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的優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31 17:02: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海綿城市的優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海綿城市的優點

篇(1)

1、城市道路系統的研究背景

1.1城市暴雨內澇現象

近年來,我內眾多大中型城市在暴雨過后頻頻陷入內澇災害,造成城市基本機能的癱瘓和市民生活的極度不便,而內澇之后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樣突出。

1.2傳統城市道路雨水處理的問題

城市雨水徑流產生和排放的一個重要場所就是城市道路,傳統城市道路的排水設計思路主要是雨水沿路面的橫縱坡度產生徑流,通過雨水口收集后由雨管排至水體。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這種“以排為主,利用滯后”的排水方式問題日益凸顯,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化城市的需求。

2、海綿城市綠色道路系統分析

2.1海綿城市與綠色街道理論

2.1.1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1]。

2.1.2綠色街道理論

綠色街道的實質是生物滯留池等暴雨徑流管理設施在街道層面的應用。其對綠色的界定大多從暴雨徑流管理的角度,強調綠色街道去除地表徑流污染、補充地下水,減少暴雨徑流量,以及美化社區環境,改善街道物理環境的功能[2]。

2.2海綿城市道路c傳統道路的區別

傳統城市道路的硬質面積占道路面積的75%左右,道路綠帶面積僅占25%左右,透水鋪裝率不足30%,路緣石和綠化帶高出路面10-20厘米,雨水口設置在機動車道或者非機動車道上,綠化帶只能吸收自身區域的雨水,雨水口僅收集路面雨水,不能有效的實現雨水排放,容易造成路面積水,甚至內澇。

海綿城市道路采用LID 技術設施,不僅可以保證道路的通行,還能在解決道路排水問題的同時防止雨水對路面穩定性造成破壞。

3、海綿城市綠色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3.1綠色街道設計原則:建設具生態功能的綠色街道

3.1.1 LID(低影響開發)理念

LID(低影響開發)是建設海綿城市的核心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系統的開發建設活動中,盡最大可能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強調保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3]。

3.1.2 綠色街道的生態效益

綠色街道作為海綿城市雨水管理設施的一部分,不僅具有緩解城市內澇的作用,還能恢復自然水循環的蒸發、滲透和生物利用的功能,因此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

3.2綠色街道組成模塊設計策略

3.2.1人行道設計

傳統的人行道在雨天容易路面濕滑、積水,影響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適度;同時也加劇了城市的熱島效應、阻止了地下水資源補給。透水人行道是一種可以使雨水透過鋪裝表面,不經過地下排水管道而直接滲透進入下層土壤的人工鋪筑的人行道路。透水人行道應滿足雨水滲透性和使用性兩方面的要求。其中雨水滲透性要求滿足滲透排水功能和生態蓄水功能;使用性方面需要具有足夠的強度、抗低溫能力和足夠的水穩定性。

3.2.2樹池設計

樹池作為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設施,首先應考慮到樹木生長的需要,許多行道樹種不具備很強的抗澇性,因此在綠色街道樹池的設計建造之初,必須對場地內原始土壤進行檢測。因此按照不同地域的氣候特點,應考慮土壤蓄水和排水能力后降雨量偏大的地區,應該使用沙土或砂質壤土。

3.3.3路緣石設計

路緣石是設置在中間分隔帶、兩側分隔帶及路側帶兩側的條形構造物。以下對幾種路緣石的優缺點進行分析。

(1)開口路緣石

開口路緣石在新建和改造項目中應用廣泛,加工簡單,開口的長度可以根據本地瞬時降雨量進行靈活調整。由于開口破壞了路緣石整體性,一定程度上會妨礙交通安全。

(2)預制穿孔路緣石

預制穿孔路緣石石適合安放在新開發的地塊上,鑰諑愿哂諑訪姹旮擼方便雨水流通過。其優點是占用道路空間小,不妨礙人行和車行交通。缺點是不具備過濾沉積物的作用,開口易堵塞,需要定期維護,維護人工成本高。

(3)溢流路緣石

溢流路緣石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將來自街道的雨水均分散到道路旁的處理設施中,同時不需要很高的維護成本[4]。

3.3.4停車場設計

傳統停車場功能單一,設計時主要考慮如何利用有限場地以停放更多數量的車輛,而忽視了場地本身應具有的其他功能。海綿城市背景下的生態停車場應以促進城市雨水的生態循環作為設計的主要目標,建立具備雨水凈化、收集、再利用功能的綠色停車場。生態停車場的布局設計有很多限制因素,如功能定位、場地規模、氣候情況等。因此挖掘停車場的生態功能,需要依照不同的場地條件進行設計。

結論:

綠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利用景觀生態學的手段緩解城市水問題,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對于緩解城市洪澇災害、控制徑流污染、凈化城市水質、補充地下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當下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在看到全社會為解決城市問題積極努力的同時,設計者更不應該盲目,要對各技術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使海綿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長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慧芳.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2]李強,賈博,權海源,蘇月,趙萌.綠色街道理論與設計[J].建筑學報,2013(9):147.

篇(2)

引言:

當前我國暴雨洪澇災害面積大,雨澇災害危及農作物生長,破壞建筑、交通與電力設施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也給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與不便。加之一些地區現有排水管網建設結構落后,設計思想陳舊,缺乏新技術的開發等,雨澇問題亟待解決。

另一方面,當前的低雨水利用率也亟待改善――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環境惡化、洪澇災害嚴重等水問題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是延續資源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有效途徑。

一、城市雨澇狀況

近年來,城市內澇已成為困擾人們正常生活與威脅公共安全的重大隱患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植被率降低,不透水面積增加,下滲的地下徑流及地表徑流減少,雨水的徑流量進一步增加,導致城市洪澇風險增大,造成巨大的損失,制約了城市的發展。

二、城市排水管網現狀

由雨水管網、泵站、蓄水池等構成的雨水排水系統在匯集、調蓄城市雨水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類型復雜龐大、缺乏完整的協調機制,我國早期落后的管網規劃逐漸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加之暴雨量的增加,一系列排水問題接踵而至。有些城市還將雨水管與污水管混接,導致雨污合流,降雨時排水量增大很可能造成污水外溢。排水覆w率趕不上城市的發展范圍,城市內澇問題就只能是越演越烈。此外,管網優化改建也仍存在優化目標單一,方法不全面,忽略了利益與風險的平衡等方面的不足,同時也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使得大幅度改建管網難上加難。

三、管網優化舉措

在我國排水體制中,主要還是將雨水盡快排至水體,這樣不僅會造成雨水資源的流失,而且在暴雨季節還會引起河水上漲,進一步加劇城市的防洪工作壓力。此外,我國缺水地區采用集雨系統收集雨水作為飲用水源,改善生活質量。城市雨水收集系統還可用于工業、農業和補充地下水的水源,緩解地區用水緊張的矛盾。基于目前人們對雨水資源的浪費現象及雨水利用的較大空間,本優化設計方案旨在提出一種新的思路與理念――利用一種新型優化管道,集雨水排放、收集、利用于一體,既要解決目前管道排水量不夠的問題,又能實現將雨水分流收集,使較為干凈的雨水得到利用。

(一)新型管道設計理念

針對現在小區或者城市雨水管道只有一個大管道的現狀,雨水無法進行更好的收集利用。即使是針對現有雨水進行收集,所收集到的雨水渾濁度也很高,因此可針對現有的管道進行改進:如圖一所示,使原有下水管道作為“母管”,在原有污水管道內部的上方加設小管道即“子管”。正常情況下,適量的雨水通過“母管”流通排走。發生暴雨或雨水流量較大時,則在水泵的作用下,使“子管”中的水流加速流動,從而高效地輸送到蓄水處。初期的雨水比較渾濁,通過“母管”排放出去,一段時間后雨水的濁度下降,則通過水泵進行抽水送進“子管”中進行收集與利用。

以鄭州市為例,查資料可得鄭州市全年集雨量綜合可達到0.996億m3。其中透水地面截留的雨水量為0.304億m3,則不透水地面截留的雨水量為0.692億m3。應用此新型管道設計理念后,在水泵對雨水的加速下排作用下,預計效率提高25%,則不透水地面截留的雨水量將減少到0.996-0.304×1.25=0.616億m3。可見,該舉措可顯著加速雨水的下排,從而有效防止內澇災害。

(二)核心部分結構構造

應用新型管道,有利于解決現有下水管道排水不暢的問題,提高管道的排水效率及能力,實現大雨不積水、暴雨不內澇的目標。通過裝置的核心部分,如圖二所示――雨水流量感應系統實現雨水的初步凈化,再使用收集裝置進行雨水的儲存,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雨水流量感應系統包括延時控制部分和浮球開關部分。延時控制部分利用電子延時裝置,即自動電子水位控制器與浮球開關相互配合。當水位控制器上的探頭檢測到雨量達到閾值時,控制器使水泵開始工作向子管加速抽水。延時控制部分可完成對雨水濁度的初步檢測,當流入的雨水已經較為干凈,水泵開始工作,從而使雨水大部分從子管流走從而達到雨水分流的目的,實現雨水的初步分選與凈化。浮球開關作為液位控制器件,使用磁力運作,具有節能,體積小,使用方便等優點。根據周圍液壓的變化,浮子可帶動主體移動,帶動活塞堵住“母管”的進水口,保證干凈雨水盡可能全部進入“子管”。此外,當雨水流量很大時,為了平衡壓強,使“母管”中的水能順利流動并排走,可在“母管”旁側設置溢出管,以進一步完善管道結構功能。

(三)管網系統收集利用雨水功能的優化

將上述“母子管”裝置的理念應用到當前的管網系統中,在成本較低的條件下可大大增加初期雨水的利用率。一方面可通過調節水泵運行功率而適應地區的各種天氣,達到暴雨無內澇,大雨不積水的目標,有效緩解洪澇災害;另一方面該種新型管網系統還能應用于綠地灌溉、景觀用水、路面噴灑、蓄水沖廁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居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完全符合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要求。

篇(3)

中圖分類號:F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8-203-02

一、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簡單地來理解,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降雨過程中將雨水收集起來,等待需要的時候在釋放出來,用于灌溉、沖洗路面、補充景觀水體。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壓縮和恢復,能夠最大限度上地防洪減災。城市的“海綿體”不僅包括小區建筑物的屋頂、植草溝、園林綠化、透水鋪裝等,還包括城市的各種水系,例如江、河、各種自然人工湖等。

傳統城市,未能考慮城市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只考慮到“排”。傳統城市雨水通過管道將雨水快速排出城市。隨著傳統城市的不斷發展,道路硬化增多,不透水的路面面積大大增加,盲目的發展使得雨水無法下滲到土地內,這樣就造成了城市的內澇和徑流污染發生次數大大增加。和傳統城市不同,海綿城市可以有效地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對于維持房地產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安陽市城市概況

河南省安陽市處于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交界的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勢為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呈階梯式下降,大致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山丘區,間有小型盆地,最高山峰海拔1632米。安陽市東部為沖擊平原,最低洼地海拔高度為50米。地貌由山地、山間盆地、丘陵、平原、崗地、泊洼六種自然形態組成。

安陽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403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22m3/人,畝均水資源占有量301m3/畝,低于河南省人均占有量470m3/人、畝均占有量400m3/畝的水平,分別為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畝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屬于水資源匱乏,供需矛盾嚴重的地區。

三、海綿城市的構成

海綿城市利用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使得開發前后的環境水文保持不變,能夠使得城市像海綿一樣吸收和釋放雨水,達到調節環境的目的。低影響開發影響的種類有很多,以下就介紹幾種低影響開發設施。

綠色屋頂,顧名思義是將植被種植于各類建筑的屋面、天臺、露臺等。綠色屋頂由建筑屋頂的結構層、防水層、保護層、排水層、隔離濾水墊層、蓄水層和種植基質、植被層組成。綠色屋頂可以有效地增加小區的人均綠化面積,以30萬m2的住宅小區為例,假設屋頂面積為25%,則將近有7.5萬m2的綠化面積;傳統的屋面材料在視覺上觀感較差,綠色屋頂則能帶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綠色屋頂還能調節屋頂溫度,研究表明,在夏日屋頂最高溫度可達80攝氏度,而冬天最低可達零下20攝氏度,巨大的溫差容易導致屋面材料老化,而綠色屋頂可以克服這一缺點,種植植被的屋面夏季溫度通常可以保持在20~25℃,可以有效地防止屋面的老化變形,減小了屋面裂縫的可能,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同時在冬季,綠色屋頂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統計表明,冬季無綠色屋頂的屋面比有綠色屋頂的屋面溫度低2.4℃;綠色屋頂可以有效地截留雨水,削減雨水徑流總量,減少排水不暢和洪澇災害。同時,綠色屋可有效的節約水資源,促進環境的保護和水循環的平衡;綠色屋頂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及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效應。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及葉片的吸附等作用,對空氣污染進行削減。同時,綠色屋頂可以通過綠化層的滯留、吸收,將屋頂的污染物有效削減。從而保護大氣環境和水環境,免受破壞。

透水鋪裝是指將孔隙率較高、透水性較好的材料應用于道路路面。它可以使雨水進入透水鋪裝的內部,貯存適量的雨水或隨內部的排水管道排出,減少洪峰流量,削減徑流系數。透水鋪裝由土基、墊層、基層、過濾層、面層等構成。透水鋪裝可以有效的削減徑流流量,使雨水迅速的入滲,減少洪澇災害的風險;使得水資源得到有效的補充,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透水鋪裝可以使路面無積水或有少量積水,從而增強道路的安全性能,保證了行人和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透水鋪裝的較大孔隙不僅可以吸收噪音,還可以緩解溫室效應,使得路面溫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延長道路的壽命。

植草溝又稱為植被淺溝,是一種種植有植被的具有景觀欣賞性的地表溝渠,它可以通過重力流收集、轉輸和排放雨水。植被淺溝既是一種徑流傳導的設施,也可以與低影響開發的其他設施一起,輸送徑流雨水并且收集、凈化雨水。植被淺溝根據構造的不同,共分為干式植被淺溝、濕式植被淺溝和轉輸型植被淺溝三種。植草溝可以有效地滯留雨水,促進土壤的滲透。同時,它還可以減緩雨水的流速,保持水土,削減徑流量。植草溝對于污染物的去除和遷移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雨水花園通常建設在地勢低洼的地區,由種植的植物來實現初期雨水的凈化和消納,是低影響開發技術的一項重要措施。雨水花園具有造價低、管理維護方便,易于與當地的景觀所融合等特點。它被歐、美等多個國家廣泛應用在居住小區、商業區等不同的地區。雨水花園主要由蓄水層、覆蓋層、種植土層、人工填料層和礫石層等五部分組成。重金屬、沉淀物等不同的污染物質隨雨水徑流匯入雨水花園。通過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作用等,將污染物去除。植物的根系,對土壤的凈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雨水花園可以有效地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與傳統的措施相比,具有成本低、與周圍環境融合度高、不產生其他污染等優點。

下沉式綠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下沉式綠地除包括了狹義之外,還包括滲透塘、雨水濕地、生物滯留設施等;狹義的下沉式綠地,又叫下凹式綠地,低勢綠地,指高程低于周圍的路面或鋪砌硬化地面約20cm內的綠地。下沉式綠地可以在降雨時,讓雨水較大程度的入滲至綠地中,滯留大量的雨水,避免了傳統方式中雨水管渠的阻塞、下水緩慢等問題。雨水中攜帶了較多的有機污染物和無機物等,隨著雨水徑流進入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可有效的阻斷面源污染,使污染物得到削減。下沉式綠地的建設,減少了雨水檢查井的修砌,避免了雨水井蓋的偷盜事件,確保了行人的安全,防止傷人事故。

蓄水池指專門儲存雨水的收集利用設施,同時它能夠削減洪峰流量。蓄水池需結合當地的土質、地形等條件,可選用鋼筋混凝土、磚砌等多種形式,用于地上或地下。蓄水池可用于具有雨水回用要求的小區等,回用的雨水可用于沖廁、澆灑綠地、景觀用途等。

濕塘是指具有收集雨水和凈化雨水的功能,是景觀水體的一種。濕塘能夠在平時發揮其景觀功能,供人們休閑和娛樂。在降雨時,發揮雨水調蓄的功能。濕塘可以用在居住小區、公園、廣場等具有較大空間的地方,對于生態保護和豐富居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四、構成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小區案例研究

低影響開發的技術措施的探討,主要是為了指導工程實踐,為建設海綿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通過對安陽市某小區的工程案例的模擬,探究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利于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的推廣與應用。

御水園商住小區建設項目位于安陽市中華路與金沙大道東北角,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1.5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71.07萬m2,容積率2.47,建筑密度22.05%,綠地率達42.35%。項目主要由23棟高層住宅樓和17棟多層住宅樓組成,設計總戶數約3295戶。小區以水為名,小區內有河流通過,正符合了海綿城市合理利用雨水的初衷,河道的經過也有利于小區進行低影響開發。

現對該小區低影響開發的效果進行簡單的評估,以判定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對于建筑小區的作用:在建筑小區的各個高層的屋頂建設綠化屋頂,種植適宜安陽市當地的種植植物,從而削減屋頂雨水徑流量,減少徑流污染,提高屋頂的美觀及樓宇的舒適性。小區的人行道、廣場等地、非機動車道均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設,以促進雨水的盡快滲透,減少小區雨后的積水,確保行人的安全,降低小區的噪聲,減少環境污染。小區綠化均設置為下沉式綠地,下沉深度比地面高程低約100mm左右,使雨水從路緣石的缺口處流入綠地。在小區設置雨水花園,從而減少雨水的徑流總量,削減徑流污染,提高居住小區的生活質量。

結論

安陽市是水資源匱乏的城市,水資源有著很大的不足,同時水資源污染的問題也十分嚴重。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居民小區拔地而起,不透水路面面積的增大,造成了安陽市部分低洼地區逢雨必澇的現象。本論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海綿城市安陽市小區建設中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海綿城市將傳統的雨水管渠與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相結合,使得城市在小區開發前后的水文及生態環境特征保持不變,在抵抗自然災害時,如同海綿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安陽市建設海綿城市,需要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措施從源頭、中途和末端三方面進行控制。源頭的控制,可以通過綠化屋頂、初期雨水棄流、滲透井、植被淺溝等措施實現;中途的控制,可以通過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沉淀池、滯留池等措施來實現;末端的控制,可以通過穩定塘、濕塘、人工濕地、滲透塘、雨水花園等措施來實現。

參考文獻:

[1] 王建龍,車伍.低影響開發與綠色建筑[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20)

[2] 陶一舟.城市街道雨水的管理與利用[J].園林,2007,22-23

[3] 張偉,王建龍,王思思.利用綠色基礎設施控制城市雨水徑流[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4)

篇(4)

中圖分類號:U4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07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臨著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洪水內澇等一系列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不斷增強、環保認識的逐漸提高、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現代化城市建設要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應運而生并被大力推廣。

1 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城市是一個形象且綜合的概念,讓城市變得像海綿一樣具有彈性,這是我國在借鑒國外先進的雨洪管理理念基礎上,提出的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種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建設與土地開發、管理、保護的方法。本質是改變傳統城市建設理念,解決日益惡劣的環境問題以及由其引發的自然災害,以生態優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環境,讓城市順應自然、尊重自然,實現城市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科學的技術手段,改進和優化城市水生態基礎設施,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三大功能,達到降低城市雨洪壓力、涵養水源、凈化雨污水土、改變城市微氣候、優化城市景觀的目的。

2 園林景觀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建設海綿城市的關鍵在于構建相應的水生態基礎設施,水生態基礎設施對應的就是園林景觀格局。園林景觀設計和海綿城市建設密不可分,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園林景觀設計打造既實用又美觀的水生態基礎設施,科學、合理、經濟地實現水資源的利用,得到最大的生態效益,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3 海綿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一些措施

海綿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就是要綜合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通過合理利用自然環境條件,適當應用先進的人工技術、材料,能有效的整合自然水資源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1 設置滲透性鋪裝

海綿城市園林景觀的鋪裝要有滲水、滯水和排水的能力,實現減洪、水質凈化與地下水涵養等功能。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鋪裝設計中優先采用生態透水材料,如透水瀝青、透水磚、鵝卵石等,使雨水能夠及時滲入地下,不但起到削減洪峰、減少水土流失、降低“熱島效應”的作用,還能吸聲降噪、吸附粉塵污染,效降低投入、減少維護成本,使鋪裝自然美觀,更容易貼合環境生態。

3.2 因地制宜設置排水系統

在海綿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排水系統要能起到滯水、凈水、排水以及部分蓄水的功能,設計時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高低地勢、水流匯聚情況、降雨水平、土壤性質以及植被覆蓋等條件,綜合分析并進行系統化的科學布置。排水系統分為地面自然排水、溝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種方式,在一般情況下應以地面自然排水為主,溝渠排水和管道排水為輔。地面自然排水依據地形地勢建造自然綠地緩坡,雨水在下坡的時候慢慢被吸收,實現滯水、排水的功能,余下的雨水將被導流到蓄水系統中。地面自然排水不僅造價和維護費用較低、不影響土地使用功能而且美觀環保,能構成良好的園林景觀要素。溝渠排水主要有生態植草溝、溪流、旱溪等形式,設計時應適當增加布置適宜生長的植物和沙石等配置,在植物、沙土的過濾、沉淀作用下,凈化水資源、涵養地下水,達到迅速導流的目的。管道排水則能更快速直接的實現徑流疏導和排放,設計時應注意考慮排水口的設置,既要保證在低洼雨水匯集處,又要避免沖蝕地表土、植物莖葉和垃圾物的堵塞。

3.3 設計中應考慮利用自然凈水

海綿城市園林景觀中,自然凈化水資源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能源及投資方面具有相當突出的優點。通過土壤和植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原理,有效對水體污染物進行阻擋、過濾和吸附消除。在自然凈水系統中,地形布置是關鍵,能有效疏導水資源;而植物選擇是否得當則是重點,將直接關系到凈化效果。自然凈水的主要過程是先利用緩坡地形來降低水體流速,自然沉淀一些大顆粒雜質,再通過沙石土壤、植物根莖葉的滲濾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借助植物吸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和雜質,最終達到凈化水資源的目的。

3.4 設計生態節約蓄水系統

海綿城市園林景觀中的蓄水系統,應結合相應的水資源凈化和再利用技術措施,能夠獲得最大的景觀生態效益,構建成成本投入少、后期養護管理資源消耗小的節約型系統。

3.4.1 雨水濕地

雨水濕地一般為下凹綠地形式,區域內種植灌木、花草乃至樹木等植物,降雨的時候能將雨水匯集其中,可短暫或長期的由濕地形態存在,要發揮儲存和凈化作用,構成良好的景觀。這種綠地的植物配置應采用耐澇濕的植物,盡量使用本地植物,以適應本地氣候和生態環境,打造出生長茂盛、層次高低錯落、品種豐富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

3.4.2 人工湖

人工湖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綿城市建設中最核心的蓄水場所。在建設人工湖的時候,湖內應結合排水系統,將經過凈化處理的雨水、地表水、中水水資源作為補充,以保持水循環的平衡,要根據實際情況配置水生濕地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種群,慢慢建立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人工湖沿岸以及淺水區應綜合考慮湖體環境特點,模擬天然湖泊,配置不同功能和不同景觀效果的植物群落,達到摸擬自然、情景交融的觀賞效果,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提高環境質量,減少運營成本,實現節約型建設。

3.5 在園林景觀中充分利用水資源

水是寶貴的資源,海綿城市本著強調生態節約式的建設理念,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將雨水資源利用與園林景觀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關鍵。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應考慮充分使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多措施并,發揮各種創意通過多途徑收集的水資源來打造節約型園林水體景觀,如噴泉、瀑布、雨水鏈等,把水資源利用與景觀營建結合起來;合理優化利用水資源來澆灌綠地、沖洗道路廣場實現經濟節約的園林管護,將“耗水型”園林變為“節水型”園林。

4 結束語

通過對海綿城市中的園林景觀設計的進一步分析和闡述,了解到在海綿城市中合理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不但有效實F自然美觀、經濟適用,運行管理十分有效。在我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建設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政策,強化相關建設規劃設計人員的培訓工作,讓全社會對海綿城市建設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緊密結合,使城市建設更加成熟,功能更加人性化,發揮更顯著的生態功能,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莫琳,俞孔堅.構建城市綠色海綿――生態雨洪調蓄系統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2(05).

[2]王大樂.城市園林綠地中雨水利用的景觀化探討[J].北京林業大學,2007.

[3]文萍.“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和推廣[J]. 現代園藝,2016(10):126-127.

[4]劉書影.園林生態學研究進展――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技服務,2016(05):248.

篇(5)

生態校園建設的提出,是在微觀層面上對海綿城市理論進行的積極探索,通過運用生態適應、低影響開發、彈性設計的建設原則,具體探析實現校園場地如海綿似對雨水進行調蓄管理的“海綿”設施的設計方法,從而實現校園區域內雨洪的自然積存、滲透與凈化,有效改善校園及其周邊的水生態和水環境。

關鍵詞:

海綿城市;生態適應;低影響開發(LID);彈性設計;雨洪管理

20世紀以來,隨著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灰色基礎設施的大量建設導致城市水文條件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面導致人類面臨水資源的短缺而得不到有效補充,另一方面雨水資源以其處理成本經濟、方法簡單等優點,作為一種新的可利用水資源卻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而成為城市洪澇災害的主要誘因。因此,世界各國相繼提出了“低影響開發”、“水敏感性規劃設計”及“彈性城市”等先進的雨洪管理理念[1]。在此基礎上演化而成的海綿城市理念對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意義。在校園景觀規劃建設中,要從生態的角度出發,利用雨水資源作為校園景觀規劃建設的補充用水完全契合生態校園的建設思路,既能達到節約成本、開源節流的經濟效益,又能促進校園自然環境的生態循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1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是一種多孔彈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行業內和學術界習慣用“海綿”來比喻事物的某種吸附功能,如城市對人口的吸附現象、大地的雨澇調蓄能力等[2-3]。由此含義演化而來的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4-5]。海綿城市的核心思想是讓每一寸土地都具備一定的雨洪調蓄、水源涵養、雨污凈化等功能[6]。因此,將大地視為“海綿”,將雨水就地資源化,而使得地表(大地)如海綿一般,重新獲得自然的呼吸和自我的循環。校園作為海綿城市的微觀層面,是具體落實海綿城市區域或局域的集水單元,通過對這一尺度對應的一系列“海綿”設施的探索設計,結合彈性景觀設計方法,實現校園區域內雨洪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維持或恢復校園自然水文功能,發揮校園在改善周邊水生態和水環境應有的生態功能。

2生態校園建設原則

(1)生態適應原則。生命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生態適應關系。在生態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極大的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校園生態安全格局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安排。

(2)低影響開發原則。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低影響開發模式,盡量減少校園內不透水地面面積,連通地表水與地下水,加長徑流流動的通道,延長匯流時間,利用土壤覆蓋物和植物群落的作用對徑流進行過濾并促使其下滲[7-9],保護和再生自然景觀,最大限度的減少抗滲性影響,使校園區域盡量接近于開發前的自然水文循環狀態。

(3)彈性設計原則。彈性設計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續發展。在生態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對未來發展的不可預測大膽地預設前瞻性的認識和考慮,以滿足未來發展變化和發展趨勢。動態地適應生態校園建設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以及能夠對校園形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做出一定程度的反映,使校園未來的發展變化涵蓋在彈性設計的動態范圍之內。營造一個集環境、生態、經濟、文化、藝術乃至精神和諧發展的綜合性的校園生態體系。

3生態校園的“海綿”設施

在校園規劃區范圍之內嚴格實施藍線和綠線控制[6]。同時,在校園建設過程中,減少對場地的開發,將建筑、綠地、道路等配套設施以及水體“海綿”化,共同組成生態校園的“大地海綿系統”,實現開發前后區域水文特征的穩定,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并存和可持續發展。

3.1綠色園林建筑

校園建設中建筑物占據了大部分的場地。因此,在生態校園的建設過程中,提倡將建筑納入生態“海綿”設施設計,通過垂直的綠色園林建筑改造[6],減少對校園場地內的濕地、水體等具有天然蓄水功能的生態區域過度開發造成破壞;在保證相同的建筑使用面積的基礎上,多建設高層建筑,減少建筑的占地面積,減少鋪裝不透水表面;利用屋面綠色植物,充分收集雨水,實現中水回用,顯著減少地表水徑流量,并且通過綠色植物實現對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效減少校園碳排放。如深圳萬科中心(圖1)在設計中廣泛采用綠色屋頂、滲透鋪裝、人工濕地、雨水花園等低影響開發措施,污水及建筑屋面部分的雨水100%收集,通過中水系統及多個人工濕地處理后用作景觀水的補充、植物澆灌等,雨水收集利用率達到50%,雨水徑流控制率達到90%[10]。上海世博較多場館(圖2)采用了以種植槽為主的墻體綠化,綜合服務中心“空中花園”下的休閑場館屋頂上鋪設碎石粒,可以將屋頂的積水通過石粒帶入地面。這樣不僅能減低噪音,并在心理上減噪;還能進行生態保護,如調節溫度與濕度、涵養水源、減少輻射等[11]。

3.2綠色透水道路

道路在場地中起著重要的串聯作用,同時也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道路具有路網密度大、步行系統發達等特點[12]。結合生態校園建設原則,鋪設透水性強的綠色道路,協調道路紅線內地形設計及空間布局,利用不同等級道路的綠化帶、車行道、人行道和停車場建設雨水滯留滲透設施,提高透水性地面覆蓋比例,實現道路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6]。道路的布局應適應場地的自然地形,盡可能平行于等高線布置,縮短路網總長度、減少道路寬度,避免破壞場地的自然排水路徑。如深圳光明區“九縱八橫”綠色道路,90余km三級綠道貫通成型,道路按綠色道路標準設計,采用透氣磚、可再生瀝青路面等透水材料,不僅能夠維持水土平衡、區域水文特征穩定,還能消除“熱島效應”,維護生態平衡(圖3)。

3.3綠地

綠地是校園師生戶外活動的重要公共空間,同時也是雨水滲透的最佳透水面,可有效地控制雨水徑流量、實現對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根據綠地下滲速度、滯留的雨水容量、雨量以及徑流速度等數據的科學分析和計算,應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設計下凹式綠地(圖4)、雨水花園等景觀,沿著綠地四周布置雨水進水口,收集校園的雨水徑流,使其經過沉淀和過濾后進入綠地系統核心區;針對大面積的易澇區,可設計暴雨濕地花園實現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削弱污染的雙重目標[13]。采用多樣化微地形空間組合,采取與雕塑、水景、座椅、亭臺、堆石等結合的方式,改變下沉式綠地景觀形式單一。如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圖5)沿場地四周創造出一系列高低不一的土丘和深淺不一的水坑,形成一條藍綠相間的“海綿”帶,收集雨水,使其經過濾、沉淀和凈化后進入核心區的生態濕地[14]。

3.4水體

水是校園景觀重要的設計要素之一。校園水體景觀設置必須在維護場地原有的水文平衡的同時兼具良好的景觀和休閑價值。水景觀的規劃設計可以與場地的雨水管理聯系起來,建設景觀水體多功能調蓄池,以調蓄暴雨峰流量為核心,把控制洪澇、雨水調蓄利用與景觀建設生態友好地結合,合理利用場地及場地周邊雨水資源,作為景觀水補充水源,建設人工硬質建設,利用自然做工,使水體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景觀格局。如天津工業大學新校區人工湖(圖6),雨季湖泊補充水采用經過下凹式綠地、暴雨濕地處理后的雨水,其他季節利用教學區綠色建筑收集的雨水[9]。

4結語

通過對校園的建筑、道路、綠地、水體的“海綿化”改造,設計綠色園林建筑、綠色透水道路、下凹式綠地、景觀水體多功能調蓄池等,形成校園大地海綿系統,實現校園域內水文條件的穩定,雨洪的自然積存、滲透與凈化,有效改善校園及其周邊的水生態和水環境。“十”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十八屆三中全會”重點提出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15]。當前,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國家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等部委聯合在廈門、武漢等16個城市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全面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校園作為教書育人,為社會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理所應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思想引領、科技支撐和典型示范的社會功能。校園建設在維護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既是實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又是對“海綿城市”理論認識的有效補充和有益探索,從而真正實現生態校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陽,林廣思.海綿城市概念與思想[J].南方建筑,2015(3):59-64

[2]俞孔堅,李迪華,袁弘.“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3]俞孔堅.“海綿”的哲學[J].景觀設計學,2015,14(2):4-9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5

[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S].2014

[6]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中國勘察設計,2015(7):30-41

[9]李園芳,劉志強,允爽.低影響開發雨水概念在綠色校園中的運用[J].價值工程,2011,28(10):168

[10]王建龍,車伍.低影響開發與綠色建筑[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20):17-20

[11]田靜.觀賞植物的應用與發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3):241-245

[12]高瑩.基于LID雨水管理的大學校園景觀設計[C]∥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14

[13]蘇義敏,王思思,車伍.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J].南方建筑,2014(3):39-43

篇(6)

嗨,小李子,我們每天幾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好的恨不得一粒芝麻都要掰成兩半分著吃。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我倆總是手牽手,那條我們天天必經的星月巷,天天灑下我們的歡歌笑語。

你知道嗎?你的身上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去學習。那次,我們在等車時,你對我滔滔講述襄樊公交車的路線,我發現你對站牌的內容能倒背如流,我當時驚呆了啊!而且,你還知道中國很多城市的市花是什么,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還羨慕你有一張會說話的小嘴,快速流暢中蘊含著機靈。你的小手也很靈巧,會折許多的小玩意。本來一張很普通的廢紙,轉眼間就被你的小手變成千紙鶴,飛盤或百合花,可精致了!你還想象力豐富,有創造力。你眼睛一轉,便創造了一個好玩的虛幻小游戲,我還想向你請教請教呢!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磨磨嘰嘰,拖拖拉拉,不善利用時間。如果這個毛病改正了,你就可以和亢嘯唯媲美了。正如一位偉人所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做事快而好,會利用時間,這樣就既學好了,又玩好了,一箭雙雕啦!

希望你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缺點,咋們在學習上比翼雙飛!更希望我們的友情之花永開不敗!

湖北襄樊人民路小學四年級:牙買加咖啡

篇(7)

(二)LID優點

1.LID定義

LID是一種生態化的土地開發(或再開發)技術,它將雨水管理盡可能地模擬成自然狀態下的排放,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小規模的、分散的源頭控制機制和設計技術,同屬綜合利用入滲、過濾、蒸發和蓄流等多項技術手段來減少徑流排水量,控制暴雨所帶來的徑流和污染問題。

2.LID與傳統的對比

相比于傳統的雨水管理技術,LID具有明顯的經濟及環境效益(表2)。

二、低沖擊開發( LID)技術的應用

(一)LID技術體系

LID技術體系(表2)包含兩種措施,即非結構性措施和結構性措施。其中,所謂結構性措施就是通過小型落地輔助設施將雨水回收利用起來,雨水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滲漏、過濾、存儲、收集、處理、存儲等手段。

1.雨水滯留系統

當徑流較大時,LID雨水滯留系統主要通過降低流速、延長匯集時間、延遲峰流量等技術措施來降低洪峰流量,通常以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生態草溝、綠色屋頂的形式存在。

2.雨水滲透系統

透水性路面(圖2)是通常采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使得暴雨徑流能夠很快地滲入下一層的土壤中,從而減少雨水的流失以及河流污染問題。

滲透管渠:作為雨水滲透設施,對于材料和管徑坡度的進行十分嚴格的設設計,這樣可以提高滲透管內的流速,避免沉積物在管道內聚集,通過水體的自重來緩解其他設計和造價的供應。

滲透井:主要包括集水滲透井和滲透溢流井,前者指具有匯集雨水口和雨水下滲功能,后者除具有上述功能外,還具有向外溢流雨水的作用。

3.雨水貯存系統

屋面蓄水池:屋面蓄水系統的兩種存在形式:單體建筑物的分散式系統和小區的集中系統,流程包括集水區一輸水系統一過濾系統一儲存系統一配水系統,需要時還可與儲水池相連。

地面蓄水池:在已有的天然池塘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工程技術處理,形成地面蓄水池,也可以在現有地塊的基礎上,人工開鑿蓄水池。

地下蓄水池:可以在地表加入礫石材料,使雨水暫時儲存在礫石間,在減少降雨徑流的同時,還能通過自然滲透回補地下水,減少水體流失。

(二)LID技術應用與創新

1.LID園林景觀設計運用

LID作為一種生態化的全新理念,在環境景觀設計中表現的更為突出,在充分利用園林景觀的觀賞性的同時挖掘其隱藏的生態手段,例如雨水花園、屋頂花園、下凹式綠地、生態草溝、樹盒、過濾帶、蓄水池等多方面的LID技術措施,結合相應的景觀構筑物的設計,從每個環節中利用現有的資源體系,結合植物的自身的凈化特點與多樣性特征,使園林綠地在美觀的同時還具備保護城市水生態環境的功能。

2.LID建筑單體運用

單體建筑作為構成整個城市運作的實體單元,在對城市雨水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建筑的外表面(通常指屋頂及立面)是雨水的主要接受面。其中,建筑屋頂尤為重要,它是降雨過程中與雨水垂直交接的主要界面,可通過屋頂花園以及相關的儲存材料來達到收集雨水的作用。

同時,雨水在屋頂形成徑流的過程當中,溶解出屋頂中沉淀的許多污染物,使屋頂雨水成為了重要面源的污染源之一,在雨水管理過程中可將單棟建筑作為一個循環單元,進行雨水的回收利用。

3.LID城市居住區運用

通過對居住區進行場地的功能劃分、確定不同材料所具有的自然特點不同,有針對性地利用現有的資源,居住區作為人群聚集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大量單棟建筑的聚集地,對城市雨水的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組圖3)。

在居住區的景觀規劃過程中,通過對居住區雨水生成的源頭以及住區徑流排放的路徑進行分析,結合居住區內部宜人的綠地景觀(包括建筑周邊綠化、宅間綠地、組團綠地、綜合綠地等),將雨洪管理景觀設施與居住區景觀設計整合于一體。

三、LID技術案例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區示范區

(一)光明新區LID技術的具體運用

201 0年,深圳市光明新區被確立為低影響開發( LID)技術示范區,對于低沖擊技術的運用及綠色城市的營造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1.規劃先導

總體規劃層面基于“LID技術”及“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確立三方面的實踐項目:公共綠色建筑、市政排水道路及公園綠地項目。涉及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園綠地、水系濕地、居住小區以及工業園區等層面的應用。

2.完善新區生態環境基礎_嚴格控制新區河道藍線以及水生系統修護

深圳市光明新區(約1 50平方公里)在原有生態保護線的調整優化基礎上(約83平方公里,超過全區面積的50%),劃定全區河道藍線(組圖5),全面保護區內山一水環境、濕地、低洼地等生態敏感區,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

3.技術示范項目引導

詳細規劃層面實施落地,照新區管委會所編制的《光明新區雨洪利用規劃》、《啟動區低沖擊開發詳細規劃》、《建設項目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規劃設計導則》等要求,規定了年徑流控制在70%、初期雨水污染總量削減控制不低于40%的強制指標,同時,細化具體的控制指標:當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必須配套雨水綜合設施;對新建項目,在兩年一遇24小時降雨條件下的,不需增加雨水外排總量。對改建項目,不替換現有雨水管網基礎上,排水能力提高到三年一遇。項目類型細化落實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園綠地、水系濕地、居住小區以及工業園區等層面的應用。

(二)光明新區LID技術運用的思考

低沖擊開發技術的應用能夠從技術上優化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在規劃過程中主體從微觀的角度進行技術操作,從源頭上解決城市雨洪管理問題。

但是,低沖擊開發基于宏觀層面的量化分析較弱,缺乏相應的技術規范指導,實施政策不夠完善,技術的推廣缺乏政策支持,后期應充分借鑒、總結國內外實踐經驗,讓低沖擊技術被很好地運用到實際的規劃設計中。

四、結語

低沖擊開發模式作為一種生態化、景觀化、低成本的城市雨水管理體系,在城市未來的綠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在我國引入低沖擊開發理念是一次重大改革,該理念應廣泛運用到如今的建設當中,如景觀設計、市政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規劃等相關學科,結合相應的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城市綠地、園林景觀、綠色居住、單體建筑、城市道路等不同類型以及規模的城市開發建設項目,成功地將雨水作為城市的生態之“源”、景觀之“源”,盡不是城市的廢水之“源”、污水之“源”。

參考文獻:

[1]高瑩,基于LID雨水管理的大學校園景觀設計[C].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大連:大連理工大學

[2]周軒淺談低沖擊開發(LID)技術在綠色建造中的探索與應用

[J]技術與應用,2 014:7

[3]張善峰.低影響開發——城市雨水問題解決的景觀學方法[J].城鄉規劃·園林景觀,2012

[4]葉啟明.低沖擊開發(LID)模式應用探討[D]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12

篇(8)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一、城市河道的功能

水是一個城市的血脈,能滋潤生命、塑造城市氣質,還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城市河道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環境的載體,同時也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代開始,人們就習慣“依水而居”,現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豐富和多樣。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澇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運輸功能、調節小氣候與凈化空氣功能、景觀功能、休閑娛樂功能、生態功能。

(一)防洪排澇與灌溉供水功能。

城市河流兩側的自然濕地如同海綿,可以調節河水之豐儉,緩解旱澇之災害。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變的河床,都有利于減低河水流速,消減洪水的破壞能力,河道的自然形態及兩岸的濕地具有減緩洪水行進速度的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滯水作用,是城市居民與其他生物維持生存,以及城市引水灌溉農田、供給工業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等保障性用水水資源持續供應的基礎。

交通運輸與調節小氣候的功能

對于緩解交通壓力,可以利用河道水路運輸,其突出優點是運費低,節省燃料并且不占用有限的陸地空間,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低廉環保的交通運輸方式。

河道周邊的綠化帶可以吸附灰塵、汽車尾氣等有害氣體,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帶狀的綠化還可以消解城市噪音降低噪音的污染,降低岸邊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此外河道還具有調節小氣候的功能:由于城市河流水的高熱容性有較大的水面蒸發、河流流動性以及河道風的流暢,增加了臨近區域的空氣濕度,減弱城市的熱島效應。

景觀與休閑娛樂功能

隨著城市水利的發展,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對城市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城市河道上更是追求其景觀美。有人說一條河道就是一道靈動的風景線,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的綠色生命帶,每一個水域,每一條河流都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流動的水體和穩固的岸堤美景構成了河道動與靜的和諧統一。

城市河道不僅帶給人們安逸、舒適的感覺,同時還有休閑、娛樂功能。人們利用水進行的劃船、游艇、滑水、游泳、漂流等娛樂活動也受到大眾的青睞,還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觀設計原則

(一)親水性與安全性原則

親水,顧名思義就是接近水體,親水設計的原則應貫穿于河流景觀設計的每一環節。通過沿河修建親水設施,形成舒適、親和的水邊空間,供人們能直接欣賞水景、接近水面,滿足人們在水邊休閑、娛樂和健身等活動的需求。

安全性是指保證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滿足城市的防洪規劃要求。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發掘河道的生態環境功能和美學價值,才能保證親水性的實現。

自然性與生態性原則

在河道整治及景觀設計中,應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盡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狀態的部分,進而營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態。因為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觀最具特色的形態。

景觀設計應建立在生態基礎之上,生態性是指河道整治及景觀設計應滿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適宜生物繁衍生息,保證河道生態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盡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棲息地,實現河道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文化性原則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同樣是城市河道景觀建設的重要部分。河流景觀在滿足人的整體視覺觀賞需要時,也要注重保留河道兩岸的文物建筑和挖掘有形無形的水文化典故,創造現代水文化特色,構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觀。這既要保存歷史遺留的文化設施,也要將歷史流傳的水文化典故進行有形化的構思。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要點

(一)河道形態景觀設計

河道形態景觀指河流的平面、縱剖面和橫斷面形態。

河道平面形態設計

在設計城市河道平面時,要因地制宜,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斷面形態,保持河流斷面形狀的多樣性;在解除河道瓶頸、保證河流暢通的基礎上,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彎曲形態,為自然界各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注意將整個城市水系打通形成網絡,以保障河流健康發展。灘地改造設計是河道景觀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改造成自然生態保護區、親水公園、沙灘游泳場、停車場等。

縱剖面設計

根據河流自然條件,可在堰壩上游形成寬闊的水面,即使在枯水期,河面仍是水波瀲滟,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也為河道景觀增色;可以沿河設置一系列的堰壩等擋水建筑物,利用水面落差模仿瀑布直落而下的動感,水面跌落產生的瀑布落水聲,又創造出優美的音響效果;寬闊的水面不僅為從事水上娛樂活動提供便利,而且也為魚類等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為了不影響行洪,這些堰壩可以做成橡膠壩,平時充水(或充氣)擋水,汛期放水(或放氣)落下行洪。

3、橫斷面設計

河道橫斷面設計首先要滿足防洪排澇等基本功能,然后考慮景觀及河道生態需水的要求。舉行橫斷面可以通過綠化河岸,種植攀緣植物、水生植物,或用天然塊石對混凝土護岸進行修飾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斷面生態性、觀賞性和親水性均較差的缺陷。(見圖1)

圖1 矩形斷面的修飾

梯形斷面占地比矩形斷面大,想要美化河岸可以在梯形岸坡上種植柳樹、草地等,水邊再堆砌一些塊石或卵石,這樣還可以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使河道更接近天然河道。

復式斷面在城市河道中應用較廣,其既可以滿足防洪排澇等要求,又能在枯水期保證河道有一定的水面和必要的水深,為水生動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并滿足城市景觀需水的要求。(見圖2)。

圖2 復式斷面修飾

(二)堤岸景觀設計

1、堤防工程

城市河道堤防設計應充分考慮城市建設的特點,服從城市總體建設規劃和城市防洪規劃,全面考慮,統籌安排。在對城市河道堤防規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充分利用河道兩岸現有的土地資源,盡可能減少拆遷。2、將部分堤坡和坡腳地帶建成自然生態綠地,使之形成自然的山坡形狀,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形成生態堤防。3、過建設各種親水公園、親水廣場,將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有機結合,創造滿足人們身心健康的環境空間。4、將城市防洪堤與城市道路有機結合起來,堤路結合既可防洪,又能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2、護岸景觀

在護岸景觀設計中,首先要確保護岸的安全、穩定和耐久。在此基礎上,再對它進行景觀設計。護岸景觀的創造應依據自然規律和美學原則,進行平面形態、縱向形態和橫斷面設計以及護岸材料等景觀元素的設計,美化視覺護岸是一種獨特的線形景觀,是構成河道景觀的主要元素之一。

生態保護護岸是水中生物體系和陸上生物體系的連接部位,有適合各種生物生存棲息的潛在環境。為了體現生態保護,應盡量采用生態型護岸,在保證護岸具有一定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時,兼顧工程的環境效應和生物效應,以達到一種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的仿自然狀態。

四、結語

河道整治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許多大、中型城市越來越重視對城市河道的整治與興建,投人了大量的資金。通過綜合整治,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環境。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依靠相關的工程技術創新和實踐,穩步推進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構建良哇循環的河道生態,創建優美的河道景觀,實現人水和諧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篇(9)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abnormal expansion. Negative effects of mega 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facing the most serious. For example, the city traffic jams drought, floods and other disasters,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aze weath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ity environment.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have been imminent.

Keywords: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groundwater, rainwater collection, wetland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TU984.1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我國近些年發生的一系列城市生態惡化的事件,已經讓人們從城市化建設的浪潮中警醒。以俞孔堅老師為代表的一些學科領頭人所宣揚“綠色革命”正是可以挽救現在這種生態惡化的強心劑。這里從生態景觀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索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分析如何將生態雨水收集系統運用在城市的景觀設計當中,盡可能營造舒適,怡人,賞心悅目的生態景觀。

1.1生態雨水收集系統

所謂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概念是相對于目前我國巨型城市地下的雨水管網建設而言。這個概念的提出是針對近些年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生態事故,利用生生態系統去合理的收集與儲存雨水。這種手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既能及時的補給地下水資源,儲存一定量的淡水資源,又能避免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1.2生態雨水系統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針對這些城市的生態問題,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目的和宗旨就浮出了水面。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將淡水資源及時的保存,不僅充分對地下水資源及時的補充,而且還能對儲備的雨水加以利用。將這樣的一套生態雨水的收集系統取代城市的雨水管網,是可以避免許多尖銳的城市生態問題。

2.2.1濕地

濕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地等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濕地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大量動植物,很多濕地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濕地的主要的特質有1、以水生植物為主。2、底層土為濕土.這兩點特征就說明了濕地有著很強的吸附和過濾的功能。就像是天然的海綿,不僅可以吸附大量的雨水,還可以對污水起到過濾和自凈的功能。這是天然的植物的土壤與水的混合的作用。

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去考慮這樣的生態雨水收集系統,濕地便成為嫁接景觀與生態雨水系統最好的紐帶,是打造小生態系統最好的平臺。讓雨水可以直接滲入到地下水區域,并且還具備凈化水體的功能。這樣在城市中通過增加這樣的濕地的數量,點面結合使之成為城市的綠肺,借此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這個看似簡單的手法卻可以成功解決上述諸多嚴峻的生態考驗。

1.3濕地景觀的設計手法和原則

用人工手法營造濕地環境主要有生態的池糖,稻田,小面積的水庫。但是僅僅這樣的純自然的景觀效果未必能達到大眾的審美需求,人們會覺得過于生態,人對于缺乏人工痕跡的場地是有一定的排斥,認為場地不具有親和力。那么對于這些池塘,稻田等小濕地環境,如何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上對場地進行提升便是此處研究的重點。這里將用于提升濕地景觀的要素大致分了三類。小品和雕塑、木棧橋、生態的鋪裝。

1.3.1小品與雕塑

小品和雕塑是景觀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手法,是為了提升空間的品位和提升景觀的檔次和形象的點睛設計。在傳統的城市雕塑的設計中可能會更多的去考慮細節的雕琢和尺度的大小,以及材質的運用。也就是設計更多是從本體出發。

在濕地的景觀中,由于呈現出來的是大面積的原生態形象,是一種缺乏“人味”的場所,因此,小品和雕塑的合理布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們不僅是對場地景觀效果的提升,更是讓場地環境變得更加富有親和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在這里駐足,休憩。

另外,濕地景觀中的小品和雕塑的類型和傳統的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雕塑類型的不同在于其所處的環境。濕地景觀中的雕塑小品所處的大環境是一種純自然生態的濕地。和城市中遍布人工痕跡的景觀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試想一下在原生態的環境中放置一件非常具象的“大衛”雕像,這樣的畫面會顯得格格不入。濕地景觀中的小品和雕塑的設計更多不是突出自身的造型和細節,而是為了烘托整體的場地生態環境,也許是簡單的一種色彩,或是簡單一種線條,融合在場地中就顯得格外的富有生機,簡單的一種手法就使整個場地空間變得靈動,富有生機。

因此,濕地景觀中的小品與雕塑有著自身的特質,它的設計主要是圍繞著如何將原生態的場地變得富有生機,更加有親和力這些角度出發。依附于環境,卻又靠自身新穎的特質去提升環境。

1.3.2 木棧橋

木棧橋在濕地景觀運用較為普遍,它的合理運用可以打造良好的景觀效果,還能更好的為人服務,方便市民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這些要素是木棧橋設置的宏觀原因。從微觀上看但木棧橋根本的作用是為濕地景觀提供生態的步行要道,成為重要的交通紐帶。在濕地的生態景觀中,場地的地表幾乎覆蓋全部是濕土和水,人們很難在其表面行走。因此,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合理布置相應的木棧橋。這樣就為人創造了在濕地景觀中穿梭的路線。

木棧橋的主體結構主要分為鋼結構的支架、防腐木的橋面以及鋼架或木質欄桿三部分。這種結構的優點在于,輕荷載,又十分的牢固,可以保證人身的安全。另外防腐木這種材料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材質,因此木棧橋的植入可以與濕地環境很好的融合,它更是一種人工與自然結合的產物,增加了濕地景觀的人工要素,更加具有親和力。

1.3.3 生態的鋪裝

生態的鋪裝的作用與木棧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為行人提供行走的交通路線。只不過木棧橋是一種構架,而生態鋪裝使直接作用于地表。

生態的鋪裝是不同與城市建設的硬質鋪裝。它的特點就是不切斷地表與地下的聯系,為人提供活動與行走的空間。而城市的硬質鋪裝使幾乎完全阻斷了地表與地下的聯系。這點也是城市生態建設中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例如,硬質的河床與河堤,硬質的柏油馬路,石材的鋪裝。這些日常生活經常運用的建設手法都屬于硬質的鋪裝。

生態的鋪裝是有間隙的,是可以保證雨水的滲入。這就完全打破了傳統鋪裝的手法了。首先是墊層中,像混凝土墊層這種硬質的墊層就不復存在。另外墊層的厚度也相應減少,保證墊層的通透性,使得地表可以良好的呼吸。其次是地面的處理,同樣相應的水泥,柏油路面就會相應的減少,取而代之是卵石,碎石,或是有間隙的石板與草坪的結合。將這些元素的鋪裝重新組合,會有著良好的視覺感官和趣味的體驗。

因此,生態的鋪裝也是濕地景觀的造景手法中重要的手段。

3.1結語

我國未來城市的生態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僅僅表面上做文章是難以解決城市生態的問題。生態的雨水收集系統和濕地景觀要想在城市中普及還需要相當漫長時間,光靠一些學者與設計師呼吁和倡導是很難普及的。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去認知和接受。這就需要現代城市生活的公民從價值立場,從生活習慣上徹底的改變。徹底的將現在的城市化建設。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樹立起這種決心和責任。為我們的后代留下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篇(10)

收稿日期:2012-02-02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水上花園營造及其對水體凈化的技術設計”;徐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徐州市采煤塌陷區濕地公園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編號:XJ08062)資助。

作者簡介:劉 雷(1988―),男,江蘇南通人,徐州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學院大學生。

通訊作者:楊瑞卿(1966―),女,山西晉中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城市景觀生態及城市園林綠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X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2)02-0099-03

1 引言

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主要水環境問題之一。在修復富營養化水體的各種措施中,人工生物浮島生態修復工程是一種低成本、低能耗、易管理,同時又可美化環境的新技術,有著其它水富營養化治理技術不可比擬的優點,尤其適用于城市景觀水體的凈化。

徐州市城區內水系豐富,湖、河交錯。南有云龍湖,北有九龍湖,東有金龍湖,西有九里湖,形態各異,姿態萬千;故黃河、玉帶河、奎河、徐運新河等縱橫交錯,遍布市區,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湖河風光帶,極大地豐富了城市景觀。然而,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湖、河的水質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影響了其生態和景觀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建設人工生物浮島,對其水質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2 人工生物浮島技術

人工生物浮島技術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規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陸生植物,以浮床作為載體,種植到富營養化水體的水面,通過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削減富營養化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物質,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同時又可營造水上景觀。與其他處理方式相比,生態浮島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不受水深及水體透光度限制。人工生物浮島技術把生活在岸邊淤泥中的水生植物移栽到漂浮的浮島上,整個浮島可以在水面上自由移動,在水深較大的地方同樣可以發揮作用。

(2)基本不產生二次污染。人工生物浮島在治理水污染過程中主要通過植物的吸污能力凈化水體,植物老化后可人工采收后帶離水體,基本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3)在凈化水體的同時,又可美化環境。在人工生物浮島上種植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如美人蕉、鳶尾、旱傘草等,在凈化水體的同時,這些浮島又像一個個漂浮在水上的袖珍花園,豐富水面景觀,美化河湖環境。

3 人工生物浮島在徐州的應用研究

3.1 研究背景

徐州是一座傳統的重工業城市,資源的開發、工業的發展、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使得城市環境受到破壞,水資源的污染尤其嚴重。徐州市的云龍湖、九里湖是城市兩座體量較大的蓄水湖,享有徐州市“綠腎”的美譽,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云龍湖作為徐州市大型人工景觀湖,是徐州市城市景觀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濱岸帶的過度開發對該湖生態系統的影響較大,導致水質質量逐年下降,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水體處于富營養化的邊緣,對其的治理迫在眉睫。

九里湖是由于煤礦開采地表塌陷積水形成,2006年徐州市政府斥資15億元,用于九里湖的改造建設,2008年10月,九里湖濕地公園建成開放,是徐州繼新沂駱馬湖后,第2個獲得省級濕地公園認定的景區,但地處采煤塌陷區的環境背景,使其水質受到一定影響。

為改善這兩個湖的水質,同時為探討適用于徐州的人工生物浮島建設技術,2010年課題組分別在云龍湖、九里湖各建了一個生物浮島進行觀察實驗,以對其今后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3.2 人工生物浮島載體材料的選擇

浮島載體材料選擇及植物配置是人工生物浮島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選擇浮島載體時,應盡量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穩定性,浮島載體必須具備一定的強度,在開闊水面的浮島必須具備一定的抗風浪能力;耐久性,浮島材料在水里浸泡的時間較長,在污染較嚴重的水體中,水體可能還具有腐蝕作用,所以要求浮島材料具有較強的耐腐蝕能力;經濟性,浮島材料應盡量價廉易得,以便于浮島技術的推廣應用,降低成本;環境的協調性,生物浮島應盡量和周圍環境協調,以免影響景觀;結構的簡易性,浮島必須結構簡單易于建造,移動性和維護性等都要求較好。

根據以上要求,考慮到兩個湖的具體情況,同時也為了便于比較研究,分別采用了以下兩種載體。

云龍湖是云龍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游人量大,景觀要求高,因此選用了比較美觀的PVC材料,浮床主體部分由圓形塑料栽植盆構建,盆與盆相互連接,形成統一整體,具有抗風浪、保穩定的效果。盆中央留有一圓形孔洞,將種植植物用海綿包裹纏繞放入孔洞,即可使用,效果如圖1。

九里湖由于距市區較遠,游人量少,故選用了生態性強、造價低但景觀效果一般的竹排結構。竹排長7.2m,寬4.2m,兩根竹子1組,植物種植在兩個竹子的夾縫之間。每個竹排17組,每組間距12~14cm,為植物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竹排之間相互連接并用木樁進行固定,防止風浪沖擊。竹排底部用尼龍網包裹,防止魚蝦等水生動物撕咬植物根部,導致植物死亡,效果如圖2。

3.3 人工生物浮島植物種類選擇

根據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美人蕉、旱傘草、鳶尾、千屈菜、再力花、梭魚草、花葉蘆竹、菖蒲、燈芯草、水蔥、慈姑等水生植物都可栽植于人工生物浮島上并均具有較好的水質凈化功能。在選擇兩湖生物浮島的的植物種類時,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適生性。為選擇適于兩湖生長環境的植物,先在室內模擬兩湖環境對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試驗,將美人蕉、旱傘草、常綠水生鳶尾、燈芯草、梭魚草、菖蒲6種植物栽植到打孔后的塑料泡沫板上后放到用NH4H2PO4、MgSO4•7H2O、Ca(NO3)2•4H2O、KNO3等量混合物配制的營養液中,觀察其生長狀況。觀察結果表明,美人蕉、旱傘草、菖蒲生長狀況相對較好。

(2)凈化能力。凈化水質是生物浮島植物的首要功能,因此植物的選擇需要根據水質檢測結果,植物本身吸收污染元素的能力等眾多因素來確定。

首先對兩湖湖水進行采樣并對其水質進行分析檢測。分析檢測結果表明,云龍湖湖水平均pH值為7.80,為弱堿性,COD含量為9.70mg/L,主要污染物為N、P;九里湖湖水平均pH值為7.90,為弱堿性,COD含量為9.77mg/L,主要污染物同樣為N、P。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在擬選擇的6種植物中,美人蕉、旱傘草、菖蒲對N、P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強。

(3)景觀效果。考慮到云龍湖、九里湖都是徐州重要的景觀湖,景觀要求較高,因此在植物選擇時也充分考慮了其觀賞性及冬季景觀效果。

綜合以上3個因素,確定使用美人蕉、旱傘草、菖蒲、常綠水生鳶尾4種植物作為人工生物浮島的植物種類。闊葉開花的挺水植物美人蕉,生命力旺盛的旱傘草、生長周期長、外觀形態優美的菖蒲和四季常綠的鳶尾高低搭配合理、季相分明,在景觀化水體的同時,滿足了不同季節的造景需要,確定好人工生物浮島的結構材料和植物選擇后,著手浮島的建設,2009年9月云龍湖、九里湖兩處人工生物浮島建成投入使用。

3.4 人工生物浮島建成后的作用分析

(1)對水體污染的凈化作用。通過人工生物浮島技術的運用,水體中COD、TP、TN 含量有所下降,九里湖水華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云龍湖浮島周圍氮含量明顯下降,湖水水質有所提升。

(2)景觀作用。人工浮島建成后,宛如兩個袖珍的綠島,漂浮在水面上,豐富了水面景觀,尤其在夏季,美人蕉花大艷麗,旱傘草婆娑多姿,別有一番風趣。

(3)消波、護坡作用。人工生物浮島浮于水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消波的作用。云龍湖、九里湖體量較大,風浪對坡岸的侵蝕比較明顯。在試驗區域,湖中波浪經過浮島的阻隔,對坡岸的侵蝕程度明顯下降,整體上起到消波、護坡作用。

(4)生態效益。由于人工生物浮島的建設,周圍的鳥類、昆蟲有了充裕的活動、捕食區域,魚蝦等水生動物也常聚集在浮島周圍,構成了和諧繁榮的自然生態景象。

3.5 人工生物浮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浮島材料及構造存在不足。云龍湖塑料浮島材料的連接經過一個冬天的嚴寒天氣,由于湖面封凍及日曬雨淋,加上管護不當等原因,部分已經破壞分解,整體景觀受到嚴重破壞。九里湖的竹排經過風吹日曬、波浪沖擊也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2)植物景觀冬季效果差。因為受到徐州的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人工生物浮島冬季景觀效果較差,大多植物都已經枯萎,失去了浮島原有綠蔭蔥蔥、景色宜人的效果(圖3)。

(3)植物種植用材料對水體產生一定污染。植物種植時都是用海綿纏繞根部后插于孔洞和竹排夾縫中,經過水體長時間的浸泡、侵蝕,海綿已經分解碎裂沉入水中,對水質環境造成了污染。

(4)后期管理維護有一定困難。因為人工生物浮島建設在水中,后期管理維護比較困難,植物都是自由生長,不能對其進行修剪整理,所以生長狀況及景觀觀賞功能被削弱。

4 結語

通過對人工生物浮島技術在徐州市應用的探索,不難發現,在建設人工生物浮島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在浮島材料、植物選擇、栽植方法和后期維護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與研究,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人工生物浮島作為新興的生態水處理方法,在處理水污染、美化城市環境、修復生態等方面有著其他水處理方法無法替代的優勢,希望更多的人關注人工生物浮島的建設與運用,讓它在凈化城市水環境,美化城市景觀,構建和諧美好的家園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過程中得到徐德蘭老師和張建昆老師、趙僑、梅麗、於敏敏、別廣和、蔡駿、梅古陽等同學的指導和幫助,謹致謝忱。

參考文獻:

[1]

李英杰,金相燦,年躍剛,等.人工浮島技術及其應用[J].水處理技術,2007,33(10):49~51.

[2] 王 ,劉 陽,王澤民,等.人工浮島技術應用前景[J].環境保護科學,2008,34(5):23~25.

[3] 馬風有,李 強,鄧輔商.人工浮島載體設計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5):85~87.

[4] 唐林森,陳 進,黃 茁.人工生物浮島在富營養化水體治理中的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25(1):21~25.

[5] 史秀華,梁素娟,杜林根,等.人工浮島的制作解析及其在濕地中的應用展望[J].廣東科技學報,2008(108):201~202.

[6] 丁則平.日本濕地凈化技術人工浮島介紹[J].國外水利學報,2007(2):63~65.

[7] 張 敏,梅 凱,張 睿,等.組合植物型人工浮島連續凈化生活污水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 199~5 200,5 202.

[8] 宋思銘,張振明,余新曉,等.植物人工浮島對濕地污染物凈化效果研究[J].水處理技術,2011,37(10):121~124.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in Xuzhou City Liu Lei,Yang Ruiqing

上一篇: 統計學發展階段 下一篇: 機械傳動理論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之道之视频在线不卡 | 永久中在线文字幕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