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專業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3 16:46: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管理的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旅游管理的專業

篇(1)

一、非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旅游文化》選修課的需求分析

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旅游文化》課程最初只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但是,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旅游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旅游過程中,大學生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淺層旅游,而是渴望對旅游進行深層次的文化探求。由此,高校中的很多非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旅游文化》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一需求下,高校也就順勢順時把《旅游文化》課程作為選修課推向非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該課程的開設滿足了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識需求,也成為很多非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提升其旅游文化素養的熱門選修課程。

二、《旅游文化》選修課的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

作為非旅游管理專業選修課程的《旅游文化》,不同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在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課程定位上,非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文化》選修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在大學生中普及旅游文化常識,彌補學生所缺失的旅游文化基礎知識,拓寬學生在旅游方面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旅游視野,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同時,該課程的開設對于弘揚、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也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希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理解,進而掌握旅游文化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旅游興趣和對旅游文化本身的喜愛,進而引發學生對自然、文化旅游資源的熱愛之情。

三、《旅游文化》選修課的教學內容設計

作為一門選修課程,《旅游文化》所要面向的是不同專業的學生。由于每個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前期所學的相關課程都不盡相同,所以就造成了不同專業學生對旅游文化知識需求的差異性。基于此,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需要對《旅游文化》的內容體系做或大或小的修改、增刪,還需要在傳授同一知識內容時做或深或淺的調整。比如,《旅游文化》選修課如果針對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那么在講授的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擴大《旅游文化》的內容體系,盡可能的拓寬學生的旅游知識面。因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的職業和旅游有著莫大的關系。作為一個酒店的服務員,不僅需要懂得酒店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懂得較多的旅游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和游客(住店客人)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第二,對《旅游文化》的部分內容進行刪減或者點到為止。例如,《旅游文化》教材的通用內容中都會涉及到“飲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內容。而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大多會涉及到專門的“飲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所以,在《旅游文化》講授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就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在課程內容體系上,要適當增加高校所在區域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內容。傳統的《旅游文化》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大多是通用的,在地域范圍上涵蓋了整個中國,沒有針對某個地域的旅游文化。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性的加入高校所在區域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的內容,以此讓學生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旅游文化,從而引發學生對該地的熱愛之情。比如,河南省的地方高校開設《旅游文化》課程就可以把河南省的特色旅游文化,諸如古都文化、名人文化、節事文化、武術文化、花卉文化等列入到課程內容體系中去。

四、提升《旅游文化》選修課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對于非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旅游文化》課程只是一門選修課。在學生的心中,選修課沒有必修課的地位重要。所以,上課對他們來說就是喜歡了就聽,不喜歡了就不聽。如果老師的課堂講授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光憑學生選課時的一時熱情,他們上課的熱度會慢慢降低。所以,要想辦法提升《旅游文化》的課堂教學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喜歡上、愿意上。在提升《旅游文化》選修課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方面,應該把握以下三點:第一,把知識變得有趣兒。“知識性+趣味性”,寓教于樂,是吸引學生上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法寶。老師需要想辦法讓這門課程變得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傳授了旅游文化的知識。在《旅游文化》的課程內容中有很多知識都可以和趣味性相結合。比如,在“旅游中常用的歷史文化常識”中就可以把歷史文化常識和歷史發展、歷史故事以及現實應用相結合;在“旅游建筑文化”中對宮殿、官衙、壇廟、陵墓、長城、關隘、地方民居的講授就可以融合歷史,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以往旅游中對建筑的感受以及學習本章內容之后對旅游建筑的審美看法等;在“旅游飲食文化”中可以把講授和教學視頻相結合,給學生呈現生動的影音畫面,更好地理解美食的魅力。第二,利用手機呈現信息化交互式課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上課帶手機、玩手機幾乎成了大學課堂的標配。與其一味地禁止學生玩手機,倒不如想辦法在課堂上很好地利用手機。現在的教學App軟件非常多,也非常好用。教師可以選擇某一教學App軟件,利用手機教學資源、作業、開展課堂討論。這種交互式的手機教學App軟件既方便了老師,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旅游文化》課程中的很多“文化”屬性的內容采用傳統的板書形式很難讓學生準確理解。比如,“旅游飲食文化”中涉及到的菜肴的色、香、味、型等內容;“旅游建筑文化”中涉及到的不同建筑的類型以及建筑的結構布局等內容。如果單純憑借黑板板書和老師的講授,學生很難對菜肴、建筑的類型以及建筑的結構布局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理解。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就可以利用PPT課件的精美圖片以及播放飲食、建筑方面的紀錄片把“文化”呈現出來,帶給學生美的感覺體驗。另外,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時要特別注重PPT課件的制作。因為旅游本身是一件賞心悅目、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旅游文化》PPT課件的制作也要和旅游相匹配,要制作精美、圖文并茂、邏輯清晰,讓PPT課件本身也能夠吸引學生,帶給學生美的感受。

篇(2)

一、新背景下課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逐漸加大,中等職業學校為旅游行業培養輸送了大量人才,為旅游業提供了足夠的人力資源保障。據有關部門統計,到2009年,中國共有旅游院校2045所,其中高等院校666所,中等職業院校1379所,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297931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359573人。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總體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尤其作為中職學校來說,更是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的搖籃。雖然這幾年旅游管理專業得到了各個學校的重視,但是自身在發展中也呈現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課程與實際聯系不緊密,教學方式單一等,教師所傳授的理論與學生的興趣相矛盾。面對當前教學狀況,我們必須要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進行教學改革,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在思想上把握旅游管理的思想與方法,進而投入到未來的事業當中。

二、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1. 實踐教學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中與市場需求存在著較大差距,部分教師依然按照原有的教材進行知識灌輸,卻無法與實際市場相聯系,進行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專業技能較差,畢業之后無法直接投入到工作崗位中。

2. 教學方式單一。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但是部分中職院校教學方式依然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方式,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在課堂中一直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參與到教學中的學生少之又少。整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的技能得不到鍛煉,因此對專業的興趣也越來越缺乏。

三、提升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1. 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實踐教學體系。

傳統的教學體系與現代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相悖,因此中職院校應當轉變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實際教學需求與當地旅游特色來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原有理論教學內容基礎上,重新制定相關的各實踐環節的內容與方法,比如以1∶1的課程比例帶領學生到當地旅游景點進行實踐,再回到課堂中由教師補充學生的不足,通過開放性、科學性、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來培養旅游人才,除了保證他們的理論知識素養,也要兼備專業技能,成為全能的應用型人才。

2. 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

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對課程有著多角度的了解。由于一些理論性知識較為枯燥,內容相對概念化,許多學生感到十分吃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合理輔助我們的教學,不但彌補了傳統板書的效率低的問題,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多在課堂中放一些旅游方面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對專業知識了解,并且通過視聽合一、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去認識與解決問題。

3. 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就業指導活動。

職業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需要根據市場來對人才進行培養。學校應將就業引導融入到教學中,將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對學生進行普及,學校可以請一些在職的專業人員來開展講座,并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及時解開困惑。在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旅游管理需要不同風格的人才,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都是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首先我們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發展方案,通過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來挖掘他們不同的特色,然后與他們進行不同的互動,再加上多方面的引導,進而讓學生能夠對自身有著良好的認知,找準自己的工作方向。

中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了大量的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但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悖,這種以理論知識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在當今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我們應當改革旅游管理教學,形成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引導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以貼近實際工作為導向,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習能力,進而為我國旅游業輸送大量優質的旅游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中國的旅游業已經進入到國家的戰略體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人才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要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作保障。旅游高校承擔著培養和建設一支適應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旅游人才隊伍的任務,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必須成為旅游業發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而言,“就業難”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但嚴格說,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難”指的是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到旅游行業“就業難”,更確切地說是到旅游企業“就業難”,旅游業發展與旅游人才就業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諸多的原因中,旅游行業的自身特點導致這個問題更加明顯。

1就業門檻低帶來的影響

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旅游產業的行業門類和崗位層次很多,對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都有需求,就業容量大,包容性強。旅游業作為最大的服務產業,在緩解就業方面有著顯著的能力與優勢,尤其是在吸納婦女就業、無工作閱歷的年輕人就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就業門檻低,勞動就業的培訓成本較低,很多旅游企業吝惜用人成本,在招聘時追求短期效應,只求能盡快上崗,表現為向初級技能勞動者傾斜。旅游業從業人員整體的學歷結構和專業知識水平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過于偏低。另一方面,旅游行業的管理人員都是通過基層的不斷磨礪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要成為一名管理人員通常要從基層做起,旅游業是服務性行業,大學生通常都要從基層服務員做起。長期的一線艱苦勞動很難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進一步抑制了本科學生進入旅游企業就業的積極性。

2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低帶來的影響

社會地位是指社會成員在社會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它常用來表示社會成員所擁有的社會威望和榮譽的高低程度,也泛指社會成員財產、權力和權威的擁有情況。一般由社會規范、法律和習俗限定。旅游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是服務特征最明顯的行業。服務人員要給旅游消費者提供食、住、行、游、購、娛全方位的服務流程,要提供一天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過程,要具有真誠微笑、謙恭有禮、熱忱周到的服務態度,要隨時踐行“客人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旅游行業固有的工作內容與工作形式以及相應的工作要求決定了它與其它服務行業存在著顯著差異,旅游從業人員特有的服務型特征導致了旅游從業人員較低的社會地位。

3企業人才觀存在偏差帶來的影響

目前,有部分旅游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對于不同學歷和層次的人區別對待,但往往期望值過高,等發現本科生的能力達不到這種期望時,就轉而過渡貶低他們的能力。大部分旅游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不區分人才檔次,不同學歷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提升制度并不傾斜于本科生,使其心理不平衡,積極性受挫。由于行業特點,學生從就業到發展必須經歷職業歷練,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期望值和實際往往會有一定的反差,在沒有調整好心態的情況下,容易心理失衡。一方面從基層歷練,企業組織環境與組織氣氛與其社會需求的反差容易產生不平衡;另一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后急于求成,在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體系的情況下,跳槽、流動頻繁發生。這種職業經歷對低年級學生無疑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

4行業就業面不廣帶來的影響

按照旅游高校設定的學生就業方向,畢業生就業后可以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可以從事旅游院校的教學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對大學生的吸納能力十分有限,但是旅游景區是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的地方,卻也沒有接納多少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從事旅游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但在實際操作時卻大部分旅游高校都變成了以培養旅行社導游、酒店服務員為目標[1]。旅行社和酒店這兩個部門需要的是大量的熟練基層服務人員,管理崗位極少。旅行社和酒店無法接納大量的旅游專業本科生成為企業經理、主管和領班。

5專業性不強帶來的影響

旅游業綜合性的的特點非常明顯,各個專業的大學生都可以進入到旅游行業。企業需要的各工作崗位除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可以從事外,其他專業的學生也能勝任,甚至某些崗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還有可能競爭不過其他專業的學生。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所能從事的工作,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都可以從事[2]。目前,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外語、中文、史地、財會、管理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通過旅游業與本專業的結合點,很容易進入旅游企業相關部門。這些專業學生的沖擊造成旅游專業本科生就業的選擇范圍日益縮小。相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面廣而欠精,他們很難以明顯優勢去競爭其它專業領域的工作。即使是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想進入旅游企業發展,在旅游企業的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具備競爭優勢。這也是高校旅游本科教育的弊端所在。

6行業脆弱敏感帶來的影響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產業,是一個對產業環境十分依賴且十分敏感的產業,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均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發生在國內外的危機事件必然會對旅游業產生顯著的影響。危機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突發性和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影響的社會性和決策的非程序化。在社會穩態情況下,經濟及社會運行相對安全、平穩,公眾對未來的預期與行為是穩定的,此時的旅游市場供給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圍內波動。而危機的爆發使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破壞了旅游設施,危害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旅游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得不發生改變,從而導致人們的預期和行為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影響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出游行為,引起旅游供給和需求的重大波動,使本來穩定與均衡的旅游市場陷入危機之中。旅游業是易折和敏感的一個行業。世界上可能沒有其他任何一個行業會比旅游業遭受更多的危機[3]。一些自然災害或者社會動蕩不僅會對旅游業造成強烈沖擊,還會嚴重影響旅游從業人員的從業信心。

7淡旺季明顯帶來的影響

受自然氣候和游客閑暇時間分布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任何一個地區的旅游業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都存在著“季節性”。旅游業的“季節性”造成了旅游就業的“季節性”,導致整個旅游行業的員工需求彈性較大,這一點對旅行社、旅游景區的影響最為明顯。一方面,淡旺季差異的特征使旅游行業出現了明顯的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新員工缺乏專業教育培訓、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技能不高等很多不完善的問題。每到旅游旺季,經驗豐富、知識面廣的導游員供不應求,很多旅行社只能把在校具有導游證的學生當成他們的選擇目標。另一方面,一些景區、旅行社一進入旅游淡季,員工往往會被放長假。有的企業會根據淡旺季的員工需求來安排長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數[4],甚至讓其他員工停薪留職甚至離職。由于旅游業具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因此長期以來,很多專職的導游人員大多也都是掛靠于某一旅行社或各地導游服務公司名下,同時為多個旅行社提供服務,成為沒有穩定收入保障的“自由職業者”,經常成為旅行社之間大打價格戰的直接受害者,“季節性”往往帶來穩定收入保障、醫療福利待遇等的缺失以及員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也使得旅游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在很長時間里得不到顯現,對有志于從事旅游業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和打擊。

8結語

總之,各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視旅游行業自身特點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的影響,不斷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塑造行業美好形象、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從業優越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不利因素幫助旅游從業人員樹立從業信心等,使盡可能多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服務于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實現旅游高等教育價值的最大化。

作者:李曉陽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邵琪偉:中國旅游業發展對全球經濟貢獻有目共睹[EB/OL].

篇(4)

一、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實訓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知識架構

我國各大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相關課程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大量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占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學生沒有空余時間接受有針對性的實訓,以至于“紙上談兵”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幾乎所有實踐技能的學習都要等到工作以后。目前各學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課程中,前廳、客房、餐飲是其中基本組成部分,這些課程也有對應的實訓內容。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實訓內容能夠完善學生們的知識架構,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及應變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養。[1]

2.有利于增加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機會

目前中國各大院校學生培養的數量很大,這也客觀上增加了他們畢業后的就業壓力,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只有全方位的武裝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先機。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實訓無疑增加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使他們一畢業就能在相關領域得心應手。從而實現“畢業即上崗”的理想狀態,節約了用人單位的培養成本,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勢必增加學生們的就業機會。

二、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實訓的管理模式構建

1.建立“校內觀摩+校外考察”的認知實訓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的酒店方面課程,應注重與外界的交流與協作,達到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校內觀摩+校外考察”的認知實訓體系即通過“校內觀摩”與“校外考察”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酒店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與服務狀況,讓學生逐步形成對酒店業的感性認知,這是酒店管理實訓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步驟之一。“校內觀摩”可以與各相關專業課程相結合或單獨設置相關課程,觀摩的主要素材包括各類影音、圖片資料等。“校外考察”就是深入到酒店中,實地考察酒店的總體運營情況。讓學生與酒店管理與服務人員進行交流,聽取酒店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介紹酒店運營流程。 [2]

2.規范實訓教學流程,構建“實習=就業”的校外實訓體系

合理分配實習崗位,進行崗位輪換。在充分發揮學生能力并結合學生意愿和興趣的前提下,由實習酒店和實習生雙向選擇,最終確定至少1個服務崗位和1個管理崗位的定向頂崗實習,并由學校與酒店、學生及家長共同簽訂實習合同。

“實習=就業”校外實訓體系即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外實習便于用人酒店簽訂就業意向協議,學生畢業后再與酒店簽訂就業合同,從而實現實習即可就業的目的,實現學生、學校、用人單位多方共贏。此體系構建了學校與用人單位間的溝通平臺,不僅能夠使畢業生有穩定的就業去向,也能夠使用人單位參與到“未來員工”的培養中。“實習=就業”校外實訓體系對于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相關課程體系的完善也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通過實習過程中實習生及帶隊教師的反饋,有針對性地調整相關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從而保證旅游管理專業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實用型人才。

3.搭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培訓體系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完整的實訓模式的有效支撐和重要組成部分,行業經驗豐富的教師對于學生培養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教師應該“持證上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文化素養,還要經常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另外,還應聘請知名酒店的優秀管理與服務人才到學校作為兼職教師,由他們親自向學生酒店運營過程中的管理與服務技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提高積極性,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4.重視學生心理輔導,構建定期檢查管理體系

酒店要求員工要有較好的服務意識、團隊協作意識,有耐心、有毅力。而當前我們的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吃苦耐勞精神不足,這些問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將會對實習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專業實習講座或動員大會使學生對本專業有清晰的認知,對本行業有深刻的認識,盡可能詳細、如實地介紹相關實習協議,使學生對實習內容有所了解,樹立學生信心,明確實習目的;另一方面,要安排當年實習完畢的學生回校與在校學生開展實習交流會,讓在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實習單位以及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做好思想準備。[3]

在實習期間,隨著實習新鮮感逐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對實習的高強度、簡單重復勞動的厭煩和抵觸,這個時期的指導和檢查工作尤為重要。要適時召開實習單位負責人和學生座談會,總結和反饋在實習期間的各項工作效果,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端正思想,樹立正確的實習動機,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在掌握基本服務技能之后,學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及時進行歸納和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過程管理中,實習單位的實習生管理人員要善于發現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走出波動期.另外,學校負責實習管理的老師要定期和每個實習小組組長聯系,了解實習動態,委托小組組長及時召開小組座談會,幫助學生走出不適期。[4]

三、結 語

旅游管理專業要培養具有寬知識面、良好素質和較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進行教育創新,實施創新教育與管理。特別是在專業實習管理上,明確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制訂科學、規范的專業實習管理模式,加強專業實習過程管理,提高實習質量和效果。如果說校內實訓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調味劑,那么校外實訓就是學生學會如何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一把鑰匙,而貫穿于校內外實訓過程中的教師指導就是對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一個基礎,三者缺一不可。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實訓教學的水平,才能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5]

參考文獻:

[1] 邱亞利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酒店實習考核體系的構建研究》 華章 2012(13)

[2] 張《“訂單班”式酒店管理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華東經濟管理2012(2)

篇(5)

中國分類號:F590.66

1虛擬旅游的概念及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狀

虛擬旅游,指的是建立在現實旅游景觀基礎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模擬或超現實景,構建一個虛擬的三維立體旅游環境,旅游者足不出戶,就能在三維立體的虛擬環境中遍覽遙在萬里之外的風光美景,形象逼真,細致生動。虛擬旅游是vrp-travel虛擬旅游平臺技術的應用范圍之一。應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場景的三維模擬,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使操作者感受目的地場景。

國內外有關虛擬旅游的研究有和旅游學研究共有的通病,概念界定不統一、缺少系統的理論體系、創新性少、學者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實例研究還太少等問題。但這也預示著虛擬旅游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隨著中國網絡的普及,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使虛擬旅游的適用性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得到發揮。柯瑋認為從信息化體驗式學習的可實施性出發,著重在回歸行動研究、創設虛擬情境、考慮體驗差異、實現師生互動[1];許東認為目前旅游高等教育中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成果較少,多集中在實訓體系方面,對于虛擬現實技術在高等旅游教育中的整個體系研究較少,需要加強[2];燕浩鵬(2008)發現虛擬現實旅游實驗系統完善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手段、突破了風險、成本和時間的限制、實現教考結合[3];陳丹紅(2008)又把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概括為三個方面: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了虛擬知識學習系統、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了虛擬實驗教學系統和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了虛擬訓練教學系統[4];魏凱(2007)從旅游實訓教學的角度分析了虛擬現實技術在旅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并將旅游現實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對比[5];張瑩(2008)指出在旅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所采用的常規教學方法,存在著教師與學生的矛盾、教師與教學手段的矛盾、學生與教學內容的矛盾,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互動性、沉浸感可以解決這三大矛盾[6]。以上的研究都很好的反映出虛擬旅游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也將是未來教學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2虛擬旅游的教學應用優勢分析

2.1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

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秉承的是傳統的傳授――接受教學模式,單純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或壓抑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傳授――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致使課堂上教師是主體,學生次于客體,課本的講授重于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不難看出,教師、書本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和重點,課堂以知識為唯一的追求,教學的任務就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傳遞已經積累好的知識系統、已經形成了的學習知識技能,教師機械的灌輸學生間經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完全忽視學生生命發展的主動性和獨特性。學生作為一個有生命的完整個體,如此課堂,如此教學模式,只能單一的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而不能為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出主動學習、思考的有能力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

旅游管理肩負為社會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擔,辦學定位是以本科教育為主,適度發展其他層次的教育,教學重點與理念應為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理論聯系實際,了解社會與企業的需求,這樣的培養模式就需要將虛擬旅游引入本科教學之中,為教學提供模擬的“實際”環境與培訓。虛擬旅游課堂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馬斯洛五個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需求,通過虛擬旅游將個體放置在“創造”的特定情境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現時”的壓力,認識自我;另一方面通過特定的問題情境推動學生“模擬”現實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強化自我。

2.2教學方法的比較分析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而長期以來,人們都片面的把教學方法理解為教師教的方法,完全忽略了學生學的方法。所以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一直都占據課堂,主要方式是注入式傳授,實際是知識灌輸,重視大運動量的練習、作業,實際上流于機械訓練,學生面對的是教師的權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權話語”,其學習方式就是死記硬背和交差式的練習,根本無主體性可言,初高中教育是奠基基礎知識和接受間接經驗主要的階段,講授式教學法和練習法還算可行。“在目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大多偏重于課程體系的整合和人才培養規格的研究,而針對旅游教育具有個性化意義的教育教學方式的研究與實踐相對不足,致使科學的培養也缺乏了實現的通道。”[3]大學本科教育是注重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情景模擬式教學,是指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與發展的環境、過程的模擬或虛擬再現,讓受教育者理解教學內容,進而在短時間內提高能力的一種認知方法,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見效快等特點。采取這種方法實施教學,使模擬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強調給受教育者盡量多的模擬機會,讓他們在模擬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才干。從概念中不難辨出,虛擬旅游與情景模擬式教學法有共通之處,所以將虛擬旅游融合于情景模擬教學法中應用到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虛擬情景模擬教學”,借助虛擬旅游對所學專業的各門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課程結構、考核要求、教學支持等學生普遍關心的教學信息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規劃與管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其規劃與自我管理能力,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理念。

2.3教學內容的比較分析

旅游管理專業是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發育而建立的一個新型學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自己設計旅游模式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而且強化了學生對于旅游管理的深刻認識,由于虛擬旅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便捷性、開放性和沉浸性,可以蔑視權威,所以教師和學生在虛擬旅游的課堂建立的是一種真正的人格平等的關系,這樣的課堂不僅可以實實在在的傳授給學生們知識,而且使同學們對教師的修養和個人人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我國大部分旅游本科院校開設課程的順序是先一般性基礎學科和經濟管理學科,再到人文學科和旅游學科,課程安排的順序上一般也是先理論性強的課程再到操作性強的課程,最后在大四時安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以至于不少旅游旅游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基本上是純理論的學習,對旅游行業依然是“隔墻看風景”,到了大三、大四,有學生選擇考研,繼續純理論學習,剩下的有了真正的實習機會,但這時候才發現只能從基本的技能操作干起,基本談不上到管理層面的實踐,這樣培養出來的旅游本科畢業生基本上與市場脫節。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1981年率先成立旅游系以來,旅游管理專業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近年我國旅游經濟和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旅游管理學科也持續成長。與研究生和專科層面的培養目標不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綜合素質較高、德才兼備的、能在各類旅游企事業單位和相關部門從事服務管理及咨詢的中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財務管理作為從會計學中衍生出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既是會計學、金融學與管理學的有機結合,也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財務管理課程不僅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操作性也很強。要想做好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教師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手段。

一、激發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財務管理課程的興趣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生源多為理科功底相對薄弱的文科生,而且從專業冠名的角度看,該專業的針對性很強,學生容易在思想上重視旅游學概論、旅游管理學、旅游英語等專業課程,而認為財務管理、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等僅為輔修課程,不予重視。

所以,在財務管理的第一堂課上,教師就應該向學生闡明財務管理對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性。為此,教師可以首先指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雖然有的學生可以通過公務員考試途徑就業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或從事旅游中職教育等,但大多數學生的就業去向仍為旅游行業中的企業,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區、旅店、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或者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等,而無論在哪種類型的旅游企業就業,本科畢業生都不應將職業前景局限在導游或者普通業務員層面,而應定位于成長為企業管理人員。而財務管理作為在一定經濟主體的整體目標下,對投資、籌資、用資及利潤分配進行管理的一種專業活動,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所以財務管理課程對于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只要充分激發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財務管理課程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去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就不會被看成是枯燥的公式、繁復的計算和深奧的理論的代名詞,教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和配合就能見到實效,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二、在教學內容上加強財務管理課程與先修基礎課程之間的聯系

財務管理課程不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必須有一系列先修課程做鋪墊,這些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初級會計學、統計學等等。所以在教學課程設置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在修過相關基礎課程之后再學習財務管理課程。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本課程與先修課程內容的聯系與區別中去理解財務管理的概念、原則和方法。比如:結合管理學原理中的管理流程來介紹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結合財務管理的數據來源來闡明財務管理和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從而說明財務管理工作離不開會計提供的相關數據,財務管理工作成果依靠會計工作披露出來;在講解貨幣時間價值計算、資金需要量預測、利潤預測等內容時,讓學生體會到統計學基礎知識在這些知識點上的運用等等。這樣既能讓學生在找到先修知識的用武之地、增加學習熱情的同時,加深對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理解。

三、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學法,并且案例應緊扣旅游管理專業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在課堂純理論教學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其目的是通過緊扣實際的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學生在復雜環境下果斷決策的能力。

為此,教師首先應精心選擇旅游行業中的企業案例,比如旅行社、度假村、游樂場、酒店等,并結合這些企業的經營特點,設計恰當的財務管理問題,提前將材料發給學生;然后在案例討論環節,由師生共同營造出輕松的討論環境,并讓學生成為主角,使學生圍繞主題發表見解;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小結討論情況,指明案例的答案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接著,學生還應撰寫分析報告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最后,教師應在注重分析過程而非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對分析報告打分,并將其與平時成績掛鉤,從而為案例教學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

四、在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定上,應充分重視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不能過分倚重期末考試分數

不同的評價方式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很多學生在經過了長達12年的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指標的學習訓練之后,已經形成了比較頑固的思維定式,即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考試。而這種思維定式必然對其大學階段的學習產生負面效應。這種現象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當中也一樣存在。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在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中不再自發地死記硬背公式和機械做題呢?教師大力改進學生成績考核方式和標準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應該在成績綜合評定方面加大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比重。筆者認為,學生平時表現和期末考試成績在綜合成績中各占50%是適宜的。

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平時表現細分為“課堂展示表現”、“師生交流”、“小組討論表現”、“出勤”、“作業”等多個項目,給各項目賦予不同的權重,并且有的項目由教師評分,有的由學習小組評分,有的則可交給學生自評。這些措施可使學生的平時表現得到客觀的量化。而期末考試也可不采用閉卷的傳統形式,而采用開卷形式,在題型設計上可摒棄偏重考評記憶能力的填空、名詞解釋等題型,而多采用注重理解、運用能力考評的論述、案例分析等答案呈開放性的主觀題型。這樣就有利于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導到注重理解和應用的方向,從而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

篇(7)

作為新型教學模式,認知學徒制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它最由美國的認知心理學家柯林斯與布朗提出來,主要包含了內容、方法、順序以及社會性四個基本構建。該教學理論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它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核心技術與課堂教學充分融合,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認知學徒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都能夠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得到有效體現,使學習者能夠通過這些情境,了解各部分之間的相關性,并在大腦中形成嚴密的認知策略,以便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發揮其理論價值。另外,認知學徒制強調學生的獨立地位。整個學習過程由學生自主控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退居二線,起到從旁引導的作用。學生可以獨立參與某個項目,也可以組成小組,共同探究某個話題,通過假設、驗證,搜集、整理資料,進而達到認知的目的。在以往的學徒制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習的內容,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傳授教學內容方面,而認知學徒制則強調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學合作的能力。

二、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1.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應用的重要性

(1)由旅游管理專業學科特點決定隨著我國旅游事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增添了新的活力。各高校紛紛開設了旅游管理相關專業,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單純的旅游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職業技巧。因此,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包含的職業能力知識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只有將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充分應用于實踐,才能真正實現旅游管理教學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遷移所學的理論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旅游行業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采用了情境教學,通過對職業場景的模擬實踐,給學生營造真實的職場環境氛圍,并由相關的專家或教師進行有效示范,不僅展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及策略,而且給學生呈現了思考的過程,教會學生思考問題的基本技巧。然后,由學生進行模擬訓練,通過親身實踐,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進行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2)信息化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當前,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我國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與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一變化也對旅游管理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旅游管理教育已不能滿足當前旅游業發展的需求,新時期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旅游管理理論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還要提升信息管理與信息處理的能力,運用創新思維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問題。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學會在實踐中與他人建立起團結、協作的和諧關系,這也是當前旅游管理行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從認知學徒制的內容與方法來看,它側重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由教師導入問題,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個小組成員分別進行資料查閱、活動設計等,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共同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邏輯思維。(3)當前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需要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仍以課堂講授為主,片面地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只看重學生的卷面成績,忽略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實踐能力,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進而難以達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很難處于主體地位,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缺乏獨立思考與想法的空間。另外,大多數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缺乏創新,教學策略不能反映該課程的重點。在互聯網信息條件下,大部分學校雖然充分引入了多媒體教學,采用圖片、視頻、聲音等工具深入解讀旅游管理的相關知識,但是由于缺乏旅游單位與學校的交流與合作,教師很難把握旅游行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導致旅游管理教學難以把握教學重點,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認知學徒制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2.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可行性

(1)具有一定的實踐平臺當前,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教育體制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使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得以實現。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強調對真實環境的模擬與實踐,必然要依賴一定的技術支持。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渠道,通過互聯網,學生能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另外,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快捷性,不僅能滿足人機的交流互動,而且實現了人與人之間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有利于學生獲取真實的場景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思維認知。(2)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持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在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只要將知識講解明白,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即可。而在認知學徒制模式下,教師不僅要擁有專業的旅游管理知識,還要有相關的旅游管理實踐經歷,從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做起,然后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體系,總結出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將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難點融入實踐中,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并運用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部分學校還與旅游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合作,為培養專業化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其他學科對認知學徒制的應用經驗盡管我國的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并未實現大范圍的應用,但在英語、計算機以及勞動技能等專業學科中已得到充分的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成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與借鑒。盡管這些學科與旅游管理專業沒有太多的相關性,但從整體上來看,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是統一的,教師可以借鑒該模式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學會舉一反三,并將其運用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三、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構建

1.認知學徒制的構建原則

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構建有著一定的理論依據與原則。首先,認知學徒制必須建立在真實情境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其中,得到實踐鍛煉。除了日常的基礎理論課程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模擬與實踐環境,由學生分別扮演游客以及接待人員,在角色中實現交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認知學徒制模式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循循善誘,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而不是將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游客在購物后,教師可以順勢提出游客購物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強化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另外,認知學徒制對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往往采用分組策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分發相應的研究任務,組員通過探討,共同完成,這也是旅游行業必備的一項基本素養。當然,認知學徒制的構建離不開必要的技術支持,模擬與營造課堂真實實踐環境,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依賴性較強。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便于在旅游管理專業中落實認知學徒制。

2.認知學徒制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構建

(1)對專業實踐課程的重建認知學徒制將現代旅游業的人才培養需求作為重點目標,調整、重建了傳統的旅游專業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了專業化的技能培訓。旅游行業中各個職位的工作內容不同,所負責的項目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崗位間的聯系與區別,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知識結構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的培訓。另外,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與旅游行業接軌,從而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并將學生參與的項目計入學生的畢業考核,作為學生社會能力的評價依據。(2)加強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基本的社會技能,提升學生的旅游管理能力。學校可以與旅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與旅游企業的合作交流。一方面,為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提供準確的定位,為學生提供可參考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具有針對性的認知學徒制能為旅游企業培養具有合格專業職業素養的人才,實現雙贏,為今后旅游管理專業指明一個發展方向。因此,學校要致力于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旅游企業建立和諧、共贏的合作關系,促進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3)改革教學管理體制傳統的教學管理體制比較單一,對學生實行統一在校實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新一輪的改革。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自主選擇在校內實習基地實習還是在校外實習。校內實習基地主要采用模擬型實訓和體驗式實踐模式。模擬型實訓通過情景模擬和軟件模擬進行各個角色分工,完成旅游服務業務和所有服務流程;體驗式實踐模式則是提供一個項目或模塊,由學生參與課前設計、課中學習、課后評價的所有環節,讓學生真實完成一個帶團活動。另外,對于校外實習的學生,教師要改進學分評價制度,企業負責人及學生家長都要對學生的表現及實踐成果做出評分,并作為學生實踐效果評價的依據。學校只有不斷優化各項評價管理制度,采取激勵措施,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體現實踐價值。(4)打造專業化的師資隊伍認知學徒制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得到實踐鍛煉,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在聘用教師時,學校一定要嚴格把關,同時還可以聘請旅游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到學校進行旅游管理知識講座,增強學生對旅游管理的客觀認識。此外,學校也要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打造出具有專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致力于認知學徒制的實踐教學。

四、結語

當前,認知學徒制已經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認可,實踐證明,它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能為社會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專業化人才。

作者:況劍鋒 單位: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逯曉蕾.旅游管理專業應用認知學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企業研究,2013,(20).

[2]孟迪云,趙芳.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2).

[3]徐雪峰,錢兆樓.認知學徒制在高職網絡教學環境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4,(4).

[4]黃鑫,程冰.旅游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基地評價機制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2015,(23).

[5]陳玉濤.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篇(8)

實踐教學是旅游管理專業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旅游行業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理論教學有余而實訓教學不足的現狀無法適應旅游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對此,高校要切實抓好旅游教學實踐,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一、旅游管理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一)社會發展的需求

現階段,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這也使得旅游行業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數量及標準提出新的要求。特別是旅游管理用人單位在選用人才時,除了要求畢業院校和成績之外,更關注應聘者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然而,當前高校教學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思維,注重培養管理型與研究型的人才,對實踐教學并不重視。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往往無法滿足社會或者用人單位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需求

旅游管理專業的快速發展,也使高校旅游管理師資極為緊張。因此,為了解決教學需求問題,很多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往往都會由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或者地理學等專業的教師來擔任。這種由其他專業教師轉行而來的旅游管理教師,一般只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在課程設計方面缺乏創新,只是遵循國家教育部設置的目標來設計課程,這種實踐教學內容嚴重匱乏的課程,很難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人才[1]。

(三)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我國旅游業發展涉及行業多,關系復雜,加之不能正常發揮協調作用的機制,致使我國的旅游業競爭異常激烈,旅游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和實現長遠發展,必須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的運用。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更加關注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實時調整教育教學內容,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增加學校與旅行社、旅游景區等部門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旅游實踐操作機會,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綜合型旅游管理人才[2]。

二、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目標不明確

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活動安排過于集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內容沒有與理論教學相對應,這些都是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造成的。從根本上講,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需要滿足旅游行業的需求,為其輸出足夠的實踐操作能力強的管理型人才。但由于高校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確定的培養目標存在偏差。同時,高校本身的教育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加之缺少必要的市場需求調查渠道,使得高校難以準確定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專業課程的實踐性不足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偏重于理論知識,存在實踐性知識和應用性知識偏少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高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第一,實踐教學內容設置不科學。高校大部分實踐教學只設置實習環節,認為安排實習就等于完成實踐教學。且實踐課程的應用性和操作性過于籠統,使得學生無法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甚至有些高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取消實踐教學,這種情況導致高校旅游管理教學失去了活力和教學特色。第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落后、陳舊。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慣用一講到底的方式,單純的灌輸式教學難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3]。

(三)校外實踐基地條件落后

近年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一直致力于實訓基地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落后的條件制約著旅游教育的發展。學校與旅游企業的合作,也多是實習教師或者學生自己聯系,這種實習合作關系比較松散,缺乏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實訓基地的一切物質條件均源于辦學經費和高校的資金投入。但是,由于部分院校奉行以數量、規模取勝的辦學理念,有些院校一心追求經濟利益,不講究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致使實踐基地的建設不符合教學實際需求[4]。

三、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的對策

(一)制定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

為了推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高校要重視實踐教學,制定旅游管理實踐教學目標。為此,首先,高校要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就業為導向,理清思路。其次,高校要借助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對旅游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查,掌握旅游經濟和旅游產業結構的發展現狀,分析旅游市場對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選擇恰當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置。在完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前提下,要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安排課程,形成“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其中,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模塊設置主要是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因而一般會安排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兩部分內容。而設置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模塊,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素養,培養學生從事旅游管理工作所具備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在安排課程時,涉及旅游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資源開發和管理等課程。在前兩個模塊之后,安排旅游管理實踐課程,一般包括與旅游業相關的學科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滿足旅游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5]。

(三)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

實習基地建設是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包括校內和校外兩種實習基地。其中,校內實習基地,仿真實際崗位的環境,使學生通過模擬訓練等方式,熟悉未來就業崗位的流程和要求,幫助學生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基本技能。通常,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模擬導游實訓室、旅游管理信息系統實訓室等。而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實現的,主要是高校與酒店、旅行社或者旅游景區等合作,學生可以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專業技能[6]。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旅游管理對理論和實踐的高度重視,要求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針對當前任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現狀,高校應有意識地引進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旅游業資深人士到學校參與教學。同時,鼓勵本校教師到旅行社、酒店進行實踐鍛煉,由此使教師加深對旅游業現狀的了解,豐富教師的實踐知識。此外,高校還應當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學術訪問和進修,與優秀教師與內外知名旅游院校教師進行交流學習,開闊其眼界,從而幫助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四、結語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社會對旅游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緊迫。未來旅游業人才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本文指出了實踐教學在旅游管理專業中的必要性,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實現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與應用,為社會培養旅游管理的綜合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淑賢,劉海洋.高等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3):127-129.

[2]龔艷.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商業經濟,2009(19):116-118,120.

[3]朱秋影.淺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J].教育創新學刊,2012(6):37-38.

[4]定琦.淺析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改革[J].大觀,2014(4):59.

篇(9)

【關鍵詞】 高職旅游管理改革

為了滿足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的改革勢在必行。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方向所在。綜觀各高職院校的改革,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實習基地的建設等是關注的重點。筆者從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專業意識的培養、專業技能的提高等方面進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議。中國

一、 從服務地方經濟的角度確定專業方向

針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目前,在專業的設置上,旅游院校利用其優勢,開設有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飲管理等專業,但也有不少的院校只設旅游管理專業,把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為: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從事旅游事業管理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我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就是其中之一,培養的是具有寬泛知識、在各崗位都能發揮作用的“多面手”。

然而從學科的分支來看,旅游管理學科是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研究旅游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包括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風景區管理、會展旅游管理、餐飲管理、休閑娛樂管理、旅游行政管理等方向。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應是高技能的專門人才,而不應該是各行業都能用的“多面手”。

從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很廣,有去旅行社當導游的,有去酒店做服務的,也有去會展企業的等等。但從忠誠度來看,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經常換單位。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工作單位的期望高,感覺不合適就換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因為學生所學的知識廣卻不專,似乎在哪個崗位都能用,但用起來又不是那么得心應手。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旅行社需要的新手少,卻有很多畢業生想進旅行社;酒店需要的畢業生多,但很多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不愿去酒店;會展企業的人才少,而會展專業的學生不多。

如何解決學與用的問題、解決畢業生就業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的問題,筆者認為應把旅游管理專業分為多個專業方向,按市場需要靈活、及時地進行專業方向的調整,按不同的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如旅行社方向、旅游酒店方向、旅游景區方向、會展方向等,這樣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可以解決以上矛盾。針對廣西的經濟發展情況,目前旅行社的員工趨于飽和,酒店人才缺乏,隨著廣西會展業的發展,會展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應設置酒店方向和會展方向。我校地處南寧,南寧市的會展業帶動了酒店業的發展,會展人才和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大,旅游管理專業的方向側重點應在于酒店方向和會展方向。

二、 注重學生專業意識的培養

所謂專業意識是指自覺運用本專業的系統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在其職業道德允許的范圍內,在從事本專業學習與工作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意識形態,具體內容涉及服務意識、自覺行為意識、競爭意識、服從意識與創新意識等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側重于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因為專業意識是一種意識形態,其形成的過程較長,旅游專業意識的培養應從學生進校開始進行。

(一) 在入學時注重專業意識培養

入學教育的環節之一是專業教育。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教育中既要讓學生認識本專業,了解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學習環節,又要讓學生對將來的工作領域有所了解,讓學生喜歡本專業。同時,把專業意識培養的方案交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專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讓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要注意自己的專業意識的培養,比如禮貌待人、人際交往等。

(二) 把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注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意識是服務意識。服務意識養成可從日常生活做起。現在的大多數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缺乏服務意識。建議在班級管理中形成為老師服務的班規,如每天都有學生做好值日工作,幫老師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等,日積月累,學生的服務意識會慢慢形成。禮貌待人是做好服務的前提,在教學當中,把禮儀相關知識教給學生,教師也要身體力行,在班級中形成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人的氛圍。有的旅游院校要求學生進校后購買統一的服裝,要求上課統一著裝,這也是培養酒店方向的學生良好專業意識的一種有效的辦法。

三、 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一) 按高職教育的要求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專業技能的提高離不開實踐訓練。按高職的教育要求,實踐技能訓練應占教學總學時的一半以上。在教學當中,嚴格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保證學生得到相應的訓練,提高其動手能力。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學習提供了場地,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進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各院校的重視。轉貼于中國

(二) 口才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口頭表達能力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如同服務意識的形成一樣,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來自于不斷的訓練。每一堂課的課前十分鐘可用來進行口才訓練,三年下來,每個學生都將得到多次上臺講演的機會,口頭表達能力將大大提高。

(三) 以賽代訓

技能競賽是豐富和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能逐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中國

目前,旅游行業的技能競賽已在各高校和企業大力開展。大力倡導、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比賽,能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實踐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同時,優秀學生的參賽表現會得到相關業務單位領導的肯定和賞識,從而直接贏得參與企業工作的機會。

(四) 發揮旅游協會的作用,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校的旅游協會成立多年,一直以來是在旅游管理教研室的教師指導下開展工作。但近年來,旅游協會每年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協助開展科技活動月的導游技能大賽這一活動,除此之外基本沒有發揮其它作用。其實,旅游協會還可以開展多項活動,比如邀請專家舉辦與旅游相關的講座,組織知識競賽,組織協會成員到戶外參加活動,利用協會會員的力量開展科研活動等等。通過組織活動,可以讓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鍛煉,會員也可以在活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起專業意識,從而更加熱愛旅游專業。

旅游管理專業是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培養高素質的專門技術人才。教師把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的基本原理滲透到各門課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其專業技能,專業改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篇(10)

一、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仍偏重理論教學

眾所周知,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很強,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仍把理論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以現有培養模式為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生源充足,多數學生選專業時沒有深入考察,對專業的認識仍停留在想象階段,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入校知曉就業情況后后悔不迭或選擇換專業。通常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四年中的三年安排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不到一年的時間進行專業實踐。單就時間比例來看,實踐比重偏低;且學生幾個月的實踐多是做基層工作,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旅游管理專業特殊性決定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滯后性。旅游業作為我國經濟的后起之秀,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趨勢下發展起來的。由于旅游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管理理念也伴隨發展,旅游企業的管理人員多忙于工作,用來進行經驗總結和案例收集的時間和精力不足,而相關專業的教師、學者等科研工作者由于缺乏實踐經驗,也無法及時傳達旅游業的即時發展狀態,導致用來教育的內容遠遠滯后于行業的發展,人才的培養也很難與時俱進。

二、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遭遇現實的選擇

旅游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行業重實踐輕理論的特點,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通常束手無策,在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過程中也不可避免遭遇冷眼......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下,很多畢業生選擇換行,在其他行業里摸索著學習和適應,將自己所學漸漸融入到現在的工作中或慢慢忘卻。

高校學生的專業見習多安排在畢業前一年,在此期間學生們被安排到各旅游企業,嘗試做各項基層工作。畢業后,有的不堪忍受旅游行業高強度的工作選擇換行;有的繼續深造,畢業后再擇業或讀博,這部分學生后期多進國家機關或高校,鮮有選擇旅游企業工作的。旅游企業只能從其企業“挖”所需人才……因此,我們應該改革教學思路,培養能夠與旅游企業對接的可用人才。

三、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轉變現有教育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通常由高中直接考入大學,期間參加相應專業實踐的不多,對今后就業的認識多停留在假想階段。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講、學生聽是主要方式,缺乏主動性與靈活性。有學校建設旅游管理實驗室,課間安排有相關實驗內容,又因人數、課時、設施設備限制,達不到理想效果。也有學校建設實驗基地(辦旅游企業或與其合作),送學生到企業實習,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但也存在實習期短、工作簡單繁重,達不到人才培養的效果。這就需要學校在安排實習時,適當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跟企業洽談,給學生輪崗的機會。以便學生在定崗之后更快進入工作狀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給積極工作、表現良好的學生進入中層鍛煉的機會。

(二)對現有理論課程進行整合,精選其他專業內容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所學知識不能運用到實際工作。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所學內容與工作需求不匹配。若延長實踐時間,就要縮短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因此,在課程的選擇上必須精益求精,不單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厚積薄發的能力。現有旅游管理的專業理論課程基本包含《旅游學概論》《飯店管理》《酒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等,高校在課程安排中也都加入了其他專業課程,包括管理、營銷、策劃、溝通、應變等基礎課程。這些課程理論性很強,課程間的交叉多且少有觸及專業核心內容。為培養適應旅游酒店業市場發展的高級人才,學校應對課程進行重新選擇、組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融會貫通的能力。

上一篇: 海綿城市問題 下一篇: 茶文化的發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 | 日本乱理伦片中文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