。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不斷探索、深化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辦學策略的全方位、個性化思考。精細規劃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營造樓道書香氛圍,豐富主題班級文化,挖掘環境文化,深化“和諧”文化的環境內涵。
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探索辦學思路、環境建設和活動文化的基礎上,深化校園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清泉人”為目標,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礎上營造師生追求積極向上、勤奮敬業、終身學習的良好精神氛圍和價值取向,在教風、學風、校風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級文化和主題活動周文化建設。
2019年9月——2020年8月:繼續優化、深化學校環境文化、活動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和諧”文化建設為學校的核心內容,打造“和諧”校園文化特色,讓民主、和諧、美好的校園精神立起來,創建山丹縣優美校園。
(四)達成標志:
1.形成宣傳學校文化特色和樹立學校形象的學校特色的識別系統。
2.理念文化、環境文化和活動文化突出“和諧”主題。
3.建設山丹縣書香校園和優美校園。
七、校本課程
(一)領域目標:
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具有較強的課程建設意識和能力,形成學校課程建設團隊,規劃編制學科系列校本課程,能夠科學地評價課程實施的效果,根據課程實施的效果,科學調整課程計劃;充分整合挖掘校內外資源,利用學校已有的文化資源,設計開發出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每個學科教研組都擁有自己的學科拓展類校本課程,學校的課程資源整體得以優化。
(二)實施策略:
1.通過課程理論和實踐的學習,采取請課程專家、外出專題培訓等方式,明確課程建設的內涵和價值目標,明確一方面堅持圍繞學校的辦學特色開發具有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另一方面,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努力把辦學特色滲透到課程的有效實施過程之中。
2.深化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課(即拓展型課程),并積極開展適合中小學生成長、富有時代氣息的活動,結合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英語節活動,保證活動參與面、參與效果,對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進行分析、提煉、整合,使其成為精品,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特長的示范基地,充分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涌現出一批批有特長的學生。
3.重視對教師特長的培養。圍繞學校特色學科(科學、體育、音樂、語文、數學),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增強教師的課程理論修養,為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提高自身課程開發能力奠定基礎。
4.開發校本課程,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需求分析。針對我校學生實際,分析學校現狀,聘請專家指導,逐步編制社團活動教材,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建立校本課程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學校課程資源為基點,以開發與實施過程為主線,以學生發展為目的,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和內容,評價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行為和體驗。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豐富學科特色課程內容,形成特色學科的校本課程。培養有學校特色共識的教師群體,形成合力。圍繞學校特色,規劃社團整體工作。
2018年9月——2019年8月:探索特色教育的學科滲透,開展特色教學研討課,深化學科拓展型課程建設品牌。繼續開展校本培訓,提高體育、音樂、美術、科學、語文和數學等學科教師的專業技能。編制《剪紙》校本課程。
2019年9月——2020年8月:培養一批批特長學生,在科藝體等多項比賽中成績突出,每學年獲獎人次占學生數10%以上。
(四)成功標志:
1.涌現出一批批有特長的學生,每學年獲獎人次占學生數10%以上。
2.形成規范、完善的校本課程體系。
八、后勤服務與校園建設
(一)領域目標:
增強后勤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裝修專用教室,完善校園文化布置;繼續籌劃建設科技活動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智能教室、美術室、閱覽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各科室,提升軟、硬件設施的層次,創建平安校園、現代化學校。
(二)實施策略:
1.加強后勤內部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2.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完善教學樓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圍,美化校園環境。
3.完善教學裝備,重視信息化建設。
(三)推進計劃:
2017年9月——2018年8月:建設科技活動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完善教學樓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圍,美化校園環境。
2018年9月——2019年8月:繼續籌劃學校智能教室、美術室、閱覽室、圖書室、實驗室、網絡中心的建設,學校網絡、教學設備等維修保養良好,后勤安全管理到位。
2019年9月——2020年8月:環境布置顯“大氣、儒雅”。檔案管理、財經管理工作規范之中顯優化。學校平安單位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關注工作細節,提升服務滿意率。
(四)達成標志:
1.校園美化、綠化到位,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明顯提高。
2.學校教育教育設施設備達到現代化學校要求,使用和維護良好。
3.后勤服務各盡職責,高效運作,師生滿意。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實施和管理本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將定期召開各級會議,積極學習本規劃,以取得全體教工的共識,將本規劃作為學校內部教育教學工作的行動綱領,在工作中貫徹執行。
二、組織保障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規劃管理領導小組,具體實施“三年規劃”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領導、處室、教研組具體落實,全員參與。管理小組根據總目標和階段目標,負責本規劃的全程實施和管理。
1.規劃領導小組
組 長:雷顏俊
副組長:趙廣明、顧興榮、周艷春
組 員:毛文、靳強、陳輝明、王義勇、王琰、李文濤及各年級組長和教研組長
2.項目工作小組
全體教師
在學校規劃領導小組的部署下,根據本《規劃》的工作任務,落實校長全面負責規劃實施制,副校長具體分管制,中層部門執行責任制。
3.責任分工
教導部門:提升教育質量,探索有效教學的評價機制。
科研部門:負責課題運作,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政教部門:完善德育管理機制,建立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信息中心: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為數字化校園提供技術支撐。
總務部門: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財務部門:做好財務規劃,科學籌劃資金分配。
三、制度保障
1.暢通信息渠道,加強監督反饋。
在規劃的具體實施階段,學校規劃管理領導小組和各部門做好規劃的咨詢指導、檢查控制和調節平衡工作,及時糾正偏差的管理行為,形成領導接受老師監督的工作機制,齊心協力,保障三年規劃的順利實施。
2.測評成效,利益掛鉤。
及時作好規劃各階段的檢查測評工作。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對各部門及個體的短期目標行為進行評估,將行為績效與實施獎懲結合,鼓勵先進,激勵全體,真正提高學校組織的整體效應。
四、環境保障
1.外部環境
協調好學校與上級主管部門、社區、家庭的關系,努力爭取政策支持、財力支持、輿論支持,爭取更多的專項資金,為學校發展創設優越的外部環境。
2.內部環境
充分發揚民主,積極調動全體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廣泛聽取教職工的合理化建議,上下一心,同心協力,積極營造和諧奮進的內部環境。
五、師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