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 17:05: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校園信息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11年,我校在完成校舍加固改造后,克服資金困難,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多媒體錄課室、多媒體科學教室,改造了校園網、學生機房、安防系統,并為全體教職工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為每個教學班配備了新式電子白板。
為了保證學校辦公平臺的正常使用和《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的深入開展,我們更換了千兆路由核心交換機、四臺專業服務器,更為一年級的每個班配備了集電腦、白板、正投、電視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電子觸摸屏,給其他教學班也都配備了短焦投影機。在教學管理平臺上,建立了本校教學資源庫,成立了學校名師工作室,及時展示校內名師的研究成果。
這些軟硬件的建設,充分滿足了學校教育教學主管部門、教師、學生、家長的需求,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優化教師隊伍 提升數字化運行水平
只有加強培訓與管理,讓教師不斷更新觀念和技能,掌握數字化教學的本領,數字校園才能真正發揮實效。因此,我們開展了多種類型的相關培訓。
比如,在互動白板技術培訓中,我們采用了多種做法:全員參與——讓全體任課教師能夠運用活動掛圖進行簡單的課件制作、使用;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結合學校實際定期進行講座;骨干先行——在先進技術的使用上,要求市、區骨干教師不僅走在全體教師的前面,而且要出成果;交流學習——盡可能給大家提供“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機會,同時注重開展校內交流學習,把我們的研究成果進行多方位地推廣,使更多的教師收益;重點培養——對積極致力于研究與應用的教師,學校不惜花費物力、財力,針對他們在研究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專門聘請技術顧問和教科研專家進行專項指導,使這些教師迅速成長為學校的業務骨干;搭設平臺——給教師們搭設各種平臺,在平臺中教師不僅提高了實用技術、技巧,更提高了教學的研究能力。
注重研究與實踐 增強數字化運行實效
“十二五”期間,我校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的研究中,申請了《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實效的研究》子課題,并參與了中央電化教育館的國家級重點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中利用互動反饋技術提高教學成效的研究》《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混合式學習研究》的子課題研究。通過這些課題研究,我們探索了在數字化條件下如何進行教與學的實踐。
利用互動反饋技術,提高教學實效的研究。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利用互動反饋技術提高教學成效》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充分利用互動反饋技術,讓每個學生都可利用手中的遙控器與教師進行實時的信息交互;讓教師根據信息反饋的情況,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技術學校,學校目標是打造以培養現代企業急需人才為特色的一流職業院校。在學校網絡中心的統一管理下,通過幾年建設,信息網絡硬件基礎設施良好,各種網絡安全措施完善(具備相關防毒系統、防火墻、UPS電源等),各部門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了信息管理平臺,如辦公自動化系統(OA)、教務管理系統等。我校“十二五”規劃指出,搞好校園網信息化環境建設,是事關學校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在國家改革示范校工程項目建設中,數字校園建設也是特色項目,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學校的網絡環境建設,學校信息化發展目標是:以示范校項目為引領,構建具有領先地位的“數字化校園”,全面提升我校的核心競爭能力。
二、信息化教學體系簡介
所謂“數字化校園”,是指以網絡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拓展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科研和管理水平與效率的目的。數字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宏觀角度看,它涉及學校的管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從微觀來說,它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資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這些方面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構成多維度、多層次的數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藍圖。
數字化環境是數字化校園的基礎,教學應用體系的建設是數字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教學,即數字化“教”和數字化“學”,它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合作學習、探索學習,旨在幫助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發展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在受信息化浪潮沖擊的教育教學環境中,我校探索構建數字校園之信息化教學體系。
信息化教學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一個個獨立系統的總和,教學體系的建設必須采用整體的觀點,制定一系列標準和接口以及提供這些標準和接口的工具,將各信息系統集成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與此同時,教學體系的結構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在整體觀點和分層觀點的指導下,數字校園的信息化教學體系模型如圖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學體系建設方案
信息化教學體系包括大量的信息資源,沒有大量信息資源的教與學環境不是真正意義的信息化教學體系。只有大量的信息資源被共享,這個數字化校園才是有生命力的。
我們通過建設錄播教室,搭建資源庫中心、網上教學平臺和精品課程中心,建立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提供服務的實名制網絡教與學空間的軟環境,建設教師和學生個人的網絡學習空間,形成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教育新模式。在先進的硬件網絡環境中,提供為教與學環境服務的軟件平臺,實現錄播資料資源中心網絡教學精品課程建設的資源搭建流程,最終形成豐富優質的網絡資源環境并實現信息化教學體系。
1.錄播教室
錄播教室是在教室內安裝攝像系統、錄像系統及播放系統,借助攝像機、錄像機等視聽媒體,進行技能訓練和教學研究的教學設施,主要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師教研活動提供服務與支持。我們將建成2間高清全自動錄播教室,1套手動高清錄播系統及1套非編系統,主要用于教學和實訓場所的實訓教學攝錄。錄播教室采用全自動錄播系統,可以在教師現場授課的同時自動生成教學實況錄像,完整地記錄教師在授課中的活動,可在教師場景、學生場景及課件場景之間自動切換。教學現場實況和授課過程中教師使用的任何課件,都可流暢剪輯,自動編輯,生成該課程有價值的授課實況錄像,同時以流媒體的方式保存。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逐步從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轉向以應用和資源建設為主的階段,重視資源建設已成為教育行業的共識。傳統的資源平臺多是靜態的,內容舊,利用率低,而在錄播教室環境下搭建的教學環境,是植根于學校自身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具有校本性質的個性化課程資源建設平臺,因而其形成的課程資源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錄播教室中使用的編輯系統可大量節省編輯時間,不受人力和設備的限制,授課教師正常講課,錄制結果可真實體現教師授課的全過程、全場景。錄播系統為我們提供了高質量、高效率、適合融入常態化教學的資源建設手段,有效解決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生成、傳播和管理的難題,必將有力推動各類教育機構的教學資源建設。
2.實訓錄播系統
不同于普通高中和高校的學術性教育,職業學校以培養掌握某種實用性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對于學生的實訓和實際操作尤其看重。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優質教育資源過少和學生數量過多的矛盾,學生一旦錯過了標準的示范操作就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可再現的學習資源。操作性技能的特點也決定了資源再現的方式不能簡單地以文字、口述的方式呈現,而必須以完整的教學場景來呈現。錄播系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建成的資源平臺以近似真實課堂情境的形式呈現,可以方便地共享,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其形成的課程資源也更加貼近學校實際,更加個性化,更具生命力。
我校與企業合作研制,在SMT實訓車間實現實訓錄播系統,記錄每個工位的操作,用標準操作影像輔助學生的實訓及操作,以提高學生的技能。將校內實訓基地各生產線操作及實訓過程錄像,并實時傳播到網絡上供學生、教師觀看;在做內部實驗時,任課教師可以在控制中心對整個生產線進行管理;利用攝錄系統對現有設備進行簡單監控。在多工位多工種生產線、單工種多工位生長線及維修線上設置監控點,將視頻監控圖像傳回監控室,進行實時錄像,同時在需要時將實時圖像或錄像內容通過網絡傳播,供遠程教學觀摩。
集微格教學、多媒體錄制、網絡直播及點播、教學資源管理、網絡實訓教學于一體的網絡實訓錄播教學系統,采用了數字視音頻、網絡流媒體、信息識別、人工智能、自動化控制、網絡學習等多項先進技術,具備多視頻、多媒體記錄,非線性、快速索引定位回放,網絡存儲、評價、學習平臺等傳統微格教學設備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大突破,能充分發揮微格教學的特點,大幅提高實訓教學的績效,其記錄、觀摩和評價系統均采用網絡與流媒體技術,通過連接校園網或Internet,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點播、測評與學習。該系統的功能模塊圖如圖2所示。
3.資源中心平臺
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是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學習,形成開放、高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是示范校中展示和推廣本校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平臺。我校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與應用建設平臺以資源共享為目的,以創建精品資源為核心,面向海量資源處理,集資源分布式存儲、資源管理、資源評價、知識管理為一體的資源管理平臺,具有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管理等功能模塊,實現了資源的快速上傳、檢索、歸檔;資源的多級分布式存儲、學校加盟專業資源共建等功能,同時又能進行精品課程、網絡課程資源制作,最終形成豐富的各級各類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在教與學過程中的普遍使用。資源中心平臺包括專業教學資源庫管理功能、網絡教學、精品課程建設三大子系統,三系統之間無縫連接。
4.網上教學系統和精品課程系統
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開展師生互動和主動式、協同式、研究型的學習活動,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導航者、學習活動的主持者,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該系統功能有:實現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的不同應用,包括課程導航、課程點播、課程論壇、教學管理、課程管理、資源庫(課件、素材、試題)管理、課件制作、作業提交、成績錄入、網上考試、網上選課、網上評教等功能。
精品課程系統已經成功運轉并實現良好運行,已經建成2門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和2門校級精品課程。后期發展目標是:利用網絡平臺,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一批校內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名師網絡課堂”,快速提高全校教師的專業水平。
5.電子白板和短焦投影
我校四期工程新建大樓中的教室將全部配備電子白板和短焦投影,教學設備的更新將促進我們的教學向著互動式教學方向邁進。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電子白板搭配短焦投影組成多媒體教學系統用于課堂教學,必將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計算機進行信息通訊,將電子白板連接到計算機上,并利用投影機將計算機中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屏幕上,在專門應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構造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協作會議或教學環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筆代替鼠標在白板上操作,可以運行任何應用程序,可以對文件進行編輯、注釋、保存等以前需要在計算機上利用鍵盤及鼠標才可以實現的操作。
6.實習、實訓、成長記錄平臺
在實訓、實習過程中,學生利用該平臺可以自主學習相關的視頻課程,完成有關的網絡作業,可以和教師進行非實時交互答疑,提交自己的實訓、實習資料以長期保存。教師、班主任、教研室教師通過平臺可以進行實訓、實習的過程管理和班級管理,可以實時得到相關數據的統計。后期將引入短信管理平臺對學生班級短信,利用短信回復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
7.電子圖書系統
建立方正電子阿帕奇圖書系統,并建立4萬冊電子圖書。以后每年增加容量和新類型的電子圖書、專業數據庫,形成一定的電子圖書規模,服務于教學科研和校園文化建設。
8.學生電子書包
實現每人擁有一個實名的網絡學習空間環境,真正把技術與教學實踐的融合落實到每位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與學習活動中。全校每人擁有1 GB的電子書包空間,存放在校期間的學習文件、作業、教學文件和信件等,并可在網絡磁盤上自己制作的個人網頁。該系統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空間和學生的學習生活,解決了師生大容量文件的保存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網絡技術水平,它必將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四、項目的創新點
(1)它不同于普遍意義上的信息化教學,針對職業學校的教與學領域開發,適用于網絡信息化的教學體系。
(2)在信息技術沖擊傳統教學的形勢下,以應用為導向開展信息化工作,找到教育技術和教學的融合點,發揮各自最大優勢,實現教育現代化。
(3)信息化教學體系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創新,集名師網絡課堂、實名制教與學的網絡平臺、高清實訓錄播系統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學環境構建信息化教學體系,它必將成為數字校園建設乃至教育信息化工程中重中之重的項目。
在國內高校,隨著校園檔案數據增加、保管條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員管理概念的缺乏等問題頻繁出現,我們逐漸意識到實現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校園檔案信息化建設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工具對檔案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使檔案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和對學校、學生、社會的作用,真正的共享資源。校園檔案信息化是以學校的檔案資源建設為中心,通過計算機網絡加強對電子文件的管理,充分發掘和利用檔案資源,以實現校園檔案的信息化。
當前,我國各學校的管理者和師生對于學校檔案管理信息化缺乏足夠認識,沒有形成校園檔案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大都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只是簡單的整理和保管,甚至有些學校的管理者對檔案管理工作漠不關心,也不給予經費支持,嚴重影響了學校檔案管理的效應。筆者認為,在進行學校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最基礎設備就是硬件基礎設施和檔案信息網絡。而一些學校缺乏功能強大的硬件設施和檔案存儲設備,滿足不了信息化建設對校園檔案信息處理的需求,也嚴重阻礙了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目前,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的推行,對高職院校的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院校檔案管理的全過程,采用計算技術處理和保存教學檔案信息,利用網絡技術為教學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務,不僅能進一步提高檔案的利用價值,而且為學校教學評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憑證,還成為衡量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標識之一。
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
其一,計算機可以促進設備管理的全面化,加強網絡的覆蓋率,提高檔案管理的質量與效率,這也就為檔案管理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基礎。通過計算機建立的檔案管理系統可以做到:檔案進行自動編目和檢索、檔案業務工作上的管理、檔案自動全文存儲與檢索、檔案自動標引、計算機輔助立卷以及文檔一體化管理等。這就要求在校園檔案管理的過程中要對學校基礎設施進行不斷完善,提高計算機的使用程度,以此來提高檔案管理的效果與質量。
其二,在構建信息化的檔案管理機制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的就是權責的分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從根本上保障網絡及數據的安全運行。同時,還應該對現階段檔案管理的狀況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此來建立相應的管理規范,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約束,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創新檔案管理制度。校園相關的檔案管理部門應該按照國家的要求與規范制定適應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檔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檔案管理業務流程和技術規范,對電子檔案工作環節和步驟進行細化;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在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方面應該予以重視,確保電子檔案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此外,還要統一檔案管理標準。標準規范化是完善校園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也是衡量管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據。反之,學校就難以建立有效的檔案數據庫信息資源。如果沒有對檔案管理的工作進行約束與管理,就容易導致檔案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難以起到相應的作用與效果,檔案信息網絡就無法正常與穩定地運行,資源共享也就難以實現。
其三,應該對檔案管理隊伍進行建設,完善管理隊伍的復合型,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信息時代高校檔案管理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來進行自動登記、輔助立卷、歸檔、著錄、檢索、信息網絡傳遞和安全,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電子文件的特征和電子檔案的全程規范管理,而且要對自身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進行不斷提高,以此來進行規范的操作與系統的管理。同時,還應該對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與安全防范能力進行不斷提高,以此來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與信息的安全性,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強化自我學習意識,不斷更新相關專業知識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相關建議
加強校園檔案管理的軟硬件設施建設 首先應該加強學校管理者和師生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識,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將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上日程。同時,要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水平,加強學校局域網的建設,使檔案網絡和學校的辦公檔案實現資源共享。在檔案管理的網絡系統中,引入相關的檔案管理軟件。各個基層的部門將本部門的歸檔文件按照相關要求自行錄入檔案管理的網絡系統,既分擔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又能夠使各部門的檔案及時、完整地進入檔案數據庫,提高資源共享的速度。另外,管理人員將檔案目錄通過人工輸入的方式轉化為機檢數據,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各部門的電子檔案進行監督和指導,使其電子檔案具有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檔案管理工作中,還應該注重對檔案數據庫中信息資源的監督和管理。在學校的網絡主頁上,檢錄檔案管理系統的網站,為師生提供檔案的檢索和下載功能,實現電子信息對檔案管理的全面覆蓋,方便師生對檔案的使用,完善校園檔案管理系統。
加強資金的投入力度 資金的投入不足,嚴重地影響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見效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緩解一些矛盾突出的問題。檔案管理部門的經費一般都是由學校的財務部門提供,其自身不能創造資金。所以,檔案管理部門需要爭取學校管理者和財務部門的支持,進一步擴大籌資的途徑,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使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得到有效落實。
加強檔案管理的規范和安全體制建設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規范,保證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正常運轉。在進行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應該加強對計算機數據庫的監管,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防止泄密等事件的發生。一些非公開的檔案信息嚴禁在網上,一些已經在網上公開的信息,也必須要求使用者通過身份認證、采用防火墻等安全措施,使檔案信息系統能夠安全、正常地運轉。
強化管理人員的管理結構和專業素質 學校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統一的管理機制,集中處理校內各個基層部門的檔案信息。要以分管校長為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組成一個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和協調學校檔案信息化建設。在進行新舊數據的處理時,要盡量采用新的方式先處理新的檔案數據,把舊的檔案放在新檔案后面處理。在進行館藏檔案的處理時,也要注意先處理重點檔案。基于對檔案的分析,重要價值的檔案應優先進行數字化處理;為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一些沒有使用價值的檔案可以按照規定進行銷毀。另外,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提高整個檔案管理隊伍的素質。改善人才的結構,引進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加強對骨干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強整個管理部門的學習氛圍,對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定期指導和檢查,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能力,促進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加快發展。
結束語
筆者認為,高職學院應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檔案信息為主體,結合具體的問題,加強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進程,從而實現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普及,真正對我國檔案管理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志敏.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山東檔案,2003(5)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1
Digitalization Campus Building und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Jiang Hongtao
(Chongqing Railway School,Chongqing 400037,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ra,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has become in many schools,especiall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an important measure of information and fundamental goals.With the same time,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actual observations,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problems,and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perspective of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Digitalization;Construction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國校園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中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是中職院校發展的根本目標。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使得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獲取知識資源,課堂環境平等自由,這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意義。為了適應教育的信息化,中職院校也應該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解決問題。
一、數字化校園概述
所謂數字化校園指的是一個以現代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的、擴展性和技術性比較強的能夠覆蓋全學校的智能化的現代校園網絡。數字化校園的河西是實現學校辦公的自動化、實現網絡化教學和建立現代的網絡校園文化。
數字化校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具有教育技術和教育空間發生變化,朝著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第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發生變化,朝著數字化和多媒體化的方向發展。第三,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學方式的交互。第四,學生學習的自主化、合作化和教師教學的個性化。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中職院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校園網的日益完善、網絡教學的實施等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數字化校園建設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學校的軟件建設有待加強。當前很多中職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都存在著“重硬輕軟”的問題,過于注重硬件建設而忽視軟件的建設。比如很多部門配置了檔次非常高的計算機,但是因為很多使用者素質不高而導致其使用率極低。如此一來,教師的信息素質就成為影響校園數字化建設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雖然學校具有較為完備的硬件設施,但是缺少與之對應的軟件與資源,或者在建設過程中只注重軟硬件的投入,忽視了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來提高資源的可用性,例如多數資源建設需要應用到數據庫系統,通常在建設過程中各自為政,建立起每個資源專用的數據庫系統平臺,而忽視了統一數據庫系統建設所帶來的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便利。很多學校數字化的教育資源比較貧乏。
(二)學校的教育理念存在問題。雖然很多中職院校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熱情非常高漲,也非常注重設施的配置和技術的運用,但是其本身的教育理念并沒有發生變化。事實上,教育理念是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前提,對其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學校只重視技術的應用顯然是不夠的。
(三)數字化教學系統還不夠完善。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是教學,所以數字化校園應該能夠對教學過程有積極的支持作用,比如對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課堂教學、實驗、成績的考核等等產生積極影響。但是,在實際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學校往往只關注建設學其管理系統,在建設教學系統方面則較為薄弱。
(四)對信息資源的運用不到位。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是網絡時代的突出特點。所以,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學校應該重視對信息資源的運用。但是大部分中職院校在建設數字化校園過程中,往往只重視系統的建設,而忽視了系統建設完成后的資源的推廣,從而造成資源利用率不高,有些資源的建設是為了替換現有的工作方式,由于沒有充分推廣,造成資源建設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教育信息化視野下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措施
建設數字化校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應該有一套具體的計劃和實施方案。為解決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校應該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改進學校的教育理念。數字化校園不僅包括軟件和硬件設施,還應該包括樹立正確的理念,即教育信息化理念。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就應該堅持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認識到數字化在校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把握住校園數字化建設中規律和特征,實現教育體制、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的全面變革。
(二)加強校園的軟件建設。學校在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多關注軟件設施的建設與應用,建立起信息庫、知識庫等信息資源系統;增強計算機使用人員自身的信息意識,提高其信息的敏銳度和分析信息以及吸收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從而使其能夠駕馭新的技術。學校在加強軟件建設之時,要積極發揮本校的資源優勢,同時還要積極借鑒其他院校的發展經驗,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共用。
(三)集中全校力量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前面已經提到建設數字化校園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工程,所以應該幾種全校的力量,重視教職工的參與和學生的支持。因為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實施教育,所以師生數字化的運用水平會直接反映出學校數字化建設情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的數字化建設還存在缺乏正確理念、軟件建設不足等很多問題,學校順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培養有益于社會的高素質人才而進行不懈努力。
中圖分類號:F23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信息技術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財務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如何建立高校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財務核算、分析、控制、監督和決策等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者急需關注的一個首要問題。數字化校園無疑為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解決了一個技術上的難題,借助數字化校園平臺能夠實現高校財務信息資源的整合,從而提高高校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數字化校園對高校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影響
1.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充分實現財務信息資源共享。以往由于高校規模龐大,機構設置復雜,統計數據來源渠道多,各部門統計口徑不一致,又沒有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等問題,導致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孤島”存在。財務部門又考慮到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機密性等原因,使財務信息不能隨意共享交換。而數字化校園不僅規范了信息來源的格式,而且強大的身份認證系統又為財數據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財務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換成為可能,同時保證了財務信息的統一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加快了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2、數字化校園給“校園一卡通”提供了流通平臺,通過“校園一卡通”,對校內各部門業務管理子系統的信息統一管理,省去了各部門信息的重復錄入工作,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學費的收繳、各類工資津貼的發放、校園內的各種消費都可以通過一卡通來完成,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消費者可以通過校園網、銀行、電話隨時查詢自己的消費明細,發現問題 及時通知財務部門更正、修改, 確保了財務信息的統一性、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改善了財務工作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3、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財務管理部門可以建立專屬的財務網站和財務綜合信息查詢平臺。通過財務網站,財務部門不僅能夠相關的財經法規、財務制度以及校內各類財務管理辦法,還可以辦公指南及業務流程,方便了校內教職工辦理相關的財務業務,從而提高了財務部門的服務質量和辦公效率。通過財務綜合信息查詢平臺,可以查詢教職工的工資、崗貼發放情況以及公積金繳存情況,還可以查詢部門經費使用情況以及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學生還能夠查詢學費繳納情況以及欠費金額等等。
4、通過數字化校園,可以實現校園內一切與財務相關的工作的電子一體化辦公,從而實現各類財務信息的一體化管理,如校園一卡通管理、工資管理、公積金管理、各類財務收費管理、部門經費管理、科研經費管理、水控電控管理、醫療經費管理等,大大提高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學校對教育事業經費的統籌管理,改善學校資金運作能力,提高資金運作效益。
三、數字化校園下的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應該采取的措施
1、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一項主要目標就是要實現校園內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然而由于這些資源是分散在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所以如何把來自于不同部門、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整合起來,是實現信息資源優化共享的關鍵。建立一個跨部門、跨組織的信息系統,可以把高校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如教務處、學生處、科技處、人事處等相關部門連接起來,允許高校財務部門與這些部門及時和彈性地分享信息,,極大地實現各部門信息的共享,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2、統一標準
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統一標準和模式,同時也要注意發揮本校專業、學科優勢和資源優勢,在與全國高校的數字化建設相協調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的特色建設。
3、建立并完善高校財務信息化的制度體系
財務信息系統在投入使用后,帶來很多管理上的實際問題。通過規范相關財務工作的業務流程和內控管理,在財務部門內部保證財務信息系統的各項安全措施有效執行。包括崗位分工及人員權限、計算機軟硬件操作、數據備份與恢復、電算化檔案管理、病毒預防及災難防范等,都應該制定出明確的工作條例或工作制度。在制定這些制度時,應該充分體現對系統和數據安全的保障,制度制定后,只有有效執行、嚴格落實才能對工作起到促進和制約的作用。
4、實施全面的技術控制
運用防火墻技術、組合加密技術、數字簽名、安全協議等技術以及IP地址集中管理,設置電子屏障,驗證身份,防止外部非法用戶訪問,合理設置網絡資源的屬主、屬性和訪問許可權,建立多層次的安全防御體系,保障高校財務數據的安全。另外,由于財務內部信息系統是高校極為重要的核算和內部管理系統,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極高,最可靠的方法是內外網絡分機工作,物理分離。
5、做好財務信息網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現,所以,財務信息網絡的管理與維護顯得十分重要,許多高校專門設立系統管理員崗位,由專人對財務信息網進行管理和維護,對不同人員根據其身份設置不同權限,使每個用戶登錄后只能進行與之相對應權限的操作。同時正確應用防火墻和殺毒軟件也是網站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參考文獻:
[1] 李曼嘉.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思考.金融經濟,2010(07)
[2] 薛勇.淺談高校財務管理信息與查詢平臺建設.經濟師,2011(01)
[3] 謝安國. 數字校園系統對高校財務信息化管理的影響.人才,2010.03
[4] 于立. 淺議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隴東學院學報,2009,20(02)
第一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2-0031-02
0 引言
當前,科技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普及,對高校所面臨的整體的教育大環境、教育手段、教育的方式方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校園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建設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高校的發展較早,普及率較高,發展的現狀也普遍較好;中小學教育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政策扶持、資金的投入較大,其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也較快。而高職院校處于社會邊緣人的角色,其起步低、發展晚的現狀,更是制約著其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如何迎頭趕上、奮勇直追,是一件非常艱巨而長期的任務。
1 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難點
1.1 從觀念上說,觀念的轉變不夠徹底
在高職院校的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把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僅當做是技術應用,而沒有從觀念上轉變對數字化建設內涵的深刻認識。沒有把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作為改變其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手段,這就可能會導致高校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不能充分滿足當代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時,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中還存在盲目跟風這樣一種狀況。高職院校沒有從自身實際需要和現有經濟技術條件出發,合理規劃、全面布局本校的校園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因此建設中的風險評估也存在很多漏洞,為以后的建設埋下隱患。
1.2 依賴廠商,后續的維護和開發力度不夠
高職院校自身經濟力量和技術力量的不足,其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一般會采用“校企共建”的聯營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在項目完成后負責驗收,中間的開發過程基本由企業來完成。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是,系統一旦出現故障或運行不暢,校方在不了解系統的情況下,不能自己進行系統的維護和檢修。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系統的更新換代是必然趨勢,校方在自身技術力量跟不上的情況下,只好繼續依賴廠商。
1.3 技術人員與教研人員分離,導致開發與實際需要的偏離
目前,有技術條件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主要依賴院校技術人員。而系統的實際使用者為高職院校的教研人員。二者的脫節會導致系統開發者不能實地了解教研人員的實際需要,這將會嚴重影響系統的物盡其用,造成資源的重復和浪費。同時,教研人員的需求沒能得到很好的滿足,還可能影響教研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發揮。
1.4 建設中重建設,輕視管理的存在
系統的開發運用過程中,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以確保其正常運轉。高職院校在系統完成之后,往往會忽視管理的重要性。他們沒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同時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管理人員。高職院校的主要負責人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系統的最終成果上,忽視了系統在實際中的運用情況。這就導致了系統的使用不充分、使用率低的現狀,對系統的持續發展不利。
1.5 建設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職院校的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現實的建設過程中,校方由于自身認識的局限性,往往走向了“”的誤區。再者,系統的更新與日常維護是數字化建設中常涉及的環節,一項系統不可能在任何時候和任何不同條件的學校通用。
2 解決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難點的方式
2.1 轉變觀念,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從高職院校自身現狀和實際需要出發,研發一套切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數字化信息化系統,并將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運用于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使信息化數字化校園建設成果能實際惠澤于教師和學生。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校園網資源庫,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拓展空間有了極大的改變和擴張;教師則可利用資源庫豐富教育教學資料,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優化了教育教學環境。
2.2 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減輕對廠商的依賴
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最為重要的是對專業技術研發人員的培養。針對“校企聯營”模式所出現的后續更新維護問題,高職院校更應該自立自強、自力更生。在選擇適合學校的企業同時,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資本投入。這樣,不僅對以后自己獨立自主開發系統,以及專業的維護,都是極為有利的。
2.3 技術人員與教研人員的定期交流
如前所述,技術開發人員開發的數字化信息化校園建設系統,在使用者教研人員的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二者功能上的偏差。為彌補這一偏差,更好的使用系統,高職院校應定期舉行技術研發人員和教研人員的信息交流。同時,有必要加強教研人員的信息素質的培養和教育。通過開展專題知識講座、座談會等,讓廣大的教研人員了解基本的信息化數字化知識,從而參與到數字化信息化校園建設中來。
2.4 “兩手抓”,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齊頭并進
在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校方主要負責人應充分認識到系統管理的重要性作用,重視在開發使用過程中對系統的綜合管理和運用。務必要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做到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并重。同時,適時招攬專業的管理人才,對系統的正常高速運行進行日常管理。
2.5 腳踏實地,在建設中穩扎穩打
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校方應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用有限的資金、人力,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數字化建設這一目標。先著手于基礎的公用系統和門戶網站的開發,舍棄復雜的、經常變化更新的小的子系統的開發,在建設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3 結論
在面臨著起步晚、發展慢的狀況之下,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存在一系列困難:如觀念上認識的不到位,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上的滯后以及建設中的急于求成,都嚴重制約著高職院校數字化與信息化校園建設的進程。高職院校要在建設中不斷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建設屬于自己的數字化校園。
參考文獻
[1]劉頌.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難點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11):143-144.
(一)對信息化認識存在偏差
對數字化高校來說,如何盡可能大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目前關于信息化的定義有兩種錯誤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建設高校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和傳統的系統建設方法大同小異,沒有必要耗費過多的財力引進這項管理系統。有人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優勢卻仍然懶于研究、規劃,不肯花時間進行信息化建設。更有甚者,強行將財務信息化管理從數字化高校中分離,將其作為獨立的一部分實施管理。另外一種觀點具有片面性,對信息化建設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覺得有了管理軟件和網站,更新了財務管理流程就是完成了高校財務信息化管理。有人認為,高校數字化建設和財務信息化管理可以分別進行,財務沒必要一定依賴高校整體系統。
以上兩種觀點對數字高校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認識都比較片面,并且只看重的短期利益而沒有考慮到校園的持續發展。而第二種觀點則是急于求成,殊不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信息化建設需要長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運行中不斷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才能保證高校財務信息管理能夠更加有效。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問題,阻礙了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
1、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
當今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機器,很多高級技術、管理、生產都應用到計算機網絡技術。有的高校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技術,導致財務信息化體系并不完善,信息網不及時、科學、規范、完整。構建財務信息網時,由于計算機設置等方面的問題,造成校園教師和學生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財務信息。
2、溝通存在問題
我國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高校的財務管理也應當加強文檔的電子化以及管理的自動化建設。可是很多數字化高校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程序,缺乏統籌管理,導在數據、業務等工作的處理上相互溝通不到位,造成標準的不統一,工作無從下手,還可能造成工作的浪費。
二、建設數字化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創造數字化校園財務信息化管理體系
相關領導應當統籌管理,各個部門相互配合,保證校園信息網絡的速度和穩定性,建立數字校園平臺,從而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整理數據時,各個部門之間要進行溝通,要注意避免出現重復的數據。為了保證財務管理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安裝殺毒軟件和防火墻。
(二)更新觀念,認識財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領導層要加強對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認識,提高重視程度,這樣才能帶領相關人員完善數字校園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此項工作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合理的制度,完整的流程,同時需要領導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調動人員積極性,協調部門的工作,做好分工,做好準備工作,盡可能降低財務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
(三)加強風險意識
數字化高校的財務信息化建設比較復雜,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所以這個過程是存在一定風險的。管理人員要有風險意識,提前制定防范措施,盡量降低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一旦出現問題,要冷靜對待,分析原因,需找補救的措施。
(四)提高人員的素質,配合做好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無法預測的問題造成資金的超額支出,所以高校經濟管理體系的建設需要各方面人員提高警惕。高校應當做好對員工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使其意識到風險的管理對高校和對其自身的重要性。員工風險管理認識的提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動建設系統的建立進度。
(五)改進財務軟件功能,建立財務分析決策支持系統, 提高財務透明度
1 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發展現狀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硬件)建設已初具規模,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及投資水平逐年增強,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從計算機等單獨設備的購置和基礎網絡的建設到今天數字校園的融合集成,從數字校園的校園網建設到云計算支持的智慧校園網推廣,逐步強調應用系統及硬件之間的集成和整合。
(2)教育信息化資源(軟件)建設有了進一步飛躍式發展,數量、質量均有顯著提升,教育資源建設從最初的單機資源庫建設到今天已具有規模的資源源管理平臺建設,及云計算平臺建設,云資源體系正在逐漸形成并完善。
(3)農村教育工程已取得重大進展,農村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教育單位及師生越來越重視遠程教育資源帶給他們的便利,云計算及數字資源的建設既減少了在軟硬件環境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又可以利用互聯網來獲取更多的信息技術,從過去的被動應用到今天的主動學習,使教育教學發展在信息化的推動下獲得巨大收益。
1.2 存在問題
1.2.1 教育觀念相對滯后、信息化管理混亂
信息化發展對教育教學的傳統理念已產生巨大影響,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及教師對教育信息化重要程度認識不到位,如今的課堂教學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教學內容、教學進程、甚至教育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以考試為中心,缺乏對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和培養,創新意識及自身能力發展明顯不足。傳統教育模式制約了信息化的發展。同時,目前大部分學校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體制及標準規范,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將引領發展全局的地位,因此,視野狹隘、沒有全局觀、缺乏系統的指導也勢必造成主管單位與學校之間、校與校之間,學校部門之間 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島。
1.2.2 教育信息化應用普及度不高
當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還只滿足教育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學校都設有計算機課、校內有簡單的辦公管理等,已有的信息化項目不能夠很好地應用到日常學習工作,大量資金投入到硬件設施的建設上,本應促進信息化的發展,但在實際生產學習中,運用率是遠遠達不到投資目的的,同時已開發和運用的軟件和資源在更新速度上又不能達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求,開發與利用資源矛盾突出缺少統一的標準及評價體系教育信息化缺乏統一的規劃,缺乏校園信息化的集中整合應用平臺,各自獨立的教學或辦公導致缺乏協同工作能力。數字資源等網絡教學平臺本應成課堂搬家工具,卻并沒有輔助課堂及教管。
1.2.3 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協調、建設發展不均衡
目前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雖有顯著提升,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缺乏統一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地區間、城鄉間還存在著明顯的發展不均衡,數字鴻溝有所擴大。在全國不同省市、不同類別學校及不同個體間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和網絡普及程度都有明顯不平衡。數字校園、智慧校園等信息化發展程度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 數字化校園的產生及應用
2.1 數字化校園概念的產生
數字校園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E-campus計劃,而正式開始于1990年美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組織發起的“數字校園計劃”,該項目正式名稱為“信息化校園計劃”,該計劃首次提出數字化校園概念。在此之后1998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發表了“數字地球―21世紀認識地球方式”的演講,由此,“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校園”等諸多數字概念開始深入推廣,并已廣泛應用到教育、衛生等各個行業當中。
2.2 數字化校園的應用
2.2.1 日常教學管理
基于數字化校園技術將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動的教學管理,可以完善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評價和考核系統,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智慧校園能為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合作學習提供強有力支撐。
2.2.2 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通過數字化校園來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數字化校園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主要是RFID電子標簽的應用。智能書車是一種移動式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各類圖書文獻歸架管理設備,它具有查詢、定位、書架智能尋址等通訊功能,可實現文獻架位信息收藏、文獻分揀、新文獻上架等功能。
2.2.3 數字化實驗室管理
數字化校園將繼續借助RFID對實驗室設備,儀器,藥品等進行分類管理,在掌握其基本屬性后,利用閱讀器可獲取任何之前存儲過的信息,方便調用。還可幫助學生在實驗時,方便獲取所需物品,實驗步驟、操作指南等信息,在實驗過程中如有突況或危險,智慧校園將提醒并中斷實驗過程,避免損失。實驗結束后,最終實驗結果和數據又通過智慧的的數據分析反饋給教師和其他同學,既實現了教學實驗的數字化,智能化,又節省了如實驗員等人力物力的投入。
2.2.4 考勤、舍務管理
學生考勤及舍務工作是學生日常教學過程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常規考勤或檢查工作主要都由教師承擔,花費教師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基于數字化校園下,每次上課或回到寢室時,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或校園卡中的RFID技術,即可通過一個刷臉或刷卡的簡單動作,完成人到數據的轉換,再通過讀卡器將發來的的數據發送到遠程服務器中;遠程服務器接收到數據后,將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然后,教務人員或者教師通過瀏覽器登錄到考勤查詢網站,可以實時地遠程查詢某一節課或某一位學生或某個教室在某一段時間內的考勤情況,同時也能方便查看學生進出寢室的情況,掌握學生在校與否的安全性;學期結束時,每門課程學生的出勤情況或者某個學生在一個學期的出勤情況可以自動統計出來。
參考文獻
[1]黃榮懷.中小學數字校園的建設內容及戰略重點[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1.1 簡述數字化校園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校園數字化建設在逐步加深,網絡信息技術是數字化建設的基礎,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按成校園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傳輸等工作,并且建立相應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服務等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能夠加速校園信息的傳遞、拓寬教學空間、提升資源利用率,進而大幅度的推進校園建設的進步,改善傳統校園運行模式,實現教育的信息化、數字化,從而在根本上改善校園教育水平和管理質量。
1.2 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現狀
科研管理工作是每個高職院校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內容,它能夠推動校園的發展和進步,改善校園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從而增強校園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對科研管理和科研建設缺少認識,校園中沒有專業的科研人員,教師的科研素質也有待提升。在管理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落后于時代,工作過于形式化,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卻沒有實現管理目標,進而導致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落后,無法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動力。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科研管理工作也要實現數字化、信息化,但由于對科研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大部分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并不大,導致科研管理工作與時展脫軌,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的管理。
2 數字化校園的高?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意義和作用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諸多行業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從而推動了行業進步和發展。高職院校包含了多項專業,科研項目涉及了多個領域,所以科研管理工作的難度較大。隨著科研工作的不斷進步,校園在對科研工作的投入越來越大,更多的人參與到了科研工作之中,科研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也隨之提高。不過,隨著發展和建設,人們對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推動科研管理工作更進一步。
除了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之外,信息技術也要不斷的更新和進步。現如今,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員仍舊只掌握著傳統的信息技術,管理工作仍舊依賴于傳統的辦公軟件來實現,這些工作軟件和工作模式已經脫離了時展的腳步,造成了勞動力和資源的浪費。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工作內容和管理數據也在不斷的增加,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應用技術逐漸出現弊端,進而導致管理質量和效率受到影響。從效率角度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對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從規范角度看,信息技術能夠更進一步規范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加簡便快捷且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2.2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
所謂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將數字化作為校園發展的核心,實現環境、管理、教學、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數字化,并且建立一個用于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實現教學、訓練、科研的三位一體,進而促進校園的建設與發展。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背景下,建立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擁有獨特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但是這些管理體系仍舊存在漏洞,無法滿足學校每一個部門的要求。如,人事部門負責報表的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該部門的管理人員需要了解校園中各個教職員工的信息,但是科研處也需要通過人事處了解校園職工的信息,并在數據庫中進行信息的共享和獲取。然而,數據庫之中的信息可能存在錯漏或相同信息內容不一致的情況,進而導致管理工作受到影響。可見,高職院校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需要升級和改進,運用新的信息化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整理和共享,確保數據的統一性和準確性,從而在根本上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朝陽區從2007年開始試點建設數字化校園,截至目前,已經建設完成41所,基本實現了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三個主要業務需求的信息化應用系統覆蓋,形成了包括教育教學、德育管理、行政辦公管理、資源平臺四大類業務模塊。數字化校園將校園內的各種信息數字化,增進交流,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增進學校與社會、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達到社會、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此外,數字化校園還提供強有力的數字化分析工具,使學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觀、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面前,從而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及時性,最終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提升社會影響力。
隨著朝陽區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加快實現區域教育均衡化和優質化的需求愈加強烈,廣大基層學校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效率的愿望普遍增強。如何在短期內擴大數字化校園的覆蓋面,滿足區域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需求呢?朝陽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中心主任肖志良指出:“結合區域教育發展的需要,朝陽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中心將研究新技術、普及新應用、促進新發展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目標。”
云服務模式在短期內,以低成本批量建設高水平數字化校園的優勢恰好符合當前朝陽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朝陽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中心領導班子果斷決策,于2012年9月在區域內建成第一批23所具有區域特色和示范引領作用的中小學數字校園云服務平臺,并整合改造了部分傳統模式的數字校園系統,下一步將逐步向全區中小學校推廣。
云服務模式的數字化校園最大特點就是節省資金、提升服務質量,“在資金相同的情況下,云服務模式能夠建設更多的數字化校園。朝陽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在原有19所數字校園基礎上建成100所數字校園。根據預測,利用云服務數字校園平臺將提前兩年完成朝陽區‘十二五’規劃中‘建設100所數字化校園’的目標,可節省資金3000萬元。”肖志良這樣告訴記者。同時,利用云服務數字校園可以大幅度減少應用系統對學校服務器等基礎環境和管理人員的依賴,通過集中部署、集中管理與統一服務,大幅度提升服務的可靠性和質量。
云服務模式還有利于統一區域層面數字化校園的數據標準和基礎平臺,科學、準確地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各項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為區級教育主管部門提供客觀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與此同時,云服務模式對全面快速推進朝陽區數字化校園建設提供基礎性的技術保障,肖志良認為,數字化校園云服務模式不僅回應了當前朝陽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也將朝陽教育信息化發展與應用推向了新階段。
云服務數字化校園 推動朝陽教育信息化應用三大變革
“云計算”是指整合單個服務器剩余計算能力組成計算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需要的計算服務,用戶只需要一臺能夠上網的設備,比如筆記本或者手機,就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服務。這意味著人們使用計算機的需求就像使用煤氣、水電一樣,實現高效的社會化服務,取用方便,費用低廉。云服務數字化校園也讓朝陽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這種貼心關懷。
“在引進云服務之前,當我接到應用系統故障無法提供服務,影響到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電話時,必須半夜三更地來到學校機房,查找原因,保障應用系統正常工作。自從云技術引進之后,實現了信息化應用的云服務,當學校服務器停止服務后,可以在‘云’中找到相應的應用服務,支持教師和學生使用,我終于能安心休息到天亮了。”陳經綸中學的一位網管教師如是說。
云服務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帶動了基層學校的應用,也在信息化管理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實現變革。
第一,對于數字化校園的使用者——學校來說,云服務數字化校園實現了以設備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變革。基層學校不再需要設備的購買、維護、更新換代等煩瑣工作,顯著降低了運維以及人力成本,成功突破了當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學校除了應用,還是應用”。其創新開放的網絡教學、管理架構,能更輕松地對教學環境進行管理,從而進行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教學,為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研究工作帶來更強勁的推動作用。
第二,對教育信息化的主管機構——信息網絡中心來說,實現了功能從過去“行政型”向“服務型”的轉變。朝陽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網絡中心正在研究采取改革措施,來適應云服務模式下的信息化工作。面對云技術的不斷應用,肖志良認為,教育信息網絡中心要實現以下三個改變:(1)充分利用云服務,轉變過去一切都靠自己開發的小生產隊模式;(2)將本地資源轉化為云服務,將原來僅僅為本校、本區域服務的優質教育資源拓展成為更多師生提供服務的“云”資源;(3)構建“云—地”中介服務,即一方面充分利用“云服務”的軟件和資源,另一方面為本地學校教師提供交流的空間,形成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圈,成為區域教育的“云計算教學資源中心”。
第三,對云服務數字化校園所提供的學習方式來說,實現了從單向學習向互動學習的轉變。教育資源建設也將充分體現“云服務”、“以用戶為中心”、“互動性”、“參與性”等特點,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成為師生共建共享的教育資源。云服務數字化校園還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顯著提升了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能夠從任何位置和設備訪問托管的桌面,上課不用固定在教室里進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訪問學校的桌面系統,完成作業或者考試,有效提高教學靈活性和響應速度,有力推動區域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云服務數字化校園 助推朝陽教育均衡發展