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困惑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01 17:19: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困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困惑

篇(1)

一、 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普遍現象存在的怪現象

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普遍存在一些怪想象:地理學科成了可有可無的“副科 ” ;許多農村中學地理課時得不到保障,有些學校隨意減少地理課的課時,為所謂的“主 ” 科讓路,以中考科目為主,片面追求升學率;由一些不能勝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師來臨時擔任;還有現在鄉鎮學校很多都沒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平時的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不少教師連教學常規都不懂。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在這些背景下,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學生對地理學科和地理知識越來越陌生了。

二、 當前農村地理教學困惑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幾點:

(一) 城市與農村素質差異決定對地理等非會考學科的定位

由于城鄉人員素質的差異,決定他們對學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度。由于城市或城鎮人員普遍經受過較高的學歷教育以及更加開闊的視野,所以相對而言,對比學歷普遍較低,眼光普遍停留在學歷的獲得的層面的農村人員,他們對一些非會考學科的態度肯定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認識也是同步受到相關影響,城市的學校對非會考學科教學質量都有明確的富有激勵的考核內容,但是農村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態度基本上是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即可。

(二) 農村學校在實施和落實《新課程標準》過程的不作為決定地理學科是游擊隊體制

隨著全國的課程改革,初中地理也出臺了《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但是,在實施和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農村的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再一次拉大與城鎮的差距。有些鄉鎮地理教師非常不穩定,每個學期都可能發生變動,常常是一些不能勝任某些“主科 ” 科目的教師來臨時擔任,因此,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些科學性錯誤及不規范的語言,由于缺少地理基礎,很多教師對一些地理問題不敢深究,只講現象不講本質,只講分布不講成因。還有現在農村學校很多都沒有獨立的地理教研組,平時的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課堂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追求片面升學的惡果

當前社會、政府和學校對教學的評價最直接莫過于成績排第幾,省重點有多少,在種種不該有的原因下,家長、學校和學生都只學好會考學科,根本沒有幾個學生是用心去學習地理。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農村中學地理教育處于落后狀態,農村中學地理課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響到鄉村居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顯暴露出對地理知識的貧乏,甚至是地理基本常識,出現初高中知識不能很好的銜接,高中老師在教學時還要花時間、精力去幫助補習初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同時學生也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應試生。

三、 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 實實在在地自上而下提高地理等非會考科目的地位

在《初中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地理課程的課程性質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 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因此,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跟從根源抓起,自上而下地提高地理學科在初中階段的地位,推動各界對地理學科的重視,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二) 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使地理教學更具實效性

除了主管部門的改革外,教師能夠做到的,就是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使地理教學更具實效性,從而盤活地理教學的質量。

在《初中新課程標準》也中提到:地理學科的基本理念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善于開發與利用地方性資源,盤活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是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突破口。

在對身邊的地方性資源進行考察后,我發現我們身邊的蓮花山旅游區的教學資源豐富,于是,把課本教學的內容結合實際,并帶領學生到實地進行探究實踐,用身邊的地理文化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在教授地質、巖層、交通、自然環境等相關內容時,我會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蓮花山旅游區內進行實地學習,對一些巖石的紋理進行解釋,對風蝕效果進行說明等,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為枯燥的課本知識能夠活用,特別有成就感。教師還指導學生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實地考察、收集主要巖石和礦物標本、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指導學生編輯地理手抄報、墻報、板報;引導學生利用學校廣播站或有線電視網、校園網傳播自編的有關節目,讓學生不但學以致用,而且更熱愛自然,增進愛國情感。地理教學的堂上效果和教學質量都得到明顯的改善。

四、 思考

地理教學的目標是充分開發、利用本土旅游資源,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開展形式多樣而有效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活力。因此,在當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普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之下,充分發掘區域性文化資源,作為地理教學的有力支撐,盤活地理學習的實質,帶動學生參與學習,增加學習的實效性,是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篇(2)

中圖分類號:G633.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124-01

作為農村中學的地理教育,在新課改中遇到了頗為尷尬的種種困境。一直以來,地理在中學課程里就是扮演一個飽受輕視的角色:學校不重視,算超課時津貼,地理是“三等公民”。學生不重視,在他們的心中,地理無非是將小學常識中的知識講得更詳細些,小學常識可考可不考,要考也是開卷考,因此地理也不需要怎樣學習。況且它既抽象,又枯燥,更主要的是對升學并無多大作用,這種急功近利之心理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地理學科成了可有可無、名副其實的“副科”。當然,每個教師從教的過程,都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種種難題與困惑,這種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過程正是教育本身要必經的路程。在此,筆者以自身多年的從教經歷為藍本,淺淡一下農村地理教師遇到的困惑。

1 教材多次改版所帶來的不適

從以前的黑白配圖到新課改實施后的彩色圖片,應該說教材的印刷質量的確得到了提升,這對地理教學是很有裨益的,通過豐富的顏色加強了層次感,使學生閱讀配圖時更加直觀明了,鮮明生動。但版本的改動,卻讓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現在使用的教材,正文并不多,很多知識點分散在活動習題中,如果采取探究學習、小組合作或是辯論搶答等方式,確能活躍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往往又出現一節課不能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狀況。面對緊巴巴的課時,不得不放棄一些開展活動的機會。教材內容的每一次增刪,改動,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教學,像時區的知識,幾經刪補,還是放入了教材中。作為一名經驗并不豐富的老師,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如何拿捏好教學內容講授的尺度,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學校購買的教學用書、教案種類并不齊全,學生大部分又是農民子女或是打工子弟,不愿意購買相應的配套試題,練習甚少,沒有鞏固,亦成績差強人意。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就時有抓耳撓腮的無助感。因為專業知識的貧乏,一直很心虛,雖然從教幾年所教的畢業班成績在農村中學中的排名一直靠前,但一些知識點是否有誤,一些活動習題如何解答才最趨準確,也常常是“身在此山中,不識真面目”。

2 教學設施的落后

地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如果有直觀的圖片或模型,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很有益處的,可實際情況是農村地理教學設施遠遠跟不上教學需求。如我校除了有一點掛圖外,別無其它。學校所處位置為偏遠地區的農村,教學條件上面臨眾多困難,其余一些散布在更為邊遠山區的學校,其教學設施的落后就可想而知了。這種普遍存在的困難,正是影響農村地理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之一,不容忽視。

3 存在諸多教學難以攻破的“高地”

如今所在地區的地理中考命題越來越趨向綜合性、靈活性,緊密聯系實際,而學生連最基礎的地理常識,最基本的地圖都掌握不大好,何來的能力解決難度大的綜合題。因為學校只有一名地理老師,集體備課是一句空話,學習請教也無人可鑒。至于課題研究、教研教改更是遙遙難及。一些公認的教學難點,諸如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與應用、時區的計算、四季的形成、世界各地區氣候類型的分布及成因、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繪制基本圖形的能力等知識點就如同難以攻破的“高地”,令人焦慮。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

4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亟待研究探索

篇(3)

引言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的特點,新課改又倡導探究式學習,地理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困惑,對其提出了巨大挑戰。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究式學習需要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目前,地理教師整體情況距探究式學習所要求達到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如何更好的推進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以培訓方式增強地理教師對探究式學習的理解

教師是影響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增進地理教師對探究式學習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增加探究式學習的培訓是提高地理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地理教師所在學校、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均應為其創造條件,提供培訓機會。在組織培訓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以城區為單位對地理教師進行分批培訓

為使更多的地理教師得到培訓,應以城區為單位,分批進行。培訓應請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或有經驗的地理教師作為授課教師,指導受訓地理教師對本學期要上的課程作全面評述,有計劃地要求受訓地理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選一堂運用探究式學習的部分錄像或錄音作為交流素材,分批次培訓。

(2)采用靈活、開放、多樣的培訓形式

培訓應結合地理新課改后的熱點問題,靈活采用專家講座、專題研究、合作互動等開放、多樣的培訓形式,對探究式學習操作的重難點進行培訓。避免出現過于強調知識原理和灌輸觀念類的培訓內容,營造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氛圍。地理教師也應抓住機會,交流分享經驗,實踐反思。

(3)建立規范科學、有很強操作性的反饋機制

探究式學習在我國起步時間尚早,地理教師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惑,這些問題或困惑正是推動探究式學習進一步發展的寶貴經驗。培訓后建立規范科學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地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培訓計劃、內容和形式,提高培訓質量。

2、多學科知識的補充

多學科的綜合知識是地理教師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時所缺乏的,有必要應引導地理教師超越以往的思維習慣和專業知識界限的束縛,擴大知識領域,使專業知識結構趨向更寬。從多種視角理解科自然、人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形成綜合嚴謹的知識體系結構。此外,考慮到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順序和銜接問題,應為地理教師搭建一個寬廣的教學平臺,以期強化他們的綜合素質,奠定深厚的理論知識。

3、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

就地理學科來說,教學內容具有探究的適宜性,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采用探究式學習。因此,地理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材料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對現有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可進行創造性地改造,克服現實教學條件中的種種制約、困難,增加學生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機會,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采用探究式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同時,對探究內容的選擇應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及生活性,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地理事物,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易于理解學習內容,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4、增強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技能及課堂駕馭技能

地理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為學生采用探究式學習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資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材料活用教材,盡可能增加學生探究活動的機會,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轉化為探究問題,使之適應學生的興趣、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和他們的經歷,為個人活動、組內討論和小組交流提供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發現過程,拓寬探究空間。在探究過程中,地理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地理教師要深入理解探究式學習的本質,掌握一些采用探究式學習時所需的教學策略和技巧,不斷增強自身對探究式學習教學設計技能及課堂駕馭技能的信心。

5、增強教育科研能力

學習是以準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的。地理教育的發展,探究式學習的廣泛應用,恰為地理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而地理學科本身具有應用性強,聯系生活緊密的特點。新版地理教材中也為地理教師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學探究的素材,這就要求每位地理教師自覺地對其教學行為反思、研究,以便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具有科研意識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自覺主動地在地理教學中尋找課題,進行研究。既要研究,就要懂得課題研究的程序,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如課題立項、開題、實施研究、結題等,知道各項工作如何完成;既要研究,就要講科學態度和道德,研究要嚴謹、求實、認真、踏實,實事求是,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同時,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克服自身不良的品質。只有具備了基本科研能力,采用探究式學習指導學生,才能得心應手,真正對學生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但地理教師進行的科研活動不能只滿足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教學經驗只是個體行為,其可靠性和價值都有待商榷,可行的辦法是與研究地理教學的專家或其他兄弟院校的地理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研究。同時,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也應為地理教師提供更多的科研機會。

結語

探究式學習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多元的系統,它根植于課堂,得益于地理教師的精心培育,成熟于學生的不斷實踐,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通過地理學科課程的學習逐漸形成的探究式學習,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1.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要求不同。初中一二年級開設地理課,初三不開設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許多初中學校的地理課形同虛設,甚至沒有專業的地理教師。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于簡單,因為不涉及到考試,因此連最基礎性的知識點有的學生也掌握的不完全。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驟然上升,這對于學生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和認識當中的地理課堂不搭邊,同時也相應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由于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懂,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以本學校高一年級的地理課堂每周只有兩個課時為例,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以完成。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更何談有興趣。如何更好地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不僅困惑著學生自己也困惑著許多教師。

2.教師普遍感覺到課時不夠,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難于把握,課時不夠,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3.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在地理教學資源上與現行的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要求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中,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和動眼觀察的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而學校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應有的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實驗,使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產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學生無法在頭腦中構建的一個立體的地理思維,所以一旦碰到極地俯視、A地在B地的方向、區域定位等一系列問題時無法解答,即理論大于動手實際。

二、教學過程中的啟發

1.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堅定地落實新教育實驗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等,讓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有想法想要學習地理的同時,要在學生中構建一種理念,即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需要的。想要把地理當成一種興趣,需要在高考當中取得好的成績,上一個理想的學校。因此,我們也應該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理論學習必不可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觀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因材施教。以教研組為單位定期展開對教材的學習和研讀,把握高考的脈搏動向。加強信息收集,校際之間加強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多開展聽課、評課、校際交往活動,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教書育人的過程當中要相應地滲透環保與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篇(5)

創設教學情境是為了解決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抽象與形象、理論與實際、理性與感性以及新知與舊知的關系和矛盾。情境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更有意義地學習。任何情境的創設都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否則就毫無意義甚至是適得其反了。那么,在當今的新課改理念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巧設情境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情境教學模式提出的原因

教學活動和教學情境具有本質上的關聯性。可以說,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某種教學情境中展開的,沒有后者就沒有前者。“初中生的思維日漸成熟,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觀察、記憶、想象等諸種能力迅速發展,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然而,受制于社會上的浮躁氣氛和應試教育思想,初中地理教育水平長期處于低迷狀態,在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難以盡如人意。情境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夠蔚然成風,同以下情況緊密相連: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在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把握中存在問題,重前者而相對忽視后者;在課堂教學中過于突出課本、地理思維和事實、記憶,缺乏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地理情趣;教師和學生在地理教學中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難以充分調動,傳統的教學模式阻滯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動力的增強,等等。因此,情境教學模式成為許多教師改變地理教學現狀、適應素質教育的選擇。

二、情境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情境教學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通過為學生學習營造各種問題、探究以及活動的情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契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目的的教學手段。情境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直觀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情境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其特性在于具體的可感性,對于人有著十分顯著的刺激作用。譬如說,在書本上看到的某些東西同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東西,在我們看來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觸,在感受力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三、巧用實驗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想象

達芬奇有句名言:“實驗是科學知識的來源,智慧是實驗的女兒。”初中地理是與生活相關的,是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聯系的,如果我們將生活常識遷移到教學中,設計成簡單的地理實驗,那么就能出其不意,激發學生想象,并收到令人驚喜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季風氣候顯著”中的“鋒面雨”時,以往只是就“閱讀材料”讀一讀、講一講,結果學生一片茫然。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想到了模擬實驗。實驗前,我故作神秘,對學生說:“現在,我要學龍王造云下雨。”學生瞪大眼睛,半信半疑。我先在半大杯開水上蓋一鐵片,請學生仔細觀察,發現沒有云更沒有雨,然后拿出藏著的冰棒放在上面,一會兒就見云成雨落。學生嘩然,我趁機提出問題:“降雨起碼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這樣,我國的夏季風帶來鋒面雨,帶來豐富的降水就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漫畫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漫畫來源于生活,其形式詼諧幽默、寓意深遠。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精選和巧用一些與教材內容緊密相聯的漫畫,能大大增強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邏輯推理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到我國的水資源受污染時,可巧用課本漫畫“就地取‘材’”,可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1)漫畫反映的是什么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面對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3)關于水質,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農田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不洗馬桶蓋。”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請問以后的生產、生活我們該怎么辦?……這樣的漫畫還有很多,如“釣魚者的新招”、“釣魚者的困惑”、“煙囪里的世界”等。實踐證明,巧用漫畫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探究創新,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正所謂“即書而求難”、“即圖而求易”。

五、創設生活情境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人教育論》中指出“無論什么東西不可單因它在學校里有價值去學習,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學。這樣一個學生學的知識,才不至于一出學校立刻遺忘了。”新課程也提出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那么怎樣的地理教學才能盡量地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生活呢?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要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開始,一個人對某事物興趣的人小,往往與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實際中運用有關,包括學生的知識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國內、國外的實際,當地、當時的實際。這是盡力把地理課上“活”,使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并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

總之,情境教學模式雖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但是,由于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并不充分,在實際推行中問題依然不少。只有緊緊抓住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學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6)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和建議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課標教材內容

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識框架一脈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也存在必然的聯系。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實現中學地理課程的有效銜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點。在高中地理教學前,可以先帶領學生有系統、有重點地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為學生接觸和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要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統一起來,要注重課本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的密切結合,使學生明確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其地理學習的熱情和持續性。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銜接的難度,從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水平。

2.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引導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識,高中地理課程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學校具備空間思維能力、讀圖析圖能力以及理解記憶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學要把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作為重要教學目標。首先,充分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等形式,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讀圖析圖訓練,增強學生從地理圖像中快速、準確地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夠結合已有知識對有關地理問題進行分析、描述和探討。然后,還要強化對高中生的理解記憶能力的訓練,擺脫初中階段養成的依賴形象思維與機械記憶的習慣,引導學生使用抽象思維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理論進行理解型記憶和應用。此外,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對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進行適時點撥,幫助其減少負擔,增強學習信心。

篇(7)

漫畫是一種集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藝術手法,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地理課本中有許多漫畫,它們形象地表現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把這些漫畫引入到地理教學中去,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我就漫畫在地理教學中的巧用談幾點看法。

一、借助漫畫巧設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課堂導入的優劣是非常有關的。以漫畫導入新課,新穎別致,效果顯著,例如“森林資源”一節,我先引導學生觀看漫畫“小鳥的悲哀”,后讓學生分析得出漫畫的含義:人類濫砍濫劃森林,動物失去了棲息地――森林。小鳥失去了森林會怎么辦?這樣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領略到漫畫的藝術美,而且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充滿吸引力。

二、借助漫畫,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在學習“世界的人口問題”時,上課開始,我將“苦難的母親”這幅漫畫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同學們,為什么叫苦難的母親呢?地球母親有哪些苦難?”學生踴躍發言。然后我提問:“進一步去觀察這一幅漫畫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除不堪負重的母親和許多饑餓的孩子外,還有什么?”學生經過點撥后,自然明白這幅漫畫真正的含義在于揭示“人口過多,增長過快,超過環境、資源的承受能力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對漫畫的分析,有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借助漫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借助漫畫進行地理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如在講授初中第三冊“氣候的特征”時,我將“秦嶺―南北”的漫畫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觀察漫畫,馬上說出:“南方熱,北方冷。”然后我提問:“秦嶺南北為什么氣候相差懸殊?”學生發揮想象力,得出:“由于地形的影響,使秦嶺南北的氣候差異顯著。”再進一步提出:“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它們生長的植被是否相同?”學生進一步發揮想象力,得出:“不同的溫度適合生長不同植物,小麥宜長在北方,水稻宜生長在南方,氣候是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從而得出結果,植物的栽培必須因地制宜。所以,借助漫畫進行地理教學,有助于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四、借助漫畫巧設問題,加強情感教育

我在講到漫畫“小鳥的悲哀”后聲情并茂地講述:“小鳥失去了家是多么可憐啊,簡直是一種悲哀,地球是我們的家,假如人們濫砍森林,人類最終有一天也會嘗到失去家園的悲哀,因為森林是我們的寶貴資源。你知道森林有哪些作用嗎?如果地球沒了森林會怎樣?”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智商,對學生加強了情感教育。

五、借助漫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大任務。漫畫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學習“水資源”時,我將漫畫“釣魚者的困惑”用投影展示出來。學生就會想到,由于人為水污染問題嚴重,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的環境,同時想到人吃了受污染的魚會怎樣,這樣的水人喝了又怎樣。這樣也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所以,漫畫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六、借助漫畫巧編小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漫畫與小品一樣,都是以夸張的手段,幽默詼諧地反映生活,寓含很深的道理。因此,教師可適應初一學生想象力豐富、參與意識強的特點,鼓勵、指導學生創造合理的情節,把漫畫改編成地理小品劇本,并且分成不同的角色表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再次受到更加形象、生動的教育。例如小品“釣魚者的困惑”,角色為釣魚老翁、廠長經理、可憐的小魚,把畫上受到污染的小河與排出滾滾濃煙的工廠作為背景,表演者神情并茂,通過語言動作反映出了釣魚者的困惑、小魚的悲傷、廠長對保護水資源的無知和愚笨。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室里時常響起陣陣的笑聲,學生在笑聲中受到了很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同時激發起強烈的學習興趣。

七、借助自繪漫畫強化課堂講授效果,加深學生的理解

地理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要感興趣,弄明白是很難的事,傳統的授課講解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難以調動學生深入思考的積極性。而漫畫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對人的感知活動有調節和支配的作用。巧用漫畫,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奧問題淺顯化,便于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內容。地理課上自繪漫畫結合知識講解,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化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把不容易理解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例如,在講授“人類與環境”的內容時,我自繪這樣一幅漫畫:在一個以地球為支點的蹺蹺板上,一端是只東北虎,另一端是個獵人。東北虎驚惶失措,渾身發抖,兩眼呆呆地注視著獵手,眼里閃動著淚光,蹺蹺板的下面是萬丈深淵,而另一端的獵手正舉槍對準這只可憐的東北虎。漫畫一展示出來,學生就開始討論,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大家都積極地進行思考“漫畫中東北虎會有怎樣的遭遇”,立刻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隨著一聲槍響,東北虎倒下了,而獵人也因失去平衡掉入萬丈深淵。漫畫說明極其巧妙地揭示出如果人類破壞自然,自然也將無情地報復人類。這一漫畫給學生敲響了警鐘:地球需要我們的保護,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再如,在講“城市”一章時,我運用漫畫展示有關問題。這幅漫畫題為“救救我”:一個人被四周急劇增高的房子所包圍,如陷入井底,那些高樓上分別標有“污染”、“噪音”、“住房擁擠”、“交通擁擠”等字樣。學生看完漫畫后,聯系自己周圍的環境問題,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下列問題:漫畫中環境問題有哪些?這樣學生既聯系了實際,又深入、形象地理解了所學習的知識。巧借漫畫替代枯燥的講授,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篇(8)

【中圖分類號】G3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8-0000-00

基礎教育地理課程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地理課程是一個整體。“關注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是貫穿初、高中整個基礎教育地理課程的核心。所以,學生經過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應該基本上能夠為高中階段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然而,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普遍出現學生感覺地理難學,教師感覺學生難教的現象。這一現象反映了初中地理教學與高中地理教學之間存在著嚴重脫節,從而,影響了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探索如何幫助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是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的關鍵,將影響著高中地理教學的成敗。下面就此問題,談談我自己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觀點。

一、重建學習興趣,糾正學習態度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現和發明。”眾所周知,“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是因為從小對科學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可見一個人要想樂于從事某項工作并竭力達到預定目標,首先應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充滿激情,有濃厚的興趣,并且將興趣逐漸轉化升華為志趣,才能端正其態度。所以培養學習興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學習本身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習興趣的形成往往受學習目的和動機的牽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篇內容設置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但在以中考為學習目的的初中教學中,由于地理不屬于中考科目,所以許多學生還有學校領導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剛上初一的學生更是普遍認為地理學科是副科,學不學都可以。從而老師雖然很努力,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差。最終導致學生初中地理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基本地理能力欠缺,甚至有些學生對地理產生了厭學,棄學的不良情緒。這不僅沒有為高中地理學習奠定基礎,而且還成為高中地理教學順利完成的屏障。為實現初、高中的順利銜接,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就必須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高一地理教學過程中:

首先,在教學中注意避免為了應付高考而出現“滿堂灌”式的教學。努力做到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不斷的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表現為:生動、幽默的語言,如用俗語設疑,用諧音點出要點,編故事助記憶。同時,選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精選視頻能有效的進行直觀教學。通過組織辯論來激發學生主動收集資料,積極思考。從而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重新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使學生在地理學習態度過程中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其次,努力做到精選教學案例,特別注重把學生身邊或社會關注度較高的事例作為教學案例,如海嘯、地震、氣候變化、低碳生活、農民工問題、城市交通BRT建設、國家限房令等。來引起學生關注,激發學生興趣。并通過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對這些教學案例所反映的地理問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搭建自主靈活的課堂學習平臺。最終讓學生明白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學習對終生有用的地理,認識到通過地理學習能夠讓我們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明確掌握協調人地關系的意義,避免一些災難的發生;同時幫助我們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開闊胸懷,對提高公民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促使學生重新認識學習地理的意義和目的,幫助學生轉化升華地理學習興趣,建立端正的地理學習態度。形成學生愿學,愛學的新局面。

二、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初中的教材編寫側重于地理現象的描述,主要研究地理表象,重點掌握區域知識。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強調“有什么”,注重感性認識的記憶能力培養。這使得初中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喜歡死記硬背,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處在較低的階段。導致許多學生在頭腦中對地理認識很模糊,學習地理的興趣并不高。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主要研究地理問題的本質,側重于理性分析。所以,在問題設計和知識傳授上與初中有很大區別。教學過程中強調“為什么”,注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再認識能力培養,從而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要方法是理解。然而,在整個初中學習過程中,長期養成的重記憶,輕理解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要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銜接,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就必須指導學生學習并掌握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平時教學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我主要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一)養成課前預習、強化課堂意識

課前預習是學生高效快速學習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高中地理課堂知識容量明顯比初中大,將預習納入課堂教學的“前奏曲”,使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預習提綱,提前對教材內容進行預讀并初步思考歸納。從而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點有初步認識,并發現自身理解能力的不足,提出問題。這不僅幫助學生明確聽課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回顧和運用,最終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對地球自轉公轉的預習,因為學生初中對地球運動方向,運動周期,運動意義有初步認識,所以預習過程中會有親切感,同時,在預習過程中會發現初中時地球自轉周期是24小時(一天),而高中教材中地球自轉周期是23小時56分4秒(一個恒星日),從而會發問“什么是一個恒星日?”“24小時是怎么回事?”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為有效強化課堂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保障課前預習工作的實效性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課堂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聽講是學生的頭等知識來源,輕視課堂聽講,是最大的浪費時間。在課堂教學中,精設課堂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和聽課效果,從而謹防學生上課走神,并幫助學生糾正預習過程中的錯誤理解,解答困惑。同時,采用不定期的檢查筆記,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學生成績考核依據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聽課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聽講、勤記筆記的好習慣。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二)注重開拓思路、突破思維定勢

由于學生抽象的思維能力基礎較差,所以針對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定量討論多,抽象問題突出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圖導學,把難化易。通過繪圖、析圖幫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空間概念,從而弄清抽象思維概念的實質,讓學生消除思維障礙。最終改變學生原有的定式思維,擴寬思路引發思維的質變。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能否順利的完成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而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地理學習是實現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的關鍵。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深刻思考,仔細研究。進一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使學生學習高中地理更加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

篇(9)

關于問題意識它在初中的地理學上主要是指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們能夠在自我思考的意識當中自發的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更加深入的去思考學習問題。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們很可能會有焦慮、質疑、困惑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從好的方面來講,這樣一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并且發現問題,然后再去解決問題,使他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當中吸取經驗,更好的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空間,以及思維模式。不過在現在的教學期間,學歷越是高一點的學生就越沒有養成學習習慣的意識。所以廣大的教師群體就要重視起這一點,然后利用各種辦法去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加大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的含義

其實“問題意識”就是指人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善于發現一些疑難問題,并且隨之出現一種焦慮、困惑、探究以及懷疑的心理特點,這種心態帶領著他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所以說問題意識就是我們大腦的思維創新過程,他展現的不只是一個人品質的以及思維的活躍性,更加的折射了思維的創造性以及獨立性。

二、地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就是學生內心自發的一種心理想法,比如說發現問題、自主討論、闡述問題、提出問題等;在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用自己的辦法讓同學們感知到地理問題,然后讓學們在已知的條件下出現矛盾、疑惑、焦慮、懷疑等心理特征,然后這種心態在驅使他們快速的活躍思維,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自己的獨特見解。思維的起點就是問題,所有的思維過程都是沖著某一個問題而來的,問題又潛伏在創造的前提下,因為一切的發明和創造都是由問題得來的,所以說,必須要培養學生們的問題意識,然后在他們有了問題意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要想創造更多的人才,就必須要提高學生們的問題意識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說到,地理是“培養與提高學生地理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學科”。我們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主要就是為了從這門比較復雜的學科里面得到很多對我們有用的信息,然后在從多個角度去研究、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情感,端正自己的價值方向。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要有問題意識,要善于發現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首席那應該要讓學生去發現問題,然后再去解決問題。

三、地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對策

1.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問題信息

教師們還要勇于創造問題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們在自然的情境下進入狀態。教師對于情境的創造要有很多的花樣,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或者是利用生動的語言等等,一節好的課程,課堂氛圍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地理這門學科,更是需要教師們有足夠高的藝術水準還有學科素養,因為只有足夠的水準才能夠給學生們創造出一個好的學習情境。最近幾年以來,很多學校對于地理教學都看的尤為重要,他們把好的情境環節看成是整節課的關鍵,他就是整堂課程內容的一個學習還有研究的基本。首先,新舊知識的問題最容易引起學生們的思想沖突,教師們就要好好的抓住這一點吸引他們對矛盾進行思考,然后再得出結論的時候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在講授新課程的時候,教師就要敢于提出一些比較新穎、有意思、能夠吸引學生們興趣的問題,然后喚醒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帶著興趣去學習。其次是提問一些虛擬性的問題,讓學們產生遐想。虛擬性的問題其實就是擴展問題,與學習內容相關但是又在書本上找不到答案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們更深一步的探索以及思考。

2.從激發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初中的地理課程在很多學生認為都是枯燥的、乏味的,沒有趣味性,根本就吸引不到他們,所以在這個方面老師們就要多多的下功夫,利用一些特別的教學方法,重新激起學生們對于學習的興趣。

3.加強地理思維訓練,促進問題意識

直覺思維是人的大腦對于客觀事物的猜想心理狀態,這一點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可以多做假設,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感知到,直覺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模式,他還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創新教育的重要思想就是發散思維,學生們想的東西越復雜,他們就越能夠看到自己不懂的新事物,所以,要引導學生們對于新事物多加觀察和思考,提出更多具有創造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地理具有一定的批判性特點,這也就更加能夠證明學生們的個人能力高低,所以在這個時候學生們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勇于從課本上去找答案,不能只聽從別人的只言片語,利用自己的頭腦,做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分析。學生之所以缺少問題意識是因為他們對于知識的積累太少,對于這一點,在平常的學習當中,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奪取接觸一些新事物,多去看一些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書籍,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

四、結語

創新精神的基礎就是問題意識,他是開發人才的思維手段和動力,他在整個思維過程還有創造活動當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為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創新。鍛煉學生們的問題意識就是一句學生自主學習為起點開展的,引導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然后以提出的問題為中心點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這種行為就是把傳統的理念轉變為教學方式的一種嘗試。

參考文獻:

篇(10)

【論文摘要】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亟待改革,不但要解決師資問題,引入專業的地理教師,或者讓現有的地理任課老師多接受培訓,多接受新的教學理念,還要解決教學上的方向問題,改變地理教學中太強的功利性目的,讓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貫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功利性目的 學以致用

 

我本不是地理專業的老師,只因學校缺少專業的地理教師,而我曾經教過一學年的八年級地理,所以,我一來到這所地處鄉村的中學,就擔任九年級的地理教師。九年級本來沒有地理課程,只是中考科目的綜合科包含有30%的地理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我縣才特意開設了一周一節的地理課。

在這一節的地理課堂上,主要是復習七八年級的地理內容。七年級是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大洲地理,八年級主要是中國地理。這個似乎不會成為什么難事。但上了幾節課下來,你就會發現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實在是少之又少,就連基本的地球與地圖的基礎知識也沒有掌握。如利用經緯網確定一個點的位置,很多學生還不會看經緯網,還會混淆經度、緯度等知識點。他們是記得“橫緯豎經”的規律,但就是不能把它應用到地圖上,就是不會看圖、讀圖。這不是個別現象,有幾個學習成績中上的學生也有同樣的困惑。那天,還有一個成績排在全級前三的學生問我這樣一題目:從清遠運1000只清遠雞去廣州,應該選哪種運輸方式?當時我心里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是怎么了?難道學生們已經把七八年級的地理知識全都還給老師了?還是這些現象里隱藏著一些問題?我決心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回顧一下,當年我們讀初中時,地理是不用納入中考范圍的,后來初中升學考試改革,把地理也列入到考試范圍,并把歷史、地理、生物合為綜合科。同時,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的地理老師,地理科目一般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課。看看我所教過的兩所鄉鎮中學,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專業的地理教師。他們要不找幾個不夠課時的老師,一人教一個班;要不找幾個行政領導把整個級的地理課“瓜分”了;要不就找個別年紀比較大的教師把整個級的地理課“吞”了。之前的那所中學,更是找了兩個代課老師,分別負責七、八年級的共14個班別的課程。現在的大部分鄉村中學,也是找了其他專業的老師上地理課。竊以為,這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現狀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了——師資不足。

雖然不是專業的地理老師上地理課,但不一定就不能取得好成績了。回顧一下這幾年來我校的地理成績,也不賴呀。每次期末考試,地理成績都在縣的中等稍上的水平。這樣的成績,對于一所鄉鎮中學,還是可以的。這個成績,有賴于老師們的勤快,他們經常印一些試卷、習題給學生,讓他們把題目做熟、記熟。特別是個別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師,更是讓學生把單元測試卷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因為根據這幾年的期末考試出題規律,地理期末考試的內容就是從單測卷上抽取下來的。這樣一來,學生成績自然就上去了。不過,學生們的成績鮮有滿分的,因為他們只是靠死記硬背,而沒有真正理解、掌握這些地理知識點。稍微把題目變一變型,需要轉轉彎的題目,學生就不會了。更有甚者,我們的上級領導也在開學大會上強調“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練什么”,不考的內容就不用教了,以免浪費時間。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更是讓地理老師的課堂圍繞單測卷來轉了。老師教學的方向,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第二個問題。

如果說以上兩個問題是軟性問題,那么地理教具問題就是硬性問題了。在我們學校,地理教具也很缺乏,連基本的地理教學掛圖也不配備,不用說地理教學演示道具了,更不用說在校園內建一個“地理園”了。同時,學生們的《地理填圖冊》也不能一人一本了,只是三個學生配一本了,以致有些學生想做做讀圖、填圖練習也不能了。或許,三人配一本《地理填圖冊》是為了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讓學生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有商有量,互相探討,互相幫助。但是,現在農村的地理教學,很少取用這種教學模式的。

上一篇: 骨科病人圍手術期護理 下一篇: 歐姆定律的實質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 最新国自产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