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7:19: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金融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830.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當前我國存在的金融風險因素較多,此類風險也是金融部門與監管機構特別重視的部分。所以,許多金融部門大力研發金融風險管理技術,特別注重金融風險的測量。其中,VaR方法屬于一類切實有效的測量技術。因此,對VaR在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就變得非常重要。
一、VaR方法的概念
VaR方法也成為風險價值模型,是最近些年出現并發展應用的一類量化金融風險測量方法。它的含義是:在市場正常的波動情況下,某金融資產或者證券組合的最大可能損失。其具備的優勢為:首先,其能夠將多種金融技術、金融資產組合和各部門的金融風險量化成數字,并進行對比分析。管理人員就可以基于該數值評估當前的金融風險程度;其次,以該指標數值為基礎,管理人員無法以自身對金融風險不了解為借口推卸責任。監管機構同樣能夠借助該指標數值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保證市場的穩定[1]。
二、VaR模型的算法
1.歷史模擬算法
該方法是一類簡潔的與非理論算法,其對潛在金融因素的標準散布不進行假設。是通過對曾經一段時間金融資產組合風險收益頻率分布進行計算,以得到曾經一段時間的均收益和既定置信水平下最小收益,進而計算出VaR值。
2.蒙特卡洛模擬算法
該計算方法主要根據歷史數據或者既定散布假設情況下的參數特性,通過隨機形式模擬出許多資產組合值,并在這些之中選出VaR值。起能夠更有效的對非線性和非正態進行處理。這種算法是對金融工具價格進行多次模擬的隨機過程,每次均能夠獲得期末余額的可能數值,若實行較多次的模擬,則組合價值的模擬散布就會收斂在真實范圍內,提升估算的精確性。
3.方差-協方差算法
這種計算方法的應用最為廣泛,主要是對金融資產報酬方差-協方差矩陣實行估算。
并借助樣本估算出平均值和方差,在設定的概率中,能夠得到對應VaR值。標準差計算能夠利用等權重算法和指數權重算法,其中,等權重算法是計算無條件波動的,而指數權重算法是計算有條件波動的。
三、VaR在我國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1.VaR在我國市場風險監管中的運用研究
當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金融和非金融企業應用VaR技術作為金融風險管理的工具。借助VaR技術實行金融風險測量與管控,能夠使全部交易人員或者交易企業均可以明確看到其正在實行交易的風險等級,且能夠為全部交易人員或者交易企業設定VaR最大限定額度,進而避免嚴重投機行為現象的發生。若應用更加嚴格的VaR金融風險管理,某些交易的嚴重虧損或許就能夠切實規避。強化金融風險管理對金融行業甚至總體社會經濟均具備非常關鍵的作用。其可以全方位、動態化的明確與把握金融風險改變的根本狀況,為金融風險管理機構提供重要精確的數據,以確保金融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合理,推動金融企業的快速發展,且保證企業運營目標的快速達成。
2.VaR在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研究
我國信用風險管理中同樣大量運用了VaR技術,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首個金融風險測量信息方法的出現,更多的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模型持續應用,在金融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金融信用風險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來分析,應用VaR技術對風險實行量化將是主流的發展趨勢。比如,麥肯錫公司和穆迪KMV公司。切實有效的應用VaR方法一方面自身可以獲得很好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其他企業提供可靠的參照。。
隨著VaR方法獲得金融行業的認可,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中也開始運用該方法。為對VaR模型實行切實的優化,保證該方法一方面可以體現金融風險值,另一方面可以對流動性風險進行測量。相關科研人員強化了科研力度,以多個角度對VaR方法進行分析,且以此為前提進行了對應的功能拓展。科研人員十幾年前就提出L-VaR模型,借助對金融市場流動性和金融交易等方面的研究,將金融影響制度添加到VaR中。我國學者將我國股票市場的特征相結合,制定了能夠對金融流動性風險進行調節的VaR方法,進而對我國股票價格流動性風險進行測量和管理。由于對VaR方法的深入研發,將來該方法必定在流動性風險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運用[2]。
4.VaR在金融監管上的運用研究
應用內部VaR方法對金融風險進行計算的過程中,需附和巴塞爾委員會[3]中規定的最低指標,就是最少要對置信度99%持有期10天的H VaR值進行計算(銀行自身能夠決定應用更嚴格的指標)。VaR方法是內部管理的主要方法,金融風險數值采取絕對值方式,表述請假清楚明白,遠比資本金準備率應用百分比的方式要方便快捷。運用VaR方法的金融風險管理模式對我國銀行內和銀行外的金融監管均有利。各個銀行機構可以基于自身資本金或者其可以承擔的金融風險水平,采取定量模式分配到分支部門的金融風險額,基于VaR方法能夠實時明確金融市場的風險數值。如果金融風險數值高出了限定額度,借助資產重整的方式,將金融風險數值降低到合理的范疇以內。如果上級主管機構或者監管機構發現存在金融風險,也能夠向銀行提出,要求銀行有效的對資產組合進行調節。
四、總結
綜上所述,金融部門應用先進的金融風險管理和控制技術,可以使風險管理人員更精確高效的消除各類金融風險,并對復雜金融風險實行準確的計算與分配,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有利。所以,我國金融部門與金融管理機構需把VaR技術等先進的金融風險管理技術應用到風險管理工作中,以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風險管理;金融;商業銀行
市場經濟中的金融體系隨著資本的擴張而不斷擴張,主要集中體現在系列金融產品的衍生和現代商業銀行的金融管理功能的不斷拓展。現代商業銀行的金融管理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和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承擔管理客戶風險的責任同時,還要實現風險管理中的收益目標,商業銀行某種程度上是依賴于經營風險的企業。美國金融危機表明,商業銀行隨時有可能會面臨風險經營的失敗和隨之而來的資本賬面虧損,因此建構健全有效經營和管理金融風險的機制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至關重要。
一、國內外銀行金融風險經營和管理理論研究
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是一種以經營貨幣為主要業務的特殊企業,并且隨著市場貨幣需求的擴大,商業銀行實現貨幣融通管理的風險性越來越大,因此現代商業銀行為了確保金融管理的穩定和安全逐漸形成了以涉及所有市場主體的管理風險為主要職能的運作機制。某種意義上商業銀行業已成為經營風險的盈利組織。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金融危機的發生實質是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產品的失敗的結果。最早提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職能的銀行高管Breuer先生認為商業銀行由于市場貨幣大規模的擴張其職能已經從單純的資金融通管理演變為金融風險管理職能。而金融風險管理的最優目標是實現金融風險在全市場范圍內實現合理的配置、轉移和分散。
1.信用風險管理論
傳統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方法一般有專家分析法、評級法和信用評分法等,其目標是通過一定的組織使用定性管理方法來控制貨幣借貸的風險。但是囿于定性方法夾雜著管理者的主觀因素,其管理考慮的因素不是很全面。另外,專家分析所參考的財務報表也不能及時更新。為了彌補定性方法的缺陷,上世紀80年代信用分析度量的方法開始流行采用概率統計法,如采用多個變量(5變量或者7變量)建構的Z值模型多元判別法,引入現金預測變量的F分數模式、Logistic違約事件概率分布法等。現代信用風險管理在金融理論的發展基礎上,引進了數學工具和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建構了多種現代風險管理模型,其風險管理效率顯著提高。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模以數據庫分析為顯著特征,例如美國KMV公司創立的信用監測模型,主要原理是建構龐大完整的企業信用數據庫以進行高效的企業信用預判。雖然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效率很高,然而由于其對數據庫的完整性的要求高,因此適用范圍較窄。
2.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論
市場風險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限額管理法、VAR法和事后檢驗和壓力檢驗法等,其中VAR 法由于其核心原理是建構金融產品收益的優化組合模型,方法相對簡單而高效,在商業銀行的金融管理中較為常用。然而VAR法在市場風險管理中也有缺乏次可加性而導致風險度量不一致的缺點,并且其所謂的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性的金融產品資產優化組合,并不能真實反映商業銀行的金融管理的風險程度。VAR模型同樣也運用于對金融操作的度量風險管理。由于上世紀90年代美國貨幣委員會辦公室的CAMELS標準無法有效管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因此不得不再次借用VAR模型進行度量操作風險。VAR模型主要原理仍然是通過求出最優臨界值的方法來評估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后來發展為一般的管理操作風險的極值理論。我國度量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的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標法、極值理論模型和內部衡量法等方法,由于我國的金融是市場和政府的雙重管理,因此建構管理操作風險的模型可與高效管理操作風險相互結合。
3.流動性風險管理
流行性風險管理也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主要是商業銀行金融管理中的貨幣來源和貨幣運用的管理。流動性管理模型是借用數學的函數工具,建立貨幣融通流動變量的目標函數,通過函數尋求銀行在貨幣流通管理中的最大化利潤,而資金變量流通函數模型的盈利數據也是銀行管理層進行流動性管理決策的主要依據。一般商業銀行在進行貨幣流動性管理時會通過存貸合同來確立和客戶之間的貨幣管理關系,借此以適度分配市場競爭中面臨的金融風險。西方現代流動性風險管理認為流通性的風險管理是實現貨幣最優流動性以最大程度盈利,而不是盡可能創造流動性以降低風險的發生。由于我國特殊的市場經濟模式,國有性商業銀行擁有政府的強大財政實力作客觀擔保,因此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風險管理的沖擊
中國改革開放標志著市場經濟體系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遍建立。隨著市場機制的全球作用,資本與貨幣的擴張也帶動了金融的全球擴張,擴張的貨幣也直接制造了系列國際債務危機、金融風暴和危機等國際性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一般可以劃分為銀行業務危機、貨幣危機、國際外債危機和機制性金融危機等。美國經濟在21世紀初由于經濟的衰退而開動印鈔機,通過制造系列繁雜的金融衍生品和信用消費模式,制造了持續十年之久的貨幣通貨膨脹,直接體現為美國的二級房貸市場的泡沫,泡沫的破滅直接迫使美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瀕臨崩潰,并最終導致金融流通性危機、信用危機和市場危機的爆發,嚴重拖累了全球實體經濟的發展步伐。
金融危機的爆發主要原因是美國作為一個龐大的資本集團不斷通過過度的信貸消費模式和超低利率的刺激政策進行貨幣擴張。美國中央金融機構的超低利率刺激了市場的流動性貨幣泛濫,直接造成了信貸金融產品的市值遠高于實體經濟的真實價值,導致嚴重的供需失衡的局面,實體經濟的消費能力根本無法承擔信貸經濟的金融產品市場。美國幕后金融機構—華爾街資本集團繼續通過金融杠桿化來實現貨幣的通脹,美元的購買力貶低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資本貨幣博弈中,歷史再次重演,在世界擁有金融霸權的華爾街資本集團再次用美國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作為后盾,攪亂了金融秩序,無情地搜刮美國普通人民的實際財富和其他國家的勞動財富。另外,在當代為金融決策提供參考信息的會計信息,以公允價值為核心的會計準則,在無形之中誤導了金融管理層和普通投資者;同時,當前金融風險度量法嚴重低估了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失敗導致的連環金融虧損效應。
三、金融危機給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啟示
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并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商業銀行必須加強相應的金融監管,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良性的金融管理機制。商業銀行推出的金融產品不應脫離市場進行過度包裝,否則會導致預期值與市場價值相互脫離,并最終導致風險擴散給所有市場主體。完備的金融監管是風險管理的核心措施。
1.商業銀行要堅持穩定安全的金融發展戰略
商業銀行為了追逐金融風險管理帶來的利潤會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然而新的金融產品必須有合理的風險管理標準,否則會導致金融風險失控。
2.商業銀行要全面提升風險的度量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包括了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多層風險,要對各種風險借助完備的風險信息數據庫和量化評估模型實行動態評估、監控和管理、防范和預測。
3.商業銀行要進行優化管理
當前世界上各種商業銀行的資產狀況好壞不一,資產狀況良好的大型商業銀行應該兼并運行困難的商業銀行,穩定金融體系。
4.商業銀行要優化綜合化經營規避風險
銀行金融發展史表面,一個擁有綜合化經營模式的商業銀行相對于單一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和信用風險管理都要更有優勢。同時商業銀行在綜合經營風險時,對于能提高非利息收入的表外業務應該更加謹慎。
5.商業銀行應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高效的風險管理
在當今資本全球化和金融風險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國際間的風險監管合作,制定統一標準的國際風險管理規范。制定完備的資本風險監管體系和會計準則,調整順周期的資本風險監管制度,改變商業銀行順周期提高杠桿率而反之則降低杠桿率導致的風險擴大效應,會計準則應建立健全以公允價值為市值計算為核心的會計準則,彌補市價會計的虛假性帶來的投資誤導。構成銀行金融體系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三大領域都實現了有機動態的金融風險系統監測和評估,才能保障整個商業銀行的風險經營管理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士偉,詹士勇.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J].金融經濟,2010(16) .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綜述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定義及來源
對商業銀行來說,流動性風險是其經營發展過程中無法逃避的基本分享,而且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商業銀行的存亡發展,所以全球政府對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控制非常重視。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有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從狹義上來說,商業銀行由于自身內部現金的儲存量不能夠滿足客戶兌現或者償還債務的需求,從而導致風險出現;從廣義上來說,除了包含狹義的內容之外還包括銀行現金不足導致業務發展受到嚴重影響而帶來的經營風險。所以本質上來說,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本質上還是因為銀行自身現金儲備量不足以滿足需求,從而導致信譽下降,使得商業銀行出現經營虧損。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主要來源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的轉化。第一,信用風險是指銀行債務人在資產上不能夠對合同義務履行,導致銀行蒙受一定的損失,所以對于信用的經營是商業銀行經驗的本質,一旦出現信用風險就會極大增加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出現的可能。第二,市場風險是因為市場價格水平變化導致資產受到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銀行流動性水平下降,一旦利率變化過快就會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變大。第三,由于操作不當以及自身系統造成損失,自身內部風險控制水平很大可能會提升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就是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規避銀行金融業務風險,要提前預防財務惡化帶來的金融危機,并且需要進一步落實自身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第一,構建有效的內部流動性風險治理體系;第二,加強流動性風險的識別和監督體系構建;第三,建立健全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第四,形成較為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程序機制。
二、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及困境分析
(一)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治理結構不完善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治理形式上基本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形成了董事會、流動性風險委員會以及監事會為主體的治理機構。各個商業銀行通常由自己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負責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并且設立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相關的管理。但是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商I銀行流動性風險治理結構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不完善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內部控制方面缺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系統動態性監督治理程序和機制;第二,在考核激勵當中無論是對于管理層還是員工的激勵約束機制體系沒有建立健全;第三,對于分支機構的考核沒有明確納入到流動性風險管理當中,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分支機構盲目追求業務規模和數量的發展而忽視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控制。一旦出現區域性的突發資本緊缺的情況導致流動性風險,上級銀行部門就很難及時跟進處理,增大銀行整體出現流動性風險的可能。
(二)流動性金融風險管理工具落后
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銀行面臨的風險管理問題更加的復雜多變,而且國內銀行流動性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和管理理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很多發達國家司空見慣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在我們國內銀行業發展當中還沒有真正利用起來。風險管理理念和工具的落后給流動性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商業銀行用來進行短期融資的金融工具就非常的單一,導致無法通過有效競爭來降低短期融資的成本,與此同時單一的融資工具也無法全面反映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在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方面,沒有發達的金融市場作為重要的依托,就無法實現增強商業銀行資產流動性的目標,資產證券化的工具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舊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問題主要存在于信息來源、信息傳遞以及信息有效性幾個方面。在信息來源方面,主要是來自于外部的各種文件會議或者是內部決策層提供的會議報告等,信息傳遞方面沒有具體的程序機制約束,很多時候都表現出一定的混亂性,而且容易造成信息傳遞的誤差并且會在傳遞上存在一定的不及時。在信息有效性方面,因為信息來源渠道比較破碎化、零散化,而且傳遞渠道比較單一化,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及時性得不到保障,所以最終獲取信息的有效性無法保障,出現偏差的可能性比較大。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是具有比較強的隨機性和突發性的金融風險,但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管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減少風險發生的能動性。因此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構建健全管理信息系統對于商業銀行處理流動性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完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的對策
(一)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管理對策
第一,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常態化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意識到再嚴格的外部監督管理都會存在一定的漏洞,只有從內部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控制體系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經營風險的出現。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一般都是銀行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持有銀行股份,成為銀行的股東,這樣就是的他們的利益和外部股東利益綁定在一起,這樣的激勵機制非常有效。當然其他形式的激勵機制也有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采取何種形式,不變的核心就是使得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自身能夠控制自身道德風險和自利行為,杜絕對銀行造成不利影響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日常經營管理事務的控制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貫徹落實好流動性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系統監督管理,需要定期對流動性風險發展的水平進行綜合的評估和管理,從而確保流動性風險管理按照銀監會的相關規定進行經營管理操作。
第二,構建完備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在日益復雜的國際金融環境當中,商業銀行降低流動性風險發生概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構建完備的管理信息系統意味著流動性風險管理當中的信息可以有據可查、有理可依,與此同時也可以更加自由的獲取、傳遞和處理各類信息。完備的管理信息系統還需要包含規范的報告制度,明確落實具體責任人以及報告內容和形式,這樣可以確保風險管理治理結構更加完善。
第三,強化經營主體的風險管理意識。在流動性風險管理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者群體,無論是各種金融手段還是金融工具都需要人來貫徹落實,因此強化經營主體的風險意識是最為重要的手段。在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析當中,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于銀行風險的認識,在每一個經營環節都需要謹慎對待,保持憂患意識,正確處理業務發展和流動性風險的關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經營主體對于銀行流動性風險的認識,爭取在全過程當中將流動性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以此促進商業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宏觀環境層面風險管理對策
第一,健全法律法規,完善金融環境。對于充滿危機和風險的金融行業來說,完善的法律法規程序體系是保障金融活動的最好方式。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有助于促進國內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對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國政府對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和控制一直都非常重視,在2014年初,確立對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專項管理,頒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在同年3月份開始貫徹落實,這是法律法規層面對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較為全面的保障,有利于構建完善的金融環境。
第二,發展金融市場,豐富流動性金融風險管理工具。金融市場包含貨幣市場以及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可以給商業銀行提供資金來源還可以從資金運用方面改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金融市場的穩定對于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貨幣市場穩定可以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抗擊流動性風險的水平,在短期內會穩定商業銀行資金壓力,滿足短期融資和日常流動性需求;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平臺可以擴大企業的股票發行規模,并且進一步提高企業直接融資的比例,增加適合居民的金融投資工具。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注重金融新,金融創新目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可以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金融創新,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豐富自身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調整自身資產機構,增強資產流動性。
第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體系,穩定金融秩序。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商業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不斷加強,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體系有助于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與此同時也可以保障金融秩序的穩定,對于防范我國金融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中央銀行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也許要滿足市場化的具體需求,無論是國際金融環境還是國內金融環境現在都是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當中,進一步加快完善金融市場秩序對于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體系,通過政府和金融行業一起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構建穩定的金融秩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風險管理 Z-Score模型 資產
一、引言
前美聯儲主席阿蘭格林斯潘指出:“顯然,銀行之所以能夠為現代社會做出這么多的貢獻,主要是因為他們愿意承擔風險”。這表明商業銀行的核心能力是風險管理能力,商業銀行是否愿意承擔風險、是否能夠妥善管理風險,將決定商業銀行的命運。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綜述及形成機理分析
(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金融風險分類及特征分析
根據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將其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與操作風險等。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由于信用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風險具有潛在性,企業資金越是困難,越是希望從銀行貸款。信用風險還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預測性。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通常是由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而產生的,市場風險一般又可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風險等。資金價格的市場波動造成證券價格下跌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
銀行的流動性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
4.操作風險
以上三種風險都具有不可預測性,大多是由于外部原因。根據新巴塞爾協議對操作風險的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計算機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的風險。”由此可見,商業銀行要進行全面的風險管理絕對不能忽視對操作風險的管理。
(二)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的現狀綜述
2008年1月,法國興業銀行因為期貨交易員杰羅姆·凱維埃爾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大量購買歐洲股指期貨,他錯誤地估計市場將出現上漲,最終在最近一輪全球股市大動蕩中“血本無歸”,形成了49億歐元的巨額虧空,直接導致了發行銀行的倒閉,給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敲響了警鐘。
金融危機后我國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去年我國銀行業新增貸款達到9.59萬億,同比2008年多增4.69萬億。大量信貸的背后隱藏著諸多風險,對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11年我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333億元,比上一季度末增加686.9億元,不良貸款率1.1%。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起步較晚,因此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已經刻不容緩。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綜述及新巴塞爾協議對商業銀行業風險管理的影響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論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金融市場的深化以及金融業對風險的認識深化而不斷發展,主要經歷了資產風險管理、負債風險管理、資產負債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階段。
1.資產風險管理
資產風險管理理論在銀行業發展初期,銀行只進行基本的存貸業務。銀行的主要風險來自于貸款,因此極其重視對資產的風險管理這種資產風險管理模式是通過加強資產分散化、抵押、資信評估、項目調查、嚴格審批制度、減少信用放款等措施來減少、防范資產業務損失的發生,確立穩健經營的基本原則,以提高商業銀行的安全度。這種管理強調的是資產業務,強調資產的流動性,限制了銀行的高盈利資產的運用,減少銀行的盈利。
2.負債風險管理
負債風險管理理論認為銀行為應付客戶提款不必保留較多的流動性儲備,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完全可以滿足銀行流動性需要,同時銀行在爭取到優質客戶時可以不局限于銀行本身的流動性資產。
3.資產負債風險管理
隨著固定匯率制度向浮動匯率制度的轉變導致匯率變動不斷增加。資產負債風險管理理論認為單一的資產風險管理或者負債風險管理都是不合適的,金融市場的深化和利率自由化使得銀行家必須同時關注資產和負債。利率自由化使得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有些差別,導致銀行利潤波動加劇,對銀行股價也有較大的影響。利率成為調節貨幣市場和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更加注重從資產負債平衡的角度去協調銀行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之間的矛盾,洗去了前兩種理論的精華。使得銀行經營更加科學。
4.資本管理
資本管理階段也成為全面風險管理階段。隨著銀行業競爭逐漸加劇,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增多,所以銀行面臨的管理風險日益復雜化、多樣化、多變化。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法國興業銀行的倒閉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說明風險是由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共同造成的。1988年的《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出臺,標志著國際商業銀行業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初步形成。
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強調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除此之外,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引入了市場約束機制,讓市場力量來促使銀行穩健、高效地經營以及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要求銀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對它的財務、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新巴塞爾協議對舊巴塞爾協議作了進一步的完善。它充分考慮了銀行可能面臨的多種風險;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是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由于監管力度太大,由監管當局設立標準,難以達到公平公正的原則。過于的監管制度還有限制金融衍生品的產生,限制了金融業多元化、全球化的發展。
商業銀行需要盈利,就要衡量外部市場、衡量負債對象的財務情況,更需要用模型精確的測量公司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還債能力。在此,我主要介紹Z-score模型來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測量公司的還債能力,并采用國外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和股票交易數據對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模型
Z-score模型4是一個多變量財務公式,運用計算比較簡單,它是用財務指標加權匯總以衡量一個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并對公司在2年內破產的可能性進行診斷與預測。Z—Score模型判別函數為:
Z = 0.012X1 + 0.014X2 + 0.033X3 + 0.006X4 + 0.999X5
其中X1= Working Capital / Total Assets,反應了公司資產的變現能力,總營運資本的流動性。如果公司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狀況,就表明公司的運營資本減少。X2= Retained Earnings / Total Assets,反映了公司的累積獲利能力,也是公司的剩余支付能力。留存收益越多,表明公司支付股利的剩余能力越強。X3=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 / Total Assets,反映了公司的收 益率大小。X3避免了期末大量購進資產時使X3降低,不能客觀反映一年中資產的獲利能力,衡量上市公司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X4= Market Value of Equity / Book Value of Total Liabilities,測定公司的財務結構,反應公司財務的穩定性。X5= Sales/ Total Assets,即總資產周轉率,X5越高,表明公司運用其資產運營的效率越高。該模型是通過5個財務指標來綜合分析公司財務失敗或者破產的可能性。若企業的Z值高于2.675,則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若 企業的Z值低于2.675,則公司財務狀況較差,可能面臨破產危機。
四、實證結果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與應用
從上面的Z-score模型可以看出,獲取上市公司的數據都比較容易,直接從公司的每年的income statement和balance sheet和公司股市的數據就可以客觀的找出。所以,這個模型很好的分析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信用度(主要是指償債能力)。
目前,我國房地產業過熱,很多人都貸款買房。銀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房地產貸款在信貸資產中占比過大,一旦國家對房地產調控過大,市場形勢出現逆轉,各銀行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大量壞賬,損失將極為慘重。
總之,在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中,我們要從多方面入手,多元化的運用科學嚴謹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我們需要從每一種金融風險著手,防范于未然,這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最大化的減小銀行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胡磊.Z-Score模型在我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預警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探索.2008.08.
[2]呂曉蔚.巴塞爾協議的修訂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05.
[3]Santomero. A. “Modeling the Banking Firm: A Survey,”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November.1984.
[4]Altman.E. “Valuation, Loss Reserves and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Bank Loans” Journal of Commercial Bank Lending, August.1993.8-25.
[5]王高偉.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綜述和我國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中國經貿.2010(03).
[6]鄭新廣,劉義成.金融危機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國商界.2009(02).
[7]牟霖子.淺析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和對策.經營管理.2010(06).
當前,小額貸款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在具體運營和操作層面始終面臨著諸多風險。如何控制和降低金融風險,是一個重大課題。本文主要敘述了小額貸款的操作風險及控制措施。
一、小額貸款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內部管理風險
內部管理風險是很多小額貸款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機構不健全、風險管理與控制制度不完善、信貸人員專業能力不強等造成的。
首先,信貸管理機構設置不健全。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管理機構至少應包含貸款調查部門、貸款審查審批部門和貸款審計部門。貸款調查部門負責對貸款進行調查和評估,同時做好與客戶關系的維護與貸后管理。貸款審查審批部門負責對業務部門和調查部門提交的貸款進行審查。貸款審計部門則負責對已發放的貸款進行審計與監督,并向領導反饋審計結果。但當前一些貸款公司在管理機構上設置不合理或不健全,人員配置也不完善,導致貸款流程不完善,造成一定的風險。
其次,風險管理與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與控制方法,業務操作流程不合理,操作不規范,導致貸款管理混亂,貸款風險高。
再次,信貸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不強。一方面,存在信貸從業人員道德素質差,有索要回扣、收受賄賂等現象。另一方面,一部分信貸評估人員缺乏專業水平,對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操作規程學習不夠,分析、評估能力差,無法及時有效地發現貸款風險。
(二)流動性金融風險
抵御風險能力與公司資金流動性水平直接相關。由于制度規定,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當發生金融風險時無法擴大資金來彌補資金空缺,容易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三)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
在小額貸款發展的歷程中,常常遇到借款人資不抵債、或躲避債務的現象。一方面,這是由于小、微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經營不善或為了貸款而對資產實力進行造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額貸款公司對貸款人的債務信息掌握不全面,不能及時根據貸款人的債務償還能力或資產實力調整貸款發放。
(四)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金融市場(如利率、匯率、信貸資產價格)的波動而可能導致的金融企業蒙受損失的風險。比如,小額貸款公司在當前的法律環境及金融環境下,隨時面臨可能被改制轉型的風險,或者小額貸款公司受市場經濟影響較大,如果經濟發展萎縮則貸款難以安全回籠的風險就會提升。
二、風險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做好客戶風險分析
對于小額貸款公司而言,制定合理、全面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是提高抗御風險能力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應該包含貸款業務操作流程、風險管理辦法、貸款調查評估辦法、貸后管理制度、違規處罰制度等。
同時,要切實提高信貸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夠認真分析借款人的誠信情況、經營能力及經營情況、資本情況、抵押質押財產價值與性能等,確定是否有按期償還的能力,確保貸款安全回籠。
(二)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建立風險預警系統,能夠有效降低小額貸款公司信息不對稱性,確保信息收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能夠全面監測市場經濟形勢、宏觀調控政策、行業各項活動、客戶經營和財務狀況以及公司自身流動性水平及運營情況,并對信息指標、參數加以量化分析,從而促進風險控制方案的制訂。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需要設置專門的金融風險信息采集數據庫,通過對信息流加以分析、整合、匹配和分類,對新的政策、法規等加以有效收集。同時,加強對資產流動性、風險備付金比率、短期貸款比率等的分析,促進資金回籠,建立起金融風險預警指標,有效對風險進行預控。
(三)找準市場定位
小額貸款公司要抓住“小”這一特性,遵循“小額、分散、安全”原則,為各類小微和個體業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不能貪大求全,盲目擴張、濫發貸款,從而增加金融風險。此外,小額貸款公司可積極設立基層營業網點,支持多種經營,使公司的投資多樣化、分散化,減少各種貸款的關聯性,從而優化貸款結構,分散風險點。
(四)嚴格程序,健全制約機制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情況
2012年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正式啟動,2013年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管制全面開放,2015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限。至此,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進入“后利率市場化階段”,等待“央行取消窗口指導隱形管制階段”。這一過程充滿風險。這里的風險既有階段性風險又有恒久性風險,在本文中重點研究恒久性風險及其防范措施。
三、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風險
(一)利率市場化下的流動性風險
利率市場化下的流動性風險主要集中在頭寸管理、日常流動性管理和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一是利率市場化下,客戶對商業銀行的利率敏感度增加。當存貸款利率全部放開時,各商業銀行基于自身發展需要,制定有競爭力的利率價格,引起資產負債表現金流迅速發生變化,增加商業銀行頭寸管理難度。二是利率市場化下的利率的波動會引起客戶行為的變化,產生新的不確定性增加流動性管理難度。三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各商業銀行創新資產負債表產品結構和計息方式,沖擊客戶選擇。當商業銀行創新不足或跟進節奏放慢,就很容易引起客戶資金大幅外流,引發流動性風險。
(二)利率市場化下的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為了爭搶市場不斷地上調負債利率價格,為保持收益的連續性,不得不提高貸款利率定價。銀行提高利率實際上是在驅逐低風險低收益項目,借款人為了支付高成本的貸款利息,會追逐高風險高收益項目,加上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極易產生道德風險。對于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若缺乏相應的內控措施,必然導致資產質量下降,產生未來違約的信用風險。尤其是在當前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利率市場化對信用風險的影響尤其明顯。
(三)利率市場化下的利率風險
利率市場化下產生的利率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商業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規避工具的不完善。由于導致利率變動的影響因素眾多,變動趨勢難以充分明確,一些具體的量化數據獲取較為困難,利率風險的分析難度較大,因而很多商業銀行都未能建立相對完善的利率風險預警系統。同時,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起步較晚,一些商業銀行忽視了其對利率的重要影響,再加上目前金融市場并不算十分發達,影響了其創新的積極性,也導致商業銀行引入風險規避工具的積極性較低,應用意識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率波動愈漸頻繁,且幅度逐漸增大。僅2015年,我國利率變動頻次就多達5次。這也給我國金融市場增添了眾多的不確定性,銀行利率風險大大增加。
(四)利率市場化下的結構風險和盈利性風險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主要以利息收入為主,且凈利差管理粗放。結構性風險表現為隨著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或長短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使商業銀行利率的結構性風險加大。盈利性風險體現在利率市場化改變了利率的決定方式,使得商業銀行凈利差逐漸收窄,傳統業務盈利能力下降。
四、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豐富流動性管理手段,提高利率市場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敏感度
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密切關注利率市場化改革帶來的風險點和風險隱患,全面布防提升管控能力。一是完善原有的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提高監測頻率和監測維度,建立監測與改善聯動機制;二是加強靜態和動態現金流管理,結合新資本管理協議要求,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系統建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同業學習,保持敏銳的市場敏感度,對于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同行業新興產品和業務信息要及時掌握,確保及時調整市場化競爭思路,避免流動性風險的發生。
(二)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避免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
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避免因為定價管理能力欠缺引發的信用風險。一是改革內部成本管理體制。建設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系統,依托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建立起利率定價模型,做好內部資金流通及其定價管理工作,對每筆業務計算資金成本收益及凈利息收入,按產品、部門、客戶經理來衡量利潤貢獻,并進行盈利能力分析,為績效評價提供明細的資金成本數據,以此分離利率風險、公平績效考核、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加強資金集中管理。總行決定全行的利率定價,通過全面分析資金來源的利率水平與期限,結合全行資產負債實際情況,制定和公布基準利率水平。同時,綜合考慮各分支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銀行同業競爭狀況等因素,確定各分支機構的利率浮動權限。如此,通過不同的利率水平來映射政策導向,促使資金中心成為利率調節的閥門,以此降低全行總體籌資成本,將內部不能消化的現實及潛在的資產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轉嫁。
(三)完善利率風險管理機制,避免可能發生的利率風險
面對利率風險,商業銀行應完善利率風險管理機制,提升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意識,通過利率期貨、利率互換等工具對資產負債結構進行優化,降低籌資成本,積極開發新融資渠道。同時,建立利率決定機制。商業銀行應根據當前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機構,制定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指標等,實現對利率指標的動態監測和分析,并根據利率走勢的預測數據,建立相應的防范對策和管理流程,將利率風險限制在風險管理目標之內。
(四)豐富資產負債結構,改善傳統盈利模式
二、住房公積金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一)住房公積金風?U管理是人民迫切需求
企業住房公積金是國有企業、城鎮具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中的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備金。[1]企業對在職員工按照職工個人工資和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逐月繳納,歸個人所有,存入個人公積金賬戶的用于購買、建設、大修住房的資金,在職工離職退休時,本息余額可以一次性結清,退還給本人。[2]由此可以看出,住房公積金與員工自身利益緊密相連,如果住房公積金出現金融風險,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員工的資金額。
(二)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是企業發展要求
住房公積金是企業為職工在職期間繳納的,它相當于是企業付給職工的工資,在員工離職退休時需要還給員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管理關系著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雇傭關系,關系著企業的誠信。若住房公積金面臨風險,必然會使企業遭受財力和人力的損失,從而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有效管理住房公積金金融風險也是企業的發展需求。
(三)住房公積金風險管理是和諧社會需要
住房公積金建立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解決人們住房資金困難,從而改良人們生活環境及住房條件,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住房體系。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方向是為中、低收入家庭購房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為特困無房戶職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補充資金,因此防范和化解資金風險,管理好住房公積金尤為重要。[3]
三、住房公積金金融風險形成原因
住房公積金在實際運營過程面臨著很多風險,金融風險對其影響最為嚴重。通過對住房公積金面臨風險的分析,可以發現根據不同分類標準有不同的風險,本文研究的住房公積金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由于市場的價格變化從而影響住房公積金的管理。廣義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價格因素的變化使得組織可能遭受收益或損失,廣義市場風險充分考慮了市場價格可能帶來潛在收益或損失,狹義的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價格變化給組織帶來可能遭受的損失,僅僅考慮的是市場風險的損失性。
市場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住房公積金的風險受利率風險影響最大,當市場利率發生變動時,資金市場的價格就會變化,從而影響住房價格,進而給住房公積金管理帶來風險。住房公積金收到市場價格風險,房地產價格受供求關系、經濟形勢影響出現大幅度下跌,將導致貸款抵押物貶值,造成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4]此外,由于在我國基本國情的背景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主要依靠國家的調控,并且我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當國家進行宏觀調控調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時,必然會對住房公積金行業帶來風險。
(二)信用風險
住房公積金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體現在將住房公積金貸出后,借款人由于自身資金能力和信用問題,從而給住房公積金資金造成損失。住房公積金的信用風險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常見風險。
信用風險的產生一方面來源于借款人,另一方面來源于貸款機構,借款人由于信用度低并且貸款機構制度不健全,進而給貸款機構帶來損失。在貸款機構制度約束力不強的情況下,借款人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對自身獲利和成本未知情況下,同時在市場利率影響下,借款人還款額可能隨著利率上升而增多,但是由于借款人本身還款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借款人就會無力支付從而違約,從而使得貸款機構蒙受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住房公積金的流動性是滿足職工住房需求的一種能力,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是指資金不足從而不能滿足職工在購置住房時提取的需求和合規貸款需求的風險。[5]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表現在住房公積金的歸集、提取、貸款發放等環節存在漏洞或缺陷。一旦住房公積金存在流動性風險,必然將會引起職工的不滿。
目前我國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實行地區管理機制,各個地區有各自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本地的住房公積金運作,這種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況且各地區的資金量也是有限的,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同導致住房公積金也有很大差異,地區化管理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大。
(四)操作風險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是指財務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遇到有可能導致財務公司損失的風險,如: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流動性風險等。財務公司在其與市場金融機構的交易過程中會產生市場風險,若無法應對市場風險,則會對財務公司的經營帶來威脅,進而影響整個集團的生存及發展。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化經濟不斷深入,出現了以現代化企業制度為指導的集團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資金管理、成本及風險等因素的需要,建立了獨立的財務公司,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各種不可避免的金融風險,而這些金融風險具有其獨有的特點:
(一)分布面廣
由于集團企業財務公司所要涉及的相關業務范圍較廣,除企業需要的信貸業務外,還需要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證券投資、保險及融資等金融服務,如:上市公司集團財務公司需要為集團提供金融服務,包括:經銷融資、客戶貸款、租賃、保險等各項服務業務,多元化分布使財務公司金融風險分布較廣。
(二)風險集中度高
當前,財務公司金融風險具有集中度較高的特點,財務公司以辦理貸款為主要業務,受到國家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的限制,另外業務集中于集團內部,使公司風險資產分布集中,加大了企業整體風險的集中度。
(三)受政策性、行業性影響較大
由于財務公司受政策法規的影響較大,風險具有政策性特點,金融政策對于財務公司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財務公司也受到集團所屬行業影響,當出現行業危機時,財務公司的金融風險也會加大。
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類型
(一)集團財務公司的金融風險類型
集團財務公司是特殊的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有:對成員單位的結算業務及貸款業務、同業業務及投資業務等業務,它的經營過程中會有多種金融風險,若無法適當的應對風險,則會對集團整體產生影響,甚至會引發整個集團內部系統性風險,隨著全球經濟變化,集團財務公司不斷對其進行金融創新,這樣更是加大了財務公司的金融風險的多重性及復雜性,其主要類型包括:
1、流動性風險,集團財務公司資產負債錯配不合理,或流動性計劃不完善,一旦出現成員單位集中支付或貸款,出現資金供給的缺口就會引起流動性風險。
2、政策性風險,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出現的風險,例如,央行對線上同業拆出利率的窗口指導價格,將會導致財務公司收益的剛性下降。
3、信用風險,是金融機構最為普遍的風險,受各因素的影響,財務公司信用風險出現了集中度高但總體風險偏低的特點。但也有極少部分財務公司因不良貸款問題而無法繼續正常經營或退出市場。
4、市場風險是由于市場利率及匯率變化而產生的波動給企業帶來的影響,表現為:收入減少成本增加、資產貶值、匯兌損益等風險,從我國集團財務公司主要業務來看,主要市場風險是由金融市場引起的損失風險,如:利率、匯率、證券投資等風險,而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利率及證券投資風險。
1)利率風險是由于市場利率變化,而對集團企業財務公司產生的影響,表現為:財務公司資產收益減少、財務公司各種負債成本增加等,而這些市場利率風險必然會給財務公司帶來一定的損失,利率風險主要包括:資產負債差額風險、存貸利率幅動不一致產生的差異風險、利率變動引起的提前償付,存款人提前提取存款而產生的選擇權風險。在利率化市場前財務公司主要受政策風險的影響,但是利率市場化后集團財務公司主要面對集團內部成員企業,各客戶之間存在同質性,使財務企業的資金來源及使用存在限制,市場營銷對于財務企業需求的激勵很難,隨著市場利率不斷變化,財務公司所面臨的金融產品所涉及的利率調整空間有限,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很難將風險轉移或者規避,因此,財務企業面臨的利率風險較高。
2)外匯風險。外匯風險也是許多財務公司所面臨的基本風險,主要有交易風險、經濟風險及折算風險敞口,當財務企業面對匯率發生變化時,這種變化會改變企業部分業務收入與支出(注:單指匯率變動引起的改變,不包括數據變化引起的改變),此時企業的交易風險敞口產生;另外,由于匯變的變動會引起財務公司進行投資的數量多少,此時財務企業產生經濟風險敞口產生;而財務公司面臨的折算問題會使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內容產生風險敞口;在這三種風險敞口中,交易風險敞口最受企業關注,當企業收入與支出不匹配時,交易風險敞口出現,最具有代表性的交易風險敞口風險事件,如:雷克航空公司破產。
3)投資風險是財務公司在資本市場進行股票、金融衍生品投資過程,由于資本市場變動,股票價格及衍生工具價格的不規則波動,給財務公司帶來的一系列損失產生的可能,如:股票投資風險、期權投資風險及期貨投資風險等。
市場風險受市場因素影響,如:資本市場價格變化,一般財務公司會參與投資業務,如:購買國家債券、投資股票、基金及股權投資等,然而這些投資項目的投資風險較高,并且財務公司的投資次產要高于銀行金融機構,股票、基金等資本市場的業務風險也要遠遠大于債券風險,因此,對于集團財務公司來說,其面臨的資本市場投資風險也成為最為主要的市場風險。
(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識別與測量
1、金融風險識別。對財務公司金融風險識別是對經營中的風險類別進行識別,并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目的在于了解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現狀,確定風險管理重點,判斷財務公司風險本質,避免多種風險交織出現損失,可以對風險有效評價。財務公司風險識別的方法有財務報表分析法及風險因子分析法。
2、金融風險測量。識別了金融風險后需要對其進行定量測量,做為風險管理的核心風險測量決定了風險管理有效性,金融風險測量包括:賬面價值及市場價值記賬法,兩種測量方法存在本質區別,隨著證券化及金融市場發展,介入性使財務公司交易流動性增加,賬面價值記賬法不能滿足需求,市場價值計賬法被引入,其測量過程從具體資產負債向價值測量轉變,有效測量金融市場風險。
四、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市場投資風險的產生
(一)集團財務公司處于非市場化投資環境
集團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金融機構,其除受到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還會受到集團管控方式及環境等一系列非市場環境的影響;集團財務公司作為非市場化金融機構,它主要服務于集團公司內部成員單位,同業業務及投資業務作為財務公司對外的主要業務,也會受到集團各種管理模式的影響,而不同的集團則有著不同的管理模式,集團公司為了實現更高的業績目標,便會對其財務公司進行高利潤指標設定,財務公司對內的業務不能滿足利潤指標,便會增加同業業務及投資業務比重,此時,集團財務公司市場投資風險產生,同時,財務公司的對內服務成員單位的職能被削弱。
(二)集團財務公司投資水平專業度不足
當前,許多集團財務公司缺少專業的市場投資技能人員,許多集團財務公司不能建立有效的投資研究、風控體系,企業的投資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而產生集團財務公司專業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財務公司不是專業的投資平臺,而依然是以服務內部成員單位為主業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缺少靈活的薪酬制度,不能吸引更多的專業投資人員,人才成為集團財務公司專業度不足的一大誘因;另外,許多國有集團財務公司對于投資風險厭惡,簡單的投資業務對于專業人員投資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財務公司為了減少市場投資風險,除對股票、基金進行投資外,對于新增投資業務普遍以信托產品、券商基金資管計劃及銀行理財為主,依靠信托公司、基金券商及銀行為主要力量進行投資業務的開展,而這種投資方式對于投資人員專業技能的提高十分不利,減弱了業務人員對市場投資風險的敏感度。
(三)集團財務公司利潤導向影響
集團財務公司作為集團企業的內部融資金融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為集團更好地進行資金融通,做好集團公司的資金集中管理,集團財務公司應該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服務作用,它并不是一個利潤中心,而當前許多集團企業對集團財務公司皆進行利潤考核,這種考核機制對于集團財務公司的業務選擇十分不利,集團財務公司并不能選擇與其投資水平相適應的策略:
首先,集團財務公司會受到利潤考核的影響,迫使集團財務公司去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業務,不斷對外擴張風險業務規模,去完成集團的考核指標,而年年不斷上漲的考核指標,則進一步加大高風險投資業務比重,這一過程使其陷入了一個高風險投資不斷上升的惡性循環中。利率市場化發展,做為集團財務公司主利潤來源的存貸利差模式被改變,而集團給予的利潤導向機制使集團財務公司選擇更加激進的風險投資策略;
其次,集團財務公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獲得收益,而受集團考核目標因素的影響,集團財務公司不愿意主動交割二級市場的浮動收益,通常對產生的收益逐年堅持分期分攤,以免被集團設定更高的考核目標,如:牛市中許多集團財務公司參與到新股的增發及設定,得到了不菲的收益,而受制于考核會產生更高的目標,企業沒有及時對于這部分收益予以交割,股市崩盤后浮動收益變成泡沫,集團財務公司二級市場沒有適時交割收益,產生的浮虧會對其經營全盤否定,因此其更不愿意確認損失,集團財務公司沒能及時止損,處于長期低迷的資本市場,使集團財務公司出現了更大規模的虧損,此時集團財務公司由浮盈轉為實虧。
五、提高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構建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獨立風險管理部門職責
集團財務公司進行全面立體的風險管理,需要從整體出發,將財務公司金融風險融入風險管理體系中去,讓金融風險管理成為日常風險管理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針對性的做好整體風險防控設計,建立完善齊全的風險防控框架,為財務企業風險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現代化治理結構為指導,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管理作用,可以順序遞進設立三道監控防線,一,建立一線崗位雙人、雙職、雙責的崗位職責制度,二,建立相關部門、相關崗位之間相互監督制約的工作程序,三,內控監督部門對各崗位、各部門各項業務全面實施監督反饋。嚴格執行授權授信控制管理,制定適當的職責分離制度。在集團財務公司中,風控部門應獨立于其他任何的部門,通過法務、合同、審計、風險控制等風控管理,提高財務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
(二)拓展業務范圍,廣納專業人才,提升抗風險能力
集團財務公司應該依托集團,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綜合集團上下游產業鏈,發揮財務公司自身的平臺資源優勢,拓展企業業務范圍,提升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其次,集團財務公司應該積極對外尋求合作,例如,對商業銀行進行股權投資,學習其良好的風險防控體系與產品設計,深入了解金融市場產品特點及隱藏風險點,再綜合自身特點,選擇與企業自身經營相適應的發展產品。最后,財務公司應該改善其薪酬體系,在社會上廣納金融人才,吸收專業的風控人員以及投資人員,建立與集團公司及財務公司文化及體系相符的專屬投資團隊及風控體系。
(三)應用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
在計劃體制下,銀行的資金是按國家確定的計劃分配的,單一銀行體制下,銀行一度成為財政部門的會計和出納,此時是以單純的資金計劃管理為核心的,無需考慮收益;改革開放后,多家產權較為明晰、具有真正企業性質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相繼建立,國有獨資銀行也開始了商業化進程,對商業銀行的探索使銀行業更加注重吸收資金的成本和資金運用的收益性。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的企業目標促使銀行在進行資金計劃管理的同時也要注重財務計劃的實施;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場風險的日益顯現,銀行業普遍推行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核心就是風險管理。因此,商業銀行對資金營運計劃的分析從最早的單純對信貸資金計劃執行情況的分析,發展到以盈利為出發點對信貸資金計劃和財務計劃執行情況的分析,最終發展的方向是以盈利為出發點、以風險分析為核心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綜合分析,真正體現商業銀行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目標。
商業銀行財務分析的發展方向是風險收益分析,這是與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由收益管理向風險管理方向演變相適應的。現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作為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是以風險收益管理為核心內容的風險管理,這是由于:
1.風險收益是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必須首先樹立風險收益觀念,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內容。
2.是穩健經營的要求。銀行是高負債的企業,本身財務風險很高,決定了銀行業是高風險的行業。同時,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行業,經濟發展中的風險會向銀行集中,經濟危機往往伴隨著銀行危機。在金融風險環境中,為確保穩健經營,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必須以風險管理為內涵。
3.是銀行自身生存發展、開展集約化經營的要求。在前幾年我國銀行業快速擴展時期,各家銀行普遍實行粗放式經營戰略,傳統銀行發展思路是,以高投入為代價獲取市場份額,在利率差較為穩定,未采取謹慎性會計原則的情況下,規模的擴張能體現出賬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時由于我國銀行業缺乏對風險的認識,忽略了風險管理,缺少對經營行為的風險約束,也積累下了無窮的風險,目前已嚴重抑制了健康發展。海南發展銀行和多家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倒閉已經對中國的銀行業敲響了警鐘。因此,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首先就要開展風險管理。
4.是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與國際管理接軌、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80年代以來,至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之前,西方國家已有多家銀行因忽視風險控制而倒閉,教訓慘痛。巴塞爾協議已經把風險性原則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風險管理,提高銀行運營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不僅銀行業競爭加劇,風險也日益增加;同時,銀行業的國際化促使我國銀行要面臨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環境。這些都迫切要求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向風險管理模式的轉型,重要的一步就是財務分析的重點由收益分析向風險收益分析的轉變。這是由于財務分析是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發現銀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對銀行歷史和現實經營狀況和工作實績作出全面衡量和評價,為制定經營方向和發展戰略決策提供直接的依據,因而是財務管理發揮為經營決策服務的具體體現。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向風險管理模式的轉型首先要從財務分析開始。
商業銀行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直接表現為追求銀行價值最優化,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各種不同類型的風險使銀行管理者必須在極其不確定的狀況下實現銀行價值最優化目標,因此,需要對收益和風險進行平衡分析和選擇,這就是風險收益財務分析。
國內銀行業在借鑒西方銀行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指標體系時,都考慮了風險控制指標,但由于缺乏對銀行風險的深刻認識,并沒有因此實現真正的風險管理。開展風險管理,必須首先針對風險控制指標,實施風險分析,只有對銀行目前面臨的風險程度作出評價,才能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可見,風險分析是認清風險、量化風險、反饋風險信息和實施風險控制的首要環節。財務分析作為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分析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向風險分析轉變。
二、商業銀行面臨的幾類風險及與收益的關系:
銀行風險是指一切與銀行業務有關的不確定性及因此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商業銀行可能面臨四大類風險:
1.環境風險。商業銀行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經濟金融政策、法規所決定的風險。例如,我國銀行法的出臺和監管政策變化已經促使銀行業相應的作出變革。央行的貨幣政策的調整也會影響到銀行的經營策略。
2.管理風險。由于管理人員素質與能力因素決定的風險。近年來,銀行業中違規經營、大案要案所引起的一系列風險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3.交付風險。由于銀行提供金融服務所導致的風險。
例如,由于電子化手段滯后或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風險。
4.金融風險。銀行業面臨的金融風險是指在資產負債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如,流動風險、信貸風險、利率風險和資本風險。
在銀行的經營過程中,銀行收益與所面臨的某些風險存在相互交替的關系。一般來看,環境風險屬于不可控制風險,與銀行收益之間不存在交替關系,環境風險的增加并不能促使銀行收益的上升,相反卻構成銀行收益增長的限制因素。而金融風險與銀行收益存在正向相關關系。當金融風險增加時,銀行收益也隨之增長,并對收益實現和未來收益預期有一定影響。交付風險與銀行收益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而為提高銀行收益能力,管理風險應嚴格加以控制。
三、商業銀行財務分析中風險分析內容
銀行財務分析中的風險分析,側重對風險收益的分析,即對風險和收益的交替關系進行分析,以獲得在承擔較低風險的情況下的較高的收益。對風險和收益交替關系的分析實際就是現代商業銀行財務分析的特征,為與傳統財務分析相區別、突出風險分析,我們暫且稱現代商業銀行財務分析為“風險財務分析”。在股東權益最大化的企業目標下,風險財務分析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的核心工作。風險財務分析為信貸資金計劃分析提供收益導向,為信貸計劃和資金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金融風險是銀行在資產負債管理中面對的風險,是風險財務分析主要分析對象。不同階段,風險財務分析側重點不同,在經濟發展平穩、利率管制嚴格的時期,人們可能會更關心信貸風險;而在利率頻繁波動、利率市場化時期,人們會更多地關注利率風險;而流動風險、資本風險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生存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心。各種金融風險之間存在著一定相關度,這綜合體現在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上。為便于操作,建議在目前開展風險財務分析時可以從資產負債結構分析和利率分析入手:
1、資產負債結構風險分析。主要是通過分析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負債對應結構和自身結構)、資產質量,分析資產風險度和資本杠桿來分析流動風險、信貸風險、資本風險。
流動性對商業銀行至關重要,是銀行的生命線,銀行的流動性也涉及到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對流動性的需求的保證。而流動性與盈利性是流動性風險管理首要解決的矛盾,銀行持有高流動性資產,流動性風險會降低,但同時也降低了銀行收益;反之,高資產收益而低流動性會使銀行面臨過大的流動性風險。風險財務分析首先應對資產負債結構進行風險分析,分析的內容是對流動性和收益性相互關系的分析,資產負債結構不僅是流動性也是收益性的決定因素,最佳資產負債結構應是在流動性和收益性求得最佳平衡的結構。
資產風險分析的一個側重點是對資產質量的分析。資產質量的好壞是信貸風險的直接體現。信貸風險也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約償還貸款的可能性。因此,是商業銀行的傳統風險,至今仍是銀行的主要風險。西方國家許多銀行的倒閉從表面上看是因為流動性危機,但其實質是資產中存在巨額呆壞賬所致。資產中的有問題貸款不僅會導致流動性危機,而且因占用信貸資產規模,在資產負債比例限制下,直接導致了資產收益能力的下降。
資產風險分析中另一個重要分析是對資產風險度的衡量。巴塞爾協議建立于銀行資本規定及其與資產風險的聯系。銀行資本充足的標準是以銀行資產風險為基礎的,對銀行資本風險的管理取決于風險資產確定。在全球經濟頻繁波動的今天,維持一定的資本充足率已成為各國銀行界的首要關心的問題。與資本充足度緊密相關的是資本的杠桿作用,由于銀行是高負債企業,有著比一般企業更高的資本杠桿度,因此,銀行資本收益率高于一般企業。但杠桿作用對銀行風險和收益交替效應的放大作用,決定了這種高杠桿度不是無節制的,過高杠桿度會引起高財務風險,同時降低了資本充足率,最終危及到安全性和收益性。適度的資本杠桿與銀行價值最優化的平衡是風險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可見,財務分析中對資產負債結構風險分析與計劃、信貸部門分析的側重點不同。財務分析更側重于尋求銀行資產價值最優化即在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之間尋求平衡,從而能為資金計劃管理提供風險盈利的可靠依據。
2.利率風險分析。利率風險是銀行的基本風險之一,因而,西方銀行業曾一度認為資產負債管理就是對利率風險的管理,當然,目前來看這種觀念未免失之偏頗。而過去,我國銀行業并不重視對利率風險的管理,原因是我國利率沒有真正市場化,也較少應用利率政策,在嚴格利率管制下,存在穩定的高利差,只要擴張規模,即可獲得可觀的收益增長。但近年來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利率政策成為調節經濟常用手段。而利率市場化成為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內容。由于過去缺乏對利率風險的認識,在最近幾次利率調整中,銀行業普遍缺乏應變、調整能力。可見,利率風險分析是目前財務風險分析中的重點。
銀行利率風險主要是由兩大方面決定的:一是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和數量;一是外部宏觀經濟形勢與經濟政策。因此,對利率風險的分析一方面要及時了解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是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情況分析利率波動下所產生的利率風險。
由于我國銀行業資金運用渠道狹窄,資產結構簡單、利潤來源單一,利差收入占利潤的絕對比重,利率風險的分析與控制就尤為重要了。
傳統的利率風險分析是對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差額風險的分析(缺口分析),用于衡量銀行利差收入對利率波動的敏感程度。這種分析首先要對資產負債的利率期限結構和對稱性進行深入分析,這對目前銀行業來講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現行的會計賬務體系和統計報表在設計的當初,并沒有考慮這種需求。如果不能準確了解到資產負債利率期限匹配結構,就無法確定一段時期的差額風險,更談不上對利率走勢預測和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差額的調整。因此,開展利率風險分析,首先要對目前的會計賬務和統計體系進行改革,以客戶管理代替賬戶管理,借助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建立每個客戶和每筆業務的會計、統計檔案。利率風險分析還包括在利率波動情況下,因收息資產和付息負債利率變動幅度差異而引起的基差風險和客戶對利率期限重新選擇的選擇權風險。
另外,開展外匯業務的銀行除了面臨前述幾類風險還會面臨匯率風險。這種風險來源于匯率的波動。匯率和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密切相關。央行的干預對匯率的波動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利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匯率的變化。這取決于本國的貨幣政策和外匯監管制度。在金融全球一體化和銀行業務國際化的潮流下,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全面的風險財務分析還應對表外業務進行風險收益分析。
四、對風險財務分析的幾點考慮:
1.與信貸資金計劃分析的協調關系:
我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體系尚在探索之中,各家銀行相應的組織結構也有所差異。在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分析體系中,風險財務分析應以風險收益為基本觀念,參考信貸、資金管理計劃分析結論,側重于對風險與收益的交替關系的分析,反過來為信貸資金計劃分析提供風險收益的依據。
2.必須借助計算機、網絡手段:
在計算機網絡時代,借助手工進行風險財務分析已經不大現實了,銀行業務數據的繁雜性和系統性要求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手段。以利率風險分析為例,要準確了解銀行的資產負債利率期限結構及變動規律,必須利用計算機詳細記錄每個客戶和每筆業務,構建大型的數據庫(甚至數據倉庫),在此基礎上利用分析工具進行數據的采集、索引、分析。對于一個大型銀行,有眾多的分支機構和上萬的客戶,業務記錄隨時間推移更是成倍增長,不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先進的算法而依靠手工來完成分析工作,恐怕連理論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3.分析方法要不斷創新:
財務分析從收益分析向風險收益分析轉變,對動態分析提出迫切需要。目前財務分析常用方法是財務比率分析,是與收益分析階段相適應的靜態分析法,不能滿足對風險動態分析與預測要求,應向現金流量分析過渡。傳統風險分析方法也基本是靜態分析法,無法滿足對風險預警的要求,也要向動態分析方法過渡。如對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差額分析沒有考慮到外部利率條件和內部資產負債結構連續變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西方銀行業提出持續期動態分析方法。
風險分析的另一發展方向是借助數量經濟學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應用計算機開發先進算法,進行量化分析,對客戶進行細分化,提高風險分析的針對性,實現從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預測的前瞻性方法轉變。
4.要不斷地關注國外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并建立完善中國銀行特色的風險管理分析體系:
國外銀行界隨著風險管理實踐的廣泛開展對風險管理的研究在不斷的深化,風險管理理論在不斷豐富。例如,1997年初巴塞爾委員會了《利率風險管理原則》(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利率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體現了國際銀行界對利率風險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1997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從銀行監管的角度對銀行風險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也具有現實指導借鑒意義。我國銀行業應該大膽借鑒外國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快風險管理和風險分析工作的進程并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在此基礎上形成我國銀行風險管理、分析體系。
一、金融危機成因
美國次貸危機目前已經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本次危機起源于刺激經濟的目標下,過度的信貸以及信用風險互換等衍生工具的濫用,終致危機惡化。而貫穿始終的是,無論是監管者、金融機構和個人都存在忽視信貸風險管理的因素[1]。
從長遠看,問題的本質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業的創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強化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如何提升監管機構監管金融風險的能力[3]。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現狀
1.流動性缺口客觀存在。從商業銀行近年來經營的實際情況看,流動性供給無法充分滿足流動性需求,客觀上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性缺口。
2.資本杠桿比率偏高。近年來,由于各商業銀行資本金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存款的增長速度,資本杠桿比率越來越高。自有資金抵御流動性風險的能力逐年下降。即便如此,隨著近年來金融機構所處的社會制度背景、經濟金融環境及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變化,經營的安全性已不能用單一的資本充足率來衡量,在國內外金融市場日益發達從而金融風險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即使資本充足率達到警戒線以上也已不足以保證銀行經營系統的安全和經濟的穩定發展。
3.資產形式單一,變現能力較差。按照現代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標準衡量,合理的資產形式及其結構應該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資產形式單一的問題,資產的大部分被貸款所占據。貸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響,流動性較差,屬于固態資產,其在資產結構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個資產的流動性。
4.信貸資產質量低,資金沉淀現象嚴重。目前信貸資產質量低已成為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貸款形成的風險成為流動性風險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良貸款占比較高,使得占全部資產較大比重的信貸資產缺乏流動性,從而影響了資產的總體流動性。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分析
(一)綜合指標分析
1.存貸比分析:比值逐漸下降,但是仍顯過高。
2.存貸款的期限結構分析:期限結構失配現象嚴重[2]。
(二)資產流動性分析
1.貸款比重分析:貸款在資金運用中的比重不斷下降[7]。
2.貸款質量分析:不良貸款率過高。
3.現金資產比率分析:現金資產與存款的比例不斷下降。
從以上對資產的分析來看,商業銀行資金運用逐步多元化,貸款在資金運用中的比例不斷降低,這無疑會促進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但過高的不良貸款比率將會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大大折扣,再加上現金資產比例的不斷下滑,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依然嚴峻。
四、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風險管理理念不強并逐級弱化。內控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執行力度較弱[6]。風險管理人才基礎比較薄弱。風險管理方法比較落后[2]。外部監督和市場約束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5]。
五、防范和化解流動性風險的對策
1.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流動性風險不是單純的資金管理問題,而是多種問題的綜合反映,因此,應當從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角度來探討流動性風險的防范[4]。①加強各級商業銀行法人體制,強化經營系統調控功能。②建立高效、科學的系統內資金調控反饋機制管理行及時根據各分支機構資金頭寸情況,進行有效的資金調劑,建立起系統內資金預測、統計和分析的管理體制。③實現各商業銀行資金的優化配置。
2.對資產負債進行結構性調整。①優化儲備資產結構,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準備。②降低信貸資產,提高非信貸資產比重[7]。③增加貸款總類,提高貸款的變現能力。④抓住公開市場業務的新機遇。從長遠看,公開市場業務的發展、成熟必將帶動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給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更多的便利。
3.通過金融創新降低流動性風險。①負債業務的創新,重點是通過主動型負債,增強負債的流動性。②資產業務的創新,包括在逐步增加優質信貸資產比重的同時減少信貸資產總量占比,開展低風險的中、短期投資業務等。③中間業務的創新,通過提高商業銀行的電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務功能,大力開辦各種委托和中間服務業務,提高資產負債的總體流動性水平。
4.建立健全流動性風險預警機制。①做好對資產負債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②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③建立定期的流動性分析制度。
六、總結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的意識,認識到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不斷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改變目前資金來源過分依賴存款的單一局面,從而避免發生“擠兌”危機;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不斷補充資本金,增強抵抗各種風險的能力;在資金運用方面,要實現資金運用的多元化,在保證資產收益的同時,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努力優化信貸結構,解決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提高資產的質量。通過以上措施不斷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從而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新廣,劉義成。金融危機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 博士后征文,2009,240(2):25-29。
[2]張寧。淺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9,(07)。
[3]江文玉。金融危機對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啟示[J]. 現代商貿工業,2009,(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