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身心健康知識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3 16:46: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身心健康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殘害同學事件…一件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關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E身心健康水平是時代進步和社會和鑿發展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迫切要求。為此,一些高校為增進、維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開展了相應的教學與教研活動。目前,高校主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體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徑對大學,fi的身心健康進行分塊教育],沒有注重發揮各種形式和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綜合作用;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也多采取個別心理咨詢的方法j。所以,現行的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沒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盡人意。有鑒于此,本文從調查和測試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體質和健康知識結構人手,深入探討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旨在為深化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隨機分層抽樣的辦法,選取湖北經濟學院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T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宜昌三峽學院等5所高校的5O個體育教學班級,共1842人作為心理問卷調查和體質測試對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問卷并參加傘部體質指標測試的學#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測評法

選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I一90),測定大學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據問卷統計結果,將調查對象區分為正常紺、輕度組、中度組和重度組。近年來,SCI90最表在內心理衛生問題調查以及臨床診斷中應用十分廣泛,具有較好的信度和較高的效度。

1.2.2體質測試法

基于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體質測試內容,測試調查對象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和握力等6項數據,并通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網中的在線體質測試與評估指導導航欄對測試的原始數據進行在線評分,據此將測試對象劃分為體質優秀組、良好組、及格組和不及格組。

1.2.3身體自尊量表

《大學牛身體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用來測量個體對自我身體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感程度的標準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筆者利用本量表的調查結果來分析大學生的身體認知結構對其體質狀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數理統計法

將心理癥狀自評量表得分和體質測試評分的數據錄入計算機,運用Excel和SPSS11.0軟件對2項評分進行描述統計和比較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的總體情況分析

SCL一90總分是9O個單項分相加之和,說明了心理健康狀況的總體水平,SCI一90總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總體水平越高]。參照李虹報道中的類似標準規定:SCL一90總分蘭18O為心理障礙,其中18OSCL一90總分<225為輕度心理障礙,225耋SCL-90總分<27o為中度心理障礙,SCI一90總分耋270為重度心理障礙。9個因子中任一項三3分為心理衛生問題的陽性檢出。對SCL一90問卷的初步統計結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輕度心理障礙,占調查總人數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為15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礙的學生人數為3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3;有173名大學生至少在一項因子上得分莖3分;心理問題陽性檢出率為1O.1。以上的初步統計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為進一步分析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筆者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的心理問卷中的9項因子進行了分項統計,發現大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癥狀排在前3位的依次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和偏執,其次為抑郁、焦慮和敵對。這些癥狀可引起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不自在、自卑、交際范圍狹窄、與大多數同學合不來、對同學的優點嫉妒等現象,從而致使其心境處于憂郁、苦悶的情感之中,并導致他(她)們在體育教學中不愿參加集體性和競爭性活動項目,對游戲性活動項目缺少興趣,反應遲鈍。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在大學生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學生體質狀況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依據大學生體質測試的等級標準,將體質總體評價、肺活量體重指數分數、握力體重指數分數、臺階試驗分數和立定跳遠成績劃分為4個等級: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將身高體重等級劃分為體重正常、較低體重、肥胖和營養不良4個級別;為便于比較,本研究將體重正常者歸為優秀組,將較低體重者歸為良好組,將肥胖和營養不良者歸為不及格組。將所測得的6項原始成績經過在線評分后,得到6項指標的評分和等級,按體質等級統計得到如表4的結果。從體質總體評價等級來看,96.97%的大學生體質等級達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說明當代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整體較好;然而,從另外5項指標的具體分布情況來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不均衡,有些指標整體偏低,如立定跳遠和肺活昔體重指數不及格的比例分別高達44.O2%和24.9O%。由此說明,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促進大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已勢在必行。

大學生體質健康總評分采用百分制評分,身高標準體暈、臺階試驗、肺活量體重指數、立定跳遠、握力體重指數在總評分巾所占的權分別為0.15、0.20、0.15、0.30和0.20。為檢驗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的6項體質指標間是否存在差異件,現分別以各項體質指標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為因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同時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的各項體質指標得分進行描述統計,經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結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除在身高標準體重指標上沒有差異外(Sig~0.05),其余5項體質指標的得分均存在差異性(Sig<o.05)。如把重度組與正常組相比較,則6項體質指標問均存在顯著差異性;中度組與正常組相比,除了在身高標準體重和臺階試驗兩項指標上沒有差異性外,其余4項指標之問均存在差異性;輕度組與正常組相比較,除了在肺活量體重指數、定跳遠和身高標準體重分數上存在著差異性外,其它3項指標之問的差異性不明顯。由此說明,隨著心理障礙程度的加重,大學生的體質旱逐漸下降的趨勢。

2.3大學生健康知識結構對其身心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

2.3.1大學生健康知識結構對其身心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

健康知識結構是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活動和健康自我監控的心理基礎,有關資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識結構分為3個方面:1)本體性知識,即青少年對整個健康學的理解與掌握;2)條件性知識,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學、教育學、體育學等知識;3)實踐性知識,指青少年在健康促進的實踐情景時所具有的知識與經驗積累。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識水平與其健康評價的關系,楊劍博士運用訪談法和健康知識評價法,對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識水平進行了5級評定,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大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與健康評價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從相關系數高低排序看,本體性知識與健康關系密切程度較高,其次為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都達到顯著性水平。筆者在與調查對象的訪談中也發現,對健康自我評價較高的大學生掌握的健康知識比較全面,而那些對健康知識知之甚少的大學生則對自己的健康評價不高,由此說明:大學生的健康知識結構與健康自我評價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關系,即健康知識結構越高,健康自我評價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徑地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教育,豐富和完善大學生的健康知識結構。

2.3.2大學生身體認知結構對其身心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

大學生對自我身體的認知是基于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之的。為分析身體認知結構對大學生身心的影響情況,筆者利用PSPP中的調查數據,從大學生對身體自我價值感、運動能力、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和身體素質等5個方面的認知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據該量表的評分規定,除運動能力分量表的評分是越低表示對自我運動能力認知越高外,其余4個分量表則是評分越高,表示認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隨著體質狀況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運動能力認知方面的評分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外,其余4個方面的評分則逐漸下降。另外,體質不及格組在身體自我價值感和身體吸引力中的標準差和其它3個方面的有顯著性差異;心理重度障礙組要5方面評分中的標準差與其它各組相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由此說明,大學生對自我身體認知結構越高,其體質狀況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評價愈高。有學者研究發現,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與健康的良好感覺緊密相連,且健康主觀感受極大程度地影響著其身心實際健康狀況的感覺;所以,在今后的大學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強健康知識傳授力度,改善大學生的自我身體認知結構。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在調查和測試的對象中,有24.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問題陽性檢出率為1O.1,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其體質之間有同向變化的趨勢,即隨著心理障礙程度的加重,大學生的體質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3)大學生的健康知識結構與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健康知識結構愈高,其體質狀況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議

篇(2)

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國家教委也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各高等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并傳授體育知識、技能、鍛煉方法,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現在的身體鍛煉和將來的健康維護服務。

(一) 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意義

1.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關注了。“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人人樹立新的健康觀念和擁有健康知識。維護和增進人類的健康,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和教育工作者鍥而不舍地宣傳,還要靠整個社會力量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和諧環境。

大學對國家的貢獻早已超出僅僅輸送專業人才的作用,大學生增進自身的健康不僅僅是對個人和家庭負責,也是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整體發展負責。大學里有著知識密集的群體,大學生年輕、文化程度高、思維活躍、接受和運用各種信息能力強。他們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道德行為對社會起著“承前啟后”、“示范表率”的作用,對社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體育工作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要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對探求人人享有健康、推動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

2.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意識的根本措施。學校是青少年匯聚的場所。因此,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應抓住這個有利且短暫的時機。現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健康意識,讓他們認識到“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失去健康將失去一切”。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要讓大學生對缺乏健康知識產生危機感;要給大學生創造健康教育的條件,結合社會常見的健康問題,揭示各種疾病病源的本質,讓他們認識到擁有健康知識的重要性;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選擇正確的保健方法和途徑;要讓大學生意識到健康行為和正確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建立符合健康要求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二) 加強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

1.樹立健康教育為主的體育教育意識。健康教育和高校體育教育都是為增進學生健康和增強學生體質服務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目前,我國的健康教育與高校體育教育是分離開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高校體育教育又過于偏重運動技術的教學,忽視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育情感的培養。這樣勢必造成二者分離、脫節的現象。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界定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全的狀態。”具體地說:一是身體不虛弱,沒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強。新的健康理念給高校體育教育帶來一場革命性變化,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傾向,樹立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觀。  高校體育健康教育是以科學為指導,遵循生物學規律,指導、傳授相應的運動方法、自我健康診斷,檢查、監督、評價和疾病防治等多種知識和經驗,從而達到提高個體的基本運動能力以及全身心健康狀態為目的的體育教學模式。它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之上,結合運動實踐,同時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2.突出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特點。新制定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明確了五方面內容:一是發展身體的目標,二是認知和發展能力的目標,三是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的目標,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五是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能力的目標。新大綱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出了要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體育教育不僅要使學生體格健壯、精力充沛,使他們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特別是對那些心理承受力較弱和抗挫折能力較差的學生更要密切跟蹤。同時體育教師也要注意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近期表現和異常思想行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3.培養學生終生健康意識。高校體育既是學校體育的終點,又是終身體育的起點。現代人存在健康危機,現代人需要體育。盧元鎮教授在《世紀之交體育運動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指出:機械化、電氣化文明造成的生物結構和機能的退化;高營養、低消耗代謝造成體內物質積累;快節奏、大壓力生活會造成的心理障礙與疾患;高危險生活、高密度擁擠造成意外事故;大面積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的人類生存條件惡化等,將造成“文明疾病” 、“都市疾病”廣泛蔓延和爆發。

今天,提高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的現實任務和責任已經嚴酷地擺在我們面前,擺在眾多與健康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學科面前。健康教育是面向受教育者終生的教育活動,鍛煉正是這種活動的具體體現。健康既不是一時的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經常鍛煉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因此,要使健康延續到每個人終生,必須培養終生體育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李仕豐.體育教學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10):144~145.

篇(3)

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當放棄在凋零,理想卻在萌芽;當傷感在蔓延,快樂應運而生。生活每天都是陽光滿布。不管陰晴與否,因為只要心中有太陽,無論置身何處都有太陽。

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關注了。“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更需要人人樹立新的健康觀念和擁有健康知識。維護和增進人類的健康,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和教育工作者鍥而不舍地宣傳,還要靠整個社會力量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和諧環境。

大學對國家的貢獻早已超出僅僅輸送專業人才的作用,大學生增進自身的健康不僅僅是對個人和家庭負責,也是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整體發展負責。大學里有著知識密集的群體,大學生年輕、文化程度高、思維活躍、接受和運用各種信息能力強。他們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道德行為對社會起著“承前啟后”、“示范表率”的作用,對社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體育工作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要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對探求人人享有健康、推動社會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

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意識的根本措施。學校是青少年匯聚的場所。因此,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應抓住這個有利且短暫的時機。現代醫學模式已由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幫助大學生樹立現代健康意識,讓他們認識到“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失去健康將失去一切”。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要讓大學生對缺乏健康知識產生危機感;要給大學生創造健康教育的條件,結合社會常見的健康問題,揭示各種疾病病源的本質,讓他們認識到擁有健康知識的重要性;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選擇正確的保健方法和途徑;要讓大學生意識到健康行為和正確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建立符合健康要求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樹立健康教育為主的體育教育意識。健康教育和高校體育教育都是為增進學生健康和增強學生體質服務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目前,我國的健康教育與高校體育教育是分離開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高校體育教育又過于偏重運動技術的教學,忽視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育情感的培養。這樣勢必造成二者分離、脫節的現象。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界定的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全的狀態。”具體地說:一是身體不虛弱,沒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強。新的健康理念給高校體育教育帶來一場革命性變化,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傾向,樹立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觀。

高校體育健康教育是以科學為指導,遵循生物學規律,指導、傳授相應的運動方法、自我健康診斷,檢查、監督、評價和疾病防治等多種知識和經驗,從而達到提高個體的基本運動能力以及全身心健康狀態為目的的體育教學模式。它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之上,結合運動實踐,同時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突出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特點。新制定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明確了五方面內容:一是發展身體的目標,二是認知和發展能力的目標,三是心理健康與個性發展的目標,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五是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能力的目標。新大綱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出了要重視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體育教育不僅要使學生體格健壯、精力充沛,使他們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特別是對那些心理承受力較弱和抗挫折能力較差的學生更要密切跟蹤。同時體育教師也要注意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近期表現和異常思想行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培養學生終生健康意識。高校體育既是學校體育的終點,又是終身體育的起點。現代人存在健康危機,現代人需要體育。盧元鎮教授在《世紀之交體育運動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指出:機械化、電氣化文明造成的生物結構和機能的退化;高營養、低消耗代謝造成體內物質積累;快節奏、大壓力生活會造成的心理障礙與疾患;高危險生活、高密度擁擠造成意外事故;大面積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的人類生存條件惡化等,將造成“文明疾病”、“都市疾病”廣泛蔓延和爆發。

篇(4)

二、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相融合的發展方向

在高校的健康教學活動中,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因此,在未來的健康教育發展過程中,將二者結合起來,共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

(一)加速體育教育改革進程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就是要引導高等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逐步由原本的技能訓練轉變為體能素質訓練。在大學體育課堂上,要將單純的、機械性的體能訓練逐步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積極作用的體育項目訓練。這種變化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找到樂趣并逐步提升自我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也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將體育鍛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課堂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健康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

篇(5)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449-01

隨著我國教育科技的高速發展,高校教育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要求不斷提升,而高校醫院長期承擔著廣大高校學生的健康管理任務,健康體檢是高校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將健康管理先進模式應用在高校學生體檢服務中,促進體檢內涵和外延升級,這是高校醫院需要關注、踐行的課題。

1 健康管理及其實施步驟

1.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以及預測和預防的全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為一種服務,其具體做法是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和為個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使他們采取行動來改善健康。在西方,健康管理計劃已經成為健康醫療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證明能有效地降低個人的健康風險,同時降低醫療開支。

1.2 健康管理的實施步驟

1.2.1建立健康信息檔案庫

收集服務對象的健康信息。個人健康信息包括個人一般情況、目前健康狀況及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體力活動、吸煙、飲酒情況等)、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血壓等)和血、尿實驗室檢查。

1.2.2 健康及疾病風險性評估 根據所收集的個人健康信息,對個人的健康狀況及未來患病或死亡的危險性用數學模型進行量化評估,進一步綜合認識健康風險,鼓勵和幫助人們糾正不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制訂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并對其效果進行評估。

1.2.3 健康干預 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以多種形式來幫助個人采取行動、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控制健康危險因素,實現個人健康管理計劃的目標。

健康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周而始的過程,即在實施健康干預措施一定時間后,需要評價效果、調整計劃和干預措施。只有周而始、長期堅持,才能達到健康管理的預期效果。

2 學生體檢在高校健康管理全程中的重要位置

2.1 踐行高校學生體檢服務升級

以往我們的學生健康體檢后的統計分析只局限在疾病發病率的排序及篩查受限學生上;防治措施一般局限于科普知識宣傳及查出疾病的治療及休退學上。這種服務是一次性的、非連續性的,缺乏全面的評估,缺乏檢后積極主動的干預等后續服務,實質上不能達到高校大學生健康體檢的真實目的,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健康需求,只有將健康體檢貫穿健康管理全過程中,才是全程負責的體檢方案,才能使高校大學生體檢事業充滿活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學生健康體檢升級,才能達到踐行大學生在校期間健康管理目標要求 ,更好的給醫院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2.2 構建大學生體檢健康管理平臺

2.2.1 大學生健康管理是指高校醫療機構對大學生進行基礎健康體檢,分析體檢結果,評估健康狀況,提供健康咨詢,指導學生康復治療、預防保健、體育鍛煉以及對體質較弱學生進行重點干預的全過程。高校學生健康管理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應搭建一個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由學生工作部門、高校健康體檢中心、高校醫院預防部門、體育部門、以及家庭和社會共同組成的管理平臺,建立集健康教育、健康干預、健康指導服務、陽光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服務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于一體的管理體系[1]。

2.2.2 全程管理大學生身心健康是在進行學生健康管理的過程中要轉變“重檢查、評價,輕針對性的指導、干預”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通過健康管理的“體檢――評價――指導――接受干預――再體檢――再評價――再指導――再接受干預……”的循環往復的全過程,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對有身心健康問題的大學生重點進行全程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學生群體健康水平的關鍵。全程管理必須以有身心健康問題大學生的健康需求為關注焦點,學校應調查、識別和理解有身心健康問題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加強和他們的溝通,密切跟蹤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把他們的需求與學校健康管理日常工作目標相結合,改進工作,落實措施,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2.3 新模式下大學生健康體檢的3個環節

2.3.1嚴抓體檢質量,科學設置體檢項目,提升服務效率

大學生入學體檢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根據普通高校大學生體檢標準要求及本校學生身體狀況,結合體檢中心現有人力、技術、設備為大學生制定體檢套餐服務,這一步應該做到科學制定體檢項目,體檢有規范流程化管理,做到優質高效,并有真對性體檢服務。另外,在體檢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發現異常情況選擇合適的復檢體檢項目,選擇好體檢項目后再結合學生自身病情及時間、合理安排體檢的復檢時間,做到從時間安排上確保體檢的質量。

2.3.2健康體檢后評估客觀全面

在完成了體檢及信息的收集后,對各種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根據現代醫學疾病發生、發展規律,進行健康狀況的平判,疾病風險的預測,為下一步健康干預做準備,這一環節應做到客觀全面,不夸大,不遺漏。這要求體檢科室的醫生及體檢科室主檢醫師符合國家體檢科室規定,業務精湛,經驗豐富,高度負責,做好受檢者生活方式,病史,健康危險因素,心理狀況等個人健康信息的收集。評估不是單純的體檢數據的羅列,一定是建立在每位大學生健康信息基礎上的全方位的結論。

2.3.3制定體檢后大學生群體和個體的健康干預措施,即健康干預

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學生體檢后的健康實際情況,制定健康干預的基本內容,著眼點應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識的需求,健康教育的開展,特殊疾病治療及管理等方面計劃。首先通過發放健康管理資料、開設健康管理選修課、多種形式健康知識講座、師生健康座談會等方法普及健康知識。其次還可以通過發展健康社團,如:衛生保健協會。也可通過校內網頁宣傳強化預防保健知識宣傳。健康干預是大學生健康管理的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周而復始的過程[3]

監測學校人群的健康狀況,開展健康教育,防病治病是《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高等學校保健醫療機構工作規程》賦予高校醫院的重要任務,健康管理是高校衛生工作的重點。

健康管理應用到高校大學生健康體檢服務中,不但將賦予體檢更豐富,更規范的內涵,使高校大學生健康體檢的效果出現質的飛躍。為廣大高校大學生提供一個以健康體檢為載體,實現全面健康管理為目的的全新服務,是高校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能夠帶動高校醫院整體服務質量的提高,切實為高校教學科研正常開展提供保障,提高高校醫院形象。

參考文獻

篇(6)

在全國性抽樣調查中顯示,當前大學生體質正在逐漸的降低。各項生理指標正在逐年下滑,如學生的視力水平、身體機能、體育測試的成績等。這些情況應當引起的教育本門的重視。造成這種現象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幾種:(1)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精力去參加體育鍛煉。(2)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運動上沒有熱情,缺少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堅持鍛煉(3)沒有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了解體育對健康的重要性。(4)部分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從而導致對體育鍛煉沒有興趣,甚至是對體育鍛煉具有抵觸心理。通過對以上因素的細致分析,高校應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去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體育鍛煉意識,自主的去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自己的身體素質。

同時很多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由于社會與家庭的多方壓力,是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對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對壓力的控制能力低,心理的自我調節能力差,很容易受到負面的情緒所影響。而在許多學校里缺少心理健康的疏導,在家庭中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

二、 體育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很大程度的受到體育健康教育的影響。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遺傳、環境、習慣、教育、營養、鍛煉、文化環境等,然而在這些因素中,體育鍛煉對于身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教育作為一種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教育可以促使大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運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狀況,改善大學生的生理機能與提高大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次,體育教育能夠促進心肌的生長、加大肺活量、通氣量,使大學生的身體良好的發育生長,增強大學生身體的免疫能力,加快新陳代謝,打造健康的體魄,從而適應高強度的工作與學習。

三、 體育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 心理健康的影響

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體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多肽物質,他可以讓人感到愉悅。在這樣的心情下,工作與學習的效率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中,人們會感覺到快樂與喜悅,能夠振奮精神與陶冶情操,然人產生來良好的情緒。在體育活動中能夠讓參與者的精神高度集中,從而讓人的壓力得到緩解,情緒得到釋放。對學生的智力與能力產生提高作用

2.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在正確的體育教育下,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體育教育是一操場教學為主,通過教學體現速度與力量的競爭,學生的心理活動會隨著強烈的節奏變化而變化。高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在向學生教授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思想道德教育。

3. 鍛煉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能力

在體育競技中要求運動者想辦法去克服心理的障礙,以堅定頑強的毅力與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與挑戰。在競爭培養中,體育運動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體育活動中能讓參與者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體驗審理與失敗,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4.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各種個人或團隊的競技活動中,通過與其他競技者相互切磋,或是在團隊競技中互相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隊競技運動中,每一位成員都是為這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想要獲勝就要彼此間相互合作,再團隊中發揮各自的才干。在團體的體育運動中,能夠加強人們的相互交流,減少學生的孤獨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經常進行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提高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

5.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人的心理適應,主要是對人與人關系的適應,而人的心理病態大多源于人際關系的失調。體育教育通常是一班級為集體進行教育,有著多樣性的人際交往。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中,增強了大學生的溝通能力[5]。而在體育活動中,特別是競賽類或者是體育游戲,其本身就是社會活動的一種縮影。在這樣的體育活動中,大學生能夠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通過教師深層的指導,大學生就可以在體育活動中認識社會,能夠為他們步入社會做足準備,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完善體育健康教育的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現代大學生的身心狀態已經不容樂觀。作為以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一門課程,體育健康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建議對現有的體育教育課程進行改革。

(1)改變當今高校體育教育脫離社會的現狀,秉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豐富的內容與形式,滿足不同特長、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學生體育課程需求。對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行強化,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重的比重,簡化體育學習的難度,以便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說學內容,并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2)多進行體育競技活動,通過競技培養出學生練好的體育道德,進而發展成優秀的社會道德。通過像籃球、足球這樣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競技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篇(7)

1.建立我區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的長效機制。逐步加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中的權重。認真組織實施2012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依據《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研究實施方案》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統一部署,做好現場檢測和數據匯總工作。

2.積極主動開展健康教育和普及宣傳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創建“健康校園”活動,并實施動態管理。在疾病預防、青春期教育、科學膳食、愛眼護齒、禁煙控煙及艾滋病宣傳等方面開展豐富多樣、行之有效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意識。組織開展“全區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競賽”,進一步提高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

3.繼續搞好“紅十字”青少年工作。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紅十字宣傳教育和自救自護演練活動,繼續開展評選“紅十字學校”和“紅十字好少年”活動,培養人道、博愛的紅十字精神。

4.努力加強學生視力保護工作。實施“愛眼防近”活動計劃,對學生用眼和近視情況進行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議對策。落實中小學眼保健操制度,每年4次對在校中小學生進行視力普查,普及科學用眼的知識和方法。

(二)抓住重點,注重實效,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1.全力做好學校傳染病及常見病的防控工作。嚴格學校疫情報告工作。建立健全學校衛生突發事件監測報告系統和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制度,將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監控系統”和“學生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系統”的報告納入學校常規工作,做到“人員、設備、時間”三個落實。

篇(8)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立足于大學生這一群體,針對其健康價值觀以及行為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找出其特點和影響因素,以及在健康行為水平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因素和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力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

1.2 研究對象

隨機發放問卷216份,如有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問卷作廢:漏答題項等于或超過10條;作答有明顯反應傾向(如連續10題選擇同一答案或答案以某種規律出現);有4道題項需要反向評分,應給予標記。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回收率為87.96%。調查對象由27名大一、37名大二、80名大三和45名大四的學生構成,其中男生67名,女生123名。

1.3 研究工具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調查問卷由“健康價值目標”、“健康價值手段”兩個分問卷構成,采用5點記分法。(趙晨鷹,2005)。

“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含有“社會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生理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心理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三個因素,共18道題。“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含有“對待健康的思想和態度”、“關于個人的健康行為”、“掌握健康知識的技能”、“有關群體的健康行為”四個因素,共27道題。 該問卷的同質性信度.915、分半信度.836、重測信度.835,都達到了顯著水平。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總體特征

考察全體研究對象在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問卷各維度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得到“健康價值目標”的平均數要略高于“健康價值手段”,說明大學生在設定自己的健康價值目標時的高要求與實際執行健康價值手段的程度之間有著一定差距。

在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中,各維度平均數的大小順序依次為:“心理”>“社會”>“生理”,尤其是“生理”的得分要遠低于另外兩項,可見在設定健康價值目標時,大學生更看重于對“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方面的追求。

在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中,各維度平均數的大小順序依次為:“對健康的思想態度”>“關于個人的健康行為”>“關于群體的健康行為”>“健康知識技能的掌握”。對于“健康知識技能的掌握”這一維度列在最后,這說明高校教育需要大力開展健康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

2.2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在性別和年級上的差異檢驗

2.2.1 對性別的差異性考察

對性別在“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和“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上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顯示性別在兩分問卷上無顯著性差異(t = -1.556,p =.121;t = -1.111,p =.268),進一步對每個維度得分進行性別差異檢驗,結果發現在“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t = -2.547,p =.012),男性的得分低于女性的。

2.2.2 對年級的差異性考察

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者的得分在大學年級上的差異均不顯著(F =.118,p=.949;F =.271,p=.846)。但在總問卷得分上大三是最低的,并且“目標”分問卷的得分在年級因素上的表現呈現下降趨勢,由于價值目標在價值觀體系中處于核心的位置,可見這種趨勢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現象。

3 討論

3.1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特點

(1)大學生在健康價值觀上的積極性。在探查我國當代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特點時,問卷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大于3,多數得分均為4左右,這很好地說明了大學生在健康價值觀上的整體表現是積極向上的。(2)大學生在健康價值內容上的差異性。在分析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時,我們發現在“健康價值目標”和“健康價值手段”之間存在一些差異,表現為少許目標并沒有加以手段的執行或執行的力度不夠。(3)大學生在處理健康問題上的矛盾性。調查結果表明,較之生理方面,大學生給予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健康目標以更大的關注和更高的價值取向,這也與許多研究具有一致性。

3.2 大學生健康行為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篇(9)

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而高職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體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具有健身的教學任務,還要承擔起健心的重要責任。因此,體育教師應注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拓創新,合理整合教育資源,積極開展體育教學的優化研究及實踐活動,以進一步促進高職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

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和前提,只有正確認識和分析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通過體育教學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他們保持身心健康,預防各種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發生。

1.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癥狀的發生情況,筆者曾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隨機調查及統計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僅明顯低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也低于全國大學生常模水平;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男生,且在軀體化、焦慮、恐懼癥狀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來自農村的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鎮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且存在更多的心理問題;高職高年級畢業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數要大于高職新生,差異主要表現在抑郁、偏執及強迫癥狀上;高職大學生有心理問題的檢測率為21.51%,其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偏執、強迫等癥狀。

2.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當代高職大學生不得不面臨來自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經濟、擇業等多方面的壓力,這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顯得更復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從調查中得知,影響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緊張的人際關系。相當一部分高職大學生由于性格上的缺陷,如以自我為中心、自卑、怯懦、偏執等,在社會交往中容易產生恐懼、憤怒、嫉妒,從而造成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次,自我調控能力較低,缺少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遇事不冷靜,易感情用事,帶有明顯的生理早熟、心理滯后的特征,這個階段很容易形成身心發展的失衡現象。再次,學業問題也是困擾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些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業壓力過大,自信心降低,甚至產生失落和自卑感,繼而引發精神緊張、失眠、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此外,就業競爭壓力過大、家庭經濟困難、生理缺陷等也是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方面。

二、體育教學優化與高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

鑒于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影響因素,以及體育教學的學科優勢,我們要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優化體育教學,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有效的干預,以期促進體育教學改革與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協調發展。

1.體育教學目標的優化與高職大學生發展水平的協調。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即預見體育教學活動可能使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及身心發展方面達到的目標,不僅要體現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而且也要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然而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許多情況下教師習慣于把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作為唯一的目的和任務,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目標。因此,在設定目標時,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科學合理地制訂,把體育教學目標優化為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而且其每個方面都應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與學生發展水平的協調,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的優化與高職大學生身心現有水平的協調。為使體育教學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中有序地進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把握學生現有的身心水平、實際情況,按照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改造和創編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選擇那些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發展、注意特點、意志表現和個性特征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如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注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內容的開發,增設體育心理訓練及拓展訓練內容,注重傳統體育養生理論的融入等。與此同時,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智力發展水平、年齡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方式習慣等,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如合作學習、模擬訓練、創設情境等。

篇(10)

摘要:在大學期間,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息息相關。在大學階段,既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素質的同步發展,又要在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安排中保證心理教學與體育教學的共同提高。在未來高校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發展中,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要齊頭并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滿足當今快節奏發展的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對當前高等教育階段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二者的相互作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高等教育;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高素質人才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6

中圖分類號:G80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4—0077—02

收稿日期:2014—10—16

作者簡介:魏然(1987— ),男,湖南湘潭人。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生面臨的學習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高校學生特殊的年齡階段與大學特殊的群體環境,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的出現頻率逐年加大。所以說,在高等教育階段開展適當的心理輔導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而大學的體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卻在培養學生健康體格和完善身體素質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與不足。因此,傳統高等教育階段的體育教育也亟待改革。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體育教育的課程中去,是為了引導大學生向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將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統一起來,對塑造其健康的人格有著巨大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的現狀

在現階段,高校在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就大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敏感期,大部分學生都面臨著理智與情感、理想與現實等方面的矛盾和沖突。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就可能誘發嚴重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這種心因性的矛盾不但會給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帶來困難,也有可能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埋下巨大的隱患。

然而,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開展時間不長,師資力量、理論基礎等方面都還處在發展初期,不能有效地達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時,本來就相對薄弱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往往流于形式,難以起到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和塑造完整人格的作用。隨著社會群體壓力的不斷增大,大學生群體的心理障礙問題也有嚴重化的趨勢,大學生中因為心理原因休學、退學的人數也在逐年遞增。因此,在高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變得刻不容緩。另一方面,體育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的開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各學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視,體育教育成為承擔大學階段健康教育的主要科目。在當前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深化與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和高校對體育教育的開展也做出了調整,不僅將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學科工作的開展中,也逐漸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體育課程結合起來,從而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其將來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作用

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體育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應遵從以人為本的原則,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體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心理健康對大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是培養大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讓一個人更加樂于親近自然,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其他活動中去。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體育活動能夠改善學生的情緒,為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創造氛圍,也能夠使緊張的情緒得以放松,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敏感地觀察到自身的身體問題,從而自發地選擇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項目。另一方面,體育活動可以協調學生的群體關系,通過體育項目中的良性競爭和自我超越,鍛煉學生的意志與品質,完善健康的人格,逐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優勢。

另外,在體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等教育理念的相繼提出開始引導高校體育逐漸走上不同的道路。現階段大學中的體育課程正在逐步擺脫原本僵化、機械的體能訓練模式,而轉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在今后的人生中保持持續的體育鍛煉的知識與能力。因此,體育教育不僅致力于要培養學生健全的體魄,同時也關注學生是否具有保持長期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與健康的心理。只有同時擁有健全的精神與強健的體魄的人才能稱得上真正健康的人,這也將成為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和導向。

三、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相融合的發展方向

在高校的健康教學活動中,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因此,在未來的健康教育發展過程中,將二者結合起來,共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

(一)加速體育教育改革進程

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就是要引導高等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逐步由原本的技能訓練轉變為體能素質訓練。在大學體育課堂上,要將單純的、機械性的體能訓練逐步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積極作用的體育項目訓練。這種變化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找到樂趣并逐步提升自我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也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將體育鍛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課堂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健康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體育教學課程

在體育課堂中,可以將心理學知識和方法有機地融入進去,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保證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有效性。體育課堂的教學實踐設置要符合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等,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在體育教學與師生的競技互動中,也容易發現有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心理學知識,及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在課堂上,結合體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并盡量用優勢教育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逐步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

(三)發揮教師在學生心理塑造上的積極作用在進行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要注意課堂上技能與理論的培養與訓練,另一方面還要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教師優良的素質與品德、積極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等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的個人魅力在教學活動中影響著學生對人生與自我的認識。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這是教學工作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同時,具備豐富、專業的體育及心理健康知識的教師,對培養學生健全的品格、及時發現學生的健康問題并予以糾正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莊靜.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36).

[2]張雁,閻春喜.現代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S1).

[3]曹紹珍,刁元均,金兆江.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小論[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S1).

[4]高丹娜.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S1).

上一篇: 國際金融外匯市場 下一篇: 老年醫學服務流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婷婷六月国产在线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 午夜免费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